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逝去的青春作文

2024-04-11

致逝去的青春作文(精选14篇)

篇1:致逝去的青春作文

很多时候,我都在等待,730个日夜的等待,是你无法想象的空洞,伸出手指不是怕两手空空,而是看不到手指向哪里,那是恐慌的前兆,像丢了气球的孩子,只是气球永远不会因为孩子的哭声再回来,我们难过一下也就过去了。做你该做的事情,拿起高音喇叭,贩卖你的青春,去等待在青春时的结果。

青春过后,也许你将会一事无成,也许会有一份好的工作,这些都来源于什么?当然是青春时的努力。

努力过后,也许你足够幸运,幸运之神会永远的守护着你,让你有条件去创造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也许你不够幸运,幸运之神不会守护你,不会让你有机会去创造幸福。

我想说,这些都来源于青春时的努力,努力过,就会有所相应的回报,如果不努力,将会一无所获。

白色山茶花,代表着天真无邪,是啊,青春时的我们,天真,纯洁,幸福,快乐。谁会知道,在久远的将来,会变成什么样子。

青春,我们不可能永远拥有,没有人可以拖着青春的尾巴过一辈子,那个时间,我们体验着,感动着,嬉笑着。

青春的路,是洒满欢笑的,那里会有我们最信任的人,也有最信任我们的人。

篇2:致逝去的青春作文

青春是什么,有人说青春是一场别离。

青春是什么,有人说青春是人生里一场盛大的烟火,刹那芳华。

青春是什么,我说,青春是我曾爱过也曾失去过,遍体鳞伤后才体会出来的苦与涩。

很久没有更新手写日志,早已文笔生疏,不知道怎么才能写出内心翻腾的情绪,怎么才能写好不止是我,而是我们这一代这一群人即将逝去的青春。我们不知不觉走到此间,此际回头看我们走过的不算漫长遥远的路,不知道敲下怎样的文字,才不负这段终将逝去的青春。曾听说,每个人身边的位置就那么多,有人要进来便要有人离开,小的时候固执的觉得只要自己懂得经营,便可以抵挡这规律的轮回,而当青春这趟单程列车朝前轰隆远去我才不得不摇头低落的承认,有些东西不是自己固执不相信它就不会发生,有些东西,注定的,那叫命运。

青春是一种疼痛,又,不止是一种疼痛。青春是一种疼痛,是许多人留下了许多回忆后留在记忆里的并发症,只要你活着,你不死他便不变不移横埂在那里,任千山万水天蹦地裂,始终藏在你深深的脑海里记忆中。青春是一种痛,是一种除了自我手术,便没有人能够麻痹治愈的痛。但,青春不止一种疼痛,青春里,有些东西,即使告诉你那是不可触碰的,你还会去碰触,留下的也绝不仅仅是结果的疼与痛,其实还有那过程中贪食的或多或少的幸福腻或快感。青春,是一场痛并快乐的游戏,或是娱乐了自己伤害了别人,或是伤害了自己娱乐了他人。于是有人说,不痛的tmd怎么叫青春。

有人说,青春是一场别离,深夜里,我最害怕最不想写而又最期待最渴望写最后最不会写却又偏偏想写,终究还是决定向思绪低下头,敲下欠自己这青春的一篇长长的祭文。青春是一场别离,你再强大,内心深处也无法抗拒某些残酷的存在,譬如某些事,你不想发生发生了,譬如某些人,你不曾想过会离开离开了。也许,这便是青春。例如初恋时,大多总是义无反顾的觉得此刻便是今生,可结局往往是有人提前退场,换来一场别离,这仅仅是一个小小的例子,不代表全部,但至少概括了我和大多数人的青春。衷心感谢出现在我世界里的某某,某某,某某某,这三位不是三个人,是三类人,第一类是过往恋人,曾经的灵魂陪伴者,衷心感谢你们用你们的青春在我人生目前还不知是悲是喜的乐章上留下了长长的音符,陪伴我走了近八年的年少时光。第二类,是我的知己和朋友们,谢谢你们曾带给我的回忆,虽然有时候注定别离,记忆里,该有该在那里的,每个人都有他的一席之地。青春乃至人生那么长,有些人我们注定不能永久在一起,那么,便把你们安放在记忆里,不移不弃,谢谢有你。第三类人也许比较特殊,甚至包括部分前两类人中的部分,我要感谢所有出现在我青春中生命里的过客,有的是龙套,有的是主角,没有关系,感谢大家的友情出演,演绎了我青春里独一无二的戏。青春是一场别离,各自的列车上,很多人会走下属于他们各自的站台,也许,到达终点,身边只有孤零零的自己。其实可以理解,毕竟人生那么长,哪来那么多的不离不弃。即使如此,感谢有你,每个人记忆里都有的“”三某人”。

有人说,青春,是一场焰火,片刻的美丽刹那了芳华。也许是这样的吧,谁的生命里,不曾有过那瞬间的记忆,定格瞬间,伴随长生。青春里本来便是五颜六色丰富多彩,只是有些东西,欣赏者只有自己,身边位置注定拥挤,不会有太多人长久站立,何必?深夜里,问自己,我的青春是什么。是疼痛?是别离?还是这所有间不定的游离,想了许久,其实所谓青春,不过一场记忆,一段无处安放行将结束的记忆,而我们,想的复杂的无病呻吟的闲的无事找事的,想给它找一片宁静的墓地,也许,仅此而已,也许,不绝于此…………

夜深,何必话别离。

缘浅,何必长凄凄。

青春,何必常提及。

几时春去秋来,百年回首今日事,哪些记忆,有甚堪摘,你我带进棺材!你不懂,那时的爱。

篇3:致逝去的青春作文

遂翻开那发黄的扉页

命运将它装订得极为拙劣

含着泪我一读再读

却不得不承认

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

——席慕容《青春》

改编自辛夷坞的同名小说《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 成为赵薇执导的荧屏处女作。于2013年4月26日全国公映, 在人们的众星捧月中拉开神秘的面纱。将32万字的小说作品改编成2小时10分钟的电影文本, 编剧毫不吝惜的删除了原著后半段关于社会职场纷争的种种, 只是用了几个镜头来表达青春终究会被社会化的过程。影片用大量的视听语言侧重诠释一种对于青春的还原, 青春母题中的那份对爱个体的解读, 那份微微的痛感, 和选择的无奈。

当我们穿过崎岖小径之后, 我们眼前突然展现一片高地, 这里道路向不同方向延伸, 美景尽收眼底。我们不得不停下来, 考虑一下我们应该选择哪条路。梦, 不是外力作用于乐器所发出的毫无规律的声响, 而是音乐家所弹奏出的声音。它们是完全有效的精神现象——愿望的满足。1影片的开场描绘了一幅“童话般的梦境”, 在白雪公主和豌豆公主这两个家喻户晓的中国传统童话中拉开帷幕。成年的世界里, 还有没有童话?这是一个永恒的宏大命题, 人人都在探索, 但没有人能找到的真正答案。童话曾经都在我们的内心深处停留, 哪怕只有短短几秒。我们幻想自己是童话里的王子和公主, 即使经历磨难, 但最终, 都会过上幸福又快乐的生活。

一、从小说到电影:文本变迁

1. 人物

电影中对于人物的设置有明显的改动, 除了大面积删除了小说后半段郑微在中建职场中的纠纷特别是韦少宜的角色, 还有郑微的职业偶像周渠。电影文本有限的时间段内做这样改变应该说是大胆且准确的。这样的做法使得电影文本的主题更加明确。此外, 影片中的人物形象更加类型和鲜明。 (具体角色参见下表)

郑微一如既往小说里的敢爱敢恨和特有白痴美, 因为融入了性格严谨的上司周渠的性格, 不得不说在影片后半段人物的性格变化有一些突兀。因为对于阮莞的描述和铺垫略显不足, 使得郑微后来的行为有一些突兀之说。

阮莞一如小说中古典美和理智美, 对于阮莞最典型的刻画, 是小说中没有明确写道的:赵世永劈腿的片段。当阮莞陪着情敌去医院做人流的时候, 似乎已经预示了自己的未来。她也许早已经看到这就是未来的自己, 但是在爱情刺眼的照射下, 她选择了逃避。

小说中最有意思的是对于黎魏娟的形象构建, 她是《奋斗》里的露露, 是《北京爱情故事》的石头。她为了物质的现实牺牲了自己的爱情, 牺牲了所谓的幸福。她抛弃了同样穷苦出身, 但未考上大学的男友, 高度洁癖的她却接受了已经有了两个孩子的许开阳。许开阳和黎魏娟的结合属于一个意外, 但似乎也能说得过去。

朱小北, 小说里她是东北的爽朗女孩, 毕业后去了新疆, 后来读了博士。电影中的朱小北是姐姐开包子店养活, 家境穷困。并且加入了一个曾经很敏感的话题:搜身。小北家穷, 但并不自卑, 但她自尊心强, 当被人怀疑偷东西时, 她坚决抵抗。现实中, 权利、自尊起不到任何作用。青春的倔强让她做出最极端的反抗。

2. 情节

改变一:爱情的象征:婺源大槐树。贯穿在小说文本之中对于爱情的象征, 见证了郑微母亲和林静父亲的爱情, 也祭祀了郑微两段爱情之地。在影片中只字未提。这种删除无疑是有一些遗憾, 这是贯穿了两代人对于爱情共同的情结。笔者大胆的猜测是, 这段描述与张艺谋导演拍摄的《山楂树之恋》极为相似, 也许是为了异质而舍弃。当然, 大槐树在影片中也有移情, 开篇的大仰拍水杉树画面、陈孝正和郑微在水杉树下的私定终身等。水杉的出现似乎也升华了大槐树的象征意义, 它不仅仅象征了爱情, 更代表着青春。青春像一颗颗参天的水杉, 美丽、绽放、永不放弃。

改变二:去美国。小说和电影关于两位男性角色对于美国的选择都有一些变化。首先是林静。小说中他去了美国, 后来回国郑微检察长, 在吴江和阮莞的婚礼上遇到郑微。电影中, 他一直默默的跟随郑微, 放弃了美国深造。后来在照顾自杀入院的施洁时和郑微偶遇。另外是陈孝正, 小说中他选择去美国经过了复杂的内心斗争, 特殊环境中成长的他最终没能反抗母亲, 放弃了自己的爱情。回国后重新来到中建, 和郑微相遇。但是电影中确由曾毓来替换了母亲的说服。美国, 这个地域符号明显有着其特别的符号能指, 它所指的是一种社会化的价值体现。现实的人们在选择时常常会面临这个问题, 有得必有舍。

改变三:郑微的选择。在小说的最后, 郑微选择了给她有安全感的林静。在接受了林静的求婚后结束。电影的结局很明显是开放的, 她像之前的很多青春爱情电影一样, 并没有做出肯定的选择。影片结束时, 她来到阮莞的坟墓前, 和阮莞告别, 和青春告别。

二、青春的认同

巴赞说过:“一部好的电影其实中间是有‘空洞’的, 这个空洞是让观众把自身的情感投入其中。”“当电影观众根据影片及其含义来进行自我定位时, 景象阶段的自我反省就变成了电影观众的自我意识。”2拉康也曾说过, “正如我时常强调的那样, ‘镜像阶段’并不仅仅限于个体发展中的某一个阶段。它还具有一种示范性作用, 因为它揭示了主体与其自身幻象的某种联系”3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 一部好的青春电影, 在于悄无声息中获得观众的认同, 让所有的青春在这里产生共鸣。爱, 是青春的最旗本的母题之一, 《致青春》了类型化了各种各样的爱的原型。郑微的爱是冲动和执着, 她的爱不计理由不怕付出, 像轰轰烈烈的暴雨。爱的深, 伤的也重。阮莞的爱是生命和理性, 她的爱事实上是很矛盾的, 她将爱情捧的至高, 但感情的爱情是否能在理性中得到圆满, 这很未知。老张的爱是默默与无私, 就像他送给阮莞的满天星一样。也许世人中这样的爱才最伟大。

赵世永的爱是懦弱。许开阳、黎维娟的爱是物质。但似乎更接近现实。至于陈孝正和林静, 他们的爱构建在各种各样复杂的因素之上。

影片一直也在构建一种对于回忆的认同, 新生入学、崇拜的明星、参加社团、逃课翘课使用违规电器, 每一个从青春度过了人都能在里边找到熟悉的自己。

三、诙谐青春

幽默理论中的乖讹论认为, 言语幽默中包含着某种不和谐因素, 听话者在察觉这种不和谐后, 重新解释整个事件, 最后发现现实与期待相悖, 造成意外的惊奇, 幽默效果随之产生。幽默效果是是同一能指的两个不同所指之间的对立不协调。4赵薇的《致青春》中就使用了大量乖讹式的幽默表达, 电影文本并没有延续小说蕴含的那种暖伤, 辛夷坞的文字读起来清新现实且忧伤, 赵薇的电影充斥着一种果敢的坚强。入学火车上的郑微的“黄粱童话梦”, 闯入林静宿舍的“负心汉”桥段, 挡在林静舍友私处的《安徒生童话》, 许开阳和郑微泛舟湖上求爱不成愤怒的跳进及溪的水里, 陈孝正第一次听到郑微表白时蹩脚的反映。影院里一次次哄堂大笑似乎让人觉得是在看一部喜剧片而非爱情青春片。而这些幽默点的设置巧妙构建了的观影情绪的调节。赵薇也同样用她的幽默解读了年少时那种对于“性”的懵懂认知。当陈孝正和郑微在大树下拥吻, 认可他们之间的爱情时, 陈孝正将手深入郑微的上衣中。郑微突然问到:我是不是特别小。亲昵的感觉戛然而止, 陈孝正躺在草地上回答:挺小的, 不过我也没见过大的, 我也不知道。

也许原著作者和电影导演都是女性的关系, 不得不说本部影片中对于女性形象的刻画成饱和度要远远大于男性。《致青春》的所有女性形象都是完整且具有个性的。男人却各有各的懦弱和不完整, 甚至是父亲的缺失。

“记忆不光是过去时间在我们脑里打下的印记;它是一个看护人, 守护着那些对我们最深切的希望和最深切的恐惧、有意义的时刻。”5青春就像是林静手上的那一道疤痕, 是一道永恒的印记。《致青春》的成功, 不乏赵薇的明星效应, 但她最大的卖点, 是人们对于青春抹不去的追忆情结。影院中, 观影结束的我们看的不仅仅是当年的“小燕子”蜕变成女导演的过程。我们关注的, 是那些年我们还在相信却逝去的爱情, 和曾经在我们心中如今逝去的童话。

注释

11 .弗洛伊德.吕俊等译.释梦[M].凤凰传媒集团:江苏文艺出版社, 2010p103.

22 .麦茨等著.吴琼编.凝视的快感:电影文本的精神分析.[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75.

33 .曹拉康.弗里斯特、米勒译.佛洛依德论技术.剑桥, 1988:74.

44 .黄秋林.言语幽默解读的认知符号学分析.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9年9月, 第22卷第3期p64.

篇4: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

在几乎忘了自己读过辛夷坞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时,看到赵薇要翻拍这部小说,瞬间就坐上记忆的高铁,那时青春饱满鲜嫩,如今连青春小尾巴都快抓不住。于是好像总有一种感觉——再看这部电影是因为怀旧风在作怪,但电影的魅力正在于此,让匆忙奔走的脚步暂时缓一缓,回头看看曾经的自己和现在的自己,然后万般感慨:“你妹!老娘也曾年轻疯狂过。”

导演:赵薇

编剧:李樯

主演:赵又廷、韩庚、杨子姗

刘雅瑟、江疏影

类型:爱情/青春/文艺

上映时间:2013年04月26日

影片摘要:18岁的郑微满怀期冀地步入大学校园,开始她的追爱之旅,谁想心上人林静出国留学。郑微备受打击,患难时刻却与室友阮莞、朱小北、黎维娟及师哥老张结下深厚友谊。面对富家公子许开阳的追求,郑微不为所动却爱上表面冷酷、内心善良的高材生陈孝正,于是疯狂反击演变为死缠烂打的追求,两人终成甜蜜恋人,毕业在即陈孝正却迫于家庭压力选择出国。

小说人物众多,赵薇也尽量在电影里保留了除三个主角外的配角,他们的存在,都是我们曾经的缩影。赵薇说:“我希望这部电影能够唤起大家对青春的感觉。”

→ 有些东西比感情更重要吗

《致青春》并不是那种轻松调子的爱情喜剧电影,它讲述的是内地“70后至80后”这代人的青春史。这一代人年轻时的状态很多都是对生存的追求,“生存的追求”,本身就容易催人泪下,因为你必须舍弃一些东西,才能得到你想要的。

陈孝正,背负着“知识改变命运”的包袱,他代表着那个年代正在奋斗的一群人。偏偏这样孤傲、具有疏离感的气质吸引了我们阳光灿烂的女主角郑微。生活的优越让郑微敢爱敢恨,她的感情是直接而热烈的,为了追求从小暗恋的邻家哥哥林静而考进他所在的学校,在感情不被林静接受后转而爱上陈孝正。如果说少女懵懂的心情是给了林静,那么作为女人一生中最热烈的爱,则是给了陈孝正。她的出现也像一把锋利的刀,撕开陈孝正苍白阴冷的生活,带进阳光和温暖,他无法自拔地爱了。但命运的安排让他最终选择了现实。

10年后,三人再次阴差阳错相遇,林静用玩世不恭来掩饰自己纯洁的爱情,好像在经过岁月熏陶变得沉稳世故后,再提对爱情的纯洁是很不好意思的。陈孝正则再次别扭地面对理智与情感的艰苦博弈。而在年轻的时候放弃痴心的高富帅,选择陈孝正的郑微,成长为成熟淡定女人后,却不愿再冒险了。

→ 女主郑微感情有赵薇的影子

这部电影是赵薇的研究生毕业作品,也是她作为导演生涯的处女作,大家都好奇赵薇是否借这部片和自己的青春告别。说到赵薇的青春,难免就想起她在读书时认识的黄晓明、陈坤,三人是当时北影有名的“三剑客”,尤其是黄晓明,曾经公开表示见到她第一眼就喜欢她。虽然学生时代表白被拒,但黄晓明始终守护着赵薇,“他拒绝了我,但我仍愿意帮她抄笔记,陪她上厕所。”说到这一段,又想起赵薇曾经的那些绯闻男友,并不是刻意要去八卦,但是相信你我都觉得赵薇选这部片作为处女作,多少会和自己的个人经历有关。就连原作者辛夷坞也提到:“她告诉我,想拍這部电影,就是因为她在其中看到了她年轻时的影子,女主角感情青春的经历,跟她很相似。”

在那么多或真或假的感情后,赵薇最终选择黄有龙,结婚、生子。要说没有联想到赵薇和片中女主郑微有何关系是假的,饰演陈孝正的赵又廷也说:“看完剧本我觉得郑微就是赵薇,了解她的人觉得就是她,几乎一模一样。”

其实,你、我、他、她,我们身边任何一个人,都可以是“郑微”、“林静”、“陈孝正”,还可能是“阮阮”、“朱小北”等人。在我们青春年少时都曾爱过一个人,也有可能为了面包放弃爱情,不是有句老话嘛,谁年轻时没爱过一个“人渣”呢?还要补上一句,谁年轻时没当过一回“人渣”呢?最后老天眷顾,遇见个能给自己家庭温暖的人,于是便收拾收拾嫁了、娶了。这就是青春,这就是成长。

不过对于大家这种种“自以为是”的猜想,赵薇毫不犹豫地否认:“完全不是(和自己的青春告别)!当然,很难说没夹杂个人爱好或个人经历,但这部戏人物众多,很多年轻观众都能从中找到自己熟悉的影子。”

→ 成熟的导演要会扇演员耳光

尽管所有人都觉得赵薇就是“郑微”,但赵薇还是选择只当导演,不出演片中任何角色,“这个电影的主题是关于青春的,是一些年轻人从十几岁到三十几岁的故事,其中青春的部分占60%,成长部分则在40%左右。我需要更有活力的演员,能演出那种青春期的感觉。”赵薇缺少这种心态,是因为她已经足够成熟到当导演了。

而赵薇这个导演也当得非常称职和霸气,有一场戏是需要郑恺演出情绪爆发的愤怒感,但拍了好几次都没有感觉,郑恺说:“要是现在有人打我两个嘴巴子……”话都没说完,赵薇就抽了他两个耳光,然后扭头就喊开机。

对此赵薇的回应是:“这个片子新人多,但又有非常重的情绪戏,我就必须让他们崩溃,感受到痛苦和压力。我本身是做演员的,我知道演员缺乏什么,缺乏的时候又需要怎样的刺激。”记得黄渤在录制《康熙来了》时,也提到过难堪的事情是拍好一条戏后,导演或没反应或对演员的演技表现质疑等等。当时还挺为黄渤吃到这些“耳光”而替他叫冤,如今听了赵薇一席话才明白,作为导演,她真的是成熟了,而且非常明白这里的规则。

→ 青春终结残酷现实开始

赵薇的成长是她个人人生阶段的一个结束和另一个阶段的开始,也是我们“70后”“80后”的成长,这必将是伴随着青春的结束,现实的开始。

有人说过一句话:“幸福的生活就是当你睁开眼睛,心中对这一天充满期待和喜悦。”可是当大部分人被闹钟催醒、打着呵欠挤公交和地铁去上班时,被城市的钢筋水泥包裹的我们,离曾经的美好就会越来越远。同时,我们的要求被提高了,跑几个街区为爱人买豆浆油条也只出现在电影里,我们笑点越来越低,泪点和G点却越来越高。以前牵个手就能兴奋半天,现在遇见一夜情就像吃顿饭一样简单。

我们在渐渐枯萎、老去,但总有不断成长的人在经历青春,我们对他们的幼稚行为嗤之以鼻,心中却有不愿承认的羡慕和惆怅,还要嘴硬说:“我擦!谁还提青春,真是矫情。”不过却又在不为人知的角落里,偷偷被触动尘封很久的往事,然后那些曾经的经历,又那么叮叮当当地鲜活起来。

触动我们的,或许是一本书、一部电影、一句话……这一次,是因为赵薇说:“像你,像我,我们都在工作岗位上待了很长一段时间,我觉得可以去拍一拍曾经的踪迹,拍拍曾经的我们和现在的我们。”所以,《致青春》才会引起那么大关注,它触动了我们来不及用文艺的小心思去缅怀,就湮灭在万丈红尘中的青春过往。

也许麻木了很久的我们应该庆幸赵薇选择拍摄这部作品,有别于其他轻松、玩闹、简单的青春路线电影,是一部大气又灿烂的片子。有些人终究是用来怀念的,有些事住在心里却消失在生活中。话虽煽情,但还是要借这个机会,举杯致我们逝去的青春,致我们曾经爱过的人。

篇5: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作文

时光总会在不知不觉中逝去,或许我们一转头便发现我们竟已错过了那么多美好的时光。但我们却只能抱怨,因为已回不到从前。小时候的我是活泼的,喜欢在课堂上回答问题,即使答错了也不怕;我喜欢在学校操场发疯乱叫、东窜西窜,不怕别人投来异样的眼光来看待我;我喜欢和男生一起玩,不怕别人说我是早恋,因为我打心底只是认为我和他们只是正当的朋友关系。小时候的我是单纯的,任何人的话我都信以为真。就是因为这个我小时候犯下了许多错误。这些错误都是我无法来弥补的,我所能做的就是经过这些错误,来发现缺点,并改正缺点。但也因为单纯,我结交了很多朋友,我也因此而骄傲。

小时候的我是爱美的,总希望快一点长大,因为长大了可以干许多小孩不能做的事。那时便可以正大光明穿妈妈的高跟鞋,用妈妈的化妆品,穿我想穿的衣服,每一天都可以打扮得美美的。可以过我向往的大学生活,只要可以保证考试能考过,就可以不上课,可以远离我那讨厌的书本,更可以每天在外面和好朋友在一起玩耍。每天都可以过得无忧无虑。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年龄的增长,我很快到了六年级,那时我才发现,事情并不是我想的那样。我的作业变多了,压力变大了,思想也成熟了,更学会了害羞。我不敢在课堂上高高举起手回答问题,因为我怕回答错了,同学们会嘲笑我;我不敢再在学校操场上发疯似的大喊大叫、东窜西窜,因为我怕别人投来异样的眼光,说我是神经病;我不敢再和男同学再在一起玩,因为我怕别人说我早恋、和男生有不正当关系。甚至不知什么原因,我会时不时的脸红。也许小时候的我也许永远不会相信,时光会将我变成这样,让我都难以忍受这样的自己。反而长大了的我更想回到原来的生活,继续做一个疯疯癫癫的、无忧无虑的我。但时光就是这样,既然它会悄悄的来,那它就会悄悄的走,当你发现你失去它的时候,会让你后悔当初没有抓紧它。

篇6: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作文

还记得初一的我们。那次拔河比赛中,我和朱贵平由于身高问题没有被选进拔河的名单中,因为老师觉得长得高的人力气大,底盘稳。当我们还在为没有选上而埋怨时,其他同学们红扑扑的双脸已经为我们班赢得了第一场比赛。我们开始相信老师说的是真的。当第二场比赛又在其他同学憋红的脸中取得胜利,我们已经完全相信了。当第三场比赛开始时,我们不再埋怨,而是尽心尽力地,大声喊叫着,为拔河中的同学加油,甚至于我都跳起来了,沉浸在为同学加油的氛围中,直到旁边一个同学拍着我的肩膀说:“喂!喂!喂!你踩到我的脚了。”我才恢复了冷静。最终,我们班获得了第一名的荣誉。我们班的每个同学的脸上都洋溢着喜悦。那时的我们充满了活力和蓬勃的朝气。

还是初一的我们,安静地坐在课堂上,听着老师沉稳而充满波动的声音,“我们班上次期末考试,考的是年级第一!语文第一,数学第一,英语第一,政治第一,历史第一,地理第一,生物还是第一!”跟着老师的话,同学们脸上的表情从怀疑变成惊讶,从惊讶变成喜悦,再变成激动,再变成欢呼雀跃。可是我有些迷茫,下次还能考年级第一吗?嗯!一定能的。那时的我们充满了自信和拼搏的精神。

我没想初三的我们。当面临分别是的我们将会是怎样?当我们中考过后,最后一次来到这个花费了三年青春的地方。关系好的朋友互相抱头痛哭,互相回忆着过去的我们曾经做过的傻事。最后,我们一定会对教给我们知识的老师说声:“谢谢您,老师!”

篇7: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作文

九月二十九日,天气晴朗,在刚刚入秋的季节里,太阳尽情挥洒,似乎懂得它马上要离开北半球了。几日不见的云朵也浮现在天空,像一副刚刚画好的油画,美得似梦。这蔚蓝的天空下我们的方队朝主席台走去,是的,这就是我高中的最后一次运动会。

在我们“相信自我,青春似火;高三××班,奋勇拼搏”嘹亮的口号下拉开了序幕。

不管一百米也好还是八百米也好,只要有我们班的,加油声就回绕在天空。我想这于我而言是令人欣慰的,因为已经有多少年没有大声的为运动员加油了,没有为他们鼓掌呐喊了

三年的高中运动会里这是我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看见我们班的体育生如此开心,我想那份开心不是因为获奖,而是因为我们所有人一齐为他的呐喊声而开心吧。我们班最后得了级部第一名,入场式也拿到了奖项!于我们班的每个人而言,这无疑是国庆节的.最好的礼物,对吧?

我想这才是我们,因为每个人都有归属感,没有人不希望自己所在的团队胜利。所以,请我们每一个活在世上的人,放下你所谓的优雅与矜持为你的团队呐喊助威,大声地,饱满地,尽情地为他们加油吧!因为青春短暂,因为岁月不会重来,因为再不疯狂我们就老了。

“青春”,到底到多少岁之后就不是青春了呢?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我正在一步一步远离它。运动会结束一切回归平静,我们会继续朝高考的大门走去,艰辛困苦不言而喻。可那又怎样?如果不尝尽酸甜苦辣,又怎称得上经历过“青春”

在即将到来的十八岁生日,在即将远离的青少年的岁月,我想说:高三这一年的运动会我刻骨铭心,而时间没有停止,步伐没有停止,高考,我们在路上……

篇8:致逝去的青春作文

青春年少时做的梦是多么的美。在那段青葱的岁月中, 我们的友谊是那么的纯洁, 我们的爱情是那么的梦幻。那是一段多么美好的岁月, 时间老人将我们最美的容颜雕刻在那一刹那。

“人生真是讽刺, 一个人竟然会变成自己曾经最反感的样子!”岁月神偷, 偷走了我们的青春, 我们逐渐成熟长大, 也变的人情世故了许多。或许长大后的我们, 变成了年少时我们讨厌的样子。友谊, 我们还在追求曾经的天真纯洁, 可是在社会的洗礼中, 它变的带有太多的颜色, 让我们分辨不出曾经的白色。

女主人公郑微被命运捉弄着, 林静给了她爱情的幻想, 陈孝正教会了她什么是爱情, “郑微:是不是你发现我过得没有你想象中的幸福, 所以你准备回头来拯救我?你是不是想说, 就当这七年不存在, 我们还像以前那样?林静!我不再是那个小飞龙了, 我爱过别人!如果你给过我爱情梦想的话, 那陈孝正才是真正给了我爱的启蒙的那个人, 我是因为他才学会怎么去对一个人好, 怎么千方百计地去爱!”从曾经的玉面小飞龙到华丽的职场蜕变成为职场丽人, 这是一种怎样的蜕变, 生活让她曾经迷茫过, 青春也给她带来不可擦去的伤痕。但是最后的最后, 她释怀了, 她看到施洁对林静的爱, 那种用生命去爱林静, 让她重新开始了对自己人生的思考, 她选择了放手, 选择了离开, 去过着属于自己的新生活。也许郑薇的看透, 也是真正从青春走上成熟的转变。

爱情, 年少的我们都在做着爱情的梦, 那个梦是多么的美丽。可是当真正经历了爱情的洗礼, 才发现爱情这场戏, 不是你想抽身就能谢幕, 有很多时候是由不得你的。年少的那些欢乐歌曲, 被悲伤的情歌所取代, 听着一首首悲伤情歌, 寻找和自己相似的心情。脸上洋溢的笑容, 转过头后却是自己偷偷的落泪。长大后的笑容与少时的笑容, 原来有着天壤之别, 看上去是滴血的玫瑰。

阮莞因为看清了赵世永决定堕胎, 一个人孤零零面对与自己的孩子永世隔别的瞬间, 她的心是凉着的, 因为她爱的人, 无法给她想要的勇敢的爱, 当她走向手术室的时候, 郑微却大喊对她说:“你还有我”。长大的途中, 懂了很多道理。儿时, 围着父母身边转悠;长大, 开始寻找爱情, 忽视了亲情。可是, 当爱情把你伤的体无完肤的时候, 却是亲情和友情在给你疗伤。

黎维娟从乡下走出来的女孩, 为了大学梦, 她毅然决然抛弃了复读一年时交往的男友, 大学中她学会了很多, 也开始了都市生活, 毕业后选择嫁给一个企业老板, 宁愿做一对孩子的后妈?她的选择是因为摆脱贫穷的生活, 没有背景的她, 只能靠自己仅有的外貌在都市的一隅博得属于自己的一块天地, 没有人能评论对与错, 每个人自己的选择, 有不能言说的无奈。这也是郑微和阮莞她们独有的魅力, 珍惜彼此走到至今, 她们之间的友情还是当年学生时代的纯真不曾改变, 这是一份多么难得的友情, 没有经历岁月的变迁, 人情冷暖的洗礼。

朱小北, 看似假小子乐观开郎的女孩, 但也有着自己不能对他人言说的秘密。用外表坚强掩饰内心的不安, 靠着姐姐来养活自己读书, 背负着姐姐的期望, 自己要命的自尊, 容不得被诬蔑, 这就是外表坚强身体瘦弱的小北。将自己装扮成男孩子的样子, 但女孩的内心却掩饰不了对许开阳的暗恋, 是单纯美好的对爱情向往。她的大学生活结束在那次为维护尊严的爆发。但是后来的她依旧找到自己人生坐标, 找到适合自己人生发展的道路, 此时的她已经不再是朱小北。

曾经以为, 爱是天长地久, 一辈子的承诺;现在才知道, 爱是含泪的微笑, 是刀剑上的狂舞。曾经以为, 爱一个人就要厮守;现在才知道心里爱过一个人就好。爱了, 痛了, 等了, 怨了, 放了, 走了, 笑了, 哭了, 这就是青春后的成长。

每个经历过青春的人, 心里都藏着一滴泪。这段青春旅途, 每个人也经历着这样的人, 一个给了爱情幻想, 给了爱的启蒙, 给了白头偕老。这样的三个人, 哪个才是自己爱的?白头偕老的一定是爱自己的吗?给了自己爱情幻想, 没有牵手的就不是爱自己的吗?给了你爱的启蒙离开你的, 他就不爱你吗?

青春转眼几年即将过去了, 接下来迎来的是自己的成熟。这个时候发现亲情与友情的可贵, 在你最无助的时候, 爱情显的多么渺小与可怜, 亲情友情才是你强大的支柱。

青春, 在经历的时候是不懂;成熟, 在经历后是开始懂得。可是这个时候我们已经回不去了。青春是用来怀念的, 那些懵懂的爱情, 那些纯洁的友情。爱情的保鲜期总是那么短暂, 而友情的保鲜期却是那么长, 不管是昙花的爱情, 还是满天星的友情, 我们懂的珍惜就好, 当年老时候, 还有曾经的回忆, 那个叫做青春的画面。

电影的叙事已经做到非常棒。把四个女孩的故事穿插好, 说清非常难。但是, 这种类型化, 是否反而遮蔽了青春的问题——堕胎、被开除、暴力斗殴, 等等, 还有标签式样的个性——这些是电影的必要技巧, 还是必要的装帧呢?但是, 总的来说, 让人感觉轻了一些, 让观众沉思的地方不多——这是人物处理的问题。电影似乎处理不了这么多的人和问题, 只能是更加简单。

每个女孩似乎都有这四个女主人公的身影, 倔强、坚强、柔美、内敛, 都做过童话故事中公主的梦, 走出象牙塔, 梦瞬间清醒, “乌托邦”终归是“乌托邦”, 梦想与现实的反差, 折射出人们在当今社会下的心理困惑。

曾经的爱情, 我们只有祭奠, 收获的却是友情, 始终如一从未改变, 愿我们的友情地久天长, 这份情永远不变!珍惜我们该珍惜的, 失去的就用宽大的胸怀为它祭奠!

摘要:2013年4月26号, 赵薇处女作《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上映, 这一部以青春爱情为题材的电影, 带给我们多少触动。电影主要围绕四个女孩的故事, 在故事中她们经历着蜕变, 从对人生充满幻想到最后不得不正视现实的过程。从故事中我看到了自己的青春, 因此深有感触, 以《曾经的青春》为题观后有感。

关键词:青春,爱情,友情

参考文献

[1]《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的台词

篇9: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

美剧《绝望主妇》终于在第八季完结了,大云的QQ签名更新为:Goodbye美景镇的主妇们。当这些可爱的人陪伴我们从大一新生也变身成为主妇才恍然意识到,我们已经毕业4年了。好怀念大学时姐儿几个群居在一起每天吐噜每天看主妇的时光,一切仿佛昨天,一切近在眼前。仿佛阿光那句“以后一定要像Lynette Scavo一样多生娃,至少仨”的豪言壮语刚刚在耳边飘过,而时光却迅速把我们从女孩变成了女人,一幕幕的场景就像一张张绚烂的剪贴画,串连成一部即将谢幕的电影,播放着曾经的快乐和忧伤,记录着曾经的青春和过往,gaby说,我会非常非常想念这一切,非常非常想念你们。我们又何尝不是呢?阿光说她前不久回学校了,辅导员蒋老师已经不在文传系了,四食堂的鸡肉块依然就给那么几块,北门的米线店停业了,荣鹏糊饼依然爆满排队……还清晰的记得大学开学的那天满怀期待的心情,可惜的是,那段时光再也回不去了,只能在记忆中追寻。

大学,在攫取知识的同时,也让我们收获颇多,比如友谊,比如爱情。毕业季,校园里,总是弥漫着温馨而伤感的离别气息。在你焦头烂额地发简历,惴惴不安地等待用人单位的回应,在烈日下奔命寻求一个饭碗的时候,你是否也同样得面对这样一个难题:“毕业了,我们的爱情怎么办?”

永远都忘不了为了闺蜜NaNa在深夜的篮球场嚎啕大哭的画面,当时的男友一直暴躁不厌其烦地追问我是为了什么?他那些所谓“不值得为了朋友怎样”的安慰对我一点效果都没有,他永远都不懂女人之间的友谊也可以如烈酒般爽烈,他永远都不知道我是多么恨透了那个深深伤害了闺蜜而我却毫无办法的苦闷与委屈。也是那一次,证明了我和他是多么的不合适。青春年少时,你或许一见杨过而误终身?又或许你寻寻觅觅的良人还不曾出现。很多东西,例如青春,似乎本来就是会失去的,失去了便不是灾难。

也许你曾经把最好的青春都灌溉在某个男孩身上,用尽了笑和泪,让爱萌芽,虽然最终也没开出一朵花,可是这又有什么关系,即使没有他们,我们的青春也不会永垂不朽。正如故乡是用来怀念的,青春就是用来追忆的,当你怀揣着它时,它一文不值,只有在将它耗尽后,再回过头看,一切才有了意义——爱过我们的人和伤害过我们的人,都是我们青春存在的意义。

篇10: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作文

在岁月的容颜里,我们遗忘了衰老。背靠着墙壁许久许久,终于忍不住麻痹的痛感合上了书本,从床上爬下来。我们总是这样,看看书,却只越看越烦恼;听听音乐,却越来越伤感。忍不住了,拿起手机看看空间,看看久未谋面的朋友的动态。青春,或者是在安静中狂妄给那些沉寂在岁月里的人看。我们不时喧闹,不时腻歪,或大或小,我们总爱闹出些麻烦事。

青春是什么?也许是游荡在学海无涯的真知里,偶尔谈一场费时间费话费费流量的恋爱,像中学的小情侣一样,承诺着你若不离,我定不弃。抑或是,荒诞在平日的嘈杂中,学着别人说烦恼,学着别人说无聊,然后无所事事的终结着一日又一日。我们还未来得及抓住青春的尾巴,就开始大手笔的挥霍那仅存的一丝气息。

有些人在猝不及防中就离开了,她们还没去过之前一直絮叨着的想要去的地方,她们还没面对当初不敢面对的难关,她们在痛苦中度过了最后的觉醒时刻,生生数着那些还未完成的梦,写下了遗憾。有人说,我们所不以为然的今天是很多人苦苦哀求得不到的明天。离开,距离我们仿佛还有很远很远,青春不再也似乎是难以想象的事。

致我们即将逝去的青春,在这最后的时刻。没有轰轰烈烈的人生,没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我们仅在自己的空间里安静的遗忘。白天我们或是沉浸在图书馆那书海的馨香里,或跟着朋友出门欣赏城市的容颜,或抓耳挠腮的对身边的难题愤愤不能解决。我们终还年轻着,还可以发出一起远行的信号,还有偏执的想要解决一个问题的决心。

篇11: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作文

在青春期,我们是叛逆的。我们喜欢玩啊玩。有时候我们把打架当成游戏,有时候我们会泪流满面。我们在青春期哭过,笑过,吵过,爱过。

我们把时间花在了“玩”上,把心思放在了所谓的“感情和衣服”上,没有珍惜时间,而是把时间花在了学习上。我们倾向于忽略对我们来说很重要的事情。

有些事情是不需要我们随意要求的,否则会增添多愁善感;有些人,我们不需要等太久,否则我们也会忘记时间;有些记忆,我们需要植入脑海;有些感情我们可以用来怀疑人生。寂寞的话,淡淡的愁,祭奠这一季的清秋,祭奠我们的悲欢。

那时候,在老师眼里,我们是很坏的孩子。老师总是叫好学生离我们远一点,上课的时候总是说:“想学习的,不要忽视不想学习的,就是孤立那些不好的学生。不想学习的,不要打扰想学习的。”但是,老师,你知道坏学生经常为班级做多少事情吗?你只怪他们给你带来的麻烦,却没有发现他们为你解决的麻烦。作为一名老师,你有没有真正关心过自己的学生,他们生来就不坏?对于那些似乎学得不好的人,我们需要给他们更多的爱。俗话说“没有不会教的学生,只有不耐烦的老师”。老师,有时候你的话会触动坏学生,让他们回到正道上,但是有多少老师尝试过呢?

青春期的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做了很多坏事。

篇12:致我们逝去的青春高二作文

有些青春像是夏雷临近,轰轰烈烈……

而我们这些青春只似春末的蒲公英,随风飞散,不知何处,等待重生,就这样简单又充满希望……

我平静的倾诉,把所有的情愫平铺,不至于积累成峰,塌陷成墟……

我们把日子这样过着,忘了青春夹在时间的缝隙里,等日历一张张翻过去之后,我们才徒然发现青春在发黄的墙壁上探出头,嬉笑着吹落些落在日历上的灰尘……而我们望着它只是摇头无奈地叹息……

我们偶尔或是经常写篇日记来记录青春的痕迹,想留些回忆等到逝去时拿来怀念,不知是想留住青春还是想写一本关于年轻时的书……待到某一个艳阳高照的日子,我们收拾屋子时,翻出了那一本本落满灰尘的日记本,一定会停下手中的活,小心翼翼的弹去上面的灰放到桌上,等忙完了,会泡一杯茶,拿上日记本到阳光里回味自己的青春……像是午后电影,将青春一幕幕画面连接起来……

我们会在某一天或是某一刻喜欢上一首歌,用这首歌来为青春定一个格,等到暮年时再次听到那时的歌,会有一丝的欣喜因为我们曾经也那样青春活力地过过,或许会流下一些眼泪因为这首歌是为某个人而学的,而此时他已不知身处何方了,他所有的一切也只剩下在回忆里了……

在我们的青春里一定有一段值得回忆的恋情,幸福,快乐,伤心,难过,欢笑,眼泪……都是它的过程,细细回味,它赠与我们的不仅仅是那些难忘的经历,更让我们学会成长与面对。。多少年后,我们在乎的或是念念不忘的,不再是当时的那个人,而是和他一起走过的那段青春。。我们会抬起头感慨:那段日子过得真好……

美好的青春里我们也曾疯狂过。也许我们疯狂的喜欢过一部电影;疯狂的喜欢过一本小说;疯狂的要学跳舞;疯狂的喜欢过一个人……或许这种疯狂也是傻傻的吧,就像,我们傻傻的想每天都有流星让自己愿望成真;傻傻的想要一双水晶鞋;傻傻的想遇到一个白马王子;傻傻的想有一座房子,面朝大海……

青春里还有太多,还有太多的事,还有太多的人,还有太多的情感,太多太多它能承载的,我却道不出,浅浅的写些文字,也只为纪念……我无从哀伤,只是淡淡的思念……

面对终将逝去的青春,我依然执着向前,走动的不仅仅是时间,还有我们的脚步,无力挽回的过去就让他过去,充满希望的未来需要我们现在的拼搏……让我们各持手中的彩笔描绘各自的青春,大声呐喊:青春不要留白……将所有的热情散尽……

就这样简简单单,青春随风而散,还可以重生……就算时间走了,我们的记忆还在……就算青春走了,我们的希望还在……

篇13:致逝去的青春作文

日本作家宫本辉在《青が散る》后记中写道, “我只是单纯地想把烙印在心中阳光般的青春, 寄托于某个故事中得以保存”。由此可分析出《青が散る》是作家将自己的青春的光影点滴寄于主人公椎名燎平及其周围年轻人的故事之中。在某种程度上可称为“私小说”的《青が散る》描写的是刚步入大学无梦想无目标的燎平在大学邂逅爱情, 接触网球的过程中, 经历青春的迷惘和痛楚, 挥洒热血青春的汗水和泪水而获得成长的故事。在描绘主人公和其他人物的青春的热情和恋情的同时, 更强调主人公对生命的敬畏和对未来的希望。作家通过作品想要传达直面死亡逆境时要永葆生命的希望。

中国作家辛夷坞在《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中写道, “正如故乡是用来怀念的, 青春就是用来追忆的, 当你怀揣着它时, 它一文不值, 只有将它耗尽后, 再回过头看, 一切才有了意义———爱过我们的人和伤害过我们的人都是青春存在的意义”。作家从主人公郑微的视角描写了为追寻初恋对象而步入大学的郑微, 在大学邂逅新的爱情, 在为爱情付出代价的过程中收获成长的故事。作品描绘了主人公和其他人物在如诗如画的青春中对生死的沉重、现实的残酷的思考和感悟。作家通过作品想要传达青春在经历残酷现实考验的过程中, 为了生存不得不有所放弃的无奈。

二、主人公设定

两部作品均塑造了众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经过研究分析, 由于两部作品的主人公命运结局有一定的相似性, 所以在形象性格方面有一定的可比性。

1. 椎名燎平———郑微

这两个人物作为两部作品中最重要的主人公, 在结局方面, 均经历了爱情的痛苦欢愉之后, 没有和所爱的人走到最后。在命运方面, 均学会了接受爱情和现实残酷的考验, 形成了强大的内心, 没有为爱情而放弃自我、放弃生活的希望。

燎平刚入大学报到时, 与夏子一见钟情并连续4年单恋夏子。渴望与美丽奔放的夏子发展恋情, 却纠结于自己不具备接近和俘获夏子芳心的能力与魅力, 因担心夏子不回应自己的爱而放弃主动追求。因此为了摆脱没能获得夏子芳心的空虚和失落而埋头于网球, 最终放弃对夏子的追求, 黯然离去。可以说从根本上困扰他的是为何而生、为何而活的疑问和不安。燎平不断思考佩尔对自己说过的话:“对于人来说, 自己的生命是最重要的。”“为何而生, 为何而活”是人们终其一生也无法得知的命题, 但燎平在面对好友安斋的自杀, 氏家的破产, 祐子的远嫁美国, 夏子的离开的过程中, 逐渐明白, 没有谁能陪伴谁到永远, 人和人的相遇从一开始就注定只能相伴一段, 最后终究会分开, 不管是爱情、事业、学业, 都有需要妥协的时候, 重要的是纵使在人生中遭遇挫折, 也要不顾一切向前冲, 活出上天赐予的仅有一次的生命。与此相对, 十八岁, 郑微对阮阮说:“我是谁, 我是天下无敌的玉面小飞龙, 有什么我得不到。”二十二岁, 郑微站在山顶上喊:“美国, 把我的男人还给我!”二十六岁, 微醺, 郑微对陈孝正说:“我不可能一次又一次地相信你, 不可能。”这一变化恰恰证明了郑微在这一段感情中的成长。郑微凭着直觉, 倾尽所能地去靠近所爱的陈孝正, 尽管陈孝正起初冰冷相待, 但她仍旧不放弃遵从内心的声音, 爱其所爱。正是任性固执, 热情如火的性格让郑微勇敢追爱。在经历了感情的阵痛和现实的残酷后, 毅然决然决定放手, 并没有为爱情而放弃自我。作家辛夷坞借郑微之口也曾说过:“曾经我们都以为自己可以为爱情死, 其实爱情死不了人, 它只会在最疼的地方扎上一针, 然后我们欲哭无泪, 我们辗转反侧, 我们久病成医, 我们百炼成钢。你不是风儿, 我也不是沙, 再缠绵也到不了天涯。”。大学时, 郑微对陈孝正的爱是年少不计代价的爱, 正是这年少不计代价的爱让郑微的青春变得有意义。人生中爱情不过是点缀, 爱情并不是人生的全部, 所以爱情死不了人。这一点对燎平和郑微来说, 是共通的爱恨与生死的辩证关系。

虽然两者均在青春中收获了成长, 但是程度有所不同。燎平是在受到周围人物的或生或死的结局影响和启迪下, 逐渐悟出“相比爱情, 生命更重要”, 最终没有走向自杀的不归路。而与此相对, 郑微的成长更多地是依靠自身积极地摸索, 在自我意识的引导之下, 一边受伤一边成长, 所以最后收获的是人性的坚强和青春的无悔。对许开阳开诚布公地拒绝, 对陈孝正全心全意地追求。郑微坦荡宣告自己的爱恨, 鲜明表达自己的选择和意愿。尽管在与陈交往时被女同学说成倒追男生没出息丢面子, 尽管在与陈分手后受到他人的嘲弄和同情, 仍不在意流言蜚语, 坚持追求理想的爱情, 对爱情永葆率直真诚、不顾一切的态度。面对爱情中的得与失, 燎平始终不敢主动追求爱情, 是因为对自身的不信任和对得失的太过在乎。郑微敢于爱其所爱并为之付出努力, 愿赌服输, 是因为宁愿为爱流泪, 也不愿违背内心。具有给对方十分的爱只为对方还回的一分的爱的决绝。世事岂能两全, 我们的一生中, 得到的同时也总在失去, 幸与不幸的区别只在于得失之间的孰轻孰重。郑微和燎平都是幸运和不幸的结合体。郑微的幸运在于他曾经遇见两个深爱的男人, 这两个人又都爱着她;但她的不幸在于这两个男人或逃避或出于家庭的担当选择离她而去。郑微对陈孝正的爱情是不计得失的全心全意的爱, 所以纵然无法让青春不朽, 也可让青春无悔。而燎平的幸运在于刚入大学便邂逅了爱情;他的不幸在于在权衡得失中丧失了对爱情主动追求的积极性。正如毕夏普在《一门艺术》中写道, “掌握失去这门艺术并不难, 很多东西似乎本来就是会失去的, 失去了便不是灾难。”燎平最终黯然离去, 能够对这段无果而终的暗恋释然的原因也正是在于此。

2. 佐野夏子———陈孝正

作为被主人公深爱的角色, 性格上却有相似的懦弱。夏子因为内心对于自己的不够完整及家庭的变故, 放弃回应燎平对自己的追求, 是因为自身没有追求和判断的独立性和自我意识。陈孝正为了满足单亲母亲的殷切期待, 为追求荣誉和地位放弃了人格、尊严和爱情, 为了实现梦想拼命压抑自己的内心, 也是因为不敢直面自己的脆弱和对自己的不信任。两者在性格上相似, 导致了结局并没有在青春中收获成长而沦为平庸。

3. 安斋克己———阮管

两者的结局均为死亡, 但安斋为自杀, 阮管为事故死亡。安斋的死亡源于没能战胜内在的自我和外在的恐惧, 最终自杀, 作为作品中的弱者形象而被批判。而阮管的死亡源于对爱情的坚守和执着, 忠诚于自我对爱的诠释, 最终为爱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但也因此青春不朽。爱情观和生死观的不同导致了两者结局的不同。

其次, 群体形象比较分析对中日两部作品的男女主人公分别进行分析。

在中国作品中, 女性人物的塑造展现了超出常态的主动, 控制局面的能力胆识及知性美, 充满敢于为自我而活的勇气和为爱牺牲的勇气, 具有敢爱敢恨的特点。如郑微、阮管。男性人物的懦弱更突出了女性人物的自我解放。由男性人物的伟岸性格的瓦解而引发的女性主导的青春感伤属于中式的暖伤文学。因为女性的温婉多情, 外柔内刚使整个作品充满了淡淡的感伤。

在日本作品中, 男性人物在经历人生抉择和历练之时, 只是将女性人物视为人生和爱情历练中的考验者。虽然认同女性人物的存在, 却不给予其平等地位的对待。女性人物多因为自身的懦弱和思维的非独立性, 导致最后结局不得不屈服于命运, 充满冷伤悲剧色彩。

三、中心主题比较分析

相同点:对于爱情, 人无法做到全知全能, 也不一定只要付出就会收获真爱, 只能靠自身的一次又一次的探索和体验, 不断受伤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青春时代的爱情, 具有茫然而炽热的特色, 并会时常使人陷入举步维艰的境遇, 但要独自做出抉择, 勇敢接受挑战。这对于中日青年人来说都是相当于人生的分岔口的重要考验。中日两部作品中的主题特征均为:爱情的价值低于生命的价值。

不同点:对于生死观和爱情观的把握, 中日有较大差异。中国现代青春文学中所展现出的中国年轻人的爱情观的具体表现是在经历爱情的彷徨与迷茫之时, 独立性和自我意识的作用远大于外在和他人的启迪作用。所以女主人公才会遵从自己内心的声音, 奋力追爱, 敢爱敢恨, 回忆青春时才可以无怨无悔。并且为了爱情敢于付出生命的代价, 正是自我意识的坚强让人可以直面生死。与之相对, 日本现代青春文学中所展现的日本年轻人爱情观的具体表现是在面对人生挫折和爱情无果而终的无奈之时, 内心脆弱, 自我意识和独立性的缺失, 直面自我和肯定自我的能动性的缺失, 进而逃避自我, 逃避现实, 寻求通过死亡达到解脱。

由于文本分析中的日本青春文学作品具备和以往日本文学不同的特色, 即宫本辉作品的特色———“丧失”和“成熟”的两重性, “生命”和“希望”更是该青春文学的主题。在濒临死亡的边缘又带给主人公和读者生命的希望。所以, 在日本美意识———虚幻美、朦胧美、残缺美的熏陶下, 主人公燎平从客体的角度看朋友安斋因不敢正面面对现实和自我选择而自杀, 和氏家虽畏惧现实但仍选择与挫折抗争, 决心起死回生。在这两种对立的生死观中, 燎平最终选择了“对于人来说, 自己的生命是最重要的”的价值观。

同时, 爱情观也随着生死观的转变出现了变化。以往的日本文学作品中以男女殉情为忠贞爱情的最高境界。而在此青春文学中, 主人公并没有为了爱情而选择死亡, 反而在思考“为何而生, 为何而活”的命题的过程中认识到:“爱情中, 需要有妥协的时候, 但即使在人生中遭遇挫折也要不顾一切的一路向前, 活出仅有一次的生命。”

日本青春文学的消极性体现在:面对“为何而生, 为何而活”这个命题和“我们在困难面前能做什么”这个命题的时候, 如何选择、如何行动的层面上。在宫本辉的这部青春文学中, 主人公在面对困境时能够做的“只是拭去汗水, 等待淋雨的无力感和徒劳感”。这句话在全书中反复出现, 作为全书的关键句。生死观和爱情观更多体现了因无奈而自我放弃的消极性。而与此相反, 中国的青春文学中生死观和爱情观更多体现了不顾一切, 追随内心的决绝和积极性。

四、意象描写的对比分析

中日两部作品中都采用意象描写, 借物抒情, 寄情于物。中国为“婺源的槐树”日本为“骆驼”。意象是主观情感和客观物象的结合体, 是作者融入特定情感和寓意时勾起读者心理共鸣和文化回忆的物象。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中“婺源的槐树”此意象作为精神慰藉和苦痛的双重载体, 目睹了主人公们的爱恨生死, 每一个来到槐树下的主人公都能从中获得心灵的洗涤和慰藉。郑微与陈孝正失约于槐树, 之后郑微、陈孝正、林静分别来到槐树之下, 想着各自的心事。槐树无言却见证着郑微的成长, 陈孝正的忏悔, 林静的纠结。特别是主人公郑微决定结婚之前再次重返槐树, 才真正释然和顿悟:青春只是一段美好与痛楚并存的过程, 没有陈孝正, 该逝去的青春终会逝去, 正是陈孝正跌宕起伏的爱情才让郑微学会在平凡的生活中甘之如饴。”面对痛苦、挫折、背叛时, 学会释然接受和原谅, 这才是青春的意义。

《青が散る》中“骆驼”此意象贯穿于全书, 作为启迪主人公的精神象征, 多次在主人公燎平面对人生困境、迟疑、迷惘的时候给予燎平以一路向前的信念与动力。“怀抱着一个梦想踽踽前行英姿飒爽的年轻武士一般的存在”在燎平脑海中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夏子无意回应自己的感情之时, 在安斋的葬礼上吊念之时, 在回忆佩尔对自己说过的那句意味深长的话之时, 骆驼的形象多次出现。可以说骆驼的特质是燎平渴望具备的特质, 所以在这个意象的启迪下最终理解了人生的真谛。

本文主要由人物设定入手, 分析主人公的生死观和爱情观的差异性, 进而得出中日现代青春文学及其背后中日年轻人的社会心理的差异性。通过分析文学作品中主人公的青春故事, 我们也会发现过去的自己。

摘要:本论通过对比分析的方法, 从《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青が散る》入手, 首先对文学作品的思想立意、主人公设定、中心主题、表现手法进行比较, 最后结合时代背景进一步分析了中国和日本“青春”与“爱恨”、“生死”的关系, 以及中日社会心理对其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尝试总结了中日现代青春文学的差异性及产生差异性的原因。

关键词:现代青春文学,中日比较,生死观,爱情观

参考文献

[1]酒井英行.宮本輝『青が散る』論[J].静大国文, 2001 (3) 80-104.

[2]李迟.从宫本辉小说看日本人“以死为美”的死亡观[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4.

[3]栗坪良树.宫本辉生与死的物语[J].Aoyama Gakuin Women's Junior Gollege 2001 (4) :65-103.

[4]刘士民.心的三条河流:宫本辉『川の三部作:泥河蛍川道頓掘川[D].北京:中国人文社会学院, 2010.

[5]刘彩霞.宫本辉小说『泥水河』象征艺术手法研究[J].作家, 2010 (16) .

篇14:《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

什么契机走向歌手这条道路?又是怎样的一个机会成为演员的?

当上演员是一个挺奇妙的际遇。如果不是《立春》,我可能不会走上演戏这条路。起初,公司刚接到《立春》的时候,我本不愿意演。因为我没学过表演,根本不知道演戏是什么,我能把这份工作完成到什么样,并且当时我唱歌状态挺好,没觉得必须去演戏。可是公司很多人觉得艺人未来唱歌演戏全方位发展是一种趋势,非常鼓励我去尝试一下。而《立春》顾长卫导演非常的稳,很人性化,电影开拍前没让我试戏。他怕试戏会把没有演戏经验的我给试坏了。我们俩天天在剧组聊天,聊了大概一个月,他觉得我很合适,就让我进组了。《立春》时编剧李樯老师也给我很多指导,我就这样很奇妙地就成演员了。

对于“个性熟女”这个标签怎么看?

我觉得挺好的,“熟女”的定义在我想来就是对生活有一定感悟和理解了,“个性”也称不上吧,我最多也就算“不随大流”的那种。所以要是给我一个“个性熟女”的名号,我也挺开心的。

近两年,影视方面小有成就,从顾长卫导演的《立春》,到热播剧《时尚女编辑》,再到4月将上映的赵薇导演的电影《致青春》。成功地从歌手转行做演员,其间会有低谷期吗?

没有诶,完全没有。因为我并没有演戏不唱歌了,也不因为我是个歌手,接戏没有那么多而感到难受。我现在就是一个很正常的转变和过渡,这两个工作我现在都在做,所以没有什么失落和落差。工作不可能天天都有,没有那么忙的时候休息一下也挺好的。

在情绪起伏较大时,怎样调节自己?有什么特别方式推荐给大家?

答:我是一个不太会纠结在很多细节上的人。如果碰到一件不开心的事,让自己情绪起伏比较大,我会用一个很快速的方式让自己开心起来。比如看电影,吃甜点。如别人一样碰到比较沮丧,或是丢东西之类的事,我也会很快给自己找个安慰点,自己安慰自己。

与作为导演的赵薇合作时,有怎样的感受?

答:赵薇导演是一个非常会讲戏和调动演员情绪的人。针对每个人的性格,她知道用什么样的方式能让对方演的更好,应该说她是一个很会做导演的导演,气场和震慑力很足。

记得我有一场和初恋男友告别的哭戏,我准备了很久,信心满满地到现场,卯足了劲哭,哭个七八条,就真哭不动了。后来,赵薇导演就让我和她单独呆演员休息篷,开始开导我,让我和她进行最难忘的故事交换。她先给我讲了一个她人生当中挺难忘的儿时故事,特别感人。然后,就对我说你给我讲一个人生当中你最不愿想起的一个事,我说我真的没有。她说这不可能,你一定有,一定有一个你不愿想起的,你现在就把它讲出来,你讲给我听。我想了半天,最终讲了一个。我爷爷在我特别小的时候出车祸去世了,那个时候我不太懂事,没觉得特别难过,也没有经常回家,但是长大后却觉得挺内疚的。听导演的故事时,我就觉得挺感人的,快哭了,在讲我的故事时眼泪就直接流下来了。她一看我情绪来了,就说“快跑”,我一边哭着一边往现场跑。一到现场,她说开始,就拍了,那一整条拍的特歇斯底里。

在《时尚女编辑》中,演一位在办公室里有点特别跋扈的白领;在赵薇导演的这部《致青春》里演的是一个奇葩人物,你是怎样把握这些角色?在现实生活中你是个怎样的人?

在拿到剧本后,我都会先做功课仔细的琢磨角色。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她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里,她为什么会是这个样子。根据剧本的角色特点,进行创作。就像《时尚女编辑》中的沈蓉萱集合了北京女孩的所有缺点,跋扈,有优越感,小聪明特多,独立又好强,人又长得好看,能力又高。戏里的人物是和我有一点点相似处,但又不是百分之百的,所以不同的部分,我就需要通过对比去了解。而《致青春》里的黎维娟是学校里的奇葩,她浓缩了校园生活中某类人的奇特特质。就像我们读书的时候,身边总会有个假正经的同学,或是每天跟蚊子似的围绕着你特八卦的人。虽然她有点务实,有点八卦,但内心特别善良。我就会从这人物的性格行为里,去找出角色演绎的突破口。但是,毕竟我没学过表演,有些东西是我不太敢去尝试的。另外,《致青春》开拍前,编剧李樯老师对于每个角色连说带演,给我们一个个指导,我们脑子中就会有角色的一个大致状态。现在的黎维娟,我也是参考了一些他当时的指导方式。

现实生活中,我可能有时像男孩,线条特别粗,大大咧咧,性格很豪爽,脾气比较急,不是那种磨磨唧唧,特费劲,半天说不清的那类。但有的时候也是挺亲和,很温柔的,不过看到我温柔一面,通常是我比较熟悉的朋友或是家里人吧。

如果自己可以选择角色来扮演,会选择一个怎样的角色呢?为什么?

答:我还真没想过专门挑选哪一类型的角色去演。我现在特别希望我有很多的机会,不同的角色来尝试。我可能更需要的是一个实践,学习的机会,在拍戏过程中迅速的学习很多。所以现在我觉得没什么是我要挑的,遇到合适的我都可以接受。

接下来的工作重心?

上一篇:《兵车行》和《古风其十九》之比较(教师中心稿)下一篇:硝酸钾安全技术说明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