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烧云教学设计

2022-07-03

第一篇:火烧云教学设计七

火烧云教学设计

四(4)班火烧云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及特点

《火烧云》是九年义务教育)第七册第二组中的第二篇讲读课文。本组课文无论是描写自然景观,还是讲述故事,都充满了大胆想象。《火烧云》是一篇非常优美的写景之作。著名女作家萧红以热情酣畅的笔墨给我们勾画了一幅绚丽多姿的火烧云图景。课文写了火烧云上来和下去的全过程。重点写“上来”部分。先写火烧云上来时,大地笼罩在柔和明亮的霞光中,万物都改变了自己原有的颜色。作者以多个不同构词形式的词语描述了火烧云的颜色变化,渲染了红霞飞舞、瞬息万变、目不暇接的奇妙景观。在渲染了色彩之后,又描写了火烧云各种奇妙的形态,向我们勾勒出三幅动态的画面:跪着的马、凶猛的狗、威武的狮子,而且十分传神地写出瞬息之间由小到大、由清楚到模糊、最后不见的变幻过程。火烧云上来时色彩绚丽,形态多变,下去时则恍恍惚惚,给人留下无限的遐想。 学习本组课文,学生要在观察事物的过程中大胆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学习作者用自己的语言把头脑中的表象表述出来的能力。

2、教学目标的确定

在设计本课时,根据新课程标准、本组课文训练的主要意图和学生的实际,确定了本节课的三维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是: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和了解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美妙奇异的变化。并摘抄文中的优美词句,积累语言。

过程方法目标是:经历独立自学、合作交流、读中感悟等过程体会作者在观察中善于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大胆想象,感悟作者在写作上的一些方法。

情感态度目标是: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唤起观察大自然的兴趣,逐步养成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3、教学重点与难点的确定与依据

《语文课程标准》在关于阅读的教学建议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根据《火烧云》课文本身的选编意图,我将教学重点确定为:了解课文是怎样描写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变化的;教学难点确定为: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积累材料、大胆想象的方法。

二、学生分析:

三年级下学期的小学生,经过半年多的由重点识字、词的训练过渡到阅读能力训练,加之是母语的学习,他们大多数已经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并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因此,学生对这篇课文的感情体会有一定的基础,能较为容易地融入课文当中。而且在十岁左右的孩子求知欲望和好奇心很强,因此,在本课的学习中教师要充分满足学生。

三、教学准备:

1、提前两周布置学生时常观察傍晚时分的天空景象。

2、教师准备多幅火烧云的彩色照片,钢琴曲《彩云追月》,并制成课件。

四、教学环节设计及其意图

基于本节课的三维目标及教学的重难点,本课时我设计了如下四个教学环节:

(一)回顾引入,感知“美”。 《课标》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教师应适时给学生搭建发表自己见解的平台,真正做到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首先引导学生回顾初读感受,再现上节课所学的课文内容,增强学生对课文的印象,激起学生探究课文内容的兴趣。如:开课伊始,师生可以在谈话中了解第一课时所学内容:这篇文章是按时间顺序写的;先写了火烧云上来了,然后写火烧云变化着,最后写火烧云下去了;课文中所写的霞光照射下的大地万物以及火烧云的颜色、形状太美了等等。教师此时引导归纳:看得出同学们都很喜欢这篇课文,请大家打开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真读读课文,过一会儿把自己感觉最美的地方告诉我们好吗?这样从学生众多的感受中提炼出一个既能够统领全文、利于突破重点,又引领学生深入研读课文的主线:精读课文具体感受“美”。自然引出下个环节的教学。这样设计不但明确了学习目标,而且强有力地激活了学生的探究欲望。

(二)精读理解,感悟“美”。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由于受年龄、思维水平的限制,在认识能力上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他们对自己的行为能力和自我评价能力较差。合作学习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特点,是提高课堂主体参与效率、拓宽学生互读、互说、互评,听取合作伙伴的意见的主要渠道,使学生在群体互补中学有所得。 这一环节的设计,首先让学生在初读感知到“美”之后,深入读文寻找自己心中的具体“美”,激发学生的兴趣,相信学生的能力,大胆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让他们在自由的空间中去读书、去思考、去感悟、去体验,静下心来读自己想读的内容,主动去与老师或同学进行交流。

然后,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的作用,引导学生通过合作交流、拓展、想象。真切体会到充满了神奇想象的霞光映照下万物之美和火烧云的颜色、形状的变化之美,并体会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1、引导学生感受霞光映照下的景物美。 ⑴抓住动物的变化感受美。 ⑵通过人物的变化感受美。

⑶透过霞光下事物的变化,体会人们喜悦的心情。 如理解霞光映照万物之美时,引导学生在充分读的基础上大胆说出自己感受到的美,学生可能说:你看,红公鸡变成金的了,金色的公鸡多漂亮啊!大白狗变成红的了,全身血红的皮毛这样的狗我还真得没有见到过,多么神奇呀!黑母鸡变成紫檀色的了,多么像是鸡中的“皇后”。小白猪变成金的了,金光闪闪多漂亮。并利用课件表现普通事物在霞光映照下变美的画面,(课件)使学生再次感受到大自然(霞光)的神奇。

2、感悟火烧云颜色变化的美妙神奇。

引导学生从“红通通”等七个表示颜色的词,以及“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一句中体会出火烧云颜色变化“多”这一特点;从句子“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通通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中的四个“一会儿”,体会出火烧云颜色“多”变化 “快”的特点。另外,在此教学环节中,教师不断地渗透引导学生质疑、对比,并积累品析好词佳句,适时引导学生有感情地读,使学生在读中深入感悟。

3、理解体会火烧云形状的神奇。

⑴体会火烧云形状的变化快。抓住“一会儿、忽然、接着又来了”等词语理解。 ⑵感悟火烧云形状的神奇。抓住描写“马、狗、狮子”的句子体会。 ⑶展开大胆想象。利用悠扬的钢琴音乐作为背景,让学生在动人的音乐旋律中放飞自己丰富大胆的想象力。

4、教师展示课下搜集到的火烧云的精美图片。目的是来延续作者丰富而绝妙的想象,感悟作者对美丽的火烧云由衷的热爱,从而受到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熏陶。最后,指导朗读,在读中再欣赏大自然赋予我们的“美”。

此外在本环节,为体现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在学生理解的自然景物美同时,为学生创设一次次与文本与作者的对话机会,让学生从中感悟到作者的描写方法即创作之美。如,在理解火烧云颜色美的同时,通过颜色多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利用从文中体会到的句式练说表示颜色的词语,如葡萄灰,即像葡萄一样的灰色。学生仿照这种句式说出自己头脑中的颜色,学生可能说出:苹果绿、石榴红、杏黄、桃红、海蓝等等。在此基础上教师及时引导学生说出概括火烧云颜色多的词语,进行词语积累,如:五颜六色、五彩缤纷、五光十色、绚丽多彩、瑰丽无比等等。在理解火烧云形状美的时候,透过文中可爱、有趣的形状,激活学生想象的欲望,利用从文中体会的写法,按照“出现„„.样子„„.. 变化„„.消失„„..”的顺序大胆进行仿说仿写。学生很容易想到他们心中喜欢的事物:如,葫芦七兄弟、西天取经、八戒背媳妇等等。这样水到渠成的就达到了课标要求的读写结合。

(三)回顾整课,收获“美”。

板书,是文章结构的简缩。通过板书,能使学生直观地抓住线索,理清思路,体会中心。因此,我的板书力求体现这些,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环节我让学生看板书,说说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来描写火烧云的。然后设计这样一个问题:谁来说说,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生可以从学习课文内容和观察方法、写作方法三方面来谈) 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在把学习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学生不但从课文内容中收获了自然之美,更从写作方法上收获了创作之美。

(四)课外延伸,拓展“美”。

结束语我是这样设计的:今天,我们领略了火烧云这一壮观的自然景观,在我们的生活中还可以遇到更神奇的自然景观,只要我们多用心观察,并将这些内容积累下来,我们的习作便会有源源的材料。

本节课的作业设计是以“课外乐园”的形式让学生自主选择:

1、背诵你自己喜欢的部分;

2、摘抄你认为最美的语句;

3、拿起手中的画笔,结合课文内容,画出你心中的火烧云美景;

4、读有关自然的书籍了解更多的自然现象。意在体现以生为本和学生学习的高度自主性。让学生将心中的“美”延续、拓展。

生活处处皆语文,我们的大语文观要无时无刻地向学生渗透,让他们逐步懂得从生活中感受语文、学习语文、运用语文。

第二篇:火烧云(教学设计)

6、火烧云 关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在语言环境中理解“烧”和“红”,“沉静”和“沉浸”等词语的区别。能根据词语的规律和特点,照样子尝试着写几个。

2、感受火烧云的绚丽多彩,激发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体会人们看到火烧云时的喜悦心情,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模仿课文的写法,展开想象,进行语言训练。 教学重点、难点:

1、在语言环境中理解“烧”和“红”,“沉静”和“沉浸”等词语的区别。

2、抓住重点词语品析,感受火烧云这一景观的瑰丽,激发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3、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行语言实践。 教学准备:

老师:准备火烧云的图片 学生:预习课文

1、读通课文。

2、理解词语:恍恍惚惚

3、搜集资料:火烧云什么时候出现,是怎么形成的?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师:大自然是一位神奇的魔术师,他总是毫不吝啬地将一道道美丽的景观展现在大家的面前,你能说说欣赏过的美景吗?

(生交流:比如,波澜壮阔的大海,连绵起伏的群山,绚丽夺目的彩虹„„)。

1、这节课,我们将随着作家——萧红(板书作者姓名),一起去欣赏夕阳西下时,火烧云的美景。

2、板书课题,齐读新课。

(说明:课前的一番谈话,让他们谈谈大自然的美景,贴近学生的生活,调动他们的记忆,随着脑海中一幅幅美丽画面的展现,激发了学生欣赏美景的欲望,此时,教师引入今天的学习内容,学生觉得兴趣盎然。)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到底什么是火烧云,火烧云有什么特点呢?默读课文,思考问题。

2、交流:

1)根据课文

一、二小节交流。(火烧云是在晚饭以后出现的红色的云。) 师:火烧云刚出现时,是一片红色,课文

1、2小节就写了火烧云刚出现时的情景。(板书:出现)

2)根据第三小节交流。(火烧云的颜色变化很多。) 3)根据第4——6小节交流。(火烧云形状变化很多。)

师: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变化很多,我们可以用那些词来形容?(千变万化,变化多端,变幻莫测,瞬息万变)。课文的3——6小节就是写了火烧云的变化。(板书:变化)

4)交流搜集的资料。

3、根据刚才的交流,再来完整地说说“什么是火烧云,火烧云有什么特点?”

4、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

1)师:

1、2小节写的是火烧云出现了,3——6小节写的是火烧云的变化,那么第7小节写了什么?据生答,师板书:消失。

2)这篇课文就是按照火烧云“出现——变化——消失”这样的过程来写的。 (说明:围绕问题,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注意随机点拨,帮助学生归纳,有助于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为进一步深入研读课文打好基础。)

三、品读课文,欣赏美景

1、学习课文

1、2小节

1)火烧云上来了,瞧,霞光使得大地上的一切都变了颜色。(生读句子)大地万物在霞光的照耀下,都变得红彤彤和金灿灿的,看到这样的变化,人们的心情怎么样?(高兴,乐呵呵,欣喜„„),带着这样的情感读读这段话。

2)出示图:看,这就是刚出现的火烧云,文中是怎样描述它的?(出示句子:天空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 3)句子中的“烧”能改成的“红”吗?为什么?  生交流(不能改,原因:(1)与文题照应;(2)“烧”字表动态,给人以动感,而“红”字则不能;(3)如果用“红”和“红通通”重复;(4)和后面“着了火”呼应。)

 师小结:“烧”字不仅写出了火烧云的红,还表现出火烧云的范围之大,气势之宏,色彩之艳。  指导读句。

(说明:语文课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品词析句,感受作者用词的精妙。文中的一个“烧”字便是一个值得赏析的精妙之词。课堂上,要注意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

2、学习课文3——6小节

过渡:这一大片的火烧云气势恢宏,色彩艳丽,不得不让我们为止赞叹大自然的神奇,更让人感到神奇的是,火烧云千变万化。 1)颜色的变化

 轻声读读第三小节,思考:火烧云颜色的变化有些什么特点?抓住关键词语谈谈你的理解。

 抓住“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体会颜色变化之快。

 抓住描写颜色的词语,体会颜色变化之多。(红彤彤的,金灿灿的,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

 颜色真多,作者的写法也不一样,看看这些描写颜色的词语,我们可以把他们分成哪三类?(

1、叠词

2、两种颜色混合在一起

3、用实物色彩比拟)  仅仅只有这些颜色吗?还有些颜色是作者都觉得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你来猜测一下,火烧云还会有哪些颜色的变化,学着作者的样子说一说。  指导朗读。

(说明:作者用词极富变化,这一节中,单表现色彩不同的词就有“红彤彤”“金 灿灿”“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等,让人目不暇接,表现了作者深厚的语言功底。此时,学生抓住这些词语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感受到火烧云时而红、时而紫、时而灰、时而黄,语言充满色彩,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分清作者不同的构词方式,并学着作者的样子说几个描写颜色的词,以达到训练学生构词能力、积累语言的目的。) 2)形状的变化

 过渡:火烧云颜色变化极多、极快,不禁让人眼花缭乱,而它的形状同样也是瞬息万变,让人不禁浮想联翩。轻声读读课文4——6小节,说说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火烧云形状变化的多而快。

 抓住“短短时间内,就变成了三种不同的动物,而且每种动物都不断地发生变化”感受到形状变化的多而快。

 抓住“一会儿”“两三秒钟”“忽然”“一转眼”等表示时间短促的词语,感受到火烧云形状变化之快。

 师:作者欣赏着火烧云,想象了三种动物的变化,你发现了吗,作者是按照什么样的顺序把这三种动物的变化一一展现在我们面前的?  动物的出现——形状发生变化——消失。

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写三种动物的出现、消失时,句式的变化。

 出示火烧云图片:看看,这些火烧云又象什么呢?想象一下,他们又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你能学着课文的样子,选一个来描述一下吗?(学生自行准备,口头交流。)

(说明:学生通过品读课文,课堂交流,体会火烧云形状变化的多和快,感受到欣赏火烧云时愉悦的心情,在被作者的遐想所打动的同时,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说说火烧云其他形状的变化,以课本为依托,也就是给了学生一根拐杖,降低难度。当然,如果课堂时间不够的话,这项要求也可放在课后完成。)

3、学习课文第7小节

1)火烧云的颜色、形状的变化极多,极快,看着看着,作者觉得有些(恍恍惚惚的,天空里又像这个又像那个,其实什么也不像,什么也看不清了。必须低下头,揉一揉眼睛,沉静一会儿再看。)

 理解恍恍惚惚(由于火烧云变化极多,极快,人们有些看不真切了,觉得天空里又像这个又像那个,其实什么也不像,什么也看不清了。)  “沉静”能换成“沉浸”吗?(沉静的意思是安静,沉浸的意思是处于某种气氛之中,联系上下文可以知道,由于火烧云瞬息万变,使作者看花了眼,她认为必须让自己闭上眼睛,静下心来,稍作休息后再看,所以,这里只能用沉静。)(师点拨:的确,很多词语读起来似乎差不多,但意思完全不同,所以我们在用词时一定要想想词语的意思,注意用词的准确性。)

(说明:抓住“恍恍惚惚”和“沉静”这两个词,再次让学生体会到火烧云变化的多和快,看得时间长了,觉得“天空里又像这个又像那个,其实什么也不像,什么也看不清了”这也恰恰是看火烧云时最真实的感受。对词语的理解,还需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尤其是对于“沉静”和“沉浸”这两个读音近似而词义完全不同的词语,一定要结合句子的意思进行辨析。教师要进行方法的小结,提示学生们正确使用词语。)

2、就在人们揉揉眼睛,恍恍惚惚中,火烧云下去了。引读句子——可是天空偏偏不等待那些爱好它的孩子。一会儿工夫,火烧云下去了。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对火烧云的喜爱,对火烧云离去的恋恋不舍,无奈之情。)

二、课堂总结,激发情感

师:火烧云是大自然这位魔术师送给我们的一道美景,作家萧红让我们随着她一起去细细体会了一番。其实,大自然呈现给我们的美景还有很多很多,如日出、下雨、刮风、落叶等,如果你细心观察,用心体会,相信也一定能将这些美景呈现出来。

关于说课

一、 说教材

《火烧云》是女作家萧红写的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作者以丰富的想象力,形象、优美的语言描绘了夕阳西下时,天空出现火烧云时的瑰丽景象,表现了人们在观看火烧云时无比喜悦的心情。

课文是按照火烧云出现——变化——消失的顺序来写的,按这样的顺序,课文可以分成三段。第一段(课文

1、2小节),描绘了火烧云出现时的景象,霞光照得大地万物变了颜色,人们喜悦的心情溢于言表。“天空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一句,一个“烧”字,道出了火烧云的范围之大,气势之宏,色彩之艳。第二段(课文3——6小节),这是课文的重点段落,突出写了火烧云颜色和形状变化多而快的特点。写颜色变化时,作者用词极富变化,文中单表现色彩不同的词就有“紫檀色”“红通通”“金灿灿”“半紫半黄”“半灰半百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等,表现了作者深厚的语言功底,充分表现了火烧云颜色变化的绚丽奇特。在写形状变化时,作者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马、狮子、狗”这三种形象,并按照“出现──样子──变化”这种顺序将这三种形象动态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读来倍感栩栩如生,观火烧云的乐趣也充分的得以体现。“一会儿”“两三秒钟”“然”“一转眼”等表示时间短促的词语,更是体现了火烧云形状变化之快。第三段(课文第7小节),描绘了火烧云下去时的情景,并表现了人们对火烧云的喜爱,对火烧云离去时恋恋不舍之情。

二、 说学情

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识字学词能力,能够通过预习独立完成这些学习任务,只是对部分词语的理解不够准确深入,理解词语停留在以词解词,就词论词或单纯地依靠词典,缺乏对语境的关注。因此,课堂上,教师应引导学生在语境中理解重点词语的意义,判断感情色彩、语体色彩,分析一词多义,体会其表情达意的效果。

在阅读方面,他们已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也掌握了一些基本的阅读方法。但学生之间的差异比较大,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因人而异,因而,在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品析的时候,要关注学生之间的这种差异,对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应该给予更多的关注,一步一步引导他们体会到语言文字的魅力,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来,当然,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也得给予他们不断提升自己能力的平台,这样,语文课才能真正实现面向全体,让每个孩子都积极地开展思维活动,从而有所收获。

三、 说目标

目标一: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在语言环境中理解“烧”和“红”,“沉静”和“沉浸”等词语的区别。能根据词语的规律和特点,照样子尝试着写几个。

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具备了一定的识字学词能力。这篇课文中语言文字浅显易懂,很多字词看似普通,然而细细推敲,却觉回味无穷。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引导学生辨析,让他们感受语言文字的精妙,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和生动性,这正是语文课堂的学习任务。此外,作者写颜色变化时,文中单表现色彩不同的词就有“紫檀色”“红通通”“金灿灿”“半紫半黄”“半灰半百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等,让学生积累这些好词,并能模仿作者的构词方式尝试着写几个,对学生今后写作中语言文字的表达也会有一定的好处。

目标二:感受火烧云的绚丽多彩,激发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体会人们看到火烧云时的喜悦心情,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语文课上,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文本,精读课本精彩之处,细细咀嚼文中精妙的语句,注重读写,通过有效地朗读促进学生与文本的深层融合、训练语感。

这篇课文,作者以丰富的想象力,形象、优美的语言描绘了夕阳西下时,天空出现火烧云时的瑰丽景象,表现了人们在观看火烧云时无比喜悦的心情。对于这篇写景的美文,课堂上,要着力引导学生紧扣课文的关键词句,感受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千变万化,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并能以朗读的形式将自己感受到的美表现出来。

目标三:模仿课文的写法,展开想象,进行语言训练。

读写结合是中国传统语文教学中的精华。小学课本中的文章具有很强的典范性,好多还是名家名篇。作者推敲锤炼过后的文章,当然值得学生咀嚼品味,更值得学生遣词造句,修改润色时仿效。这篇课文4——6节,阅读时要分析片段的结构,弄清一句话与一句话之间的关系,真正掌握组段的方式,再仿照着进行写作练习。

这篇课文,作者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马、狮子、狗”这三种形象,并按照“出现──样子──变化”这种顺序将这三种形象动态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读来倍感栩栩如生,观火烧云的乐趣也充分的得以体现。在引导学生阅读体会时,弄清作者的写作顺序,掌握组段的方式,再让学生仿照着展开想象进行说写的练习,使学生在阅读课上获得语言实践的机会。

四、 说实施

《火烧云》一课在描绘火烧云变化的情景时,形象生动,语言优美。教学中,教师要抓住这一特点,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使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同时受到美的熏陶。

1、品词析句欣赏美

课文表达的自然、社会、艺术之美,都蕴涵在具体的语言文字中,教学时我们要引导学生批文入情,调动学生的感觉、知觉,对那些表情达意比较深刻的词句,要悉心揣摩品味,悟出美妙之处。本课的教学,在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重点引导学生赏析描写火烧云美丽景象的重点词句,体会课文描写的意境美。

火烧云出现时,课文中这样写道“天空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一个“烧”字,既描绘了火烧云的颜色,像火一样红;又如同熊熊燃烧的烈火一样有气势,给人一种动态变化的感受,极富韵味,课堂上,组织学学生展开讨论,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感受火烧云出现时的气势恢宏,色彩艳丽。

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更是让人眼花缭乱,课堂上,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进行赏析。学生们可以从“红彤彤”“金灿灿”“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等,感受到作者深厚的语言功底,火烧云时而红、时而紫、时而灰、时而黄,绚丽夺目。从“一会儿”“两三秒钟”“忽然”“一转眼”等表示时间短促的词语,感受到火烧云形状变化之快。从“那匹马大起来了,马腿伸开了,脖子也长了,尾巴可不见了”; “跑着跑着,小狗不知跑到哪里去了,大狗也不见了”; “可是一转眼就变了,再也找不着了”这些同样写消失,却毫无单调式重复之感,感受作者语言的活泼、生动,在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之时,随着作者一同去感受了一番观火烧云的乐趣。

2、感情朗读表达美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所给予学生的绝不仅是美的事物的本身,还需要有表达美的能力。朗读,是表达美的一种形式。教师有感情地范读,使学生在老师那抑扬顿挫,优美生动的语言中感受到了语言文字无穷的魅力,对于朗读的技巧,心灵神会。应该说教师的范读,在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的同时,也对学生起到了极好的榜样示范作用。而学生在感受美后,用恰当的语气朗读课文,在表达过程中,学生全身心地投入,与作者产生共鸣。

文中,火烧云上来了,霞光照得大地上的一切都变了色,此时,人们高兴之情可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在感受到火烧云颜色变化的多和快后,用朗读的形式对这番美景赞一赞,在感受火烧云形状变化的多和快后,通过朗读,把观火烧云的乐趣表达出来,而火烧云下去时,人们对它的恋恋不舍之情亦可通过朗读来表达,这样,整堂课中,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在朗朗读书声中,学生们不断地与作者产生共鸣,将感受到的美表达出来。

3、展开想象创造美

在语文教学中不仅要善于引导学生寻找美,而且要善于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让他们去描绘、去创造,把接受的美感扩展成一幅更生动更完美的画卷,使感受美,理解美上升为发现美,创造美。

这篇课文,作者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马、狮子、狗”这三种形象,并按照“出现──变化─消失”这种顺序将这三种形象动态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作者为了写出火烧云形态的变化无穷,用不同的句子叙述了各种形态的出现:“一会儿,天空出现一匹马”,“忽然又来了一条大狗”,“接着又来了一头大狮子”。由马而狗,而狮,真可说是瞬息万变。而写它们的消失,尤其富有情趣,写“马”是“那匹马大起来了,马腿伸开了,脖子也长了,尾巴可不见了”;写“狗”是“跑着跑着,小狗不知跑到哪里去了,大狗也不见了”;写“狮”却是“可是一转眼就变了,再也找不着了”。同是写消失,一是逐渐模糊,一是不知去向,一是倏忽不见,毫无单调式重复之感,使文章更显活泼、生动。课上,引导学生将这些句子品深、品透,充分感受到观火烧云的乐趣。而在引导学生阅读体会的同时,也弄清了作者的写作顺序,掌握组段的方式,再让学生仿照着展开想象进行说写的练习,学生有了明确的写话要求,知道了该怎么写,这样的语言实践更能获得实效。

关于练习设计

一、照样子写几个表示颜色的词

金灿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葡萄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半紫半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读句子,思考

“天空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句中的“烧”能换成“红”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实践

天空中的火烧云还像什么呢?模仿课文3——6小节,写一写。

四、阅读练习

船过三峡

从重庆乘船到武汉,我游览了世界闻名的长江三峡。

三峡的山好奇啊!夔(kuí)门像刀砍剑劈,笔直dǒu qiào( ),群山起伏gāosǒng( ),云雾liáorào( ),有的像蘑菇,有的像骆驼,有的像仙女,真是一个山峰一个模样!

山峡的水好急啊!长江像野马奔腾,sīmíng( )吼叫。江水在山丛中七弯八拐,东闯西撞。它撕咬崖缝,拍打岩石,涛声哗哗响。

三峡的船好险啊!江水翻卷,漩涡连漩涡,波浪推波浪,大轮船像摇篮,又像竹叶,随着浪花飘。有时像要碰着壁;有时山岩又好像要掉下来„„

啊,百里山峡,好一幅百里山水画! 我更喜欢三峡中的神女峰。

那是一块细长的直立在山巅的岩石,它像个仙女,头上插簪子,身上拖绿色长裙,美极了!这一带,还流传着这样一个神奇的故事。

从前,有个渔民在江中捕鱼,一天,天昏地暗,风雨交加,渔民迷失了方向,不幸被波涛卷入江中,一个好心的姑娘站在山顶上,日日夜夜盼他回家。一天天过去了,渔民没有回来,姑娘却化作了一块岩石。从此,他从早到晚,不怕雨淋日晒,为过往船只当航标。 多美的神女峰,多shàn liáng( )的姑娘!我们的大轮船顺江而下,平安无事,原来是她在为我们指引航向哩!

1、看拼音写词语,填在文中()里。

2、“山巅”的“巅”是( )结构, 用部首查字法应查( )部,除部首外还有( )画。

3、这篇文章第___、___、___自然段的结构是相同的,都采用了____结构方式,写出了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______,二是______,三是_______,(用两个字概括)全文通过对三峡____的描绘,反映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5分)

4、文中的过渡句是_____,它所起的作用是_____(2分)

5、运用短文中的第二小节的写法,仿写一段话,要求写景,可以使用学过课文中的景色描写的语句,也可以是课外积累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篇:《火烧云》教学设计

火烧云

教学背景分析:在学生了解写一种景物要抓住特点的基础上,让他们通过阅读课文抓住火烧云的特点,进而可以通过观察仿写自己家乡的火烧云。

教学策略: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知道作者主要通过颜色和形状写出了火烧云的美,也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5个生字。

2.过程与方法:积累用不同构词方式描写颜色的词语;领悟描写事物动态变化的表达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唤起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激发学生热爱美好事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感受火烧云颜色、形状变化的快和多;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想象仿写火烧云的形状变化。 教学准备

《火烧云》多媒体课件及相关资料。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介绍揭题,识“云”。

1.教师:夕阳、明月、火烧云……是美丽的。曾经有多少位作家、诗人用最美的语言描绘过它们。今天,我们就走近现代女作家萧红写的《火烧云》,去感受夕阳西下,火烧云那无比瑰丽的景象。(板书:火烧云)学生齐读课题。 2.教师简单介绍萧红。

3. 幻灯出示几张漂亮的云彩图画,让学生欣赏。 二.整体感知,读“云”。 1.初读课文。

教师:那么,究竟什么叫“火烧云”呢?请大家自由地读一读课文,用书上的一句话来回答。(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体会“烧”字的用法精妙。 多媒体演示云彩的颜色变化。 2.再读课文。

教师:咱们写文章都要按一定的顺序写,这篇课文就是按火烧云的出现、变化和消退的顺序来写的,你能按照这样的顺序给课文分分段吗?(第一段1—2:火烧云出现;第二段3—6:火烧云的变化;第三段7:火烧云消失。) 三.读中感悟,云“变”。

(一)颜色变化。

1.课件展示火烧云图片。(颜色不断变化)

2.漂亮吗?你觉得火烧云的什么很漂亮?(板书:颜色)

3.大家来说说看,都有哪些颜色?(红彤彤、金灿灿、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 (1)理解这些颜色词的意思。

(2)你能像作者一样再说出一些这样颜色的词吗?

(3)这么多颜色,咱们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五颜六色、色彩绚丽等)

4.课件出示: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些颜色天空都有,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 (1)自由读,除了读出颜色变化多的特点,还能读出颜色变化的什么特点?(变化快) (2)体会“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的句式。 (3)背诵这个自然段。

(二)形状变化。

教学反思:1,在本科的教学中主要要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通过反复朗读和讨论总结出写作特点。 2,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突出火烧云颜色多及形状变化快的特点。 3,通过课堂小练笔让学生掌握这种方法。

第四篇:火烧云教学设计

新郑市辛店镇辛店小学

4. 火烧云

辛店小学 许焕焕

教材分析:

《火烧云》是一篇写景的文章,描写的是晚饭过后,火烧云从上来到下去的过程中,颜色和形状的变化,表现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启发学生在观察事物的过程中要大胆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力。 学习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

2.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晚霞的美丽,多姿多彩。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培养想象能力。

3.学习作者抓住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进行观察的方法。学习积累作文素材. 教学重难点:

通过语言文字的学习,了解火烧云颜色和形态的变化,学习作者的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教具准备: 1.课件

2.学生自学生字词,熟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激趣铺垫,快乐启智

老师带来了火烧云的照片,请大家看一看。 谁来说说,火烧云是怎样的。

书上有一句话描写的就是投影片上的情景,你能把它找出来吗?

二、明确目标,乐学好知

1、读读导读提示,明确学习目标

2、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出示生字词,自读、开火车读。“红彤彤”“一模一样”纠正读音

三、合作学习,乐在其中

1、读读、想想,课文是从哪两个方面介绍火烧云的?指名说(颜色 形态)

2、火烧云出现后大地是怎样的情景呢?课文的第一小节告诉了我们。请同学们试试看,能不能把这段课文读通顺,读流利呢?指名读。出示课件,填空

小结:火烧云上来了,满天霞光,多新奇呀!多有趣呀!我们要读出新奇,读出有趣!学生练读。 新郑市辛店镇辛店小学

3、火烧云烧起来后,有哪些颜色?读一读,画一画。指名说

4、仿写词语。

5、火烧云烧起来之后有什么特点?从哪里看出来?指名说。(变化多 变化快)(四个一会儿)

作者写火烧云的颜色,共写了哪些颜色?你还能说出其它颜色吗?这么多颜色,真是太美了,你能用一个成语来归纳吗?

火烧云五彩缤纷,绚丽多彩。这些颜色是如何变化的呢?你能用一个词语把这些表示颜色的词语连起来吗?连起来读一读,你就知道火烧云的颜色是怎样变化的了。一般同学可以参照书上的办法连连看。 小组讨论,交流。

3.学习描写形状变化的这部分课文。

火烧云的颜色绚丽多彩,并且变化极快。那么它的形状又是怎样变化的呢? 刚才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朗读了描写火烧云形状变化的这一部分课文,通过朗读,我们知道了作者是按照“出现了什么?什么样儿的?怎样变化的?”顺序来写火烧云形状变化的。下面,老师就请同学们按照这个顺序把火烧云形状变化的过程分别说说看。联想丰富的同学,还可以加进自己的联想来说。 小组讨论,交流。

指名说。(挑你最感兴趣的说。)

这时空中又出现了什么?(请同学们看课件)什么样儿的?怎样变化的?(调投影仪的焦距)

指名说。谁能比他说得更好?

这时天空中又出现了什么?(请同学看课件)什么样儿的?怎样变化的?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然后仿照课文中的写法,把观察到的写下来好吗? 请几个同学上台交流。

火烧云形状的变化是这样多,这样快,你能用一个成语来概括吗?

四、反馈调节,寓教于乐

1、小组赛读,读出对火烧云的喜爱、赞美之情

2、每组代表赛读。师生点评

五、拓展延伸,乐享成功

1、用水彩笔画出你心中的火烧云。

2、观察朝霞、晚霞,写一篇观察日记,不低于200字。 板书设计: 新郑市辛店镇辛店小学

4、火烧云 颜色

变化多、变化快 形态

第五篇:火烧云教学设计

火烧云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日出或日落时;天空经常出现绚烂多彩的云霞,你们知道那是什么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我国现代女作家萧红笔下的《火烧云》。(板书课题)

二、出示自学提纲,交待学习任务 1.出示自学提纲。

(l)默读课文,勾划字词,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加以理解。

(2)认真读课文,想想课文是从哪几方面写火烧云的?概括每一部分内容的意思。

2.这节课,我们采用自学的方法,按自学提纲的要求,学习课文。

三、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听配乐朗读录音,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边听边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自读课文,按自学提纲自学课文。

四、检查自学情况(反馈) 1.指读课文。(正音)

2.读出课文中生字词的读音,指名读后评价,然后齐读三遍。 3.按提纲交流: ①什么是火烧云?

太阳刚刚出来的时候,或者傍晚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天边的云彩常常是通红的一片,像火烧的一样,叫做火烧云,又叫朝霞和晚霞。 ②课文从哪几方面写火烧云的?(板书:霞光、颜色、状形) 课文哪个自然段写了霞光?与火烧云有什么关系? 学生答:第一自然段

“霞光”是火烧云的一个方面 哪些自然段写颜色?学生答二三自然段 哪些自然段写形状的变化?四到七自然段 总结每一部分段意:板书 (l段)霞光照到地上的情景。 (2-3段)讲火烧云颜色的变化。 (4-7段)讲火烧云形状的变化。

五、小结

课文具体描绘了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读了课文,谈谈你对课文的总体印象。(可随意谈,如条理、写法等等)

本文按时间顺序写,先写霞光,地点在地面,然后写空中,写了颜色和形状的变化。而且用了一些表示时间的词语,如“晚饭过后”“一会儿”“忽然”“接着”“一会儿功夫”,条理性特别强。

六、火烧云的变化集中表现在哪些方面?下节课接着学习。我们这节的作业是: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交待学习方法任务

上节课我们对课文内容有了初步了解,这节课我们采用小组讨论、全

班汇报交流的形式继续深入理解课文。 出示自学提纲

1.课文集中写了火烧云变化的哪两方面?

2.逐段阅读,看看作者是怎样具体写了霞光、颜色、形状的变化多、变化快的?

二、指名读全文,回忆课文内容

1.指名读文,说说课文主要内容。(整体感知) 2.课文写了火烧云哪几方面的内容? (板书:霞光、颜色、形状)

三、抓住重点,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快速默读全文,思考:课文集中写了火烧云变化的哪两个方面? (明确:课文集中写了火烧云颜色、形状的变化多、变化快。)(板书:变化多、变化快) 2.指导阅读第一自然段 指名读,提问:

(l)课文写的是什么时候的火烧云?你是从哪看出来的?

只回答出“傍晚时的火烧云”不确切,应根据“旁边走来个乘凉的人”回答出“夏天傍晚时的火烧云”。

(2)课文哪里写了火烧云的变化多、变化快?是怎样写的? 读出颜色变化多、变化快的词语,知道是通过傍晚阳光透过云层照到人或动物身上呈现出色彩来写的。

(3)用一个词语概括火烧云霞光的变化多、变化快。

不强求一致,符合要求即可。板书:五光十色 变化异常 (4)感情指导朗读,语气要轻快活泼。 3.总结学习方法,指导自学交流第二段课文 提问:我们是怎样学习“霞光”一段的?

先读文,再勾划重点词句,用一个词概括,最后朗读,进一步体会。 运用学习第一段课文的方法,学习写“颜色变化”部分内容。学习时先分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解决重点、难点。

课文哪些地方写了火烧云颜色的变化多、变化快?是怎样写的? 讨论后全班汇报交流:

先讲了什么?(先讲火烧云从西烧到东,“好像是天空着了火。”强调了天空一片红艳。) 出示句子、推敲词语:

“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通通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 这里的“烧”可以换成什么字?比较一下为什么在这里用“烧”字? 可以用“红”字代替,但用“烧”字更为准确。原因:(l)与文题照应;(2)“烧”字表动态,给人以动感,而“红”字则不能;(3)如果用“红”和“红通通”重复;(4)和后面“着了火”呼应。 感情朗读,仔细品味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接着写了什么?(再讲了颜色的变化多、变化快)

学生通过对“这地方的火烧云……一会儿……一会儿……”等句子的理解以及对重点表示颜色词语的推敲,知道准确地写出了颜色的变化多、变化快。

最后讲了什么?可略去

对“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让学生学习上面带有比喻性的表颜色的词语说一说,如“茄子紫”。

用一个词语概括(板书:色彩斑斓,变幻莫测) 感情朗读,注意语调的轻快流畅。 4.引导领悟写“形状”变化的内容。

作者是怎样写火烧云形状的变化多,变化快的?

(作者把火烧云想像成各种动物,先写它出现,再写样子,最后写它变模糊了,看不到了。)

引读:(边引读边投影演示火烧云形状的变化) 师:一会儿,天空出现—— 生:一匹马。 师:马的样子——一 生:……

写狗和狮子的段也如此引读,读中体会火烧云形状的变化多,变化快。 5.齐读最后一段。理解“恍恍惚惚”以及“恍恍惚惚”的原因,体会作者逼真地写出了观察火烧云时的真实感受。 能用一个词概括吗?(板书:千姿百态,瞬息万变) 感情朗读,体会大自然的神奇无比。 6.总结、扩展。

(1)指读全文,谈学完课文的总体收获。 (2)总结。

①作者抓住火烧云这一自然景观,以丰富的想像力,以优美的语句描绘出夕阳西下时火烧云的瑰丽多姿,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板书:热爱大自然)

②作者为什么能把火烧云这一自然现象写得那么生动逼真呢?(学生充分发表意见) 归纳总结:

①作者平时注意观察积累。

②描写中抓住景物特点展开丰富的想像。 ③用词准确,表达合理。

四、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学习作者写法,写一种自然景色。

上一篇:护士感人诗歌朗诵下一篇:红色教育基地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