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我们终将逝去的童年诗歌

2024-04-11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童年诗歌(共18篇)

篇1:致我们终将逝去的童年诗歌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童年诗歌

总有一些东西在我们渴望拥有它的时候悄然离去。——题记

童年,

为什么在我毫无防备的时候,

你悄悄地到来,

为什么在我渴望你的时候,

你却即将逝去。

我问你这究竟是天意,

还是我自己没有好好珍惜,

你却笑而不答。

童年,

我将一朵稚嫩的花儿捧在手上,

看着它渐渐地绽放,凋零,

这就像你一样,

绽放出一件件童年的往事,

给我留下一个个美好的回忆,

你却告诉我你即将要离开了。

童年,

虽然我心里也知道你始终会离开,

可我却始终不想承认这个残酷的现实,

多少次依然满怀希望地想象着,

穿梭到从前,

让时光静止……

甚至连自己都觉得可笑,

但毕竟有太多太多的遗憾。

童年,

也许哪一天你真的要离开,

但请慢慢地走,慢慢地走,

和我轻轻说一声“再见”,

好吗?

不要像海浪那样悄悄地离开,

再也不回来了。

我已不再是那个懵懂的自己了。

篇2:致我们终将逝去的童年诗歌

时间如指间的沙,转眼逝去,一切的一切早已不复存在。就好像鸟儿一样翱翔而去,再也不见踪影,留下风呼呼吹过……

童年即将逝去,不可能留下任何的痕迹,也不可能留下任何的遗憾……一切都留不下,只是重新回到原点。

星光灿烂,一夜过去后,下一夜就没有了一模一样的星星,没有了一模一样的月亮;

落英缤纷,一季过去后,下一季就没有了一模一样的落叶,没有了一模一样的蒲公英。

……

童年是缀着珍珠的宝盒,需要快乐与珍惜这把钥匙来开启。多年之后,钥匙再也打不开童年的宝盒,但童年从来没有生锈,它不可能生锈,它,将一直留在我们的记忆里。

童年是留在记忆里的最甜美的果子,最美丽的童话,最亮的星星……它是再也回不到的过去,它是独特的存在,当它再不可能重来时,我们必须铭记,铭记所有的快乐和爱,铭记所有的疼痛和成长。

花开无声,花落无声,一切都无声。

童年逝去,也无声。

就让童年无声逝去吧,美好的记忆仍旧留在你我的心田里。再见。

终将逝去的童年。

篇3:致我们终将逝去的童年诗歌

遂翻开那发黄的扉页

命运将它装订得极为拙劣

含着泪我一读再读

却不得不承认

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

——席慕容《青春》

改编自辛夷坞的同名小说《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 成为赵薇执导的荧屏处女作。于2013年4月26日全国公映, 在人们的众星捧月中拉开神秘的面纱。将32万字的小说作品改编成2小时10分钟的电影文本, 编剧毫不吝惜的删除了原著后半段关于社会职场纷争的种种, 只是用了几个镜头来表达青春终究会被社会化的过程。影片用大量的视听语言侧重诠释一种对于青春的还原, 青春母题中的那份对爱个体的解读, 那份微微的痛感, 和选择的无奈。

当我们穿过崎岖小径之后, 我们眼前突然展现一片高地, 这里道路向不同方向延伸, 美景尽收眼底。我们不得不停下来, 考虑一下我们应该选择哪条路。梦, 不是外力作用于乐器所发出的毫无规律的声响, 而是音乐家所弹奏出的声音。它们是完全有效的精神现象——愿望的满足。1影片的开场描绘了一幅“童话般的梦境”, 在白雪公主和豌豆公主这两个家喻户晓的中国传统童话中拉开帷幕。成年的世界里, 还有没有童话?这是一个永恒的宏大命题, 人人都在探索, 但没有人能找到的真正答案。童话曾经都在我们的内心深处停留, 哪怕只有短短几秒。我们幻想自己是童话里的王子和公主, 即使经历磨难, 但最终, 都会过上幸福又快乐的生活。

一、从小说到电影:文本变迁

1. 人物

电影中对于人物的设置有明显的改动, 除了大面积删除了小说后半段郑微在中建职场中的纠纷特别是韦少宜的角色, 还有郑微的职业偶像周渠。电影文本有限的时间段内做这样改变应该说是大胆且准确的。这样的做法使得电影文本的主题更加明确。此外, 影片中的人物形象更加类型和鲜明。 (具体角色参见下表)

郑微一如既往小说里的敢爱敢恨和特有白痴美, 因为融入了性格严谨的上司周渠的性格, 不得不说在影片后半段人物的性格变化有一些突兀。因为对于阮莞的描述和铺垫略显不足, 使得郑微后来的行为有一些突兀之说。

阮莞一如小说中古典美和理智美, 对于阮莞最典型的刻画, 是小说中没有明确写道的:赵世永劈腿的片段。当阮莞陪着情敌去医院做人流的时候, 似乎已经预示了自己的未来。她也许早已经看到这就是未来的自己, 但是在爱情刺眼的照射下, 她选择了逃避。

小说中最有意思的是对于黎魏娟的形象构建, 她是《奋斗》里的露露, 是《北京爱情故事》的石头。她为了物质的现实牺牲了自己的爱情, 牺牲了所谓的幸福。她抛弃了同样穷苦出身, 但未考上大学的男友, 高度洁癖的她却接受了已经有了两个孩子的许开阳。许开阳和黎魏娟的结合属于一个意外, 但似乎也能说得过去。

朱小北, 小说里她是东北的爽朗女孩, 毕业后去了新疆, 后来读了博士。电影中的朱小北是姐姐开包子店养活, 家境穷困。并且加入了一个曾经很敏感的话题:搜身。小北家穷, 但并不自卑, 但她自尊心强, 当被人怀疑偷东西时, 她坚决抵抗。现实中, 权利、自尊起不到任何作用。青春的倔强让她做出最极端的反抗。

2. 情节

改变一:爱情的象征:婺源大槐树。贯穿在小说文本之中对于爱情的象征, 见证了郑微母亲和林静父亲的爱情, 也祭祀了郑微两段爱情之地。在影片中只字未提。这种删除无疑是有一些遗憾, 这是贯穿了两代人对于爱情共同的情结。笔者大胆的猜测是, 这段描述与张艺谋导演拍摄的《山楂树之恋》极为相似, 也许是为了异质而舍弃。当然, 大槐树在影片中也有移情, 开篇的大仰拍水杉树画面、陈孝正和郑微在水杉树下的私定终身等。水杉的出现似乎也升华了大槐树的象征意义, 它不仅仅象征了爱情, 更代表着青春。青春像一颗颗参天的水杉, 美丽、绽放、永不放弃。

改变二:去美国。小说和电影关于两位男性角色对于美国的选择都有一些变化。首先是林静。小说中他去了美国, 后来回国郑微检察长, 在吴江和阮莞的婚礼上遇到郑微。电影中, 他一直默默的跟随郑微, 放弃了美国深造。后来在照顾自杀入院的施洁时和郑微偶遇。另外是陈孝正, 小说中他选择去美国经过了复杂的内心斗争, 特殊环境中成长的他最终没能反抗母亲, 放弃了自己的爱情。回国后重新来到中建, 和郑微相遇。但是电影中确由曾毓来替换了母亲的说服。美国, 这个地域符号明显有着其特别的符号能指, 它所指的是一种社会化的价值体现。现实的人们在选择时常常会面临这个问题, 有得必有舍。

改变三:郑微的选择。在小说的最后, 郑微选择了给她有安全感的林静。在接受了林静的求婚后结束。电影的结局很明显是开放的, 她像之前的很多青春爱情电影一样, 并没有做出肯定的选择。影片结束时, 她来到阮莞的坟墓前, 和阮莞告别, 和青春告别。

二、青春的认同

巴赞说过:“一部好的电影其实中间是有‘空洞’的, 这个空洞是让观众把自身的情感投入其中。”“当电影观众根据影片及其含义来进行自我定位时, 景象阶段的自我反省就变成了电影观众的自我意识。”2拉康也曾说过, “正如我时常强调的那样, ‘镜像阶段’并不仅仅限于个体发展中的某一个阶段。它还具有一种示范性作用, 因为它揭示了主体与其自身幻象的某种联系”3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 一部好的青春电影, 在于悄无声息中获得观众的认同, 让所有的青春在这里产生共鸣。爱, 是青春的最旗本的母题之一, 《致青春》了类型化了各种各样的爱的原型。郑微的爱是冲动和执着, 她的爱不计理由不怕付出, 像轰轰烈烈的暴雨。爱的深, 伤的也重。阮莞的爱是生命和理性, 她的爱事实上是很矛盾的, 她将爱情捧的至高, 但感情的爱情是否能在理性中得到圆满, 这很未知。老张的爱是默默与无私, 就像他送给阮莞的满天星一样。也许世人中这样的爱才最伟大。

赵世永的爱是懦弱。许开阳、黎维娟的爱是物质。但似乎更接近现实。至于陈孝正和林静, 他们的爱构建在各种各样复杂的因素之上。

影片一直也在构建一种对于回忆的认同, 新生入学、崇拜的明星、参加社团、逃课翘课使用违规电器, 每一个从青春度过了人都能在里边找到熟悉的自己。

三、诙谐青春

幽默理论中的乖讹论认为, 言语幽默中包含着某种不和谐因素, 听话者在察觉这种不和谐后, 重新解释整个事件, 最后发现现实与期待相悖, 造成意外的惊奇, 幽默效果随之产生。幽默效果是是同一能指的两个不同所指之间的对立不协调。4赵薇的《致青春》中就使用了大量乖讹式的幽默表达, 电影文本并没有延续小说蕴含的那种暖伤, 辛夷坞的文字读起来清新现实且忧伤, 赵薇的电影充斥着一种果敢的坚强。入学火车上的郑微的“黄粱童话梦”, 闯入林静宿舍的“负心汉”桥段, 挡在林静舍友私处的《安徒生童话》, 许开阳和郑微泛舟湖上求爱不成愤怒的跳进及溪的水里, 陈孝正第一次听到郑微表白时蹩脚的反映。影院里一次次哄堂大笑似乎让人觉得是在看一部喜剧片而非爱情青春片。而这些幽默点的设置巧妙构建了的观影情绪的调节。赵薇也同样用她的幽默解读了年少时那种对于“性”的懵懂认知。当陈孝正和郑微在大树下拥吻, 认可他们之间的爱情时, 陈孝正将手深入郑微的上衣中。郑微突然问到:我是不是特别小。亲昵的感觉戛然而止, 陈孝正躺在草地上回答:挺小的, 不过我也没见过大的, 我也不知道。

也许原著作者和电影导演都是女性的关系, 不得不说本部影片中对于女性形象的刻画成饱和度要远远大于男性。《致青春》的所有女性形象都是完整且具有个性的。男人却各有各的懦弱和不完整, 甚至是父亲的缺失。

“记忆不光是过去时间在我们脑里打下的印记;它是一个看护人, 守护着那些对我们最深切的希望和最深切的恐惧、有意义的时刻。”5青春就像是林静手上的那一道疤痕, 是一道永恒的印记。《致青春》的成功, 不乏赵薇的明星效应, 但她最大的卖点, 是人们对于青春抹不去的追忆情结。影院中, 观影结束的我们看的不仅仅是当年的“小燕子”蜕变成女导演的过程。我们关注的, 是那些年我们还在相信却逝去的爱情, 和曾经在我们心中如今逝去的童话。

注释

11 .弗洛伊德.吕俊等译.释梦[M].凤凰传媒集团:江苏文艺出版社, 2010p103.

22 .麦茨等著.吴琼编.凝视的快感:电影文本的精神分析.[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75.

33 .曹拉康.弗里斯特、米勒译.佛洛依德论技术.剑桥, 1988:74.

44 .黄秋林.言语幽默解读的认知符号学分析.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9年9月, 第22卷第3期p64.

篇4:致我们终将逝去的童年

童年是五彩缤纷绚丽多姿的,但是童年终将会在我们小学毕业后慢慢远离,那逝去的,就不会拥有。时间匆匆地把我们的童年一把抓走,可是时间却抓不走我们的记忆,抹不掉的是我们心中那道回忆的彩虹。

我们忘不了的是那一个个可爱的同学,一位位亲切的老师,是他们陪我们度过了人生中的第一个六年。他们让我们明白了什么是友谊,什么是感情。一张张朴实而又纯真的笑脸,一个个幽默而又风趣的样子,他们是我们在世界上最好的朋友,最好的老师。他们会在我们困难的时候,义无反顾地站出来帮我们解决困难;她们会在我们遇到难题时,帮我们解决疑问。

梦一般的六年,留下了多少的牵挂,多少的回忆。马上进入初中,即将告别童年,每个人心中都深藏着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回忆,都充满不舍。但是,童年终将要离我们而去,迎来的是改变,是成长。我们都想沉浸在自己的梦里,不想长大,想永远拥有童年。

以前的我们上课时总会偷偷地问同桌:“还有多久下课?”现在想起来真好笑,以前都是盼望着下课,但是我们现在却希望时间走慢一点儿,不想让这美好的童年时光逝去。

亲爱的童年,再见,我不会忘记你带给我的快乐,你让我无忧无虑,自由自在地度过有你的日子,童年,再见!

(指导教师:谢乐定)

篇5:致我们终将逝去的童年

在广大而又宽阔的草原上,我独自站在一旁,凝视着草儿弟弟和花儿妹妹在玩耍,明白童年是明亮的,我心里更是万分羡慕。所以,我决心寻找童年的时光,一旦寻找不到,便会吃不香,睡不着,不知是欢乐还是悲伤。说是欢乐,看到后辈欢笑时而欢乐;说是悲伤,永远找不到自我的童年而悲伤。站在旁边的老榕树经常安慰我,叫我不要自寻烦恼,可是我怎样都放不下这个愿望。

我心里常常苦闷着:天啊!虽然我找不到自我的童年,但愿能明白为什么找不到童年。

我记得在我童年的时候,我经常和邻居的榕树一齐玩耍,从晨光熹微到暮色降临都能听到我和榕树的欢笑。那时,所有的烦恼都烟消云散,心理只望这一刻能够停留……可是这只是回忆,不是现实的情景。

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寻找童年,我仍然在迷惑的深海中苦苦地挣扎着,永远找不到岸。

篇6:致我们终将逝去的童年

在我的童年里的一个夏天,烈日当空照,树上的蝉“知了知了”地叫着,小狗也伸出了舌头,年幼的我直喊热,可一边的奶奶却冷冰冰地对我说:“热,自个儿去吹电风扇好了。”我走到电风扇面前不停地吹它,可一点儿作用都没有,并且身上的汗不断得越来越多,我走到奶奶面前,理直气壮地说:“奶奶,吹电风扇有一点也没用,身上的汗却起来起多了!”我把事情经过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奶奶,霎时,奶奶哄堂大笑,她拉着我的手,来到电风扇面前,用食指按了一个电风扇的开关,那仲夏的凉风扑面而来。

还有一次,在暑假的科学课上,教师说了跑起来有风,双休日,我来到操场上跑了几圈,刚开始的时候像进了水箱,跑完了,身上汗流浃背,回到屋里,我坐在沙发上,开始想星期一怎样报复那个科学教师,刚下班回来的妈妈发现了我正在发呆,就问我:“喂,你在干啥呢“我把跑步的事情告诉了妈妈,妈妈不知是哭是笑,连忙跟我解释道:“跑步时的确有风,但在同时也是会出汗的呀!”我听了恍然大悟。

篇7:致我们终将逝去的童年

我应当庆幸,我正处这人生最完美的时光。常常都是这样:在阳光下一个活泼的身影,唱着漫美的歌谣,可是这份光彩已慢慢暗淡,仿佛还留在身边,伸手却又抓不牢,它好像会跑会飞,而我就像是在它身后紧紧追随的一个信仰者。我从一个牙牙学语的单纯小女孩随着时光引导者变成一个亭亭玉立的少女,我不会再喜欢洋娃娃,或者是和同龄的男生一齐疯一齐笑,反而变成了一种奇怪的感觉,好像是喜欢吧!是青春的懵懂,就像是沙漠中的甘泉,烈日下的清风,总会让自我有种莫名的舒心。

有时候我会害怕,害怕自我有天累了,不想再去疯了,那个时候一向都觉得世界是完美的我会是什么样貌的,没有了单纯的心,就像一朵浓艳的玫瑰,外表艳美,却浑身带刺,让人不敢靠近,还是像一朵毒蘑菇有着绝美的点缀,剥开伪装,却是藏着剧毒的心。

篇8:致我们终将逝去的童年诗歌

关键词: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景别,色彩,音效,配乐

公映于2013年4月日的国产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下文简称《致青春》)在全国各大院线上线之后票房全线飘红,在首映之后的12天内取得了超过5.2亿元的票房,并最终将总票房定格在了7.12亿元人民币上,收获颇丰,在口碑方面,无论是大众认知,还是业界态度,也都得到了普遍的肯定,可谓是在票房与口碑上的双丰收。本文目的旨在从视听角度分析《致青春》票房大热背后的原因。

二十世纪初叶,意大利的诗人卡努杜曾经在电影尚处于萌芽阶段的时期就发表了其著名的电影艺术理论《第七艺术宣言》。在《第七艺术宣言》中卡努杜认为电影是一种“动的造型艺术”,(进行注释)电影这一艺术门类囊括了“静”的和“动”的艺术,既是“时间”的艺术,又是“空间”的艺术,是一种“综合的”的艺术。从卡努杜对电影艺术运动的造型性,动静结合性以及兼具时空属性的特点的强调,我们可以看出,电影有别于其他艺术门类的显著的特点正在于电影所独有的运动画面上。

好的电影作品不仅能通过最直白的人物对白、情节设置和故事内容来完成表现功能,更应该能够运用电影的镜头语言来传情达意。所谓一枝一叶总关情,一条缓慢的长镜头可能就是一颗疲惫思归的羁旅之心,一个高曝光的暖色镜头也许正象征着人物舒适惬意的愉悦之情,正如电影剪辑与叙事手法的探索先驱大卫格里菲斯所预见的那样:“电影在未来将成为一种全新的世界性的语言,凡是看到的人都能理解。”

《致青春》正是很好的运用了包括电影画面在内的众多电影影视语言来传递意境与情感,从画面造型中抽象出了可干直观的艺术形象,升华了作品内在的精神思想感情与价值取向,进而使观众能够领会到相对高层次一些审美体验。在造就《致青春》票房大热的方方面面的原因中这一最触及电影艺术本质的一环是相当重要的,这个要素在很大程度上也决定了本片的品质。

从这个层面出发,将《致青春》与在上映日期以及题材选择等都比较类似,同时也在华语电影市场内引起了观影与讨论热潮的另一部台湾产电影《那些年我们的一起追的女孩》(在下文中简称《那些年》)相对比,从电影画面最基本的单位——镜头上就能明显看出二者的不同之处。

就一般意义而言,镜头是一部电影叙事最基本的构成单位,相当于写作中最基础的短句,同时也是电影摄影中最小的单位。其定义通常公认的是指观众在影院中从银幕上看到的始于一幅画面直至转切至另一幅画面之前的部分被称作一个“镜头”。镜头所包含的影像要素可以分为:景别、光影、色彩和构图以及镜头的运动等等。

景别在电影观赏过程当中常常为观众所忽略,隐藏在后台,其实正确的景别运用对电影的叙事和表意都有重要的作用,还能引导观众进入影片所预先设置的情景当中,更加便于影片思想和情感价值取向的传达。景别可以大致地根据所记录的人或物或环境在影片画框内所占的比重,由小到大地划分为远景、全景、中景以及近景,加上表现所摄物体局部细微特征的特写景别一共五种。在《致青春》影片的一开场的一小段主角的奇幻梦境作为一个杂耍蒙太奇抓住观众注意力,以使观众更好地进入影片的预设情境之后,正式进入电影主要情节叙事的部分从影片的第三分零六秒左右女主角郑薇从火车站出发前往自己的大学处开始,此后一直到影片约七分十七秒处主角郑薇进入女生宿舍为止,期间虽然经剪辑多次,拍摄角度也由仰拍转换至平拍乃至俯拍,并有数度视角切换,人物和环境也发生了增减与变化,但明显可以看出景别始终是标准的中景拍摄。

使用中景拍摄的好处在于在保证了演员表现空间的基础上也能不遗漏必要细节,同时完成了影片在一开始在人物和环境两个方面上对观众进行交代的创作意图。更为重要的是,影片开始的这段长达数分钟的单一景别拍摄手法的使用正好拉开了《致青春》这样一部时长超过两个小时的长剧情片的序章,形成了良好叙事节奏的开端。剧情长片的叙事节奏某种意义上可以与以情节铺陈为主的古典主义小说相类比,电影开头的中镜头距离适中,比起全景和剧中人物关联更密切,又没有近景和特写那样显得过分的亲密和私隐,总体效果不会非常疏远或太过靠近,逐步带领观众进入这个光影所编织的世界,正如小说开头普遍采用的铺陈叙述,娓娓道来,向读者一步步地介绍字句构成的世界中的人、事与物。如果按那句烂大街的形容电影的话:“电影是造梦的机器。”的说法,那开场这段中镜头就是进入梦境的过渡隧道,用最合适的距离暗示了观众:这场梦境即将开始。和《致青春》的注重叙事节奏与策略所不同,同样涉及校园题材,但是内容更加年轻化,时间跨度较小的台湾电影《那些年》则选择完全不同的景别拍摄来处理开场的镜头。《那些年》在一开场就使用了近景镜头甚至是特写镜头来拍摄男主角柯腾在家中生活的场景,然后才转换到中景解释整个电影的环境,而进行叙事和矛盾设置则要到电影进行到更后面才会用男主角柯腾和同学一行人上学情节的全景来对观众完成交代。

由于两部电影虽然在题材上有类似的地方,但风格和主旨都有明显的较大不同,采用何种景别进行拍摄其实难分孰高孰低,但是比起主题轻松,内容跨度较小,时长较短的《那些年》在景别选择上的略微随意,《致青春》在景别处理上的工整严密从甫一开始已经可见一斑。在电影发展到后半段,从电影一百一十二分钟开始,女主角的朋友阮莞在慌忙中赴其男友约会打算共同观看演唱会而不停奔忙以致到最后遭遇了车祸,这一段戏份仅有一分钟多一些的长度,却使用了高频率的蒙太奇切换,在阮莞和其男朋友赶路的不同近、中景间来回快速剪辑,在烘托人物焦急心情的同时也表现了人物所处环境中交通状况车流如织的危险局面,在感情色彩和情节伏笔铺垫上都为即将到来的车祸情节进行了最好的准备。而当车祸发生之后,镜头又拉远到表现其尚不知情的男友在演唱会门口独自等待阮莞的全景镜头,从侧面暗示了阮莞遭遇不幸的事实,也从前面紧迫的中近景中抽离出来,给观众以空间感受人物哀伤的感情色彩。这一段戏份,景别配合剧情情绪,紧张急迫的心情使用逼仄的近景,凄凉哀伤的心情则选择意味深长全景二者相得益彰,不禁令人喝彩。《致青春》景别随情转,不论远近都联系着人物的命运与感情色彩,镜头景别的选择不再是单纯地为了记录情节,而是围绕表现主题和传递精神价值进行运用,成为了导演与摄影指导表意的有效手段,这种电影化的艺术手法成就了《致青春》取得票房大热的艺术基石,导演赵薇与摄影师李然的匠心与巧思表现的淋漓尽致。

电影导演往往又被称之为“光影魔术师”,电影艺术本身也有“光与影的艺术”的雅称,在电影镜头中的摄影用光可说是电影最为重要的基石。撇开极少数先锋派的实验电影之外,自1895年电影诞生伊始,电影艺术就始终与摄影的用光紧密相连,用光就是电影画面存在的物理基础,正如我国著名的摄影艺术家、理论家葛德所言“(电影)有了光,画幅之中方能呈现出空间与物质的视觉上的形象,方能展现出它们的形态、质感以及颜色。”

而自从上世界三十年代以来,彩色电影正式进入电影艺术的殿堂,就受到了所有人,不论是创作者还是普通观众的一致青睐,连德国诗人歌德也曾留下过“一切生物都向往彩色。”这样的句子,自此摄影中的色彩元素就成为了和用光相辅相成的摄影要素,共同成为了后来的电影人探索电影记录与表现特性,审美和教育功能的可能性时手中最重要的“武器”。

在《致青春》中,也可以明显地看到导演与摄影师在用光与色彩的把控上明显地表意化、艺术化倾向,当然,出于商业化的考量,影片不可能像先锋表现主义电影那样使用过分夸张,明显有悖于真实世界的光影和色彩的布置,不过其自觉的人为加工还是非常清晰的。

这种通过光影和色彩的加工达到传递主观情感倾向,感染观众的技法在从影片第四十九分钟五十秒处开始的女主角郑薇所在大学的文艺汇演情节中有最为集中的体现。在这一段情节中,最先上台表演的是由女主角的情敌领舞的健美操团队。当健美操团队表演时,表面上看,影片使用了色调温暖的橙色打光,同时光线的强度也比较高,曝光很充足,摄影师希望传达和烘托的感情是积极正面和阳光的。但是仔细观察可以发现,用光的方向奇怪地只采用了强烈的脚光,一般情况下必备常用的正面光和顶光却不见踪影,再加之使用的是强度极大,层次尖锐分明直射光,单一光源集中在女主角情敌的脸上形成了对比明显的阴影和高光区,看似暖色的色调反而使之更加的妖魔化,从这个镜头还可以看到一些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德国表现主义电影的影子。反观女主角郑薇上台表演歌唱时,同一舞台,前后不过几分钟的灯光效果却似换了人间,正面光、顶光、前侧光、侧光……全都开齐了,将郑薇衬得好似天女下凡。这种对光影和色彩娴熟运用,大大加强了这一情节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为影片增色不少。

再看《那些年》的用光却普遍使用常规打光,不仅在同一情节或者场景内部缺乏变化,即使是将电影的感情基调发生强烈变化的前后部分进行对比也不难发现二者的用光其实变化不大,多数只是根据再现场景真实的需要进行的一般打光,还原了真实,光影和色彩却极少参与到传情达意中来。

还是不得不说,《那些年》因为偏喜剧的电影风格和营造浪漫氛围的需要,保持一致的用光风格其实是可以接受的,但也从一个侧面衬托了《致青春》在镜头语言上的成熟,以及导演和摄影师驾驭复杂题材的不俗能力。这样成熟的镜头运用保证了影片的品质,随之也保证了影片的口碑和票房。

就电影艺术的物理基础而言,主要有两个重要的方面,即诉诸于视觉器官的图像和诉诸于听觉器官的声音。二者一道构成了电影艺术的视听语言。而电影的声音元素传统上可以分为“人声、音效和配乐”三种。因此配乐和音效的运用对《致青春》能够票房大热也是功不可没的。由于人声在影片中只是常规还原现实,在此就不加以赘述了。

音效通常又被称作“环境音响”,根据声源性质分类可以分为“自然音响”和“环境音响”;根据收音技术分类可以分为“同期录音”和“拟声”。在早期电影的创作中同期录音的占音效的比例相当高,由于技术原因,后期拟声只在很小的范围内使用。但录音设备的更新,电脑后期混音。声音特效软件的成熟,加之对音效参与叙事和烘托情感基调的需求增加,拟声的比例在不断的地上升。

《致青春》灵活运用了现场录音的真实感和拟声的表现性,达到了音画的融洽配合在完整地还原电影真实的同时,也很好地参与到了以声传情,声画交融中来。

影片进行到第八十七分三十秒左右时,女主角郑薇得知男友陈孝正即将弃自己而去,伤心欲绝几近崩溃。这时,郑薇来到学校附带唱歌机的餐厅,正值晚餐,满堂热闹欢呼的场景,但此时电影所配的音效不是同期的录音而是郑薇内心悲愤的独白和哀伤的配乐,餐厅里的人声只在混音中以极低的音量出现。这个桥段很好地传达出来了人物内心的伤心愤懑,声画在此处的不同步反而显得意蕴深长,耐人寻味。

此外,在影片的第七十八分钟处,女主角的室友朱小北遭遇在超市不白之冤后由警卫室返回超市,将超市一通打砸泄愤的情节中,朱小北最后用椅子将超市玻璃窗打破达到了这一段落的情感爆发点。和情感上的爆发相对应的,在这一段落中的音效几乎全程采用拟声,特别是最后椅子砸破大玻璃窗时,观众能够感受到椅子呼啸而来,自远至近逐渐变大的音效,到最后椅子打破窗户时音量到达峰值,情感的累积也在这一刻得以完全爆发。这一段如果使用同期录音是很难达到这一身临其境的效果的,拟声反而达到了艺术的“真实”。

这样例子在近两个小时的影片中不胜枚举,这些音效上活用同期声和拟声,兼采音画同步和音画错位两者所长的小细节就像巨轮上繁密的螺丝钉,可能不太引人注目,但实在是《致青春》这艘巨轮在波诡云谲的电影市场上远航的重要保证。

不同于最初对电影音乐只是“电影附庸”的认识,在当今的电影市场上电影配乐的地位已经取得了显著的长足进步,不仅在电影的内容上可以帮助主题的传达,起到渲染情绪,升华价值观的作用,还可以为电影的营销宣传增添一份助力,吸引公众的注意,电影的配乐在目前的电影工业中已经成为了十分突出的重要一环。《致青春》选用王菲演唱的歌曲《致青春》(全称)作为其主题歌也乘上了电影配乐迅猛发展的东风。拥有了天后王菲的火爆人气和超高关注度,《致青春》自然获得了更多的眼球,自然也吸引了更多观众买票进入电影院。而王菲也借此保持了自己的人气和受关注度,可谓是双赢的一步棋。类似的著名歌星献唱受关注影片主题曲的行为,其实在好莱坞电影工业中早已司空见惯,这次《致青春》选用天后的歌曲作为主题曲也是国产电影向好莱坞电影学习靠拢的可喜转变。从最终的效果来看,这场音乐与电影的联姻,对《致青春》的票房大热还是帮助甚多的。

这些创作环节上的良苦用心就是《致青春》以六千万元的成本博得超过七亿元票房,口碑一致叫好背后的原因。

篇9:致我们终将逝去的童年

我快乐而没有忧愁的童年,已经从那条回家的小道上,从玉兰树飘摇的窗口旁,从篮球场边的栏杆上悄悄逃走了。

我仿佛还看到,围在一棵歪斜生长的小树旁叽叽喳喳、欢跳雀跃的我们。那时我得意地说:“我爸爸告诉我,如果用手握着树干,认真地感受,就可以听到树对我们说话!”小伙伴们羡慕地看着我,接着纷纷静默地握住树干,仿佛在聆听小树的耳语……然而现在,小树身旁少了我们的身影,没有人会为它摘去枯黄的叶子吧,没有人会把压弯了它的书包放到地上吧,没有人会去注意它的孤独了吧。

我仿佛还看到,周四的下午,我们排着长队,在欢快的音乐声中围着操场奔跑,那正是夕阳摇摇欲坠的时候。我们明黄色的校服融进夕阳明媚的色彩中,非常夺目。额头上渗出的汗珠,闪烁着晶莹剔透的光辉。如今,那音乐依然在小学的操场上欢快地响着,而我们却无法参与其中了。

还记得,快毕业的时候,我们一起种下了一棵细瘦的小树苗,那是我们六(6)班的纪念树。每个人都向树根上铲了一块土,每个人都默默祝福着小树快高长大,每个人都笑得很快乐,每个人的脸上都有遮掩不住的留恋与不舍。

篇10:致我们终将逝去的童年作文

——题记

世界真的很大很大,时光真的很快很快,但在心灵的一角还存着童年的苦,童年的乐,童年的脚印,还有那朝气蓬勃的笑颜,不为人知的小秘密在飞沙走石。

回忆着,再回忆着,仿佛走进迷迷蒙蒙的雨雾中,一切往事都好像在面前,模模糊糊的浮现在眼前,想去抓,却又渐行渐远……

一阵清风袭来,夹杂着淡淡花香,把我送回了记忆里。

小时候的我,很调皮,像个假小子,看见一个新鲜的事物总想上去瞧一瞧。每年的春天,只要看到天上的风筝,我都会缠着妈妈给我买一个。直到看着妈妈把风筝放上了天空,我这才会安静下来。接过妈妈递过来的风筝线,看着风筝在天空中飞舞,很开心。可是,时光的风吹断了风筝线,我又傻傻地立在原地。那段童年的日子也随着风筝越飞越远……

上了小学,我的家里总会摆上几个漂亮的风车。一有空闲,我就喜欢拿起它,任由调皮的风与它玩耍,看着它轻快地转动。我乐意和风一起分享,五彩缤纷的风车成了我脑海中最为深刻的记忆。可是,不一会儿,风停了,风车不转了,我又失去了玩风车的乐趣,也无空闲去玩。于是,那段童年的日子也随着风停沉淀在记忆里,落上了一层灰……

窗外下着雨,一阵清风拂来,把我拉回了现实。我伸出手,接住了几滴雨滴,将它捧在手心上,“愿这些雨滴能够凝聚成海,将我的`记忆永远储存,不再逝去……”

那些记忆,那些童年的时光,千万别忘了。一旦忘了,逝去了,就再也不会来了……

篇11:致我们终将逝去的童年作文

故事发生在我刚告别幼儿园,成为一名光荣的小学生的第一天,那天傍晚放学回家,爸爸神秘兮兮地对我说:

“雯雯,都上一年级了,是不是该考虑自己一个人睡觉了呢?”

“是啊,邻居王叔叔家的王小丽上幼儿园就一个人睡了,你早该一个人睡了。”妈妈在一旁附和道。

爸爸妈妈的话像晴天霹雳,一时令我手足无措,呆若木鸡,那张大的嘴半天都合不拢。

晚上,爸爸妈妈吃过晚饭,就“鬼鬼祟祟”,一起“行动”了。那时,我正在洗手间洗漱,看见爸爸妈妈搬这搬那的,好像特别忙似的。我闻声走过去一看,原来爸爸妈妈正在小房间里铺床。

“爸爸,你们这是干什么?今天晚上有客人来吗?”我有点不解,问道。

“哪有客人呀,这不,是为你准备的。”爸爸回答道。

“爸爸,我不嘛。”我撒起娇来。

“从今天开始,你就一个人睡了。”妈妈一本正经地补充道,“可别想跑到我们房间里睡。”

“嘿嘿,我偏要过来。看你们有什么办法。”我一副毫不在乎的样子。

“什么办法?很简单,等你睡着了,再把你抱到这间小屋里,还是让你一个人睡。”爸爸从容地答道。

看样子,我是无计可施了,只能乖乖地照办了。

自己一个人睡觉的感觉真可怕。那天夜里,我可真体会到什么是真正的“辗转反侧”了。我看着小房间里的玩具、电视、书橱、其他物品,它们仿佛是一个个怪兽,准备趁我睡着了向我扑来,再想起电视里的恐怖镜头,我真想跑回爸爸妈妈的卧室,可是当我想到睡着了还是被抱过来时,真有万念俱灰的感受,算了,豁出去了,干脆把头蒙在被窝里,把身体缩起来,熬一宿算了……

“嘿,丫头,你还真勇敢,不愧是老爸的女儿。什么都难不倒你。”第二天一早,爸爸在我床前,露出了喜悦的笑容。

“有什么大事呀,不就是一个人睡嘛。”我揉了揉惺忪的睡眼,装着一脸镇定的样子。

“我还以为我们家雯雯坚持不了呢?看样子,是我低估了雯雯的能力。”妈妈的话语中,饱含关切。

篇12:致我们终将逝去的童年作文

每个人的童年都是一分值的珍藏的回忆。在此,我以最高的敬意致我们终将逝去的童年。

忘不了的是那一个个可爱的损友,他们陪我度过了人生中的第一个六年。他们让我明白了友谊为何物,感情为何价。一个个朴实而又纯真的笑脸,他们是世界上最损的朋友,但却会在自己受到困难的时候,义无反顾的站出来。六年,梦一般的六年,留下了多少的牵挂,多少的回忆。但我却知道,他们,不管走了多远,永远深藏我心。进入初中,已经告别了童年,每个人都深藏着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回忆,但我仍然结交了不少的朋友,许多真挚的友谊。但是,童年,终将离我们而去,迎来的是改变,是成长。我们都想沉浸在自己的梦里,不想长大,想永远拥抱童年。梦是会醒的,只有那一份份羁绊会永远在你心中留着。

每个年代的孩子都有不同的童年,我们的父母一辈的童年,是在跳房子、翻手绳、过家家、踢毽的游戏中度过的。我们这一代又将在动画,电子游戏网络中度过。我们的童年交织了无数的东西,旧时代的玩具没落了,新一代的网络在我们的时代崛起,无数的作业和补习班冉冉而升,我们的童年交杂在其中,充满了别样的风味。今年,我最后的一个儿童节,时间在不知不觉中已经流逝了10多年了。这个儿童节,母亲说要为我好好的庆祝,其实也就是在家里呆了一天,让我不去上补习班罢了。而儿童节的前一天,老师开放了禁食令,下午教室里人声鼎沸,食物满天飞,虽然留下了不少的隐患,但是,同学么仍非常的兴奋。

篇13:致我们终将逝去的童年诗歌

电影《致青春》相较于小说最明显的改动是背景年代, 小说中设定为21世纪初期并非影片中的20世纪末期, 选择一个离当下更远的时代拍摄目的是以年代造成的距离感使得怀旧的气氛更加浓烈。影片在昏黄的色调中所展示的卡带收音机、胶鞋等一系列物件展示出对20世纪末期学生时代的追忆, 对时代与青春的共同怀旧令电影与“逝去”的主题更加切合。小说的结局中郑微嫁给林静, 其与陈孝正的错过令人唏嘘不已, 电影结尾却通过一个悬念的揭开而引发了更大的悬念——郑微与陈孝正再次去到水族馆, 此处用插叙讲述出陈孝正当年让郑微之所以能够摸海豚的原因。结尾定格在郑微与海豚嬉戏的镜头, 对其选择并无交代, 小说中沉重与遗憾的结局并没有出现, 将这个悬念抛给了观众, 电影的结局正是观众再创作的开端, 不仅赋予了人物更鲜明的个性, 同时也赋予了人物更开放的选择, 而每一个观众心目中都有自己更愿意的选择。影片保留了观众认同度较高的一些性格鲜明的人物并加以丰满, 删除了小说中的支线人物。这一系列对人物的删减与丰满, 使人物形象间的对比更鲜明, 特别使一些非主角人物拥有更鲜明的辨识度, 如老张这个人物, 在影片后半部分为塑造他毕业后的落魄, 设计了一场他为参加同学会买假名牌的戏, 凸显出离开大学象牙塔学子的迷茫与现实的残酷。而这又不像《俄狄浦斯王》般残酷得令人不忍卒读, 影片尽展一种对过去的缅怀与向逝去的青春致敬。

立足于导演 (艺术家) 的视点, 电影艺术是一门视觉艺术, 在有声电影出现以后, 声音于电影的地位虽不能与活动画面相比较, 其在电影中的价值也日益被挖掘, 成为画面叙事的一种延伸, 常常在影片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例如影片中选自Suede乐队专辑《So Young》的同名歌曲, 导演买断版权让歌名成为影片的英文译名的同时, 让其在影片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歌词中充斥的无为、彷徨与堕落等元素, 作为阮莞出场的背景音乐, 一定程度上铺垫了阮莞的悲情结局, 最终阮莞结婚前去赴前男友死亡之约前音乐再次响起, 力图营造一种青春不朽的假象, 然而阮莞的突然死亡让乐曲戛然而止也使青春不朽的美梦彻底破灭。又如选自李克勤同名专辑《红日》的歌曲在影片中仅出现一次却给人留下了惊艳的感觉。原著中, 郑微在晚会上演唱的是抒情歌曲《爱的代价》, 在影片拍摄时导演选择了《红日》来表现主人公内心的情感变化, 利用更强烈地视听震撼宣泄其内心苦闷, 由男性歌手演唱的歌曲从郑微的口中唱出并伴随着颇多的夸张肢体动作, 更彰显其性格直爽与内心勇敢。片尾曲《致青春》为影片量身定制, 王菲飘渺空灵的嗓音随在片尾插叙的郑微与海豚嬉戏的定格镜头后出现, 歌词力图总结影片所抒发的每一种感觉, 显现出一种对逝去过往的追忆, 点明影片致敬青春的主旨。相较于小说文本的无声, 电影中音乐所带来的画面延伸无疑不为整部影片增光添彩。

作为一部由女性作家书写且由女性导演拍摄的作品, 影片自始自终以一种女性的视角散发出女性的价值观。片中女性价值观的暴露由超现实主义镜头展现, 表达人物心理作为视听语言的缺陷, 在电影中被掩藏得十分得当。影片由郑微坐在火车上的童话梦开始便进入明显的女性视角, 她梦到自己是豌豆公主, 一觉醒来“王子”林静出现梦中, 充斥着一切有关于童话的元素, 火柴、公主床以及恶皇后, 表现出一个即将走进大学象牙塔的女生对未来的憧憬与希望。这一段的色调是偏黑暗的, 而在黑暗中又带有某种温暖的元素, 如暖黄的蜡烛火焰, 五颜六色的垫絮, 这些都在潜移默化中向观众展示出一个少女的内心世界。片名中“逝去”二字提醒着观影者美好憧憬的破灭, 但影片中又在笼罩着悲剧阴影的故事中刻意地营造着一种喜剧效果, 无论是略显文绉绉且增强喜剧效果的台词, 还是塑造每一个角色过程中的所添加的喜剧元素, 都令人忍俊不禁, 在本来的抑郁氛围中增添了十足的喜感。在某种程度上这也揭示这女性面对困境的乐观态度与心境, 女性的隐忍与宽容是导演着力展现于观众眼前的形象, 在此层面上影片也超越了小说文本本身。在陈孝正未能赴约与郑微处于冷战的片段里, 郑微自告奋勇在舞台上唱出一曲《红日》, 略显稚嫩的嗓音与极其夸张的舞台表现排解了男女主人公的冷战带来的抑郁, 较好地做到了去悲剧化的效果。让喜剧的元素出现在本来悲剧的场景中的去悲剧化方式, 确实达到了一种变悲剧为喜剧的效果, 以女性的角度表现出女性的乐观与坚毅以外也表达出青春的无知无畏肆意妄为。

综上所述, 《致青春》是文艺片与商业片的交融的范例, 既是商业类型电影又具有艺术电影的特征, 拥有“制片态度严肃, 主题表现具有一定积极意义, 叙事表现遵从大众化形式, 同时又具有一定的个人特色和风格特征”, 影片的成功之处是有目共睹的, 原因除原著的影响之外, 也离不开导演与编剧的二次创作, 使其形成了独特的影视效果是电影成功的基础, 而视觉语言之外的音乐延伸更是锦上添花, 此外, 透过女性的独特视角表达出的乐观主义情怀与穿插其中的喜剧元素做到了去悲剧化的效果, 虽然影片在细节上还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不足, 但不失为一部成功的导演处女作, 更是一部影视文本超越小说文本的成功范例。

摘要:影片《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 (以下简称《致青春》) 自2013年4月26日上映以来引发了一场观影热潮, 受到的各个年龄段观众的广泛关注。其成功原因与对原作的解构重组、视听语言的综合运用以及女性视角的独特魅力密切相关。

关键词:致青春,改编,影视,文本

参考文献

[1]曹峻冰.《电影导演创作与文化思辨》.中国电影出版社, 2012年12月第1版第12页.

[2]虞吉.《国产电影运动与文艺片传统》.《电影艺术》.重庆大学出版社, 2011年9月第1版.

篇14:致我们终将逝去的球星

曾经,我们无比熟悉的红色军团火箭队的“姚麦”组合已相继退役,还有集齐了七彩球衣的“大鲨鱼”奥尼尔,赛场上毫无忌惮地肆虐篮筐,场下则活宝欢乐多,调侃起球场五大囧。可惜如今中锋盛世已过,暴力和技巧之间的“姚鲨”对决只能封存在记忆之中,怀念两人卯足劲的快意恩仇。凭借着招牌式利落的干拔跳投,麦迪在35秒轰下13分的神奇时刻,也是后辈们最难复制和打破的记录之一。巅峰时期的他被伤病侵袭,没能和姚明担负起火箭升空的重任。2013年,他跟随马刺终究没能染指总冠军戒指,你可以归因于波什的一个价值千金的篮板球,又或是雷·阿伦手起刀落的底线三分。假如波波维奇在关键时刻没替换下邓肯,结局又将如何改写?

再看德州另外两强。老而弥坚的马刺拥有联盟最稳定的搭档——波波维奇+“GDP”,凭借队内的培养体系使得马刺盛产助教,以及实用性强的国际纵队。而达拉斯一直有“德国战车”诺维茨基不离不弃地坚守,后来聚集了基德、马里昂和佩贾等一干“老男孩”,在不被看好的情况下,于2011年登顶联盟之巅,捧到了梦寐以求的奥布莱恩杯。

在职业生涯末期夺得总冠军,是很多早期郁郁不得志球员的渴望。森林狼队的加内特弹跳惊人,得分上如同探囊取物,在篮板和盖帽方面均属联盟前列,但球队成绩始终没有太大起色,遂与状况类似的雷·阿伦携手空降波士顿,他们也一扫前些年的阴霾,把各自的绝招发挥的淋漓尽致。皮尔斯无解的进攻方式,雷无情的精准投射,加之加内特在禁区的绝对霸权,“三巨头”的威力让其它球队胆寒,联盟从此开始了巨头组团的时代。

当然,令球迷最津津乐道的当属1996黄金一代。身为1996一代后卫的佼佼者,湖人大当家科比在本赛季更多肩负起指导后辈的角色,而他的再一次受伤也让人唏嘘不已;手戴五枚湖人夺冠戒指的费舍尔已经功成名就,挑战更具争议性的尼克斯队的帅位;远在大洋彼岸的马布里在北京首钢队是当仁不让的核心,被NBA教练誉为“毒瘤”的他在北京也找到了心的归属,夺得两届CBA冠军的他在新赛季仍将为冠军而拼搏。而热血斗士艾弗森已经黯然告别赛场,我们不会忘记:2001年他凭借一人的进攻火力在洛杉矶鏖战“OK”,系列赛中先声夺人;一次次地突破到内线肌肉群跌倒又爬起来,眼神中充满坚定、倔强以及不屈的斗志;更不会忘记,艾弗森在职业生涯末期辗转多次球队的无奈与辛酸,却又不肯妥协的坚守。

一些人、一些比赛,或是难忘时刻,我们曾经习惯的但又无法释怀的情结,都是回不去的旧时光,印在我们这些80后球迷的脑海中,值得日后珍藏回味。

编辑点评

这样的文章应该表达出一种时代的情结,而不是罗列出同时代的球星。对“情”字表达不够。

篇15:致我们终将逝去的童年作文

如今,属于我的童年也已经走近了尾声。在告别我的童年的最后阶段,那些刻在了我脑海里的童年的故事一一浮现在了我眼前。

我有两个好朋友,我们的年纪一般大,并且还相互是邻居。童年里的我们常常都玩在一起,我们玩过捉迷藏,玩过跳绳,玩过皮球,玩过……童年的游戏有很多,我与我的朋友们怎么都玩不腻。

我记得最深刻的,是一年我们三人一起去爬山,我们爬的就是离家不远处的后山。那一天的阳光很明媚,山林里有树荫给我们遮阳,可是山顶我们就没有那般好的待遇了。山顶上有很多的石块,只可惜由于太阳太大,我们就只能站在一旁的树荫下看着那些大大小小的石头。我们最初的打算是一起去玩的,只不过这太阳太灼人了,我们也就打消了念头。也就在我们下山的时候,我们在一棵树上听到了鸟叫声。这算是我们的意外之喜,对什么都充满着好奇心的我们将鸟窝里的几只小鸟带回了家。

幸运的是在我与朋友细心的照料下,这几只小鸟全都长大了。并且可粘人了,把我们当做了鸟妈妈。这几只小鸟在我们的童年里陪伴了我们一段时日,最终我和朋友们还是将它们放走了。

在我的童年里,我和我的朋友们不仅养过小鸟,还养过很多其他的动物还有昆虫。只不过我们在养其他生物的时候,就没有我们养小鸟的时候这般的幸运了。因为我们养的其他的生物,大都过半的时候就由于一些原因丧生了。

篇16:致我们终将逝去的童年初一作文

一袭素白裙裳,一泓清水双眸。却早已没了从前的纯真。带着幽微馥郁的心境,浅吟轻唱,蝴蝶再美,终究飞不过沧海。轻抚发梢。童年如此美轮美奂,却终究不会永恒。现在的我仍然能静静地坐在秋千上。但早已逝去了童时的天真。

岁月是一把杀猪刀。而我们则是一群盲目的猪。随着时光飞逝,物是人非,曾经的.那段岁月无法再重演。

在这花香四溢的季节,婉约的旋律中,趴在窗台上望向不远处的青砖黛瓦。

透过窗棂,45°仰望美丽的蓝天。织就清浅淡薄的安寂。心儿藏匿满满的感触,几多思绪随风翩翩飞扬。

不知生活的下一站你又会辗转在谁的年华谁的天涯。不知生活的下一站我又会遗忘在谁的青春谁的步伐。似水流年,湮没时光,欲风撩开冰封之年,编织写满时光的纤衣云裳。忆起童年。拾起过去。它们仍旧如丝绸般旖旎。或是“忙趁东风放纸鸢”的轻松。或是“怕得鱼惊不应人”的天真。亦是“溪头卧剥莲蓬”的惬意。亦是“急走追黄蝶”的欢乐。

我还清楚的记得。那曾经的姹紫嫣红花开花落。我眯着眼。听着妈妈讲故事的天籁。

笑着把白菜倒进洗衣机。拿着画笔给爷爷画眼睛。蒙住眼去草丛里找小伙伴。叫着茄子比着剪子手让时光交融凝固。

篇17:致我们终将逝去的童年诗歌

1、回味儿歌

2、回味童年趣事

3、游戏(1)斗鸡(2)抢板凳

4、诗歌朗诵《告别童年》

5、《青春之歌》

6、诗朗诵《青春赞》

7、讨论中学学习生活

8、谈谈自己的青春梦想

9、吹笛子

10、我们我以青春的名义宣誓: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童年 我的青春我做主(主持稿)

第一环节开场白

A: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我们已走过了十四个春秋。B:今天,我们会聚一堂,欢度我们人生旅途中的最后一个儿童节。A:站在青春茁壮成长的幼芽上翘首回望。回首十四年来的往事历历在目。B:初临人世不久的蹒跚学步,幼儿园里稚嫩的身影,无忧无虑的小学生活。。。A:当淡淡的晨曦撒向大地,我们携手迈向青春,从童稚走向成熟。

B:当柔柔的微风吹在脸上,我们跨进了青春的门槛,学会理解、感恩和珍惜。A:当生命历程的花季向我们绽开笑脸,我们以浪漫的憧憬拥抱青春。齐:下面,我宣布,致我们终将逝去的童年 我的青春我做主,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B:让我们在歌曲《童年》的陪伴下,重温童年的美好时光。对童年说出你的不舍,你的怀念。如果愿意你可以用这样的句式“告别童年是告别天真,也是告别幼稚,告别童年是告别QQ果,也是告别单纯,第二环节

A:有人说:童年是一个多彩的梦,妈妈为我们编织着五彩描绘着缤纷。B:有人说:童年是一副绚丽的画,爸爸为我们调好了色板勾勒着轮廓。A其实童年更是一首首歌瑶,让我们回味一下童年歌曲 B 点多媒体

A:金色的童年是快乐的,回忆金色童年是兴奋的。

童年像一条船,装满了糖果,装满了玩具,装满了欢笑,也装满了快乐。B: 童年像一个五彩斑斓的梦,使人留恋,使人向往。童年生活中发生的一件件趣事常常把我们带入美好的回忆中。(下面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童年趣事)放多媒体回味童年趣事

A:童年有那么多的趣事,不如我们来做两个游戏吧(1)斗鸡(2)抢板凳

A:童年是我们大家的一笔珍贵的财富,但我们终将告别自己纯真的童年。请听诗朗诵《告别童年》 主持人B:,青春的光芒

在冉冉升起时会很明亮

青春的花朵在经历过风霜雪雨后会熠熠生辉

青春的过程

在不断搏击后才能谱写壮丽篇章。请听歌曲《致青春》

A:我们踏着轻快的步伐进入了生命的春天,在这美好的青春里,我们该做些什么,请听诗朗诵请听诗朗诵《青春赞》

B: 青春需要奋斗,但在奋斗的道路上,我们难免会经历失败,下面我们一起来你对中学学习生活的看法。四位同学来谈谈 A:介绍图片讲解

B:我们已经拥有了温馨的昨天,我们就应该抓住宝贵的今天,去谱写光辉的明天。请同学来《谈谈青春的梦想》

A:今天,青春的花朵已悄悄地逐渐绽开。我们将用自己的激情与汗水,去谱写美好的青春,下面请听《吹笛》

AB

今天,当我们挥手告别天真烂漫的孩提时代,当生命历程的花季向我们绽开笑脸,我们以浪漫的憧憬去谱写青春的壮丽诗篇。全班齐读青春誓言 结束 A:为自己 B:为梦想 AB齐:让我们大喊 全班:我的青春我做主

参考资料 《告别童年》

我在阳光灿烂的的青春里向你真诚地告别:让我笑过哭过的金色童年;让我走过春夏秋冬的金色童年。时间正如流水一般,已流过了十五个三百六十五天。现在你正要与我离别,我毫不伤感,我满脸笑意地感谢你给予我的一切。

我感谢你给予我的快乐。你给予了我忠实可靠的伙伴。清晨,我们看灿烂的红日在天边升起;黄昏,我们观绚丽的彩霞在云畔飞扬;夜晚,我们赏皎洁的月光在林间漫过。别了,曾让我欢笑的童年。

我感谢你给予我的痛苦。你给予了我捏着低分试卷的难过,也激起了我奋发的动力;你给予了我在奔跑中摔得流血的疼痛,也赋予了我站起的力量;……别了,曾让我哭泣的童年。

告别童年,告别在草地上自由自在地狂奔;告别河边无忧无虑的散步;告别林中无拘无束的看枫……

告别童年:告别十四个在草地上寻芳的春;告别十四个在河水中嬉戏的夏;告别十四个在树林边看枫叶的秋;告别十四个在雪地里滚雪球的冬…

告别童年,告别无忧无虑,告别无边的喜乐,但我 毫不想落泪,我想尽情地放歌!我要以欢乐的歌儿告别,感谢你给我的笑,给我的泪,给我的春夏秋冬。告别童年,我挥一挥手,感谢你还留给了我一颗纯真无瑕的童心!

我在阳光灿烂的青春里捧着一颗纯真无瑕的通信和让我走过十四个春秋的记忆向你真诚地告别:让我笑过哭过的童年;让我走过春夏秋冬的童年!

青春赞

有人说: 青春是一首歌,一首充满朝气的歌,它奋发向上,斗志昂扬。

有人说:

青春是一张面庞,一张充满自信与欢乐的面庞,它笑容灿烂,美丽动人。

有人说:

青春是一条路,一条充满鲜花和掌声的路,它前途明亮、前程似锦。

有人说:

青春是一轮朝阳,一轮充满阳光与温暖的朝阳,它激情飞跃、如火蒸蒸日上。

我说:

青春是我深藏在心底不变的旋律,悠扬、缓慢而又漫长,托出自我人生,展现自我风采!

讨论:你对中学学习生活的看法。

1、有时候感觉自己力不从心,怎么努力成绩都上不去?

2、作业那么多,什么时候才能做得完呀?

3、我是不是比别人笨,为什么我那么认真还是考得比别人差呢?

4、我讨厌考试,害怕考试成绩不好,害怕上课时老师提问自己,我对学习没热情,感到学习负担过重,学习压力大。、、、、、、、我的青春我做主

我 是一个有良知的人,我将无愧于父母的养育之恩和老师的良苦用心;

我 是一个有骨气的人,我不甘于平庸、碌碌无为,我将通过百倍的努力去改变人生,创造辉煌;

我 是一个意志坚强的人,我决不会言苦言累,“头悬梁、锥刺骨”将是我学习上永远的榜样;

我 是一个惜时如金的人,我决不浪费分秒宝贵的时间,“三更灯火五更鸡”将会是我刻苦学习的典范;

篇18:致我们终将逝去的童年诗歌

《致青春》连续畅销七年, 总销量突破300万册, 其主要原因是该小说所描绘的校园生活十分现实, 许多读者都能从小说中里找到类似于自己青春的故事。小说以女主人公郑微毕业为分界, 包括上下两篇:上篇以郑微在大学四年的生活为主线, 同时也掺杂其他同学的感情和学习生活;下篇讲述郑微工作后与暗恋对象林静和大学恋人陈孝正的情感纠葛。初入大学, 郑微和其他同学一样, 都对大学生活有着十分美好的憧憬, 对于爱情都有着无限的向往和期待, 但经过四年的生活, 他们逐渐发现, 真实的生活并不同于想象的那样, 随着时光的流逝, 他们逐渐明白:原来青春只能怀念。该小说之所以能引起广大大学生的共鸣, 其原因之一是小说具有较强的现实性, 特别是关于校园里大学生活的部分使许多人都能找到自己当年在大学里的影子。大学生活中学习和爱情几乎占据了每个同学大部分的时光, 可当他们步入社会后, 大家会惊讶地发现同样是大学四年、同一学校、同一专业, 毕业后的就业情况却大不相同。

一、《致青春》所反映的当代大学生生活状况

大学是提供教学和研究条件的高等教育机构, 对于学生来说, 大学本应是各种知识整合升华的重要阶段, 但如今大学生的学习状况不容乐观。经过高强度高负荷的高三之后, 轻松自由的学习氛围反而让许多学生有些不适应, 不知如何有效利用自己的时间, 随着精神的放松, 部分大学生散漫、懒惰、不思进取、只求及格、缺乏一贯的上进心与求知欲, 迟到、逃学、上课睡觉也时有发生。《致青春》小说中的郑微在大一下学期就开始逃课, 郑微发现后果不但没有自己想像中那么严重———甚至可以说没有后果之后, 就开始一发不可收拾地胆大妄为了起来。只要在考前临时抱抱佛脚, 倒也能顺利通过每门功课的考试。当然也有诸如陈孝正这样的好学生, “成绩好, 笔记也是出了名的细致工整”。令人遗憾的是这样的优秀学生反而被大多数同学看作是异类。

二、大学生活方式与就业能力的关系

近十几年随着我国大学的扩招, 大学生就业形势愈发严峻, 无论是就业率, 还是就业层次都所有下降。然而有几类同学能在毕业后发展情况较乐观, 成为令人羡慕的一族, 探究其成功的原因, 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 勤奋好学型。

这些学生平时刻苦努力, 按时上课, 认真对待每一节课, 在校成绩名列前茅, 获得各种奖项, 能得到校内仅有的几个保送或公派名额, 如陈孝正“去年高分录取的状元, 成绩挺不错, 曾在建筑模型设计比赛中获奖”;“全校仅有的两个公派留学名额你们家陈孝正就占了其中之一”。这类学生凭借过人的专业技术知识往往能获得较好的工作。

(二) 家庭背景较好型。

这些学生凭借父母的关系, 学习成绩上只要过得去, 便可以在获得相应的文凭后, 进入一个不错的公司或直接继承家庭企业。如曾毓“舞跳得好, 曾毓长得不差, 学习又好, 听说性格大方, 父亲又是她们学院的副院长”、许开阳“许开阳, 家里很有钱的, 长得又很不错”。这类学生由于家庭背景强, 根本不担心就业问题。

(三) 社交能力较强型。

这些学生虽然学习成绩一般, 但在处理人际关系方面有较强的能力, 处事灵活, 容易相处, 能在较短时间获取别人好感, 在现实社会中这样的人在事业中往往发展空间也较大。如郑微, 周渠对她的评价是“你的专业知识也算不上拔尖, 看起来是一幅聪明相, 胆子挺大的, 沉稳就欠了一点;还好长得不错, 不过也算不上特别漂亮”, 郑微看起来没有特别突出的优点, 但“郑微性格又讨人疼, 不管老的还是少的, 哄得一个两个心花怒放”。再如老张, “在校时成绩不怎么样, 出到社会上却如鱼得水。他头脑灵活, 交际广泛, 为人又仗义豁达, 所以这几年老张的买卖做得越来越大。”这类学生凭借不借的人缘往往也有一份不错的工作。

虽然小说的人物有其夸张的一面, 但也代表了社会上普遍的现象。生活方式对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提高学生的整体就业能力, 需从大学的生活方式和态度找原因。

三、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对策措施

当前我国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一部分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工作———毕业就失业, 而找到工作的学生在就业层次上也往往偏低, 某些学生大学毕业后所从事的工作与高中生的工作相差无几, 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社会现象。

与此同时, 某些优秀企业却抱怨现在大学生的素质和能力越来越差, 使他们在招聘过程中难求能独挡一面的人才。一面是就业难, 一面是招聘难, 社会进入了一个什么样的怪圈?应该如何着手来解决就业难招聘难的问题?

笔者认为除了宏观上国家应该调整政策帮助大学生就业和创业外, 微观上就业单位应该加强校企合作, 锻炼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高校应该加强对学生实践方面的培养。但事物的发展主要取决于事物的内因, 外因只是起加速或延缓作用, 因此要加强大学生就业能力, 关键还是应从学生自身入手。

(一) 端正大学生活态度, 尽早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有些学生在专业选择上是由父母安排一手包办, 自身对于专业和职业的认识分不清, 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没有丝毫的了解, 在课堂上学习仅仅局限于吸收老师所教授的内容, 按步就班, 更不用说进行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了。由于职业方向不明确, 职业价值观很模糊, 因而职业选择也就因此而走了很多弯路。只有将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与时代特点结合起来, 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 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另外, 还应合理安排个人学习时间和休闲时间, 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二) 加强专业知识的累积, 加强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大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的专业知识, 是他们进入社会的第一块“试金石”、“敲门砖”, 没有过硬的专业, 无法适应工作岗位的需要, 因此在校期间, 大学生必须增强自身的专业素质能力, 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但如果仅有专业知识的理论方面, 在实践和创新方面能力不足, 在工作时可能会出现照本宣科, 走了教条的道路, 出现理论与实践联系不上的尴尬局面。因此在校期间“重理论、轻实践”的学习方法不可取, 学生不仅要求专业素质和专业技能突出, 同时还要掌握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

(三) 加强人际关系的培养, 与社会接轨。

“90后”的学生多是独生子, 平时交往对象多为老乡、亲友, 与其他人群的交往则较少, 这种交际方式不利于现代社会的交际精神。因此部分学生进入大学后, 表现出生活自理能力差, 无法与舍友或同学和睦相处。在找工作应聘时则更多表现为胆怯、自卑, 不会随机应变。为了毕业后能顺利走上工作岗位, 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 应在大学期间就锻炼自己的交际能力:一是多参加社团活动。社团是大学生的第二课堂, 在此相同兴趣爱好的同学聚在一起, 共同学习, 共同进步。这种与同龄人的交往, 既能培养一门兴趣爱好, 丰富自己的休闲生活, 又能从中得到锻炼, 培养交往能力和组织能力。二是多与老师沟通。老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 可以同学生成为良师益友。教师有着丰富的人生经验, 不仅在知识上可以给予理论的指导, 更可以教会同学做人的道理。三是在实习期间向老员工学习请教。实习是在校理论学习和进入社会的一个过渡阶段, 在此期间, 大学生应逐渐调整自己的心态, 将学生身份逐步向社会人士改变。老员工在工作岗位上从事多年, 经验丰富, 能得到老员工的指导, 可以少走一些弯路,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王兆华.当今在校大学生学习生活现状[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

上一篇:林鸣学习心得下一篇:神奇的教室四年级作文35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