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信息资源管理作业

2024-05-13

答案信息资源管理作业(通用8篇)

篇1:答案信息资源管理作业

信息资源管理作业

第一章 信息资源管理基础

1.阐述信息化的基本内涵及其影响。

答:信息化是指信息技术在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中逐步应用的过程。

信息化是继农业化、工业化之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个历史阶段,其结果是导致人类进入信息社会。

信息化是政府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战略;国家信息化包含领域信息化、区域信息化、企业信息化和家庭与个人信息化等多个层面。

信息化是各级社会组织为顺应社会发展潮流而从事的应用信息技术提高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效率的活动。

2.什么是信息资源?信息资源有哪些类型?

答:狭义指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中经过加工处理有序化并大量积累的有用的集合。广义包括信息及其生产者、信息技术的集合,包括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中经过加工处理有序化和传递有用信息的信息技术集合。

按社会组织属性的不同(政府、企业、公共),按增值状况(基础、增值),按可利用范围的不同(公共、专有、个人)。

3.全面(多角度)阐述信息资源管理的内涵。

答:综合利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对信息及其生产者和支持工具进行规划、组织、开发、利用和控制的过程,其目的是有效地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为社会发展服务。

从管理对象看,信息资源管理对信息过程中的所有信息——信息、人员、信息技术进行管理。从管理过程内容看,信息资源管理对信息资源的进行规划、组织、开发、利用和控制。从管理手段看,信息资源管理手段包括技术、经济、行政、法律手段。

从管理层次看,信息资源管理可以分为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

从管理应用领域看,信息资源管理被分为政府、企业、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等。

实践能力考核选例

根据本章学习的内容,利用信息资源管理的观点,系统地考察一般社会组织(如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的信息化内涵和过程。

答:政府信息化包括三方面的基本任务:统一的网络平台建设、统一的数据环境建设、建设重点业务系统,其中最艰巨、最复杂的是统一的数据环境建设。

政府信息化,从理论上说,就是工业时代的政府(即传统政府)向信息时代的政府(即现代政府)演变的过程。具体说,政府信息化就是应用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将管理和服务通过网络技术进行集成,以及对政府需要和拥有的信息资源的开发和管理,来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决策质量、调控能力、廉洁程度、节约政府开支,改进政府的组织结构、业务流程和工作方式,全方位地向社会民众提供超越时间、空间与部门分隔的限制的优质、规范、透明、符合国际水准的管理和服务。

政府信息化主要包括这样几个方面:

1、政府间的电子政务(GtoG):GtoG是各级各地政府、不同政府部门之间的电子政务。

(1)电子法规政策系统。对所有政府部门和工作人员提供相关的新型有效的各项法律、法规、规章。行政命令和政策规范,是所有政府机关和工作人员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2)电子公文系统。在保证信息安全的前提在政府的上下级、部门之间传送有关的政府

公文,使政务信息十分快捷地在政府之间和政府内流转,提高政府公文处理速度。

(3)电子司法档案系统。在政府司法机关之间共享司法信息,通过共享信息改善司法工

效率和提高司法人员综合能力。

(4)电子财政管理系统。向国家权力机关、审计部门和相关机构提供分级、分部门历年的政府财政预算及其执行情况,包括从明细到汇总的财政收入、开支、拨付款数以及相关文字说明和图表,便于有关领导和部门及时掌握和监控财政状况。

(5)电子办公系统。通过电子网络完成机关工作人员的许多事务性的工作,节约时间和

费用,提高工作效率,如下载政府机关经常使用的各种表格,报销出差费用等。

(6)电子培训系统。对政府工作人员提供各种综合性和专业性的网络教育课程,加强对

员工的专业培训,员工可以通过网络随时随地注册参加培训课程,接受培训,参加考试等。

(7)业绩评价系统。按照设定的任务目标、工作标准和完成情况对政府各部门业绩进行

科学的测量和评估,等等。

2、政府对企业的电子政务(GtoB):

: GtoB是指政府通过电子网络系统进行电子采购与招标,精简管理业务流程,提高办事效率,方便快捷地为企业提供各种信息服务,减轻企业负担,促进企业发展。

(1)电子采购与招标。通过网络公布政府采购与招标信息,为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参与

政府采购提供必要的帮助,向他们提供政府采购的有关政策和程序,使政府采购成为阳光作业,减少徇私舞弊和暗箱操作,降低企业的交易成本,节约政府采购支出。

(2)电子税务。使企业通过政府税务网络系统,在家里或企业办公室就能完成税务登记、税务申报、税款划拨、查询税收公报、了解税收政策等业务,既方便企业,也减少政府的开支。

(3)电子证照办理。让企业通过因特网申请办理各种证明和执照,缩短办证周期,减轻

企业负担,如企业营业执照的申请、受理、审核、发放、年检、登记项目变更、核销,统计证、土地房产证、建筑许可证、环境评估报告等证件、执照和审批事项的办理。

(4)信息咨询服务。政府将拥有的各种数据库信息对企业开放,方便企业利用,如法律

法规规章政策数据库,政府经济白皮书,国际贸易统计资料等信息。

(5)中小企业电子服务。政府利用宏观管理优势和集合优势,为提高中小企业国际竞争

力和知名度提供各种帮助。包括为中小企业提供统一的政府网站入口,帮助中小企业同电子商务供应商争取有利的能够负担的电子商务应用解决方案等。

3、政府对公民的的电子政务(GtoC)

政府对公民的电子政务,是指政府通过电子网络系统为公民提供的各种服务。

(1)教育培训机构。建立全国性的教育平台,并自主所有学校和图书馆接入互联网和政

府教育平台;政府出资购买教育资源然后对学校和学生提供;重点加强对信息技术能力的教育和培训,以适应信息时代的挑战。

(2)就业服务。如开设网上人才市场或劳动力市场,提供工作职位缺口数据库和求职数

据库信息;在就业管理部门所在地或其他公共场所建立网站入口,为没有计算机的公民提供接入互联网寻找工作职位的机会;为求职者提供网上就业培训,分析就业形势,指导就业方向。

(3)电子医疗服务。通过政府网站提供医疗保险政策信息,医药信息、职业医生信息,为公民提供全面的医疗服务,公民可通过网络查询自己的医疗保险个人账户余额和当地公共医疗账户的情况;查询国家新审批的药品的成分、功效、实验数据、使用方法及其他详细数据,提高自我保健的能力;查询当地医院的级别和职业医生的资格情况,选择合适的医生和医院。

(4)社会保险网络服务。通过电子网络建立覆盖地区甚至全国的社会保险网络,使公民

通过网络及时全面地了解自己的养老、失业、工伤、医疗等社会保险账户的明细情况;通过网络公布最低收入家庭补助;还可以通过网络直接办理有关的社会保险理赔手续。

(5)公民信息服务。是公民的以方便、容易、费用低廉地接入政府法律法规规章数据;

通过网络提供被选举人背景资料,促进公民对被选举人的了解;通过在线评论的意见反馈了解公民对政府工作的意见,改进政府工作。

(6)交通管理服务。通过建立电子交通网站提供对交通工具和司机的管理和服务。

(7)公民电子税务。公民个人通过电子报税系统申报个人所得税,财产税等个人税务。

(8)电子证件服务。居民通过网络办理结婚证、离婚证、出生证、死亡证明等有关证书。

如建立电子身份证与居民注册信息系统,可以帮助政府对每个居民实行不分地区,不分单位的高效管理,以解决有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城市人口流动性增加所引起的原来户籍管理制度与新形势之间的矛盾。

第二章信息化规划与组织

1.什么是组织战略?它的意义是什么?

答:组织战略是组织达到目标、完成使命的综合计划。具体来讲,组织战略是组织为在外部环境中生存和发展,在总结历史经验、调查现状和预测未来的基础上,所做出的长远的、全局性的谋划和方案。

审时度势、科学规划的战略对于组织发展具有激励和引导的作用。

2.信息化战略规划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答:主要有战略目标转化法、价值链分析法、关键成功因素法。

3.阐述信息资源规划的重点工作。

答:信息资源规划及方方面面的活动,其中重点工作是业务分析,主题数据库与数据标准化。

业务分析是信息资源规划的重点工作之一,为了系统、本质、概括地把握组织的功能结构,进而清晰地把握所需要规划和管理的信息资源,需要开展业务分析工作,也就是从“职能域——业务过程——业务活动”的角度描述组织的业务。

主题数据库是一种集约的数据库环境,构成组织独立于具体应用的数据资源。主题数据库是根据业务主题数据库的,而不是按业务报表原样建库的;数据标准化包括数据元素标准化和信息分类编码标准化。数据元素是最小的不可再分的信息单位,是数据对象的抽象,信息分类编码决定着信息的自动化处理、检索和传输的质量与效率。

实践能力考核选例

根据本章学习的内容,结合一个组织的具体情况,说明其信息化战略规划的内涵、作用、架构和步骤。

第三章信息系统资源管理

1.信息系统资源管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把信息系统资源管理的时间属性和空间分布性结合起来考虑,就构成了信息系统资源管理的全部内容,包含了开发阶段和运行维护阶段对人、硬件、软件、数据和处理规程的所有管理。

2.信息系统维护包括哪几方面?

答:信息系统维护是为了使信息系统处开合用状态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目的是纠正错误和改进功能,保证信息系统正常工作,内容包括程序的维护,数据的维护,代码的维护、设备的维护。

3.信息系统评价分为几个方面?

答:管理方面(对企业的管理水平)、技术方面(系统的性能)、经济方面(系统的成本与效

益)。

实践能力考核选例

根据本章学习的内容,结合某个信息系统成功的案例,从信息资源管理的角度,总结其成功的原因和具体实施的管理措施有哪些。

第四章信息资源内容管理

1.信息存储的主要技术包括什么?

答:传统的信息存储技术主要是指纸张印刷存储技术,现代信息存储技术主要包括微缩存储技术、声像存储技术、计算机存储技术、光盘存储技术、网络存储技术,它们具有存储容量大、密度高、成本低、存取迅速等优点,所以获得了广泛应用。

2.信息分类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答:信息分类的具体方法包括:地区分类法、事件分类法、内容分类法、主题分类法、综合分类法。

3.什么是知识管理?组织知识管理有哪些内容?组织知识管理涉及哪些技术?

答:知识管理是指一个组织整体上对知识的获取、存储、学习、共享、创新的管理过程,目的是提高组织中知识工作者的生产力,提高组织的应变能力和反应速度,创新商业模式,增强核心竞争力。

组织知识管理包括几个方面工作:建立知识库;促进员工的知识交流;建立尊重知识的内部环境;把只是作为资产来管理。

实践能力考核选例

根据本章学习的内容,将信息采集、存储与检索、加工与分析、传递和共享等所涉及的方法、技术综合地应用到组织的信息化实际中,分析和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第五章信息资源管理的标准与法规

1.简述信息资源管理标准化的意义和作用。

答:标准的制定和执行是工程技术和管理的基础和尺度,使企业和组织进行生产技术活动和经营管理工作的依据,并以获得最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及最佳社会秩序为主要目标。为了发挥信息资源管理的最大能量,使之充分地为社会生产和生活服务,并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并以开展信息资源管理的标准化工作。

信息资源管理的标准化涉及社会生产、人民生活的很多领域和方面,它不仅是信息技术监督工作的科学技术基础,而且也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技术基础,对促进信息产业技术进步,加强信息产业现代化管理,提高企业素质,提高信息产品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充分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具体有:保证信息产品开发与使用各个环节的技术衔接和协调:改进、保证和提高信息资源产品的质量;合理发展产品品种;促进科研成果和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便于信息资源的使用和维护;缩短信息资源的开发周期。提高劳动生产率;保护用户和消费者的利益。

2.简述信息资源管理标准化的内容。

答:标准化技术、标准化设施、标准化术语、标准化管理过程,其中标准化技术是最重要的。

3.简述ISO 9000系列标准的构成。

答:从概念体系上讲ISO9000系列原则上由5个标准构成:外部质量保证,设计——售后服务(ISO9001),生产、安装(ISO9002),最终检验、实验(ISO9003),内部质量管理(ISO9004、ISO9005)。

实践能力考核选例

根据本章学习的内容,结合实际,考察信息资源管理标准的制定与实施过程;针对具体的信息资源管理问题(如知识产权问题),考察相关信息法规的制定与实施。

第六章信息资源安全管理

1.阐述信息资源安全管理的主要任务。

答:信息资源安全管理的主要任务是:采取技术和管理措施,保证信息资源可用,即使信息和信息系统在任何时候可被合理用户使用:采取数据加密技术,是信息在其处理过程中,内容不被非法者获得;建立有效的责任机制,防止有效的责任机制,防止用户否认其行为;建立可审查的机制,实施责任追究性。

2.概述信息系统安全层次模型—层次及其内容。

答::第一层:法规道德纪律;

第二层:管理制度措施;

第三层:物理实体安全;

第四层:硬件系统安全;

第五层:通信网络安全;

第六层:软件系统安全;

第七层:数据信息安全;

其中1、2层是行为规范,3、4层是实体安全,5、6层是技术安全。

3.数据库管理系统中包括哪些主要安全技术措施。

答:用户机器权限管理、访问控制、日志与审计、数据备份等。

实践能力考核选例

根据本章学习的内容,利用信息系统安全模型,系统地分析一个组织的信息资源安全管理问题;利用成熟的安全技术和方法(如安全协议、CA等)实现信息资源安全管理。

第七章企业与政府信息资源管理

1.阐述企业经营管理系统及其环境。

答:企业通过其生产运作向市场提供自己的产品或服务,以期在满足公益(消费者需求和国家税收)的同时,也得到最大的收益,持续经营和利润最大化是企业追求的永恒目标。能否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取决于消费者的需求状况、同质性企业竞争状况、供给状况(含宏观经济环境)、政府的法规、政策与服务和企业自身条件(生产能力)等企业的内外部环境因素。

2.说明企业信息资源管理的一般过程。

答:企业信息资源管理是以企业战略为指导,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对企业信息及其生产者和支持工具进行规划、组织、开发、利用和控制的过程,其目的是有效地开发和利用企业信息资源,提高企业各种业务和管理活动效率,实现企业可持续经营和最大化的目标。它是一项典型的组织系统工程,具体地需要完成如下工作:信息化规划,信息化组织战略,信息化项目实施,信息系统应用。

3.阐述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的成功因素。

答:制定较为完善的促进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的各种法律:成立各种领导和促进政府心虚组员管理的机构、委员会和工作级,并由政府高官负责;制定明确的政府信息资源管理政策,并制定信息管理框架、责任框架,以及各种标准和指南;政府在信息自怨自弃基础设施的建设上,投入大量人力和财力;定期召开各种研讨会;统一电子工作平台并进行相关的培训。实践能力考核选例

根据本章学习的内容,利用信息资源管理的观点和方法,具体而系统地考察企业和政府的信息化内涵和过程。

篇2:答案信息资源管理作业

一、简述题

1.管理信息

答:

管理信息是经过加工并对生产经营活动产生影响的数据,是一种资源。

2.决策支持系统

答:

DSS以MIS管理的信息为基础,是MIS功能上的延伸。DSS是把数据库处理与经济管理数学模型的优化计算结合起来,具有管理、辅助决策和预测功能的管理信息系统。

DSS在人和计算机交互的过程中帮助决策者探索可能的解决方案,为管理者提供决策所需的信息。

3.如何从不同的角度对管理信息系统进行分类?

答:

一般来说,依据信息系统的不同功能、目标、特点和服务对象,它可以分为业务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

针对不同的行业和领域,依据管理信息系统不同的功能和服务对象,它可分为国家经济信息系统、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事务型管理信息系统、行政机关办公型管理信息系统和专业型管理信息系统。

4.数据库管理系统

答:

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一组对数据库进行管理的软件,通常包括数据定义语言及其编译程序、数据操纵语言及其编译程序以及数据库管理例行程序。

5.诺兰阶段模型的实用意义何在?

答:

诺兰阶段模型总结了发达国家信息系统发展的经验和规律,对我国各类组织开展信息化建设具有借鉴意义。一般认为诺兰阶段模型中的各阶段都是不能跳跃的。因此,无论在确定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策略,或是在制定管理信息系统规划的时候,都应首先明确本单位当前处于哪一生长阶段,进而根据该阶段特征来指导MIS建设。

二、论述题

1.信息系统经历了哪几个发展阶段?

答:

信息系统经历了电子数据处理系统阶段、管理信息系统阶段(早期的MIS)和决策支持系统阶段。

电子数据处理系统阶段的特点是数据处理的计算机化,目的是提高数据处理的效率,从发展阶段来看,它可分为单项数据处理和综合数据处理两个阶段。

管理信息系统的最大特点是高度集中,能将组织中的数据和信息集中起来,进行快速处理,统一使用。有一个中心数据库和计算机网络系统是MIS的重要标志。

管理信息系统的另一个特点是利用定量化的科学管理方法,通过预测、计划优化、管理、调节和控制等手段来支持决策。

DSS以MIS管理的信息为基础,是MIS功能上的延伸。DSS是把数据库处理与经济管理数学模型的优化计算结合起来,具有管理、辅助决策和预测功能的管理信息系统。

DSS在人和计算机交互的过程中帮助决策者探索可能的解决方案,为管理者提供决策所需的信息。

2.浏览器/服务器(Browser/Server)模式的优点。

答:

首先,浏览器/服务器模式具有客户/服务器模式的优点。另外,在传统的客户/服务器结构中,Server仅作为数据库服务器,进行数据的管理,大量的应用程序都在客户端进行,这样,每个客户都必须安装应用程序和工具,因而,客户端很复杂,系统的灵活性、可扩展性都受到很大影响。

在浏览器/服务器模式下,Web Server既是浏览服务器,又是应用服务器,可以运行大量的应用程序,从而使客户端变得很简单。

3.为什么说企业流程重组不仅涉及技术,而且涉及人文因素?人文因素体现在哪些方面?答:

企业流程与企业的运行方式、组织的协调合作、人的组织管理、新技术的应用与融合等紧密相关,因而,企业流程的重组不仅涉及到技术,也涉及人文因素。

人文因素体现在以下方面:观念的重组(以新型企业文化代替老的企业文化)、流程的重组(以新的企业流程代替原有的企业流程)和组织的重组(以扁平化的企业组织代替金字塔型的企业组织)。

4.信息系统的三种切换方法是什么?它们分别适合哪种情况下的系统切换?

答: 信息系统的三种切换方法是:直接切换法、并行切换法、试点过渡法。一般在老的系统已完全无法满足需要或新系统不太复杂的情况下才采用直接切换法。在银行、财务和一些企业的核心系统中,并行切换法是一种经常使用的切换方法,在新老系统同时运行期间,可以利用老系统对新系统进行校验。

较大、重要性较强的系统的切换,适合使用试点过渡法。

5.购买商品软件的信息系统开发方式的优缺点是什么?

答:

商品软件以规范模式研制,经过反复调试,得到广泛应用,质量有所保证,购置商品软件方式可加快信息系统的开发进度。

但我们也要注意到,规范模式的软件对组织的变革,尤其对流程由较大的推动力度,这为企业获得成功带来难度,且具有一定的风险。

6.为什么有时不得不采用应用系统软件购置与专门开发并举的集成方式?

答:

由于每个组织的管理模式不尽相同,也有保持个性的要求,不可能买到能解决所有管理问题的商品软件。为此,必要时不得不采用应用系统软件购置与专门开发并举的集成方式,即对一些管理过程较稳定、模式较统一的功能模块购置商品软件,而对结合具体组织特点的、稳定性较差的或决策难度较大的功能模块则采用专门开发。

《管理信息系统》第二次作业(主观部分)

一、简述题

1.信息系统

答:

信息系统是一个人造系统,它由人、硬件、软件和数据资源组成,目的是及时、正确地收集、加工、存储、传递和提供信息,实现组织中各项活动的管理、调节和控制。

2.管理信息系统的特点

答:

它是一个为管理决策服务的信息系统;

它是一个对组织乃至整个供需链进行全面管理的综合系统;

它是一个人机结合的系统;

它是一个需要与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手段相结合的信息系统;

它是多学科交叉形成的边缘学科。

3.MIS战略规划的作用

答:

MIS战略规划的作用在于:

(1)合理分配和利用信息资源(信息、信息技术和信息生产者),以节省信息系统的投资。

(2)通过制定规划,找出存在的问题,正确地识别为实现企业目标MIS系统必须完

成的任务,促进信息系统的应用,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

指导MIS系统开发,用规划作为将来考核系统开发的标准。

4.企业流程重组

答:

企业流程重组(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简称BPR)的含义是对企业经营业务流程(process)进行根本性的(fundamental)再思考和彻底(Radical)的重新设计,从而获得可以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方面的业绩来衡量的戏剧性(dramatic)的成就。

或者回答为:

企业流程重组实际上是从信息的角度,按现代化信息处理的特点,对现有的企业流程进行重新思考和重新设计,成为提高企业运行效率的重要途径。

二、论述题

1.为什么说管理信息系统不仅是技术系统,而且是社会技术系统?

答:

管理信息系统是对一个组织(单位、企业或部门)进行全面管理的人和计算机相结合的系统,它综合运用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管理技术和决策技术,与现代化的管理思想、方法和手段结合起来,辅助管理人员进行管理和决策。

管理信息系统基于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所以管理信息系统是技术系统。

但信息技术的应用是无法与它的应用环境分离的,因此,管理信息系统中体现了(涉及)

组织的管理思想、管理制度、管理方法、权力结构。

再者,为获得应用信息系统的最大效益,要扎扎实实地搞好管理工作的科学化。

第三,由于信息系统改变了企业的通讯状况,可能引起企业重组工作流程、重新分工、重新划分职权,重新进行企业的组织设计,甚至过去的服务地点、时间、办公桌相对位置,也都可能作很大的调整。

上述三方面都体现出管理信息系统中包含着重要的企业应用环境的因素,即社会因素,因此,管理信息系统不仅是技术系统,而且是社会技术系统。

2.试述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原型法的优缺点和适用场合。

答:

(1)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

优点:与生命周期法相比,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更强调开发人员与用户的紧密结合,而且在开发策略上强调“从上到下”,注重开发过程的整体性和全局性。

缺点:它的不足是开发过程复杂烦琐,周期长,系统难以适应环境的变化。

适用领域:结构化开发方法适合于大型信息系统的开发,(2)原型法

优点:贯彻的是“从下到上”的开发策略,它更容易被用户接受。

缺点:由于该方法在实施过程中缺乏对管理系统全面、系统的认识,因此,它不适用于开发大型的管理系统。该方法的另一不足是每次反复都要花费人力、物力,如果用户合作不好,盲目纠错,就会拖延开发过程。

适用领域:需求不明确或解决方案不明确的信息系统的开发、信息系统中的最终用户界面的开发,不适用于开发大型的管理信息系统。

3.试述我国身份证号中代码的意义,它属于哪种码?

答:

我国公民身份证号由十七位数字本体码和一位校验码组成。

18位身份证标准在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于1999年7月1日实施的GB11643-1999《公民身份号码》中做了明确规定。

第l一6位数为行政区划代码;第7—14位数为出生日期代码;第15---17位数为分配顺序代码;第18位为校验码。

篇3:电力抢修作业信息化管理探讨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及居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居民对于供电服务的要求不断提高,电力部门对于配网抢修队伍的要求也不断提升,研究如何通过信息化方法进一步提升配网抢修精益化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1 现状分析

1.1 传统方法弊端

传统的配网抢修作业派发工作,在将信息派发到抢修队伍时,因需做到内外网数据隔离,故通常采取手工记录抢修任务、人工电话播报的方式传递信息,往往会导致抢修派单延时、信息传递失真、抢修末端作业管控不足等情况。

1.2 提升方案

在确保内外网信息隔离的基础上,为避免二次人工输入导致数据信息失真,拟在原有抢修工单打印的基础上,建立抢修作业管理系统及使用二维码,二维码包含抢修工单号、工单时间、联系人、报修电话、故障地址、临近路段、报修内容等信息,抢修工作中心工作人员在内网显示抢修工单打印页面后,通过二维码扫描枪将上述信息准确录入抢修作业管理系统,并根据抢修作业管理系统内置地图模块定位到该抢修工单的对应位置。

2 系统功能及关键技术

2.1 系统云端功能

抢修作业管理系统分云端平台操作与移动终端平台操作两部分:云端为数据中心与计算中心,在充分考虑安全性的前提下,以私有云的形式建立在互联网上。云端功能涵盖抢修资源管理、抢修任务管理、抢修结算管理、抢修调度管理、短信平台等功能,并有多角度的数据分析报表及灵活的权限控制体系。系统显示界面如图1所示。

2.2 系统移动终端功能

移动终端使用安卓平台的四防手机,功能包括班组交接、任务操作、现场语音、拍照、视频记录、工单移交、工单合并、物料领用、客户满意度签名、通知通告、即时消息、GPS定位、云助理等相关功能。移动终端界面如图2所示。

2.3 系统特点

抢修作业管理信息系统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2.3.1 及时性

通过4G网络传达任务信息,抢修任务直接发给现场作业人员,信息传输快速、方便直接,避免电话播报、语音模糊、通信阻塞等问题导致工单下达不及时。

2.3.2 可视性

通过GIS地理位置信息系统显示车辆、故障点所在位置,同时用曲线区分驻点区域,使得故障点及所属驻点一目了然,便于对抢修实时状态掌控,提高抢修管理水平。

2.3.3 智能性

通过GPS对抢修队伍进行定位,并依据各抢修队伍的工作强度、与故障点距离远近选择最佳作业路线和队伍,实现智能派单,确保抢修工作科学管理,提高工作效能。

2.3.4 双向性

现场作业人员通过手持终端实时记录并上报到达时间、现场作业情况、修复结果及完成时间,信息以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的形式即时回传给指挥中心,使指挥中心精确掌握第一手资料,信息交流及时、清晰,汇报便捷。终端与云端可以通过即时消息实现语音与文字的实时交流互动,可在线发布通知、通告,重要信息及时公布。

2.3.5 全程性

实现了抢修任务调配、现场作业、任务归档的全流程管理,实现了对抢修资源、领用材料、工器具的统一管理,实现了抢修结算的自动管理。

2.3.6 扩展性

实现了抢修任务的各类数据的信息分析管理,为日常管理提供了可靠依据。在此基础上,可通过对数据进行深入挖掘和分析,实现更多功能,不断提升抢修管理水平。

3 运行情况

3.1 工作流程及运用

承询员接到工单显示打印页面后,对二维码进行扫描派单,将相关信息导入云端系统,经再次确认后发送至对应区域抢修驻点的移动终端上。抢修人员到达现场后,即可在手持终端上点击“到达现场”记录到场时间,如云端在规定时间内未收到该项操作,系统将发出提醒,承询员立刻询问工单情况,此外承询员还可在地图上清楚看到报修故障点位置及各移动掌机(抢修人员)实时位置,全面掌控区域内抢修工单的分布情况。处理完毕后,抢修人员将故障信息通过掌机直接回复至云端即可完成汇报工作,如遇需要其他部门配合则以电话汇报为准。

3.2 实际效益

通过使用抢修作业管理信息系统,相比电话派单模式,避免了电话无法拨通导致工单派发不及时、双方言语理解偏差导致工单信息失实及工单内容描述不清导致抢修人员到场后故障未得到有效处理等情况。通过二维码扫描派单,不仅缩短了派单时间,工单信息也更全面准确地传达到抢修第一线。同时,直观、清晰、易操作的系统界面也使抢修工作的指挥更科学、更高效、更符合实际的需要,且通过系统预设的提醒机制,有效避免了工单处理超时、回复不及时等现象。

4 结论及应用前景

抢修作业管理信息系统的使用,可以有效提高派发工单的准确度与及时性,帮助承询员合理分派抢修任务,帮助抢修队伍合理规划抢修路线,提高人员的工作效率,最终实现加快抢修进程,提高用户满意度的目标。

此外,结合系统后台数据统计及分析功能,对每日、每月、每支抢修队伍的抢修工作量、材料消耗量及到场时间、修复时间都有了清晰、准确的记录,为今后细化抢修队伍管理,利用大数据进行故障类型与故障区域的匹配,分析故障报修原因,提出有区域针对性的设施整改意见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摘要:分析了电力抢修作业管理现状,并提出了改进措施;介绍了抢修作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及关键技术,并应用系统提升了电力抢修作业信息化管理水平。

关键词:抢修作业管理信息系统,二维码,故障抢修

参考文献

[1]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二维条码技术与应用[M].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2007.

[2]徐冰雁,钱勇,郑文栋.电力故障抢修系统TCM及其在电网调度中的应用[J].电工技术,2012(7):26-27.

篇4:档案信息服务作业系统管理

[关键词]档案信息服务;作业系统;管理

一、档案信息服务作业系统

如图1中的大四方形描述的就是从用户角度看到的服务作业组织。而从服务者的角度看,这一组织也许是由几个部分组成,但用户却把它看成一个完整的系统。之所以要把用户放进四方形,是因为信息服务组织的用户不像在制造业那样完全处于生产过程之外,用户是处于服务过程之中,并且和服务作用过程发生相互作用,也就是说用户实际上属于服务作业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首先看相互接触部分。对于用户来说,他和服务组织发生相互接触的过程是他自己完全看得见的,所以这部分是用户看得见的服务活动,称其为服务作用系统的相互接触部分。它包括用户及用户直接接触的能够产生服务质量的资源。正是在这种用户与服务组织的直接接触过程中,形成了所谓的“关键时刻”。

1.介入服务过程的用户。用户是一种产生服务质量的资源,直接介入了服务作业系统。由于服务生产和消费的不可分离性,用户不仅仅是被动的顾客,在他们消费过程中,用户必须为服务人员提供必要的信息,配合服务人员的工作,才能获得优质服务。在不同的服务作用体系中,用户的参与程度会有所不同。如档案信息复制供应服务,咨询服务等服务,用户参与多一些;有时用户参与会少一些,如单纯提供档案证明服务。

2.服务组织的经营体制与管理规章。组织的经营管理体制与管理规章,是指一个组织内部的整个运行机制,包括行政管理、服务条例、工作章程等等,如档案馆中对员工的管理规章和对用户档案利用时的要求等。事实上,各个组织都拥有大量的管理规章和工作守则,而且不少的管理规章与工作守则会影响用户对服务的消费,影响用户发挥协作作用。如果是正面作用,这些管理规章和工作守则就是服务导向型的,否则,如果是负面影响,就亟待加以改进。

3.各种不同的经营体制与管理规章对服务质量有着双重作用。一方面会直接影响到用户对服务质量的评价。因为用户要与经营体制、管理规章发生接触。如果他们对此感觉满意,就可以认为这样的体制和规章是服务导向的;而如果反过来,他们感到不得不被动地去适应这些东西,那就说明其中有弊病。在这种情况下,服务质量就会遭到经营体制和管理规章的破坏,至少也是损害。另一方面,管理规章和工作守则也对内部员工有着影响。如果员工认为某些制度、规定、章程已经过时,或是过于复杂繁琐,那就说明这些东西是非服务导向型的,履行这些制度、规定、章程的员工就会有不满甚至发牢骚,这当然对服务质量有着负面影响。

因为用户在自我服务过程中或多或少会感到使用这些资源和设备的难易度,而给用户留下好的或不好的印象。另外,其他有些物质资源对功能质量也会产生影响,如档案信息服务环境会对人的心理带来是否舒适、美感、荣誉感等的影响。这样,一线员工、经营体制与管理规章、物质资源和设备设施三者合为一体,就在用户心目中形成了一个完整可见的服务作业系统。当然,从现代档案信息服务组织的角度看,这个系统还应该包括用户。因为用户不仅仅是简单的服务消费者,只有服务者与用户实现互动,才能确保系统中的每一部分与整个系统相协调、相匹配。

其次分析后勤辅助部分。在接触档案信息服务组织时,用户极少有机会看见视野分界线后面发生的事情,他们通常不会想到在自己看不见的地方还在紧张地进行着服务生产,而且是为自己消费的服务进行的生产。这对服务供方来说,至少造成了两个问题。一是在这条可见线之后发生的事,用户不是总能理解的,因而用户认识不到那部分服务活动对整个服务质量作出的贡献。不论在上一阶段如档案信息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编研等创造出何等优异的质量,如果档案信息提供利用的相互接触阶段的服务质量平庸或是低劣,用户就会认为整个服务质量不高,于是,在可见线后面创造的优质服务被在可见线前面表现的劣质服务败坏殆尽。

二、档案信息服务作业系统的要素及其关系

从服务理论来讲,在服务供需双方的相互接触中,用户是否愿意享用这项服务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于档案信息服务企业,甚至决定它的生死存亡。在服务供需双方的相互接触中,关键时刻将是至关重要的,应把档案信息服务组织的各种资源都加以恰当地组织和安排。为此,引入服务企业生产系统要素及其关系理论分析,来阐释档案信息作业系统中的各种资源要素关系。首先看服务观念与用户之间的关系。档案信息服务组织通过调研收集有关信息,了解用户的需要及愿意接受的服务方式,然后在此基础上确定本组织的服务观念。至于用户与其他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需强调的是服务组织应充分调动用户的积极性来参与服务作业过程。这是因为服务中的用户具有双重身份,一方面他是前来消费服务的客人,另一方面他又是协助服务的半个主人。由于用户具有这种双重身份,因此,与用户保持不断发展的关系是十分必要的,尤其是对于档案信息服务企业来讲,只有长久地把用户留住,甚至使其能不断地购买增值服务,并能从用户那里获取反馈信息,以便今后不断改进服务和增加新的服务内容。组织的服务观念应该说明用户如何参与服务生产,比如需要用户提供一些什么样的自我服务,是否应该填写必要的表格,是否应该提供必要的个人信息等等。通过这些方式,用户参与共同设计或共同生产他们将要享用或购买的服务,从而成为服务生产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而且一旦用户完成了协作企业生产服务的任务,就应当对他们表示酬谢。

也就是说,档案信息服务组织应该充分发挥用户的“生产伙伴”和“兼职员工”的作用,来实现自己生产和提供优质服务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郑新兴.档案馆档案信息公共服务体系构建问题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姚红叶.信息生态视阈下数字档案馆信息服务研究[D].南昌大学,2012年

篇5:答案信息资源管理作业

绘制数据流程图:财务科根据上月工资清单和人事科送来的人员及工资变动表填写本月工资发放清单中的有关项目。总务科将扣款清单送交财务科,再由财务科按扣款清单将扣款数填入本月工资发放清单。最后计算出每位教职工的应发工资数,并填入工资发放清单,为工资发放人员发放工资作好准备。

一个工厂生产多种产品,每种产品要使用多种零件组装,一种零件可能安装在多种产品上,设计“产品和零件关系”的E-R图(要求写出实体的3个以上主要属性、实体间联系的类型),并将其转化为关系模型。

篇6:答案信息资源管理作业

1、数据是用来反映客观事物的性质、属性,以及相互关系的任何字符、数字和图形。信息是通过一定的物资载体形式反映出来的,表征客观事物变化特征的,由发生源发生,经加工与传递,可以被接收者接收、理解和利用的消息、数据、资料、知识等的统称。数据是人们用来反映客观事物的可鉴别的符号,具有抽象性;信息是经过加工分析之后的数据,是有价值的数据。总之,数据是原材料,信息是加工后的有价值的数据。

2、1)按信息产生的先后或加工深度划分:一次信息、二次信息、三次信息。

2)按信息的表现形式划分:文献型、档案型、统计型、图像型、动态型。

3)按信息记录内容与使用领域划分:经济信息、管理信息、科技信息、政务信息、文教信息、军事信息。

信息的功能:认识客体的中介、人类思维的材料、科学决策的依据、有效控制的灵魂、系统秩序的保证、社会发展的资源。

3、信息系统是一系列支持决策和控制的相关要素,包括信息的收集、检索、加工处理和信息服务,以满足用户信息需求并实现信息的有效传递和利用。

物流信息系统是利用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通信设备及其他设备,进行物流信息的收集、传输、加工、储存、更新和维护,以支持物流管理人员和基层操作人员进行物流管理和运作的人机系统。

4、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数据的收集和输入、数据的加工处理、数据的存储功能、数据传输功能、信息输出功能

信息系统的结构:

(1)金字塔形层次结构

战略决策信息系统战术决策信息系统战术计划与决策

管理层的作业计划、控制

事务数据处理与查询

(2)物理结构:避开信息系统各部分的实际工作和软件结构,只抽象地考察其硬件系统的拓扑结构。

集中式、分散——集中式、分布式。

(3)逻辑结构:从功能角度来描述的,是指各功能子系统的联合体。

篇7:答案信息资源管理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1.对当前系统进行初步调查工作应重点在哪个阶段进行(A)A.总体规划阶段 B.系统分析阶段

C.系统设计阶段 D.系统实施阶段

2.一般说来,战略管理层的决策活动属于(B)。

A.结构化决策

B.非结构化决策

C.半结构化决策

D.过程管理 3.C/S是一种重要的网络计算模式,其含义是:(A)。

A.客户/服务器模式

B.文件/服务器模式

C.分时/共享模式

D.浏览器/服务器模式

4.B/S是一种重要的网络计算机模式,其含义是:(D)。

A.客户/服务器模式

B.文件/服务器模式

C.分时/共享模式

D.浏览器/服务器模式 5.管理信息系统的层次结构中,最高层是(B)。

A.事务处理系统

B.战略计划子系统

C.管理控制子系统

D.执行控制子系统 6.信息系统开发各阶段的顺序是(B)。

A.总体规划、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系统评价、系统分析、运行维护

B.总体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运行维护、系统评价

C.系统分析、总体规划、系统设计、系统实施、运行维护、系统评价

D.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运行维护、总体规划、系统评价 7.面向对象的编程方法的英文缩写是(C)。

A.SA

B.OOD

C.OOP

D.OOA 8.结构化分析与设计是信息系统开发时常用的方法,按其生命周期特征,它应属于(D)。

A.螺旋模型

B.喷泉模型

C.混合模型

D.瀑布模型

9.结构化开发方法系统分析阶段的正式文档是(B)。

A.可行性分析报告

B.系统分析报告

C.用户操作手册

D.系统设计报告

10.下面哪句话最准确地概括了结构化方法的核心思想(D)。

A.由分解到抽象

B.自顶向下,由细到粗,逐步抽象

C.自下而上,由抽象到具体

D.自顶向下,由粗到细,逐步求精

11.原型化方法一般可分为三类,即(C)。

A.探索型、开发型、直接型

B.灵活型、结构型、复杂型

C.探索型、实验型、演化型

D.目标型、实验型、探索型 12.总体规划阶段的主要工作不包括(c)。

A.分析和确定系统目标

B.分析子系统的组成及其基本功能

C.建立系统的逻辑模型

D.进行系统的可行性研究 13.管理信息系统的横向结构是按(B)划分的。

A.管理层次

B.管理职能

C.管理层次和管理职能

D.网络计算模式

14.管理信息系统通常可分为多个子系统,其结构为(C)。

A.交叉结构

B.关系结构

C.层次结构

D.网状结构

15.管理信息系统的交叉结构是指管理信息系统的(A)。

A.管理职能结构

B.网络结构

C.组织机构

D.功能结构

16.总体规划是系统生命周期中的第一个阶段,其主要任务是明确 C A.系统的业务流程的细节 B.系统的数据流程 C.系统是什么

D.系统的开发工具等 17.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 A.总体规划是系统开发中的首要任务 B.总体规划位于系统分析之后

C.总体规划是系统开发中相对容易的阶段 D.总体规划阶段应当包含数据流程分析

18.下面哪句话最准确地概括了结构化方法的核心思想 D A.由分解到抽象 B.自顶向下,由细到粗,逐步抽象

C.自下而上,由抽象到具体 D.自顶向下,由粗到细,逐步求精 19.执行层或称作业层的管理属于(C)。

A.中层管理

B.高层管理

C.基层管理

D.目标管理 20.战略级管理属于(B)。

A、中层管理

B、高层管理

C、基层管理

D、目标管理

二、多项选择题(共 5 道试题,共 20 分。)1.系统评价一般从(ABC)方面进行。A.经济效益 B.系统性能 C.系统管理水平D.系统价格

满分:4 分

2.从服务器的分布形式来看,客户机/服务器系统的结构可分为(AB)结构。A.集中式服务器 B.分布式服务器 C.分散式服务器 D.代理服务器

满分:4 分

3.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工具主要分为(ABC)。A.编辑型工具 B.生成型工具 C.管理型工具 D.智能型工具

满分:4 分

4.系统的集成主要是指(AB)。A.环境的集成 B.应用的集成 C.系统的集成 D.组织的集成满分:4 分

5.结构化程序设计的思想可以简单归纳为(ABCD)。

A.模块化 B.结构化 C.自顶向下 D.逐步求精

满分:4 分

1.简述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

答:总体规划主要是编制指导性和纲领性文件,主要包括:(1)系统总体需求分析;(2)制定一套系统开发的文档规范作为各分系统书写文档的标准;(3)设计系统总体结构;(4)设计系统总体网络结构;(5)初步进行系统所需编码分析;(6)初步完成系统的接口设计;(7)制定系统的安全标准;(8)设计统一规范的系统平台;(9)制定系统运行及维护标准;(10)统一协调系统的开发与实施。

2.系统开发应具备怎样的条件,请简要说明原因。答: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必须在具备一定条件的基础上才能着手进行,这些条件主要有:(1)企业高层领导应重视和介入。这对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和使用的成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原因是: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涉及到整个企业的管理体制、管理方法和人员安排等诸多因素的全局性问题,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这些都必须在高层领导的重视和亲自参与下才能顺利解决;(2)企业业务人员要有积极性。在系统开发过程中,需要这些人员的配合并提供有关数据,在系统建成投入使用后,他们是直接的操作才,系统运行效果好坏与他们的使用和配合直接相关;(3)企业要有一定的科学管理基础。管理信息系统是管理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手段,如果企业中没有科学的管理作为基础,就无法建成有效的管理信息系统,或者说建立的管理信息系统不可能真正发挥作用;(4)要有一定的投资保障。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是一项资金耗费较大的工程项目,计算机设备、软件、机房设备、相关人员的工资等都需要投入不小的资金,在某种意义上讲,管理信息系统的规模和质量,甚至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投资额。

3.简述可行性研究的主要内容.答:可行性研究包括可能性和必要性两个方面。所谓开发的可能性就是指开发的条件是否具备,而必要性是指客观上是否需要。可能性和必要性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具体讲可行性研究一般从技术上的可行性、经济上的可行性、管理上的可行性、开发环境的可行性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技术上的可行性,指根据新系统的目标来考虑系统的硬设备、软件、环境条件和技术力量等是否具备,即技术上实现的可能性;(2)经济上的可行性,是指通过对管理信息系统的投资和效益的投入——产生分析,来说明开发新系统在经济上是否合算;(3)管理上的可行性,主要考虑当前系统的管理体制是否有条件提供新系统所必需的各种数据和企业最高层领导及各级管理人员对新系统所提供信息需求的迫切性,即研究开发新系统是否是必要的;(4)开发环境的可行性,主要指领导意见是否一致,企业有无资金保证,能否抽出骨干力量参加系统开发等。4.系统实施前应做的准备工作有哪些?

进行系统切换之前必须预先做好大量的准备工作,这样才能保证切换工作的顺利进行。准备工作可以从用户培训、数据准备、文档准备等几个方面进行。(1)用户培训

管理信息系统的用户从职能上可分为事务管理人员、系统操作员、系统维护人员等三类(当然在实际工作中,有些人可能身兼数职)。

(2)数据和文档准备

数据准备是系统切换工作中的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如果新系统是在手工管理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话,那么就要将手工处理的数据如各类单证、报表、账册、卡片等按照新系统的规则进行分类并集中起来,然后组织人员进行数据的录入工作,将这些纸介质中存放的数据转换成机内的信息。5.程序设计风格反映在哪些方面?

良好的编程风格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程序的质量。为了提高程序的可读性,在编程风格方面应注意以下几点:

(1)程序的注释

(2)程序的书写格式

篇8:以信息化促进作业物资管理创新

一、物资管理存在主要问题

1. 物资管理数据采集工作量大

孤东油田作业井分布地域广、信息点分散、信息内容复杂和信息使用跨系统、跨地域交流的特点, 造成信息交流周期长、误差大, 使资料的有效利用率大大地降低。作业井由于分别矿、区块不同, 其作业方案、施工设计、作业用料等等也不同。采油队、作业队等作为信息来源的源头, 生产井生产情况、修井情况、效果评价情况也没有系统性的数据, 难以对作业物资做出审批和审核, 作业信息采集与管理的上不规范。

2. 物资管理缺乏标准和规范

孤东作业物资施工人员大多是一线生产管理人员, 他们既负责生产管理, 又是决策人员, 大多数人员的特点是:生产经验丰富, 物资管理及计算机应用能力较差, 常造成申请物料时数量和物品错误, 物料管理缺乏规范化、标准化。

3. 物资管理数据交互性、共享性差

目前采油厂物料管理存在着物资管理中心物料管理系统、准备大队的“生产准备产品信息管理系统”, 而准备大队生产准备产品信息管理系统”不上线, 仅供准备大队内部的日常业务需求, 但是无法与其他业务部门进行数据交互, 数据共享性差。

4. 物资申请及审批效率低

一方面作业队作为作业物资使用主体, 对物料库存只能通过电话联络和确认, 再填写纸质申请单到作业科等审批单位签字盖章, 常常由于填写物码、型号不规范来回奔波, 费时费力。另一方面, 作业科审批人员由于掌握资料和信息有限, 审批难度大, 同时在进行物料运行情况统计时, 由于缺少基础数据支持, 统计的报表工作量大, 而且统计的准确性不高。

二、作业物资管理创新的可行性

1. 管理成熟

通过多年摸索和优化, 在作业物资管理方面, 现场了作业队根据地质所地质方案和工艺所方案, 编制施工设计, 由作业大队审批到作业科 (重点设计采油厂领导审核) , 再根据审核的施工设计, 由作业队申请作业物资-作业大队审批-作业科审批-准备大队分流发-准备小队发放 (或配送) , 旧料由作业小队申请-准备大队回收队-作业科验收的传统, 确保了管理传统。

2. 人才支持

采油厂通过加强业务及信息技术技术交流和培训, 正在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的业务及信息技术管理队伍。通过这些业务人员与计算机专业人员的合作, 同时还有专业软件公司的技术支持, 完全有实力将作业物资管理系统建设成为一个数据完备、功能丰富的信息系统。

3. 技术支撑

采油厂数据中心已经建立实施, 单井方案等系统也正常投入使用, 为作业物资管理系统的信息采集共享提供了很好的信息基础, 采油厂的基层建设综合信息系统在不断开发完善过程中, 已有许多可以借鉴的成功经验。因此从技术角度讲完全可行。

4. 环境保障

作业队、采油矿等采油厂基层单位在计算机硬件配置方面, 为源头数据提供保障, 采油厂信息中心配置数据库服务器和应用服务器, 满足了作业物资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应用。计算机网络建设方面, 各采油厂已经建立了延伸至所有三级单位以及各主要四级单位的高速光纤网络。从计算机的硬件和网络环境方面看, 达到了建设作业物资管理系统的要求。

5. 经济可行

作业物资管理系统建设, 实现基层生产信息的网络共享, 能够有效降低运作成本减轻基层生产运行人员的工作量, 最大限度地发挥采油厂基层单位各类信息资源的功效, 实现基层单位各部门间、基层单位和上级单位全方位的沟通、协作, 实现基层单位工程的进度掌控及协同管理, 全面提高基层单位生产运行水平。

三、作业物资管理创新的目标

1. 结合采油厂井下作业管理规范, 实现油管、抽油杆、抽油泵、封隔器、防砂物资等作业物资查询、申请、审批、审核、发放等业务的流程化、标准化管理, 提高工作效率。

2. 实现生产准备大队油管、抽油杆、抽油泵、封隔器、防砂物资等作业物资的出入库管理和准备结算数据的网上统计汇总和打印。

3. 集成单井作业全流程数据, 实现数据的跨部门共享;同时实现管杆的分年限管理。

四、作业物资管理系统开发与构成

1. 作业物资管理系统开发

(1) 在现有作业物料管理基础上, 利用专家顾问优势, 优化流程, 结合信息技术开展作业物料信息系统开发, 而人员培训及辅助管理、优化及评价管理两系统是为信息系统提供人员、管理支撑。

(2) 信息系统开发系统包括业务开发、系统开发、数据集成、质量保证四大核心小组。

(3) 业务开发负责业务需求调研和分析, 信息分析, 数据模型设计, 应用系统的设计、开发和单元测试。

(4) 系统开发小组:进行软件系统的系统设计、程序开发、按照既定的建设内容、进度安排, 按照CMMI的项目管理规范, 完成整体系统的开发工作。

(5) 集成测试小组:负责系统的功能测试和集成测试, 测试大纲编制, 确认软件产品是否满足对它的要求。测试用例和测试规程由独立于开发者的测试组进行规划和准备, 协商分配需求引起的约定与软件项目策划;参与和认可对软件约定进行的更改。

(6) 质量保证组:评审和审计集成和软件产品和活动以验证它们符合适用的规程和标准, 给项目和其它有关的经理提供这些评审和审计的结果。按照公司质量体系文件的要求, 管理文档及版本。

(7) 该信息系统紧紧依托管理局地面工程信息管理系统, 结合本厂局域网建设和采油工程综合数据库应用工作。旨在为现场生产管理提供一个方便直观的基于地理信息管理系统模式, 依靠孤东油田综合信息主干网。

(8) 现场物料管理以ORACLE数据库为主要管理手段的现实, 作业物资管理数据的网络化管理平台采用NT网络平台, VFP软件开发工具, 通过文件转换程序使数据库与SUN20上的ORACLE数据库相连接。应用服务器用WINDOWS系统, 数据库服务器用Server2003操作系统。

2. 作业物资管理系统构成

为了促进基层管理水平的提高, 有效解决目前基层采油和作业单位存在的问题, 根据油管、抽油杆、抽油泵、封隔器、防砂物资等作业物资综合管理业务的实际情况, 综合目前采油厂源头数据以及其他相关系统的数据情况, 在现有的油田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框架下, 实现准备物料运行的信息化建设, 为作业队、准备队、作业科及财务科等各级领导及相关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提供一个集生产管理、数据采集和数据处理的现代化的综合信息系统, 实现从基层数据采集到数据审核入库、数据处理、综合分析及报表打印的整个准备物料运行管理的网络化、集成化和智能化, 从而加快生产信息的收集、处理速度, 提高信息资源的综合利用率, 为科学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进而降低成本, 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率。

以孤东作业管理的器材发放和器材回收2类主要管理业务为主线, 实现从计划申请、作业大队审核、作业科审核, 到相关准备小队执行反馈以及任务临时撤销全过程的流程化管理, 提供了运行表单及相关统计汇总报表的自动生成, 并可打印输出。

五、作业物资管理创新系统应用

此2011年以来, 作业物资管理创新历时2年调研、研究与软件开发, 2012年5月进行了试运行, 2013年1月正式上线运行, 上线应用来解决了实际工作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增强了作业物资管理单位、应用单位、开发单位和财务管理单位的业务耦合度, 提高了工作效率, 节约的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该创新点是以“三个机制、两个平台”为体系架构, 进一步作业物资管理的规模效益、运转效率和保障能力。

1. 健全“三个机制”, 为作业物资流转提供保障

(1) 健全保障机制, 强化保障能力。

物料信息管理:实现物料基础信息的维护管理, 包括物码的添加、修改、停/启用等相关操作。

进料管理:实现供应料、内部料的到货登记、入库审核, 以及入库信息的调整等进料管理功能。

库存管理:通过日度盘库、库存动态查询等功能, 实现对库存信息的动态调整及跟踪查询。

(2) 健全发放 (回收) 机制, 建立监控体系。器材发放实现了作业队管杆、工具等作业用料从作业小队申请, 到作业大队/作业科审核, 到准备队实际执行处理的整个器材发放管理流程的网上衔接, 建立物料申请-审批-执行监控体系。

(3) 健全数据集成机制, 为决策提供依据。数据集成主要实现方案编码、作业类型、是否统计等作业信息的审核确定, 以及作业科、财务科需要的14张汇总查询报表的自动生成, 大大提高了效率, 避免了手工操作错误。强化信息应用的深度和广度, 加强了作业物资信息的甄别, 为领导决策提供详实依据。

2. 建立“两个平台”, 为作业物资流转提供依据

一是搭建作业物资流转交流平台, 深化供应链上下游信息沟通;二是构建作业物资、油田开发、财务信息关联和管理平台, 强化信息应用的深度和广度。

六、总结

1. 对作业物资管理过程实现了有效监控, 实现了数据资源共享实现物资管理信息化, 使信息按标准的物资程序流动, 数据资源的共享, 物资、开发、生产、财务等各部门之间形成了相互监督、相互管控的管理模式, 避免了徇私舞弊现象。

2. 加快信息流通, 实现数据的实时性在本管理创新成果实施前, 信息处理完成后, 是通过人与人的传递来实现信息的流通, 流通时间相对较长。成果实施后, 通过平台实现信息的传递, 信息处理的结果可马上显示, 方便快捷。

3. 提高工作效率, 满足低碳生产要求。该成果应用减少劳动量实现物资管理信息化, 把人从大量烦琐、无序、低端的工作中解脱出来, 去处理更有价值、更重要的工作, 提高了企业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另外, 实现了“无纸化”的办公, 满足低碳生产要求。

4. 提高组织和决策能力, 详实资料降低决策中的不确定性和风险。信息—决策—行为三者高度集成化和所有部门工作于同一种数据, 极大地增强了决策者的信息处理能力和部门间的合作效率。

5. 提高员工素质。使员工将新的信息理论知识、创新思维与已有自身业务的熟悉相结合, 对整个的生产、经营、管理的流程进行创新、优化, 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摘要:孤东采油厂作为中国石化上游重要开发单位之一, 为维持油田开发需要, 每年修井物资费用达到18700万元, 但管理这些物资主要延用多年账单为主, 作业物资的计划、采购、仓储、发放、领取、应用处于松散的和不可控制的。为此, 迫切需要以信息技术为基础, 创新现代作业物资管理模式, 该管理以信息化为依托, 有效地实现了对出库物资的动态管理, 使物资从入库-验收-申请-审核-发放-回收的所有的环节形成了标准化、流程化、网络化管理;其次该管理要充分和生产、作业、经营、管理相结合, 与基层单位第一手的生产数据关联, 搭建统一的基层信息化平台, 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关键词:孤东油田,信息化,物资管理,管理创新

参考文献

[1]南超兰.武汉市仓储物流企业的发展模式[D].武汉理工大学, 2009.

上一篇:学生会纳新宣讲的形式下一篇:师德征文大爱无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