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应用题经典练习一

2024-05-16

四年级数学应用题经典练习一(精选16篇)

篇1:四年级数学应用题经典练习一

四年级数学应用题经典练习一(附答案)

1、四年级三班34个同学合影。定价是33元,给4张相片。另外再加印是每张2.3元。全班每人要一张,一共需付多少钱?平均每张相片多少钱?

2、一辆汽车从甲地到乙地共要行驶580千米,用了6小时。途中一部分公路是高速公路,另一部分是普通公路。已知汽车在高速公路上每小时行120千米,在普通公路上每小时行80千米。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了多少千米?

3、小华家距学校2300米,每天步行上学,有一天他正以每分钟80米的速度前进着,一抬头看见路边的钟表发现要迟到,他马上改用每分钟150米的速度跑步前进,途中共用20分钟,准时到达了学校。小明是在离学校多远的地方开始跑步的? 4、84千克黄豆可榨12千克油,照这样计算,如果要榨120千克油需要黄豆多少千克?

5、一根绳子分成三段,第一、二段长38.7米,第二、三段长 41.6米,第一、三段长39.7米.求三段绳子各长多少米?

6、三筐苹果共重110.5千克,如果从第一筐取出18.6千克,从第二筐取出23.5千克,从第三筐取出20.4千克,则三筐所剩的苹果重量相同,原来三筐苹果各有多少千克?

7、小明和小华都是早上7:30从家里出发去上学,小明每分钟走120米,小华每分钟走80米,小明到达学校5分钟后发现忘了钢笔,就回家拿钢笔,7:55分和小华在路上相遇。从学校到家多远?

8、一个学生的家离学校有3千米。他每天早晨骑车上学,以每小时15千米的速度行进,恰好准时到校。一天早晨,由于逆风,开始的1千米,他只能以每小时10千米的速度骑行。剩下的路程他应以什么速度骑行,才能准时到校? 【答案详解】

1、定价款+加印款=共付款 共付款÷学生数=每张照片款

33+2.3×(34-4)= 共付款=102(元)每张照片款=102÷34=3(元)

2、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速度×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时间=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路程 120×[(580-80×6)÷(120-80)]=300(千米)本题也可以通过设x来求解

3、跑步的速度×跑步的时间=跑步的路程

150×[(2300-80×20)÷(150-80)]=1500(千米)本题也可以通过设x来求解

4、每榨1千克豆油所需豆子×豆油的千克数=所需黄豆数(84÷12)×120=所需黄豆数=840(千克)

5、绳子的总长1人=第一小组的人数(180+20)÷2-1=第一小组的人数

5、把奖金总数重新分配:(按三等奖分配)一个一等奖=4个三等奖;一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 奖金总数÷三等奖的个数=三等奖的奖金 三等奖的奖金×2×2=一等奖的奖金

[(308÷2÷2)×(2×2×2+2×2+2)]÷(1×2×2+2×2+3)= 三等奖的奖金 三等奖的奖金×2×2=一等奖的奖金

6、甲数=2个丙数+2。乙数=2个丙数-2。丁数=2个丙数×2。1296÷(2个丙数+2+2个丙数-2+一个丙数+2个丙数×2)=丙数 即:1296÷(2+2+1+4)=丙数

甲数=2个丙数+2 =„„ 同理可求„„

7、起、始点的距离-最后的运动员跑的路程=相遇点离返回点的距离。起、始点的距离3千米。

最后的运动员跑的路程=290×最后运动员所用时间。最后运动员所用时间(3000+3000)÷(310+290)即:3000-290×[(3000+3000)÷(310+290)] =3000-290×10 =3000-2900 =100(米)

四年级数学应用题经典练习三(附答案)

1、一个滴水的水龙头一星期要白白流掉84千克水。照这样计算,一个月要流掉多少千克水?(一个月按30天计算。)

2、学校开展花香校园活动,四年级3个班,每班准备植树23棵,三年级5个班,每班准备植树12棵,两个年级共植树多少棵?

3、两块长方形蔬菜地,长都是48米,其中白菜地宽25米,黄瓜地宽12米。白菜地的面积比黄瓜地面积多多少平方米?

4、动物园的一只大象2天吃450千克食物,一只熊猫4天吃72千克食物。一只大象每日的食量比一只熊猫多多少千克?

5、停车场停有大货车45辆,客车的数量是货车的2倍,小汽车比大货车和客车的总和还多20辆,停车场有小汽车多少辆?

6、五星电器夫子庙分店的一些小家电商品单价如下表。类 别 电饭煲 微波炉 抽油烟机 单价(元)120 680 570 开业当天卖出电饭煲23个、微波炉46个和抽油烟机1个。(1)电饭煲和抽油烟机当天营业额一共是多少元?(2)微波炉当天营业额比电饭煲多多少元? 【答案解析】

1、分析和解答:首先算出一天用多少千克的水,一周七天,一周流掉84千克,也就是一天用:84÷7=12千克 然后一个月按30天计算,也就是一个月流掉水的重量:30×12=360千克 答:一个月要流掉360千克水。

2、分析和解答:先算出四年级3个班总种植多少棵树:3×23=69棵,接着计算三年级5个班总种植多少棵树:5×12=60棵。然后两个年级共植树:60+69=129棵。答:两个年级共植树129棵。

3、分析和解答:先算出白菜占地多少平方,25×48=1200平方米。再算出黄瓜占地多少平方,12×48=576平方米。白菜地的面积减去黄瓜地的面积,就是多出来的地。1200-576=624平方米。答:白菜地的面积比黄瓜地面积多624平方米。

4、分析和解答:先算出大象一天食量多少,450÷2=225千克。再算出大象一天食量多少,72÷4=18千克。然后算出一只大象每日的食量比一只熊猫多出多少千克:225-18=207千克。答:一只大象每日的食量比一只熊猫多207千克。

5、分析和解答:先算出客车的数量:45×2=90辆。接着算小汽车的数量:45+90+20=155辆 答:停车场有小汽车155辆。

6、(1)分析和解答:电饭煲营业额是:23×120=2760元。抽油烟机营业额是:1×570=570元。营业总额:2760+570=3330元。

答:电饭煲和抽油烟机当天营业额一共是3330元。

(2)分析和解答:微波炉营业额是:46×680=31280元。电饭煲营业额是:23×120=2760元。微波炉当天营业额比电饭煲多:31280-2760=28520元。

四年级数学应用题经典练习四(附答案)

1、甲、乙两车同时从A地开往B地。甲车每小时行78千米,乙车每小时行66千米,8小时两车相距多少千米?

2、某超市上午运进大白菜130千克,下午运进的比上午的2倍还多50千克。超市上午比下午少运进大白菜多少千克?

3、张师傅每小时做18个零件,王师傅每小时做20个零件,两人同时工作,6小时后完成,这批零件有多少个?

4、一本故事书,丁丁前3天平均每天看23页,后6天平均每天看28页,这本故事书有多少页?新课 标第 一 网

5、小明家装修房屋,用面积9平方分米的方砖480块正好铺满书房的地面,如果改用边长4分米的方砖,需要多少块? 【答案解析】

1、分析和解答:先算出甲车8小时的路程是:78×8=624千米。接着算出乙车8小时的路程是:66×8=528千米。然后算出两车相距的路程是:604-528=96千米。答:8小时两车相距96千米。

2、分析和解答:先算出下午运进总重量是:130×2+50=310千克。上午比下午少运进重量是:310-130=180千克。答:超市上午比下午少运进大白菜180千克

3、分析和解答:张师傅6小时完成件数是:18×6=108个。王师傅6小时完成件数是:20×6=120个 两人共完成优件数是:120+108=228个。答:这批零件有228个。

4、分析和解答:丁丁前3天看的总页数是:23×3=69页。丁丁后6天看的总页数是:28×6=168页。丁丁看的总页数是:69+168=237页。答:这本故事书有237页。

5、分析和解答:首先算出房屋总面积是:9×480=4320平方分米。再算出改成4分米后的方砖面积是:4×4=16平方分米。然后算出4分米后的方砖的数量是:4320÷16=270块。答:如果改用边长4分米的方砖,需要270块。四年级数学应用题经典练习五(附答案)

1、四年级三班34个同学合影。定价是33元,给4张相片。另外再加印是每张2.3元。全班每人要一张,一共需付多少钱?平均每张相片多少钱?

2、一辆汽车从甲地到乙地共要行驶580千米,用了6小时。途中一部分公路是高速公路,另一部分是普通公路。已知汽车在高速公路上每小时行120千米,在普通公路上每小时行80千米。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了多少千米?

3、小华家距学校2300米,每天步行上学,有一天他正以每分钟80米的速度前进着,一抬头看见路边的钟表发现要迟到,他马上改用每分钟150米的速度跑步前进,途中共用20分钟,准时到达了学校。小明是在离学校多远的地方开始跑步的? 4、84千克黄豆可榨12千克油,照这样计算,如果要榨120千克油需要黄豆多少千克?

5、一根绳子分成三段,第一、二段长38.7米,第二、三段长41.6米,第一、三段长39.7米.求三段绳子各长多少米?

6、三筐苹果共重110.5千克,如果从第一筐取出18.6千克,从第二筐取出23.5千克,从第三筐取出20.4千克,则三筐所剩的苹果重量相同,原来三筐苹果各有多少千克?

7.小明和小华都是早上7:30从家里出发去上学,小明每分钟走120米,小华每分钟走80米,小明到达学校5分钟后发现忘了钢笔,就回家拿钢笔,7:55分和小华在路上相遇。从学校到家多远?

8、一个学生的家离学校有3千米。他每天早晨骑车上学,以每小时15千米的速度行进,恰好准时到校。一天早晨,由于逆风,开始的1千米,他只能以每小时10千米的速度骑行。剩下的路程他应以什么速度骑行,才能准时到校?

9、一场音乐会的票价有40元、60元两种。60元的有100个座位,40元的有250个座位。票房收入是15000元,观众可能有多少人?(已知两种票售出的都是整十数。)

10、一次,小明从山里运来了一筐山梨,他把小刚和小强找来,对他们说:“我把这筐梨先分给你们一些,剩下的便是我的。”于是,他把山梨的一半给了小刚,然后又给小刚加了1个。接着,他又把剩下的给了小强一半,也同样给小强加了1个,最后剩下5个山梨,他自己留下了。一共有多少个山梨? 参考解法:

1、定价款+加印款=共付款 共付款÷学生数=每张照片款 33+2.3×(34-4)= 共付款÷34=

2、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速度×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时间=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路程 120×[580-80×6)÷(120-80)]=

3、跑步的速度×跑步的时间=跑步的路程 150×[(2300-80×20)÷(150-80)]=

4、每榨1千克豆油所需豆子×豆油的千克数=所需黄豆数(84÷12)×120=所需黄豆数

5、绳子的总长-第一、二段= 第三段绳子的长(38.7+41.6+39.7)÷2-38.7=第三段绳子的长 同理可求其它两段的长。

6、相同后的重量+18.6千克=第一筐的重量

(110.5-18.6-23.5-20.4)÷3+18.6=第一筐的重量 同理可求其它两筐的重量

7、小明和小华走的路程和÷2=从学校到家的路程

[80×(7:55-7:30)+120×(7:55-7:30-00:05)]= 从学校到家的路程

8、剩余的路程÷剩余的时间=剩余路程的骑行速度(3-1)÷[(3÷15)-(1÷10)]= 剩余路程的骑行速度 9、1.可先假设60元的100个座位全卖完则40元的要卖(15000-100×60)元。即9000元。9000÷40=225 商不是整10。

2.60元的100个座位卖出90个,则40元的要卖(15000-90×60)元。即9600元。9600÷40=240商是整10 所以:60元的卖出90张,40元的卖出240张。

10、小明梨的个数+小强梨的个数+小刚梨的个数=梨的总数 5+(5+2)+(5+5+2+2)=梨的总数

四年级数学应用题经典练习六(附答案)

1、甲、乙、丙三艘船共运货9400箱,甲船比乙船多运300箱,丙船比乙船少运200箱。求三艘船各运多少箱货?

2、三个小组共有180人,一、二两个小组人数之和比第三小组多20人,第一小组比第二小组少2人,求第一小组的人数。

3、一笔奖金分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每个一等奖的奖金是每个二等奖金的2倍,每个二等奖的奖金是每个三等奖奖金的2倍。如果评一、二、三等奖各两人,那么每个一等奖的奖金是308元;如果评一个一等奖,两个二等奖,三个三等奖,那么一等奖的奖金是多少元?

4、把1296分为甲、乙、丙、丁四个数,如果甲数加上2,乙数减去2,丙数乘以2,丁数除以2,则四个数相等。求这四个数各是多少?

5、某县举行长跑比赛,运动员跑到离起点3千米处要返回到起点。领先的运动员每分钟跑310米,最后的运动员每分钟跑290米。起跑后多少分钟这两个运动员相遇?相遇时离返回点有多少米? 参考解法:

1、乙船的运货量+300=甲船的运货量 乙船的运货量-200=丙船的运货量

(9400-300+200)÷3 +300=甲船的运货量 乙船的运货量-200=丙船的运货量

2、一、二两个小组人数之和的一半-1人=第一小组的人数

(180+20)÷2-1=第一小组的人数

3、把奖金总数重新分配:(按三等奖分配)

一个一等奖=4个三等奖 一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 奖金总数÷三等奖的个数=三等奖的奖金 三等奖的奖金×2×2=一等奖的奖金

[(308÷2÷2)×(2×2×2+2×2+2)]÷(1×2×2+2×2+3)= 三等奖的奖金 三等奖的奖金×2×2=一等奖的奖金

4、甲数=2个丙数+2。乙数=2个丙数-2。丁数=2个丙数×2。1296÷(2个丙数+2+2个丙数-2+一个丙数+2个丙数×2)=丙数

即:1296÷(2+2+1+4)=丙数

甲数=2个丙数+2 =„„ 同理可求„„。

5、起、始点的距离-最后的运动员跑的路程=相遇点离返回点的距离。起、始点的距离3千米。

最后的运动员跑的路程=290×最后运动员所用时间。最后运动员所用时间(3000+3000)÷(310+290)即:3000-290×[(3000+3000)÷(310+290)] =3000-290×10 =3000-2900

莲山课件 原文地址:http://

篇2:四年级数学应用题经典练习一

1、图书室有故事书98本,今天借出46本,还回25本。现在图书室有故事书多少本?

2、图书室有故事书98本,今天借出46本,还回一些后,现在图书室还有故事书77本。还回了几本故事书?

3、图书室今天借出故事书46本,还回25本,现在图书室还有故事书77本。图书室原有故事书多少本 ?

篇3:四年级数学应用题经典练习一

一、一题多用, 尽显习题的训练功能

“能正确、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以及相应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是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目标中重要的知识与技能目标之一, 因此, 课本从第八单元“加法和减法”开始, 几乎每个练习都安排有一组口算的习题。怎样用好这类习题呢?

也许很多教师只是让学生做一做、写一写得数, 然后校对一下答案就算完事。而我认为这样不能起到口算训练的效果, 也难以达到教学目标中“熟练”的要求。

我在做此类习题的时候, 常常会安排这样的几个层次:

……

1. 全体起立, 每个学生从第一列开始认真报一报每一题的得数, 不比谁报得快, 只比谁报得准。

(学生认真地报答案, 陆续报完并坐下。)

2. 老师找到了那么多认真报得数的学生, 比如××、××, 还想继续找出几个最认真的。起立, 从最后一排往前再报一遍。

(兴许个别学生没报完就坐下了, 从后往前再报一遍可以给予弥补。)

3. 大家都报得非常认真, 老师请两位同学来比赛。

(随意地指题, 让两个学生同时报答案, 几次后分出胜负。可以进行两三组比赛。)

4. 大家都想赢?这样吧, 老师再给你们一次练习的机会, 等会儿我们再比。自己认真地再报一报答案吧。

5. 同桌两人比比看, 看谁有进步?

6. 拿出你的笔, 写上你正确而漂亮的答案。

……

当然, 并不是每一次口算的练习都要经过这6小步, 可以视具体情况而灵活应用的。

总之, 一组简单的口算习题, 我们可以多次地、多种方法地使用, 达到口算训练的目的。一年级的学生没有家庭作业, 我们不能指望学生在课后、在家里进行多少口算练习, 所以我们应该珍惜课堂上的每一次练习机会。

二、启发思考, 挖掘习题的智力因素

发展学生思维的主阵地在课堂, 主要的依据是教材。同样的教材, 由于教材智力因素挖掘程度的不同, 学生的思维发展就不一样。对于课本习题同样如此, 帮助学生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 从而获得不同的收获。

例如课本第92页练习十二的第2题:

当学生做完该题后,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 说说自己的发现。有的学生说:“第一组的得数越来越大, 第二组的得数越来越小”。有的学生说:“8加几, 加上的数越来越大, 得数也越来越大;7加几, 加上的数越来越小, 得数也越来越小”。还有的学生说:“8加一个数, 加上的数一个比一个大1, 得数也一个比一个大1;如果加上的数一个比一个小1, 得数也会一个比一个小1”。甚至还有学生有这样的发现:“8加上双数结果还是双数, 8加上单数结果就变成了单数”……

有时, 做完习题后, 给学生一定的时间与空间, 启发学生深入思考, 学生的发现往往会比我们期待的更多、更精彩。

三、举一反三, 领会习题的内在意义

有些习题虽然是学生第一次接触, 但它却不是以一个新知识点的形式出现的, 教材也没有安排相应的例题教学, 但这些内容对于学生来说, 却是全新的。例如课本93页练习十二第9题填表:

学生从来没有接触过表格, 读懂表格也是一个难点。像这样的习题, 就要帮助学生“举一反三”, 直到理解其内在的含义。我在处理时, 是这样做的:

……

1. 通过观察、讨论, 正确找到表中的3个数学问题, 并正确解答。

2. 说说自己是怎么找到数学问题的?有什么体会?

3. 练一练:

说说找到了哪些数学问题?该怎么解答?

4. 比一比, 与刚才的表格有什么相同?又有什么不同?

5. 再练一练:

你又是怎么找到数学问题的呢?怎么解答?

6. 与刚才的表格又有什么不同呢?

……

通过练习, 学生不仅学会了看表格的方法:有时需要横着看, 有时却需要竖着看;还知道完成表格首先要找到问题, 再根据具体的问题, 选择合适的方法;有时用加法, 有时却用减法等等。当然, 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 我们还可以给学生提供类似下面的变式练习:

如此“举一反三”, 学生不仅能正确地解答表格中的问题, 而且还能体会到用表格表示数量关系的简捷与明了, 习题的价值与意义得以进一步提升。

四、强化细究, 体现习题的思维价值

有些习题, 学生真正理解“为什么”是需要“深入加工”的, 需要提供更多的实例进行细究。

例如课本第58页练习七的第4题:

不计算, 在得数比8小的算式后面画“√”。

当学生正确地做完题目, 说清“为什么”后, 我随手写下了“3+5=8”, 并抛出问题:根据你刚才的体会, 你能很快地编出得数比8小的加法算式吗?学生有的减少第一个加数, 编出了2+5、1+5、0+5;有的减少第二个加数, 编出了3+4、3+3、3+2等等;还有的同时减少两个加数, 编出了2+4、2+3等等。接着, 学生根据老师的板书又提炼出了方法:只要让其中一个加数减少, 或者让两个加数同时减少, 就能让得数变小;相反, 就能让得数变大。同样地, 还可以让学生根据“8-2=6”编出得数比6小 (或大) 的减法算式。

如此“细究”, 提高了思维的深度与广度, 为学生创设了更多的思维训练机会, 拓展了思维发展的空间, 为学生的创造力发展提供了可能。

五、多样呈现, 落实习题的预设目标

有时改变习题的呈现方式, 能真正实现习题的目标价值。

例如课本第79页“想想做做”第4题:先估一估是多少, 再数出来。如果像课本那样直接呈现给学生, 学生往往为了追求“准”而舍去了“估”的过程, 直接用数的方法得到答案, 这样就达不到“估一估”的目的, 怎么办呢?我在教学时是这样处理的:

……

1. 投影出示有10个草莓的图片, 数一数有多少个草莓?

2. 投影出示习题中的第一幅图, 只能看一会儿, 要求估一估比10个草莓多, 还是少?大约是多少个? (投影出图片让学生观察后, 随即拿走图片)

3. 数一数草莓到底是多少个, 看看自己是估多了, 还是估少了?

4. 出示习题中的第二幅图, 仍要求只能看一会儿, 估一估比刚才的14个草莓多, 还是少?大约是多少个? (投影出图片让学生观察后, 随即拿走图片)

5. 认真数一数、圈一圈, 看看自己是估多了, 还是估少了。

……

表面上看, 这样的处理与直接出示习题让学生做没有什么分别, 从量化的作业结果来看, 也不会区分出什么优劣。但是这样的处理, 却让学生实实在在地“估”了, 既落实了习题的预设目标, 又培养了学生的数感。由此可见, 习题的呈现方式也不是单一的, 而应是多样化的。

六、渗透孕伏, 品味蕴含的数学思想和解题策略

低年级的数学教师往往会认为数学思想是那么高深莫测, 不会在一年级涉及, 而解决问题的策略到四年级才教学, 低年级没有这部分内容, 所以不用管。其实不然, 在一年级上册, 很多习题中就蕴含了数学思想, 体现了解决问题的策略, 这就要求我们在习题教学时, 不能忽视平时的渗透孕伏。

例如课本第87页“想想做做”第3题:

当学生做完这三组题后, 让学生比一比每组的两道题, 说说自己做题的体会。学生很容易发现每组的两道题得数是相同的, 而且学生发现, 算下面的题目就是像上面的题目那样“想”的, 例如算9+5, 就可以想9+1+4, 这样能算得又对又快。显然, 学生对于“9+5”转化成“9+1+4”已经有了很真实的体验, 转化的数学思想也就在学生的脑海里发芽了。

一年级的数学知识是简单的, 但可以提炼的数学思想与解题策略却也不少。例如学统计的时候, 就蕴含了分类的思想与列表格的策略;结合小棒图认数, 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画一画图形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运用了画图解决问题的策略;做减法想加法又是互逆思想与倒推思想的渗透……这些都值得我们在进行习题教学时注意。

篇4:四年级数学应用题经典练习一

一、练习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练习课长期以来被定位为“教的补充”和“教的强化”,因此,出现了“练习课教学不用备课”的误区,表现如下:

1.练习课=作业课

许多教师认为,练习练习,就是布置作业让学生练,练完便就题论题,很少有知识拓展和学法指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没有得到重视,整堂课完全是在“教练习”。小学四年级数学“数与代数”的练习多以计算为主,因此,大量的独立计算任务使课堂气氛更压抑。

2.练习课无层次性

首先,练习未分层。许多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没有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原则,直接按教材编排顺序给学生布置练习,因此,在“数的运算”教学中出现先练竖式计算,后练文字题,再练竖式计算的情况,让学生觉得重复无序。

其次,学生未分层。学生是个体,个体与个体之间存在差异性。在练习课中对他们“一视同仁”,则会导致基础较好的学生练习课轻松化,而得不到更深层次的发展;基础较差的学生感到吃力,仍旧一无所获。

3.练习课形式单一

单一的形式使得练习课枯燥无味,在课堂中,如果学生自始至终仅依照教材和练习册独立完成其中的练习,练习的生活性和趣味性得不到重视,学生便会对练习课毫无兴趣,导致课堂效率不高。

4.忽略小结的重要性

在练习课中,部分教师更重视学生多写多算以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而忽略了小结的重要性。在小学四年级数学“数与代数”练习课中,学生一堂课下来一直在计算,期间或最后教师没有注意引导其总结和归纳方法,导致学生为练而练,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不到提高。

二、练习课教学策略

针对以上问题,我将从以下几方面阐述小学四年级数学“数与代数”练习课教学的策略。

1.练习课应体现“用练习教”的理念

练习课应该围绕练习目标组织内容,针对学生学习中的薄弱环节进行练习设计,使学生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方法。其中,练习的设计应当精练、得当,过多或重复的练习会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降低效率;过少的练习不足以使学生巩固知识技能。练习课上,教师不可以布置学生反复练习后就题论题,完全不理会学法的指导和知识的拓展。

2.练习课要突出层次性

首先,练习分层。教师在设计练习时应遵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原则将练习分层。例如:“数的运算”教学中,教师的设计应从单纯的竖式题目开始,再到简单的文字题,最后到开放题。

其次,学生分层。观察学生平时在课堂中的表现和课内外作业,将学生动态分层,并随时注意学生的变化。针对学生的分层,教师在练习的布置方面也要分层,这有利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或掌握基础,或巩固知识,或得到更好的发展。教师偶尔也可以“用B级人做A级事”,以激励其奋发进取。

3.练习方式多样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针对小学四年级“数的认识”枯燥的练习内容,教师应对各练习设计多种形式的练习方式,寻找丰富的素材,合理组织,使练习课生动有趣。

在重视练习的生活性和趣味性的同时,对练习的方式作出一些调整,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小学四年级数学“数与代数”的练习并非都必须以书面化的形式“算”,读数、口算、估算等练习都可以让学生口头练习,更能训练学生的口算、估算能力及思维能力。小学四年级学生已开始有自己的“想法”,把自己当做“大人”,幼稚的教学设计只会让他们更反感。但争强好胜仍是这一年龄段学生的特点,教师可以以竞赛的方式设计练习,比正确率和速度。这样,既节约了课堂时间,又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在组织形式上,可以让学生独立练习和合作练习。

4.重视小结的作用

在练习分层的情况下,课堂中的小结显得很有必要。尤其是在运算中,不能让学生盲目不停地演算,在一类或一层题演算结束后,教师应当分析学生在练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纠正。另外,小结的重点是总结由例及类的解题规律和方法。一类问题得到解决后,组织学生总结归纳解题规律和方法能更好地巩固和强化知识,形成技能技巧。

总之,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四年级数学“数与代数”的练习课教学应当关注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增强数感。教师在教学中应特别注意教学的方式方法,以取得较高的课堂教学效率为目的,从而提高小学四年级数学“数与代数”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张琳.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数与代数”内容的实践与思考[J].小学青年教师:数学版,2006(10).

作者简介:严剑波(1984—),男,汉族,云南省嵩明县人,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纸厂乡大石板小学,本科,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小学教育。

篇5:四年级第二学期数学练习一

班级姓名学号

一、直接写得数

45×70=1000-850=100÷50×2=13×25÷13×4= 77÷11=810÷90=18+82×2=100-100÷10=

400÷16=539 ÷9=(39-18)×30=()÷18=20……7

二、列竖式计算(打*的题要验算)

640×106=580×39=*7103÷35=

三、递等式计算(能巧算的要巧算)

4612-306-94138×26+74×1383304÷(681-625)

8×46×125760÷38×1202586-(586+447)

四、列式计算

1)2个86得积乘10,结果是多少?

篇6: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练习四

苏教版数学第二册教案-练习四

练习四

教学目标:

通过折一折、搭一搭、数一数、剪一剪、拼一拼等实践活动,加深对平面图形的认识。

教学重、难点:

在折一折、搭一搭、拼一拼等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教学资源:

各种图形的纸若干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认识了一些平面图形,谁能说说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平面图形?今天啊,我们继续来研究它们上一堂练习课。

二、练习

1、第1题

(1)出示第1题,要求观察这幅图是由哪些形状拼成的?

(2)分类数一数,并把书上填好。

(3)交流并说说怎样才能数得既对又快。

2、第2题

(1)读题,理解题意“什么是对折两次?”

(2)学生选择一种折法,在小组中交流,说一说折出的是什么图形?

(3)集体交流,并说一说:正方形纸对折两次一般有哪几种折法?各折出什么图形?

3、第3题

(1)请学生拿出一张长方形纸,提问:“你能把它折成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吗?

(2)学生操作。

(3)交流不同的折法并展示。

4、第4题

(1)拿出一张长方形纸,思考怎样折才能折出一个正方形?(2)学生操作。

(3)交流不同的折法并展示。

5、第5题

(1)拿出一张长方形纸,你能把这张纸,折一折、剪一剪、拼一拼,拼出一个平行四边形吗?

(2)学生操作。

(3)交流不同的方法。

7、第7题

(1)师:瞧,我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片拼成的一幅

画,是什么?漂亮吗?这个图形中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各有多少个吗?梯形是我们以后要学习的,其实我们现在只认识了图形王国中的一部分,图形王国中还有很多图形等着我们去认识呢。你想成为小小设计师吗?请你也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片若干,拼成一幅美丽的图片,行吗?

(2)学生动手拼一拼,集体交流,说说你是怎样拼的?

篇7:四年级下册数学应用题练习-答案

1、图书室有故事书98本,今天借出46本,还回25本。现在图书室有故事书多少本?

解答:98-(46-25)=77本

2、一件儿童上衣48.5元,一条长裤比上衣便宜9.8元,一条裙子又比长裤贵2.5元。这条裙子多少钱?

解答:48.5-9.8+2.5=41.2元

3、爸爸带小明去滑雪,乘缆车上山用了4分钟,缆车每分钟行200米。滑雪下山用了20分钟,每分钟行70米。滑雪比乘缆车多行多少米?

解答:20×70-4×200=600千米

4、某县城到省城的公路长160千米。一辆汽车走高速路的速度是80千米/时,走普通公路的速度是40千米/时。从县城去省城走高速路比普通公路节省多少时间?

解答:160÷40-80÷40=2小时

5、大同乡中心小学在荒山上植树,2002年共植树356棵,2003年植树3次,每次植树140棵。哪一年植的树多?多多少棵?

解答:140×3=420棵

420-356=64棵

2003年多。

6、李伯伯家养了42只鸡,养鸭的只数是鸡的一半。李伯伯家一共养鸡、鸭多少只? 解答:42+42÷2=63只

7、书架上有两层书,共144本。如果从下层取出8本放到上层去,两层书的本数就相同。书架上、下层各有多少本书?

解答:上层 :144÷2-8=64本

下层64+8+8=80本

8、学校运来大米850千克,运了3车,还剩100千克。平均每车运多少千克?

解答:(850-100)÷3=250千克

9、王老师要批改48篇作文,已经批改了12篇。如果每小时批改9篇,还要几小时能批改完?

解答:(48-12)÷9=4小时

10、动物园里的一头大象每天吃180千克食物,一只熊猫2天吃72千克食物。大象每天吃的食物是熊猫的几倍?

解答:180÷(72÷2)=5

11、水果店运来苹果、香蕉各8箱。苹果每箱25千克,香蕉每箱18千克。一共运来水果多少千克?

解答:8×(25+18)=344千克

12、小林身高124厘米,是表妹身高的2倍,而舅舅身高是表妹的3倍。舅舅身高是多少厘米?

解答:124÷2×3=186cm

13、学校组织植树,一共有25个小组,每个小组种了5棵树苗。购买树苗花了1250元,每棵树苗多少钱?

解答:1250÷(25×5)=10元

14、小丽家每天要买一盒牛奶和一袋豆浆。牛奶每袋2.40元,比豆浆贵1.80元。小丽家一个星期买牛奶和豆浆要花多少钱?

解答:(2.4-1.8+2.4)×7=21元

15、张英、李强和肖红参加跳高比赛,张英跳了1.1米,比李强低了0.15米。肖红比李强跳得低0.09米,肖红跳了多高?

解答:1.1+(0.15-0.09)=1.16米

16、地球表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其中陆地面积是1.49亿平方千米。海洋面积比陆地面积多多少亿平方千米?

解答:5.1-1.49-1.49=2.12平方千米

17、同学们在全长1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解答:100÷5+1=21棵

18、园林工人沿公路一侧植树,每隔6米种一棵,一共种了36棵。从第1棵到最后一棵的距离有多远?

解答:(36-1)×6=210米

19、一根木头长10米,要把它平均分成5段。每锯下一段需要8分钟,锯完一共要花多少分钟。

解答:5-1=4下

4×8=32分

20、学校楼前摆放了一个方阵花坛。这个花坛的最外层每边各摆放8盆花,最外层共摆了多少盆花?

解答:(8-1)×4=28盆

21、啄木鸟7天能吃4515只害虫,山雀一周能吃1155只害虫。啄木鸟平均每天比山雀多吃害虫多少只?

解答:4515÷7-1155÷7=480只

22、一个长方形的长是0.54米,比宽多8厘米,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米?

解答:8cm=0.08m(0.54+0.54-0.08)×2=2米

23、一个足球48.30元,一个篮球54.20元,王老师用150元买足球、篮球各一个,应找回多少元?

解答:150-(48.3+54.2)=47.5元

24一把椅子35.4元,比一张桌子便宜16.2元,小明买一套桌椅,共用多少元?

解答:35.4+16.2+35.4=87元

25、某公园上午有游人180人,下午有270人。如果每30位游人需要一名保洁员,下午要比上午多派几名保洁员?

篇8:手线在一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人的手掌上有成千上万条手线, 尽管每个人的手线形态不一, 但是在五指的十四处指关节都有清晰可见的手线。现在, 我们将左手 (右手执笔) 中的十四处手线作一规定:让它们与生活中的14个数建立起一一对应关系。为了能让学生快速找出14个数所对应的手线, 其中, 要识记1、3、5、7、9、11、13所对应的手线, 如下图:

例1:计算下面各式:

(1) 5+4=? (2) 8-6=?

(1) 常用方法解答:先让学生画5个圆, 再画4个圆, 总共可数出9个圆, 故而5+4=9, 如下图:

运用手线解答:伸出左手, 先找出5所对应的手线, 然后在6所对应的手线上往后数4处手线, 这时就落到了9所对应的手线上, 故而5+4=9, 如下图:

说明:计算加法时, 在被加数所对应的后一处手线上开始, 按从小到大的顺序往后数。

(2) 常用方法解答:先让学生画8个圆, 再抹去6个圆, 还剩2个圆, 故而8-6=2, 如下图:

运用手线解答:伸出左手, 先找出8所对应的手线, 然后在7所对应的手线上往前数6处手线, 这时落到了2所对应的手线上, 故而8-6=2, 如下图:

说明:计算减法时, 在被减数所对应的前一处手线上开始, 按从大到小的顺序往前数。

对比解答我们不难发现, 用手线计算15以内数的加减法, 既省时又省力, 速度快, 效率高, 同时计算过程简单明了, 一目了然, 便于一年级学生接受、掌握。

由此可见, 运用数手线的方法能够快速、准确地解答15以内数的加减。其实, 在15以内数的大小比较和排序中, 这种方法也同样适用。

伸出左手我们不难发现, 拇指上的数小于食指上的数, 食指上的数小于中指上的数, 中指上的数小于无名指上的数, 无名指上的数又小于小指上的数。同样, 同一根手指上的数, 手指端的数又大于手指根部的数。

为了便于说明, 特举例如下:

例2:在○内填上“>”、“<”或“=”:

(1) 14○12; (2) 7○9。

(1) 伸出左手可知, 14和12对应的手线都在小指上, 因为14对应的手线在小指的指端部, 而12对应的手线在小指的指根部, 故而14>12。

(2) 伸出左手可知, 7对应的手线在中指, 9对应的手线在无名指, 因为无名指上的数大于中指上的数, 故而7<9。

例3:把下面各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26115814

分析:伸出左手我们可看出, 2在拇指上, 5在食指上, 6和8在中指上, 11在无名指上, 14在小指上。而8和6又分居于中指的上、下部, 所以2<5<6<8<11<14。

篇9:四年级数学应用题经典练习一

一、我是计算小能手。

55-5=

80+6=

78-8=

90+9=

30+6=

20+5= 49-9=

50+2=

70+8=

67-7=

4+60=

84-4= 17-8-7=

13-4+9=

9+6-8=

15-4+6=

二、小小填空知识多。

1.三十六是()个十和()个一。

2.一百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位,第二位是()位,百位是第(位。

3.2个一和6个十合起来是(),它是()位数。

4.49前面的数是(),后面的数是(),9在()位上。5.三十七写作(),七十写作()。

6.写出4个十位上是3的数。()()()()7.个位上是3,十位上的数字比个位大5,这个两位数是().8.最小的两位数是(),比它少1的数是()。9.56后面的第5个数是()。)10.你能写出下面这段话中的数吗?

我们的祖国有五十六个民族。我们学校有二十四个班,我们班有四十八名学生。我爸爸今年三十二岁,我妈妈今年三十岁,我今年七岁。

——个民族 ——个班 ——名学生 爸爸——岁 妈妈——岁 我——岁

三、在 ○里填上“﹥”“﹤”或“=”。

48○56 27○72 100○99 61○57 1584○100 61○61 39○41 68○70 2218○11 92○88 52○52 36○63 55四.我是小法官。

1.最小的两位数减最大的一位数,差是1。(2.读数和写数都从高位起。()

3.54中的“5”与45中的“5”表示的意义相同。4.从90数到100,一共数了10个数。()5.最大的两位数是99,最小的两位数是11。(○12 ○32 ○36)))

(五.猜猜我是谁。

1.我比20少1。()2.两个我合起来是20。()3.17比我多2。()4.我比27大,比29小。()5.我比70多3。()6.我是比5多30的数。()六.挑一挑,在()里写上适当的数。

75 50 95 49 15 28 54 100 35 53 1.十位上是5的数有:()2.个位上是5的数有:()3.比50大的数有:()4.比54小的数有:()七.学数学,用数学。

1.学校原来有36个足球,借走一些后还剩6个。借走了多少个足球? 2.一本故事书我看了60页,还剩5页没有看。这本故事书有多少页?

3、用0,5,7三张卡片摆一摆,可以组成多少个不同的两位数,它们分别是多少?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测试题

一、填一填。1、96里面有()个十和()个一组成的。2、3个十和5个一合起来是()。3、7个十和3个2合起来是()。4、32=30+()40=47-()97=()+80 43-()=40()+5=25()+15=20

5、个位上是9,十位上是6,这个数是()。6、38的个位上是(),表示()个(),十位上是(),表示()个()。

7、十位是上4,个位上是0,这个数是()。8、10个一是(),100里面有()个十。9、59前面的一个数是(),后面的两个数是()、(二、判断。

1、一个数个位上是2,十位上是8,这个数是28。(2、个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写0。()

3、一个数有9个一,8个十,这个数读作89。()4、45与54都有数字4和5,所以它们一样大。()

5、最大的一位数与最小的两位数相差1。()

四、选择。

1、和80相邻的两个数是()。A、81和82 B、79和81 C、78 和79 2、76到82中间有()个数。A、5 B、6 C、7

3、最小的两位数比最大的两位数少()。A、10 B、89 C、1

五、写出下列各数。

二十三 五十四 三十一)。)四十八 七十四 二十六 六十三 九十 一百

六、把下列各数按要求排列起来。1、47 39 66 21 60 97 79()﹤()﹤()﹤()﹤()﹤()﹤()2、45 27 58 56 84 92 69()﹥()﹥()﹥()﹥()﹥()﹥()

七、计算。

20+9-8= 5+30+2 27-6+2 92-2+7 69-9+5 84-4+6 57-7+10 72-70+9 18-9+9 17+10-7 36-20-4 80-20+4

八、解决问题。

1、妈妈买了8个苹果,爸爸买了6个苹果。一共买了多少个苹果?

2、妈妈一共买了17个苹果,送给张阿姨7个。还剩多少个苹果?

3、鱼缸里共有26条金鱼,其中6条是黑的,剩下的是红色的。红色的金鱼有多少条?

1、小红和小刚共有14张画片,小红有8张。小刚有多少张?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基

一、仔细观察,找规律,再填一填,看谁填得又对又快。1、34,36,38,、、。2、40,50,60,、、。3、38,36,34,、、。

二、填一填。

1、()个一是一十,十里面有()个一。

2、()个十是一百,一百里面有()个十。3、3个十和2个一组成()。4、75里面有()个十和()个一。5、1个十和9个一合起来是()6、1个十和10个一合起来是()。

7、十位上是4,个位上是7,这个数是()。8、38的个位上是(),十位上是()。

9、写一写:十位和个位上的数相差6的两位数有哪些?

10、一个两位数,高位上是5,低位上是9,这个数写作()。

11、一个数,百位上是1,十位、个位上都是0,这个数写作()。

12、和37相邻的两个数是()和()。13、69和71中间的数是()。14、37后面连续的4个数是(),37后面的第8个数是()。15、57的个位上的数字是(),表示(),十位上的数字是(),表示(16、5个一和6个十合起来是()

17、一个数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位,第二位是()位,第三位是()。

18、一个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字是9,个位上的数字是0,这个数是()。

19、读数和写数都从()位起。

20、18读作: 38读作: 59读作:

三、判断对错。1、79读作:七九。())。

2、一个数从左边起,第一位是个位。()

3、六十九写作:609。()

4、五十八后面第5个数是六十二。()5、5个一和一个十组成的数是51。()

6、六十四写作604。()

7、“44”中 两个“4”表示的意义一样。()

三、判断对错。

8、“65”中的“6”在个位上,“5”在十位上。()

9、一个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字和个位上的数字相同,并且它们的和为6,这个两位数是33。()

四、请你按要求写5个数

1、个位上是7的两位数。、、、、2、十位上是4的两位数。、、、、3、个位上的数比十位上的数多3的两位数。、、、五、连一连

我是100和98中间的数

我是最小的三位数 我是由10个十组成的数

我十位上是7个位上是3 我是由7个十和3个一组成的数

我十位上和个位上都是9 比99多1的数

我是47 7个一和4个十

我是100

六、在3、4、0、7、8这几个数中任意选两个,组成最大的两位数是

篇10:四年级数学应用题经典练习一

一、口算:

35-8=

38+7=

95-7=

85-41=

8+9=

74+9=

66-8=

80-7=

45-23=

14-6=

9+35=

80-20=

7+45=

52+18=

9+6+11=

75-23=

8+25+12=

58-39-8=

25+19+5=

15+9+5=

54-7=

8+38=

8+15+2=

39+14-39=

14+9-4=

二、填空:

1.55比小1,比()大1。

()比23多2,()比34少1。67比30多(),50比83少()。

2.最小的两位数是(),最大的两位数是(),它们的.和是(),

差是()。

3.最大的一位数和最大的两位数的差是()。

4.写出4个个位上是3的两位数:()、()、()、(),其中()最大,()最小。

5.按从大到小的顺序写出5个十位上是7的两位数:

()>()>()>()>()

6.按从小到大的顺序写出5个个位上是6的两位数:

()<()<()<()<()

7.在54、7、65、29、83、37中,()比54大得多,()比54小得多,()比54小一些,()最接近51。

8.10个10个地数,40前面是(),后面是();

2个2个地数,60前面是(),后面是();

5个5个地数,70前面是(),后面是()。

9.个位上是7的最大两位数是(),比50大()。

10.44+()=5037-()=12()-25=33

()-26=4185-()=9()+27=100

19+()<3225-()>18()+8=25

篇11:四年级数学应用题经典练习一

(一)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12——113页练习十九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关系。

2、能力目标:进一步使学生认识这线统计图的特点,会看折线统计图,会画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数据进行合理分析,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3、思想教育目标: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品质及科学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

进一步使学生认识这线统计图的特点,会看折线统计图,会画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数据进行合理分析,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过程:

1、练习十九的第1题,是某第2004年月平均气温变化情况的折线统计图,让学生从中发现数学问题,了解气温变化与月份的关系。教师可以出示本地区的气温变化情况,组织学生分析,从而对本地的天气温度变化有所了解。

2、练习十九的第2题,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尝试完成折线统计图,在回答问题时,重点让学生感受我国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的数据变化趋势,感受农民生活的变化,强化统计的现实意义。

3、练习十九的第3题,让学生观察折线统计图,在回答“哪年到哪年增长的幅度最大”时,学

生可以根据题中提供的数据通过计算来解决。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折线的起伏变化,直接判断出结果。

篇12:低年级数学练习设计与教学初探

一、趣味性练习设计,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练习题目的设计形式单一,枯燥无味,而低年级小学生因其所处年龄阶段,自身注意力难以集中,加之烦琐无尽的重复练习,学生很容易失去学习兴趣,甚至对课堂练习产生抵触心理。俗话说,高兴学来的东西永远不会忘,教师在进行练习设计时应该采取多种手段增强练习设计的趣味性。首先,可借助于学生喜爱的卡通形象改变练习题的提问方式,例如,一年级上册“10 以内加减法”练习题设计时,教师可以创设这样一个情境:“鸡大婶刚刚做了7 块好吃的板栗饼,想着一会谁先来就给谁吃,这时蓝猫和淘气来看她了,鸡大婶拿出板栗饼招待他们,小朋友们想一想两个人有几种分法呢?”学生将和为7 的种种情况一一列举,教师进一步追问,“如果要求两人分得的板栗饼之差不超过两个,又有几种分法呢?”学生从方才的答案中挑选出适合的方案,教师对其进行鼓励,并进行问题延伸,“同学们真棒,蓝猫和淘气表示非常开心,正准备大饱口福的时候,菲菲也来了,这下7 个板栗饼又有几种分法呢?”小学生都有着乐于助人的心理,而可爱的卡通形象正是他们乐于帮助的对象,将枯燥的计算融入卡通小动画中,学生的兴趣将得到有效激发,主观能动性得到有效引导。

此外,还可采取做游戏的方式进行数学练习,小孩子都喜欢做游戏,相比于独自一人安安静静做题,更喜欢和小伙伴一起热热闹闹的氛围,教师可根据孩子们的喜好设置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做好练习,巩固知识。例如,二年级上册“表内乘法”一节,在课堂练习期间,教师可组织学生玩“倍数游戏”,即第一名同学说一个不超过10 的数字作为开始,其后的学生依次加1,而遇到7 的倍数或含有7 的数字如17、27 等的学生不说话只拍手,说错了学生要在座位上给大家唱一首歌。通过这个简单的小游戏,课堂的氛围达到高潮,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熟练地掌握了表内乘法口诀,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

二、实践性练习设计,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数学方法可以应用于生活,培养问题解决能力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目标之一,教师在平日课堂练习设计中应尽量融入生活元素,让学生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内在动力。例如,一年级下册“位置的认识”教学中,教师可以以教室为主题,指出一名学生,问其他学生在他的哪一个方位,由于观察直接可得答案,教师可以加快点名速度,学生则快速作答,在高效的一问一答中将课堂氛围带至高点。经历了这一过程,学生对方位的认知感有了明显的提升,这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想一想,自己平时生活中有哪些行为与位置方向紧密联系。学生开动脑筋,想到平日里用右手写字、在街上走路要靠右侧行走等实例,在这些与生活相关的练习中,学生不仅有效巩固了课堂知识,还深入认识到数学的实用价值,一举两得。

同时,教师还可以采取学生动手实验的方式进行练习设计,例如,一年级上册“认识物体与图形”练习时,教师可在屏幕上展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物体图片,让学生分别说出每一幅图片中所包含的图形,而后,教师关闭屏幕,每次说出二至三个图形,让学生利用手中的卡纸进行绘制,还原之前屏幕上展示的物体。学生通常对自己亲手实践过的事情有着深刻的印象,设置实践性练习,既可提升学生知识掌握水平,又可提升学生动手能力,符合新课改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要求。

三、阶梯式练习设计,关注学生个性发展

正如树林里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每一名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其知识掌握能力、运用能力、认知问题方式等都有所差异,古语有云“因材施教”,现代教学理念也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因此,在练习设计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分层次设置题目,给学生选择的空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是被动地承受。例如,二年级下册“除法”学习后,教师可设置阶梯式练习如下:1基础练习:9÷3=____,10 ÷5= ____ ,16 ÷4= ____ ,32÷8=____;2提高练习:比较左右两边的大小,36 ÷6 □5,45 ÷9 □7,16 ÷4□27÷7;3终极练习:找出规律填写数字,2、8、□、20,2、6、□、54。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能力进行闯关练习,不要求每一名学生都能一次性做完所有题目,只需每次有所进步,教师应注重对学生进行鼓励,特别是针对那些知识掌握水平较差的学生,应对其取得的每一点成功都要加以肯定,帮助其树立自信心,进而实现教学的良性发展循环。

篇13:四年级数学上册应用题巩固练习题

1、一个数的18倍是972,求这个数?

2、一个数的5倍与278的和是3288,求这个数?

3、甲乙丙三个数的平均数是36,乙丙两数的平均数是28,那么甲数是多少?

4、95除135与815的和,商是多少?

5、阿姨从12只蚌里剖出了432颗珍珠,照这样计算,她从26只蚌里可以剖出珍珠多少颗?

6、同学们表演团体操,原来排成24行,每行有20人,对形变化后,排成30行,每行有多少人?

7、一张课桌40元,一把椅子28元,王老师带500元,最多能买几套这样的`课桌椅?

8、甲乙两港之间的水路长504千米,小明上午7:00从甲地上船,晚上9时到达乙地,这艘客船平均每小时航行多少千米?

9、做一套衣服用布2米,成本价是86元,这套衣服卖出的价格是120元,现有300米布,全部制成这种衣服出售,全部售出可得利润多少元?

篇14: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应用题练习

1、南南看一本320页的书,已经看了5天,平均每天看40页,剩下的平均每天看60页,还要看几天?

2、甲乙两艘轮船从同一港口朝相反方向驶出,甲船每小时行80千米,乙船每小时行73千米,经过3小时两船相距多远?

3、一头大象重2300千克,比15头猪还重200千克,平均每头猪重多少千克?

4、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两地相对开出,甲每小时行58千米,乙每小时行65千米,经过2小时,两车还相距102千米。两地相距多远?

5、两个工程队同时开凿一条水渠,甲工程队每天挖130米,乙工程队每天挖108米,经过80天水渠开通,你知道这条水渠有多长吗?

6、电视机长要装配932台电视机,已经装配了6天,平均每天装90台,剩下的平均每天装98台,还需要几天完成?

7、学校参加数学兴趣小组的有62人,书法小组的人数比数学小组的2倍多11人,参加书法小组的有多少人?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应用题练习(2)

1、学校的有一个长方形花坛,长10米,经过改造修缮以后增加了4米,面积比原来增加了32平方米,这个花坛原来的面积有多大?

2、方方和圆圆沿学校环形跑道跑步,他俩从同一地点往相反方向跑去,方方每秒跑4米,圆圆每秒跑6米,经过40秒两人相遇,学校跑道长多少米?

3、世纪小学有一块长方形苗圃,长6米。在修建校园时把苗圃的长增加了2米,于是面积增加了10平方米。现在这个苗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4、修一条2400米的水渠,已经修了20天,平均每天修75米,剩下的平均每天修45米,还要修多少天?

5、小方家有一块长方形试验田。如果这块试验田的长增加6米或者宽增加4米,面积都比原来增加48平方米。原来这块试验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6、明明打一篇840字的作文,已经打了8分钟,平均每分钟打36个字,剩下的要12分钟打完,平均每分钟打多少个字?

7、小军从家步行到学校用30分钟,每分钟行120米,放学后骑自行车回家只用了12分钟,他骑自行车平均每分钟行多少米?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应用题练习(3)

1、两辆卡车为工地送水泥,甲车每天运75吨,乙车每天运90吨,一个星期这两辆卡车共运送水泥多少吨?

2、食堂原有大米1096千克,吃了4袋后,还剩96千克,每袋大米重多少千克?

3、建筑工地有800包水泥,第一天用了40包,第二天用去的是第一天的3倍,工地还剩多少包?(2种方法解答)

4、师傅和徒弟同时加工一批零件,师傅每小时做48个,徒弟每小时做35个,一天(按8小时)师傅比徒弟多做多少个?

5、王老师用144元买了4盒圆珠笔,每盒12枝,每枝圆珠笔多少元?

篇15:四年级数学应用题经典练习一

【学习目标】

1.通过尝试解决实际问题,观察,比较发现并概括加法交换律。

2.初步学习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并用来解决实际问题。

3.在探索运算定律的过程中,发现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培养符号感。

【学习重点】

理解加法交换律,认识和理解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含义。

【学习难点】

能抽象概括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由具体上升到抽象,概括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活动方案】

活动一:谈话导入

孩子们今天今天好多老师和我们一起,他们有一个问题想问你们,你们想知道是什么问题吗?他们想知道我们班上有多少小女孩?多少小男孩?谁能告诉他们?那么我们班上一共有多少个孩子?

活动二:课前谈话(讲“朝三暮四”的故事)

我们先来听一个“朝三暮四”的成语故事:

战国时代,宋国有一个养猴子的老人,他在家中的`院子里养了许多的猴子。日子一久,这个老人和猴子竟然能沟通讲话了。这个老人每天早晚都分别给每只猴子四只桃子。几年后,老人的经济越来越不好了,而猴子的数目却越来越多,于是他跟猴子商量说:“从今天起,我每天早上给你们三只桃子,晚上还是照常给你们四只桃子,不知道你们同意不同意?”猴子们听了,都认为早上怎么少了一个?

于是一个个就开始吱吱大叫,而且还到处跳来跳去,好象非常不愿意似的。老人看到这一情形,连忙改口说:“那么我每天早上给你们四只,晚上再给你们三只,这样该可以了吧?”猴子们听了,以为早上桃子已经由

三个变为四个桃子,跟以前一样,就高兴的在地上翻滚起来。听了这个故事,你们有什么想法?你想说些什么呢?(交换、不变)

(课前,讲了朝三暮四故事的目的是想告诉学生要思考生活中一些常见问题,并从中发现规律。)

活动三:呈现事实,形成问题。

1.计算得数。

(1)27+7373+27(2)37+5858+37

2.观察两组算式,说说有什么发现?

①独立思考

②小组交流答案

③观察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3.根据讨论的结果猜想结论

4.问题,:这个猜想正确吗?

活动三:验证猜想,形成结论。

1.自己设计一组算式验证,小组交流结果,汇报结论。

2.这种猜想看起来比较可靠,但我们不可能把符合猜想的例子全部举完过就给我们的证明留下了遗憾,有没有其他的办法呢?我们来看生活实例。

例:一家电影院,走廊的左边是476个座位,走廊的右边有518个座位,一共有几个座位,(用两种方法计算)

(1)列式:

(2)判断:得数会相同吗?

(3)计算结果,得出结论:

3.小结:

(1)什么是加法交换律?

(2)用字母a、b表示加法交换律。

【检测反馈】

1.放录音、做游戏——“我该在什么位置”

470+830=830+1013+214=十

256+214=+256十367=367+

(1)将卡片470、880、1013、214、58、58发给六个同学。

(2)伴随音乐,寻找自己的位置,并贴上。

(3)小结:你发现了什么?

2.这节课我们发现了什么?是怎样获得证明的?

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表示:

△+☆=☆+△a+b=b+a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来表示:

(▲+)+●=____+(____+____)

(a+b)+c=____+(____+____)

3.综合练习

(1).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数。

369+258+147=369+(□+147)

(23+47)+56=23+(□+□)

654+(97+a)=(654+□)+□

(2).在符合加法结合律的等式后面打“√”号。

a+(20+9)=(a+20)+9()

△+(○+b)=(△+□)+b()

(10+20)+30+40=10+(20+30)+40()

3.有一天,小明爸爸对小明说:你从1数到100,小明刚数完,爸爸便说出了这l00个数的结果是5050,你能帮小明说明为什么算得这么快吗?

篇16:一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说话练习

关键词:课堂,说话练习

从毕业就跨入小学校园,但从未接触过一年级,所以现在刚接一年级内心还是有些忐忑。果不其然,在刚开学的语文教学课堂中,我就时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我将我的问题清楚地向孩子们表述以后,孩子们积极举手,示意我他们想站起来回答问题。我从孩子们闪光的眼睛当中,看到了他们自信,但是当孩子们开口说话时,我很着急,孩子们老是喜欢用“嗯”“然后”“我就”的一些词语来说话,让人感觉找不到重点,我也头疼不已。怎样才能让孩子把话说清楚?我想了想,还是应该从培养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方面(说话)花时间、下功夫。

一、认识语言表达的重要性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儿童时期如果不进行说话的练习,真是遗弃了一个最宝贵的钥匙,若讲弊病,充其量将使学校里种种的教科书与教师的教育全然无效,终身不会有完整的思想和浓厚的感情。”可见,抓住孩子的儿童时期,发展孩子的语言能力是多么的重要。

不光是叶圣陶先生说过,在《教育心理学》一书中也提到,在孩子一生的发展中,有很多个关键期,而恰巧发展书面语言的关键期就在小学阶段,也是童年阶段。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把握好方法,找到合适的途径,使孩子们的说话能力不断提高。

二、课堂实施方法

(一)在“汉语拼音”教学中

现行的北师大版语文低段教材中,孩子们是先学一些简单的生字之后才进入汉语拼音的学习。对于一些幼儿园有过拼音基础的孩子来说,此时的拼音学习不算太困难,可是对于零基础的孩子来说,这就是一个大问题了。但是北师版的教材中每一课都有很能营造孩子们说话欲的情境图,于是我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他们给了我很大帮助:在拼音教学中要用好这情境图,让孩子先想后说,同时培养良好的倾听习惯。如教学声母“d”与单韵母“i”组成的音节时,可根据四声练习说话:dī———滴水滴水滴晶莹剔透真漂亮;dí———笛笛子我最近喜欢上了吹笛子;dǐ———抵抵挡我穿羽绒服是为了抵挡寒风;dì———弟弟弟我有一个可爱的弟弟。孩子们可以根据声调的不同而组不同的词,造不同的句子,这样学生既巩固了拼音知识,又尝试了说一句完整的话,同时还营造了课堂氛围。

(二)在“识字”教学中

对于刚上一年级的孩子来说,即便是再简单的汉字,也无外乎就是一些“奇奇怪怪”的符号。要想把这个汉字的字形、读音甚至是意思都“种”进孩子的脑瓜,可是一个大问题。我想,能不能通过一些有趣的口语表达、集知识和兴趣为一体?

于是,我想到了:在教学“字与画”时,我事先让几位同学画了几幅画,是按照孩子对于这些事物的理解画出来的,肯定会引起孩子们的共鸣,然后再出示“日、月、田、水、火、石、山、土”进行学习。有了孩子对于这个字自己的理解画成的画,在上课时,我们把这样的想法说出来了,这样既锻炼了孩子的说话能力,同时,又巩固了生字的学习。

(三)在“口语交际”教学中

在“口语交际”中,我注意结合生活与教学相结合。如在教学北师大版语文教材第一册中语文天地三中的“说一说”———我们来讨论:看书上6幅图,引导学生动脑筋说图意,让同学之间说一说:这是什么节日?这些节日时人们在干嘛?让学生们了解节日常识,并且让孩子们知道这些都是我们的传统节日,是我们的瑰宝,最后请孩子们相互评价,谁讲得最棒!通过这样的语文活动,我看到了孩子们语言表达能力的蒸蒸日上,也看到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在孩子们心中发芽。

(四)在“课文”教学中

现行的北师大版语文教材中,都有优美且具有情境的插图,这使得我在教学当中有了有力的“武器”。孩子们通过这些插图不仅可以锻炼孩子们的观察能力,还可以帮助孩子们提高说话的能力。

引导孩子们观察插图时,一定要按顺序,一项挨着一项说出来,最后请孩子们连起来说。这种方法不仅能帮助孩子们把话说得具体,还可以培养孩子们的顺序思维。如教《数字歌》时,在学生读清楚题意后,再让孩子们仔细读课文,数数“这些动物分别有多少只”等问题,最后再让孩子们看图把自己想说的话说出来。另外,我还想到了可以将课文续写联系起来。如在教学中《小小的船》一文后,让学生续写课文说一段话。我首先做好铺垫,创设情境:“我看到了蓝蓝的天还有闪闪的星星,他们会对我说什么呢?”然后让学生大胆想象,引导孩子们组织好想到的情节,然后继续说下去。通过这样反复练习,学生说话的内容比起以前来说,有了一定的条理性和逻辑性。

三、总结

上一篇:未来的汽车叙事作文700字下一篇:理想与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