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获得感调研论文

2024-04-21

员工获得感调研论文(共8篇)

篇1:员工获得感调研论文

《人民的获得感》观后感:打赢脱贫攻坚战 增加人民获得感

《人民的获得感》观后感:打赢脱贫攻坚战增加人民获得感

为迎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胜利召开,深入反映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成就,中央电视台制作播出十集大型政论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这部大型政论专题片以《人民的获得感》篇收尾,以人民的获得感贯穿始终,可见“人民”对于中国共产党之言的重要性,正如总书记所言,我们推进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要让国家变得更加富强、让社会变得更加公平正义、让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一场关乎13亿人全面发展、走向共同富裕的改革拉开大幕。通过对民生领域的各项改革,让人民能够更好地生存,更好地发展。

“未来五年,我们将使中国现有标准下7000多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总书记向全世界、向中国人民作出的庄重承诺。为此,精准扶贫、建档立卡、“脱贫攻坚军令状”等一系列首创举措相继出台并施行,以期能够打赢这场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脱贫攻坚战。异地搬迁、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生态扶贫等一系列改革措施构建起了各方协同推进的大扶贫格局,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多元主体的社会扶贫体系正在逐步形成。愚公移山,久久为功。相信我们在党的带领下通过努力,定会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让人民生活切实得到改善,增加人民的获得感。

同时,在“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指引下,就业、教育、文化、社保、医疗、住房等公共服务体系相继得到改善和更加健全,脱贫攻坚战进入决胜阶段,全体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便指日可待。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强调并践行“人民立场”这一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全党同志必将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带领全国人民打赢脱贫攻坚战,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篇2:员工获得感调研论文

获得感:四个期待

期待一

加快收入分配改革:让钱袋子鼓起来

观察近期网上舆论,“收入分配”成为民众“获得感”的首要诉求,也是对今次两会的最大期待。在中国新闻网、新华网、人民网等媒体的两会调查中,这一选项均居于榜首。

近期一项网络调查显示,超7成人对目前个人收入水平感觉“不满意”。当被问及“您所在单位多长时间为员工调整工资”时,近4成人表示“不会调整”。

在各大媒体官方微博发布的有关“获得感”的新闻下面,诸多网友直接留言“请涨工资”。

中新网的最新调查显示,“涨工资”成为民众最为期待的应对生活成本上涨的措施。为此,诸多受访者呼吁,应建立职工工资正常增长的长效机制。

其实,民众“涨工资”呼声的背后,是对收入分配改革的期待。调查进一步显示,收入差距的主要问题是“行业之间差距过大”、“普通员工与管理层之间差距过大”等。

对此,有网友留言说,“有时候,并不是我们的收入下降了,而是看到很多人收入升得快,自己心里的落差加大了。希望政府用好政策杠杆,让人们在差不多的脑力、体力劳动付出时得到的收入能保持在同一个区间内,至于那些高收入、超高收入,应用财税手段去调节,我们的社会是讲求公平和效益的。”

期待二

继续重拳反腐:把“老虎苍蝇”打下去

民众对于公平的诉求,不仅体现在“钱袋子”上,还体现在对于公权力的关注上。包括中国新闻网在内,多家媒体的调查显示,“反腐倡廉”均居于榜单前三位。同时,“从严治党”选项也居于榜单前十。

后的两年多,80余名省部级及以上官员落马,十余万党员干部受处分,除了党政系统,反腐风暴还深入到国企、军队、高校等领域。中国反腐上不封顶、不设禁区,引全球瞩目。

根据中纪委年初的部署,今年中国反腐的一个重点是向“苍蝇”开刀。对此,有网友留言表示,“个别基层政府和基层政府的个别工作人员带头不依法执政的杀伤力是很大的,严重损坏了基层政府和当地群众的关系,破坏了当地政府在群众中的公信力。”

这位网友指出,“从人治到法治,再从法治到信仰自我规范和约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各级政府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做。”

反腐如何趁热打铁、如何由表及里,形成长效机制把“老虎苍蝇”打下去,成为两会前民众一大期待。

期待三

增进民生福祉:让老百姓有更多“获得感”

除了对于公平的关切,诸如医疗、养老、教育、就业、食药品安全等一些民生问题的改善,也成为老百姓对于增加“获得感”的普遍诉求。

中新网的调查显示,“社会保障”仅次于“收入分配”,位列两会热点排行榜第二名。其他媒体调查榜单的前十名,亦多为“医疗改革”、“养老改革”、“教育公平”、“住房保障”、“就业创业”、“食药品安全”等民生话题。

网友“一叶税舟”在微博上留言称,“人民的获得感是非常诚朴的,只要可以支配的钱多起来、物价降下来、有一定的休闲时间就满足了。”

深化改革正是对民众朴素“获得感”诉求的回应,如何推出一批能叫得响、立得住、群众认可的硬招实招,如何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来,令人关注。

全面深化改革关键之年的全国两会,正是观察改革路径、成果、进度的重要窗口之一。

期待四

加强环境治理:喝上干净水,呼吸干净空气

近年来,环境污染问题引起公众广泛关注。多家媒体的调查显示,“环境保护”位列最受关注十大话题,其中,水污染和大气污染问题最为严峻。这与去年官方公布的信息相吻合:冬天创下平均雾霾天数52年之最,近六成地下水水质差,耕地土壤点位超标率达19.4%。

综合中新网微博、微信、社区等多个端口的调查数据,约半数人认为,目前的环境问题“严重影响了我的生活”。

网友“Fred”在中国政府网上留言说:“提高人居环境质量,刻不容缓。说法有了,重在行动!”

下一步,如何行动?在媒体的调查中,诸多受访者希望“减少公车出行”、“关停污染企业”、“更多使用清洁能源”,以及“加大政府考核中环保工作所占的比例”,等等。

篇3:员工获得感调研论文

一、邓小平社会稳定思想的形成

1948年, 邓小平在《关于今后进入新区的几点意见》中提到:“人民对我们的第一要求就是‘安政治’, 因为人民最怕紊乱, 怕无政府, 要求有秩序。”[3]“安政治”, 就是政治安定、稳定。这就体现出邓小平关于“稳定”的思想。但此时只是其社会稳定思想的萌芽期, 邓小平的社会稳定思想是经历了漫长的形成过程的。

(一) 邓小平社会稳定思想的萌芽

新中国成立之初的三十年间, 是邓小平社会稳定思想的萌芽期。在此期间, 中国国内一直风雨飘摇。十年文革期间, 千万人走上街头, 高呼要踢开党委, 停工停课, 闹革命, 使国民经济到了崩溃边缘。针对政治不稳定、社会不安定、人民生活不安宁的混乱局面, 邓小平在恢复工作后不久, 毅然决定对军队、工农业、科技和文化教育等社会各个方面进行整顿, 去除不安定因素。这正是邓小平的社会稳定思想发展的前兆。

(二) 邓小平社会稳定思想的开端

自1978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 是邓小平社会稳定思想的开端时期。1978年, 邓小平在《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团结一致向前看》中指出:“安定团结十分重要。”因为“一个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这是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必不可少的条件和保证。”[4]只有在安定团结的社会形势下, 才能集中精力于社会建设。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中国共产党在深刻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 采取稳定经济、政局、社会等一系的措施, 集中精力发展社会生产力。1989年, 邓小平又说:“中国的问题, 压倒一切的是需要稳定。”[5]这就强调了社会稳定的重要性, 也充分体现了他的社会稳定思想, 表明着只有社会稳定, 才能更好的进行改革, 更好的发展经济。

(三) 邓小平社会稳定思想的发展

从1989年到1992年是邓小平社会稳定思想的发展时期。在此时期, 世界范围内的社会主义国家都遭遇了重大挫折。一些社会主义国家未能继续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而中国却坚持高举社会主义旗帜。面对“六·四”政治风波, 邓小平指出:“如果没有改革开放的成果, ‘六·四’这个关我们闯不过。”“为什么‘六·四’以后我们的国家能够很稳定?就是因为我们搞了改革开放, 促进了经济发展, 人民生活得到了改善。”[6]只有社会稳定, 经济得到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才能促进社会整体的发展, 从而使得社会更加稳定。中国在邓小平社会稳定思想的指引下, 坚持改革和发展, 坚守社会主义道路, 使各方面因素相互平衡, 也就实现了社会稳定。

二、邓小平社会稳定思想的内涵

首先, 社会的稳定有利于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如果没有一个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一切都不可能。只有在稳定的社会环境下才能更好的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 使其形成更加适合中国情况的制度。因此, 在中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中国社会的各方面都处于转型期, 更要认识到:只有社会稳定, 才能使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

其次, 社会的稳定有利于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追求的是一种社会稳定、祥和、有序的现代化建设, 邓小平也曾指出我们已经“获得了一个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这是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必不可少的条件和保证。”[7]所以说, 社会的稳定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 也是必要的条件。

再次, 社会的稳定是中国特殊情况所需要的。毛泽东说过, 中国要解决革命问题就要依据中国的特殊的国情。同样, 社会建设也要依据特殊国情。近代百年的战争史, 使社会各方面都遭受到严重创伤。新中国成立, 百废待兴, 但想要走出一条适合中国自己的道路, 社会的稳定就显得尤为珍贵和重要。

最后, 社会的稳定是中国和世界人民的共同心愿。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是和平与发展, 社会的稳定涉及到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经历了长久的战乱, 世界人民渴望和平, 渴望社会稳定。中国的主要目标是发展, 增强国力, 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这也需要稳定的环境。

三、邓小平社会稳定思想的现实意义

(一) 邓小平社会稳定思想的理论意义

虽然马克思、恩格斯在无产阶级革命时代也需要注重无产阶级队伍内部在思想、政治、组织上的稳定问题, 但他们没有经历过真正的社会主义, 具有时代的限制。马克思也曾说过:“在将来某个特定的时刻应该做些什么, 应该马上做些什么, 这当然完全取决于人们将不得不在其中活动的那个特定的历史环境。”[8]所以说, 邓小平社会稳定思想, 是基于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历史条件和任务, 总结中国和世界社会主义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 创立的较为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稳定思想。它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发展中的时代性飞跃, 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的丰富, 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发展。

(二) 邓小平社会稳定思想的实践意义

稳定是前提。这是下一个十年全面深化改革时依然需要坚持的逻辑前提。”[9]社会的稳定永远是改革和发展的前提。习总书记还强调:“没有和平, 中国和世界都不可能顺利发展;没有发展, 中国和世界也不可能有持久和平。”中国在面临新世纪的挑战与机遇时, 依然要记得稳定, 只有社会稳定, 才能把中国自己的事办好, 才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好, 也才有利于世界和平。理论指导实践, 也在实践中得到发展与丰富。邓小平的社会稳定思想, 指导着社会的改革、发展, 也在改革、发展中得以丰富。

四、结语

邓小平的社会稳定思想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指导思想, 只有循着邓小平的社会稳定思想, 才能在政治稳定、社会稳定的大环境下, 推进改革和发展, 实现中国政治和社会的长期稳定, 也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为世界的发展与和平事业做更大的贡献。

摘要:邓小平的社会稳定思想经历了萌芽期、开端期和发展期的一段漫长的发展历程, 形成了一个关于社会稳定的完整思想体系。邓小平的社会稳定思想, 对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改革、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邓小平的社会稳定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 更是对当代中国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的指导思想。

关键词:邓小平,社会稳定思想,社会发展

参考文献

[1]宋士昌.马克思主义社会稳定理论与实践[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3.12.

[2]邓小平.邓小平文选 (第3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3:377.

[3]邓小平.邓小平文选 (第1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4:128.

[4]邓小平.邓小平文选 (第2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4:159.

[5]邓小平.邓小平文选 (第3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3:244.

[6]邓小平.邓小平文选 (第3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3:371.

[7]邓小平.邓小平文选 (第2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4:159.

[8]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4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2:421.

篇4:甲子航材:让员工有更多获得感

身心的幸福感

“作为组织,我们要真心关爱员工,不仅要关爱员工的健康,更要关注精神压力和思想动态,最终要关爱员工的全面发展”。这是航材院党委书记王亚军常说的一句话。对于航材院这种高知科研事业单位来说,员工是组织最宝贵的财富,是否切实把员工放在心上,真正关心关爱员工,成为影响发展质量的重要因素。

近年来,航材院重点型号任务增多,科研生产经营任务加重,航材院党委不仅认识到了完成任务的重要性和艰巨性,也深刻体会到广大干部职工在高强度、快节奏的压力下所面临的身心诉求。航材院党委决定,“工作再累,不能累身心,时间再少,不能少关爱”。

为此,航材院开始系统打造“幸福文化”,提升全院干部职工的幸福感。首先,航材院党委经过思想激荡,组织提炼了阳光、创新、协同、快乐的BIAM幸福哲学,为培育“幸福文化”提供了顶层设计。

在自上而下地推出了BIAM幸福哲学之后,航材院党委也在认真思考员工是否认可该幸福哲学,寻找员工对幸福的认知和航材院推广的幸福哲学的契合点。为此,航材院对员工的幸福观进行了调研,通过调查分析,确立了“个人身心和谐统一、个人与社会和谐统一、个人与环境和谐统一”的航材院员工“三维”统一的幸福观模型。

幸福哲学和幸福观的确立,为实践指明了具体方向。随即,航材院党委开始大力实施以爱家、亲子、健康、连心为主题的“阳光关爱工程”,“爱家”活动通过举办集体婚礼、相声社送欢乐到基层、志愿服务活动、节日慰问、爱心帮扶基金、困难职工捐款等引导员工热爱航材院大家庭“亲子”活动通过举办“阳光关爱一亲子日”、材料科普体验、趣味登山等活动关爱了员工子女,播撒了未来希望;“健康”活动通过健康积分计划、职工运动会、送健康到一线、文体活动等,让“快乐工作健康生活”的理念在航材院广大职工心中扎了根;

“连心”活动通过邀请调离航材院的人“回院看看”、“品味生活”沙龙、“送欢乐到基层”、“青春映夕阳”、“青春手牵手”、“重阳节文化周”等,加强了沟通交流,营造了幸福氛围。

除了打造幸福文化,近年来,航材院也不断加大民生投入,让员工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十二五”期间,航材院经济平稳发展,经济规模从2010年的29亿元增长至2015年的45亿元,员工收入得到稳步增长。科研信息楼、永丰航空材料园投入使用,员工的工作环境得到改善。特别是针对职工群众对住房和文体活动场所的期盼,航材院克服重重困难,取得显著进展。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近年来,航材院感到“非常幸福”的员工比例大大提升。

创新的成就感

创新是航材院的立业之本。对于航材院科研人员来说,如何能有一个更有创新成就感、创新研究能酣畅淋漓发挥的环境,远比其他物质报酬更为重要,这也一直是航材人的一个梦想。

员工的梦想就是航材院前进的方向。为此,航材院决定,要尽快培育一个能让员工更有成就感、让科研成果不断涌现的创新生态系统。

如何让科研人员能够心无旁骛、心情畅快地进行创新?航材院领导班子陷入了沉思。这时,航材院院长戴圣龙指出,“我们要从科技创新的全过程出发,给创新搭建一个全方位的生态系统”。大家开始进行思想的激荡,“创新要有多层次的创新平台”、“得有丰富的研究项目”、“配置完备的研究团队必不可少”、“要给予创新大力的政策机制支持”、“还要注意保护知识产权”。经过智慧的激荡,一个以创新平台、研究项目、研究团队、政策机制、知识产权战略为主要内容的创新生态系统架构产生了。

思想统一后,航材院立即開始实施“科技创新行动计划”,从五大方面系统进行创新生态系统的培育。

在创新平台建设方面,航材院首先针对前沿技术领域建成若干技术创新能力强、前沿探索能力突出的研究中心,组建跨专业、跨学科的综合性研究平台。其次,在重点领域建成一批科技创新与新技术开拓能力、工程化研究与成果转化能力突出的研究与工程技术中心,实现从基础研究、应用技术研究、工程化研究到型号应用、型号产品小批试制、新产品研发的全线打通。此外选择国内外著名大学组建联合研究中心,与国外顶尖的科研团队较系统地开展材料科学前沿研究。

在研究项目方面,航材院跟踪世界前沿,积极寻找并甄别可以为航空材料技术带来突破的原始创新前沿方向,聚焦前沿领域实施专项行动计划,扩大院创新基金对前沿技术研究的支持力度,并全力争取军方、国家科技资源和基础研究计划项目。近年来,航材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计划、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等前沿或基础类项目立项方面屡创新高。

在团队建设方面,航材院开始围绕院核心发展领域和重点发展领域,整体规划科研团队建设。通过培养和引进相结合,加强学科带头人和科研领军人物培育和锻炼,加速国际化科研人才建设的推进力度,加强科研梯队建设,推动重点发展领域人才队伍快速向雁阵结构发展。

在政策机制方面,航材院开始在一次性奖励、补贴、配奖比例、岗位评定、职称评定、荣誉等方面制定较系统的管理措施,鼓励应用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鼓励青年科研人员申报国家自然基金、航空基金、863计划、集团创新基金及院基金等前沿探索类项目,大部分基金给予1:1的等额经费资助。充分激发团队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科研团队向团结和谐、骁勇善战的方向发展。

在知识产权战略方面,航材院积极创新知识产权管理模式,探索建立科研项目知识产权全过程管理和知识产权转让许可的有效方式,提升专利和技术秘密申报与应用水平。同时积极探索技术创新与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政策机制,加速提升知识产权的转化和应用水平。

nlc202309081824

实践表明,创新生态系统是在材料技术科学规律的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它让创新研究突破不再是“昙花一现”。近年来,航材院创新生态系统在前沿科技领域不断孕育丰硕成果。航材院先后突破低成本高性能复合材料、高强度损伤容限钛合金、高性能铝合金、超高强度钢、镍铝金属问化合物等关键技术,在石墨烯及应用、新原理隐身、纳米材料、3D打印技术等领域取得重要进展,为角力天空的中国力量,提供了先进材料技术的支撑。

近年来,航材院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知识产权示范单位”等称号,获得多项国家科技进步奖和国家技术发明奖。创新的成功,也提升了科研人员的成就感。一批专家获得上级表彰,产生了“航空航天月桂奖”获得者、“周光召基金会应用科学奖”获得者、“航空报国金奖”获得者等先进典型,并涌现出了一大批行业发明之星、科技之星、中青年科技创新先锋人才奖等。航材院也在院内不断选树和表彰先进人物,评选了“十佳青年”、“十二五”劳模、“十二五”科技成果奖、“十二五”科技发明奖、“十二五”科技论文奖等。

成长的动力感

成长的瓶颈期和迷茫感是降低员工获得感的一大杀手。航材院相信,有了动力和方向,脚步才不会迷茫。为此,航材院很早就开始针对不同群体打造多层次的职业成长通道,给每位员工都铺设了清晰的职业阶梯,让每位员工都有成长的动力。

“为自己的梦想打工”,这是航材院在新员工入职培训上给新员工的第一个提醒。航材院一直致力于打造成为“科学家的摇篮和工程师的沃土”,让一切人才资源充分涌流,以岗位为核心进行人力资源规划,以能力建设为主线进行培训开发。职业生涯规划涉及各类岗位,对于技术人才队伍,通过制定完善相关制度,明确了支撑专业发展的团队人员需求,规范科研岗位的任职条件、评聘考核程序要求,激励学科带头人和技术骨干不断争项目出成果、带团队;对于管理人才队伍,通过干部选拔任用、干部交流、干部退出、领导助理、一般管理岗位晋升等系列制度出台以及贯彻岗位成才和宽带薪酬思想的《职能及技术支持部门一般管理岗位岗位津贴管理办法》,打通管理岗位人员的职业发展路径;对于技能人才队伍,通过持续的技能鉴定、职务评聘、导师带徒等工作,推动技艺的传承发扬。

人才的成长需要管理的支撑,管理工作首先要做好传递。提升中层管理者领导力是航材院近几年人力资源管理重点工作之一。为此,航材院部署实施了“领导力提升行动计划”,通过公开竞聘,航材院选拔了几十名35岁以下年轻人走上中层管理者岗位,同时在所属各研究所增设管理副职,强化管理让科研人员能更专心于研究。

为激扬青春热力,搭建成长平台,航材院设立了“益材青年基金”,为青年创新提供第一缕阳光,并开展青年降本增效行动,为青年成长提供实践平台,推动了青年员工个人价值的实现。为激发内生动力,营造和谐氛围,航材院积极发挥老同志的积极性和自我管理能力,向离退休同志提供進一步实现自身价值的平台,定期在离退休老同志中举行“院情通报会”,组织退休职工开展建言献策活动和主题座谈会。

为了促进各类人才的能力提升和全面发展,航材院高度重视学习型研究院建设,加强对各类人才资源的学习培训,并打造了优材学校、老年大学、E-learning等平台,开展分层分类学习培训,打造学习型干部员工队伍,并从青年人才入手,加强学习引导,自主培养造就大师级科学家。

实践是最好的证明,成长的动力感充足之后,航材院一批批技术人员、经营管理人才、技能人才、党群人才脱颖而出。这里不仅走出了荣科、颜鸣皋、曹春晓、赵振业、陈祥宝等一大批在中国乃至世界材料领域享有盛誉的院士、专家、学者;培养出100多名专业技术带头人,他们都是国内外材料领域的知名专家,一批年轻学者迅速成长。还涌现出一批在各个领域表现突出的先进个人,如“全国劳动模范”、“国家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全国技术能手”、“中央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先进个人”、“中央企业先进职工”,以及全行业的“优秀领导干部”、“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风云人物”等。

经过多年的努力,航材院员工幸福感更足了,心气儿更顺了,创新的劲头更大了,越来越多的获得感显露在航材人的脸上。你听,航材人那幸福的笑声正在西山脚下不断流淌……

(作者单位: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

篇5:晒晒我的获得感初中作文

鲁迅先生说:“人是要有点精神的。”相对于常人而言,作为传承人类文明的教师,尤其是需要有点精神的。

教师有了自己的职业精神,有了精神的追求,钟爱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就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来,就有了工作动力。在这样的工作状态下,工作已不仅仅是“养家糊口”,而是自我价值的实现。客观的讲,中国人并不重视信仰,对什么问题都比较随便,这就形成了许多教育难题,教师没有信仰,没有精神追求,我们的学生便很难成为站立起来的人。 人不能没有精神追求,教师更不能没有精神追求。 ---获得了真挚的感情 学生在学校,老师倾心付出,无私奉献,和学生朝夕相处,学生成长了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特别是我们教好了一个顽皮的孩子或转变了一个可能是“不可救药”的学生后,这种感受是动人而深刻的;学生离开以后,老师的生命中虽然无太多可炫耀的故事,但他可以向他的下一届学生,他的同事,他的周围的人说起他与学生之间的许许多多的永远说不完的“故事”,多年之后,对于这些学生呢,“公式可能淡漠,定理可

能忘记,而师生之间培养起来的真挚感情,却常常经年累月不仅不淡忘,甚至会越积越深。”

教育者的胸襟,是学生的天地。教师的胸襟有多宽,学生的精神天地就有多大。教师心胸博大,学生才能面朝大海,才能仰望星空;人生中能遇上胸襟宽的老师,学生自然大气,自然能顶天立地。在一个教学群体中,能容忍不同的意见,特别是能容忍聪明正派的人。一般而言,有成就的教师,他付出的劳动和心血必定超过常人。他的努力在于他肯吃常人不能吃的苦。无视他们的辛勤付出,只盯着他们获得名利。人就有可能变得心胸狭隘,心理阴暗。如果教师有这样的心态,他的工作情绪会大受影响,非但不会有什么成就,其庸俗作风还有可能传染学生。所以教师做人要大气,做事要精细。

学习是我们教师的主要生存方式,学习能培养自己的大智大德,提升对教育本质的理解和规律的把握,所以要不断学习、不断充电,以弥补自己能力、知识折旧的损耗。读书可以增厚文化底蕴,拓宽教育生命的宽度,提升教学智慧。所谓文化底蕴,就是对人类的精神成就分享的广度和深度,就是学识的修养和精神的修养。教师有文化底蕴,才能创造一个真诚、深刻而丰富的课堂,才能带给学生以广博的文化感染。我们倡导教师读书,丰富内涵,滋养精神,润泽心灵,提升品位,拓宽眼界,升华境界,在一定意义上说我们是在用我们的读书、用我们的生活阅历诠释我们对教育的理解,一个知识面不广的教师,很难真正给学生以人格上的感召力。一个不读书的教师,也不会成为学生心目中的真正意义上老师。

著名哲学大师冯友兰先生认为,根据人对自己行动的“觉解”不同,可以将人生的境界分为四种,这四种境界由低至高的排列为:“一本天然”的自然境界、“讲求厉害”的功利境界、“正其义、不谋其利”的道德境界和“超越世俗,自同于大全”的天地境界。

很难想像,一个教师会处于“一本天然”的自然境界,因为在这个境界中,人的一切行动都是出于自然的本能,是“昏昏不知其所然的”,处在这个境界的教师,不是一个现代教育制度语境中的教师,更无法满足现代教育的有效运转。

那么,如果一个教师处于“讲求厉害”的功利境界呢。处在这个境界中的教师是一个最现实、最世俗、最物质的人。我们不排除人是物质的人,人必得借助于一定的物质基础,方能正常地生活和思考,但如果一个肩负教书育人神圣使命的教师,没有一点超越物质的追求,同样是不可取的。

我们的教师,当且应当处于一定的“正其义,不谋其利”的道德境界中。只有处在这个境界中的教师,才有可能从社会学校的角度,而不是个人私利的角度来看待自己的职业,从而从较高的层次上来审视和理解自己的行为,推动学校和自己专业的发展。

至于“超越世俗,自同于大全”的天地境界,可能我们每个人穷其一生,也难以达到这个境界,但这绝不妨碍我们将其视为人生的终极目标,化为我们前进和奋斗的动力。

很明显,一个教师,其成长的过程,也是一个立足于自然境界,过渡到道德境界,并将天地境界视为终极目标的学习过程。

收获源于个人内心的体验与感受,有时候学生的一句问候,学生的一封来信或者一个职称的晋升,一次成功的公开课,发表了一篇论文,我们在备课中一个问题的解决,帮助学生解决了一个困扰的问题,同行的一次认可,学校的一次奖励,这都

使得我们的老师都有一种获得感。如果说一个老师他每次上课都非常痛苦,他绝对是没有获得感的。

篇6:增进和释放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作者:江应中《光明日报》(2016年07月31日 06版)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历史和全局的高度,提出并确立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在新的征程中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提供了基本遵循,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不断增进和释放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提供了科学纲领和行动指南。

本质论:发展为了给人民带来获得感

中国共产党的发展思想是在马克思主义发展观指导下,借鉴和吸收人类有关发展理论的先进成果、探索和总结中华民族发展实践的成功经验基础上,逐渐形成、丰富和发展起来的。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创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新境界。

在我们党的发展思想中,发展的本质问题始终占据核心地位。党无论是在成立初期还是在政治和自身建设逐步走向成熟时期,无论是在领导人民开展革命时期还是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始终如一地把人民利益放在至高无上的位置,没有动摇过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正因如此,这个根本宗旨成为党的全部事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并在当下呈现新的形式和内涵,这就是增进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增进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发展是解决全部问题的重要基础。从“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再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作为先导的发展理念的每一次变化,都意味着我们党对发展本质认识和把握的新飞跃。从沧桑历史中一路走来,中华民族深谙贫穷就要受苦、落后就要挨打的逻辑。如果没有发展,何来三倍于全球同期水平的经济增速,何来超越“10万亿美元”大关、位列世界第二的经济总量,何来直面并适应经济社会新常态的勇气和定力!如果没有发展,何以蝉联世界第一制造大国和最大贸易国,何以实现从一般商品出口到成套技术和项目出口的跨越,何以成为国际舞台上不可或缺的关键角色和重要力量!如果没有发展,何谈紧紧抓住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何谈兑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诺言,何谈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归根结底,如果没有发展,凭什么、拿什么增进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共享发展是发展的最高价值和根本旨归,是发展理念与发展模式的有机结合与高度统一,也是人民群众获得感的实现形式和汲取路径。“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中华民族注重民本的优良传统,在为民、惠民的政策设计下,催化了人民群众对“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和“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的期盼,转化为党和政府实施的民生工程。

动力论:发展离不开人民释放获得感

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动力。从历史唯物主义思想形成至今,尽管发现和创立唯物史观的社会历史条件发生了巨大变化,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动力这一规律如同生命之树常青。

人的行为规律告诉我们:需要引起动机,动机导向行为,行为指向目标;目标实现,原有需要满足,新的需要得以刺激产生。人有生存、交往、自我实现的需要,虽然这些需要有层次高低之分、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之别,但它们毫无例外地体现了人们对获得感的追求,由此引起的动机和导向的行为,不仅指向获得的具体对象,而且指向由获得引起的自我效能情感体验——满足获得感可以使人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如愉悦、成就感等。

由此可见,人们追求获得感的过程伴随着导向获得感的行为,正是这种导向并追求获得感的行为,生成了人们对于社会发展的推动力量,获得感越多,释放出来的推动力量便越强。中华民族历来推崇利民惠民,尊重人的尊严和自由,崇尚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合存在”的价值观,五千年的漫长历史使得中国共产党人在着力解决“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课题中,更加注重人心向背,更加倚重人民主体地位,更加看重民意民情,更加尊重人民追求幸福的权利和愿景。

把让每个人“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作为党的使命担当和价值追求,人民群众便会将自己的人生出彩寄托在党的全部工作中,也会将自己的出彩人生投入党和人民的事业中,这是由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也是党执政的牢固阶级基础和坚强群众基础,客观展现了党团结带领人民书写辉煌历史、开创崭新局面的画卷,生动诠释了党的执政意志与人民选择意愿的高度契合,最终转化成了人民群众释放获得感的巨大能量。经过“十二五”时期的努力,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文化软实力、国际影响力又上了一个新台阶,实践有力印证了毛泽东同志的那句话:“中国的命运一经操在人民自己的手里,中国就将如太阳升起在东方那样,以自己的辉煌的光焰普照大地”。

价值论:发展成果用人民的获得感检验

价值的关系属性决定了经济社会发展与人民群众之间关系的价值取向:能够增进人民获得感的发展是有价值的发展。总书记提出,要“把是否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是否给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作为改革成效的评价标准”。这同邓小平同志当年提出的“三个有利于”的标准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用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检验和评价改革发展的成效更加丰富、更加实在。

获得感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居民收入增长快于GDP增长,百姓感受到的是更加殷实的“钱袋子”;按照国际标准分解并落实节能减排的指标,让“蔚蓝色的天空飘浮着几朵白云”从儿时的记忆回到现实;实施全面两孩政策,人口红利呈现“普惠”的新局面;“老虎”“苍蝇”一起打,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得到坚决纠正和有效遏制;精准扶贫、户籍改革、异地高考、救助创新,一系列新政更加便民利民惠民,给人民群众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极大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凝聚力。

获得感不仅包括物质获得,还包括精神获得。今天,我们增进和释放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就是要更加凸显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理念。关注人的价值和权益,关注人的生活质量、需要满足、发展潜能和幸福指数,关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善和睦和谐相处以及人自身的和合存在,最终是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今天,我们增进和释放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就是要切实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照进现实,就是要努力把人民群众的获得感转化为幸福感。

篇7:延退方案怎么让群众有“获得感”

12月2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等机构在北京发布报告,建议延迟退休可分“两步走”:完成养老金制度并轨,从开始,女性退休年龄每3年延迟1岁,男性退休年龄每6年延迟1岁,至2045年男性、女性退休年龄同步达到65岁,

出台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是我国“十三五”规划考虑的一个重要议题。今年10月份,人社部透露的信息显示,延迟退休方案已初步拟订完毕。经中央批准后,人社部将向社会公开延迟退休改革方案,的主要工作是征求意见、进一步讨论,要到20才能正式推出具体方案。社科院等机构提出的渐进式延迟退休方案的建议时间表,与人社部尚未公布的改革方案有多高的重合度,目前尚不得而知,但昨天发布的报告建议,应当是为明年开始的征求意见做铺垫,同时也拉开了社会讨论的序幕。

此次社科院等机构提出的建议,最核心的内容就是,至2045年男女退休年龄同时达到65岁。而这一建议内容引起的舆论反响也比较大。有网友提出,工作在一线的体力劳动者有能力干到65岁吗?还有人质疑,一刀切的退休年龄对中低收入的劳动者不公平,他们中很多人到了50岁左右,因为种种原因很难再就业,政策一旦调整,他们届时不仅无法拿到退休金,还要继续缴纳养老保险,这无疑是双重打击,

我国目前的退休政策是上世纪50年代初期确定的,当时人口预期寿命不到50岁。目前我国平均预期寿命是75岁,延迟退休年龄是适应人口预期寿命增长的需要,也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必然选择。中国当前的法定退休年龄为男性60岁,女性55岁(干部)或50岁(工人),横向对比其他国家,50岁也是全世界最早的退休年龄。

延迟退休是大势所趋,在制定具体执行政策时,则应该避免太过功利。延迟退休,从来就不是一个简单的退休年龄问题。延迟退休被当作解决一揽子问题的.重要筹码,其对于应对人口老龄化,提高经济人口总量,促进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适时开展延迟退休能达成的效果包括规避养老基金中长期风险、保障养老保险制度平稳运行、为经济发展提供足够劳动力等。但是,有关部门在通过延迟退休解决很多现实问题的同时,也不能忘记,改革不能让百姓吃亏,有关延迟退休的政策必须兼顾群众的获得感,必须有可以由群众共享的改革成果。

我国现行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中,存在最突出的问题是,缴费水平高而养老金替代率偏低(替代率指劳动者退休时,养老金的领取水平与其退休前工资收入水平之间的比率)。目前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缴费占工资收入的28%,有学者估算,以这样缴费至少应该达到80%以上的替代率,然而实际替代率却远低于这一水平。发展为了人民,改革也是为了人民,深化退休制度改革,在谋求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同时,必须改变养老保险“高投入、低产出”的现状,让群众真正获得实惠。

篇8:我国盐业体制改革或将再延后

来自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的信息显示, 抓好盐业体制改革将成为2015年工信部体改重点;我国将取消食盐专营制度, 在2016年启动放开食盐专营。其实, 去年10月底的中国盐业协会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就披露过, 新的盐业改革提案已经通过了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办公会议, 有望在去年年底推出。当时公布的新版盐改方案, 包括废止食盐专营、健全食盐储备体系等。

第七次改革方案是彻底融化“坚冰”, 还是出现一丝裂纹之后重新又弥合如初?业内专家认为, 虽然盐改大势不会变, 但不排除延后的情况出现。邹佳莱进一步指出, 盐业现行的政企合一的管理和经营体制存在弊端, 只有将盐业管理体制理顺了, 使得管理、经营各司其职, 中国的盐业才能得到提速发展!

盐业改革之路一拖再拖

2001~2011年间, 国家有关部门曾六度提出对食盐专营制度进行改革, 但是最终都没有成行。2014年以来, 关于盐业专营制度改革的消息此起彼伏, 也是最接近完成盐业改革的一年。资料显示, 2014年4月21日, 国家发展改革委决定废止《食盐专营许可证管理办法》。因为此前生产审批权限已经下放至各省, 该管理办法早已名存实亡。此次废止该办法, 正是基于简政放权的考虑, 避免重复和过度审批。盐业专营的体制并没有改变。2014年6月13日, 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出通知, 要求地方放开小工业盐价格。2014年11月, 中国盐业协会披露, 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办公会议已通过第七套盐业体制改革方案, 并在各部委完成意见征求。方案的核心为2016年起废止盐业专营, 放开所有盐产品价格。2014年12月, 工信部确认将取消食盐专营, 盐业体制改革后, 涉盐企业将可实现真正的自主经营和公平竞争。

改革方案层层推进, 执行却不尽人意。最新的第七套盐业改革方案就遭到了中盐公司和中盐协会的“抵制”, 要求继续放缓放开食盐专营的时间节点。同时, 盐业系统也在采取一些行动, 应对改革冲击。业内有专家向笔者透露, 目前盐业协会提议现有各省盐业公司同其省内定点生产企业联合, 建立产销联合, 以便保住现有市场。而工信部和食药监总局在研究制定食盐生产流通准入标准, 中盐协会也已准备向上述两部门提出政策建议, 要求提高准入门槛, 将允许进入盐业生产流通的企业数进行限定。

事实上, 这并不是盐改方案第一次被搁置。早在2009年, 第六版盐业体制改革方案也曾提出取消食盐专营制度。第六版盐业体制改革方案提出, “取消食盐专营管理, 完善生产流通管理体制, 取消食盐定点生产、食盐准运证和批发许可制度, 对食盐生产经营实行许可制”。

邹佳莱说, 2009年方案为减少改革阻力, 起草工作有意绕过盐业系统。征求意见阶段, 在盐业系统集体运作下, 第六版盐业体制改革方案送审稿采纳中盐协会建议, 盐业实行特许经营, 成立100多家食盐定点企业。取消盐业专营也更改为分三步走, 即2010年继续专营, 2011年取消专营实行特许经营, 2012年正式放开。后中盐协会又以日本盐业改革有5年过渡期为例, 向国务院递交延长专营时间的申请材料, 最终获批。“在各方利益和意见博弈下, 取消食盐专营至今未能实现。”邹佳莱无奈地表示。

一改再改市场反应冷淡

关于盐业制度改革虽时有消息, 但目前仍未完全放开盐业管制。中研普华研究员刘广表示, “原盐行情在2014年表现不佳, 全年基本表现为持续下滑, 从年初的270元/吨, 下跌至10月末的239元/吨, 创下了近4年来的新低, 虽然在12月份因海盐秋扒结束, 局部地区市场出现供应紧张, 价格有小幅上涨, 但整体来说市场平淡, 没有迹象表现出新盐业改革提案的重大影响。”

工业用盐是我国盐产业的大户, 市场反应并不热情。资料显示, 2013年1~12月, 我国累计生产原盐6460.16万吨, 与2012年同期相比增长3.94%。最新统计数据至2014年10月, 全国原盐总产量为820.2万吨, 累计产量5614.9万吨, 同比增长7.1%, 累计增长2.9%。资料显示, 加碘食盐需求每年为800万吨左右, 仅为原盐产量的1/8, 增速相比原盐略低。中宇资讯盐业分析师安康告诉笔者, “随着国内两碱行业的扩产, 国内原盐消耗量还将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安康认为, 原盐主要消费领域纯碱和烧碱上半年表现不佳, 烧碱从2014年年初开始价格持续下滑, 创下近3年来的历史新低, 纯碱价格虽有回暖, 但是因厂家采取限产保价措施, 行业整体开工率偏低, 原盐下游两碱对于上游价格缺乏支撑。

安康认为, 目前国内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逐渐放缓、以及大家翘首期盼的原盐改革一拖再拖的情况,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内原盐市场的信心, 原盐市场行情在未来一段时间不会有大的好转。但传统需求旺季的到来仍能对市场起到一定提振作用。而食用盐方面, 由于食盐牵扯到国计民生的大问题, 加之制盐成本不断提高, 食盐有涨价的趋势, 但受限整体经济环境增长缓慢。可以肯定的一点是涨幅不会很高。

盐改的目的是促进市场价低量优

年初, 笔者调查了山东和北京的各大超市、商店, 发现食盐价格没有大的波动、市场供应充足。四川日报曾刊文表示, 总结起来, 老百姓讨论最多的不是应不应该取消食盐专营, 而是食盐价格和质量这两大问题。

食盐价格利润并非总是暴利。自贡盐业公司有关负责人曾表示, “以小包绿标盐为例, 出厂价为1750元一吨, 终端销售价格大概在3000元左右, 看起来利润空间很大。但这其中有仓储、运输费用、各级经销商及终端零售商的利润空间等。”另外, 盐业公司还需要对老、少、边区实行价格补贴, “以阿坝州为例, 一袋食盐经过长途运输再加上骡马驮甚至人力搬运才能最终到达零售终端, 产生的成本远远高于市场统一售价。”该负责人说。邹佳莱指出, 盐业改革以及食盐专营的退场使盐矿、生产加工企业和行业准入放开之后, 将拥有销售权, 可以建立自主品牌, 通过接触终端市场, 从而建立更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

上一篇:有趣的蜘蛛作文500字下一篇:个人声明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