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货币战争范文

2022-06-08

第一篇:读后感货币战争范文

《货币战争》读后感

黎婉璐 41002082 10级国贸二班 周三晚10-12节

《货币战争》立足于自英格兰银行成立以来300年间的西方近代史与金融发展史,通过揭示大量不为人知的历史真相,再现了国际金融集团及其代言人在世界金融史上翻云覆雨的过程,通过分析统治世界的精英俱乐部如何通过煽动政治事件、诱发经济危机,控制世界财富的流向与分配,旨在告诫逐步开放的中国金融市场警惕潜在的金融打击,为迎接一场“不流血”的战争做好准备。其核心是阴谋论。

与其他经济学类著作相比,《货币战争》的特色在于,以金融为脉络,交错穿插于近200余年世界经济、政治、社会乃至军事战争,将许多最有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与最富戏剧性的历史事件统统与金融联系起来,构思大胆,跨度宽广,视角独特,可读性强,增添了人们对原本显得过于神秘的金融领域的兴趣与好奇心。总之,在意识形态与价值判断方面,此书是一杯奇特的“鸡尾酒”。

作为一本通俗性供消遣娱乐的书,该书的欣赏价值显而易见。《货币战争》一书主要写金融。由于文笔流畅,且引述了许多历史典故、传说、轶事、名人语录等,它引人入胜,勾起了一般读者对枯燥金融问题的兴趣,这是该书的一个贡献。但遗憾的是,该书对许多经济历史事件或人物的描述缪误甚多,断章取义、牵强附会、言过其实,或根本就是妄加猜测、肆意定论,给读者提供了错误的信息,并有可能误导政策制定者。

《货币战争》一书试图给读者一种旗帜鲜明、是非清白的印象,但其实立场含糊不清,多处地方甚至自相矛盾。书中弥漫了反犹太色彩——不断影射一些国际金融家的犹太出身背景;揉杂了极左思潮——抨击私有化、自由贸易等市场经济政策;极右倾向——仇视罗斯福新政与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政策;民粹主义——反精英阶层,敌视华尔街、金融界与大企业;美国式的孤立主义——不信任包括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WTO和国际清算银行(BIS)在内的任何国际组织与机构;无政府主义——主张绝对的个人自由,并流露出对任何集中权威包括中央银行的天然不信任;对日本的同情与反西方意识(日本经济泡沫破灭系西方国家金融核弹打击所至;日本倡导亚洲货币基金乃“天经地义”,而美国的反对属极端不合理等)。

从文风看,前半部更像是一部关于欧美金融史的粗糙的纪录片,叙述太过夸张却不严密,怀疑其真实性,很多论述缺乏经济学的逻辑;后半部对银行财团关于日本衰退和亚洲金融危机进行了愤青式的控诉;最后对中国的金本位货币的建议癫狂而不具操作性。在历史观层面上,阴谋论很对公众的口味,但站不住脚。人不是上帝,没有能力安排200多年的世局。历史事件的发生是随机漫步,因为一场谈判或战争包含太多的因素,任何一个轻微的因素有可能改变整个局势,而没有人能主导所有的因素。不否认历史背后隐含幕后交易,但如果说一个家族幕后统治了200年的国际金融市场,没有充足的证据前只能是小说。

书里对美联储作为私人机构而发行货币的质疑则是完全愤青式的,充满理想主义但忽视了其他方面。比如:政府以税收作为抵押借债是对全体人民不负责。政府需要货币来作支付。如果不借债,那么政府只能发行货币,这些超额发行的货币剥削了人民的购买能力。从政治学上看,政府有滥用权力的先天动机,借钱付利息也是一种约束。对于私人机构的身份,美

联储的首要任务是控制通胀(即货币发行),即使是私人机构,行使的仍是公共职责。美国有民粹的传统所以有这类质疑并不奇怪,而作者从经济学角度质疑就显得牵强了。

作者同时提醒大家警惕外资银行在中国恶意创造货币供给,然后收缩信用,导致中国金融崩溃。外资银行在中国的银行系统中还没有那么高的地位,没有能力在货币银行的范畴内恶意创造信用货币。外资通过其他渠道进入中国,购买人民币资产,这充其量是热钱追逐利润的行为,而不是针对中国经济来的,尽管热钱的进出会造成经济波动。在中国,谁造成流动性泛滥和通胀?是政府。积累了大量贸易顺差,人民银行却不允许人民币升值,发行人民币买入美元,于是国内人民币太多了,就是所谓的流动性过剩。那么,是美国的阴谋引诱中国的流动性么?美联储确实为了刺激经济而调低利率,但美国的通胀并不高。因为第一,美元是国际结算货币,所以发出的美元并不全在美国境内流通。第二,有中国源源不断的提供廉价商品,商品价格没有上升。第三,美国企业因科技创新而提升生产力,抵消了工资上涨压力。所以中国的通胀并不是从美国输入的,而是自己的政策造成的。在人民币升值(影响出口和经济)和通胀(变相影响百姓购买力)之间,政府选择后者。还有值得注意的是,通胀集中在资源和农产品,工业品公司的提价能力似乎没有提高。这更说明中国的通胀不是有益的刺激经济型的,而是由政府发的那么多人民币造成的。外资跟着发财,但不是导演。

中国用外汇储备购买黄金是可行的,不过黄金不是万能的。古代大家都认同黄金的价值,所以黄金成为货币,如此而已。就像现在大家都认同政府的公信力,接受政府发行的纸币。黄金是一种贵金属,一种投资品种,和所有的其他投资品种一样。在中国恢复金本位是个笑话,因为人民政府从来就没有金本位过,引入金本位的成本很高,而好处就是人民币的公信力提高。事实上人民币公信力提高伴随着中国经济发展,不需要花费很高的代价引入金本位。从投资角度而言,黄金历来是对抗通胀的投资,所以在目前情况下可能有吸引力,但这和一个国家的货币制度是两回事。

尽管这部书备受争议,诟病颇多,但仍有其优点和价值贡献。

第一,该书提供了一个看待西方政治和解读历史的新思路。以《货币战争》第二章和第四章为例,该章节讲述了在美国南北战争和一战期间,国际银行家与美国政府、欧洲列强之间的博弈。书中,“国际银行家”神通广大,他们凭借手中数量庞大的资金和对金融市场的影响力甚至可以操纵战争。因此,战争的起因并非战争中宣扬的那样是为了民主和自由,也不仅仅是政治家们代表的利益集团之间的博弈,而是国际银行家们为攫取民众血汗而进行的“剪羊毛”活动。先不说这种观点正确与否,但它确实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思路,令人眼前一亮。所谓民主、法治、天赋人权、社会契约终究只是表面文章,内在的还是利益的博弈。越大规模的战争,越是轰轰烈烈的政治事件,其中就有越大的利益驱动。尽管书中国际银行家操纵战争的说法有待考证,但无需争论的是,在百多年来西方政治局势的变迁的背后,的确是赤裸裸的利益。这也提醒我们,在看待问题时要破除迷雾看本质,找到根源加以分析才能深刻理解、准确预测。

第二,该书对“货币战争”的到来做出了警告。书中言道,日本的衰退是华尔街“金融核弹”造成的,而且0

7、08年次贷危机导致的金融海啸,使中国、俄罗斯、冰岛等欧洲国家损失巨大,也是由国际银行家们一手策划的。更需警惕的是,中国是国际银行家们的下一个目标,我们必须采取措施来应对即将到来的金融、货币战争。

尽管这种阴谋论饱受争议,但我认为其出发点是完全正确的,这种担忧也是有必要的。

首先,由于改革开放30年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极大成就,许多人开始飘飘然,以为“太平盛世”而忽视了我们自身发展的瓶颈和国际环境中蕴藏的巨大风险。如果说阴谋论者是风声鹤唳草木皆兵,那至少还可以提高自身警惕,而被发展成果蒙蔽双眼,一味歌颂盛世的观点对发展而言毫无益处。其次,无可否认,中国崛起已经对欧美发达国家长期以来统治世界的局势发起了挑战,彼方完全有动机也有实力发起这样一场货币战争。因此,有被而无患,重视金融安全并积极采取措施增强我国金融实力,势在必行。

第三,这本书教给我们敢于向权威挑战的精神。作者宋鸿兵曾言,自己最喜欢的事情就是对别人已经盖棺定论的说法进行权威思考。这种精神使他能够独辟蹊径写出这本风靡全国的畅销之作。我们很早就被告知,经济危机是随机产生的,无可避免也不可预测;而本书却大胆提出,经济危机是大资金施展阴谋的结果,是可以被预测的。且不说究竟哪种理论是正确的,这种敢于挑战权威、挑战人所共知的“常识”的勇气值得我们学习。无需赘言,有很多人都是推翻了之前被人们广泛认同的错误理论而成为各自领域的巅峰人物,敢于怀疑的精神在学术研究上是必不可少的。

通过对《货币战争》的阅读和分析,作为财经专业的学生,我对学科知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扩充了知识面,同时更好地运用了批判式思维。和其他经济学类著作一样,《货币战争》有其自身的优点和缺陷,今后在学习这类书籍时我会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知识为我所用,更加注重思维深化创新。

第二篇:《货币战争》读后感

以前就听说过《货币战争》这本书,它不仅写的是与钱有关的东西,它还写了一些历史性的东西。它写了从欧洲的一次世界大战,然后尤其写了美国的发展史,从美国的独立战争,到南北大战,再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及美国历史上的总统遇刺事件,都被该书归结为国际银行家争夺“货币发行权”的阴谋所导致。

货币战争,从名字就知道是关于经济方面的“战争”—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全书开篇就介绍了两场战争,一个是明面上的有硝烟的滑铁卢之战,另一个是罗斯切尔德家族利用战争的胜败消息而发动的英国公债收购站。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让罗斯切尔德家族一举控制了英国的货币供应,让人惊叹,尤其是书中第八章介绍的日本金融泡沫的破裂,俄罗斯休克疗法,亚洲金融风暴等战役,金融手段层出不穷,错综复杂,的确是很精彩。

但是书里面个人觉得写的有些东西不是太真实,可能是我个人的理解的知识面有些狭窄,导致,无法理解书中写的一些东西,个人 感觉作者,把那些银行家的势力写的太夸张了。感觉一个国家,怎么可能会被一个银行家所操控。要是如此,那国家还建设军队国防干啥,几个牛气的银行家,就能打垮一个国家。

里面反复提到一个叫罗斯切尔德的家族,感觉这个家族,在早期的时候就可以富可敌国,要是在现在算下来。是不是拥有比美国的gdp还多的钱。读完这本书,有一个很深刻的感受就是,作者的文笔很流畅,并且引述了许多的历史典故,轶事,传说,名人语录等等,引人入胜,在很大程度上,让我对一些比较枯燥的金融问题产生了兴趣,这也是我能把这本书看完得一个很关键的原因。看这本书对我的收获还是挺大的,因为金融方面的知识不是很懂,在阅读的过程中,有一些感觉很陌生的专业名词,以及其它的疑问,都会主动的去查,参考一些资料,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增进了我自身对货币和金融的一些了解。

虽然这本书里面的有些事情,我个人不太相信,觉得是作者将一些历史上的事件,加上虚拟的情节,然后将它们连接起来,要是不太注意,有可能就“掉进去”了,回过神来,都不知道书里面的是真的还是现实是真的,但是这本书还是让我感受到了货币对一个国家乃至世界的重要性。作为一般等价物,货币是衡量其它商品价值的标尺,没有这个标尺,商业活动就会瘫痪掉,所谓的社会分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效应等等,都无从谈起。如此重要的标尺,必须得有其稳定的价值,而书中所写的用美联储券在取代黄金作为价值标准,这显然是行不通的,价值的决定权在寡头的手中,这种赤裸裸的掠夺道貌岸然而不落痕迹。正因为货币如此重要,才会让美元和黄金的争霸战一直延续,而斗争背后运用的阴谋和权术让人叹为观止。不禁想到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爷爷说过的一句话“金融是现在经济的核心”,的确,在我们国家,在市场经济制度中,一个健康运作良好的金融体系通过高效率分配资本,提高投资回报率,在推动经济增长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脆弱不稳定的金融体系又常常容易导致金融危机频发,带来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甚至会引发政治上的危机,而金融是离不开货币的,可见货币的极其重要性。如今的中国,面临着很大程度上的通货膨胀,物价飞涨,造成了滞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在XX年,为了应付美国经济危机,中央银行投放的四万多亿。如果因为物价上涨而加薪,这又会市场上流通的货币增多,加剧货币膨胀。个人的理解就是这样,可能是经济方面的知识水平太差,不太懂。觉得要是有人懂里面的奥妙,真想听一听。

看完这本书,个人虽然觉得里面的好多观点,我都不太认同,因为,觉得有点假。但是,换一个角度,它其实是比较逼真的重现了欧美银行家族对世界经济发展变化那些鲜为人知的影响和作用。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货币,认识金融开发所面临的潜在风险。突然想起一句话“金融误国,实业强国”,还让我想到上次中国的“大妈们”怒抢300t黄金的事情。虽然看不出里面的端倪。但是,现在黄金价格一直跌,又让我想起货币战争里面描述的一些东西。真是看不穿啊。才疏学浅,还是得好好读书。

第三篇:货币战争读后感

读宋鸿兵先生的《货币战争》整体感受有两大点:

一、是从历史的角度梳理了世界金融寡头的形成、发展的历史,追述了世界金融寡头的世界历次重大经济、政治、社会运动中的角色以及给社会经济造成的破坏,证明了金融资本的逐利的本质,分析了金融资本利用世界货币的涨与跌制造通货膨胀剥夺广大民众财富的种种手法!

《货币战争》讲的是从十九世纪欧洲银行家一步步发展壮大到操控政治、经济的走向,为自身利益服务的故事。比如那些财团操纵美国国会成立了私有的美联储,使得美国政府没有发行货币的权力,当政府需要发行货币则必须将美国公民未来的税收抵押给美联署向其贷款,而为此要支付庞大的利息。美联储要做的只是印钞票、再坐收利息。(政府没有权利发行货币)此外,几大财团还联合引爆两次世界大战,操控石油价格以获取石油美圆,操控各种国际组织如IMF、世界银行,掠夺第三世界国家的资源和财富,乃至引发多次经济危机。几大财团就是通过合伙抬高一国的股市和房地产价格,制造巨大的金融泡沫,达到一定高度后再抽身出来打压价格,引发泡沫崩溃,导致此国公司和民众的大量破产,再以极低的价格收购大量优质资产,从而控制一国的经济,获取巨大的利益的。现在小学生都知道国际关系就是利益关系,美国政府是受财团控制。所以这书对我来讲有着多颠覆事实的影响!

书中的源头指向罗斯柴尔德家族及其他金融寡头对于金权的极端占有欲,而其想法的实行是依借于其一呼百应的影响力而达成的,如果这种经济体制的内涵如此明显的不堪,为何仍有一代代的精英愿意投身于其中?世界走向的改变是否仅凭极少数人的思想行动?如果没有周边的气候条件,仅凭风眼的力量飓风就能形成并蔓延么?当人们恐慌于极少数人掌握世界的极端不公正时,其实每个人也正促进着这种不公正,在利欲攻心的社会背景下,人们相互残杀,不惜代价。不过是为了毫无必要地满足过分贪婪的欲望。欲望和恐惧卷起狂澜,黑暗的飓风由虚无而起,似受了魔鬼的庇佑般,周围的一切虽反应各异,却无不最终以各种形式成为其中,使它所向披靡、愈生愈烈巨大的漩涡将吞噬任何遏制的努力,甚至使它们成为它的一部分,世界疯狂的膨胀,却无法将它所带来的危机感置于自身的欲望之上,罗斯柴尔德家族的出现或许本是历史的必然,恶浪已起,海啸只是迟早的事。

二、宋先生利用历史的分析,说明了亚洲金融危机与上世纪日本经济低迷、衰退的金融之迷,重点分析世界金融资本操作手法,并提出中国面临的危险。

书中描述为建立公平的经济体制,搏击俱乐部里Jack最终炸毁信用大楼,只有单纯的梦想家会这么做,这就像藤蔓缠绕住住所,我们只想一把火烧了它们,而暴力摧毁得更多是物质,永远会有贪婪的余孽在暴力的空隙中滋生最终使整个革命变质毁灭。等待细水长流的

社会本质蜕变永远成不了解决当下问题的办法,直面的抵制相当于开门迎敌,难免有被同化的危险,但既然有人已认识到危机,无论怎么做,我们所能确定的就是不放弃任何的努力。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利用自己的低廉的劳动力和引进外资,成为了世界制造地,外汇储备一路飙升,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不断增大,而在近几年中国的股市与房市也是异常火暴,国际资本“热钱”在中国两市场上的推波助澜,使中国面临被世界金融寡头“剪羊毛”的危险。

在世界银行家的眼里,没有道德、没有伦理、没有人类的尊严,有的仅仅是为了高高在上所欲望的权利。当社会不存在货币,以“共产”存在时,银行家们将会失去他们的地位。 另看“剪羊毛”资本家给发展中国家投资、大量贷款、外资入股,其目的无外乎两点:世界能源环境的地域转移、早就资本泡沫。环境转移很简单将高污染高耗能的生产线全部嫁接到发展中国家;资本泡沫在于其给其贷款的同时收取大量利息,收购廉价的物品,进行贸易差“剪刀差”牟利、创造繁荣与衰退的经济谋杀、、、、

个人认为:打击这些金融财团最好的办法是恢复金本位的货币制度。所谓金本位,是指以黄金储备为货币发行的依据,并且持币人可以用固定的兑换率随时换取等值黄金。注意,在金本位制下,只有黄金的价格是固定的(即兑换率),而非其他商品的价格也是固定的,其他商品价格的变化也就反映了它们相对于黄金的比价变化。不过,对于同样实行金本位的多个国家来说,由于其本币的单位含金量是固定的,相互间的汇率当然也就固定了。因此,金本位有利于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性,及方便进行国际交易和结算。这样,国家才不会被迫的增大货币供应,引发流动性过剩导致金融泡沫。这样的货币体系会导致货币具有更强的购买力,而对经济危机具有一定的免疫,国际银行家就不能通过制造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周期性经济危机来剪老百姓的羊毛了,这样受益的还是广大的劳动人民,他们辛苦积攒的财富也不会被外国财团以低价轻易的掠夺。

但是按照宋先生的逻辑,重新确立金本位制就可以稳定货币价格,但很难相信这些金融炒家会希望确立金本位,减少他们炒作市场制造危机的空间。而且,即使确立金本位,贵金属市场本身会不会遭受炒作?存在很大的问疑。所以黄金是万能的吗?我看是未必。关键还是要把以货币制定权为核心的经济决策权真正归于人民,归于占这个世界绝大多数的无产者和一般有产者,而不是极少数的极端有产者。

中国作为少数能够自己发行货币,掌控货币发行权利的国家,如何面对过银行家们的阴谋屠杀,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剪羊毛”早在上次东亚经济危机中中国侥幸逃过一劫,以后呢?人人都在谈论索罗斯,可知在索罗斯背后的真正黑手

第四篇:货币战争读后感

读《货币战争》

宋鸿兵先生所编著的《货币战争》一书,以欧美三百年来重大的资本投机活动为主线,从货币博弈的角度大胆论说并详细演绎了西方近代史和金融发展史,还推导预瞻了未来全球金融格局。全书按历史发展的顺序梳理了世界金融寡头的形成、发展的历史,追述了世界金融寡头的世界历次重大经济、政治、社会运动中的角色以及给社会经济造成的破坏,证明了金融资本的逐利的本质,分析了金融资本利用货币发行权制造通货膨胀剥夺广大民众财富的种种手法。

纵览全书所展示的新视角挑战了传统的货币发展机理及货币的决定机制,确实令人震撼。作者把人们普遍接受的世界近代史解释成一小撮国际银行家为了争夺货币发行权而阴谋策划所致。它围绕货币的发行权、金本位等经济领域中的核心问题展开,货币发行权的私有化,使得各国民众永远背负不断激增的国家债务;为了让国债数量不断增加,获得更高的利息收入,金融资本家们不惜挑起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战,大发战争财。书中谈到许多国家被国际银行家发起的货币战争打败,人民靠生产劳动创造的财富被掠夺,非常令人震惊,发人深省。

按照作者的思路综观世界金融史,自从1694年英格兰银行成立300年来至今,几乎每一场世界重大背后,都能看到国际金融资本势力的身影。他们通过左右一国的经济命脉掌握国家的政治命运,通过煽动政治事件、诱发经济危机,控制着世界财富的流向与分配。

国际金融集团及其代言人在世界金融史上翻云覆雨的历史,要从罗斯柴尔德家族说起。1815年6月,内森·罗斯柴尔德利用其家族严密的战略情报收集和快递系统比英国官方提前了整整一天得到了拿破仑在滑铁卢战败的消息,通过操控英国国债市场,一举成为英国政府最大的债权人。通过左右整个英国的货币供应量,牢牢地控制了英国的经济命脉。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空前巨大的融资需求与传统金匠银行的古老低效和极为有限的融资能力之间产生了日益强烈的矛盾,罗斯柴尔德家族牢牢地抓住了这一历史机遇,以对自己最为有利的方式,全面主导了现代金融业的历史走向。英国在银行家的鼓动下建立了第一个私有的中央银行——英格兰银行。其核心理念就是把国王和王室成员的私人债务转化为国家永久债务,由全民税收做抵押,由英格兰银行来发行基于债务的国家货币。这个设计把国家货币的发行和永久国债死锁在一起。要新增货币就必须增加国债,而还清国债就等于摧毁了国家货币,市场上将没有货币流通,所以政府也就永远不可能还清债务,由于要偿还利息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必然导致需求更多的货币,这些钱还得向银行借债,所以国债只会永远不断增加,而这些债务的利息收入全部落入银行家的钱袋,利息支出则由人民的税收来负担。

如此一来,银行家坐收利息就可以得到巨大的财富,因此英格兰银行模式成为此后银行家们在美国努力复制的目标,为了这个目标,国际银行家与美国总统进行了长达一百多年的较量,前后共有七位美国总统被刺,包括实现美国统一的林肯总统。美国历史学家指出,美国总统的伤亡率比美军二战期间诺曼底登陆的一线部队的平均伤亡率还要高。最终国际银行家达到了他们的目的,彻底控制了美国的国家货币发行权,建立了美利坚大地上的英格兰银行——美联储。

国际银行家对于财富的追求远没有结束。他们通过发动战争和制造经济衰退不断豪取暴敛全世界人民的财富。由于欧美政府没有货币发行权,一旦战争爆发,政府将不惜一切代价不计条件地向银行家融资。于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在银行家的策划下爆发。另一个赚大钱的手段叫“剪羊毛”,就是制造经

济衰退。首先是扩大信贷,将泡沫吹起来,等人民的财富大量投入投机狂潮后,然后猛抽银根,制造经济衰退和资产暴跌。当优质资产价格暴跌到正常价格的十分之一甚至百分之一时,他们再出手以超级低廉的价格收购。当私有中央银行成立后,“剪羊毛”行动的力度和范围都达到了史无前例的程度。最近一次“剪羊毛”行动发生在1997年的亚洲“小龙”和“小虎”们身上。

在美联储诞生之后,国际银行家另一大目标就是废除“金本位”,使得货币发行完全与金银实物脱钩,于是他们摸索出法定货币体制,以彻底摆脱黄金与白银对贷款总量的刚性制约。于是银行家赖以发财致富的手段中除了原有的部分储备金制度与国债死锁以外,又增加了一个更为强大的工具:通货膨胀。凯恩斯对此的评价是:通过连续的通货膨胀,政府可以秘密地、不为人知地剥夺人民的财富,在使多数人贫穷的过程中,却使少数人暴富。在60、70年代国际银行家为了在世界范围内废除黄金和白银这两种“诚实货币”的过程中,肯尼迪总统被刺,里根总统被刺,从此再也没有一位总统敢动恢复金本位的念头了。在1971年完全脱离黄金之后,美元的购买力已经下降了94.4%,今天的1美元只值70年代初的5.6美分。

众所周知,谁能垄断某种商品的供应,谁就能实现超级利润,而货币是一种人人都需要的商品,如果谁能垄断一国的货币发行,谁就能拥有无法限量的赚取超级利润的手段。这就是数百年来,为什么国际银行家要绞尽脑汁谋取垄断一国的货币发行权的原因。他们的最高境界就是垄断全世界的货币发行权。为了站稳这一金融战略制高点,国际银行家从20世纪70年代起,发动了一系列旨在巩固美元信心、“肢解”发展中国家经济和打垮潜在竞争对手的货币战争,其最终的战略目的就是:让世界经济“有控制地解体”,为完成一个在伦敦—华尔街轴心控制之下的“世界银行”、“世界货币”和“世界税收”奠定坚实的基础。这些战争包括为了坚定美元信心的“石油美元”计划导致的中东战争,投下导致日本经济长达十年衰退的金融核弹,狙击欧洲货币的“危机弧形带”,以及对亚洲发起的货币绞杀战。

货币就其本质而言,可分为债务货币与非债务货币两大类。债务货币就是当今主要发达国家所通行的法币系统,它的主要部分是由政府、公司以及私人的“货币化”的债务所构成。债务的货币化是现代经济最严重的潜在不稳定因素之一,它是通过透支未来以满足现在的需要。另一类货币,就是以金银货币为代表的非债务货币。这种货币不依赖于任何人的许诺,不是任何人的债务,它代表的是人类已经完成的劳动成果,是人类数千年社会实践中自然进化而来的。它不需要任何政府力量的强制,它可以跨越时代与国界,它是货币中的最终支付手段。在所有货币中,金银货币意味着“实际拥有”,而法币则代表“欠条+许诺”。二者的价值“含金量”有着本质区别。正是美元这种“债务货币”的本质所在,美国政府就是不断用永远增加的新债券去替换老债券及老债务所积累的利息。越来越多的债券被增发,越来越多的美元被增发,足以造成显著的通货膨胀。但是美国的通胀似乎并不明显。窍门就在于必须有吸纳大量货币增发的去处,这就是近十几年来畸形膨胀起来的金融衍生品市场。正是由于这个投机市场的空前繁荣,大量吸纳了美国债务利息支付所“创造”的天文数字的流动性。2008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罪魁祸首就是畸形膨胀的金融衍生品市场。作者的伟大之处就是于07年在本书中预言了这次危机!

在本书的最后,作者把焦点放在了中国。人们经常困惑于中国在国际市场上为何缺少定价权。其关键问题是没有金融的战略制空权。在国际市场中,没有金

融的制空权,就没有产品的定价权,也就没有经济发展战略的主动权。

根据宋鸿兵的建议,中国要想打赢这场货币战争,首先要提高全民的危机意识,特别是在金融市场即将全面开放的今天。其次在战略上,严密防范外资银行恶意制造通货膨胀推高中国资产泡沫化,继而猛抽银根制造通货紧缩来剪中国的羊毛,同时防控美元体系的崩溃危机。大量增加中国的黄金和白银储备,逐步改革中国货币体制以实现金银本位下的“中国元”转化,逐步迈向世界储备货币之路。

《货币战争》逼真地重现了欧美银行垄断家族对世界近代历史演变的重大而又鲜为人知的影响力。虽然其发行以来其真实性颇受争议,也受到了很多经济学家的批判,但它至少以全新的视角审视了当今中国金融开放所面临的潜在风险,为维护中国的货币安全提供了新的思路。树立足够的危机意识,于当今形势下的中国是非常有意义的。

第五篇:货币战争读后感

姓名:王周颖班级:国贸1002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学号:1006010208

《货币战争1-4》读后感

在作者的笔下金融市场是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自18世纪以来,这个市场无时不刻地不在影响着,甚至操控着现实的战场。银行家没有国界,只是永远的逐利者,在《货币战争1》中,罗斯查尔德等的银行家们活跃在各国经济政治的背后,对其施加无形的影响,并通过迅捷的消息网,利用危机或者战争大发横财。战争对大部分而言是毁灭,是伤痛,但是,对那些战争融资的银行家们而言,这是机遇,更是对社会财富再分配的掠夺。随着金融行业的发展,那些明目张胆的,易引发抵触的敛财行为已经不再,但是以华尔街为代表的银行家们却通过各种金融工具,聚集着社会财富。

而今,各种各样的金融产品泛滥于世,除了一般的债券,股票,还有各种五花八门的金融衍生品。如果说债券代表的是一种债权,而股票代表的是一种所有权,其都是企业集资手段,用以更好的发展生产,有积极的现实价值,那么那些很大程度上只是为了套期保值,属于金融之中的金融的金融衍生品,则更像是一种合法的被美化了的赌博工具,对真正的实体经济没有什么直接的好处,却最终攫取了实体经济的生产红利。而在市场配置下资本总是流向利润最大的行业,所以现代金融最为发达的美国和英国,现在则发生了制造业的空心化,金融行业吸引了人才和资金,而对实体消费,对生产生活真正起到影响的实体经济却因此遭到打击。而这种情况下的经济繁荣,就如同建在流沙上的大厦,是极其脆弱的。可以说,08年的金融危机并不是偶然,而是必然,是问题积累到一定程度上的必然爆发。但是,可以看到,美国利用其国际货币的天然优势,输出了危机,通过货币贬值,赖掉债务,通过加印美钞,继续享受其它国家的产品。同时,在美国国内,危机的罪魁祸首通过巨额的财政救助继续维持着逍遥生活,真正受到损失的却是美国的普通民众。而在金融大发展后,被慢慢抽去了人才资金的美国工业,却在此时纷纷显露危机,制造业空心化成了一个必须解决的难题。

无独有偶,九十年代日本泡沫危机前,日本的房价直线上涨,半个东京的房价可以买下纽约,日本人到处投资买楼,大手大脚花钱,对未来经济过于乐观的预期,使日本经济的泡沫越吹越大。最终,泡沫破裂,危机来临,日本没有美国那种通过国际货币来输出危机的能力,于是便是持续低迷的“失去的二十年”。当然,在这场危机背后,自然少不了国际银行家们的身影。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索罗斯为代表的国际金融大鳄们通过对泰铢的投机操作,引爆了泰国的经济危机,泰铢的剧烈贬值,使危机迅速蔓延到亚洲各国,又是一场银行家们对这些国家财富的席卷,而中国的不贬值承诺,通过巨额外汇贮备的投入,保住了港币。而这场危机也是我国认清,我们的资本市场,远不是国际银行家们的对手,而一个国家的金融安全不仅是个单纯的经济问题,还与国家稳定密切相。这场危机适时的提醒了中国政府,并最终延缓了我国金融市场的开放。但是,饶是如此,我国还是免不了吃国际银行家们的闷亏,在四大银行在海外上市之时,国际发行者们通过联合压低股价,使四大银行损失重大。同时国外的金融入侵,虽然受到我国法律等的限制,但是国际银行家们已经是国内银行的大股东之一,而在08年金融危机中,国内银行因为买了次贷而损失重大。因此,国内的银行们在受到政策保护之余,更要加强修炼,使自己得以与那些贪婪的国际资本家们斡旋。稳定一个国家的金融,各国央行无疑在此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不管是英国,美国,或者说是大部分国家的央行,并不是完全归属于政府的,那些唯利是图的银行家们反倒是这些央行的大股东,所以央行的货币政策,最终会偏

《货币战争1-4》读后感

姓名:王周颖班级:国贸1002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学号:1006010208 向于谁的利益,可想而知。同时,在金本位时代,货币的发行依托于黄金或是白银,因此其不仅是一种价值符号,更是能有与之对应的商品为支撑。而如今,尽管有各种约束,然而货币仅是国家信用的体现,其价值性和稳定性自然不能与传统金属货币相比。美国精心策划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以黄金为汉献帝登基,以美元为摄政王执政,通过挟天子以令诸侯,最终奠定了美元为世界货币的基础。而没了黄金为后盾的美元,则成了美国写白条交换他国商品劳务的工具。当其他国家节衣缩食为平衡赤字之时,美国只需加印钞票,就可以赖掉债务,同时转移通胀。而今,各国政府已越来越意识到美国这种无赖行径对本国经济的伤害,通过减持美国国债,增加外汇贮备的种类等方法,来减少美国的赖账行为的损失。同时,通过区域合作等方式,联合其他国家,增强本国经济安全性。欧元的出现,更是对美元独霸的一种挑战。但是,如今席卷全欧的欧洲债务危机,无疑是刚表现出一点强势的欧元,陷入了泥潭,过高的福利政策,成了欧洲甩掉债务包袱的沉重负担。但是,就目前而言,欧元仍是美元最为强劲的竞争者。在《货币战争4》中,作者提出来亚元的构想,但是,亚洲各国的政治经济情况千差万别,这一构想,也许会有利于亚洲各国的贸易往来,同时减小美元的掣肘,但是其所花费的成本是否值得,还有,在这一构想中,我国的金融抵御力是否会受到影响,毕竟欧洲债务危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连锁影响让人心有余悸。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如今美元独霸的状态已经越来越受到其他国家的反感,同时,美元世界货币的红利更是让世界眼红。所以,目前作为美国最大债权人的中国,手持巨额美国低息国债,同时不得不承受美元贬值所带来的巨大损失,如何管理好这些资产,打好货币战争尤为关键。但是,我国政府对央行强有力的控制力,以及目前我国银行体制国有背景下,我国政府对金融市场的控制力是显而易见的。就我国目前的整体经济水平和金融实力,完全不足以与国际金融巨头们抗衡,过早开放金融市场,也许就会是泰国第二,因此,保证国家的控制力是目前最好的保障措施,筑起金融高边疆,是维护我国金融稳定的目前最好途径。

纵观中国的现代金融史,可以看到在解放前,那几个最不专业的“银行人员”管理者红区的金融大权,却通过最为朴实的农民智慧,保证了红区的货币稳定。同时,国民党,却通过货币的过量发行,造成了恶性通货膨胀,血洗了民众的资产,经济上的混乱,使政府失去民心,也成了最终失败的原因之一。解放后,通过与苏联相似的计划制发行货币,尽管发生过一定的混乱,但是通过“高对高,低对低”的政策进行货币的回收,最终克服了通货膨胀的继续。而在改革开放以后,外汇缺乏一度是制约发展的一大问题,人民币也一度被高估以解决需求,增加外汇也曾一度是国家经济的一大目标。然而,现在庞大的外汇储备,又成了另一大问题。中国制造,供美国举债消费,又通过买回美国国债,达到一种畸形的平衡,同时大量引入外资,于是,就有了外商“带走利润,把GDP”留给中国的现实,在看似蓬勃的增长背后,国民的生活水平可有如GDP般如此喜人的增速。

《货币战争1-4》通过形象而生动的语言,将我一步步拉入金融这无声的战场中,去感受和思考。总之,一个国家的真实力量在于生产力水平,德国能在二战后迅速恢复,就在于其强大的工业实力和足够的人才基础,这点是极为值得我国学习思考的,同时,一个稳定的金融环境,则是经济得以持续发展的保证,而一个国家的总体实力,则是货币强势,金融安全的基石。

《货币战争1-4》读后感

上一篇:读东施效颦有感范文下一篇:懂得坚持更伟大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