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农民田间学校发展概况及启示

2024-05-22

世界农民田间学校发展概况及启示(通用3篇)

篇1:世界农民田间学校发展概况及启示

世界农民田间学校发展概况及启示

摘要:农民田间学校是一种以农民为中心、以田间为课堂的农民素质培训与农民技术推广模式,自20世纪80年代首次出现以来,已经在全世界87个国家和地区广泛开展。本文回顾了田间学校的缘起,并且总揽了世界不同地区田间学校的发展情况,通过对国外经验的总结与分析,以期为今后中国农民田间学校的成功开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农民田间学校;有害生物综合治理;参与式

一、农民田间学校的起源

农民田间学校(FFS)是20世纪全球兴起的一种参与式农业推广方法,主要依照作物生长周期进行田间教学。强调“在干中学”和对受训者的赋权,是一种被实践证明符合农民学习行为的有效培训模式。自20世纪80年代农民田间学校首次在东南亚实施,到目前为止,全世界已有87个国家和地区推行了农民田间培训,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20世纪60年代在印度、菲律宾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的“绿色革命”使众多发展中国家依靠先进技术提高了粮食产量,实现了农民大幅增收。在“绿色革命”取得成功的同时,过分依赖杀虫剂和农药的作物种植方式也对当地农户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1980年,为了减少农户在控制病虫害时对农药和杀虫剂的过度依赖。在澳大利亚、荷兰和阿拉伯海湾基金会的资助下,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开始在东南亚实施水稻有害生物综合治理(IPM)项目,该项目实施的关键是让项目地的农户有效掌握IPM技术。为了快速推广水稻IPM 技术,菲律宾等国开始尝试着开展一项持续5个水稻生长季的农民培训计划,并总结出一套新型农民培训方法,在这种方法基础上形成的农民培训模式便是有害生物综合治理农民田间学校(IPM—FFS)。此后,IPM田间学校和类似的培训项目开始在很多地区涌现,并在印度尼西亚形成了开展田间学校的第一股热潮。1989年印度尼西亚政府和美国国际开发总署(USAID)联合在印度尼西亚开展了水稻IPM项目,并由FAO提供技术援助。项目最初在印度尼西亚的日惹(Jogyakarta)等4个地区开办了200多所田间学校,并在1990年拓展到爪哇、苏门答腊、南苏拉威西等6个省。总计开设农民田间学校1 880所。在水稻田间学校取得成功的基础上,1991年FAO开始在印度尼西亚轮作作物IPM示范项目中举办大豆农民田间学校,并逐步在亚洲其他国家推行。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农民田间学校已经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加勒比海、东欧等地大面积开展,并且已经引入丹麦和美国等发达国家。随着田间学校从亚洲向欧洲普及,其运作模式为了适应项目地的社会文化环境而不断进行调整,关注点也从IPM 扩展到集约化农业生产和管理(IPPM)。

二、世界农民田间学校发展概况

(一)亚洲

农民田间学校起源于亚洲,并在很多国家广泛开展,其实施主要依靠政府和国际非政府组织的项目推动。随着水稻和蔬菜田间学校的成功开展,FA0从1999年开始在亚洲6个国家推行棉花田间学校,并将水稻种植中的IPM—FFS模式应用于棉花和其他农作物。目前,田间学校已不再局限于病虫害的治理,而是拓展到多个发展领域,比如在尼泊尔社区林业管理项目中开展的林农田间学校、在印度尼西亚性别参与发展项目中开展的妇女田间学校、在柬埔寨艾滋病防治项目中开展的生理卫生田间学校以及在孟加拉网开展的渔业田间学校等。在印度等一些国家,田间学校不仅形成了适应本国发展实际的运行模式,而且构建起了一套完善的信访体系作为补充,从而提高了田间培训的整体效果。虽然田间培训比传统培训模式效果更好,但是相较亚洲各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农民参与田间学校的比例仍然非常低,平均只有1%到5%左右,田间学校的辐射带动性依然有限。

和其他地区相比,亚洲的农民田间学校主要依靠国际和国内非政府组织开展的项目资助,像在印度尼西亚开展的田间学校则完全依靠项目基金运行。目前开展田间学校最成功的国内非政府组织之一便是爪哇的农村技术发展协会(LPTP),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组织农户参加辅导员培训班,将他们培养成为农民高级辅导员,然后再通过他们开办的田间学校培训农民带头人。除了在培训班上传授参与式方法和IPM技术,LPTP还进行高新技术的推广与普及,比如教授辅导员使用计算机和数据库。相较国外非政府组织,LPTP能够更加灵活地对现实情况进行回应和变通,比如当地青壮年劳动力一年会有10个月进城务工,因此农业劳动具有女性化和老龄化的倾向,于是LPTP根据这种情况开办了针对妇女和老人的大豆田间学校,参与者对此表现出极大热情。目前,LPTP下一步的工作就是将培训班拓展到其他村庄,并通过不同村庄的交流实现技术的创新与扩散。

(二)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

农民田间学校分别于1993年和1995年引入苏丹和肯尼亚,随着1997年IPPM项目在津巴布韦的成功开展,田间学校得以在非洲大面积推行,目前已经推广到27个国家和地区。和亚洲不同,非洲农业的杀虫剂和农药使用量并不大,因而这一地区田间学校的关注点更多集中在作物增产和卫生保健方面。在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由于人们疾病预防意识的薄弱,艾滋病和疟疾肆虐.造成大量劳动力的丧失,致使保健、预防传染病以及生理卫生常识被作为当地农民田间学校的重要培训内容。目前,FAO和荷兰瓦赫宁根大学等机构开始针对疟疾和吸血虫病的传播实施干预活动,其中尤以FAO开展的性别与发展服务项目成效显著。FAO选取非洲东部和南部的一些国家开展发展干预试点工作,并在9个非洲国家建立了田间学校。这些田间学校包括农民生活学校(FLS)和青少年田间学校(JFFLS),其宗旨便是通过开展培训服务提高当地农户的整体健康水平,抑制艾滋病等传染病的大规模扩散,并且着重关注孤儿、妇女等弱势群体。

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所开展的田间学校同亚洲一样主要依靠项目支持。但是随着周际组织资金支持力度减弱,迫使一些国家在田间学校组织形式上进行了创新和摸索,以便建立可持续的培训发展机制。比如国际土地开垦与改良研究所(ILRI)于2006年停止了对肯尼亚农民田间学校的技术经费支持,但是在当地农户的共同努力下,田间学校在2008年基本得到恢复,并且建立了完善的资金供给模式和组织培训体系;国际农业发展基金会(IFAD)在肯尼亚西部针对妇女开展的商业计划将小组式的生产与田间学校相结合,通过以小组为单位设立发展基金来实现培训活动的内部支持;在塞拉利昂和尼日利亚,许多参与田间学校的农民学习小组在互信的基础上已经演化为正式或非正式的民间协会或组织,并且和一些公司企业结成供销网络。与亚洲相比,非洲田间学校所涉及的内容更加广泛,比如东非和南非所开展的田间学校主要涉及土壤改良、畜牧、水土保持、资源集约利用、灌溉等领域,而西非主要开展的是特种作物田间学校,比如可可、豇豆等。

(三)南美及加勒比海地区

随着拉丁美洲各国开始在传统农业推广和服务模式基础上建立起现代化的农业政策体系,为了使农业推广工作更好地适应当地农业生态系统和丰十会经济条件,田间学校被当地推广人员所关注并逐渐付诸于实践。田间学校最初引入南美洲得益于20世纪90年代国际马铃薯协会(CIP)和FAO在部分国家开展的马铃薯IPM 项目。在项目开展过程中,社区农民研究协会(CIAL)的建立和“农民一农民”推广模式的应用有效避免了公共服务系统的低效和失灵。在此基础上,1999年,国际马铃薯协会以及合作机构在国际农业发展

基金会的资助下开展农民田间学校试点上作,首先确定的试点地区包括玻利维亚、厄瓜多尔和秘鲁在内的6个国家。试点工作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农民高级辅导员,使这些受训农民在接受培训后能够在自己所属的社区内继续开展田间培训,从而发挥田间学校的辐射带动作用。在项目取得成功之后,田间学校又被相继引入哥伦比亚、墨西哥以及中美洲各国,并在近几年扩展到多米尼加、海地、牙买加、特里尼亚和多巴哥等国。

同非洲一样,南美和加勒比海地区开展的农民田间学校也借鉴了不少亚洲已经取得成功的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对组织模式进行了创新,其中最为成功的便是风险防范机制的引入。比如在厄瓜多尔,农户开始通过田间学校与一些诸如肯德基和菲多利等大型食品企业签订生产合同,并通过“公司+农户”模式和风险基金削弱市场风险的冲击。近几年,以哥伦比亚为代表的一些国家开始建立一种自给自足的田间学校运作机制,逐渐摆脱项目基金的外部支持,形成以社区组织为核心的内部独立运作模式,进而实现社区合作组织与农民田间学校的有机结合。

(四)中东和北非

1996年田间学校开始在埃及进行试点,从而标志着这种培训模式被首次引入中东和北非地区。由于风俗和文化的差异,田间学校在中东和北非的推行并非一帆风顺,其应用实际上更像是一个改良和本土化的过程。在普遍信奉伊斯兰教的中东和北非地区,顺从是当地人普遍奉行的行为准则,因此田间学校这种自下而上的推广模式难以被当地政府部门和社区管理者所接纳。为了将参与式培训方法和自下而上技术推广路径引入阿拉伯世界,项目人员开始在当地进行宣传活动,通过与农户、培训者的合作来对现有田间培训方法进行调整,以使其运作模式更符合当地人的生活习惯,并潜移默化地向当地组织者和农户灌输赋权与参与式理念。虽然直到2005年田间学校模式依然没有在埃及周边国家广泛推行,但是一些小规模的试点工作却相继开展。在阿尔及利亚、伊朗、约旦、吉尔吉斯斯坦、黎巴嫩、摩洛哥、巴勒斯坦、叙利亚、突尼斯、土耳其和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家,依靠项目设立的农民田间学校已经被当地农户所接纳,项目人员下一步的工作就是争取在2015年之前实现田间学校的大面积普及。目前,中东和北非地区田间学校的普及主要依靠5个项目支持,其中4个项目是有关IPM,1个项目主要针对盐碱土地改良。

(五)中欧和东欧

2003年,FAO首次在中欧和东欧的7个国家推行农民田间学校,主要目的是通过IPM 和田间培训提高当地农户防治玉米病虫害的能力,抑制两部玉米根结线虫的蔓延,其工作重点是强化农场管理力度和进行农业生态系统的检测评估。在工作开展过程中,项目组织者也尝试性地运用一些新的工具和方法,比如将“风险分析图表”作为农户和社区进行风险管理的有效工具,以便提高当地农户的抗风险能力。目前有两个新项目已经在亚美尼亚等国开展,分别为FAO基金会组织的鼠害防控项目和美国农业部(USDA)资助下的田间学校普及项目,这两个项目的开展标志着农民田间学校在欧洲地区的推广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田间学校已被当地官方正式认可为一种有效的成人教育途径。

三、启示与借鉴

首先,田间学校的应用需要进行本土化的调整,以适应当地的实际发展需要。中国农民田间学校的开展基本依靠国内外发展项目的支持,组织者所应用的原则与方法也主要来源于亚洲其他国家的一些成功经验。但从实际来看,一些在其他国家被证明成功的方法和流程在中国却并不适用,农民也很难适应这种新型的培训模式。从一些国家开展田间学校的经验来看,在项目设计初期组织者需要向农户传递参与式推广理念,并采用一些过渡方式使农户逐渐适应这种田间教学模式。当农户参与培训当中时.,培训者可以适当运用一些符合当地文化传统的方式促使农户将自己视为课堂的主体,并积极主动投入到田间学习当中。

这些方式主要依据当地的实际条件进行设计和调整,比如创办期刊小报、举办大田日或研讨会、开办农民剧院等,通过多样化的形式丰富教学活动,从而使农民在培训中获得自我身份的认同,使自己在轻松的氛围中有效掌握和提高实际操作技能,发挥田间学校的功效,从而打破中国田间学校“热在上头,冷在下头,死在田头”的怪圈。

其次,农民田间学校需要成为社区农户网络化、联盟化和组织化的基础。在中国很多地区,农民田间学校仅被视为是一种单纯的培训行为,均以社区为单位孤立地运行,培训内容也主要以技术示范为主,注重知识的传输与扩散。但是从国外很多地区的发展实践来看,农民田间培训的重要目的之一便是通过培训活动实现群体的组织化与网络化,使不同参与群体之间实现社会关联与相互信任,于是组织建设和能力建设便被作为培训的重要内容。在这种农民主导型的社会网络构建过程中,田间学校被作为一种连接不同群体的媒介和平台,从而使田间学校从一种简单的教育行为转换为一种参与式推广服务。在中国今后开展的田间学校工作中,需要培训者利用田间培训的平台向农户传递合作精神与管理知识,并且培养参与农户的自组织建设能力,鼓励学员利用项目实施的机会建立自己的协会或者合作社。当项目结束后,这些民营组织可以依靠自己的力量组织田间培训,并向学员提供市场服务,从而实现田间学校以点带面式的大面积推行。

最后,田间学校的发展需要从项目推动型向政府推动型转化。目前中国开展的农民田间学校绝大多数都是依靠国际发展项目,政府和国内非政府组织参与的比重较少。随着田间学校作为一种较好的农民培训形式被越来越多的政府部门和组织所认可。其支持模式已经逐渐从外部支持向内部支持过渡,政府部门和非政府组织开始在田间学校的推行过程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目前世界上绝大多数的田间学校已经在努力探索一种可持续发展模式,其中关键的一点就是要逐渐摆脱对国外发展项目的依附,将其转变成为一种本土化的推广教育方式。虽然一些试点地区已经建立起合作组织支持模式,依靠组织基金支持田间培训的开展,但是在大多数地区,政府仍然被作为主要的组织者和资助者。目前,中国的非政府组织还处于发育阶段,难以独立开展田间学校项目,于是政府就应该承担起发起者和组织者的责任,并且对项目开展提供资金支持。政府参与推广田间学校有利于培训活动的可持续运行。有利于田间培训模式在全国大范围推行,有利于从宏观层面对项目进行有效监管、调控和评估。

篇2:甘肃省农民田间学校发展问题探析

2010年6月, 农业部举办的第三期农民田间学校培训班, 甘肃省共有5位学员参加了培训。受此启发, 经过精心筹备, 2011年2月22日正式成立了甘肃省第一所农民田间学校—榆中县农民田间学校。根据榆中县农业生态的特点, 开办了5所农民田间学校, 开展试点。目前全省共有9所农民田间学校, 分别是榆中县高墩营农民田间学校、小康营农民田间学校、中连川农民田间学校、新营农民田间学校、石头沟农民田间学校、红土坡农民田间学校, 永昌县下汤村农民田间学校、清水县农民田间学校和庄浪县农民田间学校。当前这9所农民田间学校运行正常, 现已成为农民学习知识的新课堂, 展示农技推广模式的新舞台, 领导观摩考察的新现场。

二、主要做法

㈠制定规划, 有序推动

甘肃省自2010年参加了农业部举办的第三期农民田间学校培训班后, 将学习的成果积极向分管科技工作的主管领导汇报, 争取支持, 同时制定了全省农民田间学校发展规划, 确定了“试点—分区域办校—全省大范围推动”的基本思路。

2011年2月22日甘肃省筹办了第一所农民田间学校, 通过1年的试点, 2012年1月16日, 甘肃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组织甘州区、庄浪县、会宁县、通渭县、永昌县、清水县农技中心主要负责人和技术人员观摩了榆中县农民田间学校教学现场, 并要求各县在2012年积极开展试点工作。2012年8月16日, 甘肃省主办了由全省50个农业县区参加的全省首期参与式农技推广方法暨农民田间学校培训班, 邀请农业部干部培训学院的石尚柏教授讲课, 培训辅导员100名, 之后印发了《关于在全省主要农业县区开办农民田间学校的通知》, 开始在全省示范推广。

㈡加强组织领导, 确保专人管理

为了加强组织领导, 甘肃省在农牧厅科教处成立了农民田间学校工作办公室, 在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成了实施办公室, 确定专人具体负责这项工作, 在榆中县示范点组建了农民田间学校组织领导机构, 全面协调举办田间学校所需要场地、仪器、经费等需求, 保证办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㈢主动宣传, 争取支持

在甘肃省首期农民田间学校成立时, 邀请农牧厅分管领导以及榆中县主要领导出席了开幕式和揭牌仪式, 并在甘肃省电视台、甘肃日报、甘肃经济日报、农民日报等新闻媒体做了专题报道。在2011年6月召开的有农业部人事司、人力资源中心等单位领导参加的全国“金蓝领”计划人才工程总结会议上, 将农民田间学校教学现场确定为观摩内容之一, 扩大宣传。

㈣积极筹措经费, 确保教学正常进行

甘肃省首所农民田间学校, 经过省农民田间学校工作办公室的多方筹集, 整合新型农民培训、阳光工程及其他项目的培训经费, 配套了基本的软硬件设施, 给每个教学班设立一定数量的专项活动经费, 专项活动经费在各教学班负责审核并且由各教学班辅导员自由支配, 极大地调动了各教学班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㈤强化师资力量, 确保高标准办学

为了做好试点工作, 每个教学班遴选班主任、辅导员、学校所在村领导各1名, 班主任由榆中县农技推广中心入选兰州市领军人才的五名同志担任, 辅导员由榆中县农技推广中心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技术干部担任, 为了便于组织管理, 同时聘用所在村主要领导进行协调组织, 制定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教学实施方案, 并根据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完善教学内容, 开展教学活动。同时, 甘肃省还选派有责任心的中高级技术人员, 于2011年9月参加在北京举办的农民田间学校师资培训班, 对农民田间学校举办的理论内涵、组建模式、培训理念、培训方式等进行了系统学习。

三、取得的成效与经验

学校开办以来, 力求坚持“以人为本、能力为先、自下而上”的办学理念, 尽可能地采用以农民为中心、以田间为课堂、以实践为手段的培训方法, 通过采用启发式、参与式、互动式等灵活多样的形式, 着力增强农民的“说话能力”和“动手能力”, 充分体现培训对象的意愿, 各教学班深刻把握农民田间学校培训的理论内涵和实践特点, 辅导员结合自己的专业特长与所服务区农业优势产业的发展规划, 制定了详细的教学计划, 从春播至收获, 采取课堂讲解与田间实践、互动交流、学员实践应用的创新培训方式。

㈠点单式培训, 突出教学重点

点单培训是一种新型的培训方式, 榆中县高墩营教学班学员根据生产过程中遇到的蔬菜病虫害有效防治问题, 由学员直接点单确定授课内容, 辅导员进行集中归纳, 并且从中筛选了物理防治方法———黄板诱杀发, 学员普遍进行了应用, 并辐射带动应用面积2000多亩, 为无公害蔬菜产品生产创出了新路。

㈡互动式培训, 加深对新技术的理解

围绕学员共同确定的科技疑难问题, 在学员与教师互相讨论中有针对性地进行解决, 加深了学员对此类问题的印象, 在讨论中提高了农民科技水平。如榆中县小康营教学班针对农民春播时如何选择作物优良品种的问题, 辅导员设计了“认识植物的种子”一课, 每个学员自带家里现有的作物种子, 通过种子基本知识讲座后, 学员们在辅导员的指导下互相交流, 数百粒重或千粒重, 应用天平称取重量, 掌握了百粒重与千粒重的知识;通过亲手做种子发芽试验, 掌握了种子发芽所需的温度、水分等条件;通过观察种子发芽后子叶的形态特征, 能够区分单子叶与双子叶植物, 为以后生产中管理除草剂应用奠定了基础。

㈢点评式培训, 解疑释惑明道理

根据确定的讲课内容, 特别是生产经营中出现的问题, 先由农民通过自身实践提出解决办法, 然后由教师进行点评, 最后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案, 实现了科技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紧密结合。如榆中县中连川教学班, 就全膜双垄玉米一膜两用免耕技术是否适宜北部山区一题, 学员们各自提出自己在生产实践中应用的效果, 辅导员对问题归纳整理, 进行点评, 最后达成共识。

㈣田间实践培训, 练就过硬的操作技能

组织学员深入田间, 以田间为课堂, 在生产实践中使科技直接到田。如榆中县新营教学班紧密结合高寒冷良性蔬菜的生长环境特点, 推广应用全膜双垄三沟栽培技术, 针对人工起垄覆膜费工费时的缺点, 推广应用机械覆膜技术, 就如何合理使用机具问题, 辅导员与机具研制人员, 到田间亲手教每个学员进行操作, 并就每个学员在操作中发现的问题就地解决, 学员通过亲自动手、动脑, 掌握了机具的操作要领, 评选出覆膜质量较好的学员6名, 为全膜双垄三沟技术的推广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㈤趣味性培训, 增强学员团队意识

在开展培训过程中, 将一些趣味性游戏融入到教学中, 以此激发学员学习兴趣, 营造宽松的培训氛围, 培养学员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如榆中县石头沟教学班将学员分成振农、惠农、兴农、为农、富农5个小组, 每次教学活动时, 针对教学内容, 各组开展比办法、比质量、比效果活动, 使教学班的凝聚力和学员的团队意识增强, 促进了农业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在该村的推广应用。

㈥实地观摩交流, 增强感性认识

榆中县高墩营和红土坡教学班根据各自实际, 采取互相学习、互相交流的办法, 探讨在蔬菜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小康营教学班到新营学习后, 学员之间就小康营能不能种菜展开热烈讨论, 中连川教学班结合试验组织学员观摩了蔬菜种植、玉米品种试验, 为明年种植奠定了基础。

四、甘肃省农民田间学校进一步发展的思路

总结甘肃省农民田间学校的运行实践, 还存在着办学经费严重不足、师资力量明显薄弱、覆盖范围不宽、个别产业存在空白等问题。在下一步工作中, 有待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㈠制定全省规划, 分阶段推进

结合甘肃省不同区域、不同产业发展现状, 制定甘肃省农民田间学校长远规划, 并依托项目的实施分产业、分层次、有重点的整合资金开展农民田间学校建设。

㈡加大扶持力度

积极争取立项, 使农民田间学校“合法化”, 得到省市县财政的资金支持, 并整合新型农民培训、劳动力就业转移和重点项目的培训资金, 为办好学校提供保障。

㈢加大师资力量的培训

打铁先要自身硬, 师资力量的强大是办好任何学校的前提, 甘肃省农民田间学校教师队伍由农技推广队伍兼职进行, 大部分人员知识老化, 组织管理水平有限, 虽然多年从事农技推广事业, 但作为教师, 系统开展教学活动还有一定的不足, 为此, 要严格遴选教师, 并强化教学管理与教学实践的培训, 解决师资力量不足问题。

㈣进一步探索培训方式方法

与农民生产需求紧密对接, 与优势产业发展相结合, 加强田间实践培训, 达到疑难问题在田间直接解决。

㈤强化宣传引导

切实把创办农民田间学校与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相结合, 通过科技增产账、产业效益账、增收效果账三账对比, 广泛宣传, 引导广大农民参与农民田间学校的主动意识, 并达到政府重视, 多方支持, 农民认可。

摘要:文章通过对甘肃省农民田间学校发展现状、主要做法与经验的全面分析, 指出进一步加大农民田间学校在全省的普及应用, 需要积极争取资金, 加大师资力量的培训, 进一步探索培训方式方法, 强化宣传引导, 制定全省规划, 分阶段推进。

篇3:美国中学创业教育发展概况及启示

摘 要:美国是世界上最具科技创新力的国家之一,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企业的逐步繁荣,美国的创业教育也随之发展壮大起来。同样,美国中学创业教育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美国中学在其创业教育环境的营造、创业课程的设置、创业社会支持体系等方面所取得的优秀成果都能对我国中学创业教育的顺利开展提供借鉴意义。

关键词:美国;中学;创业教育;《全国创业教育内容标准》

一、实施概况

(一)尊重个性的创业教育环境

创业精神是“美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旨在培养复合型人才的美国创业教育素来是美国教育界引以为豪的优势。在美国,创业教育已形成一个较为完备的教育体系,并渗透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阶段的课程学习中。1947年,美国哈佛商学院教授麦乐斯·麦斯为工商管理硕士学位(MBA)学生开设了一门新课程——《新创企业管理》,该课程的开设被认为是美国创业教育的萌芽[1]。而创业教育在美国的发展同样经历了从高校渗透到中学的变化过程。作为世界上最早在中学开设创业课程的国家,美国主要通过设置选修学分的形式在其中学课程中引入相关创业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精神。截至2003年,美国至少有30个州的K-12年级的学生接受了创业教育,且联邦教育部批准了第一批课程设置——《青年授课和自给自足/微型社会》(Youth Empowerment and Self Sufficiency/Mini-Society)[2]。美国青年成就组织(Jounior Achievement USA)在2015年11月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在美国42个州内接受创业教育的K-12阶段学生的数量已达到2009年的两倍之多[3]。可以说,美国的中学创业教育正朝着普及化态势发展。

美国的重商主义影响了几世几代的美国民众,从当初美国卫生管理员因阻挠小女孩贩卖柠檬水而被迫向女孩道歉,到如今“打造创新者国家”被写入《美国国家创新战略》,无不体现出美国文化崇尚自由独立、推崇个性发展,鼓励通过个人奋斗获取成功与财富的“美式个性”。

在移民文化的影响下,美国人逐渐形成了敢于冒险、勇于挑战的创新精神。而这种自由的文化传统与价值观念同样为美国创业教育的开展提供了较为宽松的支持环境。

(二)丰富的创业课程设置

对于美国中学来说,自由创新的文化是促进其创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同样,美国中学多样的课程设置也是推动其创业教育开展的加速器。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密歇根州卡拉马祖高级中学毕业典礼上就曾发表演讲并指出,高中的教育目标是拓展学生的学术才能和个人责任,以使其胜任大学教育和职业生涯[4]。在美国中学,各式各样的课程安排无不体现着这一教育宗旨。

美国为基础教育阶段学生设置了一套专门的创业课程体系,这些课程以必修和选修相结合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如通过职业技能课、金融教学课等让K-12年级的学生学习和掌握生活中的经济常识和基本的生意技巧。

美国创业教育联盟在2004年6月为全美中小学制定了《全国创业教育内容标准》,这为促进美国基础教育阶段创业教育的标准化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该标准主要由创业技能、基本商业知识和技能、商业技能三大模块组成,并包含了为不同阶段学生所设计的15项创业教育标准(详见表1)。[5]

在《全国创业教育内容标准》的引导下,一些机构和学校出版了专门针对儿童或本校学生的创业教材和读物,这些刊物往往会记录较多生动的创业案例,能够激发学生的创业兴趣。而除了基本的创业课程之外,在其他课程教学中,部分学科教师也会在无形中渗透创新创业理念。

当然,在美国,K-12阶段创业教育课程的设立并非是要让儿童从教育领域走进工厂或进入社会,而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而从一定程度上缩小初等教育与高等教育在创业课程之间的鸿沟。美国中学创业教育的课程设置旨在让自由创新的文化渗入课堂、走进教室,于无形中影响着美国广大中小学生。

(三)完备的社会支持体系

美国的慈善文化由来已久,其中学创业教育在其发展过程中也获得了来自政府组织、非政府机构、企业等多方的社会资金支持,如考夫曼基金会、全美创业教育项目基金会等。这些组织会为学校的创业比赛提供资金支持并予以适当嘉奖,以鼓励富有创新精神的学生。学生在参与基金会活动之后,能够下载一本创业指导手册并得到专门的辅导,学会什么是预算、如何确定价格、什么是存货控制、如何挑选设摊地点、如何做广告等。

除了社会资金支持之外,美国许多州的教育部门纷纷出台了有关支持当地中学创业教育发展的法律文件,“截至2007年,美国已经有9个州制定了培养K-12阶段学生的创业精神的法律,14个州制定了针对中等教育阶段后实施创业教育的法律,各州纷纷将提升青少年的创新与创业精神提上日程。”[6]

二、典型案例分析

(一)多德中学的M.Y.O.B创业项目

1.项目简介

多德中学(Dodd Middle School)是美国康涅狄格州的一所学校,该校为其学生设置了专门的创业课堂并配备了专业的师资,而“管理自己的事业”(Mind Your Own Business,M.Y.O.B)创业项目正是多德中学创业课程中最具代表性的创业项目之一。

自1997年以来,多德中学的凯西老师和其他教师便开始集中关注创新创业课程,并开展了诸多创业项目。每一学期伊始,来自M.Y.O.B项目小组的八年级学生便开始规划和实施他们各自的“创业项目”。这些学生将自己所做出的食物和手工制品卖给学校的教师、员工和同学。学生会将卖出产品得到的利润举办一场感恩晚会,并将基金捐赠给当地的慈善机构。

除了售卖自制食物和手工作品之外,多德中学的学生还可以通过M.Y.O.B项目创办属于自己的公司。学生在创办M.Y.O.B项目公司的过程中,需要自己制定企业名称和公司标志,并编写个人投资组合计划书、业务和市场营销计划与秩序准则等。同时,学生为了使新兴公司健康运营,还需要研究现行法律和行业指导规则、产品标签计划等。通过评估纸质类、音频类、视频类等广告之后,学生需要将自己所制作的广告张贴在学校或社区的公告栏里,以达到推广其公司的效果。M.Y.O.B项目公司的效益还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其员工的运算能力和电脑技能。学生必须在考虑赚取利润的前提下分配材料和使用劳动力,倘若没有基本的数学运算能力,便很难在很快时间内将其物质材料和劳动力恰当地分配。同时,学生需要通过使用计算机来创建诸多电子记录表格,如销售利润亏损表、生产秩序册等。[7]

另外,M.Y.O.B开办企业的项目同样能够培养学生的职场基本素养。角色扮演是该项目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模拟办厂的项目演示中,学生需要完成必要的办公程序,并不断练习面试,同时还要对他人的着装提出建议以保证每个人都表现得像专业职员。这样的角色扮演方式,能够让学生分别从雇主、 员工和顾客的角度获取对公司、企业的新的看法和观点,以此培养学生在将来成为一名职员或是雇主所必须具备的责任心。

2.项目与课程设计

多德中学的M.Y.O.B创业项目不仅在于帮助学生售卖自制商品、开办自创品牌与企业,还针对不同的年级和不同的学科,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在其基础课堂中渗透创新意识与创业精神。下面用学校的部分学科举例说明。

在多德中学5~8年级学生的数学课堂上,每位学生都将被邀请参与到 “柠檬水小站”的网络游戏中,该游戏的最终目的是要求玩家们能在30天内通过售卖柠檬水来获取最大的利润。学生则将通过课前收看的天气预报和金融分析报告来预测将在每一天卖出多少杯柠檬水,而其售卖柠檬水的摊位租金和广告费用同样也要计算在内。

在学校3~5年级学生的科学课课堂上,教师通常不会对学生提过多的要求,任由学生天马行空自由想象,对于学生新发明的一些产品,教师还会帮助其申请专利。对于这些未来的“科学家”来说,一个细微的创意和灵感往往就能引起他们很大的兴趣。

同样,在3~5年级学生的社会历史学课堂上,学生可以通过关注连锁快餐店或披萨店的的创办历史来了解商人是如何衡量商品和服务的。在多德中学,社会课的课堂从来没有脱离实践,任何一条结论的得出都是以学生的实际调查为基础。

(二)巴克霍尔兹中学的“创业学园”

1.项目简介

巴克霍尔兹高中是位于美国佛罗里达州的一所中学,2013年,巴克霍尔兹高中在佛罗里达州排名第24位,在全美高中中排名第369位。巴克霍尔兹高中招收9~12年级的学生,并为其学生开设了丰富多样的学科课程,其中的“创业学园”项目便是巴克霍尔兹高中最富特色的课程之一。

“企业管理与法律”是巴克霍尔兹高中的老牌选修课程,随着时代的变化与教育目标的不断发展,该课程逐渐演变为“创业学园”项目。为了保证那些具有创业兴趣的学生能够获取专业的创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在1993年,戴安·劳拉莫尔正式成立了“创业学园”项目,并以该项目为重点,与巴克霍尔兹高中的负责人、当地的企业家以及投资者共同合作,开发出了具有实践性、开放性的课程项目以供学生学习。一方面,“创业学园”项目能够为巴克霍尔兹高中的学生提供关于金融经济、企业家精神、商业法等专业领域的理论课程;另一方面,该项目能够让学生自主管理自己的创业企业,并且帮助学校运营一家小超市。除了巴克霍尔兹高中本校的学生之外,社区里其他对市场营销、企业管理或创业实践感兴趣的学生同样可以申请“创业学园”项目。创业学园能够为学生提供为期四年的创业课程培训,因此,被誉为“全美的典型创业教育模式”。[8]

2.项目课程设计

1931年,历史学家亚当斯第一次提出“美国梦”概念,“美国梦是在一个国度里,每个人的生活应该可以更美好、更富足、更充实,每个人凭借他的能力与成就有机会获取成功”。[9]近一个世纪以来,随着“美国梦”思想的不断深入人心和美国重商文化的进一步影响,美国的创业教育也逐步受到美国人民重视。

2000年,巴克霍尔兹高中为“创业学园”项目专门设立了办公楼,其办公楼的基础设施主要包括教室、办公区、电脑房、会议室、实验室、储藏室,以及一家为学生所经营的小超市。同时,巴克霍尔兹高中还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提供了各种由低级到高级、循序渐进的课程。

针对9年级学生,巴克霍尔兹高中开设了创业原理课程。学校还聘请了专业的创业学教师来给学生讲授基础创业学原理。

对于10年级的学生,巴克霍尔兹高中开设了企业管理与法律课程,一方面为学生传授企业管理理论知识,另一方面为学生讲授关于企业管理、创业经营的基本法学常识。

针对11~12年级的学生,巴克霍尔兹高中则分别开设了企业所有权和营销在职培训课程,以帮助毕业班学生学习企业的基本常识与一些销售的基本技巧,同时通过实践培训提高学生的创业积极性。

三、启示

(一)更新中学创业教育理念,强化中学创业教育舆论宣传

美国的创业文化是美国创业教育顺利开展的内生环境。据统计,在美国,“18~29岁的青年中超过60%的人想拥有自己的企业,80%的18~34岁的青年想成为企业家,他们的创业动机中个人独立的愿望超过了对财富的追求”[9]。可以说,美国重视商业的传统文化是促进美国中学创业教育理念不断更新的内部驱动力,而其创业教育理念的发展又为美国社会培养了大批企业精英,由此推动国家经济稳步前进。在中国,对创业感兴趣并拥有一定创业热情的中学生很多,但真正对创业知识非常了解的学生很少,创业课程尚未作为一门专业课程完全走进课堂。

目前,在我国的普通教育领域,人们尚对创业教育存在一些误区。由于受到“重农抑商”“学而优则仕”“轻商贱商”等传统思想的影响,再加上我国私营经济起步较晚等原因,人们对于“创业”“创业教育”等概念尚较为模糊,甚至还存在一些偏见,一些地方的教师或家长甚至觉得“创业课程不是高考科目,因而不重要”“创业教育不具备学术性”“又不做生意,不需要学习创业”等。而这些都体现出了我国国民对创业教育的重视不足。

在当前环境下,要让创业教育走进中学课堂,就要更新创业教育理念,加强对于创业教育的舆论宣传。在宣传对象上,既要包括学校管理者和教师群体,还要包括学生以及家长;既要包括创业教育专业教师,还要涵盖语文、数学等主要学科教师,让创新理念融入每门学科、走进每个课堂。在宣传内容上,强调创业教育的意义、地位与价值,让人们意识到在中学实施创业教育并非是让学生走出学校步入社会,而是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拓宽学生看问题的角度,进而提高其综合素质,为其将来步入社会或进入高等教育领域打下基础。在宣传方式上,可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例如,可通过微信群、公众号、咨询推广等方式将创业教育舆论宣传深入广大中小学校。

(二)加强中学创业教育的师资培养与培训

推广创业教育的任何政策举措都必须经过教师这个枢纽付诸实施[10]。创业教育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教育过程,而专业教育又是创业教育的基础,要使创业教育更专业更富实践性,需要一批专业的师资队伍对学生给予指导。

加强中学创业教育的师资培养与培训,要培养一批专门的创业教育教师。专职教师是中学创业课程的研究者和开发者,同时是学生创业实践活动的指导者,因此,专职创业教师的素质从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创业教育课程的收效。而一名合格的专职创业教师,需要发展创业精神、创业知识、职业能力、教学能力和研究能力[11]。美国在打造其专职创业教师团队过程中也采取了诸多有效措施,例如,从1997年开始美国实施“实验创业学博士生”项目,申请项目人员必须具备一定学科背景或学位条件,该项目为申请者开设了系统的创业学课程,修满学分的人员即可在3年之后拿到毕业证书。“实验创业学博士生”项目旨在为美国创业教育培养一批高质量的专职创业教师。除此以外,美国还通过设立创业学教职、明确创业教师专业发展方向等以进一步规范其创业教师队伍。

除了借鉴美国的优秀经验之外,我国在中学创业教师队伍培养方面还可以聘请企业高管或其他行业的成功人士担任兼职创业教师,这不仅能够弥补目前我国中学创业教师数量不足的缺陷,而且可以增强创业教师整体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

此外,国家还应对师资队伍进行适当培训,并建立考核激励机制。比如,可以通过合作培训形式,把教师送到国内外创新型企业、学院培养;为教师提供参加国际创新创业领域的学术交流和研究的机会[12],以学习经验、博采众长。同时,应对现有的创业教师队伍实施量化考核,可以从学生评分、创新项目评比、科研成果展示等方面对教师进行考评,促进创业师资队伍内外良性竞争。

(三)完善外部保障措施,优化中学创业教育环境

优化中学创业教育实施环境,重要的一点便是完善教育领域之外一些相关保障措施,其主要由资金支持和国家政策两方面构成。

在资金支持方面,美国创业教育的发展得到了社会资金的大力扶持,如考夫曼创业流动基金中心、国家独立企业联合会、新墨西哥企业发展中心等机构,提供经费赞助开展创业大赛并奖励在学校创业教育方面取得较好成绩的优秀学生[13]。在借鉴美国社会组织提供资金支持创业教育的基础上,我国政府同样应有意识地在创业教育领域提供相应财政支持。目前,为支持大学生创业,国家和各级政府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涉及融资、开业、税收、创业培训、创业指导等方面,而在中学创业教育领域,政府资金扶持还略显单薄。另外,国家还应鼓励个人或企业通过开设基金会等方式对我国中学的创业教师配备、专业课程的开设、创业大赛的开展等活动予以适当的资金扶持。

另外,在国家政策方面,不论是美国在2001年出版的《创业教育国家标准》,抑或是美国创业教育联盟在2004年制定的中小学《全国创业教育内容标准》,这些从顶层设计出发的政策法规不仅能够对促进国家中小学创业教育的标准化发展起到重大作用,更能够体现出国家对普通教育阶段实施创业教育的重视。在2015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重点任务分工方案》中,教育部正式提出要把创新创业课程纳入我国的国民教育体系,这就意味着在中学阶段实施创业教育将正式作为一项战略政策被部署。在目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只有从国家政策的角度不断制定和完善创业教育的实施内容、师资队伍、资金投入等方面的规定,才能为初等教育阶段的创业课程提供制度性保障,从而激发学生的创业精神和民族的创新基因。

参考文献:

[1][2]张琳琳,张桂春.美国创业教育实施体系及对我国的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2008(1):80-83.

[3]Nasdaq.42 States Report Entrepreneurial Education Requirements, Double Number Reported in 2009[EB/OL].http://www.globenewswire.ca/news-release/2015/11/18/788423/10156668/en/42-States-Report-Entrepreneurial-Education-Requirements-Double-Number-Reported-in-2009.html,2015-11-18.

[4]陈时见,郝栋峰.美国高中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J].比较教育研究,2011(5):1-5.

[5]Entrepreneurs Told Us.Consortium Entre-preneurship Standards Matrix Overview[EB/OL].http://www.entre-ed.org/Standards_Toolkit/5stages_ overview.pdf,2010-11.

[6]谢红梅,林夏芬.关于知识经济时代学习创业教育的思考[J].纵横论坛,2000(11):17.

[7]Education World.Entrepreneurs in the Classroom: M.Y.O.B. Spells Success[EB/OL].http://www.educationworld.com/a_lesson/lesson178.shtml,2010-03-12.

[8]徐小洲.国外中学创业教育[M].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2010.

[9][13]牛长松.美国创业教育的发展历程及启示[J].职业技术教育,2007(1):88-91.

[10][11]熊华军.美国专职创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经验与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14(2):47-52.

上一篇:乘坐校车安全演练总结下一篇:儿科护士年终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