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试卷阅卷分析

2024-05-04

高考地理试卷阅卷分析(共7篇)

篇1:高考地理试卷阅卷分析

2011年宁夏高考数学分析及教学反思

于绪排

摘要:把握试题特点:立足基础,由易到难。强化主干知识涵盖面广,对课本新增知识要引起重视,不回避热点知识考查。注重方法 体现常规 突出能力考查。因此要求教师平时教学中,锻炼学生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逐步对学生创新意识,综合能力培养。网上阅卷体现公平,要求学生答题要规范,掌握答卷技巧。

关键词:基础方法运算灵活落实

一、总体评析

2011年高考已经结束,今年高考数学试卷命题按照“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能力”的原则,确立以能力立意命题的指导思想,将知识、能力和素质融为一体,全面检测了考生的数学素养。延续去年风格,把关题一改多题把关,只有每一大题最后一题或最后一问,同时也通过学生做题的速度、准确度,严谨的思维能力及良好的意志品质能否取得高分。有很好的区分度。第 12题,第16题、第21题的第二问有一定的难度,更能有效区分不同能力层次的考生群体,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既考查了考生对中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又考查了对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本质的理解水平,以及进入高等学校继续学习的潜能。

今年的考题总体来说难度比较平稳,具有很高的可信度,但压轴题题目有一定的难度。遵循了考试大纲所倡导的“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这一原则。很多题目似曾见过,但又不完全相同,适度创新,更加体现了对考生思维能力和灵活应用知识的考查。总之,试题融入了考纲的命题理念,以重点知识构建试题的主体,选材寓于教材又高于教材,立意创新又朴实无华,为以后的高中新课程的数学教学改革和日常教学,发挥了良好的导向作用。

二、试卷结构

与往年一样,文、理科试卷结构不变,依然分为两部分:第Ⅰ卷为12个选择题;第Ⅱ卷为非选择题为4道填空题和6道解答题。解答题分别是数列、立体几何、概率统计、解析几何、函数与导数、平面几何、极坐标与参数方程、不等式。其排列顺序与2010年相比有所改变,但总体难度设置是考生较易入手。每题都以两问形式设置,先易后难,形成梯度,层次分明。试卷分值设置未做调整。

三、试题的主要特点

1.立足基础,由易到难

文、理科试卷遵循考纲,立足基础考查,突出能力立意,试题平稳而又不乏新意,平中见奇,难易适度。选择文理科1-11题,文理填空题;解答题文理前三(17-20)题以及21题题的第一问,都属基础题,常规题;理科第10题有一定的灵活性,容易出错,文理选择题的三视图,填空题立体几何体命制新颖,立意深刻,考查学生的较好的空间想象能力。

2.强化主干 知识涵盖面广 不回避热点知识考查

文、理试卷几乎涵盖了近几年高考数学的所有知识,涵盖知识面广,强化主干。函数,三角,数列,立体几何,概率统计,解析几何等主干知识勾勒出整个试卷。热点问题,尤其是理科的复数,线性规划,概率统计,导数的应用等问题几乎每年都有所考查。

3.注重方法 体现常规 突出能力考查

作者简介:毕业于宁夏大学。现担任数学教研组长。1

高考数学,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要发挥数学作为主要基础学科的作用。仍然数学思维,数学方法是数学的核心。2011年高考数学试题在考查知识的同时更注重数学方法的考查,加强运算能力训练,几乎每个试题都凝聚了命题人都数学思维和方法的考查,比如,理科第6,8,10,12,15,16题,文科8,12,16题等。但可以确信的一点是,高考数学突出考查常规方法突出通性通法,淡化特殊技巧,较好地体现了以知识为载体,以方法为依托,以能力为考查目的的命题指向。

四、阅卷流程

今年宁夏高考仍然采取网上阅卷,采用先“双评”,加“三评”、“四评”的阅卷流程,保证了公平性。先是两名阅卷员“背靠背”阅同一份卷子,也就是电脑随机派卷,两名阅卷员彼此不知道对方给的分数,若该份试卷两名阅卷员所给的分数在一定范围内(一般在2分以内)是有效分,则取这两个分数的平均分为最终得分;如两人的分数超出了一定的范围,将随即流传到第三位阅卷员打分,若在相差较大,将由小组长重新评阅(“三评”);如小组长所给分数与两名阅卷员所给分数的误差仍然比较大,将由题长进行“四评”,从而给出最终得分。同时,还要记录前面两名阅卷员的有效率,误差大的将记为“无效卷”,“无效卷”多的阅卷员将给出警告,严重者将取消阅卷资格。

五、电子阅卷特点和学生书写情况电子阅卷速度是非常快的,在一周的阅卷过程中,除了开始的试评,每人每天平均阅2500份卷子左右,平均阅一份卷子(只阅一道题)只用十几秒,甚至几秒。几乎达到了机械性的条件反射。同时,每道题的解法也很多,例如理科的20题立体几何,第二小问有5种解法,所以在阅卷过程中一般都是“踩点”给分。这就要求学生的书写能写到“点”上。但是批阅过程中,大部分学生的书写比较随便,有的地方加减号、符号都会写错,这些都会造成无谓的失分。而且阅卷员批到写的非常干净清楚的考卷时,首先印象就比较好,只要你能写的差不多,一般也不会扣多少分。例如一道题的第一问是6分,阅卷员给5分或6分都是有效分。但对写的比较乱的同学,可能就会比较吃亏。所以建议学生尽量要把字写清楚。

六、阅卷过程中学生存在的问题

1、基础知识不扎实

试卷考查了集合、复数、函数的图象、函数的奇偶性、定积分、三视图、数学期望、线面垂直、面面角等概念,大部分题目都是我们平时讲过、练过,甚至是书本上的题型.比如第17数列题,文科的全区的平均分才是6.94.理科的题目全区的平均分是6.47.第19大题文科均分7.76。20题均分1.64.理科20题均分2.75,21题均分2.85。理科的18题立体几何题建立了空间直角坐标系后,对B点的坐标由于空间想象能力差导致坐标出错,文科18题立体几何题许多学生长篇大论,学生解答的并不好,但都不符合本题的逻辑思维证明,得满分的极少。我认为是他们对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理解的不够透彻,基本题型没有掌握好,不会举一反三,灵活的运用知识.2、计算能力差.高考也是对学生计算能力考查,从答卷看学生的计算能力比较差,第20题是解析几何题考查确定圆常规方法,垂直与坐标建立,韦达定理运用。计算量又不算复杂.但文科平均分1.64分,理科平均分是

2.75,主要原因是运算不准确,计算能力差。理科20题(12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点A(0,-1),B点在直线y=-3上,M点满足//,,M点的轨迹为曲线C

(1)求C的方程

(2)P为C上的动点,l为C在P点处的切线,求O点到l距离的最小值

本题主要考察平面向量与圆锥曲线的综合习题,第一问是求抛物线的方程考察了坐标法的思想,第二问

是一道求最值的问题,综合性较强属于一道难题,本题的平均分3.92分。第一问学生不能有效的利用信息写出B点的坐标,部分学生还没有掌握坐标法求曲线方程。第二问不能有效设出P点的坐标来表示切线,对于不等式的应用,不理解“一正,二定,三相等”的具体含义。本题学生的总体运算能力欠缺出现不该有的失误。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计算能力的训练,避免因计算不过关而失分.3、对课本新增知识掌握欠缺.近几年的高考,都增大了对课本新增知识的考查,2011年的高考也不例外.试卷中考查了数学期望、程序算法、定积分、三视图、抽样方法与独立性检验、导数这些新知识,四道小题两道大题,共42分.还有选做题:文科22题、23题、24题得分分别为0.81分、4.81分、4.55分;理科得分分别为2.01分、2.95分、6.17分

选平面几何的学生最少,得分也最低,主要是因为今年平面几何的问题中涉及了一元二次方程,学生感觉比较陌生;选参数方程的学生最多,这可能与老师的引导有关;不等式的题目相对来说简单一些,所以得分也略微高一点。

26题为两问,得分平均分配各5分,在阅卷过程中给出了三种方法,每种方法的差别主要在第二问,第一问学生采用的方法都大致相同,第二问有用分类讨论的,也有用图像的,还有用两边平方的。在改题过程中学生只要能将文字语言翻译成数学语言就各给1分,采用分类讨论的只要分类就能得2分,能给出最后结果得1分,因而在阅卷过程中得分点还是比较多的,学生得分也比较容易,就看学生能不能抓住。但学生容易丢分的也是这些新增内容的题目,说明学生对新知识掌握的不好,应变能力差.在以后的教学中,教师要吃透教材,除了给学生讲授好传统的知识,还要花大力气给学生讲授新增知识,并加强训练.4、创新意识,综合能力弱.新课程需要学生学会研究,学会学习,学会发现,而不是书上讲什么我会什么,老师练什么我们会什么.高三的综合复习过多的依赖复习资料,应对高考是有一定局限性的,所以,今后的学习要提倡教师从启发学生会学习、会研究入手.很多题万变不离其宗,应鼓励学生自己变化题目:改变数据,结论会怎样?改变条件,结论又会怎样?由已知的条件还能解决什么问题?等等,这样让学生自己思考、探究得到的方法和结果会掌握的更牢固,也会使他们在考试中遇到新的题型不会惊慌,镇定的去解决.试卷对能力的考查也很突出,特别是空间想象能力、推理论证能力、数据处理能力,计算能力;对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的要求也逐渐提高.这就要求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各种能力的训练,踏踏实实地掌握基础知识,理解各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鼓励学生大胆地实践和创新,使他们能更快更好的解决问题,取得优异的成绩.七、值得注意几个问题及对教、学的一点建议

前面讲了在阅卷时一般都是“踩点”给分,这就要求考生能够书写规范,务必要把知识要点、关键步骤写出来;同时,阅卷要求不跨步得分,也就是缺失关键步骤(得分点)会扣分,甚至会造成后面写的不得分。还有的考生拐弯抹角、不着边际的乱写一通,没有得分点就不能得分。因此建议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对有效得分点重点训练,哪些步骤可省,哪些不可省,哪些是一定要写的,在平时做题时尽量按得分点给分,而不是只看最后的答案。例如第18题立体几何题的第一问大部分学生根据条件想当然的认为ADBD,没有加以推理论证,理科19题第二问没有给出分布列直接求数学期望,分别被扣2分。值得注意的是,求值问题一般只要代入过程和最简结果,不需要把化简过程都写到答卷上。

作为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自己或指导学生要多研究高考试卷的标准答案,按标准答案所揭示的规律答题。尽量用常规方法去答题,一个题目可能有多种解法,如何选择,哪种方法最有效,选择的原则首先要体现“大众化“。即注意题目的“通性解法”。例如立体几何的第一问,直接由线面垂直定理证明

BD平面APD,有的考生非要再去平面与平面垂直,反而造成失分。阅卷人要看具体过程,但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没有想要的得分点,分数可能就不会太高。所以要求考生尽量按照常规思路解题,使得“付出得到回报”,这就要求平时对重要题型的把握,到考场才能游刃有余。

在答卷过程中要做到:

1.审题要慢,解题要快,要仔细审题,搞明白给出的条件,清楚题目要求你解决什么问题,这一点非常重要,切忌不看题目盲目解题。

2.解题格式要规范,重点步骤要突出,简答的运算过程可以在草稿纸上。

3.因为考试时间比较紧张,基本没有时间进行检查,因此在做题过程中要提高准确率和答题速度。

4.选择题和填空题要多用数形结合、特殊值验证法等技巧,小题小做、巧做、简单做,节约时间,一卷选择题时间控制在35分中以内。

5.涂改题目时一定在新的解题步骤写完了以后再把原来的解题步骤划掉。

6.在考试前发下卷子以后要先通览试卷,先找熟悉的题目、题型进行热身,放松心情,学会避开难点。不受外界影响,以我为主。

总之,通过这次阅卷工作,使我们充分认识到答题规范的重要性,也明确了解答题应该写什么,应该如何指导学生规范答题,对我们今后的教学很有帮助。

篇2:高考地理试卷阅卷分析

在学校的推荐下,本人有幸于6月8日-20日赴教育考试院参加了2018年高考地理试卷阅卷工作,在阅卷工作中,本人严格遵守考试院的相关管理制度,认真按照阅卷工作流程,本着“给分有据、扣分有理”和对每一位考生负责的原则和态度,兢兢业业,保质保量地完成了此次2018年高考地理试卷阅卷工作,现将此次阅卷工作总结如下:

一、阅卷感受

感受一:整个阅卷过程“紧张、严格、公平”。紧张,上班上午9点到12:30,下午3:30点半到6:30点,中间有休息15分钟,阅卷过程中,每一位阅卷教师都全身心地投入到阅卷中,整个阅卷室都是敲击键盘的声音,既要保质保量,又要赶上速度。严格,评卷一定要严格执行评分标准,组长会组织阅卷教师对每一道题进行学习评阅,确定每一题的评分标准,评分标准往往细分为若干项给分点,每一项给分点对应相应分数,找项找点给分。公平,实行双评制,每一份试卷都会自动弹跳给两位阅卷教师,如评阅该试卷的两位教师给出的分数不吻合,则进入第3评,3评的教师所给的分数如与2评中教师其一的给分一致,不一样的评阅无效,如3人均不一致则由阅卷组长仲裁。

感受二:评分标准为学生着想。考生所答出的答案一般不会与标准答案一般无二,这就需要根据标准答案制定出相应的评分细则。评卷组长会组织评卷教师先对学生试卷进行学习评阅,以掌握考生所作出的答案哪些与标准答案是相同的、是相似的、是可以得分的,把这些记录下来作为阅卷依据,然后组织阅卷教师结合学生答题情况拟定最终的评分标准,阅卷教师以此为依据对考生试卷进行试评,尽最大可能的使评分标准严谨合理、增强可操作性,做到既符合标准答案,又符合考生实际,还要有利于阅卷。评分标准一经制定,将作为阅卷的依据,阅卷教师将按照标准进行阅卷,不得随意更改,确需再次修订的,必须报负责人决定,这样就形成“主观题客观阅”的评卷标准。

感受三:抓评分点成为阅卷关键

阅卷过程中,许多老师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在评分点的关键词的寻找上,往往只注意答对部分,对于答偏答错部分常常无暇顾及;“答对得分,答错不失分”的现象非常普遍。而除了要点之外,改卷老师在改卷时还看答题句子表达是否准确。如果句子准确、表达流畅,一般都能得到比较高的分数。

感受四:老师喜欢用语规范、条理分明的卷子

每天要阅数百份、甚至上千份的卷子,光是翻看页面,点击鼠标都已经十分辛苦,因此,在繁重枯燥的评卷过程中,评卷教师对用语规范、条理分明、字迹清晰的试卷会平添一份好感,都尽量给分。

二、学生易出的问题及地理教学的建议

在阅卷过程中,发现不少考生答题失分严重。我们阅卷员之间互相交流,总结了一下考生失分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审题不清,答非所问。例如36题第2小题是问“分析在索瓦建纯碱厂有利和不利的社会经济条件”,社会经济条件是此题的关键,但好多学生在回答的时候抓不住“社会经济条件”以及“有利和不利”的关键词从而失分较多;还有36题第3小题问的是“近年来,纯碱厂常处于亏损状态。当地对是否关闭纯碱厂有不同观点,表明你支持的观点并说明理由。”,学生在回答中忽略了“否关闭纯碱厂有不同观点”这一关键点,自然会失分;再有比如在第42.43题选做题部分,大标题上已说明在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可有些学生好事把两题都给做了,这样既浪费了时间,在阅卷中也给监考老师留下了不好的印象,不会得高分的。

2、读图析图能力较弱。读图析图是地理学习一项重要内容,若生缺乏对地理图表分析能力,将严重影响自身答题;如在37题第2小题问:“T时刻该区域的锋面数量发生了变化。推测T时刻前该区域锋面的数量,并分别说明锋面形成的原因”,这就要求学生从图中冷暖峰中等要素中去分析该锋面的数量,不会读图、析图此题是很容易失分的。

3、缺乏答题技巧,答题不看要求。如37题第3小题问的是“预测P点将要发生的天气变化。”,本题考查的是对p点将要发生的天气变化,也就是对未来天气的变化进行阐述,部分学生在做本题时需要学生对图例有一个正确的判断,很多学生不看要求,没有结合图例进行分析。

4、错别字,笔下误,答错答题区,粗心大意失分比较多。

5、卷面太乱,缺乏简洁明了组织要点的能力。某些考生回答问题就像是写作文,要点组织也没有①②③④,也没有主次之分,更别说简洁明了的语言。其实,在高强度、高速度的批卷环境下,这样考生的答案在批卷过程中很容易漏掉要点。

以上是众多考生出现的问题的缩影,也是比较常见的问题;为让学生尽量避免出现以上问题,对今后的地理教学本人提以下几点建议:

三、今后教学建议

1、加强基础训练。在大纲范围内注重基础知识、思维方式的训练,且加强记忆、联想、空间、数据分析、推理等各种能力的培养。

2、答题要规范、精确、全面。答题语言要规范,注重平时训练,要尽量使用专业术语,弄清概念,避免失误,有把握的答案要求力争精确,无把握的答案只要无原则性错误可以多答些,开拓思路,力争全面。正确理解和掌握地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用规范准确的学科语言回答问题,是地理得高分的重要原则。

3、提高读图能力。此次试卷出现了5副图(表),其显性和隐性的信息量大。对此要加强学生专项训练,培养较强的地图分析能力,特别是在图表中地理知识获取的能力。

4、热点问题处理。复习中要注意以隐性切入方式来考社会中的热点问题。首先需要加强学生知识延伸方面的训练;其次要广开渠道,搜集信息;最后要注意热点问题的处理有一个“度”的问题,不能光顾热点问题,而忽视了双基训练;如选择题第3题考查学生的就是对不同区域文化的了解。

5、看清题号、注意答题区域。特别在综合题的不同小问题中,易出现这种情况,虽不常见,但在阅卷中有所表现。

6、书写工整、避免失误。网上阅卷,时常出现字迹不清晰的试卷,极易造成评分失误。时间允许的条件下,一定要做好复查工作。检查有无错别字、表述有无歧义,是否正确、是否有信息或要点丢失,表述是否完整、是否符合逻辑,有无自相矛盾之处等。

7、答案要点要“多多益善”(全面)。注意,这里的“多多益善”指的是“要点”多,而不是“文字”多;在阅卷中每一个理由都有固定的分数;如果你只阐述某一个理由,即使你论述的再充分,评卷时也只能给一个要点分。所以,在教学中也要注意让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要点应该“多多益善”。

8、多作材料和文字分析题。在日常教学中一定要多训练学生做图文结合的题,养成这种类型题的做题习惯,认真分析图文内容,明白考察要点,在所给的题中找到关键知识点。高考中不管是选择题还是非选择题,都是通过图文结合的材料来设置问题,今年的高考地理试卷选择题11道题,共4个材料组成;所以要重视对学生的阅读材料能力的训练。

刘相伟

篇3:掌握阅卷规律,备战地理高考

关键词:地理,高考,阅卷规律

参加高考的考生,要想在高考中成为一匹脱颖而出的黑马,除了要有一整套完整的知识体系和过硬的心理素质外,还应注意制订与阅卷老师的阅卷规律相符的对策。这是考生在高考中取得高分不可或缺的关键所在。

一、地理阅卷前期工作

文科地理阅卷前期,通常是收集考卷中出现的各种答法,进行合理斟酌,与高考的参考答案紧密结合,制定一系列的得分细则,以便在正式评卷时有个预先的应对措施。一般遵循以下原则:

( 一) 得分原则

1. 考生答卷完全与参考答案规定相符。

2. 考生答案虽然与参考答案表述不完全一致,但意思大体相同。

3. 考生答卷虽然与参考答案表述完全不一致,但逻辑严谨,论证周密,无知识性错误,有一定创新意识的要点,且能够自圆其说,与题意相吻合,符合“加分”条件。

4. 考生答卷能在参考答案之外,作进一步深挖拓展且符合题意和常识。

5. 考生答卷书写整洁,思路清晰,虽然只有少量的符合逻辑的表述,但可以酌情给分。

6. 考生答卷规范,秩序号清楚,回答重点突出。

( 二) 失分原因

1. 考生答卷有明显的知识性错误,未按题意作进一步分析。

2. 考生答卷逻辑性差,因果关系错误,叙述东拉西扯,考生答卷大多与参考答案南辕北辙、相距万里的。

3. 考生答卷书写模糊,涂改很多,可能有一些叙述与参考答案略微相同或相似,但难以辨认,也不能给分。

4. 虽然分了很多要点,但都是描述同一要点的意思,只能给一个要点的分,其它点均不给分。

5. 没法把握地理事物或现象的原因分析,到底是以人文条件为主还是自然条件为主。如果是以人文条件为主的,人文条件要点写得少,自然条件要点写得多。这样就会失分较多。

6. 考生做材料题时,不懂采“活点”分,即从材料中提取要点。

7. 专业术语弄错,使用地方性语言,让阅卷老师无法理解。

二、分小题组试评,完善得分点

进行评卷,通常是分成若干小组进行试阅,有相当的一批答卷将作为试阅卷经受考验,但这批试卷会重新返回给改卷教师重改。目的是通过更多的教师阅更多的试卷,挖掘考生更多的得分观点,以完善评分细则。

三、引例说明

如( 2011年高考全国卷) 阅读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黄麻适合在湿热的气候环境中生长。收获的黄麻在水中浸湿后,才能进行初加工以获取制作麻袋、麻布、纸张等的原料。甲城市为世界最大的麻纺织工业中心,也是该地区联系河运和海运的重要港口。甲城市的气候资料。

问题: 分析甲城市发展麻纺织业的有利条件。

全国卷参考答案: 1位于黄麻集中生产区( 原料地) ; 2稠密的水系便于原料运输,连河通海便于产品外运; 3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麻纺织为劳动密集型产业) ; 4工业基础好,麻纺织的历史长、工艺精,有( 技术好、经验丰富的) 技术工人。

根据前面所说的得分原则,还可以得分的答案有: 1自然条件方面: 雨热同期,降水丰富,水源充足,地形平坦开阔,土壤肥沃,利于黄麻的生长。2人文条件方面: 甲是该国重要的港口,河网密布,交通便利,市场广阔,历史悠久,基础雄厚,经济基础好,技术先进,政策支持等。

根据前面所说的失分原因,这小题得分少的考卷是: 1不懂得要从“影响工业生产的人文条件和自然条件”分析,不构建答题思路,东答西答; 2不懂得影响工业生产的条件是以人文条件为主,要在人文方面多写要点,自然方面少写要点; 3用词不当,如“工业基础好”写成“经济发达”等。

四、教师教法反思

综上所述,我们老师平时上课时,就应该注重问答题答题模式的培养,引导学生总结各类问答题的答题模式。

1. 特征类问题。水文特征( 水量、汛期、结冰期、凌汛、含沙量、水能蕴藏量、流速、河流的补给等) 。

2. 地理成因问题。均从自然和人文两方面进行分析。自然原因一般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地势、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矿产、洋流、海陆轮廓、板块运动等方面来分析; 人为原因一般从历史条件、人口、工业、农业、城市、交通、工程建设、市场、政策、科技、军事、宗教等方面来分析。

3. 评价问题。问题常常表述为“作用、意义、影响”等。

4. 比较问题。注意一点,两边都要回答。

5. 措施问题。1对症下药; 2( 技术) 工程措施,生态措施,管理措施;3开源节流( 对资源类而言) 。

平时教学时,老师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如何看透题目的本质问题,属于何种模式的题目,在答题时先构建好知识框架,然后再进行合理选择,分点作答。如若遇到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问题,一般任何地理现象或地理事物均可从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环境因素等方面进行思考,如军马场的区位条件。

五、考生答法反思

1. 构建答题框架,分点答题很重要,尽量细分,用分号或1234等符号清楚表述。如果考生的答卷没写序号没分要点,阅卷老师在迅速阅读一份答卷时,要在一段答案中帮考生一一寻找得分点,就会有漏点的可能。

2. 坚决按问题顺序答题。一般而言题目先问什么,就先回答什么。

3. 结合题目实际,坚决按一般任何地理现象或地理事物均可从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环境因素等方面答题。

4. 擦边球也是好球。如果没把握,可适度模糊处理。

5. 语言表述要规范,尽量用专业术语。如方向表述,不能用上下,而应该用东西南北。

篇4:高考地理试卷阅卷分析

一、统计分析

新课标全国卷Ⅰ、Ⅱ已使用8年,新课标全国卷Ⅰ适用于河南、河北、山西、江西、陕西;新课标全国卷Ⅱ适用于青海、西藏、甘肃、贵州、内蒙、新疆、宁夏、吉林、黑龙江、云南、广西、辽宁、海南。单独命题的北京卷是第6年使用,天津卷是第7年,重庆卷则是第10年使用,北京卷、天津卷、重庆卷只适用于各自地区。

1.试卷结构(表1)

2.知识能力

说明:“四项能力”要求分别为A表示获取和解读信息;B表示调动和运用知识;C表示描述和阐释事物;D表示论证和探讨问题。

☆自然地理与地图(表2)

☆人文地理(表3)

☆区域地理与区域可持续发展(表4)

☆选做部分(表5)

3.热点情景

☆统计梳理(表6)

☆解读分析

2015年全国及京津渝五套试卷突出关注重大社会热点,时代、生活气息浓郁。

热点共性:①素材选取多为重大社会议题,如城市问题,资源、能源问题;②近期社会热点,如高铁出海、中非合作、路带建设、京津冀一体化、电子商务等着重考查;③极端天气中的台风、沙尘暴问题连续、多地出现,显示其成为天气、气候这一主干知识的重要素材,应引起重视。以上共性,显示高考命题对社会热点并不回避,而是主动挖掘命题素材,体现高考命题选材鲜活的一面。

热点差异:①全国卷Ⅰ对热点考查以隐形考查为主,如城市问题、水源问题、工程建设,此特点与2014年一脉相承,需引起重视;②京津卷热点多选本地重大热点事件,有较强的地域性特点,如北京的重大会议、活动,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等;③重庆卷对国际议题关注较多。

4.图表呈现

☆三年五套图表类型及数量统计(说明:复合图拆分统计、去重合计)(表7)

☆选图、用图规律、趋势解读(表8)

☆深度剖析、引领教学

纵观近三年、横比此五套试卷,全国卷Ⅰ在选图、用图上具有鲜明的特色,成熟度高。鉴于2016年起绝大多数省区将采用全国卷,深度剖析其选图、用图规律,具有极大参考价值。

(1)新颖景观图开篇。切合社会热点、考查背后原理成为趋势。如2014年选取太阳能电站景观图,2015年选取城市雨水花园景观图。

(2)区域选图重特色。如2014年选取新疆吐鲁番附近区域、错那湖附近区域、中东沙特区域,2015年选取纽芬兰岛、美国大盐湖、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这些区域要么具有鲜明的区域特色,要么区域的事物有较大变化,均可提供丰富的命题素材。

(3)光照图淡化。以置于区域图中结合经纬网等信息考查为主。

(4)图表信息挖掘深。2015年全国卷Ⅰ在用图数量、方式上具有一个区别其它区域的鲜明特色,即选择题一图均是三问(最后一题,题量所限除外)。其它则多一问、两问。一图三问,考查的角度、内容更多,对图表信息挖掘更深入。如图1城市雨水花园结构图,分别考查了目的、作用、功能等;图2纽芬兰甘德机场图则考查了区位及变化原因,并跳脱开去考查了地球运动知识。图3渤海年均气温图考查了海冰的厚度、资源分布及开发等内容。这要求在迎考复习中,对于图示的判读练习不可浅尝辄止,要尽可能深入、全面地挖掘图表信息,这也是高考命题区分度的要求。

二、总体特点

1.依纲靠标,紧扣主干,自然人文人地协调

从五套高考试题考点统计来看,考点主要集中分布在自然地理与地图、人文地理、区域地理与区域可持续发展,没有离开考试大纲、课程标准,紧扣主干知识。全国卷Ⅰ、Ⅱ、天津卷涉及地球和地图内容。全国卷Ⅰ继续弱化地球运动知识的考查,而其它四套试题中均涉及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难度设计高低不一,天津卷和重庆卷难度较高,但整体趋向难度降低。对于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内容考查的比例,全国卷Ⅰ的选择题是36∶8,综合题是40∶16,整体是76∶24,自然地理内容是人文地理内容的三倍多。全国卷Ⅱ的选择题是28∶16,综合题大致是28∶28,整体是56∶44,自然地理内容比人文地理内容稍多。北京卷的选择题是24∶20,综合题是14∶42,整体是38∶62,人文地理内容是自然地理内容的近两倍。天津卷的选择题是32∶12,综合题是17∶49,整体是49∶51,基本均衡。重庆卷的选择题是20∶28,综合题是25∶27,整体是45∶55,人文地理内容多于自然地理内容。综上所述,全国卷Ⅰ、Ⅱ自然地理内容多于人文地理内容,北京、天津、重庆卷人文地理内容多于自然地理内容。

2.彰显特色,以点带面,学科主线不偏不倚

综合性。地理所研究的对象或现象不是孤立的、片面的,各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相互制约构成地理环境的综合性,即整体性。如自然地理要素有气候、地形、水文、土壤、植被等,人文地理要素有资源、能源、农业、工业、交通运输、城市、人口等,整个体系是一个内在联系完整的有规律的综合体。一种要素的变化会影响其它要素发生变化,进而影响整个景观的变化,而任何一个要素和部分的发展变化也要受到整体的制约。这一特征在综合题中体现尤为明显。如全国卷Ⅰ36题,考查大盐湖盛产卤虫的原因,又分析卤虫产业的发展,并提出了对卤虫捕捞业的展望。

区域性。地理综合体千差万别,地理学科的内容离不开各个具体的区域,任何区域都有自己的特征,区域和区域之间存在着地理环境及经济结构的地域差异,表现出无可替代的区域特征。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乡土地理就是研究不同范围、不同层次的区域特征和区域差异的,学习地理时,要从区域性出发,突出地区和国家的主要特征,综合某地区的各自然地理要素和经济人文方面特点,与其它地区相比较而显示其特性。全国卷Ⅱ36题选定区域是非洲尼日利亚,考查了铁路网特点及作用、布局特点、沿海气候及其对铁路建设的影响、铁路建设对我国工业部门的影响等。

空间性。地理所研究的对象和现象都具有一定的存在空间,且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空间是一个具有长、宽、高的三维空间,空间性指空间位置、空间分布、空间联系三个不同而又有联系的概念。培养空间想象力是学习地理极重要的方面。学习一个区域,首先要了解这个区域的空间位置,包括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政治地理与经济地理位置;继而弄清地区内部地理事物如地形、河流、湖泊、气温、降水、植被等的空间分布及其原因,以及经济资源、工业部门、主要农林牧产品、交通运输线的空间分布规律及配置原因。

动态性。现存的地理事物是过去发展的结果和未来发展的起点,应随时留心它的时空变化。分析比较各区域地理环境的异同并放到一定的空间中研究,是地理学习的思维特点。如全国卷Ⅰ10~11题,考查黄河三角洲近岸海域不同年份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变化,推测淤积和侵蚀的先后顺序和黄河流域降水、入海年径流量、植被覆盖率、农业灌溉面积等变化。

试题用自然和人文两条腿走路,充分体现了人地关系这一主线,深刻落实人地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不偏不倚。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如全国卷Ⅰ37题青藏高原冻土层对铁路建设、运营的影响及对策;43题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徒步旅游可能遭遇的风险;北京卷36题崇礼作为雪上项目主赛场的气候条件、张家口发展新能源的地理条件;天津卷13题南方丝绸之路选线的影响因素。

3.关注社会,稳中求新,生活有用终身发展

地理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学到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对终身发展有用的能力。高考试题更是引导师生关注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关注社会热点,联系生活体验,反映时代特征,彰显人文关怀,这是地理学科价值的最终体现。如“一带一路” 国家战略,天津卷13题以“南方丝绸之路”为载体考查交通运输选线的影响因素,铁路、公路建设对我国西南地区的积极影响及地震次生灾害的成因;北京卷40题选取丝绸之路上尼罗河沿岸和我国南疆的绿洲农业,考查农作物的分布及其优势自然条件。如“京津冀一体化”,北京卷36题以北京与河北张家口为依托,考查交通运输的变化及其影响、产业合作与发展(葡萄酒),共办赛事(冬奥会)、区际联系(能源调整)。天津卷12题围绕“合作”分别考查古都的分布及形成基础、河北钢铁工业调整的目的、天津旅游发展的条件。再如北京卷6~8题取材APEC会议期间的放假旅游,考查景区门票优惠政策的影响、旅游资源多样性分析和放假期间各地的地理现象;11题以“城市牵挂”切入考查武汉人口迁移的流向和地域差异,给人感觉生活就在身边。全国卷Ⅰ1~3题考查“雨水花园”的结构和功能,全国卷Ⅰ、Ⅱ的选做题考查旅游、灾害和环境保护,更体现出人文关怀以及对生活和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应用。

三、教学启示

解读全国及京津渝五套试卷,可见如下特点非常突出:一是内容上回归区域的趋势加强;二是图表考查深度增加;三是以景观图为载体,重视其背后原理的探究;四是事关国计民生的重大社会热点成为命题的重要情景;五是复杂的或局部的光照图等已基本不再考查。这种命题规律、趋势,对今后的教与学具有较强的导向作用,师生应适应这种变化,顺应这种潮流。

1.回归区域

从五套试卷的统计看,区域图占绝对比重,且有进一步增强的趋势,而统计图、等值线图、光照图等趋于减少。图表是载体,区域图增多意味着对区域的关注增多,也表明高考命题的趋势是进一步重视将自然、人文地理及可持续发展知识落实到具体区域中考查。

☆重点区域重点研究

(1)重点区域及选取标准。从全国及京津渝5套试卷看,所考查区域多为常见的重点区域,如全国卷的美国西部地区(大盐湖)、北大西洋海域、青藏地区、北非西海岸地区、美国五大湖区域、河套平原地区,京津卷的京津地区,重庆卷的长江中下游地区等,这些区域都是历年考查的重点。

解读以上区域,可见高考命题对于区域选择有两个特点较为突出:一是所选区域地理要素集中,便于综合考查;二是所选区域地理环境独特,便于深入考查。进一步具体分析可发现高大的山地、典型的河湖、复杂的海域、独特的岛屿是命题人青睐的重中之重。

(2)区域复习方法及策略。首先是整合。即要梳理考查过的重点区域,分析其考查方式。以此为依据,推及哪些区域可能考查、如何考查,又如何应对。对于已经考查的区域,还有哪些点是没有考查而将会考查的。梳理、整合是为做到胸有成竹,而不是见招拆招,疲于应对。

其次是解剖。可能考查的区域众多,不能一一兼顾,故需择其最典型的区域进行深入解剖式复习,在“透”字上做文章。

☆关注区域特色地理事物

区域的特色农产品、独特生物等是区域地理环境的反映,是命题的重要抓手。以全国卷为例,从2013年尼罗河的鲈鱼、西南地区的速生桉,到2014年科隆岛上的企鹅、鼠蜥,到2015年大盐湖的卤虫等,即为体现。

宏观上不割裂自然、人文及可持续发展的联系,注重以区域为载体,整合式复习。把自然、人文及可持续发展的地理知识、原理放到区域中去运用、检验,回归地理学科区域性的本质属性。具体上,对重点区域要进行小切口、精研究(所选区域要小、要典型,研究要深、要透)的解剖式复习,对区域要吃透、挖深。

2.深挖图表

作为选拔性考试,高考为提高试题区分度,在图表考查上呈现出拓广度、挖深度的特点。这要求在日常教、学、练中,不迷信成品题的权威,不止步于对一图一题的理解,不满足于对题目的正确解答。对高质量的图表,多站在更高的高度上,跳脱出原题设定的试题情景,进一步挖掘试题信息及可能的命题方向,方能跳出题海、决胜高考。

2014年全国卷Ⅰ的太阳能电站、Ⅱ的握手楼,2015年全国卷Ⅰ的城市雨水花园、青藏铁路热棒等均为景观图。这些新颖的地理景观,要么深刻反映当地自然、人文地理环境特点,要么背后隐藏着地理原理,是地理环境、地理原理的直观体现、映照,是地理命题的重要抓手、切入点。在教与学中,要善于寻找、剖析此类景观,探寻其反映的地理特征、蕴含的地理原理、规律等,学会运用所学去迁移解读。

3.关注重大热点

从五套试卷看,高铁出海、中非合作、一带一路、重要会议等,多卷多次考查。这些事关国际民生的重大热点,深刻反映人类对自然的改造、生产生活的发展、变化等,为高考命题提供了丰富的情景。

对热点的关注,一要注意科学筛选,选取与地理学科特点(区域性、系统性、边缘性)紧密相关,能深刻反映区域自然、人文、可持续发展特征的重大热点。二要注意以地理眼去审视、剖析热点。不可过多关注热点本身,应以热点为切入点,将热点落实到具体区域中,剖析区域的自然、人文特征,明晰热点事件、现象发生的背景、成因、影响及应对措施等。将书外之热点与书中之原理紧密结合。

4.淡化复杂光照图判读

从五套试卷看,对地球运动的考查,题量、题型、考查方式基本成熟。单纯的光照图判读基本回避,将地球运动知识置于选择题区域图中的最后一题,多结合经纬度等信息,以时间为切入点,考查时间计算、经纬网图判读等。

前几年全国卷命题,多出现难度较大的局部光照图判读,也使得光照图判读成为教学重难点。局部光照图判读需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对文科考生而言,难度较大,往往使学生对地理学习产生畏难情绪,且影响对自然、人文、可持续发展主干知识的学习。今后教学中要结合高考命题的最新特点,淡化复杂光照图的判读,对地球运动的知识,教学时可将重点转向:关注生活化、情景化的内容,探寻其背后的地球运动原理应用;熟练掌握时间计算的方法、技巧并关注新事物、新景观等。

篇5:高考网上阅卷组长点评试卷难易

语文:总体难易适中

▲喇振寅语文阅卷组组长青海师大中文系教授

▲高兰语文阅卷组作文组负责人 青海师大中文系教授

今年高考共有语文试卷33233份,共70名老师承担网上阅卷工作。目前,语文已完成阅卷50%的工作量。与往年的高考试题相比,今年的考卷难度适中,题型有变化但不大。另外,从答卷情况看,学生普遍表现出词语贫乏,语言比较枯燥,这也暴露出应试教育的弊端,让孩子没有多余时间去阅读,没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建议中小学校在教学过程中,重视让学生打好基础,增加阅读量。

当然,从阅卷中也发现,阅读、理解、文学名篇鉴赏等方面,有待提高。这也反映出学生阅读面窄,知识面不宽的现状。此外,概括能力不强、书写不规范也导致卷面不整洁。

今年是给材料作文,体裁没限制,可以写成记叙文、诗歌、散文或议论文等体裁。这样,考生在写作时空间比较大,可以从不同角度上来定。从目前阅卷情况看,写各类体裁的都有,所以在体裁选择方面没有扣分。同时,考生只要能贴近生活,从材料中提炼出道理来就行。目前,大多数考生都能写得好。有些考生的作文思路开阔,不像往年仅一个思路,许多学生有不同的.立意。其间也产生了美文,在立意、结构、文采、书写方面都好,所以60分的作文题得了59分,当然也有部分得57分和58分的,这些考生之所以没得满分,是因为作文中有错别字。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满分作文产生。

数学:题目要比往年简单

▲冶成福 数学阅卷组组长 青海师大数学系主任教授

今年数学试题的难度与往年差不多,100分以内的基本题比往年还要简单,100分后面的题不是题难了,而是解答方法和综合性提高了,只要在数学方面有综合把握,做出来应该不难。所以,中学今后在这方面要加强,知识点的覆盖、题目类型没有大的改变,而且题目比较活一些,考查了题目类型、技巧和数学思想。通过目前的阅卷情况分析,数学平均分不会低,个别题得满分的很多。同时,今年的空卷等异常卷很少,某些题考生用图像作答,只要表述正确也给分了。

英语:难度与往年差不多

▲于宏伟英语阅卷组组长 青海师大外语系主任教授

今年的英语试题总体没有偏离《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总体难度与往年差不多。通过10道改错题,反映学生基本功较弱。同时语法、结构、听写、搭配以及句子结构等方面也较弱。好多考生只会基本的简单题,尤其是作文题,和往年一样,让考生写一封参加夏令营的邮件介绍自己及参加的原因,中学在这方面应反复练习。有的考生只会用汉语的结构来表达英语的思想,而不是用英语的语法和结构来写英语作文,这也反映出中学英语在这方面不够重视。另外,在语言表达多样性方面弱一些,所以中学在这方面也要下工夫。

今后的考生应注意的是,在规范化做题时要围绕主题作答,答案不要写到框外去,以免扫描时扫描不到而失分。文综:考生学科交叉方面不足

▲李晓文综阅卷组组长 青海师大政治学院院长教授

阅卷组在阅卷前,制定了详细的评分细则并上报到省招办,之后按学科把阅卷老师分成政治、历史、地理三大组,每个大组又分成三个小组,每小题都不少于两名老师批阅。

答卷情况暴露出考生学科交叉方面不足,但条块知识掌握得很好。课外书籍读得少,知识面过窄,比如有道关于农民工的题,报纸、网络、电视上每天都在提,可许多考生就是不知道。另外,考生的答题方式方法也有问题,本来是两个问题,他不是一一作答,而是把两个问题糅到一起,既影响卷面又影响得分。

理综:难度整体也有所降低

▲袁海良理综阅卷组组长青海师范大学物理系教授

通过网上阅卷发现,许多考生在公式应用方面准确性和理解性很差。公式的适用范围掌握得不是很好,有好多很简单的题乱用公式,反而将其复杂化了,这也反映出基础打得不好,所以中学老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并加强。 (作者:陈俊 整理)

来源:青海新闻网

男女之间不可思议的报复

男男女女可要注意了!千万别小瞧情感关系的处理。有时候对方的报复可能让你招架不住哦!>> 详细

NBA宝贝热辣舞姿(图)

篇6:高考地理试卷阅卷分析

一张张答题卡从机器左端进入,右端输出,每个考场28份答题卡20秒内完成扫描……经过百余名工作人员连续几天的紧张工作,全省16万高考考生的63.5万份试卷,到6月12日已全部通过扫描生成电子图像,下一步将传输到阅卷点进行评阅。

据了解,高考阅卷地点已定在吉林大学和东北师范大学。吉林大学负责外语、理科数学、理科综合科目的试卷评阅,东北师大则负责语文、文科数学、文科综合科目的试卷评阅。参加阅卷教师将达1300人,阅卷地点实行完全封闭式管理。为确保评阅工作的公正,非选择题部分实行“四评制”,即每位考生的.试卷都必须经过两位评卷教师评阅,若两人所给的分数超过规定的误差值,交由第三名教师评阅,结果仍然超出误差范围的试卷将交由阅卷组长评阅。

篇7:高考地理试卷阅卷分析

一、高考阅卷流程及要求

1.6.10上午开会,谈纪律谈要求。高考阅卷是政治任务,不能携带通讯工具,改卷人员早已分好组,不存在阅卷老师想改那个题就能改那个题。下午,试评、讨论评分细则。然后正式开始评卷,每份试卷随机传到两位评卷员的电脑,若两人给分差距太大(每道题的偏差不同),系统会自动发给第三人,若第3人差别较大,则微机会传给评卷组的组长,整个过程都体现了高考“公平公正”的原则。不会有比较离谱的给错分的情况。这些都让我们体会到高考改卷的确是个很严肃的事情。

2.改卷的任务量及速度

例如42题 全省文科考生18万,其中42题选作的46%,将近9万人,每题被改两遍,再加上3评率,超过20万份。7人改这一小题,每人3万份,9天改完,平均每天改3000多份,8:30-11:30,2:30-5:30,合500份/小时,10份/1分钟,1份/6秒。

这就要求学生尽量能把卷面写的整洁清晰有条理,书写及格式很重要。特别是想多得分,得高分的。

研究生没有经历高考阅卷,一天能改1万份。下面有时开玩笑,有时看到序号就给分了。研究生们稍微马虎一些,但只要你认真作答都能得分。高中老师们通常比较的有责任心,看的仔细些。

对三评率的要求,改卷第1天严一些,熟悉答案之后,主要是看改的数量了。3.各评卷小组改卷时的尺度不同

①必修与选修的题目,普遍是必修改的严一些,要点扣的死一些,而选修的题目则松一些。

②试卷是人改的,与人的性格也有关系。36⑶、37⑴⑵题小组长是两位女副教授,为人严谨,要求很紧,选修题组小组长是位男教授,相应松一些,如“只能看不能摸”也能得分。37⑶小组长是麻城一中的老师,改卷时居中,个人感受。没有绝对统一的标准,与负责人喜好有关,可以得分的一定要写上。

二、从阅卷看答题技巧

1.文综地理简答题多答还是有效的得分方法 例:36.⑴尽量多写

⑵分析凭祥成为我国红木家具加工基地的区位优势。37.⑵推断图示沿海地区芦笋种植用水的来源。(6分)地下水、冰雪融水(河水)每点3分

若学生答:大气降水、地下水、积雪融水、潜水、河水、冰川融水„„只要答到关键词就可得分,与阐述关系不大。

42.⑵图示区域文化遗产保护措施

每点2分,答到3点即可给分,未详细的区分是哪一类措施,只有说的特别相近才能给一个得分点。如:不乱刻乱画,答“不乱摸”也有分。实在没有写的,生活化用语也可以有分,即使错别字关系也不是很大。

43、44都能体现出这一点。

2.自然原理的题目语言表述很重要,详细完整,条理清晰。例:38.⑴图示沿海地区气候干旱的原因(10分)位于热带(1分)、全年气温高(2分)、蒸发旺盛,由于山脉阻挡(2分),处于东南信风的背风坡(2分),不利降水,沿岸寒流、降温减湿(2分)42.文化遗产保护较好的自然原因 地处内陆、气候干旱、空气干燥

3.社会经济地理部分,语言的准确性很重要 36⑶家具生产相关企业在凭祥集聚的原因。

如果这道题和36⑵一样答“基础设施完善”不得分,必须答“共享基础设施” 4.开放性题目鼓励学生大胆去答,言之有理均可得分 37⑶图示沿海地区是否应该大力发展芦笋种植

合理/不合理 说出理由都可以得分。但若无理由,前面下的结论也不能得分。新课标的理念就是锻炼学生的开放性思维,现在的题目练习中出现的也多,也问过学生的感受,普遍反应不爱做,但要多鼓励。

5.选做题选择的情况及平均得分的情况47%:21%:32% 6.雷同卷易被发现,请同学们勿存侥幸心理。7.对某些事件的处理

选做题涂错的第一天、第二天没有给分,后来发现类似的人还不少,组长决定从第2天起,答错答题位置的,只要有箭头标注的也可以给分。

上一篇: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6 课 导学案下一篇:白马滩镇环境卫生大整治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