终将逝去的青春作文

2024-04-07

终将逝去的青春作文(共14篇)

篇1:终将逝去的青春作文

终将逝去的青春作文

青春,一个多么富有激情,多么动感的字眼。我总以为我会拥有无限的青春,消沉,堕落,庸庸碌碌,是对青春最大的浪费,而我正是这样做的。我不明白我要的是怎么样的生活,更无力奢望要得到美好的生活。我以前很珍惜有那样的生活,很美妙。从小到大,我就是活着自己的世界里,我不愿和人交往,我害怕和人打交道。我情愿独守在我的隐秘世界里,默默地等待,等待什么我也不清楚。我只想坐着,静静地等着,默默地期待着可以改变我生活的.人。我以为她是,可我错了。我一开始就不应该接受这奢侈的东西,感情太伤人,我有点招架不住。我付出了全部,可得到的都是些伤痕。可她真的改变我很多,我也很感激,她人真的很好,曾经拥有就够。还是我的世界好,没有忧伤,我要独守着我的孤独,默默地舔舐着伤口。我喜欢这样的生活,我乐意为它付出一切,静静地等着,等待着可以让我,忘掉所有的人,我期待着!

篇2:终将逝去的青春作文

最近突然发现,头上又冒出了几根白发。

记得不久前,小a神经兮兮地跟我说,他有白头发了。我先是一惊,而后又觉得我们都太过于大惊小怪了,随口便跟他说起,我刚进高中那会儿,也开始长了白头发。他忽然紧张起来一个劲地跟我说:不要想太多事,要不然会老得快的。我扑哧一声笑了,回想起我们从前的那些日子。

和小a相识算有好几年了,小学同学,初中校友。旁人看来,我们似乎很了解彼此,其实不然,真正开始了解他却是在这两年间,彼此不咸不淡地联系着,生日时偶尔送去一句祝福,其余时间好像也只是在各忙各的,偶尔得了空,便互相聊聊彼此最近的生活,相互安慰几句,关心一下,不很频繁,但给我的感觉却不似从前那么生疏,表面上感情淡了许多,但却让人觉得舒心,不再那么反感。

说实话,对于小a,我一直都有着一份歉意。以至于这两年来,我都想尽办法去弥补。我们彼此都心知肚明,也不愿去提及。只是我的心里像扎了一根刺,时刻提醒着我,让我不敢忘记。事过境迁,我才慢慢体会到:世界上的每个人都是宇宙中漂浮的一粒尘埃,如果相遇的时候没有拉紧彼此,一旦错过了,就再也没有相遇的可能。

我承认,我是个自私的人。我会为了自己那一点小小的私欲而不去顾虑别人的感受。我自欺欺人地告诉自己,别人的痛苦于我无关。想着我听不见,也看不到,可事实是,我越来越不安,想关小a的好,心里竟开始隐隐作痛,可当我回过头去,才发现我已错失了那段美好,于是终日闷闷不乐。

小a不在的日子,我依旧如此地过。只是突然觉得,心里空空的.,好像少了些什么。我还是会和朋友嬉戏打闹,但笑过之后却又感到迷茫。我不承认我是在想念,我只认为那是一种习惯,习惯了这几年有他的生活。

记得我曾经很讨厌一个男生,对于他的一切,我都是那么地鄙夷。但当时看到很多人都跟他玩得很铁,便又觉得十分不解。一次编位,很不幸地坐在了他前面,之后的日子,我们多半都是吵架。记得每次吵得面红耳赤时,我都会嘲笑他矮,随即他的眼神便就黯淡下去,不再和我争论。那时的我像一个打了胜仗的将军,总是高傲地转过头,不再理会他。

可经过后面一段时间的接触,我却慢慢改变了对他的看法,不再像当初那样讨厌他,反而觉得他是一个很好的人。我那时才真正理解了他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好朋友。我不再嘲笑他而是真心地想跟他做朋友,然后以朋友的身份去关心他,只为了弥补当初对他的伤害。每次他都总是好奇地问我:“你之前不是很讨厌我吗?”我一笑置之,不予回答。我想,我真得感谢上天给了我这次机会,让我及时醒悟,不至于后悔莫及。

可是,同样的机会只有一次,有些东西是错过,便再也回不来。

所以我和小a没能再回到原点。可我觉得老天爷已经很善待我了,毕竟他还把我当朋友。有些人很不解,事情都过去那么久了,为什么我还耿耿于怀,我想她们都不明白我心中的那份遗憾。我想我只适合做一个受虐的人,宁愿别人伤我千百次,也无法心安理得地伤害别人一次。但如果时间能够倒流,上天再给我一次机会,我想,我还是会那么自私,然后再慢慢地自食恶果。

青春的记忆,对于我们,终将逝去,无始无终,长存我心。

篇3:终将逝去的青春作文

遂翻开那发黄的扉页

命运将它装订得极为拙劣

含着泪我一读再读

却不得不承认

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

——席慕容《青春》

改编自辛夷坞的同名小说《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 成为赵薇执导的荧屏处女作。于2013年4月26日全国公映, 在人们的众星捧月中拉开神秘的面纱。将32万字的小说作品改编成2小时10分钟的电影文本, 编剧毫不吝惜的删除了原著后半段关于社会职场纷争的种种, 只是用了几个镜头来表达青春终究会被社会化的过程。影片用大量的视听语言侧重诠释一种对于青春的还原, 青春母题中的那份对爱个体的解读, 那份微微的痛感, 和选择的无奈。

当我们穿过崎岖小径之后, 我们眼前突然展现一片高地, 这里道路向不同方向延伸, 美景尽收眼底。我们不得不停下来, 考虑一下我们应该选择哪条路。梦, 不是外力作用于乐器所发出的毫无规律的声响, 而是音乐家所弹奏出的声音。它们是完全有效的精神现象——愿望的满足。1影片的开场描绘了一幅“童话般的梦境”, 在白雪公主和豌豆公主这两个家喻户晓的中国传统童话中拉开帷幕。成年的世界里, 还有没有童话?这是一个永恒的宏大命题, 人人都在探索, 但没有人能找到的真正答案。童话曾经都在我们的内心深处停留, 哪怕只有短短几秒。我们幻想自己是童话里的王子和公主, 即使经历磨难, 但最终, 都会过上幸福又快乐的生活。

一、从小说到电影:文本变迁

1. 人物

电影中对于人物的设置有明显的改动, 除了大面积删除了小说后半段郑微在中建职场中的纠纷特别是韦少宜的角色, 还有郑微的职业偶像周渠。电影文本有限的时间段内做这样改变应该说是大胆且准确的。这样的做法使得电影文本的主题更加明确。此外, 影片中的人物形象更加类型和鲜明。 (具体角色参见下表)

郑微一如既往小说里的敢爱敢恨和特有白痴美, 因为融入了性格严谨的上司周渠的性格, 不得不说在影片后半段人物的性格变化有一些突兀。因为对于阮莞的描述和铺垫略显不足, 使得郑微后来的行为有一些突兀之说。

阮莞一如小说中古典美和理智美, 对于阮莞最典型的刻画, 是小说中没有明确写道的:赵世永劈腿的片段。当阮莞陪着情敌去医院做人流的时候, 似乎已经预示了自己的未来。她也许早已经看到这就是未来的自己, 但是在爱情刺眼的照射下, 她选择了逃避。

小说中最有意思的是对于黎魏娟的形象构建, 她是《奋斗》里的露露, 是《北京爱情故事》的石头。她为了物质的现实牺牲了自己的爱情, 牺牲了所谓的幸福。她抛弃了同样穷苦出身, 但未考上大学的男友, 高度洁癖的她却接受了已经有了两个孩子的许开阳。许开阳和黎魏娟的结合属于一个意外, 但似乎也能说得过去。

朱小北, 小说里她是东北的爽朗女孩, 毕业后去了新疆, 后来读了博士。电影中的朱小北是姐姐开包子店养活, 家境穷困。并且加入了一个曾经很敏感的话题:搜身。小北家穷, 但并不自卑, 但她自尊心强, 当被人怀疑偷东西时, 她坚决抵抗。现实中, 权利、自尊起不到任何作用。青春的倔强让她做出最极端的反抗。

2. 情节

改变一:爱情的象征:婺源大槐树。贯穿在小说文本之中对于爱情的象征, 见证了郑微母亲和林静父亲的爱情, 也祭祀了郑微两段爱情之地。在影片中只字未提。这种删除无疑是有一些遗憾, 这是贯穿了两代人对于爱情共同的情结。笔者大胆的猜测是, 这段描述与张艺谋导演拍摄的《山楂树之恋》极为相似, 也许是为了异质而舍弃。当然, 大槐树在影片中也有移情, 开篇的大仰拍水杉树画面、陈孝正和郑微在水杉树下的私定终身等。水杉的出现似乎也升华了大槐树的象征意义, 它不仅仅象征了爱情, 更代表着青春。青春像一颗颗参天的水杉, 美丽、绽放、永不放弃。

改变二:去美国。小说和电影关于两位男性角色对于美国的选择都有一些变化。首先是林静。小说中他去了美国, 后来回国郑微检察长, 在吴江和阮莞的婚礼上遇到郑微。电影中, 他一直默默的跟随郑微, 放弃了美国深造。后来在照顾自杀入院的施洁时和郑微偶遇。另外是陈孝正, 小说中他选择去美国经过了复杂的内心斗争, 特殊环境中成长的他最终没能反抗母亲, 放弃了自己的爱情。回国后重新来到中建, 和郑微相遇。但是电影中确由曾毓来替换了母亲的说服。美国, 这个地域符号明显有着其特别的符号能指, 它所指的是一种社会化的价值体现。现实的人们在选择时常常会面临这个问题, 有得必有舍。

改变三:郑微的选择。在小说的最后, 郑微选择了给她有安全感的林静。在接受了林静的求婚后结束。电影的结局很明显是开放的, 她像之前的很多青春爱情电影一样, 并没有做出肯定的选择。影片结束时, 她来到阮莞的坟墓前, 和阮莞告别, 和青春告别。

二、青春的认同

巴赞说过:“一部好的电影其实中间是有‘空洞’的, 这个空洞是让观众把自身的情感投入其中。”“当电影观众根据影片及其含义来进行自我定位时, 景象阶段的自我反省就变成了电影观众的自我意识。”2拉康也曾说过, “正如我时常强调的那样, ‘镜像阶段’并不仅仅限于个体发展中的某一个阶段。它还具有一种示范性作用, 因为它揭示了主体与其自身幻象的某种联系”3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 一部好的青春电影, 在于悄无声息中获得观众的认同, 让所有的青春在这里产生共鸣。爱, 是青春的最旗本的母题之一, 《致青春》了类型化了各种各样的爱的原型。郑微的爱是冲动和执着, 她的爱不计理由不怕付出, 像轰轰烈烈的暴雨。爱的深, 伤的也重。阮莞的爱是生命和理性, 她的爱事实上是很矛盾的, 她将爱情捧的至高, 但感情的爱情是否能在理性中得到圆满, 这很未知。老张的爱是默默与无私, 就像他送给阮莞的满天星一样。也许世人中这样的爱才最伟大。

赵世永的爱是懦弱。许开阳、黎维娟的爱是物质。但似乎更接近现实。至于陈孝正和林静, 他们的爱构建在各种各样复杂的因素之上。

影片一直也在构建一种对于回忆的认同, 新生入学、崇拜的明星、参加社团、逃课翘课使用违规电器, 每一个从青春度过了人都能在里边找到熟悉的自己。

三、诙谐青春

幽默理论中的乖讹论认为, 言语幽默中包含着某种不和谐因素, 听话者在察觉这种不和谐后, 重新解释整个事件, 最后发现现实与期待相悖, 造成意外的惊奇, 幽默效果随之产生。幽默效果是是同一能指的两个不同所指之间的对立不协调。4赵薇的《致青春》中就使用了大量乖讹式的幽默表达, 电影文本并没有延续小说蕴含的那种暖伤, 辛夷坞的文字读起来清新现实且忧伤, 赵薇的电影充斥着一种果敢的坚强。入学火车上的郑微的“黄粱童话梦”, 闯入林静宿舍的“负心汉”桥段, 挡在林静舍友私处的《安徒生童话》, 许开阳和郑微泛舟湖上求爱不成愤怒的跳进及溪的水里, 陈孝正第一次听到郑微表白时蹩脚的反映。影院里一次次哄堂大笑似乎让人觉得是在看一部喜剧片而非爱情青春片。而这些幽默点的设置巧妙构建了的观影情绪的调节。赵薇也同样用她的幽默解读了年少时那种对于“性”的懵懂认知。当陈孝正和郑微在大树下拥吻, 认可他们之间的爱情时, 陈孝正将手深入郑微的上衣中。郑微突然问到:我是不是特别小。亲昵的感觉戛然而止, 陈孝正躺在草地上回答:挺小的, 不过我也没见过大的, 我也不知道。

也许原著作者和电影导演都是女性的关系, 不得不说本部影片中对于女性形象的刻画成饱和度要远远大于男性。《致青春》的所有女性形象都是完整且具有个性的。男人却各有各的懦弱和不完整, 甚至是父亲的缺失。

“记忆不光是过去时间在我们脑里打下的印记;它是一个看护人, 守护着那些对我们最深切的希望和最深切的恐惧、有意义的时刻。”5青春就像是林静手上的那一道疤痕, 是一道永恒的印记。《致青春》的成功, 不乏赵薇的明星效应, 但她最大的卖点, 是人们对于青春抹不去的追忆情结。影院中, 观影结束的我们看的不仅仅是当年的“小燕子”蜕变成女导演的过程。我们关注的, 是那些年我们还在相信却逝去的爱情, 和曾经在我们心中如今逝去的童话。

注释

11 .弗洛伊德.吕俊等译.释梦[M].凤凰传媒集团:江苏文艺出版社, 2010p103.

22 .麦茨等著.吴琼编.凝视的快感:电影文本的精神分析.[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75.

33 .曹拉康.弗里斯特、米勒译.佛洛依德论技术.剑桥, 1988:74.

44 .黄秋林.言语幽默解读的认知符号学分析.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9年9月, 第22卷第3期p64.

篇4: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

在几乎忘了自己读过辛夷坞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时,看到赵薇要翻拍这部小说,瞬间就坐上记忆的高铁,那时青春饱满鲜嫩,如今连青春小尾巴都快抓不住。于是好像总有一种感觉——再看这部电影是因为怀旧风在作怪,但电影的魅力正在于此,让匆忙奔走的脚步暂时缓一缓,回头看看曾经的自己和现在的自己,然后万般感慨:“你妹!老娘也曾年轻疯狂过。”

导演:赵薇

编剧:李樯

主演:赵又廷、韩庚、杨子姗

刘雅瑟、江疏影

类型:爱情/青春/文艺

上映时间:2013年04月26日

影片摘要:18岁的郑微满怀期冀地步入大学校园,开始她的追爱之旅,谁想心上人林静出国留学。郑微备受打击,患难时刻却与室友阮莞、朱小北、黎维娟及师哥老张结下深厚友谊。面对富家公子许开阳的追求,郑微不为所动却爱上表面冷酷、内心善良的高材生陈孝正,于是疯狂反击演变为死缠烂打的追求,两人终成甜蜜恋人,毕业在即陈孝正却迫于家庭压力选择出国。

小说人物众多,赵薇也尽量在电影里保留了除三个主角外的配角,他们的存在,都是我们曾经的缩影。赵薇说:“我希望这部电影能够唤起大家对青春的感觉。”

→ 有些东西比感情更重要吗

《致青春》并不是那种轻松调子的爱情喜剧电影,它讲述的是内地“70后至80后”这代人的青春史。这一代人年轻时的状态很多都是对生存的追求,“生存的追求”,本身就容易催人泪下,因为你必须舍弃一些东西,才能得到你想要的。

陈孝正,背负着“知识改变命运”的包袱,他代表着那个年代正在奋斗的一群人。偏偏这样孤傲、具有疏离感的气质吸引了我们阳光灿烂的女主角郑微。生活的优越让郑微敢爱敢恨,她的感情是直接而热烈的,为了追求从小暗恋的邻家哥哥林静而考进他所在的学校,在感情不被林静接受后转而爱上陈孝正。如果说少女懵懂的心情是给了林静,那么作为女人一生中最热烈的爱,则是给了陈孝正。她的出现也像一把锋利的刀,撕开陈孝正苍白阴冷的生活,带进阳光和温暖,他无法自拔地爱了。但命运的安排让他最终选择了现实。

10年后,三人再次阴差阳错相遇,林静用玩世不恭来掩饰自己纯洁的爱情,好像在经过岁月熏陶变得沉稳世故后,再提对爱情的纯洁是很不好意思的。陈孝正则再次别扭地面对理智与情感的艰苦博弈。而在年轻的时候放弃痴心的高富帅,选择陈孝正的郑微,成长为成熟淡定女人后,却不愿再冒险了。

→ 女主郑微感情有赵薇的影子

这部电影是赵薇的研究生毕业作品,也是她作为导演生涯的处女作,大家都好奇赵薇是否借这部片和自己的青春告别。说到赵薇的青春,难免就想起她在读书时认识的黄晓明、陈坤,三人是当时北影有名的“三剑客”,尤其是黄晓明,曾经公开表示见到她第一眼就喜欢她。虽然学生时代表白被拒,但黄晓明始终守护着赵薇,“他拒绝了我,但我仍愿意帮她抄笔记,陪她上厕所。”说到这一段,又想起赵薇曾经的那些绯闻男友,并不是刻意要去八卦,但是相信你我都觉得赵薇选这部片作为处女作,多少会和自己的个人经历有关。就连原作者辛夷坞也提到:“她告诉我,想拍這部电影,就是因为她在其中看到了她年轻时的影子,女主角感情青春的经历,跟她很相似。”

在那么多或真或假的感情后,赵薇最终选择黄有龙,结婚、生子。要说没有联想到赵薇和片中女主郑微有何关系是假的,饰演陈孝正的赵又廷也说:“看完剧本我觉得郑微就是赵薇,了解她的人觉得就是她,几乎一模一样。”

其实,你、我、他、她,我们身边任何一个人,都可以是“郑微”、“林静”、“陈孝正”,还可能是“阮阮”、“朱小北”等人。在我们青春年少时都曾爱过一个人,也有可能为了面包放弃爱情,不是有句老话嘛,谁年轻时没爱过一个“人渣”呢?还要补上一句,谁年轻时没当过一回“人渣”呢?最后老天眷顾,遇见个能给自己家庭温暖的人,于是便收拾收拾嫁了、娶了。这就是青春,这就是成长。

不过对于大家这种种“自以为是”的猜想,赵薇毫不犹豫地否认:“完全不是(和自己的青春告别)!当然,很难说没夹杂个人爱好或个人经历,但这部戏人物众多,很多年轻观众都能从中找到自己熟悉的影子。”

→ 成熟的导演要会扇演员耳光

尽管所有人都觉得赵薇就是“郑微”,但赵薇还是选择只当导演,不出演片中任何角色,“这个电影的主题是关于青春的,是一些年轻人从十几岁到三十几岁的故事,其中青春的部分占60%,成长部分则在40%左右。我需要更有活力的演员,能演出那种青春期的感觉。”赵薇缺少这种心态,是因为她已经足够成熟到当导演了。

而赵薇这个导演也当得非常称职和霸气,有一场戏是需要郑恺演出情绪爆发的愤怒感,但拍了好几次都没有感觉,郑恺说:“要是现在有人打我两个嘴巴子……”话都没说完,赵薇就抽了他两个耳光,然后扭头就喊开机。

对此赵薇的回应是:“这个片子新人多,但又有非常重的情绪戏,我就必须让他们崩溃,感受到痛苦和压力。我本身是做演员的,我知道演员缺乏什么,缺乏的时候又需要怎样的刺激。”记得黄渤在录制《康熙来了》时,也提到过难堪的事情是拍好一条戏后,导演或没反应或对演员的演技表现质疑等等。当时还挺为黄渤吃到这些“耳光”而替他叫冤,如今听了赵薇一席话才明白,作为导演,她真的是成熟了,而且非常明白这里的规则。

→ 青春终结残酷现实开始

赵薇的成长是她个人人生阶段的一个结束和另一个阶段的开始,也是我们“70后”“80后”的成长,这必将是伴随着青春的结束,现实的开始。

有人说过一句话:“幸福的生活就是当你睁开眼睛,心中对这一天充满期待和喜悦。”可是当大部分人被闹钟催醒、打着呵欠挤公交和地铁去上班时,被城市的钢筋水泥包裹的我们,离曾经的美好就会越来越远。同时,我们的要求被提高了,跑几个街区为爱人买豆浆油条也只出现在电影里,我们笑点越来越低,泪点和G点却越来越高。以前牵个手就能兴奋半天,现在遇见一夜情就像吃顿饭一样简单。

我们在渐渐枯萎、老去,但总有不断成长的人在经历青春,我们对他们的幼稚行为嗤之以鼻,心中却有不愿承认的羡慕和惆怅,还要嘴硬说:“我擦!谁还提青春,真是矫情。”不过却又在不为人知的角落里,偷偷被触动尘封很久的往事,然后那些曾经的经历,又那么叮叮当当地鲜活起来。

触动我们的,或许是一本书、一部电影、一句话……这一次,是因为赵薇说:“像你,像我,我们都在工作岗位上待了很长一段时间,我觉得可以去拍一拍曾经的踪迹,拍拍曾经的我们和现在的我们。”所以,《致青春》才会引起那么大关注,它触动了我们来不及用文艺的小心思去缅怀,就湮灭在万丈红尘中的青春过往。

也许麻木了很久的我们应该庆幸赵薇选择拍摄这部作品,有别于其他轻松、玩闹、简单的青春路线电影,是一部大气又灿烂的片子。有些人终究是用来怀念的,有些事住在心里却消失在生活中。话虽煽情,但还是要借这个机会,举杯致我们逝去的青春,致我们曾经爱过的人。

篇5:铭记终将逝去的青春作文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年华弹指老,刹那芳华。——题记

时间,总是匆匆地来,又匆匆地走,促使你一直向前走,走过幼年,踏进青年,告别中年,步入老年,一直向前走,路两边有时是芬芳的鲜花,清澈的甘泉,葱茏的树木,但有时是陡峭的悬崖,咆哮的急流,森森的白骨。

但你无法去选择,没有退路,没有后援,你只能一路向前。时间让你的心变老了,可那些回忆是时间无法偷走的,就像那些刻在椅子背后的爱恋,又像水泥上的花朵,开出没有风的,寂寞的森林,封藏在记忆深处,美好而温馨。

我回头去看自己成长的道路,一天一天地观望,我站在路边上,双手插在风衣的兜里,看到无数的人群从我身边面无表情地走过,偶尔有人停下来对我微笑,灿若桃花。我知道这些停留下来的人终究会成为我生命中的温暖,看到他们,我会想起不离不弃。

常听人说,最怀念的不过青春。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的确,年少轻狂,肆意奔放。青春这个词总让人联想到活力、生机。在这一时期,我们还未看清这个世界的阴暗面,还未尝得愁滋味,不知人间疾苦,凡世的喧嚣和明亮,世俗的快乐和幸福,如同清亮的溪涧,在风里,在我眼前,汨汨而过,温暖如同泉水一样涌出来。我们所拥有的是与孩童的天真、中年人的沉稳、老人的睿智都完全不同的,那就是热情自信,如火一般,肆意,奔放地燃烧着。

在我们这个年代,畏惧、退缩这些词似乎极少出现在我们的字典里。在旁人看来,也许会认为我们是初生牛犊不怕虎,殊不知我们只是敢于去追寻自己的梦想。

很喜欢这样一句话:“婴儿出生时的啼哭,是对今后艰难人生之路表示无奈。”似乎人一出生,就会碰壁。孩童爬着会撞到各种障碍物,学走路总会摔倒,就这么跌跌撞撞闯进了青春期。在这条追寻梦想的路上,满是荆棘、悬崖、毒蛇和猛兽。它们将你的信心一点点消耗殆尽。让你不得不安于现状,向灰暗的现实屈服,向多彩的青春saybye,这样便踏入了中年。这时你学会了冷静、善变、自私和献媚,变成了你年轻时最讨厌的模样却不自知。只有步入老年,将化作夕阳斜照时,才回想自己的年少轻狂,想起被中年的自己刻意封锁,不敢去看的`青春。再叹一声“青春真好……”

古人云:青春理应勇猛过人而非怯懦怕事,应积极进取而非苟安现状,如此气概,二十后生虽有,六旬之人更甚,年岁有加,未必已垂老,理想若失,则以堕暮年。

的确,青春年少的我们就应敢于去拼搏,就算知道梦想难追,但不去追寻,就只能一无所获。我们自信,所以才会放言,“这是我们的时代。”梦想是注定孤独的旅行。路上少不了质疑和嘲笑,但那又怎样,哪怕遍体鳞伤,也要活得漂亮。勇敢追求,为自己代言,才是我们应有的青春。

青春是如火般炙热的红,蕴藏着青春无比的飞扬和年少不羁的激情,是孕育自己的梦想,坚定自己的志向时无边回想的号角声,荡漾着划破天空的冲劲和渴望,也是骄傲自己的成熟,宣告自己的独立时心中无悔的宣言,透露着懵懂少年的寂寞与不舍。但我们都知道,在时光不断地洗涤后,这耀眼的红,最终也会变成月光般惨淡的白,但那又如何?贪恋的岁月,被无情偿还。骄纵的心性,已烟消云散。

我们总会老去、死去,但同样我们哭过、笑过、心动过、心痛过。这些回忆是我们的财富,有这些就够了。我们曾想改变这世界,如今却改变了自己。但那份执着,是人生的一抹光。也是这样一抹光亮,让整个人生与众不同,这就像有人在转盘里撒下一大把钢珠,在转盘没有停下来之前,谁都不知道谁是最后的赢家,但唯有坚持,才会让不完美变得完美,让完美变得更完美。

我们年轻,不必深沉的感叹,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我们年轻可以放声高歌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我们笑靥如花,看花开花落逐流水,我们温情满怀,看月缺月圆逝无声,当残花枯瘦黄叶堆积,我们依然能在逝去的芬芳里一展青春的气息,抑或在红日西下霞满天的傍晚,执伊人之手,在高高傲立的山峰,看时光从头顶缓缓滑过,这不是挥霍,而是在感受青春的缤纷!

岁月是朵双生花,一方面他让你渐渐成长,一方面又让你念念不忘,这也是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是的,终将逝去,没法阻止。但还好,我们还有回忆。

短暂的狂欢,以为一生绵延。漫长的告别,是青春盛宴。

篇6: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作文

我眼中的青春,像是一伐信纸,上面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字眼,记录着生活中的一点一滴。他们是我们一生中十分值得留恋的时光,他们充满着温暖的阳光,一束一束地从树叶缝中射下,照耀着我们心中的阴霾地。

我一直都希望自己的初中三年,是疯狂不可思议的。我一直幻想着我可以和男生一起去游戏厅里打盘游戏。可以和勇敢者一样从蹦极塔上跃下,大声地嘶叫。可以和不羁者一样熟悉地弹奏出摇滚风的曲子。可以和调皮的孩子一样惹了祸回家会被爸爸训骂……幻想了那么多,我似乎一件事都没有做过。在父母面前乖巧懂事,在老师面前礼貌刻苦,在同学面前安静善良。

我从没想过我会做一个这样的人,但事实我却真的成为了一个这样的人。

长长时间细河中,是我学会了假装,掩饰住自己心中的放荡不羁,对行走天涯的渴望。我留在了教室里,选择靠窗的位置,面对桌上堆起的书籍试卷,埋头苦闷地解出一道一道数学题。上课的时候,带着近视眼镜呆呆地坐着听老师讲课,然后急忙地记录笔记。课间,和同学们一起留在教室端着干净的杯子喝水,放眼窗外的自由。

看了《老男孩》后,总感觉青春就是一场热血沸腾的奋斗史,我又想起了我曾经的幻想。也许,我所幻想的是一堆堆的错误。活着,总不能只为了追求自己心中的冲动。细想,我真实的青春就是平淡。在校园里生活的平淡,与同学聊天的平淡,每天晚自习前仰望天空的平淡,毕业前看男生打完最后一场篮球的平淡……是啊,我所幻想的是一堆堆的错误。

篇7: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作文

一年前,我们家搬进了新居,在一个不大的房子里。那里是我们全家人的天下,我们都住在一间间的小房子里。房子里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我们的笑声。一天,妈妈给我和我的两个弟弟发了一条短信:“你们知道吗?我这个弟弟是一个小男孩,他叫李小楠,是一个非常可爱的小男孩。”“对对,我叫李小楠。”妈妈说。我和弟弟听了,都高兴地笑了。从那天起,我们一直在一起。

一直到现在我还在这间小房子里,那个小窗户,每当我看见它时,就想起了小时候我们一起吃饭一样的情形。

有一天晚上,我做了一个梦,梦见我们全家人搬进了新家,在新房里,我发现了这个新大门里装满了我的一个玩具:一辆小汽车,它是我和爸爸的。它是一辆小汽车。

在新家里,我发现这辆车不见了,只有一根棒棒糖。我们又开始玩起了小汽车,这时,爸爸说:“你的小汽车是怎么来的呢?”我们回家去问了爸爸,爸爸说:“你的小汽车是用这条棒棒糖做的,这是汽车用来开车的。”我又问了妈妈,妈妈说:“我的小汽车是从这条棒棒糖上拆下来的。”我又问了爸爸,爸爸说:“那你知道为什么吗?”我就说:“我的小汽车是用这条棒棒糖做的,我的小汽车的轮子很大,我把它拆下来,这样就不用拆了,这样就不会拆下来了,我们都可以吃了。”我们都高兴地笑了。

篇8:终将逝去的青春作文

青春年少时做的梦是多么的美。在那段青葱的岁月中, 我们的友谊是那么的纯洁, 我们的爱情是那么的梦幻。那是一段多么美好的岁月, 时间老人将我们最美的容颜雕刻在那一刹那。

“人生真是讽刺, 一个人竟然会变成自己曾经最反感的样子!”岁月神偷, 偷走了我们的青春, 我们逐渐成熟长大, 也变的人情世故了许多。或许长大后的我们, 变成了年少时我们讨厌的样子。友谊, 我们还在追求曾经的天真纯洁, 可是在社会的洗礼中, 它变的带有太多的颜色, 让我们分辨不出曾经的白色。

女主人公郑微被命运捉弄着, 林静给了她爱情的幻想, 陈孝正教会了她什么是爱情, “郑微:是不是你发现我过得没有你想象中的幸福, 所以你准备回头来拯救我?你是不是想说, 就当这七年不存在, 我们还像以前那样?林静!我不再是那个小飞龙了, 我爱过别人!如果你给过我爱情梦想的话, 那陈孝正才是真正给了我爱的启蒙的那个人, 我是因为他才学会怎么去对一个人好, 怎么千方百计地去爱!”从曾经的玉面小飞龙到华丽的职场蜕变成为职场丽人, 这是一种怎样的蜕变, 生活让她曾经迷茫过, 青春也给她带来不可擦去的伤痕。但是最后的最后, 她释怀了, 她看到施洁对林静的爱, 那种用生命去爱林静, 让她重新开始了对自己人生的思考, 她选择了放手, 选择了离开, 去过着属于自己的新生活。也许郑薇的看透, 也是真正从青春走上成熟的转变。

爱情, 年少的我们都在做着爱情的梦, 那个梦是多么的美丽。可是当真正经历了爱情的洗礼, 才发现爱情这场戏, 不是你想抽身就能谢幕, 有很多时候是由不得你的。年少的那些欢乐歌曲, 被悲伤的情歌所取代, 听着一首首悲伤情歌, 寻找和自己相似的心情。脸上洋溢的笑容, 转过头后却是自己偷偷的落泪。长大后的笑容与少时的笑容, 原来有着天壤之别, 看上去是滴血的玫瑰。

阮莞因为看清了赵世永决定堕胎, 一个人孤零零面对与自己的孩子永世隔别的瞬间, 她的心是凉着的, 因为她爱的人, 无法给她想要的勇敢的爱, 当她走向手术室的时候, 郑微却大喊对她说:“你还有我”。长大的途中, 懂了很多道理。儿时, 围着父母身边转悠;长大, 开始寻找爱情, 忽视了亲情。可是, 当爱情把你伤的体无完肤的时候, 却是亲情和友情在给你疗伤。

黎维娟从乡下走出来的女孩, 为了大学梦, 她毅然决然抛弃了复读一年时交往的男友, 大学中她学会了很多, 也开始了都市生活, 毕业后选择嫁给一个企业老板, 宁愿做一对孩子的后妈?她的选择是因为摆脱贫穷的生活, 没有背景的她, 只能靠自己仅有的外貌在都市的一隅博得属于自己的一块天地, 没有人能评论对与错, 每个人自己的选择, 有不能言说的无奈。这也是郑微和阮莞她们独有的魅力, 珍惜彼此走到至今, 她们之间的友情还是当年学生时代的纯真不曾改变, 这是一份多么难得的友情, 没有经历岁月的变迁, 人情冷暖的洗礼。

朱小北, 看似假小子乐观开郎的女孩, 但也有着自己不能对他人言说的秘密。用外表坚强掩饰内心的不安, 靠着姐姐来养活自己读书, 背负着姐姐的期望, 自己要命的自尊, 容不得被诬蔑, 这就是外表坚强身体瘦弱的小北。将自己装扮成男孩子的样子, 但女孩的内心却掩饰不了对许开阳的暗恋, 是单纯美好的对爱情向往。她的大学生活结束在那次为维护尊严的爆发。但是后来的她依旧找到自己人生坐标, 找到适合自己人生发展的道路, 此时的她已经不再是朱小北。

曾经以为, 爱是天长地久, 一辈子的承诺;现在才知道, 爱是含泪的微笑, 是刀剑上的狂舞。曾经以为, 爱一个人就要厮守;现在才知道心里爱过一个人就好。爱了, 痛了, 等了, 怨了, 放了, 走了, 笑了, 哭了, 这就是青春后的成长。

每个经历过青春的人, 心里都藏着一滴泪。这段青春旅途, 每个人也经历着这样的人, 一个给了爱情幻想, 给了爱的启蒙, 给了白头偕老。这样的三个人, 哪个才是自己爱的?白头偕老的一定是爱自己的吗?给了自己爱情幻想, 没有牵手的就不是爱自己的吗?给了你爱的启蒙离开你的, 他就不爱你吗?

青春转眼几年即将过去了, 接下来迎来的是自己的成熟。这个时候发现亲情与友情的可贵, 在你最无助的时候, 爱情显的多么渺小与可怜, 亲情友情才是你强大的支柱。

青春, 在经历的时候是不懂;成熟, 在经历后是开始懂得。可是这个时候我们已经回不去了。青春是用来怀念的, 那些懵懂的爱情, 那些纯洁的友情。爱情的保鲜期总是那么短暂, 而友情的保鲜期却是那么长, 不管是昙花的爱情, 还是满天星的友情, 我们懂的珍惜就好, 当年老时候, 还有曾经的回忆, 那个叫做青春的画面。

电影的叙事已经做到非常棒。把四个女孩的故事穿插好, 说清非常难。但是, 这种类型化, 是否反而遮蔽了青春的问题——堕胎、被开除、暴力斗殴, 等等, 还有标签式样的个性——这些是电影的必要技巧, 还是必要的装帧呢?但是, 总的来说, 让人感觉轻了一些, 让观众沉思的地方不多——这是人物处理的问题。电影似乎处理不了这么多的人和问题, 只能是更加简单。

每个女孩似乎都有这四个女主人公的身影, 倔强、坚强、柔美、内敛, 都做过童话故事中公主的梦, 走出象牙塔, 梦瞬间清醒, “乌托邦”终归是“乌托邦”, 梦想与现实的反差, 折射出人们在当今社会下的心理困惑。

曾经的爱情, 我们只有祭奠, 收获的却是友情, 始终如一从未改变, 愿我们的友情地久天长, 这份情永远不变!珍惜我们该珍惜的, 失去的就用宽大的胸怀为它祭奠!

摘要:2013年4月26号, 赵薇处女作《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上映, 这一部以青春爱情为题材的电影, 带给我们多少触动。电影主要围绕四个女孩的故事, 在故事中她们经历着蜕变, 从对人生充满幻想到最后不得不正视现实的过程。从故事中我看到了自己的青春, 因此深有感触, 以《曾经的青春》为题观后有感。

关键词:青春,爱情,友情

参考文献

[1]《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的台词

篇9: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

美剧《绝望主妇》终于在第八季完结了,大云的QQ签名更新为:Goodbye美景镇的主妇们。当这些可爱的人陪伴我们从大一新生也变身成为主妇才恍然意识到,我们已经毕业4年了。好怀念大学时姐儿几个群居在一起每天吐噜每天看主妇的时光,一切仿佛昨天,一切近在眼前。仿佛阿光那句“以后一定要像Lynette Scavo一样多生娃,至少仨”的豪言壮语刚刚在耳边飘过,而时光却迅速把我们从女孩变成了女人,一幕幕的场景就像一张张绚烂的剪贴画,串连成一部即将谢幕的电影,播放着曾经的快乐和忧伤,记录着曾经的青春和过往,gaby说,我会非常非常想念这一切,非常非常想念你们。我们又何尝不是呢?阿光说她前不久回学校了,辅导员蒋老师已经不在文传系了,四食堂的鸡肉块依然就给那么几块,北门的米线店停业了,荣鹏糊饼依然爆满排队……还清晰的记得大学开学的那天满怀期待的心情,可惜的是,那段时光再也回不去了,只能在记忆中追寻。

大学,在攫取知识的同时,也让我们收获颇多,比如友谊,比如爱情。毕业季,校园里,总是弥漫着温馨而伤感的离别气息。在你焦头烂额地发简历,惴惴不安地等待用人单位的回应,在烈日下奔命寻求一个饭碗的时候,你是否也同样得面对这样一个难题:“毕业了,我们的爱情怎么办?”

永远都忘不了为了闺蜜NaNa在深夜的篮球场嚎啕大哭的画面,当时的男友一直暴躁不厌其烦地追问我是为了什么?他那些所谓“不值得为了朋友怎样”的安慰对我一点效果都没有,他永远都不懂女人之间的友谊也可以如烈酒般爽烈,他永远都不知道我是多么恨透了那个深深伤害了闺蜜而我却毫无办法的苦闷与委屈。也是那一次,证明了我和他是多么的不合适。青春年少时,你或许一见杨过而误终身?又或许你寻寻觅觅的良人还不曾出现。很多东西,例如青春,似乎本来就是会失去的,失去了便不是灾难。

也许你曾经把最好的青春都灌溉在某个男孩身上,用尽了笑和泪,让爱萌芽,虽然最终也没开出一朵花,可是这又有什么关系,即使没有他们,我们的青春也不会永垂不朽。正如故乡是用来怀念的,青春就是用来追忆的,当你怀揣着它时,它一文不值,只有在将它耗尽后,再回过头看,一切才有了意义——爱过我们的人和伤害过我们的人,都是我们青春存在的意义。

篇10: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作文

在青春期中,我们是叛逆的。我们喜欢打闹,喜欢嬉戏,有时候会把打架当做一种游戏,有时候又会突然的流泪。我们在青春期中哭过,笑过,闹过,爱过……

我们把时间用在了“玩耍”上,把心思放在了所谓的“感情、穿着”上,不曾珍惜时间,用在学习上。我们往往会忽略对我们很重要的事情。

有些事,我们不需要随意过问,否则我们会徒添感伤;有些人,我们不需要等太久,不然我们会把时间也跟着遗忘;有些回忆,我们需要植入脑海;有些感情,我们可以用来怀疑人生。落寞的文字,淡淡的忧伤,祭奠这一季清秋,祭奠我们悲欢离合的青春……

那时,在老师眼中,我们就是很坏很坏的孩子,老师总是让那些好学生离我们远点,总是在班上说:“那些想读书的,不要去理那些不想读书了的,就是要把那几个坏学生孤立起来。那些不想读书的,别去打扰那些想学习的同学。”可是,老师,你们知不知道,往往那些在您们眼中的坏学生,为班级做了多少事?你们只知道责怪他们给你带来的麻烦,却没发现他们为您解决的烦恼。作为一名老师,你们何曾真正的关心过你们的学生,不是哪个人,生下来就很坏,对于那些看起来不学好的人,我们需要给予他们的爱。俗话说“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没耐心的老师”。老师们,可能有时候你们的一句话,就会感动那些坏学生,让(他)她们走回正道,可是又有多少老师去尝试过呢?

青春期,我懂了很多很多,也做过很多不好的事情。

篇11: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作文

如果,你爱一个人,就要爱他的所有;如果你爱一个人,就愿意付出所有去爱他;如果你爱一个人,即使付出所有,你也是幸福的。

李大爷在这个矮小简陋的土房子里生活大半辈子了,连他自己都记不清了。但他总记得他心爱的妻子的生日和他们结婚纪念日。

李大爷静静抱着他的妻子,虽然一言不发,却露出了从未有过的满足。他说:“哎!这人老了以后真是一年不如一年了!今天咱小孙女带我看了一回电影,好像叫什么《致青春》,这不就想到你了么?”

“咱们俩好多年没有看电影了,电影里说的是一群群年轻人们的事儿,我这就想起咱们的过去了。记得当年,你不就是咱村一枝花吗?追你的人够挤满一院子了,但你却傻傻地跟着我这个穷小子,说什么你不怕吃苦,也愿意吃苦。我当时那可是感动得一塌糊涂……”

到了咱家,咱妈一个劲儿夸你,呦,瞧这姑娘,长得水灵水灵的.。是啊!可随着时光无情地飞逝,你的美都去哪儿了?全都奉献给咱李家了。咱妈走的时候,她说:“儿呀,你这辈子最对不起的就是你媳妇儿了,她进咱家没过几天舒服日子,她受苦了,后半辈子你一定要好好待她!”我当时含泪点了点头。

青春?我们的青春早已逝去。你为咱老李家吃了多少苦,好在咱儿女一个个成家立业,我们也终于可以过好日子了,可你的头发不知什么时候,已“褪了色”。

你曾经说过:无论什么,寒冷、饥饿、风雨都无法阻止我的毅然决断,即使我已精疲力竭,伤痕累累。你问我值得吗?苍茫大地,彩云缭绕,我的内心满足而幸福,我愿意!

这时,门吱的开了过来,探出一个头:“爸,带着妈的骨灰盒出来吧。”

原来,今天是他们的结婚纪念日。

李大爷说,老伴,走,出去晒晒太阳。像这样,静静抱着你,我真的很愿意。

篇12:江苏高考作文——终将逝去的青春

徐州一中 高三(9)班 赵忠琦

辛夷坞说:“在时间和现实的夹缝里,青春和美丽一样,脆弱如风干的纸。”是啊,人生路漫漫,青春岂能不朽?

青春是道情不自禁的阳光,青春是盛开的美丽花蕊,青春是弯有笑有泪炙热的眼眶。对于每个人来说,青春都是那么美好。青春未到,我们希冀;青春已逝,我们怀念;正当青春,我们意气风发。因为青春易逝,所以青春才珍贵。

苍老是一道必然的过程,逝去是必做的选择。有人害怕老去,用化妆品药物维持肤浅的青春,内心却早已风干成一片枯叶,败给时间的姿态可怜又狼狈。“人之所以悲伤,是因为我们留不住岁月;而更无法面对的是,有一日,青春就这样消逝。”三毛如是理解。生命逝去的趋势人们无法阻挡,再辽阔的时间空间中,人渺小如沧海一粟。正如王羲之所叹“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又如苏子在赤壁所感“天地曾不能以一瞬”。人力的反抗在自然的宏大中只如螳臂当车。

既然腐朽是必然,何不坦然接受发现每一段岁月的独特之美,陆游年且九十仍挥毫“九十衰翁心尚孩,幅中随处一悠哉。”记得《戏遣老怀》中的情景:“花前骑竹强名马,阶下埋盆便作池。”日本文坛九十老妪那动人的词句尽显她成熟韵味:“即使到了九十多,也还是要恋爱啊。”当我们仍跌跌撞撞在世界中奔跑时,你会收获整个世界;当人生况味已如胸中岁月,你会收获整个春山的花香,整个海洋的月光。

犹太王大卫在戒指上刻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会过去”没有什么可以永存,最宏伟的大厦最终也不过化作历史风尘中的一抔黄土,最闪耀的青春最终也会化作老人们口中的怀念。

人生就像一座高楼,从设计,建造,使用,废弃的过程,就是岁月溜走的过程。所有人都想停留在刚建好的崭新阶段,没有人想成为废墟,可余秋雨说:“没有废墟的大地太拥挤了,没有废墟的人生太虚伪了。”

篇13:终将逝去的青春作文

日本作家宫本辉在《青が散る》后记中写道, “我只是单纯地想把烙印在心中阳光般的青春, 寄托于某个故事中得以保存”。由此可分析出《青が散る》是作家将自己的青春的光影点滴寄于主人公椎名燎平及其周围年轻人的故事之中。在某种程度上可称为“私小说”的《青が散る》描写的是刚步入大学无梦想无目标的燎平在大学邂逅爱情, 接触网球的过程中, 经历青春的迷惘和痛楚, 挥洒热血青春的汗水和泪水而获得成长的故事。在描绘主人公和其他人物的青春的热情和恋情的同时, 更强调主人公对生命的敬畏和对未来的希望。作家通过作品想要传达直面死亡逆境时要永葆生命的希望。

中国作家辛夷坞在《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中写道, “正如故乡是用来怀念的, 青春就是用来追忆的, 当你怀揣着它时, 它一文不值, 只有将它耗尽后, 再回过头看, 一切才有了意义———爱过我们的人和伤害过我们的人都是青春存在的意义”。作家从主人公郑微的视角描写了为追寻初恋对象而步入大学的郑微, 在大学邂逅新的爱情, 在为爱情付出代价的过程中收获成长的故事。作品描绘了主人公和其他人物在如诗如画的青春中对生死的沉重、现实的残酷的思考和感悟。作家通过作品想要传达青春在经历残酷现实考验的过程中, 为了生存不得不有所放弃的无奈。

二、主人公设定

两部作品均塑造了众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经过研究分析, 由于两部作品的主人公命运结局有一定的相似性, 所以在形象性格方面有一定的可比性。

1. 椎名燎平———郑微

这两个人物作为两部作品中最重要的主人公, 在结局方面, 均经历了爱情的痛苦欢愉之后, 没有和所爱的人走到最后。在命运方面, 均学会了接受爱情和现实残酷的考验, 形成了强大的内心, 没有为爱情而放弃自我、放弃生活的希望。

燎平刚入大学报到时, 与夏子一见钟情并连续4年单恋夏子。渴望与美丽奔放的夏子发展恋情, 却纠结于自己不具备接近和俘获夏子芳心的能力与魅力, 因担心夏子不回应自己的爱而放弃主动追求。因此为了摆脱没能获得夏子芳心的空虚和失落而埋头于网球, 最终放弃对夏子的追求, 黯然离去。可以说从根本上困扰他的是为何而生、为何而活的疑问和不安。燎平不断思考佩尔对自己说过的话:“对于人来说, 自己的生命是最重要的。”“为何而生, 为何而活”是人们终其一生也无法得知的命题, 但燎平在面对好友安斋的自杀, 氏家的破产, 祐子的远嫁美国, 夏子的离开的过程中, 逐渐明白, 没有谁能陪伴谁到永远, 人和人的相遇从一开始就注定只能相伴一段, 最后终究会分开, 不管是爱情、事业、学业, 都有需要妥协的时候, 重要的是纵使在人生中遭遇挫折, 也要不顾一切向前冲, 活出上天赐予的仅有一次的生命。与此相对, 十八岁, 郑微对阮阮说:“我是谁, 我是天下无敌的玉面小飞龙, 有什么我得不到。”二十二岁, 郑微站在山顶上喊:“美国, 把我的男人还给我!”二十六岁, 微醺, 郑微对陈孝正说:“我不可能一次又一次地相信你, 不可能。”这一变化恰恰证明了郑微在这一段感情中的成长。郑微凭着直觉, 倾尽所能地去靠近所爱的陈孝正, 尽管陈孝正起初冰冷相待, 但她仍旧不放弃遵从内心的声音, 爱其所爱。正是任性固执, 热情如火的性格让郑微勇敢追爱。在经历了感情的阵痛和现实的残酷后, 毅然决然决定放手, 并没有为爱情而放弃自我。作家辛夷坞借郑微之口也曾说过:“曾经我们都以为自己可以为爱情死, 其实爱情死不了人, 它只会在最疼的地方扎上一针, 然后我们欲哭无泪, 我们辗转反侧, 我们久病成医, 我们百炼成钢。你不是风儿, 我也不是沙, 再缠绵也到不了天涯。”。大学时, 郑微对陈孝正的爱是年少不计代价的爱, 正是这年少不计代价的爱让郑微的青春变得有意义。人生中爱情不过是点缀, 爱情并不是人生的全部, 所以爱情死不了人。这一点对燎平和郑微来说, 是共通的爱恨与生死的辩证关系。

虽然两者均在青春中收获了成长, 但是程度有所不同。燎平是在受到周围人物的或生或死的结局影响和启迪下, 逐渐悟出“相比爱情, 生命更重要”, 最终没有走向自杀的不归路。而与此相对, 郑微的成长更多地是依靠自身积极地摸索, 在自我意识的引导之下, 一边受伤一边成长, 所以最后收获的是人性的坚强和青春的无悔。对许开阳开诚布公地拒绝, 对陈孝正全心全意地追求。郑微坦荡宣告自己的爱恨, 鲜明表达自己的选择和意愿。尽管在与陈交往时被女同学说成倒追男生没出息丢面子, 尽管在与陈分手后受到他人的嘲弄和同情, 仍不在意流言蜚语, 坚持追求理想的爱情, 对爱情永葆率直真诚、不顾一切的态度。面对爱情中的得与失, 燎平始终不敢主动追求爱情, 是因为对自身的不信任和对得失的太过在乎。郑微敢于爱其所爱并为之付出努力, 愿赌服输, 是因为宁愿为爱流泪, 也不愿违背内心。具有给对方十分的爱只为对方还回的一分的爱的决绝。世事岂能两全, 我们的一生中, 得到的同时也总在失去, 幸与不幸的区别只在于得失之间的孰轻孰重。郑微和燎平都是幸运和不幸的结合体。郑微的幸运在于他曾经遇见两个深爱的男人, 这两个人又都爱着她;但她的不幸在于这两个男人或逃避或出于家庭的担当选择离她而去。郑微对陈孝正的爱情是不计得失的全心全意的爱, 所以纵然无法让青春不朽, 也可让青春无悔。而燎平的幸运在于刚入大学便邂逅了爱情;他的不幸在于在权衡得失中丧失了对爱情主动追求的积极性。正如毕夏普在《一门艺术》中写道, “掌握失去这门艺术并不难, 很多东西似乎本来就是会失去的, 失去了便不是灾难。”燎平最终黯然离去, 能够对这段无果而终的暗恋释然的原因也正是在于此。

2. 佐野夏子———陈孝正

作为被主人公深爱的角色, 性格上却有相似的懦弱。夏子因为内心对于自己的不够完整及家庭的变故, 放弃回应燎平对自己的追求, 是因为自身没有追求和判断的独立性和自我意识。陈孝正为了满足单亲母亲的殷切期待, 为追求荣誉和地位放弃了人格、尊严和爱情, 为了实现梦想拼命压抑自己的内心, 也是因为不敢直面自己的脆弱和对自己的不信任。两者在性格上相似, 导致了结局并没有在青春中收获成长而沦为平庸。

3. 安斋克己———阮管

两者的结局均为死亡, 但安斋为自杀, 阮管为事故死亡。安斋的死亡源于没能战胜内在的自我和外在的恐惧, 最终自杀, 作为作品中的弱者形象而被批判。而阮管的死亡源于对爱情的坚守和执着, 忠诚于自我对爱的诠释, 最终为爱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但也因此青春不朽。爱情观和生死观的不同导致了两者结局的不同。

其次, 群体形象比较分析对中日两部作品的男女主人公分别进行分析。

在中国作品中, 女性人物的塑造展现了超出常态的主动, 控制局面的能力胆识及知性美, 充满敢于为自我而活的勇气和为爱牺牲的勇气, 具有敢爱敢恨的特点。如郑微、阮管。男性人物的懦弱更突出了女性人物的自我解放。由男性人物的伟岸性格的瓦解而引发的女性主导的青春感伤属于中式的暖伤文学。因为女性的温婉多情, 外柔内刚使整个作品充满了淡淡的感伤。

在日本作品中, 男性人物在经历人生抉择和历练之时, 只是将女性人物视为人生和爱情历练中的考验者。虽然认同女性人物的存在, 却不给予其平等地位的对待。女性人物多因为自身的懦弱和思维的非独立性, 导致最后结局不得不屈服于命运, 充满冷伤悲剧色彩。

三、中心主题比较分析

相同点:对于爱情, 人无法做到全知全能, 也不一定只要付出就会收获真爱, 只能靠自身的一次又一次的探索和体验, 不断受伤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青春时代的爱情, 具有茫然而炽热的特色, 并会时常使人陷入举步维艰的境遇, 但要独自做出抉择, 勇敢接受挑战。这对于中日青年人来说都是相当于人生的分岔口的重要考验。中日两部作品中的主题特征均为:爱情的价值低于生命的价值。

不同点:对于生死观和爱情观的把握, 中日有较大差异。中国现代青春文学中所展现出的中国年轻人的爱情观的具体表现是在经历爱情的彷徨与迷茫之时, 独立性和自我意识的作用远大于外在和他人的启迪作用。所以女主人公才会遵从自己内心的声音, 奋力追爱, 敢爱敢恨, 回忆青春时才可以无怨无悔。并且为了爱情敢于付出生命的代价, 正是自我意识的坚强让人可以直面生死。与之相对, 日本现代青春文学中所展现的日本年轻人爱情观的具体表现是在面对人生挫折和爱情无果而终的无奈之时, 内心脆弱, 自我意识和独立性的缺失, 直面自我和肯定自我的能动性的缺失, 进而逃避自我, 逃避现实, 寻求通过死亡达到解脱。

由于文本分析中的日本青春文学作品具备和以往日本文学不同的特色, 即宫本辉作品的特色———“丧失”和“成熟”的两重性, “生命”和“希望”更是该青春文学的主题。在濒临死亡的边缘又带给主人公和读者生命的希望。所以, 在日本美意识———虚幻美、朦胧美、残缺美的熏陶下, 主人公燎平从客体的角度看朋友安斋因不敢正面面对现实和自我选择而自杀, 和氏家虽畏惧现实但仍选择与挫折抗争, 决心起死回生。在这两种对立的生死观中, 燎平最终选择了“对于人来说, 自己的生命是最重要的”的价值观。

同时, 爱情观也随着生死观的转变出现了变化。以往的日本文学作品中以男女殉情为忠贞爱情的最高境界。而在此青春文学中, 主人公并没有为了爱情而选择死亡, 反而在思考“为何而生, 为何而活”的命题的过程中认识到:“爱情中, 需要有妥协的时候, 但即使在人生中遭遇挫折也要不顾一切的一路向前, 活出仅有一次的生命。”

日本青春文学的消极性体现在:面对“为何而生, 为何而活”这个命题和“我们在困难面前能做什么”这个命题的时候, 如何选择、如何行动的层面上。在宫本辉的这部青春文学中, 主人公在面对困境时能够做的“只是拭去汗水, 等待淋雨的无力感和徒劳感”。这句话在全书中反复出现, 作为全书的关键句。生死观和爱情观更多体现了因无奈而自我放弃的消极性。而与此相反, 中国的青春文学中生死观和爱情观更多体现了不顾一切, 追随内心的决绝和积极性。

四、意象描写的对比分析

中日两部作品中都采用意象描写, 借物抒情, 寄情于物。中国为“婺源的槐树”日本为“骆驼”。意象是主观情感和客观物象的结合体, 是作者融入特定情感和寓意时勾起读者心理共鸣和文化回忆的物象。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中“婺源的槐树”此意象作为精神慰藉和苦痛的双重载体, 目睹了主人公们的爱恨生死, 每一个来到槐树下的主人公都能从中获得心灵的洗涤和慰藉。郑微与陈孝正失约于槐树, 之后郑微、陈孝正、林静分别来到槐树之下, 想着各自的心事。槐树无言却见证着郑微的成长, 陈孝正的忏悔, 林静的纠结。特别是主人公郑微决定结婚之前再次重返槐树, 才真正释然和顿悟:青春只是一段美好与痛楚并存的过程, 没有陈孝正, 该逝去的青春终会逝去, 正是陈孝正跌宕起伏的爱情才让郑微学会在平凡的生活中甘之如饴。”面对痛苦、挫折、背叛时, 学会释然接受和原谅, 这才是青春的意义。

《青が散る》中“骆驼”此意象贯穿于全书, 作为启迪主人公的精神象征, 多次在主人公燎平面对人生困境、迟疑、迷惘的时候给予燎平以一路向前的信念与动力。“怀抱着一个梦想踽踽前行英姿飒爽的年轻武士一般的存在”在燎平脑海中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夏子无意回应自己的感情之时, 在安斋的葬礼上吊念之时, 在回忆佩尔对自己说过的那句意味深长的话之时, 骆驼的形象多次出现。可以说骆驼的特质是燎平渴望具备的特质, 所以在这个意象的启迪下最终理解了人生的真谛。

本文主要由人物设定入手, 分析主人公的生死观和爱情观的差异性, 进而得出中日现代青春文学及其背后中日年轻人的社会心理的差异性。通过分析文学作品中主人公的青春故事, 我们也会发现过去的自己。

摘要:本论通过对比分析的方法, 从《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青が散る》入手, 首先对文学作品的思想立意、主人公设定、中心主题、表现手法进行比较, 最后结合时代背景进一步分析了中国和日本“青春”与“爱恨”、“生死”的关系, 以及中日社会心理对其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尝试总结了中日现代青春文学的差异性及产生差异性的原因。

关键词:现代青春文学,中日比较,生死观,爱情观

参考文献

[1]酒井英行.宮本輝『青が散る』論[J].静大国文, 2001 (3) 80-104.

[2]李迟.从宫本辉小说看日本人“以死为美”的死亡观[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4.

[3]栗坪良树.宫本辉生与死的物语[J].Aoyama Gakuin Women's Junior Gollege 2001 (4) :65-103.

[4]刘士民.心的三条河流:宫本辉『川の三部作:泥河蛍川道頓掘川[D].北京:中国人文社会学院, 2010.

[5]刘彩霞.宫本辉小说『泥水河』象征艺术手法研究[J].作家, 2010 (16) .

篇14: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

张爱玲曾经说过一句话,大意是:都市里的人,通常先看到海的图片再看到海,先读到爱情小说再学着去爱,一切都是二手的、包装过的感受。在这个快速消费的时代,都市男女的爱,聚光灯下的爱,会尤其显得难以苟活到青春的潮汐之后。自然而然,像野兽般突然闯入心扉的爱情已如此罕见一样,球星对球队的爱、球迷对球星和球队的爱也越来越难摆脱千般的造作和虚幻。但凡事总有例外,而凯尔特人绝对是这个例外。

波士顿是美国历史最古老、最有文化价值的城市之一,他比不了洛杉矶和纽约的时尚、繁华,却有着深厚的城市底蕴。而作为承载波士顿城市精神的凯尔特人队也从来不是那种偶像型球队,他们的岁月沉淀下了威严和权力,他们有自己的骄傲和信仰,这也是为什么他们曾经遭遇过很长一段黑暗时期依然屹立不倒的根源。

皮尔斯和加内特,这两个凯尔特人精神的传承者,终究没有逃过岁月的“魔爪”,他们的老去就是整个凯尔特人的缩影。实际上,在送走雷·阿伦之后,绿衫军已经开始了重建的序曲,但他们依然把体系建立在皮尔斯和加内特身上,就已经注定了最后的结局。尽管很多事情我们都明白,但它真正到来那一天,我们还是很难接受。并不是因为成败得失,而是知道又将有一些美好的东西要离开我们,永远不再回来。

当“真理”和K G拼尽最后一滴血走出花园球馆时,关于波士顿未来的疑问也开始浮现。这支让无数人热泪盈眶的球队、这支给予我们无限力量的球队今后的路该怎么走?

皮尔斯,这个为凯尔特人贡献整个职业生涯的绿军队长或许要成为传说了。交易、特赦或是退役,这是皮尔斯必须考虑到的所有结果。一旦他真的以这样的方式离开波士顿,那么他能给球队留下的价值又有哪些呢?毫无疑问,是忠诚,15年来始至不渝地、注入球队灵魂的忠诚。

皮尔斯的忠诚是大多数人在爱情中、友情中、工作中可望而不可求的。从1998年到现在,他从堪萨斯大学的毛头小子成为了成熟稳定的关键先生。即使是在球队最困难的几年里,他依然坚守着凯尔特人高傲的灵魂。可以说,皮尔斯见证了凯尔特人15年来的荣辱兴衰。

在皮尔斯心目中,他希望自己能够一直为凯尔特人打球,直到退役。如果不能,他也会用另一种方式在凯尔特人退役。“我不止一次说过,我希望自己能够以凯尔特人球员的身份退役。”皮尔斯说道,“但要知道,我下赛季的合同并不是全额保障合同,管理层掌控着我的命运。也许,我甚至有可能被交易走。但即使如此,我也会回来,和凯尔特人签个1天合同,然后在这里退役。”

里弗斯说:“他是最伟大的凯尔特人之一,他为球队付出了所有。如今我们生活的时候,球员的流动就像换袜子一样频繁。保罗整个生涯都在为这支球队效力,即使他有选择离开的权利时他也毫无二心。我万分尊敬他的这种不离不弃,他希望在这里结束他的职业生涯。我希望后人能够铭记他的这种精神。但是,我最希望的还是他能够留在这里。”

加内特,这个把最美好的青春都献给了明尼苏达的家伙,当2007年被交易到波士顿后,仍然给球队带来了新鲜血液和不服输的精神。你是过去半个多世纪凯尔特人精神的体现。当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压不垮你,当穿骨断筋的利刃刺不死你,当缓慢而持久的伤痛磨不垮你,你仍然甘愿用自己的血肉做成铜墙铁壁,甘愿一次又一次迎接仇恨的撞击,甘愿蒸腾着汗水与命运纠缠。在累累伤痕后,你终于得到了梦寐以求的总冠军。

在凯尔特人赛季总结发布会上,加内特略带伤感地回应着有关于他退役的话题,“我当然希望能留在这里,但我们都必须明白,NBA是一个生意场。我总是告诉安吉,不管我身在何处,都心属凯尔特人。但我希望能作为一名凯尔特人退役,就算死后被埋葬也永存一颗绿色之心。”

然而,我们必须面对的残酷现实是:不管皮尔斯和加内特怎么想,不管我们在情感上怎么感知,改变就要来了。惟一不变的是,德鲁伊那绿色的灵魂将永远守护凯尔特人。

难说再见

有些时候,当你心中想要表达的感情复杂交织时,无论是多么华丽的词藻都会显得苍白无力。长篇大论的表述最终只能化为两个最简单却最贴切的词语——谢谢,再见!

在人类语言中,这两个词语是最常用却也是最难用的,一个表达了感激之情,一个表达了不舍之意。当绿军将士们拼尽全力却无力回天,波士顿北岸花园球馆的球迷们依然响起最热烈的掌声时,我们发现,原来“谢谢”和“再见”这两个词饱含了如此多的内容和感情。

为什么喜欢凯尔特人?是他们总能带来胜利的感觉吗?好像有那么点意思。可是他们输的时候,也没放弃过支持——那只不过是因为相信他们还能赢。如果他们一直输,战绩始终处于联盟下游,你还能坚持多久呢?现实一点说,恐怕还真没有多少人能坚持得住。但是这并不只是与输赢有关,这六年的凯尔特人,给我们带来的不只是输赢,更是一种精神,一种信念。

曾经看到过这样一句话:你生命中遇到过的某些人,他们身上承载着你曾经的梦想或者标记着你某一段最珍贵的神秘经验。他们形散四处,你不以为意,像存放在不同张早已停用的存折里那些永不会去提取的零头。我想凯尔特人身上所标记于我们的“神秘经验”便是——他好像只是教会我们应该如何去战斗,我们的热血应该洒到哪里,你甚至不用思考仇恨是如何埋下的,要怎样才能将其消弭。驱散一切旁骛,让你的对手看看人性最简单狂野的地方。他们是如何嘲笑你的,你就如何拾起嘲笑狠狠地砸向他们。这就是凯尔特人教会我们的,而它已经超越了篮球运动本身。

我在看《冰与火之歌》的时候,除了喜欢琢磨每个角色的性格极其演变,更迷恋中世纪式的大家族带来的感觉:荣耀、信仰、族语,甚至觉得“wedonotsow”这样没道理的族语也很有力量。我想是因为每个族语都代表了一种活法和信仰,而大家族意味着这种信仰的传承,就像我们常说的从拉塞尔到伯德再到皮尔斯,凯尔特人的精神传承一样。

当然,不同的活法和信仰肯定会带来不同的结果,关键是看你怎么选择。或者说,各种选择之间并无对错,其意义在于你坚持的方式和决心以及为之所做的各种努力。所以说,过程本身远比结果更重要,那么过程中去执著于结果,就不那么必要了。

当然,我们回顾从2008年到现在,如果没有那些伤病,凯尔特人绝不只是拿到一个总冠军。甚至如果我们说这六年,凯尔特人错失的机会比抓住的更多,也并不为过。但这么说大错特错,有失公平。我们都应该从他们身上学到很多。没错,我说的是我们每个人。

这些年,凯尔特人有多少次被提前判了死刑?

记得在2009-10赛季,几乎所有人都认为东部决赛会是詹姆斯的骑士和霍华德的魔术在东部决赛回合。结果凯尔特人狠狠羞辱了这两大热门,最后进军决赛和湖人上演了传世经典的七场大战。

还记得2011-12赛季的前32场比赛结束时,凯尔特人15胜17负吗?波士顿的挽歌再次唱响。结果他们最后34场24胜10负。这过程中他们克服了很多伤病,然后缺兵少将的阵容却把最后的总冠军热火逼到第七场。

然后是今年的季后赛首轮,在连输三场之后,对手开始计划他们的“葬礼”,结果绿军连下两城,把对手打回恐慌模式,甚至在第六战落后26分之多时几乎上演大逆转。

很多时候努力并不一定能赢得胜利,但这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每次他们倒下的时候,都还在挥拳战斗。没有一次,凯尔特人是举着白旗缴械投降的。绿军精神告诉我们:你可以被夺走所有的东西,但任何事情都无法阻挡你想要战斗的心。

在生活中,我们总在追赶着什么,却又无时无刻都在失去着什么。很多时候,对于不经意间失去的东西我们毫不在意,但在某个特殊时刻一定会让你追悔莫及。正如《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最后部分说到,青春对于正在经历它的人而言是没有什么意义的,正如故乡是用来怀念的,当你怀揣它时,觉得它一文不值,只有回过头去看,一切才有了意义。

上一篇:省联社管理体制对信用社改革发展的影响下一篇:银行办公室宣传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