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行政处罚的通告

2024-05-02

关于行政处罚的通告(通用14篇)

篇1:关于行政处罚的通告

xx市xx银山铁矿:

对你单位的税收违法行为拟作出行政处罚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主席令第四十九号)第八条、《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主席令第六十三号)第三十一条规定,现将有关事项告知如下:

一、税务行政处罚的事实依据、法律依据及拟作出的处罚决定。

经我局检查发现,你单位存在如下违法事实:

你单位1月至9月期间,采取个人银行卡收款、销售货物不入账的账外经营方式向部分单位和个人销售货物,共计收款278635309.00元,未申报缴纳相应的增值税。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国务院令第538号)第一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为增值税的纳税义务人(以下简称纳税人),应当依照本条例缴纳增值税”和第十九条第一款“增值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第(一)项“销售货物或者应税劳务,为收讫销售款项或者取得索取销售款项凭据的当天;先开具发票的,为开具发票的当天”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令第50号)第三十八条“条例第十九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收讫销售款项或者取得索取销售款项凭据的当天,按销售结算方式的不同,具体为:”第(一)项“采取直接收款方式销售货物,不论货物是否发出,均为收到销售款或者取得索取销售款凭据的当天”之规定,你单位少计应税货物销售额238149836.74元,少计提销项税额40485472.26元,造成少缴纳增值税款40485472.26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主席令第四十九号)第六十三条第一款“纳税人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账簿、记账凭证,或者在账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或者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拒不申报或者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的,是偷税。对纳税人偷税的,由税务机关追缴其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之规定,你单位上述隐瞒销售收入少缴增值税款的行为已构成偷税,拟对你单位处所偷税款百分之五十的罚款,计20242736.13元。

二、你单位有陈述、申辩的权利。请于20xx年10月28日之前到我局进行陈述、申辩或自行提供陈述、申辩材料;逾期不进行陈述、申辩的,视同放弃权利。

三、你单位有要求听证的权利。可于20xx年10月18日之前向我局书面提出听证申请;逾期不提出,视为放弃听证权利。

年9月13日

篇2:关于行政处罚的通告

2015年6月29日13:15分,孝武购物中心百货三楼女装区域,朝花夕拾厅位试衣间内自行安装空开盒内线路短路造成联线起火事件,虽然公司后勤人员及时到场,采用断电并使用灭火器扑灭明火,并于一小时内完成维修、恢复商户正常用电。但由此事件暴露出购物中心后勤物业三方面管理不足之处:

一、后勤物业对于安全管理不全面,对于商户自行安装、建设用电设备设施安全使用监管力度不到位,要加强管理力度。对于存在安全隐患商户,坚决整改管理。

二、管理人员对于购物中心员工消防安全应急处理措施及消防普及知识培训不够到位,需定期计划内部员工消防安全知识培训,对后勤消防安全人员更要加强消防措施实际操作演练培训。

三、后勤物业对公司安全细节巡力度欠缺,对于已发生安全事故未能引起足够重视并及时汇报上级领导。

经商贸公司及后勤物业对此次事件研究后,决定对相关责任人员进行扣分处罚如下:

1、商贸公司管理人员: 丁龙 20分

陈飞 10分

2、后勤物业经理:

周盼 20分

3、电工主管:

方德 20分

4、电工及消防监控室人员:徐传猛 曾铁军 李升 李凯 黄松林 叶灿林新安

篇3:关于行政处罚的通告

《消防法》第五十八条第一款规定, 违反本法规定,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 责令停止施工、停止使用或者停产停业, 并处三万元以上三十万元以下罚款。作为《消防法》中罚款数额规定最高的一条, 在消防行政执法实际工作中, 是否适用《行政处罚法》中关于行政处罚从轻或减轻的法律规定, 基层消防行政机构有两种不同的争议:第一种意见认为, 《消防法》中关于罚款的法律规定, 是按照《行政处罚法》的相关法律规定而设置的, 因此消防行政执法工作在适用罚款决定的时候, 也必须按照《行政处罚法》中关于行政处罚从轻或减轻的法律规定, 对违反《消防法》第五十八条的违法行为适用从轻或减轻的法律规定。第二种意见认为, 《消防法》第五十八条规定的违法行为不适用行政处罚从轻或减轻的法律规定, 理由是首先《消防法》并未规定消防行政处罚适用从轻或减轻的法律规定, 其次, 第五十八条规定的处罚无论是罚款还是“三停”, 都是对违法行为人做出的最重处罚, 之所以对上述违法行为做出最重的处罚, 是因为这些行为严重违反了法律规定, 对社会和他人的人身、财产安全造成了重大威胁, 违法性质和情节以及可能造成的危害后果要远远高于其它消防违法行为。因此, 对于上述违法行为, 在做出处罚决定的时候, 不应当适用行政处罚中关于从轻或减轻的法律规定。笔者趋向第二种意见, 具体理由有以下几点:

第一, 《行政处罚法》中关于行政处罚适用从轻或减轻的规定, 主要是《行政处罚法》第二十五条规定,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有违法行为的, 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第二十七条第一款规定, 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应当具备下列情形之一:一是主动消除或者减轻违法行为危害后果的。指违法当事人对已经实施的违法行为主动补救, 积极地消除或者减轻违法行为危害的后果。二是受他人胁迫有违法行为的。指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实施违法行为是由于某种原因而受到一定程度的威逼或者强制, 当事人主观上不完全愿意实施违法行为, 客观上在违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较小。三是配合行政机关查处违法行为且有立功表现的。指当事人以实际行动对违法行为予以补救, 配合行政机关查处违法行为, 包括检举违法行为, 主动向行政机关提供材料和线索, 积极做有关当事人的工作, 使行政机关的查处工作进展顺利、效果明显。四是其他依法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的。由于前述三种情形不可能概括所有应当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的情况, 故本项为某些特殊情形留下一定余地。

依此规定, 当事人有以上四项规定情形之一时, 执法机关应当依法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

综合《行政处罚法》第二十七条和《消防法》第五十八条的法律规定, 结合消防行政执法工作实际, 我们可以认为, 违反《消防法》第五十八条规定的单位和个人, 很难存在上述从轻或减轻的情节。

第二, 从行为过错和法律责任的归责的角度来分析。在日常生活中, 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行为人违反法律义务并致他人损害时, 或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 都应以过错作为责任的要件和确定责任范围的依据。而法律责任的归责, 是指由特定国家机关或国家授权的机关依法对行为人的法律责任进行判断和确认。在我国, 归责的原则主要可以概括为:责任法定原则、公正原则、效益原则和合理性原则。其中, 责任法定原则是指根据法律的规定确定责任的范围和程度。责任法定原则, 意思就是只有法律上的明文规定, 才能成为确认和追究违法责任的依据。对违法责任的确认和追究, 必须严格依法进行, 并严格限制类推适用。公正原则要求在追究法律责任方面:第一, 对任何违法、违约的行为都应依法追究相应的责任。第二, 责任与违法或损害相均衡, 即人们通常所说的“罚当其罪”。第三, 公正要求综合考虑使行为人承担责任的多种因素, 作到合理地区别对待。第四, 公正要求在追究法律责任时依据法律程序追究法律责任, 非依法律程序, 不得追究法律责任。第五, 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对任何公民的违法犯罪行为, 都必须同样地追究法律责任, 不允许有不受法律约束或凌驾于法律之上的特殊公民。追究法律责任首先要求是法定, 其次才是公正, 二者不可偏废, 更不能颠倒顺序。

然而, 目前在基层消防机构的行政执法当中, 恰恰在对《行政处罚法》第二十七条规定的理解和适用上存在着较大的误区, 行政执法过程中滥用自由裁量权, 随意减免处罚的现象较为普遍。个别地方的消防机构还将“少罚点当事人容易接受, 能够提高执法效率”的歪论作为经验予以宣传和推广, 严重地损害了法律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更令人忧虑的是, 有些基层的执法人员对该项规定的原意存在严重曲解, 甚至理直气壮地认为这是法律赋予的权力。而实际上, 他们只注意了此项规定中“其他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的内容, 却忽视了其中的“依法”两个字。此项规定的正确解释应该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行政处罚法》实施之前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从轻、减轻处罚的情形仍然有效。二是《行政处罚法》实施之后法律、法规和规章仍然可以对从轻、减轻处罚的情节作出特别规定。因此, 在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未作明确规定之前, 我们必须严格按照法律的规定执行, 切忌突破法律而执法。

第三, 按照逻辑学的理论来分析法律条文。《消防法》第五十八在法律责任的设定上, 明确规定了该条所涉及的违反行为, 同时处以“三停”和可能最高的数额罚款。严厉的处罚后果正说明了造成这些后果的原因即这些违法行为, 性质严重, 情节恶劣, 主观过错程度深, 造成或可能造成的危害后果突出, 因此对于这类违反行为要给予严厉的处罚。在实际执法过程中, 如果遇到上述违法行为而适用行政处罚的从轻或减轻的法律规定, 就大大地降低了该条的教育和强制功能。

第四, 从法律条文所涉及的主体和对象来分析。《消防法》第五十八条第一款规定的违法行为, 主要是发生在建筑工程、应当经消防机构进行审核的工程、应当经消防机构验收的工程、公众聚集场所及其消防设计等领域。从消防工作实际来看, 法律规定的这些工程往往是面积大, 人员多, 结构复杂, 经济价值高, 且发生火灾时容易造成严重影响和重大经济损失或群死群伤的严重事故, 故应当通过立法加以明确规定和严厉制裁。另外, 就这些违法行为的主体来看, 《消防法》第十一条规定, 建设工程的消防设计、施工必须符合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建设、设计、施工、工程监理等单位依法对建设工程的消防设计、施工质量负责。结合消防工作实际, 应当可以认为, 《消防法》第五十八条第一款规定的违法行为, 其行为主体绝大多数是单位。从单位的经济状况、社会影响程度、公众责任的承担、组织机构、技术力量等方面, 都应当比个人承担更加严格的法律责任。

篇4:关于行政处罚证明标准问题研究

关键词:行政处罚;证明标准;参照物

一、应考虑的价值因素

(一)及时性

及时性,是包括行政处罚在内的各种行政行为的显著特点,是行政执法机关履行社会管理职能的必然要求。我们无法想象,对销售劣质食品等常见的违法活动,需要长时间地进行充分的调查取证以满足过高的证明标准要求,因而不能及时采取行政强制措施或给予行政处罚,导致劣质食品大量进入消费环节、造成严重社会危害。

(二)效率性

用于行政执法的社会资源是有限的。若无论行政处罚幅度是宽是严都设定较高的证明标准,违法行为无论是轻是重都投入等量的行政执法资源,这种表面上的公平,实则造成严重违法活动得不到及时处理进而引发更大社会危害的后果。

(三)公正性

公正性贯穿于法律活动的始终,是一切法律活动得以存在的基础和追求。行政处罚行为作为法律活动的一种,其公正性理应得到保证。体现在行政处罚证明标准上,就是需要确保通过调查尽可能地“复原”违法行为过程,确保行政处罚所依据的违法“事实”真实可靠。

(四)多元性

多元性,可以看作是对行政处罚效率性要求的延伸。不同的行政处罚案件所涉及的权益大小及所适用的程序繁简不同,要求的证明标准也不应相同。多元化,就是要求行政处罚的证明标准,应当与行政处罚行为将给当事人带来利益损失的多寡成正比。

二、对现行行政处罚证明标准的评价

现行的《行政处罚法》对行政处罚行为的证明标准并没有进行直观的表述,只是作出了“以事实为依据”(第4条)、“违法事实不清的,不得给予行政处罚”(第30条)等原则性的规定。结合错案行政责任追究机制中对“错案”的判定标准,以及人民群众朴素的正义观来看,可以认为实践中行政处罚的证明标准是客观真实标准,即“所确定的事实,必须与客观上实际发生的事实完全相符合,确定无疑。”客观真实标准要求行政处罚建立在真实的、可靠的和不容怀疑的违法行为事实基础上,使每宗案件都被办成“铁案”。客观真实标准使得当事人得以“过罚相当”,有利于充分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但是,理想化的客观真实标准,其弊端也是明显的:一是从认识论的角度来看,追求绝对客观真实、将过去发生事件完全还原的做法,完全违背了人对社会现象的认识规律,不切实际。事实上,当事人出于自保的本能,往往采取隐匿证据等手段掩盖违法事实、逃避行政处罚,这使得对客观真实的追求更是“水中月、镜中花”。二是对客观真实的追求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行政执法资源,违背了行政处罚对效率性和及时性的要求,制约了行政执法机关对违法活动的打击力度,损害了社会整体利益。三是翻看《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以及大量的法院判决文书,我们可以发现“以事实为依据”的客观证明标准适用于一切法律活动中。这种“一元制”的证明标准,采用的是一概而论的机械主义态度,不区分民事、刑事、行政等不同法律领域在价值权衡、社会功用、利益分配等方面的不同,混淆了3个法律领域在客观上存在的实质差异,在实践中不具有可操作性。

在不切实际的证明标准和不合理的错案追究机制的双重压力下,相互印证证明已经成为行政执法的实际证明模式。相互印证证明模式的特点是将取证活动公式化、机械化,在数量上要求对一个事实进行证明的证据不是单一,在内容上要求各个证据之间不存在相互矛盾之处。“相互印证原则通过证据主要信息内容的相互支持和证据间的相互印证,来增强证据的可靠性、可把握性和可校验性,因此受立法和司法实践者的青睐。”对于具体案件而言,理想证据状态是违法事实简单、证据搜集充分且指向一致,这种情况基本可以认为案件至少在表面上达到了客观真实。但经常出现的情况是,既有支持性的证据,也有反对性的证据、两种证据均无法被完全否定。这种证据对立的情况,自然不能满足相互印证证明模式要求,更无法符合客观证明标准所设定的客观真实情形。照此思路,没有几个行政处罚决定是可以做出的,大量的违法活动将难以得到惩治。

三、可参照物

(一)盖然性证明标准

按照理论界的一般观点,民事司法活动适用宽松的盖然性证明标准,这主要体现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73条。盖然性是事物发展方向的一种可能而非必然。适用盖然性的证明标准,意味着诉讼双方所持有的证据,均不能完全驳倒对方,真实的情况既可能符合原告甲之言、也可能符合被告乙所述,因此法官只能根据诉讼哪方的证据更能令“与案件无关并具有一般智力的正常人信服”——更具优势来作出判决。适用盖然性证明标准的合理性,在于“通过事物发展高度概率合理评定证据证明待证事实成立与否的可能性,明显更接近客观真实,更符合事物发展概率的,即可认为其具有优势”。

(二)排除合理怀疑证明标准

刑事处罚适用最为严格的排除合理怀疑证明标准。适用排除合理怀疑的证明标准,意味着如果以现有证据,不能排除犯罪行为并非是犯罪嫌疑人所为的可能性,则不能判定犯罪嫌疑人有罪。例如,被害人报案称犯罪嫌疑人在公交车上盗窃其手机,但在犯罪嫌疑人身上不能搜查到被害人的手机以及镊子等作案工具,且被害人承认是在临下车前才发现放在手提包内的手机不见了,由于犯罪嫌疑人一直站在她身边,所以认为是此人偷了她的手机。“站在身边的人就是偷手机的人”,这种判断是应当受到怀疑的,所以不能判定犯罪嫌疑人盗窃了被害人的手机。

(三)两种证明标准的差异性

盖然性证明标准与排除合理怀疑证明标准的不同,能导致相同的证据条件下作出截然相反的事实认定。典型的如1994年发生的辛普森“凶杀”案。尽管警方搜集到的能够证明辛普森故意杀人的大量物证,但辩护方抓住了关键的3点:一是尽管现场提取的血痕经检验是辛普森的血液,但提取血痕的包装物不符合检测技术规定的要求、存在污染血痕的可能,被检的血痕本身就存在質量问题;二是在辛普森家中搜查得到的染有被害人血痕的袜子,其上的血痕可能是有人故意泼洒上去的,而不是在杀人现场沾染的;三是重要证人的证词有漏洞、且该证人对黑人有种族歧视,其证词的可信度遭到怀疑。

参考文献:

篇5:关于未穿工作服的处罚通告

为了提高塑造上市企业整体形象,公司规定职员上班需穿着工作服。7月8日,综合管理部针对工作服着装情况进行了检查,对未按规定在上班期间穿着工作服的人员进行处罚并通报:

食品销管部职员:*** 食品一车间文员:*** 食品二车间文员:***

以上人员每人罚款50元,望各位职员严格遵守公司管理制度,按规定着装。

**********有限公司

篇6:关于免予行政处罚的请求

鼎城区住房局:

我单位承建的惠民生猪定点屠宰场工程,是重点引资项目,得到了区委、区政府及区住建局各部门的关心和支持,区政府要求本工程必须在2016年3底前建成投产,在办理手续过程中,需要办理住房局的测绘工作,才能办理其他单位接下来的手续工作,特此申请住房局对我单位工作的大力协助。

湖南惠源农牧发展有限公司

篇7:关于行政处罚的通告

机关各科室:

为提高行政执法水平和办案质量,增强自我约束、自我监督的法律意识,坚持依法行政,规范执法行为。经研究,决定在本单位范围内开展行政执法案卷评选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评选范围

2009年12月1日以后立案,2010年9月31日以前结案的行政处罚案卷。

二、评选方式、步骤和时间

1、机关各科室先按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行政处罚案件评查标准》进行自评。各自推荐5份案卷参与评选。

2、由局机关所有执法人员对参选的案卷进行集中评选,打分。

3、对案卷打分情况进行排名。共评选优秀案卷2份,4、集中评选时间为2010年10月

三、评选标准

本次评选主要以局制定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行政处罚案卷质量评分标准》及有关法律法规为依据,遵照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处理恰当、程序合法、装订规范、卷面整洁的原则予以评选。

四、评选原则和奖励办法

1、此次评比活动以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进行。

2、对评选结果进行通报。

3、对评选出的优秀案卷的直接办案人员给予奖励,同时将作为参加市局案卷评选的依据。

五、组织领导

成立案卷评选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如下:

组 长:

副组长:

具体工作由政策法规科负责。

六、几点要求

1、各科室要高度重视此次案卷评选活动。它不仅是对我局行政执法办案工作的一次检验和考核,更是对我局执法办案工作的一次总结。开展案卷评选活动,对进一步促进我局依法行政的深入开展,调动全体执法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对提高执法人员的法律素质,提升案卷质量,以及全面完成我局的工作目标,具有积极的作用。

2、各科室要积极行动起来,对案卷严格把关、仔细整理,认真做好自检自评工作。

3、各科室应充分利用案卷评选活动提供的相互学习、借鉴交流的机会,认真总结办案经验,提升办案能力,提高办案水平和案件办理质量。

篇8:论行政处罚的认定

在我国台湾, “行政处罚”也被称作“行政罚”, 且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行政罚”包括了行政刑罚、行政程序罚、惩诫罚及执行罚 (行政强制执行) 。狭义上的“行政罚”则以秩序罚为主要内容, 故又称为行政秩序罚, 是指行政机关为维持行政秩序, 对违反行政义务者, 予以刑罚以外的处罚。

我国现行《行政处罚法》中也没有对行政处罚进行定义。综合各种教材中对行政处罚的定义可概括为:行政处罚是指依法具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 对违反行政管理秩序但尚未构成犯罪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予以制裁的一种具体行政行为。由此可见我国行政处罚的四个基本特点:

第一, 行政处罚的实施主体是依法具有处罚权的行政机关。

第二, 行政处罚的对象是违反行政管理秩序但尚未构成犯罪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

第三, 行政处罚是一种具体行政行为

第四, 行政处罚具有制裁性。

但实践中, 仅以上述四个基本特点并不能完全划清行政处罚与其他具体行政行为之间的界限, 不能将其作为认定行政处罚的唯一标准。

二、从“高校开除学籍、勒令退学的处分”看行政处罚认定的标准及意义

(一) 案例

2002年底, 重庆某高校两名大学生因同居怀孕被学校勒令退学, 两学生不服向人民法提起诉讼, 最终两审法院均以“学校处分不是行政处罚, 不属法院受理范围”为由驳回起诉。以上案例中, 法院的判决都将“开除学籍、勒令退学”表述为“处分”, 而学校开除学生学籍的行为实质是什么呢?

首先, 行政处分是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依照法律和有关规章, 给所属的有轻微违法或违纪行为人员的一种制裁, 属于内部行政行为, 由行政主体基于行政隶属关系依法作出, 但不涉及其外部权利即法律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开除学籍, 勒令退学”是对学生受教育权的一种限制, 而受教育权是宪法赋予每个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之一, 具有“外部性”。由此可见该种行为不属于行政处分。其次, 行政处罚是一种国家行政管理行为, 通过限制或剥夺违法者的基本权利对违法者进行惩罚。“开除学籍, 勒令退学”虽名为处分, 却为对学生受教育权的限制, 实质为处罚。但当前, 被学校开除学籍的学生并不能依照行政处罚的相关规定维护自己的权益, 在面对学校此种“处分”时, 得不到司法救济。

(二) 行政处罚的认定标准

笔者认为, 行政处罚的认定与行政处罚是否合法和成立是两个问题。因此, 行政处罚的条件、依据、权限和程序是否合法关系到行政处罚是否合法, 与是否为行政处罚无关, 认定行政处罚时, 应该把握行政处罚的本质, 具体可根据以下标准加以判断:

1.该具体行政行为是由行政机关积极做出。消极的不作为不可能是行政处罚, 这也是行政处罚与行政许可的区别。

2.该具体行政行为具有制裁性或惩罚性。通常这种制裁又以限制剥夺行政相对人权益或科以一定义务的形式呈现。

3.该制裁的内容是对相对人已经获得的利益的限制剥夺。《行政处罚法》第八条列举了六种行政处罚的种类, 这些具体的种类在学理上又可划分为四大类:人生罚, 财产罚, 行为罚, 申诫罚。

4.该制裁具有外部性。行政处罚往往针对的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外部权利, 如宪法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

综上所述, 在实践中, 认定一个行为是否是行政处罚时, 应从行为本质出发, 若全部满足上述标准, 则为行政处罚, 被处罚人可以根据行政处罚相关规定进行救济以维护自己的权益。

三、完善我国行政处罚认定相关规定的建议

(一) 我国行政处罚认定相关规定存在的问题

目前, 造成行政处罚的认定存在大量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完善。

首先, 我国行政处罚法中并没有明确的界定什么是行政处罚, 也缺乏认定标准的相关规定, 使实践操作缺少明确的法律依据。

其次, 对行政处罚的种类的分类不利于实践操作。目前, 我国仅在《行政处罚法》中将行政处罚分为七种: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行政拘留;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

最后, 行政处罚的设定权缺乏限制, 行政处罚设定杂乱。

(二) 完善我国关于行政处罚认定相关规定的建议

1.以法律形式予以界定

在法律中明确界定行政处罚是准确认定行政处罚及正确贯彻实施《行政处罚法》所必须的。结合行政处罚的原则及行政处罚的目的、价值, 笔者认为, 我国行政处罚是指依法具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 对违反行政管理秩序但尚未构成犯罪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予以制裁的一种具体行政行为。

2.完善关于行政处罚种类的规定

笔者认为在相关法律中可从行政处罚所涉及的权利角度将行政处罚的种类可分为:精神罚、财产罚、行为罚及人身罚四大类以取代现行法中的列举分类, 以此将各种具体的处罚形式包含其中。

3.在实践工作中, 认定行政处罚应从其本质出发, 不应只凭其名称对其定性。具体而言, 应该以政处罚所具有的所有特性为标准, 即该行为是否具有积极性, 制裁性, 外部性, 终局性, 且行为内容为对相对人已经获得的利益的限制剥夺。

摘要:行政处罚是行政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 而在我国现行法律法规中没有界定行政处罚的标准使得实践中许多名为其他具体行政行为, 实质是行政处罚的情形存在。笔者认为认定行政处罚应从该具体行政的实质出发, 不能仅凭其名加以判断。本文结合具体案例来分析行政处罚的街道, 并阐述具体认定标准, 并对我国认定行政处罚的相关规定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构想。

关键词:行政处罚,认定,标准

参考文献

[1]陈磊.行政自由裁量权的法律监督[J].法制与经济 (下旬) , 2010, (06) .

[2]王晓璐.共犯理论能否在行政处罚中适用[J].法制与社会, 2011, (04) .

篇9:关于行政处罚的通告

关键词:行政处罚;刑事处罚;衔接;一事不再罚

行政处罚和刑事处罚都是行为人对自己实施的受法律否定评价的行为所承担的一种法律负担,是一种不利的法律后果。两种处罚国家都是以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二者虽有相似之处,然而,法律追求的公平正义价值对行政处罚和刑罚做出不同要求,二者在适用上又有一定的界限和先后顺序。例如,行为人2年内连续实施2次盗窃行为,两次行为均为普通盗窃行为,且数额未达到法定标准,故分别作了行政处罚,当行为人在2年内再次实施盗窃行为,依据《刑法修正案(八)》规定,行为人2年内3次实施盗窃行为可认定为多次盗窃,构成盗窃罪,那么,行为人前2次盗窃行为所受行政处罚是否在盗窃罪所承担的刑罚中折抵,这就涉及行政处罚二者如何衔接的问题。①

在我国,对于违法犯罪行为采取了行政处罚和刑事制裁相结合的二元惩罚机制,对于情节较轻、未达法定数额、未达到法定次数的行为人处以行政处罚,对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用刑罚手段来规制。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刑法对危害社会的行为采取既定性又定量的方式,并通过“情节”、“后果”、“次数”、“数额”将行政处罚与刑事处罚衔接起来,且二者可以转化,即有行政处罚转为刑事处罚。②

在盗窃的司法认定中,因盗窃财物价值较少不构成犯罪而被行政处罚后再次实施盗窃行为的,2年内再次实施盗窃行为,后因多次盗窃而被追究刑事责任的,行为人所受行政拘留、罚款等处罚是否应该在刑事处罚中判处的徒刑或者财产刑折抵问题。

在特殊盗窃行为认定上,扒窃与多次盗窃认定中可能存在行为窃取财物价值较少不构成犯罪而对行为人做出行政处罚情形,进而存在行政处罚与刑事处罚衔接问题;然而,入户盗窃和携带凶器盗窃行为完成即已构成犯罪,行为人取得财物价值大小为量刑情节,不影响行為的定性,故不存在因同一事实先被行政处罚后被刑事处罚的情形。为了能说明这一问题,首先看一个案例,张某整日无所事事,2011年8月10日,其见路边停放一辆未上锁的自行车,见四下无人,随将该车骑到附近一废品回收站变卖,获得赃款180元,所得钱款进行挥霍,后被公安机关抓获,公安机关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对张某行政拘留10日。后,张某再次以同样方式窃取他人财物,获得赃款200元,公安机关仍对其做出行政拘留15日的处罚决定。2013年7月30日,张某在一小区的椅子上看见一快递包裹,见周围没人,顺手提走,后被公安机关抓获,经鉴定,包裹内的衣物价值450元。侦查部门以盗窃罪向检察机关移送审查起诉。本案中,犯罪嫌疑人张某先后实施三次盗窃行为,其构成盗窃罪是无可争议的,但是,张某前两次行政处罚是否折抵盗窃罪的刑罚存在争论。

笔者认为,争论的焦点在于张某前两次所受行政处罚和后面刑罚是否折抵涉及刑法中“一事不再罚”原则的理解和适用问题。那么,何为“一事不再罚”,一事不再罚最早起源于美国,具体指任何人不能因为一次行为受到两次以上刑事处罚。后来,“一事不再罚”原则逐渐发展到行政法领域,成为保障和维护公民基本人权的制度。③依据“行为不能重复评价理论、一事不再理原则”,张某前两次盗窃行为已先后被行政处罚10天和15天,法院以该已受处罚盗窃事实为依据进行判处有期徒刑。笔者认为,张某因多次盗窃被判处有期徒刑,在原行政处罚中已受到行政拘留,两种处罚行政相同,都具有公法性以及都是限制行为人的人身自由,应当在张某有期徒刑中将拘留处罚的天数折抵刑期,以实现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此外,在司法实践中,将扒窃价值较小财物不认定为盗窃罪,但因该行为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不予以处罚,可能放纵违法行为,因此,在司法实践中,对于这类行为一般进行行政拘留或者罚款。2005 年的《治安管理处罚法》第49条规定:“盗窃、诈骗、哄抢、抢夺、敲诈勒索或者故意损毁公私财物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此规定的“盗窃”当然包括“扒窃”的特殊盗窃类型,而且实践中相当部分“扒窃”行为也是当作治安案件处理的。那么,行为两次扒窃被行政处罚后,再次实施盗窃行为,也产生“扒窃”行为刑事处罚与行政处罚如何合理衔接的问题,依据上述解决原则。

刑法具有谦抑性和我国司法资源匮乏的现实状况,决定当前我国刑法必须施行行政处罚和刑事制裁对违法犯罪二元惩罚机制,刑法第13条也规定了但书条款,扒窃行为存在出罪,对于情节轻微,窃取财物价值较小的,不作为盗窃罪处理。也就是说,扒窃行为不一定完全入罪,④对于两次扒窃较小财物不构成扒窃犯罪而进行行政处罚行为人,第三次实施盗窃的,应以多次盗窃追究其盗窃罪的刑事责任。⑤根据禁止重复评价原则,判处刑罚与已受行政处罚实质类容相同的,应在刑罚中折抵,以实现人权的保障和罪责刑原则。

行政处罚和刑事处罚衔接问题,从根本上讲,涉及的是司法权和行政权的协调问题,⑥在具体适用上,我们应该明白两种责任部分实质内容相同,如罚款和罚金、行政拘留与有期徒刑和没收违法所得与没收财产,都具有公法性质等相似之处,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折抵。当然,在现有的司法体制和行政体制下,行政处罚和刑事处罚的衔接还存在立法上的细化、司法实践行政执法机关移送等一系列问题,仍然需要立法的进步和各部门分工合作、相互配合来完成。⑦

【注释】

①陈晓宇,《行政处罚与刑事处罚的衔接适用》,载《中国刑事法杂志》2011年第8期,第40页。

②王楚,《行政处罚与刑罚的竞合与衔接》,载《行政与法》2012年,第81页。

③陈建旭,《同一行为重复处罚的禁止》,载《北方论丛》2011年第4期,第148页。

④薛进展、蔡正华,《扒窃型盗窃罪研究-以<刑法修正案(八)>相关规定为背景》,载《天津法学》2012年第3期,第6、7页。

⑤许光,《试析”扒窃”入罪的条件与司法认定》,载《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12月第6期,第39页。

⑥王楚,《行政处罚与刑罚的竞合与衔接》,载《行政与法》2012年,第85页。

⑦金懿、叶小舟,《禁止重复评价原则语境下行政处罚与刑事处罚的衔接》,载《中国检察官》2014年第4期,第31-33页。

篇10:关于行政处罚决定书

地 址:东源县涧头镇洋潭村委会边塘小组1号

经查,你作为东源县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承建的东源县“四馆一宫”建设项目工程师,该项目未按规定对钢筋进行检验,并将不合格钢筋用于文化馆3层梁的腰筋。经设计单位复核,结果满足原设计要求,未造成质量后果,东源县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出具了证明。以上违法事实有《建材抽样信息登记表》、《现场检查记录》、《广东省建材产品质量检验中心检验报告》(报告编号:GD2015-02-06032、GD2015-02-05901)、《调查询问笔录》、《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编号:41625201509082501)、《东源县建设工程中标通知书》(东建招字第2015-010号)、《广东省建设工程施工合同》、《证明》等证据为证。东源县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上述行为违反了《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二十九条规定。本机关依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六十四条、第六十五条和《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基准》B301.64、B301.65的规定,对东源县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作出了合计罚款人民币壹佰陆拾柒万叁仟壹佰肆拾壹元零角贰分(¥1,673,141.02元)的行政处罚。

本机关于209月13日向你送达了《行政处罚意见告知书》(粤建执告〔2016〕31号)和《行政处罚听证告知书》(粤建执告〔2016〕32号),你在规定的时间内,未提出陈述、申辩意见和听证要求,自动放弃了陈述、申辩和要求听证的权利。现本机关依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七十三条和《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基准》B301.64、B301.65的规定,决定对你处以东源县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罚款数额人民币壹佰陆拾柒万叁仟壹佰肆拾壹元零角贰分(¥1,673,141.02元)百分之五,即人民币捌万叁仟陆佰伍拾柒元零角伍分(¥83657.05元)的罚款。

罚款于收到本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持《广东省省级非税收入缴款通知书(行政处罚)》到指定银行缴纳。到期不缴纳罚款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五十一条第(一)项规定,每日按罚款数额的百分之三加处罚款。

如不服本处罚决定,可在收到本决定书之日起六十日内向广东省人民政府或住房城乡建设部申请行政复议,或者六个月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复议和诉讼期间,本决定不停止执行。逾期不申请行政复议、不提起诉讼,又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本机关将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篇11:关于行政处罚决定书格式

身份证号码:43102219860908XXXX

住址:xx省xx市xx路310号人才交流中心

赵xx核安全违法一案,我局经过调查,现已审查终结。

一、违法事实和证据

经调查核实,阳江核电厂1号机组大修期间,你在20XX年3月22日干预设备冷却水系统水箱水位报警的处理过程中,未按程序操作,导致余热排出系统泵全停运6分钟,违反了核电厂运行技术规格书要求,且事件发生后未按程序记录事件。

以上事实,有《关于呈xx核电厂1号机组执行Y1APG001RF充水排气时导致RRI水箱低低水位运行事件报告的函》(广阳江函〔20XX〕44号)、《关于报送〈xx核电厂1号机组执行Y1APG001RF充水排气时导致余热排出泵全停运6分钟运行事件调查报告〉的函》(环华南核函〔20XX〕50号)、20XX年5月5日调查形成的询问笔录5份为证。

你的上述行为违反了《核动力厂运行安全规定》“5.1.2”部分中“对运行负有直接责任的运行人员必须熟练掌握运行限值和条件,并保证遵守”的规定,以及《核电厂营运单位报告制度》“4.1 报告准则”的要求。

我局于20XX年6月28日告知你违法事实、处罚依据和拟作出的处罚决定,并明确告知你有权进行陈述、申辩和要求听证。你于20XX年6月28日明确表示放弃陈述、申辩和听证要求,接受行政处罚。

以上事实,有我局《核安全行政处罚听证告知书》(环法字〔20XX〕55号)及《送达回证》(国核安送〔20XX〕06号)和你《关于接受行政处罚的函》为证。

二、行政处罚的依据、种类

《民用核设施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第二十一条第一款第三项规定,执照持有者违章操纵的,国家核安全局可给予警告的处罚。

根据上述规定,我局决定对你给予警告。

三、申请复议或提起诉讼的途径和期限

如果不服本处罚决定,你可在收到决定书之日起六十日内向环境保护部(国家核安全局)申请行政复议,也可在六个月内依法提起行政诉讼。

环境保护部

篇12:关于行政处罚的通告

县监察局、县法制办:

为了进一步规范水行政执法的处罚行为,提高行政执法质量和水平,规范自由裁量权,促进依法行政。根据永嘉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在全县开展行政处罚情况专项执法检查的通知要求,县水利局认真落实、动员部署,并对照永政办发(2009)36号通知要求,对我局2007年、2008年水行政执法的处罚情况进行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行政处罚的基本情况

通过自查,我们认为我局行政执法实施行政处罚的主体合法,执法程序到位,有关行政处罚行为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要求。有关制度建设方面,建立了水行政执法错案责任追究制度,从案件办理的情况看,没有违反法定程序或越权行使行政处罚权的行为发生。对罚没款的收缴,也严格按照票款的要求,由窗口开票,进行银行统一缴纳,财政罚没款专户缴存。对照要求,查阅案卷,我们认为个别案件的办理或归档过程中存在一些薄弱环节:

1、永嘉县东胜纸业有限公司、浙江鸿发纸业有限公司、浙江七屿纸业有限公司、永嘉县日鑫纸业有限公司等当事人违法占用滩地建污水处理池案件虽经集体讨论,但在归档案卷中没有查到有关书面记录,属于没有入档。

2、李中友占用河道滩搭建钢架棚案件缺乏已经拆除后的现场照 1

片,执行情况没有反映彻底,结案仅有文字表述。

3、个别归档案件没有罚没款发票。

4、由于省厅统一格式下发时间较迟,个别案件卷宗格式不尽统一;个别案件卷宗没有及时结案归档保存;部分执法人员在个别案件在调查取证或送达文书时存在没有及时签名现象。

二、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规范情况

对于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行使,我们采取一般案件层层把关,由经办中队上报大队,并经局领导批准,重大案件还须经水政监察大队集体讨论,上报局领导批准。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设置属合理范围,执法中没有发现应罚不罚现象。

以上是我局行政处罚情况专项执法检查工作的自查总结,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及时落实整改措施,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实现行政处罚的公平、公开、公正,提高行政执法行为的社会效益。

篇13:种子行政处罚案件的证据收集

1 证据的特征、种类

1.1 证据的特征

证据必须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材料;证据必须是与案件有关联的事实材料;证据必须符合法律要求的形式、按法定程序收集的事实材料。

1.2 证据的种类

书证、物证、证人证言、当事人的陈述、视听资料、鉴定结论、现场检查 (勘验) 笔录等证据为法定证据。

2 种子行政处罚各证据种类的具体要求

2.1 物证

指以其存在、外形、质量、特征等来证明案件事实的物品。它以客观存在来证明案件事实, 必须妥善保管, 保持原有的形态。如果不能保持原来形态或者物证有可能灭失的, 必须采取措施予以保全。物证主要来自依法检查, 形成于现场检查 (勘验) 笔录和有关行政文书对实物相互对应的准确、详细、如实记录。物证须相对人签名, 不能签名的须有佐证, 证明物证是真实的, 获取是合法的。物证是在相对人的违法行为中产生的。通常单一物证不起证明案件事实的作用, 必须与其他证据综合证明, 互为依存条件, 互为证明关系, 才能体现物证的证明力。

2.2 书证

指能够根据表达的思想和记载的内容查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书面材料。程序性文书就是这方面最重要的证据, 其特点是:

一是来自行政主体制作。内容有执法证件的亮明、执法人员数、来由、目的等的记载;通知书和告知书等的送达, 调查笔录的制作等。送达文书如果拒签, 则须有证人证明送达。对于内部的程序性要求, 虽不影响案件的实体, 但如果没有按要求去做, 则影响到书证的证明力。另外还有执法中拍的照片要附有文字说明材料。传真件可以直接作为书证使用, 如产品确认的回复等。

二是相对人提供。相对人提供的书证应注明提供时间和与原件核对无误。对相对人不提供的则要证明“依法定程序要求过”, 体现在相关书证中。

三是复制。行政主体在现场检查时, 对有关书证必须复制, 甚至有的可以登记保存。

四是查询。对有关专业技术资料, 审定公告可以查询并在案卷中附有说明材料。

2.3 视听资料

是采用现代技术手段, 将可以重现案件原始声响形象的录音录象资料和储存于电子计算机的有关资料及其他科技设备提供的信息, 用来作为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资料, 是一种被固定、被保全的证据。应保存原始载体, 注明制作方法、时间、制作人和证明对象以及声音内容的文字记录。

2.4 证人证言

是知道案件真实情况的人对案情的描绘与陈述。应写明证人的姓名、年龄、性别、职业、住址等基本情况;要有证人的签名, 不能签名的应当以盖章等方式证明;注明出具日期;附有居民身份证复印件等证明证人身份的文件。

2.5 当事人陈述

是指当事人向执法人员所作的关于案件真实情况的叙述和承认。行政机关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前, 必须充分听取当事人的意见。当事人的陈述与申辩, 行政机关必须认真听取, 并制作《询问笔录》。同时, 行政机关对于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和证据应当进行复核。当事人陈述不能单独使用, 要与其他证据相结合, 才能作为行政处罚的证据。

2.6 鉴定结论

是鉴定人接受委托或聘请, 运用自己专门知识或技能, 对种子涉及的专门性问题进行分析、判断后所作出的结论意见, 它是一种独立的证据。针对种子的行政处罚案, 此类证据主要包括以下几种表现形式:检验报告, 鉴定报告, 鉴定证明 (与产品确认书的“非其产品”相同) 。运用这一证据时必须审查报告本身的合法性。如种子质量纠纷田间现场鉴定报告, 就必须符合农业部2003年28号的规定。

2.7 现场检查 (勘验) 笔录

是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 对与案件有关的场所、物品进行检查时所做的文字记载, 并由检查人员和现场见证人员签名的一种证据形式。如种子执法中, 对于经营者未依法制作种子经营档案的现场记明其违法事实,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将其规定为一种独立的证据。

关于勘验检查与现场检查在具体检查中往往勘验检查的情况记入现场检查笔录, 所以只有现场检查笔录这一种形式, 《农业行政处罚程序规定》将其作为一种形式。此证据是一种固定、保全证据的方法和手段, 使其与案件事实产生关联性。并且它最主要的作用还在于其记录的是正在发生的事情, 对于种子案件的很多违法行为都是至关重要的。如对未审定品种是“经营”还是“存放”的界定是极为重要的, 因此对这种证据的基本要求就是要客观、全面、准确地加以固定, 不能有任何疏漏。

2.8 拒绝、阻碍执法检查的证据

篇14:消防行政处罚证据采集的思考

关键词:消防;行政处罚;证据;采集

中图分类号:D631.6;D9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4) 18-0000-01

一、消防行政处罚证据的采集原则

消防行政处罚证据是证明消防行政案件真实性的客观条件,可以对其客观事实进行再现,对消防行政案件责任的明确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在对消防行政处罚证据进行采集的过程中人员要严格保证证据的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要依照消防行政处罚证据采集原则落实各项采集操作,其具体原则内容包括。

(一)证据要符合我国法律规范。消防行政处罚证据一定要通过合法的渠道获取,要符合我国法律制度。只有在与我国法律规范要求一致的情况下,消防行政处罚证据才能够具有法律效力,否则无法律意义。而消防行政处罚证据形式也要符合法律规范,要与法律中的特定证据形式一致,否则同样不具有法律意义。

(二)证据要符合客观事实。消防行政处罚证据的本质在于对消防行政案件的真实“还原”,为保证上述要求,该证据必须要能够全面、真实地反映现场状况或事故状况,要能够与客观事实一致。消防行政处罚证据在采集的过程中相关人员不可以从主观臆断出发实施证据采集,要严格依照实际证据采集程序且保证证据采集不带有个人偏见。

(三)证据要能够形成体系。消防行政处罚证据在采集的过程中要对其证据体系进行合理构建,要保证证据采集工作与证据体系一致,从而提升证据采集效益。采集过程中人员要尽量控制好证据之間的关系,保证各项证据能够协调一致,形成紧密的证据链,全面、真实地反映消防行政案件状态。

二、消防行政处罚证据的采集

(一)消防行政处罚证据采集措施。在进行消防行政处罚证据采集的过程中人员要对证据来源进行明确。常规消防行政案件中的证据主要为物证、人证、书证、鉴定结论等。人员要对上述资料进行全面把握,要做好消防行政处罚证据采集途径的分析,从而提升消防行政处罚证据采集工作质量。当前证据采集途径主要包括:(1)现场检查:人员依照现场状况展开对应鉴定,对现场中的物证进行采集,形成现场证据体系,这是获取消防行政处罚证据的关键途径;(2)群众举报及违法行为人提供:人员要把握好群众举报及违法行为人辩解相关内容,要对群众举报及违法行为人提供的证据进行研究,依照消防行政案件状况确定群众举要及违法行为人提供证据的真实性和有效性,确定证据法律效益;(3)证人询问:人员可以对案件关联人进行询问,依照询问内容形成对应证据体系,从无直接利益关联人角度出发获取对应消防行政处罚证据;(4)证书调取:在进行消防行政案件检查中人员可以对消防审核中的相关手续、设备检修报告等证书进行调取,将上述证书作为案件证据,对相关违法行为进行指证;(5)法律调度:要严格依照《责令当场改正通知书》、《责令限期改正通知书》及《重大火灾隐患限期整改通知书》等法律文书确定消防行政处罚,将其作为消防行政处罚中的重要法律证据。

在进行消防行政处罚证据采集的过程中人员要充分把握好取证时间,要保证取证与消防行政处罚证据采集原则一致。在第一时间达到现场后人员要先把握好消防监督检查,要对消防监督检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记录,作为现场证据。其次,要对当事人及相关人员进行询问,依照消防行政案件现场状况对人员进行适当提问,围绕事件经过展开调查。该过程中人员必须告诉当事人及现场证人要真实回答所提问题,否则将承担一定法律责任。人员要把握好告诫言行,防止对当事人及现场证人造成心理阴影,导致真实状况被隐瞒。询问完成后要让当事人及现场证人签字、盖章。再次,要对取证体系进行规范,相关单位取证过程中要保证取证人员在2个以上且每次取证要对案件厉害关系人员进行规避。最后,在消防行政处罚证据采集中人员还要适当对相关人员进行询问,要依照消防行政处罚证据采集原则对各项证据内容进行明确,形成系统的采集体系。要做好对当事人的合法传唤,禁止变相羁押当事人。

(二)消防行政处罚证据采集注意事项。当前部分消防行政处罚证据采集过程中人员并没有形成科学的采集体系,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证据采集效益。本次研究过程中笔者主要从消防行政处罚证据调查取证中的问题出发,对消防行政处罚证据采集主义事项进行探究。

调查取证不详细是造成消防行政处罚证据采集效益低下的关键原因。在该过程中人员要注重对采集途径的把握,要对各项证据进行全面分析,做到“轻口供、重证据”,保证还原事件真相。

询问笔录过程中人员常忘记对询问人身份进行记录,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查询证据的效益。与此同时,部分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对询问人没有进行合理调整,造成询问重叠也是导致证据效益受到制约的关键。因此,在讯问或询问笔录过程中人员要先对询问人讯问顺序进行合理编制,要保证询问人在短时间内讯问或询问不重叠。此外,人员在开始讯问或询问后要对询问人身份信息、关系信息进行明确,对询问人身份进行记录并宣读,确定无误后方可开展询问工作。

在取证过程中非常容易出现当事人不配合现象,该情况下人员要对其进行教育,要确保当事人能够认识到自身行为所需承担的法律后果。

三、结束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的生活环境已经发生了本质上的转变,消防行政案件日益增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相关人员由于对消防行政案件证据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形成专业证据采集体系,最终导致消防行政案件败诉,这直接制约了企业或单位发展。如何强化消防行政处罚证据采集的有效性和科学性,提升消防行政处罚证据采集质量已经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

参考文献:

[1]向海平.试论消防行政处罚证据制度的若干问题[J].科技致富向导,2012(02):337.

[2]田清华.关于消防行政处罚的几点思考[J].法制与社会,2010(30):160.

[3]房芳.建立消防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制度的思考[J].武警学院学报,2009(10):88-90.

上一篇:得体比好看重要多了美文摘抄下一篇:安全生产监督员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