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交医疗费用的担保书

2024-04-20

缓交医疗费用的担保书(精选9篇)

篇1:缓交医疗费用的担保书

医疗费用担保书

担 保 人:身份证号:

被担保人:身份证号:

一、担保人__________愿意为被担保人__________作经济担保。

二、被担保人在医院住院治疗期间,若出现无法支付相关医疗费用的情况,被担保人无力支付的部分由担保人承担连带保证责任。

三、本担保为不可撤销之担保,且担保期限为欠费之日起至欠费全部结清日止。

四、被担保人___________本次住院是指日开始在医院住院治疗期间。

被担保人签字盖章:医院盖章:

担保人签字盖章:

年月日

篇2:缓交医疗费用的担保书

(一)追索赡养费、扶养费、抚育费、抚恤金的;

(二)孤寡老人、孤儿和农村“五保户”;

(三)没有固定生活来源的残疾人、患有严重疾病的人;

(四)国家规定的优抚、安置对象;

(五)追索社会保险金、劳动报酬和经济补偿金的;

(六)交通事故、医疗事故、工伤事故、产品质量事故或者其他人身伤害事故的受害人请求赔偿的;

(七)因见义勇为或为保护社会公共利益致使自己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本人或近亲属请求赔偿或经济补偿的;

(八)进城务工人员追索劳动报酬或其他合法权益受到侵害而请求赔偿的;

(九)正在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特困户救济或者领取失业保险金,无其他收入的;

(十)因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造成生活困难,正在接受社会救济,或者家庭生产经营难以为继的;

(十一)起诉行政机关违法要求农民履行义务的;(十二)正在接受有关部门法律援助的;

(十三)当事人为社会福利机构、敬老院、优抚医院、精神病院、SOS/L童村、社会救助站、特殊教育机构等社会公共福利单位的;

(十四)其他情形确实需要实施缓交、减交、免交诉讼费用的。

申请诉讼费用的缓交、减交、免交程序:

当事人向人民法院申请缓交、减交、免交诉讼费用的,应在起诉、上诉时或收到预交诉讼费用通知后七日内,向人民法院提出书面申请和足以证明其确有经济困难的证明材料。

缓交、减交、免交诉讼费用申请书应载明个人及家庭收入情况,以及请求缓交、减交、免交诉讼费用的理由。

因生活困难或者追索基本生活费用申请缓交、减交、免交诉讼费用的,应当提供本人及其家庭经济状况符合当地民政、劳动和社会保障等部门规定的公民经济困难标准的证明。

当事人具有上述第(二)、(四)、(七)、(九)、(十二)、(十三)项规定情形之一,向人民法院申请缓交、减交、免交

诉讼费用的,应当提交本人是“五保户”、残疾人、国家优抚安置对象、见义勇为、正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和农村救济户或领取失业金、正在接受有关部门法律援助及本单位是社会公共福利单位等证明材料。

当事人申请缓交、减交、免交诉讼费用的,经人民法院审查,符合上述规定所列情形的,立案时应准许当事人缓交诉讼费用,缓交期限最长不得超过案件的审理期限。对在立案时允许当事人缓交的诉讼费用,审判人员应及时催交或视案件具体情况继续采取缓交、减交、免交措施。

篇3:缓交医疗费用的担保书

关键词:医疗保险费用,支付方式,改革

“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仍是目前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和难点, 也一直困扰着各地、各级政府和卫生行政主管部门。2009年4月初, 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意见》提出了“有效减轻居民就医费用负担, 切实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近期目标, 以及“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的长远目标。要实现医改目标, 将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落到实处, 必须进一步深化医疗保险机制改革, 创新体制、机制, 合理用好有限的医保基金, 使其既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医疗保障功能同时, 又能促进医院健康发展, 构建和谐的医、患、保三方关系。医疗费用支付办法作为医、患、保三方之间的支付机制和调节杠杆, 关系到三方利益的平衡和医疗保险制度的稳健运行。要确保医疗保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 必须在总结既往支付方式经验的基础上, 进一步完善医疗保险费用支付办法。

无锡市从1998年开始实施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以来, 医疗保险改革工作始终走在全国前列, 极具创新性和发展性。这十多年来, 对医疗保险费用支付方式作了积极而有意义的探索和实践。下面就该市医疗保险费用支付办法作初步探讨和分析。

1 无锡市医疗保险费用支付方式发展历程回顾

1.1 门诊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回顾

无锡市在实行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初始两年, 为做好新老医疗保险制度的衔接工作, 确保平衡过渡, 参保职工门诊没有建立个人帐户, 对参保人员在定点医疗机构发生的门诊医疗费用实行定额结算支付方式。即依照不同等级的定点医疗机构前3年发生的医保费用进行统计再计算出各医疗机构门诊人次费用, 经过微调确定门诊人次定额费用, 医保部门依此标准作为与定点医疗机构医保费用结算的依据。

1999至2000年, 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医疗保险改革配套文件, 初步建立了基本医疗保险政策体系。2001至2002年, 无锡市根据国务院和省政府相关文件精神, 也相继出台了《无锡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暂行规定》、《无锡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个人帐户和《社会保险卡》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市医疗保险改革配套文件, 参保人员有了社会保险卡和门诊个人帐户, 门诊医疗费用开始实行按服务项目付费。在建立门诊个人医疗帐户同时, 对于患有特殊病种的参保人员, 由补充医疗保险基金按病种给予一定比例和额度的补助, 享受门诊慢性病补充支付的病种仅限于高血压、糖尿病、慢性肝炎等12种疾病, 支付范围只能是符合门诊慢性病基本药品目录内的药品。这种支付方式实施至今已有近10年时间。

1.2 住院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回顾

从1998年医改至今, 无锡市参保人员住院医疗费用支付方式经历两次调整:

1998至2005年, 按服务单元定额结算。即以住院人次作为结算的服务单元, 按出院人次平均医疗费用定额支付。具体结算标准区别不同级别的定点医疗机构, 参照不同定点医疗机构前3年每人次住院发生的平均医疗费用, 剔除不合理因素, 制定每人次住院平均定额管理标准。在这种医疗保险支付方式下, 医保机构分别与定点医院签订定额支付标准协议, 然后根据医院收治的参保出院人数向医院付款, 不与患者的病种和病情直接挂钩。

由于是医改的起步和初级发展阶段, 参保人员人数相对较少, 筹资水平较低, 医保基金支付能力有限, 医保信息系统尚没有做到与定点医疗机构全方位信息实时交互, 很长一段时间内无锡的医疗保险政策调整不多, 每人次住院结算定额也没有什么大的变化, 所以这种支付方式延续用了近10年的时间, 期间 (2002年4月) 只对各定点医疗机构的每人次住院平均定额作了一次微调。

2006年至今, 开始采用总额预付结算方式, 即“总额控制、按月结付、超支分担、节余留成”的办法。年初根据各定点医疗机构参保人员住院医疗费用数据测算下达各定点医疗机构年度医保费用预算总额, 对于按月平均计算的累计总额控制在指标以内的费用, 按实际 (项目) 结算, 年底定点医疗机构实际发生的参保人员的医疗费用与总额控制指标对比, 超支在一定比例以内的, 由医保基金按一定比例支付, 节余的, 则按一定比例留给医院。和控制总额一起下达在还有参保人员医疗费用个人负担率、转外地住院人次等考核指标。

2 不同支付方式对医保费用的控制及医疗行为的影响

2.1 按服务项目支付方式

由于在该支付方式下医疗保险机构是根据参保人员接受服务项目及各项目收费标准的明细向定点医疗机构支付医疗费用, 所偿付的费用总额取决于服务项目的价格和实际服务量。其优点是患者方便, 容易操作, 保险人、被保险人和医疗服务提供者关系简单。缺点是由于医保经办机构对定点医疗机构没有直接的控制措施, 医院缺乏成本控制意识, 同时在目前政府投入不足、医疗补偿机制不健全的状况下, 医疗机构为了生存和发展, 利用患者追求见效快、痛苦少、预后好的心理, 诱导患者大量使用价格昂贵的进口药、进口材料, 而这些药品和材料一般需要参保人员个人自理的, 从而导致参保患者个人负担加重。

2.2 按服务单元定额结算方式

初始阶段, 定额结算办法能有效控制人次医保费用, 纠正了以前医疗机构单纯追求经济收入进行不合理检查、开大处方等不规范医疗行为。对控制医疗费用浪费、提高服务公益性和公平性有积极作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 由于定额结算办法过简单和粗放, 在运行中露出的弊端也较为明显, 特别是由于当初各定点医疗机构住院人均定额的测算不够科学合理, 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以后又长时间没有调整, 该支付办法带来较大的负面作用, 主要表现: (1) 医院为了防止超定额, 会减少服务量或降低服务质量。一些医院存在拒收大病重病患者、暗地里规定患者的住院天数、患者病情未好便要其出院等情况。参保人员的利益受到损害, 医患矛盾加剧。 (2) 容易出现违规医疗行为。定额结算容易导致医院受利益机制驱动, 为降低处方值、人均住院费用, 出现分解处方、分解住院、挂名住院等的违规医疗行为, 从而达到增加门诊和住院工作量, 降低均次费用而获得差额补偿。 (3) 医疗机构自我补偿能力下降。目前我国医疗机构总收入中医疗收入占的比重在90%以上, 医疗机构的生存很大程度地依赖于医疗收入的自我补偿。但受医疗费用支付方式的影响, 使得以危、重、难病症为主要诊治对象的医院和科室难以从医疗服务中得到补偿, 为此医院每年必须承担大量参保超支的费用, 严重影响定点医疗机构正常业务开支, 加重了医院经济压力, 进而造成对新技术、新项目的重视程度下降, 影响了医院健康发展。

2.3 总额预付结算方式

这一支付办法是在该市实施定额结算办法遇到困难的情况下进行的, 它是以预算最高限度, 强制控制支付需求, 定点医疗机构在保险范围内对所有患者提供规定医疗服务。2006年新结算办法的实施, 使医院充当了促进费用积累和控制费用双重角色, 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定点医疗机构以前因参保住院结算定额不足造成参保费用大量超支的矛盾, 也杜绝了按服务单元定额结算方式下出现的分解住院、挂名住院等违规医疗行为。同时, 由于参保人员个人负担率作为总额预付结算方式下的一个考核指标, 为达到协议考核要求, 各定点医疗机构对临床全自费药品和卫生材料的使用进行了重点控制和管理, 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目录外全自费占总费用的比例从2006年初的11.37%下降到年底的5.28%。参保人员住院个人负担率也从年初的45%下降至年底的29%。

执行总额预付结算方式要做到总额预算相对准确, 监督管理机制健全, 医院服务的公益性和公平性进一步提高, 否则, 会出现一些其他问题。由于2006年无锡市是以前2005年11月至2006年2月这4个月住院医疗费用为基数推算出各定点医疗机构全年住院医疗费用总额, 总额的测算不够科学合理, 随着执行时间的推移, 这种支付方式的缺陷也现显出来, 如患者的应有服务减少, 医院方的积极性下降等。特别是到了年底, 一些总额不足的定点医疗机构出现推诿患者的现象, 有时跑遍几家大医院也一床难求, 患者住院难矛盾突出。

3 几点意见和建议

综上所述, 无锡市的医疗保险改革经过这十几年的历程, 在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但由于长期以来医疗保险费用支付方式与标准比较简单, 与结算办法配套的管理指标与管理手段比较粗放, 医保基金的使用效率较低。在医保基金总量保持相对恒定的前提下, 要求我们必须向管理要效益, 完善费用结算办法, 提高医疗保险基金的使用效率。目前面临的突出问题是如何使医疗费用支付方式与标准更加科学, 管理指标更富有针对性。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 完善医疗保险费用支付办法建议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3.1 完善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医疗费用付费办法

首先是扩大门诊慢性病报销的病种, 无锡长期以来一直只有12种慢性病纳入统筹, 随着保障水平的逐年提高, 应增加慢性病报销的病种。其次是扩大慢性病报销范围, 目前仅限于报销药品费, 建议把相关的检查治疗费用也纳入支付范围。最后是做好门诊特殊病种报销政策的研究, 建议把老年性白内障以及家庭病床等列入门特报销范围。一方面, 可以节约医保基金, 提高基金使用效率, 另一方面, 还可以减少医疗费用支出, 减轻患者负担。

3.2 进一步完善住院医疗费用支付办法

目前单一的总额预付结算办法已经不适应无锡市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需要, 那么建议实行总额预算, 弹性结算和部分疾病按病种付费相结合的复合式结算办法。这种结算办法可以尽可能地避开上述几种结算办法中存在的不足和弊端, 如定额结算办法中出现分解住院工作量问题, 总额控制下人为控制患者自然流向是不科学不合理的问题。在总额控制的前提下, 引入弹性结算竞争机制, 能够促使医疗机构主动参与管理, 积极引导定点医疗机构建立自我管理、自我约束机制, 并通过改善服务, 提高服务质量吸引患者, 在取得最大经济效益同时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3.3 限制不合理的医疗费用支出, 提高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利用效率

篇4:年年大涨,美国的公费医疗费用

美国公费医疗的目的是为了保证美国公民退休后,仍然能有很好的医疗保障。美国联邦政府从每年的税收中掏出一部分钱来为老年人看病买单。实际上这部分钱来自每个正在工作的纳税人。每个纳税人每年必须向联邦政府缴纳公费医疗保险金,缴纳的比例是纳税人年收入的2.9%。从整体上看,是现在正在工作的纳税人给已经退休的人付医疗费。等现在工作的人退休了,下一波工作的人再来付医疗费。从个人角度上看,好像是自己每年上交给联邦政府的钱存在政府那里,等自己退休后看病买单。这样看,也合理。只是,有的人赚了,有的人亏了。有的人退休前一共只工作了10年,而且吊儿郎当地干那些低收入的工作,每年收入不到3万,交给联邦政府的公费医疗的税钱大约是1000美金,10年一共交给联邦政府1万美金。可是这个人退休后又活了10年,做过3次大手术,每次手术的平均医疗费是三四万美金。那这个人可就赚了。如果一个人工作了40年,每年收入10万美金,40年一共交了大约12万公费医疗税,可这个人命短,活到64岁就死了,这个人可就亏大了,40年交的钱为别人看病买单了。

美国人的寿命越来越长(1900年,美国人的平均寿命是49岁。而到2010年,美国人的平均寿命是78岁)。从总体的年龄上看,美国老年人的比例越来越大,花在医疗上的钱越来越多。

在美国,有的人不到65岁,也能享受公费医疗。《联邦宪法》规定,一旦有人得了尿毒症,需要进行透析治疗,不论这个人多大年纪,立即享受公费医疗。因为长年的透析治疗,任何人也付不起昂贵的医疗费,也不可能买得起医疗保险。在美国,尿毒症病人每次透析的医疗费大约700~800美元之间,每年的费用大约是7.5万美元。有的人得了尿毒症后,能靠透析治疗再活25年以上。

美国公费医疗的费用高,还有一点是美国的药特别贵。外国公司制作的药想进美国市场,一般很难得到美国FDA(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的许可。美国的医药市场基本上是被美国的几家医药公司垄断的。美国的制药公司为了获得最大利润,常常在国外生产药,然后把药运回美国高价出售。在国外生产药成本低,利润大。制药公司在美国非常赚钱,同样一片药,制药公司卖给畜牧饲养场给羊治病,每片药约10美分。当卖给人吃时,每片药3美元。享受公费医疗的人不知道这些,也不关心这些。只要有药吃,能治病就行。

美国是个尊重个人意愿的国家。有的贫困病人,能走路,但懒得走。只要说腿有关节炎,走路腿疼,公费医疗就提供电动轮椅。去医院,可以叫出租车,他不叫,嫌贵。子女可以送他去医院,他不叫子女送。为啥?因为子女有工作,在上班,他不能太麻烦子女。怎么办?打911,叫救护车。为啥?方便快捷,而且还舒服。坐出租车去医院,不但要花钱,而且是坐着去。叫救护车去医院,不但不花1分钱,还是躺着去。每次去医院,救护员进屋,问问情况后,就小心翼翼地把他放到担架上,抬到救护车上,很快就拉到医院急诊室,很快就有医生客客气气地上来嘘寒问暖,不用排队,不用等。通常情况下,在急诊室待几个小时之后,他就被转进医院的住院部歇息几天。在医院的几天里,医生会给他做很多检查,最后诊断没啥大事,就放他回家了。

在美国,这样的贫困病人不少。一般来说,这样的病人特多疑,有事没事地在自己身上找毛病,有一点不舒服,就觉得要死了,就赶快叫救护车去医院住上几天,彻底检查一下身体。对有公费医疗的人来说,救护车是免费的,由联邦政府买单。平均救护车拉一次病人收费300美元。美国的救护车都是私人公司的,只要有钱赚,他们才不管病人是大病还是小病,真有病还是没病装病。病人啥时叫,他们就啥时到。医院也喜欢这样的病人,每次来医院,都是给医院送钱来了。有的病人,每个月必叫一两次救护车去医院;有的人每个月必去医院住几天。

美国的公费医疗费用每年都大涨。就这种花法,怎能不涨?联邦政府怎么会没有赤字?

篇5:缓交诉讼费用申请书 2

黄平县人民法院:

我儿吴秀清在2013年5月31日的一场事故中死亡,至今没有获得责任人的合理赔偿,为了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特诉至贵院,但因我们夫妻家庭经济困难,无力缴纳诉讼费,特向贵院申请缓交为谢。

此致

黄平县人民法院

申请人:吴胜华、潘华

篇6:缓交医疗费用的担保书

一、数据、方法和描述性统计量

数据来自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2013年数据,调查对象为45岁及以上中老年人家庭和个人,用于研究样本共16 948人。简单分析样本发现,不同医疗保险类型的中老年人其住院总医疗费用和住院自付医疗费用存在差别,在中老年人的住院总医疗费用方面,公费医疗最高为36 165.38元,其次为城职保16 792.39元、城居保13 197.33元,新农合最低为10 066.42元,最高的公费医疗为最低的新农合的3.6倍,城职保为农合的1.7倍;在中老年人住院自付医疗费用方面,最高的公费医疗为11 090.24元,其次为城职保为6 361.03元,城居保为7 970.21元,最低的新农合为6 042.42元,最高的公费为最低的新农合的1.8倍,城职保为新农合的1.3倍。使用对数线性模型估计医疗保险类型与住院医疗费用的关系。因变量为住院医疗费用和住院自付医疗费用。自变量为医疗保险类型,包括公费医疗、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均为虚拟变量。控制变量包括个体社会经济特征、健康状况、家庭特征,主要有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收入水平、子女数量、患有大病、慢性病数目、医疗服务可及性、自评健康状况。

二、实证研究、结果及相关分析

将住院总医疗费用和住院自付医疗费用对自变量回归,结果(见下表)。由于本文主要关注医疗保险类型,因此只列出医保类型的回归系数估计结果。

在上表中,不同医疗保险类型的参保人之间,在住院医疗费用上有显著差异,在住院自付医疗费用上也存在显著差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相比,参加职工医保的中老年人的主要医疗费用高出93%,城居保高出57%,公费人群高出142%。在住院自付医疗费用方面,与享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参保者相比较,享受城职保的中老年人的住院自付医疗费用高出41%,享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参保者高出66%,而享受公费医疗中老年人高出10%。对比发现,在医保报销前,住院医疗费用方面,公费医疗人群比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群高142%,报销后,公费人群的自付住院费用只比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高10%。在对各类医疗保险的住院医疗费用实际补偿比例进行分析后发现,参加公费的参保人的实际住院医疗费用补偿比例为64%,参加城镇职工医保的参保人的住院费用实际补偿比为61%,参加城镇居民医保的实际住院补偿比为42%,参加新型农村合疗的中老年人参保人的主要医疗费用实际补偿比例为41%,在四种保险状态类型中最低。医疗保险补偿相对降低了医疗服务的价格,在参保者收入不变的情形下,使得参保人可能消费更多的产品和医疗服务,从而使不同医疗保险类型的参保者之间的主要医疗费用体现出明显的区别。总结而言,不同医疗保险对中老年人住院总医疗费用、住院自付医疗产生的影响有所差异,这种差异应从医疗保险费用补偿机制角度分析,即较高的补偿比相对降低了医疗服务的实际价格,鼓励参保人使用更多、更高质量的医疗服务,使得住院总医疗费用有明显差异。

三、结论及政策建议

实证分析发现,在中老年人的住院总医疗费用和住院自付医疗费用方面,不同医疗保险类型的参保人的主要医疗费用有显著的差异,参加公费医保、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中老年人,其住院总医疗费用显著高于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中老年人;在住院自付医疗费用方面,也表现出同样的现象。对比各类医保住院费用补偿比,公费医疗最高,其次为城镇职工医保和城镇居民医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最低。较高的补偿水平弱化了参保人的费用控制动机,产生较高的医疗费用。未来构建公平统一高效的基本医疗保险体系是未来改革的方向,首先,要逐步缩小不同类型保险之间的筹资差距。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与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筹资存在差距,可通过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并提高政府补助标准、加强个人的筹资责任并适时提升个人的参保标准,缩小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医保与城镇职工医保之间的筹资水平差距。其次,在筹资水平差距缩小的基础上,逐渐统一不同类型医疗保险的补偿水平,可从统一住院费用补偿水平开始,通过制定统一的补偿目录范围、补偿标准,缩小医疗保险类型之间的不同补偿水平导致的医疗费用差异。

参考文献

[1]邹红,刘亚平.异质性医疗保险、自费医疗支出与中老年人健康水平[J].财经科学,2016,(6).

[2]李晨阳,等.我国三种基本医疗保险中老年人医疗服务利用比较及变化趋势研究[J].中国卫生经济,2016,(7).

篇7:医疗事故赔偿费用的财务处理

摘要:由于大额医疗事故赔偿费用的支出,致使医院资金周转不灵。为了避免此种局面出现,建议提取“医疗事故赔偿基金”并存专户储存。

关键词:医疗事故赔偿费用专用基金

0引言

近一时期以来,医患双方因医疗事故争议引发的医疗纠纷逐渐呈上升趋势,从普通的争执,到动手伤人,甚至发生了杀害医务人员的恶性案件。究其原因,有的是由于部分医护人员职业道德水平下降,不负责任,不遵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卫生部门的技术操作规范造成的:有的是由于受当时医疗技术水平发展所限,而普通患者对医疗技术的风险性、复杂性认识不够,对医疗行为报有不切合实际的想法所致;有的是医疗意外但是患者不能接受而无理取闹所致。以上种种原因都导致了医疗纠纷的发生。

在当前的医疗纠纷的处理中,由于缺乏医疗风险意识,医院现行的财务会计制度在抗风险方面基本上处在真空地点。如现行医院财务会计制度缺乏抗风险的内容,只有在经济赔偿发生时列入“其他支出”科目,未涉及抗风险的财务保障问题,未充分贯彻《会计准则》的“稳健性原则”,未考虑医疗事故可能导致经济赔偿的财务风险,必然导致财务支出和净收入违背“会计稳健性原则”的会计反映。由于缺乏财务风险,一旦发生严重的医疗事故,导致巨大的经济赔偿必然会严重影响医院工作的正常进行。按医疗风险保障的原理,改革完善现行的《医院会计制度》也势在必行。

1医疗事故赔偿费用的产生

无论多少复杂的医疗纠纷,获得相应的医疗事故赔偿是患方的最终目的。也就是说,赔偿是整个医疗事故处理的核心问题。如果这个核心问题得不到客观、公正处理,医患双方因医疗事故引发的纠纷就会没完没了地闹下去。新《条例》使这一问题得以定性和初步量化。

据专家介绍,医疗事故赔偿确认要经过五个步骤:

1.1鉴定医疗事故。医疗事故可通过三条途径解决:双方自行协商、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处理申请或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解决的关键在于医疗事故的技术鉴定,医疗事件先由医院所在辖区的区县医学会进行首次鉴定;当事人对首次鉴定结论不服的,可提出再次鉴定的申请,市医学会负责组织鉴定;如果对再次鉴定结论仍不服,可向法院提起诉讼,由法院最终裁定。属医疗事故鉴定费由医院承担,非医疗事故鉴定费由患方承担。

1.2由医学会给出医疗事故鉴定报告。报告通常包括三个层次,一、是否属医疗事故。二、属几级医疗事故(一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死亡、重度残疾的;二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中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严重功能障碍的;三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轻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一般功能障碍的;四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明显人身损害的其他后果的)。三、医疗人员负有哪种责任(完全责任,医疗机构承担100%的赔偿责任;主要责任承担70%的赔偿责任:次要责任,承担30%的赔偿责任;轻微责任,承担10%的赔偿责任)。

1.3根据《条例》规定的11项标准计算的医疗事故赔偿基数。

①医疗费:按照医疗事故对患者造成的人身损害进行治疗所发生的医疗费用计算,凭据支付,但不包括原发病医疗费用。结案后确实需要继续治疗的,按照基本医疗费用支付。②误工费:患者有固定收入的,按照本人因误工减少的固定收入计算,对收入高于医疗事故发生地上一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3倍以上的,按照3倍计算:无固定收入的,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上一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计算。③住院伙食补助费: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国家机关一般工作人员的出差伙食补助标准计算。根据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和统计局每年联合发布的标准确定。④陪护费:患者住院期间需要专人陪护的,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上一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计算。⑤残疾生活补助费:根据伤残等级,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居民年平均生活费计算,自定残之月起最长赔偿30年;但是,60周岁以上的,不超过15年:70周岁以上的,不超过5年。⑥残疾用具费:因残疾需要配置补偿功能器具的,凭医疗机构证明,按照普及型器具的费用计算。⑦丧葬费: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规定的丧葬费补助标准计算。⑧被抚养人生活费:以死者生前或者残疾者丧失劳动能力前实际扶养且没有劳动能力的人为限,按照其户籍所在地或者居所地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计算。⑨交通费:按照患者实际必须的交通费用计算,凭据支付。⑩住宿费: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国家机关一般工作人员的出差住宿补助标准计算,凭据支付。精神损害抚慰金: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居民年平均生活费计算。

1.4计算赔偿总额。计算公式为:赔偿总额=上述11项所加总额×医疗过失行为责任程度的赔偿比例。

1.5保险公司或医疗机构根据确定的赔偿总额给予赔付。

从五个步骤可以看出,在新《条例》下,医疗事故的实际赔偿金额是下无底线,上不封顶的。

2医疗事故赔偿的财务制度与账务处理

根据财务风险保障的一般原理和当前医疗事故及其经济赔偿剧增的现实,以及《财务通则》和《会计准则>的基本要求,对进一步改革完善《医院财务会计制度》的初步设想如下:

在医院财务制度方面,建议增加建立医院财务风险保障的内容:

一是增补建立医疗风险基金的科目;二是确定计提医疗风险基金的计提依据及计提比率,各医院可视其实际情况在弹性度内自行选择,但应遵守一贯性原则,在一个会计年度内不得任意变动;三是规定“医疗风险基金”专款专用i四是允许医院使用“医疗风险基金”向保险公司购置相应的险种。

2.1科目设置笔者认为,在“专用基金”一级科目下设置“医疗事故赔偿基金”二级明细科目,来核算可能发生的医疗事故赔偿费用。

2.2金额计量首先,测算出一个合适的计提比例。笔者认为。根据以往年度赔偿费用占医疗收入的比重,通过测算三到五年医疗事故赔偿费用占医疗收入比例的加权平均数测算出计提比例。然后,乘以当期医疗收入,作为计量的金额。

2.3账务处理按月或季提取时,借记“医疗支出”,贷记“专用基金——医疗事故赔偿基金”。同时转专户存储,借记“专项存款”,贷记“银行存款”。当发生医疗事故赔偿费用时,借记“专用基金——医疗事故赔偿基金”,贷记“专项存款”。当专项存款不足以支付医疗事故赔偿费用时,差额记“医疗支出”等相关科目。同时,将该专用基金按业务收入与测算比例的乘积为计量依据予以补齐。借记”医疗支出”,贷记“专用基金——医疗事故赔偿基金”。待资金周转没有问题时,再将其转入专户存储,借记“专项存款”,贷记“银行存款”。若当年未发生医疗事故赔偿费用,只需按业务收入与测算比例的乘积得出的金额予以冲减或补提。补提时,借记“医疗支出”,贷记“专用基金——医疗事故赔偿基金”;冲减时,借记”专用基金——医疗事故赔偿基金”,贷记“医疗支出”。资金充余时,应转存专户存储。

如购置有医疗事故保险,以及规定相关医务人员应负部分赔偿责任时,可根据应赔偿保险公司和相关医务人员应赔偿额,经过核算后作出相应的账务处理。按保险公司和相关医务人员应赔偿金额,借记“其他应收款”,差额借记“专用基金——医疗事故赔偿基金”,贷记“专项存款”。收到保险公司和相关医务人员赔偿时,借记“现金或银行存款”,贷记“其他应收款”。

篇8:缓交医疗费用的担保书

1 调查对象与方法

本此调查在A、B、C、D、E、F等6个试点城市,对1 116名医疗救助对象进行了家庭调查。调查以区(县)为单位,在全国城市医疗救助试点中,以经济发展水平为标准,将试点地区划分为东、中、西部分层抽取样本,再根据各试点地区不同的医疗救助模式进行典型抽样,从东、中、西部各抽取3个试点城市的1个区进行调查,以当地医疗救助对象为根据,以家庭为对象进行调查,根据各区实际救助对象按1%~3%的比例,采取机械抽样方法进行随机抽取入户问卷调查。被调查城市医疗救助对象中,男性592人(49.54±9.794岁),占53.3%,女性518人(49.96±12.039岁),占46.7%。

2 结果

2.1 城市医疗救助对象家庭消费情况

2.1.1 家庭收支情况。

医疗救助对象家庭人均月收入为332.12元,家庭人均月支出为281.27元,家庭平均每月医疗支出为110.46元,平均每个家庭年收入为10 872.52元;每月家庭人均支出占家庭人均收入的84.96%,家庭平均每月医疗支出占家庭收入的39.27%(表1)。

2.1.2 医疗费用支出情况。

医疗费用占家庭支出的比重及医疗费用占家庭收入的比重,见表2。

2.1.3 月收支情况。

被调查的医疗救助家庭中,每月收入小于支出的家庭占31.1%,平均月支出为-145.48元,收支平衡的家庭占18.6%,收入大于支出的家庭仅占40.1%,平均月支出216.85元(表3)。

2.2 当年获得过医疗救助人员费用报销情况

当年获得医疗救助人员费用报销情况,见表4。

2.3 医疗救助对象对减轻疾病经济负担的评价

当年获得救助的人员中,认为医疗救助能很大程度减轻经济负担的占22.7%,认为能较大程度减轻负担的占64.3%,认为较小和很小程度减轻负担的占13.0%;在当年未获得救助的人员中,认为医疗救助能很大程度减轻经济负担的占14.5%,认为能较大程度减轻负担的占54.4%,认为较小和很小程度减轻负担的占31.1%。经!2检验,门诊救助和住院救助人员的评价效果有差异(!2=44.67,P=0.00)(表5)。

2.4 当年未获得医疗救助的原因构成

当年未能获得医疗救助者原因构成,见表6。

3 讨论

3.1 从医疗救助对象家庭的收入、医疗支出、医疗收入在支出中所占比重等各项指标观察,被医疗救助对象的家庭疾病经济负担很重,有30%的家庭成为“灾难性家庭”[3],一部分家庭甚至入不敷出。从当年救助的贫困家庭来看,全年所有医疗费用的均值为15 006.74元,而全年的收入却只有10 872.52元,如果没有医疗救助,家庭开支处于入不敷出的境地。

3.2 从获得救助和没有获得救助人员的构成情况看,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0)。尽管当年获得救助和未获得救助者中,认为很大程度和较大程度减轻经济负担的人占的比重都比较大,但当年获得救助者(87.0%)还是远远高于未获得救助者(68.9%),而未获得救助人员中,认为较小或很小程度减轻经济负担人员(31.1%)所占比重大于获得救助人员(13.0%)中所占比重。因此,医疗救助很大程度上减轻了被救助者的疾病经济负担,对于当年获得救助者的疾病经济负担减轻的作用尤其重要。

3.3 无论是对医疗救助家庭费用的分析,还是医疗救助对象对减轻疾病经济负担的评价,都表明医疗救助确实减轻了救助对象的疾病经济负担。但不容忽视的是,在当年未获得医疗救助的被调查对象中,由于门诊救助、住院救助和病种不在救助范围内,费用低于起付线、服务不在救助范围而未获得当年的医疗救助占了相当大的比重(61.2%)。由此可见,医疗救助确实减轻了救助对象的疾病经济负担,但必须综合考虑救助病种范围、起付线、封顶线、救助比例等因素,合理确定医疗救助对象范围,对其实施救助,实现城市医疗救助的可持续发展[4]。

参考文献

[1]高修银,鲍勇,陆召军.社区卫生服务适宜项目和发展研究[J].中国卫生经济,2005,24(1):56-58.

[2]李立明,安妮,孟庆跃,等.中英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与贫困救助项目介绍和研究框架[J].中国卫生经济,2003,22(4):11-12.

[3]应晓华,叶露,胡善联,等.低收入人群中高费用病例经济负担的调查分析[J].中国卫生资源,2002,5(5):223-225.

篇9:医疗保险费用影响因素的路径初探

关键词:医疗保险费用;影响因素;路径;控制策略

医疗保险费用的增长,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如参保患者的年龄、病况,提供医疗服务的医院的医疗技术水平、收费标准等等,都将对医疗保险费用产生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这些影响因素之间相互联系,具有复杂性与层次性的特点,只有明确医疗保险费用影响因素极其影响路径,这样才能够为控制医疗保险费用提供参考。另外,相关工作人员还必须提高对医疗保险费用控制中存在问题的认识,针对问题提出有效的医疗保险费用控制策略,以提高控制效率,保证我国医疗保险体制的有序、有效运行。

一、现阶段我国医疗保险费用过高的成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建设以及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更多的人民群众认识到医疗保险的重要性,积极参与到医疗保险中来,促进了我国医疗保险机制的高速运行。但是,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以及消费水平的提高,医疗保险费用也随之迅速攀升,逐渐影响了医疗保险基金的运行效率。

对于医疗保险费用过高的成因,主要可以分为从参保患者、提供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保险机构三方面进行分析。(1)参保患者是由不同阶层的人民群众所组成的,其就医的自付比例也有所差异。很多参保患者就医的自付比例较低,便忽视了对医疗卫生资源的合理利用,盲目地多开药、开贵药,造成医疗卫生资源的浪费,给其他病人的就医带来困难,同时也增加醫疗保险费用;(2)医疗卫生机构对数是指医院,医院在进行相应的医疗卫生工作过程中,对医疗技术、治疗手段等的控制效率不高,造成参保患者多次进行非必要的医疗检查,增加了医疗保险费用。同时,一些医院在药品管理上存在缺陷,部分医生为了获得自身的经济效益而对参保患者多开药、开贵药,使其医疗保险费用逐渐增加。另外,还有一些医疗卫生机构的收费未按照国家规定的执行,存在医疗卫生服务收费过高的问题,也将造成医疗保险费用过高的问题;(3)提供保险服务的机构对医疗保险费用过高也负有一定的责任,主要表现在过度重视医疗卫生服务工作,忽视了医疗卫生监督工作,使医疗保险制度的落实不到位,从而出现医疗保险费用过高的问题。

二、医疗保险费用影响因素的路径探讨

曾有人针对某医院医疗保险费用进行调查研究,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在医院10000例医疗保险报销相关信息中,有不同的因素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医疗保险费用的增长。

根据病患性别不同,女性参保患者占45.37%,男性参保患者占54.63%;根据病患年龄不同,50岁到80岁之间的病患所占比例最大,达到总参保患者人数的72.45%;以上两点是属于影响医疗保险费用的外生变量,除此之外,还有参保患者住院次数,医疗类别(如,是否需要手术与输血),疾病类型等,都是在外生变量的范畴之内。这些因素对医疗保险费用的增长是具有一定正向影响的。如,参保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接受了手术与输血,那么其所产生的医疗保险费用则会相应增加;如果其疾病严重程度较高,那么治疗疾病所耗费的医疗卫生资源就会相应增加,并将导致医疗保险费用的增加。如参保患者选择三级以上医院就医,那么由于医院医疗卫生水平较高,相应的医疗卫生服务费用也会增加,同样将增加病患的医疗保险费用。

除了外生变量之外,影响医疗保险费用还有内生变量。病患个人所承担医疗费用的比例是影响医疗保险费用变化的最直接因素,同比条件下,个人承担比例越小,其医疗保险费用越高;在这10000例病患中,医疗保险费用在万元以下的病患多,占总人数的71.98%,而消费医疗保险费用在5万元以上的病患则只占1.72%;另外,在内生变量中,参保患者住院天数对医疗保险费用也起到间接的正向影响作用,主要通过一些外生变量的直接影响产生间接作用。住院天数的影响作用主要表现在,病患的年龄越大,其疾病康复速度越慢,所需要的医疗资源也相应增多,那么住院天数也将增多;病患所治疗疾病的类型不同,如精神性疾病或者欣慰障碍性疾病,疾病的难度越高,则需要增加住院天数,已便于更好地进行医疗卫生服务,所产生的医疗保险费用也越高;一些患者手术前期与后期的观察天数被延长,严重增加了医疗保险费用,造成了医疗卫生机构资源的浪费。另外,药品使用比例越高,则产生的医疗保险费用越高,它也是影响医疗保险费用的重要因素。

总之,各个医疗保险费用影响因素都以不同的路径影响医疗保险费用,其中,个人负担比例、医疗类别、药品使用比例等对医疗保险费用的影响效果是最大的,也具有直接的影响;参保患者的个人基本情况虽然也影响医疗保险费用水平,但是影响效果不大,住院天数是通过间接作用影响医疗保险费用变化,对其变化的影响作用也较大。

三、医疗保险费用控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对医疗保险费用增加的认识也在不断提高。相关工作人员从医院医疗保险管理、监督机制、思想意识等方面,积极分析医疗保险费用控制工作存在的问题,以为提出有效的医疗保险费用控制策略提供条件。

第一,我国医疗保险制度还没有全面普及,这对国家统筹管理是不利的,地方对医疗保险的管理效率也并不高。主要表现在,一些地方政府对医疗保险管理的认识不足,为了保证统筹基金的收支平衡,在定点医疗卫生机构费用结算方式上,采取定额支付这种相对简化的方式,导致医院收入受到阻碍,使医院主动提高医疗水平的积极性受到打击,甚至通过提高医疗服务收费或者医药价格来保证自身的经济效益,这样就为医疗保险费用的控制工作增加了难度。

第二,社会上的医疗保险管理部门对定点医疗卫生机构的监管力度并不足,其主要通过相关的合同来维系两者的关系,使医疗保险管理部门不能积极行使监管职责,自然对医疗保险费用的控制是起不到应有的作用的。另外,对于违规操作的定点医疗卫生机构,如,利用“挂名挂床”方式进行医保基金套现的问题,医疗保险管理部门也很少进行及时而合理的处置,从而使医疗保险费用不断增加。

第三,对于实施医疗保险制度的定点医疗卫生机构来说,其对医疗保险费用控制的意识直接关系到医疗保险费用控制工作的效率。但是,很少有医院能够意识到控制工作的重要性,也就不能对医疗保险费用进行科学、有效地控制,甚至一些医院为了提高竞争力,加大自身医疗卫生设施的购进、医疗卫生技术的研究等,为病患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这样在另一方面也会导致医疗保险费用的增加,影响医疗保险费用控制工作效率。

四、医疗保险费用控制的有效策略

随着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不断完善以及各级政府对医疗保险费用控制认识的不断提高,医疗保险费用控制工作已经成为促进我国医疗卫生事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内容。因此,本文将针对医疗保险费用的控制问题进行简要探讨,并提出几点控制策略以供参考。

第一,加大地方政府的指导力度,增加社会效益。政府在控制医疗保险费用增长工作中具有不可懈怠的责任,各级地方政府必须提高认识,加大对医疗卫生事业改革监管的力度,指导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加强对医疗卫生服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培训,同时合理配置相关资源,提高人力资源、物力资源以及财力资源的利用效率,使其能够发挥最大化作用,促进医疗卫生水平的提高。另外,政府还应该加大对社区医院的投入力度,使社区居民能够在社区医院中得到良好的医疗卫生服务,这样不仅节省了医疗卫生资源、遏制医疗保险费用的不合理增长,同时也有效地促进了医疗卫生事业社会效益的增加。

第二,强化药品流通的监管,控制药品价格。医药是医疗卫生服务中的重要辅助资源,同时,医药费用也是医疗保险费用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医疗保险费用的增长。因此,在控制医疗保险费用增长过程中,必须有效控制医药的使用,减少不必要的药品流通,切断不必要的流通途径。另外,政府还需要结合新医改相关制度,对药品价格进行合理调控,以限定医药价格,逐渐降低医药差价,促使醫疗卫生机构节约、合理用药。这样,不仅解决了人民群众“看病贵”的难题,同时也节约了医院医药成本,避免医疗保险费用增加问题。

第三,健全医疗保险结算体系,简化医疗保险结算过程。随着医疗卫生技术与诊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将吸引更多的患者就医。因此,医疗卫生机构的财务管理部门需要针对医疗保险费用的结算问题进行深入思考,结合现有结算方式,健全医疗保险费用结算体系,创新结算方式,对一些能够以单种病标准进行结算的,可以进行单项结算,这样不仅简化了医疗保险费用的结算过程,同时也充分地体现了费用明细,对减少不必要的检查、控制医疗保险费用有重要作用。

第四,完善医疗卫生机构管理制度,规范医疗卫生机构诊疗行为。针对医疗保险费用套现问题,相关管理部门必须加大惩处力度,并以此为戒,规范医疗卫生机构的诊疗行为。医疗卫生机构也应该提高认识,不断完善自身的管理制度,提高医疗服务质量,采取治疗最佳方案,尽量减少住院天数、避免产生大检查等问题,从而使医疗卫生资源的利用效率得到有效提高。另外,医疗卫生机构还需要提高对骗保行为的重视,在参保患者就医过程中,需严格审查病患的病例、参保证件,以避免骗保现象,影响医疗保险费用的有效使用。

综上所述,在医疗保险费用影响因素中,个人负担比例、医疗类别、药品使用比例等对医疗保险费用的影响效果是最大的,参保患者的个人基本情况虽然也影响医疗保险费用水平,但是影响效果不大。所以,相关工作人员必须提高对以上影响因素的重视,同时,针对医疗保险费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并创新医疗保险费用控制策略,以有效提高控制工作的质量与效率,缓解我国医疗保险基金运作的压力,促进我国医疗保险机制的有序、高效运行,为进一步深化医疗卫生事业的改革奠定基础,同时也提高我国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 靳淑雁,张强,张福林,唐甜甜. 深圳市2003~2005年住院费用变化及影响因素研究[J]. 现代预防医学, 2007,34(10):74-75 .

[2] 李鹏,蔡丽,崔壮,李长平,魏风江,柯慧,李莎涛,马骏. 天津市某三甲医院阑尾炎患者住院费用影响因素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J]. 中国卫生统计, 2011,94(02):90-92 .

[3] 李莹,刘旭东. 对我国医疗保险费用支付方式改革的思考[J]. 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30(06):31-32 .

[4] 陈琳,杨宝林,刘玉秀,聂梅梅,易学明. 住院医疗保险患者的医疗费用分析[J]. 医学研究生学报, 2003,61(10):102-104 .

[5] 张音,廖晓斌,刘辉,上官静,谢文新. 医疗保险与非医疗保险住院病例医疗费用的比较分析[J]. 中国医院统计, 2003,28(01):127-129 .

[6] 方健. 德国医疗保险费用约束机制启示与借鉴[J].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08,32(10):190-193 .

[7] 葛煦,樊世斌,徐德忠. 医保患者住院常见病的医疗费用及影响因素分析[J].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2005,267(10):28-30 .

[8] 吴传俭,周绿林,梅 强,蔡晓霞,路正南. 医疗保险费用不合理利用的原因与控制措施研究[J]. 中国卫生经济, 2005,43(05):230-232 .

[9] 张靓. 浅析在当今医疗保险制度下如何有效控制医疗费用快速增长[J]. 中国城市经济, 2011,66(09):304-306 .

[10] 杨东. 医疗保险费用控制机制分析[J]. 财经界, 2008,34(11):190-193 .

[11] 陶月玉,钱介荣,庄永忠,郭晓东,张红英,朱林杰,徐正超. 临床路径和病例分型在医疗保险费支付中的应用[J].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03,54(06):340-342 .

[12] 方鹏骞,张禄生,董四平.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费用控制策略研究[J].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09,227(05):138-140 .

[13] 郑大喜. 医疗保险费用支付方式的比较及其选择[J].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05,80(06):56-60 .

[14] 王艳霞. 山西省社会医疗保险费用控制研究[D]. 山西财经大学, 2008 .

上一篇:期末考试考风考纪动员大会讲话稿下一篇:以房抵工程款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