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真题及解析

2024-05-24

高考地理真题及解析(共6篇)

篇1:高考地理真题及解析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

一、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公元399年~412年,僧人法显西行求法,游历三十余国,其旅行见闻《佛国记》是现存最早关于中国与南亚陆海交通的地理文献。图1为“法显求法路线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佛国记》中有“无冬夏之异,草木常茂,田种随人,无有时节”的记载,其描述的区域是()

A.印度河上游谷地

B.帕米尔高原

C.斯里兰卡沿海平原 D.塔里木盆地

2.法显从耶婆提国乘船返回中国最适合的时间是()A.1月~5月 C.9月~12月 B.5月~9月

D.11月~次年3月

图2为“某地二分二至日太阳视运动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3.线①所示太阳视运动轨迹出现时的节气为()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4.该地所属省级行政区可能是()A.琼 B.新 C.苏 D.赣

图3为“某区域地质简图”。该区沉积地层有Q、P、C、D、S2、S1,其年代依次变老。读图回答5~6题。

5.从甲地到乙地的地形地质剖面示意图是()

6.为揭示深部地质状况,在丙处垂直钻探取芯,可能发现的地层是()A.志留系 B.石炭系 C.二叠系 D.第四系

图4为“2018年5月10日2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形势图”。读图回答7~8题。

7.该日,甲地政府部门可能发布()A.台风预警

C.寒潮预警 B.森林火灾预警 D.滑坡、泥石流预警

8.北京市未来两天的天气状况可能是()

A.雨过天晴,气温将显著升高 B.气压下降,出现连续性降水 C.降雨后,可吸入颗粒物减少 D.风向转为偏南风,风速降低

图5为“我国西部某山地北坡垂直带谱示意图”。据该山地海拔2500~3400m间的一小流域水量平衡实验资料,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为460mm,水量支出中蒸发占28%,下渗占2%,不产生地表径流。据此回答9~10题。

9.该小流域内水量支出占比最大的是()A.地表蒸发 B.植物截留和蒸腾

C.地下径流

D.转化为固态水

10.甲表示的自然带是()

A.山地落叶阔叶林带 B.山地草原带 C.山地常绿阔叶林带 D.荒漠带

图6为“我国某区域2002年~2015年工业废水排放量与人均GDP变化图”。读图回答11~12题。

11.2002年~2015年期间,该区域()A.控制工业废水排放阻碍了经济的增长 B.人均GDP与工业废水排放量同步增长

C.人均GDP持续增长,工业废水排放量先增加后减少 D.人均GDP增长是以工业废水排放量的增加为代价的

12.该区域工业废水排放量在2005年发生转折,最可能的原因是()A.经济增长放缓

C.环保政策变化

B.人口规模减小 D.工业生产萎缩

图7为“某国2017年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读图回答13~14题。

13.导致该国青壮年性别比严重失衡的因素是()

A.政局动荡

C.产业结构 B.生育观念 D.自然灾害

14.该国最可能位于()

A.北美 B.西亚 C.西欧 D.南美

“地坑院”是黄土高原上的特色民居。2017年2月,《航拍中国》以空中视角立体化展示了这个“地平线下古村落,民居史上活化石”的全貌。图8为“某地坑院村落景观图”,图9为“某黄土塬地形示意图”。读图回答15~16题。

15.图9中,适合建造地坑院村落的是()A.甲 B.乙 C.丙 D.丁

16.作为“民居史上活化石”的地坑院,今后应()A.有选择地作为旅游资源开发 B.对各处地坑院完整保护 C.对废弃的地坑院大力修复

D.加速地坑院的推广建造

2018年4月19日,在突尼斯召开的“一带一路”遥感考古新闻发布会上,公布了中国科学家利用遥感技术在突尼斯中南部发现的10处古罗马时期遗存,这一发现揭示了当时的军事防御系统与农业灌溉系统布局。图10为“突尼斯境内古罗马遗址遥感考古影像图”。读图回答17~18题。

17.这一考古成果表明遥感技术可以()

A.完全取代传统的田野考古工作 B.确定地表、地下人类活动遗迹的时代 C.探知各种人类活动遗迹曾经的功能与作用 D.帮助分析较大地域范围内人类活动遗迹间的联系

18.突尼斯中南部有利于遥感考古发挥其独特优势,因为这一区域()A.人类活动较多

C.森林覆盖率高

B.位于沿海地区 D.地处荒漠边缘

(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选两项且全选对者得3分,选错、少选或不选均不得分。

近年来,我国外来物种种数大增,有些物种在新环境中急剧繁殖扩散,严重危害当地的生物多样性、农林牧渔业生产以及人类健康,成为外来入侵物种。图11为“我国各省区外来入侵植物种数分布图”。读图回答19~20题。

19.外来入侵植物种数在我国的总体分布格局是()A.高寒及荒漠地区少 B.东部由低纬向高纬减少 C.面积大的省区较多 D.边境省区比较多

20.云南省和广东省成为我国入侵植物种数最多省份的原因是()A.位于沿海地区,经济发达 B.地形复杂,环境多样

C.地处亚热带热带,水热条件优越 D.交通方便,人口稠密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我国蔗糖产业的重心从台湾不断西移,1993年后,广西甘蔗种植面积和蔗糖产量稳居全国首位。广西地跨北回归线,其东部、北部和西北部为山地,中南部是平原。图12为“2016年广西蔗糖产量分布示意图”。据此回答21~22题。

21.我国蔗糖产业重心西移的主要原因是()A.东部地区产业升级 B.东部地区环境退化 C.广西生产成本较低 D.广西消费市场广阔

22.广西中南部成为甘蔗种植集中区域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技术 B.资金 C.地形 D.气候

“十二五”期间,江苏省累计造林31.5万公顷。江苏省人工造林主要有以用材为主的杨树林,以防护和绿化功能为主的杂阔林,以果品生产为主的经济林。表1为“‘十二五’期间江苏省造林类型结构表”。据此回答23~24题。

表1

23.“十二五”期间江苏省林业发展战略的核心目标是()A.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B.提高造林存活率 C.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D.提高林地生产力 24.“十二五”期间江苏省造林结构的变化可能导致()

A.生物多样性增加

B.森林覆盖率降低

C.果品供应能力下降 D.木材供需缺口加大

长江荆江段河道曲折易变,天鹅洲故道群是长江裁弯取直后废弃的古河道。图13为“天鹅洲故道群示意图”。读图回答25~26题。

25.荆江段河道裁弯取直可以()

A.加速洪水下泄 B.增加河床淤积 C.减少上游来水量

D.缩短航运里程

26.曾经位于长江南岸的是()

A.麋鹿保护区所在地 B.六合垸所在地 C.张智垸所在地 D.永合垸所在地

二、综合题:本大题分必做题(第27题~第29题)和选做题(第30题),共计60分。2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

材料一 图14为“陕西省一月和七月平均气温等温线分布及部分城市年均降水量图”。

图14 材料二 陕西省可以划分为陕南、关中和陕北三大地理单元。图15为“陕西省沿

109°E经线地形剖面示意图”。

材料三 太白山是秦岭最高峰,海拔3767米,其南北坡地理环境差异明显。图16为“太白山南北坡气温垂直递减率逐月变化图”。

(1)比较冬、夏季太白山南北坡气温垂直递减率的差异。(2分)(2)七月,在关中地区出现高温中心的主要原因是,24℃等温线沿晋陕边界向北凸出的主要影响因素是。(3分)

(3)从地形、植被等方面分析陕西省三大地理单元的自然景观特征。(6分)

(4)陕西省三大地理单元的农业发展方向分别是。(3分)2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材料一 中国是世界第一大铁矿石进口国和第一大粗钢生产国,2015年粗钢产量约占全球产量的50%,但高端钢材生产不足。图17为“2015年世界铁矿石主要流向及流量略图”。

材料二 有研究显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均粗钢需求增幅与人均GDP有一定的相关性。2015年、2017年中国人均GDP分别为7990美元和8836美元。图18为“人均粗钢需求增幅与人均GDP关系示意图”。

材料三 产能利用率是指行业发挥生产能力的程度,是实际产量与设计产能的比率。一般认为,钢铁行业产能利用率处于78%~83%时较为合理,低于75%则为产能严重过剩。图19为“我国2010年~2015年粗钢产能和产能利用率统计图”。

(1)我国铁矿石进口最主要的源地是,从该地进口铁矿石在运输上的优势是。(2分)

(2)推测我国未来粗钢需求量将出现的变化及其根本原因。(3分)(3)我国粗钢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有。(3分)

(4)针对上述问题,我国粗钢生产领域的应对策略是。(4分)2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

材料一 城市群一般是以经济比较发达、具有较强辐射带动作用的核心城市为中心,由若干个空间邻近、联系密切、功能互补和等级有序的周边城市共同组成。城市群的发展可在大范围内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加强互联互通,促进城市群内部各城市及城乡区域协同发展。

材料二 成渝城市群地处我国西南腹地,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区位优势。图20为“成渝城市群空间结构规划略图”。

材料三 表2为“长江流域三大城市2016年GDP及产业结构统计表”,图21为“2000年、2010年和2016年成渝城市群部分城市的城镇人口统计图”。

(1)根据成渝地区的区位特点,列出成渝城市群参与的重大国家发展战略。

(2分)

(2)目前成渝地区在城市体系建设方面已具备的基础是 ;与南京相比,成都和重庆经济发展的特点是。(5分)

(3)根据成渝地区城市发展现状及城市群发展的目标和要求,指出成渝城市群建设中应解决的主要问题。(4分)

(4)为顺利推进成渝城市群建设,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是。(3分)30.【选做题】本题包括A、B、C、D四小题,请选定其中两题,并在相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若多做,则按作答的前两题评分。

A.[海洋地理]圣劳伦斯湾面积约23.8万平方千米,平均水深127米,海流从贝尔岛海峡流入,卡伯特海峡流出,中心地区表层海水盐度27%~32%,深层可达33.5%,冬季完全冰封。每年5月至9月,这里是世界最佳的赏鲸地之一。图22为“圣劳伦斯湾位置略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圣劳伦斯湾表层海水盐度较同纬度大洋低的原因有。(2分)(2)圣劳伦斯湾表层海流呈 时针方向运动,主要影响因素是。(2分)

(3)每年5月底海冰开始解冻,浮冰主要积聚于海湾的,这时鲸也开始向海湾聚集的原因有。(3分)

(4)目前,世界上许多种鲸数量减少,有的甚至濒临灭绝,分析其原因。(3分)

B.[城乡规划]图23为“某城市总体规划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该城市规划的空间形态及其特点是。(3分)

(2)该城市商业用地布局的特点有。这种布局易造成的城市问题及原因是。(4分)

(3)该城市在规划对外交通布局时主要考虑的原则有。(3分)C.[旅游地理]2014年6月,京杭大运河申遗成功。京杭大运河山东段流经鲁西南5市,包括8段共180余千米的河道以及15处遗址点,大运河将沿线遗址点及周边景点连接起来,形成纵贯鲁西南的旅游景观带。图24为“京杭大运河山东段及其周边旅游资源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按旅游资源本质属性划分,京杭大运河山东段属于,具有突出的

价值。(2分)

(2)京杭大运河山东段旅游资源开发的有利条件有。(3分)

(3)分析鲁西南沿运河景观带的开发对当地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意义。

(3分)

(4)为更好地体现京杭大运河的价值和风貌,当地在旅游发展中可采取的措施有。(2分)

D.[环境保护]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报告,全球气候变暖增加的热量中64%被海洋表层水(0-700m)吸收;相当于人为排放量约30%的CO2被海洋溶解而导致海洋酸化。当海水的温度、盐度、酸碱度和透光度等环境因子发生较大变化时,浅水珊瑚会发生白化甚至死亡,近二十年已发生了三次全球性珊瑚白化事件。图25为“大气圈碳收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导致近期全球性珊瑚白化事件频发的主要原因是。(2分)

(2)大气圈与陆地植被、土壤、海洋之间进行碳交换的主要自然过程有。(2分)

(3)每年大气圈中碳的增加量有 ×10千克;造成大气圈CO2增加的人类活动主要是。(3分)

(3)除全球气候变暖外,有些人类活动也对珊瑚礁生态系统造成危害。为保护珊瑚礁生态系统,可采取的对策有。(3分)

2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36分。【答案】1.C 2.B 【解析】

1.根据题干所述“无冬夏之异”,说明该地区全年气温差异不大,再结合该地区“草木常茂,田种随人,无有时节”可以推断,该地区全年气温较高,且降水丰富。印度河上游谷地位于喜马拉雅山区,海拔较高,不会草木常茂,A项错误;帕米尔高原深居内陆,且海拔较高,冬季漫长,气温较低,B项错误;斯里兰卡沿海平原地势平坦,且为季风气候,全年高温,降水丰富,符合《佛国记》的叙述,故C项正确;塔里木盆地降水少,且气温年变化大,不可能草木常茂。

2.古代船只主要是帆船,其航行的动力来自于盛行风,从耶婆提返回中国,一路向东北前行,最适合的是遇到西南风,可以顺风而行,东南亚地区吹西南风的季节是每年的夏半年,即5~9月这段时间,故B项正确,A、C、D项错误。【答案】3.D 4.B 【解析】

3.根据太阳视运动图,二分二至,太阳高度角最高的时候,太阳方位都位于该地的正南方向,所以该地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北,①所示节气,日出东南方向,日落西南方向,此时太阳直射南半球,所以其太阳视运动轨迹出现的节气为冬至。故D项正确,A、B、C项错误。4.根据①所示太阳视运动图和第1问可知,该地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约为23°,又因为该地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可以假设当地纬度为α,则冬至日该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公式为:23°=90°-(α+23.5°),该地纬度约为43.5°N,琼、新、苏、赣四个省级行政区,琼、苏、赣三省的纬度均低于40°N,43.5°N横穿新。故B选项正确,A、C、D项错误。【答案】5.A 6.A 【解析】

5.首先,确定甲乙一线的海拔变化,根据等高线的变化可知,由甲到乙,海拔先升高,再下降,排除C、D项。其次,判断地质构造,甲乙沿线地层变化为C—P—C,新老变化为老—新—老,即岩层中间新、两侧老,为向斜构造,岩层向下弯曲。故A项正确,B、C、D项错误。

6.岩层由地表向下的新老关系是不断变老,丙所在地层为D地层。在丙处垂直钻探取芯可

以发现D地层、S2地层、S1地层,即泥盆纪、志留系上段、志留系下段三个地层。故A项正确,B、C、D项错误。【答案】7.D 8.C 【解析】

7.根据等压线图,甲地位于低压中心附近,可能出现强降雨,又因为该地区位于横断山区,地势起伏大,岩层破碎,强降雨容易诱发滑坡、泥石流,当地政府可能发布滑坡、泥石流预警,故D项正确。甲地距海洋较远,不可能发布台风预警,A项错误;甲地降水几率大,不会出现森林大火,B项错误;寒潮是冷锋的典型天气,根据等压线图,甲地不会出现冷锋过境的天气,C项错误。

8.读图可知,北京位于冷锋的锋前,未来两天可能经历冷锋过境的天气,冷锋过境会出现强降雨,过境后天气晴朗,受冷气团控制,气温会较目前下降,A项错误;冷锋过境,气压升高,且降水强度大,B项错误;冷锋会形成降水,降雨会将大气中的可吸入颗粒沉降到地面,降雨过后空气中的可吸入颗粒会减少,故C项正确;冷锋过境后,该地区受偏北风控制,读等压线图,该地区附近等压线比较均匀,风速变化不大,D项错误。【答案】9.B 10.B 【解析】

9.根据材料,该地区的降水蒸发28%,下渗到地下2%,不产生地表径流,除去蒸发和下渗,小流域内水量支出还剩70%。地表蒸发只有28%,A项错误;根据图5,该地植被丰富,植物截留和蒸腾较大,可能是小流域内水量支出最大的一部分,故B项正确;地下径流由下渗补充而来,下渗只占2%,C项错误;该地区冰雪冻原海拔较高,2500米-3400米应该没有固态水,D项错误。

10.甲自然带位于半荒漠带和山地针叶林之间,介于半荒漠和森林之间的应该是草原,所以甲自然带最可能属于山地草原带,故B项正确。A、C、D项错误。【答案】11.C 12.C 【解析】

11.读图可知,2002年~2015年期间,该地区的人均GDP不断增长,控制废水排放并没有阻碍经济增长,A项错误;2005年后人均GDP继续增长,但是工业废水排放量下降,B项错误;该地区人均GDP一直呈增长趋势,工业废水排放量2005年前不断增加,2005年以后排放量不断下降,故C项正确;2005年后,人均GDP持续增长,但是工业废水排放量下降,说明人均GDP的增长并不是以工业废水排放量的增加为代价,D项错误。

12.读图可知,2005年人均GDP继续快速增长,但是工业废水排放量突然开始下降,最可能是因为环保政策的变化,故C项正确。根据人均GDP曲线,2005年后,其增长速度反而增大,A项错误;人口规模大小主要影响生活污水排放量,与工业废水的排放量无关,B项错误;人均GDP不断增长,说明工业生产并没有萎缩,D项错误。【答案】13.C 14.B 【解析】

13.读图可知,该国20—55岁之间人口中,男性人口比重远大于女性人口,其他阶段的男女人口性别比相差不大,最可能是因为该地区的产业发展需要大量的年轻劳动力,所以导致该国青壮年性别比严重失衡的原因是产业结构,故C项正确。政局动荡会导致人口大量外迁,并不会出现男女比例失衡的问题,A项错误;只是青壮年的性别比差距大,其他年龄段差距并不大,不是因为生育观念,B项错误;自然灾害不会导致性别比严重失衡,D项错误。14.西亚由于石油产业发达,开发石油需要大量的男性青壮年劳动力,所以吸引其他国家的劳动力迁入,导致男女性别比差距较大,故B项正确。北美、西欧经济发达,老年人口比重会比较高,图中所示地区老年人口比重并不高,A、C项错误;南美经济发展水平低,不会吸引大量青壮年迁入,D项错误。【答案】15.D 16.A 【解析】

15.结合图8可知,地坑院落建在地势较为平坦的地区。根据图9,丁地四周高,中间低,且等高线稀疏,地势平坦,适合建造地坑院村落,故D项正确。甲地东北侧为沟谷,位于沟谷的顶部,水土流水容易导致地坑院落坍塌,不适合建造地坑院村落,A项错误;乙、丙两地地势起伏大,不适合建造地坑院村落,B、C项错误。

16.有选择地作为旅游资源开发,能够筹集资金,促进对地坑院的保护,故A项正确;部分地坑院还有居民居住,不适合进行完整保护,B项错误;地坑院数量多,废弃的地坑院没有修复价值,C项错误;地坑院占地面积广,会占用大量耕地,并不适合推广建造,D项错误。【答案】17.D 18.D 【解析】

17.传统的田野考古精度更高,适合对遥感技术发现的区域进行详尽的具体发掘考古,这是遥感技术无法取代的,A项错误;遥感技术只能确定地表事物的状态,无法确定其具体的时代,时代需要综合各种资料进行分析、检测,B项错误;遥感技术能够发现遗迹位置和形态,但是无法判断其曾经的功能与作用,C项错误;遥感技术探测范围广,借助遥感技术能够分

析各处遗迹之间的空间关系,分析各处遗迹之间的联系,故D项正确。

18.突尼斯中南部以沙漠为主,人类活动较少,距海较远,森林覆盖率低,故D项正确,A、B、C项错误。

(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24分。【答案】19.AB 20.BC 【解析】

19.结合图11可知,我国外来入侵植物种数,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地区较少,故A项正确;读图可知,东部地区外来入侵植物种数由低纬向高纬不断减少,故B项正确;面积较大的西藏、青海等省级行政区分布较少,C项错误;新疆、西藏、内蒙古、黑龙江等地区都属于边境地区,但是入侵植物种数较少,D项错误。

20.云南省并不临海,A项错误;云南以山地、高原为主,广东以丘陵为主,两地均地形复杂,环境多样,适合多种外来物种生存,故B项正确;两地均地处亚热带和热带的交界地区,该地区降水较多,水热条件好,故C项正确;云南经济落后,交通不便,人口稀少,D项错误。

【答案】21.AC 22.CD 【解析】

22.甘蔗需要湿热的气候,广西中南部纬度和地势都比较低,气候条件适合甘蔗种植,故C、D项正确。技术对甘蔗种植影响不大,A项错误;甘蔗种植对资金的需求不大,B项错误。【答案】23.AC 24.AD 【解析】

23.结合材料,“十二五”期间,江苏省大面积植树造林,其种植品种以用材杨树林、防护和绿化的杂阔林、果品经济林为主,能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故A、C项正确。提高造林存活率和提高林地生产力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一个过程,不是“十二五”期间江苏省林业发展战略的核心目标,B、D项错误。24.读图可知,“十二五”期间,杨树林面积比重不断下降,即用材林面积比重减少,可能

导致木材供应不足,供需缺口加大,故D项正确。以果品生产为主的经济林比重升高,果品供应能力增强,C项错误。根据材料,整个江苏省造林面积较大,森林覆盖率增加,生物多样性增加,故A项正确,B项错误。【答案】25.AD 26.BD 【解析】

25.裁弯取直使得水流速度加快,可以加快河水的下泄,缩短航运里程,A、D项正确。裁弯取直加速河水下泄,反而增强了河水的搬运能力,减少河床淤积,B项错误;裁弯取直并不会减少上游来水量,C项错误。

26.天鹅洲故道、黑瓦屋故道、老河故道都是长江裁弯取直之前的河道,其南侧地理事物以前位于长江的南岸,北侧地理事物以前位于长江的北岸。读图可知,六合垸、永合垸曾经位于长江南岸,故B、D项正确。麋鹿保护区位于老河故道和天鹅洲故道之间,最可能位于长江以北,A项错误;张智垸虽然位置偏南,但是位于长江河道的北侧,C项错误。

二、综合题:本大题分必做题(第27题~第29题)和选做题(第30题),共计60分。27.(14分)

(1)夏季,北坡大于南坡;冬季,南坡大于北坡。(2)海拔较低;处于夏季风背风坡,有焚风效应 地形(3)陕南:山地、谷地为主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垂直分异)关中:平原(盆地)为主 温带落叶阔叶林 陕北:黄土高原为主 温带草原(森林草原)

(4)陕南:农林结合(水田农业和林业结合)关中:种植业为主(旱作为主)陕北:农林牧结合

【解析】整体分析:本题以陕西的自然地理环境特点为载体,考查地理图表判读、气温的影响因素、中国的地理差异,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1)结合图16可以很容易判断,夏季北坡气温垂直递减率大于南坡,冬季南坡气温垂直递减率大于北坡。(2)关中地区北侧是黄土高原,南侧为秦岭山脉,关中平原地势较低;且夏季盛行东南风,关中地区处于夏季风背风坡,焚风效应明显,所以气温较高。晋陕边界为黄河,黄河河谷地区由于海拔较低,散热慢,气温较高,所以24℃等温线向北凸出,其影响因素为地形。(3)结合材料二可知,陕南为汉中谷地和大巴山、秦岭,以山地和平原为主,秦岭以南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垂直分异明显。关中主要为渭河平原(或渭河谷地),主要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陕北为黄土高原,地形以高原为主,由于降水减少,植被为温带草

原(或森林草原)。(4)陕南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河流谷地适合发展水稻种植业,广大山区适合发展林业,所以陕南的农业发展方向为农林结合(水田农业和林业结合)。汉中地区地势平坦,水源充足,适合发展旱作种植业。陕北高原降水偏少,植被以森林草原为主,农业发展方向为农牧业结合。28.(12分)

(1)澳大利亚 运输成本低(距离相对较近)(2)先升后降 经济水平提高;产业升级转型

(3)产能过剩;对原料和市场依赖性强;经济效益低;技术含量低;能耗大、污染重(4)去产能;多种途径保障原料供给;开拓国际市场;加大科技投入;加大环保力度 【解析】整体分析:本题以钢铁产业为载体,考查世界地理特点、钢铁生产的区位条件、发展所面临的问题以及解决措施,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1)根据图17可知,我国铁矿石进口量最多的源地为澳大利亚(65600.9万吨);与其他几个进口源地相比,澳大利亚距离我国较近,交通运输成本较低。(2)结合图18可知,在人均GDP达到6000~7000美元之前,人均粗钢需求量与人均GDP呈正相关,在人均GDP达到6000~7000美元之后,人均粗钢需求量与人均GDP呈负相关。目前我国人均GDP已经超过7000美元,所以我国人均粗钢需求量呈下降趋势,但我国人口数量短期内是增长的,所以粗钢需求量短期内是上升的,结合粗钢利润低,可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提高和产业升级转型,粗钢需求量应该下降。(3)我国粗钢生产存在的问题,主要结合材料三关于我国粗钢产能利用率和粗钢产能的变化,从产能、对原料和市场的依赖性、经济效益、技术水平、能耗及污染等角度进行分析。(4)我国粗钢生产领域的应对策略主要是针对以上的问题逐条进行整治。如去产能、拓宽原料进口渠道、加强技术研究、开拓国际市场、加大环保力度等。29.(14分)

(1)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西部大开发

(2)城市等级体系初步形成;形成了两大核心城市;城市数量众多地区生产总值(GDP)较高;第一、二产业比重偏大(第三产业比重较低)

(3)核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不强;城市等级体系不够完善;城市间发展不均衡;城市间功能互补不够;互通亟待加强

(4)提升重庆、成都的核心功能;做强区域中心城市,培育中小城市,优化城市体系结构;促进核心城市的产业升级;增强城市群内部各级城市的产业分工协作,完善区域协同发展机

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速城市群内部的互联互通。

【解析】整体分析:本题以成渝城市群为载体,考查我国的主要开发策略、城市建设区位条件、城市经济特点对比、城市群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措施。

(1)我国成渝城市群参与的重大国家发展战略,主要结合成渝城市群的地理位置来判断,如该地区位于我国西部,是西部大开发的主要区域;位于长江上游地区,是长江经济带的重要区域;同时,也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关键地区。

(2)目前成渝城市体系建设方面具备的基础主要结合图20来判断,据图可知该地区城市数量多,有两大核心城市(成都、重庆),等级差异明显,具有较好城市体系基础。与南京相比,重庆和成都经济发展的特点,主要结合表2,从地区生产总值和产业比重两个角度进行对比。

(3)成渝城市群建设中应解决的问题,主要结合材料一关于城市群的叙述和图21,从核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城市等级体系、空间发展差异、功能互补、互联互通等方面描述成渝城市群的不足之处。

(4)为顺利推进成渝城市群建设,应采取的主要措施,可以结合第(3)问描述的问题,从核心城市、城市体系、功能互补、互联互通等角度着手分析。

30.本题包括A、B、C、D四小题,请选定其中两题,并在相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若多做,则按作答的前两题评分。A.[海洋地理](10分)

(1)径流汇入;海域较封闭;高纬低温海水注入(2)逆时针 地转偏向力;海岸轮廓(陆地形状)(3)南部 水温上升;不同性质水流交汇,饵料丰富

(4)全球气候变暖;过度捕杀;海上航行等人类活动;海洋环境污染

B.[城乡规划](10分)

(1)集中式 布局紧凑;节约用地;易造成交通拥堵。(2)城市中心;道路两侧 交通拥堵;道路功能复杂

(3)合理布局交通设施;城市内外交通网络对接;尽量减少干扰

【解析】整体分析:本题以城市规划示意图为载体,考查城市空间形态及其特点、商业用地布局的特点和引发的问题及其原因、城市对外交通布局所考虑的原则等,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1)读图可知,该城市各功能区由中心向四周不断拓展,商业中心位于城中心,属于集中式布局;其特点从布局的紧凑程度、土地利用程度和交通状况三个角度进行分析。(2)从图中看,商业用地主要布局在市中心、交通线路两侧。这种布局造成的城市问题,可以从交通角度作答,如交通拥堵;其原因,主要结合商业区布局在道路两侧对道路功能的影响分析。(3)城市在规划对外交通布局时考虑的原则主要结合对外交通线路的功能,从交通网络布局、对外连接程度以及对沿线地区的干扰程度三个角度作答。

C.[旅游地理](10分)(1)人文旅游资源 历史文化

(2)资源丰富,历史文化价值高;资源类型多样,地域组合好;交通便利;潜在的客源市场大

(3)扩大知名度,增加就业机会;改善基础设施;促进经济发展;弘扬传统民族文化;保护世界文化遗产

(4)做好旅游规划;控制旅游规模;配置旅游设施;保护传统文化;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整体分析:本题以京杭大运河为载体,考查旅游资源的类型和价值、旅游开发条件和地理意义、旅游开发的措施等,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1)按照旅游资源的本质属性划分,京杭大运河山东段是人为修建的人文旅游资源,由于其建设年代久远,具有历史文化价值。(2)京杭大运河山东段旅游开发的条件,主要结合图24中旅游景点的分布,从旅游资源数量和价值、旅游资源的地域组合、交通、客源地市场等角度作答。(3)鲁西南沿运河景观带开发对当地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意义,主要从居民就业、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传统文化弘扬、文化遗产保护方面作答等。(4)旅游业发展可以采取的措施,可以从旅游规划、旅游规模、旅游设施建设、环境和传统文化的保护等角度作答。D.[环境保护](10分)(1)海水温度上升;海水酸化(2)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分解作用(3)4.9 化石燃料的燃烧;植被破坏

(4)加大宣传力度,增强环保意识;建立保护区;加强对珊瑚礁的修复;建立监测机制;加强立法;扩大国际合作

【解析】整体分析:本题以全球变暖对珊瑚白化的影响为素材,考查珊瑚白化的原因、各圈层碳交换的过程、碳含量的变化和保护珊瑚礁生态系统的措施等,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1)珊瑚礁白化的原因,根据材料所述可知,海水酸度、盐度、温度和透光度发生较大变化时,浅水珊瑚会发生白化甚至死亡,再分析全球变暖对海水温度和酸度的影响即可作答。(2)大气圈与陆地植被、土壤和海洋之间进行碳交换的过程,大气圈到植物主要是光合作用,由植物到大气圈主要是呼吸作用,而大气圈与土壤和海洋之间为呼吸作用、分解作用。(3)大气圈中碳的增加量主要是用图25中进入大气圈的碳数量减去从大气圈出去的碳数量。读图可知,大气圈二氧化碳数量增加的人类活动为化石燃料燃烧和植被破坏。(4)保护珊瑚礁生态系统的措施,主要结合前面所述珊瑚白化的原因分析,如加大宣传力度,增强环保意识;建立保护区;加强对珊瑚礁的修复;建立监测机制;加强立法;扩大国际合作等。

篇2:高考地理真题及解析

1.已知空气-锌电池的电极反应为

锌片:Zn+2OH--2e-===ZnO+H2O

石墨:2(1)O2+H2O+2e-===2OH-

据此判断锌片是( )。

A.作负极,被氧化 B.作负极,被还原

C.作正极,被氧化 D.作正极,被还原

2.日常所用的干电池的电极分别为碳棒和锌皮,以糊状NH4Cl和ZnCl2作电解质(其中加入MnO2氧化吸收H2)电极反应可简化为Zn-2e-===Zn2+;2NH4(+)+2e-===2NH3+H2。根据以上叙述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干电池中锌为正极,碳为负极

B.干电池长时间连续工作时,内装糊状物可能流出腐蚀用电器

C.干电池工作时,电流由锌极经外电路流向碳极

D.干电池可实现化学能向电能的转化和电能向化学能的转化

3.燃料电池的突出优点是把化学能直接转变为电能,而不经过热能的中间形式,现已广泛使用。如甲烷燃料电池,其电极反应:负极:CH4+10OH--8e-===CO3(2-)+7H2O。正极:2O2+8e-+4H2O===8OH-。若反应获得27 g水,则电池中电子转移的物质的量为( )。

A.1 mol B.2 mol C.4 mol D.6 mol

4.图2-2-8为番茄电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段时间后,锌片质量会变小

B.铜电极附近会出现蓝色

C.电子由铜通过导线流向锌

D.锌电极是该电池的正极

5.氢氧燃料电池可以使用在航天飞机上,其反应原理示意图如图2-2-9。下列有关氢氧燃料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电池工作时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B.该电池中电极a是正极

C.外电路中电子由电极b通过导线流向电极a

D.该电池的总反应:2H2+O2===2H2O

6.铅蓄电池的两极分别为Pb、PbO2,电解质溶液为H2SO4,电池放电时的反应为Pb+PbO2+2H2SO4===2PbSO4+2H2O,下列对电池放电时的分析正确的是( )。

A.Pb为正极被氧化

B.电子从PbO2 流向外电路

C.SO4(2-)向PbO2处移动

D.电解质溶液pH不断增大

7.乙醇俗称酒精,具有无毒、易储存、原料来源广泛等优点。以乙醇为原料制作的燃料电池,即乙醇燃料电池,相比于甲醇燃料电池在安全性方面具有很大优势。乙醇燃料电池的总反应式: C2H5OH+3O2―→2CO2+3H2O。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C2H5OH在电池的负极上参加反应

B.1 mol乙醇被氧化转移6 mol电子

C.在外电路中电子由负极沿导线流向正极

D.电池正极得电子的物质是O2

8.我国首创的海洋电池以铝板为负极,铂网为正极,海水为电解质溶液,空气中的氧气与铝反应产生电流。电池总反应为4Al+3O2+6H2O===4Al(OH)3。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正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

B.电池工作时,电流由铝电极沿导线流向铂电极

C.以网状的铂为正极,可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D.该电池通常只需更换铝板就可继续使用

9.一种新燃料电池,一极通入空气,另一极通入丁烷气体;电解质是掺杂氧化钇(Y2O3)的氧化锆(ZrO2)晶体,在熔融状态下能传导O2-。下列对该电池说法正确的是( )。

A.在熔融电解质中,O2-由负极移向正极

B.电池的总反应是2C4H10+13O2===8CO2+10H2O

C.通入空气的一极是正极,电极反应为O2+4e-===2O2-

D.通入丁烷的一极是正极,电极反应为C4H10+26e-+13O2-===4CO2+5H2O

10.镁燃料电池以镁合金作为电池的一极,另一极充入过氧化氢,电解质溶液是酸化的氯化钠溶液,放电时总反应为Mg+2H++H2O2===Mg2++2H2O。关于该电池说法正确的是( )。

A.镁合金作为电池的负极,发生还原反应

B.放电时H2O2在正极得电子,被还原

C.负极反应式为Mg-2e-===Mg2+

D.放电时正极附近溶液酸性增强

非选择题

11.铅蓄电池是化学电源,其电极材料分别是Pb和PbO2,电解液为硫酸,放电时该电池的总反应式为Pb+PbO2+2H2SO4===2PbSO4+2H2O。试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蓄电池的负极材料是__________。

(2)放电时,正极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放电时,电解质溶液的pH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4)放电时,电解质溶液中阴离子移向________极。

(5)电流方向从________极流向________极。

12.镍氢电池是新型的可充电电池,它可以取代会产生镉污染的镍镉电池,镍氢电池的总反应式:1/2H2+NiO(OH)放电充电Ni(OH)2。根据此反应式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电池放电时,电池负极周围溶液的pH不断增大

B.电池放电时,镍元素被还原

C.电池充电时,是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D.电池放电时,H2是负极

13.微型纽扣电池在现代生活中是广泛应用的一种银锌电池,其电极分别是Ag2O和Zn,电解质溶液为KOH溶液,电极反应式分别为Zn+2OH--2e-===ZnO+H2O,Ag2O+H2O+2e-===2Ag+2OH-,电池总反应式为Ag2O+Zn===2Ag+ZnO。根据上述反应式,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在使用过程中,电池负极区溶液pH增大

B.在使用过程中,电子由Ag2O极经外电路流向Zn极

C.在使用过程中,Zn电极发生还原反应,Ag2O电极发生氧化反应

D.外电路中每通过0.2 mol电子,正极的质量理论上减少1.6 g

14.如图2-2-10所示是某公司批量生产的笔记本电脑所用的甲醇燃料电池的构造示意图。 甲醇在催化剂作用下提供质子(H+)和电子,电子经外电路、质子经内电路到达另一极与氧气反应,该电池总反应式为2CH3OH+3O2===2CO2+4H2O。下列有关该电池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右边的电极为电池的负极,b处通入的是空气

B.左边的电极为电池的负极,a处通入的是甲醇

C.电池负极的反应式为2CH3OH+2H2O-12e-===2CO2+12H+

D.电池正极的反应式为3O2+12H++12e-===6H2O

15.高铁电池是一种新型可充电电池,与普通高能电池相比,该电池能长时间保持稳定的放电电压。高铁电池的总反应为3Zn+2K2FeO4+8H2O

放电充电3Zn(OH)2+2Fe(OH)3+4KOH。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放电时负极反应为Zn-2e—+2OH—===Zn(OH)2

B.放电时正极反应为2FeO4(2-)+8H2O+6e-===2Fe(OH)3+10OH-

C.放电时每转移3 mol电子,正极有1 mol K2FeO4被氧化

D.放电时正极附近溶液的碱性增强

16.银器皿日久表面逐渐变为黑色,这是因为生成了硫化银,有人设计用原电池原理加以除去,其处理方法为将一定浓度的食盐溶液放入一铝制容器中,再将变黑的银器浸入溶液中,放置一段时间后,黑色会褪去而银不会损失。试回答:在此原电池反应中,

(1)负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过程中产生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则原电池总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将洁净的金属片Fe、Zn、A、B分别与Cu用导线连接浸在合适的电解质溶液里。实验并记录电压表指针的移动方向和电压表的读数如下表所示:

金属

电子流动方向

电压/V

Fe

Fe→Cu

+0.78

Zn

Zn→Cu

+1.10

A

Cu→A

-0.15

B

B→Cu

+0.3

根据实验记录,完成以下填空:

(1)构成两电极的金属活动性相差越大,电压表的读数越__________(填“大”或“小”)。

(2)Zn、A、B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

(3)Cu与A组成的原电池,__________为负极,此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A 2.B

3.C 解析:每转移8 mol电子,有3 mol水生成,现生成1.5 mol 水,转移电子为4 mol。

4.A 5.D 6.D

7.B 解析:由得失电子守恒,1 mol乙醇被氧化时,氧气转移12 mol电子,乙醇也应转移12 mol电子。

8.B 9.BC 10.BC

11.(1)Pb

(2)PbO2+SO4(2-)+4H++2e-===PbSO4+2H2O

(3)增大 (4)负 (5)正 负

12.A 解析:由电池总反应可以得到,放电时,H2作负极,发生氧化反应,负极反应:1/2H2-e-+OH-===H2O,此时负极区的pH减小。也可用排除法,NiO(OH)中Ni的化合价为+3,Ni(OH)2中Ni的化合价为+2,可知放电时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充电电池充电时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而放电时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镍氢电池放电时氢气作负极。

13.D

14.A 解析:由电池示意图可知,左边的电极失电子,应为电池的负极,a处通入的气体应为甲醇,则右边的电极为电池的正极,b处通入的气体应为空气,所以A项错误。

15.C 解析:高铁电池放电(原电池)时的负极反应为3Zn+6OH—-6e—===3Zn(OH)2,正极反应为2FeO4(2-)+8H2O+6e-===2Fe(OH)3+10OH-,从而不难分析出答案为C。

16.(1)2Al-6e-===2Al3+ 3Ag2S+6e-===6Ag+3S2-

(2)3Ag2S+2Al+6H2O===6Ag+2Al(OH)3+3H2S↑

解析:铝作负极,Ag2S作正极,由“黑色褪去,而银不会损失”可知,Ag2S通过电化学反应生成Ag,则正极反应式为3Ag2S+6e-==6Ag+3S2-,负极反应式为2Al-6e-==2Al3+。

17.(1)大 (2)Zn>B>A

(3)Cu Cu-2e-===Cu2+

篇3:高考地理真题及解析

视角一解析几何的纵向联系, 直线与圆锥曲线、圆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仍然是解析几何命题的主旋律。

例1 (2008年浙江卷理20题, 文22题, 满分15分) 已知曲线C是到点P (-1/2, 3/8) 和到直线y=-5/8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 L是过点Q (-1, 0) 的直线, M是C上 (不在l上) 的动点;A, B在l上, MA⊥l, MB⊥x轴 (如图1) .

(Ⅰ) 求曲线C的方程;

(Ⅱ) 求出直线l的方程, 使得 为常数。

(Ⅰ) 解:设N (x, y) 为C上的点, 则 N到直线y=-5/8的距离为

由题设得 化简, 得曲线C的方程为

方法与规律:本题主要考查求曲线的轨迹方程, 考查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方法和综合解题能力。本题将直线、抛物线结合在一起, 第 (Ⅰ) 问考查求曲线方程, 第 (Ⅱ) 问在抛物线、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的基础上考查挖掘题目的隐含条件, 寻找量与量间的关系, 设而不求, 将弦所在直线的斜率、点坐标联系起来, 相互转化等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方法及推理、运算能力。

变式探究:1. (2007年山东理21题, 满分12分) 已知椭圆C的中心在坐标原点, 焦点在x轴上, 椭圆C上的点到焦点距离的最大值为3, 最小值为1。

(Ⅰ) 求椭圆C的标准方程;

(Ⅱ) 若直线l:y=kx+m与椭圆C相交于A, B两点 (A, B不是左右顶点) , 且以AB为直径的圆过椭圆C的右顶点, 求证:直线l过定点, 并求出该定点的坐标。

2. (2008年天津理21题文22题, 满分14分) 已知中心在原点的双曲线C的一个焦点是F1 (-3, 0) , 一条渐近线的方程是

(Ⅰ) 求双曲线C的方程;

(Ⅱ) 若以k (k≠0) 为斜率的直线l与双曲线C相交于两个不同的点M, N, 线段MN的垂直平分线与两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为81/2, 求k的取值范围。

视角二解析几何与传统数学内容如数列、不等式、三角函数、集合简易逻辑、排列组合等知识的横向联系。

例2 (2008年山东卷文22题) 已知曲线 所围成的封闭图形的面积为 , 曲线C1的内切圆半径为 , 记C2为以曲线C1与坐标轴的交点为顶点的椭圆。

(Ⅰ) 求椭圆C2的标准方程;

(Ⅱ) 设AB是过椭圆C2中心的任意弦, l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 M是l上异于椭圆中心的点。

(1) 若|MO|=λOA (O为坐标原点) , 当点A在椭圆C2上运动时, 求点M的轨迹方程;

(2) 若M是l与椭圆C2的交点, 求△AMB的面积的最小值。

(Ⅱ) (1) 假设AB所在的直线斜率存在且不为零, 设AB所在直线方程为y=kx (k≠0) , A (xA, yA) 。

又当k=0或不存在时, 上式仍然成立。

当且仅当4+5k2=5+4k2时等号成立, 即k=±1时等号成立, 此时△AMB面积的最小值是

当且仅当4+5k2=5+4k2时等号成立, 即k=±1时等号成立, 此时△AMB面积的最小值是

方法与规律:本题以椭圆为载体, 以直线和椭圆的位置关系为依托, 并将直线、椭圆和不等式进行整合。既考查了椭圆的基本性质, 还考查了利用均值不等式求最值的方法, 同时考查了函数与方程思想及等价转化思想, 对思维的深刻性和灵活性都有较高的要求。对于圆锥曲线的最值问题, 解法常有两种:当题目的条件和结论能明显体现几何特征及意义, 可考虑利用数形结合法解;当题目的条件和结论能体现一种明确的函数关系, 则可先建立目标函数, 再求这个函数的最值。

例3 (2008年重庆卷理21题) 如图3, M (-2, 0) 和N (2, 0) 是平面上的两点, 动点P满足:|PM|+|PN|=6。

(Ⅰ) 求点P的轨迹方程;

(Ⅱ) 若 求点P的坐标。

解: (Ⅰ) 由椭圆的定义, 点P的轨迹是以M、N为焦点, 长轴长2a=6的椭圆, 因此半焦距c=2, 长半轴a=3, 从而短半轴 所以椭圆的方程为

|PM|·|PN| cos∠MPN=|PM|·|PN|-2 (1)

因为cos MPN≠1, P不为椭圆长轴顶点, 故P, M, N构成三角形。在△PMN中, MN=4, 由余弦定理有|MN| 2=|PM| 2+|PN|2-2 PM·|PN |cos MPN (2)

将 (1) 代入 (2) , 得42=|PM| 2+|PN| 2-2 (|PM|·|PN|-2)

故点P在以M, N为焦点, 实轴长为 的双曲线 上。

方法与规律: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每一种圆锥曲线的定义、标准方程、图形与几何性质, 注意挖掘知识的内在联系及其规律, 通过对其融合的代数、三角和几何知识的重新组合, 考查综合能力:对于求曲线方程中参数的取值范围问题, 需构造参数满足的不等式, 通过求不等式 (组) 求得参数的取值范围;或建立关于参数的目标函数, 转化为函数的值域。

变式探究:1. (2007年湖北理10题) 已知直线 (a, b是非零常数) 与圆x2+y2=100有公共点, 且公共点的横坐标和纵坐标均为整数, 那么这样的直线共有 () 。

A.60条 B.66条 C.72条 D.78条

2. (2008年全国Ⅰ卷理21题文22题) 双曲线的中心为原点O, 焦点在x轴上, 两条渐近线分别为l1, l2经过右焦点F垂直于l1的直线分别交l1, l2于A, B两点, 已知 成等差数列, 且 同向。

(Ⅰ) 求双曲线的离心率;

(Ⅱ) 设AB被双曲线所截得的线段的长为4, 求双曲线的方程。

3. (2007年北京理17题, 14分) 如图5, 矩形ABCD的两条对角线相交于点M (2, 0) , AB边所在直线的方程为x-3y-6=0, 点T (-1, 1) 在AD边所在直线上。

I) 求AD边所在直线的方程;

(II) 求矩形ABCD外接圆的方程;

(III) 若动圆P过点N (-2, 0) , 且与矩形ABCD的外接圆外切, 求动圆P的圆心的轨迹方程。

视角三解析几何与向量、导数等新增内容的联系, 拓宽了解析几何的命题空间, 不仅题型变化了, 而且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在不断创新 (横向联系) 。

(一) 解析几何融合了代数、三角和几何知识, 是考查综合能力的绝好素材。由于向量特殊的表达形式, 兼具“数”和“形”的二重性, 既可以刻画几何特征, 又可以像数一样运算, 所以向量是沟通代数、几何、三角的工具, 使得解析几何与平面向量的整合交会成为近几年高考命题的一个热点。

例4 (2007年江苏理20题, 满分12分) 已知双曲线x2-y2=2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1, F2, 过点F2的动直线与双曲线相交于A, B两点。

(I) 若动点M满足 (其中O为坐标原点) , 求点M的轨迹方程;

(II) 在x轴上是否存在定点C, 使 为常数?若存在, 求出点C的坐标;若不存在, 请说明理由。

解:由条件知F1 (-2, 0) , F2 (2, 0) , 设A (x1, y1) , B (x2, y2) 。

又因为A, B两点在双曲线上, 所以x12-y12=2, x22-y22=2, 两式相减得 (x1-x2) (x1+x2) = (y1-y2) (y1+y2) ,

即 (x1-x2) (x-4) = (y1-y2) y,

当AB与x轴垂直时, x1=x2=2, 求得M (8, 0) , 也满足上述方程, 所以点M的轨迹方程是 (x-6) 2-y2=4。

(II) 假设在x轴上存在定点C (m, 0) , 使 为常数。

当AB不与x轴垂直时, 设直线AB的方程是y=k (x-2) (k≠±1) ,

代入x2-y2=2有 (1-k2) x2+4k2x- (4k2+2) =0,

方法与规律:本小题涉及直线、双曲线、求点的轨迹方程、求方程多个知识点, 主要考查双曲线和直线的方程与性质及向量数量积、坐标运算等基础知识, 在知识的交会点处设计试题, 将解析几何的各知识点与向量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在考查知识的同时, 可以较好地考查考生对解析几何基本思想的理解和通性通法的掌握, 以及运算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题思路:第I问可从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运算入手或数形结合即可得出曲线的方程, 入手较易;第2问是考查是否存在问题, 解题时只要能熟练掌握有关圆锥曲线的基本知识, 要能将“几何元件”熟练地破译成坐标或代数式的形式, 合理运用方程、不等式的知识为工具。本题考查了解析几何的基本方法和利用代数的方法研究几何问题的特点和性质, 解答过程蕴涵着分类讨论、数形结合和函数思想, 运用了参数法、换元法等数学方法, 能较全面地考察解析几何的基础知识, 知识点的考查面宽, 对数学综合能力要求高, 可使之成为有较好区分度的试题。

变式探究:1. (2008年四川卷理21题) 设椭圆 , (a>b>0) 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1, F2, 离心率 , 右准线为l, M, N是l上的两个动点,

(Ⅰ) 若 , 求a, b的值;

(Ⅱ) 证明:当|MN|取最小值时, 共线。

2. (2007年福建理20题满分12分) 如图7已知点F (1, 0) , 直线l:x=-1, P为平面上的动点, 过P作直线l的垂线, 垂足为点Q, 且

(Ⅰ) 求动点P的轨迹C的方程;

(Ⅱ) 过点F的直线交轨迹C于A, B两点, 交直线l于点M, 已知 , 求λ1+λ2的值。

(二) 涉及解析几何的最值问题, 常常因为目标函数出现形式多样化, 用传统知识和方法难以奏效, 导数的引入为高中数学解题工作开辟了新视野, 为研究函数性质尤其是非常规函数的单调性、极大 (小) 值、最大 (小) 值问题越来越凸显了导数的工具性作用。

例5 (2007年北京理19题) 如图8, 有一块半椭圆形钢板, 其半轴长为2r, 短半轴长为r, 计划将此钢板切割成等腰梯形的形状, 下底AB是半椭圆的短轴, 上底CD的端点在椭圆上, 记CD=2x, 梯形面积为S。

(I) 求面积S以x为自变量的函数式, 并写出其定义域;

(II) 求面积S的最大值。

解: (I) 依题意, 以AB的中点O为原点建立直角坐标系O-xy (如图8) , 则点C的横坐标为x。

方法与规律:本题考查建立适当的坐标系, 求椭圆的标准方程, 梯形面积公式, 考查了函数的单调性、极值、导数、不等式等基本知识, 考查运用导数研究函数性质的方法, 考查化归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方法, 考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视角四高考命题强调知识间的交叉、渗透和综合。解析几何的命题除保持其知识点的相对独立性外, 亦重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思维过程, 亦即所谓的“程序性知识”, 解析几何的纵、横交叉整合。

例6 (2007年全国2理20题, 满分12分) 在直角坐标系x Oy中, 以O为圆心的圆与直线 相切。

(1) 求圆O的方程;

(2) 圆O与x轴相交于A, B两点, 圆内的动点P使|PA|, |PO|, |PB|成等比数列, 求 求取值范围。

解: (1) 依题设, 圆O的半径r等于原点O到直线 的距离,

(2) 不妨设A (x1, 0) , B (x2, 0) , x1

方法与规律:本题考查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圆的方程求法、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等比数列等基础知识, 其综合程度相当高, 但对于考查每个知识点的难度并不大。

例7 (2008年海南宁夏卷理20题, 满分13分) 在直角坐标系x Oy中, 椭圆 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1, F2。F2也是抛物线C2:y2=4x的焦点, 点M为C1与C2在第一象限的交点, 且

(1) 求C1的方程;

方法与规律:本题主要考查椭圆、抛物线的基本性质、直线的位置关系, 考查轨迹方程的求法、向量的数量积等基础知识和基本运算以及综合解题能力, 考查分析问题、探索问题的能力。

例8 (2007年江苏理19题, 满分14分) 如图10,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 Oy中, 过y轴正方向上一点C (0, c) 任作一直线, 与抛物线y=x2相交于AB两点, 一条垂直于x轴的直线, 分别与线段AB和直线l:y=-c交于P, Q。

(1) 若 求c的值; (5分) (2) 若P为线AB的中点, 求证:QA为此抛物线的切线; (5分)

(3) 试问 (2) 的逆命题是否成立?说明理由。 (4分)

解: (1) 设过C点的直线为y=kx+c, 所以x2=kx+c (c>0) ,

方法与规律:本题综合性强, 既考查抛物线的基本性质、直线与抛物线的位置关系、向量的数量积、导数、简易逻辑等基础知识和基本运算, 又突出地考查了简易逻辑、向量、导数这些新增内容在解决相关问题的工具性作用。以能力为立意, 突出理性思维, 考查分析问题、探索问题的能力。

变式探究:1. (2007年辽宁题理20题, 满分14分) 已知正三角形OAB的三个顶点都在抛物线y2=2x上, 其中O为坐标原点, 设圆C是OAB的内接圆 (点C为圆心) 。

(I) 求圆C的方程;

(II) 设圆M的方程为 (x-4-7cosθ) 2+ (y-7cosθ) 2=1, 过圆M上任意一点P分别作圆C的两条切线PE, PF, 切点为E, F, 求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2. (2008年湖北卷理19题, 满分13分) 如图11, 在以点O为圆心, |AB|=4为直径的半圆ADB中, OD⊥AB, P是半圆弧上一点, ∠POB=30°, 曲线C是满足||MA|-|MB||为定值的动点M的轨迹, 且曲线C过点P。

(Ⅰ) 建立适当的平面直角坐标系, 求曲线C的方程;

(Ⅱ) 设过点D的直线l与曲线C相交于不同的两点E, F。若△OFE的面积不小于 , 求直线l斜率的取值范围。

篇4:解析阅读理解高考真题

一、 高考阅读体裁分布特点

A. 从高考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要求出发,论说类文章因为理解难度较大,问题设置机制复杂,可用于拔高分层,只适合少量选用,不是出题重点。

B. 广告信息类选文因其所给的信息过于直接,基本是出于让具备基本能力的考生都有分可拿的考虑而设置,因而也不是重点。

C. 故事类和说明类文章难度适中,题目设置选择余地大,是出题人最倾向选择的文体,因而对这两类文章的理解是高考阅读理解拿分的重点。

D. 如果我们可以在轻松拿到信息类题目的分数基础上,稳定中坚部分,即C类的分数,再根据自身情况,尽量争取更多地拿到拔高部分分数,那么阅读理解就不会成为高考英语的绊脚石,而是奠基石。

《新高考》拟选 18篇阅读理解真题,分为四类,按类别进行第一阶段,即基础阶段的讲解。依照从高考试卷中总结出的分类规律,这一专题将从出现频率最高的故事类和说明类开始,然后进入更具挑战性的论说类文章,最后让大家相对轻松地接触新闻广告类,缓解紧张和疲劳。结束后再回到高考真题的具体解析,模拟题与真题结合,方法与操作结合,知识与能力结合,一定能够帮助大家快乐阅读,快乐理解。阅读中理解,理解着阅读。

二、 选文解析

Today, roller-skating is easy and fun. But a long time ago, it wasn’t easy at all. Before 1750, no one had any ideas of roller-skating. That changed because of a man named Joseph Merlin. He liked to make things and play the violin (小提琴)in his free time. Joseph Merlin was a man of ideas and dreams. People called him a dreamer.

One day Merlin was invited to a party. He was very pleased and a little excited. As the day of the party came near, Merlin began to think how to make an amazing entrance at the party. He had an idea. He thought everyone at the party would show much interest if he could skate into the room.

Merlin tried different ways to make himself roll. Finally, he decided to put two wheels under each shoe. These were the first roller skates. Merlin was very proud of his invention and dreamed of arriving at the party on wheels while playing the violin.

On the night of the party Merlin rolled into the room playing his violin. Everyone was very surprised to see him. There was just one problem. Merlin had no way to stop his roller skates. He rolled on and on. Suddenly, he ran into a huge mirror(镜子)that was hanging on the wall. Down fell the mirror, breaking into pieces. Merlin’s idea was so good that nobody forgot his special entrance for a long time. But could he find out a way to stop his roller skates?

1. The text is mainly about______.

A. a strange man

B. an unusual party

C. how roller skating began

D. how people enjoyed themselves in the 18th century

2. People thought Merlin was a dreamer because he______.

A. often gave others surprises

B. was a gifted musician

C. invented the roller skates

D. was full of imagination

3. Merlin put wheels under his shoes in order to______.

A. impress the party guests

B. arrive at the party sooner

C. test his invention

D. show his skill in walking on wheels

4. What is the main point the writer is trying to make in the last paragraph?

A. The roller skates needed further improvement.

B. The party guests took Merlin for a fool.

C. Merlin succeeded beyond expectation.

D. Merlin got himself into trouble.

Keys: 1. C 2. D 3. A 4. C

A. 解题

解答阅读理解题目的过程中,建议大家进入正文前逐一阅读问题,为节省时间不要看选项。走出一个误区:阅读理解只需要理解选文。恰恰相反,有些时候,对问题的阅读和理解直接影响阅读理解的质量。也可以说,理解问题是阅读理解中重要且不可分割的部分。

本文设置四个问题,罗列一下:

1. The text is mainly about______. What is the text mainly about?

2. People thought Merlin was a dreamer because he______.  Why did people think Merlin was a dreamer?

3. Merlin put wheels under his shoes in order to______.  What is the purpose for Merlin to put wheels under his shoes?

4. What is the main point the writer is trying to make in the last paragraph?

题目阅读结束后,我们首先得到的信息是选文中有主要人物Merlin出现,依据“见人更要见事”的写作原则,大胆猜想主要内容是在Merlin身上发生的故事。

其次,从信息传播的角度来看这4个题目,都属于直接问题,亦即问“是什么”类的基础题型,我们只需要根据题目中的关键词确定我们阅读选文时的敏感点即可正确解答题目。

再进行题目细分,我们可以发现,1、4两题属于宏观题,2、3两题属于微观题(细节题)。那么大家完全可以放心大胆地在脑海中只保留对两道宏观题目的宏观注意。主要的注意力集中在两道微观题形成的意象,明确在接下来的选文阅读中我要得到的信息是:

1. 人们为什么称Merlin为dreamer?

2. Merlin把轮子放在鞋下面干什么?

至于宏观题目则应该在理解细节和选项提示的基础上解决,题目4之类的段落大意总结题更可在不确定的情况下快速复读以明确答案。

B. 篇章结构

这是一篇介绍事物起源的文章,注意文章中的时间标志词。首段today与but a long time ago的比对,引出文章的主题句:Before 1750, no one had any ideas of roller-skating. That changed because of a man named Joseph Merlin.题目1的答案也是从这一段的阅读中即可确定(言外之意)。

从结构上看,这篇选文采用谜面谜底结构,即在首段提示文章主旨,引起读者的兴趣,但并不细化。我们也可据此了解到,在这种结构的文章中,关于main idea的寻找一般都可以关注首段。而后面两段是对文章主旨的细化和深化,和对主题的解释说明。这篇文章用故事揭示轮滑鞋的起源。

C. 段落结构

选文分为三段:

第一段:A but B结构,B为段落重点。

第二段:顺序结构,描述事件发展,注意时间标识的使用——one day,as the day of the party came near。

第三段:顺序结构,继续描述事件发展,并加入细节描写。

D.句子结构

1. Today, roller-skating is easy and fun. But a long time ago, it wasn’t easy at all.

2. Before 1750, no one had any ideas of roller-skating. That changed because of a man named Joseph Merlin.

以上两组句子都是转折对比句,重点都在后句。

3. As the day of the party came near, Merlin began to think how to make an amusing entrance at the party.

内容上,这句话提示了轮滑鞋被发明的契机,虽然题目中没有出现,但是完全可以以轮滑首次出现在什么场合的角度,或者为什么Merlin踩轮滑出现在晚会上的角度来命题。

句式上,时间状语从句+宾语从句。

4. He thought everyone at the party would show much interest if he could skate into the room.

句式上,宾语从句+假设的条件状语从句。

5. There was just one problem. Merlin had no way to stop his roller skates.

这是一个解释说明结构的对句,后句是对前句的解说。

看到just one problem,要引起大家的警觉,此处完全可以设置成选择题目,用以考查对世界上第一双滑轮鞋存在的问题,阅读者是否接受到准确的信息。

6. Down fell the mirror, breaking into pieces.

倒装句+独立结构作伴随状语。

E. 词汇扩展

1. enroll-roll-roller

enroll v.登记,使加入

roll n.卷,滚动; v. 滚动,转动

roller n. 滚筒,滚轴

2. skate

figure skating花样滑冰

ice dancing-compulsory dance

ice dancing-original dance

ice dancing-free dance

pairs-short program

pairs-free skating

ladies-short program

ladies-free skating

speed skating 速度滑冰

short track speed skating短道速滑

ice hockey 冰球

curling冰壶

ice skates溜冰鞋

running/roller skating滑旱冰

3. musical instruments 乐器

(1) stringed instruments弦乐器:

fiddle, violin小提琴;viola中提琴;cello大提琴;bass低音乐器;guitar吉他,六弦琴;harp竖琴。

(2) wind instruments管乐器:

mouth organ口琴;flute长笛;saxophone 萨克斯管;trumpet喇叭;oboe双簧管;clarinet竖笛,单簧管,黑管。

(3) keyboard instruments键盘乐器:

篇5:高考地理真题及解析

【新课标Ⅰ卷】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根据本报和部分出版机构联合开展的调查显示,儿童的阅读启蒙集中在1-2岁之间,并且阅读时长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的。

B.为了培养学生关心他人的美德,我们学校决定组织开展义工服务活动,三个月内要求每名学生完成20个小时的义工服务。

C.在互联网时代,各领域发展都需要速度更快、成本更低的信息网络,网络提速降费能够推动“互联网+”快速发展和企业广泛收益。

D.面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正确的选择是,充分利用一切机遇,合作应对一切挑战,引导好经济全球化走向。

【答案】D 【解析】A项,句式杂糅,“根据„„调查”“„„调查显示”,两种说法保留一种;B项,语序不当,改为“要求每名学生三个月内完成„„”;C项,搭配不当,“推动”和“受益”搭配不当,将“推动”改为“促使”。

【新课标Ⅱ卷】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截至12月底,我院已经推出了40多次以声光电技术打造的主题鲜明的展览,是建院90年来展览次数最多的一年。

B.书法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近年来在教育部门大力扶持下,使得中小学书法教育蓬勃发展,学生水平大幅提高。

C.我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使得这一古老的文明再次吸引了世人的目光。

D.这家公司虽然待遇一般,发展前景却非常好,许多同学都投了简历,但最后公司只录取了我们学校推荐的两个名额。

【答案】C 【解析】A结构混乱,在“是”前加“今年”。B成分残缺,删去“使得” D搭配不当,将“名额”改为“学生”。

【新课标Ⅲ卷】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今天参观的石窟造像群气势宏伟,内容丰富,堪称当时的石刻艺术之冠,被誉为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宝库。

B.传统文化中的餐桌礼仪是很受重视的。老人常说,看一个人的吃相,往往会暴露他的性格特点和教养情况。

C.在那些父母性格温和、情绪平和的孩子身上,往往笑容更多,幸福感更强,抗挫折能力更突出,看待世界也更加宽容。

D.经过几代航天人的艰苦奋斗,中国的航天事业开创了以“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月球探测为代表的辉煌成就。【答案】

18、A 【解析】B.结构混乱,删去“看”。C.成分残缺,删去“在”“上”。D.搭配不当,将“开创”改为“取得”。

【天津卷】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为迎办第十三届全国运动会,市容园林系统集中力量营造整洁有序、大气靓丽、优质宜居的城市形象。

B.随着厂商陆续推出新车型,消费者又再次将目光聚焦到新能源车上,不少新能源车的增长在15%到30%左右

C.河道综合治理工程完成后,将为尽早实现京津冀北运河全线通航打好基础,并将成为北运河的一个重要旅游节点。

D.当人类信息以指数级别爆炸式增长时,我们需要能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为我们提供协助,帮助我们让生活更加便 捷轻松。

【答案】

3、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病句辨析。A项搭配不当,将“营造”改为“打造”;B项语义重复,删去“左右”;C项成分残缺,将“并”改为“该段”。

【浙江卷】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国产大飞机C919首飞成功后,各参研参试单位纷纷表示,要发奋努力把大型客机打造成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制造强国的标志性工程。

B.《朗读者》开播后,许多光电名嘴、企业职工、机关干部、退休教师、留学生吟诵社等朗诵爱好者,纷纷加入文化经典朗诵的行列。

C.“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发展势头迅猛:无论是在大学校园,还是在产业园区,抑或是在街道社区,各类创业创新赛事如火如荼。

D.桃花乡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按照建成生态环境和谐优美、资源集约节约利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生态乡,制定了五年发展建设规划。

【答案】C 【解析】A.搭配不当,将“工程”改为“运输工具”。B.不合逻辑,“留学生吟诵社”不是朗诵爱好者,在后面加“的社员”。D.成分残缺,在“生态乡”后加“构想”。【考点定位】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山东卷】5.下面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依托海量的普查成果,我国建成了包括重要地理国情要素、遥感影像及其他相关内容组成的地理国情数据库。

B.情景体验剧《又见敦煌》,昨天在新建的专属剧场首演,该剧以全新的观演模式带领观众进行了一次“古今穿越”。

C.这位前方记者采访到的专家表示,C919的试飞成功,标志着我国大型商用飞机的研制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D.骑自行车健身时,因为在周期性的有氧运动中使锻炼者能够消耗较多的热量,所以减肥、塑身效果都比较明显。

【答案】B 【解析】A.句式杂糅,删去“组成”。C表意不明,“这位”可以指“前方记者”,也可以指“专家”。D.成分残缺,介词掩盖主语,删去“在”“中”。

2017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成语汇编

1、(2017全国I卷)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比赛过后,教练希望大家重整旗鼓,继续以高昂的士气、振奋的精神、最佳的竞技状态,在下一届赛事中再创佳绩。

②今年,公司加大公益广告创新力度,制作出一批画面清晰、意味深长的精品,有效发挥了公益广告引领社会风尚的积极作用。

③世界各国正大力研制实用的智能机器人,技术不断升级,创新产品层出不穷,未来有望在多领域、多行业发挥更大的作用。

④赵老师学的是冷门专业,当年毕业时,不少同学离开了该领域,而他守正不阿,坚持致力于该专业的教研工作,最后硕果累累。

⑤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给古丝绸之路的沿线城市带来了活力,很多城市对未来踌躇满志,跃跃欲试。

⑥目前,快递业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行业,快递服务虽不能说万无一失,但的确为百姓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A.①③⑥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②④⑥

【解析:选B。重整旗鼓:指失败以后重新集合力量再干。意味深长:意味深长久远或意思含蓄深远,耐人寻 味。层出不穷:接连不断的出现,没有穷尽。守正不阿:处理事情公平正直,不讲情面。踌躇满志:形容对自己的现状或取得的成就非常满意。万无一失:绝对不会出现差错。】

2、(2017全国II卷)下列各句中加粗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这是一条经典的旅游路线,既能让你饱览大自然巧夺天工般的美景,又能让你领略多姿多彩的异域风情。

②近年来农民收入稳步增长,生活条件大大改善,对商场里琳琅满目的高档电器也不再望尘莫及了。

③他在学习上坚持博学审问,对待工作更是兢兢业业,经过长时间的努力,终于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④由于过于相信自己的能力和判断,不肯认真研究调查,他对于群众的意见总是充耳不闻,所以常常受到大家的批评。

⑤有的同学过去对语文学习不重视,到了高中才发现既要补欠账,又要学新知识,被弄得左支右绌,狼狈得很。

⑥央视《中国诗词大会》这个温文尔雅的节目走红,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节目中一举夺冠的小姑娘更是成为谈论的焦点。

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④⑤⑥

【解析:①“巧夺天工”指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形容技艺十分巧妙。使用错误,不能用来形容大自然山水。②“望尘莫及”指望见前面骑马的人走过扬起的尘土而不能赶上。比喻远远落在后面。使用错误。③“博学审问”指要广博地学习,要详细地求教。④“充耳不闻”指塞住耳朵不听。形容有意不听别人的意见。⑤“左支右绌”原指弯弓射箭的姿势,左手支持,右手屈曲。指力量不足,应付了这方面,那方面又出了问题。⑥“温文尔雅”形容人态度温和,举动斯文。现有时也指缺乏斗争性,做事不大胆泼辣,没有闯劲。使用错误。故选A。】

3、(2017全国III卷)下列各句中加粗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促进科研成果转移转化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任务,我们应该制订一套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创新协同机制。

②小庄从小就对机器人玩具特别感兴趣,上学后喜欢收集机器人模型,通过各种途径得到的模型已经汗牛充栋,整整一间屋都摆满了。

③约翰逊的学术方法虽比较新颖,但其学术成果得到学术界公认的却不是很多,再加上其追随者大都等而下之,以致他的学术地位一直不高。

④张家界独特的自然景观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徜徉其间,峰峦叠峰,峪壑幽深,溪流澄碧,让人乐不思蜀。

⑤近年来,有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强化虚拟广告的监管,使得滥竽充数的广告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

⑥丹•罗斯嘉德发明的“雾霾塔”是一种利用静电吸附尘粒原理的环保装置,脏空气滔滔不绝地从塔顶进入后,能在塔中间得到净化。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④

D.②⑤⑥

【解析:行之有效,实行起来有成效。指某种方法或措施已经实行过;证明很有效用。正确;汗牛充栋,栋:栋宇,房屋。本义是指用牛运书,牛要累得出汗;用屋子放书,要放满整个屋子。形容藏书很多。使用对象错误;等而下之,由这一等级逐级往下。形容逐渐下降或降低。正确;乐不思蜀,很快乐,不思念蜀国。比喻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不再想回到原来环境中去。正确;滥竽充数,字面意思是说:不会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队伍里充数。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内行人之中,以次充好。错误;滔滔不绝,形容流水不断。像流水那样毫不间断。指话很多,说起来没个完。使用对象错误。故选D。】

4、(2017天津卷)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大多数人的____中,真与美并不是一回事,尤其是文艺复兴以后,美成为人文素养中的主要____,真与美就____了。这并不是说真与美是对立的,而是把美的价值提高,达到与真____的程度。

A.观点 内含 劳燕分飞 同日而语

B.观念 涵义 天南海北平分秋色

C.理念 涵养 南辕北辙 相提并论

D.心目 内涵 分道扬镳 分庭抗礼

【解析:选D。①劳燕分飞:伯劳、燕子各飞东西,比喻夫妻、情侣别离。②天南海北:形容距离遥远的不同地区,亦形容(谈话)漫无边际。③南辕北辙:想往南而车子却向北行,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④分道扬镳:分路而行,比喻目标不同,各走各的路或各干各的事。⑤同日而语:指不同时间的同一事物相比较。⑥平分秋色:比喻双方各得一半,不分上下。⑦相提并论:把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放在一起谈论或看待。⑧分庭抗礼:比喻平起平坐,彼此对等的关系。】

5、(2017山东卷)下面语段中画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013年,郎平就任中国女排主教练。他____,派不同队员参加不同比赛,充分发挥她们各自的优势。她眼光长远,在培养年轻球员,尤其是天才型球员时,不____。赛场上,她____,指挥若定,带领队员们屡创佳绩。2016年,中国女排勇夺里约奥运会冠军,____地证明了郎平执教水平的高超。

A.知人善任

B.揠苗助长

C.运筹帷幄

D.不言而喻

【解析:D(D)项“不言而喻”意思是“不用说就可以明白”不合语境。】

6、(2017江苏卷)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刺绣画艺术,就是以绘画为稿本,以针黹、缣帛为绣材的艺术再创作。在其传承与发展过程中,无数绣娘以____的工匠精神,创作出令人____的作品。它们或如摄影写实,或如油画般立体,或姿态婀娜,或设色古雅,可谓争奇斗艳,____。A.精益求精 耳目一新 美不胜收 B.励精求治 刮目相看 美不胜收 C.精益求精 刮目相看 数不胜数 D.励精求治 耳目一新 数不胜数

篇6:高考地理真题及解析

河北2017高考文综真题及答案解析

河北高考语文试题河北高考数学试题河北高考英语试题河北高考理综试题河北高考文综试题 河北高考语文答案河北高考数学答案河北高考英语答案河北高考理综答案河北高考文综答案 一切的力量的积蓄终于这这一刻完全爆发了,随着高考终考铃声的响起,2017年高考已经顺利结束了。出国留学网出国留学网高考频道为您提供:河北2017高考文综真题及答案解析。如果您想要找的真题及答案没有显示,可按 Ctrl+F5进行刷新。同时建议大家按Ctrl+D收藏本网站!全国卷1高考文综2017年真题及答案解析(图片版)适用地区:河南、河北、山西、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安徽、福建、山东 地理真题及答案解析 政治真题及答案解析 历史真题及答案解析 猜你喜欢:

2017年高考热点2017年全国各省高考成绩查询入口汇总2017高考招生简章2017高考招生信息汇总2017年全国高考加分政策汇总2017年全国各省高考答案汇总2017全国高考志愿填报时间及入口汇总2017年全国高考体检时间及通知汇总全国各省2017年高考改革方案汇总2017阳光高考网2017年高考作文题目及范文汇总2017年全国各省市高考状元名单2017年全国各省高考录取分数线出国留学网高考频道整理

上一篇:民族团结教育主题队会流程下一篇:谈判战略与战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