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空间中声音景观设计探讨论文

2024-04-30

公共空间中声音景观设计探讨论文(通用10篇)

篇1:公共空间中声音景观设计探讨论文

摘要:声音是人们经常可以接触到却又容易被人们所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其在公共空间的设计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其也对我国环境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主要对公共空间中声音景观的设计内容进行相应的阐述,旨在为提升城市建设的水平,促进环境的协调发展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公共空间;声音景观设计

1公共场所声音景观的具体内容

通过分析街道、车站、商场等公共场所内的声音,将公共场所内的声音景观划分为2个方面:(1)按照声音元素划分,其主要包括背景声、信号声以及标志声;(2)按照声源的种类划分,主要有人工声、自然声、富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声。

1.1商业街

商业街属于一个城市最为繁华的地方,是一个半开放的互动区域,在这个区域内,声音的来源主要有喇叭、公用电话、电子音响等人工声源,以及人们行走的脚步声、聊天声、笑声和一些自然的声音,比如风、雨等,这些声音完美结合,为商业街增添了不同的气息和活力。另外,在这个区域内还有一些是人们无法察觉就会消失的声音,这些声音所造成的感官能力会为很多初次到来的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相反对于经常出入的人们则没有任何的作用。

1.2人行道

人行道上最为明显的声音应该是交通信号灯所发出来,这使得人们在过马路的过程中,可以完全遵照信号灯的指示进行相应的操作,所以说人行道是信号声的公共空间。尤其是在日本这个国家内,很多区域内的信号灯都沿用了该区域内的民族特色旋律,充分展现出区域特色。另外,近年来,日本还广泛使用了拟声符号来进行道路指示,帮助残障人士进行道路功能以及方向的划分,从而为其指引正确的方位。在日本大阪市还曾对道路的声音空间、盲人用信号灯的提示声、公共厕所的提示声、广场的背景声等区域进行了合理的声音元素规划设计工作,不仅促进区域民族文化的展现,也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声音景观环境。

1.3购物中心

购物中心内背景声音十分明显,其包括音乐的播放、人们的交谈等,其在设计过程中,往往秉持不会影响他人心情和交谈为基本原则,为人们提供一个良好的购物环境。背景声音的构建主要是利用大音量的音响播放相关内容,增加声音传播的距离。目前,很多购物中心会选择合适的背景声音播放系统,来提升客户的购物情绪,增加客户的浏览时间。

1.4公园及绿化地带

此区域内的声音景观主要是大自然和文化所发出来了声音,与嘈杂的城市形成鲜明对比,从而凸显其独特之处。在城市生活的人们,对一些商业环境下的声音景观并不十分欣赏,而公园及绿化地带的声音则更能符合其需求,使其产生一种愉悦的心情。城市公园一般多为保留的历史景点或风景名胜,拥有大量富有地域特色或具有历史沉淀的文化声,如果能综合运用以上2种声音景观进行再设计,便更能体现当地蕴藏的人文气息以及独有的历史文化。

2公共空间声音景观设计的主要方式

声音景观设计主要分为正、负、零这3种方式。其中正设计主要是在原有声音景观的基础上添加新的声音要素来丰富其内涵。而负设计主要是剔除声音景观中不好的因素,保留其美好的一面。零设计主要是有效保存原声,不做任何更改。结合目前我国声音景观设计的具体情况,可以对设计的内容归纳为以下2个方面:

2.1合理控制噪声的源头

将声音划分为高保真音质和低保真音质2种。高保真的声音主要是指人们可以听到的清晰声音,这些声音可以使人们产生愉悦的情绪,但是如果在公共场所内,大量的背景声音可能会将高保真音质转变成低保真音质,为此,相应部门必须合理控制播放的音量,以免影响客户的听觉能力,降低音质。所以,在进行高保真音质的设计过程中,要有效控制噪音的声源,为人们提供一个安静的声音景观。同时还可以结合周边环境的情况减弱噪音,比如说隔音墙,其可以有效隔绝街道中产生的噪音,从而减少不必要的噪音污染;或者利用自然景观以及植物的吸收功效,减弱噪音的影响,降低其对人们的影响。

2.2合理规划声音符号

首先,合理收集和分析公共区域内的声音来源,之后有效调节声音的音调和音量,在不影响他人的前提下,确保用户可以清楚地听到。另外,还可以对公共区域内的一些声音进行时间控制,从而降低对人们的影响。

3小结

综上所述,声音景观不仅对人们的听觉有着直接的影响,同时还对人们的情绪变化有着一定的支配作用,因此,在公共空间内,要合理设计和规划声音景观的内容,使其设计更加的人性化、合理化,为人们的生活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苏贵君.城市综合商业街声景观的初步研究———以太原市柳巷商业街为例[D].太原理工大学,2014

篇2:公共空间中声音景观设计探讨论文

随着生理上的老化和病变,老年人更加关注自身的健康,渴望生存,所以他们对安全的要求比过去更加强烈。老年人的行为意识和动作的协调性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身体技能的下降变得不再协调,在设计老年人居住的室外环境时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安全问题,设计要周密,安排要细致,一定要避免危险的发生,保证老年人的安全。其次,设计老年人日常活动的室外环境时要考虑到老年人下降的体力,应该把一些基本的商业设施以及服务、保健设施还有娱乐设施设计到离老年人住处比较近,而且公共交通便利,老年人容易前往的地方。再者,老年人不断衰退的生理技能导致自身的抵抗力也不断下降,无论是过冷的温度还是过热的温度,还有炫光,这些都会使老年人感到不舒服。所以在设计室外环境时,要保证环境安静,空气清新,植被茂盛,一定要满足老年人对居住室外环境日益增长的舒适性需求。最后老年人也需要适当的运动,例如可以在户外晒晒太阳,呼吸呼吸新鲜空气,活动活动身体等。而一些速度性和力量性的剧烈运动不适合老年人,老年人主要选择一些像散步、慢跑还有太极拳这样以有氧代谢为主的运动,通过这些运动可以提高心肺功能,这样的全身运动项目还有气功,保健操以及游泳等。

2养老院公共活动空间存在的问题

2.1户外活动空间

通过调查一些地区的养老院,发现目前一些养老院里的环境比较简单,缺少一些景观小品;有的养老院的院子里杂物堆的到处都是,整个环境不够整洁;有的养老院设计的座椅老年人用起来不舒服也不适合,有些老年人只好自己搬椅子放到外面;还有的养老院不平整的地面致使老年人行走起来非常不方便。总之,大部分养老院受场地的限制,很少能够联系到外界环境,显得非常孤立。

2.2室内交流大厅、活动室

目前很多地区的养老院都没有供老年人交流的室内交流大厅,不同寝室的老人要想聚在一起交流就必须到外面去,如果哪天的天气不好的情况,到外面就显得非常不方便。还有的养老院也没有可以供老年人可以进行一些打牌娱乐的活动室。

2.3餐厅

通过调查发现一些养老院现在给老人提供用餐时还是通过小车将饭菜送到每个卧室的门口,所以没有将餐厅利用起来。我们应该鼓励大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到餐厅去吃饭,这也为大家提供了一个聚会交流的好机会。除此之外,一些养老院的餐厅简单而且单调的布置不但使老年人的食欲受到影响,而且让他们提不起兴趣来餐厅吃饭。与此同时,餐厅和走廊之间没有缓冲的空间,衔接生硬。

2.4居住环境

房间设计的千篇一律是目前养老院老人居住空间的现状,而且房间内也只是摆设了一些简单的家具,基本上都是一张床,一个床头柜,再加一个衣柜。以前生活环境的优越致使老年人无法在这样简陋的环境里唤起心里的共鸣。我们应该在条件和环境允许的情况下,让老人自我发挥,自己布置自己的房间。除此之外,还存在这样一个问题,老年人的房间缺乏私密性,致使因每个人的脾气还有秉性的差异造成相互之间矛盾的发生。还有一些细节问题的存在,诸如储物柜设计在床下造成老年人取东西时需要弯腰,而他们这个年龄段弯腰普遍很吃力,所以我们在设计时应该考虑到这些细节问题,给老年人尽量营造一个舒适方便的居住环境。

3对养老院公共活动空间的设计建议

3.1户外空间

养老院的居住形式一般就是集居,所以让老人有家庭感是我们在户外空间设计时应该首要考虑的基本目标。一般老人最喜欢在建筑物的出入口逗留,因为这里是对外面热闹的世界和活动最佳的观望地方。老人住宿的出入口也是在这里,所以我们要把这里建筑的像家门口一样,让老人感觉到温馨和熟悉,不应该建造的过于庄严,让老人感到排斥,老年人应该可以自由的在这里聚集。现在为了管理的需要,一些养老院用围墙把院子围成了一个封闭的环境。封闭的环境不便于老人联络外界,使老人与外界的互动机会被隔绝了,同时使老人的视觉、心理、感官各方面都有被封闭的感觉。所以我们在设计养老院的的室外空间时,除了要使养老院的室外空间和院内之间有一定的界限,除此之外更应该在设计时不应该让老人感到空间的封闭和孤立。

3.2室内交流大厅、活动室

我们可以在入口门厅附近或者交通流线集中的区域设置交流大厅。交流大厅的作用就是提供一个空间供老年人互相交流,聊天。它同时也可以作为一个场所供老人年活动。所以我们应该在交流大厅里面布置一些可以供老年人休息的座椅,摆一些绿色植物在窗户旁边,为了增添生活气息,还可以放几个鱼缸。在通向阳台的地方设置一个门,这样不但让老年人出到阳台上方便呼吸新鲜的空气,而且阳台上的视觉环境也非常开阔。设置活动室主要就是让老年人做一些自身条件允许的简单的健身活动,还可以作为一个场所进行文娱表演,老年人可以自己自拍自演一些小型的文娱表演,像小品和话剧以及歌舞节目。与此同时,活动室的面积不能太小,也不能简陋的布置,如果是这样的话,老年人就没有兴趣来这里活动,3.3餐厅

我们应该在老人方便到达的地方设置餐厅,最好是离老人居住的地方挨得比较近。同时可以适当放大离餐厅比较近的走廊过道,用来设置供老人在等待开饭时闲谈交流的休息空间。除此之外,我们应尽量避免均一化地布置餐厅,为了帮助老年人寻找定位,可以分组形成小的区域。设置各种颜色,各种形状的餐桌,窗户的采光方式也不应该单一,要富于变化,最好是能把室外的环境可以较好的看到。对于餐厅内部,应该装饰一些色彩,以明朗干净为主,这样可以让老年人的就餐环境变的便利轻松。同时为了考虑那老年人,坐轮椅拄拐杖的,我们应该把餐厅里餐桌和餐桌之间的距离适当的加大,这样可以方便他们行动。多样化的布置方式可以让老人感到趣味性,不会觉得单调。最后卫生间和衣帽间要在餐厅附近设置一些,这样老年人使用起来方便。

3.4居住环境

篇3:公共空间中声音景观设计探讨论文

关键词:艺术形意,公共空间,设计,应用

我们生活的公共空间是由平面和立体两个部分构成的, 而不论是哪一个层面,都包含着人类对于美的追求。因此, 在进行公共空间的设计当中,必然会涉及到关于艺术的元素。本文主要分析了艺术的形意在公共空间设计中的应用, 以期提升公共空间的整体美感。

一、艺术的形意在公共空间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一)海报宣传中的艺术形意应用

海报是一种具有艺术性的大众信息传递工具,为了实现大众传媒中特有的感染力和号召力,就需要注意设计时的色彩冲击效果,这样才能够在第一时间吸引人群的眼光。一般来讲,海报的设计需要完成包含新元素、具有视觉冲击力的要求。一个成功的海报是可以让消费者在不直接接触商品之前,其购买的潜在欲望就能够被激发出来,这种效果的实现完全是依靠视觉的印象来完成的。因此,必须重视起海报中所包含的艺术的形式和色彩设计。海报本身有抽象和具体两种形式。抽象的海报是为了让观众在神秘的色彩中对产品产生好奇心理,从而引起他们去接触商品的兴趣。而具体的海报则是让人明确地感知作品的主题,从而产生情感共鸣的目的。而不论是哪一种形式的海报,都要正确使用艺术中的形式和色彩两种元素。以伏特加的一组平面海报为例,设计师通过抽象艺术的流动性将水的流动完美地诠释出来,同时又将具象的梨子和柠檬包含其内,神似人类的胃部。这样的一组海报不觉地让消费者在观看时就能够想象到液体滑入胃部的柔滑,将艺术的意境之美淋漓尽致得发挥出来。而色彩上以简单的黑、绿、黄进行处理,又是对艺术形式的全新处理,带给消费者一个迫切的心理需求。

(二)公共标识中的艺术形意应用

标识是被赋予特殊含义的一项平面设计,它既可以是文字和图像的组合,也是可以声音的传递或者建筑的造型,甚至可以只是一个简单的人物。标识本身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就是完成对于特殊人物或者事物的纪念。标识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产生,并且在人的生活发展当中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尤其是在社会出现巨大变革,信息量急速增长之时, 为了方便人们之间的信息传播,公共标识开始大量涌现。对于无处不在、司空见惯的公共标识来讲,其设计更应当体现出创新性和时代性。也就是说,公共标识的设计不仅要包含使用的目的、范畴,还应当在外形上具有可鉴赏性和新颖的构造形式。以最为常见的厕所的标识为例,不再是以表示男、女的具体形象来标识,而是使用了更加简单的符号来代表: 三角、圆圈等等。使用那些能够更加简单地分辨男女的图形, 体现了艺术简单的特性。

二、艺术的形意在公共空间立体设计中的应用

(一)艺术的形意在公共建筑中的应用

建筑的设计风格是社会时代的产物,与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都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建筑设计的这种特性, 使得建筑空间设计成为时下艺术的一个最为外在的表现形式。艺术与建筑设计之间是一种共同促进的关系。建筑师如果能够将艺术和建筑设计这两个领域结合思考,就能够实现两者之间的协调融合,而将艺术元素融入建筑风格的设计当中,也成为建筑设计师一种自发性的思考方向。艺术对于建筑设计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艺术创造的透视法,成为时空动态串联观念的源头,也开启了人们对于空间设计的全新认识。第二,抽象艺术将点、线、面、色这几个元素相互联系起来,这样的艺术思考形式,不仅是艺术家的思维和激情的外在体现,同时也帮助建筑设计进入了具备单纯和通透特性的建筑形态当中。第三,建筑设计师逐步接受了艺术中的视觉流动效果,并将这一艺术元素实际运用到建筑的设计当中,这给人们的视觉带来更加广阔的观赏空间,也让人们在建筑风格的欣赏中,感受到艺术形意的魅力。在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之下,新材料和新技术的出现为建筑设计开拓新的发展空间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而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条件的极大提高,人们的精神文明需求也逐渐表现出来,而这种需求也逐步蔓延到建筑的设计风格当中。这时艺术的形意就开始在建筑的设计当中被运用起来,不仅使得建筑设计具备了更加独特的风格形象,而且艺术的形意元素的应用,也使得整个建筑设计具备了更加独特的魅力和艺术价值。

(二)艺术的形意在雕塑中的应用

雕塑是雕刻家通过一定的素材创造出的艺术形象,这一形象是对时下社会生活的反映,也是对艺术家内心感受的表达。雕塑作品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象,它本身就有着非常特别的艺术感染能力,创作者通过雕塑的使用价值,并结合使用装饰艺术,创作出能够让人们感知到艺术美感的雕塑作品。作为公共空间设计的一种艺术形式,雕塑实际上也是能够表达艺术形意最为外在的表现形式。雕塑中的艺术形象, 就是将艺术的形意语言运用其中,以进行艺术创作。这种雕塑创作不再局限于自然现象的表达,而是更加偏好于事物精神和内涵本质特征的表达。依据雕塑的表现特点,又可以将雕塑分为“有机形雕塑”和空间形体创造雕塑两种。对于有机形雕塑来讲,它是对自然现象进行提炼,形成最为简单的形式,这种简单的形式又能够将这一现象最为本质的特征表现出来。虽然没有能够直接反应现象的标志性特征,但是也表现了艺术的形意元素的重要内涵。例如,法国雕塑家让·阿尔普的作品中具有非常明显的个性。这种个性又被称作人类的菊花提。也就是说,雕塑中的具象想象实际上就是来源于自然中的人、物,但是经过艺术形意的加工之后,可以重新得到一个全新的物品。这实际上是作者艺术观点的表达,也体现了创作者对生命形态的微观和宏观的角度的全面认知。所以,他的雕塑作品也可以理解成作者本身对于生命成长的理解。而另一类雕塑艺术,却不再以自然的现象作为艺术创造的参照物,而是将几何形体作为雕塑的形体语言。这种雕塑艺术具有一种包含冷静和理性的分析精神,相应的,其情感表达元素也较少。它突出的重点在于将空间和形体进行重新的结合,以表现出强烈的动感,是工业文明的产物。以美国的“立方体XXVII”为例,作者以立方体和圆柱体为艺术创作的元素,成就了一种宏伟的建筑风格。在这组作品当中, 作者对不锈钢材料进行了打磨和纹理的艺术处理,之后又对造型进行了最为简化形式的抽离,然后开始进行不对称、不规则的空间构图,这种设计的风格,使得作品整体具备了更多人性的元素。而这幅作品又以草原为背景,象征着工业文明的到来。除此之外,艺术家也开始研究雕塑艺术的形体语言和内涵精神表现,这也成为艺术形意语言在现代雕塑艺术中的重要表现方式。总之,艺术形意语言的发展,使得雕塑设计的造型语言也更加地丰富,这不仅表现在雕塑的艺术层次上,也表现在人们对于自然现象的本质认知,艺术形意的应用开启了雕塑艺术的新篇章。

篇4:文化介入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探讨

一、当前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存在的问题

(一)文化性设计的缺失

城市公共空间是城市发展的组成部分,不仅是人与城市融合存在的重要场所之一,也是城市文化传播的媒介之一。因此,城市公共空间中包含了诸多发展的文化内涵。

而在现实设计中,不少城市注重城市经济的增长,而忽视城市文化性的设计;注重建设的规模,而忽视城市特色的体现,大规模而缺乏文化的城市广场、城市公园、城市街道层出不穷。如不少城市热衷于搞“形象工程”,而忽视了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质量的提高。这一现象是对文化的无知和漠视的表现,单纯注重表面化的建设,而不能够从城市长期的形象与发展角度提升城市文化与形象,表现出城市公共空间普遍缺乏文化性。

(二)公共空间文化要素挖掘不足、表达手法尚在探索阶段

城市公共空间文化性设计的缺失体现于两方面:一方面对城市文化的挖掘表现为表面化,不够深刻;另一方面表现为不真实性,或者雷同,不能体现城市特色文化。在表达手法上,不能够从地域特征文化出发,提升城市形象,多不成熟,模仿和趋于表面化,不能够给游人提供聯想和发挥的空间。因此城市设计中,尤其是城市公共空间应纳入地域文化理念,创造特色城市公共空间[1]。

(三)限制城市公共空间文化建设的因素

1.注重经济的发展,漠视文化性城市公共空间形象的提升

这一点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表现尤为突出,只注重经济的增长,进行大规模城市建设,对城市文化不能够进行充分的思考。目前不少城市已经意识到城市特色的重要性,纷纷提出文化立市的口号,创造城市特色景观,如各大古城纷纷突出其历史景观建设。

2.文化的全球性与民族性的碰撞

在当前全球化的时期,文化面临着全球化与趋同化的危险。城市设计的一些专家注意到,“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一旦在城市设计的理念上完全趋同,城市就失去了自我的独特性与吸引力。“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将文化的全球性与民族性的意义进行了高度的概括。因此在规划中,我们要保持自己的民族文化,将文化的民族性和文化的全球性进行完美的结合。

二、城市公共空间的特点及公共空间设计的几个层次

城市公共空间通常表现在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公众性,城市公共空间由于其开放性,是市民户外活动与交往的主要场所,供所有人群使用,因此公众性是其最显著的特征。

第二,城市形象的窗口,游人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城市的街道、广场,因此其是外来人员对城市主要印象的来源,是城市形象的窗口。

第三,城市历史的见证,城市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在原基础上一步一步发展而来的,城市的历史或有意或无意地在城市公共空间留下痕迹,因此其是城市历史发展的见证。

第四,城市文化的传播媒介,城市公共空间由于其开放性,为市民提供活动的空间,成为市民喜欢的休闲地方。在此城市文化可以被广泛地传播,是文化交流的场所。如西安大雁塔广场的“八大怪”雕像,形象地传播了在特殊地理和环境下形成的陕西民风民俗。

另外,根据杨·盖尔先生的《交往与空间》[2],户外活动分为在各种条件下可发生的必要活动、只有在适宜条件下才会发生的自发性活动以及有赖于他人参与的社会性活动。在本论文公共空间的活动主要指自发性活动和社会性活动。

创造适宜的空间才会发生自发性的活动,如散步、呼吸新鲜的空气、晒太阳等。进一步创造可以交流的空间如设置半私密性空间等,就有了进一部交流的可能,而更进一步地增加文化要素,烘托文化氛围,就成为了文化传播的空间。

根据以上的分析,笔者认为城市公共空间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活动空间;第二层次为活动和交流的空间;第三层次为活动、交流及文化传播的空间。当然这其中并没有严格的分界,只是为了说明城市公共空间的功能层次有所差别。最高层次的城市空间就是除了供市民日常的活动与交流需要外,更为重要的是成为城市文化传播和发扬的媒介,是城市文化延续的表现区。

三、文化对于城市公共空间创造的影响与意义

(一)提升城市发展的内涵

现代城市的发展包含了诸多的文化综合意义,每个城市都特定地蕴含了其内在的文化身份,这包括悠久的历史文脉,也需要面对现代化的城市发展特征。因此,城市发展是在古今的文化脉络中,逐渐形成城市发展的特征,并形成城市自身的内涵。如果忽视城市发展过程中特定的文化内涵问题,势必让城市变成人与城脱离的现象。面的地域化的风土人情及独特的发展历史,都是城市发展内在的精神要素。因而,独特的文化底蕴在城市发展中必然存在重要的实践意义。在城市空间设计中,对文化设计性的关注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二)留存城市的精神记忆

城市在人类漫长的发展历史中,既形成了物质实践的积累,又凝聚了一种内在的文化经验。但是这种内在文化经验在现代化城市发展的急剧变化中,文化要素常常被搁置在边缘,而是单独追求受西方影响的现代主义城市化的设计,从而造成城市的千篇一律。这种方案忽视了人与城市发展的内在联系,也从本质上忽视了文化经验的内在积淀。爱默生认为:“城市是靠记忆而存在的。”但是现代化的城市发展,却忽视了城市曾经的记忆。

城市发展的特征与特定地域条件下的历史经验、文化记忆存在本质上的联系。如果在城市发展的公共空间中,在城市进行公共空间设计的探讨时,我们忽略了保护城市的历史与文化记忆的延续性,那么城市的发展与人的存在还有什么意义呢?

(三)文化作为城市旅游的内在积淀

在城市发展的实践过程中,城市旅游业已成为城市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是城市现代性过程中,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同时,需要引起我们关注的是,文化在城市旅游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尽管它内在的隐含在城市的发展方式中。随着我国城市现代化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对精神生活水平的认识不断深化,现代人在物质生活与理性实践的同时,越来越认识到精神与文化对生活实践的作用,也就是说,理性生活原则的同时,人们还无可避免地关注着快乐的原则。因此,文化消费,逐渐成为现代人关注的对象。那么,在城市旅游与消费中,现代人对城市旅游的向往,实际上象征了人们对文化消费的向往,也就是说,人们旅游的对象,与其说是城市旅游,不如说是在消费这个或者那个城市的文化特质。他们面对的是城市的文化品质与历史意义,而不是去消费一座毫无历史文脉记忆的冷冰冰的现代空壳。

因此,文化对城市旅游具有重要意义,城市空间设计的探讨离不开文化所起的内在作用。

(四)以文化作为内在动力的城市发展

以往我们常把文化作为一种理论,或者仅仅作为一种象征性的事物来对待。但在越来越现代化的城市发展过程中,文化与发展的关系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文化变成了城市公共空间发展的某种动力,或者说文化对城市发展所包含的政治、经济与城市本身的发展都在起着重要的作用。北京的798艺术区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原来798是一个老厂区,经过现代文化与艺术的融合,今天的798已经变成了一个世界知名的艺术与旅游区。为什么798——一个陈旧的厂房空间变成了一个世界闻名的城市公共空间。文化作为生产力的方式,起到了重要的变革作用。各种文化媒介与艺术的载体、行动者作为文化符号,内在地促使了这个城市空间的蜕变与重生。

综上所述,针对当前城市公共空间中文化要素的挖掘与表达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应当注意到文化和城市设计之间的融合关系,进而在更深层次的文化、民族背景中探讨我国城市设计的问题。同时,在探讨现代城市公共空间和文化的关系中,应认识到地域性的文化要素对于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创造的意义和影响,以及文化性的设计对提升城市公共空间具有的重要作用,它是创造地域文化特色的城市景观和留存、发展城市记忆、文化的必然趋势。

作者简介:

王爱清,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建筑与艺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城乡设计。

篇5:室内公共空间设计中漆艺运用论文

一、漆艺生发和演化的进程是其作为公共空间陈设新元素的历史基础

河姆渡文化的朱漆木碗,是人类最早使用漆的实物证明,距今已有7000年的历史。大漆又称国漆、土漆,具有耐热、耐酸、耐磨、防腐、绝缘的特点,抛光之后呈现天然光泽,被誉为“天然涂料之王”。古代漆艺的发展历史可以说是漆器的发展历史。商周时期和战国时期漆艺已经得到大力发展,广泛应用于酒器、武器、食器、乐器、、礼器、冥器等。西汉时期漆器的发展更为迅猛和辉煌,制作更加精巧,成为漆器发展的高峰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漆器造型更为丰富。唐代随着经济的发展漆器广泛用于佛造像,传统日用型漆器受到陶瓷的冲击,一部分向艺术品型漆器转型。宋元明清时期漆艺不再辉煌,却也是工艺美术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大漆从被发掘到使用,最直接的原因是材料的优越性。古代人们将大漆直接涂抹于器物,器物经久耐用。后来把矿物颜料加入大漆使得大漆色彩丰富,把它直接用于生活装饰,受到人们的喜爱。我们古代留存下来的建筑和器具上都能看到漆艺深沉又不失变化的色彩。大漆在古代生活中得以广泛认可和使用是其材料性能优越的一种反映。时至当下,大漆作为优质装饰装修材料在韩国和日本被广泛的应用于生活和生产。比如日本的食器、高档手表、寺庙建筑等;韩国的家具、日用器具等。在我们现代生活中,漆艺正在被重新认识。无论作为日用器具的生产还是作为纯艺术创作,大漆优越的材料性能为艺术家提供了无限的空间。中国古代对漆的使用涵盖了建筑、家具设计、室内陈设等方面。这些无疑都是艺术服务于生活需要的典型案例,为现代室内空间陈设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同时大漆这种材料的特性为设计师提供了设计的新维度。

二、漆艺在室内公共空间陈设中的应用

漆艺作品因其材料优越、技法多样、装饰性强等特点,作为室内公共空间陈设的新元素,可以在漆画或漆壁画、漆家具如漆屏风、漆摆件等方面进行设计。

1.漆画和漆壁画的性能和应用

漆画陈设于室内空间,易于悬挂,装饰效果强,也易于擦洗。漆壁画即以漆为材料,绘制在夹芯板、密度板等媒介物上,然后安装在墙面或者直接绘制于墙体的大型漆画,它是漆画在室内空间延展至大尺寸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是空间中墙面与画、空间与形象的紧密结合。漆画和漆壁画技法丰富,表现力强。漆壁画可以做镶嵌,用螺钿、骨、石、玉等材料按照特定形象进行镶嵌,丰富的材料带来视觉上的美感,被很多人喜欢。也可以做漆雕,类似于浮雕的效果,打破传统漆画平面性的效果,呈现出立体的视觉感受。还可以用漆直接彩绘,然后打磨抛光完成。大漆材料和工艺特性使得漆壁画大气磅礴、绚丽多彩。区别于传统壁画,漆壁画不易变色、表面光洁易于打理。所以越来越多的人对漆壁画青睐有加,成为酒店大厅、时尚会所、历史博物馆等空间陈设的主要选择。

2.大漆家具和屏风的空间应用

家具作为日用品离不开人们的生活,传统家具通常选用优质木材进行设计加工,在造型和功能上尽其所能。大漆家具在日常家具基础上强调着色的花纹和造型相协调,突出陈设环境的气氛。大漆家具既可以古朴卓然,也可以现代时尚,兼具艺术性和实用性。比如设计师为客厅设计的茶几、沙发、和储物柜简洁大气、充满时代特征。为中式书房设计的条案和书柜,可采用素髹或螺钿镶嵌的方法,前者大气自然,后者生动深沉,和书房读书的环境相得益彰。漆屏风是室内陈设的重要类别,属于家具类,但屏风因其强大的实用性和装饰性往往受到设计师和使用者的青睐。漆屏风有四扇、六扇、八扇等不同设计,往往取双数为吉祥数。功能是室内空间分割和装饰。从大小形态上可分为插屏、桌屏、折屏等。将漆艺的种种技法应用于屏风,或描绘或镌刻,或镶嵌,典雅大方,吉祥富贵。

3.漆摆件对空间的补充和美化

小型器具,比如花瓶、花台、烛台、香具等是对空间中大型家具或绘画起到补充和对比作用。花瓶等因为体积较小,可以用大漆灵活处理,以适应不同的空间环境,起到很好的美化和点缀作用,在室内陈设中不可或缺。

三、结语

篇6:城市公共空间植物景观设计论文

在很多城市中,虽然城市的植物景观很漂亮,但是由于城市多个地方景观设计形式相同,设计较为单一,无法提升植物景观的观赏性,更加无法达到人们的喜欢程度,很难让当地的居民得到满足。

2.2缺少人性化因素

设计中没有将人性化的因素融入到其中,更多注重的是植物的美观度及个人的感官经验等。同时,设计主要以城市发展作为主要的中心,缺少人性化因素。因此,很多城市在植物景观设计完成后,人们无法从视觉上得到满足感,很难将城市景观设计的真正作用发挥出来,也无法达到城市景观设计的真实目的。

篇7:公共空间中声音景观设计探讨论文

摘要:近年来,我国高层住宅的比例越来越高,高层居住小区的发展有其现实意义。本文阐述了高层居住小区的公共空间设计研究现状,注重空间、景观、生态,对小区游园,底部架空层,屋顶花园等特点进行分析,探索高层居住小区公共空间景观设计。

关键词:高层居住小区;景观设计;架空层;屋顶花园

1研究背景

高层住宅的主要建筑形式为独立高层、小高层(7~29层),位于城市的中心区域,因为能够依托城市便利的公共交通和基础设施,能较成功的解决“交通瓶颈”的问题。高层住宅充分发挥土地价值的基础上,通过适当的降低建筑密度和容积率,获得更良好的通风和采光和居住环境,成为在现有经济条件和社会发展水平下提高居住品质的一个理想途径。因此在城市中心区发展高层低密度住宅更加贴合我国的国情,能够在较短时间内使城市居民的居住质量获得明显的提高。但是也存在发展的制约因素,即“产品瓶颈”。在住宅户型的舒适性与经济合理性相结合、创造高品质的小区环境和辅助配套设施等方面关注度不够,居住品质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提高。

2高层居住小区公共空间景观设计

高层住宅的优势在于向空中发展,腾出地面绿化来改善居住环境,这样,高层的住户才会感受到自己置于绿色的环境中。舒适宜人的居住以及方便快捷的交通已经成为城市居民最为关注的两个主要问题。亲近自然的居住环境、人性化的活动场地、亲切宜人的建筑尺度和空间氛围、便捷的基础设施等无疑是人们对于居住的最高理想。

绿地是居住区不可缺少的公共设施,也是唯一有生命的基础设施,具有独特的生态效应。居住区绿化为人们提供了优美环境,并在满足人们可居、可游、可赏的同时,还可以消除都市的喧嚣、身心的疲惫,从而有利于居住者得身心健康和智力发育。

居住区环境质量直接影响到人们的心理、生理以及精神生活。在人们活动的居住小区的步行道、广场、休息观景的空间中,创造性的设计能赋予园林空间一定的特色,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居住区设计中要坚持赋予园林景观亲切宜人的艺术感召力,保持空间的公共性与私密性的结合。

2.1 高层建筑高视点的要求

在现在的园林景观设计中我们要考虑到人们高视点(高层居住者由高点向下观景的位置的视点)的要求。现在居住小区的居民楼越来越高,对居住区景观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我们在小区园林设计中要体现这一要求。设计师在小区绿化造景之时,要充分考虑楼层较高的居民的俯视感受。高层住宅在景观上要求居住区的地面景观平面设计要悦目,体现形式美,强调面,即色块和色调的对比。色块,由草坪色、水面色、铺地色、植物覆盖色等组成,相互之间需搭配合理,并以大色块为主,色块轮廓尽可能清晰。植物搭配要突出疏密之间的对比。种植物应形成簇团状,不宜散点布置。草坪和铺地作为树木的背景要求显露出一定比例的面积,不宜采用灌木和乔木进行大面积覆盖。树木在光照下形成的荫影轮廓应能较完整地投在草坪上。

2.2居住小区绿色空间环境

居住小区绿化设计的功能性与艺术性不同于公园设计,小区的设计和建设中,注重功效和美学,考虑了时间与空间、文化与经济等双重层面的内容。它是以自然为主轴,强调情感与文化品位取向的生态人居环境。在景观效果实现上结合人文内涵,创造充满大自然情趣的生活游憩空间,充分考虑住户要求,满足小孩嬉戏,老人活动,以及居民体育健身等功能实现,营造出令人赏心悦目、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良好生态环境。使环境的生态功能与使用功能、标识功能并重。

2.2.1居住小区的健康理念。园林不仅要为人居环境创造自然的条件和气氛,也渗透以人文;人们不仅从自然环境中得到物质享受,也从寓教于景的环境中陶冶精神,获得身心健康。“以人为本”的思想和“可持续发展 ” 的生态园林发展方向。

2.2.2 绿色空间的可参与性和亲和性。在园林景观空间设计中我们要公共的开放与个体的私密性相结合,要开敞空间与半开敞空间相结合,用绿化来隔离空间是我们在空间隔离常用的手段。没有人的参与的、没有感知的绿色空间是苍白的、没有意义、缺少品位的。小区绿地需要有公众性、开放性、参与性,对应这样的需要的就是尽量的使居民能够在小区绿地中聚集,即现在所经常讨论的“ 人居 ”与“人聚”的问题。景观道路、健身设施等户外空间合理分布于绿地中正是“人聚” 的需要。园林绿化所创造的环境氛围要充满生活气息,做到景为人用,富有人情味。

2.2.3居民小区中植物的配置。在植物配置上强调冬透夏荫,春绿秋黄,改变小区内常绿乔木一统天下的局面。冬天,温暖的阳光透过枯荣的落叶,输送进小区;夏天,浓密的树荫给居民带来了清凉,使植物配置的群落具有保暖防暑降温的作用。引进色叶植物和香源植物,随着季节更替呈现不同的季相和挥发不同的气体,满足人们季移景换的审美情趣和不同嗅觉的刺激。强调植物的保健功能,小区内可以引进一些通过光合作用挥发各类气体的植物,起到提神醒脑、清热明目、疗肝润肺、舒筋活血等的保健作用。

(1)植物配置要层次分明、注重色块。在居住小区中进行植物配置时,也应该注重其层次的搭配。利用乔灌、地被的混合配置出高、中、低、地被层四个层次,这样再进行空间的分割及联系,通过各个层次,使空间更具自然的节奏。色块布置时色彩简洁明快,可按设计者的要求任意作出各种图形图案;采用色块的模纹形状可以达到最快的成形效果,满足快速绿化美化的要求;养护相对简单,只需要一次成形后经常间断性进行修剪,就可以达到较好的绿化效果;只要合理选择色叶树种,就可以让色块四季基本不变,更加重要的是色块的设计比较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观念,特别在欧式建设的小区中和环境比较和谐;容易使人感觉环境整洁有序,现代气息较浓。合理运用色块,可以最大程度地吸引人们的注意力。现在常见的色块组合有:红色块为红叶小檗,红花木;绿色块有瓜子黄杨、雀舌黄杨、大叶黄杨、杜鹃;黄色块有金叶女贞、洒金珊瑚、金边黄杨;也有用红绿草、雪叶菊等草本花卉。

(2)掌握季节性观花观叶植物相搭配。“春意早临花争艳,夏季浓荫好乘凉,秋季多变看叶果,冬季苍翠不萧条。”这首诗道出了季节变化及对小区设计的最直接要求:应保持三季有花,四季常绿。另外注意整个小的色相变化,在有色树种的搭配上,可以采用一些色彩对比度较大的树种,这样可以使小区的绿化更加生动活泼。

(3)以草本花卉弥补木本之不足。虽然草本花卉在应用中的管理比较繁琐,但是相对来说更容易为进行控制,易于成为造景要素。在组合时必须考虑到小区中植物的色泽、花型、树冠、形状和高度、植物寿命、生长势等方面,才能互相协调。对于每个组合的设计时,还应该考虑周围裸露的地面、草坪、水池、地表等几个组合之间的关系。

3高层架空层和屋顶花园的设计

3.1居住小区中底部架空设计

现在居住区建筑越造越高,使得人们离绿地及邻居越来越远,在钢筋水泥的建筑日益占据城市主流的今天,架空层为城市空间和居住空间提供了链接,为人们架起邻里沟通的温馨桥梁,提供了具有人情味的自然空间,满足了居民交往及活动的需要,增进了邻里的情感交流。正是人们的这种需要使开发商越来越多地采用了架空层的设计,牺牲经济效益,是为了提升楼盘的品质。

底层架空空间构成要素由植物、建筑小品、铺地、游乐设施构成,构成要素色彩宜亮、体量宜小、布置宜精致。

每个组团的架空层设计中引入特殊点设计的概念,按年龄层设置特殊活动区,分别定义为:“中老年活动区”、“青少年活动区”、“儿童活动区”,比如中老年活动空间强调的是健康主题,设有健康足底按摩步道,健身器材、水吧以及休憩等设施。儿童玩乐空间可设置滑梯等儿童嬉戏设施、休闲座椅等闲聚设施。置身于架空空间内仿佛漫步于室外的大自然中,既有室内宜人的气氛,又具有室外的自然亲切感,业主们多了沟通交流的场所。不管是雨天还是天晴,沐浴着满园的绿色和清新的空气,清晨打拳、练功,傍晚下棋、聊天,俨然生活在一个安全、和谐、文明的社区环境中。

底层架空空间因其建筑结构特点,光照条件较差。所以底层架空空间的墙体不宜运用过暗的色彩,要有适当的色彩对比,以活跃景观空间。此外,还应在顶面等处布置照明灯具,使底层架空空间明亮开阔,方便居民在此活动。底层架空空间环境条件相对较差,植物配置上可选择耐阴、耐旱、生长慢、宜养护的花草灌木品种,局部不通风的地段可布置枯山水景观。底层架空空间可栽植的植物有八角金盘、洒金珊瑚、麦冬、虎耳草、垂盆草、玉簪、大吴风草、常春藤等。

3.2屋顶花园设计

屋顶花园就是利用建筑屋顶的面积覆土种植花草树木,形成屋顶庭院,是园林建设的形式之一,也是建筑向自然空间的渗透,它对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城市的美化以及城市室外空间的合理利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屋顶花园是现代城市建筑设计以人为本的体现,它可以满足人们居住、工作、休闲、观赏等多种需求。屋顶绿化作为一种不占用地面土地的绿化形式,是空中的景观,无论简单、低维护的拓展型还是密集型屋顶绿化,技术与艺术都要高度统一。“绿色奥运”为屋顶花园的推广和发展带来新的契机,尽管目前我国的屋顶绿化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构造技术、植物种类筛选标准等,但重要的也许是对我们追求景观化、生态化和效益化的屋顶绿化建设有很好的参考价值,构建适合我国地域的屋顶绿化建设和研究平台。

4结语

近代城市的发展和多种功能需求孕育了高层居住小区,它不能象传统小区那样在完全封闭的情况下发展,出现了半开放的商业服务空间,与城市生活相渗透,容纳更丰富的功能。在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需要以绿色生态为原则,进一步探索高层居住小区景观设计为现代人营造更多的优良环境,引导新的生活方式,适应时代需要,促进社区文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坚,王竹.高层住居适宜性空间环境浅析[J].华中建筑,2004(06)

2崔桦.城市居住区绿化浅析[J].华中建筑,2004(06)

3李蕾.聚合居住与高层住宅主体公共空间营造[J].华中建筑,2004(05)

4张静.武汉市居住小区环境景观评析[J].中国园林,2004(05)

5黄金绮.屋顶花园设计与营造[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6

6周文琴,姜晓琴.建筑底部架空设计的思考[J].华中建筑,2004(02)

7陈跃中.休闲社区――现代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手法探讨[J].中国园林,2003(1)

篇8:公共空间中声音景观设计探讨论文

在城市景观设计的诸多内容中, 公共休闲空间占有较大的比重, 如广场、步行街、社区公共区域等, 此类空间具有舒适的休闲娱乐功能、主要对步行者开放这样一些特点。

在这类环境中, 兼具有实用功能和审美功能的景观小品与小型的构筑物发挥了巨大作用, 营造出如家庭一般的舒适氛围, 使室外空间成为与室内一样可以使人们进行愉快活动的区域, 从而成为实现景观空间的休闲功能的物质载体。其中, 由于绿化在景观中的主导地位, 因此用以划分植物景观范围并使之依附存在的景观设施也成为设计的绝对重点。常见的绿化设施的种类有花坛、树池、花盆、种植坑、花架、绿篱及其组合等。

2 绿化设施的功能构成

2.1 实用功能

这是绿化设施自身具有并向人群提供的主要功能, 为树木、花草等提供存在的依托、划定大小与范围。

2.2 环境意向

绿化设施通过其形态、数量、组合方式对环境空间进行补充和强化。如种植乔木的树池与座椅的重复在空间中构成了对广场入口的明确的导向性。这样的辅助功能通过其自身的形态和周围的空间环境共同发生作用。

2.3 景观装饰

这种装饰效果来自于植物及其所依托的设施本身的艺术美感和与环境结合共同产生的呼应、渲染效果。植物、小品、建筑等相结合, 相得益彰。

2.4 综合功能

许多绿化设施的功能都不是单一的, 如花台常常兼具休息功能, 或排列成车障等等。这在提高空间的质量与利用率方面有积极的作用。

3 绿化景观设施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形式单调

忽视个性的塑造是现阶段国内景观设施设计的通病。相似且单调、缺少特色, 千城一面。如材质相同的可坐式花坛, 风格相似的树池、花架, 在一地出现之后往往造成全国的跟风, 缺少个性与创新性。

3.2 缺少人性化的设计

目前存在许多对于人性化要求的考虑不足的设计, 如草坪、灌木区域过大或阻碍交通要道, 致使行人为图方便而踩踏破坏景观绿化;绿化区域或花坛的转角处有时采用了坚硬材质却未处理倒角, 对使用者安全也造成一定隐患等等。

3.3 制作粗糙与养护不到位

同其他的公用设施一样, 生产制作的粗糙与后期管理、养护的缺失常使绿化景观设施的实际状况不尽如人意。如树池内的泥土没有相应的固定与阻挡措施, 导致松散外落或是污水的淤积与溅出;其他配套设施如垃圾箱等的缺乏也使树木周边常常搁置了许多垃圾, 破坏了环境的美观等等。

4 公共休闲空间的绿化景观设施的设计原则

4.1 人性化的设计原则

绿化设施是直接与人接触的, 是直接对人发挥功能、为人服务的, 因此它的设计必须以人们的物质与精神、生理与心理等各方面的需求作为标准。其设计首先要满足人的心理、生理要求, 提供合理、充足的绿化存在;其次, 设施的尺度要符合人体工程学的规范, 亲切、宜人、舒适;再次, 以不同大小、种类的绿化形式创造开放、半私密、私密的不同空间状态, 满足人们不同性质的休闲活动要求;最后, 绿化设施也要做到无障碍, 为残疾人提供方便, 做到全方位的人性化。

4.2 整体性的设计原则

同一种设计元素在一处休闲空间中重复出现可以起到很好的贯穿作用, 给观者以整体的视觉、触觉的感受, 从而形成一种整体空间感。例如一个景观区域的绿化设施采取和区域内座椅、路灯相似的材质、色彩进行设计, 使其统一在一个整体的基调下 (见图1) 。此外, 还可以将绿化设施与用途不同的假山石、景墙、座椅、车障等作整合设计, 作为组合反复排布, 形成整体的、多用途的趣味空间。

4.3 灵活性的设计原则

公共休闲空间在多数情况下都处在人员密集的状态, 如果在绿化设施的设计中融入休息类设施的功能, 那么座椅的拥挤状况将会得到很大改善。例如, 可以利用树池与花池的周边, 围绕植物设计座具 (见图2) 。相对于专门的座椅来说, 这类次要座位增加了绿化设施在形式上的灵活性, 提高了后者的功能广度, 同时为人群提供了多样性的选择。

还有一些绿化设施在设计时, 应考虑使用中的更新和移动。例如在大型花钵的底部采用滑轮的设计, 就可以经常进行排列和组合的变化, 增加人们对休闲空间的新鲜感。

4.4 美学性的设计原则

绿化设施的设计除实用性的要求外, 造型上也要符合统一、均衡、比例、尺度、韵律等形式美的一般法则, 给人们的身心带去美的感受。设计中应尽量巧妙的通过图案、造型和空间组合等外在形式把内在的设计立意表达出来, 结合所承托的乔、灌、花、篱、草的不同形态以及不同色彩的植物形象, 达到整体形式的高度美感。

5 绿化景观设施的设计要点

公共休闲空间的绿化设施与其他空间内的相比, 在设计原则上有许多共同之处, 但具体表现在设计上, 存在许多差异。例如, 一般道路上的绿化设施尺度相对来说要大一些, 造型色彩简洁醒目, 这样才能对处于快速运动中的人留下印象。而休闲空间内人的行为多以步行和停留状态为主, 速度缓慢, 需要尺度较小、造型精致的街道家具供其细品。所以在具体设计上, 必须要考虑到休闲空间环境下的特殊性。

花坛、花钵在以硬质地面为主的休闲空间是重要的绿化手段, 它的位置往往是视线的焦点所在。花卉的鲜艳色彩和蓬勃生机是其他人造的装饰物无法与之相比的。花台、花钵通常设置在道路两侧或转角等处作为装饰, 或在广场中用来划分空间。花台四周可以砌成30 cm~50 cm的高度, 便于人们就坐。行道树在步行空间内能够为人群提供避暑遮阴的场所, 也可以对外观不尽如人意的建筑立面、构筑物进行遮蔽, 美化空间环境。若是在树木周围设立休息设施, 其使用率一般都比其他位置的高。在树池的表面常用到一种特殊的铺装, 金属或混凝土的树池箅, 它的优点是能固定泥土, 平整路面。与砖石、草皮相比, 前者对于雨水渗入地下的阻碍较小, 有利于树木的生长 (见图3) 。

在配置绿化时, 设计者应首先考虑植物的不同形态和特征, 一年四季的色彩、形态变化, 不同品种之间的组合效果, 满足不同环境的需求, 或根据植物特性分时间段交替摆放一些可移动的花卉植物, 以保持四季常绿的景观。从绿化景观设施的设计, 以及花卉、树木的数量与布置上, 人们可以感受到环境的设计者与管理者对景观空间质量的重视程度, 以及对城市人群的人性化关怀。

摘要:通过对公共休闲空间与绿化景观设施的概述, 归纳了绿化景观设施的功能构成, 针对现阶段城市公共休闲空间的绿化景观设施设计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具体的设计原则及设计要点, 对工程设计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公共休闲空间,绿化设施,景观,设计

参考文献

[1]于正伦.城市环境艺术——景观与设施[M].天津:天津科技出版社, 1990.

[2][丹麦]扬.盖尔, 拉尔斯.吉姆松.公共空间.公共生活[M].汤羽扬, 王兵, 戚军, 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3.

[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商业区与步行街[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0.

[4]季建乐.夫子庙步行商业街区的不足与改进[J].城市问题, 2010 (2) :28-34.

[5]夏祖华, 黄伟康.城市空间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1992.

[6][英]克利夫.芒福汀.街道与广场[M].第2版.张永刚, 陆卫, 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4.

篇9:探讨个性化的校园公共空间设计

近些年来,我国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学校数量不断增多,校园公共空间设计成为校园规划设计的重点内容。校园公共空间设计是校园环境的营造的重要方式,为学校师生提供有效、舒适的交流与学习环境,对学校教育水平的提升发挥着重大作用。因此,加强对校园公共空间设计的研究,使其符合现代个性化校园的需求,是校园规划发展的主要方向。

校园公共空间的概述

校园公共空间是指在校园环境中,建筑物隐蔽环境之外的部分,良好的校园公共空间布置,可以为学生学习、生活提供更好的感受,其信息获取量增加,也能够更好地吸引使用者,使其保持良好情绪状态,对使用者的身心健康有着重要作用。

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和人们对教育环境的日益重视,校园公共空间设计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体现出空间多样化的特点,具体是指功能的多样化、形式的多样化以及设施的多样化。其中,在功能多样化上,是指校园公共空间要兼顾交通、交流、运动、休闲等多种用途;在形式多样化上,是指校园公共空间的结构、材料、形状以及颜色等要丰富多变;在设施多样化上,是指校园公共空间需要有草地、丛林、山水、雕塑等不同设施。

校园公共空间的作用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提高视觉享受上,通过合理的设计,增强校园公共空间与建筑实体之间的匹配性,提高校园环境在视觉上的和谐感、美观性;二是增强文化内涵,在设计中,通过对校园历史积淀、文脉的继承,可以增强校园公共空间的文化内涵;三是满足使用需求,在设计中,充分从师生心理需求、个性差异的角度出发,采取丰富、活力的设计方案,可以使校园公共空间更好的满足不同人群的使用需求。

个性化校园公共空间设计的内容

1.功能设计

功能设计是校园公共空间设计的根本所在,即使是在个性化校园中,也要先满足基本的交通、道路以及交流等功能。

首先,在交通功能上,要做好出入口、机动车道路、步行道等设计,要尽量实现人车分流,采用的有平面方向和垂直方向两种,其中,在平面方向上,可以使建筑群按人字形展开,在外部设置车行道;当用地紧张或为山地时,可以通过地下通道、大台阶等来满足车行需求。

其次,在运动功能上,校园公共空间运动功能不能仅局限于操场,还需要结合教学楼、宿舍分布情况,在多个部位分别设计多种形式的运动场所,比如乒乓球台等,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活动机会,满足学生的运动需求。

2.景观设计

景观是校园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要素,在景观设计中,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保证景观的功能性,比如照明景观,在满足照明需求的同时,通过选择合适的灯具,使其具有点缀景观和美化的效果;比如休息座椅,要能够满足使用者休息的需求,还要设计在合理位置、选择创意的椅子,使其与周边环境构成和谐整体,起到装饰作用。

二是景观的观赏性设计,景观的根本作用是营造舒适、美观的环境,为使用者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因此,在设计时,要从艺术的角度,通过对景观造型、色彩、比例的选择与调整,利用色彩丰富的植物、具有艺术性的景观小品等,来提高景观的观赏性,起到美化公共空间的作用。

三是景观的层次性设计,景观设计并不是简单的摆放或者罗列,否则会显得与原有空间之间不协调,影响美观效果。所以,在景观设计中,还需要从层次性方面入手,通过运用艺术、节奏等分隔方式,形成具有多种层次的景观空间,避免景观设计的突兀,提高景观设计的观赏水平。

四是景观的生态性设计,生态性也是校园公共空间景观设计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在设计时,需要尽量选择植被,增加绿地面积,提高公共空间的绿色覆盖率,扩大植物物种的多样性,营造更加自然、清新的公共空间。

五是景观的文化性,校园作为教书育人、文化传承的场所,文化是其重要的特性,在景观设计中,也需要考虑文化性,通过造型设计、题字等方式,提高景观的文化内涵,为观赏者、使用者提供文化思考空间。

3.空间设计

校园公共空间设计的本质就是对空间的重新划分、改造与利用,在此过程中,如何把握好设计的尺度,是空间设计的重要内容。在个性化校园的公共空间设计中,需要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首先,从宏观层面来说,校园公共空间设计是一个整体的内容,并不是简单的功能设施或者景观节点,需要从校园整体需求的角度来布局,从多个角度进行综合考虑与设计。

其次,从微观层面来说,在个性化校园中,更加重视以人为本的原则,需要充分考虑使用人的感受,在景观、功能等设计上,都需要符合人们行为、心理的特征,提高公共空间的服务水平与利用效率。

结语

综上所述,校园公共空间设计在当前校园规划中的地位不断提升,传统的校园公共空间设计已经无法适应当前发展的形势。因此,从个性化校园角度,做好校园公共空间设计,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优美、舒适环境,使学生走出宿舍与教师,到公共空间中参与活动,增加交流机会,充分发挥校园公共空间的积极作用。

篇10:公共空间中声音景观设计探讨论文

景观的发展经历了一场平民化和大众化的历程,城市公共开放空间作为契机,一直是景观设计学科的研究热点。从“点”到“线”构成的空间体系来研究公共开放空间的景观整合,以期对城市景观设计提供科学依据。景观的大众化

1.1 景观

“景观”一词,约于16 世纪与17 世纪之交,由荷兰语Landschap 作为描述自然景色特别是田园景色的绘画术语引入英语,演变成现代英语的Landscape 一词。该词被赋予了“自然风光的一景或一处景色”的新内涵,即由当初的对风景画的欣赏转为对现实风景的欣赏。19 世纪中叶,通过地理学家的使用,德语Landschaf t 在土地规划和区域规划领域获得了新的意义。后来,从“地域综合体”的概念出发,多学科参与研究的领域Landscape Architect ure(景观学)逐渐形成。在景观学科中,景观设计师基于城市公园规划的实践经验,开始了公园、公园路、城市公园系统、城镇规划等不同尺度的土地利用和规划实践。

1.2 景观设计的社会改革———创造为大众共享的空间

西方景观学专业作为社会改革的内容之一,出现于美国19 世纪中期。建于1858 年,由被称为“美国景观学之父”的Frederick Law Olmsted 和英国建筑师Calvert Vaux 设计的纽约中央公园,标志着城市公园运动的开始。在这之前景观设计对象主要是乡村墓园和花园设计,这些项目工程倾向于小尺度的、主要为少数人服务的、更大部分关注美学的独立工作。随着现代工业主义的第一次爆发,以及外来移民的大量增加,美国的城市迅速繁衍和增长,而公园设计理念正适应了这样的时代需求。公园形式要求以一种更复杂的方式结合社会、政治、环境、技术和美学等设计更大规模的场所,服务更多的人。纽约中央公园是第一个现代意义上的公园,也是第一个真正为大众服务的公园。

“公园运动”为城市居民带来了出入便利、安全清新的集中绿地。然而,它们还只是由建筑群密集包围着的一块块十分脆弱的沙漠绿洲。1876 年,Olmsted 提出了波士顿公园系统方案,得到高度评价,并被任命为负责整个公园系统建设的景观师。1878 年,公园系统开始建设,其结合地形地貌,以线性空间连接城市公园,并形成不规则的图形,意欲向外延伸,深入城市生活。Olmsted 在美国发起的城市公园运动和公园系统的建立,倡导保障各个阶层、尤其是城市工人阶级和穷人,在心理、生理、社会和经济利益和谐发展。城市开放空间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大众而不是贵族。从形式上说,它是从贵族专享和特权中解放出来的一种景观,为大众创造一种宁静的休闲场所,不同阶层,不同背景的人们可以在这里放松,交往,它反应了大众价值观。

自此,景观的发展经历了一场平民化和大众化的历程,现代景观应平等地呈现给所有的市民。景观作为人类的生存和生活空间而存在,景观场所的本质是人们的生活区域,符合公众休闲的基本需求和一定的文化需求。其实践表现为景观设计,其契机主要是为市民创造公共的开放空间。现代景观设计趋向于创造人与环境的新关系,促成公共空间与交流空间的出现,在景观中倡导公共精神的建立。2 城市公共开放空间景观设计

城市公共开放空间(p ublic open space)指城市中室外的、对所有市民开放的、提供除基础设施外一定的活动设施、承载各类公共活动并以承载生活性公共活动为主的场所空间。公共开放空间是整个城市的共享空间,在城市内部使用不具有权利限制,每个人的使用是平等的,它是整个社会的公共资源;再则,这种公共性还体现在对自然界各种生物的开放上,达到人与自然界的和谐共处。公共空间还体现了社会的公正与宽容;这种具有包容性的“公共空间”,是汇聚着城市的文化特质、包容着多样的社会生活和体现着自由精神的场所。城市公共开放空间是一个空间系统,由各种类型的空间构成。按空间形式可分为: ①点状空间,即以点的形式分布于城市中,如广场、公园、绿地等; ②线性空间,即沿某个轴向呈线性分布,如步行轴、绿化轴、滨水绿带等。

2.1 点状空间景观设计

点状空间是公共开放空间体系布局形式中的一种空间形态,这里主要指诸如广场、公园、街头绿地、1社区绿地等具有向心形态的外部空间。

2.1.1重视空间的可达性

可达性强调的是无障碍设计,以及如何使活动更加便捷的设计。如今可达性设计的概念正在往外扩展为通用设计,不仅是残疾人和老年人,其他人群同样需要可达性设计;即设计以保障残疾人的行动功能为基本点的普通人都可以利用的公共空间。

对于景观环境设计来说,可达性反应了市民在空间中活动的难易程度,包括距离、时间、内容、费用等。活动场地、休息设施、服务设施等的可达性影响到人们尤其是残疾人、老人儿童的活动水平和质量。可达性设计反映在环境各个方面,如入口坡道、扶手、照明、铺地材料等。还应重视户外活动的安全性,如:采取防滑、防坠落等措防护施;植物的配置避免选用有毒、有刺的品种。

2.1.2 设置各种功能和不同层次的开放空间场所

在不同功能的区域内应结合各地段的环境特点,设置不同功能的开放空间,满足人们多样化的活动内容和不同人群的使用要求。

公共空间应对各种行为倾向提供支持,赋予空间多功能使用的可能性,以提高空间的利用率,通过有效的设计方法使空间具有尽可能多样的空间体验。对于空间的划分可以有多种灵活的方式,如采用标志物,地面高差,铺装材料以及其他景观小品等方式对空间进行暗示。此外,空间环境设计要注意创造出具有多样视角、能够欣赏到各种风景的场所,并注意赋予它不同的形式和不同的功能,使利用者能够有更多的机会自由选择停留的场所和个人喜好的位置和设施。

2.1.3 注重与周边实体空间结合的连续性设计

在具体地段的点状空间设计中,要结合周边的环境特点,与整体环境相协调,进行连续性的空间环境设计,为人们提供连续性的空间体验;并结合实体建筑空间界面,丰富空间层次,使建筑空间与外部空间环境融为一体、内外部空间均成为有效积极的空间,避免点状开放空间成为建设后的残留空地这种消极失落的空间场所。

2.1.4 注重微观环境的生态设计

对于外部环境的布置更要结合地段的风向、土地植被、当地气候等生态环境进行设计,使开放空间成为人们户外活动的宜人场所。影响户外舒适性的主要因素有阳光、气温和风等。点状开放空间的选址和设计应尽量满足夏季阴凉和冬季日照;设计师应事先进行场地日照分析,帮助决定哪些方法来提高可接受日照量或缓解不利效应。类似于日照阴影的需求变化,人们对风的需求也是依气候和时间变化的;点状空间周边的建筑物布局、道路方向、以及植物的行列种植都能影响风的强度和方向。

2.1 5 结合人文景观环境,建立“场所精神”

富有人情味和人性化的空间是因为有文脉的积累和传承,因而赋予了这个场所具有存在感和精神内涵。人知道他身在何处,从而确立自己与环境的关系,获得安全感;认同则与文化有关,它通过认识和把握自己在其中生存的文化,获得归属感。在点状空间设计中,通过结合城市人文景观布局,将城市历史人文景观纳入现代生活空间中,成为延续城市文脉、沉淀记忆和寄托精神的场所。

2.2 线性空间景观设计

城市线性空间,是具备线性关系、有着流通以及景观产生机制的城市综合系统。在国外,有关线性空间的研究主要有公园道、绿道、绿色廊道等。1866 年由Olmsted 与Vaux 规划设计的第一条公园道,其最显著特点是把道路两边原先已有的分散、独立的天然和人工绿地衔接起来,形成公园道。1959 年美国著名的环境作家威廉•H •怀特(Wil-liam H.White)在《保护美国城市的开放空间》中首次使用了“绿道”这个词。查理斯•莱托(CharlesLit tle,1990)在其著作《美国的绿道》中将“绿道”进一步定义延伸为线性空间:沿着诸如河滨、溪谷、山脊线等自然走廊,或是沿着诸如用作游憩活动的废弃铁路线、沟渠、风景道路等人工走廊所建立的线型开敞空间,包括所有可供行人和骑车者进入的自然景观线路和人工景观线路;它是连接公园、自然保护地、名胜区、历史古迹,及其他与高密度聚居区之间进行连接的开敞空间纽带;从地方层次上讲,就是指某些被认为是公园路(parkway)或绿带(greenbelt)的条状或线型的公园。随着现代对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和景观生态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诞生,许多学者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对“绿色通道”进行研究,并逐渐产生了“绿色廊道”的概念。

2.2.1 连通性

在线性空间规划建设中,连通性是关键。随着城市的发展,社区的扩大,单个“点状”空间日渐被孤立或与自然区域隔离。线性空间将这些点状空间连接,能阻止这些生态岛的进一步孤立,创造与城市建成区域的缓冲带和更多的自然栖地。同时,线性空间将公园、居住区、学校、公共设施、历史文化资源等相连通,为人们提供了接近自然的通道大大提高了设施的可达性和利用度,以及社区的宜居性。

2.2.2 可达性

线性空间相对于人们住地的区位是决定着人们使用公共开放空间的方式、频度的重要因素。Gobster(1995)在对芝加哥大都市区13 条不同绿道近3 000 名使用者进行调查后发现,绿道与住所的距离直接影响其使用格局。他说明了绿道使用的距离衰减规律,使用者从居住地到绿道的平均距离为6.4 km,距离越远,使用者越少。因此,设计师必须充分考虑到绿道规划的位置,尽量接近居住中心。还必须考虑到一些年老的群体等特殊群体。

2.2.3 与机动车道的交叉设计

线性空间作为一种可替代性交通廊道,给人们提供更多选择的交通方式。线性空间能够连接出行地和目的地,沿途具有美丽风景,使步行者和骑车人能够往返于其间。在城市内部的公园与绿色通道之间以及在绿色通道内部可建立连续的、与机动车道完全分离的非机动车道系统,为人们创造一个完全属于自己的、健康的绿色通行网络。对于以休闲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小径,可以设置绿道与机动车道的交叉路口,并设置清晰的标志,还应设置禁止机动车进入绿道的障碍物。

2.2.4 设计的人文关怀

线性空间的规划应该遵从“人的需求”理论和“场所”精神并作为其设计的准则。在绿道设计中,应为步行者、自行车使用者、残疾人、滑板者等创造了安全、健康的通行环境和通行空间,促进其所连接的社区、市民之间的联系和交往,促进了市民的身心健康。同时,为了满足使用者的需求,应该在绿道的沿线附近配备服务设施,如停车场、休息椅、野餐区、健身设施、垃圾箱、商店和标志系统等。附属设施尽量集中配置在各个不同等级的出入口,以增加使用效率,减少建设成本,维护生态环境。

2.2.5 生态和文化景观特色保护

线性空间的设计应具有生态保护和历史文化资源景观保护的功能。从生态保护方面来说,供给动植物以及人类居住的栖地,并提供物种迁移的通道,并吸收和储存营养物,提高生物的多样性,改善气候等;从历史文化资源保护、文化景观特色保护方面来说,线性空间作为一种低强度的开发,是城市环境中的历史文化资源与城市环境之间的一个缓冲带,能有效地保护和利用这些历史文化资源,有利于城市更新; 另一方面,规划设计应避免更大范围内的均质性而导致失去文化景观特色。3 点状空间和线性空间的景观整合对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研究,要把城市公共开放空间当成一个系统来研究。由此,城市公共开放空间被看成是有诸多要素组成的统一体。研究城市__公共开放空间即研究公共开放空间系统的构成要素,及空间系统要素之间的关系。在此整合被设定为手段。城市公共开放空间整合的内涵,即是对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构成要素的相互关系进行研究。在此意义上,整合就是对开放空间系统进行整理、组合,最终促进城市空间的连续性和完整性的过程,引导具有连续性的行为活动[13 ]。

点状空间以灵活的空间形态渗透到城市各功能空间内部,又保持空间的个体独立性;线状空间则连接重要节点和区域,是具备线性关系、有着流通以及景观产生机制的城市综合系统。例如,公园可以看作是城市点状空间;而滨水区则既可以当作是线性的城市开放空间。若沿河的开发空间是如公园般的空间形式,就可以称之为“滨河公园”;若是如人行道般的绿化空间,则是具有了线性空间的特征,也具有线性空间整合的功能,视具体形式而定。不管其体现的是什么样的形式,广场、公园、绿带、街道、滨水区等,它们构成了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网络系统。

从“点”到“线”构成的空间体系来研究公共开放空间的景观整合具有重大意义。线性空间可以连接公园、城市广场、街头绿地等不同等级、类型的点状开放空间。“点状”空间的斑块破碎化往往对景观的空间格局和景观的美学价值产生负面影响,而各斑块的整合是排除破碎化影响的重要途径。通过线性空间的建设,破碎化的景观通过线性自然要素连接起来,能实现景观从破碎化走向综合化。同时,线性空间不仅可为动物迁移提供栖息地,还能促进城市地区生物多样性提高。当通过绿道网络体系将环境敏感

区相互连接时,可大大提高住区的生态、娱乐和文化价值。

而在长的线性空间中,在某个节点上融入城市广场等点状空间,可以解除线性空间的单调性。如音乐的节奏,在此有了一个小高潮。在景观节点和标志点处设置点状开放空间,为景观整体意象的塑造提供有效的衔接环节,使开放空间成为景观序列进程中的静态停顿点,增强景观序列的节奏感。并且,结合城市特色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布置,将自然景观与人的日常行为场所融为一体,并使城市的历史人文景观纳入到现代生活空间中,成为延续城市文脉,沉淀记忆和寄托精神的场所。结语

现代景观承载的功能不断趋于多元化、多样化,景观的意义被进一步丰富,成为被大多数人共享的、朴素的地域景观。其真正考虑到对大众的人文关怀,考虑到有足够的场地和为大多数人所用的空间设施,使人类在聚居的场所空间里能够享受到大自然的恩赐:阳光、空气、无污染的材料质地。

而公共开放空间正体现了景观的这个意义。公共开放空间中的绿地是新鲜空气的“发生器”和“容器”,是人和各种动植物赖以生存和成长的重要条件,也是城市避灾、调节市区小气候、保持城市活力的重要物质基础。公共开放空间作为公有财产平等地对所有人开放———无论他们是贫是富、是主人还是过客;这种具有包容性的“公共开放空间”,是蕴含着城市历史脉络、汇聚着城市的文化特质、传播着城市中人们的思想和情感、包容着多样的社会生活和体现着自由精神的场所。

上一篇:英语培训机构的英文简介范文下一篇:让在这里梦想起航—60年校庆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