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战争”观后感

2024-04-20

“货币战争”观后感(共10篇)

篇1:“货币战争”观后感

《货币战争》观后感宋鸿兵著

对于宋鸿兵的《货币战争》,有人认为是阴谋论,有人认为是假猜想,有人认为有道理,有人说是真预言.是真是假对我并不重要,纵观他这一自成体系的新言论,给我的只是一种新奇.从来没有哪个人可以把货币这个东西用用小说的语言和情节描述的这样生动引人入胜.让我对货币,对货币战争有了一个更加宏观的认识.看完这本书,总有一种为国家担忧 的感觉,感到那种国际银行家手握货币权杖行使阴谋时的盛气凌人,和受阴谋玩弄群体的无力,担心有一天,用血汗换来的货币,睡觉前还在高高兴兴的数着,一觉醒来却蒸发的 一文不值.以前只知道有华尔街,有高盛,有花旗,有摩根大通,有渣打,有汇丰……原来,很久一段时间,我们面前看得见的高大身躯只是一个个木偶而已,背后还有更加强大的罗斯柴尔德家族默默地牵着线。罗斯柴尔德家族的发家史,虽然一直是内敛默默无闻,可却让人看的热血沸腾。梅耶罗斯柴尔德的智慧和隐忍为其家族的兴起凝聚了力量源泉,不愧被称为国际金融之父。他和他的5个儿子(即“罗氏五虎”)先后在法兰克福、伦敦、巴黎、维也纳、那不勒斯等欧洲著名城市开设银行,建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金融王国。这“五虎”真是各有韬略,让我最记忆深刻的是被派往伦敦的老三内森,滑铁卢之战让其完全掌握了英国的国债。掌握了一个国家 的货币,就掌握了一个国家命运。更让我佩服的却是罗斯柴尔德家族建立的信息网络,信息就是金钱,信息就是胜利的先机,这一点都不假。

货币战争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但有时这场战争却要用武力来消除。原来一直以为伊拉克战争只是因为反美,只是因为它的石油和地理位置,谁知还有一种解释是因为货币。2003年,当赛达姆愤怒的宣布将要把石油计价货币转化成欧元,美国终于按耐不住,甚至要绕过联合国向其动武。这也不难解释为什么当伊朗宣布把石油计价货币转化成欧元时美国对其态度的陡转急下。

每个国家都想把风险留给别人,把最大利益留给自己。而这种风险和利益转化的平台就是货币的国际化。在这个平台上,也许你是最大的赢家,要么就是受制于人。对于美国和日本来说,当初是美国极力扶持日本,日本经济取得飞速的发展,一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全球经济体。随着日本的强大,当然要挣得货币的话语权,每日矛盾升级。他们的争斗不是武力,却是战争,一场无声的货币战争。美元贬值却让日本的经济立即崩溃,出现了十年的经济衰退,至今都没有起色。

我想,在货币战争中,经济是硬实力,信用体系是软实力。人民币的国际化使历史的必然趋势。而要想在国际上立于不败之地,在努力发展经济的同时,还要建立货币信用体系。不管是98亚州经济危机,还是08年的金融危机,都是由信用体系的缺失而引发,而中国却是因为信用的坚守而躲避和度过危机的。纵观国际货币,美元虽

然暂时受挫但是仍然是国际货币的霸主,欧元区危机四伏,迷雾重重;日元还远远没有走出疲软的泥沼,前景暗淡;而新兴国家蒸蒸日上,人民币终有一天会再国际货币舞台上独当一面的,让我们期待。

篇2:“货币战争”观后感

《货币战争》主要是介绍了从十七世纪以来,国际金融家是如何通过夺取货币发行权而掠取人民财富的,并揭露了许多不为人知的内幕,如:林肯、肯尼迪等美国总统死亡的原因,美联储其实是私有的中央银行等。而这些信息足以让人瞠目结舌,开始我也是被这些令人震惊的文字所吸引。如果说作者希望以此来吸引观看者的话,那么他的确做到了。但冷静下来之后,仔细想想,觉得其实还是有很多问题并不象电影中所说的那样。

在这部电影中的缺点例如:开篇就说罗斯查尔德家族是如何神秘以致于没几个人知道,又说他如何富有,如果按每年5%的收益率来算,他现在的财富已经超过50万亿美元。但我在网上搜索罗斯查尔德时,发现其实他并没有那么神秘,甚至还有罗斯查尔德家族的网站,新生儿唇裂。而他不为人所知的原因是他经营的资产并没有摩根或高盛那么庞大和有影响力。当然,这也许是象书上所说的那样,只是个假象,罗斯查尔德喜欢躲在幕后。但作者计算罗斯查尔德财富的方法却是绝对错误的。因为他的资产并不是存银行,怎么可以按一个固定的收益率来算呢?难道他的资产只赚不赔吗?就算是存银行,利率也不可能不变,银行也可能会倒闭啊。不过这并不要紧,因为不论是罗斯查尔德、摩根还是洛克菲勒,他们都是国际金融家的代表,我们只要知道国际金融家对国际政治和经济的影响就行了,至于到底谁才是他们的领袖并不是关键。

篇3:货币战争中美欧“大博弈”

欧元暴跌背后的角力以及中美围绕人民币汇率的激烈争辩, 无论是太平洋上空还是大西洋上空, 都笼罩在“货币战争”阴云之下, 一场世界“货币大战”一触即发!

世界三大货币的“战争”

经济学界的“乌鸦嘴博士”保罗·克鲁格曼再次发话了。他曾经在上世纪90年代准确预言亚洲金融危机, 这次, 他“预言”的对象变成了人民币。

1月1日, 克鲁格曼在题为《中国的新年》的文章中宣称, 由于人民币的币值被低估, 美国损失了140万个工作岗位, 故而他主张针对中国采取贸易保护措施。而在3月11日, “乌鸦嘴”在题为《中国的绝唱》的文章中, 公然建议美国财政部公开指控中国操纵汇率。而就在同一天, 美国总统奥巴马在为美国进出口银行年会准备的讲稿中亲自上阵, 要求中国进一步向“以市场为导向的汇率机制”过渡, 由此吹响了华盛顿方面向人民币进攻的号角。

奥巴马施压人民币升值之后, 面临中期选举的美国国会也不甘寂寞, 3月15日, 130名众院议员联名敦促白宫对人民币汇率“采取行动”。次日, 来自纽约州的民主党参议员查尔斯·舒默抛出了修正版的“舒默法案”, 宣称“中国如果不在6个月内调整人民币汇率, 美国就应对所有进口的中国商品加征27.5%的惩罚性关税。”

面对来自大洋彼岸的特别叫嚷, 中国总理温家宝在答记者问时明确表示, 人民币的币值没有低估, 相反, 美国对华贸易逆差是其自身原因造成的。

人民币汇率之争唇枪舌剑, 欧罗巴大陆也不消停, 欧元削弱了美元在国际贸易中的结算货币地位。对新兴市场国家来说, 欧元提供了一种能够替代美元的结算货币选择。例如伊拉克、伊朗、俄罗斯、委内瑞拉等国先后宣布接受欧元计价的石油交易。由于欧元区主要出口商品品种与美国具有竞争性, 欧元结算量的上升就必然导致美元结算量的下降。结算量就是定价权, 美元结算量的比重下降意味着美国在国际市场上定价权的流失。

其次, 欧元冲击了美元的储备货币地位。国际储备量是世界货币地位的表征。欧元诞生之后占全球总外汇储备量的比重不断上升, 而美元则持续下降。根据IMF的官方外汇储备构成数据统计, 美元占全球官方外汇储备总量的比重从1999年初的71%下降到2009年三季度末的61.65%, 欧元则从1999年初的18%上升到2009年三季度末的27.75%。

最后, 最具根本性的是, 欧元冲击了美元的信用基础——石油美元。伊朗、俄罗斯、委内瑞拉等国使用欧元进行石油贸易, 宣告着“石油欧元”对“石油美元”的挑战。事实上, 美元至今仍是世界石油贸易体系架构设计中的唯一结算货币, 这是1974年时任美国国务卿的基辛格与沙特达成的秘密协议确立的, 绑定石油这种地球上最重要的能源和化工原料也成为美元坚不可摧的信用基础。1974年之后, 金融革命围绕石油期货交易发展出来, 石油交易所需的金融和法律构架也把美元作为了“默认设置”。因此, 伊朗等国的石油欧元交易, 基本上只能以现金结算的“地下”方式进行。

从地缘关系来看, 世界第一石油产区波斯湾的咽喉——霍尔木兹海峡, 对美国来说已经被欧元卡了脖子——这是因为霍尔木兹海峡北岸的伊朗正是宣布石油只用欧元结算的国家。而对美国来说第二重要的石油产地委内瑞拉, 也已投向了欧元的怀抱。第三个重要石油产区里海, 沿岸有俄罗斯和伊朗。还有一个重要石油产区——非洲几内亚湾, 其沿岸国家使用最多的货币是西非法郎和中非法郎, 两者恰恰都是单一钉死欧元的货币。“可以说, 地球上几乎所有重要产油区都遭到欧元严重渗透, 石油美元岌岌可危。”陈中说。

欧元美元新“大博弈”

“大博弈”原是一个英文中的专有名词, 特指19世纪初到1907年大英帝国与沙皇俄国为争夺以阿富汗为中心的中亚地区控制权而发生的长达百年的战略冲突。“大博弈”被认为是20世纪之前最大规模的长期全球战略对峙。

地缘政治学的奠基人、英国地理学家和战略家哈特福德·麦金德曾将欧亚大陆比喻为“世界岛”, 而中亚——中东地区就是“世界岛”的“心脏地带”, 并指出“谁统治了心脏地带, 谁就统治了世界岛;谁统治了世界岛, 谁就统治了全世界”。

“大博弈”就是19世纪“第一轮全球化”过程中, 大国之间争夺全球霸权的核心角逐, 而中亚, 就是这场角逐的“主战场”。

21世纪大国之间竞相争夺目标早已不是殖民地, 而是货币与金融主导权。中亚-中东地区没有失去其“心脏地位”, 而是蜕变成了欧元与美元两种货币角力的战略关键点。著名战略学家、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特约研究员李晓宁对时代周报记者说, 世界进入了一个“币缘政治”时代。由于欧元对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构成强烈冲击, 美国选择了通过控制战略关键点来间接打击欧元的策略。中亚-中东就是最重要的战略关键点。

伊拉克的地理位置处在从波斯湾到欧洲大陆的必经之途, 如果要修建一条从波斯湾到欧洲的输油管道的话, 必须经过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的伊拉克。因此, 2003年小布什政府发动海湾战争攻打伊拉克, 战略目的就是控制欧元区的油路。

伊拉克战争之后, 美国发动阿富汗战争, 可以看成是“新大博弈”, 只不过战略目标不是占有阿富汗, 而是打击欧元。阿富汗处在孙子兵法所说的“四战之地”。首先是中亚天然气通过管道途径输往欧洲的主要路线选择, 而欧元区核心国家德国是以天然气为第一能源的。其次, 阿富汗处在俄罗斯向南寻找在印度洋出海口的大门上, 控制阿富汗能够阻止俄罗斯这个最重要的石油出口国南下。最后, 阿富汗位于中国与伊朗之间, 占据阿富汗既能阻止伊朗的“欧元石油”扩散, 又能顺带遏制中国。

货币大战”前景莫测

此次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会引发欧元危机吗?如果把美国针对欧元的行动与针对人民币的行动联系起来考察, “世界货币大战”是否即将爆发?

对此, 陈中认为, 欧元有先天弱点。“欧猪五国”这样的欧洲外围国家, 并未因为欧元的存在而改变其在欧洲的边缘地位, 欧元反而令欧元区中心国家德、法利用GDP总量带来的货币发行权优势绑架了外围国家的财政政策。像希腊这样依靠船运、旅游和侨汇的脆弱小型经济体, 可以被高盛一个公司通过一桩交易摧垮, 进而连累整个欧元, 这样的货币体系, 又有多少抗打击性可言呢?

如果“欧洲货币基金”未能奏效, 欧元危机全面爆发几乎难以避免。欧元崩溃性贬值之后, 美元将采取主动贬值。不过, 这属于崩溃性贬值不是技术性贬值, 是由于货币没有实体经济支撑而发生的“山体滑坡”。各国货币都会随着欧元与美元而竞相采取贬值步骤, 由于不同货币贬值速率不同, 全球价格体系将混乱, 下一波更大的金融海啸将不可避免地到来。

篇4:战争背后的货币战争

《货币战争》为我们披露了滑铁卢战役背后那一段发人深醒的历史。原来,战役的结果关乎着英国公债市场的价格方向。如果威灵顿战败,英国公债会变得几乎一钱不值,而如果威灵顿将军能够战败拿破仑,那英国公债将是另一番景象。可以说,在那个没有互联网,没有电报电话的年代,这种情报具有更大的价值。

而罗斯切尔德家族——《货币战争》中介绍其为最显赫的金融家族,则已经非常有远见的在欧洲建立起了他们的战略情报收集和快递系统,他们的马车和船飞奔或行驶在欧洲的街道和河海。毫无悬念,6月19日清晨,他们最先获得了滑铁卢战役的结果,甚至早于英国政府。

内森,是罗斯切尔德家族在英国的成员,他先是抛出了一笔数十万美元的英国公债,然后更大的抛单像海潮一样一波比一波猛烈,英国公债的价格开始崩溃。毫无表情的内森以及他的抛单被市场认可,抛售变成了恐慌。经过几个小时的狂抛,英国公债已经变成一片垃圾,票面价值仅剩下5%。而这时,内森和他的交易员开始买进市场上能见到的每一张英国公债。6月21日晚11点,威灵顿的信使终于到达了伦敦,这个晚了一天的情报,让内森狂赚了20倍的金钱,而罗斯切尔德家族也一举成为英国政府最大的债权人。

像是惊险刺激的好莱坞大片?遗憾的是,这就是发生在我们熟知的战争之后的历史。这也只是《货币战争》这本书所给我们惊讶的开始。

“我很惊讶,我竟然不知道罗斯切尔德家族,但我随即在网络上查到了大量关于罗斯切尔德家族的英文材料,这本书让我震惊的地方在于,这是历史?”一位国际金融领域的专家说。

实际上,罗斯切尔德家族不仅在几百年前就已经很发达,而且还兴旺至今。《货币战争》作者宋鸿兵在他的博客里介绍,该家族下属的银行也已经进入到中国这个全球最热的市场。2006年7月,国家外汇管理局批准法国爱德蒙得洛希尔银行1亿美元QFII投资额度,并批准其在中国银行开立人民币特殊账户。宋鸿兵称,该银行即是罗斯切尔德家族在法国的一家银行。除了QFII之外,法国爱德蒙得洛希尔银行还在中国获得了设立私人银行代表处的牌照,希望介入客户资产在100万美元以上的高端个人资产管理领域。

现实近的我们可以去触摸,但历史却已经走远,国际金融市场风云变幻的背后,还蕴藏多少如滑铁卢战役背后英国公债市场的故事?

一战的背后?二战的背后?美国南北战争的背后?乃至上世纪70年代中东战争?这些战争的背后都有国际金融家的影子和黑手?老天,我不知道的世界历史还有多少?

篇5:货币战争观后感

知道为什么安得鲁·杰克逊、林肯、詹姆斯·加菲尔德、约翰·肯尼迪、里根这五位美国总统都被暗杀吗(其中只有里根幸免于死)?

知道美联储竟然是一家私人拥有的中央银行吗?

知道为什么有1929年的美国经济大萧条吗?

知道为什么一战之后紧接着又是二战吗?

知道为什么要用美元挤走黄金的国际“硬通货”地位吗?

知道中东石油为什么对美元格外重要吗?

知道日本为什么会在1990年代陷入长期的经济萧条吗?

知道谁是亚洲金融危机的背后黑手吗?

一:那些控制着货币发行权的人真正控制着这个世界。

在《货币战争》中,这一切的谜中谜都有同一个答案:货币。

所有妨碍国际银行家控制货币发行权的的政治家会被暗杀掉,而代之以顺从的人。这使美国总统的伤亡率“高过美军诺曼底登陆一线部队的伤亡率”。

货币发行者人为地制造货币供应的大量增加或减少,相应地,产生了通货膨胀和紧缩。与此伴随的是巨大的财富被银行家们抢走,这被叫作“剪羊毛”。

在《货币战争》看来,1929年的大萧条、日本1990年代的经济停滞、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甚至两次世界大战,不过是“剪羊毛”的过程而已。伴随着这些人为的灾难,一些个人甚至整个国家陷入了赤贫,而另有一部分人却获得了惊人的收益,那就是以罗斯柴尔德家族为代表的银行家们。

由于黄金不像纸币那么容易控制,所以,黄金天然的“国际硬通货”的王冠被小心翼翼地,但绝对是故意地一步一步地被篡夺了。

至于对中东石油的控制,其效果跟“全球化”一样,只是为了推动美元这个纸钞在更大范围的流通而已。

由于过于宏大的目标,《货币战争》在很多地方免不了给人一种“捕风捉影”的感觉。但是,如果在细节上不是那么挑剔,你也许会承认,读读《货币战争》能获得一些启发。

二:金本位制

《货币战争》讲的是从十九世纪欧洲银行家一步步发展壮大到操控政治、经济的走向,为自身利益服务的故事。比如这些财团与美官员串通成立了私有的美联署,使得美国政府没有发行货币的权力,当政府需要发行货币则必须将美国公民未来的税收抵押给美联署,向其贷款,而为此要支付庞大的利息。美联储要做的只是印钞票,再坐收利息。此外,几大财团还联合引爆两次世界大战,操控石油价格以获取石油美圆,操控各种国际组织如IMF、世界银行,掠夺第三世界国家的资源和财富,乃至引发多次经济危机„„几大财团就是通过合伙抬高一国的股市和房地产价格,制造巨大的金融泡沫,达到一定高度后再抽身出来打压价格,引发泡沫崩溃,导致此国公司和民众的大量破产,再以极低的价格收购大量优质资产,从而控制一国的经济,获取巨大的利益的。

作者认为,打击这些金融财团最好的办法是恢复金本位的货币制度。所谓金本位,是指以黄金(某种规定的成色下)储备为货币发行的依据,并且持币人可以用固定的兑换率随时换取等值黄金。在金本位制下,只有黄金的价格是固定的(即兑换率),而非其他商品的价格也是固定的,其他商品价格的变化也就反映了它们相对于黄金的比价变化。不过,对于同样实行金本位的多个国家来说,由于其本币的单位含金量是固定的,因此相互间的汇率当然也就固定了。因此,金本位有利于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性,及方便进行国际交易和结算。这样,国家才不会被迫的增大货币供应,引发流动性过剩,导致金融泡沫。这样的货币体系会导致货币具有更强的购买力,而对经济危机免疫,这样受益的还是广大的劳动人民,他们辛

苦积攒的财富也不会被外国财团以低价轻易的掠夺„„

但是金本位的实质是货币总量一定,毕竟世上只有那么多金子,所谓金边人民币只不过是总量加个乘数,和规定一元含多少金子是一个道理,但人类不断创造和发明的实物产品和服务是在增多的。在金本位下,现在有储蓄的人,可以多去占有以后人产生的财富。举个极端的例子,前提大家都用货币交易。有两个人,一个叫面包甲会做面包,一个叫盐巴乙会晒盐。他们各有一个金币。现在的物价是一克盐和一斤面包都是一个金币。乙先用一个金币买了一斤面包,甲忍了一天不吃盐,过了一天的事情大家都能猜出来了。为了换金子乙给甲晒了一辈子盐,除了能活下来再也没有见到一个金币。大家钱都不花就可以占有后世一切的财富,这显然不合理,还不用说产金、储金国收铸币税的钱。其实书中也提到林肯绿币的好处。

三:“货币战争”

《货币战争》给我们勾勒出了寡头们所打造的”金融王国”的脉络, 但能否看情那个王国的真象, 就跟看立体图一样, 看到的, 会很震惊, 看不到的,会很茫然.《货币战争》顾名思义, 是以货币为手段来发动的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全书开篇就介绍了两场战争, 一个是明面上的有硝烟的滑铁卢之战, 另一个则是罗斯切尔德家族利用战争的胜败消息而发动的英国公债收购战.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让罗斯切尔德家族一举控制了英国的货币供应.如此惊心动魄, 富有戏剧性的战役, 却是本书最不具技术含量, 手段最隐蔽的战役.相比较之下, 第八章介绍的日本金融泡沫裂, 俄罗斯休克疗法, 亚洲金融风暴等战役, 金融手段层出不穷, 错综复杂, 让人眼花缭乱.其对当今中国的借鉴价值更是宝贵.不要以为货币战争都是没有硝烟的.1812年爆发的美英战争, 1914年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 1939年的第二次世界大战, 73年的中东战争等真刀真枪, 血肉横飞的战争, 都与货币供应和货币危机有着直接关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这些战争都是货币战争.美英战争是为了第二合众国银行的货币发行权.一战是为解决欧洲积重难返的财务问题.而一战和会强加给德国的庞大的战争赔款埋下了二战的祸根.1920年代德国的超级通货膨胀以及金融寡头们对纳粹的扶持, 为二战的爆发做足了准备.70年代的中东战争更是寡头们为了给美元解套而精心策划出的石油危机.为了货币问题, 而用货币来培育战争, 挑起战争, 这何尝不是寡头们发动的另一类货币战争!

不管是有硝烟的货币战争还是没硝烟的货币战争, 那都是点, 是一个个独立的事件.真正将这些点串接起来的, 是黄金和美元之间的战争, 或者说是诚实货币和债务货币之间的战争, 这才是主线.货币, 作为一般等价物, 是衡量其他商品价值的标尺.没有这个标尺, 商业活动就会被瘫痪掉, 所谓的社会分工, 专业化, 标准化, 规模效应等等等等, 都成了无源之水, 根本无从谈起了.这么重要的一个标尺, 当然要有其稳定的价值, 不能如橡皮筋那样伸缩无常.黄金, 因为它稳定的物化特性和数量, 是最公正的标尺.千百年来被各个国家和民族当作财富的象征和货币的储备.但作为诚实货币, 不论是金币还是黄金券, 其伸缩性或放大程度限制着寡头们偷梁换柱的障眼法的实施, 大大地降低了他们进行财富再分配或者说是财富掠夺的效率.因此, 用美元(美联储券)来取代黄金做为价值标准, 就相当于用橡皮筋来做标尺, 价值的决定权就握在测量者(寡头)的手里.用这种方式来掠夺财富, 道貌岸然而不落痕迹, 让被掠夺者不知不觉地丧失财产, 透出成熟的”文明”.为了达到这个目标, 黄金和美元的争霸战自美元一诞生就开始并延续至今.从第一合众国银行, 第二合众国银行的成立和废止, 到美联储的诞生, 从殖民券到美联储券, 其间夹杂着绿钞, 白银券, 黄金券于债券货币的不断斗争, 让人眼花缭乱, 目不暇接.其激烈程度以美国总统的伤亡率为代表.作为这个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的最高统帅, 其伤亡率竟然超过了美军诺曼底登陆时一线部队的伤亡率.而斗争背后运用的阴谋和权术更是让人叹为观止.不论是因货币发起的战争, 还是以货币发起的战争, 还是货币之间的战争, 无不伴随着动荡, 恐慌, 混乱, 随之而来的是灾难.因为乱世, “英雄”才好有用武之地, 趁火才容易打劫, 而且灾难过后, 建立新秩序时, 煽风点火者往往”顺理成章”地处在财富再分配的有利地位.但不是每一场大火都是幕后的推手能控制得住的, 否则也就不会有玩火者自焚一说了.《货币战争》从历史的角度梳理了世界金融寡头的形成、发展的历史,追述了世界金融

寡头的世界历次重大经济、政治、社会运动中的角色以及给社会经济造成的破坏,证明了金融资本的逐利的本质,分析了金融资本利用货币发行权制造通货膨胀剥夺广大民众财富的种种手法。使人感到震撼,对世界金融发展历史有了深刻的理解。

四:根据书中观点的几点建议

书中在结尾处也谈到了中国的问题,说道中国会不会是下一个被“剪羊毛”的呢?政府在这次金融危机后也出台了四万亿的救世计划来拉动内需,对此提出一点建议:

一、一定要把房价打下去。先弄明白拉动内需是让老百姓更多的享受到新产生出来的工业产品和服务。这样才能带动生产,增加就业,形成良性循环。可现在房地产把老百姓的储蓄,甚至以后几十年的收入都引进去了,他们哪还有能力去消费产品C呢?要想打下房价,就要把房产从现在的投资品转回消费品的本来面目去。土地是全民的,不可再生资源,捂地不售,定期加价和多印钞票制造通货膨胀搜刮财富有什么区别?房地产商的利润应和社会平均利润率一致;加大合理土地供应,建廉租房;政府的角色很重要,如果他们是地价房价上涨的受益者,如果市财政的收入大头还是从土地出让金、契税、建设税来,那么房价是很难下去的。

二、发免费的教育券,让农民工、农民快速转为产业工人,提高要素质量。只要在城市有一份工作的务工农民都应得到免费再教育的机会,不一定是大学这样的,是技能教育,包括法律、法规,能让他们快速的溶入城市。你看现在的大城市,技工、保姆等劳务还是很缺的。在农村就算免了农业税,地少人多,一个劳力一年才能得到多少钱,一个技术工一个月的工资都可能比他的多。这些人的工资大部份是用于基础消费,而不是用于储蓄和投资的。目的是改变中国的人口结构,成为真正的工业化国家,那时农民少了,农业现代化也好搞了。

三、建立创业板。资本市场对创新的拉动太大了,创业板要快搞,而且可以将现在的审核制改为备案制。市场自己会去评估投资风险,100个创业企业里一个成功了,对国家的贡献都不小。中、小企业才是创新的主力,生产力想跨越式的提升势能靠创新。

四、对垄断企业的约束。中国现在的垄断企业大部分是国企,集中在基础行业,像石油、电力、航空、铁路,他们就像国民经济的平台,这些企业效率低,成本高,利润大了,无疑是会抬高整个经营成本,阻碍经济活动。现有国资委代表国家行使出资人的权利显然是不合适的,只要国企的利润还是国资委炫耀的政绩,现行垄断法对国企也没有办法,就难免有指示下属企业操纵市场之嫌。折中的办法是国资委与国企保值增值无关,下面再设起码两个投资管理公司。

五、教育、医疗、养老改革一定要到位,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啊,这些问题没解决好,谁敢花钱呢?国家有这么多钱,应更多加大公民的福利。

班级: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07劳动与社会保障

姓名:刘玲玲

篇6:资本战争和货币战争的读后感

货币战争改写了人民早已广为接受的实际世界近代史,尤其是美国历史。从美国独立战争、南北战争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从亚伯拉罕•林肯到约翰•肯尼迪,再到罗纳德•里根,美国历史上所有总统遇刺事件,无一例外,在该书里统统被归结于一小撮国际银行家争夺“货币发行权”的阴谋策划所致。美国革命不再是北美殖民地联合起来摆脱英国统治,争取政治独立和经济自由的斗争,而是为了“货币发行权”;南北战争不是因为是否废留奴隶制所引起的尖锐冲突,而是“国际银行家”的操纵结果。

一、盲目追随

金融家的最终目的就是赚钱,往往他们在世人眼中是“神”,他们的投资方向往往是众人跟随的目标,但是我们发现跟随战略有时并不能带给我们利益,反而会导致投资错误,损失惨重。

看一个案例:“当内森快步进入股票交易所时,正在等待战报的焦急而激动的人群立刻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注视着内森那张毫无表情、高深莫测的脸。这时,内森放慢了脚步,走到自己的被称为“罗斯柴尔德支柱”的宝座上。此时他脸上的肌肉仿佛石雕一般没有丝毫情绪浮动。这时的交易大厅已经完全没有了往日的喧嚣,每一个人都把自己的富贵荣辱寄托在内森的眼神上。稍事片刻,内森冲着环伺在身边的罗斯柴尔德家族的交易员们递了一个深邃的眼色,大家立即一声不响地冲向交易台,开始抛售英国公债。大厅里立时一阵骚动,有些人开始交头接耳,更多的人仍然不知所措地站在原地。这时,相当于数十万美元的英国公债被猛然抛向市场,公债价格开始下滑,然后更大的抛单像海潮一般一波比一波猛烈,公债的价格开始崩溃。”

结果是令人意想不到的,内森在公债价格大跌的时候大量吃进,当然他是最后的赢家了。在金融市场,资本家们图的就是利益,如果没有对手的损失,哪来的利益呢?真正的成功的投资者往往是在别人没有发现商机的时候下手,在风险来临前,赚上一大笔抽身而退,当别人发现在进入时面对的就是比较大的风险了。当某个赢利机会到来的时候,没有文化的人看到的只是赢利机会,而拥有较多知识的人不幸还拥有了这样的知识:不可一风而上。所以盲目跟随式不可取的,当所有人都渴望在同一地方赚钱的时候,意味着什么都不可能赚到,即使有利益,那也是些微的,试问基数庞大的时候,即使利润是较大的,分配到个人的话也就寥寥无几了。

二、信息系统

书中的罗斯切尔德家族应该说是掌握了世界经济的,不论这是否正确,我想提出的是罗斯切尔德家族的成功与他们完善的信息传递系统是分不开的。

信息是重要的,在商业争斗、军事战争、政治角逐中都表现得十分明显。《孙子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说明掌握足够的信息对战斗的好处是大大的。罗斯切尔德家族的信息系统可谓遍布全世界,他们往往比国家机构都先得到信息,正是由于这个优势,罗斯切尔德家族在资本操作上可谓风生水起。对于资本家来说,隐瞒信息或宣布虚假的信息很重要。如一中的例子,内森一收到消息英

国战胜了法国,就去了交易所,但是确实抛售英国债券,所有人都以为英国战败,因此大量抛售英国债券,英国债券的价格一落千丈,而内森之后大量吃进,当英国威灵顿军队胜利的消息传来的时候,基本上市场上的英国债券全掌握在内森手中,他成了最大的赢家。

三、英格兰银行

1694年,英王威廉一世颁发了英格兰银行的皇家特许执照(Royal Charter),第一个现代银行就这样诞生了。

“英格兰银行的核心理念就是把国王和王室成员的私人债务转化为国家永久债务,由全民税收做抵押,由英格兰银行来发行基于债务的国家货币。这样一来,国王有钱打仗或享受了,政府有钱做自己爱做的事了,银行家放出了他们日思夜想的巨额贷款和得到了可观的利息收入,似乎是一个皆大欢喜的局面,只有人民的税收成了被抵押品。由于有了这样强大的新的金融工具,英国政府的赤字直线上升,从1670年到1685年,英国政府财政收入是2480万英镑,从1685到1700年,政府收入增加了一倍多,达到了5570万英镑,但英国政府的从英格兰银行的借贷从1685到1700年暴涨了17倍多,从80英镑涨到了1380万英镑。

更妙的是,这个设计把国家货币的发行和永久国债死锁在一起。要新增货币就必须增加国债,而还清国债就等于摧毁了国家货币,市场上将没有货币流通,所以政府也就永远不可能还清债务,由于要偿还利息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必然导致需求更多的货币,这些钱还得向银行借债,所以国债只会永远不断增加,而这些债务的利息收入全部落入银行家的钱袋,利息支出则由人民的税收来负担!果然从此以后,英国政府就再也没有还清债务,到2005年底,英国政府的欠债从1694年的120万英镑增加到了5259亿英镑,占英国GDP的42.8%。”英国皇室之所以让英格兰银行挂牌上市是因为当时英国面临许多战争,战争的消耗是无比巨大的,商人不愿贷款给皇室,因为他们不知道皇室的胜算是多少,要是战争输了,那么他们的钱就打水漂了。在这种情况下,英格兰银行的出现可以说拯救英国皇室与水深火热之中,英国皇室从银行得到了足够的借款,受益最大的其实莫过于英格兰皇室了,至此英国皇室与英格兰银行再也分不开了。

四、财富与政治

自古以来,政治与金钱是分不开的,两者之间的关系式剪不断理还乱。在这本书里,作者认为美国的总统的遇害都与银行家的利益密切相关,林肯被暗杀,以及后来几届总统的死亡都与银行家脱不了干系。举例来说,伍德罗•威尔逊总统被看做是一个银行家的傀儡,伍德罗.威尔逊一贯高调反对金融垄断,自然不肯与金融寡头的代言人亲近。学术上的精深造诣和理想主义的情怀并不能弥补他极度缺乏金融行业的知识,对华尔街银行家们的赚钱技巧更是一窍不通。银行家们正是看中了威尔逊的单纯而容易被利用的特点,又是社会公认的反金融垄断的著名活动家,形象清新可人,真是一块难得的璞玉。银行家们准备在他身上投下重金,悉心“雕琢”,以备大用。可以说银行家希望的是在幕前有一个可供自己操作的人物,那么伍德罗•威尔逊是再适合不过的人选了。他们表面上是对立的,但那仅仅是在公众面前,暗地里银行家们投了不少钱支持伍德罗•威尔逊竞选总统,其中三分之二的经费来源于7 个华尔街银行家。

威尔逊竞选挑战的是当时现任总统塔夫特,与当时在全国范围内还名不见经

篇7:《货币战争》读后感

回头看看中国,从本世纪开始上世纪90年代那种稳步发展的局面似乎已经不再,人民币不断升值,股市暴涨,商品价格持续上涨,尤其房地产价格突飞猛进,日本当年的股市神话已在中国上演,房地产狂热正在中国重现,人民币正迅速滑向债务货币的深渊……这一切犹如日本经济的翻版,按照书中所说也许这就是美国为抑制中国经济发展所设下的“局”,是帝国主义忘我之心不死,和平演变的又一手段。

著名的货币专家弗兰兹・皮克以往说过:“货币的命运最终也将成为国家的命运”世界货币的命运,最终也决定这世界的命运。国际银行家们正是经过制定长远的规划,企图从根本上摧毁一个国家的经济体系,来建立贴合他们利益的全球战略经济制度。他们将美国的次贷危机“发展壮大”为全球经济危机,对全球经济产生巨大影响,连刚刚走向开放之中国的银行都卷入其中深受其害。中国全面开放金融领域后,必然会有很多的外资银行的进入,书中指出:中国多数人对于外资银行的进入,还停留于与内资银行争夺储蓄的大饼,而真正的危险却是来自于经过信用卡、房地产贷款、企业流动资金贷款,以及银行票据、金融衍生物产品等金融工具,间接或直接介入中国的货币发行领域,经过储备金制度推进国家、企业和个人债务的货币化进程。

货币是整个经济领域最基本、最核心的度量衡,货币发行权就等于真正的统治权,倘若中国的货币发行领域被国际银行家介入控制,后果将是不堪设想的。幸运的是,书中揭示了国际银行家的主要战略目的和进攻方向,也为制定出行之有效的应对策略指明了方向。

中国绝不会坐以待毙。6月22日中国人民银行等六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扩大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境外地域扩至所有国家,这就为中国货币成为世界储备货币走出了关键的一步。只要中国的货币成为世界储备货币,中国在国际市场中,就掌握了金融的制空权,掌握了产品的定价权,拥有了经济发展战略的主动权。然而中国货币要成为世界储备货币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并且也不会一帆风顺。书中也为国人供给了方法,经过很多增加中国的黄金储备和白银储备,大幅度提高中国官方和民间的黄金白银储备,大力发展世界领先技术与科学创新,徐图缓进。

篇8:《货币战争5:山雨欲来》

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年5月1日

国际金融学者宋鸿兵2007年出版了《货币战争》一书,提出了“货币战争”这一国际化概念,藉此他还曾被美国《商业周刊》评为“2009年中国最具影响力的40人”之一。该系列书籍也成为财经类知名的畅销书品牌。系列图书持续畅销多年,且被译成多国语言畅销海外。2010年以来,“货币战争”一词被各国政要、媒体广泛引用,相关话题也成为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此外,宋鸿兵提出的“金融高边疆”“中国大妈”等词语皆成为流行词汇。

在最新出版的这本《货币战争5》中,作者延续了一贯的文风,继续关注和探讨未来世界经济走势。美国的量化宽松究竟有无效果?全球的货币超发到底是福是祸?金融市场是渐趋安全,还是越发危险?经济复苏是稳步向前,还是昙花一现?从黄金市场透视货币,从股票市场分析经济,从债券市场了解资本,从回购市场探索金融,从利率市场窥测危机,从房产市场洞察泡沫,从就业市场甄别复苏,宋鸿兵在书中又为读者带来了一些新的视角、新的观点。

在书中,作者提出了以下问题:1%的富人怎样瓜分99%的财富?货币泛滥的时代,何以出现“钱荒”?叙利亚危机是否是另一场货币战争?“四一二”黄金大屠杀的黑幕之后是什么?“中国大妈”能否逆袭华尔街?为什么每创造一个5万美元年薪的就业,美联储就需要狂印250万美元的钞票?美国股市屡创新高与经济复苏乏力,谁是现实,谁是幻觉?华尔街炒房团如何掀起美国房价巨澜?谁在创造影子货币?美国年轻人为何“啃老”?财富兼并如何导致罗马和宋朝的衰落?

篇9:“货币战争”实为“财富战争”

美国发起货币战争的指向剑指中国,而发动货币战争的目的则是行使一次全球财富分配的大转移。事实上,货币战争就是金融战争,就是财富之争,可以说谁掌握了货币发行谁就掌控财富分配与流向。

受益者与受害者

美国对“经济自我主义”的金融政策一直游刃有余。长期以来,滥发钞票和发行庞大的国债是美国经济增长的两大动力引擎。因此美元本位制事实上已经演变为美国的债务本位制。2008年底,美国政府、社会保障、企业、个人、非营利组织的债务合计已经达到国内生产总值的8倍。2009年美国财政赤字约为1.47万亿,赤字规模占GDP的9.9%,分别是2008年和2007年的2.16倍和7.84倍,为1945年以来美国赤字的顶峰。2009年美国的财政负债累计达到了12万亿美元,占到美国2009年GDP的82.5%。因此美联储启动定量宽松货币政策的潜在意图是通过大力扩张货币当局的资产负债表,使财政赤字货币化而再次抵消债务成本。在这个意义上讲,美国并不惧怕通胀,美国反而可能是这场货币战争的最大受益者。

对于这场“零和博弈”最大的受害者则是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当前新兴经济体领跑、发达经济体滞后的格局已然确定。在全球资产重新分配中,新兴经济体吸引更多资本流入。新兴经济体的强劲增长与发达经济体的疲软虚弱相对展现出一个层级多样、速度不一的复苏图景。

如今,流入20个主要新兴经济体国家的国际游资无论速度和规模均超过金融危机爆发之前。据布鲁克斯估计,2009年4月至今年上半年,国际金融资本以年均的规模流入这20个新兴经济体国家的年均规模达到5750亿美元。其中,2010年上半年进入新兴经济体的国际游资78.6%都流向亚洲国家,对这些国家货币构成升值压力、埋下通货膨胀隐患。数据显示,在20个新兴经济体中有近2/3的国家实际利率为负值,价格总水平上涨的压力极其巨大。据美林预计,今年中、印、俄、巴四国的通胀率将分别为3.2%、7.9%、6.1%和5.0%。同时,由于这些国家大多是以出口导向型或资源驱动型的经济体,资本流入也加大了本币升值的巨大压力。

此外,美国的定量宽松货币政策会造成这些国家国际收支和外汇储备严重恶化。而对于那些实行固定汇率的国家和地区(主要是亚洲国家和地区居多),由于贸易顺差和巨额外汇储备中一般以美元为主要币种,在美国实行定量宽松货币政策后,其国内或者区内必然是本币投放过多,同时流动性的持续大量流入,也将导致输入国的货币供给内生性增加,直接改变了货币政策发生作用的机制和作用环境,从而削弱了货币政策的自主性。

实质上是“财富战争”

近期美国逼迫人民币升值可谓“一箭多雕”:既想配合美国以出口带动经济增长的结构调整,实现内需疲弱下的经济复苏,又想人民币升值稀释债务,变相成为美国赖债手段,而更为重要的是寄希望通过美元货币贬值实施一次中美之间财富的“大挪移”。

当人们关注美元泛滥的同时,人们可能忽视其背后美债的风险。全球美元泛滥和美债疯狂是对债权人权益的最大“稀释”,对于中国而言,中国外储已达2.64万亿,如何重新审视债权国地位,管理好债权迫在眉睫。

近半个世纪以来,美国凭借“美元本位制”不仅支撑其债务的国际循环,也能利用货币“估值效应”,通过债务货币化或变相贬值增加国民财富。在国际贸易计价、世界外汇储备,以及国际金融交易中,美元分别占48%、61.3%和83.6%。“美元本位制”实际上已经演变为美国的“债务本位制”。一方面,作为货币发行国,其可以通过增发货币以履行对外偿付义务或稀释对外债务负担,即通过储备货币贬值变相违约其外债偿付义务。仅2002~2006年间,美国对外债务消失额累计达3.58万亿美元。

当前美国又在上演一次“财富战争”。作为债权人的新兴经济体面临着美国的“金融压榨”。债权人利益大幅受损的危险因债务国债务规模不断攀升,由于美元不断贬值,债权人资产的价值在急速下降。债权国、特别是许多新兴国家为了防止美元贬值引起本币升值过快损害出口,不得不持续卖出本币买入美元,从而陷入无法摆脱的“美元困境”。如果听任本币升值,除了对出口造成不可估量的恶劣影响外,还会引起国际热钱的涌入,推高资产价格,引起经济泡沫和通货膨胀。当前,直接违约并不是美国让债权人遭受损失的唯一方式,但“不负责任”的长期金融策略则是对这些国家财富的一种掠夺和“金融压榨”。

除此之外,美国逼人民币升值恐怕还有一个更大的目的,就是吹大中国的经济泡沫之后打击中国。事实上,在人民币名义国际购买力升值的同时,伴随着人民币对巨额存量资产的购买力贬值问题,以及国际热钱的加速流入,这一过程将明显造成中国国内的通货膨胀压力,特别是在资产价格领域。

对于中国而言,日本的“前车之鉴”不得不需要高度警醒。当年以日元大幅升值为起点,日本货币政策在广场协议后被美国绑架,陆续出台不合时宜的利率政策,催生了上世纪80年代后期的资产泡沫,并在1990年被戳破。在之后5年期间,日本全国资产损失达800万亿日元,接近两年的国内生产总值(GDP),日本陷入了“衰落的十年”,再加上本世纪的十年,日本的增长型衰退(也即一个经济体虽然成长,但产能利用率长期不足,持续推动物价下跌,造成了通缩预期,而这有进一步促使日本坚持低利率和弱势日元政策,形成日本“低增长、低通胀、低利率、弱货币”的恶性循环),已经耗尽了日本整整二十年。

从这个层面上讲,中国货币政策被美国“绑架”后果更严重:人民币升值由于资产具有吸引力而加速资本流入推升资产价格;当前美国推行量化宽松政策,中国货币政策失去自主性被美国绑架,如果长期维持低利率,很可能形成当年日本广场协议后的泡沫经济,甚至被刺破。

人民币处于全球货币战和汇率战的漩涡之中,对外是汇率战,对内是货币战,中国如何兼顾内外平衡,如何兼顾短期增长与长期利益,采取何种“政策组合,以趋利避害,将协调成本降至最低确实考验着决策当局。

“货币战争”与“财富战争”,中国必须有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和战略准备。

篇10:《货币战争》读后感

《货币战争》中讲到的经济学原理很简单,但是在我本科学习经济金融的过程中,从未深入分析这些道理,就是这么一些简单的、在逻辑上看上去自洽和完美的原理,其诞生竟是如此历尽坎坷、暗藏玄机。就拿现代商业银行体系中的货币创造机制(部分准备金制度)来说,根据西方经济学的经典理论,这是现代货币发行制度的基础和根本,是人类在经济活动过程中不断发展形成的优美体系,货币发行机构发行的基础货币通过商业银行体系的反复存贷,放大并满足了这个社会经济活动的所有货币需求,也给经济活动主体带来了相当大的便利,货币的过剩和不足都能通过机制自动调节。

但是,《货币战争》一针见血的指出,正是这样的机制,为今后泛滥的通货膨胀埋下了祸根,也使得商业银行体系成为不劳而获的社会寄生虫,不断地蚕食人民的财富。私人拥有的商业银行“空手套白狼”,通过不断贷出创造出来的新钱,获得高额的利息收入。而一旦商业银行不注意控制风险,准备金率过低,新钱投放增量过大,就极有可能产生恶劣的通货膨胀,更为重要的是,银行体系发生的风险和损失将直接转嫁给人民,特别是底层人民,由于没有任何避险工具,他们辛辛苦苦攒下的积蓄将瞬间大幅缩水,成为最终的买单者。《货币战争》更明确地指出,这种现象的发生并非是当初机制设计的疏忽,而是银行家们有意的设计,为的就是通过掌控货币数量进而获得瓜分财富的手段,书中做了一个形象贴切的比喻:剪羊毛。

牧羊人在羊群生长过程中对羊精心呵护,为的就是在收获的季节剪下更多的羊毛,银行家们也一样,平时为经济活动的健康快速运行提供便利稳定的货币环境,一旦到时机成熟,货币也就成了剪刀,银行家借机推高资产价格,形成经济泡沫,然后在泡沫破灭过程中洗劫社会财富。《货币战争》还指出,商业银行家并不满足其在货币体系中扮演的角色:货币流通中介,因为仅仅存贷利差并不能满足他们的胃口,货币游戏里的利润要向源头要,所以银行家们希望能够把持各国的货币发行权,这样就能以购买国债的方式向政府放贷,所获利润极高,特别是在战争时期,政府不得不向银行大举借钱以保证战争的持续,“大炮一响,黄金万两”,政府把人民今后的税收作为抵押向银行借款,而高额的借款利息并非是能够在短期内结清的,剩下的只有无休止的向人民征税和向银行家们继续借款、并廉价地出售国有资产,国际银行家们就是通过这样的方式,在战争期间和其后的时间内大发横财,并将触角拓展到实业领域,从控制货币体系发展到控制整个国家经济体系。

上一篇:2009年社区卫生服务站工作总结下一篇:景家店学校德育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