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林市食用菌产业园暨农民创业园概况

2024-04-28

海林市食用菌产业园暨农民创业园概况(通用2篇)

篇1:海林市食用菌产业园暨农民创业园概况

牡丹江市海林市返乡农民创业

食用菌产业园

三年来,海林市围绕“上规模、强管理、重科技、创品牌、拓市场”,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狠抓落实,食用菌产业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海林菌业已具备强大的凝聚力、竞争力和影响力,打造中国北方食用菌强市的基础更加坚实,实力更加雄厚。食用菌产业园的规划建设对于引领农民创业就业及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意义更加深远。

一、海林市食用菌产业园基本情况

海林市食用菌产业园位于海林城区西侧,集生产、加工、销售、科研、试验、示范于一体,是引领菌业科技化、标准化、规模化发展的综合性产业示范园,规划总占地面积106.6公顷。目前,通过招商引资已投入资金7000万元,落地森茂菌业、富源菌业、宏宇菌业和新海菌业4户企业,约占规划总面积26%,其中森茂菌业位于产业园东部,由俄罗斯叶卡捷琳堡宇宙有限公司投资兴建,占地面积13公顷,总投资5000万元,目前,已建成温室大棚19栋、冷棚200栋、标准化的菌包车间、粉料车间、养菌车间和深加工车间8栋,该项目集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目前是黑龙江省标准化程度最高、规模最大的食用菌生产及加工企业。项目建成达产后,年计划生产各类菌包1032万袋,可实现销售收入2100

余万元,纯收1000余万元,可安置400人就业。富源菌业位于产业园西部,占地面积5.8公顷,总投资1000万元,主要生产以香菇为主的鲜销菌类,公司每年向租地农户支付入股股金5500元/公顷,并且一次性付清20年。目前,打深水井16眼,安装电力315千瓦,建成锅炉房252平方米,安装灭菌设备3台套,建成17栋暖棚和17栋标准化菌棚,建成200平方米冷库、200平方米宿舍、80平方米接菌室及办公室,还购置了粉碎机、拌料机、装袋机及生产用原材料。计划香菇生产总量120万袋。可安置70—80人就业。宏宇菌业位于产业园南部,公司总投资400万元,总占地面积3.2公顷,建筑面积2700平方米,可利用菌地面积60000达到平方米。其中,黑木耳、平菇、香菇是主要产品,生产总量100万袋,通过企业带动农户、农户服务企业,产生一个良性循环,可安置60人就业。新海菌业位于产业园北部,总投资500万元,总占地面积5.6公顷,由双百创业明星丁立勇本人投资生产管理,有菇棚22栋,投资120万元,计划栽培滑菇等120余万盘,除干品、盐渍外今年开发精加工速冻产品,用工高峰将达80余人。

产业园主要生产猴头菇、香菇、平菇、滑菇、黑木耳、元蘑等10余个菌类。2012年计划食用菌生产总量1100万袋,实现销售收2200万元、纯收入1000万元,安置就业600人。

今年将启动建设食用菌新品种试验示范基地和食用菌

新品种科研中心,产业园全部建成后,入园企业将达到11户,年生产菌包5000余万袋,年销售收入可达2亿元,纯收入突破7000万元,安置1000余农民就业。

二、创业者发展食用菌产业并落户产业园的原因 森茂菌业经理王双友,海林市蔬菜村人,早年从事对俄罗斯贸易20多年,积累了大量的外贸经验。对俄贸易先后经历了日用百货,钢铁木材等行业的高潮和低谷,近年来主要以蔬菜和食用菌为主,另外,我国居民越来越重视健康饮食,食用菌成为首选保健食品。海林市具有食用菌生产得天独厚的环境和完善的扶持政策,正是看到看到这两点,王双友下定决心投资搞食用菌产+加+销全套业务。

富源菌业经理苗玉平,41岁,山东人,早年在牡丹江市从事蔬菜销售生意。近几年来,牡丹江市成为俄罗斯远东地区蔬菜的主要供应地,苗经理的业务也逐渐向俄罗斯发展,经过了解,俄罗斯人喜欢食用菌,尤其喜欢香菇,可是俄罗斯没有生产技术,主要靠中国供应。深谙此项业务的他,觉得自己靠收购零散户的香菇再出口无法扩大生意规模,经过考察,海林食用菌产业园无论是地理位置,还是产业政策,都是最佳选择,因此他投资1000多万元建立了富源菌业,实现了产供销一条龙,生意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好局面。

宏宇菌业公司经理纪执平今年43岁,海林镇共和村村民,原本经营一家效益不错的木器厂,看到近年我市食用菌

产的业发展也有了新的想法。有想法,更要有胆子、有思路,几年的食用菌产业发展之路,让纪执平意识到,要想做大做强,就要抢占先机,做大规模,引领市场,作为食用菌生产的“后起之秀”,纪执平首先联合村内的食用菌种植大户建立起了农民菌业合作社,并完成土地流转40亩,使共和村食用菌产业形成产业集群,经过一年的筹备,投资300万元、占地面积2600平方米、日产达一万袋的菌包厂也正式投入运营,纪执平木器厂的产业链条也得到进一步延伸。纪执平:咱国家现在不是有这个政策吗?市里头、镇里头、村里头都扶持咱干,既然有这么好的条件干啥不干呐。最近这两年吧在电视上,在报纸上看的,食用菌这个发展远景挺好,我投入就大一些,我有信心能干好。

新海菌业负责人丁立勇,海林市山市镇胜利村村民,2010年1月参加“阳光工程”创业培训走上通往成功的创业之路。两次登上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创业培训班讲台,以一名创业成功者身份介绍创业成功经验及创业历程。2011年12月被中共黑龙江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授予黑龙江省“百名农民创业之星”称号,“立勇食用菌栽培基地”,被认定为黑龙江省“农民创业示范(实习)基地”。

丁立勇通过学院集中授课、创业设计、市场考察、实践学习、技能鉴定和创业发展六个环节对学员的培训,使他开阔了视野,树立了创业理念,增强了创业意识,提高了创业

能力,使他下决心扩大生产规模,而学习中结识的专家教授,生产大户和充满创业激情的同学也给了他很大帮助,学习结束后,他在海林市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的契机中,把握产业扶持政策,在海林镇给出场地、棚室、水、电、资金等优惠条件下,通过自己各方筹集,拿出40万元在海林镇新海村租赁了闲置的蔬菜大棚约12亩地的8栋冷棚和3栋暖棚,自建了小型菌包厂,开始滑子菇栽培,当年栽种了18.5万盘,实现产值65万元,纯收入40余万元。

谈到创业成功的经验和做法,丁立勇认为首先要有致富的信心、恒心和责任心,这是自己不断尝试创业发展的内在动力。他出生在七十年代,家里兄弟姊妹多,各家土地少而分散,要共同致富就只有一部分离开土地,从事其他产业创业发展,要把土地留给在家的集中耕种,实现规模效益,这是他一直追求的一种农村大家庭发展模式。其次,要有专业技术积累,这是创业发展的基础条件。这次的成功离不开自己7年以来对滑子菇栽培技术的精心钻研。再次要有把握机遇的能力、这是创业发展成功的关键。海林市市委市政府把食用菌产业作为第一富民产业给予多项优惠政策大力扶持及全力打造中国北方食用菌强市的产业发展战略,使他看到滑子菇栽培上规模的大好时机。

三、海林市扶持食用菌产业发展政策及产业园建设意义 市、乡两级政府在征地上给予保证,将园区规划内的土

地进行整体流转,非耕地地块优先办理土地使用手续。责成相关部门领办、代办相关证照。两级政府与企业共同出资修建企业厂区内水泥道,免费修建厂区间道路。政府修建供水、供电设施。市政府出资30多万元修建巨型宣传板和食用菌文化长廊,宣传机构全力做好企业的宣传工作。税务等部门减免相关税收。重点保障和完善水、电、路等生产必备的基础设施。同时,新建黑木耳示范园区,达到100-500万袋规模的春耳示范园区范园区奖励5-15万元。达到30-500万袋规模以上的秋耳示范园区奖励3-30万元。滑菇、猴头菇等需建棚的示范园区,达到30-300万袋规模的奖励3-20万元。得到市级政策资金奖励的园区,2012年继续予以验收,扩大规模达到新建奖励标准的,按照新建标准予以追加奖励,即生产规模增加100-199万袋的春耳示范园区奖励5万元,按照新建园区奖励政策类推。

壮大食用菌产业,示范引领是关键。园区就是海林菌业的形象,就是海林菌业的亮点,园区建设是菌业工作的重中之重,示范园区设施完备、管理规范、统一备料、统一供种、统一种植模式、统一销售,对于培育科技效益型、集约效益型、营销效益型、特色效益型菌业大户意义深远。食用菌产业发展,不仅为广大农户打通了通向致富路的康庄大道,也为农民开辟了更大的创业空间,截至目前,我市已拥有农村菌业合作组织达47个,工厂化、产业化的食用菌大户已经

达到十几户,突出工厂化开发,壮大行业龙头,构筑最为合理的“产、工、销”新格局。

未来三年,海林菌业要以生产工厂化、菌类多元化、加工精深化、贸易国际化、市场品牌化为目标,以大户、园区、专业村、龙头企业和挖掘菇菌文化为重点,以“321”菌业推进工程为载体,探索、培育和壮大草腐菌种植业,走资源循环利用、可持续、集约化发展之路,到2014年,全市食用菌生产总量达到16亿袋(盘),拉动农民人均纯增收突破1.3万元,为海林市幸福农村建设贡献力量。

海林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2年5月23日

篇2:台湾农民创业园概况分析

台湾农民创业园由农业部和国务院台办批准设立的针对台湾农民和台资农企的创业园,吸引台湾同胞直接到祖国大陆投资农业,在已有的两岸农业合作政策措施的基础上,为台湾农民提供更优惠的土地、租税等创业扶持政策,为其提供更多到大陆投资创业的机会。自2006年开始先后在适宜地区批准设立了4家创业园,创业园在大陆各地得到了蓬勃发展;2008年是创业园区域布局阶段,批准设立了6家;2009年是创业园在祖国大陆地区快速增长的一个阶段,全年共批准设立了9家;2010年之后进入平稳发展阶段,批准设立6家;2011年批准设立4家;截至2011年6月底,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总数增至29个,遍及祖国大陆14个省区市,福建、江苏、浙江、广东沿海4省拥有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达17个,约占全国总数的60%,其中福建拥有6个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位居大陆之首(详情见表1)。目前29个台湾农民创业园总体运行情况良好,这些创业园分布在不同的地区,形成了各具特色、各有侧重、相互衔接的台湾农民创业园体系。台湾农民创业园为台湾农民提供了广阔高效的创业平台,成为台湾农业资源技术转移大陆的主要途径,成为台湾农业企业、农业组织、农民投资大陆的乐土。

台湾农民创业园设立之后,将集中提供创业所需的优惠政策、基础设施、服务体系等,台湾农民开始直接参与两岸合作来享受祖国大陆给予的各项优惠政策。体会祖国大陆对台湾同胞的善意和真情。同时台湾农民创业园的建设,可以带动引进台湾农业优良品种、先进及适用技术、先进管理经验,促进了以园区为中心,进行农业技术培训及示范推广,形成农业产业集群,对促进祖国大陆现代农业发展具有较大作用。

台湾农民创业园是海峡两岸农业交流与合作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两岸现代农业合作的又一发展创新与重要平台,对充分发挥两地生产要素及资源环境优势,促进农业开放、农村发展、农民增收及海峡两岸范围更广、层次更高的交流合作,实现互利共赢有着重要推动作用。由于各地自然、人文和交通条件,以及涉台农业、涉台政策等各不相同,各创业园发展阶段与成效也有所不同,但在引进台资、良种、先进技术及经营管理经验等方面均取得了较大进展,前景看好。

上一篇: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下一篇:有智慧地工作—从企业对标学习到个人对标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