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生物教学生活化

2024-04-08

浅谈生物教学生活化(精选9篇)

篇1:浅谈生物教学生活化

浅谈生物教学生活化

生物与生活息息相关,密不可分,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新课标上同样要求:密切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生活,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由此可见教学生活化的重要性。

所谓生活化教学,就是植根于学生生活世界,关注学生现实生活,引导学生不断超越现实生活,改善当下生存状态,提升生活质量为主旨的教学状态。教学重视知识内容与生活经验的联系,激发求知欲,驱动知识的建构,丰富师生的课堂生活,充实学生的生活经历,能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生物课上,知识能力若与生活脱节,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生物课就失去了很多生趣和意义。在新的形势下,如何让生物教学生活化,联系我自己的课堂,浅谈两点看法:

一、教学情境生活化,拉近课本与现实的距离,使学生乐学。

生物课堂的生活化具有相对优势,因为生物与人类衣、食、住、行息息相关,但是,对于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相关现象,学生一般不太注意,更不会探求这些问题的原因。因此,教师要以教材为依据,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注意思考学生的生活世界中有什么素材可供教学之用,让学生的生活经验成为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资源,让生物课富有生活气息,唤起学生亲近大自然、亲近生物的热情,使学生更深刻的思考。

二、教学内容生活化,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能力。

现实生产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生物学问题,生物及生物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学习生物的目的在于用生物知识来解决问题。但是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比较重视学生解题技巧的训练,而远离了学生的生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并没有与之成正比。因此,教师要善于挑选与时俱进的生活题材进行教学,要善于引导学生运用生物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现实生活中的客观事物或现象。例如:在学习第五章第三节《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的时候,联系生活,提出问题:为什么土壤板结时需要及时松土通气,学习了本节内容就可以明白,松土可以促进根系的有氧呼吸,有利于根系的生长及对矿质离子的吸收。学习的目的更多的是为了运用,以方便我们的生活。现实生活才是学生学习生物学科知识的归宿,教学中我们要充分考虑生物学科的特点,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不断沟通生活中的知识与生物课本的密切联系,让学习成为学生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达标训练生活化,将所学知识进一步实践应用。

课堂设计的达标训练测试题,尽可能源于生活,贴近生活,选取最新生物学热点问题作为试题背景,进一步问题生活化,将所学知识进一步实践应用,引起兴趣,学以致用。在生物学教学中及时正确的穿插时事新闻和社会热点为背景的试题,对学生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能使课后训练生机盎然,充满时代活力,从而使训练题常做常新,近几年与生物有关的热点有:日本大地震与核泄漏:日益严重的雾霾与PM2.5;渤海石油泄漏与鱼类死亡;人口70亿与鱼类死亡;奥巴马访问墨西哥与H1N1;减肥与“曲美”下架;博彩与多巴胺;食品污染与地沟油、毒血旺、带三聚氰胺的奶制品、含瘦肉精的火腿肠、灌水银的冬虫夏草、毒黄瓜、加防腐剂的勾兑醋等,还有我们餐桌上摆满的“美味佳肴”:牛肉膏做的红烧牛肉,加了瘦肉精的鱼香肉丝,福尔马林浸泡的毒血旺,抹了避孕药的炒黄瓜,主食是染色馒头,饮料是带塑化剂的果汁,餐后水果是加膨化剂的西瓜。

新课程背景下实施生活化教学,就是在教学中把学生课堂学习的间接经验与现实生活的直接经验联系起来,创建学生感兴趣的生活课堂,让学生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提高知识运用能力。总之,学习要“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回归生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精神,才能使自己的知识、能力水平达到“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境界。

生物学教学生活化,我们期待着„„

篇2:浅谈生物教学生活化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的外延有多宽,语文的外延就有多宽。而生活又是多姿多彩、日新月异的。学校、家庭、社会,生活大世界。同学老师、操场教室,父母兄妹、住行衣食,媒体舆论、街巷田野„„童心所及,处处皆文章;虫鱼鸟兽、花草树木,天上地下、过去未来,想象所至,下笔可成文。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泉涌,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歇”。作文教学必须把学生从课堂上和课本里解放出来,把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灿烂多姿的大自然作为学生作文的活水源头。

一、丰富学生生活、培养观察能力,使学生写作水平明显提高。给学生提供必要的时间、空间,让学生去以生活为课堂,去享受人生,热爱生活。

常有一些学生害怕写作文,他们面对文题无话可说,无事可写。究其原因,大都是他们对生活缺乏细致观察,缺少积累体验。鲁迅说:“如要创作,第一需观察。”他还说:“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这些是在告诉我们,真正的写作,好的写作,应建立在对生活的细致观察、积累体验之上。

1、指导观察。法国雕塑家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为了让学生写好作文,作为语文教师要在平时就注意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良好习惯。为此,我着重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如观察豆子发芽、观察太阳落山,写观察日记。有的学生开始只写了100多个字,简简单单的一个骨架。于是引导学生观察,帮助学生选取不同的观察角度,并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

2、指导写作。由于写作的素材来源于生活,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情景,组织学生参与,进行以提高学生作文能力为目的的系列作文教学活动,这样,作文时就有素材可写、会写了。很多学生作文不具体生动,是不会把“死”东西“活”写,作文也变得粗糙而没有生气。教师再指导学生作文时,应注意鼓励和引导学生抓住细节来写。

二、用生活激发写作动机。力求作文内容生活化,倡导个性化作文,鼓励自主性作文。

1、围绕着丰富多彩的生活选题。元旦,开迎新会;春节,搞慰问活动;元宵,看灯笼;妇女节,给妈妈做份礼物写封信;植树节,栽种小树苗;儿童节,每个人设想活动方案并写成文章。

2、创设情趣盎然的写作环境。训练时,不妨把富有儿童情趣的生活画面、活动场景搬入课堂。精彩的课本剧表演、紧张热烈的劳动场面、活生生的小动物„„情境的设置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心情中获得写作素材,激发了他们的写作欲望。

3、布置生活作文。学做家务,学做小制作,这些都能成为写作的好材料。

三、作文评语多样性。针对性、启发性、激励性,这三种评语对学生来说是最重要的。

1、针对性评语。这种评语要求教师针对学生作文做出恰当的评价,可以针对某个词、句子、某段文字或整体结构,文章思路,语言等对他们的优缺点做个详细的点评,使学生知道自己好在哪些地方,哪些地方又还需要改正。

2、启发性评语。学生作文哪个地方还可以做得更好或对习作中出现的不合常规的思想,教师可以给学生画出来或在旁边提出自己看法,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引起学生的注意,让他们形成爱思考的习惯。比如,“弯弯的月亮象香蕉”,如果教师不同意这一看法就可以把两样物品画出来做个比较,还可以配个问号,增强学生的探索欲,不过可能这些评语可行性有限。

3、激励性评语。叶圣陶说:“学生作文里任何一点可取的地方,都应找出来,肯定他的想法和写法。”现在都提倡欣赏教育,所以对习作中的优点给予充分的鼓励与肯定是非常重要的,但激励性话语也不宜过多,要针对习作内容而言。这种做法也可以通过符号点评方式来进行,比如利用星星印章配上鼓励话语。

四、作文评价主体多样化

(1)自评。学生是作文的主人,让学生自评是教师肯定学生权利的一种表现,同时学生在习作过程中经过思考肯定清楚自己的优点和不足,经过自评提出自己的问题有利于别人参考,进而提出意见解决问题,这种做法是对学生勇气和接受能力的一种挑战值得发扬。

(2)互评。互评主要通过同桌互评、小组互评的方式来进行。俗话说:“旁观者清。”自己的东西自己不一定最了解,有些解决不了的问题,通过他人的眼光,听取别人的宝贵意见,或许你会顿时豁然开朗,同时大家在读文、评文的过程中,渗透了对以往生活的理解并且使学生在比较中不断成长。

(3)教师评。教师永远是学生的引领者,师必须参与到学生的点评中来,学生毕竟是学生,经历浅学识薄,学生的点评不一定中肯,因为教师生活阅历比较丰富,在学生点评完后给予适当的补充能弥补这种认知差距。

篇3:浅谈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之策略

一、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可行性

1. 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世间万物都来源于生活并且服务与生活, 生物科学也是如此。生活水平的提高与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是分不开的, 人们的美好生活必须要借助生物科技水平来实现。生物技术贯穿于我们的生活, 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生物技术源于生活又服务与生活, 使人们的生活所需得到较快发展。目前使用生物技术最广泛的行业是医药行业, 并且取得了显著成效, 发展速度之快, 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生物科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是高中生物学习的一个强大动力, 是生物生活化的前提条件。

2. 以人为本的教学特色

现阶段, 我国人教版教材的实际内容相比之前的传统的教材来说, 又增添了很多特色, 整体显得更为人性化, 不仅教材内容看上去更贴近现实生活, 图文并茂, 同时也很好地将新课标理念之下的教学思想呈现出来。就拿当前教材的具体内容编排以及相应的习题设计而言, 其都比较重视学生的生活实践, 主张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去更好地感受生物这门学科和学习生物, 此外, 在教学中可以更好地去理解和熟悉生物学中的基本概念以及相关原理和方法, 这就为学生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 学好生物这门学科打下来一个坚实的基础。

3. 创设一个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

应该说, 通过利用生活化的方法来开展生物教学, 可以营造出一种相对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 这就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 同时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 通过这种教学方法还能在教学过程中, 去进一步地鼓励和激励学生更好地去发现、去探索, 这就在增强学生自身能力的同时, 也开拓了他们的眼界。

二、生活化教学策略

1. 从生活的角度出发, 导入新课

在现阶段生物教学过程中, 有很多理论性的知识需要学生在学习中进行重点记忆, 但由于生物这么学科其自身的特殊性, 因此这些理论知识在记忆过程中相对比较困难和枯燥。如果在教学时, 没有一个很好的导入, 是很难有效调动学生自身的积极性以及学习兴趣的。这就要求教师采取具有一定生活化的教学措施来开展生物教学。比如, 在学习教材“光与光合作用”这一部分的内容时, 教师就可以举一个生活中的例子来导入新课:为什么在我们的日常的生活中, 经常看到一些嫁接的树木, 首先要做的就是剪去它的一些枝叶, 这么做是为什么?其原理是什么?这时就会有学生提出来说:“那是因为为了减少嫁接植物其自身对营养的消耗。”这时, 老师再顺着学生这个回答进行再一次的提问:“植物是通过什么方式获取它们成长所需的各种营养, 同时它们都能在成长过程中释放出什么物质?”通过这种生活化方法就很容易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的积极性以及学习兴趣更好地激发出来, 从而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提高。

2. 将生活引入课堂

我们常说, 生活才是我们学习过程中最为生动的课堂。因此在进行生物教学时, 应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是非常必要的。教师在开展教学时, 所要涉及的每个问题以及理论知识大都可以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找到一些鲜活的例子, 比如在学习温度对酶自身活性的影响时, 就可以列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来加以辅助, 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去理解这一理论知识点:“为什么用温水泡的衣服要远比凉水泡的衣服要好洗得多?”这时学生就会踊跃回答, “因为温水更能溶解脏东西”……然后教师再依据学生的回答, 导入新课。

生物作为高中课程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在增强学生生物知识以及解决问题能力等诸多方面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在现阶段的教学过程中, 应采取一种生活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措施来切实实现其课堂效率的有效提高以及教学效果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严明.生活:生活化教学为高中生物课堂注入源头活水[J].教育教学论坛, 2011 (8) .

篇4:浅谈初中生物教学生活化

关键词:生物教学 生活化 新课程

一、生物教学生活化的背景

《初中生物课程标准》的课程总目标中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生物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在以下几方面得到发展。获得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因此,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和先进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将学习和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使生物教学生活化。因此,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是一种有生命的新式教学,打破了旧式死板的教学模式,一方面,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能够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从而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二、生物教学生活化的具体实践

1.课堂导入生活化。从学生所熟知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入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题,导入新课的学习,使学生的学习从日常生活、感兴趣的话题出发。如讲“生态环境”时,我们可联系当今世界面临的生态危机来激发学生对自身生存环境的反思,并联系生态环境如何循环、如何自我调节,才能保证地球这个庞大的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转这些知识点,让学生去认识到随着人口增多,环境恶化,能源减少,如何通过人类的行动来解决人类所面临的生态危机。如此“生活化”的导入新课,既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又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此举不仅可以让学生积累到更多的知识,更是对学生观察生活、思考能力的一种锻炼。

2.课堂教学设立探究性学习内容。为了提高学生在生物课堂上的参与度,可在实际教学中设立探究性学习内容,可向学生提出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一些实例,罗列一些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探究题目,引导他们用生物知识去分析这些日常随处可见的现象、思考这些现象形成的原因,让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活跃课堂氛围。如讲解“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一节内容时可结合生活实际设立的探究性学习内容,让学生分成小组分别对“汽车尾气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噪声污染对动物生活的影响”“香烟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等探究性学习内容进行探究。学生通过活动探究、体验交流、评议质询,产生思想的火花,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也解决了实际问题。

3.课后进行拓展性学习题目指导。初中生物教材中大部分章节的后面都附有探究内容,这部分习题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理论与实践结合方面的素材。如学习《社会行为》时,后面的“应用与实践”是探究蚂蚁的通讯。让同学按照提供的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再进行计划实施,最后方可得出相应的结论。此过程要求学生亲自体验探究性问题的解决和操作,让他们深切体会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才是提高个人能力的最佳途径。

4.开展生物生活化成果交流和考察活动。生物教学生活化将课堂搬出教室,重在实地考察。例如,在学习《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这一章节时,教师可布置一些探究性课题或者考察报告,鼓励学生多参与课外实践活动,利用课余时间,让学生走出教室、走进大自然、走进果园、农田、菜园,进行校园内和社区内的生物调查活动,进行实地观察、实验、调查、分析、综合和比较。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寻找证据,通过逻辑推理对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做出解释,增强生活与理论知识的联系,从而体验科学探究的真谛。此外,也可以开展一些同学之间的交流活动,例如生活化生物实践心得小论文评比、生物考察报告评比、生物模型或生物标本制作比赛、“生物与生活”小型知识竞赛,等等。通过一系列的展评比赛交流活动,同学之间分工合作,取长补短,增强了同学之间的友谊,也达到了共同进步的目的。

三、生物教学生活化的意义

著名学者叶澜先生说过“要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此言重在指出教学生活化的重要性。生物教学的生活化不仅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能够给课堂营造出一种宽松的学习氛围,这些对课堂的教学效果都是极为有利的。更重要的是,教育是一种生活,只有把教育本身当作是一种生活,教育才能回归它“培养人”的本位。对于学生而言,生活化的教学能够增强他们发现问题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体现了新课程的主旨要求,更是教学的最终归宿。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把教学的重心放在提高学生的探究、实践能力上,让学生学以致用,学会用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打破学习只是用来应付考试这一错误认识,让学生真正热爱生物,热爱生活。

参考文献:

[1]初中生物课程标准(2011版).

[2]叶存洪.对话“教学生活化”[J].江西教育,2005,(06):18-19.

篇5:浅谈物理的生活化教学

物理来源于生活,但物理知识比较抽象,生活现象比较直观,在物理教学中将抽象的物理概念、原理结合生活体验进行授课,是物理课堂实施生活化教学的关键.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的物理情境.”所以要实现物理教学生活化,就应该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把物理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中去,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总结了一些物理教学生活化的实施策略.一、物理生活化教学的制约因素

1.课程过于强调学科本位

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从重学术教育转向重普及教育,将课程设置的重点放在完善学科建构上,容易导致学习内容偏、难、繁、旧.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学科本位,教学形式容易侧重于知识的灌输,从而减弱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对课程产生畏难情绪.2.教学内容偏离生活实际

教育是生活的源泉,教学内容要贴近生活实际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作为新课程教学的重要理念之一,教学内容要回归生活实际才符合现代教学的价值取向.但从教学实践来看,不少教学内容已经严重滞后于现代科技的发展,显得陈旧和单一,脱离丰满的生活实际.3.教学模式制约学生发展

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课堂教学普遍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班级授课制,从课堂组织形式和考核方式而言,各环节均偏于知识灌输,而轻视能力培养.旧有教学模式,制约了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制约了我国的人才培养目标,已经远远不能适应时代的需求.二、物理生活化教学的实施策略

1.课堂导入贴近生活

物理即生活,生活即教学.日常生活现象蕴含着大量的物理知识和物理情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导入课堂,创设学生熟知并感兴趣的物理情境,可以使学生对物理课堂产生亲切感,进而感知到课堂的活力和物理学科的魅力.在导入液化现象时,我先问同学:初冬的窗户变模糊是什么原因?学生回答说窗户上有水雾了,我顺势询问:水雾形成在窗户的内表面还是外表面?又是如何形成的呢?为什么有时窗户上是水珠,有时又是冰花呢?司空见惯的生活现象却怔住了同学,同时也激发了学生探究物理知识的欲望.2.探究活动体验生活

以生活体验为主的教学活动强调“以人为本”,倡导“以活动体验生活、以活动促进发展”的教育理念,关注学生知识的形成和能力的提升.因此,设计体验式教学活动,通过学生自主实验探究,发现、思考、探究、总结,引导学生走进奇妙的物理世界,探索物理奥秘.讲授分子间引力的时候,我设计了三个体验式活动,体验活动一是将两个光滑的铅块压紧然后挂上重物,学生小心翼翼地挂上十个钩码铅块竟然没有掉落;体验活动二是将烧杯中装满水,然后不停的往水中加大头针,直到有水溢出.在水中加了50多个大头针以后,只见水面突起的弧度越来越大,但未见有水溢出;体验活动三是用铁丝弯折一个圆圈,在圆圈的中间系上了一个较松的细棉线,将铁圈放入肥皂水中,看到铁圈中间形成一个完整的肥皂膜,用针将左边的泡沫戳破,棉线在分子引力的作用下被拉向右边.探究式的体验活动,利用生活中简单易得的实验工具,这种化繁为简、返璞归真的教学体验,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学科的真实性,体会到物理知识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3.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

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物理知识的应用已渗入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作为一名物理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以致用,使学生尽可能理解物理知识在生产实际和生活实际中的应用.声音不仅是人类交流的主要主要途径,同时也是获取信息的重要方式之一,在生活中有很大的应用.如不回头就能知道后面讲话的人是谁,这是因为人发声的音调、响度都可以变化,但音色不变.灌开水的时候,听到的声音的音调变高了就知道水要满了,那是因为空气柱长度变短了,音调变高.热学知识在生活中也有很多应用,比如利用水的比热容大可以做汽车制冷剂,夏天看到水缸的外面有大量水珠,这是下雨的前兆.作为力学知识的应用,重锤线是利用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原理来工作的.小轿车的挡风玻璃做成倾斜的是光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主要是防止车内物体在玻璃上成像干扰司机的判断.人类进入电气化社会以后,电学的应用无处不在,小到照明用的手电筒大到冰箱、空调等家用电器,如果没有了电,人类社会将会倒退,丰富多彩的生活也将黯然失色.4.作业设计回归生活

篇6:初中科学生活化教学浅谈

夏庆华

(浙江省金华市兰溪市外国语中学)

摘 要:初中是学生身体和心理双向发展的关键时期,教师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科学教学,既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又可以促使学生更好地了解热爱生活,对于他们今后的成长有着积极的影响。围绕初中科学的生活化教学进行研究,希望对广大教师的教学有所启发。

关键词:初中科学;教学生活化;策略

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中也隐藏着各种各样的知识。随着时代的发展,初中科学教学中,教师越来越重视把生活与学习进行有机的结合,以此让学生在课堂上更加轻松地学习,从而更加热爱生活。下面笔者就初中科学课堂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并且提出生活化的解决方式,力求可以帮助学生取得更多的收获。

一、应用生活化导入,提高学习兴趣

初中科学是一门涵盖多种知识点的学科,教学方式不当很容易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科学教学也是如此,有效的课堂导入可以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科学教学中,从而对教学过程充满热情,但是许多教师都没能认识到课堂导入的重要性,更没有认真设计有针对性的课堂导入,潜意识中认为课堂导入是一个浪费时间的事情,没有形成良好的教学习惯,降低了教学效率。因此,笔者认为教学前对学生进行科学趣味、贴近生活的课堂导入是非常必要的,首先让学生对教学有个初步的了解和过渡,帮助他们把知识与自己的生活进行结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有效地提升课堂的效率。比如,学习“常见的动物”的时候,教师在课堂开始时首先让学生思考周边生活的动物的习性和特点,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讨论,或者引导学生联想一个与小动物有关的小故事,提升课堂的趣味性。逐渐地学生就会对所要学习的课程产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初中科学课本上很多的知识都是与生活有关,教师利用生活化的课堂导入,可以进一步加强学生上课听讲的针对性,帮助他们保持一个参与课堂的状态。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进行生活化的预习,不仅是让他们对教师的教学有一定的准备,也是促使学生养成认真观察的习惯,加速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的进程,促使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学生合作生活化探讨,带动课堂高效发展

生活化教学是一种极具趣味的教学方式,既增加了师生之间的互动,又促使学生更加热爱学习。为了让每一位学生都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教师可以将生活化教学和小组合作学习进行有机整合,让学生在趣味中探讨知识,加强班级所有成员之间的互动,学生互相探讨问题的过程中,既推动了他们每一个人的发展,又培养了他们的团队意识,而且学生的人际交流能力也会因此得到一个长久的提升,对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自身的成长都会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比如,在“物体为什么会下落”的课堂中,教师让每一个小组分别拿着生活中的物体从不同的高度进行下落实验,让学生在一起互相探讨物体下落的原因,在生活中物体下落都是非常常见的自然现象,课堂上教师让学生使用生活中的常见物体进行实验,学生的探究欲望被强有力地激发出来,而且学生在互相研究问题的时候没有距离感,他们探究的热情会让课堂变得精彩纷呈,热闹的氛围会让学生更加放松,这种良性的循环会促使学生更加积极地说出内心的看法,接着教师让学生对自己小组的观点进行表述,然后针对学生的结论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高效课堂就此产生。此外,教师还要认真研究教材,找到合适的知识点带领学生到室外进行实地研究,比如“时间的测量”的学习中,教师带领学生到操场上进行奔跑比拼,让学生在实际的活动当中体会时间的流逝,同时让学生分别利用秒表、手表和其他的计时工具进行时间记录,学生学习知识的热情就会最大限度地激发出来,在室外的学习过程满足了他们大脑的供氧量,推动他们的成长的同时,他们吸收知识的速度也会得到相应的提升,对他们的学习和生活都有深远的影响。在课堂的教学中加入合作生活化的教学因素,可以帮助学生以一个更好的学习状态参与到教师的教学当中,促使他们获得更好的发展。

三、试验中添加生活元素,助力学生热情投入

初中科学相比于其他的课程存在着一个巨大的优势,那就是包含一定的科学实验,并且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课本中实验的宽度和广度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因此教师要改变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添加生活化的因素,帮助学生以更加饱满的状态参与到教学当中,让实验课程为学生的科学学习添光添彩。比如,在“温度计的使用”的实验过程中,教师首先集中讲解温度计的使用方法,然后让学生互相之间进行温度测量,不仅可以让学生学到知识,还可以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接着教师让学生发掘温度计的作用原理,猜测温度计内液体的特点,推动学生的实验研究热情。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对家中的长辈进行温度测量,让学生把知识带到实际生活当中,既实现了生活与知识的有机结合,又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科学学习的内涵,一定程度上加快了学生内心的成长。此外,教师还可以在“长度和体积的测量”试验中让学生对生活周边的事物进行测量,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自身生活环境,同时熟练掌握实验技巧,扎实自身的基础知识,为他们更加深入地研究做好铺垫。最后教师进行演示实验的时候要注意对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使用,将一些有危险的不方便实践的实验过程直观地展示给学生,为学生研究生活中的科学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构建生活化评价标准,加速教学生活进程

在传统的科学教学当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标准都是遵从于学生的成绩,这种古老的模式影响学生自我能力的发挥,很容易对一时发挥失常的学生的自信心造成严重的影响。为了改变这种不利的局面,更好地构建生活化的教学模式,教师也要相应的制定针对性评价模式,加速生活化教学的进程,推动学生更好地发展。首先,教师要摒弃通过分数看学生的习惯,给予学生公平发展的机会,让所有学生的能力都可以获得一次锻炼的机会。其次,教师可以把成绩当作评价的`标准,但是不能作为最后的判定标准,只可以作为一项参考。科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有很大的关联,教师进行此学科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践当中,不仅可以让学生把学习和生活关联起来,也是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热爱生活的一种方式。因此,教师要在每一节课结束的时候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科学,并对自己的实际操作进行记录,每隔一段时间教师就对学生的做法进行一次总结,指出学生的错误,赞扬他们的实践精神,帮助学生向着正确的方向前行,不仅有利于他们自身的成长,对于教师下一阶段的生活化教学也有着一定的影响。而且对于学生所说的结果教师要进行适当的整合,向学生讲解更多的课本上没有的知识,丰富学生的知识面。此外,教师也要引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课下实践,让他们通过互相的研究与配合发现更多生活中隐含的科学知识,综合评价学生,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他们取得更大的进步。

科学是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非常适用于初中生的学习。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方式进行深入的研究,有机地添加生活化的教学因素,不仅可以让学生对所学的课程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对于他们的生活和以后的成长也必将产生一种积极的推动作用,对其今后的发展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冯敏。初中科学课堂生活化的教学策略初探[J]。教育界,(20)。

[2]范永湘。浅议如何打造具有生活化的初中科学课堂[J]。新课程:中旬,(07)。

篇7:浅谈幼儿数学的生活化教学

一、实现幼儿数学教育生活化的途径

1幼儿学习数学的过程生活化――“给生活以教育”。幼儿学习数学的过程生活化既包括在日常生活中学习数学,也包括在设置的情景中学习数学。正如皮亚杰所说:“儿童学习的途径应具有生活性,更多的是在生活或类似生活的情景中学习,而不是在数学情景中学习。”儿童是在各种各样的活动过程中了解周围世界的,日常生活中包含了大量学习数学的机会,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些教育资料,引导幼儿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懂得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如在一些游戏结束时,我会和幼儿一起玩帮“玩具找家”的游戏,不仅培养了幼儿收拾整理物品的习惯及能力,还引导幼儿练习了简单分类。再如:每天请值日生和老师一起点幼儿人数,摆杯子、毛巾等,这样既培养了幼儿的劳动能力,也巩固了孩子们对数的理解和运用。日常生活活动中的数学教育资源是取之不尽的,每个幼儿会在其中认真地运用他所学到的粗浅的知识,同时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因此,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生活素材让幼儿积累有关数学的感性经验,引导幼儿去感受来自于生活的种种数学信息。

2幼儿学习数学材料生活化――“用生活来教育”。操作材料是数学活动中幼儿赖以思维的物质基础,是数学活动的载体,它本身的特性及由这些特性所规定的活动方式决定着幼儿获得知识的多少,激发兴趣的大小及开发智力的深度。在实践中,无论是教材预设的教育教学活动,还是孩子们在解决生活问题的过程中随机生成的有价值的活动,都是幼儿学习的内容、时机和方式。我都会让它们自然而然地形成,产生学习数学的材料。所以,根据不同的活动类型和方式,我采用了以下几种做法:

(1)预设活动的材料生活化教材是预设活动的主要来源,预设活动是我们目前教学活动的主要形式之一,是孩子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是教师实施教学的主要方式之一。我在组织预设活动时,为了避免死搬硬套,枯燥生硬,创设了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合理更新了原有教材的教学材料,使教学活动的材料源于孩子生活,源于孩子好奇的事物,引导孩子积极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去探索、去发现、去体验,让他们亲身感悟数学经验。

我将幼儿数学教育分成这样三个阶段:

A、开心体验阶段;B、发现发问阶段;C、归纳提升阶段。

如教学案例――身高体重的测量:经过一个暑假,孩子们见面后可开心啦!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嘿,你好像长高了”、“哇,你好像长胖了”看到孩子们对自己和同伴的身高体重这么感兴趣,我何不满足一下他们的好奇心,让他们自己动手测一测身高体重呢?于是,我先请孩子们说一说,要知道自己是不是长高了长胖了,有什么好办法吗?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最后得出结论:要知道自己是不是长高了可以用尺量一量,要知道自己是不是长胖了可以用秤称一称,我及时肯定了孩子们的办法。结合教材“学习测量”,孩子们在饶有兴致的活动氛围中,用自己的身高,体重,尺子,秤作为学习的材料,轻松地学习了测量。

(2)生成活动材料的生活化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我发现孩子无时无刻不在与数学打着交道,数学教育对孩子的生活有着独特的影响。因此,在孩子的一日活动中,我很注意引导孩子们生成很多有意义的数学教育活动,让他们主动地去发现数学、学习数学、运用数学。

利用生活中的教学情境,创设活动冲突,引导幼儿寻找材料;

寻找操作材料的过程,也是教学思维的过程;

要求幼儿相互交换自带材料,帮助幼儿多角度理解教学关系;

记录操作结果,促进思维由具体向抽象升华。

3让幼儿学习数学的环境生活化――“在环境中学习数学”。儿童的生活离不开环境,在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幼儿获得了成长。在建构主义理念下,幼儿数学学习环境应该是开放的、丰富的、可选择的。幼儿不仅在活动室里学习和讨论数学,还在室外、家庭等环境中学习数学;幼儿不仅在教师预设的集体进行的教学活动中学习数学,也在自由的玩耍时间、个别选择性的操作活动中学习数学;幼儿还利用生活中的各种自然物、生活用品、工具学习数学等。基于此,组织和创设一个让儿童能在其中尽其所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合适的环境在幼儿园数学教育中就显得相当重要。

篇8:浅谈生物教学生活化

一、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的内涵

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是指教师通过搜集和捕捉 生活中的生物知识,挖掘生物知识内涵,将抽象的生物教学建立在学生的生活经验之上,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收获一定的生活学习技能、生物科学研究方法,创造性地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并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有所提升。

二、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策略

(一)精心设计生活化的教学内容

精心设计生活化的教学内容是实施生物生活化 教学的前提。如在高中生物教材中,有些教学案例与本地区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及原有知识背景存在一定的差距,这时,教师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本地区的实际出发,在充分领会和理解教材编者意图的基础上,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精心设计好教学内容,用符合学生生活实际和认知规律的材料替换教材中那些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和认知水平的材料,使课堂教学内容富有亲切感、真实感和新鲜感。例如,教师在教 学“生命活 动的主要 承担者———蛋白质”这一课的教学内容时,可以设计 以下问题。问题1:大家知道哪些食物中富含蛋白质吗?你最喜欢吃哪一种食物?问题2:大家知道蛋白质对人体有怎样的作用吗?问题3:当大家食用了含有蛋白质的食物之后,大家的身体机能是如何汲取营养的?问题4:假若大家的身体缺乏蛋白质,会有怎样的后果?通过设计这些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尤其是贴近生活的问题,能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掌握生物知识,促使学生更好地记忆和理解生物知识,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多鼓励学生体验生活,积累生活经验

学生的生活经验是教师宝贵的教学资源,是高中生物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的出发点。如果学生的生活经验不足,学生很难构建知识与生活的联系,进而会影响到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在课下多观察生物现象,积累生活经验。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前有目的地收集一些生物学习资料,以帮助学生积累生活经验,从而为学生学习生物知识奠定基础。

(三)让课堂教学活动生活化

1.课堂导入生活化

课堂导入是一节课成功的关键环 节。高中生物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生活环境和年龄特点,立足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选择切合学生兴趣爱好的生活材料,生活化地导入新课。在平时的教学中,笔者常用的导入新课的方法有:一是联系学生常见的生活事例和自然现象导入新课。例如,在教学“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时,笔者先让学生列举出他们知道的富含糖分或脂肪的食物,进而引导他们思考以下问题:当人们食用了富含糖分或脂肪的食物后,人体是怎样吸收糖分和脂质的?这样导入新课使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提高了他们学习新知识的兴趣;二是将社会热点与生物知识紧密结合起来,利用与生物知识相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导入新课。例如,这些年出现的食物中毒事件、毒牛奶事件、毒胶囊事件等社会热点问题中都蕴含着生物学知识,教师在生物课堂教学时,可以从这些热点问题入手,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成功引入生物新知识。

2.课堂举例生活化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根据教学内容多举一些与生物知识相关的社会生活实例和科学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拓展学生的思维,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的生物综合素质的目的。例 如,在教学“能量 之源———光和光合作用”这一课时,教师应向学生多讲一些关于植物光合作用在生产实践中应用的实例,如在大棚蔬菜种植中,白天农民一般采用蓝色的塑料增强光照,晚上则使用电灯来增强光照,因为延长光照时间,有利于光合作用光反应的发生,能促进有机物的合成,进而提高蔬菜的产量。

四、重视生物实验

生物实验教学本 身就是最 好的生活 化教学方 式。由于生物学是一 门自然科 学,生物学的 发展离不 开实验。在目前的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中,安排了较多的高中生物实验内容,因此,生物教师应按照《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的要求,不折不扣地做好教材所安排的每一个实验,通过实验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科学素养。。

总之,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应把学生 的生活经 验与课本知识联系起来,构建学生感兴趣的生物课堂,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体验,在体验的过程中掌握生物知识,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摘要: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进行高中生物教学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生物素养具有重要的现实作用。实施生活化教学需要设计生活化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资源、教学情境以及教学教学策略。

篇9:浅谈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

关键词:生活化;课外活动;实践价值

最近偶遇以前的学生,谈及各科任老师,没想到她记得最清晰的是我用自己的身体给他们演示运动的形成,利用学校里现有的植被给他们讲植物的主要类群。该学生数年后的回忆表明了生物生活化教育的必要性与重要性。这种必要性体现在生活化教育对知识点的理解与认知的长期性,而重要性则是这种长期性诱发生物学习的兴趣与爱好。这种爱好与兴趣有利于其在日后的生活工作中自觉地从自身或环境感知课堂教育的现实价值。而这种必要性与重要性与生物学科的现实特殊性密切相关。因为很多课堂知识点都可以在平凡的生活中获得证明。而这种自觉性的证明过程就是生物学科的特性所在。

一、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的必要性

所谓生活化教学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多样性生物环境来帮助学生形象认知与深刻理解生物教学的相关知识点,从而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以及提升学生对生物教学的认可与接受程度。根据记忆认知的相关研究表明,充满现实色彩的形象教育对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是非常重要的。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師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要促进学生学以致用能力的发展,教师必须不失时机地通过布置课外实践作业,让学生课后收集资料,运用所学知识验证课堂设想,反思课堂体验,在动手操作中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初中生物教学的目的就是给学生介绍生物的多样性以及一些生活常识,并借此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与爱好。但是由于生物教育在初中教学体系中的边缘化地位,使我们的课堂教育往往体现为大而全的“填鸭式”教学行为,更遑论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正如西方先贤所说的“教育就是与环境之间的交换”。而生物教学的内容和教学条件恰恰具有先天的“与环境交换”优势。而且关于自身及其周遭环境的认知与体味本就是初中生物教育的应有之义。

二、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的实践流程

初中生物课外活动,又称为初中生物第二课堂,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将课堂知识的运用拓展与课外活动结合起来,做到学以致用,在课外活动中理解知识,深化知识,帮助学生深化理解课堂学习内容很有实效,在拓展运用课堂知识的同时开展课外活动实践活动,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鉴于此,笔者在自己的第二课堂教学中,结合课外活动的内容设计,巧妙地将知识拓展融入课外活动中。

1.开学时结合教学计划制订课外活动计划。如七年级《生物学》(北师大版教材)以介绍生物、生物的特征、生物的结构、植物的生活方式和植物的生活史为主干内容,由于课堂教学时间少,很难在课堂上完成课堂知识的拓展运用。但可在课外活动中开设大豆播种,蔬菜种植等。

2.合理组织课外活动,在活动中适时提出问题。活动课可设计为动手完成任务,指导观察现象,根据现象提出问题,学生思考回答,教师信息反馈的模式进行。

3.系列课外活动完成后,要求学生反思,写出实验报告。如在蔬菜或花卉栽培的一系列课外活动结束后,及时提出相关问题以促进学生反思,将课外活动的知识与课堂知识再次结合,以达到知识重组,整理的目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的实践案例:关于阳光与叶绿素形成关系的建议活动

在讲光合作用之前数周,我会让每一个学生都回家种植十株蒜苗,其中五株种在能见光的阳台上,另外五株种在黑暗不能见光的角落,使其不能接受阳光照耀,但两株蒜苗的其他种植条件都要相同。

经过长期的观察之后,我会建议学生写下观察日记;到了学习光合作用时,我会让学生把两株蒜苗都带来,仔细观察十株蒜苗的现状,并比较一下两者之间的差异。在黑暗环境中的蒜苗会变黄,而且生长得不那么健壮。怎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带着这个疑问,我带领学生走近绿色植物的生活方式之一——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

课前放手让学生去做,课上给予学生展示,课堂知识的学习解释生活中遇到的现象,解答生活中遇到的困惑,不仅有利于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认知与理解、记忆,同时也充分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学生在参与活动中发挥主观能动性,认真观察和细致思考的能力,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学习能力。

总之,通过将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知识的结合,既达到了学生学以致用,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在生活中学习生物,提高了学生的生物学素养,同时有效复习和巩固了课堂教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参考文献:

钱军敏.生物学教学与生活[J].生物学教学,2004(05).

上一篇:《毽子里的铜钱》教学课件下一篇:《准则》《条例》测试题及答案(多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