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能监管子系统

2024-04-23

效能监管子系统(共9篇)

篇1:效能监管子系统

改进广告监管方式 提升广告监管效能

一年来,我局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工商总局关于积极推进“四个转变”,全面实现“四高目标”的要求,改进广告监管方式,提高广告监管效能,促进了全县广告市场秩序根本好转,做了大量工作主要做法是:

一、做好宣传工作,努力做到广告由工商部门监管向社会齐抓共管的转变

广告监管量大、面广、难度大。工商部门虽然是监管广告的主管部门,但仅靠工商一家之力,无法实现对广告的全面有效监管,必须调动各相关方面的力量齐抓共管。基于这一认识,我们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积极推进建立“政府重视、工商牵头、部门联动、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相结合”的工作格局。

(一)主动汇报,争取重视。采取专题汇报、呈送广告监测情况报告、广告整治动态分别报送县领导,引起领导高度重视。国家工商总局、国家发改委下发《关于促进广告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后,我局及时向县政府分管县长进行了会报,提出贯彻落实意见,县政府办公室印发了《加大广告监管力度促进我县广告业发展的意见》;为强化广告监管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宣传引导,营造声势。我局充分利用宣传单、墙报、电视、等各种媒介,通过印发资料、组织广告审查员培训、推行广告从业人员岗位资格证制度等多种途径,面向广告经营者、发布者和社会公众,广泛宣传广告法律法规知识,增强社会广告法律意识,多方发动社会力量参与广告监督工作。召开虚假违法广告专项整治联席会议、公布违法广告情况,部署专项整治工作,大力营造依法严厉查处违法广告的有利氛围。

(三)多方配合,以健全落实违法广告部门联席会议制度为载体,加强与宣传 卫生、药监、公安、监察等部门的协作,积极推进广告监管信息沟通与共享,发挥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的综合优势和整体功能。增强了工作合力和实效,一年来共召开联席成员单位会议4次。

二、强化措施,着力促进广告监管工作常态化

(一)关口前移,加强源头防范。通过建章立制和加强日常管理,从源头上防范违法广告发生。一是严格广告经营资质管理,把好“准入关”。实行广告经营资质定期检查制度,每年第一季度对广告经营单位资质进行一次检查,对“问题”单位整改一批、核销一批、查处一批。2011年,全县共检查广告经营单位12户,个人经营8户,公司2尸,事业单2尸,对存在问题的2户广告经营单位进行了限期整改,二是实行特殊广告发布前备案制度,对医疗、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特殊化妆品等5类特殊商品(服务)广告实行发布前备案,对发现广告内容违法的,及时建议并督促广告主修改。2011年,备案广告36 条。

(二)加强监测,掌控广告发布动态。立足违法广告早发现、早制止、早查处,2011共监测各类广告268条。

(三)快速预警,及时制止违法广告。对发现的涉嫌违法广告,先通知叫停 2011年共下发《违法违规广告警示通知书》3次。

(四)集中整治,有效查处违法广告。我们及时消除部分同志中存在的对违法广告 “高高举起、轻轻放下,先发展、后规范”的片面认识,把查处广告违法活动,作为促进广告业健康发展的必要措施,把组织违法广告专项整治行动,作为解决广告突出问题的有力手段。近几年,我县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了十几项集中整治行动,切实加大违法广告案件查办力度。2011年,我们重点开展了二项行动。一是“清理整顿涉医广告行动”。检查4家医疗机构的医疗广告6条。二是“分类广告专项整治行动”。检查广告经营单位12 家,发现违法广告27条,发出整改通知书24份,收缴违法印刷品广告5000千余张。三是“五类重点广告专项整治行动”,检查各类药品、医疗服务、保健食品等广告26条,立案查处违法广告3起,责令停止发布广告不良5条,严厉查处了一批利用广告欺骗和误导消费者的违法行为,虚假违法广告蔓延之势得到有效遏制。

三、突出重点,抓住难点,有效推进违法广告整治的力度,作力使我县广告市场得到较好的净化

(一)加大广告市场的监管力度、对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发布者实施全方位的监测对广告量大的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发布者要求其建立健全广告发布台帐、和广告审查员制度,及不发布不良广告承诺制、同时加大了对市场的监管力度、做到了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发布者自律和监管的有机给合,从而大大地增大了广告的诚信度。

(二)加大广告审查人员的管理力度,实行广告审查员责任追究制。规定:一年内因所编审广告被行政管理部门通报批评一次者,由该媒体对其给予批评教育、责令写出检查,并取消当年评先资格;被通报批评两次者,当年不予晋升职务、职称。一年内因所编审广告被行政管理部门下达违规警告通知书一次者,由该媒体对其缓聘、留用察看;下达违规警告通知书两次或出现重大错误者,由该媒体对其解聘,工商部门同时取消广告审查员资格。

(三)实行对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发布者负责人责任追究制。对发布虚假违法低俗的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发布者,首先由宣传、工商、广电等部门约请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发布者主要负责人谈话警示;三次约谈后继续刊播虚假违法广告的,给予通报批评;通报批评后仍不改正的,下发警告通知书,由行业主管部门给予经济处罚;一年内被下发警告通知书3次或出现重大错误的,核验时予以缓验或不予通过核验。

虽然我们在改进广告监管方式上做了一些探索,但与国家工商总局的要求、与他县 局相比,还有差距。我们将以这次会议为契机,借鉴先进经验,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措施,推动全县广告监管工作再上新的台阶。

篇2:效能监管子系统

努力构建规范高效的市场“大监管”工作格局

——伊宁市工商局市场监管工作交流汇报材料

伊宁市工商局以深入推进监管服务责任区工作规范化建设为抓手,通过建立统一的市场监管规范、标准、流程,拓展监管领域,提升监管效能,深入推进以监管服务责任区为基础的“大监管”长效机制,促进市场监管向规范化、精细化转变,监管效能大幅提升。

一、夯实基础,积极构建“大监管”长效机制

一是科学化监管,责任到位。以“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区域划分均衡,人员搭配合理、分工职责明确”的原则,共设置责任区27个、区间54个、网格73个,70%以上工商所干部有自己的“责任田”,干部监管责任到岗、量化到人。实行“一把手”负责制,一级管一级,层层抓落实,形成上下互动、权责明晰、信息共享的监管服务责任工作格局。

二是层级化管理,考核到位。建立层级责任督查考核机制,建立了局领导、科所长、责任区干部三层四级管理联动机制,实施局、科、所动态督查问责,从市场主体准入到经济户口分配、认领、建档以及计划管理、巡查录入等全过程、多环节“痕迹监控”、“流程控制”,构成以基层监管服务责任区为基础,局领导监控、机关科室督办、所长抽查的三级责任督查机制,确保了层级管理责任落实到位。

三是综合化监管,履职到位。将基层监管责任区工作与食品安全监管、农资市场监管、商标广告监管等工作结合,构建“大监管”格局,通过责任人日常巡查、责任区间联合检查、局业务科室抽查,网上与实地督查和考核,监管干部对辖区内各类市场主体底数清、户数明,各项行政指导和各类专项整治落实到位,并取得实效,实现权责明晰、信息共享的精细化监管,形成“制度健全、运行规范、履职高效”的监管工作体制。7月15日,自治区工商局在伊犁州举办的南疆片工商所长监管责任区专题培训班暨经验交流会上,我局在大会上做了经验交流,同时四个工商所向200余名代表展示了监管服务责任区工作经验做法,得到领导和同仁的赞扬。

二、多措并举,推进市场监管工作实现精细化 实行市场监管“六定”制度,即:定片区、定岗位、定人员、定任务、定标准、定责任,推进市场监管流程化、规范化、精细化。

一是加强信息技术应用,推进市场监管流程化。积极发挥综合业务软件、工商电子地图、内部管理平台等信息系统作用,适时对市场主体分类、分级监管,及时制定日常工作计划,并与综合、定期、专项、重点等检查相结合,形成计划下达及时、工作开展规范、结果反馈真实、考核评价科学的“一体式”流程管理机制。

二是突出市场分类监管,推进市场监管规范化。为突出

基层监管重点,将各类市场主体分为Ⅰ、Ⅱ、Ⅲ三类。Ⅰ类为重点监控一级企业,主要是指涉及食品、危险化学品等行业;Ⅱ类为重点监控二级企业,指涉及前置审批的企业;Ⅲ类为一般监控企业,为无须办理前置审批许可手续的企业,按类实行梯次化巡查,规范了对企业的行政指导和日常监管。

三是结合信用等级监管,推进市场监管效能化。按照市场主体信用评价结果,将监管对象按照信用等级划分为诚信、基本诚信、轻微失信和严重失信企业。根据企业信用等级和企业类别确定为“远距离”、“近距离”和“零距离”监管方式,提高了市场主体巡查、经济户口管理、档案登记等工作监管效能。

三、狠抓落实,不断提升市场监管工作水平

日常工作中,坚持围绕监管责任区抓市场专项整治,突出重点,整合资源,重拳出击,扎实做好各类市场整治取得明显成效。上半年,立案查处各类案件124起,其中商业贿赂、“三虚一逃”、串通投标案等大要案48起,案值达1009.11万元,罚没款入库154.22万元,完成全年目标的128%。

食品安全监管效能有新提高。认真落实食品安全监管“六查六看”,加强食品市场日常巡查,严格规范食品经营行为。全面实现了食品安全监管三个百分百,即食品流通许可证受理、审核和监管100%实现电子化;监管服务责任区食品安全

监管责任和任务落实100%实现网上监管;食品质量监测100%实现网上管理。

“双打”专项整治扎实开展。按照责任区网格,在企业设立联络员,在市场设立监督员,政企联动打击“傍名牌”的违法行为。做到集中整治与日常监管相结合、案件查处与行政指导相结合、打击重点和节庆检查相结合的“三个结合”。查处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和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案件43起,总案值达203.85万元,罚没款入库99.08万元。

农资市场监管取得显著成效。通过对172户农资经营企业“拉网式”巡查监控,严厉打击坑农害农等违法违规行为,加大对涉农案件的查处力度。共查处涉农案件23起,案值320.12万元,罚没款入库81.57万元,没收不合格化肥206吨、不合格种子4.95吨、不合格农药33吨。查处的伊犁某农业生产资料有限责任公司销售不合格化肥案和北京某种业科技有限公司无照经营种子案2起案件被评为新疆“红盾护农”十大涉农典型案件。

篇3:明确职责才能提高监管效能

修订有关安全生产的地方法规, 明确、加大行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权重, 责权对等, 提高可操作性;针对北京市经济发展行业的特点, 尽快填补安全生产“空白”的地方法规、规定, 使得区县安全生产执法有法可依。图为北京市安全生产协会专家俞胜章为企业做安全生产讲座。

北京作为首都, 安全生产工作具有强烈的地域特色, 也具有明显的示范效应。但目前, 政府有关部门对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

第一, 一些政府行业主管部门在实施行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中责权不等。如在《北京市商业零售经营单位安全生产规定》《北京市文化娱乐场所经营单位安全生产规定》中, 明确了对行业主管部门的行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 而授予的行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权力仅3~4条。行业主管部门面对企业违反《安全生产法》《北京市安全生产条例》时却无能为力。

第二, 重复行政执法, 浪费行政成本。如对一个地面建筑面积大于1 000m2的商场、超市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既有商务局的行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又有属地街乡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还有安监局的综合监督管理。是否有必要如此重复?

第三, 还存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空白区域”, 无章可循。如建筑面积小于500m2的餐饮企业、洗浴企业、美容美发企业、汽车4S店等, 目前均无专项安全生产规定, 仅依靠现有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针对性、可操作性不强。

为进一步落实对生产经营单位的有效安全监管, 笔者建议:

修订有关安全生产的地方法规, 明确、加大行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权重, 责权对等, 提高可操作性;针对北京市经济发展行业的特点, 尽快填补安全生产“空白”的地方法规、规定, 使得区县安全生产执法有法可依;明确政府安全生产执法体系中的各执法主体的分工责任范围, 避免重复行政执法, 有效利用行政成本发挥作用。

篇4:强化主体责任 提高监管效能

6月19日(周五)下午出差到上海,21日(周日)返京;23日奔天津,当晚归来;次日一早又要赶往新疆。刘卓慧司长的工作日程排得特别紧。

一向以作风干练著称的刘卓慧,去年9月走马上任国家质检总局产品质量监督司司长,“任务繁重、责任重大”是她对这个新岗位的简洁描述和真切体验。

“近两年来,质检工作大事多、急事多、难事多。我们承担的任务、遇到的挑战、经受的考验都非同寻常。”面对繁重的产品质量监督工作任务,刘卓慧马不停蹄奔波在各地质监局、质量检验机构,深入调查研究,开展沟通协调,改进完善工作,督促指导落实。

记者了解到,仅今年4月份,她就为落实领导有关批示精神、制订产品质量监督政策和技术规范、督促指导地方质量监督工作,先后到上海、河北、山东等地座谈、调研。

质量安全:强化企业主体责任

当前,国际经济环境和国内经济形势严峻,产品质量安全形势不容乐观,产品质量监督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挑战。

“三鹿婴幼儿奶粉事件引发了我们对监管工作的进一步思考,如何强化企业落实产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刘卓慧认为,在加大《产品质量法》、《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宣传力度的同时,要明确企业是产品质量安全的责任主体,引导企业树立质量第一的理念,加强质量管理,完善诚信体系,落实社会责任。

“监管其实就是一种服务。”刘卓慧说,监管的过程更多地体现在积极为企业提高质量管理水平而开展服务上。依靠地方党委、政府的领导和重视,争取行业和部门的支持和配合,加强地方引导和行业自律。积极帮扶守法经营企业解决质量管理和检验技术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指导和帮助企业建立完善质量安全控制体系,加强产品质量安全风险控制,及时消除产品质量安全隐患,切实降低质量安全风险。通过齐抓共管,共同促进各行业、各地区企业主体责任的落实,推动企业走质量效益型发展道路。

打铁还须自身硬。产品质量监督是一项对综合能力要求较高的系统工程。“要完善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机制,不断提高产品质量监督依法行政和业务水平,切实有效地履行对企业落实主体责任的监督职责。”刘卓葱表示,今后一个时期,产品质量监督工作将从完善长效机制建设入手,切实提高监管效能,加强对企业落实主体责任情况的监督,突出重点、分类监管,严格市场准入,加大监督抽查力度,严厉打击产品质量违法行为,严把产品质量安全关。

监督抽查:向广度深度要效益

监督抽查一直是监督企业落实产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的重要利器,为发现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打击质量违法行为,促进区域、行业产品质量整体水平提高,有效应对突发事件发挥了重要作用。

“要发挥监督抽查在质量监督工作中的作用,就必须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各项部署要求,进一步加大对涉及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产品的监督抽查力度,不断提高抽查工作的有效性。”据刘卓慧介绍,2007年第2季度国家监督抽查中,浙江省慈溪市生产的饮水机合格率仅为63.3%。针对这样一个拥有100余家饮水机生产企业、年产量约2750万台、销量占全球市场一半、占全国年产销量70%左右的县级市,国家质检总局会同当地质监部门针对抽查中发现的区域质量问题,立即开展了一系列后处理工作,帮扶企业整改,使这一地区的饮水机质量整体水平明显提高,2008年抽查合格率提高了21个百分点。

去年,监督司组织对237类重点产品的20835家生产企业的23423批次产品进行了国家监督抽查,抽查企业和产品数量同比2007年分别增加了50%和40%。其中,涂料、胶粘剂、人造板等12类建筑装饰装修材料,抽查了2162家企业的2240批次产品,重点检验了产品中的有害物质限量,节能灯、房间空调器等13类节能和终端用能产品,抽查了856家企业的924批次产品,重点检验了电气安全、能效、环保等项目;还跟踪抽查了化肥、农药、农机等22类重要农资产品的1625家生产企业的1845批次产品。

各地质监部门也紧扣食品、消费品、建材、农资以及区域特色产品,采取多种形式,加大监督抽查的广度和深度。如新疆自治区、南京市等地质监局集中开展了家具等社会热点产品有害物质专项抽查,北京市实行了对高风险食品的季度性连续抽查。

“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突出重点、分类监管,对质量安全风险高的产品,要增加市场抽样,提高抽查频次,扩大抽查覆盖面,向深度和广度要效益。”刘卓慧告诉记者,要严格监督抽查后处理的机制和措施,提高后处理时效性、可操作性和执行力,对存在严重质量安全问题的企业予以曝光和依法查处,增强震慑力。强化对监督抽查不合格企业的后续跟踪和监管,进一步提高监督抽查的有效性。同时,要加大国家和地方监督抽查工作的统筹协调,加快建立完善全国监督抽查联动机制,充分利用全系统的资源,使监督抽查的作用发挥得更大。

今年,监督司在组织各省区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开展复混肥、磷肥全国联动抽查的同时,启动安排了甲型H1N1流感防控物资和“家电下乡”产品等方面的监督抽查;组织实施了食品、建筑装饰装修材料等与人民群众日常生活消费密切相关产品的监督抽查等。“通过实施监督抽查,掌握产品质量动态状况,扶优治劣、引导消费,督促企业提升产品质量保障能力,促进产品质量整体水平提高。”刘卓慧表示这些监督抽查已初见成效。

生产许可:严格准入保质量

实施生产许可证制度,是衡量企业落实产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能力的一把尺子,也是严把源头质量安全关和落实国家产业改策的重要手段。近年来,监督司进一步加强了对涉及人体健康、人身财产安全产品和涉及节能减排产品的生产许可准入管理,逐步提高准入门槛,严格准入条件,严格许可审查和检验,严格证后监管,大力开展质量安全问题的集中整治。

刘卓慧坦言:这些年来,通过实施生产许可证制度,严格落实国家产业政策和有关行业准入条件,加强对涉及公共安全、人体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工业产品的质量安全监管,在促进提高产品质量水平和节能减排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她还列举一组数据来佐证实施生产许可证制度后所带来的实绩:仅2008年,通过淘汰落后产能,共节约标准煤1264万吨,节电36亿度,减少粉尘排放353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2382T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75万吨,有效地推动了节能减排工作。

篇5:提高工商监管执法效能的有效途径

一、提高执法效能的必要性

从经济学的角度讲,执法效能就是执法收益与所付出成本的比率,投入最少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获取最大的成果,执法效能则高,反之则低。工商部门在履行行政管理和行政服务职能过程中,同样要考虑人力、物力、财力的消耗和获取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比率。

近几年来,工商部门通过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创新监管机制,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监管执法效能的提高。但是,与工商部门执法效益的预期相比,整体执法效能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一是工作重点不突出,收费工作仍然占居重要地位,基层分局主要的工作精力都集中在行政性收费上,还没有从根本上实现从收费型向监管型的转变。二是监管方式不规范,管理粗放,没有形成科学化、制度化的市场监管模式,讲求的是执法的声势,而忽视监管效益,往往用出动执法人员、执法车辆的数量来衡量执法的效果。三是工作职责不明确,争利推责、多头执法、重复执法的现象时有发生,执法资源浪费严重。四是协调配合不够,在专项执法行动中,往往是单打一,与相关职能部门协同配合不多。

工商部门作为综合性行政执法部门,涉及市场经济领域的方方面面。工商部门的财务状况和供给体制,决定了我们必须从提高执法效能上下功夫。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带来的新变化,工商部门监管范围大、任务重、责任大,与自身人员少、力量弱、资源有限的矛盾更加突出,工商部门只有提高监管执法效能,才能切实履行自身职责,实现职能到位;才能解决社会需求与资源供给的矛盾;才能真正实现部门的快速发展。

二、原因分析

笔者认为,从工商部门的现状来看,造成监管效能不高的主要原因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队伍素质不高,执法观念落后。从总体上讲,工商队伍的执法素质较之以前有很大的提高,但是,与新形势下法制建设的要求相比,我们的执法队伍依法行政的意识不强,对法律的立法精神、自由裁量的运用理解不深,领悟不透,方法简单粗暴,强势执法、甚至野蛮执法的现象还依然存在。在执法理念上,少数执法人员缺乏中心意识、大局观念,为执法而执法,盲目追求执法的效果,没有把执法工作放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中考虑,造成了执法与发展关系的错位。

二是成本意识淡薄,资源配置不优。作为政府职能部门,执法收益和执法成本的对比基本反映出我们监管执法的效能。在实际执法中,我们多考虑的是执法的效果,而忽视了执法投入产出的对比,缺乏成本核算和控制的意识。同时,在执法资源的配置上不合理,机构设置过多过细,各业务机构和基层分局的职能交叉、资源内耗严重;工作流程设计不合理,审批层次多,工作效率低;人力的投放上不平衡,执法资源未得到有效利用。

三是监管机制不新,内部管理不严。现行的监管机制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变化,注重于传统的有形市场的监管,没有真正建立起对无形的大市场监管的机制;注重突出执法职能,而忽视了企业自律和行业管理作用的发挥,没有确立“企业自律、行政监管、社会监督”的市场规范理念,造成投入大,效果不明显;监管的科技含量不高,利用信息化监管手段的热情不高。同时,内部的监督制约机制不健全,落实不够,管理的漏洞大,监管的薄弱环节多;考核机制不完善,注重了执法结果,而忽视了执法过程,形成了一种“罚没收入至上”的观念,造成行为和目的的错位;竞争激励机制没有完全建立,作用没有发挥。这些都影响到工商部门整体的执法效能。

四是执法保障缺位,打击力度不够。市场监管执法是一项为社会公众服务的工作,需要强有力的物质支撑。但当前执法保障机制不健全,自收自支的供给体制,加之工商执法涉及面广、难点问题多,执法所需人力、物力的增长同实际投入严重不足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经费保障困难,导致执法争利扰民、违规执法现象时有发生;执法装备投入不足,加之执法手段有限,造成执法力度减弱,缺乏执法的震慑力,直接影响整体执法效果。

三、提高执法效能的途径

根据新形势下工商执法工作的新要求,笔者认为应从以几个方面着手:

1、全面理顺事权关系。目前,由于各业务科室、基层分局的职责不尽明确,权限划分不清,导致职能交叉、多头执法,或者因相互争利推责,内耗严重。为此,必须全面理顺各科室、各基层单位事权关系。

一是明确各机构的职责。按照上级“三定”方案的规定,按照“精简、统一、效能”与权责一致的原则,科学设定各业务科室、基层分局的职责。同时,以辖区属地管理为主体,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对法律法规未明确由上级机关行使的市场准入、日常规范、违法查处等监管职权,下放到基层分局,强化属地监管责任。基层工商所的职能以辖区综合性监管、服务为主;机关科室和直属机构的职能以指导、服务基层为主。

二是整合执法资源。按照执法办案、市场规范、行政许可、维护保障等4个方面,严格、科学界定公平交易分局、专业市场分局、登记注册

分局及市局内设机构的职责。对公平交易分局,明确执法办案机构,负责查处不正当竞争范围内的大要案件的查处和系统执法工作的指导、协调、督办;专业市场分局,以市场规范为主,负责专业市场监管,体现其专业化的监管职能;登记注册分局,以实施行政许可为主,负责市场主体登记许可职责。局机关负责为全系统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和后勤保障,形成完整的职能链,环环相扣,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实现权责统一,运转高效的目标。

三是强化工作流程管理。按执法办案、市场规范、行政许可等具体事项,分类制定运行流程,规范工作程序,明确办理时限,减少中间环节,降低行政成本。如登记许可,按照“一审一核”的要求制定企业登记流程,严格规定审查、核准环节的操作规程、审查事项、审查内容、办理时限、相关责任等。

四是细化岗位职责标准。根据各岗位特点,明确具体的岗位职责和工作流程,制定相应的工作规范和考核标准,进行量化考核和动态管理。在此基础上,实行定人、定岗、定责、定目标、定奖惩“五定”,促进工作的落实。同时,在系统内推行注册官、经济检查官、委派法制员等制度,进一步减少审批环节,提高办事效率。

2、优化执法力量布局。一要加大基层执法力量的投入。按照国家工商总局十一五规划提出的基层分局人员占县市局人员的比例不低于70%的要求,进一步加大基层倾斜力度,把人力的投放的重点集中到基层。二要着力改变执法力量不均衡的现象。根据市场主体的数量、监管的外部环境、交通地理条件、经济的活跃程度以及监管工作量大小,进行综合分析,确定各分局、各单位人员的编制数,有效解决监管力量投放不合理、监管效能差的状况。三要优化队伍结构。结合干部业务素质、个人专长、年龄结构以及身体状况等因素,对人员进行适当调配,优势互补、人尽其才,以实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四要加大执法装备的投入。结合新形势对执法工作提出的更高要求,在提高队伍执法素质的同时,为办案机构配备执法专用车辆、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摄像机等办案工具,为执法提供强有力的物质技术支持。

3、加强成本效益分析。在目前工商部门财务保障体制下,全面引进企业的成本核算模式,即尽可能减少不可控成本支出的前提下,通过内部机构的完善、资源的优化配置、监管机制的创新等手段,减少可控成本的支出。目前在履行职责时,经常采取运动式执法方式,投入成本高,获取效益低。针对这一现象,要引入企业的成本核算模式,控制行政成本的增长。

一是实行行政支出定额管理。对日常执法工作,根据工作量的大小、工作的难易和预期收益值,进行综合的分析,确定支出定额,并严格按定额执行。

二是建立资源消耗登记台帐。对每一项具体工作的落实,如实登记有关的人力、财力、物力的投入量、投入量,如投入人数、执法车辆、时间、社会资源等,与获取的收益进行比对。对比率大于1的工作,要从投入上进行控制,尽可能的降低行政运行成本。

三是建立常态化的成本核算控制制度,明确统一的支出项目和核算方法,对执法支出进行严格的归集划分,将执法活动的支出纳入控制之中,实行严格的分析对比,为类似工作提供参考依据,并且将其作为效能考核的主要内容。

4、创新监管执法机制。

一是改进执法办案体制。在落实集中办案的前提下,推行统分结合的办案模式,全系统执法办案任务由公平交易分局统一承担,并接受市局考核,其具体工作全部分解到基层,由基层分局具体落实,公平交易分局实行分片挂点督导,承担指导、督办职责。督导人员实行双重管理、双重考核,即接受公平交易分局和基层分局的管理考核,督导人员的津补贴既与基层执法办案任务完成情况挂钩,又与自身工作挂钩。同时,组建经济检查大队,专门负责大要案件的查处工作,发挥公平交易分局执法的拳头作用,并全面协调、指导、督办系统执法办案工作。

二是继续深化分类监管工作。为改变目前粗放式的监管模式,要全面推行并深化市场主体分类监管机制,根据市场主体的分布、违法违章的频率、信用程度的优劣,事前制定周密的巡查计划,合理配备巡查力量,确定巡查内容,实施有计划、有重点的综合巡查,提高巡查监管的效能。

三是改进执法的行为方式。在坚持依法行政的前提下,坚决杜绝野蛮执法、粗暴执法、侮辱被管理者人格的现象发生,正确处理好合法性与合理性的关系,根据相对人的不同情况、主观因素,正确行使自由裁量权,在体现法律严肃性的同时,体现执法的人性化。以此消除相对人的对立情绪,取得他们对工商执法的认同和支持,从而实现执法效果的最大化。

四是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要增强信息获取能力,通过布设全方位的监控网络,广泛发动群众,争取群众的积极参与,提高监管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要主动接受地方党委政府的领导,争取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对一些长期存在、呈现规模化的违法违章行为,要积极依靠党委政府,变部门行为为政府行为,形成执法的合力。还要加强与公安、质监、卫生、文化等部门的协作,采取联合执法、统一行动的方式,改变单打一,投入大,收益低的状况。

篇6:效能监管子系统

一、注重记录和收集基础监管数据

立足当前人力、物力、财力和已经掌握的市场主体数据,采用网络监管和实地检查相结合的监管方式,有的放矢地开展监管,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探索监管规律,做好基础监管数据记录和收集工作。

二、突出重点,加强网络交易平台监管,着力建立网络监管搜索引擎督促大型网络交易平台建立完善内部监管机制;建立与大型网络交易平台的网络对接、数据交流机制;在大型网络交易平台设立12315申诉举报链接点,及时发现和处理网络交易消费纠纷。

建立网络监管大型搜索引擎是网络监管平台的基础,也是实现“以网管网”的重要手段。目前,部分省区市工商局建立的搜索引擎分为两种,一种是全网搜索引擎,另一种是垂直搜索引擎,主要是对结构性数据和关键字进行搜索。笔者认为,应以整个网络市场主体数据为样本,在国家工商总局层面建立网络违法行为关键词特征库,结合资金、物流、域名、IP地址等数据,建立全系统共享的大型网络监管搜索引擎。各省区市和基层工商机关可根据职能和权限,建立中小型垂直搜索引擎,做到大中小相结合,全网搜索和垂直搜索相结合,以此实现快速、准确发现网络违法行为。

三、建立网络监管平台,实现“以网管网”

在现有市场主体数据和对大型网络交易平台加强监管的基础上,逐步扩大网络监管覆盖面,通过委托专业公司设计、开发、合作、培训等方式,逐步完善硬件设施和软件建设,提高数据收集、分析和处理能力,提高网络监管效能。要不

断提高监管数据收集能力,必要时可与历史数据对照,多角度验证数据的全面性和可信性;不断提高监管数据存储能力,按照一定规则对数据进行分类,便于日后检索;不断提高监管数据处理能力,对大量动态数据进行分析,获取有效信息;不断提高监管数据预测能力,为市场服务,为宏观经济发展决策服务。

四、建立监管数据横向协作机制

篇7:效能监管子系统

常工商企“2010”2号

关于深化经济户口管理提升监管效能的意见

各直属局、城区分局:

经济户口管理是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改变监管方式、强化属地管理、加强联动监管的一项重要举措,是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下履行工商行政管理各项监管职责的重要基础。近年来,各部门和广大干部积极按照总局‚四个转变‛和省局‚进一步优化‘经济户口’的建立、进一步整合各类检查、进一步科学界定监管重点、进一步改进监管方式‛的要求,紧密联系各地实际,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在提高思想认识、改善数据质量、提升监管能力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为更好地履职尽责,进一步深化经济户口管理、提升监管效能,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全面贯彻制度要求,在狠抓落实上下功夫 各级要继续加深对经济户口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强化对经济户口管理制度(下称‚制度‛)的学习和理

户口管理工作。

四是强化考核。严格按照制度规定和要求,健全和完善对制度落实的考核措施,严格开展督查、考核。特别是要注重把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不良行为、违法行为和提升服务效能作为监督检查效果纳入效能考核的重点,力求在实际检查中,发现和纠正问题,消除监管盲区,确保各项制度要求和规定,能切实贯彻落实到各项监管实际工作当中。

二、优化完善监管措施,在提升效能上下功夫 监管的目的是规范。要善于通过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依法纠正不良行为、违法行为。要充分运用经济户口管理制度和管理系统,履行好各项监管职责,及时记录管理信息,并充分利用系统信息开展好监督管理。要适应工商所综合管理实际和管理需要,完善监管措施,着重在提高监管效能上下功夫。

一是统一领导。要结合本单位实际,认真研究,本着有利于推进工作、提高效能、发挥职能的原则,建立健全经济户口管理协调机构,对本单位经济户口管理工作实行统一研究、统一安排、统一考核、统一领导。

二是切实履职。对于制度规定的实地检查,要严格按照经济户口管理办法以及配套制度的规定,在检查实上下功夫。要注重在检查中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不良行为、违法行为。

二是细化规范。要紧紧围绕制度,突出实地检查和书式检查的程序化、规范化建设,细化工作流程,完善督查考核依据。要进一步结合监管风险点排查,在实际监督检查中,规范重、热点行业标注、市场主体下发、检查组划分、监管责任人确定、检查信息记录、案件查处、警示管理、退出督查、无照查处取缔等操作程序,推进标准化、规范化管理。

三是落实责任。要按照监管责任区和监管任务划分,切实开展监督检查。谋长效,关键在于落实责任。各级要切实按照监管责任制要求组织开展监督检查,在把每一个市场主体都‚落户‛到所属的监管片区的同时,关键要把监管责任落实到具体每一个责任人员。按照制度要求,核查考核任务落实情况,对不落实的,应严格按照经济户口管理责任,追究过错责任,尤其是对玩忽职守、应实施检查而不作为的、虚假检查或在检查过程中弄虚做件的行为,一旦查实要严肃处理。

篇8:效能监管子系统

科学定位解决好“放得下”的问题

按照天津市市场监管委《关于区县市场监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要求, 河西区市场监管局采取“对口承接、相近吸纳”的办法, 精确划分局、科、所三级职责, 做到职责法定。同时对市场监管所的工作职责进行科学定位, 在监管所原有职责的基础上, 率先将各监管职责下放到所, 使原先三个局的业务工作在市场监管所中都有体现, 实现了“三局合一”的最初设想。

与此同时, 按照市场监管委提出的“一街一镇一所”的要求, 积极争取区政府和街道办事处的支持, 克服困难, 多措并举, 完成了13个市场监管所的建设任务。同时还配齐配强了各监管所所长和街食安办主任, 确保了基层所工作的开展。

稳步推进解决好“接得住”的问题

职能下放到所, 不能是简单的“一放了之”, 关键要解决好基层所“接得住”的问题。为此, 河西区市场监管局着重抓好4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切实加强相关业务培训工作。各业务科室制定培训计划, 对市场监管所实施专题培训。截至目前, 我局已举办业务培训25场次, 参训人员达到600余人次, 有效解决了基层业务能力不足的问题。

二是编制监管工作指南。各相关业务科室根据各自下放的职能删繁就简, 按日常监管和专项检查进行分类, 将监管检查的业务流程编印成册, 形成监管检查项目清单。市场监管所监管人员只要对照清单, 逐项检查, 即可完成监管检查任务, 缩短了市场监管所履行新监管职能的过渡期。

三是开展现场“以干带学”活动。我局开展了“科室帮教、基层学干”活动, 切实解决了市场监管所“管什么、怎样管、管到什么标准”等问题。

四是启动市场监管所标准化工作。为进一步提升市场监管所的监管效能和服务水平, 该局全面启动了市场监管所标准化建设工作, 制定了工作方案, 选取3个市场监管所为试点, 统一服务标准, 明确实施阶段, 力争年内各市场监管所均达到标准化建设管理水平。

激发活力解决好“管得好”的问题

要实现“管得好”这一最终目的, 干部队伍是关键。“三局合一”后, 随着监管职能逐步下放, 基层干部普遍反应压力比较大。河西区市场监管局坚持两手抓, 一手抓干部队伍思想建设;一手抓为基层办实事解难题。在抓干部队伍思想建设方面, 一是利用科所长会、部门工作汇报会等各种时机, 明确改革责任, 强化担当意识。二是实行局领导联系点制度。局领导经常深入自己联系的市场监管所, 了解基层干部职工思想状况, 有针对性地开展谈心和思想教育, 要求大家要加强学习。三是结合“三严三实”教育活动, 组织开展了“一科一典型一所一模范;一科一亮点一所一经验”创新实践活动, 引导广大干部奋发有为, 努力拼搏, 极大地激发和调动了广大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在抓为基层办实事解难题方面, 主要是强化为市场监管所办实事、解难题工作。针对基层市场所普遍反应的人手不足问题, 我局积极争取区委、区政府的支持, 向社会公开招聘了29名市场监管所协管员, 用于市场监管所日常辅助性工作, 缓解了监管所人员紧张的困难, 使监管干部腾出更多的时间用于市场监管。

篇9:以回访监管提升行政效能

目前,一项“查绩效、听民意、转作风”的回访工作机制正在该局常态化高效运转。

据了解,近两年,华容县国土资源局回访服务对象和群众2673人次,其中,电话回访1862人次,上门回访811人次,得到社会各界好评,回访满意率达99.6%。2012年,获得“省级文明单位”及省、市、县其他奖项29项,在全县政风行风评议和群众满意度测评中名列前茅。

教育:以回访机制增强服务意识

为使回访制度真正成为长效工作机制,华容县国土资源局配套制订了相关问责、考核和激励制度,不断加强对干部职工的教育引导,积极组织开展各项活动,促进回访制度落实,切实增强了干部职工服务意识。

规范管理,制度先行。近年来,华容县国土资源局不断修订完善回访制度,建立《国土资源行政问责办法》、《乡镇国土资源所考评办法》以及首问责任制、一次性告知制、限时办结制等一系列制度,逐步形成乡镇国土资源所监管回访、用地企业服务回访、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实施回访和国土手续办理对象回访的回访工作体系。同时,成立了由局纪检监察室牵头负责,办公室、人事股、乡镇管理股、执法监察大队等单位配合的回访工作机构,明确各股室、二级机构和乡镇国土资源所兼职纪检监察员,构建了回访长效管理机制,切实改进服务质量,提升了部门形象。

为加强干部职工的服务意识,该局还不断组织学习培训。一方面,不仅积极参加省、市主管部门业务知识培训,还多次邀请市纪委、市委讲师团、县纪委、检察院、县法制办领导结合国土资源系统的案例举行专题讲座,开展《湖南省政府服务规定》学习和预防职务犯罪等教育活动,切实增强了干部职工服务意识,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

此外,今年以来,该局先后开展了“提升行政效率、提升落实到位率、提升群众满意率”主题活动、“转作风、解难题、树形象”专项行动和“察民情、办实事、大走访、大调研”活动,结合回访工作,将各项活动工作目标任务进行了量化分解,将责任目标落实到岗到人,充分听取服务对象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畅通信息沟通反馈渠道,促进了回访工作开展。

监督:以回访机制打造廉政队伍

在回访监督中,华容县国土资源局针对自身管理、服务职能,从基层监督、企业服务、项目廉政、股室效能等四个方面入手,开展回访监督。

狠抓基层管理“监督回访”,实地督查转作风。目前,该局全面取消了乡镇国土资源所收费经济目标任务,严格工作目标考核。由纪检监察室、乡镇管理股定期到各乡镇国土资源所进行工作督查和考核,实地回访乡村建房农户和群众,广泛收集乡镇国土资源所工作人员履职情况,实行一月一督查、一季度一考核,坚决杜绝“放水养鱼”、重收费、轻监管现象。

狠抓用地企业“服务回访”,上门走访解难题。为进一步优化国土资源服务环境,规范国土资源执法行为,提高工作效能,华容县国土资源局积极开展走访企业活动。在走访活动中,由各班子成员带队,分片包干进行走访,与企业老板面对面交流,了解企业困难。仅今年8月,该局结合“大走访”活动,走访企业100余家,帮助企业办理抵押登记10宗,争取贷款融资1.2亿元。为企业排忧解难,得到了企业的赞扬,有效提升部门形象。

狠抓项目实施“廉政回访”,干群座谈听意见。近年来,该局严格按照省纪委等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快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防腐败机制建设的意见》(湘国土资发〔2011〕32号)文件要求,切实加强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实施监管,从项目选址、规划设计论证、项目招投标、工程实施监管、项目验收等各环节,开展全程廉政回访。通过召开项目区乡镇、村场干部和群众代表座谈会,收集、整理项目实施的意见和建议,排查和防范廉政漏洞,提升预防腐败监督管理水平,确保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真正成为群众满意的“民心工程”、廉洁高效的“廉政工程”。

狠抓手续办理“效能回访”,电话调查优服务。该局坚持对业务股室和行政服务窗口进行效能回访,由纪检监察室对所有服务对象进行逐一电话回访,实行每月一通报。在回访中,重点听取服务对象对工作人员在政务服务中的服务态度、服务质量、一次性告知、限时办结以及廉洁自律等方面情况,及时纠正工作失误。今年4月,在回访核对服务对象张安凤土地证时,发现其登记土地座落出现错误。第二天,华容县国土资源局工作人员就带着更正好的土地证上门服务,送到张安凤家中。

整改:以回访机制提升管理水平

有查必有纠,有访必有果。华容县国土资源局坚持回访全履盖、监督全过程的同时,狠抓整改落实,确保回访工作成效。

对监督回访、服务回访、廉政回访、效能回访的情况,该局及时进行张榜公示通报,指出和纠正问题,并及时整改落实。对服务对象和回访群众反映的问题或建议、意见等,及时向其通报和反馈整改落实情况。今年以来,该局先后对存在服务态度不好、工作形象不佳、工作时间上网玩游戏问题的4名干部进行了通报批评,并先后向反映问题的群众回复意见5人次。

此外,回访调查情况,不仅作为单位和个人年度考核、考评依据,而且直接与个人奖金福利补助挂钩,与干部晋级轮岗挂钩。对回访发现的工作人员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规定职责的行为和问题,严格按照《华容县国土资源局行政问责办法》,追究当事人责任。问责方式包括诫勉谈话、书面检查或公开道歉、通报批评、调整工作岗位、停职检查、降职使用、责令辞职、免职等。对工作任务未及时完成,问题整改落实不到位的干部职工,予以惩戒到位;对工作突出,群众评价较高的干部职工,给予表彰奖励。今年来,该局累计扣发个人补助11人次,共计3500元,调整工作岗位2人。

(作者系华容县国土资源局党组书记、局长)

上一篇:追梦路上不曾放弃作文下一篇:大班特色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