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词鉴赏

2024-04-16

秋词鉴赏(共17篇)

篇1:秋词鉴赏

杨:大家好,今天的晨会由我们为大家主持

何:现在已经进入了秋天,我们来学一首描绘秋天的古诗词吧。这首诗词的名字就是《秋词》。

杨:这首《秋词》,是唐代的刘禹锡被贬职后写的。我们先来带大家学习一下。我们读一句,大家跟着读一句。何:自古逢秋悲寂寥,(同学们跟着读,以下同)杨:我言秋日胜春朝。何:晴空一鹤排云上,杨:便引诗情到碧霄。

何:这首诗词讲的什么意思呢?我们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吧。杨:“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意思是自古以来,一到秋天,人们都会感到萧条、凄凉、空旷悲伤、甚至死气沉沉,我却认为秋天远远胜过春天。何:“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意思是秋日天高气爽,晴空万里,一只仙鹤直冲云霄推开云层,这也激发我的诗情飞向了碧蓝的天空。

杨:我们一起来读一遍吧。自古逢秋悲寂寥,预备起……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何:诗人一开始就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的情怀。

杨:是的,第一句就明确指出自古以来,人们每逢到了秋天就感叹秋天的寂寞萧条。

何:接着一句用“我言”直抒胸臆,态度鲜明,说出的是诗人的自信。

杨:“秋日胜春朝”,用对比手法,热情赞美秋天,说秋天比那万物苏醒,欣欣向荣的春天更要好。

何:第三句具体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壮美的画面。“一鹤凌云”,展现的是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漂浮的开阔景象。杨:那凌云的鹤,也载着诗人的诗情,一同遨游到了云霄。字里行间表现了作者那乐观的情怀,昂扬的斗志。何:全诗气势雄浑,意境壮丽,把感情、景色、道理都表达出来了。

杨:这不仅仅表现出是秋天的生机和颜色,更多的是一种高扬精神和开阔胸襟。

何:唱出的是一曲非同凡响的秋歌 杨:留下的是一份难能可贵的精神财富 何:今天的晨会到此为止 杨:谢谢大家

篇2:秋词鉴赏

王昌龄

金井梧桐秋叶黄,

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忱无颜色,

篇3:秋词

我言秋日胜春朝①。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②。

译文

自古以来每逢秋天人们都会悲叹寂寥,我却认为秋天比春天更好。万里晴空白鹤冲云直上,把我的诗情带向碧空云霄。

赏析

秋,在大自然中扮演的永远是一个悲怀的角色,悲秋可以说是一个悠远绵长的主题和情怀。众多的文人墨客总是将自己的失路之悲、时事之忧融入到秋风之中,用诗来挥洒心灵深处的悲伤与痛楚。于是,当读者品味这些诗作时,那挥之不去的哀伤与绝望,也一定会涌上心头。然而刘禹锡的《秋词》,却另辟蹊径,一反常调,它以其最大的热情讴歌了秋天的开阔明丽,反映出作者乐观的情绪和不屈的斗志。

注释

1寂寥:寂静,空旷。春朝:春天的早晨,这里指春天。

篇4:一曲《秋词》显名士风采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刘禹锡,彭城人(江苏徐州人),唐中晚期诗人,世代书香门第,自称汉代中山靖王刘胜后裔,天资聪明,敏而好学,从小才学过人,气度不凡,21岁与柳宗元同中进士,可以说是春风得意。生平创作了大量反映民众生活表现风土人情的诗作。风格上汲取巴蜀民歌含蓄优美的特色,显得清新自然,充满生活情趣。诗歌语言干净明快,决无炫博矜奇的地方,精古文,善五言,深得时人喜爱,白居易赞其为“诗豪”。

刘禹锡一生坦荡,一身傲骨,才华横溢,政绩显赫,是王叔文的政治改革集团的重要人物之一。只因一首《戏赠看花诸君子》“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触怒新贵,被贬连州刺史、江州刺史、苏州刺史等。在苏州任刺史时,正逢荒灾之年,果断开仓赈饥,救济灾民,深受百姓爱戴,与韦应物、白居易被称为苏州“三杰”。即使到了和州,虽受到各州知县的百般刁难(居室从城南迁到城北,从城北迁到城中,一次比一次小),宁折不弯,写下了千古传诵的名篇《陋室铭》以表心志。

本诗是诗人第一次被贬郎州(今湖南常德)时写的。虽遭贬谪,却不悲观消沉,凭着一身肝胆,通过歌颂秋天的壮美,表达了他乐观的情怀和昂扬奋发的进取精神。以奔放、热情、生动的画面,热情赞美了秋日风光的美好,唱出了一首昂扬奋发的励志之歌。

诗人深深懂得古来悲秋的实质是志士失意,对现实失望,对前途悲观。因而在秋天只看到萧条,感到寂寞,死气沉沉。诗人虽同情他们的遭遇和处境,但不赞成他们的悲观的情愫。针对这种寥落的情怀,发出了对秋的热情称颂。诗的前两句“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一反历来他人悲秋的情调,用对比手法热情赞美秋天,说秋天比那万物萌生,欣欣向荣的春天更胜一筹。强调秋天并不是死气沉,而是很有生气。

自宋玉于《九辩》中留下“悲哉,秋之为气也”的名句后,“悲秋”成了诗人的一种职业病,悲,成了秋的一种色调,一种情绪;历代文人留下了许多悲秋之作。杜甫的《登高》“万里悲秋长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是诗人一生的写照,写出了诗人经常漂泊寄人篱下,感怀身世黯然泪下。由漂泊困顿和世道艰难交织而来的迟暮之悲,虽为一时登临所起,却写尽一生悲哀。张继的《枫桥夜泊》中“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描写了一幅幽暗、静谧的秋江夜宿图,抒发了诗人仕途的失意和旅途中的孤独、惆怅之情。柳永的《雨霖铃》中“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以冷落凄凉的秋景衬托词人难以割舍的离情及仕途失意的悲凉。本诗却反其道而行之,以鲜明的态度讴歌秋天的美好,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的诗情。“我言”道出了一种自信,一种豪情。“胜春朝”也成了诗人对于秋景的充分认可。公元828年,他再次被招回京城时,又作了一首《再游玄都观》“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态度比前一首更为倔强。十三年被贬,依然豪气冲天。与白居易登栖灵寺塔时也说出了“忽然笑语半天上,无限游人举眼前”的乐观诗句。面对强权和小人,显示了自己的铮铮傲骨。

诗的后两句“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诗人抓住秋天“一鹤凌云”的别致景观展现了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飘飘的开阔景象。那凌云的鹤,载着诗人的情思一同遨游云霄之上。一个“排”字,写出一幅色彩绚丽、充满生机的壮美画面。在秋日的晴空中,振翅高飞的鹤排云直上,矫健凌厉,大展鸿图。诗人以鹤自喻,鹤成了诗人不屈的化身,仿佛让我们看到了鹤舞翔空,顽强奋斗,冲破秋的肃杀,摆脱世俗的束缚的矫健身姿。作者心中那激荡澎湃的诗情迸发出来,像白鹤一样直冲云霄,字里行间也折射出诗人乐观向上的心态、昂扬的斗志和奋发进取的精神。也表现了诗人为理想奋斗的英雄气概和高尚的情操,给人深刻的美感和乐趣。

古人以鹤显志,表明心迹的诗句也有很多。《诗经·小雅》中有“鹤鸣于皋,声闻于野”,写鹤声之悦耳。唐代崔颢《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的诗句,早已被世人稔熟于心。宋代大文豪苏轼很多诗文都以鹤为意象,意蕴丰富,耐人寻味。如《放鹤亭记》,诗人对鹤“盍其为物,清远闲放,超然于尘土之外”的品性大加赞赏;在“乌台诗案”发生之后,作者更以孤鹤自喻:“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孤鹤长鸣横江而去,义无反顾,无所贪恋,表达了诗人强烈的个人情感。古人爱鹤,不仅因为鹤有着漂亮的外表,更重要的原因在于鹤独特的个体品质。诗人还有一首《秋词》:“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诗人赞秋色以颂情操之清白。

刘禹锡及其诗风颇具独特性。他性格刚毅,饶有豪猛之气,在忧患谪居的年月里,始终不曾绝望,始终跳动着一颗斗士的灵魂。他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两句所呈现的昂扬斗志得到了白居易高度称赞。他暮年时写诗曰:“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 写得昂扬高举,格调激越,具有一种振衰起废、催人向上的力量。他的诗无论短章、长篇,大都简捷明快,风情俊爽,有一种哲人的睿智和诗人的挚情渗透其中,极富艺术张力和雄直气势。诗歌的语言清新、隽永、开朗、流畅、含思、宛转,富有哲理意蕴和艺术魅力,发人深思,耐人吟咏。

这首《秋词》气势雄浑,意境壮丽,融写景、抒情、说理于一炉,运用对比和拟人,显得生动形象,构思巧妙。既有哲理意蕴,又有艺术魅力,发人深思,耐人吟咏。法国作家巴尔扎克说:“艺术是思想的结晶,艺术作品就是用最小的面积惊人地集中了最大量的思想。”刘禹锡的这首诗显得爽朗明丽,韵调优美。表现出一种高昂的精神和开阔的胸襟,唱出了非同凡响的秋歌,为我们留下了一份难能可贵的精神财富。

篇5:秋词鉴赏

木兰花慢 秋词,木兰花慢 秋词张雨,木兰花慢 秋词的意思,木兰花慢 秋词赏析 -诗词大全

木兰花慢 秋词

作者:张雨  朝代:元  体裁:词   看秋容渐好,一番雨,一番凉。试点检吾家,小山丛桂,金粟都黄。涛江限他吴越,便胥魂、不似向时狂。眼底龙飞凤舞,梦中狐啸鸱张。茫茫今古总堪伤。歌罢意难忘。甚老矣稽生,五弦挥手,怕听清商。渊明平生师友,白衣人、借与我持觞。若问醉翁年纪,指渠松柏高冈。

篇6:秋词阅读答案

(一)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领诗情到碧霄。

(二)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①人狂。

注 ①嗾,指使狗时发出的声音。

1.这两首诗都描写了秋天,但各有侧重,请从思想内容上找出它们的不同之处。

2.这两首诗都提到了春天,那么,作者对“春”的感情评价和“春”的作用是否一致?为什么?

解析:这两首《秋词》主题相同,但各写一面,既可独立成章,又是互为补充;其一赞秋气,其二咏秋色。气以励志,色以冶情。所以赞秋气以美志向高尚,咏秋色以颂情操清白;本题设题点正在‘秋气”“秋色”处,考查学生对不同之处的鉴赏。

第二问,对春的情感,可从“胜”和“嗾人狂”处领悟。从词语色彩上即可看出第二首诗对春色的否定。

答案:1.前诗侧重描写了秋天的天气和活力,从而鼓舞人们要振奋精神,顽强奋斗;后诗咏叹秋天令人敬肃的色彩,从而唤醒人们要情操清白,意志坚定。

篇7:秋词

秋词——刘禹锡

“梦得,夜深了,郎州天冷夜寒,早点睡吧。”母亲苍老的声音在寂寂的窗外响起。屋内的桌上横七竖八的躺着几个酒坛,塞酒的红布被胡乱的踏在脚底。刘禹锡和衣半躺在桌上,青衫因此而生出细细的褶皱,似一道道裂纹,心上的。睁开微醉的双眼,侧头便看见母亲孱弱的身影在薄薄的窗纸上投出瘦小的影子,不禁眼眶一热,朝着母亲所在的那扇窗“扑通”一声跪下去,声音也随之哽咽道:“孩儿不孝,累母亲八十岁还要随孩儿背井离乡来这千里之外的郎州受苦,孩儿实在不孝啊!郎州地湿,夜里雾重霜寒,母亲还是早点去休息吧,不要忧心牵挂孩儿。”说完,便双手合抱按地,头伏在手上向母亲行起大礼。

恍惚间母亲长叹一声,说道:“月快要上中天了,早点睡吧。”便听见母亲蹒跚的脚步渐渐的消失在空寂的夜里。

也不知在冷彻入骨的地上跪了多久,刘禹锡终于踉跄着站起来,清冷的月光照在手上未干的点点泪痕上,细碎如珠。他重新抓起桌旁的半瓶酒,仰头大口大口的喝下。当刀子般锋利的酒入喉时,有一种决裂的声音在耳边响起,就像理想破灭的葬歌。两行清泪顺着眼角流入鬓旁散乱未束的长发里。

他想起幼年时,去吴兴拜访江南著名禅僧兼诗僧的皎然和灵澈,在青青幽篁里,他陪着这两位名动天下的诗人吟诗作对,灵澈不止一次的连声称赞他:“孺子可教也,孺子可教也。”而皎然总在一旁抚着长长的白须,点头微笑不语。那一刻的夕阳如同凤凰华丽的翅膀,在坠入夜幕的一刹那极其绚烂的展开。在那张被高高张贴起来的大红皇榜上,他看到了自己的名字。在选官考试的入选红榜上,他又看见自己的名字。那一年,他才二十岁。春风得意马蹄疾。二十三岁时他踌躇满志,登吏部、取士科,被天子官授为太子校书,朝中的元老们,每次都笑眯眯的拍着他的肩膀说:“后生如虎,年轻人不容小觑啊!”他拱手谦虚而自信的微笑,低头看见身着的官袍似天边瑰丽的朝霞一样鲜艳。永贞十七年刚升官不久他又升迁为监察御史,这个时候,他才三十出头,长安的繁华与富丽被他策马一日看尽,多么尽兴的时刻啊!

他想,人是为了理想而活,是为知己而活。苦读诗书三十年,他知道自己的理想是兼济天下,他知道自己感激唐皇的知遇之恩。所以当刚即位的顺宗任用王叔文改革弊政时,他听见在血脉里一直缓慢而平静流动的血液突然间咆哮着沸腾起来。改革,改革。只有抑制着藩镇割据,才能重建中央集权,才能永绝安史之乱。只有压制宦官势力,才能夺回国家军权,才能永保皇室。

正当他如大鹏欲振翅直入九天云霄时,青天白日里,响起一声惊雷,顺宗被迫退位,王叔文被赐死。而自己被贬郎州。

郎州,长安。海角,天涯。枯荣咫尺,只是昨天与今天,尘世便变了样。心如孤岛夜如霜。今夜就让我再煮一壶清冷月光下酒,在朦胧中沉醉,在沉醉中迷失,在迷失中麻木„„

次日清晨。在宿醉中醒来的刘禹锡,像往常一样到母亲那里问早安。母亲端坐在檀木椅上慢慢的喝着他捧来的早茶,静谧在空气中流转。良久,母亲轻轻放下茶杯,对垂首立在旁的刘禹锡说:“娄山的枫叶红了,人人都说好看,我老了,爬不动山了,不知道你能不能去采几片枫叶带回来给为娘煮茶?”他抬头疑惑的看看母亲,记忆中母亲没提过这么奇怪的要求。不期然与母亲的眼光相遇,母亲的眼波仍是在京时的宁静慈和,一点也不见来到这偏僻郎州产生的忧怨。他点点头,答应了。

深秋的风冷而刺骨,头顶的太阳只是一个极淡的白影,吐出看上去就没有什么温度的冷光。娄山的游人稀疏,偶尔有几只松鼠抱着松子从人面前踩着厚厚的落叶无声的跑过,阴沉沉的天光自松林间细密针叶里透进来,照在萎顿腐烂的落叶上,长出灰白的菌类。

不经意间,抬头,一怔,看见不远处的半山腰一片火红,恰似谁织了半山绯红的轻绡。他料想,那里便是枫叶林了。

缓步,轻拾石阶而上。火红的枫叶像点燃的野火慢慢染红了他的眼,染红了他意料中本该萧索落寞的秋天。

一片枫叶像只美丽的红蝴蝶,从树上翩跹飘落下来。他忆起了他来的本意,伸手,将那红蝴蝶收入掌中。看着它绯红的外衣,他似参禅般突然顿悟,豁然间,明白了母亲的用意。

生命因经风霜而美丽。枫叶绯红的颜色,来源于岁月的磨砺,寒霜的敲击。只有饱经生命的惊涛骇浪,从容如磐,才能成为那飞跃梢头的鲜红。

心境突然澄澈透明,阳光撕裂重叠的乌云细密的洒下来。

他从山上抬眼望下去,黄澄澄的稻穗垂着沉甸甸的穗头,在秋风的吹拂下,好似翻滚着千层波浪。农人家的果子成熟了吧,小伙子大姑娘摘果子的歌声相呼应答,即使在山间也能听见那绵长欢快的曲调。野菊花开的漫山遍野,红、黄、紫、白交织成一方绚丽苏锦。一双白鹤从头顶飞过,一声长唳,便破开秋日凝云。

篇8:秋词

我言秋日胜春朝。②

晴空一鹤排云上, ③

便引诗情到碧霄。④

今译:

自古以来人们逢秋便悲叹寂寥, 我却说秋景比那春光还要美好。晴空中一只白鹤凌云而上, 立即把我的诗情引入碧霄。

注释:

①悲:悲伤;悲愁。寂寥:寂静;空旷。

②春朝:春日;春天。

③排云上:凌云而上。

④碧霄:碧空, 青蓝色的天空。

赏析:

这是一首对秋的颂歌。诗中一反过去那种文人悲秋的情调, 抒发了作者对秋天的独特感受, 唱出了一曲清壮豪迈的秋之歌。

首句“自古逢秋悲寂寥”, 概括了传统的悲秋感情, 反衬自己对秋天的认识。次句“我言秋日胜春朝”, 一反传统, 提出自己新的感觉和观点, 格调高昂, 将悲秋情绪一扫而空。那么何以“秋日胜春朝”呢?诗人选取了一幅生动的景象作出回答,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晴空万里, 白鹤振翅高飞, 凌云而上。这种景色是开阔昂扬的。鹤的排云而上, 振奋人心, 给人以激励, 催人奋进, 诗人的诗情也因此被引到碧空云霄, 境界高远开阔, 表现出诗人高阔的襟怀和远大的抱负。

篇9:经典赏析秋词(其一)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作者简介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人,贞元年间进士,曾官至监察御史,后被贬为朗州司马、连州刺史等。著有《刘梦得文集》。

译文

自古以来,人们一到秋天就悲叹它的寂静、冷落,我却说金色的秋天要胜过美丽的春天。晴空万里,一只振翅高飞的鹤排云而上,它引发我的诗兴直冲云霄。赏析

这是一首抒情兼议论的即兴写景诗,也是一首鼓舞斗志的诗歌。它描绘了秋日的勃勃生气,通过描写秋鹤振翅高飞的美姿,热情赞颂了秋鹤那种凌云而上、奋发有为、冲破秋天肃杀氛围的精神,给人以振奋和鼓舞。

篇10:《秋词》改写

秋日,枯黄的树叶不断从树上飘落,秋虫在野草间寂寞的鸣叫,萧瑟的秋风吹落屋檐上的稻草,一切都显得无比悲凉寂寥。

穿过浓密的野草,一位身着飘逸的男子从房屋中走出来,他就是刘禹锡。他环顾四周,眺望着这悲凉的一切,嘴角却浮现一丝笑容,在他心中一切并不是这个样子的。

野草间的秋虫正鸣唱着秋天的丰收与美丽。刘禹锡俯下身,将手轻轻掠过野草,这秋日的野草,没有夏日的浮躁也没有冬日的萧索单调,有的是寂静与沉稳。田野里的麦穗散发着金黄的光,饱满的麦粒垂挂在麦秆上,掉落的果实散发着丰收的香气,树上的秋叶点缀着秋的洒脱与秀逸。

秋风拂过,吹落树上的红叶,卷起树下的落叶。刘禹锡慢慢躺在了落叶铺成的地毯上,感受着生命的洗礼,这金秋是多么美好啊,胜过春天,更胜过夏天与冬天。碧蓝的天空上飘来了几朵白云,几只白鹤推开白云冲上云霄,刘禹锡灵光一现,起身,冲进屋

只见他提笔潇洒的写下: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篇11:《秋词》学案

学习目标:

1.感受古代诗词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诵读和鉴赏古诗词的能力。2.体会诗人独特的“喜秋”情怀,领悟诗词中隽永的意蕴。3.培养学生对蕴涵在诗词中的思想感情和人生哲理的领悟。学习重点:培养学生对蕴涵在诗词中的思想感情和人生哲理的领悟。学习难点:体会诗人独特的“喜秋”情怀,领悟诗词中隽永的意蕴。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自主学习

1.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刘禹锡,字________,_________人,______代文学家、哲学家。作品有_______________。这首诗是刘禹锡被贬郎州时写的,当时顺宗即位,任用王叔文改革朝政,刘禹锡也参加了这场革新运动。但革新遭到宦官、藩镇、官僚势力的强烈反对,以失败而告终。顺宗被迫退位,王叔文赐死,刘禹锡被贬,那时他三十四岁。晚年在洛阳,和白居易为诗友,并称“刘白”。从诗中可以看到,刘禹锡并没有悲观失望,而是一反常态,赞美秋天,给人一种昂扬向上的信心。这与他多次被贬,多次抗争的性格是一致的。而他这个人求异心理很强,干什么都想与众不同,不肯人云亦云。2.正音

寂寥()春朝()鹤()碧霄()

3.理解诗歌大意。

三、合作探究

4.“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色胜春朝。”采用了什么手法?表露了刘禹锡怎样的心境?

5.“秋日胜春朝”的理由是什么?

6.“晴空一鹤排云上”中的“排”字,有何妙处?

7.秋天可写的景物很多,刘禹锡在诗中为什么只写冲天而上的一鹤?有何深意?

四、课堂小结

五、当堂反馈

8.《秋词》中哪一句是表达作者对秋天评论的?

9.《秋词》中哪一句诗表达了诗人豪迈乐观,抒发自己远大志向?

10.赏析“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诗句。

11.诗人在诗中借冲天而上的“鹤”,抒发了什么感情?

六、作业布置

篇12:《秋词》教学设计

知人论世——品读刘禹锡的真性情

教学目标

1、掌握诗歌大意,能背诵默写全诗;

2、通过对诗歌内容的赏析把握本诗情感,学会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鉴赏古诗词;

3、学习诗人积极昂扬、奋发向上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通过对诗歌内容的赏析把握本诗情感,学会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鉴赏古诗词。

教学方法

赏析法、小组讨论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秋天是一个诗意的季节,关于秋天的古诗词数不胜数,你会背哪些?请说出一两句。例: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每位诗人的笔下都有一个不尽相同的“秋”,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刘禹锡的《秋词》,看看他笔下的秋是怎样的。

二、作者简介

让学生填空:

刘禹锡,唐代诗人,字梦得,河南洛阳人,后人称其为诗豪。有《竹枝词》《乌衣巷》《陋室铭》等名篇。

三、诵读诗歌

1、音读

读准字音、读对节奏,读出感情。

2、意读

结合注释翻译,了解诗歌大意。

译文:自古以来每逢秋天都会悲叹冷清萧条,我却认为秋天要胜过春天。

万里晴空,一只仙鹤推开云层,一飞冲天,引发我的诗兴到了碧蓝的天空。

3、情读

初读诗歌之后,你认为本诗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 明确:积极、昂扬

四、赏析文本(小组讨论)

1、前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采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明确:运用了对比手法,即将古人的悲秋和自己的颂秋进行对比,表现诗人乐观豁达的心境。

采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提出了“秋日胜春朝”的观点。

2、诗人是怎么证明“秋日胜春朝”这一观点的?

提示: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们应该去前文找还是后文? 后文

结合以下两个问题赏析“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问题一:“鹤”这一意象有何特点?

“鹤”的象征意义:①长寿(鹤鸣人长寿);

②具有高尚品德的贤士(鹤性情雅致,步行规矩,情笃而不淫,具有很高的德性);古人多用鹤比喻具有高尚品德的贤能之士,惯用鹤翔或鹤鸣来喻人生大志的,所谓“鹤鸣九皋”“冲天一鹤”。

③隐士(闲云野鹤、梅妻鹤子)。此处是第二种。问题二:“晴空一鹤排云上”的“排”字有何妙处? 明确:“排”字意为推开、冲破,写出了孤鹤搏击长空的形态,抒发了诗人奋发进取的豪情。

3、诗人说“自古逢秋悲寂寥”,我们学过的哪些诗句可以印证?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

文人历来伤春悲秋,写秋天多选择萧瑟的秋风,凋零的草木,凄冷的秋霜等意象。刘禹锡为何一反常态说出:“秋日胜春朝”,选择“晴空”“鹤”等明丽的意象来写?

诗歌意象的选取与哪些因素有关?

明确:诗歌所要表达的情感、诗人自身的生平经历等(一切景语皆由心生)。例如:马致远是飘泊天涯的游子,所以他选择的意象就是“枯藤”“老树”“昏鸦”;

曹操是志向远大的英雄,所以他选择的意象就是“沧海”“洪波”“日月”“星汉”。而刘禹锡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他有怎样的人生经历呢?

五、知人论世

刘禹锡是晚唐诗人,唐王朝经历了安史之乱后宦官专权、藩镇割据,国家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刘禹锡参加了唐顺宗永贞年间的一次改革——永贞革新,改革以失败告终,刘禹锡被贬到朗州(今湖南常德),其间写下了秋词二首,这是第一首。

所以诗人写“鹤”是以鹤自喻,写明丽的秋景是展现自己积极奋发的精神,表明自己虽遭贬谪却绝不会意志消沉,向困难低头。

六、总结全诗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诗人一反过去文人悲秋的传统,赞颂了秋天的美好,并借助孤鹤直冲云霄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奋发进取的豪情和豁达乐观的精神。

七、拓展阅读

(二)【唐】刘禹锡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

译文:秋天来了,山明水净,夜晚已经有霜;树叶由绿转为焦黄色,其中却有几棵树叶成红色,在浅黄色中格外显眼;登上高楼,四望清秋入骨;才不会像春色那样使人发狂了。

八、感悟收获

学完本课你有什么收获?

篇13:秋词鉴赏

一、古诗词教学中应用多媒体给学生自由展示的空间

古诗词教学中,借助与古诗词意象相同或相似的声像资料创作音画课件,可以激发学生的想像,使学生身临其境,真切深刻地感悟诗词的意境和情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让他们逐渐由被动转为主动,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如学习马致远的《秋思》一诗,全诗没有一个字提到秋,但恰恰写出了经典的秋天景象,感受中也是传统的秋愁。而刘禹锡的《秋词》给秋愁的套路唱出了反调,不是自发的而是自觉的,不是一般的而是从对立面提出来的,并加以批评。采用比较的教学方法,将两首写秋的作品放在一起,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完成,但是多媒体可以使《秋思》和《秋词》的比较教学法在古诗词教学中得以实现,并且成效显著。就秋而言,景、情、理都丰富的名篇很多,在学习前让学生利用多媒体收集资料和网络文字,让他们充分了解古人笔下的秋的不同,然后展开讨论,发表意见,相互补充,最终在全小组内形成主要意见,并和其他小组交流。特别是收集资料的交流,让学生体会到和他人协作不光是学到了知识,还学到了不少好的方法。这种组内交流和组与组之间的交流,既保持了课堂的相对秩序,又起到了交流展示作用,让学生既开放又专注,避免了大面积活动中易疏漏的现象。全员参与给了学生自由展示的空间。

二、古诗词教学中应用多媒体给学生创新思维的空间

应用多媒体教学,利用网络和多媒体这个平台,把古诗词凝聚的丰富的内涵,历代文论家的评鉴、诠释,这些研读的重要资源,变成教学内容的组成部分,交还给学生,让学生就近组成小组,就同一问题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了解组内成员的见解和想法,使自己的理解更全面更丰富。如在学习《秋思》《秋词》时,运用多媒体,让画面动静结合,明暗映衬,加大色调的相反相衬,然后让学生讨论,作者这样构思的目的是什么?整体画面中哪幅景给人温馨之感?“断肠人在天涯”说尽了千古羁旅人沉重的脚步与无限愁闷,你是如何理解的?“晴空一鹤排云上”把鹤的形象放在秋天的“晴空”意味着什么?一鹤排云上的矫健凌厉的英姿和气概给你什么启迪?学生依据画面信息,广开思路,充分想像,在合作学习中学生既领会到诗歌反映的社会意义,同时又可以引导学生透过语言文字这一外壳,抓住诵读这一重要环节同“想像”、“领悟”构成课堂的线索和脉络,用多媒体辅以充满诗情画意的音画图像引导学生人情人的入境,感知形象,体验情趣,拓展了创新思维的空间。

三、古诗词教学中应用多媒体给学生以美的熏陶

多媒体在教学过程中,是传递信息的载体,是沟通交流的渠道,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知识发生迁移、突破、再现、拓展。在古诗词教学过程中,紧扣教材,设计课件,为学生搭起一座通往认知世界的桥梁,使学生闻其声,见其形,感其情,把学生带进诗人所创造的艺术境界中去,从而更好的把握诗中的情感意境,培养欣赏诗歌的能力。巴尔扎克说过,艺术是思想的结晶,“艺术作品就是用最小的面积惊人地集中了最大量的思想”,因而能唤起人们想像、形象而深刻的美感。如刘禹锡的《秋词》给予人们的不仅是秋天的生气和素色,更能唤起人们为理想而奋斗的英雄气概的高尚情操,获得深刻的美感和乐趣。马致远的《秋思》“昏鸦”、“人家”、“瘦马”为重点的意境深远的画面,羁思旅愁借景物自然显出,使人联想无穷。“夕阳”如血倍添迟暮苍凉的气氛,“天涯”二字的指出,与夕阳配合,正应了“日暮途穷”的成语,加重了悲凄衰残的色彩,说尽了千古羁旅人沉重的脚步与无限的愁闷,所以借助形象化的教学手段,将诗歌的情感、意境、感情基调再现出来,为学生创设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课文情境,使学生由“感知展现于眼前的教材文字”转化为“融身于其中的图像声音”。多媒体最大的特点是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化呆板为生动,使图、文、音并茂,可以对人的视觉、听觉、触觉产生全方位的刺激,这样更适合学生的接受特点,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加快美的信息传递的速度,加大美的信息容量,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审美的活动,受到美的熏陶。

篇14: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全诗一反传统的悲秋观,颂秋赞秋,赋予秋一种导引生命的力量,表现了诗人对自由境界的无限向往之情。胸次特高,骨力甚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乐天见示伤微之敦诗晦叔三君子皆有深分因成是诗以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都是他对历史、人生进行沉思之后的一种感悟。这种感悟以形象出现在诗里,不仅有开阔的视界,而且有一种超时距的跨度,显示出历史、现实、未来在这里的交融。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刘禹锡不仅心胸比较开阔,遇事能想得开,而且有一股不服气的倔劲儿。他被贬到湖南长德,待了十年。召回长安后,因到玄都观去赏桃花,又写了一首惹祸的诗。

紫陌红法扶成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元和十年自朗州如至就戏看花诸君子()。

这意思是说:如今满朝新贵,像盛开的桃花一样红火,都是我刘郎被赶出长安以后,爬上来的呢。因为这首诗,他又被贬到连州__今天广东北部州和四川奉节,贬来贬去一贬又是十四年,等他五十七岁再回到长安时,玄都观里的桃花已荡然无存,只剩下一片乱草。这老先生不怕惹祸,又写了一首(再游都观):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篇15: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译文:

自古以来每逢秋天都会感到悲凉寂寥,我却认为秋天要胜过春天。

万里晴空,一只鹤凌云而飞起,就引发我的诗兴到了蓝天上了。习题:

1、刘禹锡的《秋词》中表达诗人豪迈乐观之情、抒发志向的诗句是(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2、本诗一反传统秋词的凄凉情调,为秋天谱写出一曲欢畅、明丽的赞歌。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具有怎样的情怀?

答:可以看出诗人开阔的视野,和积极乐观的情怀。

3、写出含有“秋”字的诗句。

篇16:古诗《秋词》改写

集灵小学六年级

张芸碧

在我正值而立之年,意气风发之时,却不被朝廷赏识,被贬到朗州做芝麻小官,因此,我的心情实在是郁闷至极。

当时我意志消沉、心情沮丧,为了缓解心中的郁闷,我决定出去走走。秋叶飘落,风扫落叶,满天飞舞,映入眼帘的便是这晴空万里,秋高气爽的极美秋色。“哎,这甚美的景色可真和我当下的处境大不相同啊!”我不禁感叹道。从古至今人们写秋天之色无外乎是悲凉、寂寥、萧瑟的,但是看着蔚蓝的天空,听着南飞大雁的啼鸣,走在山间小道上吹着习习轻风是那么的惬意,一切的烦恼都将抛之脑后,何必去计较那些令自己不愉快的事呢?还是珍惜这眼前的安逸吧!至少在京城我是不会看到这样的美景的,我有些庆幸自己换了一个角度思考,让自己不再那么忧郁。

偶然一瞥,瞧见一只仙鹤在万里晴空中盘旋,忽然钻入云层,剥开那挡住它视线的云层又直冲云天!这只鹤的举动让我的思绪也随着它飞向云霄,仿佛我也像那只仙鹤一般,抛开所有烦恼,冲破一切阻碍,展现真实的自己,才能够飞上云端。

篇17:秋词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有关文学常识。2.感受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学习作者不怕困难,高昂进取的精神。4.背诵默写全诗。教学重点及难点:

诗句“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的理解 教学方法:诵读法 讨论法教学时间: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自古以来,文坛诸多人物每每见秋,或聊发赞美之情,“霜叶红于二月花”就是其真实的写照;或悲叹萧凉悲伤之感,“断肠人在天涯”印证了他们的心迹,等等。今天我们再次领略一下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赋秋之作《秋词》(板书题目及作者)。

二、作者作品介绍:(请同学们把从网上搜集到的有关知识述说出来然后总结)

刘禹锡,字梦得,洛阳人,自称中山人。贞元七年中进士,又中博学宏词科。曾和柳宗元等参加革新政治的王叔文集团。失败后,被贬官。后又入朝为官,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因此,世称刘宾客。晚年在洛阳,和白居易为诗友,并称“刘百”。他的仿民歌《竹枝词》,别开生面,对后世影响很大。有《刘梦得文集》40卷。

三、自主探究:

一读:读准字音,读清节奏

要求学生标出疑难字音并借助工具书自行解决 要求学生在诗歌中划出节奏 二读:结合注释,读明诗意

1、要求学生结合课下注释或工具书了解诗意

2、遇有疑难问题可以在组内交换看法

3、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四、精析鉴赏,读中悟情。

1.作者为什么要写古人对秋的感受?

2.“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色胜春朝。”采用了什么手法?表露了刘禹锡怎样的心境?

3.借景抒情的句子是哪一句?诗人在诗中借冲天而上的“鹤”,抒发了什么感情?

4、《秋词》中哪一句诗表达了诗人豪迈乐观,抒发自己远大志向?谈谈你对这句诗的理解。

明确: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这句诗是这首诗的名句,是最有哲理性的。它通过对晴空“鹤排”云天的描写,展现出一幅独特而富有活力的秋景图,诗人也许是以“鹤”自喻,也许是视“鹤”为不屈的化身。借“鹤”表现诗人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高洁情操,再次体现出面对困难百折不挠的斗争精神,整个诗无不表现出诗人豪迈的大度。

5、诗人表现“秋日胜春朝”,不写秋天如何秋高气爽,秋色如何迷人,而写万里晴空孤单的一鹤排云冲霄的景象,这与“悲寂寥”有何根本的不同?

【明确】“晴空”写出了秋日的天高云淡。万里晴空展现出一幅开阔景象,更显出“一鹤”矫健凌厉、奋发向上的气势。显然,这只鹤是孤单的,但正是这只鹤的顽强奋斗,冲破了秋天的肃杀氛围,使人精神为之抖擞。这便自然而然地引出“便引诗情到碧霄”。

6、诗中蕴含了什么道理?

即使身处逆境也要保持乐观的精神,更要有不屈的斗争气概。

五、归纳主旨

诗歌赞颂了秋天的美好,并借白鹤直冲云霄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奋发向上的精神和乐观豁达的情怀。

六、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两首诗词

2、独立完成基训

上一篇:附答案阅读训练之抬起头来做人下一篇:“蛋奶工程”管理情况的自查报告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