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生求职不顺的五大原因

2024-05-02

毕业生求职不顺的五大原因(精选6篇)

篇1:毕业生求职不顺的五大原因

求职,是毕业生进入社会遇到的第一道门槛。在这一环节上,不少在求职路上“奔波”的大学生发现,在招聘启事的背后,性别、院校、地域等都能成为拦路虎。面对用人单位的要求条件,求职之路往往并没有那么顺利。许多大学生坦言:“几场面试下来,工作还是没有着落,备受压力跟打击”。

这时候,应该好好反思一下自己,正确认识自己自己的问题,为什么求职失败?以下是优简历总结的求职总是不顺的原因,希望对求职中的你有所启发。

1、对企业一无所知

很多毕业生应聘企业很随意,在一次招聘会上,一家化妆品公司的招聘主管让应聘大学生说出几款该公司代理的品牌名字,没想到求职者一个都答不出来。这位招聘主管说:“对公司这么陌生,在求职前不去了解该公司,很难想像他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所规划。这样不负责的人,我们肯定不会用。”而据了解,对企业一无所知的求职者,招聘单位也遇到很多。

2、自以为是

对于一些大学生而言,并非找不到任何工作,而是由于对工作的期望值过高,对一些低档次的工作不屑一顾,盲目地追求一些脱离自身实际的“高工资、高待遇”的理想工作。这种“半吊子”型的人才,在就业压力日益增大的今天必然要走向失业。

3、应聘太盲目

不少大学生并不知道某个职位的职责分工是什么,只会从字面上去理解。一家公司“营业服务部”下属的商品企划室招聘人,结果许多大学生看到“服务”二字,就以为是做服务工作无人应聘。而当公司把“服务”两字去掉后,马上就有很多人投简历。人事主管告诫说,如果对职位不明白可以询问用人单位,不要单从字面上去片面理解,这样很可能会错过一个好机会。

4、不愿到基层去吃苦

大学生刚刚踏入社会,刚进入企业,很难立刻进入角色。一些公司规定所有新参加工作的大学生都要到一线去锻炼一年,有的同学一看不能马上搞设计、搞管理工作,要“吃一年的苦”,就打退堂鼓不愿意干了,白白丢掉了很好的工作。

5、独立性欠缺

许多大学生在学习中只知死啃书本,没有足够的社会实践,每次应聘都要父母参与求职,自己则缺乏主见。还有的毕业生笔试、面试通过后,在与公司签约的时候,父母到场与用人单位说长道短谈条件。对于这种行为,多家公司的人事主管都表示反感。“找工作的前提是,你是一个独立的人,有自己的判断能力,能对自己负责。”一位人事经理说。

总之,在求职的时候,不能眼高手低,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只要你及时反思自己的缺点,就能让求职不再是难题。

更多热门的求职技巧推荐:

求职四“秘诀”

求职必看的心得

求职需把握的10个度

白领求职必知的八大法则

篇2:毕业生求职不顺的五大原因

被枪毙原因一:不自信

叙述人:高洁,女,24岁

专业:法律

面试岗位:招商顾问

在招聘会上,我看上了一个日商投资的外贸公司。我特意重新打扮了一番来给自己增加自信。一排看似威严的人士簇拥着老板模样的人坐在会场上方,原来是日本老板亲自面试。一看这架势,我的心跳不由自主地加速起来。突然想起学长以前的经验,心里开始暗自念着:要谦逊、谦逊……

主考官的第一个问题就把我呛住了。“我们招的是专科学历,你是本科,怎么会来应聘这个岗位?”我支支吾吾地回答:“我觉得你们公司挺好的,也比较适合我的专业。”“我们公司好在哪里?这里工作压力很大,平时要经常加班,你可以适应吗?试用期只有基本工资800元,其他什么福利也没有,能接受吗?”在等待是否进入复试的空档,我长长地嘘了一口气。终于等到了“宣判”的时刻,主考官面带微笑地告诉我:“小姑娘,你的条件不错,不过以后再去面试要自信点……”

点评:缺乏自信的人会让人有学习能力差、推诿塞责的联想,肯定不受用人单位欢迎。

被枪毙原因二:不切实际

叙述人:韩磊,男,23岁

专业:工科

面试岗位:机械工程师

韩磊参加了很多的招聘会,大大小小加起来有十多场。在上海市举办的招聘会上,主考官对他非常满意,于是开始谈最后的薪资。韩磊觉得今年找工作的情况那么严峻,自己能找到一份就不错了,怎么还能讨价还价呢?于是他回答:“无所谓,都可以!”主考官马上阴沉着脸,请他回去等通知,就再也没有了消息。

点评:薪资是你对自己水平的一个衡量标准,也是对你工作满意程度的回报。一个连自己薪资都无所谓的人,还能期望他对以后的工作和公司有干劲吗?

被枪毙原因三:抢风头

叙述人:李维,男,23岁

专业:国际贸易

应聘岗位:营销企划

参加学校里的招聘会时,我杀入了一家国内知名企业的面试现场,据说投简历的就有数百人,最后杀进面试的只有30多人。当时我们被分成三人一组回答面试官的问题,我觉得要脱颖而出必须表现得更积极。所以在回答问题的时候,我总是抢在别人前面,比别人多说两句。

面试官问:“如果你的同事中有不好沟通的人,你怎么办?”别人还没有说话,我就抢着回答:“最重要的是工作,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不需要去勉强。”整个面试下来,有2/3的问题都是我回答的,而且越说越顺根本忘了要收敛。一个星期后我收到通知,被客气地告知不需要参加复试了。因为公司觉得我不注重团体合作精神,太急于表现自己,不是他们需要的人才。

点评:自信和骄傲有时就在一线之间,骄傲的人令人生厌,没有团队合作的概念,不合群,用人单位绝不会喜欢一个单打独斗的独行侠。

被枪毙原因四:学生气

叙述人:李娟,女,23岁

专业:会计学

篇3:毕业生求职不顺的五大原因

一、毕业生遭受歧视的原因

(一)平等就业意识的淡漠

市场经济下,企业为了提高效率,往往会在招揽人才、雇用劳动力的过程中漠视社会大众平等的就业机会,缺乏平等就业的意识。他们片面追求高学历,不招录女性以降低成本,甚至为满足虚荣心或某些个人偏见而对籍贯、身高、相貌、政治面貌等做出限制;有的企业毫无合理依据地对性别、身高、户籍等提出苛刻要求,而有的还搞毕业生应聘者对这些就业歧视的行为缺乏认识,对用人单位所谓“择优录取”表示理解,连自己的合法权益被侵害都浑然不知。

(二)合同意识,诚信意识,维权意识的缺乏

职校的法律教育十分薄弱,有的学校甚至没有开展法律教育。即使有,也存在着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的现象,加上职校就业政策、法规指导与教育的薄弱,很难想象职校毕业生有怎样的就业法律意识。

有的毕业生轻信用人单位的许诺,与用人单位达成口头协议,而不签订书面形式的合同,发生纠纷又因为口说无凭而使自己陷入不利的状态;有的毕业生对用人单位格式合同中的模糊条款毫无戒备心,而这些模糊条款常常有几种解释,纠纷发生时,用人单位会用这些所谓的规范式的合同来为自己辩护,使应聘者上当受骗。职高学生疲于四处奔波求职,上当受骗后又处于人力、财力的弱势地位,大多数只能忍气吞声,缺乏维权意识,结果使不法之徒更加肆意妄行。

(三)我国在反就业歧视方面法制不健全

目前,相关法律规定过于笼统,条款缺乏可操作性。虽然《宪法》第33条概括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第4条、48条、36条又分别规定了民族、性别、宗教信仰的平等。《劳动法》第3条规定“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就业的权利”,第12条规定“劳动者就业不因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不同而受到歧视”,第13条详细规定了禁止对妇女的就业歧视:“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就业权利。在录用职工时,除国家规定的不适合妇女的工种或者岗位外,不得以性别为由拒绝录用妇女或者提高对妇女的录用标准”。此外,在《妇女权益保护法》中还规定了男女就业平等、同工同酬。但是,我们发现对“就业歧视”的界定,对侵害平等就业权利的法律责任以及维护合法权益的程序等并没有具体规定。许多条款只是说“就业不因……而受到歧视”或表述为“不得……”,而发生歧视行为时又因为没有法律的具体规定而无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劳动法》第98条规定:“用人单位故意拖延不订立劳动合同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而应聘者还没有签订劳动合同,求职过程的纠纷不在管辖范围现阶段的仲裁保护也仅限于劳动争议,而不包括未被录用者,政府又没有相关机构予以保护;公务员招考中的歧视又因为《行政诉讼法》没有明确规定,而无法诉诸于法律。

二、维护就业合法权益的对策

1.认真学习就业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在掌握《劳动法》、《合同法》、《人才市场管理暂行规定》、《劳动力市场管理规定》及相关毕业生就业规定等知识的基础上,才能平等地与用人单位对话,避免自己的合法权益遭受侵害。

2.要树立平等就业意识、合同意识、诚信意识、维权意识,警惕招聘及签约中的种种欺诈与不公平,积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1)针对用人单位的就业歧视,职校毕业生不能自认倒霉,要拿起法律武器据理力争,起码可以给用人单位一定的威慑作用。

(2)对招聘中的虚假广告、乱收费、“变相试用”、口头承诺等不规范现象,要通过政府网站、行业网站和校园网站等多种渠道,了解用人单位的情况,对用人单位的录用程序、标准、对所需岗位的要求,以及薪酬、福利待遇等。核实招聘单位的合法性、工商、税务营业执照、办公、经营场所等。并注意与招聘单位按照一定的法规签订“试用期”、“实习期”以及正式的就业协议、劳动合同,即便没有正式的书面合同也要注意保留能够证明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动关系的凭据,以便在发生纠纷时,可以有效地保护自己。此外,对招聘单位有侵权、违约、强迫就业者从事违法行为的现象,应及时向有效部门反映情况,以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

篇4:应届生求职简历的五大死穴

很多简历,内容庞杂,形式混乱,贪多求全,恨不得把所有的事情都写上,结果,大杂烩,反倒让人搞不清楚应聘者究竟想表达什么。不同的经历,展示不同的能力;同一经历,不同的描述,也能展示不同的能力。写得混乱,只会让人觉得应聘者思维混乱、主次不分、目标不明。

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就把自己塑造成什么样的人,不要奢望招聘者当伯乐。

二、重点不突出

对于应届生而言,阅历少、经验不足,但至少教育背景会是一个亮点。在面试中发现,有的应聘者只言片语带过自己的教育背景,甚至将本科教育经历和硕士教育经历写在一行,很难发现是研究生。其实,企业对于应届生的考察,并不是特别重视社会经验,关键在考察应届生的学习能力、适应能力、沟通能力和严谨程度。

三、面试重视程度不够

迟到是一种普遍现象。作为受过高等教育的群体,迟到应该事先电话告知。对时间尚且不重视的人,能指望他重视绩效、重视业绩吗?

书写混乱。一些应聘者在填表时,写的字实在令人不敢恭维。如果书法不好,可以把行距稍微加大一些,至少不会把上下两行字插在一起、无法解读吧。

四、专业水平太差

面试的几个法学院本科生,参加过司法考试,也进行了长达几个月的准备,但问及相关法律问题,却答不出个名堂,如此水平如何从事法律事务?学了四年法律,水平尚且如此,又如何奢望他们在公司商业化环境下短期学习提升呢?

也有应届生想换行。换行没有错,但能不能对准备从事的方向进行学习呢?一位面试者说自己想往人力资源管理方向转,问及是否有所准备,答曰在工作中学习,把公司当学校、当实验室?

一定有备而来,不打无准备之仗!

五、瞎编简历

同一件事情,从不同角度可以进行不同描述,表达不同的目的。经历是可以挖掘的嘛。问题是,挖掘不等于编造。倘若是编造,没吃过猪肉,看过猪走路,也可。但连猪走路都没见过,却编猪走路,岂不是瞎编?

深入提问几下,水分立刻就出来了。一个法学院本科生在被问及一年前所独立撰写的商业计划书时,竟然说时间太久已经忘了,荒唐!自己独立撰写的东西,这么快就忘,此等记忆力能做法律事务?要是真忘了,那就别写在简历中;写了,就立马去查阅一下过往资料,为什么不呢?懒!

求职靠的是实力,不是侥幸,不是纯粹的运气!

练好内功,打好基础,才会成功!与其反复奔波、饱受打击,不如静下心深入剖析自己、挖掘自己、充实自己!

编辑 / 张秀阳

篇5:求职不顺,要不要降低要求?

刘军大学毕业后,面临着就业问题,他东奔西跑地折腾了半年,依然没有找到工资与学历相吻合的工作。为此,刘军经常愁眉苦脸、闷闷不乐,脸上也失去了以往的笑容。

父亲语重心长地问他:“你面试过这么多家公司,难道就没有一个岗位适合你吗?”

刘军说:“有,只是工资太低了,每月只有800。”

“那也好啊!先干着嘛,你干得好了老板自然不会亏待你。”父亲笑着说。

刘军说:“800元,我才不干呢,我一个大学生怎么能一个月才挣那么一点钱呢。”

父亲无语,只是摇摇头。

一会儿,父亲又对刘军说:“明天跟我卖一天菜吧!”

第二天,到了菜市场,刘军与父亲把新鲜的菠菜摆在货架上,很快就有一个中年妇女来问:“你这菠菜多少钱1斤?”

父亲说:“8角1斤。”

中年妇女说:“整个市场就你家的贵,别人都卖7角1斤,能不能便宜点?”

父亲说:“我这里的菠菜是整个市场最好的,不能降价。”中年妇女撇撇嘴走开了。

后来发生的情况和刚才的相差不多,接连几个人问过价后,都纷纷走开了。刘军有点儿着急了,他对父亲说:“咱们也把价钱放低点儿吧!”

但父亲却说:“我们的菠菜这么好,还怕没人要啊?不急!”这时又来个问价的。父亲依然坚持自己的价钱,那人非常想要他们的菠菜,就是嫌贵,那人软磨硬泡地说:“7角5分钱1斤,这些菠菜我全要了。”

父亲依然坚持少于8角不卖,那人只好叹了口气,然后走开了。

买菜的人越来越少了,全场的菜价开始往下跌,其他摊位的菜几乎都卖完了,唯独他家绝大部分菠菜都没有卖出去。刘军说:“市场都快没有人了,咱们也降价吧,这些菜放到明天就不新鲜了。”

但父亲依然固执地说:“不行,咱们的菜这么好,不能降价。”

就这样,父亲坚持不降价出售菠菜,结果所有的菜只能扔进了市场的垃圾箱。

回家的路上,刘军埋怨父亲说:“早上人家给7角5分时为什么还要坚持啊,卖掉不就可以了吗?也不至于都浪费了啊!”父亲笑笑说:“是呀,早知道就将菜价的起价放低一点儿了,只可惜现在那些菜,只能躺在垃圾桶里,毫无用处了。当时还不如降价卖了它,还能为别人的餐桌增添一道风景。”刘军还要说些什么,却被父亲打断了,他继续说:“看看你自己,再看看那些菜,你们的处境不是一样吗?”

故事启发:

篇6:学员离开武馆的五大原因

原因一:“糟糕的课程”

在过去大约五年的时间里,我曾经和无数的武术馆馆长讨论过如何才能经营得更好,其中谈到的问题有很多,但有一个问题他们从来没提起过,而这个问题恰巧是最重要的:如何才能把课上得更好?

对策:为了让你的课程更吸引人,你需要好好设计你的课堂计划,多阅读相关的书籍,时刻为自己充电。提高你的语言技巧,最好能有像政客那样的口才。确定你自己喜欢这样的工作,有向学生传授武术的热情——要不然就在其他不同的领域找一份全职的工作,而把教授武术当做一种兼职,一种爱好。

原因二:“经济不景气”

老实说,最近几年疲软的经济确实拖累到了每一个人,有很多人都削减开支以应对失业或减薪。尤其是不少武术爱好者本身的经济不是太好。这样的经济条件下,像学习武术这样的非必要开销往往就首当其冲了。

对策:开动脑筋,发挥想象,没有条件就创造条件。比如为那些不能支付训练费用的学员举办一场“义演”来资助他们,对于那些收入减少的学员,可以在学费上打点折扣。有些不能全额支付费用的学员,和他们来个原始的物物交换,这样补偿学费也是个不错的选择。总之,通过一些变通的方法,就可以让那些渴望继续学习又不能正常支付学费的学员都成为你武馆的忠实拥护者。

原因三:学校中有太多“戏剧性”的事儿

比如,一个对薪酬不满的教练员整天在学员面前抱怨,或者把气都撒在教学过程中。再如一些教员利用教学之便,做一些有损教师形象的事情,这往往是影响口碑、造成学员流失的必然原因。

对策:建立一个对错误言行零容忍的规章制度。制作一个员工手册,确保每一个新聘用的教练员能熟悉这些东西。作为馆长,最重要的是要以身作则,要是你都不遵守这些制度,又怎么能要求你的员工做好呢?

原因四:“每人在乎”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懒惰心理:“没什么大不了的,反正也没人会在乎”。比如上课时间是下午3点,武馆就不到3点不开门。还有一些武馆的宣传方式不过就是一周一次的电子邮件或是在一些网站上传播“带一个朋友来,你将获得一件免费的训练服”这样单一的方式,而不是真正想去把这事做好。

对策:用心去关注你的武馆还有你的学员。你必须改革进取,不然就会被淘汰。如果你想知道如何改进的具体方法,可以参加正规培训机构组织的个人或是全体员工的培训。

原因五:“教练员夸大其实”

作为一个武馆教练员,也许你觉得”我已经是跆拳道和日本柔道的黑带了,因此我可以教授MMA技术,反正很多人也不知道MMA具体是什么”。如果一个学员交了钱来学习MMA,而发现你是这样的想法,我猜他肯定不会高兴,说不定第二天就要求退钱走人。实际上,如果你没能力训练你的学员去参加MMA的竞赛,你就算不上MMA教练。话又说回来,你想让你的“MMA学员”嘲笑你吗?让他在城镇周围告诉每一个人“他说他能教MMA,结果我到了那武馆,他却让我穿上空手道衣服,然后又比又划喊了半个小时……”

上一篇: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心得下一篇:安全工作计划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