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年级数学期中考试

2024-04-19

初一年级数学期中考试(精选8篇)

篇1:初一年级数学期中考试

初一年级数学学科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本次数学试卷满分100分,试题难度适中,与中考相当,以基础题为主,并且有一定梯度。考试时间充足。

从本次考试成绩来分析:全年级100分有1人。90分以上有109人,不及格有 59人,30分以下有 15 人。不及格率为14.3%

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学生解题格式不规范,导致失分。

2、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不扎实。

3、学生的数学能力特别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

4、年级低分学生数学基础太差,可谓毫无基础而言,数学学习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所以对于毫无基础的差生而言,我们数学教师在教学上也很无力。改进措施:

1、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加强对概念的教学,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这虽然是老生常谈,却是个不易做好的问题,故要做到备课细致,备教材、备学生,备过程,切实提高课堂效率。

2、学生的数学学习两极分化现象日趋严重.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给予及时的关照与帮助,要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尝试着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要及时地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对出现的错误要耐心地引导他们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鼓励他们自己去改正,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对于有余力并对数学有浓厚兴趣的学生,要为他们提供足够的材料,指导他们阅读,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加强师生交流,做好培优、扶中、补差工作。

3、指导学生认真审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尽量让学生独立去揭示结论的产生与形成过程,不要急于抛出结论,要给学生一定的思维空间和时间。

4、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和思维的习惯,使学生灵活掌握数学知识。

5、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更加关注数学基础比较差的学生,给他们更多的机会,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

6、另外,我们数学开学至今进行了年级统一考试4次,收获很大,通过反复考试发现曾今在中考中的难点,我们已经突破,并且学生掌握较好。感谢每一位班主任对我们的配合。我们全体数学组的老师也希望能够两星期进行一次数学统一测试。定期组织初一年级的数学计算能力大赛,希望学校从人力,财力上给予大力支持,对于考的好的学生和进步大的学生发一些奖品。

篇2:初一年级数学期中考试

根据数学标准的理念,为让计算不再枯燥,我力求在教学中体现以下几点:

1、创设有趣的情境,提出生活中的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我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出示学生熟悉的情境,通过教学“生活化”,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在学生了解图意之后,我让学生自己根据图意提出问题。

2、提供学习空间,自主探究中的计算。

在教学算法时,我先引导孩子回忆以前学过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然后再提出猜想“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是不是也一样呢。”接着学生四人小组合作探究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方法在讨论中经历问题的提出、分析、解决过程,理解算法,构建方法,完善思路,升华想法,真正掌握算法,内化算理。

3、设计层次练习,学以致用。

篇3:初一年级数学期中考试

一、说方向定位, 强化目标意识

很多教师在命题时缺乏前瞻性, 往往将自己认为的“好题”堆砌在一张试卷上, 有的甚至把竞赛题放在其中, 造成偏、难、怪的现象, 这都是对考试方向与目标缺乏正确的认识与定位。

教师命制的试卷大多数是期中、期末、单元试卷, 通常是阶段性水平考试, 与高中会考 (终结性水平考试) 和高考 (常模参照性考试) 有着本质的区别, 阶段性水平考试主要目的是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一次检查、比较、回顾与反思的机会, 以便发现自己在学习和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调整和指导后面的学习与教学。

如某次期中考试一位数学老师对“高二数学试卷”命题目标的描述:

以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5、选修1-1第1章为命题重要依据, 紧扣《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与《江苏省高中数学教学要求》, 参考江苏省《考试说明》, 不回避重难点, 要回避繁难及补充拓宽的课本外内容;加大思维量, 减少计算量;重通性、通法的考查;着力体现检测功能、导向功能;难度在0.75;知识点覆盖100%。

二、说试卷内容, 强化整体意识

说内容的过程就是命题老师对教材知识、教学要求、学生状况的认识与思考梳理的过程, 首先要列出双向细目表, 本次考试范围为高中数学必修5, 再加高中数学选修1-1 (2-1) 中的四种命题与充要条件, 具体内容见后表。

三、说命题依据, 强化推理意识

命题的依据通常是教材、教辅、学科课程标准、省教学要求和学生现实整体状况, 参考高考学科试卷的格式与内容, 因为学生毕竟要参加高考, 接受人生一次重要的检验。

按照《江苏省高中数学考试说明》, 高中数学必修5共有三章7个知识点, 再加1-1 (2-1) 的四种命题与充要条件2个知识点, 共9个知识点[1], 其中4个C级要求、两个是B级要求、3个A级要求:通过《双向细目表》可以清楚看出本次测试的内容详细情况及能级分布, 便于确定解答题及填空题的编选, 确保C级重点考查, 及时把握编题方向, 动态控制试卷的质量。

填空题编制。填空题编制重在基本概念与基本方法的考查, 以课本的原题或原题变式为主;填空题的1—5题定为送分题, 6—12为中档题, 13—14为把关题, 编题时, 考虑到不同层次中各个知识点的均衡分布, 以及相同知识点的不同思想方法的兼顾。

解答题编制。解答题重点考查C级内容, 兼顾B级内容, 前3题为送分题, 后3题为把关题。我们在命题时呈现了较多学生易于上手, 但不容易完全解对的题目, 易于上手”便于提高学生信心, “不易完全解答”有利于突出诊断功能。

试卷的组配。 (1) 根据编好的试题, 按题型及试题难易程度认真进行排序, 做到易在前难在后才有利于学生顺利答题, 但有的需要兼顾是否容易入手来考虑, 例如18题实际难于19题, 但19题学生对“题境”不熟, 看不到或走错路不易上手, 18题虽然难, 但学生都知道怎么下手, 所以让其在前。 (2) 兼顾到同一知识点的不同考法, 如解三角形中考了3、6、9、12、13、15五个小题和一个大题, 3、9、15都是考正弦定理, 但3题考的是已知两边及一对角求另一对角, 9题是考已知两角夹边解三角形, 15题虽然是已知两边一对角但是它是以外接圆半径的形式给出, 6、12都是考余弦定理, 但6考查的是已知三边求角问题, 而12考的是已知一角求边的问题;再如1、10、11、18都是考一元二次不等式, 但1是考分式, 10是考方程与不等式的关系, 11题是恒成立问题, 18是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避免了重复。

四、说题目来源, 强化公平意识

命题时, 部分教师会参考一些报纸、教辅、杂志、成卷 (部分知名学校试卷、自己用过的试卷、报纸杂志的检测卷等) , 有的甚至大块地选用, 对此, 在组织命题时要明确提出要求, 会卷时要讲清题目 (特别是分值大的题目) 来源, 确保考试的公正公平与信度和效度。

通常原题选用可以限于教材、学生通用的教辅, 从其他资料选择的题目首先同一份资料不能选用两个及其以上的题目, 其次要对题目实行背景、数据、图像、设问的适当改编, 提倡自编原创题, 但不能多且要慎重, 因为这类题容易出现不严密、甚至是逻辑上的错误[2]。

原创题是试卷的亮点, 一张试卷要想题题出彩是不可能的, 并且题题出彩的试卷一定不是好试卷。

本张试卷的1~11、13、14题为课本题目的原题与改编题, 15~18、20题为部分大市模拟卷和高考卷的改编题, 原创题为填空题的12题, 解答题的19题。

例如填空题第7题:如图, 在边长为2的等边△ABC中, 连结各边中点得△A1B1C1, 再连结各边中点得△A2B2C2……如此继续下去, 则△ABC、△A1B1C1、△A2B2C2、……、△AnBnCn的面积和.

答案:

本题是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5第38页第7题改编题, 原题是求证面积成等比数列, 改成求这些三角形的面积和, 考查的是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属中档题, 这里的一个陷阱是并非n项而是n+1项, 这也是我没有叫Sn求的原因, 兼顾考查了学生的思维品质及细心程度, 评讲时可以变化讲解, 如求周长和等。

填空题第11题:已知关于x的不等式

(m+1) x2- (m-1) x+m-1≤0, 对一切x∈R恒成立, 则m的取值范围是

本题是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5第94页第11题第 (2) 小题改编题, 是将x的系数m改为 (m-1) 而已, 主要考查一元二次不等式中恒成立问题, 考查了函数与方程思想, 属中档题, 讲解时可以考虑各种情形。

五、说试卷预期, 强化责任意识

为了试卷的内容、形式、结构、梯度、难度等的科学与合理, 我们要求命题教师不光要选题、编题, 还要认真地、全面地、实际地做题, 切实感受整张试卷的综合效应, 深刻而精确地对试卷进行相关参数的预期, 以题的“卷感”, 体味学生的“困惑与艰辛”。

估计难度。预计难度在0.7~0.8之间。一是从计算量上进行估计, 命题老师认真试答了试题, 并对试卷进行多达八次修改, 从而控制了难度, 另外就是从思维量上估计, 80%的学生用90分钟 (75%的时间) 可以拿到135分 (85%的分) 。考虑到全县1.5万学生使用该卷, 再加上学生心理因素, 因此估计整体难度在0.75左右。

六、说重点题目, 强化过程意识

例如解答题第18:已知函数f (x) =x|x-a|+3x-4, a∈R.

(1) 当a=0时, 解不等式f (x) ≤0;

(2) 当x≥a时, 解不等式f (x) +4>0.

解: (1) a=0时, 不等式f (x) ≤0为x|x|+3x-4≤0

1°x≥0时, x2+3x-4≤0, 解得-4≤x1, ∴0≤x≤1…………3分

2°x<0时, -x2+3x-4≤0, 恒成立, ∴x<0, …………6分

综上可得:所求不等式的解集为{x|x≤1}………8分

(2) 当x≥a时, 不等式为x (x-a) +3x>0,

即x[x- (a-3) ]>0

(1) a-3=0, 即a=3时,

解得x≥a…………10分

(2) a-3>0, 即a>3时, , 即或x<0x≥a

解得x≥a…………12分

(3) a-3<0, 即a<3时,

1°当a≤0时, x>0

2°当0

综上所得:当a≥0时, 不等式的解集为{x|x≥a}

当a≤0时, 不等式的解集为{x|x>0}…………16分

对函数与不等式问题的考查是江苏高考试卷的一大特色, 分类讨论思想又是高考反复考查的重点。因此, 本题主要考查函数思想、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及分类讨论思想, (1) 题考查的是分段讨论, 即对第一未知数讨论, 结果必须并; (2) 题考查的是分类讨论, 是对第二参数讨论, 所以结果不能并, 属难题。本题的难点是学生容易忘记把讨论的结果与大前提求交, 即二级讨论, 这与2011高考试题第19题的思想方法类似, 本题容易上手, 学生都知道怎么做, 但很难得全分。通过对本题的思考与求解, 可以强化学生的解题规范, 如果写成不等式组形式解题就不会出现漏掉求交集问题, 而且可以简化解题过程, 降低解题的繁难程度, 让学生思维的逻辑性与严密性得到有效的训练。本题源自2010年某大市模拟试题的改编。

解答题第19题:如图, 已知半径为6的扇形AOB的圆心角为150°, 过半径OA上一点D, 作直线CD垂直于半径BO, 且与BO的延长线交于E, 与弧AB交于C, 当D在半径OA上移动时

(1) 求△OEC的面积S△OEC的最大值;

(2) 求△ODC周长L△ODC的最大值.

解: (1) 在△OEC中, ∵OE⊥EC, OC=6,

∴OE2+EC2=36, …………2分

又∵OE2+EC2≥2OE·EC, (当且仅当OE=EC时取“=”)

∴当时, S△OEC取得最大值9

(2) 在△ODC中, ∠ODC=∠OEC+∠EOD=120°

∴OC2=OD2+DC2-2OD·DCcos∠ODC, …………10分

即OD2+DC2+DC2+OD·DC=36

即 (OD+DC) 2-OD·DC=36

又∵, 当且仅当OD=DC时取“=”…………12分

∴, 即 (OD+DC) 2≤48,

∴当时, OD+DC取得最大值…………14分

∴当时, △ODC的周长取得最大值…………16分

本题可以算是原创题, 实际是由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4第115页复习题14题和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5第24页复习题第7题的合成题, 属中档题,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能在变化的过程中找到不变的条件解题, 可以用正弦定理解, 也可以用余弦定理解, 也可以用和积不等式解, 还可以用函数解;可以设线段为变量, 也可以设角为变量;可以设一个参数, 也可以设两个参数;着力体现“入口宽”的特点。但本题的题境对学生来讲比较生疏, 所以放在第19题, 评讲时可以用多种方法讲解, 开拓学生的思路。

解答题第20题[3]:在数列{an}中, , 在数列{bn}中,

(1) 证明:成等比数列, 并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an;

(2) 求数列{bn}通项公式bn;

(3) 是否存在实数λ, 使得对一切n∈N*恒成立, 若存在, 求出λ的取值范围, 若不存在, 请说明理由。

(1) 证明:∵3anan+1=4an-an+1, ∴,

又∵是以14为首项, 1/4为公比的等比数列1/4…………4分

综合 (1) (2) 得…………16分

本题是改编题, 原题是《中学数学月刊》2008.11期第35页, 前黄高级中学宋书华老师的文章《基本不等式在数列证明中的妙用》中的例1, 原题是“若数列{an}的通项公式为, Sn为数列{an}的前n项和, 求证:

, 我是从出发, 先构造出{an}的递推公式, 然后再由构造出{bn}的递推公式, 从而得到 (1) 、 (2) 两小题, 第三题仍然是原题, 最后考虑到路子太窄, 再加上考求和的太多, 所以改成现在的问题, 之所以能改成现在的问题主要是考虑到{an}、{bn}都是有界数列, 通过系数调整一定可以实现范围大小的控制;第 (3) 题还补充了前面没有分离参数方法的不足, 并且引入了函数的单调性和不等式;属难题, 讲解时可以考虑补充原题的证明部分, 了解这种证明的思想方法, 以及改编问题的策略。本题针对少数优秀生和参加“奥数”培训的学生, 但对大多数学生, 第 (1) 题甚至第 (2) 小题完全可以拿下, 这就看学生的品质与智慧了。

七、说考后感受, 强化反思意识

考试后, 命题老师要认真地做好试卷分析, 通过对考试对象 (相关学生和参与同场考试的部分教师) 的访谈、与阅卷教师的讨论、对考试数据的分析, 结合命题前的预期, 总结命题的得与失。

通过说卷的形式锻炼和提高年轻教师驾驭教材与课堂的能力与水平, 对提高教学能力与效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还可以“说高考试卷”、说学生试卷、“说题”等, 引导年轻教师认真研究与思考, 挖掘“卷”、“题”的教育功能。

参考文献

[1]江苏省考试院.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江苏卷) 说明.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011.

[2]魏良亚.感受苏教版高中数学教材的亲和力.教学与管理, 2009 (2) .

篇4:期中、期末考试数学试卷评讲策略

一、结合学情,研究试题

阅卷前,教师要在认真解答试题的基础上,分析试题的结构、考查的范围、知识点的分布以及考查的重点、难点等。结合阅卷情况发现学生在知识、方法掌握上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和突出问题,明确在后期教学工作中需进一步巩固、充实、完善、加强的地方,增强教学的针对性。

二、统计分析,找准问题

在试卷评讲前,教师要借助电脑对学生答卷各题得分情况进行统计与分析,同时还要收集客观题卷面答题信息。通过数据分析及卷面答题信息找到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比如概念不清的有哪些,审题不清的有哪些,方法不当的有哪些,运算不准的有哪些,解题不规范的有哪些等。只有这样,才能在评讲过程中有针对性、有重点地评讲学生答题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及错因。同时还要关注少数学生的特有错误,为后面的个别指导做准备。

三、试卷评讲,突出重点

1.讲概念辨析

学生在考试中出现的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的问题,并不是学生完全不会导致的,大部分情况下是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不深、不透导致的。例如,学生在运用算术平均数大于等于几何平均数这一公式解题时忽略取等号的充要条件,轻者造成失分,重者会导致结论错误不得分。所以,在评卷中要有意识的对学生在考试中出错率较高的概念进行重点辨析,帮助学生准确理解概念,防止类似问题的再次发生。

2.讲错例、错因

讲评试卷不能从头到尾面面俱到,而是应有选择、有侧重。否则,既浪费了课堂教学时间,又难达到预期效果。讲评试卷前教师要认真查阅每个学生的试卷,分析各题的错误率,弄清那些题目错得多,错在那里,找出错误的症结。集中学生的易错处和典型错例,展开错因分析,既能弥补学生知识、方法上的缺陷,又能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讲考题的拓展、延伸

考题大多源于课本、高于课本,由于部分题的情景变换,学生很可能就会由于思维定势造成失分。因此、培养学生应变和方法迁移能力很重要。所以、在评讲试卷时,教师要对重要题目进行引申,从多侧面、多角度进行合理发散,对提问方式进行改变,对结论进行衍伸和扩展,使学生感到别开生面,提升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形成知识迁移能力。

4.讲解题思路和规律

在考试中,有些学生会对一些题型出现解答不稳定的情况、时好时坏。出现这种情况说明,学生对方法的掌握不够全面,对规律的总结不够到位。要改变这种情况,教师在评卷时需指导学生进行考点分析,即思考试题考查什么知识点,这些知识点的关键处在哪里,解题的常规方法和技巧是什么,有哪些规律性东西需要注意,结合学情因材施教,帮助学生更好、更灵活地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5.讲解题技巧

数学考试解题的原则是小题小做、大题巧做。选择题、填空题解答准确、快速是关键。要做到这一点,就要灵活运用筛选、特值、图像、估算、计算、推理、验证选项等多种方法,提高解题的准确性和速度。简答题解答规范、完备是关键。在審题时,要引导学生做到常规解法与技巧权衡选择,提醒学生解答过程中注重对细节的处理,防止不必要的失分。

6.讲答题规范

对简答题的解答要引导学生从文字说明、证明过程和演算步骤的清楚以及准确方面做好自查,发现存在的问题,明确改进方向,培养学生养成有理有据地分析问题的良好习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同时,还要把卷面整洁做为基本要求,让学生养成在卷面上不乱涂乱画、书写工整的好习惯。

篇5:初一数学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一、试题评价

此次考试初一的试题命题明确,符合课改精神,考试内容都是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

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与学生原有的知识积累相吻合,内容均符合考试进度,题量适当,能突出重难点,试题的题型与中考题型相同、试题的难度、区分度适中,符合学生现有的水平。考查内容上既考查了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考查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的效果:

1、考试成绩统计:及格人数31人及格率77.5%

优秀人数26优秀率65%

2、学生的答卷情况:

这份试题学生的错误主要出在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和多项式的细节问题上,具体情况如下:选择题中1、2、3、4、5、6、8答得较好,错误主要在7、9、10中。填空题中第11、12、15、19答得较好,13题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分不清楚,两个空部分同学只能填对一个;同样的还有第20题;其他的题答得还不错;简答题主要考的是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和合并同类项。大部分学生的知识经验水平还不错,不过也有少部分的学生在阶梯过程中总免不了要出点儿错误,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去括号是符号的变化不清楚(2)利用交换律时丢掉了项的负号,即搞不清多项式的项(3)平方差公式不能灵活运用(4)1幂的运算不熟练。22题中学生用尺规规范作图是很明显学生的知识点心里清楚,不过画出来的图就是不完整,丢三落四!

三、外校试卷考试对比

结合两次的考试,发现学生的情况主要有一下几点:

1、学生的学习水平参差不齐

个别的特别拔尖,普遍的基础太差;以致在上课时老师的教学负担很重而且成效不显著;

2、学习习惯和态度还有待加强

3、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缺乏

3、改进措施:(1)、加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训练,为综合题打好基础。

(2)、注重知识点的落实。

(3)、注重过程教学,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了解知识的来源从而更好得掌避免死记硬背,同时掌握数学学习方法。

(4)、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兴趣和自信心的提

篇6:初一数学期中考试质量分析总结

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学生解题格式不规范,导致失分。以后教学中进一步重视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认真审题,注意解题步骤的规范性,克服上课能听懂,下课不会做的现象.

2、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不扎实。从平时测验和这次的考试情况来看学生的填空选择和计算题失分比较多,以后要重视数学基本概念和运算能力的教学,进一步提高学生对数学概念,法则,公式的理解和数学运算能力、特别对学习数学有困难的学生给与关注并耐心教学,并充分利用小组内好学生的优势给与有效辅导,并给他们更多的表扬和鼓励,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同时要让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利用小组合作交流的时间让每个学生通过自己内心的体验和主动参与去学习数学。教学活动过程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参与,要引导学生多议、多想、多练,只有这样,产生的新知识才能越真、越完善、越易于迁移。选择适当的习题进行精讲,精练、让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3、学生的数学能力特别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如,填空最后一题(得分率是28%)及最后两题(得分率是40%和21%)考察学生的探索发现和归纳能力,但得分率很低,今后的教学中教学中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把能力的培养有机地融合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学生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亲身体验“做数学”的过程,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并充分利用导学案中的拓展与延伸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训练。

4.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的培养。现在的应用题背景新颖,考查的方法和手段多样,虽然这次的试卷中这类题比较少,但是江宁、鼓楼的调研卷均出现了不少实际应用的题目,所以后面的教学中要进一步强化建模思想,即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通过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在教学中要努力引导学生体验怎样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并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它们;要加强阅读理解能力,加强分析、加工信息能力的培养;要引导学生有意识地用课堂上的知识去分析、解释、解决现实社会生活中的问题。

5.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篇7:初一年级英语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草寺中学刘宝芹

初一年级英语期中考试已经结束,以下是考后试卷分析。

本测试卷以考查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目标,主要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内容丰富,试卷覆盖了预备教材Lesson1~Lesson8内容(Lesson 1~Lesson4占30%而Lesson5~Lesson8占70%),主要考察本阶段所学的基本语言知识点、语法各项目,知识与技能并重,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倡导的评价理念。

一、试卷题型构成。第一部分:听力部分 20分 1)句子理解2)情景反应3)对话理解4)短文理解。第二部分:英语知识运用100分 1)词汇 2)单选3)补全对话4)完形填空5)阅读理解6)句型专换7)书面表达。

二、学生答卷分析。从考试结果显示学生两极分化明显(最高分是112分,最低分为17分),教学难度加大。这份试卷基础题较多,基本涵盖各Lesson重点,与书本关系密切,考查了学生对书本基础知识的运用能力。试卷充分考虑了英语基础薄弱学生的困难,目的是增强他们学习英语的信心。从学生们做题的情况来看,平常扎实的学生考得都不错,但同时暴露出部分学生学习不踏实,连基本的单词拼写都错,平时懒得背词组,造成低分与高分差距较大;另一个较大的问题就是部分学生在做题时较粗心,造成许多不必要的失分现象。下面是班级具体成绩。七

(一)班 参考人数 55人及格率 :24%; 优秀率 :7%;平均分 :53.3七

(二)班 参考人数 55人及格率 :18%; 优秀率 :4%;平均分 :50.3。

三、存在问题。

1、知识方面:学生对基本知识掌握不牢。如:字母书写不规范;不会正确使用标点;不理解句子的概念,句子中第一个单词首字母不大写,主谓顺序颠倒。听力题目的做题方法与技巧掌握得也不到位。

篇8:谈初一年级数学与小学数学的衔接

一、思想上的衔接

初中数学第一课, 应按排时间进行始业教育, 不急于讲授新课。在内容上可安排如:通过自己成长的经历, 感受到数学伴我们成长, 感受数学的意义;通过丰富的活动, 多媒体演示, 感受数学无处不在, 感受数学美, 联系生活实际, 设计美丽的图案, 通过了解数学史, 明确要使我国成为“2 1世纪数学大国”必须努力把自己培养成爱祖国、爱科学、爱数学的新一代, 是一种责任, 通过介绍数学家华罗庚、苏步青、陈省身等的成长史, 学习他们孜孜以求, 为此一生奋斗, 创造科学业绩的精神, 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主动性, 相信人人都能学会数学, 增强自信心。全新的数学始业教育, 作为给初中新生的“见面礼”尽管没有具体需要落实的知识点, 实际上却是为整个中学数学的学习做必要的思想准备。

二、内容上的衔接

1、算术数与有理数。中学一开始就讲有理数, 如何做好衔接?

(1) 计清具有相反意留名的量, 是引进负数的关键。复习自然数、小数、分数, 说明这些概念都是从现实世界中得来的, 进而引出在现实世界中还存在着大量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这些量仅用算术数是不能表示的。因此有引进新的必要。

(2) 逐步加深对有理数的认识。引进负数后, 扩充了数的系统。首先指出有理数与算术数有不同的特征, 有理数由两部分组成:符号部分与数字部分 (数字部分与算术数相同) 。因此有关有理数的运算, 大小比较, 绝对值运算最终都是依赖算术数进行的。可见, 有理数的概念是在算术数上建立的。其次要讲清有理数的分类, 与小学的算术数相比只多了负整数和负分数 (这是引进负数后的必然结果) 。

(3) 关于有理数的运算要特别注意符号。有理数的运算法则也是由两部分构成:一是符号部分, 二是数字部分。而数字计算部分与小学的数字计算一样, 从某种意义讲, 有理数的运算就是小学的算术“运算”加上中学的“符号”。

2、数与代数式

从特殊的、具体的、确定的数到一般的、抽象的字母或含字母的代数式, 这是一大飞跃。学生由于初次接触, 较难掌握。因此, 在教学时要逐步引导学生过好这一关, 不能操之过急。

(1) 加深对字母的认识。

学生往往认为字母a是正数, -a是负数, 一时较难理解a可能是负数。要讲清这个问题, 必须首先讲清符号“-”的三种作用:第一是作为运算符号, 如1-2;第二是作为性质符号, 如-1;第三是表示某数前面放上“-”号, 则为其相反数, 如-a表示a的相反数。其次是a为有理数, 而有理数是由符号和数字组成。所以字母a包含符号和数字, 即a可正、可负、可零。这时再讲-a也可能是正数或零, 学生就不难理解了。

(2) 基本数学语言的训练

a>0表示a是正数;n为整数, 2n表示偶数, 2n-1表示奇数;ab>0表示a、b同号;<0表示a、b异号;ab=0表示a、b中至少有一个为零;=0表示, a=o, 但b≠0;a2+b2=0表示a、b同时为0;

等等都必须从初一开始进行训练。

(3) 列代数式的训练

抓好这项训练, 能为今后解应用题消除障碍, 例如, 含盐x%的盐水a千克。

(1) 若在盐水中加水b千克, 则浓度为____;

(2) 若在盐水中加盐c千克, 则浓度为____;

(3) 若在盐水中加入含盐y%的盐水d千克, 则浓度为____。此例作为浓度问题的一个练习, 为后面解浓度问题的应用题铺平道路。

3、算术解法与代数解法

在小学, 解应用题一般都采用算术解法, 现在要转到用代数解法 (即列方程解应用题) 来解, 学生可能一时转不过弯来, 甚至有的学生觉得用算术解法更好做或把方程写为x等于什么或什么等于x, 这主要是学生习惯于算术解法而对代数解法还不能较好地掌握造成的。算术解法和代数解法的思维方法不同, 算术解法是把未知量置于特殊地位, 设法通过已知量求出未知量, 而代数解法是把所求的未知量与已知量放在平等的地位, 找出各量之间的等量关系, 建立方程而求出未知量。此外, 算术解法比较强调套类型, 而代数解法则重视灵活运用知识, 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可见这些都是思维方法上的一大转折, 所以很有必要做好这方面的衔接。

三、教法上的衔接

中学数学教法与小学的教法是有所不同, 我们应注意研究小的数学教学方法, 吸取其中优点, 针对初一学生的特点改进数学教学方法。

1、讲与练

针对初一学生听课注意力不能持久这一特点, 课堂教学采用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 如讲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可边讲边练;应用题的分析可组织学生讨论, 总之, 在一堂课中要充分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 不断唤起他们的注意力, 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 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2、具体与抽象, 特殊与一般

小学生往往习惯于机械记忆, 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 进入中学后, 记忆和思维就不能继续停留在机械记忆和直观思维上, 而应逐步发展理解记忆和抽象思维能力。因此, 我们要采取相应的教学法做好这方面的过渡。

从小学数学以“数字计算”为主要研究对象到初一数学以“符号”“字母”为主要研究对象, 是认识上的一个飞跃。

我们本着从具体到抽象, 从特殊到一般的教学原则不断发展学生智力, 使学生思维向着抽象化、概括化、严密化发展。如由温度计引入数轴概念;如“此时3点, 经几分钟分针和时针重合?”可结合实物、图示进行教学, 化抽象为具体。又如“写出系数为1的六个五次单项式, 要求所含字母相同, 但不是同类项。”这题看似容易, 答好却难。如果不计较所选用字母的话, 唯一答案是a 2b 2c、a b 2c 2、a2bc2、a3bc、ab3c、abc3。学生没有经过抽象概括, 严密思考是答不好这题的。

四、学生的学习习惯与学习方法上的衔接

学生从小学到初中, 是学习生活的一个转折, 新的学习内容, 新学习环境, 使他们抱有新的希望, 想学到更多的知识, 我们要善于抓住这一有利时机, 指导学习方法,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1、继续保持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在小学学生已养成了一些良好的学习习惯, 如坐式端正, 答题踊跃, 声音响亮, 书写端正, 这些都是小学教师们辛勤培养的结果, 在中学需要继续保持下来。

小学教师教态亲切, 讲课富有感染力, 学生随时都在准备回答教师提出的各种问题, 对于初一学生我们也应当十分爱护学生举手发言的积极性, 让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 否则就会使他们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受到挫伤。

2、指导科学的学习方法,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阶段学的科目少, 学习内容浅, 尽管学习方法不得法, 只要用功, 也能取得好成绩, 但到了中学, 学习科目倍增, 学习内容不断加深, 学习方法就成为突出的矛盾。

初一学生年龄小, 基于小学的学习习惯, 学生往往认为学数学就是做作业, 课本成了“习题集”, 这就要求我们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指导学生预习、复习和进行单元小结;要求学生阅读课本, 适当选读数学课外读物, 培养兴趣, 开阔视野;要求学生认真独立完成作业, 完成作业后要认真检查, 教师批改后的作业学生要及时加以订正等等。

让我们成为学生学习环境中最具有建设性的一部分吧。有时候他们期待的仅仅是一双援助的手, 无需把他们直接放置到对岸, 只要助他们一臂之力, 搭建通往彼岸的桥梁就可以了。学生最需要你做的, 不仅仅是告诉他们是什么, 更需要你成为一个引领者, 那就是你使他们确信, 他们值得你给予更多的东西。

摘要:小学是义务教育的一个阶段, 加强中小学数学教育衔接问题的研究与实践,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从哲学层面上讲, 这方面的研究与实践, 是在学科教学中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其次, 从培养目标来看, 它又是实现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总体目标的需要。再次, 从课改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来看, 研究和解决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问题, 其宗旨是为了促进学生数学学习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小学数学教与学

[2]、教育信息报

上一篇:那节课我真后悔优秀作文下一篇:绿峨小学防治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