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农民问题及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部作品——《土地对第三代农民发展的供养问题研究》评介

2023-03-03

2017年10月召开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 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重之中。并要求坚持农业和农村优先发展, 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 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保障农民财产权益等”。2018年中央1号文件全文公布“全面谋划新时代中国乡村振兴”, 对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做出全面部署。针对“三农”提出了“优先发展农业与农村”、“适度放活宅基地和农民房屋使用权”等内容。由此可见, 农民问题以及土地对农民养育问题研究及其重要。

赵淑芹教授等的专著《土地对第三代农民发展的供养问题研究》, 于2016年5月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全书十一章, 共32.8万字。该书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以来, 习近平同志对农民、农业和农村“新三农”工作提出的要求和实际工作过程的新问题, 充分利用作者对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廊坊市广阳区、保定市高阳县、衡水市饶阳县、石家庄市高邑县、邯郸市涉县6市、6个县中的6个村庄调查的一手资料, 以专题研究的方式对农民的代际划分、农民家庭土地承包权及其流转、农民的农村宅基地及其流转、农村非宅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及其收益配置、农民的耕地利用与保护问题、土地对新生代农民的实际养育能力评估、河北省农民土地养育能力实证等问题做了深入研究, 立论扎实, 新见迭出, 也显示了著者研究的前瞻性。

比如该著作将农民分为“三代农民”, 并提出了第三代农民的概念。第一代农民出生于20世纪50、60年代。新生代农民是以“80后、90后”为代表, 既包括生在农村、长大后进城务工的新生代农民工, 也包括在农村从事非农产业的新生代留守农民。第三代农民指新生代农民的子女中具有农村户籍的人口。

该著作将农户类型划划分为离农户、兼业农户、纯农户和无地户四类, 并在此基础上, 得出土地之于农户的作用经历了从养育功能到社会保障功能等多阶段的转变, 这种变化导致农民保有和使用土地的态度不同。并界定了“土地养育能力”的概念。土地养育能力是通过将农民从土地中获得的收入和财产转化为货币收入以后, 其在家庭总收入和总财富中所占的比重来衡量土地对农民的养育能力。并得出了随着农民家庭收入来源构成的多样化, 土地对农民的养育能力呈逐步降低趋势。这些都对农民与土地关系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理论。

该著作总结出了按照现行的法规, 拥有宅基地的必要条件有两个, 一是村民, 二是单独立户, 对年龄和年代没有特别要求。并提出了第三代农民与第一、第二代农民之间宅基地只有面积大小差异, 没有其他权利区别见解。并提出应逐步实现县域内宅基地流转。对集体非宅建设用地面积而言, 该著作指出我国集体非宅建设用地时空差异显著。集体非宅建设用地面积, 一般南方大而北方偏小, 城乡结合部大而传统农村地区小, 由于集体建设用地数量不同, 来自于集体建设用地的收益差距大;集体非宅建设用地面积减少意味着农户土地财富减少, 如果同期农村人口不能按比例转化为城市人口, 会带来对农村的又一次“虹吸”, 第三代农民的土地财产境况会越来越差, 只能依靠土地之外的其他资本获得收益。未来土地利用结构变动造成第三代农民境况相对下降。这必将对“乡村振兴战略”落地起到基础支撑作用。

该著作具有较为详实的数据, 并利用灰色系统预测模型GM (1, 1) 对农户家庭的收入进行了预测。预期表明:2004年~2012年, 农户家庭工资性收入对农户家庭人均纯收入贡献度超过农户家庭经营收入, 农民家庭非农产业收入超过农业产业收入, 工资性收入已成为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 农民的概念首次面临挑战;通过关联度分析, 河北家庭经营收入与农业关联度最大, 说明以种养为主的农业、林业、牧业等第一产业仍然是河北农村家庭经营收入的主要来源, 即农民家庭对土地的依赖度降低, 土地对农民的直接养育能力降低;2013~2022年农民家庭人均收入非农化现象将进一步加剧, 农民家庭对土地的依赖度持续降低, 即土地对农民的直接养育能力持续降低。这为制定家庭承包地和宅基地的“三权分置”政策提供了样本实证数据。

这些研究与结论对于丰富当前“三农”问题研究, 对于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落实, 具有积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摘要:习主席2016年4月在小岗村考察时强调:“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 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 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

关键词:农民问题,乡村振兴

上一篇: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108例临床分析下一篇:奏响“批改”乐章抒写漂亮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