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一年级上册练习题

2024-04-23

数学一年级上册练习题(共11篇)

篇1:数学一年级上册练习题

一、填空。

1、8个十和3个一是()。

2、一个两位数,个位上的数是5,十位上的数是3,这个数是(),它的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3、10角=()元19角=()元()角

4、69比96小(),77比48大()。

5、的一位数是(),最小的两位数是()。

6、在〇里填上“>,<或=”

89〇98 28+5〇34 5元〇4元8角

77〇69 84〇88-40 49-7〇42

7、16连续减4:16、___、___、___、___;

16连续加4:16、___、___、___、___。

二、判断。(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的打“×”)

1、一百里有10个别10。()

2、9角加5角等于14角,也就是1元4角。()

3、在“72〇9=8”中的圆圈里应填上减号。()

三、选择。(把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括号里)

1、一个加数是34,另一个加数是28,它们的和是(),差是()。

A、62 B、4 C、14 D、52

2、98读作(),一百写作()。

A、八十九 B、10 C、100 D、九十八

3、下列各组数中,从小到大排列的一组是()。

A、28、47、36 B、79、90、99 C、85、76、67

四、计算。

1、直接写得数。

39+8= 66+4= 5+58= 10+20+30=

25-6= 85-80= 97-9= 10-(9-7)=

2、笔算下面各题。

68+29= 58+41= 7+85=

90-45= 72-36= 39-29=

3、列式计算。

(1)42比71少几?

(2)比27多9的数是几?

篇2:数学一年级上册练习题

一、口算。

5+2=

9+3=

6+5=

8+4=

9-5=

10-6=

3+6=

6+4=

18-8=

7-7=

7+8=

9+6=

6+7=

10-7=

3+5=

7+4=

8+9=

7+7=

12-2=

9-6=

2+9=

5+8=

7+9=

9+4=

9+5=

1+9=

12-10=

6+10=

6+8=

6+9=

二、把下面各数从小到大排列在格里。

136817111520310

三、按顺序填数。

四、填空。

1.1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数是。

2.17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3.6个一和1个十组成的数是()。

4.个位是3,十位是1,这个数是()。

5.10比8多(),3比4少()。

6.15比17少(),18比10多()。

7.☆□○△□□○○○☆?

(1)一共有()个图形。

(2)☆有()个,□有()个,有()个,○有()个,△有()个。

(3)把右边的8个图形圈起来。

(4)从右往左数第6个图形是()。

8.在□里填数。

(1)0、6、15、9、7、2。

□>□>□>□>□>□

(2)8、1、5、9、11、13、4

□<□<□<□<□<□<□

五、按顺序填空。

(1)__________6__________9_____。

(2)14__________17_______________。

(3)19_______________15__________。

六、填空。

(1)9添上1是(),19添上1是()。

(2)16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3)1个十是()个一。

(4)大于11又小于13的数是()。

(5)一个两位数,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位,第二位是()位。

(6)12里面一共有()个一。

七、在○里填上“>”、“<”或“=”。

8+5○14

14-4○10

7+8○8+7

5+9○6+7

9○4+6

10○10-2

八、在○里填上“+”或“-”。

3○6=9

8○5=3

12○2=10

10○4=14

18○10=8

7○7=0

10○9=19

6○6=12

5○4=9

7○2=5

7○9=16

9○1=8

九、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9+2=

8+3=

7+4=

6+7=

7+5=

4+6=

9+8=

6+5=

5+4=

10-3=

9-8=

7-6=

8-5=

9-9=

6+6=

10+5=

6+8=

15-10=

13+2=

4+10=

17-7=

4+9=

10-9=

9-7=

3+1+4=

9-7-1=

7+0+1=

2+7-3=

10-6+5=

9+9-10=

8-4+3=

8-6+7=

10-9+6=

5+8-3=

6+6-2=

7-7+5=

十、列式计算。

1.两个加数都是8,和是多少?

2.减数是7,被减数是17,差是多少?

3.甲、乙两个数的和是15,甲数是10,乙数是几?

十一、写出20以内进位加法中,得数是11的八个不同算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二、列式计算

①一个加数是9,另一个加数是5,和是多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被减数是10,减数是4,差是多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三、应用题。

(1)三年级(1)班第一小队做了9朵,送给幼儿园7朵,还剩几朵?

口答:还剩()朵。

(2)粉笔盒里有彩色粉笔9支,白色粉笔7支,粉笔盒里一共有粉笔多少支?

_____________

口答:粉笔盒里一共有粉笔()支。

(3)军军吃了6个桃子,还有5个,原来有几个桃子?

_____________

篇3:数学一年级上册练习题

一、一题多用, 尽显习题的训练功能

“能正确、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以及相应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是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目标中重要的知识与技能目标之一, 因此, 课本从第八单元“加法和减法”开始, 几乎每个练习都安排有一组口算的习题。怎样用好这类习题呢?

也许很多教师只是让学生做一做、写一写得数, 然后校对一下答案就算完事。而我认为这样不能起到口算训练的效果, 也难以达到教学目标中“熟练”的要求。

我在做此类习题的时候, 常常会安排这样的几个层次:

……

1. 全体起立, 每个学生从第一列开始认真报一报每一题的得数, 不比谁报得快, 只比谁报得准。

(学生认真地报答案, 陆续报完并坐下。)

2. 老师找到了那么多认真报得数的学生, 比如××、××, 还想继续找出几个最认真的。起立, 从最后一排往前再报一遍。

(兴许个别学生没报完就坐下了, 从后往前再报一遍可以给予弥补。)

3. 大家都报得非常认真, 老师请两位同学来比赛。

(随意地指题, 让两个学生同时报答案, 几次后分出胜负。可以进行两三组比赛。)

4. 大家都想赢?这样吧, 老师再给你们一次练习的机会, 等会儿我们再比。自己认真地再报一报答案吧。

5. 同桌两人比比看, 看谁有进步?

6. 拿出你的笔, 写上你正确而漂亮的答案。

……

当然, 并不是每一次口算的练习都要经过这6小步, 可以视具体情况而灵活应用的。

总之, 一组简单的口算习题, 我们可以多次地、多种方法地使用, 达到口算训练的目的。一年级的学生没有家庭作业, 我们不能指望学生在课后、在家里进行多少口算练习, 所以我们应该珍惜课堂上的每一次练习机会。

二、启发思考, 挖掘习题的智力因素

发展学生思维的主阵地在课堂, 主要的依据是教材。同样的教材, 由于教材智力因素挖掘程度的不同, 学生的思维发展就不一样。对于课本习题同样如此, 帮助学生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 从而获得不同的收获。

例如课本第92页练习十二的第2题:

当学生做完该题后,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 说说自己的发现。有的学生说:“第一组的得数越来越大, 第二组的得数越来越小”。有的学生说:“8加几, 加上的数越来越大, 得数也越来越大;7加几, 加上的数越来越小, 得数也越来越小”。还有的学生说:“8加一个数, 加上的数一个比一个大1, 得数也一个比一个大1;如果加上的数一个比一个小1, 得数也会一个比一个小1”。甚至还有学生有这样的发现:“8加上双数结果还是双数, 8加上单数结果就变成了单数”……

有时, 做完习题后, 给学生一定的时间与空间, 启发学生深入思考, 学生的发现往往会比我们期待的更多、更精彩。

三、举一反三, 领会习题的内在意义

有些习题虽然是学生第一次接触, 但它却不是以一个新知识点的形式出现的, 教材也没有安排相应的例题教学, 但这些内容对于学生来说, 却是全新的。例如课本93页练习十二第9题填表:

学生从来没有接触过表格, 读懂表格也是一个难点。像这样的习题, 就要帮助学生“举一反三”, 直到理解其内在的含义。我在处理时, 是这样做的:

……

1. 通过观察、讨论, 正确找到表中的3个数学问题, 并正确解答。

2. 说说自己是怎么找到数学问题的?有什么体会?

3. 练一练:

说说找到了哪些数学问题?该怎么解答?

4. 比一比, 与刚才的表格有什么相同?又有什么不同?

5. 再练一练:

你又是怎么找到数学问题的呢?怎么解答?

6. 与刚才的表格又有什么不同呢?

……

通过练习, 学生不仅学会了看表格的方法:有时需要横着看, 有时却需要竖着看;还知道完成表格首先要找到问题, 再根据具体的问题, 选择合适的方法;有时用加法, 有时却用减法等等。当然, 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 我们还可以给学生提供类似下面的变式练习:

如此“举一反三”, 学生不仅能正确地解答表格中的问题, 而且还能体会到用表格表示数量关系的简捷与明了, 习题的价值与意义得以进一步提升。

四、强化细究, 体现习题的思维价值

有些习题, 学生真正理解“为什么”是需要“深入加工”的, 需要提供更多的实例进行细究。

例如课本第58页练习七的第4题:

不计算, 在得数比8小的算式后面画“√”。

当学生正确地做完题目, 说清“为什么”后, 我随手写下了“3+5=8”, 并抛出问题:根据你刚才的体会, 你能很快地编出得数比8小的加法算式吗?学生有的减少第一个加数, 编出了2+5、1+5、0+5;有的减少第二个加数, 编出了3+4、3+3、3+2等等;还有的同时减少两个加数, 编出了2+4、2+3等等。接着, 学生根据老师的板书又提炼出了方法:只要让其中一个加数减少, 或者让两个加数同时减少, 就能让得数变小;相反, 就能让得数变大。同样地, 还可以让学生根据“8-2=6”编出得数比6小 (或大) 的减法算式。

如此“细究”, 提高了思维的深度与广度, 为学生创设了更多的思维训练机会, 拓展了思维发展的空间, 为学生的创造力发展提供了可能。

五、多样呈现, 落实习题的预设目标

有时改变习题的呈现方式, 能真正实现习题的目标价值。

例如课本第79页“想想做做”第4题:先估一估是多少, 再数出来。如果像课本那样直接呈现给学生, 学生往往为了追求“准”而舍去了“估”的过程, 直接用数的方法得到答案, 这样就达不到“估一估”的目的, 怎么办呢?我在教学时是这样处理的:

……

1. 投影出示有10个草莓的图片, 数一数有多少个草莓?

2. 投影出示习题中的第一幅图, 只能看一会儿, 要求估一估比10个草莓多, 还是少?大约是多少个? (投影出图片让学生观察后, 随即拿走图片)

3. 数一数草莓到底是多少个, 看看自己是估多了, 还是估少了?

4. 出示习题中的第二幅图, 仍要求只能看一会儿, 估一估比刚才的14个草莓多, 还是少?大约是多少个? (投影出图片让学生观察后, 随即拿走图片)

5. 认真数一数、圈一圈, 看看自己是估多了, 还是估少了。

……

表面上看, 这样的处理与直接出示习题让学生做没有什么分别, 从量化的作业结果来看, 也不会区分出什么优劣。但是这样的处理, 却让学生实实在在地“估”了, 既落实了习题的预设目标, 又培养了学生的数感。由此可见, 习题的呈现方式也不是单一的, 而应是多样化的。

六、渗透孕伏, 品味蕴含的数学思想和解题策略

低年级的数学教师往往会认为数学思想是那么高深莫测, 不会在一年级涉及, 而解决问题的策略到四年级才教学, 低年级没有这部分内容, 所以不用管。其实不然, 在一年级上册, 很多习题中就蕴含了数学思想, 体现了解决问题的策略, 这就要求我们在习题教学时, 不能忽视平时的渗透孕伏。

例如课本第87页“想想做做”第3题:

当学生做完这三组题后, 让学生比一比每组的两道题, 说说自己做题的体会。学生很容易发现每组的两道题得数是相同的, 而且学生发现, 算下面的题目就是像上面的题目那样“想”的, 例如算9+5, 就可以想9+1+4, 这样能算得又对又快。显然, 学生对于“9+5”转化成“9+1+4”已经有了很真实的体验, 转化的数学思想也就在学生的脑海里发芽了。

一年级的数学知识是简单的, 但可以提炼的数学思想与解题策略却也不少。例如学统计的时候, 就蕴含了分类的思想与列表格的策略;结合小棒图认数, 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画一画图形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运用了画图解决问题的策略;做减法想加法又是互逆思想与倒推思想的渗透……这些都值得我们在进行习题教学时注意。

篇4:浅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

关键词: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兴趣;方法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就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将学习任务与情境紧密联系起来,能够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动口、动脑、动手,使学生能主动积极、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在数物体个数的活动中,认识数的含义,要从情境入手,引导学生数数,让学生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有些什么?使他们产生学习數学的兴趣,让学生数一数自己身边个数在10以内的人或物体,或者用10以内的数表示人和或物体的数量。教会学生用具体的数描述简单的事物,例如,10只鸟,5只鸡,6把刀,在操作学具的活动中感受数的组成,要有初步的分与合的思想,发展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在比较两种物体个数、比较两个数大小的活动中体会初步的对应思想,一年级的数学教材,要让学生用图形,圆柱、圆圈、三角形、正方形分一分、数一数,理一理的基础上,初步学习分类整理数据及填写统计的方法,学会简单的统计。并把知识融入到学生的生活当中,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例如,我在教学得数是8、9的加法与相应的减法时,让学生主动探索并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进行计算。要求学生分别根据和是8、8减几、和是9、9减几的要求选卡片、写算式。在学生充分活动的基础上,再把学生说出的算式适当加以整理,以使学生对得数是8、9的加法与相应的减法有一个相对完整的认识。并让学生看教材的主题图用小棒进行演算,通过动口、动脑、动手,他们很快就计算出来了,这样一导入直接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二、要重视和加强直观教学

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形象思维较好,抽象思维较差,因此,我在数学教学中很重视直观教学,制作一些教具,让学生通过耳听、手做、口说、脑想等多种感官的活动,逐步积累丰富的感性认识,逐渐产生对新事物的兴趣,是其学习新知识和促进思维发展的主要手段。例如,我在教10以内数的认识时,通过学生动手摆小棒、画图形等操作活动,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数的概念;在教5的分解时,让学生拿出5根小棒,先左手拿3根,右手拿2根,合起来共5根,让学生看手说:“5可以分成3和2。”再让学生想一想,5还可以怎样分?“5可以分成1和4。”左手拿1根,右手拿4根,让学生看手说:“5可以分成3和2。5可以分成1和4”,利用5根小棒,让学生边拿边说,学生很快掌握了5的组成分解和5的加减法。7可以分成4和3,7可以分成5和2……用类式的方法分别写出其余各数的组成,还要熟记1~10各数的组成,熟记后学生就能够正确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10以内的加减法学会后,20以内的加减法学生就会计算了。另外,一年级的几何初步知识尤其需要直观教学,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从而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初步会识别几何形体。例如,在教学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些形体时,让学生从家里找来药盒、手电筒、罐头盒、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把这些物体混合在一起,将这些东西根据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特征进行分类,分类后引导学生认识这些形体,再让学生举出日常生活中的实际物体有哪些,让学生带这些学具进入课堂,在堂课上利用直观教学,让学生说说我们身边的物体,哪些是长方体、哪些是正方体、圆柱和球,结合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学生兴趣就高了。学生很快掌握了这堂课的内容,完成了教学目标,还能运用于实际,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更高了。

三、通过实践操作,调动学习积极性

俗话说:“眼过百遍,不如手做一遍。”一年级学生很好动,教学单凭老师讲,学生只通过一种感官来进行学习,就容易感到疲劳、听不进、记不住,打瞌睡,教学效果就不好。而通过多种感官,发挥学生好动的特点和长处,让学生亲自动手做一做、摆一摆、比一比、量一量、拼一拼、剪一剪、画一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高了,教学效果就好了。我在教学中,常常让学生动手摆一摆小棒、圆片、三角形,正方形。 在教学10以内数的认识时,为了给学生创造人人动手实践的机会,我让学生把在家里玩的计数器带来摆在课桌上。老师在大计数器上拨珠,学生在自己的小计数器上拨珠,并回答以下问题:“计数器上原来有几个珠子?又添上几个珠子?一共有几个珠子?几添上几是几?”,通过实际操作,使他们知道了1添上1是2,2添上1是3,3添上1是4,…,9添上1是10,10添上1是11,10添上2是12,依次类推,10添上几,就是10几,明确了各数的来源。横着摆一根小棒,小棒的右下方就摆出数字1的卡片;摆两根,小棒的右下方就摆出数字2的卡片,摆3根小棒的右下方就摆出数字3的卡片……学生边摆老师边板书:“1的前边摆数字几?为什么?”教学0的认识,引出“0”的认识,使学生知道一个也没有可以用0来表示,0和3、2、1一样也是一个数,使学生明确0是起点,在第一根小棒的左边摆数字0。在此基础上,为了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数的排列顺序,1在0的后面,2在1的后面,3在2的后面,4在3的后面……9在8的后面,学习了数序的知识。

篇5:一年级数学上册同步练习题

一、填空。

1.数一数,填一填。(21分)

①一共有个水果。()和()同样多。

②从左数第5个是()

2.按规律写数

026

191816151310

3.①17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②2个十是(),10里面有()个一。

③一年级同学站队,兰兰的左边站了6人,右边站了5人,这一排一共有()人。

④钟面上有()个数。

⑤夹在7和9中间的数是()

二、在○里填上“”“”或“=”(10分)

13○1820○129○11

17○1913○108○18

17+1○18+10+2○2-0

10-9○1019-9○9

三、看谁算得对。(18分)

6+5=8+7=3+6=

2+6=12+2=7+5=

10-10=10-7=6+9=

9-4=5+5=0+20=

2+8=6+6=4+2+3=

5-1+2=10-3-4=3+3-2=

四、请按小动物的腿数分类。(12分)

五、数一数,下面图形各有几个。(8分)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

()个()个()个()个

六、连一连(8分)

7时半9时10时半11时刚过

篇6:一年级上册数学认识钟表练习题

)

二、过1小时是几时?(40分)

篇7:数学一年级上册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在3,0,6,-2这四个数中,最大的数为()A.0B.6C.-2D.3 2.下列计算正确的是()A.-3a-3a=0B.x4-x3=xC.x2+x2=x4D.6x3-3x3=4x3 3.已知x=3是关于x的方程2x-a=1的解,则a的值是()A.-5B.5C.7D.2 4.在灯塔O处观测到轮船A位于北偏西54deg;的方向,同时轮船B在南偏东15deg;的方向,那么ang;AOB的大小为()A.69deg;B.111deg;C.141deg;D.159deg;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23x2y的系数是-2,次数是6 B.单项式-pi;am+2b7-m的系数是pi;,次数是9 C.多项式-5x7y+4x2+pi;-2的次数是8,项数是3 D.是二次四项式

6.将两个三角板按如图所示的位置摆放,已知ang;a=32,则ang;beta;=()A.69deg;B.32deg;C.58deg;D.148deg;7.(2013 台湾)图(①)为一正面白色,反面灰色的长方形纸片.今沿虚线剪下分成甲、乙两长方形纸片,并将甲纸片反面朝上黏贴于乙纸片上,形成一张白、灰相间的长方形纸片,如图(②)所示.若图(②)中白色与灰色区域的面积比为8:3,图(②)纸片的面积为33,则图(①)纸片的面积为何?()A.B.C.42 D.44 8.(2007 遂宁)如图,已知BC是圆柱底面的直径,AB是圆柱的高,在圆柱的侧面上,过点A、C嵌有一圈路径最短的金属丝,现将圆柱侧面沿AB剪开,所得的圆柱侧面展开图是()9.两条直线最多有1个交点,三条直线最多有3个交点,四条直线最多有6个交点,,那么六条直线最多有()A.21个交点 B.18个交点 C.15个交点 D.10个交点 10.如图所示,B在线段AC上,且BC=3AB,D是线段AB的中点,E是BC的三等分点,则下列结论:① EC=AE;② DE=5BD;③ BE=(AE+BC);④ AE=(BC-AD),其中正确结论的有()A.①②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1.一个角是72deg;39prime;,则这个角的补角为__________ 12.太阳的半径为696000千米,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数696000为__________ 13.已知(|m|-1)x2-(m-1)x+8=0是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则m=_________ 14.钟表上的时间为9时30分,则时针与分针的夹角度数为________ 15.甲、乙、丙三家超市为了促销一种定价相同的商品,甲超市先降价20%,后又降价10%;乙超市连续两次降价15%;丙超市一次降价30%,那么顾客到哪家超市购买这种商品更合算____(填“甲”“乙”“丙”或“一样合算”)

16.若ang;AOB=40deg;,ang;BOC=20deg;,且OM平分ang;BOC,则ang;AOM的度数是________

三、解答题

17.计算:(1)23×(-5)-(-3)÷(2)(-10)3+[(-4)2-(3+32)×2] 18.解方程:(1)(2)19.先化简,再求值:x-2(x-y2)+(-x+y2),其中x=-2,y= 20.如图,说明题.如图,已知四个点A、B、C、D(1)画射线AD;(2)画线段BC;(3)画ang;ACD;(4)画出一点P,使P到点A、B、C、D的距离之和最小,并说明理由

21.一列火车匀速行驶,经过一条长300米的隧道需要20秒的时间,隧道的顶上有一盏灯,垂直向下发光,灯光照在火车上的时间是10秒,求这列火车的长度

22.如图(1),长方形纸片ABCD,点E、F分别在边AB、CD上,连接EF,将ang;BEF对折,点B落在直线EF上的点Bprime;处,得折痕EM;将AEF对折,点A落在直线EF上的Aprime;处,得折痕EN(1)若Aprime;F∶FBprime;∶Bprime;E=2∶3∶1且FBprime;=6,求线段EB的长度

(2)如图(2),若F为边DC的一点,BE=AB,长方形ABCD的面积为48,求三角形FEB的面积

23.平价商场经销的甲、乙两种商品,甲种商品每件售价60元,利润率为50%;乙种商品每件进价50元,售价80元

(1)甲种商品每件进价为_______元,每件乙种商品利润率为________(2)若该商场同时购进甲、乙两种商品共50件,恰好总进价为2100元,求购进甲种商品多少件?(3)在“元旦”期间,该商场只对甲乙两种商品进行如下的优惠促销活动:、打折前一次性购物总金额优惠措施

少于等于450元不优惠

超过450元,但不超过600元按售价打九折

超过600元其中600元部分八点二折优惠,超过600元的部分打三折优惠

按上述优惠条件,若小华一次性购买乙种商品实际付款504元,求小华在该商场购买乙种商品多少件?(1)如图1,若ang;COF=34deg;,则ang;BOE=________;若ang;COF=mdeg;,则ang;BOE=________;ang;BOE与ang;COF的数量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图2中,若ang;COF=75,在ang;BOE的内部是否存在一条射线OD,使得2ang;BOD与ang;AOF的和等于ang;BOE与ang;BOD的差的三分之一?若存在,请求出ang;BOD的度数;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当射线OE绕点O顺时针旋转到如图3的位置时,(1)中ang;BOE和ang;COF的数量关系是否仍然成立?请说明理由,若不成立,求出ang;BOE与ang;COF的数量关系 25.点A在数轴上对应的数为a,点B对应的数为b,且a、b满足|a+3|+(b-2)2=0(1)求线段AB的长

(2)点C在数轴上对应的数为x,且x是方程2x+1=x-5的根,在数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PA+PB=BC+AB,若存在,求出点P对应的数,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3)如图,若P点是B点右侧一点,PA的中点为M,N为PB的三等分点且靠近于P点,当P在B的右侧运动时,有两个结论:① PM-BN的值不变;② PM+BN的值不变,其中只有一个结论正确,请判断正确的结论,并求出其值。

这篇初中一年级数学上册期末练习题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了。同时,更多的初一各科的期末试卷尽在七年级期末试卷,预祝大家都能顺利通过考试!

篇8:数学一年级上册练习题

一、走进生活, 感知建模

小学生形象思维占主要地位, 他们的演绎推理能力还不完善, 好多数学内容的学习必需建立在直观形象的基础之上. 学习的数学内容是学生生活中经常见到的, 让数学走进生活, 在生活中学习数学也是新课标的重要精神. 只有这样, 才能让学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学习, 来分析, 来解答. 小学数学教材内容的选取也是以生活中的一些原型来设置的. 这些问题的呈现方式具有生活情境化, 很多教学内容都是采用图文相结合的形式来安排的, 教材中的画面都来自于学生的生活实际, 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 也正如新课标中所阐述的那样, 让学生从生活中感知数学模型, 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

比如, 在教学这一节课时, 教师营造了一个让学生买铅笔的情境. 买铅笔是学生经常遇到的事情, 所以学生就会对这样的情境产生兴趣. 教师再引导学生走进情境, 去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 而教材中看似简单的两只小动物在一起对话的画面, 却蕴含着一个数学信息资源, 学生通过观察便能简单地获取一个数学信息, 即15支铅笔, 被小花兔买去9支, 那么还剩多少支呢? 这样, 学生就在一个生动形象的现实情境中经历了建模的感知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发现了数学问题, 为下面如何解答这道题的策略和数学建模奠定了基础. 如果我们直接让学生来计算15-9, 由于学生没有生活经验作为铺垫, 所以对这两个数字也许就不感兴趣, 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解决这个问题, 但如果营造了一个生活情境, 那么学生马上就会意识到计算15-9是为了解决自己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被调动起来, 并且从生活中建立了15-9的数学模型.

所以, 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对数学内容进行有效建模时, 要引导学生学会认真看图, 弄清楚教材中图的意思, 这为学生理解题目奠定了基础, 可以让学生准确、快速地理解题目的意思, 为下面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作好铺垫.

二、动手操作, 形成建模

受小学生年龄特征的限制, 学生思维的发展往往在很大程度上依靠他们的动手操作才能形成.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学生只有通过操作, 才能让自己的思维有条理性, 才能让自己的数学建模有序. 在平时的教学中, 我们经常会发现许多学生看到数学问题时, 连题目还没有看完整就马上开始解答, 结果造成了许多错误, 特别是一些题目的数量比较复杂, 中间有很大的跨度, 学生错误的现象更是普遍. 这是因为学生在平时的解决问题过程中没有很好地建立数学模型思想, 缺少了把生活经验数学化的过程. 而让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建立数模思想就是为学生解决问题找寻一条捷径, 看看哪个策略可以有效地解决数学问题, 并初步让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

在教学这一课时, 我让学生用自己手中的计数棒来代替铅笔, 每人拿出15根计数棒来自主操作, 然后全班交流自己的建模过程. 生1:我是一根根数的, 当数到第9根的时候, 我就把它放在一边, 看看还剩下6根. 生2:我是把15支铅笔分成10支和5支, 然后拿10支来减去9支还剩1支, 再加上旁边的5支, 就得到还剩6支铅笔了. 生3:我是把要买的9支铅笔分成5支和4支, 拿15支减去5支得到10支, 再拿10支减去4支得到6支, 所以还剩6支. 生4:我是这样想的, 9加上6等于15, 所以15支铅笔减去9支还剩6支. ……

这样, 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 许多学生形成了15~9的数学建模思想, 从而获取自己的解答策略. 然后, 我把这些解答方法列举投影出来, 让学生在一起小组讨论, 看看哪一种解答方法更好, 更简便, 从而达到最优化的建模思想, 形成最佳的解决问题策略. 所以, 学生通过操作获取解决问题的策略过程也是学生获取数学建模的过程. 这个过程, 对学生学习数学以及应用数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实践应用, 内化建模

学生在操作过程中获取的建模思想与解题策略要通过一系列的实践与应用才能得到内化, 才能在学生脑海中形成完整的建模思想, 而让学生实践应用是学生对数学建模的一个不断修正与完善的过程. 所以, 在学生完成数学建模思想之后, 我们还要让学生在不断的应用中加以内化. 只有这样, 学生的数学模型思想才能更加完善.

篇9:数学一年级上册练习题

一、 教材外观与字数的变化

首先对教材的外观做一比较,实验教材是32开本的,而审定教材则变成了16开本的。其封面左上角的标志由“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11年初审通过”变成了 “教育部审定2012”,实验教材封面上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行字在审定教材的封面上并没有出现,标志着实验工作告一段落。书变大了许多,但审定教材《数学》(一年级上册)的页数并没有减少多少,只比实验教材《数学》(一年级上册)少了16页。再仔细一看字数,实验教材《数学》(一年级上册)的总字数为70000,而审定教材《数学》(一年级上册)的总字数为145000,整整多了一倍还多,可以预想一下在具体内容方面的巨大改变。

二、 教材“编者的话”与目录的变化

翻开课本,首先看到的是“编者的话”,“编者的话”有一个小小的改变,审定教材(一年级上册)中增添了对数学王国小精灵的介绍。因为在整套实验教材中,许许多多重要而关键的话都是借这两个小精灵的口说出来的,小学生们常常会想它们是谁呀?怎么那么聪明?现在都知道它们是数学王国的小精灵,就不会再有疑问了,而会想,我也要像它们那样聪明!

再来浏览目录,目录中列出的单元也有了一些变化,可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合并,实验教材中的前两个单元“数一数”和“比一比”在审定教材中被改编为第一单元“准备课”;二是增减,审定教材中新增了第二单元“位置”,减掉了实验教材中的第五单元“分类”,实质上“增”只是一年级下册内容的前移,“减”也只是把它后移到了一年级下册中;三是强调,把原来实验教材目录中未列出的“数学乐园”列在了目录中,以增强数学知识的趣味性。其他单元的名称虽然也有一些改变,但变化都不太大。

三、 各个单元内容的变化及其教育价值的提升

实验教材中的“数一数”与“比一比”两个单元的大部分内容也都是幼儿园的教学内容,随着学前教育普及率的不断提高,这部分内容就显得有点重复,但考虑到各地学前教育发展的不平衡,同时也考虑“数一数”和“比一比”中的“比多少”两部分内容对于小学生数学课程后续学习的重要性,审定教材把它们合编为第1单元“准备课”,强调了“数一数”和“比多少”是小学数学学习的基础,也显现出教材的弹性 ,体现了编者的良苦用心。教学中可直接考查学生“数一数”的能力,也更应该重视“比多少”的教学,因为“比多少”渗透了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这一点应该引起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师的注意。教材删去了“比高矮”和“比长短”两部分内容,因为“比高矮”和“比长短”都比较具体,易为学前的孩子所掌握,这样做,并没有削弱什么,反而提升了“数一数”和“比多少”两部分内容的教育价值,因为过多的重复会使小学生失去新鲜感,影响学生的后续学习,而如何做好学生学前知识与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衔接则是每位小学数学教师必须直面的问题,也是必须研究的课题。教材同时删去了练习一中“比高矮”和“比长短”的习题,练习一中的其他习题没有变化。

审定教材中新增了第2单元“位置”,主要是帮助一年级小学生建立上、下、前、后、左、右等概念,虽然都是常识性的概念,但它们也属于数学的空间形式的范畴。

第3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的各部分内容也发生了一些细微的变化,“比大小”变成了“比多少”,“几和几”变成了“分与合”,使用过这一教材的教师们对这两个改变的看法是不一样的,认为前者还是用“比大小”做标题较为合适,虽然数的大小关系的建立离不开对于数所对应的物体多少的比较,但“数的大小关系”是从“物体多少的比较”中抽象出来的,这种抽象能力的培养是数学学习所必需的。而多数数学教师普遍认为后者的改变更为合理,“几和几”主要是从“和”的角度来体现数与数之间的关系,是建立加法概念的基础,而“分与合”也强调了数的分解,也为建立减法概念做了很好的铺垫。这一单元的另一个变化是第25页上半部分的图文的变化,与实验教材第24页的图文相比较,更能从序数与基数两个角度揭示数的加法的本质。这一单元的重大变化还要说是练习内容的调整,审定教材中这一单元“练习”的个数比实验教材增加了两个,变成了五个,“做一做”及各个“练习”的编排更为有序,与教材内容更为贴切,同时部分习题也为后续的学习埋下了伏笔,做了很好的铺垫,留下深刻印象的是“练习四”的3、4题,这两道题既考查了学生数的分解能力,巧妙地设问,也渗透了“平均分”的概念,为除法的学习做了铺垫,尤其是第3题,还渗透了抽屉原则的思想。另一个重大变化是在内容较多的第三单元也增加了一项内容“整理与复习”,这是实验教材所没有的,这是在学生所学知识不断积累增多的情况下,积极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与复习,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的能力,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保持与应用,将会使学生终身受益。

第4单元由实验教材的“认识物体与图形”改成了“认识图形”。因为认识物体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相关,智力正常的学生在一般的家庭环境中认识物体不会存在障碍,所以我们更为关心认识图形及从物体中抽象出图形,所以这一改非常贴切。另一方面,与之对应的练习题的个数也由实验教材的5个增加到8个,其中第4题“用四个相同的长方体,你能拼出几种不同的长方体?”和第6题“数一数堆放立体图形的个数。”都较为抽象,提升了一定的难度。而第8题则是用物品摆出的找规律问题,为后续的数的找规律问题做了铺垫。

审定教材的第5单元与实验教材的第6单元内容相同,都是“6~10的认识和加减法”。都包括了“6和7”、“8和9”“10”、“连加连减”、“加减混合”几部分。“6和7”部分教材编写的变动主要体现在练习题和后半部分,首先增加了用于巩固对“6和7认识”的“做一做”,对应的练习九中,去掉了实验教材中编写不太恰当的练习七第2题,这是一个考查“9”的分解的问题。实验教材中关于6和7的加减法的练习题忽略了0,审定教材做了弥补。同时把实验教材中练习七的第11题改编成了审定教材中的第2题,原题中以平面图形为主的图形个数为7、7、5,与6无关,改编成一个与“6和7”相关的“数一数堆放立体图形的个数”问题,在考查对“6和7认识”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使教材的教育价值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其中的第6题是新增的,这是与6和7相关的减法运算问题,以辐射型圆盘图表的形式呈现,渗透了函数思想。另一个变化是将实验教材中练习七的第13题改编、扩充成为审定教材中这部分内容的后半部分,并配编了相应的练习十,其中的第4题和第6题具有很强的启发性。“8和9”部分教材编写的变动与“6和7”部分极其相似。“10” 部分、“连加连减”部分、“加减混合”部分教材的编写变动非常小。

审定教材的第6单元与实验教材的第7单元内容相同,都是“11~20的认识和加减法”。审定教材调整了情景图,主要内容没有大的变动,只是将实验教材中这一单元的第1、第2部分合并为第1部分,新增了第6部分“间隔问题”,同时增加了练习题的类型与个数,使学生的练习更为全面而合理。

“数学乐园”的形式做了重大改变,内容更加丰富,趣味性更强了。第7单元“认识钟表”则保持了原有的风格。

审定教材的第8单元与实验教材的第9单元内容相同,都是“20以内的进位加法”。包括了“9加几”、“8、7、6加几”、“5、4、3、2加几”、“复习与整理”几部分,实验教材这一单元的主要内容在审定教材中得以保留,“做一做”与对应内容不匹配的情况得到了纠正,同时对实验教材中较为模糊的“一题两解”予以了强调,最后也为解决数学的应用问题做了铺垫。

总之,细读完审定教材《数学》(一年级上册)之后,感到内容的调整是比较大的。使用过审定教材的教师普遍反映,经过修订,教材内容的编排更加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做一做”、练习题与对应内容的匹配程度提高了,层次更加分明,学生更易于学了,教师也更易于教了。

【责任编辑:陈国庆】

篇10:四年级数学上册综合练习一

班别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1、用竖式计算下面题.205×21=

65×320=

460×85=

125×88=

(验算)

690÷30=

850÷50=

923÷88=

989÷23=

978÷42=

(验算)

2、脱式计算。

(125×25)×(4×8)

(80+8)×125

64×85+85×36

806×288+806×11+806

980÷28+305×28

360-360÷12×5

(105×12-635)÷25

360×[840÷(240-212)] 3、68×105≈

162×78≈

396÷19≈

809×53≈

77930≈()万

503780≈()万

8699500300≈()亿

9942000000≈()亿

4、(1)450609000读作(),它有()位数,最高位是(),计数单位是(),省略万位后的尾数是()。

(2)80027600读作();六百万三千零八十写作()

(3)一个九位数,最高位上的数字是3,百万位上的数字是6,百位上的数字是5,其余各位上的数字是0,这个数是(),读作(),省略亿后的尾数是()。

5、用8,8,8,0,0,这五个数字,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数。(1)读一个0的数。()、()、()(2)一个“0”也不读的数。()(3)每个“0”都读的数。()

6、括号里最大能填几?

9()846≈10万

64()825≈64万

2()4990000≈3亿

7、红岗小学买来268千克,平均每天吃63千克,这些苹果可以吃多少天?

8、希望小学组织835个学生秋游,如果租用45个座位的客车,至少要租多少辆车?

9、同学们参加课外活动。跳绳的和打乒乓球各有5组,跳绳的每组18人,打乒乓球的每组12人,参加跳绳和打乒乓球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

10、书店运来32包故事书和28包科技书,每包书35本,一共运来多少本书?

11、小李为了参加演讲比赛,他准备了一篇大约900个字的演讲稿,演讲时间为5分。如果小李要做一个时间为15分的演讲,大约需要准备多少个字的演讲稿?

12、操作题:

1、把图形A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得到图形B;

2、把图形B向右平移5格得到图形C;

篇11: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练习题

一、直接写出得数

1.5×4=    2.5×4=      0.75+0.8=

0.13×4=   2.4-0.8=      8.5×100=

5.4÷10=   4.2×1000=     3.2÷100=

0.45÷0.15=  3.6÷0.1=     0.18×0.3=

1.2÷0.3=   0.49÷0.7=    8.5÷1.7=

0.04×25=

二、填空

1.已知两个因数的积是10.134,其中一个因数是56.3,另一个因数是(   ).(保留两位小数)

三位小数是(   ).

3.用循环小数的简便方法表示7÷22的商是(   ).

4.比较大小

①9.68×0.99○9.68         ②6.92×1.001○6.92

③5.7÷1.11○5.7           ④4.82÷0.08○4.82

⑤0.56○0.56              ⑥318×0.99○318÷0.99

三、判断(对的`划“√”,错误的划“×”)

1.小数一定比整数大.(   )

2.在除法运算中,商一定比被除数小.(   )

3.在计算小数加法时,应把末位对齐.(   )

4.8.6666是循环小数.(   )

5.两个因数的小数位数的和是3,积的小数位数也一定是3.(   )

6.a+b=b+a,同样适用于小数加法.(   )

四、竖式计算

(1)0.45×0.24  (2)11.1×6.25

上一篇:东祥公司企业文化考试题库下一篇:相声你是差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