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剧音乐剧音乐鉴赏

2024-05-23

歌剧音乐剧音乐鉴赏(精选8篇)

篇1:歌剧音乐剧音乐鉴赏

歌剧《猫》

一般而言,音乐剧的剧本要与音乐相匹配。所以在音乐剧创作之前,剧本作者要与曲作者讨论商议,达成一定的默契,然后剧本作者才能开始创作,以期创作后的剧本能给曲作者最大的空间来施展音乐才华。

《猫》的诞生则有些与众不同。《猫》的剧本取材于英国诗人托马斯.斯特尔斯.艾略特(Thomas Sterns Eliot)的诗集《擅长装扮的老猫经》(),这首诗作是艾略特为儿童创作的,所以诗句比他的其他诗作都要简单易懂得多。诗作完成于1939年10月,而音乐剧《猫》的创作却开始于1977年,两者相差了38年。在艾略特1965年逝世时,他一定不会想到他的这首诗作竟会在12年后成为音乐剧的剧本。

诗人艾略特创作了大量诗作,重要作品有《肌肉萎缩》(Sweeney Agonists)《岩石》(The Rock)《大教堂凶杀案》(Murder in the Cathedral)《家庭团聚》(The Family Reunion)和《四首四重奏》(Four Quartets)等。

著名音乐剧作曲大师安德鲁.劳伊德.韦伯(Andrew Lloyd Webber)于1977年开始着手为《擅长打扮的老猫经》编配音乐,他这样做完全是源于对小时候读过的这首诗的浓厚兴趣。一开始韦伯只打算写一些在舞台上演出的散曲,完全没有创作音乐剧的念头。因为这首诗没有戏剧情节,更没有戏剧张力,不具备创作为音乐剧的条件。

他为这首诗写了好多片段,时常在聚会上用钢琴弹给朋友听。在1980年的爱德蒙顿音乐节(Edmonton Festival)上,韦伯公演了他写好的几个片段。当时艾略特的遗孀瓦莱里.艾略特(Valerie Eliot)也参加了音乐节,并且带给韦伯许多艾略特没有发表的诗和故事。这些诗里,就包括了后来十分出名的《魅力猫-格里泽贝拉》(),艾略特之所以没有把这首已经完成的诗放进诗作里,是因为他觉得这首诗对孩子来说太悲伤了。可就是这样一首诗,却给韦伯带来了音乐剧的灵感,他感到“魅力猫格里泽贝拉”的遭遇正是故事的主题所在,如果加入进去,就可以构成一部有头有尾的音乐剧了。

尽管如此,韦伯创作《猫》的念头还是遭到了绝大多数人的反对,他们认为用诗作来创作音乐剧将是一个致命的错误。原因在于诗作更适合表达情绪,而音乐戏剧需要的是情节,用诗作来做剧本无法起到表达剧情的作用,况且诗作者艾略特和韦伯也从来没有过事先的沟通。而韦伯的态度则是,我这部音乐剧可以不依靠剧情,只要有气氛,他相信,音乐剧可以不用剧情来打动人。

韦伯找来了一批能人,导演由特雷沃尔.努恩(Trevor Nunn)担任,他在剧中解决了许多人们认为无法解决的戏剧问题。还有舞蹈设计是吉莉安.莱尼(Gillian Lynne),她在观察了《猫》之后,发现猫具有孤癖,冷淡,多情,充满柔韧性与神秘感等特征,于是他将这些特征融进《猫》中,创作出了富有新概念和充满能量的舞蹈。还有著名服装设计师约翰.纳皮尔(John Napier),他于1980年11月开始了他的设计工作,并设法创作了一个猫儿们聚集一堂的场景。他根据T.S.艾略特的诗集,结合了猫和人类的因素,为每一只猫设计了服装。绝大多数的服装都是柔韧而易于移动的,而且带有强烈的舞蹈特质。

经过这些人的协同努力,在1981年5月11日《猫》正式登场了,首演于新伦敦剧院。正如人们一开始预计的那样,大家对《猫》的前景并不看好,人们始终认为,上演一部取材于儿童诗作的音乐剧只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甚至在演出的前一天,剧团也没有筹集到足够的投资赞助,剧院的老板心灰意冷,甚至想要违约退出。

后来的情况谁都清楚,《猫》的首演一炮打红,成为世人瞩目的音乐剧。那些忐忑不安地为《猫》剧投资的人们,收回了几百,几千倍的回报。谁也没有料到《猫》竟然能成为迄今为止演出时间最长的音乐剧,谁也不会料到一部不以剧情取胜的音乐剧竟然能这样感人。当时各大报纸纷纷刊登《猫》成功演出的消息: 导演特雷沃尔.努恩(Trevor Nunn)和舞蹈设计吉莉安.莱尼(Gillian Lynne)构思了一部令人激动,丰富多彩的演出。在音乐剧中独树一帜。

《回忆》:

比起其他著名的音乐剧,中国听众最熟悉的一定是《猫》。原因不在其他,而在于剧中一首歌的力量,那就是<回忆>。自《猫》诞生以来,<回忆>这首歌就开始传播四海,那如泣如诉的旋律,一下就能抓住人们的心。对于中国听众而言,这首歌的知名度要远远高于《猫》。大多数人也是听了<回忆>之后才知道了音乐剧的《猫》。

<回忆>这首歌是由剧中的魅力猫“格里泽贝拉”演唱的,这是一只年轻时魅力十足而年老后邋遢肮脏的猫,她孤独衰弱,遭人唾弃,流浪在最下等的街区,受到猫族的排挤。她也渴望能升入天堂,但这对她显然是一种奢望。在这个情景下,她演唱了这首<回忆>。在她唱完之后,猫儿们都被感动了,一致推选她升上天堂,全剧落下帷幕。从中我们就可以看出,这首歌在剧中所占的份量,可以说,它是全剧的转折点,也是高潮点,因为所有的猫对“格里泽贝拉”的看法都将在这首歌后发生改变,如果这首歌不感人,无疑就是全剧的失败。据说在首演已经临近的时候,导演努恩依然对剧中这个高潮点的音乐不够满意。他总觉得这个音乐还撑不起整部剧目,应该是一首更感人,更能让观众投入的歌曲。韦伯起先并不愿意重写,但最后还是不得不听从了导演的要求。他当时告诉努恩,不要对下一首抱太大的希望。第二天早上,韦伯在钢琴上给努恩弹奏了他整晚熬夜写作的音乐。努恩听完后,对旁边的人说:“请你们记住这一刻,因为你们听到的,就是一首能被称为传奇的乐曲。”这首曲子,就是后来在音乐剧中流传最广的《回忆》。

在当时,《回忆》还没有歌词,只是一个旋律。同其他《猫》中的歌曲不同,《回忆》并不是根据艾略特的诗作编写的,也没有其他可以套用的诗。为此,努恩找了三位词作者写作《回忆》的歌词,但都没有得到满意的结果。努恩看时间已经不多,于是决定自己来写作《回忆》的歌词。他来到自己在乡下的别墅,花了整整一个星期的时间重读艾略特的诗集,借用了艾略特的另一首诗作《风夜狂想曲》()为参照,写出了这首动人心魄的《回忆》,也更明确了整部《猫》的主题。格里泽贝拉猫成为了《猫》剧的感情出口。她在《回忆》里表达了她遭受的痛苦,她曾经的快乐和美丽,以及最后对温暖的渴望。简单的歌词中传达了太多的情感。

努恩不仅写作了《回忆》,对艾略特的诗词也进行了微小的改动,比如“杰利克之歌”(The Song of the Jellicles)就多了八行歌词的重复。此外,“楔子”、“伯里克狗的行车曲”(The Marching Song of the Pollicle Dogs)”和“格里泽贝拉猫”(Grizabella)的故事,都是从艾略特尚未出版的故事里找到的。

事实证明,这首<回忆>确实起到了感化人心,支撑剧情和终结全剧的效果。每个听众听完了《回忆》后都服服帖帖地认为应该让“格里泽贝拉猫”升入天堂。

格里泽贝拉猫(Grizabella)的最初扮演者是著名英国女演员朱迪.登切(Judi Dench),后来她在排练期间患上了严重的跟腱炎,所以才不得不在首演前五天替换了著名的伊莲.佩吉(Elaine Page)来担任这个角色。伊莲.佩吉在扮演了“格里泽贝拉猫”后大红特红,之后就在音乐剧舞台上一帆风顺20年,如今她已被认为是音乐剧舞台上的第一夫人。

至今,已有250位艺术家录制了《回忆》,其中既有流行歌星,也有古典明星,包括芭芭拉.史翠珊(Barbara Streisand),巴里.马尼洛(Barry Manilow)和帕拉契奥.多明戈(Placido Domingo)等。《猫》的音像和唱片销售也已经突破了惊人的4千万张。

篇2:歌剧音乐剧音乐鉴赏

歌剧魅影是一部由安德鲁·劳埃德·韦伯作曲的百老汇音乐剧,讲述了发生在巴黎歌剧院的一个神秘而凄美的爱情悲剧。本文主要对其内容进行了介绍并加以评论,并就其中的精华即背景音乐和插曲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赏析。最后简要阐述了中美音乐剧的差异以及音乐剧与歌剧的差异。

《歌剧魅影》可以说是一部折射着后现代魅力的剧作,首先它成功的改编了加斯通·勒鲁的原作小说,既保留了原作的风格又使之更适合舞台演出,提升了作品的可看性。其次,巧妙的戏中戏令观众徘徊于现实与虚幻之间。尤其是追逐幽灵的那一场戏,整个剧院,台上台下、四面八方响起了幽灵的声音,使观众置身其中,那句“我在这里”似乎就在他们的身边。

这部音乐剧的电影版和舞台剧版的情节基本一致,描述了十九世纪发生在法国巴黎歌剧院的爱情故事。

《歌剧魅影》中,背景音乐的表现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

一、作为特定时间和空间出现的背景音乐,如在一开始的拍卖会上,当拍卖品水晶吊灯上的盖布被拉下时,音乐突然闯入画面,管风琴严峻的演奏营造出了突兀诡异的气氛。这时出现了一支雄伟的旋律,随后旋律由弦乐和铜管乐器一起演奏,很好地表现给观众当年歌剧院热闹的场面以及非凡的气派;

二、表现角色心理活动的背景音乐,当舞台上魅影的面具被克里斯汀揭下时,随着水晶吊灯的坠落,魅影趁机将克里斯汀带入地下。在这里,前面出现过的多个主题音乐被连缀在一起并进行了变奏,音乐的紧张度不断加深,同时也体验出女主角的心理活动随着音乐的发展变得复杂起来;

三、表现角色外在情感的音乐,由于克里斯汀被带走,所有的人都在焦急寻找她的下落,在这里,由双簧管的连续跳音构成主旋律,节奏欢快跳跃,旋律诙谐幽默,这段旋律充分体现出了众人的不知所措,起到良好的艺术效果,此外,这段音乐还采用了传统歌剧的演唱方式,既有独唱,又有重唱,把人物丰富的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通过音乐的修饰表现得淋漓尽致。

《歌剧魅影》中的插曲因为融会了复杂的爵士节奏和富于冲击力的音响律动,着重深入揭示人物内心情感,给了观众以细细咀嚼回味的余地。其中《Phantom of the 0pera》、《Think Of me》、《Angel of Music》、《Music of the night》、《A11 I Ask of You》等歌曲韵味十足,是欣赏者体会剧中感情最直接的方法。就其中的《A11 I Ask of You》进行分析,夏尼子爵劳尔和克里斯汀从小一起长大,互相爱着对方,夜晚,在剧院的顶楼上,两人互诉心中的爱意,尾随而来的魅影看到了这令他嫉妒的场面。这首男女声二重唱是这部剧中最著名的唱段,歌曲分为两部分,A段旋律平稳流畅,B段用大幅度跳进音程同A段形成鲜明的对比。B段这种大幅度跳进音程的旋律恰似主人公跌宕起伏的情感。整首歌曲的伴奏基本是由木管和弦乐构成.舒缓的演唱和开放性和弦伴奏与飘雪的画面组成一幅充满浪漫气息的夜晚美景,使观众深深地陶醉其中。

纵观《歌剧魅影》的音乐艺术,不仅音乐风格和乐器实现了多样化,表现方式也是十分丰富,且带有许多深情、阴暗、幽默的表现成分,渗透出不同的情感。歌曲表现上表演者更是很好地将自己的情感调动起来,投入到表演活动中去,以有意识的表现给人们一种艺术化的情感,这种情感往往把现实中一个人的具体的喜怒哀乐情感升华为某种普通的,可供大家共同感受的形式,使听众与音乐作品产生共鸣,表演者的深情演绎使观众在音乐欣赏中产生了审美情感和审美体验。

最后再简要谈谈对中美音乐剧差异以及音乐剧与歌剧差异的理解。百老汇经典音乐剧大多讲述的是对现实生活的态度,即使是以动物、以想像的人物为角色的音乐剧,也在心底下有着灼热的现实关怀,而中国音乐剧则大多演绎神话般虚幻的故事,易将人物神化。此外,原创华语音乐剧的音乐偏向流行歌舞歌曲,缺乏音乐剧所需要的音乐戏剧要素,这也是有待发展的地方。

关于音乐剧与歌剧的差异,歌剧属于古典音乐范畴,一般指以歌唱为主,以管弦乐队伴奏,有舞台布景、化妆与舞蹈动作的戏剧,有时还加独白、对白等。歌剧是综合性艺术,包含音乐、戏剧、诗歌、舞蹈、舞台设计、化妆、灯光等多种艺术成分。音乐剧则是由音乐、舞蹈、表演(特别是话剧表演)等各种艺术成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一种通俗的艺术形式,为了表现舞台故事而创作的有关音乐,常常综合了多种形式、多种风格。

总的来说,音乐剧称得上是一门雅俗共赏的艺术,现如今,很多经典的剧目已被创造出来,点缀着艺术殿堂和人们的生活。通过观赏音乐剧,我们在为精彩情节及优美音乐与舞蹈沉醉的同时,艺术修养和审美情感也得到了升华。

系别:化学与生物工程系班级:化工本101班

学号: 100610401010

篇3:歌剧《江姐》的音乐艺术魅力

《江姐》40多段音乐(主要是唱段),在准确地表达内容的同时,还最大限度地兼顾了语言的诗意化。如第六场,江姐被捕后在渣滓洞集中营审讯室与沈养斋对话后的一段唱《我为共产主义把青春贡献》这样写道: 春蚕到死丝不断,留赠他人御风寒。

蜂儿酿就百花蜜,只愿香甜满人间。寥寥数字,不但寓意深远,而且语调错落有致,唱来柔美亲切,读来诗意盎然,词与曲的结合巧妙合理,乃至无法再改一字一音。这颇富诗意的唱词,本身就带有一定的节奏和韵律,无疑为作曲家创造了良好的先决条件。因而,一首脍灸人口的《绣红旗》诞生了,并且四十余年经演不衰, 其艺术魅力是不言而喻的。

任何一部歌剧都主要是由词和曲组成的。词达意, 曲传情。那么,词和曲是什么关系呢?我认为,歌剧, 歌剧,应该是先歌后剧,曲乃一剧之命脉,自然所占比重极大。无论是歌剧诞生的初期(十六世纪的意大利) 还是日臻完善的今天,无一不是带有戏剧的音乐,而不是带有音乐的戏剧。因此,一部歌剧音乐的优劣决定了该作品的生命的长短。

我们现在一提到莫扎特、格林卡、比才、威尔第、 瓦格纳、普契尼的名字,立刻就会想到他们的代表作—— 《费加罗婚礼》、《伊凡·苏萨宁》、《卡门》、《塞维利亚理发师》、《茶花女》、《纽伦堡的名歌手》、 《蝴蝶夫人》等歌剧精品。这些久演不衰的歌剧精品所述说的内容人们似乎不太在意,甚至有些淡忘了,但是, 每当人们提起这些歌剧的名字,首先想到的就是它们动听的旋律。

《江姐》作为我国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歌剧,作为我国为数不多的经典作品,作为我国起步很晚的艺术品种, 它为什么能历经四十多年而魅力不减呢?秘诀就在于它那优美的旋律。

旋律,是任何一部音乐作品的命脉,古今的作曲家无一例外地把它视为音乐的生命。虽然构成音乐的因素很多(如和声、节奏、节拍、速度、力度等等),但是旋律必定是音乐的生命之源,也只有旋律这朵红花开得娇艳,其余的绿叶(其它艺术手段)才能显示出自身的价值。《江姐》在我国流传时间之长、流传面之广,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它的旋律优美动听,并且极具民族风格。 如《红梅赞》、《青松林内红旗扬》、《绣红旗》、《我为共产主义把青春贡献》、《五洲人民齐欢笑》等,这些唱段之所以传诵至今,就是因为它们的旋律极其优美, 能给人带来听觉上的审美满足。尽管这些唱段在剧中所处的环境、背景各异,但是它们都能紧扣主题,尽情地抒发主人公的内心情感。

歌剧《江姐》叙述的故事发生在四川,因而它的音乐势必要有浓郁的四川特色。

在乐器的使用上,除了通常所采用的管弦乐器外, 还采用了大量的能够充分体现四川音乐的特色乐器。如: 喉管、川锣、川马锣、川钹、川镲、苏锣、风锣、马锣等,仅打击乐器就达30余种。此外,为了加强某些音乐的特殊效果,还采用了京胡、柳琴、三弦、中胡、竹笛、 琵琶等民族乐器,进一步加强了音乐的表现力。

在沈养斋出场的音乐中,作曲家采取了以喉管、三弦、中胡为主奏乐器,辅以小提琴碎弓的写作手法,另外再加上一些滑音,准确、形象地刻划了沈养斋的阴险、 狡诈与冷漠。

篇4:浅析音乐剧与歌剧

关键词:音乐剧;歌剧;艺术形式;区别;联系

中图分类号:J614.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4)09-0047-01

音乐剧和歌剧都是当今世界上影响最大的用音乐来表现故事情节的音乐形式之一。它们之间虽然是相对独立,但两者之间或多或少地存在着某种联系。歌剧产生于17世纪意大利的佛罗伦萨,最早的歌剧是以古希腊神话传说故事为题材,在表现形式上比较简陋。在人类所创造的一切艺术形式中,歌剧是将音乐、戏剧、舞蹈以及美术等一切各种艺术元素高度溶为于一身的综合性舞台艺术,是人类艺术发展到高级阶段的高级艺术形式,因此堪称“人类艺术皇冠上的宝石”。歌剧艺术起源于意大利,起先在欧洲各国,随后遍及全世界,在400余年的发展历程中产生了无数大师和艺术杰作,在人类精神生活中产生重大历史影响。音乐剧则是后来起源于欧美的娱乐性商业化的通俗歌舞剧,和歌剧的一些音乐风格有着相似之处,但又与歌剧有着一些不太一样的体裁风格。它拥有着流行性与时尚化,是当代人们最受欢迎的一种音乐形态。

一、音乐剧

(一)音乐剧的起源与含义。

音乐剧是源自欧美,继而风靡全球的新兴综合性舞台戏剧。亦是从欧美舶来的综合性舞台戏剧品种。是20世纪以来崛起于欧美的娱乐性商业化通俗歌舞剧,与歌剧艺术的某些亚种如轻歌剧、喜歌剧、歌唱剧等有着近似的本体构造和很深的历史渊源,实际上也可视为歌剧艺术的一个旁支。音乐剧历经百余年的发展变迁,如今正以狂飙突进之势风靡全球,被公认为具有神奇艺术魅力的“照样艺术”和拥有巨大商业前景的“朝阳产业”。

(二)欧美音乐剧诸概念。

音乐喜剧这是美国百老汇初期,在美国杂交文化环境和土壤中诞生的一种用下层实惠流行歌舞演绎喜剧故事的综合性舞台戏剧样式。为取悦观众赚取票房,其早期形态多较粗糙和粗俗,但其载歌载舞的活泼形式、调笑滑稽的娱乐行却颇受蓝领大众青睐,并对此后音乐剧的发展成熟产生了巨大影响。

音乐剧是百老汇音乐喜剧发展到成熟阶段(以1927年《演艺船》诞生为标志),对此后相继涌现之流行性、时尚化通俗歌舞剧的统称,就此成为百老汇代名词,且被各国同行一直沿用至今。音乐剧,是继西方歌剧之后,综合化程度最高的一种戏剧形态。作为一门新兴的综合演出艺术,它广泛采用高科技的舞台技术,并追求视听效果的完美结合以及雅俗共赏的艺术旨趣。

二、歌剧

(一)歌剧的起源与含义。

意大利在世界艺术中取得最伟大成就、足以令全世界肃然起敬的艺术便是歌剧。作为一种新的戏剧形态,歌剧在16世纪末17世纪初才出现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它源自古希腊戏剧的剧场音乐。1597年,由佩里作曲的《达芙妮》在哥尔西宫公演。这部歌剧被公认为是音乐史上第一部歌剧。由于原稿失散,人们便将1600年佩里和卡契尼写的《优丽狄茜》定为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歌剧。

(二)歌剧的体裁。

在体裁样式上,欧洲的歌剧按组成要素不同,基本上分为正歌剧与喜歌剧两类,后面又派生出正歌剧、大歌剧、喜歌剧、轻歌剧、乐剧及清唱剧等形式。

1.正歌剧起源于17到18世纪初的欧洲,咏叹调严谨端庄,采用意大利语,常用在表现庄严谨慎的神话或历史题材。

2.大歌剧流行行于19世纪的法国,演出场面富丽堂皇,叙述具有历史背景的繁华事情;多以事实或虚拟的历史故事为题材,舞台上洋溢了奇观盛装的多样艺术形式;除了演唱之外,极大地扩充了乐队在戏剧中的作用。这时期的法国歌剧作家还有柏辽兹和奥芬巴赫,代表作有的《天堂与地狱》、《美丽的海伦》等。

3.喜歌剧是18世纪流行于意大利的通俗歌剧,题材以明间日常生活为主,音乐活泼轻快。

4.轻歌剧(小歌剧)盛行于19世纪,结构短小,音乐通俗,有人物对白。德国浪漫主义歌剧的代表作有《自由射手》,约翰·施特劳斯的名作《蝙蝠》则使轻歌剧发展到相当高的艺术成就。进入20世纪,进过美国百老汇音乐家的进一步发挥和改进,轻歌剧逐步演变为“百老汇音乐剧”。

(三)歌剧的特征。

歌剧最基本的特征是:音乐成为塑造形象的主要表现手段。歌剧与其他戏剧形式最根本的区别是:通过声乐和器乐的表现手段来塑造艺术形象和表达剧情内容。因此,在歌剧的结构和思维中,音乐成分占据相当突出的地位,至于形体动作和人物对白则是主要依托音乐来加以设计。歌剧是以歌唱为主,将音乐(声乐与器乐)、戏剧(剧本与表演)、文学(诗歌与文学)、舞蹈(民间舞与芭蕾舞)、美术(绘画与布景)等融为一体,以唱词(有时也用说白和朗诵)来叙事、抒情、描写、剧情、事件、人物关系等刻画较为简单,但较为注重对气氛、情感的渲染。

三、音乐剧与歌剧的联系与区别

以“用音乐展开的戏剧”这个权威歌剧概念来衡量,可将音乐剧视为歌剧艺术的亚种,即通俗歌剧。

为音乐剧自身的强烈娱乐本性和明确的市场化追求所框定,其音乐元素与戏剧元素在本体结构中的综合样态、综合程度和展开方式,较为歌剧艺术十分讲究两者之间综合的严整性、有机性和复杂性来,显得更为自由无羁和灵活多变,其艺术语言和审美倾向亦具有极为显豁的大众化、流行化和时尚化特点。仅此数端,便将音乐剧从歌剧家族中分离出来而独立门户、自成一族。与歌剧不同,音乐剧中的叙事与抒情是通过演唱与舞蹈的合二为一来表现。舞蹈是音乐剧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剧中的舞蹈分抒情性舞蹈、叙事性舞蹈两种。抒情性舞蹈通常是指表现单一情绪、不叙述情节的舞蹈;叙事性舞蹈用演员的肢体语言来讲述有戏剧因素的故事,长于叙述剧情。在一部优秀的音乐剧中,叙事性舞蹈和抒情性舞蹈通常是相互交融又各有侧重,与音乐、剧情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而歌剧则是侧重于歌曲的演唱,是一唱为主的一种艺术形式。

参考文献:

[1]顾春芳.戏剧学导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2]居其宏. 中国歌剧音乐剧通史[M] .安徽:安徽文艺出版社,2014.

[3]贺希格图,简述西方歌剧的形成与发展[M] .内蒙古:内蒙古民族大学,2006.

[4]黄定宇.音乐剧概论[M] . 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3.

篇5:音乐剧歌剧的魅力

从第一部音乐剧的出现到今天,音乐剧一直深受人们喜欢,传入我国后也逐渐被人们接受喜爱并随着生活的富裕呈逐渐提升的态势。那么,这是为什么呢?音乐剧的魅力何在呢?同其他表演形式相比又有什么不同呢?

音乐剧又称为歌舞剧,是音乐、歌曲、舞蹈和对白结合的一种戏剧表演,剧中的幽默、讽刺、感伤、爱情、愤怒作为动人的组成部分,与剧情本身通过演员的语言,音乐和动作以及固定的演绎传达给观众。音乐剧熔戏剧、音乐、歌舞等于一炉,富于幽默情趣和喜剧色彩。它的音乐通俗易懂,因此很受大众的欢迎。

和歌剧相比,音乐剧经常运用一些不同类型的流行音乐以及流行音乐的乐器编制;在音乐剧里面可以容许出现没有音乐伴奏的对白;而音乐剧里面亦没有运用歌剧的一些传统,例如没有了宣叙调和咏叹调的区分,歌唱的方法也不一定是美声唱法。但音乐剧和歌剧的区分界线仍然有不少学者争议,例如格什温(Gershwin)作曲的《波吉与贝丝》(Porgy and Bess)就曾同时被人称作歌剧、民谣歌剧)和音乐剧。一些音乐剧如悲惨世界是从头到尾都有音乐伴奏,而一些轻歌剧如卡门却有对白。音乐剧普遍比歌剧有更多舞蹈的成份,早期的音乐剧甚至是没有剧本的歌舞表演。虽然著名的歌剧作曲家华格纳(Richard Wagner)在十九世纪中期已经提出总体艺术,认为音乐和戏剧应融合为一。但在华格纳的乐剧里面音乐依然是主导,相比之下,音乐剧里戏剧、舞蹈的成份更重要。音乐剧是一种高度综合性的舞台戏剧艺术,如果把它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它的构成要素几乎囊括了当今世界上现存的绝大多数艺术品种一从文学、戏剧、诗歌、音乐、舞蹈、绘画、雕塑、建筑.到幽默艺术、滑稽表演和声光艺术,甚至也包括了电影、杂技、魔术等等。为了将这些林林总总的各具特色和个性的艺术因素综合成一个有强大生命力的令全世界观众都为之发狂的新的舞台戏剧形式,欧美音乐剧艺术家们为此孜孜不倦地探索了近百年,也奋斗了近百年;直到今天,这个探索和奋斗过程还远远没有完结。音乐剧作为一种舞台戏剧艺术,从诞生之初它就带上了一种极其鲜明的特性,这就是娱乐性、通俗性、商业性。不论后来的音乐剧在近百年的发展中产生了多少变化,它的这些基本特征始终贯穿于世界音乐剧历史的全过程。

歌剧艺术是通过音乐与语言的艺术形象思维及舞台,传达、影响和感染观众的。除了无词的声乐艺术作品以外,其他各种体裁的声乐作品都是诗的生动语言与丰富的音乐动机的有机结合。而歌剧语言,就是在歌剧中增加了语言的造型因素,是音乐化了的语言或歌唱性的语言。它通过音乐的造型手段使语言音乐化,使语言更富于音乐的旋律节奏感与歌唱性。它以有声语言作为它的声音创造与表现基础,通过声音的不同组合规律与曲式手法,使歌唱性的语言展示出千变万化的声音色彩与形态,并以它特有的旋律化的声音美来施展它的艺术

魅力。准确清晰性、生动鲜明的形象性、丰富多彩的音乐性及强烈的情感性、审美想象力、舞台感染力及民族性等构成歌剧演唱艺术的特殊艺术魅力。它们既是整体和统一的,又是为表现艺术形象、抒发情感服务的。“情”是声之魂,只有“唱情”、“唱神”,才能创造出别具一格、声情并茂的歌剧演唱艺术。

这是歌剧的本身特点所具有的魅力,另外歌剧魅力更在于它给人们的积极意义。每个爱音乐的人,心里都装着无论何时何地总会为之感动的音乐主题。爱乐其实很简单,用心灵去感受音乐的“内容”,就是爱生活。歌剧充满了神奇的魅力,它的旋律能够穿过历史的幕帷,把一代又一代的人们迷醉。通过欣赏歌剧,不仅可以陶冶情操,更重要的是体会歌剧本身所散发出的艺术魅力来影响和启迪自己。歌剧欣赏活动是一种感性升华到理性的过程,它所唤起的是超越一般认识活动的高层次的精神活动。同时它把获得某些知识、解释某种观念、讲述某些事实、宣传某种思想等一般认识活动,通过舞台表现出来,是一门综合艺术。

篇6:歌剧与音乐剧不同2

歌剧比较严肃,音乐剧更通俗,更能提升现场的气氛,歌剧所用的伴奏一般都是交响乐团或者别的什么乐队现场伴奏,音乐剧多为提前录制好的伴奏,歌剧唱法多采用美声,很严谨,而音乐剧多采用通俗唱法,更加平易近人,歌剧喜欢用一些神话故事,音乐剧则多采用贴近生活的剧本。

与其说音乐剧是一个新的艺术形式,倒不如说音乐剧是传承了歌剧艺术而形成的现代歌舞剧。从歌剧,轻歌剧,喜歌剧,音乐剧到充满歌剧色彩的音乐剧。人们经常错误的以为《当晴朗的一天》和《回忆》是出自同一位作者之手。韦伯说:他在创作的时候没有觉得音乐剧和歌剧有什么不同。他们之间的差异只是音乐风格的不同而已。

我们不能不承认这样一个现实,近一百年来,歌剧越来越被当作“阳春白雪”高搁于艺术殿坛之上,有代表性的创作作品凤毛麟角,真正能欣赏歌剧的观众也是非常少的。但同时,音乐剧以其时尚、大众、流行等现代特性,逐渐占据了歌剧的市场份额成为现代音乐戏剧的主流。

篇7:高二《外国歌剧音乐》教案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歌剧的产生与发展以及它的基本特点 2.使学生从欣赏歌剧的曲目中感受歌剧表达的思想内容,提高鉴赏能力,陶冶道德情操。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初步理解歌剧的概念与内涵;

2、培养学生观看歌剧的兴趣,愿意欣赏歌剧。道具使用:多媒体教室

三、课堂类型:欣赏课

四、教学过程:

1..歌剧起源于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世界上公认的第一部歌剧叫《达芙妮》。因为它起源于意大利,所以很多世界著名歌剧都是由意大利语演唱的。

2..简介莫扎特的故事背景,《费加罗的婚礼》——你再不要做情郎——费加罗规劝童仆凯鲁比诺时的一段咏叹调。凯鲁比诺来找苏珊娜,求她到伯爵夫人那里为他说情,因为伯爵把他辞退了。凯鲁比诺很想留下,原因是他很钟情于伯爵夫人。正在他们谈话时,门外传来伯爵的脚步声,凯鲁比诺慌忙藏在大椅子后面。伯爵进屋,向苏珊娜求爱,这秘密被凯鲁比诺无意中偷听到了,等伯爵发现凯鲁比诺时,他恼羞成怒决定让凯鲁比诺马上离开他的家,到军队里去服役。伯爵走后,凯鲁比诺很难过,这时,费加罗象大哥哥一样唱了这段选曲规劝他。视频欣赏《费加罗的婚礼》——你再不要做情郎

3.简介威尔第的故事,茶花女故事背景,简介《茶花女》中第一幕唱段。当时男主角阿尔弗雷多在女主人公薇奥莱塔举行的宴会中举杯祝贺,用歌声表达对薇奥莱塔的爱慕之心,薇奥莱塔也在祝酒时作了巧妙回答。第二段结尾处两人的对唱表达了他们互相爱慕之情,最后一段客人们的合唱也增添了这首歌的热烈气氛。这首单二部曲式的分节歌以轻快的舞曲节奏、明亮的大高色彩及六度大跳的旋律动机贯穿全曲,表现了主人公对真诚爱情的渴望和赞美,充满青春的活力。同时又描绘出沙龙舞会上热闹、欢乐的情景。视频欣赏威尔第《茶花女》——“饮酒歌”

4.简介普契尼的故事,蝴蝶夫人背景故事,简介描写日本艺妓巧巧桑姑娘的爱情悲剧故事。巧巧桑纯洁真诚而又天真活泼,姑娘时被称为“小蝴蝶”,婚后便有了“蝴蝶夫人”的美称。她在日本人五郎的介绍下结识了美国海军上尉平克尔顿,不久便互相产生爱情。巧巧桑为了爱情而背弃了自己的宗教信仰,与他结了婚。婚后平克尔顿便要回国,此时巧巧桑已有了身孕,平克尔顿安慰她说,当玫瑰花开的春天到来的时候,他一定会回到她身边的。可是,平克尔顿一去就是三年,音讯杳然。巧巧桑的女仆铃木劝主人丢掉他回来的幻想,说,从来未曾听说过有外国丈夫回来的。但忠诚于爱情的她坚信丈夫一定会回来,苦苦等待着。平克尔顿却背弃了临走的诺言,回国后又另娶新爱。后又携新爱到日本来,表示与巧巧桑断绝夫妻关系,并要回他与巧巧桑生的儿子。巧巧桑想不到长期的忠诚等待换来却是这么残酷的结果,悲痛至极,遂将儿子交给平克尔顿后,吻剑自杀身亡。视频欣赏《蝴蝶夫人》——“晴朗的一天” 4.课堂小结,歌剧的分类

篇8:浅析歌剧卡门的音乐特色

(1) 法国的作曲家比才的《卡门》是其所有创作中极具影响力的一场歌剧, 《卡门》的音乐场景的制造以及整个效果的演出都是十分精彩。它可以称得上是十九世纪末最有抒情感的歌剧, 并在整个歌剧历史上占据着引领位置的歌剧。

(2) 随着文艺复兴时期的到来, 创新发展以及囊括一切的文化艺术是当时歌剧的独有特征。佛罗伦萨作为歌剧发展的主要城市, 有许多热爱音乐的人将唱清句等各种音乐表达方式结合到了一起。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下, 歌剧——这种全新的音乐形式诞生了。随着歌剧的不断发展, 阿尔卑斯山也慢慢引进了歌剧。就这样, 歌剧《卡门》就诞生了, 这部具有民族风采的歌剧所给我们带来的感觉也就是我们看到还有听到的感觉。

2. 歌剧《卡门》的剧情概述

(1) 作为歌剧中的引领巨作, 《卡门》在西方的艺术文化中已经成为了具备着众多意义的标志性歌剧。那个狂野、奔放、有着魔力的女人, 也就只有在歌剧《卡门》中才能找到, 这就是歌剧所具备的魅力。它将舞蹈、音乐等各种艺术形式都集合在一起。它所具备的独特魅力以及新鲜的活力是整场歌曲表演的结合体。也正是在这样交织的配合下让歌曲《卡门》具备了其他歌剧所没有的魅力。

(2) 比才凭借着自己创作的《卡门》一跃成为与瓦格纳和维尔第有着相同名气的浪漫歌剧作家。《卡门》在作品的质量以及创新方面来说, 与法国人有很多的不同。然而《卡门》的创作家有着自己的创作特点。他在音乐的配置方面体现出了鲜明的色彩, 让人感到与众不同, 在歌剧的音乐中也很注重感情的因数。

(3) 我们必须要明确:民族是世界的, 精彩的世界是由众多的民族一起创造得来的。就像卡门的性格与歌剧所独有的特色的一样。假如单单只顾及民族性, 那么在歌剧的表演上就将会缺少音乐魅力的天然优势。

3. 歌剧《卡门》的音乐以及场景搭配的特点

(1) 曾经有许多的歌剧只注重旋律方面的效果。而忘记了其实只有最真实的情感才能使歌剧中的人物真实化。而且古老的歌剧场景比较简单、粗略。而《卡门》所展示出的音乐内涵非常新颖, 具有符合场景的魅力。也就是这样的《卡门》让我们记住了那个貌美如花却又脾气倔强的吉卜赛姑娘, 以及她在为埃斯卡米里奥的胜利喝彩之时却被豪塞一剑刺死的悲惨结局, 让我们在想起整个歌剧故事的时候, 会想起那悲惨的情景以及健将有力的《斗牛士之歌》。

(2) 《卡门》的完美之处在于其情节的结构合理以及音乐配置的完善, 并且舞台的表演将音乐的特色完美地表现了出来。也就是说整场《卡门》中的音乐就像演员在表演一样, 可以说歌手就是整个音乐的特色, 音乐是整个环节的桥梁。

(3) 《卡门》的创作家比才是一位具有代表性的浪漫主义大师。因此我们可以回味一下浪漫主义所经历发展的过程, 从转调手法的方面、音色的和声构造过程中, 以浪漫主义为基本的发展风格有着很大力度的变化, 歌剧的变化越发的丰富。

4. 歌剧《卡门》的音乐特色

(1) 《卡门》中的《斗牛士之歌》是一种非常著名而经典的咏叹调, 它的节奏坚强有力, 声音雄壮, 是一首凯旋的进行曲。也正是这样的一首歌塑造了这位百战百胜的英勇斗牛士, 他高大的形象以及精彩的表演被群众的热情包围着, 大家都站起来举起了手, 这可以证明这是一场精彩且完美的表演。这极具其实的场面以及这健将有力的咏叹调, 使它成为了经典。

(2) 《卡门》第一幕中卡门一句有力的台词非常形象地刻画出了他豪放的性格;到第二幕卡门跳舞为唐·霍塞庆祝他出狱, 后来经不住诱惑跟着卡门走了;第三幕卡门在唐·霍塞与埃斯卡米洛决斗的时候救下埃斯卡米洛;第四幕卡门又爱上埃斯卡米洛, 唐·霍塞请求和好如初;直到最后卡门被唐·霍塞射杀于斗牛场的门外, 不管在那个方面来说。卡门这个人物在刻画的时候都充分的体现出了创作家对这个人物的用心, 在音乐的搭配方面也体现出了创作家对音乐与场景搭配的独特理解。

5. 结语

《卡门》与单纯的歌剧或是音乐做比较。不管从哪个方面来说都是非常具有特色并占据优势的。其最大的遗憾就是它的创作家比才没能看到他自己所创作的作品登上了世界的大舞台。比才与舒伯特、莫扎特艺术家一样, 他们的人生太过于短暂。我们要明确地知道歌剧的创作作为一种新的艺术结合体, 它反映出了每一个时期所应体现出的形式都是平等的。但是我们还可以努力创作出更好的作品, 就像《卡门》所带我们的东西一样, 要接近社会, 以争抢创新的精神。

参考文献

[1]王东亮.歌剧《卡门》的艺术特色及其影响探微[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 2004.

[2]郑倩.卡门——歌剧中推动戏剧情节发展的成功人物形象典范[D].昆明:云南艺术学院, 2010.

上一篇:教案:中班语言《小兔子。开铺子》下一篇:大学生组织委员工作计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