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院2009年度研究生会工作总结

2024-04-26

美院2009年度研究生会工作总结(精选8篇)

篇1:美院2009年度研究生会工作总结

美术学院研究生会2009年全年工作总结

美术学院研究生会在研究生处、校研究生会以及院领导的指导和支持下,紧紧围绕为学生服务的中心,充分发挥研究生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工作职能,在广大同学的鼎力协助下,经过全体研究生会成员的共同努力,不断拓宽工作领域,创新工作模式,改进工作方法,整体上完成了学期初定的工作计划,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现就即将过去一个年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团队建设方面

一直以来,美术学院都积极贯彻响应学校的号召,配合学校的各项工作。1、2009年2月17日下午,美术学院在五楼会议室召开会议,专题讨论如何使学院的管理服务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跟上学院发展形势的需要。院党政领导及各职能部门的全体行政人员参加了会议,并取得圆满成功。2、2009年4月13日上午9点在10号楼405教室,美术学院研究生党支部于举办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的座谈会。会议介绍了近段时间就学习科学发展观的热潮下学院开展的一系列活动:听取章开沅老校长的报告,学院关于科学发展观的动员会,清明节组织研究生党员到施洋烈士林园扫墓。美术学院每位学生党员表示始终以积极、热忱地心态参加学校关于学生党员中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特色活动,真正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融入学生实际生活中去,在参加活动中领会科学发展观精神实质。3、2009年9月11日上午10:30,在美术学院五楼会议室举行了美术学院2009级研究生见面会。出席会议的有美术学院党委王书记、党委副书记易书记、教学副院长侯院长、副院长覃院长、院长助理蔡老师、2009级研究生秘书程老师和2009级研究生辅导员艾老师。此次会议老师的谆谆教导和同学们的积极回应中圆满结束。

根据校方要求,我院研究生会每学期都定期召开工作例会,对前一阶段的工作进行汇报小结,并对新一阶段的工作计划进行陈述,并集中商议,便于每次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学术文化方面 1、2009年2月13日晚,由美术学院动画工作室、大学生励志成才服务基地主办的“虚拟改变现实——创造三维在线世界”动画讲座在10号楼405教室举行。主讲人为HIPIHI公司的许辉先生,郑达老师、桂宇辉老师出席了此次动画讲座。本次讲座使动画专业的同学对HIPIHI有了基本的了解,使他们更好的了解有关HIPIHI的创建及本产业的发展前景,提高了同学们学习动漫的热情。2、2009年3月8日至11日,我校“111”计划引智专家,德国科隆媒体艺术学院(KHM)福兰斯·沃格勒教授(Frans Vogelaar)和伊丽贝勒教授(Elisabeth)受邀来华中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做学术交流。以我校“教育数字媒体与知识可视化”项目为依托,进行多场学术交流和作品演示。3月9日,我校“111”计划引智项目成员肖丰教授、桂宇晖副教授和郑达老师向福兰斯教授演示了益智教育游戏和新媒体艺术作品。其后,福兰斯·沃格勒教授和伊丽贝勒教授以“在信息沟通时代处理不可规划的空间”为主题,详细介绍了德国新媒体艺术上的研究。此次交流活动,双方就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技术集成等多方面加强了合作。使广大华师学子开阔了眼界,激发了学习热情,取得了圆满成功。

3、华中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优秀学生作品展于4月7日——25日,在10号楼北楼的8楼展厅举行。展览的作品来自于往届及应届在校学生的优秀作品。这

次展览的作品种类众多,有国画、版画、油画、设计等各种作品。作品集中反映了美术学院学生学习的成果,展示了他们的专业风貌。在展览期间,有的同学驻足观赏,悉心讨论;也有老师组织同学前来观看,通过作品讲析,让学生们从这些优秀作品中吸取优点并加以研究。举行此次展览,展现了美院的风采,鼓励有待进步的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同时,此次展览促进交流与沟通,使师生感受了艺术的无私与博大。4、2009年5月13日下午3点,在10号教学楼美术学院305教室举行了博雅艺术论坛第六期讲座,本次讲座邀请了美术学院中西美术比较研究方向导师娄宇副教授,为同学们讲述了题为《吴哥艺术魅影》的讲座。娄宇老师为大家介绍了大小吴哥城、塔普伦寺、南大门、金边、洞里萨湖等地方,让我们领略了柬埔寨淳朴而又神秘的艺术魅力。5、2009年11月16日、11月17日由华盛顿大学艺术与设计部主任林志教授带来的两场讲座,让同学们加深了学术上的交流与学习。从中调动了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有力的促进了学风建设,为在校学生营造了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在无形中培养了大学生的人文素养。6、2009年12月8日,“纪念张大千先生诞辰11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作品展”在华师大博雅美术馆开幕,张大千的女儿张心庆,以及来自海内外的60余位专家、学者、艺术家等前来参加,画展一直持续到12月10日圆满落幕。

通过各种形式的学术文化交流活动,加深了同学们的直观印象,为师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交流平台,加强了研究生们的学术建设,同时也体现了研究生会一贯倡导的“为同学服务”之精神。

三、文体活动方面

研究生会在开展工作时除了注重加强学术建设,还重视学生们的全面发展,在通过民意调查等环节后,积极策划了一系列文体活动,以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真正做到了劳逸结合,同时又加强了同学间的团结合作与交流。

1、积极配合校研会组织的“华研杯”羽毛球赛,号召全院研究生们积极参与,并按时到场观看比赛,保证比赛的有序进行。2、2009年5月,由美术学院与化学学院的研究生会联合举办的院系交流篮球赛,我院同学都积极参与到比赛中,并组织了强大阵容的拉拉队。虽然最后双方以和局结束,但是促进了两院学生之间的交流,加深了彼此间的友谊。3、2009年11月的“华研杯”排球赛,在全院研究生会干部的积极带领下,组建起了一支团结的队伍,还有一群充满荣誉感的拉拉队员们,经过循环赛和淘汰赛后,美术学院获得了乙组第三名的好成绩,这也是对以往比赛成绩的一次突破。

4、为了再次加强院系间的交流,2009年11月29日7:00,在大学生活动中心5楼举办了美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政法学院研究生三院联合感恩节晚会。本次舞会以“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为主题,以舞会为主要部分,其间还有文艺节目和趣味游戏,其间有感恩墙,在三院研究生会精心策划下,整台晚会精彩纷呈,台上台下一起互动,高潮迭起。不仅有这三院的同学参加,更有其他院系的学生慕名而来。经过2个小时的精彩演绎,晚会圆满落幕。5、2009年12月20日晚在科学会堂举行的“激扬青春,扬帆2010”大型元旦晚会,是由美术、化学、数统、体育四个学院联合举办的。四院的院长、书记、老师、校研会主席应邀参加了此次元旦晚会,为大家送去新年的祝福。此次晚会经过一个多月的筹备,终于圆满完成。其中凝聚了所有工作人员和演员的心血,是一次体现团结、体现组织性和艺术性的盛大晚会。

6、由校研会主办的“盛世华年·锦绣华研”元旦晚会于2009年12月22日晚7:00在音乐厅隆重举行。作为承办单位之一的美术学院研究生会,担负着本次晚会的海报宣传、舞台布置的工作,在院研会全体成员的协作下,成功完成了全部设计工作,并为整场晚会添加了精彩。

7、依托武汉市侬侬画意婚纱艺术会馆所主办的“第二届感恩圣诞酒会”活动,兄弟院系诚邀彼此,于12月24日晚携手共赴晚会,加强院际交流,增进院系感情,活跃文化生活,促进长足发展。

参加此次活动的有化学学院,美术学院等。

总之,丰富的文体活动充实了同学们的课余文化生活,也扩大了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了解,也考验了研会全体成员的工作能力。

四、宣传工作

1、对于学术讲座及文体活动,我院研究生会都积极制作宣传海报并展出于学校重要宣传栏中。

2、定期在校研会网站上发送新闻,对于活动的前期宣传和完成情况进行跟踪报道。

以上是关于美术学院研究生会的2009工作总结,有值得肯定的地方,也存在一些遗憾和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在面对各方的压力和挑战下,美术学院研究生会如何在日益走向开放的校园中发挥基层作用,切实为同学们服务,为学校添光彩是我们必须学习的。在以后的工作实践中,我们将会不断的努力与探索,扬长避短,使研究生会的各项工作在稳定中创新,在创新中稳步前进,逐步走向完善,我们也坚信:只要我们以积极的心态主动的工作,无悔的付出,一定会谱写出更加壮丽的篇章。

美术学院研究生会 2009年12月23日

致谢信

各位评委:

大家好!

美术学院是一个人数不多的院系,由于规模限制,导致我院承办校级活动的能力有限,所以在各方面总是有心无力,请各位评委严格量化打分,但请酌情考虑我院实际情况,适当给于条件放宽政策。

我代表美术学院研会全体成员谢谢各位了!同时感谢各位评委为研会付出的辛勤劳动,各位辛苦了。

美术学院 李俊纬

篇2:美院2009年度研究生会工作总结

2009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重要一年,也是开展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极为关键的一年。今年,团县委党史研究工作始终坚持为科学发展大局服务的方向,坚持党史姓党原则,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不断推进本部门党史资料研究、宣传工作,为全县灾后恢复重建和建设和谐富裕新XX做出积极贡献。

一、领导重视 措施有力

为了适应新时期工作需要,团县委高度重视党史研究工作,团县委把党史研究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主要领导直接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指定专人负责党史研究工作,负责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

二、深入学习,认真实践科学发展观

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欧阳淞同志等在中央党史工作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领会其科学内涵,以科学发展观为行动指南,运用科学工作者发展观指导党史征集、研究工作,结合部门工作实际,切实服务“加快移民工作进程、加快灾后重建步伐、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三个加快”任务。

三、围绕中心,突出重点开展党史工作

1、积极为《XX六十年》、《中共XX党史》等编撰提供资料。

2、征集整理本部门抗震救灾资料。积极收集“5.12”特大地震以来,我单位在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中涌现出的先进事迹、珍贵图片、新闻报道等资料。

3、协助相关部门做好革命遗址的普查,积极收集整理有关史料,加强对遗址遗迹的宣传保护,配合旅游部门做好红色旅游的包装开发。

4、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加强学习,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学习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学习市场经济知识、现代科技知识、法律知识和党史专业知识,不断提高党史研究工作的政治、业务水平。加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5、加强党史资料的管理。按照“便于利用、科学管理”的原则,对党史资料进行编辑整理,建立规范档案。

6、认真做好县党史办交办的其他工作。

共青团XX县委 二00九年十二月十四日

共青团XX县委

2009年度党史研究工作考核目标

1、认真做好党史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采取得力措施,收集大难、报纸、刊物、地方志、部门志(史)、年鉴、文史资料、厂史(志)、统计报表、有关单位年度总结、老干部传记、图片、文物等方面的资料,并做好整理、分类、编目、归档工作。(20分)

2、有专人负责党史工作,并完善相关工作制度,规范党史、档案管理。(15分)

3、积极收集报送“5.12”特大地震以来,在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中涌现出的先进事迹、珍贵图片、新闻报道等资料。(20分)

4、在年初制定党史工作计划,工作重点明确,措施具体。(15分)

5、认真收集整理当年本部门的重要活动(包括各级领导检查调研工作)的相关资料(文字和图片等),并于每年12月20日前报送县委党史研究室。(20分)

篇3:美院2009年度研究生会工作总结

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唐伟教授致开幕辞,对联校论文奖计划颁奖大会的举行表示热烈的祝贺。唐伟教授高度肯定了联校论文奖计划在引导研究生和青年教师选择有意义的研究课题、借鉴西方理论并进行批判反思和本土理论创新、采用客观和科学的研究方法等三个方面作出的重要贡献,并代表北京师范大学对联校论文奖计划的发起人、香港圆玄学院等资助机构、论文奖计划的学术委员、评审专家和秘书处工作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

中国教育学会会长、北京师范大学文科资深教授、联校论文奖计划学术委员会主席顾明远教授指出,社会科学研究应当坚持三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研究重要问题;树立良好学风,脚踏实地做学问;重视学术规范,坚守学术道德。顾教授还满怀深情地感谢杜祖贻教授、汤伟奇先生、香港圆玄学院以及所有支持联校论文奖计划的机构和人员。当顾教授说“没有他们的支持,论文奖计划不可能持续到今天”时,会场掌声雷动。

香港圆玄学院董事长、全国政协委员汤伟奇先生介绍了香港圆玄学院的概况。圆玄学院是香港一个有重要影响的宗教慈善组织,倡导佛、儒、道的融合,注重道德建设,推动世界和平。该学院长期致力于慈善事业和教育事业,在香港和大陆设立了众多的中小学和福利院,仅在大陆就资助了60余所希望小学。汤伟奇先生肯定了联校论文奖计划取得的成绩,对有关人士的支持和努力表示感谢。他表示,圆玄学院董事会将长期支持“联校教育、社科、医学研究论文奖计划”,希望促进青年学术人才的培养,对国家有所贡献。

香港中文大学社区医学讲座教授李绍鸿教授在讲话中指出,健康与教育密切相关,推动健康研究与教育研究的结合,需要有效的领导,开展伙伴合作,加强社区参与,还需要在地区、国家和全球层面加强研究合作。

密歇根大学及香港中文大学教育讲座教授、研究科学家杜祖贻教授对会议的成功举行表示祝贺,感谢圆玄学院和九龙商会等机构。他指出,联校论文奖计划的目标在于促进国内学术水平的提高,树立学术自信。联校论文奖计划要发扬四个特点:(1)弘扬中国文化传统;(2)把握正确的研究方向,选择最重要和有意义的课题;(3)推动科学、客观的研究方法:(4)学以致用,实现培育人才、富国强民的目标。他希望,联校论文奖计划利用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力量,累积知识和经验,产生示范作用以及与其他计划不同的作用。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部长周作宇教授、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李文利教授先后代表参与院校的学术机构讲话,并分别代表所在学术机构向为联校论文奖计划做出贡献的机构和人士致谢。周作宇教授指出,联校论文奖计划发挥了“播种机”、“催化剂”、”聚英堂”的重要作用,获得课题资助的研究生和青年教师在经济上得到了支持,在精神上得到了鼓舞。李文利教授结合自己作为硕士、博士研究生和青年教师共三次获得论文奖资助的经历,阐述了联校论文奖计划对扶持、激励青年学术人才成长的促进作用。

受联校论文奖计划秘书长曲恒昌教授的委托,北京师范大学曾晓洁老师代表秘书处作工作报告,对联校论文奖计划的缘起、发展过程、主要经验和问题进行了总结。

大会报告结束后,顾明远教授、汤伟奇先生、杜祖贻教授、李绍鸿教授向获得2008~2009年度联校论文奖计划课题资助的、在京28名获奖者颁奖。4名获奖学生代表,北京大学的郗戈,北京师范大学的郭鑫、孙龙存,清华大学的何华青同学致辞感谢。

在颁奖大会结束之际,联校论文奖计划学术委员会主席顾明远教授、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李文利教授代表联校论文奖计划12所参与院校向汤伟奇先生、杜祖贻教授、李绍鸿教授和香港圆玄学院赠送了精美而有特色的纪念品。

颁奖大会由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部长马健生教授主持。《中国教育报》等媒体对联校论文奖计划2009年度颁奖大会活动进行了报道。

6月20日下午,“联校教育、社科、医学研究论文奖计划”工作会议在北京师范大学英东楼第三会议室举行。顾明远教授、汤伟奇先生、杜祖贻教授、李绍鸿教授和参与联校论文奖计划的在京院校部分专家、曲恒昌秘书长及联校论文奖秘书处工作人员共20余人出席了会议。

顾明远教授在会议上指出,“联校教育、社科、医学研究论文奖计划”主要是一个资助研究生和青年教师的“起步奖”。经过多年的摸索和努力,论文奖计划越来越规范,课题越来越符合联校论文奖计划宗旨的要求。

杜祖贻教授指出,提高华人社会的国民素质,须将教育与医疗卫生等结合起来,这方面有待研究;他还建议就知识的转移与应用、宗教的科学化和中国化开展研究。

与会的参与院校专家的主要建议包括:(1)参与院校中的“985”院校,以后应只资助研究生的课题研究,不再资助青年教师;(2)要求研究生和青年教师在发表获得资助课题的研究成果时,注明资助来源;(3)利用论文奖计划的部分经费,资助出版获奖课题研究中的优秀成果;(4)利用增加的经费,资助专项课题和非参与院校学术单位的计划外课题。

香港圆玄学院董事长汤伟奇先生也参加了会议,并明确表示,为帮助青年学术人才成长、为国家做贡献,圆玄学院将长期支持联校论文奖计划。从2010年起,圆玄学院将对论文奖的资助额度从目前的每年60万元人民币增加至80万元人民币。

6月21日上午,杜祖贻教授、李绍鸿教授在北京师范大学英东楼第三会议室与联校论文奖获奖者代表、联校论文奖获奖者的指导教师、论文奖计划秘书处工作人员进行了座谈。

座谈会主要讨论三个问题:如何提高课题的选题意义;如何改进研究方法;研究如何学以致用。

篇4:美院2009年度研究生会工作总结

时光飞逝、日月如梭。眨眼间,院学生会文艺部又走过了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来,我们文艺部在院学生会这个大家庭中成长着、发展着、探索着,真的有所进步、有所收获。有过成功的喜悦,也有过失败的颓废。现在此将本年度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2010年元旦晚会

12月29日,2010年“启程、追梦、2010”元旦晚会成功的在学院体育馆主办,从晚会的策划、筛选、排练到最后演出文艺部全体成员都参与了,并发挥出了自己最大的能力。本次晚会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一致好评。

东北片高校联盟晚会

二、“三八”女生周2010年3月11日,学院举行了长沙电力职院“三八”女生周游艺活动。本次活动中文艺部每一位成员都出谋划策,参与了活动的女生都非常开心。本次活动充分的体现了当代女大学生的活力,也提高了学生和学院的凝聚力。

三、东北片13所高校联盟晚会

5月我们参加了由湖南生物机电马坡岭校区主办的东北片13所高校联盟晚会。其中有我们学院文艺社团军乐表演的《我和你》和街舞表演,两个节目都表演的比较成功,赢得了观众的热烈掌声。节目在表演之前,我们部门都有人按时陪同他们练习,其中需要做的工作都认真细致的做好了。

二、院学生会第一届月末晚会

5月28日,我们迎来了院学生会的第一次月末晚会。第一届晚会由我们文艺部主办,我们从策划到道具设置、舞台设计准备了一个多月,部门每个人虽然分工不同,但都很用心的做好了自己应做的事。晚会举办的很成功,也让我们的更加团结。

三、社团管理

部门每一周都会就社团管理进行讨论,社团中舞蹈队、军乐队、威风锣鼓队运行的比较好,其中也有社团出现了困难。对于D调乐队等社团的困难,我们进行了很多次会议,我们将竭尽全力帮助各社团去解决各方面的问题。

篇5:美院2009年度研究生会工作总结

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工作总结

在过去的一个学期里,体育科学学院学生会在学院党委的领导下和校学生会指导下,谨记“艰苦奋斗,严谨治学,求实创新,为人师表”校训,时刻以“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为指导方针,以“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为宗旨,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工作理念,以建设同学们喜爱的学生会为目标,积极服务于广大同学,努力开创我院学生会工作的新局面。现做工作总结如下:

一、立足常规,做好本分工作

稳定是一切创新的基础,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得益于常规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这是体科人工作中的共识,因此,过去的一学期里我们始终坚持立足本分工作,按质按量地完成学校和学院各级交办的各项工作。

二、做好换届纳新工作,为我院学生会注入新血液

按照我院学生机构的工作计划和实际情况,我们在九月份之前就完成了学生干部的换届工作。今年,我们提前了纳新工作,在九月份新生军训期间便进行了初步的纳新宣传工作,并开始接受报名与初步竞选,秉着择优录取、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挑选合适人才。通过探访新生、军训送凉茶、新生户外拓展活动的形式与学生会开放日的介绍,得到了同学们的接纳与认可,经历两轮的面试和为期一个月的试用期,我们最终选拔出一批积极、认真、负责的学生干部。

三、加强学风建设,推进同学们的思想道德教育

为响应学校的学风建设活动,提高我学院的学习氛围,我院学生会重视围绕学院教学工作的中心,结合各时期的特点,积极宣传动员,并组织参加校学生会举办的国庆60周年的朗诵、评说、墙画评比,组织学生参加学校师范技能大赛之三笔字大赛和大学生论坛等形式多样的活动,端正了同学们的学习态度,增强了学习的内在动力,养成了“惜时、勤学”及自觉遵守校纪校规的良好学风,这一举措达到了良好的效果,一年来,我院的很多同学养成了坚持出早操的习惯和自觉提高自己专项水平的优良品质。

四、完善内部管理机制,促进学生会不断发展

事物是不断发展的,只有不断学习与创新,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学院学生会各项规章制度仍然不够完善,所以我们根据实际情况,不断提出新要求,完善原有制度,实现学生机构管理的制度化,使学生会的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此外,各部门除了做好本职工作外,还不断深化改进内部工作机制,如秘书处的责任制和公文制,很好地优化分工,充分发挥各部门每一位成员的潜力和提

高了干事的业务素质,使得大家在工作过程中既感到充实又没有负担,同时,大家也可以互相学习,集众人智慧于一体,共同把工作做好。

此外,我们始终重视每年一度的学生机构干部培训,在今年的干部培训中,我们从职业规划、公文写作等几个方面着眼,以此加强我院学生会的内部管理,增强机构内部的沟通与交流,同时也让全体学生干部进一步了解相关的工作管理制度和程序,激发了学生干部的工作热情和创新意识,也增强了学生机构的凝聚力。

五、举办特色活动,丰富校园生活

时间匆匆而过,但各部门的活动可以说是有条不紊、紧跟步伐,且越发丰富多彩,我院一批高品位、高层次、高文化含量的校园文化活动的推出,从不同程度上丰富了广大同学的第二课堂生活,繁荣了校园文化。

比如,“教官与新生”篮球友谊赛,裁判培训,院秋季运动会和协助其他兄弟学院的运动会等。不但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而且增进了学生之间的情谊。

六、重视理论研究,注重社会实践

通过三下乡活动,我院师生通过对惠州柏塘镇实际情况的实地调研,总结了惠州柏塘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经验,为全面推进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党的建设,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了新的理论参考。我院学生会在这次三下乡社会实践中作为调研主力军更是从中受益匪浅,从而提升了学生干部自身的素质。

这半年里取得的成绩有赖于我院全体同学特别是全体干部的共同努力,我们将继续保持不骄不躁的作风,期待取得更好的成绩!

体育科学学院学生会

篇6:美院2009年度研究生会工作总结

1、意境的概念

意境是指在艺术中(诗词、绘画、园林)匠心独运的艺术手法熔铸成情景交融、虚实统一,能深刻表现宇宙生机或人生真谛,使审美主体的身心超越感情具体,物我贯通,当下进入无比广阔空间的那种艺术化境。是中国古典艺术理论的重要范畴,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审美意识。中国古典美学常以意境的有无来衡量艺术品的成败。意境具有历史性,内涵多层次,其深层次乃“境生于象外”,所展示的是整幅浩瀚无垠的宇宙生命图景,所奏鸣的是整首永恒无限的宇宙生命交响曲。富于意境的艺术作品早就存在,如《诗经》里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等诗句就创造了精妙的已经。但是,作为艺术理论的范畴,最早形成于唐代。据传王昌龄所作的《诗格》把诗分为三种境界:物镜、情境、意境。此后,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提出“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味外之旨”的美学范畴,已经关注到已经的主要元素:情、竟、虚、实。宗白华在《中国艺术意象之诞生》中对已经的生成、内涵、形态和美学特征作了明确的阐释,使意境最终成为一个现代艺术理论范畴。已经是一种美学创造,是人与自然的精神遇合孕育的心灵之花。宗白华诗意地描述了意境生成的动人场景:在一个艺术表现里情和景的交融互渗,因而发掘出最深的情,一层比一层更深情,同时也投入了最深的景,一层比一层更晶莹的景;景中全是情,情具象为景,因为涌现了一个独特的宇宙,崭新的意象,为人类增加了丰富的想象,替世界开辟了新境,正如恽南田所说“皆灵想之所独辟,总非人间所有!”这是我的所谓“意境”。

对于意境,与情景交融一样重要的美学特征是虚实相生。宗白华认为,虚空是艺术境界的要素。虚空来自于道,而中国画里的空白则是这一美学思想的集中呈现。虚实如何相生?虚是神,实是提,实者逼肖,虚者自出,以实表现虚,这是中国艺术的虚实相生之道。综上所述,已经是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审美境界。它与典型一样,是艺术意蕴的最高层次。是艺术作品追求的目标。

2、怎样理解“化实为虚,化虚为实”的创作过程?

“以实为虚,化景物为情思”艺术创作就是把现实生活转化为艺术。现实生活是一切艺术的唯一源泉,从这个意义上讲,艺术都是写实的。但是艺术并非机械地复制现实生活,艺术表现了艺术家对现实生活的体验和感受。

“虚而为实,是在笔墨有无间”就是整个创作过程而言,“化景物为情思”并不是创作过程的完成。只有将创作主体对现实生活的体验感受化为艺术作品将“化景物为情思”的意象借助于笔墨线条转化为艺术形象,才能产生审美效果。郑板桥的“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之说,也就是“化实为虚”和“化虚为实”的过程。

“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受道家哲学的影响,中国古典美学认为,道是虚与实的统一。正因为道是虚与实的统一,天地万物也是虚与实的统一,所以表现天地万物生机活力的艺术也应试虚与实的统一。以实带虚,以虚明实。

所谓“化实为虚,化虚为实”实就是意境的创造。虚实转化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化实为虚,二是化虚为实。宗白华认为,虚空是艺术意境的要素,虚空来自于道,而中国画里的空白则是这一美学思想的集中呈现。中国山水画上常常是大片空白,山水之中设一空亭——这是“山川灵气动荡吐纳的交点和山川精神聚积的处所。”元代画家王蒙往往喜欢在山水之间置一空庭。虚实神,实是体,实者逼肖,虚者自出,意识表现虚,这是中国艺术虚实相生之道。

3、怎样理解“气”是宇宙万物的本体和生命?

“气”即包括人物的本体生命“风姿神貌”也包括艺术家的生命力、创造力,还包括宇宙的本体生命。“气”就是道。因此,宋代郭若虚和明代董其昌提出“气韵非师”必在“生知”的观点。说明了画面是否达到了“气韵生动”的高妙境界。与画家与生俱来的生命精神特点有直接联系。所以,从生命的精神特点来看,不能模仿他人。“非学所及”而是“自然天授”的。“气”与艺术家的精神个性生命本质有关。“气韵”的气包括宇宙自然的气。“气”也指画面的元气。“气韵 ”也就是在笔墨的吞、吐、撒、放,墨的浓、淡、干、湿、枯、润之间了。由于画家的禀赋、气质有所不同,有的强调画面的“静气”“纵横气”,齐白石的“融合之气”,黄宾虹自然界的“元气”等。

“气”也指气力之气。谢赫凭夏瞻“气力不足”,气中元气最好主体的“气”不单指气力之气,也与画家的情感气质相结合固有喜气、怒气、静气、燥气之说。

4、怎样理解“气韵生动”?

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提出气韵生动的命题,随着绘画艺术的发展,美学家对“气韵生动”命题探讨深入,“气韵生动”内涵与外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其一:指画面艺术形象表现出来的旺盛生机、勃勃生气与淋漓元气。清邹一桂《小山画语》云:愚谓即六法言,亦当以经营位置为第一,用笔次之,傅彩又次之,传模应不在画内。而气韵则画成后得之。一举笔即谋气韵,从何着手?以气韵为第一者,乃鉴赏家言,非作家法也。

其二:指绘画创作中审美客体(天地万物)的生机活力。

其三:指绘画创作中审美主体(画家)的人品、学养、气质精神。

其四:指画家手中有韵律变化的笔墨线条,如明朝唐志契《绘事微言》云:气韵生动与烟润不同。世人妄指烟润为生动,殊为可笑。盖“气”者有笔气,有墨气,有色气,而又有势,有气度,有生机,此间即所谓‘韵’;而生动则又非韵之可代矣。“生”者生生不穷,深远难尽。“动”者动而不板,活泼迎人。

5、怎样以神写形?

中国古典美学将审美对象区分为“形”即形体形质,“神”即精神世界内在生命运动变化的内因。石鲁提出:“要把世界观化为情感,把情感化为艺术”和“个人主观越是敏感,感情越是丰富,也愈能鲜明地体会形象的意义”这些主张。也就是“自我的真情”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

石鲁以为“中国画人物在造型上与西洋不同,中国画造型规律是‘以神写形,以简胜繁,骨法用笔,以神变形”。1960年前后,石鲁在思想上已经形成“以神写形”艺术观了。认识主观的神和表达客观的神去指导变形。作品人格化、主体化。“梅兰竹菊”就是以神写形,神与形式辩证的、统一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石鲁对“形”“神”概念的理解:“形即有可观的,也有主观的;神既有客观的,也有我主观的。”将“客观神”与“主观神”统一就视为“全神”。石鲁的思想近似乎于顾恺之的“以形写神”。

6、怎样理解不似之似?

以神、形为中心的形似、神似、意似都是指绘画对象的客体而言。中国画的创作至晚在宋代的写意里,已经做到不似之似,然而当时尚未见到理论上阐明。入明,元人所留下来的不求形似问题在理论上得到了进一步展开,那时求形似与不求形似及与此相联的笔墨的简与繁问题已经普遍存在。明初以画竹文明的王绂发表议论:“今人寥寥数笔,自矜高简,或重床叠层,动曰不求形似,岂知古人所云不求形似者,不似之似也。”王绂谢世二百年后,徐青藤登上画坛,他作画形更简了。齐白石画的蟹,造型在似与不似之间,与徐青藤相比今人超过古人。齐白石说“作画秒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

黄宾虹说:画有三,绝似物象者,此欺世盗名之画;二,绝不似物象者,往往托名写意,亦欺世盗名之画;三,惟绝似又绝不似于物象者,此乃真画。他超越前人的见解,进一步回答了不似之似的根据是什么。综上所述,不似之似是一种艺术家在创作时需掌握的高超的创作技法。既艺术家在描绘外在物象时,应投入自己的感情,将客观事物赋予感情、生命地表达出来,并具有外在物象的形体或结构,才是真正做到了不似之似。

7、怎样理解“至人无法,非无法也,无法而发,乃为至法”? 这句话为清代的“四僧”之一的石涛提出。“至人无法,非无法也,无法而发,乃为至法”可理解为高人“无法”并不是真的无法,而是从不拘泥于古人、今人乃至画家本人的既成之法,且注重主观情感的表现和自身的特点出发,这才是真正的好的方法。石涛是最忠实研究理法的,他的自成体系的画论,集中了理法的精奥,但他又是最不拘泥理法的。这句话反映了石涛本人的美学思想,同时也提出了绘画中理法的重要性。理法是一个大范畴,在绘画中的许多方面都被涉及到。其中包含绘画表现对象的理和绘画创作的理。创作过程中,前者是对表现对象的认识,后者是对艺术规律的认识。绘画表现对象的理,如宗炳云:“应目会心为理”,是他在观察自然景物、酝酿立意时所获得的对象之理。苏轼论画以常理,其含义之一是穷尽事物的规律。绘画创作的理,是关于艺术规律的揭示。以苏轼只见,掌握了绘画规律,什么样的画都可以画,只有擅长画什么的区别,而无能画这不能画那的道理。理法从何而生?石涛认为生于绘画创作之始的“出笔混沌生”,即随着绘画的实践,理法就产生了。同时,理与发也是相生互依的关系。理法自春秋战国起便开始逐渐形成,是我国绘画美学中摧残闪光的思想结晶,诚如黄宾虹所说“学者须深悟之”。

8、“师造化”与“师古人”的关系是什么? 谢赫“六法”中的“应物象形”、“随类赋彩”,讲的是绘画的形与色来自客体世界。谢赫之后,姚最将绘画反应生活概括为“立万象于胸怀”,提出“心师造化”的范畴。“心师造化”不仅表明艺术与生活的关系,也表明绘画创作中主体与客体的关系。晚唐张璪进一步提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心师造化”的完善发展。“心师造化”,是画家从客观万物汲取创作材料,以反映现实生活,这当然是正确的,但仅仅这一个方面是不够的。画家还必须将他从客观事物中获得的艺术素材,根据自己的审美判断,进行分析研究,在自己的思想情感的熔炉中加工改造,这就是“中得心源”。“外师造化”与“中得心源”有机地结合起来,才是正确完整的理论形态。黄宾虹和齐白石十分重视师造化。他们在绘画创作上的接触成就,密切联系着生活这个唯一的艺术源泉。中国画论称师造化,中国文论称江山之助,生活对创作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它是艺术的源泉,而且祖国大地能使文艺家的精神、气质发生变化,这是唐宋许多艺术家的共同体验。师造化之外,师古人也是很重要,如何看待二者的关系,往往成为创造派和摹古派的分歧点。黄宾虹认为:“名画大师,师古人,尤贵师造化。纯从真山水面目中写出性灵,不落寻常蹊径,是为极品。”师造化之所以要摆在头等地位,是因为要从真山水面目中写出性灵,所谓性灵,既是自然景物的神,又是画家的情,艺术创作归根到底不外乎写客观对象的神,抒主体作者的情。摹古派的暮光盯住了前人的作品不放,尽毕生精力以赴之,画古人胸中的丘壑,不画自己胸中的丘壑,复古人的灵性,不抒自己的灵性,颠倒了艺术的源流关系,所得结果只能如此。黄宾虹谈师古人与师造化的问题,有一句话说得极为精辟:有师古人而不知师造化者,未有师造化而不知师古人者也。试想古今创造性有成就的画家,哪个是只知道面向生活而不知道继承优秀遗产呢?绝对找不到。这没有别的原因,道理只有一条,艺术创作除拥有生活之外,还必须有表现技巧,否则就不能完美地将生活变为艺术。师古人的必要性就在于此。综上所述,师古人与师造化的关系即为相辅相成,唯有继承传统并跟随时代抒发出自己的真实感受,才能创造出更为优秀的艺术作品。

9、请你谈谈“师造化”的方式。

中国美学心师造化“师”的方式也不同于“模仿”,这与“造化”的性质即为有关。中国文化主要体现在自然山水里。“山,春夏看如此,秋冬看又如此,所谓四时之景不同也。”“山,朝看如此,暮看又如此,阴晴看又如此,所谓朝暮之变态不同也。山,近看如此,数远里看又如此,每远每异,所谓山形步步移也;山,正面如此,侧面又如此,背面又如此,每看每异,所谓山形面面看也。”(郭熙《林泉高致》)“师”的方式必然不同于模仿的方式。西方画家必须对景作画,写生是一大基本功。对景作画,最能准确地反映出比例、色彩和意蕴,也最能典型地反映西方宇宙的本质。但中国的宇宙不是实体的、形式的,因而用焦点透视,偏于一隅的形色是不行的。当然心师造化必须对景,但不是对景写生,而是对景观察。中国画家讲究“饱游饫看,历历罗列于胸中”(郭熙,《林泉高致》)大家都有游历山水的精力。石涛说“搜尽奇峰打草稿”这草稿是打在心理的。为了掌握山水精神,画家必须游历山水。为了表现山水之精神,他却不能对景写生,因为写生的方式和所能写之景都离中国山水精神太远。中国画家以散点透视和以大观小的方式来表现山水。散点透视正是画家“饱游饫看”时“山形步步移”、“山形面面看”的概括。以大观小即画家所经历众多,所览纯熟,所养扩充,名山胜水“历历罗列于胸中”,站在宇宙的高度作画,这样所画出的东西都能显出和中国宇宙精神相一致的山水精神。老子认为,对天地万物的观照不能从主观出发,而要从客观出发。只有这样才能在观照中将天地万物作为一个整体来加以统摄。换句话说,就是不能从客观出发,而偏执于事物的一隅,局限于某一固定的角度,从而将天地万物作为一种孤立、分离的对象加以对待。有关“师造化”的方式,后来宋代哲学家邵雍继承老子思想提出“以物观物”的命题。目前来看“师造化”的最高境界是“不知我之为草虫,草虫之为我”、“身与竹化”的物我两忘,与大化同流的状态。这些便是中国美学中“师造化”的方式。

10、怎样理解中国画的雅与俗? 雅与俗是作品的格调问题,是从作品的价值的两极高低、雅俗来把握作品的不同属性的范畴,雅与俗是一对矛盾,历来画论都主张雅,而反对俗。出于“雅人墨士”之手的绘画作品与出于“俗人之手”的作品构成了绘画上的雅与俗的对立。雅与俗之说有以下几种含义: ①作品风格雅正、雅致与鄙俗、淫俗、浅俗、艳俗相区别。②指绘画作品的高雅与流俗关键在于笔。

作品雅俗在与人的雅俗,在于人的趣味的雅俗,在于人的修养的高低,去俗就雅,依然是摆在画家面前的问题。当然还有一个雅俗共赏、大俗大雅的问题。元代黄公望提出了在绘画中存在“邪、甜、俗、赖”的问题。其中甜俗问题,北宋已经有人注意了。黄山谷强调艺术表现要自然,如虫蚀木,反对人工气,能这样便是巧,脱了俗。宋代韩拙首次在山水画理论中提出俗的问题,并认为“唯俗病最大”。王履与韩拙有共同之间,认为笔墨粗不等于俗,笔墨细也不等于俗,真正的俗是媚态。而其后的王绂也是把忽视传神,追求华丽色彩效果视为甜、俗的表现特征。实际上,绘画的色彩鲜艳并不等同于甜俗。董其昌说过,赵令穰、伯驹、赵孟頫三家合并,虽艳而不甜。意为甜病是由于画家只在色彩悦目上下功夫,而在传神上无能为力。清代沈宗塞认为,去甜俗,不是废除颜色文彩,是要去掉笔墨间媚气。黄宾虹认为“甜是无内美”,把甜看做是艺术上的浅薄现象。对于宋元以来的这些评画观点,今天怎样看待呢?这要作具体分析。有的要抛弃,有的可以批判的继承,取其合理成分。比如邪与俗,文人观点有片面性,他们认为的邪,不一定就是邪,他们认为的俗也不一定就是俗,明显的例子就是米芾说赵昌画俗,陈洪绶说马原、夏珪是败群。而赵昌、马原和夏氏在今日的我们看来,都是古代极其优秀的画家。所以,雅俗、邪甜等都是审美趣味的问题,在阶级的社会里,趣味都有所倾向,因而何为雅俗的问题,是具有相对性的。

11、怎样理解“意在笔先,笔出意外”?

意在笔先是指,写字、画画先构思,再下笔。而笔出意外是指在创作过程中所遇到的“随机性”的一些特殊情况,是非理性的。说到“意在笔先”,就不得不讨论到创作钱的立意和布局等问题。立意中,意识多义性的范畴,这里所讲的立意,是表达中国画创作构思的范畴。意,是有多义性内涵的。在中国画论,尤其是宋代的画论中,经常出现意这个词。意,有时当做画的见解主张讲;有时当写意讲;有时当意境讲;有时与神的概念想通。最早涉及绘画立意的是东晋的顾恺之。他为“写神”提出的“迁想妙得”和“悟对通神”,是讲画家与他所表现的对象之间的主客体交流活动,而其目的则在于酝酿立意。立意最出色的是宋代文同从画竹实践中总结出的“成竹于胸”。苏轼阐发其义云“故画竹必得成竹于胸,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即逝矣。”所谓“成竹于胸”,指立意已经成熟,画家的脑际映现出“其所欲画者”。为什么已经映现的形象“如如兔起鹘落,少纵即逝矣”?这并非说历历在胸的形象会逃遁无影,而是绝妙的构思难得。一瞬间情境的闪现,对写诗画画都为重要,它是作者“了然于心”的结果,能否捕捉住,除与艺术技巧有关外,还有灵感问题。立意源于画家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美感评价。宋元以来,谈绘画创作必以胸有丘壑为前提、黄庭坚云:“一丘一壑,自须其人胸次有之。”所谓胸中丘壑,已非客观物原貌在画家头脑中的映像,而是经过画家的情感和他的审美网捕获来的意象。所以董其昌有“丘壑内营”一说。郑板桥将创作分为三个进城阶段: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立意的物态化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形象的组织安排,今人称作构图。古人称作经营位置,或称章法、布局。经营位置是将腹稿变为画图,将胸中之竹变为手中之竹。谢赫在“六法”中提出“经营位置”这个后世通行的范畴。构图、布局在绘画创作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那么什么样的构图才符合人们的审美需求?黄庭坚赏画重韵,设机构图也论韵;李衎认为,由于作者的审美习尚和才能高低等差异,章法无一定准则;明朝唐志契谈经营位置,注重景物的藏于露的关系;董其昌谈构图,以“取势”为主;吴昌硕认为构图应包括诗书画三者的相互配合;黄宾虹论章法,有剪裁、层次、疏密、气脉四观点;齐白石谈经营位置在重气方面与黄宾虹看法一致;潘天寿谈经营位置观点有四:取舍、气势、轻重均衡、画内之景与画外之景;宗炳论画的文章中对山水画必须解决的空间透视问题,做了初步的原理论述;郭熙有三远法......古代书画家对立意与构图的种种论述,足以证明立意与构图在创作进行时,是十分重要的步骤。而“意在笔先”即表达了在落笔之前,艺术家应充分地明确自己的立意,完善自己的构图,这样才能创作出更为精美的艺术作品。“笔出意外”在这里强调了绘画过程中遇到的随机性实践,这些情况是很难被画家预想到的,是出“意”之外的。“笔出意外”是笔墨之内的东西,会在落笔时在笔、墨、水的调和见产生,所以这里需要强调的是笔墨在绘画创作中的重要作用。如果说立意是一副中国画的灵魂,构图是一副中国画的骨架,那么笔墨就是中国画的皮肉。通过笔墨直接反映了整幅画的精神面貌和立意、构图、意境。也只有笔墨能够勾勒出可为人视觉感知的种种形状,向观者诉说艺术家想表达的心意。在绘画创作中,画家通过熟练地掌控笔与墨的运用来创作艺术作品。但在熟练之中,也会遇到因意外而产生的不在预想之中的画面效果。如果这种“意外”被巧妙地安排在画面中加以运用,那么画面将比预先考虑到的效果更为精巧。所以将“意在笔先、笔出意外”牢记于心,在绘画前做到“意在笔先”并能充分地结合“笔出意外”是每一位画家所追求的理想境界,也是画面效果提高的重要保障。

12、为什么说布局是画之总要?

布局就是构图、章法,即古人所云的“经营位置”。此说是南齐谢赫提出的“六法”之一。“经营”二字含义十分丰富,它包括思考、分析、研究、推敲等一系列思维活动。“位置”也不仅是画面上物象安置的处所,它还包括整个画面的结构、布局等。可见构图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技法。简而言之,构图就是将被描绘的对象在画面上合理的组织与安排,使人看后感到有重点、有秩序、有节奏、有环境、有空间、有虚实、有气韵。从而使绘画产生艺术效果,有感人启示人的力量。这些布局所拥有的属性,注定了布局在绘画创作中的重要性。而中国画艺术家又通常十分重视构图,并且花费大量的时间去研究构图。山水、花鸟、人物,均不例外。唐朝张彦远曾提出“经营位置,则画之总要”的说法,清朝鄒一贵曾提出“以六法言,亦当以经营为第一”,足以证明构图布局早在中国古代就已受到关注和重视。而宋朝郭熙又在《林泉高致》中提出“三远”的构图方法,并流传久远,一直沿用。由此可见研究构图、布局的经营方式早已成为每一位画家的必修课。通过古代书画家对布局重要性的强调和研究,我们可以知道布局确实为“画之总要”。作为新时期的艺术家,更应该掌握好构图布局的规律,妥善经营自己的画面。

13、怎样理解书画同法?

作为中国传统书画理论中的一个重要观点,书画同源包括两方面的涵义:①指中国文字与绘画在起源上有相通之处;汉字起源之初的象形特点本身就具有绘画性。在初期的象形字中,古人用线条把物体的外形图案化。每一个字就是一幅画。②指书法与绘画在表现形式方面,尤其是在笔墨运用上具有共同的规律性及审美标准。经过上千年发展,中国的书法和绘画源远流长,互相影响,交相辉映,构成极具特色的艺术形式。脱离中国书法的审美趣味、谈中国绘画的艺术性,几乎是不可能的。书与画在用笔上,有着惊人的一致性,其中最主要的一致性表现在对骨法用笔、笔精墨妙的推崇上。而骨法用笔,笔精墨妙,不仅需要下苦功联系,更需要坚守内心操守,体会“生死刚正谓之骨”的精神境界。中国书法成为非常优雅抽象的艺术,与中国文字的象形特点是分不开的。中国文字起源之初,往往以线条概括物体之外形,并慢慢从具象到抽象,内容越来越丰富,其后经过不断的演变,书法成为主要研究线条美的一门艺术,而绘画则既重视线条的美感,又重视笔墨的精妙。线条是中国画的基础,故学画者必先学书。作画而不通书道,则其画无笔;作书而不通画理,则其书无韵。在中国画中,线条的作用远远地超过了西方绘画对线条塑造形体的要求,中国画,讲究笔墨的书写性,写是笔行纸上,有疾有徐,有轻有重,有气有势,有韵律有节奏,笔下千变万化,却追求无一笔无来历的境界,因此,中国画家在作画时,常称之为写画而不说画画。

有关书法同法的问题,唐朝张彦远是首论者。他从汉代张芝草书一笔而成,到东晋王献之的一笔书,到陆探微的一笔画;从张僧繇用笔依卫夫人《笔阵图》点画,从吴道子授笔法于张旭等实例,论断书画用笔相同。张彦远发现书画用比同法,对中国画的笔墨研究有积极的贡献。

由此可见,书画同源不仅是中国画中从古至今的优良传统,也是优秀绘画作品的精到之处。作为新时代的书画家,更应该把握好书画同源的道理,进一步推进研究书画同源的法则,将艺术创作发挥至极。

14、怎样解决笔墨和造型的关系? 笔墨与造型的关系问题,是中国画语言上的重要课题。笔墨与造型的关系处理直接影响着绘画作品创作实践和品评标准。在中国画的创作历史上,也交替出现了重笔墨与重造型的现象,笔墨与造型的磨合兼容也经历了艰难的历程。有关解决两者的关系问题的争论更是从上千年前的“像物必在于形似”、“作画第一论笔墨”持续至今。解决笔墨与造型的矛盾在山水、花鸟画那里是造型做出了相应的让步,相当程度上笔墨获得更大的表现力。然而,具体到水墨人物上,“笔墨作为塑造人物的最基本绘画语汇,不论是写实、写意水墨,还是抽象水墨,似与不似,存形、离形,其变化关系都应该建立在人物结构形态上,作品无论笔墨有多么精到,也离不开寄附的形象存在。”这里的造型强调的是有利于笔墨的表现的规律的,是借鉴了西画素描的精确和厚实,引进速写率直与生动,融入色彩的逸趣与流韵。那么,笔墨与造型之间的关系到底应该怎样解决呢?笔墨是不应该也不能抛弃造型,当然,要做到笔墨与造型的绝妙融合还需建立在精神的造型能力的基础上,没有精准的造型能力,作画时有可能因为对于结构生疏之境而受到造型能力的种种局限,被结构形体束缚,“碍手碍脚”,心手不能相应,无法用笔直取、挥洒自如,难以达到作为精神性的媒介手段。由此可见,在中国画中,解决笔墨与造型关系的本质在于绘画手法的纯属度,也就是造型能力与对作画工具的掌控能力。在绘画手段高明的艺术家笔下,笔墨与造型的矛盾可以被和谐地融合为衣服优美的画卷,所谓“熟能生巧”,在这样的前提条件下,笔墨可以表现造型,但又不被造型所拘;造型也可以规笔墨,但又不被笔墨所打乱。用笔墨描绘造型,用造型反应笔墨。除手法纯属度外,想解决笔墨与造型的关系,还应从艺术家自身的思想入手。在画家开始展开创作思路时,应广集素材,认真研究各时期各风格各艺术家的各类艺术作品,积极思考、摄取当中的优秀成分,归纳、总结、学习成为自己思维里的一部分。在进行创作时也要时刻注意通过画面来反应人的思想,深切表现艺术作品的主题。这样才能做到笔墨不被造型所束,造型不因笔墨而乱,从而创作出更为优秀的艺术作品。

15、怎样理解“笔墨程式”?

“笔墨程式”是指画物象时所用的笔法、墨法的各种方式。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如描法、写法、皴法等方法与不断推陈出新的笔墨用法都可以称为“笔墨程式”。对待笔墨程式,我们应该“套上去”,再“画过来”。所谓“套上去”的意思就是学习中国画中比较重要的一个步骤——“师古人”。即将古人的笔墨程式通过临摹、研究、实践等方式吸收成为自己的创作方法。所谓“画过来”即打破古人陈规,“师造化”与“笔墨当随时代”。在绘画作品中创造“心师造化”,感受自然,在笔墨程式的运用中反应自己所在的时代的特色,反应自我内心的精神世界。但是一种笔墨程式的形成,通常需要上百年或更久的时间,并且中国画初学时重临摹,所以想改造或打破一种笔墨程式并没有说的那样容易。中国画的程式自唐代的仕女图到吴带当风再到宋元的丘壑等等已演变了上千年。不能说陈旧的笔墨程式就是不好的,就是“糟粕”,就应舍弃;也不应该说所有行程的笔墨程式都是艺术创作中对艺术家推陈出新的束缚。对待笔墨程式,我们应当接纳,也应当将自己的创作经验“投放”到整个中国画笔墨程式的“大洪流”中,要在“洪流”中做一块突出的磐石,张扬自己的个性,发挥自己的特长,给人们创造出更美好更新奇的艺术世界。要做到“套上去”、“画出来”。

16、怎样理解“笔墨当随时代”?

“笔墨当随时代”是中国清代著名画家石涛一句名言。意为精神生活在变化,物质生活也在变化。而笔墨也应随着时代变化而变化,随着人们的审美趣味的变化而变化。石涛认为,看待笔墨不应用孤立的观点。他以为每一个历史时期的笔墨,都与当时代的历史背景,也就是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相关。比如说与石涛同为四僧的八大山人在绘画中的用笔与构图和那种“白眼朝天”的讽刺感就突出地反映了那个时期“遗民”的思想感受。同时,石涛也谈到了笔墨的个性受时代艺术共性的影响与制约。举一个文学上的例子,鲁迅只有一个。在我们当今时期,即使是具备了鲁迅的学识与眼界,也不可能写出鲁迅写出的那种文章,文风可以被模仿,被吸纳,但鲁迅的精神是模仿不来的。鲁迅的精神思想是那个特殊的时代的特殊的产物,当代人的思想也是被当代的社会背景所局限,就想当代人不会写出鲁迅的文章一样,鲁迅也绝不会写出当代人可以写出的文章。这就是时代艺术共性对笔墨与艺术创作的制约。石涛提出这一思想,意旨反对以为描摹古人,而抛弃了自己的审美理想。这一思想在当今艺术界仍是艺术思想的主流,也被艺术家们广泛地推崇着。

17、“气韵非师,必在生知”怎样理解? “气韵”不是学出来的,而是天生就有的,经后天环境的培养而逐渐形成的。古人以“生知”这个概念表示天赋极高。绘画大家的艺术作品的构图、境界、笔墨等都带着自己的灵气和气韵。有的气魄雄浑,有的温韵婉约,有的崇山峻岭,有的烟雾溟蒙。题目中的这句话也说明了画面是否达到“气韵生动”的高妙境界是与画家与生俱来的生命精神与性格特点有着直接的联系的。所以,从性格秉性特点来看,模仿他人不仅是不可取的,也是很难做到的。因为这“非学所及”,而是“自然天授”。清代的素祖永说:“画家气韵有别,大家魄力雄浑,骨骼劲逸,气韵从沉着中透出。名家蹊跷幽秀,姿态生动...”作为艺术与美学的研习者,应将“气韵非师,必在生知”这句话牢记于心。在艺术创作中,反复体会它的意义与妙用。努力创作出具有自我个性的、反应自我内心的大自然的艺术作品。

18、请解释“作画需解衣盘礴,旁若无人,然后化机在手,元气狼藉,不为先将所拘,而游于法度之外。”

这句话为清代恽寿平所说。译为作画时,须要有旁若无人自由自在的精神状态,然后将大自然生长的奥秘和规律掌握在手,使形象的生命力活跃在头脑里,不为先匠(指古代的艺术大师们)的理法所拘泥,下笔时能够自如的去操纵技法,于法度之外取得精妙的艺术效果。恽寿平的这段话,较为确切的概括了中国画(特别是写意画)创作过程的几个关键问题。首先是作者精神上情绪上的准备;接着是立意构思兴城鲜明而独特的意象;然后不拘成法,放笔直扫,不为程式法度所左右,“游刃有余”的追出胸中之意向,(当然,还有“临池变法”的问题),于是纸上活跃着的形象才具有画外之意、耐人寻味、气韵生动的艺术效果。

19、请解释“有一种画,初入眼时,粗服乱头,不守绳墨。细视之,则气韵神功,寻味无穷,是为非常之法。惟其天姿高迈,学力精到,乃能变化至此。”

篇7:美院2009年度研究生会工作总结

2009年以来,江苏省科技厅围绕省委、省政府加强自主创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部署,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按照“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总体要求,完成了专项资金项目的组织申报工作,并严格按照专项资金项目立项程序,会同财政厅抓紧组织完成了年度专项资金项目专业评审和综合评审两轮项目评审工作。

为做好下一步专项资金可行性研究和现场考察论证工作,6月23日,省科技厅、省财政厅召开了工作布置视频会。省科技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杨锐出席会议,并对下一阶段项目可行性研究和考察论证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

杨锐在讲话中强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是签订合同的主要依据,也是项目管理的重要内容。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其研发与产业化目标任务一定要实事求是、明确清晰,要可量化、可考核。根据项目的体量、对产业的带动性和实际需求情况,今年将适当拉开资助档次。各单位要按照规定的经费支出范围,详细编制支出预算,依据要详尽充分、真实可靠且科学合理。在考察论证阶段,仍将严格执行专项资金项目的立项标准,凡存在以下问题之一的项目,将实行一票否决:有弄虚作假行为,有严重违反“六不准”行为的企业;样品、样机等中试成果不完善,不具备项目实施的技术基础的项目;企业承担能力弱,不具备项目实施条件;项目的银行贷款、自筹资金等资金来源不能落实到位;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的技术、经济指标与项目建议书存在较大差异,大幅度调整指标的项目。

篇8:美院2009年度研究生会工作总结

2009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

专项任务项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申报办法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发 [2004] 16号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和规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党建和安全稳定工作研究,决定设立“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由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负责组织实施。申报工作的有关事项和办法如下:

一、课题类别及资助额度

本次项目分为:(1)一类课题,每项资助经费原则上为8万元;

(2)二类课题,每项资助经费原则上为2万元;(3)辅导员骨干专项课题,每项资助经费原则上为1万元。

一类、二类课题必须严格按照课题指南(详见附件)申报,不得更改课题名称。辅导员骨干专项课题由高校专职辅导员(指在一线从事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人员,包括院系学工组长、团总支书记、党总支副书记等副处级以下从事学生工作的人员)自拟题目申报。要求研究课题就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具体问题开展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研究,提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实问题的新方法、新途径、新手段,切忌空泛抽象。

二、申报条件

1.本次项目限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申报;每所高校最多只能参与每类课题的1个项目申报;各类教育部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基地(如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可单独申报;各省(区、市)教育部门原则上不牵头申报。

2.申请者必须能够实际从事研究工作并真正承担和组织项目的实施;每个申请者限报一个项目,且不能作为课题组成员参与其他项

1目的申报;课题组成员最多只能同时参加两个项目的申请;所列课题组成员必须征得成员本人同意,否则视为违规申报。

3.有以下情况之一者不得申报本次项目:

(1)在研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含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基地重大项目、后期资助项目、一般项目)负责人;

(2)所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自2006年(含)以来因各种原因被撤销者;

(3)在研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含重大项目、重点项目、一般项目、后期资助项目、西部项目和单列学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各类项目负责人(若已结项需附相关证明)。

(4)在研的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高校思政、党建、稳定、网络)委托研究项目负责人;

(5)申报2009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其他类别项目者。

三、申报办法

1.本次项目采用电子文件申报的方式。申请者登录“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信息网(,并在邮件标题栏注明“XX学校申报材料”,同时将纸质件各1份加盖单位公章后寄至:北京市西单大木仓胡同37号,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邮编:100816),逾期不予受理。思想政治工作司联系人:葛元杰,010-66097663,韩丽颖,010-66096672;传真:010-66092064。

四、其他要求

1.申请者应如实填报材料,确保无知识产权争议。凡弄虚作假者,一经查实即取消三年申报资格。

2.各申报单位应严格把关,确保填报信息的准确、真实,提高项目申报质量。如违规申报,将予以通报批评。

3.获准立项者要严格按照有关要求认真组织项目的实施,切实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的深入开展。

附件:专项任务项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一类、二类课题指南

附件:

专项任务项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一类、二类课题指南一、一类课题

1.“六个为什么”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研究

2.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长效机制建设研究

3.加强民办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4.高校党的建设充分体现科学发展观新要求研究

5.加强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针对性实效性研究

6.高校安全保卫工作立法研究

7.高校安全稳定工作标准化研究

8.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现状和防治研究

9.大学生网络民意可信度测评指标体系构建研究二、二类课题

1.党的十六大以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研究

2.当代大学生群体思想特点与规律变化研究

3.社会思潮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研究

4.高校全员育人政策研究

5.高校辅导员骨干学位提升培养工作研究

6.高等职业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模式研究

7.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培养培训研究

8.加强研究生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研究

9.形势报告会育人作用研究

10.大学生全员参与社会实践工作对策研究

11.高校校园文化活动创新研究

12.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

13.加强高校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研究

14.高校院系级党组织发挥作用研究

15.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长效机制建设研究

16.加强大学生党支部建设研究

17.加强高校党校建设研究

18.高校党务工作队伍建设研究

19.民办高校党建工作研究

20.高校宣传工作应急机制与办法研究

21.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创新研究

22.高校统战成员为学校科学发展作贡献研究

23.高校廉洁教育教材建设研究

24.新形势下高校廉洁文化建设研究

25.高校校园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研究

26.大学城(校外学生公寓)安全管理研究

27.高校非政府组织活动管理研究

28.高校宗教工作研究

29.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安全工作研究

30.新时期新阶段高校安全稳定工作规律研究

31.大学生网络组织的行为特点、社会影响和发展趋势及其管理 策略研究

32.校园网络流行语言特点、形成机制及在高校网络舆情获取和舆论引导中的应用研究

33.加强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的制度体系构建研究

34.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案例研究

35.高校新闻网创新与发展研究

36.高校网络舆论领袖的形成、作用和管理研究

37.高校网络文化产品培育机制、推广机制与运行机制研究

38.网络暴力形成、危害及对策研究

39.网络“客文化”研究

40.网络社区文化的形成、影响和管理研究

41.基于自组织理论的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策略研究

上一篇:“日周月”工作总结讲解下一篇:临沂第二十五中学上半年语文组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