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基层组织建设的述职报告

2024-05-03

乡基层组织建设的述职报告(共6篇)

篇1:乡基层组织建设的述职报告

乡基层组织建设的述职报告

按照县委党建工作的总体要求,以提高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为核心,以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为目标,以“三级联创”为载体,突出重点,全面推进,为实现我乡改革发展稳定的各项任务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同时以农村“小康社会建设”总揽农村工作全局,强化抓党建就是抓发展的意识,把促进发展、维护稳定、提高能力,作为抓好基层党建的根本落脚点,真正担负起党委书记为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发挥好关键和主角作用。

一、基层组织建设的基本情况

全乡共有支部班子oo个,其中机关、学校、企业、老干部支部各一个,农村支部oo个。19个农村支部班子分类如下:优秀支部5个,ooooooo;基本合格2个,oo;后进支部2个,oo。各村组织健全,能够完成各项中心工作。全乡共有两委干部121人,党员1196人,入党积极分子247人,没有连续两年以上不发展党员的村。

二、围绕中心工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搞好基层组织建设

1、开展调研、摸清情况、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新年度开始后,我立即组织召开党委专题会议,研究分析我乡党员队伍现状和班子状况,要求党委一班人开展调研工作,迅速摸清当前全乡党员的思想状况和各基层党组织的情况,并提出我乡党建工作的思路:就是要按照上级党组织的指示精神,紧密配合全乡的中心工作,深入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加强党的思想建设放在首位,以制度建设为保障,重点抓好组织建设,与时俱进,转变观念,使基层组织建设工作“虚工实做”。

2、组织好理论学习,加强思想教育。带头坚持和落实中心组学习制度,以提高思想政治素质为目标,重点抓好学习质量的提高。目前已组织领导成员集中学习8次,看电教片5次开展调研活动2次,每人写出体会文章2篇,召开党委会12次,党政联席会议13次交心谈心活动1次。组织各支部书记参加县、乡组织的支部书记学习培训班,并于近日举办了党委委员、支部书记学习贯彻县委“鼓劲加压”大会精神学习会,会上本人就学习体会作了专题辅导报告。为了使思想教育更加深刻,平时注重把加强思想教育与关心和帮助党员干部解决实际困难相结合,体现党组织的关怀,增强凝聚力。

3、围绕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加强作风建设。

带领党委一班人认真学习落实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和省委六届六次全会精神,树立可持续的发展观和踏实为人民工作的政绩观,忠实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宗旨,结合落实县委“鼓劲加压”大会精神,写出体会文章8篇,进一步健全了包片入村和工作用餐制度,加强对班子和干部的日常监督管理,要求从穿衣等这些小事做起,树好形象,加大对有违作风的问题的处理力度,努力营造求真务实、团结干事的良好氛围。

4、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努力维护班子团结。

做为“班长”,在民主决策中,我坚持和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坚决执行县委、乡党委的各项决议、决定,坚持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制,无论是议事、谋事、做事,都能做到与其他领导通气、交换意见。重大问题都提交班子集体研究决定,不擅自主张,努力做到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并自觉维护班子团结和威信。对村级组织也要求他们坚持民主集中制,有重大事情要多征求群众意见,多与班子成员交流商量,使决议最符合“三个代表”的要求。遇事多商量、多通气,出现工作分歧和矛盾及时沟通化解,增强了班子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

5、坚持用“三个代表”统揽党建,紧紧围绕我乡的中心工作来开展党建,教育广大党员干部热爱农村工作,搞好本职工作,树立讲政治、顾大局、依法行政、廉洁高效的观念,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

二、健全落实各项规章制度,进一步加强村级组织建设

1、抓委员分工、明确责任落实到人。明确乡党委委员的工作分工,使他们在其委员位、谋其委员事。并将委员分工发文通知到支部,一方面利于他们了解各基层的情况,能及时把党建工作布置下去,同时又便于党支部联系汇报和全体党员对他们工作的监督,真正做到了工作有人抓、事情有人管,件件有落实。

切实加强制度建设,规范我乡党建工作。结合我乡党建工作的实际,在党委会上我提出:在热情带动,真情感动的基础上,要切实加强制度建设,以此来规范党建工作,加强我乡党的组织建设。并分工负责逐个落实。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先后制定出台了我乡党建工作制度、责任追究制度、财务审计制度、年终考核制度等,从党支部的基本任务、组织生活等多个方面都做了详细的规定,对其他内部管理制度也进行了充实和完善,使我乡的党建工作有章可循、按章办事,不断规范。

2.抓好基层组织建设,增强班子战斗力,促经济发展。

(1)、继续开展“三创两争”活动,促进基层组织建设整体水平上台阶。根据县委要求和我乡实际对各支部实行分类施治,优化班子结构,增加优秀、合格班子比例,提升分类标准档次。贾家坞支部是我乡新树立的典型,也是新的文明生态村试点,两委战斗力、凝聚力强,工作开展好。今年以来两委一班人一心一意帮助企业发展生产,调整农业种植结构,硬化美化村内街道,发挥了很好的示范辐射作用。结合落实“鼓劲加压”大会精神,加大宣传力度,充分调动广大党员干部争当优秀农村两委干部和带民致富共产党员的积极性。

后进转化是基层组织建设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今年我乡倒排的后进村是oo,根据转化目标oo是今年的工作重点,本人分包此村。针对本村存在的人均收入低、两室设施陈旧、两委班子不协调战斗力差的问题,逐一采取了措施:首先通过对两委干部进行培训,增强个人素质,提高带民致富的本领。新发展党员两名,提高党员年轻化比例,强壮党员队伍。调整支部班子(调整支书1名,支委1名),坚持好“三回一课”制度,强化班子战斗力。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协调两委关系,增强班子凝聚力。

其次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种养殖业,通过引导使全村棉花种植达到400亩,蔬菜30亩,獭兔养殖达2000只,鼓励发展企业摊点,目前已有11家,增加了农民收入。

解决村内的热点问题,通过派专人调查走访,召开群众代表大会,发放调查问卷,广泛征求意见使得村内的破旧瓦厂以7万元的价格承包出去,既解决了群众关心的问题,又增加了集体收入。计划投资2000元修缮两室,改善办公设施和党员活动阵地。

(2)、强化素质,增强党员队伍活力。通过本人和其他领导上党课、组织培训等形式对党员进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党的路线、方针教育和争做优化环境、发家致富带头人教育,提高党员整体素质。严把入口关,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培训考试,目前已组织1期次,培训期间还邀请了组织部的同志讲课,以提高授课质量。

(3)、调整村班子成员,理顺两委关系,增强两委凝聚力,保持农村社会稳定。通过摸底调查了解到我乡两委班子虽组织健全,但由于班子成员素质参差不齐,各村村情不同,造成各村两委凝聚力和战斗力强弱不一。针对这种情况,除对干部进行培训强化素质,发挥典型村的示范作用外,对部分战斗力不强的村因地制宜的进行成员调整,增强其战斗力,如oo调整支书1名,支委2名,oo调整支书1名,支委2名,ooo支书1名;对两委不协调、难点问题多的村派专人深入到村调查研究,解决问题,协调两委关系,如oo分别由oo同志和oo同志深入到村解决问题,本人也多次与这两村干部谈心,协调关系,对他们提出的问题一一解答,并共同探讨村情,使村内工作得以开展。

(4)、以抓党建工作,促经济发展。党建工作的一项重要目标就是发展经济,根据我乡实际,我主要抓好两点:一是抓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重点是“三种三养”。三种是充分利用潴龙河一侧的沙质土壤,建立万亩麻山药种植基地,形成区域优势。利用我乡5000亩“环评”土地,进行无公害蔬菜认证。同时通过技术培训,提高蔬菜品质,创出自己的品牌,抢占京津市场。通过引进新品种,进一步扩大棉花种植面积,使我乡棉花面积达到10000亩。

三养是继续依托天路公司—河西村奶牛养殖小区,增加奶牛存栏,年内使我乡奶牛存栏达到750头。利用獭兔养殖的良好发展态势,因势利导,扩大养殖群体,使獭兔养殖总量年内达到8万只。结合沼气池建设,大力发展养猪业,扶持养殖大户,增加生猪存栏总量,年内出栏5000头。

二是以党建促非公有制企业发展,对一些重点企业派驻党建指导员,一方面指导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另一方面为企业发展献言献策,扩大企业规模。现重点搞好两个项目的建设,一是投资500万的京阳线缆有限公司的拉丝、橡胶生产项目,现已购进设备;二是投资300万元的庄头铸件厂,现已试投产。

作为第一责任人,我认为在以后的在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措施上应着力抓好三点:1把握好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规律,抓住党建特点来开展工作;2根据实际突出工作重点,整体推进;3创新思路,创新特色,营造工作新亮点。

篇2:乡基层组织建设的述职报告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全面总结近两年来我乡“重基层建设”所取得的成绩,认真查找和分析存在的问题,切实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从3月12日至30日,赴11个村,84个村民小组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组同志走村入户,共召开座谈会85个,参加座谈会人员达600余人,走访农户80多家,个别访谈200余人,向村两委会成员、村党员代表和村民代表两个层面发放并收回调查问卷40份。现就我乡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主要成效

两年来,全乡农村党组织紧扣县委提出的“四县建设”的工作主题,结合城市化推进和全乡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实际,抓基层、强基础、凝合力、聚人心。不断拓展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渠道,积极探索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方法和途径,切实提高农村基层工作的水平,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二、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从对536份问卷调查的分析情况看,我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总体上是好的和比较好的,他们长期奋斗在农村第一线,任劳任怨,克服困难,扎实工作,为江干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是全区农村全乡的中坚力量。同时,这支队伍的整体素质与面临新形势、新任务、新发展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水平还不平衡,对此我们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一)部分村干部精神状态不佳,开拓创新意识不强,工作积极性下降。主要表现为,部分经济状况较好的村班子存在“小富即安”、“小进则满”的思想,认为现在经济上去了,可以歇歇脚、松口气了,也可以向组织和村民交帐了;有的过分地强调地方偏僻等客观原因,认为“上级不帮助,本村经济永远翻不了身”;有的认为“上级要求太高,说说容易,做做难”;有的认为现在当村干部“形势不好”,担子重、困难多、报酬少,有卸担子的想法;有的面对无人才、无项目、无资金情况一筹莫展,无所作为。

究其原因,从主观上看,一是村干部不注意学习理论,政治方向不够坚定,宗旨观念不够牢固。不注意学习市场经济知识和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对经济发展的规律和趋势把握不准,对本村的优势和特点不假思索,机遇意识淡薄,不认识机遇、也抓不牢机遇。二是部分村干部视野不宽。思路不清,信息不灵,办法不多,难寻发展的突破口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三是责任心不强。有的村干部认为“当干部不如外出做工挣钱多,自己是凭良心工作”。有的村干部认为“自己只有做的份,定方向、管大局都是上面的事,只要按照上面指示办就行了,创新越多,失误越多,犯不着”。问卷调查中反映,有34%的村民代表认为现在的村干部责任心不强;四是少数干部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决策水平低。工作分不出轻重,矛盾不分主次,眉毛胡子一把抓,稍有问题就手忙脚乱,整天忧心重重,缺乏主动独立解决问题的勇气和办法。五是对农村的有关政策学习不深,理解不透,甚至误解、误导。从客观上看,当前农村的一些政策滞后,历史遗留问题较多,农村新情况新问题又层出不穷,群众对干部的期望高,工作压力大,村干部的待遇相对偏低及退休后的后顾之忧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二)部分村干部作风不实,联系群众不够,甚至严重脱离群众。问卷调查

显示,有10%的群众认为“干部架子大”,影响干群矛盾;有近30%的群众认为村干部“不关心群众”,有40%的村民代表认为乡、村干部平时联系群众少。即使有联系,也是与亲戚朋友联系,与一般村民联系少,少数干部甚至是从来不联系。少数村干部办公机关化现象严重,不是主动找群众了解情况,而是坐在办公室等群众上门;不是主动想办法接触群众,而是习惯于等上级组织安排;不是主动帮助群众排扰解难,而是能推则推,推不了就拖,拖不了就躲,甚至怕见群众。不是经常性、有目的地走村入户,而是想去就去,或非去不可才去。有的村干部上级会议精神和工作任务,应传达的也不讨论、不消化、不传达、不贯彻,乡干部也不督查纠正;有的村干部工作浮夸,报喜不报忧,夸夸其谈,热衷于搞形式主义,做表面文章,对矛盾和问题很少考虑和研究。有的村班子对老百姓的意见和要求,拖而不议,议而不决,决而不办。

村干部作风不实的原因:一是主仆关系颠倒。认为“当干部没有架子,群众就爬到头上来,也当不好干部”,以致以权压人、以声压人、以势压人;二是不愿联系群众。认为自己本来就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对村里的情况了如指掌,不走村不入户就知道问题所在;三是少数干部“不敢”沉下身去联系。有的怕解决不了群众的实际问题要挨骂、听牢骚;有的怕遇到“刁民”蛮不讲理,到时脱不开身;有的因自己平时工作、生活有“尾巴”,身不正言不顺,怕见群众。四是少数干部“不会”联系群众。认为“向群众问寒问暖是虚假的客套,多此一举,农村干部直来直去,不想接触就不接触”。有的感到与群众交流,言不由衷,谈不拢,话不投机半句多;有的“官小派头大”,车越买越高档,车来车往,还以为这也是“投资环境”,而对群众避而远之;有的事先没有准备,不带问题去联系,目的性不明确,只能蜻蜒点水,结果是人虽然沉下去了,但却看不到真情,听不到真话,没有真正起到联系群众、沟通群众、教育群众、引导群众的作用。少数干部的这些作为,结果是干群矛盾越积越多,干群关系越来越紧张,以致群体性事件发生。

(三)少数村班子成员要求不严,形象不佳。从40份村民代表调查问卷显示,有47.69%的村民代表认为目前产生干群矛盾的主要原因是“干部形象不佳”。究其原因,一是少数干部党性观念不强。忘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丢掉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丢失了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没有充分认识到,干部的形象代表着党的形象,关系到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命,因而不能清清白白干事,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工作。二是廉洁自律意识不强。有的村干部认为自己没有功劳有苦劳,报酬不多,吃点用点没什么;有的认为干部也是人,是人就有潇洒的权力,再说小错误,小问题上不了纲和线,不惜以人格的代价违纪。

三、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调查中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和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尽管有客观上的一些原因,但从主观上看,与我们在基层工作中抓落实不够,抓教育不够,抓新情况、新问题的研究不够有着密切的关系,对此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我们建议:

第一,要加强村干部教育培训,提高整体素质

要十分注重结合各个时期的形势和任务的特点,对农村基层干部开展有的放矢的教育。在教育培训的方法上,应继续抓好区、乡分级培训,县委组织每年1次的农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培训班不能少于一周;各乡对村两委会班子成员的培训每年不能少于4次,并要经常组织一些讲座,增进他们工作和学习上的交流,开展对新时期农村工作的探讨;村两委会每个月也应有一定的时间组织学习或自学。在教育培训的内容上,要紧紧抓住村级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的学习教

育活动的契机,狠抓农村基层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和作风、能力教育,强化他们的市场经济意识、发展意识、机遇意识、责任意识。要加强岗位职责、村务工作要点的教育培训,让他们了解哪些必须做、必须办;哪些可以做、可以办;哪些不能做、不能办。要加强职位道德和人格品位教育,真正发扬实事求是、严于律己、勤奋检朴、乐于奉献的精神,在群众中树立良好的个人形象。要加强领导艺术、领导方法的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领导水平,做到既能敢于坚持原则,敢抓敢管,又能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要加强民主与法制的培训教育,增强学法、懂法、依法办事的自觉性。要继续采取村干部上挂,选送到高校深造等办法,把干部教育培训搞活。同时,要切实抓好已订制度的严格督查,努力使培训教育收到比较好的效果。

第二,要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干部作风建设,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作风是各级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的根本保证,它直接关系到党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要全面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组织村干部深入学习胡锦涛总书记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提高加强作风建设的自觉性。要着力于领导带头,发挥“一把手”的示范作用,着眼于人民群众,体察民情,了解民意,集中民智,珍惜民力;要着心于解决实际问题,努力为民办实事,解决民难,理顺民气,团结民众,凝聚民心。并通过制度建设有的放矢地解决少数农村基层干部的作风问题。

第三,要抓好三支队伍建设,解决农村工作断层问题

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一是坚持发展新党员标准,把好入口关。要选好对象,做好考察。在党员的发展上可以试行公示制。二是要教育管理好现有党员。各村党支部的组织生活每月必须保证一次,乡党委要定期检查;党员民主评议要抓实、抓深,每次民主评议后,支部要作总的分析评价,党员个人要写出谈心得体会的书面材料,乡党委要在此基础上提出整改措施。三是要给党员交任务、压担子。为党员充分发挥党员的表率作用提供舞台。四是建立党员联系群众制度。让党员在各自的联系范围内了解情况,收集民意,做好宣传、解释工作,化解不稳定因素。村党支部要将党员联系群众的情况记录在备案,定期通报。充分抓好村民代表、村民组长联系群众,宣传群众的作用。村民表和村民组长生活、工作在广大村民当中,对村民的所思、所想、所望了解最多,充分发动好他们作用,就能在基层取得宝贵的第一手资料。要让他们真正担当起村民组长和村民代表的职责。两委会研究决策问题时,可以吸收他们参加,以提高议事水平。

第四,要充分运用各种载体,切实加强村民教育

农村的发展,离不开高素质的劳动者,也离不开精神动力的巨大支持。在城市化进程推进和市场经济日益完善的今天,加强对村民的教育刻不容缓。

一是采取集中教育与分散教育相结合。要求各村每年召开一次村民大会,向村民进行面对面的教育。同时,要扎扎实实地抓好“十个一”的活动。二是运用传统教育办法与现代音像设备相结合。既要充分利用墙报、黑板、有线广播等宣传工具,又要采取观看录象,进行知识讲座、宣传周活动、法律咨询、编印宣传资料、组织参观等方法,使宣传教育长年不断。三是采取思想教育与组织活动相结合。向村民着重进行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教育,引导村民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关系;进行民主与法制的教育,引导村民增强民主法制意识,自觉维护村民自治章程;进行崇尚科学、反对封建迷信教育,引导村民学科技、学文化,自觉改变陈规陋习和落后愚昧的风俗。同时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让群众在欢声笑语中受到启迪、陶冶情操,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四是采取精神鼓励

篇3:乡基层组织建设的述职报告

一、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基本情况

(一) 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全面推进

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根据国家、省、市、县的部署, 近年来, 旬邑县全面推进共享工程建设, 取得了可喜成绩。全县所有行政村建成了基层服务点。其做法是, 同党员远程教育基层点相结合, 利用党员远程教育终端设备接受和播放共享工程文化信息, 实现了二者的共建共享, 群众足不出村就可以随时点播收看精彩的文化类节目。如:仁安村投资30万元建成了文化广场、戏台, 添置了多媒体投影机, 每周星期六晚7点至9点定时播放“共享工程”内容;土桥镇胡同同村充分发挥服务点的功能, 向农民群众播放科普知识和文化类节目;张洪镇秦家村投资50余万元, 建设了占地500㎡的文化广场, 并在广场安置了大屏幕背投电视, 接通了共享工程节目信号, 每天晚上向村民开放;原底镇西头村共享工程与党员教育、文化科技信息服务、瓜菜销售“四位一体”, 成为助推新农村建设的服务平台;苏村服务点配有3台微机, 有专门的管理员, 每天对村民开放。共享工程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 加大财政投入力度, 有力保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坚持政府主导, 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 有力保障了重大公共文化工程建设, 初步建立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投入保障机制。全县财政把文化事业投入作为预算保障的重点, 首先保障文化事业投入法定增长。年初预算和超收收入分配均体现法定增长的要求。2011一2012年, 全县财政共投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资金8 924.47万元, 投入器材设备折合资金1 124万元, 其中省级投入1 016万元, 县级投入7 818.47万元。老区建设资金554万元, 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资金147万元, 非物质文化遗产补助资金45万元, 省级文物保护资金225万元, 文化设施维修改造资金15万元, 农村电影惠民放映投入90万元, 广电发射机用房及维修资金30万元, 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资金504.85万元, 安排马栏红色旅游资金7 313.62万元, 乡镇综合文化站投入200多万元, 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投入550多万元, 农家书屋投入374万元。

(三) 农村电影放映工作积极开展

在上世纪90年代前, 各乡镇都有电影放映队, 对传播先进文化、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发挥了积极作用。但随着电视机的普及和电影业的逐渐萎缩, 到目前乡镇电影放映队已经所剩无几。旬邑县原有的放映队伍已经全部解散, 现在主要依靠电影公司给予提供放映服务。在财政的大力支持下, 他们努力开拓市场, 通过各种方式, 由企业出资组织放映, 老百姓免费享受电影服务。这样, 既解决了资金问题, 提供了电影服务, 又宣传了企业, 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2010-2013年全县共放映8 500场次。

(四) 农家书屋建设工程全面展开

根据国家关于农家书屋建设的相关政策, 各镇村在原有图书室的基础上, 进一步完善措施, 充实藏书, 已建成具有农家书屋雏形的各类图书室、阅览室等共计187个, 总投入书籍设备折合资金374万元。其中, 有电子阅览室的共有30个, 占16%。到2013年全县所有行政村建成“农家书屋”和农民自助读书组织。

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不平衡, 未能实现均衡发展

一方面,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受区域经济发展影响明显。从公共文化设施看, 镇区明显好于社区。另一方面,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受服务范围影响明显, “农村半小时文化服务圈”很难真正实现。

(二) 公共文化服务产品供给不足, 不能有效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

公共文化产品的新形式、新内容不多, 服务设施、服务方式和服务手段较为单一, 缺乏广大群众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文化产品。从公共图书馆藏书来看, 全县公共图书馆藏书33万册, 全县人均藏书1.1册, 藏书量低;从电视和广播覆盖率来看, 全县广播电视覆盖率较低;从欣赏演出来看, 全县每村每年只能看半场戏。

(三) 缺乏专业稳定的企业队伍

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队伍数量不足, 结构不合理, 专业素质偏低。基层文化单位缺乏稳定的专业队伍, 人员年龄偏大, 观念相对落后, 知识结构陈旧, 能力和素质难以适应新时期基层文化工作的需要。

三、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 建设全国一流的公共文化设施

按照“网络健全、覆盖城乡”的要求, 紧紧抓住国家实施公共文化单位免费开放和开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的机会, 进一步完善市、县、乡镇、村四级公共文化服务阵地。继续加快重大文化设施建设, 切实加快后续项目建设。

(二) 加大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

国家要求:“坚持把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作为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 加大投入力度, 加强社区和乡村文化设施建设”。政府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要发挥主导作用。要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列入各级财政预算, 确保每年对文化建设的投入增幅不低于同级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幅。积极探索建立以乡镇为主、市县适当补助的政府投入保障体制, 县财政设立专项资金, 专门用于扶持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特别是乡镇综合文化站等文化设施的建设, 由县财政局负责监督资金利用情况;县级财政根据市里的补助, 投入一定比例的资金;其他资金由乡镇财政资金解决。在加大政府投入的同时, 进一步完善支持公共文化服务的相关经济政策, 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投资兴办公共文化服务实体, 建设公共文化设施, 提供公共文化服务, 形成政府投入为主、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公共文化服务投入机制。

(三) 强化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的考核

加强对县、乡镇文化建设工作考核, 是促进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要建立科学的考核机制, 在继续加强对县级社会文化先进乡镇进行动态管理的基础上, 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各项任务列入各级政府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 与经济发展的任务目标一起考核, 促使县和乡镇政府把文化建设同经济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协调发展。考核内容应该包括领导重视、经费投入、基础设施、业务工作等, 考核结果作为评价地区发展水平、发展质量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

篇4:乡基层组织建设的述职报告

【关键词】基层党建 ; 启示 ; 经验

【中图分类号】D26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36-0273-01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全乡基层组织建设整体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一是“两室”建设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突破性成绩。全乡共筹措“两室”建设资金80余万元,新建“两室”2个,改建、扩建“两室”2个,使全乡4个村具备了“两室”,还修建了村民活动广场。二是对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规范化管理工作趋向日臻完善。4个村的农村干部靠规范化管理,逐步纳入了“选、育、管”相结合、“绩、奖、惩”相统一的管理轨道,实现了由“后备→现任→离任”寓一体的农村干部管理机制,极大地调动了农村干部带领广大群众致富奔小康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三是全乡农村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水平有了明显提高。村党支部书记的年龄结构趋向年轻化,大大增强了村级领导班子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四是乡村干部的工作作风明显转变。通过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十八大报告等学习活动以及思想作风纪律大整顿,乡村干部一改过去简单、粗暴的工作作风,做到了能带着感情做群众工作,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四是农村党员队伍进一步得到状大。全乡35岁以下农民党员共23人,2014年发展新党员3名,其中有多名致富能手和种养殖大户中的优秀分子加入了党组织,大大改善了党员队伍结构,为党组织增添了新生力量。

二、经验启示

几年来,乡党委深入贯彻执行习近平总书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按照县委县政府的总体要求和部署,结合包拉温都乡基层党组织的实际情况,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大力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提高,取得了一定成效。从中摸索和积累了一些在抓基层组织建设方面的经验和成功的作法:

1.抓好农村党支部书记的选配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核心。

基层组织建设的主要任务在农村,农村党组织建设是基层工作的主要载体,而支部书记的工作更是重要的核心工作。为此,包拉温都乡在基层组织建设实际工作中对村支书和两委班子的人员配备和挑选上摸索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一是积极选派一批乡直单位的年轻干部到后进村任村支书,和乡(镇)包村干部一起开展工作。包拉温都乡在组建村班子时,采取“扶上马、送一程”的办法,包乡干部和乡(镇)主要负责同志经常到后进村帮扶和指导乡直部门的年轻挂职村支部书记的工作。既让他们放手开展各项工作,同时又为他们在工作中解忧消愁,成为真正能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的领路人。近年来,全乡共抽调乡干部60人(次),整顿后进基层党组织4个,先后建成优秀农村党支部1个,占农村党支部的25%;近年来,全乡共计培养和使用大学生6名,分别充实到全乡的4个村。为大学生适应社会实践活动提供了一个展示才能和发挥一技之长的大平台。乡党委近年来对素质低、能力差、工作不适应、多数党员和村民不拥护的村支部书记和班子成员,乡党委先对其进行思想工作,对仍没有改变的,自己又深感确实无法胜任的及时进行调整。使一些年富力强、有事业心、有能力的人走上领导岗位。

2.选贤任能抓班子,是造就一支坚强有力干部队伍的保障。

培养一支思想政治素质过硬、工作作风过硬的乡村党员干部是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水平的基础,也是关键所在。近年来,包拉温都乡通过抓乡村干部的“选”、“育”、“带”等配强了班子,提高了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一是坚持“四看”:即看水平不看文凭,看能力不看学历,看主流不计支流,看实绩不死套资历,并注重能者上、庸者下的激励竞争机制的广泛实施,有效地增长了乡镇干部队伍的活力。近年来,共培养72名致富能手成为群众的当家人,选用复退军人2人,选用回乡青年、大中专毕业生20余人,几年来共组织各类培训120人(次),有10名干部参加了省、市、乡委举办的干部培训班,先后組织8余名乡村干部到外地学习和短期培训,通过学历教育,目前全乡100%的乡镇干部具有大专以上学历,村干部中具有大专学历的3人,中专学历的5人,高中学历的3人。三是转变作风带人,强化干部作风建设,继承和发扬以往形成的良好作风,在乡村干部中广泛开展结对帮扶、民情访谈、暖民心工程、关爱工程等活动,极大地转变了乡村干部作风,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3.坚持抓党建与抓发展相结合,全面推动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

全乡基层党组织紧紧围绕加快发展这一中心任务和大局,把党建工作目标和经济建设的中心任务紧密结合起来,明确加强党的建设的总体思路和目标,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推动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动力,有力地促进了包拉温都乡经济和社会事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保障和推动了中心任务的完成,把党建工作做到了实处。

4.扎实开展教育培训活动,提高党员队伍整体素质。

近年来包拉温都乡把提高基层党员素质作为一项硬性任务,以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为平台,从教育培训入手,全面提高农村基层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科技文化素质。通过加强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针政策的教育,提高了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党在农村各项政策的自觉性。通过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科学技术知识和法律知识等理论知识的教育,提高了广大基层党员的素质,不断增强他们“带头富、带领富”的本领。

5.建立和完善了各项制度,保证了基层党组织建设有章可循。

乡党委坚持以健全和完善基层党组织制度为根本,注重加强制度建设,先后在农村基层党组织中建立健全了党建工作目标治理制度、党员教育治理制度、党组织生活制度、村务和政务公开、民主治理制度等一系列基层党建工作制度,进一步完善了党的民主集中制,促进了党的生活正常化,规范化了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行为,使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整体水平有较大提高。

篇5:乡基层组织建设的述职报告

邓璨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农村基层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是党联系农民群众的纽带,也是新农村建设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是新时期加强农村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全面掌握长廊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情况,进一步研究和解决新形势下长廊村基层党建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切实加强长廊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为长廊村新农村建设和各项事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组织和领导基础,特对长廊村基层组织建设情况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调研。

一、基本情况

长廊村位于同和乡西部,东与本乡茅坪村、同和村、梨园村接壤,南与本乡潮田村、华塘镇吴山村相连,西与桂阳县团结乡相接,北与本乡曹家田村相邻。长廊村行政区域总面积为9000余亩,其中水田面积为675亩,水面50余亩,旱土431亩,山岭7000余亩。全村总人口为858人,下辖6个村民小组,由长廊(四、六组)、荷卜园(一、二组)、杉木冲(三、五组)三个自然村组成。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于烤烟、林业、蔬菜和劳务收入。长廊村以种植烤烟为主,荷卜园以林业为主,杉木冲以种植烤烟和蔬菜为主。长廊村现有党员28人,其中女党员4人。

二、基层党组织建设现状

现从长廊村组织活动中心、长廊村党组织建设经费来源和使用、长廊村党务工作者保障三方面来说明。长廊村组织活动中心建成于2007年,组织活动中心主体工程由区委组织部出资建成,新农村建设时期从市区直部门协调资金主要用于组织活动中心装修、内部办公基本实施配置、通村组公路建设、水利设施改建维修及5栋烤烟房的建设,少部分建设资金来源于长廊村村民自行筹资。现在长廊村的新农村建设已经结束,据反映党员干部普遍组织活动中心主体设计不太合理,实用性不强,而且建筑面积偏小,办公设备还有待进一步完善。长廊村现有干部4人,工资(津贴)和组织工作及党组织建设的经费主要来源于市区直部门的财政投入和本乡财政投入,这些财政经费主要用于长廊村村级组织活动中心的维护、通村组公路建设、山塘清淤、水库维修、村委会办公经费及其他必要支出。长廊村离退党务工作者已基本享受老干待遇,现在尚有1人未纳入老干范围。据调查,了解到现在已经在享受老干待遇的离退干部大多数都认为老干补贴标准偏低,建议予以适当提高,并且希望区、乡两级党委、政府能给予困难党员、困难老干部更多的关心和帮助。

三、分析基层党组织建设现状产生原因

从长廊村的基层党组织建设现状,可以看到基层党组织建设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认识不统一。同和乡和长廊村少数干部对党建工作认识有偏差,重经济轻党建,认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是“以经济建设为重心”,不愿在党建工作上投入,加上乡、村两级本身财政并不宽裕,要拿出更多的资金用于支持村级基层党组织建设确实有些困难。

二是财力支持难。同和是一个典型的农业乡镇,财政是个“吃饭”财政,这就必然影响到在党建经费投入上的“捉襟见肘”。特别是村一级组织,每年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只够勉强发放村干部工资,没有结余资金用于村级组织建设。正是由于基层党组织经费缺乏,迫使长廊村不得不向市、区协调帮扶资金用于该村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改水改厕、水利设施和村组道路建设等。而这些资金在项目审批过程中不仅不会考虑基层组织的运行成本,并且往往需要各级政府和村民拿出配套资金,但乡镇财力有限,基层组织向村民筹资又极为困难,因而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进展不快。

三是体制有制约。基层党组织经费保障涉及面广,工作难度大,社会保障体制不健全也影响“保障工程”的实施。在调研长廊村干部养老保险的问题时发现,没有一个合适的部门能够办理,商业保险投入大、保障低不想办,使得基层党务工作者的生活保障工作在推动时面临两难境地,势必影响基层党务工作者的办事积极性。

四、基层党组织建设对策建议

(一)健全保障基层党组织建设资金的相关建议

1、突出保障重点。

对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投入,建议把基础性的、关键性的和弱势的列为重点,尽量做到“必保”。一是基层党组织阵地建设和组织活动场所维修经费。在充分利用这些资源的同时还要加强日常的维修,使新农村建设真正服务于党员和普通群众。二是基层党组织活动经费。主要是解决党员培训教材、师资、设施的需要。通过不断改善个方面的制约因素,努力提高党员素质。三是村干部的保障问题。主要解决退职村干部生活补助、养老保险和在职村干部工资及增长机制的问题。四是困难党员帮扶经费。主要用于困难党员、老党员的生活补助和创业技能培训。

2、明确量化标准。

一是阵地建设和维修经费的量化。村级办公活动场所应推行“财政预算,分类补贴”的方法。根据行政人口和办公活动场所规范达标要求划分一类、二类、三类,对这三类行政村每年由财政按一定比例划拨建设和维修经费,经费纳入乡镇“村账乡管村用”专户管理,直接划入个行政村各自账户,乡镇不得截留、挤占,挪用,也不得借与各村组织工作业绩挂钩为名进行调剂。

二是党建活动经费的量化。除临时性集中活动等特殊情况除外,对党员培训等常规性活动经费,应明确保障标准。如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党组织党员按党员数每年人均应不低于100元,村级党组织党员年人平均不低于50元,每个党支部年活动经费不少于2000元。在执行上述标准基础上,党建活动经费上采取“年初预算,年终实报实销”的方法,这种方法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基层党组织活动开展实现经常化、制度化,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势必大大增强。三是困难党员帮扶经费的量化。对困难党员参照年龄、经济收入、劳动能力等因素在重大节假日实行“定量”帮扶,尤其是要在“扶贫扶智”上促使困难党员早日脱困、脱贫。

3、整合投入资源。

对基层党组织建设经费的保障,要整合各类资源.在筹资渠道上,应坚持财政投入为主,其他方式为辅。对于机关、事业单位,以单位自筹为主,但要提出硬性责任要求和标准。在筹集比例上,必须按经费筹集渠道,确定比例。一是区财政应按当年财政收入的5‰安排常规预算,主要用于党员培训、基层党组织阵地建设、维修和困难党员帮扶等。如农村党员干部培训经费每年不少于15万元,困难党员帮扶专项资金不少于15元,党员活动阵地建设维修基金不少于20万元。二是上级党组织要从基层党组织上交的党费中按一定比例实行返还。三是基层党组织自身应从本村积累提取10-20%作为党建经费。而困难党员的帮扶,要整合财政、民政、劳动保障、扶贫开发等各种资源,建立长效机制。区委组织部主要负责慰问帮扶困难党员的牵头抓总、综合协调;区财政局负责在慰问帮扶困难党员工作中提供经费支持;区民政局负责把符合条件的困难党员重点纳入低保、优抚,做好大病医疗救助等工作;区人事局负责在人才培养、政策咨询、专家服务、专业技术推广等方面为困难党员提供智力支持;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重点把困难党员纳入社会保障范围,提供推荐就业、信息咨询、权益保障等方面的服务;区扶贫开发办负责在整村推进扶贫开发、扶贫搬迁、劳动力转移培训等工作中为困难党员提供项目和经费支持;区委老干局负责做好所管理的老干部、老党员、老红军及其遗属的关怀照顾。

4、硬化责任要求。

对于村级基层党组织除通过财政投入为主,其他方式为辅来保障一部分经费外,还要变“输血”为“造血”,要求村级基层党组织要通过机关联农村、企事业联农村、富裕党员联困难党员等形式联系项目、发展产业,增加村级积累,实现经费保障自我“造血”功能,并作为考核各行政村基层党组织的重要依据。

(二)建立健全基层党务工作者激励保障机制的相关建议

1、建立健全基层党务工作者待遇保障机制

保障基层党务工作者待遇可以分为政治待遇和经济待遇两个方面。在政治待遇方面,制定科学的选用标准,在优秀的人才中选拔任用基层党务工作者,优化基层党务工作队伍。把党务工作岗位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平台,对优秀的基层党务工作者及时予以提拔重用,使党务工作队伍“活”起来。在经济待遇方面,对基层党务工作者特别是农村党务工作者的工资补贴优先发放到位,同时,根据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财力状况,适当提高基层党务工作者工资补贴标准,并形成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逐年递增机制。此外,针对村级党务工作者,要特别保障其养老、医疗保险以及退休待遇,解决其后顾之忧。

2、建立健全基层党务工作者教育培训机制

制定党务工作者的教育培训规划,形成有针对性的教育培训机制,实行多层次、宽领域、复合型的培养,实现在知识结构上,由“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在能力素养上,由“经验型”向“创新型”转变;在本职工作上,由“粗放型”向“专家型”转变,真正使基层党务工作者成长起来。

在培训内容上,要做到“三个结合”。一是与政治理论相结合,在基层党务工作者中树立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新观念,培养哲学头脑,提高理论素质,使其精通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提高服务基层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二是与岗位需求相结合,增强其组织开展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力、联系和服务群众的能力、带领党员团结群众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的能力,着重培养其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化解新矛盾、探索新规律、创造新经验的能力。三是与业务技能相结合,既要深化基层党务工作者对党的基本理论以及基本路线、方针、政策的认识,还要扩充党务干部的知识面和涉猎面,完善知识结构,在管理、经济、技术等专业知识方面对其进行培训。

在培训的方式上,要追求创新。根据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不同区域基层党务工作者的认知特点和实际需求,采取集中授课、专家辅导、外出观摩等培训方式;按征询意见、确定内容、制定菜单、报名选学、参加培训等环节让基层党务工作者自主选择;采用现场模拟演练、经验交流互动、案例分析答疑的形式,将现场互动教学作为提高培训质量的重要途径。

3、建立健全基层党务工作者考核激励机制

建立和完善符合科学发展观和政绩观要求的基层党务工作考核机制,激励基层党务工作者尽心尽责地做好工作,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科学设定考核标准。按照业务工作、社会稳定、班子和队伍建设、党员教育管理、精神文明等方面,制定具体量化的考核指标,对基层党务工作者德、能、勤、绩、廉特别是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全面考核,激励和促进党员的进取心和创造力。二是积极拓展考核渠道。除考核以外,强化月度、季度对各项目标任务的跟踪、通报,采取实地调查、综合评议、量化打分和群众参与、民主测评的办法,围绕“群众提名”做好民主推荐,围绕“科学评价"”做好民主测评,围绕“畅通、保真”做好民意调查,围绕“全面、客观、公正”做好实绩分析,围绕“甄别、印证、补充” 做好综合评价,延伸考核触角。三是合理运用考核结果。把考核结果和创先争优、评选表彰挂钩,与选拔任用干部紧密结合起来。对考核优秀的基层党务工作者进行表彰,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并加强培养考察,原则上同等条件下优先任用。

4、建立健全基层党务工作者日常关怀机制

篇6:乡基层组织建设的述职报告

和基层力量建设调研报告

一、关于组织和政权建设总体情况

(一)塔瓦库勒乡领导班子情况:

塔瓦库勒乡第十三届委员会委员是:韩志伟、阿不力米提〃加玛力、海拜尔〃吾不力卡斯木、张健稳、吐送〃吐送尼亚孜、木合塔尔〃尼亚孜买买提、沈剑文、张正兵、李兴文、艾力〃买买提明、热比娅木〃买提肉孜等11名同志;

第十三届委员会书记是:韩志伟同志;

第十三届委员会副书记的是:阿不力米提〃加玛力、张健稳、吐送〃吐送尼亚孜等3名同志;

政府乡长:阿不力米提〃加玛力;

政府副乡长:沈剑文、努尔买买提〃阿布杜卡迪尔、凯赛尔〃吾不力卡斯木、宋玉春,阿卜杜热依木〃阿卜杜热合曼;

塔瓦库勒乡第十三届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是:张健稳、阿卜杜热依木〃阿布杜热合曼、阿不都克热木〃吾吉、翟顺莉、海拜尔〃买吐送等5名同志;

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是:张健稳同志;

纪律检查委员会副书记是:阿卜杜热依木〃阿布杜热合曼同志。

(二)干部人才队伍情况

我乡干部主要以维族、汉族两种民族组成,学历主要以大专学历为主,本科占少数。年龄主要以25--40和45--60两个年龄段为主,基本实现机关、站所全党员制度为主。工作人员主要来源于军转生、选派生、选调生和本地生源考取。

(三)基层组织建设情况

1、领导,狠抓基层组织建设

根据地委、乡委有关指示精神多次召开党委会专题研究部署基 1 层组织工作,及时传达“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运行机制和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乡实际情况,制定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基层组织工作建设实施方案和措施。形成了由乡党委书记韩志伟负总责,乡党委副书记、纪检书记、党政党建办主任张健稳亲自抓,乡党政党建办工作人员具体抓的工作格乡,大大促进了基层组织工作的顺利开展。

2、措施,狠抓党校培训工作

乡党校严格按照年初下发的《和田县组织工作要点》,结合我乡实际,制定了《乡党校2011年培训计划》、《党校副校长、教师、理论宣传骨干培训计划》;修改完善了《党校干部培训质量评估办法》、《党校教学改革方案》和《党校管理制度》;聘请了四名兼职教师,加强了党校领导班子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

全年截止到今日共对乡机关、七站八所干部职工、党员干部、各专业大户以及广大党员培训1000余人(次),培训前充分准备,严格考勤制度,对缺课人员及时补课,高标准地完成了全年各项培训任务。

3、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

2011年以来,塔瓦库勒乡把选好配强村级领导班子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具体由乡纪检委、党建办集中力量对工作能力不强,软弱涣散的村级领导班子进行调整,调整了英巴格、卡其、玉龙喀什村的部分领导。培养村级后备干部114名,对党员干部的工资按时发放,不拖,不压。

4、“四老”人员管理工作

全乡共有“四老”人员113名,其中老党员73名,老干部35名,自治区级老模范1名,老战士1名,地区级老模范3名。一是建立了“四老”人员登记表、“四老”人员台帐和“四老”人员帐户。二是按时发放“四老”人员生活补贴,给有病的“四老”人员 2 力所能及地解决一部分医疗费,为生活困难的“四老”人员适当解决一部分粮食,发放“四老”人员生活补助。聘请18名政治立场坚定,思想素质较高的“四老”人员担任全乡各所学校的校外政治辅导员,开展丰富多彩的“四老”带“三青”活动。三是对去世的“四老”人员,乡党建办派专人慰问其家属,并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办理“四老”人员后事,2011年以来为“四老”办理永久性土地使用证,预计2011年“四老”人员生产基地收入将逐步增加,这些钱将全部作为“四老”人员活动经费。2011年“七一”前夕,乡党委千方百计筹集资金购买化肥慰问了“四老”人员。

5、壮大集体经济

发展村集体经济是夯实基层党组织物质基础的重要措施。2011年以来,塔瓦库勒乡积极探索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新路子,使得村集体经济迅速增长,有力提高了村党组织“有钱办事”的能力,增强了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在群众中的威信和地位。选派部分有能力的乡干部到各村指导村“党员”班子,帮助他们理清发展思路,选择合适发展的项目,确定了阿特贝西村红枣育苗100亩、卡克下勒村红枣育苗50亩、吐萨拉村红枣育苗20亩、翁村嫁接红枣20亩;同时对部分村集体所属的闲臵土地等资源,采取以实物投资或与外方合作开发等方式,实现固定资产的有效利用。同时,整合村集体所有的鱼塘、荒坡、荒地等不动产及经营权,通过最大限度的收回村集体地等方式,盘活存量,提高资产利用率。严格落实村财站管乡监督制度,理顺村级财务管理秩序,各村实行财务公开制度,给农牧民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

6、党费收缴工作

一是对全乡664名党员进行登记造册,对党费进行重新核算,并公布于众,使每名党员自己心中有数。二是加强教育,严格按照《党章》有关规定,教育党员按时交纳党费。

7、党员电教管理工作

一是安排党委副书记、党政党建办主任张健稳,组织干事两名同志全全负责全乡的党员电教工作,结合实际,制订出全年收看计划。二是对科教片和重点片按照“四环教学法”进行组织,建立健全党员电教片库和出入库登记。三是乡党建办每月下派两名工作人员对全乡18个村的党员电教工作进行指导、帮助解决问题。四是聘请有关技术人员对农村广大党员进行种植、养殖技术指导。

8、级化创建”活动开展措施得力,效果明显

一是结合塔瓦库勒乡实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星级化创建”活动规划和实施办法。

二是组织得力人员对村党支部、学校党支部、基层站所党支部开展“星级化创建”活动进行指导和帮助。

三是巩固 “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成果,上下联动,左右配齐,全面加强和改进我乡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四是着力解决当前农村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农牧民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为开展“星级化创建”的最终目的,全面推进农村各项工作。

9、带”、“双培”工作扎实有效

按照“双带”工作的总体要求,制定了“双带”、“双培”工作计划,增强广大党员、干部带头致富、带领农民致富的本领,对所有的党员干部进行了培训,到目前为止涌现出的“双带”模范逐渐增加,在“双培”工作中把致富能手培养成预备党员的数名。

10、四清四掌握”工作机制运行有序

严格落实自治区党委、地委关于在边远乡镇实行“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运行机制有关指示精神。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把工作重点放到提供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上来,紧紧围绕改革开放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这个中心任务。强化乡党委对各项工作的领 4 导,加强乡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明确干部工作职责,提高工作效率,改进干部工作作风,做好本职工作,把“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工作方针落到实处;加大干部培训力度,提高领导干部政治思想素质、执行党和国家政策的工作能力。

选好配强了四办一部工作人员,强化职责,制定了符合实际的管理细则。每周末召开一次“四办一部”领导联席会议,重点听取“四办一部”一周来重点工作情况汇报,制定出下一周的工作计划,报乡党委同意后实行。

11、人大和政府换届结果符合广大群众意愿

自换届工作开展以来,我乡党委成立本级党代会筹备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从年初就着手前期工作。认真研究分析可能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精心制定秘书、会务、选举、翻译、保卫、后勤等工作方案和预案,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制定党代会日程安排表,提前组织会议主持人、工作人员模拟演练,把各类问题解决在会前。同时制定会议各类材料运行操作表,各种材料的起草、初审、校核以及审签、发送等,都明确分工、责任到人,每一项工作都有详细的流程和明确的时间、质量要求。

制定切实可行的选举办法,乡领导小组抽调经验丰富的同志担任大会选举秘书和联络员,进行集中培训,明确职责分工,确保选举不出差错。总之塔瓦库勒乡领导小组和工作根据相关要求,严格按照上级单位对党委、人大和政府换届的要求,结合实际坚持加强党的领导、坚持发扬民主、严格依法办事有机统一,确保换届工作健康、有序、顺利执行,目前全部换届换届工作已经全部结束,结果高度表达了民主集中制和上级党委的领导要求,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四)党员队伍情况

塔瓦库勒乡共有党员664名,其中男性580名,女性84名。5 其中初中级以下学历502名、高中专学历96名、大专学历55名,本科学历11名。在塔瓦库勒乡党员队伍中35以下党员96人、36-45岁党员177人、46-54岁党员151人、55-59岁党员76人、60岁以上164人。

其中1949年-1966年入党人员数为32名,1966年-1976年入党人员数为41名,1976年-1978年入党人员数为4名,1979年-2002年入党人员数为408名,2002年以后入党人员数为179名。党政机关党员人数为44名,事业单位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86名,农牧民党员507名,离退休党员27名。

(五)基层政权建设情况

1、基层政权建设情况存在的基本问题

11年我乡共有行政村18个,其中大多数行政村,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突出问题:一是超期服役的问题。大多数行政村办公用房均属砖木结构,因年久失修,房屋椽皮、天棚、地板腐朽损坏严重,房屋主体结构受到影响,且部分房屋超过了设计使用年限已成危房。二是房屋功能配臵不当。个别行政村办公和住宿条件仍维持60、70年代水平,结构、布乡和功能极不合理。三是办公、住宿用房十分紧张。近10年来,我乡机构和编制有所增加,但房子没有相应增加。特别是我乡政府办公住宿面积约1333平方米,而实际在编人数加上站所人员住宿在乡政府大院人员约为60人,人均办公住宿用房不足23平方米。

2、近几年基层政权建设情况

2005年11月,乡成立基层政权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标志着我乡建乡以来首次大规模进行的基层政权整体建设的全面启动。作为基层政权建设牵头单位,我乡具体负责组织制定项目实施方案、落实资金、规划设计、招投标和施工管理等日常工作。为了加强基层政权建设资金管理,我乡设立了基层政权建设专户,对基建资金实行 6 专户管理和独立核算。

二、关于基层领导班子和干部人才队伍建设情况

(一)存在问题

1、村级班子整体素质不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文化程度偏低。农村党员干部的文化程度较以前相比,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比例仍然很高。

二是学习的积极性不高。部分党员干部只注重干一些具体的工作,忽视了对政治理论的学习。

三是民主、法律意识淡薄。个别党员干部工作方式简单,领导方法陈旧,导致工作中出现遗留问题增多。

2、存在干部不作为现象

一是“不想作为”。干部均由于受年龄和文化程度的限制并且连续担任党员干部时间都较长,思想疲软,观念陈旧,不思进取,得过且过,只停留在上传下达、敷衍应付的基点上,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经济上没有大的贡献。

二是“不会作为”。现在农村工作当中,日常事物比较多比较杂,而且需要登记在案的东西需要写出来,不能及时的备案,有些工作我们确实干了,但检查的时候拿不出东西来证明,影响了日常工作。

3、村级党组织活动开展难。

农村党组织普遍反映农村党员年龄结构老化、外出务工人员增多,党员活动日制度难落实,活动难开展,党员大会都难以执行了。

4、素质低,干事少。

这种现象主要是内在因素。一是年龄偏大。二是学历偏低。三是能力偏弱。一方面,自己致富无门,不能带头致富;另一方面,对带领群众致富感到无从下手、力不从心。据调查,塔瓦库勒乡大部分党员干部都是“经验型”、“资历型”党员干部,在处理问题时 7 基本是以“经验”为主,靠“面子”办事,处理解决农村复杂矛盾的能力不强,自身致富能力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缺乏。

5、机制差,干事软。阻碍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机制是主要因素。

一是用人机制不科学。党员干部吸引力不大,一些素质比较高的农村人才,不愿意从事村里的工作,导致人材瓶颈突出,很难找到合适的人选担当党员干部的重任,在用人标准上就只能退而求次。

二是育人机制不健全。目前尽管塔瓦库勒乡都建立了党员干部后备队伍,但如何加强对这支队伍的培养使用,使其真正成为高素质村支书的接班人,尚缺乏有力措施和针对性的教育培训及实践锻炼,导致青黄不接。

6、压力大,干事差。阻碍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心理压力过大是潜在因素。

一是工作压力。“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农村工作千头万绪,最终都要靠支部特别是党员干部来抓落实。如村级经济发展、计划生育、安全生产、社会维稳等社会管理工作,把党员干部推到矛盾的最前沿,既要对“上”承担相关的领导责任,又要对“下”受群众抵制,甚至遭打击报复的可能。

二是家庭压力。在调查中发现,有不少党员干部因个人家庭事务而分解了工作精力,特别是有致富项目的创业型党员干部在个人项目的发展上牵扯了大量的精力,没能很好地处理好个人致富和群众共富的关系,有的甚至把工作当作一份“副业”来对待。

三是塔瓦库勒乡乡政府和村委会建设和设施均比较老化,破旧。对于开展工作有一定阻碍。

7、宗教氛围浓厚

在地处沙漠腹地的国家级贫困乡镇塔瓦库勒乡这种现象在每个村均存在,尤其是现在不论哪个村学校数目均小于该村清真寺数 8 目,不论是从最基本的教育还是要从其他各个方面入手淡化宗教氛围,这是我全乡机关、站所干部、学校教职工以及其他各族群众都要去努力实现的目标。为此我乡党委、政府有针对性地开展维稳工作,依法加强宗教管理,发挥好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确保社会稳定。

(二)塔瓦库勒乡对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的应对措施

通过这次调研就如何加强农村党组织建设,以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加强村级干部队伍建设。

没有落后的群众,只有落后的干部。通过这次的调查,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更深了。加强乡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认真抓好发展年轻党员工作,使我们的党员、干部能够想群众之所想,真正帮助广大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难题,实施村级后备干部人才库工程,拓宽选人用人的渠道和范围,实行大范围、宽领域选拔村级干部;改进管理办法,提高党员干部工资待遇,推行干部岗位目标责任制,严格考核管理,将工作绩效与干部待遇挂钩,每半年考核一次,年终兑现奖惩。

2、加强党员干部教育。

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和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在淡化宗教氛围方面的教育活动。

一是建立干部定期培训制度。每年对村级党员干部分期分批培训一次;

二是鼓励党员干部积极参加党校、农函大的学习,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素质;

三是建立党员干部自学制度、理论学习考核制度,把考核结果作为选拔任用村级干部的重要依据,帮助农村党员干部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四是教育党员干部争做致富能力强、帮富能力强的双强型党员干部,提升党员干部自身文明素质,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带头人。

3、拓宽选任渠道,培养后备力量

(1)打破身份、行业、地域界限,从带头创业致富能力强的返乡务工优秀青年、退伍军人、大学生村官中选拔群众威望高优秀党员担任党员干部。

(2)从县级部门、乡机关、各站所单位中物色政治可靠、上进心强的青年干部,选派到村担任党建指导员,加强对党建的指导。

(3)加大和加强对村官需要和培养。现在我乡村官主要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村官数量太少,主要是合适的人选较少;二是在村工作时间太短,可能使村里百姓和他们自己都会产生一种临时的感觉。致使他们不能真正融入村这个集体,广大村民也不能在比较短的时间里从心里将他们接纳。因此,对村官的需求和培养目标的确定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将他们的未来预先基本定位了,才能使培养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4、加强干部待遇,强化激励保障

党的工作重心在基层,执政基础在基层,活力源泉在基层。抓基础、打基层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一贯要求。因此,塔瓦库勒乡对那些责任心不强、不作为的村支委干部将严肃处理,对软弱涣散、战斗堡垒作用发挥不明显的村级党组织一定要加强整顿。但是,提高干部待遇,在身份不改、户口不变,劳务输出收入远大于干党员干部收入的前提下,怎么让他们不为生计忧愁,有精力办事是必须要考虑的问题。我们曾问过党员干部,多少补贴比较合适,他们认为现在每月1000元左右比较合适。这样至少可以让他们有底气管事,有精力办事,通过努力为党工作能够做到养家糊口。

打基础,强化村级领导班子建设。用好一个人,带强一班子; 10 选准一个人,富裕一村人。我们坚持把那些组织能力强、有一定市场竞争能力、群众反映好的人选拔进村级领导班子,不断强化村级领导班子建设,从而带动农村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在此基础上,一是着力保障党员干部的待遇。在县委、政府的带领下,目前我乡各党员干部基本工资均拿到了1000元以上,基本解决了党员干部经济困难的问题。

同时我乡党委、政府还同时根据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文件要求对党员干部或者其家属只要年满60周岁、未享受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有本县农村户籍的老人都已按时领到养老金进行了落实,为此也解决了一部分党员干部的后顾之忧。与此同时我乡党政党建还将积极探索建立村支委干部医疗、养老保险等保障机制等问题。

此外,可以探索建立优秀村支委干部选拔任用以及符合标准的党员干部考取事业编制,享受更好更优待遇的激励导向机制等。对个别特别优秀,对村级党组织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的党员干部,不能做好做差一个样,应该让他们有机会享受国家待遇。

5、加强制度建设,强化监督考核

1.建立健全村“党员”工作制度,全面推行“四议两公开”制度。即党支部会提议、“党员”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决议;决议公开、实施结果公开。建立党员干部岗位目标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完善党员干部实绩考评办法,将考核结果与党员干部的选拔奖惩挂钩。同时我乡党政党建办公室对于村财务管理采取由乡农经站统一管理的模式,实行一事一议制度等。

2.明确落实责任到人。乡、镇在进行考评时要严格按照量化考核制度,公平、公正地对村支委干部进行考核评估。要严格考核制度,对软弱涣散的村级党组织要立即进行整顿,必须做到能上能 11 下。以切实增强其工作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3.加强干部管理,强化有力办事。注重加强党员干部教育管理,建立党员干部教育管理机制。村支党员干部虽然不需要太高深的专业知识,但要真正适合农村工作综合素质能力强的同志。此外,由于惠民政策的调整变化,农业知识的不断更新等原因,需要对村支委干部定期进行专门的管理。通过“一帮一”、“ 一帮多”等各种形式,让机关站所干部去帮助和扶持农村脱贫致富。

6、解决村级集体经济薄弱的现象

目前,“无钱办事”的矛盾在塔瓦库勒乡村一级表现较为突出,成为困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难题。由于村集体一是无可做为发展村集体经济的大面积土地(原先不合理的将村集体土地全部承包出售30年左右),二是无较为合理可持续发展的村集体经济项目,三是村集体基础设施建设较差,虽然自2000年以来,上级领导单位一直拨款建设大队部,但是因不能一次性拨款到位导致村大队部建设存在欠款较多或者是原先先建设的大队部围墙已经破损,新的大队部办公室仍未建造完毕等现象。

为此我乡党委、政府采取了以下措施解决村级集体经济薄弱问题:(1)加强对村主要干部进行如何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思想的责任意识教育。利用各种形式加大教育力度,提高思想认识;(2)因地制宜,选好项目,优惠政策扶持,激活发展集体经济新动力。根据市场、技术、资金、人才等情况,确立项目,保证新上项目的成功率。为此我乡党政党建办公室慎重考虑以资源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选准好项目,上水平,增效益,根据乡实际情况积极向组织部申请了各类林果业如红枣育苗、手工作坊、巴扎门面等项目为村集体经济创收;(3)同时乡党政党建办严格要求各村控制源头,减轻村集体负担。一方面认真执行好村级零招待费制度,严格控制村级招待费支出,对村级不合理负担要进行彻底清理整顿。另一方面限 12 额订阅报刊,减少各类达标活动,庆典庆祝,祝贺活动开支,真正达到减轻村级负担的目的。(4)乡党政党建办采用多渠道、多途径节支增收,巩固村集体经济,而村级债权债务问题是制约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和巩固的一个瓶颈,影响着其他工作的开展。因此我乡通过双清工作对于不合理签订的土地承包合同进行清理,将不合理承包土地收回作为村集体土地;对于老账进行进一步得核实,对收入低的“困难户”通过低保扶贫等形式在增收的基础上逐步予以收缴,对“钉子户”通过正当途径向法院起诉,强制催缴。

7、严格落实宗教管理政策,淡化宗教氛围

对于淡化宗教氛围,全乡各职干部均已经坚定信心,一是进一步增强了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牢记他们每个人担负的责任,认真做好自己的工作。为此我乡还要求不论是机关站所干部还是各行政党员干部的家属严禁出国进行宗教活动或者穿着宗教服饰,一经发现严厉整治。同时,我乡宗教人士在党政党建办公室和政法统战办公室的统一管理下认真学习,进一步发挥宗教人士“肩负特殊使命非党基层干部”作用,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积极促进民族团结和宗教和睦,引导信教群众发展生产、改善生活、勤劳致富;二是乡党政党建办公室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三是党员干部争做依靠科技脱贫致富的带头人,用实际行动引导信教群众勤劳致富;向信教群众大力宣传政策、法律、法规、科技知识,教育和引导信教群众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为实现塔瓦库勒乡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贡献力量。四是定期不定期组织机关站所干部、党员群众、宗教人士和四老人员开展淡化宗教氛围培训座谈会,其主要内容包括深入学习贯彻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法律法规等,并围绕新疆少数民族教育事业发展成就与展望、和田地区稳定形势以及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所采取的 13 措施等方面进行学习研讨。

(三)进一步加强和充实新疆南疆地区基层一线工作力量的建议

1、进一步加大对新疆南疆地区基层一线输入德才兼备的人才,同时根据具体情况分配合适的职位,比如专业岗位招收专业人才;

2、对于生源可以采取以下三个方面的措施,一是多招收南疆户口的生源的回本地工作这样可以减少人口大面的流动;二是加大对军转生源的招生量,因为经过部队正规化的训练之后军人上岗之后能够更加热爱自己的岗位,恪尽职守;三是可以采取加大宣传对于可以偿还学费的情况介绍,并且在招聘之后要求其以必须工作几年为要约签订还款合同。

(四)新疆南疆地区基层干部人才的教育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和有关建议

在培训方面存在培训时间过短,学生学习属于填鸭式教学,没有真正消化相关知识,并且高校的培训与基层实际情况存在断链现象。比如维吾尔语言的培训学的知识和词汇在基层并不能用全部使用,很多与相关情况脱节,建议应该加强常用语与口语的培训。其次在培训方面应该加大行政应用学写作、农业基础种植养殖知识和民俗民风介绍等的学习。

三、针对干部人才“人心思走”等问题对基层干部工资待遇情况的相关建议

“人心思走”这个问题现在不仅仅存在于汉族干部,在维吾尔族干部中也同样存在。主要表现在:

一是南疆和北疆公务员在工资待遇上均存在很大的差异,仅阳光工资方面一年就存在将近2万元的差异,其次在午餐费和通讯交通费方面更是差异待遇。就物价来说南北疆物价价格存在差异,例如同类的一提卫生纸北疆价格为15元左右,而南疆则为27元左右,仅仅是这一项就可以体现出南北疆物价价格的差异。更何况现在南 14 北疆工资待遇方面差异存在很大差异。

二是深处基层的干部生活费和差旅费都比较偏高,就拿我乡镇来说,来回和田市区一趟不论是报材料还是回家都要花费将近50元左右,一月四趟就是200元。再次在乡里每天若自己在外面吃则在每日平均消费30元,一个月900元。如此算来南疆基层干部不但生活在条件最差的地方并且工资待遇还较北疆差异很多。这样汉族干部怎么能不“人心思走”呢?而且南疆基层公务员几乎每年法定节假日都不能休息,不是刚好赶上春耕就是秋收(例如劳动节、中秋节、国庆节和元旦等),节后也不会再给与时间补回假期。

三是汉族干部由于语言不通不能在工作之余操持其他行业创收创支并且家多不在这里所以“人心思走”。而维吾尔族干部由于语言无障碍并且接受过高等教育,头脑更灵活所以对于收入这一项来说,做生意的收入远远大于做基层公务员的收入,怎么能不“人心思走”呢?

四是工作压力过于大。“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农村工作千头万绪,最终都要靠支部特别是党员干部来抓落实。如村级经济发展、计划生育、安全生产、社会维稳等社会管理工作,把党员干部推到矛盾的最前沿,既要对“上”承担相关的领导责任,又要对“下”受群众抵制,甚至遭打击报复的可能。所以加大工资待遇力度是势在必行的,比如工资待遇加到和北疆持平,而在住房交通上应该针对基层干部建设专款专项的经济适用房并且应针对边远乡镇配臵单位交通用车和一些娱乐设施(除周末其他时间都在单位),如体育健身设施篮球场、排球场和羽毛球场等以及卡拉OK等设施。

五是说了工作三年可以向县级单位调入,可是实际情况是大多数县直单位都是人员编制满额或者是超编的,这样让基层公务员对未来的前景展望毫无希望,又怎么能踏踏实实工作呢?所以建议应该各县直地区单位除特殊岗位招收人才,其他岗位编织都尽量从基 15 层已有编制人员当中招收,这样也可以从一部分解决干部“人心思走”的问题。

上一篇:ZnO:V薄膜后退火处理前后的微结构与发光特性下一篇:一袋难忘的奶粉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