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烧云教学设计与反思

2024-04-29

火烧云教学设计与反思(通用9篇)

篇1:火烧云教学设计与反思

《火烧云》案例分析与反思

内容摘要: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促进沉学习。交往还意味着教师角色定位的转换: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的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课上师生彼此交流自己的感受,教师以谦虚的态度,探索的精神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充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抓文中空白点激发学生的想像力。学生从模仿到创造,更丰富了课文内容,使他们心中美的情感,得以自然地流露和表述。

[案例]

师:你认为火烧云哪儿最美?

生:我认为火烧云的颜色最美。

师:你能把文中描写火烧云颜色美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听吗?

(生读文。屏幕随之出示:

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些颜色天空都有,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

师:它的颜色怎么美了?

(学生纷纷找出描写颜色的词语:红彤彤、金灿灿、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用自己的话向大家解释这些颜色有多漂亮。)

生:梨黄就是像梨一样的黄色,可漂亮了!我最喜欢梨黄的颜色。

师:那半灰半百合色是什么样的颜色?

生:(皱着眉头)好像有白色,又有一些灰色,反正说不清楚。

师:这颜色挺复杂的,对吗?(学生点头表示赞同)

生:那它到底什么颜色呀?

师:说实话,老师对辩认颜色也不是很在行。不过课下我请教了专业的美术教师,请他们帮忙,把这些描写颜色的词语变成了它本身的颜色。请看。

(屏幕显示变幻字体颜色后的上面一段话,学生尽情欣赏)

师:看完后你有什么体会?

生:火烧云的颜色真美!

生:火烧云的颜色真多呀!

师:这段文字中你从哪儿还能体会出火烧云颜色多?

生:我从“极多”这个词体会出来的,因为“极多”“就是”“很多”的意思。

生:我是从“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这句话体会出来的。

师:那好!现在请同学们想象一下这些说不出来,没见过的颜色可能会是些什么颜色?你也可以像作者那样运用那种“葡萄灰”“半紫半黄”等带比喻的形式来说。

(草莓红、杏黄、黄瓜绿、山楂红、半粉半紫……)

师:这么多颜色一直在天空中出现着吗?

生:不是。它们“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颜色变得特别快。

师:同学们能抓住“极多”、“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体会出火烧云颜色多变化快的`特点,真不简单!

师:这么多颜色交织在一起,真是五光十色,绚丽多彩。大自然就像一个神奇的魔术师,把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渲染的五彩缤纷,美不胜收,面对如此绚丽的火烧云,你们喜欢吗?那我们该怎样去读这段文字?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

[反思]

纵观以上教学环节,获得两点启示。

师生彼此交流自己的感受。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交往昭示着教学不是教师的教、学生的学的简单的相加,传统的严格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课堂上,当学生提问到“半灰半百合色”到底是什么颜色时,教师说的很实在:说实话,老师也说不清楚。不过,我课下请教了专业的美术老师,请他们帮忙才弄懂了。这是教师在暗示难学生:遇到问题要积极地想办法解决,请教别人也是解决问题的一个好办法。教师这种谦虚的态度,探索精神给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教师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促进学生,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的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抓住空白点,激发学生的想像力。这一段的教学教师放手让学生畅谈火烧云颜色多、变化快的特点,学生很容易抓住了这一特点。空白最容易激发人的想像力。“说也说不出,见也没见过。”那就见一见,说一说。由于学生平时观察有限,教师在这里恰当地运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先有感知后,再来发挥想像,学生的想像很丰富,从模仿到创造,更丰富了课文的内容,给神奇的火烧云又增添了几分烂漫,使他们内心中美的情感得以自然地流露和表达,达到了美育的目的。

篇2:火烧云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教案设计思路阐述

《火烧云》是一篇非常优美的写景之作。课文写了火烧云上来和下去的全过程。重点写“上来”的部分。先写火烧云上来时,大地笼罩在柔和明亮的霞光中,万物都改变了自已原有的颜色。第一自然段中,作者连用多个“……了”的句子,不仅展示了栩栩如生的美景,同时渲染了人们欢乐的心境。一个“烧”字极其形象地写出了火烧云的特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以“着火”作喻,言其鲜艳无比,光亮耀眼。因此在此段教学中,要着重引导学生抓住颜色以及颜色的变化感受火烧云颜色的多、美、变化快等特点。在渲染了色彩之后,又描写了火烧云各种奇妙的形态,向我们勾勒出三幅动态的画面:跪着的马、凶猛的狗、威武的狮子,而且十分传神地写出瞬息之间由小到大、由清楚到模糊、最后不见的变幻过程。火烧云上来时色彩绚丽,形态多变,下去时则恍恍惚惚,给人留下无限的遐想。这部分的教学,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已生活中观云的实际,展开想象,感受火烧云形状变化的特点。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学会5个生字:积累11个词语;会用“必须”一词造句;会照样子写“ABB”形式和用某种事物命名的表示色彩的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想象、交流,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和了解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美妙奇异的变化。

3、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及丰富的想象力和仔细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

4、了解课文是按火烧云的“出现——变化——消失”顺序叙述的。并懂得课文是以“变”为主线,突出火烧云变化“多”与“快”两个特点。

(二)过程和方法目标:抓住课文中表现叙述顺序的句子,了解叙述顺序。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课文中优美生动的语言,学习如何表达,着重训练学生的语感。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习作者在观察中善于抓于事物的特点进行大胆想象,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

1.边读边想象课文描绘的美丽景象,体会作者是怎样描绘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的变化的。

2.学习作者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

四、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风景优美,有很多的自然景观让人叹为观止。今天,我们就继续跟随作者萧红的脚步,一起去领略那奇特的火烧云景象。2.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课件出示学习目标,让学生有目的地学习课文。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什么是火烧云以及火烧云的特点。2.学习作者从不同方面,动静结合地观察、描写景物的方法。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三).课件出示自学小检测,检测学生自学情况。

1.自学小检测:

(1)查阅资料介绍火烧云。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思考: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述火烧云的? 2.指名反馈。

3.按照火烧云上来前——上来时——下去了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四).学习课文第一段,掌握学习方法。

1.指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按顺序找出作者在描写霞光照在大地上的景象时描写了哪些景物?用你喜欢的符号把它画出来。

3.交流、反馈:(小孩子的脸、大白狗、红公鸡、黑母鸡、老头儿、小白猪)4.这些景物在霞光的照耀下都发生了什么变化?用你喜欢的符号画出表示

颜色的词语。(红红的、红的、金的、紫檀色的、金)

5.讨论:为什么在霞光的照射下,各种事物的颜色会发生变化呢? 6.指名反馈。

7.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

(五).小黑板出示合作学习提示,引导学生按学习第一段的方法自学2—6自然段。

1.自主合作学习提示:(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6自然段,思考: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具体描述火烧云的?

(2)火烧云有什么特点?你是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出来的?用你喜欢的符号把它画出来。

2.生自由读课文,自主探究。3.小组合作学习、交流。4.反馈:

(1)作者从颜色和形状两两方面描述了火烧云。

(2)火烧云颜色的特点是颜色多、变化快,从“红彤彤、金灿灿、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和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体会到火烧云颜色多。从“极多、一会儿”可以体会到火烧云颜色变化快。

(3)模仿表示颜色的词说词语。ABB式;水果名称+水果颜色;半()半()。(4)用一个词概括火烧云的颜色特点。(五颜六色、五彩缤纷、五光十色·····)

(5)指名用“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进行说句子的练习。

(6)指导朗读描述火烧云颜色的语句。

(7)火烧云形态的特点是形态多、变化快。“马、狗、狮子”突出了火烧云形态变化之多,“一会儿、过了两三秒钟、忽然、一转眼”等词语准确地说明了火烧云形状变化之快。

(8)读一读描述火烧云形态的语句,交流作者动静相结合描述火烧云形态的方法。

(9)用一个词概括火烧云的形态特征。(千姿百态、千变万化、形态万千······)

(10)把自己觉得最有趣的情景有感情地读给同桌听听。(11)指导朗读。

(六).学习课文最后一段。

1.自由读,思考:

(1)这一自然段是围绕那一句话写的?

(2)从哪些词句可以感受到火烧云变化多而且快的特点的? 2.小组合作交流、反馈。3.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七).总结全文。

作者抓住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特点为我们展示了五彩缤纷、千姿百态的火烧云,大自然真是太神奇了!我们要学习作者这种抓住特点描述事物的方法,平时要多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不断积累素材,老师相信,经过努力,你们也会写出优秀的文章。孩子们,要相信自己,你是最棒的!

(八).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仿照课文,把你观察到的云用一段话写下来。板书设计:

火烧云

五 上来前 上来时 下去了 千

彩 霞光 颜色、形状 一会儿 姿

缤(多、变化快)百

纷 态

教学反思:

《《火烧云》》全文都围绕着火烧云的“变”来写的,作者淋漓尽致地描述了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的瑰丽及变幻无穷,表达了作者对火烧云和大自然的赞叹之情。全文语言优美,描写生动形象,给人以美的享受。

为了落实“六步教学法”,在教学中我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从改变学习状态入手,关注学习兴趣与课堂学习能力的培养,关注学生的认知和成长规律,最大限度地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快乐、成功。

2.我从“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出发,从尊重学生的学习需要和个体体验出发,以欣赏的眼光对待每一位学生,给学生以开放的心理,学习和思维空间,让学生敢说、敢想、敢问、敢做,把课堂还给学生。

3.逐步提升组织的有效性和高效性,培养团队精神。在课堂上要求在组内先组员独立思考完成学习任务,然后小组内互相讨论,针对出现的错误互帮互助,进行第二次学习,达到共享知识点、寻找问题突破点、巧搭知识的衔接点。

篇3:火烧云教学设计与反思

文本解读

从小语教学的角度来看, 《火烧云》中哪些“儿童习语式”的语言现象值得我们细细品读, 慢慢咀嚼呢?

一、别具一格的用词

“了”是一个助词, 有两种最基本的用法:一是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面, 表示动作或变化已经完成了。如“我受到了老师的表扬”。二是用在句子的末尾或句中停顿的地方, 表示变化或出现新的情况。如“春天来了, 柳枝发芽了”。

但是在《火烧云》中, “了”却一改平时“老气横秋”的印象, 就像一个调皮的孩子, 蹦着, 跳着, 向我们跑来了。

“晚饭过后, 火烧云上来了。霞光照得小孩子的脸红红的。大白狗变成红的了, 红公鸡变成金的了, 黑母鸡变成紫檀色的了……”

文章开篇的几个短句子, “了”字频频出现, 尤其是后面的三个短句子, 结构相同, 句式相同, 都是“__变成__ (颜色) 的了”。“了”字表示已然事实, 往往会给人一种收尾的感觉, 但是在这个句子中, 和“的”字一起构成“的了”, 在舌尖一轻弹之间, 取消了语言最后的重量感, 多了一份欣喜和俏皮。如果没有这个“了”字, 语言就会显得严肃很多。

“晚饭过后, 火烧云上来了。霞光照得小孩子的脸红红的。大白狗变成红的, 红公鸡变成金的, 黑母鸡变成紫檀色的……”

萧红正是通过这个“了”字, 把儿童语言的那份天真和烂漫表现得淋漓尽致。像这样, 通过儿童式的语言让极其普通的词语焕发出异彩的现象还有很多, 如下面这段文字中的“一会儿”和众多表示颜色的词, 也都显露出十足的童趣。

“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 一会儿红彤彤的, 一会儿金灿灿的, 一会儿半紫半黄, 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 这些颜色天空都有。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

这个段落写火烧云色彩变化极多。这个“变化极多”应该包含两个意思:“色彩多”和“变化快”。“色彩多”保证了变化能快速进行, 不重复;“变化快”反证了色彩的多。两者相辅相成。萧红在写的时候, 借助“一会儿”这个词来重点表现。这个“一会儿”, 恰似音乐中的二拍子, 用轻快的节奏把色彩多、变化快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了。

二、轻快鲜明的节奏

我们知道, 语言形式是为表达语义服务的, 但语言形式又并不仅仅表现语义内容。李爱云老师认为, “语音的物理属性造成了语音形式的一种相对独立的审美姿态, 它的节奏、音韵隐藏着一种调动人们情感的可能性意义”。的确如此, 上文提到的写火烧云色彩多、变化快的语段, 如果中间的部分语序稍作调换, 语义内容没有改变, 却破坏了语音的节奏, 语言形式的美感就完全丧失了。如改成下文:

“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 一会儿红彤彤的, 一会儿半紫半黄, 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 一会儿金灿灿的。葡萄灰、茄子紫、梨黄, 这些颜色天空都有。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

文学批评家瑞恰慈认为, “在文字被理智地理解之前, 在诗中的思想被抓住之前, 词的运动和声音已深深地影响我们的兴趣”。《火烧云》“词的运动和声音”就如儿童般纯真、清新、自然, 深深地吸引着每一位读者。

又如, 写火烧云变化极快时, 萧红列举了“马”“狗”“狮子”三种火烧云形状的变化, 采用极短的句式, 节奏轻快、明朗。试看:

“一会儿, 天空出现一匹马, 马头向南, 马尾向西。马是跪着的, 像等人骑上它的背, 它才站起来似的。过了两三秒钟, 那匹马大起来了, 腿伸开了, 脖子也长了, 尾巴可不见了。看的人正在寻找马尾巴, 那匹马变模糊了。”

这样的短句非常适合儿童阅读, 因为儿童心智尚未发育成熟, 他们无法掌握逻辑复杂的长句, 而是钟情于结构简单的主谓短句。而且, 这也是他们常用的语言模式。

教学设计

基于《火烧云》这一文本的内容、独特的表现形式以及略读课文的要求, 教学时, 应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 理解课文内容, 体悟语言表现形式, 学习运用“萧式”语言的表达方法。大致板块设计如下。

第一板块:走近作者, 读懂导语

1.同学们, 今天我们要一起来学习课文《火烧云》。 (书写课题)

2.简介作者萧红以及其文学作品的语言特征:她的文字十分有个性, 语言朴实, 行文简洁, 就好像邻家的大姐姐在和我们聊天一样。

3.这是一篇略读课文, 我们要先关注课文前的导语。读一读提示, 想一想, 我们主要要了解火烧云的哪些方面? (板书:色彩、形态)

第二板块:走进文本, 初读感知

1援带着导语要求, 自由读课文, 找出哪些段落是写火烧云绚丽的色彩, 哪些段落是写火烧云多变的形态的, 并说说火烧云带给自己的感受。

2援交流: (1) 绚丽的色彩 (1耀3自然段) , 多变的形态 (4耀7自然段) ; (2) 火烧云带给自己的感受。

第三板块:深入内容, 体悟语言

1.“火烧云”绚丽的色彩。

(1) 聚焦直接写火烧云绚丽色彩的第3自然段。

让学生快速读课文, 找到直接写火烧云色彩绚丽的段落, 动笔画出该段中表示颜色的词, 并把词语按照不同的构词方式分类熟读记忆, 再通过欣赏图片直观感受火烧云色彩的绚丽, 然后让学生仿照课文中的构词方式, 写一写自己看到的火烧云色彩的词语, 并引导学生把写的词语放进课文句式中读一读。

(2) 带读间接描写火烧云色彩绚丽的第1、第2自然段。

自由读, 发现语言表达上的特点———频频出现“的了”;师生合作读, 体悟语言的纯真和俏皮。

2.“火烧云”多变的形态。

(1) 聚焦重点描写火烧云变化快的第4自然段。

自由读, 想一想那匹马是怎么变的, 让学生填空读。

引导关注“了”。“了”表示事情的完成, 在这里, “马”完成了几次变化?

请学生读一读, 注意“了”要读得短促, 让人感受到变化的快。

这几个短句子看上去平淡无奇, 但却写出了火烧云变化的奇快无比, 这就是萧红语言的风格———朴实、简洁。当堂背诵。

(2) 另外两种动物作者是略写的, 不过也用“了”字, 写出了它们变化快的特点。读一读, 领会交流。

第四板块:学习语言, 表达运用

1援观察课文插图, 说说图中的火烧云又像什么, 它在干什么。

篇4:《火烧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赞美火烧云的心情。

3.理解课文中重点词语、句子的意思,感受大自然的神奇,进而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并培养学生留心观察身边事物的习惯。

4.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合作探究法、以读代讲法等。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课文3至7自然段。

2.理解课文中重点词句,积累表示颜色和形状变化特点的词语。

3.通过学生的评赏,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感悟能力。

教学难点:

1.了解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有哪些变化,体会作者的心情。

2.学习作者仔细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材分析:

《火烧云》是S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描绘了晚饭过后夕阳西下时,天空中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全文用词准确,描写生动逼真,想象丰富,表现了人们对生活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本课教学要求教师能引导学生挖掘文中的美,通过品读赏美,使学生感到大自然的美,感到语文的美给自己带来的快乐,进而将这种快乐内化为乐学语文的动力。

教学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尽可能地体现既让学生自主地感悟描绘火烧云奇妙的生动、形象的语言,又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在学生注重对语言文字的品味、积累和运用的同时,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和观察事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温故导新

1.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说说你有哪些收获?

2.今天的学习,你又想知道些什么呢?

[评析:关注学生的认知基础,引导复习,为新课教学作好铺垫。启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为有效地进行探究教学做好准备。]

二、创设情景,激发情感

1.激情导入:夕阳、明月、火烧云……是美丽的。曾经有多少位作家、诗人用最美的语言描绘过它们。火烧云这一景象使多少人陶醉过。现代女作家萧红阿姨用最生动、最优美的语言,描绘了夕阳西下霞光的美丽,它照到大地上,使地上的人和物的颜色发生了变化,现在我们再次来体会一下霞光的美丽。(课件出示霞光图,感受霞光的美。)

2.看完图片,请同学们说说有什么感受?

[评析:以课件导入,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欣赏美丽的霞光变化万千的同时,尽情地表达自己的心情,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学生看得认真,听得专心,很快便进入课文情境,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情感基调。]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受

1.整体感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看看通过你的预习和朗读,你读懂了什么?)

2.学生汇报,老师随机板书。

[评析: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往往是多元的,这样尊重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独特体验,重视了他们多样的阅读趣味。]

四、学中感悟,积累运用

(一)学习“火烧云的颜色变化”(第3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三至六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学生自由朗读)

2.火烧云颜色变化特别快。你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请学生圈画出词语,并评读,感受火烧云颜色变化之快。

3.火烧云的颜色变化不仅快,而且还怎么样呢?

4.都有哪些颜色?让学生找出相关词语。这些颜色多漂亮啊!(课件展示火烧云颜色变化的录像。)

[评析:运用多媒体课件,将学生带入美好的情境,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这样就成功地营造了一种乐学的氛围。]

5.除了这些颜色,天空中还有很多颜色,试想一想,还会有哪些颜色呢?(先同桌交流,然后用开火车的形式说一说。)

6.天空中这么多的颜色交织在一起,那是多美的呀!能不能用恰当的词语概括出火烧云颜色变化之多呢?

[评析:让学生合作、探究学习,在充分把握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拓展延伸课文内容,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

7.读读这段话,比一比谁能读出火烧云颜色变化快而多的感觉,还读出对火烧云的赞美之情?(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读后评议。)

[评析:加强读,读中悟,悟中读,品读结合,读议结合,让学生的情感通过反复的感情朗读达到一种人与文的共鸣。]

(二)学习“火烧云的形状变化”(第4、5、6自然段)

1.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①在第4-6自然段中,你喜欢哪一段呢?选择一个自己最感兴趣的自然段,有重点地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一读,想一想,看看你能从中读懂什么?(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自然段进行探究,同桌交流学习体会。)

②.课件出示学习要求。

2.自主探究,汇报交流。

3.你们知道吗?作者在描写马的样子时,描绘得真是精彩,一起来欣赏。(课件出示)

①马是跪着的,像等人骑上它的背,它才站起来似的。

②马是跪着的。(读一读这两句话,比较它们有什么不同?学生自由读)

[评析:先扶后放教学法,指导学生采用读中感悟、合作探究、自主创造的学习方式,来增强语言积累,提高语言能力,发展创新思维,体现了新课标中倡导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三)学习“火烧云下去了”(第7自然段)

1.齐读课文,体会人们当时的心情。

2.哪个词写出火烧云很快就下去了?

3.哪句写出看火烧云真实的感受?(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恍恍惚惚”等重点词语)

[评析:采用“以读代讲”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充分有效地读,学生在品词赏句过程中,提高了理解能力,也提高了鉴赏水平]

五、回归整体,激发情感

从课文中我们体会到了作者的喜悦心情,你也体会了这么美的火烧云,能不能用自己的话赞一赞火烧云呢?

[评析:此环节,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给学生以情感表达的机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赞美火烧云。这样学生既对学习内容进行了深入的理解,又提高了语文学习能力,同时学得轻松、主动、愉快,体现了主动学习的快乐。]

六、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总结课文。

2.你想对火烧云有更深入的了解吗?老师向你们推介《变幻的天空》一书,也可上网站搜集资料。

[评析:总结全文,使学生学到的知识得以巩固,再将课内延伸到课外,拓展学生思维,开阔视野。]

七、布置作业,自主选择

1.把你认为写得很美的句子抄写下来。

2.以“烟花”或“云彩”为内容,任选一项,观察它的颜色和形状的变化,按照“出现、样子、变化、消失”这一顺序写一段话。

[评析:把选择作业的自主权交给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习课文的同时,能学到课堂以外的知识,掌握运用知识的方法,拓展学生学习语文的时间和空间。]

八、板书设计

7.火烧云

火烧云颜色形状多、变化快=>美

[评析:板书设计简单易懂,能体现文章的主要内容,让学生一目了然。]

篇5:《火烧云》教学反思

关于火烧云的变化是本课教学的重点,而后采用概括、理解等手段使学生从颜色和形状上进行思考,集中学习本课的重点资料。

在那里的教学中,我重视对词语的积累反馈,词语的积累在语文教学中十分重要,只有积累了超多的词语,才能充分表达自我的所见、所闻、所感。而词语的积累如果只是简单地摘抄、识记,就很难到达事半功倍的效果,即使学生记住了这些词语也不会用,这是因为对这些词语的教学没有把它放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在这次训练中,教师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资料的过程中,设计了几个简单的问题,让学生积累词语,比如:你能帮作者把这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说出来吗?你能用恰当的词语来形容这时的天空吗?让学生既陶醉于火烧云的千变万化,同时又深切体会到祖国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在丰富多彩的语言活动中,激发了学生学习语言、积累语言的兴趣。

为了充分发挥言语描述对想象的指导作用,使想象服从于必须的目的,同时透过学生的言语表达潜力,来促使学生的想象越来越丰富。在教学火烧去形状时,我采用了一种新的读书方法,由老师来提问,学生用文中的句子来回答。问题资料是:一会儿,天空出现了什么?什么样貌?怎样变化的?透过这样的方法,让学生了解段落结构,这为后面的拓展训练作了铺垫。

我在文本拓展部分中设计了一个练写的资料:火烧云的形状难道只有这几种吗?天空中还可能出现什么?什么样貌?怎样变化的?透过这样的提问,激发学生的写作,我想效果会更好一些,而且,这也为学生的写作带给了框架,以此来促使学生的想象越来越丰富,越来越精确。透过学生的练写和交流,学生们有的说像一条龙,有的说像是一只猫,也有的说像是一只飞机……学生们一个个争着展示自我的作品,情绪十分高涨,课堂气氛又一次到达高潮。暂且不论学生的语言是否华美,比喻是否恰当,但明显的是学生的学习热情个性高涨,他们主动地实实在在地进入了语文学习和语言思维的锻炼中。

透过这一课的教学,我深有感触。教师讲课,不仅仅要从教师立场出发,更要从学生的求知欲出发,看是否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是否能最大程度地挖掘他们的潜力,提高学习效率和学生本身素质。让学生带着愉快的情绪活动,并且使思维在广阔性、深刻性、逻辑性、灵活性等各方面得到了全面和谐的发展。

但在教学中也比较明显地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之处,比如,学生在刚开始进行教学的时候,用心性不高,可能是天气原因,也可能是开始的教学并未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这同样也让我明白,开始的设计有些脱离学生的实际,而且,我也十分明显地感受到当时我的教学速度稍快。有点走过场的性质。

在设计上,大体都比较流畅完整,但在教学的最后一部分,由于设计中的教学任务已经完成,但是时光还有将近三分钟,在这三分钟中,我临时设计的让学生提问题,了解课外部分资料中,学生的反映不明显,只有几位同学举手,可见我这个环节设计得不好。未能到达我想要的效果。

《火烧云》教学反思范文2

《火烧云》这篇课文是一篇写景文章,作者透过对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描述,向读者展示了一幅绚丽多彩的晚霞画卷,展现了大自然的瑰丽景象,让人读后有一种心旷神怡、意犹未尽的感觉,表达了作者看到火烧云的喜悦情绪。课文主要分为两层:第一层,写火烧云的颜色变化快,层次多;第二层,写火烧云的形状多,变化极多。第二层的结构十分明显,重点抓住“马”、“狗”、“狮子”三种的动物的形状来描述说明火烧云的形状多,变化极块。但作者的写作的侧重点有所不一样:写“马”主要写马的忠实——“马是跪着的,像是在等待着有人骑到它背上”与马形状的动态变化;写“狗”主要写它的凶猛;写“狮子”主要写它的“镇静与威武”。

本文注意锤字炼句,有时一个字,就含不尽之意。比如“天空的云从西边一向烧到东边”一句,一个“烧”字,道出了火烧云的范围之大,气势之宏,色彩之艳。文中还用了很多叠音词,如‘笑盈盈”“红通通”“金灿灿”“偏偏”以及“跑着跑着”“恍恍惚惚”等,不仅仅增强了语言的音乐感,而且形象地描绘出火烧云的色彩、形状变化及人物的情态。所以,我在教学这篇课文的时候,注重学生的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火烧云的红和“烧着”了整个天空后颜色之“变”:一会儿红通通,一会儿金灿灿,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白,一会儿葡萄灰、梨黄、茄子紫等等,还有叫不出名的颜色;之后是写火烧云形状之“变”:一匹头南尾西跪着的马只两三秒钟便大起来了,腿伸开了,脖子也长了,尾巴却不见了。看的人正在找马的尾巴,马又变模糊了,来了一条大狗,后面跟着好几条小狗,跑着跑着,大狗小狗都不见了。又来了一头大狮子,一转眼就变了,再也找不着了。采取不一样方式的读,加入图片让学生欣赏,培养学生的欣赏潜力,从而激发学生对火烧云乃至自然景观的喜爱。

《火烧云》教学反思范文3

在《火烧云》的教学过程中,我站在教师的立场,理应引导学生受到思想的感染,得到语言文字的训练。因此产生了各种教学设想,看是否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是否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是否能造成思维活跃,情绪欢快的课堂气氛。为这一教学,我在课堂中安排了四项词语练习。

一、用“烧”和用“红”进行比较

我问:“天空的云从西边一向烧到东边,红通通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这句话中的“烧”字改成“红”字,通不通?既然是通的,那作者为什么不用“红”字,而用“烧”字呢?这个问题学生很感兴趣,在我的启发下,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的说开了,毛煜民说:“句中也有‘红通通’一词,用了‘红’字就重复了。”周逸伦说:“课题是《火烧云》,用‘烧’字起点题作用。”郑甜又说:“用了‘烧’字。他跟‘着了火’相互照应。”

这个问题的设计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咬文嚼字”,推敲词语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潜力。语文教学要取得成功,关键在于要营造学生思维活跃的课堂气氛。其中,教师提出的问题是否难易适度,是否有足够的思考价值,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那里我提出了用“烧”和“红”比较的问题,在课堂实践证明,效果很好。

二、说说火烧云的其他名称

我提出:“火烧云还有其他名称吗?”这一问题一出现,同学们都争先恐后地举起了小手,抢着说:“朝霞、晚霞、云霞、彩霞、红霞。”

这也是词语的训练,这一设计是我让学生加深对“霞”、“朝”、“晚”等字字义的理解,让学生体会祖国语言的丰富多彩。

三、用仿“红通通”的形式讲颜色

我问学生:“作者说,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那么你们能试着说这些颜色吗?”同学们有的说“红通通”、“金灿灿”,也有的说“葡萄灰”、“茄子紫”、“梨黄”,还有的说“白茫茫”、“灰蒙蒙”等,当学生说到“白茫茫”、“灰蒙蒙”两词时,我告诉学生,这两个词从词的结构来说是对的,但跟火烧云的实际不相符。

这种词语训练的方式很受学生的欢迎,因为要求具体,方式新颖。

四、用一个词语概括火烧云的某种变化

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你能用一个词语来概括火烧云颜色的变化多和变化快吗?”这一问后,陈姝颖同学答道:“五颜六色、变化莫测。”这时我继续追问:“你又能用一个词语概括火烧云形状的变化多和变化快吗?”苏周楠回答:“千姿百态、瞬间万变。”

就这样,我用“变化多”、“变化快”这条线索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使火烧云这三个方面的景象显示出共同的特点,这样一来,教学思路清晰,学生获得的印象也就集中而深刻了。

篇6:《火烧云》教学反思

感受最深的教材处理处是火烧云形状变化多快的余尾。当同学们在朗读感悟中明确火烧云形状变化多快后,让学生展开想象,如果你是导游,你会继续怎样向你的游客介绍火烧云的变化情况呢。请学生接着一种想象下去。这一环节我觉得设计得很好,这样能够锻炼学生的想象力,而且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并且不离文本,也就是更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开始时,我有些担心,觉得可能学生会思路闭塞,无从下手,结果出人意料。我周旋于班级中,结果每一个学生的笔下都出现了栩栩如生的火烧云景象:猫、狗、龙、猪、大象等动物变得活灵活现,让我惊叹不已。

2、对教材的思考及对教学的反思:

篇7:火烧云教学反思

贾老师的课,讲的是四年级火烧云这一课,首先让学生欣赏火烧云美景图片,学生可以说说自己对火烧云的感觉,自然而然的引出本课,她的课上注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齐读,开火车读,学生自己找出最喜欢的读出来,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最后也充分地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想象火烧云还有没有其他的颜色?火烧云还会像什么?贾老师语言精练,语调非常有亲和力,普通话标准,基本功扎实,在她的课上,学生发言积极,表现很活跃。

裴老师讲的是一年级的认字,她这节课对我印象最深的是课堂口令清晰,总是能在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时及时提醒,她也总是尽可能地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亲切的语调和微笑,提高了学生们的发言的积极性。整节课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在“玩”中学,同学们都学的开心快乐。

篇8:火烧云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创境——培植想象的沃土

语文教材中精选了许多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的文质兼美的课文。教学时, 教师可借助各种教学方法与手段, 创设教学情境, 引导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去驰骋想象, 透过文字看到画面, 透过语言看到生活。让学生置身于作品之中, 获得人生感悟和美的享受。

在《火烧云》这课的导入时, 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 教师随着课件的呈现配乐深情讲述:“大自然气象万千, 真像一位神秘的魔术师呀!来, 让我们去看看它都为我们描绘了哪些美丽的景色。春草凝露带来了清晨的气息, 雨后彩虹装点了美丽的天空, 粉妆玉砌铸就了冰雪的世界, 天高云淡让人心旷神怡, 夕阳西下给人无限遐想。天空中那一抹太阳的余晖, 那美丽的晚霞, 它就是——火烧云, 更是令人赞叹不已。”教师将画面最终定格在火烧云的图片上。学生一边听着教师的讲述, 一边欣赏着美丽的画面, 很快就被这变幻莫测的自然景观深深吸引住了。教师顺势揭示课题:今天, 就让我们一起去欣赏大自然的这种美景——火烧云。

此情境创设让学生顿时产生了学习课文的浓厚兴趣。那一幅幅美轮美奂的图画, 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 他们的想象力也随着画面的更替而发生着强烈的变化。本课的导入, 让学生先接触火烧云的画面, 再去感受它的文字。这样的情境创设既感性又直观, 很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 为学习课文做好了铺垫。

二、质疑——开启想象的钥匙

“学起于思, 源于疑”。教学《火烧云》时, 在学生初步感知了什么是火烧云之后, 笔者紧接着问: “这美丽的火烧云太吸引人了, 老师很想把它们画下来, 但一直画不下来, 你们猜这是为什么呢?”此问题一提出, 激起了学生强烈的兴趣。他们有的说:“因为火烧云变化多, 变化快。”有的说:“因为火烧云的色彩太美了, 所以老师没有办法画下来。”……针对这一问题, 学生们大胆地进行了想象与猜测。在猜测的过程中, 他们必须将自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进行一番梳理, 并结合自己的认知进行相应的补充。这样的设计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引导学生思考, 体会作者的用意。让学生在思考中讨论, 在质疑解惑中想象, 也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

三、品读——丰盈想象的翅膀

文章不是无情物。教学时, 教师应通过指导朗读将学生带入意境, 让他们产生情感的共鸣, 得到美的熏陶。教学《火烧云》一课, 在学生初读课文后, 为了引导学生去“想象美”, 笔者抛出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叫它火烧云呢?课文中有一句话就回答了这个问题, 请你赶快找一找。”学生通过浏览, 很快就找到了这一中心句:“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 红彤彤的, 好像是天空着了火。”笔者紧接着又问:“你从哪些词语感受到它叫火烧云?”学生有的说:“烧到。”教师提出:“你能用朗读把这种感受表达出来吗?” (学生读) 还有的学生说:“着了火。”教师又提出:“你能让火烧云烧得更旺一些吗?” (学生读) ……学生们都说了自己独特的感受, 教师相机引导:“用朗读把我们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吧!” (学生齐读) 在此基础上, 笔者让学生一边听老师范读中心句, 一边闭眼想象画面。由于在前面的学习中, 学生都有了自身的感受, 因此他们都能根据自己的想象描述出自己“看到”的画面。学生有的说:“我的眼前是一片红色。”有的说:“我好像看到天上的云在燃烧!”学生们各抒己见, 俨然已经沉浸在那美丽的“红色”画面之中。笔者再一次引导学生朗读这个中心句, 此时他们的朗读又有了深度。

在“欣赏美”“想象美”之后, 笔者在本课的最后环节设计了“拓展美”的环节:“同学们, 其实美到处都有, 我们的身边并不缺少美, 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在我们的生活中, 也有过一些美丽奇特的云。下面, 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小作者笔下的云吧!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学生一听是身边同学写的文章, 顿时来了兴趣。通过一番朗读, 他们感受到了原来美就在自己的身边, 明白了想象可以让美的事物变得更美。

四、练笔——放飞想象的舞台

想象是一种严格的构思过程, 受思维活动的控制、调节、支配, 与敏锐的观察力密不可分。因此,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可从训练学生写作入手, 进而分析, 再进行想象。教材中的不少经典文章由于受篇幅的局限, 往往是点到为止, 不能展开而留下空白, 体会这“意无穷”, 必须引导学生进行合理想象, 加以补充。

在《火烧云》的教学中, 笔者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设计了一处小练笔:写一种自己想象中的火烧云。笔者这样引导:“马、狗、狮子是不见了, 但天空这位魔术师还在演绎着童话般的变化, 请你想象天空中还会出现什么画面。”学生们竭尽想象之能, 一口气说了许许多多的画面。在他们意犹未尽之时, 笔者又让他们欣赏了千变万化的火烧云, 并进行小练笔的训练:“来, 爱想象的孩子们, 让我们接过萧红的笔, 借助想象的翅膀来写一种想象中的火烧云吧!”由于有了前面的铺垫、渲染, 学生的想象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一幅幅精彩的画面在他们的笔下诞生了:“一会儿, 天空出现了一只兔子, 后面似乎还跟着一群小兔子, 跑着跑着, 兔子渐渐变模糊了, 后面的小兔子也不见了!”“接着, 天空出现了一只小老鼠, 好像在找食物吃, 找着找着, 忽然不知到哪里去了。”……这样的小练笔训练, 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了无限的发挥, 他们笔下的火烧云也变得更加变幻莫测了……

篇9:《火烧云》的教学设计

我上的这节课基本上是围绕这几点来进行设计、构思的。目的是通过学生学习夕阳西下时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观察大自然,了解大自然景色的美丽,抒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在学习活动中,让学生不由自主的学习语文、学会合作。使他们的书面表达和口头表达能力有所提高。《火烧云》描写了了晚霞的美妙景色,学习这篇文章是要辅之以想象,把那些无形无声的文字,想象成一幅幅有声有色的画面,才能使文章内容更加生动、更加深刻,学生学习的兴趣也会更浓。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大气的污染,环境的破坏,我们尤其是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根本没有见过火烧云,只是在网上或电视里见过,没有真切的感受根本不能体会火烧云的美丽。怎样才能让学生有置身于火烧云中的感觉呢?成了一个相当重要的问题,因为只有学生体会到火烧云,感受到火烧云了,才能体会作家萧红优美的语言,体会语言文字的美妙。

因为本课写的是傍晚的火烧云,所以我也以云引入课题。

师:“春暖花开,东风徐来,蔚蓝的天空中飘着的云美吗?”

生:“非常漂亮,像棉花一样白的云彩在天空中悠闲的飘着”

生:“天空中千姿百态,有的像树叶,有的像小动物,有的像一支枪。” 师:“是呀,白白的云彩在天空中千姿百态。”随机板书颜色、形状。

师:“你见过热情似火的火烧云吗?”

师:“火烧云是日出或日落时天空中出现的赤色红霞。”出示几张火烧云的图片(目的为了激发学生的探求欲)。

师:“看到这些图片,你想说些什么?”

生: “简直太美了。”

生:“太让我吃惊了,还有这么美的云呀!”

生:“没想到云还会有这么多的颜色”

(随机引出课题。)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作家萧红写的《火烧云》。板书课题

生:齐读课题。

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看看哪几个自然段写了火烧云的颜色,哪几个自然段写了火烧云的形状。

生: “第一、二自然段写了火烧云的颜色,第三、四、五、六、七自然段写了火烧云的形状”交流读书成果。

师:“你喜欢哪一部分?”

生: “我喜欢颜色这一部分。”

师:“你给大家读读好吗?其他同学认真听,想一想,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火烧云的颜色非常多,我是从梨黄,葡萄灰,茄子紫,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知道的。”

生:“我还知道了火烧云的颜色变化非常快。我是从四个一会儿和变化极多看出来的。”

师:“火烧云的颜色非常多,而且变化多端。该怎样读呢?谁给大家读读?”

指名读,师生评议。齐读一遍

师:“我们还可以想用什么方式来读呢?”

生:“接读。”

生:“齐读。”

生:“合作读。”

师: “怎么合作读,你当老师给大家分配一下吧。”

生: “老师你读第一句,男生读四个一会儿,女生读剩下的部分。” 师:“你为什么这样分呢?”

生:“以为这样更能听出火烧云的颜色变化多和变化快。”

(小结这一部分。)

师: “火烧云的形状又是什么样的呢?请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这一部分,一会儿把你们小组的学习成果展示出来。”

生: “我们小组通过读的方式知道了火烧云的形状非常多,变化也非常快。我们抓住了几个重点的字词,,一会儿,过了两三秒钟…”

生:“我们小组通过表演的形式知道了火烧云的形状变化多和变化快…”

生:“我们通过接读课文的方式知道了火烧云形状的特点…”

师: “天空中出现了这么美的云彩,我们也赶快用彩纸撕一撕,让老师们看到你们心目中火烧云吧!”

生:自由发言,说所自己撕得是什么,然后自己贴到黑板上。

师:“这么多云朵,开始还是红彤彤的,像一朵娇艳的牡丹,过了一会儿,牡丹渐渐枯萎了,一眨眼不见了,你也学着我的样子用“一会儿┄┄(什么样的),过了一会儿┄┄”说说天空中的火烧云吧”

师:以第七自然段为过渡段结束课文的学习。

师:小结“大自然的景色多么神奇呀!幽蓝的夜空中,云朵悠闲的飘着,你观察过晚上的云吗?今晚我们一起去看看,让夜晚的云在我们的笔下绽放吧!”

案例反思

这片课文是写夕阳西下的火烧云,而且是以时间为顺序描述的。语文学习是从生活中来,运用到生活中去的。所以为了让学生更加的了解云,我从白天的云朵导入,学习傍晚的云霞,最后以夜晚的云收笔。无形之中既教给了学生在写文章是要按一定的顺序,又让学生欣赏了一个连贯的有关云的景象。整个课堂都让学生在看云、赏云、写云,使学生好似一朵云,在云的世界里遨游,让学生感到大自然景色的美妙、神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操,潜移默化的熏陶学生的审美观,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开拓学生的新视野。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让学生处于主体地位,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到小组合作学习都是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人权利,在备课的过程中就考虑根据学生的思路走,不要像以前一样,老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老师做好学习主人的辅助工作,去引导、帮助他们。本课与众不同的地方在于让学生用五颜六色的纸创造火烧云。在这一环节中,学生是随心所欲的撕,什么也不想,撕成什么样就是什么样,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让他们大胆的构思、大胆的想象,把在天空中有可能出现的意义描绘出来。把五颜六色的彩纸撕成各种形状,然后把他们贴在黑板上,让学生感受到自己也创造了一次火烧云,看到黑板上形态各异、色彩斑斓的火烧云,仿佛看到真的一样,从而激发他们描述火烧云的心情。開阔了他们的思维,渗透的训练了他们动手的能力,训练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使他们充分张开想象的翅膀,大胆的想象,大胆构思,创造五彩的天空。

上一篇:名山游记作文下一篇:最恐怖真实鬼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