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滩镇环境卫生大整治简报

2024-05-04

白马滩镇环境卫生大整治简报(精选6篇)

篇1:白马滩镇环境卫生大整治简报

12月15日,富阳常绿镇青龙村党总支部组织党员干部开展“环境卫生大整治”固定主题党日活动,推动镇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

活动现场,党员干部带党徽、亮身份,带着铁锹、锄头、扫帚等工具,分工协作,干劲十足,对村道两侧、沟渠、弄堂等“散、乱、脏”场所的垃圾杂物进行集中清理,发挥不怕脏、不怕苦、不怕累的先锋模范作用。广大党员干部穿梭忙碌的身影在冬日阳光下形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受党员队伍的感染,部分群众也自发参与到环境卫生整治活动中来,整个现场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通过此次主题党日活动,增强了农村党员干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强化了党员干部的的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村环境卫生也得到了较好改善,为广大群众营造了一个干净整洁的生活环境。

篇2:白马滩镇环境卫生大整治简报

为深入推进环境卫生治理,优化人居条件,营造干净、整洁的生活环境,12月4日,海南省白沙黎族自治县七坊镇组织全镇各村(居)联合开展“小手拉大手”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活动。

此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由白沙县七坊镇社会事务服务中心牵头,主题是“小手拉大手”覆盖全镇19个村(居),要求各村(居)根据本村实际情况大力宣传环境整治内容,营造文明氛围,同时,引导村民群众树立“村庄是我家,美丽靠大家”的观念,积极动员各村群众主动参与乡村环境维护活动。整治无细小,力求无死角。村(居)妇联、志愿者、村级保洁员等对本村环境卫生进行巡视清理,对门前、屋后、杂草等堆积物,及时清扫捡拾各类垃圾,调动村民参与保护环境卫生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通过此次综合整治活动,镇墟环境卫生得到极大改善,但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并非一劳永逸,下一步白沙县七坊镇将经常开展此类活动,切实维护好村(居)人居环境。

篇3:白马滩镇环境卫生大整治简报

为改善大泊口水域水质,2015年开展了水污染综合治理示范工程。实施截污和污染源阻断工程、引水换水工程、水生植被重建与水生态修复工程、微滤净化工程和生态驳岸工程等措施[1]。经过一年的工程实施,区域水质得到了改善。通过对水质和蓝藻生物量变化状况的分析,可为下一步提高该水域水质净化效果提出关键技术措施[3]。

1 研究方法

1.1 研究区域

大泊口位于滇池草海南部水域,地理位置为东经102.64°~102.65°、北纬24.96°~24.97°,与草海通过土石堤埂分隔,水体相互渗透。在堤埂西端有两个开口,可迅速与草海水体进行交换,示范工程于2015年5月对上述缺口实施了堵口和污染源阻断工程。

1.2 研究方法

在该水域内,总共布设5个水质监测点。东南西北四个分片中心及正中心各设一监测点。从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持续对大泊口水域的水质进行监测。监测的指标有COD、BOD、TN、TP、SS和叶绿素a,方法参照水质监测国家标准和方法[4]。数据采用Excel、SPSS进行统计分析[5]。

2 结果与分析

目前水生植被处于恢复初期,部分区域零散出现轮叶黑藻、菹草和金鱼藻等水生植物,水生植被盖度恢复到30%左右。一年来的水质监测数据显示,通过堵口截污、内源清除,以及生态驳岸修复等措施,大泊口水域水质有了显著提升,水体中浮游藻类生物量大幅降低,大泊口水域水环境质量、水体景观等均得到了大幅度改善。

2.1 治理效果———主要水质指标

依据水质数据分析,滇池草海大泊口水域主要水质指标CODCR、BOD、TN、TP和叶绿素a均得到较大改善。示范工程对大泊口水域水体中营养元素及浮游藻类的削减效果显著。大泊口主要水质指标变化见图1。由图1可知,通过一年的治理,水体CODCr、BOD5、TN、TP、叶绿素a分别削减34.9%、35.2%、45.0%、26.5%、49.4%,水体叶绿素a削减效果最明显。

2.2 浮游藻类生物量降低的主要影响因子分析

水体叶绿素a是表征水体中浮游藻类生物量的比较稳定的指标。通过对2个监测数据进行分析,水体叶绿素a浓度和其他水质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显著,相关系数最大的是TP,为0.749;其次是水体TN,为0.669。水体叶绿素a与BOD5和CODCr之间也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659和0.630。因此,水体中浮游藻类生物量的主要营养限制因子为水体TP的浓度,这与滇池相关研究结论一致。水体中悬浮物主要为浮游藻类,还有其他悬浮颗粒。悬浮物与水体COD、BOD等水质指标间呈现极其显著正相关关系。表明藻类的增减、底泥的扰动等都对悬浮物及其他水质指标有重要影响(见下表)。

浮游藻类生物量与主要水质指标之间相关性分析表

注*代表数据间差异性显著,**代表数据间差异性极其显著。

2.3 促进良性生态系统恢复的控制因子探讨

通过相关性分析,影响水体叶绿素a(表征浮游藻类生物量)的主要水质因子为TP。对叶绿素a和TP进行回归分析,得到回归方程y=0.6311x+0.0072(R2=0.5606)(y为叶绿素a浓度,x为TP浓度),详见图2。

已有研究表明沉水植物分布的最大水深约为透明度的2.5倍[6]。大泊口多数区域水深低于2m,当透明度为0.8m时,大部分水域都能生长沉水植物。据测算,水体中叶绿素a低于0.05mg/L时,水体透明度大于75cm。依据回归方程,当水体TP控制在0.068mg/L以内时,水体中叶绿素a可低于0.05mg/L。因此,大泊口治理的关键是水体TP降低到0.068mg/L以内,这有利于重建良性健康水生生态系统。

3 结论

通过示范工程的实施,大泊口水质得到了显著改善,水体浮游藻类生物量得到了有效控制。结论如下:

a.大泊口水质改善显著,水体COD、BOD、TN、TP、SS削减率分别为34.9%、36.3%、45.0%、26.5%、35.2%。

b.水体叶绿素a削减了49.4%,对水体透明度的改善及水生植物的恢复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篇4:白马滩镇环境卫生大整治简报

我参加了《导学案》培训学习,有了很大的收获。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参与是新课程实施的核心。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新教材的使用,让我们感受到教学改革正迈着坚实的步伐前进着。“导学案”实际是“给学生一个拐杖,让学生尝试自学”。“导学案”具有导学、导思、导练的功能,学什么,如何学,学到什么程度,在“导学案”中都有表述。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导学案”中的“导”字。我们都知道教师“教”的重要意义。但是,它就比学生的“学”还要重要吗?重要到“教”可以替代“学”吗?通过《导学案》的培训,下面我简单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相信学生

传统教学的特征是“先教后学,先师后生”,这是注入式教学的典型特征。上课先由教师讲解,把什么都讲清楚了,学生都听懂了,然后学生再作练习,把教师讲解的内容巩固消化。而“先学后教,先生后师”,虽只是前后顺序调换了一下,可这是教育思想的巨大变化,是传统教育观向现代教育观的转变,“先教后学,先师后生”强调的是教师的主宰,是接受性教育,而“先学后教,先生后师”强调的是学生的主体,是自主性学习。

教师习惯了秩序化的教育生活,课上不准交头接耳、发言先举手等等是写在校规或班规上的,若要违反那就要受到处罚。为什么?答案很简单:课堂纪律是学习质量的保障。《导学案》的课堂,学生交头接耳、粗声大嗓、随便插话、信口开河成了“课堂纪律”,不这样反倒受批评。因为老师们认为,这种“课堂纪律”才真正能够保证学习质量。实践证明,学生在看起来无秩序的氛围中,没有打闹,没有起哄,没有偷懒,学习积极性高了,主动性强了,视野开阔了,思维活跃了,这样,你想让学生成绩不高,反倒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二、转换角色

传统教育方式强调的是知识的传承,即上一代人把在生产、生活中积累的经验原原本本地授给下一代人,以利于下一代人再积累,教师的职业特征是“传道、授业、解惑”;现代社会,特别是信息化社会,强调的是知识的创新,即“积累”不再是目的,“生成”才是目的,教师的职业特征转换为“管理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导学案》不是把“我”知道的告诉给学生,学生被动地听,被动地接受并确认,而是让学生主动发现知识、建构知识,学生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有了亲历、有了体验,形成了“生成”的能力。《导学案》的教师,作为管理者,主导确立学习目标,宏观调控学习内容、学习进度和学习方式;作为引导者,激发学生参与热情,矫正学生学习方向;作为合作者,主动弥补、丰富学生知识,为学生提供咨询。从专业知识的角度说,教师的学科知识的体现受到大幅度的限制,教育知识却显得十分重要。从教师作用的领域和显隐程度来说,教师从微观退到了宏观,从过去的凸显退到了时隐时显。我们说,《导学案》的课堂里,教师并没有消失,而是成功地进行了角色转换。

三、“放”而不乱

课堂教学里的“放”不是放任自流、漫无目的,要把握一个准确的“度”。衡量这个“度”的标准就是学生活动时空的必要性和必需性,与此相对应的,还有教师干预时空的必要性和必需性,两相结合,找到一个最佳结合点。“不议不讲”就是《导学案》对这种“度”的把握的经典表述。还有,研究“放”的同时,要研究“收”,不该放的坚决不能放,只有给“放”规定一个边界线,才能保障“放”的效果。比如,学习的主要内容,学习目标的确定,教师还是攥在了自己手里。

篇5:环境卫生整治简报-

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我镇对全镇环境卫生进行了集中整治,辖区环境卫生面貌有了明显的改观。4月7日,我镇组织干部就全镇环境整治工作进行了集中观摩,就观摩情况看,沿街道的村垃圾清理进度较快,部分偏僻村相对比较缓慢,垃圾清运处理任务还较大。马坊镇结合工作实际,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深层次、全方位、总动员”狠抓落实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努力推进全镇环境卫生整治工作迈上新台阶。

一、环境卫生提素质,广泛宣传入民心。加大环境卫生政策宣传力度。采取会议、广播等形式广泛宣传垃圾清运行动的意义,促使广大群众积极参与此项活动,各户门前“三包”做到“户清”标准。通过悬挂横幅、发宣传彩册等方式,从培养群众的卫生意识、环境意识等最基本的公民道德意识入手,营造浓烈氛围,着力提高群众公共卫生素质,为环境整治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目前各村悬挂横幅不少于20条,发放宣传册200余份。

二、联合整治抓管理,健全机制促落实。开展环境卫生整治以来,各村迅速成立了以村主任为组长的环境整治领导组和以村民代表、老党员为主干的监督组。实行镇上领导包片,同志包村,村干部包户,环卫人员包路段的工作机制。围绕新农村建设规划,确定了整治重点,制定了整治措施,进行了集中整治。建立健全落实重大问题及时报告、精细化管理和村容卫生责任管理等各种制度,确保环境整治工作取得成果不丢失、不反弹。

三、示范带动树典型,整体推进共提高。全民动员集中整治。将马坊村、耿家村、罗家村、高刘村等街道路口确定为整治重点。镇党委、政府决定对马坊镇环境卫生实行分片整治,每片确定一个示范村,按照“点面结合、示范带动、先易后难、整体推进”的原则,强化整治措施。在镇政府、党委、村领导小组的带领下,党员干部带头进行全民动员,全民参战,全力投入整治工作。但部分路段、片区不同程度存在垃圾死角,存在垃圾乱倒等不文明现象,不能做到全覆盖。

四、规范管理抓整治,制度建设为首选。为进一步完善、推动长效管理机制的运行,聘用专职保洁员,制定保洁人员管理制度,建立垃圾清运保洁工作的长效机制,确保垃圾清运工作取得实效。截至目前,出动人员120人次,车辆12辆次,清理垃圾xx0方。并根据整治情况变化不断补充、修订、完善、努力通过制度建设,克服整治工作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提高环境整治工作水平,使全镇环境卫生整治工逐步进入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五、考核制度严遵守,奖惩机制要明确。严格检查考核,确立奖惩体系。马坊镇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小组为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积极性,定期对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进行检查,实行周检查、月通报、季考核,兑现奖惩,并将考核结果与各村、各部门、各单位年度评选表彰挂钩,确保集中整治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篇6:环境卫生整治简报

调研中,黎四清等领导深入到居委会、村组实地察看各乡镇环境卫生整治工作进展情况,了解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走访了部分农户,听取他们对城乡环境整治工作的意见和建议。黎四清对部分乡镇扎实召开党员会议、村民代表大会,充分借助老年协会,出台制定实施村民公约、评估打分、奖优罚劣等推进乡村环境整治的做法表示认可和肯定,同时对日常保洁、公共设施管理等提出了具体要求。

在新开镇召开的调研座谈会上,四个乡镇负责人分别就环境卫生整治工作进展情况作了汇报,相关部门负责人对后期工作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上一篇:高考地理试卷阅卷分析下一篇:房产企业法律顾问工作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