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汉简介

2024-04-24

牛汉简介(精选8篇)

篇1:牛汉简介

华南虎分析

课文研讨

一、整体把握

这首诗作于1973年6月,正是“十年**”期间。诗人在湖北咸宁文化部干校劳动改造。一次,他去桂林,在动物园里见到了一只趾爪破碎、鲜血淋漓的被囚禁的老虎。这只老虎的形象强烈地触动了诗人的情思,回到干校后,他就写下了这首《华南虎》。诗人以华南虎作为象征,表现的是自己在困境中不屈的人格和对自由的渴望。

1.华南虎的形象及其象征意义

华南虎是这首诗表现的主要形象。它有着“斑斓的面孔/和火焰似的眼睛”,美丽的容貌和强健的形体,但它被囚于人类的牢笼中,远离了广袤的山林──它的精神家园。

它“背对胆怯而绝望的观众,/安详地卧在一个角落”,它骨子里蕴藏的那股涌动的威严,反而压迫着、威逼着囚困它的人们。“安详”地“卧”,透露出华南虎对“观众”以及“观众”所代表的生存形式的轻蔑。无论是“用石块砸”“厉声呵斥”,还是“苦苦劝诱”,“它都一概不理”,高傲的灵魂怎么会向尘俗低头?──壮阔、博大的“苍苍莽莽的山林”才是它灵魂和力量的家园。“那些可怜而可笑的观众”虽然将它的肉体囚困在囹圄中,但是又怎能使它从精神上屈服呢?华南虎的“心灵”感到“屈辱”的原因,不在于观众对它的欺凌,而在于它从此永别了自由的土地,隐身于龌龊的人世间,它深味这世界的苦难、凄凉与无望,内心感到的是无尽的孤独和忧愤。

人们可以在肉体上折磨它,可以囚它驰骋四方的“健壮的腿”于斗室,可以“活活地铰掉”它充满战斗力的“趾爪”,可以用“钢锯锯掉”它坚强的“牙齿”,但是法西斯般的残忍,终究禁锢不住“不羁的灵魂”。“灰灰的水泥墙壁上/有一道一道的血淋淋的沟壑”,暗示着它为自由做过怎样勇士般无畏但却徒劳的反抗。可是,华南虎仍然会不屈不挠不悔地抗争下去,因为抗争是它活下去的全部寄托和现实意义,是它高贵灵魂的有力呈现。这抗争使得作为观众一员的“我”感到“耀眼刺目”,感到“羞愧”,感到灵魂的阵痛。于是,恍惚之中,听见一声“石破天惊的咆哮”,“有一个不羁的灵魂/掠过我的头顶/腾空而去”,这既是“我”对华南虎不屈灵魂的膜拜,也是“我”的屈辱灵魂的觉醒。精神的高尚终究会战胜世俗的卑劣。──从那掠过的身影中我们似乎依稀可以看到人类的希望。

2.“观众”“铁笼”和“我”

“观众”“叽叽喳喳”“胆怯而绝望”“可怜而可笑”──这是一个没有独立的人格和自我意识的群体。在诗中他们只是一群苍白、概念化的符号。他们不知道自己的无耻,反而用“砸”“呵斥”“劝诱”的方式来对待高贵的华南虎;他们卑微,即便是面对华南虎威严的背影也会感到“胆怯”;他们无聊,竟会因为从生活中找不到“谈资”和“好戏”而“绝望”。在他们看来,老虎“悲愤”的抗争,显得那么可笑、愚蠢。有吃有喝,不比风餐露宿要强得多?他们自以为是,对自己的“悲哀”却不自知。这首诗中的“观众”是冷漠、市侩,有时还会助纣为虐的群体的真实写照。

作为对华南虎“专政”的工具,“铁栅栏”“铁笼”“灰灰的水泥墙壁”,是人类制造出来的色彩阴暗(与华南虎的“斑斓的面孔”相对)、冰冷无情(与华南虎的“热血”相对)的囚具。愚昧的大众蔑视老虎向往的“苍苍莽莽的山林”,他们不但对自己囚牢一样的生活境况不自知,而且还想用同样的牢笼囚住一切生灵。精神的独立,往往被众生当成洪水猛兽,“两道铁栅栏”形象地表现了他们懦弱的心理。

“我”也和其他人一样,隔着铁栅栏来“观赏”华南虎。但是,“我”毕竟良知未泯,从老虎“像闪电那般耀眼刺目”的“血淋淋”的“悲愤”中,“我”感到了沉寂在内心深处的精神力量,感到了现世众生的人格堕落。“我终于明白”,“我羞愧”,“我”“离开”,“我”“恍惚之中听见一声/石破天惊的咆哮”,这声音来自“我”的灵魂,它代表了有良知、有思想的人灵魂的觉醒。

这首诗具有浓厚的象征色彩。象征,就是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间接地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的概念、思想和感情。被囚在牢笼中的华南虎,代表着不屈的生命,执著的灵魂;与之相对的是禁锢自由、代表邪恶的铁笼。通过两者之间的激烈冲突,表现了诗人对精神自由、人格独立的极度渴望。

二、问题研究

1.《华南虎》作于一个特殊的年代,我们应如何理解它的现实意义?

这首诗写于一个最没有诗意的时期──70年代初,表现了在当时特有的政治环境下,中国正直、有良知的知识分子不屈服于黑暗、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超越那个特定的时代,即使在今天,这首诗也有其积极的现实意义。想要在充满诱惑的社会中不屈服,不迷失,追求精神的自由和人格的独立的人们,应该能从这首诗中得到启迪和鼓励。

2.“我终于明白……”中“我”这时明白了一些什么?

是“像闪电那般耀眼刺目”的“血淋淋的沟壑”唤醒了“我”的内心,迫使“我”作一场灵魂的追问。“我”明白了被人类囚禁在笼中的不只是一只老虎,而且是一个不屈服、不苟活的高尚的生命;“我”明白了在这个“不羁的灵魂”面前人类的庸俗、猥琐和无知;“我”明白了在悲怆和困厄中,人应该超越苦难,拒绝庸俗,抵抗堕落,奋然前行。

练习说明

一、朗读这首诗,探究下列问题。

1.诗人笔下的这只老虎具有什么样的个性?试从课文中找出有关诗句加以说明。

2.怎样理解本诗最后一段的意思?说说在华南虎的形象中蕴含着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设计本题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认真体会具体的诗句和意象,了解这首诗要表达的深层含义。

1.华南虎维护尊严、向往自由、蔑视世俗、威武不屈、勇于抗争。

有关诗句,如:

背对胆怯而绝望的观众,/安详地卧在一个角落──高傲不羁。

梦见了苍苍莽莽的山林──向往自由、追求独立。

灰灰的水泥墙壁上/有一道一道的血淋淋的沟壑──不屈服于压迫,勇于抗争。

2.是华南虎的形象震撼了“我”,那一声“石破天惊的咆哮”发自“我”的灵魂深处。“我”为老虎的困兽犹争、永不屈服的个性所感动,“我”为在这个“不羁的灵魂”面前人类的庸俗、猥琐和无知而羞愧。最后一段真正点明了华南虎的象征意味,诗人借虎喻人,表达了自己的人生思索:在悲怆和困厄中,人应该超越苦难,拒绝庸俗,抵抗堕落,奋然前行。本题答案可以依学生自己的见解,不必强求一致。

二、联系上下文,品味下列诗句中加线的词语的含义。

设计本题的目的是,引导学生通过品味诗歌的语言,进一步把握全诗的主旨,逐渐培养他们对语言的感受力和理解力。

1.你是梦见了苍苍莽莽的山林吗?

是屈辱的心灵在抽搐吗?

(华南虎的心灵为什么会感觉“屈辱”?)

感到“屈辱”有两层含义:浅层意思是为自己的尊严被践踏、自由被剥夺而感到“屈辱”;深层意思是为生活在这个自由被剥夺、人格被侮辱的世界而感到“屈辱”。

2.还是想用尾巴鞭打那些可怜而可笑的观众?

(观众为什么是“可怜而可笑”的?)

观众不知道自己的无耻,反而用“砸”“呵斥”“劝诱”的方式来对待高贵的华南虎;卑微的他们即便是面对华南虎威严的背影也会感到“胆怯”,所以说他们“可怜”;无聊的他们竟会因为从生活中找不到“谈资”和“好戏”而“绝望”,所以说他们“可笑”。

3.我羞愧地离开了动物园。

(在华南虎面前,“我”为什么会感到“羞愧”?)

“我”也作为庸俗大众中的一员,来“观赏”老虎。在“不羁的灵魂”面前,感到了自己人格的卑微、心灵的堕落。

4.我看见了火焰似的斑纹

和火焰似的眼睛……

(这只是在描写华南虎斑纹和眼睛的颜色吗?)

这是在表现华南虎对自由的火一般的渴望,歌颂华南虎在逆境中爆发的充满野性的炽热生命力。

三、朗读英国诗人布莱克《老虎》一诗,说一说,它和课文同样是写虎,但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设计本题的目的是,引导学生通过对两首同一题材的诗的比较阅读,更进一步体会《华南虎》一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并借此机会,开阔学生视野,扩大新诗的阅读范围。

布莱克一诗的主要内容是赞叹老虎的威武和力量;《华南虎》主要是借虎来表达诗人对自由的渴望和对不羁的灵魂的颂扬。

教学建议

一、这首诗写于“十年**”期间,在创作上带有明显的时代烙印。要想深入理解诗中蕴含的感情,就应当了解诗人当时的处境、思想。可参考“有关资料”中“我与华南虎”,适当地给学生介绍一下有关情况。

二、象征意义一般是广泛而丰富的,因此象征意义的掌握比较困难,容易造成理解的不确定性。学习这首诗,要从一些重点词语和句子入手,了解诗中的众多形象所表现的深层意义,进而把握这些形象和主题的关系。

三、诵读是体会诗歌意境、把握诗歌主旨的重要方法,教学本课,可以将教学过程分为若干层次,以诵读带动对诗作的深入理解。

有关资料

一、作者简介

牛汉,原名史成汉,1923年生,山西定襄县人。40年代开始诗歌创作,是“七月诗派”的重要成员。1955年由于受胡风事件的牵连,遭到两年的拘捕囚禁。“文革”期间,又被关入“牛棚”,从事强制性劳动。70年代初,创作了不少诗歌小说诗歌文学作品,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华南虎》《悼念一棵枫树》《半棵树》等。已出版诗集《彩色的生活》《祖国》《爱与歌》《温泉》《海上蝴蝶》及自选集《蚯蚓和羽毛》等。

二、我和华南虎(牛汉)

十年来,我到过桂林两次。每次归来,有几个友人总要问:“老兄,写了几首风景诗?”我说没有写,他们都不相信。他们说,桂林的山水那么美妙,怎么会无动于衷呢?不写诗对不住桂林。是的,每当航行在碧青的漓江上,两岸拔地而起的青嫩的山峰,山的颤动的倒影,葱葱郁郁的竹篁,还有那烟雨迷蒙的水墨画似的情境,着实把我深深地迷住了。但是,当时与过后,我并没有萌生过写风景诗的念头。我曾就这个事实与绿原谈论过。我对他说,在美丽的山山水水面前,我写不出诗来,我没有描画纯净的自然美的情绪。我的心灵似乎更容易被那种辽阔与壮美的境界和大自然中某些能够引人震惊的、在困境中坚毅不屈的现象或生态所触动,除开属于个人气质的因素之外,还由于不善于纯客观地描绘事物,写所谓的“自然诗”。如果主客观之间没有某种机缘,我是无法凭借冷静的技巧写一行诗的。绿原去过桂林,也没有写出一首赞美漓江风景的诗。但有不少诗人,游一趟桂林或黄山,可以写出十几首、几十首诗。他们写柳烟、细雨、渔家姑娘、碧流、翠峰,我佩服他们这种捕捉诗情画意的本事。我去过黄山,游得也很畅快,登上天都峰,目睹了云海日出,却只写了一首短诗《昆虫的歌》。我在诗里说,黄山是“人的圣地”,也是“昆虫的圣地”。我到过玲珑剔透的鼓浪屿,写了一首《生命》,我歌颂了一株在巨岩的顶端困厄与顽强地生长着、姿态苍老而佝偻的榕树。我认为,对一个诗作者来说,他们应当写出与众不同的“特殊”的情境与形象,他写的诗谁也无法摹仿,而且他自己以后也无法写第二首相似的诗。这种产生诗的特殊的情境与机遇,不能无中生有地虚构。当然,这只是我的看法,不能强加于别人。

1973年6月,我第一次去桂林时,写了一首《华南虎》,连我自己事先也没有料到竟然写了一首大煞桂林风景的老虎诗。老虎,按它的气质与形象,很难与桂林山水联系起来。但是,我却以愤激的情绪写了一只体态并不出众的虎。有生以来,我多次见到虎。那些虎,比桂林的这只华南虎,要威武得多。1951年,在齐齐哈尔见过一只囚放铁笼不久、狂吼不已的东北虎,在北京动物园见过不下三五只老虎。但都没有动过写虎的念头。前面说过,我的气质不是喜欢写壮美的事物吗?为什么没有写狂吼如雷的东北虎?一般说,我这个人对生活的感应还不算迟钝,但让我冷静地剖析我当时的感应,使之理论化,确没有这个本领。我只能尽量真实地写下当时形成诗的经过。

冷静地想想,1973年的当时,我如在另一个地方,遇到老虎,不见得能写出这首《华南虎》。桂林动物园的这只虎,给我的灵魂以震惊的是它的那几只血淋淋的破碎的爪子,还有墙上带血的抓痕,一下子把我点爆了起来。当时,我在湖北咸宁文化部干校,绝大部分学员都已回京或分配到别的城市,我是属于少数不能入京的“分子”之一。不待说,情绪是异常沉重的。那天,桂林的天气燠热难当。我和两位同伴坐在几棵夹竹桃树阴下一条石凳上休息。──桂林的夹竹桃不是盆栽,它是高大的树,有三四丈高,满树粉红的花朵,发出了我熟悉的甜甜的气味,否则真难相信它就是夹竹桃。对面是桂林动物园,由于无聊,我们走进园内。炎炎如火的阳光,蒸烤着一个个铁笼,里面大半是蟒、蛇,还有几只猴。在最后一排铁笼里,我们看到了这只华南虎。正如我在诗里写到的那样,它四肢伸开,沉沉地睡着(?)。我看到血淋淋的爪子,破碎的,没有爪尖,最初我还没有悟过来,我记得有人告诉过我,动物园的老虎,牙齿、趾爪都要剪掉或锯掉。这只虎,就用四只破碎的趾爪,愤怒地绝望地把水泥墙壁刨出了一道道深深浅浅的血痕,远远望去像一幅绝命诗似的版画。我立在铁笼外好久好久,我想看看虎的眼睛。人的眼睛是灵魂的窗子;虎的眼睛也应当是灵魂的窗子。但它始终没有转过脸来。这四只虎爪已经足够使我的灵魂感到惭愧。我想,从遥远的长江南岸来桂林,原只是想在大自然无邪的怀抱中解脱一下,现在我居然还作为一个观众,有兴趣来欣赏被囚禁的老虎。我没有老虎那不驯的气魄,不但自惭形秽,而且觉得心灵卑劣,于是,匆匆离开。我并没有听到虎啸,但期待着1951年在嫩江岸上听到过的东北虎那样的怒吼。我从来没有听过比虎啸更凄厉的更洪亮的声音,我即使再悲愤,拼出全生命的血气,也吼不出如此强劲的声音。

回到干校时,当天就匆匆写了这首《华南虎》。写得比较长,大约在一百行上下。我写诗有个弱点,不凝练。绿原多次提醒我说,不论做人,还是作诗,都应当尽力凝练,抒情诗一般不要超过一百行。我生活作风散漫,写诗常常拖沓,不深刻,感情不集中,很不讲究结构。绿原的话,十分中肯。因此,1979年,我整理誊清这首诗的时候,我删去枝枝蔓蔓的东西,剩下不到五十行。去年编集子时,我在文字上作了少许改动,结尾添了两行:

还有滴血的,

巨大而破碎的趾爪!

我觉得,华南虎不羁的灵魂,掠过人们的头顶,腾空而去,总属虚幻,即使让人看见它的“火焰似的斑纹,火焰似的眼睛”,总感到还没有写出最震慑人心的那个特殊的形象,应当让滴血的趾爪掠空而过,让虎爪的受伤的血,一滴一滴,像灼热的熔浆,灼痛那些沉闷而麻痹的灵魂!最后添的这两行,我感到满意。一首诗,必须给读者留下一点难忘的与众不同的形象。人们常说,每首诗有一个“核”,有一个感情的爆发点;有了这一点,才能把作者与读者之间的感情交融起来。这种说法有一定的道理。我相信,这首《华南虎》,如果失去滴血的趾爪,而且最后不出现腾空而过的具有动感的形象,它就会显得平淡无奇。

这首诗,有一处写得或许过于简略了,最后一节开头两行“我终于明白……我羞愧地离开了动物园”,原来写得较具体,写到了我当时自责的心情;但我不愿意过多地剖析自己,觉得那样“联系思想”,有点一般化,公式化,还不如一笔带过,留下空白,让读者去思索。我的这个考虑不能说没有道理,但删得太苦,“我终于明白……”用省略号隐去了我的许多内心活动,只用“羞愧”二字点出我的心情。如果诗的最后一节的头两行,单独成为了一节,前后各空一行,可能更好,使读者读到这里,停顿一下,思考思考我隐去的复杂的感情。

这几年我写的诗,包括这首《华南虎》在内,我努力在诗的意境上开拓得深远些。每首诗,从第一节到尾,是一个完整的艺术生命,每一行、每一个字都是完整的生命的一个有机的部分,不应再多一点或少一点,它的表现形态(不仅是外在的形式)是与诗的情境、形象以及它的气韵和节奏,是一次完成的。当然达到这个境地是困难的。这只是我的一个孜孜以求的理想而已。

歌德说过,每首诗都应当写明创作的时间,这对了解诗有着不可忽略的意义。《华南虎》表现的那种情感只能从那个历史时期的特点去体会。就我个人来说,我当时只能这么写老虎,而当时奇遇似的让我看见了这只虎,而这只虎与我当时的境遇何其相似啊!

(选自《梦游人说诗》,华文出版社版)

观潮分析

篇2:牛汉简介

牛汉(1923年10月2日-9月29日),本名原为“史承汉”,后改为“史成汉”,又名“牛汉”,曾用笔名“谷风”,山西省定襄县人,蒙古族。当代著名诗人、文学家和作家,“七月”派代表诗人之一。1940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主要写诗,近来同时写散文。曾任《新文学史料》主编、《中国》执行副主编,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名誉委员、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他创作的《悼念一棵枫树》《华南虎》《半棵树》等诗广为传诵,曾出版《牛汉诗文集》等。牛汉于209月29日7时30分在北京家中病逝,享年89岁。他的追悼会在10月9日上午在八宝山举行,11月29日上午,人民文学出版社在京为其举行追思会。

篇3:康达兽药总汇简介

在此基础上,还有王成达高级兽医师亲自坐堂诊治,通过解剖、化验并根据当前疾病流行特点和临诊情况配伍有针对性的治疗药物,尽量为用户着想,科学处方,价格合理,信誉第一。

王老师免费咨询项目有:

动物营养先进科学防疫措施和畜禽发病紧急防止措施肉羊品种改良和进口波尔山羊、种牛的高效科学饲养管理采精、精液冷冻和授精技术。

康达兽药总汇,已和全国22个省市和自治区建立了网络关系,迅速掌握国内信息和行情,又和解放军兽医大学门诊部,北京农业大学,河南牧专,北京当代畜牧,哈尔滨繁改站,白城冷冻精液站,省农科院,省兽研等多家科研和教学单位的专家建立了疑难杂症咨询项目的服务热线和网络联系,为正确可靠的诊治提供了保证。

招收学员、加盟连锁

学习内容:学习畜禽剖检,化验与治疗的辅助工作方法,药店的经营及管理方法。

篇4:牛汉 诗人的脊梁

这些话语是一个老诗人对诗歌、对自己的认知,是一个将生命奉献给诗歌事业的人体味人生的结果。台下的青年诗人们聆听着前辈的教诲,心中充盈着春天的暖意。这位精神矍铄虽历经风雨和苦难依然不改诗人本色的老人,就是被誉为“诗人的脊梁”的老诗人牛汉先生。

饱经苦难铸诗魂

牛汉先生,魁伟的身材,炯炯放亮的眼神,声如洪钟,步伐稳健昂首,要不是一头华发,你很难把他和80多岁的年龄联系在一起。“我腰板很直!不,我的脊梁很直。”牛汉的话幽默而有诗的味道。现在,每每有人称羡他身体健康时,他总说多亏了那20多年的劳动改造。一切的不幸被一句轻松的幽默带过,无数的磨难已化作斑斓的人生。

牛汉1955年因胡风案被拘捕审查,直到1980年秋才得到平反。他这一辈子,遭受了太多的苦难:流亡、饥饿、受迫害、被捕、监禁、坐牢、受审判、劳动改造,什么重活都干过……的确称得上是一种“痛苦而丰富的人生”,他的诗就是这种生命痛感的真实记录。如果说他早期的诗作在传达这种痛感时还显得过于激烈和外露的话,那么经过炼狱般生活磨难后的诗风则变得深沉和凝重了。“要让我谈苦难太容易了,我的诗里都有,血泪、愤怒、控诉……但是,之所以我没有向苦难低头,没有溃退,没有逃亡,没有堕落,没有投降,没有背叛自己的良心,没有背叛人文精神,没有背叛诗,是因为我相信一定有一种更高尚的,超脱一切现实规范、一切利益计较的人文境界、人文精神,值得我去追求。”

在牛汉看来,幸福就是这样不断地追求、发现、突破、再追求的过程。“为了诗,为了文学,我可以付出一切。在任何情况下我都没有放弃诗,没有停止文学创作。我的诗跟我一生的经历是密不可分的,写的是带有自传性的内心活动,诗反映了我的生命状态。”

在“五七干校”期间,牛汉一边干着繁重的体力活,一边构思自己的诗作。当时,许多平凡的小事常常会突然点燃他隐藏在内心的某些情绪。在那样的严酷环境下,对他来说,只有诗才能使灵魂自由地呼吸。这一段时间,牛汉创作出了诗集《温泉》中的作品,一首首饱含生命张力的诗歌记录着一个混沌的时代和一个高傲的诗歌灵魂。

艾青说:“苦难比幸福更美。”艾青是新诗史上第一个不使苦难在笔下失重的大诗人。当年,血气方刚的牛汉,就是衣袋里装着艾青的《北方》诗集,走上抗日和写诗的道路。艾青对牛汉的影响是决定性的,也是终生的。艾青的《北方》诗集之所以具有史诗的分量,就在于独创了许多凝聚着民族苦难的情境。牛汉也像艾青那样,努力去开创诗歌中独特的苦难情境。他说:“如果没有发现新的情境,决不抒写一行诗。”

牛汉说:“我的诗不是个人的自传,而是历史大传的一个微小的细节,是历史结出的一枚果子。我所有的作品,包括散文,是历史的一个活生生的、新鲜的断层,有一种史诗的痛感。我和我的诗之所以这么顽强地活着,绝不是为了咀嚼痛苦,更不是为了对历史进行报复。我的诗只是让历史清醒地从灾难中走出来。”

他是以一个见证人的身份,表现特定历史时期的民族苦难,祈盼中华民族永远不会再一次重复这样的大灾难。

自然的视角,生命的意义

在牛汉先生身上,既可以看到新、旧两种文化的熏陶,又可以看到北方农民的纯朴、刚烈与倔强性格的传承。北方农民对生活的执着与热爱,是他诗歌创作的源泉,始终滋润着他的歌喉。“我是根,/一生一世在地下/默默地生长,/向下,向下……/我相信地心有一个太阳”(《根》)童年的生活,正是他的根。他的生命,他的情感,他心中的歌,都从这里生发出来。

牛汉的思想其实很传统,很遵从父亲的意志。年轻的时候,他原想学木刻和绘画,走向文学是父亲的意愿,是父亲让他学的。父亲和哥哥,都钟情于文学。因此,他虽然考入西北大学学俄语,写诗的兴趣却不曾稍减。这种特殊的情结,也造就了他的诗歌的一个明显特色,即评论家们所说的“引画入诗”。

翻开《牛汉诗选》,我们不难发现他大多数的诗作都取材于自然,其中《华南虎》、《汗血马、《悼念一棵枫树》等名篇更是全部为自然而咏叹。在他的诗中,其美好的生命意象,常常置身于险恶的情境之中:有的处在被枪口瞄准的危急关头,如《麂子》;有的已经被暴力所“杀害”,如那株被砍倒的枫树;但更多的仍然是在严酷的生存境遇中,被邪恶蹂躏成伤残,如《华南虎》、《半棵树》、《巨大的块根》等。但是它们并没有倒下,而是在扭曲变形中顽强地生存,坚忍、果敢地与险境相抗争。牛汉的这些诗中意象与情境的审美关系,常常是生命意象的反抗力量,与险恶情境中残酷暴力的相互冲突和相互博斗。他的作品将源于生命的沉痛和至死不移的人格追求,寓于有相似遭遇的动物和植物身上,以一种象征形象或意境来表现。

1973年6月,牛汉第一次去桂林。当时,桂林的天气燠热难当,他和两位同伴坐在几棵夹竹桃树阴下的一条石凳上休息。对面是桂林动物园,由于无聊,他们走进园内。在一排铁笼里,他们看到了一只华南虎。它四肢伸开,沉沉地睡着。牛汉看到它血淋淋的爪子,破碎没有爪尖。旁边有人告诉牛汉,动物园的老虎,牙齿、趾爪都要被剪掉或锯掉。这只虎,就用四只破碎的趾爪,愤怒地绝望地把水泥墙壁刨出了一道道深深浅浅的血痕,远远望去像一幅绝命诗似的版画。诗人立在铁笼外好久好久,他想看看虎的眼睛。人的眼睛是灵魂的窗子,虎的眼睛也应当是灵魂的窗子,但它始终没有转过脸来。这四只虎爪已经足够震撼诗人的灵魂了。“我想,从遥远的长江南岸来桂林,原只是想在大自然无邪的怀抱中解脱一下,现在我居然还作为一个观众,有兴趣来欣赏被囚禁的老虎。我没有老虎那不驯的气魄,不但自惭形秽,而且觉得心灵卑劣,于是,匆匆离开。”之后不久,牛汉写出了那首著名的《华南虎》。

谈到自然与诗歌写作的关系时,牛汉说:“十年来,我到过桂林两次。每次归来,有几个友人总要问:‘老兄,写了几首风景诗?’我说没有写,他们都不相信。他们说,桂林的山水那么美妙,怎么会无动于衷呢?不写诗对不住桂林。是的,每当航行在碧青的漓江上,两岸拔地而起

的青嫩的山峰,山的颤动的倒影,葱葱郁郁的竹篁,还有那烟雨迷蒙的水墨画似的情境,着实把我深深地迷住了。但是,当时与过后,我并没有萌生过写风景诗的念头。我曾就这个事实与绿原谈论过。我对他说,在美丽的山山水水面前,我写不出诗来,我没有描画纯净的自然美的情绪。我的心灵似乎更容易被那种辽阔与壮美的境界和大自然中某些能够引人震惊的、在困境中坚毅不屈的现象或生态所触动,除了属于个人气质的因素之外,还由于不善于纯客观地描绘事物,写所谓的‘自然诗’。如果主客观之间没有某种机缘,我是无法凭借冷静的技巧写一行诗的。绿原去过桂林,也没有写出一首赞美漓江风景的诗。但有不少诗人,游一趟桂林或黄山,可以写出十几首、几十首诗。他们写柳烟、细雨、渔家姑娘、碧流、翠峰,我佩服他们这种捕捉诗情画意的本事。我去过黄山,游得也很畅快,登上天都峰,目睹了云海日出,却只写了一首短诗《昆虫的歌》。我在诗里说,黄山是‘人的圣地’,也是‘昆虫的圣地’。我到过玲珑剔透的鼓浪屿,写了一首《生命》,我歌颂了一株在巨岩的顶端困厄与顽强地生长着、姿态苍老而佝偻的榕树。我认为,对一个诗作者来说,他应当写出与众不同的‘特殊’的情境与形象,他写的诗谁也无法摹仿,而且他自己以后也无法写第二首相似的诗。这种产生诗的特殊的情境与机遇,不能无中生有地虚构。当然,这只是我的看法,不能强加于别人。”

生命的动力

牛汉说诗是他生命的动力,没有诗也就没有他今天。2003年5月,访问中国的马其顿作家协会主席斯来列夫斯基在中国作家协会向牛汉颁发了“文学节杖奖”。该奖是马其顿作家协会设立的一项国际性文学奖。“当得知马其顿共和国的‘文学节杖奖’授予我时,顿时感到十分惭愧和不安。节杖,在我的心目中是个博大而高远的意象,它不仅象征庄严和神圣,还显示着凛然巍然的权威。而我,不过是一个朝向人类诗歌圣境苦苦跋涉的平凡的老人而已;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动荡严酷的生涯之中,曾渴望为理想世界的创建,全身心地将自己燃烧干净:血浆、泪水、筋骨,还有不甘寂灭的灵魂,都无怨无悔地为之奉献。或许就是由于这点执着而且痴迷的精神,才得到读者的理解和信任;也可以说正因为个人的命运始终与国家的安危和民族不灭的信念息息相关,才熔铸成我的真实的人和诗的气质。”

首都师大吴思敬教授曾说:“牛汉先生有骨气,敢说真话,没有奴颜媚骨,这是当代中国文人最缺少的品格!”

而牛汉自己认为:“我写了一辈子诗,我的诗与我的生命不可分离,诗不是我的第二生命,而是第一生命。我追求一种情境与意象相融合而成的诗,这种诗,对于现实、历史、自然、理想等的感受,经过长期的沉淀、凝聚或瞬间的升华、爆发,具有物象和可触性。诗不是再现生活,而是在人生之中经过拼搏和一步一步真诚的探索思考,不断地发现和开创生活中没有的情境。”

谈到写诗,他说:“每写一首诗,我都觉得是第一次写诗,总是怀着近乎初学者的虔诚和神秘感,没有发现新的情境,决不写任何一行诗。”老诗人对诗的认真态度和执着精神对于今天的诗坛来讲,是典范,值得我们这些后辈认真地思考!

篇5:牛汉的诗

鹰的诞生 汗血马 落雪的夜 华南虎 根 悼念一棵枫树 海上蝴蝶 我是一棵早熟的枣子 巨大的根块 蚯蚓的血 爱 夜 无题 抄诗和背诗 青春 血和泪 生与死 改不掉的习惯 复仇的刺 半棵树


鹰的诞生

啊,谁见过,

鹰怎样诞生?

在高山峡谷,

鹰的窠,

筑在最险峻的悬崖峭壁,

它深深地隐藏在云雾里。

仰望着鹰窠,

象瞅着夜天上渺茫的星星。

虎豹望着它叹息,

毒蛇休想爬上去,

猎人的枪火也射不了那么高!

江南的平原和丘陵地带,

鹰的家筑在最高的大树上

(哪棵最高就筑在哪棵上)

树尖刺破天,

风暴刮不弯。

鹰的窠,

简简单单,十分粗陋,

没有羽绒或茅草,

没有树叶和细泥,

全是些污黑污黑的枯树枝

还夹杂了许多荆棘芒刺。

它不挡风,不遮雨,

没一点儿温暖和安适!

鹰的蛋,

颜色蓝得象晴空,

上面飘浮着星云般的花纹

它们在鹰窠里闪闪发光。

鹰的蛋,

是在暴风雨里催化的,

隆隆的炸雷

唤醒蛋壳里沉睡的胚胎,

满天闪电

给了雏鹰明锐的眼瞳,

飓风十次百次地

激励它们长出坚硬的翅膀,

炎炎的阳光

铸炼成它们一颗颗暴烈的心。

啊,有谁看见过,

雏鹰在旷野上学步?

又有谁看见过,

雏鹰在屋檐下面歇翅?

雏鹰不是在平地和草丛里行走的禽类

它们的翅羽还很短小的时候,

就扇动着,鸣叫着

钻进高空密云里学飞。

风暴来临的时刻,

让我们打开门窗,

向茫茫天地之间谛听,

在雷鸣电闪的交响乐中,

可以听见雏鹰激越而悠长的歌声。

鹰群在云层上面飞翔,

当人间沉在昏黑之中,

它们那黑亮的翅膀上,

镀着金色的阳光。

啊,鹰就是这样诞生的。


汗血马

跑过一千里戈壁才有河流

跑过一千里荒漠才有草原

无风的七月八月天

戈壁是火的领地

只有飞奔

四脚腾空的飞奔

胸前才感觉有风

才能穿过几百里闷热的浮尘

汗水全被焦渴的尘砂舐光

汗水结晶成马的白色的斑纹

汗水流尽了

胆汁流尽了

向空旷冲刺的目光

宽阔的抽搐的胸肌

沉默地向自己生命的

从肩脚和臀股

沁出一粒一粒的血球

世界上

只有汗血马

血管与汗腺相通

肩脚上并没有翅翼

四蹄也不会生风

汗血马不知道人间美妙的神话

它只向前飞奔

浑身蒸腾出彤云似的血气

为了翻越雪封的大坂

和凝冻的云天

生命不停地自燃

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用筋骨还能飞奔一千里

汗血马

扑倒在生命的顶点

焚化成了一朵

雪白的花


落雪的夜

北方,

落雪的夜里

一个伙伴

给我送来一包木炭。

他知道我寒冷,我贫穷

我没有火。

祖国呵,

你是不是也寒冷?

我可以为你的温暖,

将自己当作一束木炭

燃烧起来……


华南虎

在桂林

小小的动物园里

我见到一只老虎。

我挤在叽叽喳喳的人群中

隔着两道铁栅栏

向笼里的老虎

张望了许久许久,

但一直没有瞧见

老虎斑斓的面孔

和火焰似的眼睛。

笼里的老虎

背对胆怯而绝望的观众

安详地卧在一个角落,

有人用石块砸它

有人向它厉声呵喝

有人还苦苦劝诱

它都一概不理!

又长又粗的尾巴

悠悠地在拂动,

哦,老虎,笼中的老虎,

你是梦见了苍苍莽莽的山林吗?

是屈辱的心灵在抽搐吗?

还是想用尾巴鞭击那些可怜而又可笑的观众?

你的健壮的腿

直挺挺地向四方伸开,

我看见你的每个趾爪

全都是破碎的,

凝结着浓浓的鲜血,

你的趾爪

是被人捆绑着

活活地铰掉的吗?

还是由于悲愤

你用同样破碎的牙齿

(听说你的牙齿是被钢锯锯掉的

把它们和着热血咬碎……

我看见铁笼里

灰灰的水泥墙壁上

有一道一道的血淋淋的沟壑

象闪电那般耀眼刺目!

我终于明白……

羞愧地离开了动物园。

恍惚之中听见一声

石破天惊的咆哮,

有一个不羁的灵魂

掠过我的头顶

腾空而去,

我看见了火焰似的斑纹

火焰似的眼睛,

还有巨大而破碎的

滴血的趾爪!


我是根,

一生一世在地下

默默地生长,

向下,向下……

我相信地心有一个太阳

听不见枝头鸟鸣,

感觉不到柔软的微风,

但是我坦然

并不觉得委屈烦闷。

开花的季节,

我跟枝叶同样幸福

沉甸甸的果实,

注满了我的全部心血。


悼念一棵枫树

我想写几页小诗,把你最后

的绿叶保留下几片来

——摘自日记

湖边山丘上

那棵最高大的枫树

被伐倒了……

在秋天的一个早晨

几个村庄

和这一片山野

都听到了,感觉到了

枫树倒下的声响

家家的门窗和屋瓦

每棵树,每根草

每一朵野花

树上的鸟,花上的蜂

湖边停泊的小船

都颤颤地哆嗦起来……

是由于悲哀吗?

这一天

整个村庄

和这一片山野上

飘着浓郁的清香

清香

落在人的心灵上

比秋雨还要阴冷

想不到

一棵枫树

表皮灰暗而粗犷

发着苦涩气息

但它的生命内部

却贮蓄了这么多的芬芳

芬芳

使人悲伤

枫树直挺挺的

躺在草丛和荆棘上

那么庞大,那么青翠

看上去比它站立的时候

还要雄伟和美丽

伐倒三天之后

枝叶还在微风中

簌簌地摇动

叶片上还挂着明亮的露水

仿佛亿万只含泪的眼睛

向大自然告别

哦,湖边的白鹤

哦,远方来的老鹰

还朝着枫树这里飞翔呢

枫树

被解成宽阔的木板

一圈圈年轮

涌出了一圈圈的

凝固的泪珠

泪珠

也发着芬芳

不是泪珠吧

它是枫树的生命

还没有死亡的血球

村边的山丘

缩小了许多

仿佛低下了头颅

伐倒了

一棵枫树

伐倒了

一个与大地相连的生命


海上蝴蝶

几十年来,我遇到过不少无法解释的奇迹

——题记

人们都会说:

能在海上飞翔的,

一定有坚硬的翅膀,

敢于跟风暴雷雨搏击。

可是,我看见过,

(千真万确)

几只黄色小蝴蝶

在渤海湾茫茫的浪涛上

不是贴着岸边飞,

是朝远远的大海飞去,飞去!

它们忽上忽下

很象矫健的海属。

黄色小蝴蝶,

火苗一般闪烁,

不象迷路,

也显不出一点儿惊慌;

它们越飞越远,

海岸渐渐地消失。

小小的蝴蝶

你们为什么不回头?


我是一颗早熟的枣子

童年时,我家的枣树上,总有几颗枣子红得特别早,

祖母说:“那是虫咬了心的。”果然,它们很快就枯凋。

——题记

人们

老远老远

一眼就望见了我

满树的枣子

一色青青

只有我一颗通红

红得刺眼

红得伤心

一条小虫

钻进我的胸腔

一口一口

噬咬着我的心灵

我很快就要死去

在枯凋之前

一夜之间由青变红

仓促地完成了我的一生

不要赞美我……

我憎恨这悲哀的早熟

我是大树母亲绿色的胸前

凝结的一滴

受伤的血

我是一颗早熟的枣子

很红很红

但我多么羡慕绿色的青春


巨大的根块

村庄背后

起伏的山丘上

每年,每年

长满密密的灌木丛

一到深秋时节

孩子们挥着柴刀

咔嚓,咔嚓

斫光了它们

只留下短秃秃的树桩

灌木丛

年年长,年年被斫

挣扎了几十年

没有长成一棵大树

灌木丛每年有半年的时光

只靠短秃秃的树桩呼吸

它们虽然感到憋闷和痛苦

但却不甘心被闷死

灌木丛顽强的生命

在深深的地底下

凝聚成一个个巨大的根块

比大树的根

还要巨大

还要坚硬

江南阴冷的冬夜

人们把珍贵的根块

架在火塘上面

一天一夜烧不完

报块是最耐久的燃料

因为它凝聚了几十年的热力

几十年的光焰


蚯蚓的血

我原以为

蚯蚓的血

是泥土的颜色

不对

蚯蚓的血

鲜红鲜红

跟人类的血一样

一条蚯蚓的生命里

只有一滴两滴血

然而为了种子发芽

为了阳光下面的大地丰收

蚯蚓默默地

在地下耕耘一生

我的身高近两米

浑身的血

何止几万滴

但是,我多么希望

在我的粗大的脉管里

注进一些蚯蚓的血

哪怕只是一滴


小时候

妈妈抱着我,

问我:

给你娶一个媳妇,

你要咱村哪个好姑娘?

我说:

我要妈妈这个模样的。

妈妈摇着我

幸福地笑了……

我长大之后

村里的人说:

妈妈是个贫穷的女人

一个寒冷的冬夜,

她怀里揣一把菜刀,

没有向家人告别,

(那年我只有五岁,

弟弟还没有断奶)

她坐着拉炭的马车,

悄悄到了四十里外的河边村。

村里的人说:

妈妈闯进一座花园,

想要谋杀那个罪大恶极的省长,

被卫兵抓住,吊在树上,三天三夜

当作白痴和疯子……

从此,远村近邻

都说妈妈是个可怕的女人,

但是,我爱她,

比小时候还要爱她。


关死门窗

觉得黑暗不会再进来

我点起了灯

但黑暗是一群狼

还伏在我的门口

听见有千万只爪子

不停地撕袭着我的窗户

灯在颤抖

在不安的灯光下我写诗

诗不颤抖!


无题

我和诗,一生一世相依为命,

从不懊悔,更没有一句怨言。

六十年来,在遥远而虚幻的

美梦里,甘心承受现世的苦难。

经历了一次苦过一次的厄运,终于

在苦根里咂出了一点未来的甜蜜

未来的甜蜜本是为下一世人生酿的,

尽管眼下还尝不到一滴,却已经

神奇地甜透了我已逝和未逝的人生,

写诗,还不就是为了这点尝不到的甜蜜吗?

2000


抄诗和背诗

我的个子很高

眼睛近视,

深深地弯着腰,

观看贴在泥墙上的诗。

没有打招呼,

有人把笔记本,

也许是一张薄薄的纸片,

轻轻地放在我的背上。

我的背部很厚很宽,

扛过沉重的屈辱和苦难,

可从来没有背负过一行诗。

虔诚地弯着腰身,

耐心地屏住呼吸,

一动不动,我觉得

抄诗人的手在微微颤抖

很烫很烫

诗,很沉很沉……

抄诗的人一定哭了,

有热泪滴在我的背上。

真想回过头来

看一眼抄诗的人!

写于80年代,

春改定。


青春

——读蒙克的画

摒弃了一切装饰

生命赤裸裸的透亮

通体闪射着斑斓的色彩

心灵飞向无边无际的梦境

从眼神到手指,还有颤动的嘴角

迸发出待燃的企望

只等那一星火苗扑来

突然间向她点燃

她将升华成一个人形的太阳

愈燃愈烈,愈升愈高大

1994


血和泪

生命在荆棘中燃烧……

皮肉被深深地刺伤了一千处

血在流,流,血在诉说悲痛

泪比血隐藏得深

泪全部凝聚在心里

默默地卫护着灵魂

没有一滴逃亡

血流尽了,身躯倒下

仍觅寻不到一滴泪

刽子手们猎取到的只是血和尸骨

坚贞的泪他们休想捕猎到一滴

写于80年代

改定


生与死

年轻时信奉莎士比亚的一句箴言:

懦弱的人一生死一千次,

勇敢的人一生只死一回。

可有人一生岂止死过一千次,

一次次地死去,又一次次复活,

生命像一首诗越写越清纯。

勇敢的人死一千次仍勇敢地活着,

而懦弱的人仅仅死一回就懦弱地死去了。

哦,莎翁的这句箴言是不是应当修改?

死过一千次仍庄严神奇地活着的人,我见过,

懦弱的人经不住一次死亡的威胁,我见得更多。

写于80年代

20秋改定


改不掉的习惯

聂鲁达伤心地讲过

有一个多年遭难的诗人

改不了许多悲伤的习惯——

出门时

常常忘记带钥匙

多少年

他没有自己的门

睡觉时

常常忘记关灯

多少年他没有摸过开关

夜里总睡在燥热的灯光下

遇到朋友

常常想不到伸出自己的手

多少年

他没有握过别人的手

他想写的诗

总忘记写在稿纸上

多少年来他没有纸没有笔

每一行诗

只默默地

刻记在心里

我认识这个诗人


复仇的刺

我家的阳台上

一盆仙人掌

在严寒的冬天

被活活冻死……

仙人掌垂下荆棘的头颅

渐渐地出现冻伤的伤疤

它由墨绿变成了灰白

最后成为一片薄薄的枯叶

春天来了

我用手拔除它

哎哟,哎哟

数不清的尖刺

扎得我满手淌出鲜血

我中了埋伏

死去的仙人掌

留下了复仇的刺


半棵树

真的,我看见过半棵树

在一个荒凉的山丘上

像一个人

为了避开迎面的风暴

侧着身子挺立着

它是被二月的一次雷电

从树尖到树根

齐楂楂劈掉了半边

春天来到的时候

半棵树仍然直直地挺立着

长满了青青的枝叶

半棵树

还是一整棵树那样高

还是一整棵那样伟岸

人们说

雷电还要来劈它

因为它还是那么直那么高

篇6:康达兽药总汇简介

在此基础上, 还有王成达高级兽医师亲自坐堂诊治, 通过解剖、化验并根据当前疾病流行特点和临诊情况配伍有针对性的治疗药物, 尽量为用户着想, 科学处方, 价格合理, 信誉第一。

王老师免费咨询项目有:

动物营养先进科学防疫措施和畜禽发病紧急防止措施肉羊品种改良和进口波尔山羊、种牛的高效科学饲养管理采精、精液冷冻和授精技术。

王氏康达兽药总汇, 已和全国22个省市和自治区建立了网络关系, 迅速掌握国内信息和行情, 又和解放军兽医大学门诊部, 北京农业大学, 河南牧专, 北京当代畜牧, 哈尔滨繁改站, 白城冷冻精液站, 省农科院, 省兽研等多家科研和教学单位的专家建立了疑难杂症咨询项目的服务热线和网络联系, 为正确可靠的诊治提供了保证。

招收学员、加盟连锁

学习内容:学习畜禽剖检, 化验与治疗的辅助工作方法, 药店的经营及管理方法。

招收对象:应往届初高中毕业生, 男女不限联系电话:0434-6109158

王氏康达兽药总汇各连锁店联系方式如下:

公主岭市王氏康达兽药总汇

联系人:王成达电话:0434-6109158

公主岭市王氏康达畜禽疾病诊治中心

联系人:王成达电话:0434-6237828

公主岭市怀德镇王氏康达兽药饲料连锁

联系人:邵剑电话:0434-6503217

公主岭市大岭镇王氏康达兽药饲料连锁

联系人:王百达电话:0434-6781264

公主岭市杨大城子镇王氏康达兽药饲料连锁

联系人:王海涛电话:0434-6611810

公主岭市双城堡镇王氏康达兽药饲料连锁

联系人:王生电话:0434-6581760

梨树县榆树台镇王氏康达兽药饲料连锁

联系人:王威电话:13844473790

白城市王氏康达兽药饲料连锁

联系人:董健电话:0436-5095851

公主岭市黑林子镇王氏康达兽药饲料连锁

联系人:于大伟电话:0434-6732151

梨树县孤家子镇王氏康达兽药饲料连锁

联系人:隋吉福电话:0434-5855211

公主岭市范家屯镇王氏康达兽药饲料连锁

联系人:袁海成电话:15981547637

伊通县王氏康达兽药饲料连锁

联系人:高锐电话:0434-4263508

梨树县郭家店镇王氏康达兽药饲料连锁

篇7:《北方蚕业》简介

本刊以发展蚕业科技, 开展学术交流, 传播科技信息, 促进蚕桑 (柞) 生产, 立足北方, 面向全国, 突出北方蚕业特色, 学术与技术相结合, 普及与提高兼顾为办刊宗旨, 发表蚕业学术论文、研究简报, 行业探索与技术交流文章, 刊载蚕业史话、文化名录, 介绍蚕业新成果、新产品, 报道北方蚕业科技动态与信息读者对象为蚕业各条战线上的广大科技工作者, 行业管理者和基层蚕桑 (柞) 生产技术人员。

《北方蚕业》于1980年3月创刊, 原名《陕西蚕业》, 时由陕西省蚕桑研究所、陕西省蚕学会、陕西省园艺蚕桑工作站联合主办, 省内内部发行;1993年1月登记刊号为CN61-1255, 变更为国内公开发行, 主办单位为陕西省蚕桑研究所, 主管单位为陕西省农业科学院;1995年1月更名为《北方蚕业》, 登记国内统一刊号为CN 61-1297/S, 主管单位调整为陕西省科学技术委员会, 面向国内外发行;2001年1月主办单位变更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主管单位变更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7年4月登记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为ISSN 1673-9922。

1994年1月起本刊设立编辑部, 和由联办单位的有关专家、学者组成的编委会。2007年11月编辑部办公地址由过去的陕西省蚕桑丝绸研究所驻地周至县南郊搬迁至校本部杨凌所在地。

《北方蚕业》已全文入选中国核心期刊 (遴选) 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 (CAJID)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数据库 (ASPT) 、《中国学术期刊 (光盘版) 》等, 是《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维普资讯》全文上网期刊。

篇8:封面人物简介

魏宪朝,男,1961年10月生,山东莘县人,聊城大学思政与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1983年7月毕业于聊城师范专科学校,1994年7月毕业于北京大学获法学硕士学位,2001年7月毕业于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获法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世界共产主义运动专业委员会理事,山东省中共党史学会理事,山东省国际政治与国际共运学会常务理事,山东省世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运动研究基地研究员。

魏宪朝教授长期从事教育教学和科研工作,在当代中国基层民主政治和中国农村集体经济研究等方面,成果颇丰。目前,魏宪朝教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一项(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现状调查、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山东省社科基金课题一项(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观在东西方实践之比较研究);主持完成了北大、北航法学院主持申报的中国-欧盟村务管理培训项目:中国村民自治与法律维权案例式培训研究的两项子课题;并参与完成了多项省级社科项目。在《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理论前沿》、《社会科学》、《理论与改革》等10多种重要学术报刊、杂志上发表了“当代中国的民主大战略”、“基层、基层民主和农村基层民主析论”、“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法律地位探析”、“发展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几点思考”、“村级民主与乡级民主的现状及走势”、“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农村集体经济”等40多篇学术论文,参著、参编学术著作、教材10多部。其学术专著、博士论文《中国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研究———“乡政村治”民主的考察》出版后,在学术界产生了一定的反响,其主要观点多次被中国政治研究学术网站、中国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年鉴、中国农村研究网等推荐、转载、收录。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农村的发展,不了解中国农村就不能真正理解当代中国,不了解中国农村的发展,也就不能真正了解当代中国的改革开放。当然,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置于农村、农业、农民问题的研究之中,实际上就是置于中国改革开放的时代主旋律之中,它有助于准确把握当代中国政治、经济面临的问题,正确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指导意义和理论品质,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而更好地构建小康社会、和谐社会,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又好又快地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近年来,以魏宪朝教授为首的教学科研团队的主要研究方向一直定位在乡村治理与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研究方面,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卓有成效的社会主义实践不断向纵深研究发展的背景下,形成了一支方向明确、研究成果丰富、学历层次较高、职称结构合理的教学科研团队。目前,魏宪朝教授科研教学团队在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农村社会保障和农村集体经济研究等方面发表了丰富的理论成果,形成了鲜明的特色。

上一篇:窑湾镇陆口小学学陶简介下一篇:正职领导者行使权力的方法和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