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市第十二中学校长

2024-05-13

肇庆市第十二中学校长(精选6篇)

篇1:肇庆市第十二中学校长

放飞梦想的摇篮

——大庆市第三十二中的名校之路 细数流年,记忆在晨曦的琅琅读书声中悄然绽放!五十八年前,春风化雨,一颗教书育人的种子播入沃土,大庆市第三十二中学,应运而生!

大庆市第三十二中学始建于1956年,原名大同中学。建校五十多年来在党和政府的关怀和几代大同中学人的不懈努力下,大同中学不断成长壮大,1978年划归大庆市教育局统一命名为大庆市第三十二中学。当时,学校条件极其简陋,老师半工半教,学生半工半读,在这种艰苦的环境中,师生们造就了坚毅、勇敢、务实、进取的优良传统!

学校建成后,正值党中央、国务院做出开发大庆油田的重大决策之时,石油战线的各路大军从全国各地开赴到这里,一大批知识分子也积极投身到开发大庆油田的热潮中,其中来到大同中学任教的有:新华社记者夏泽、健康报编辑唐佳柱、生活报编辑欧阳老师,以及马凤继、张勇等高级知识分子,他们的驻入就如“松基三井”喷出的油流一样为学校的发展注入了巨大的动力。

一批批英才在这里孜孜不倦的学习,并以优异的成绩走向高一级学府,走向大江南北,走向祖国和世界各地的各行各业!五十年代毕业的王子和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后期陆续毕业的如寇铁、李海峰、高洪山、阎树中、李树才、于景龙、李双红、李对红等都已成为国家的栋梁。大庆市第三十二中学,名扬四海,誉满神州!

在发展教育上,党和政府目光长远,人民群众大力支持,学校几经扩建,规模不断扩大。现在,大庆市第三十二中学学校占地面积达4.1万多平方米。校园里教学区、活动区布局合理,一栋6397.61平方米的教学大楼,一栋4535平方米高标准的雅居乐综合教学楼,多媒体教室、仪器室、实验室、图书室、音乐室、微机室配备齐全;200米环形塑胶田径场以及学生水厕于2011年先后落成;全部硬化的操场和全面绿化的校园使学校基础设施得到了全面提质。学校现有教职工128人,其中研究生2人,本科学历88人,专科学历36人,工人2人,学历达标率为百分之百;高级职称24人,中级职称56人,初级职称20人。学校现有教学班27个,学生1506人。目前,学校是大庆市规模较大,发展较快,教研教改和教学质量最优秀的初级中学之一。

基石铺就成功,理念走向现代,汗水营造伟业!大庆市第三十二中学历届校长,就是三十二中的基石,现在,学校的舵把交到了年轻的朱振江校长手中。2009年朱校长主抓32中学全面工作以来,站在学校全面发展的高度,认真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带领学校领导班子真抓实干,整章建制,正通人和,短短几个月学校面貌大有改善,教师学生面貌焕然一新,各项工作井然有序。

办学理念先进。在多年办学历程中,学校坚持高扬“传承文明、追求卓越”的精神旗帜,秉承“敬业是办学的真谛、设施是办学的基础、管理是办学的关键、质量是办学的目的”的教育思想,努力追求“打造和谐教育、构建人文校园”的奋斗目标,倡导坚持科学发展与人性化管理相结合的管理理念,关爱尊重每一个学生,以各种活动为载体,使学生综合素质得以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教学成绩突出。在教学管理中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在做好学生减负工作的同时注重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鼓励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均衡发展,按照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要求开足开满各项课程,组织学生参加各类评比竞赛活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对全校教师实行综合评价制度,激励教师掌握更多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知识,调动老师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使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扎实有序地推进新课程改革和开展校本教研,由校长亲自带队深入班级进行听课、评课、研讨,探究适合本校实际的教学方法,各教研组定期开展教研活动,教师们各抒己见,交流在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找到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法;在全区率先使用导学案教学,打破了使用传统的教案教学,老师灌输式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的原始教学方法,转变为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讲授为辅的科学教学模式,充分的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使教学成绩得到了跨越式的提高。教育教学质

量逐年提高,近几年中考成绩稳居全区榜首。2010年中考成绩跃居全区第一名,2011、2012年中考成绩遥遥领先,且各项评价指标均为全区第一位,2013年中考再创佳绩:各项综合测评稳居全区第一名,并且进入省统招段总进段率高达64.8%,与大庆市知名学校靓湖中学持平。

德育工作稳步扎实开展。学校制定了班级量化考核制度,对各班级的卫生、纪律、学生校服穿着情况、两操情况、精神面貌等实行日检查、月汇总、年评比,政教处坚持做到早中晚一日三查、课间查、课上走廊巡查,将问题消灭在萌芽中,近几年学生违反校规校纪情况明显减少,校园打架斗殴等恶性事件基本没有发生,文明、礼貌、和谐的校园环境已经形成。实行三位一体综合德育教育模式: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每学期召开全校学生家长会,指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教观念,形成学校指导父母,父母教导孩子的家庭教育格局,促进学校和家长相互沟通。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学生是一个社会成员,最终要进入到社会大环境中,社会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品德养成,为此,学校多次与公安、卫生、社区等部门沟通、协调,营造了良好的校园周边环境。学校聘请了公安民警做学校的法制副校长,定期为学生开展法制教育讲座。安全工作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正常开展的保障,学校专门成立了校园安全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分管安全的副校长主抓各项安全工作,每学期对

校园的建筑物、教学设施、班级、办公室、教学场地、水、电、消防设施器材等实施进行集中检查,每学期对在校外小饭桌就餐、住宿的学生,乘坐机动车辆上下学的学生进行调查统计,排除安全隐患,并且召开相关学生家长会讲授相关安全知识,与家长和司机签署安全协议书。学校认真落实上级主管部门安排的各项工作,较好的完成了“关心下一代工作”、“大庆精神,铁人精神”进校园,进课堂等相关工作,得到了相关部门的赞誉。

随着教学质量和学校管理的不断提升,大庆市第三十二中学得到了社会和家长的广泛认可,被黑龙江省人事厅,黑龙江省教育厅评为“全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大庆市文明单位标兵”、2005年至今连续获得黑龙江省“百姓口碑金奖单位”、大庆市“中小学德育先进集体”、黑龙江省“金牌服务单位”、“黑龙江省十佳和谐校园”,“黑龙江省群众最满意学校”“大庆市师德先进集体”“安全和谐校园”“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教育示范校”等荣誉。

锦旗迎朝日,阳光照征程,站在新的起点上,大庆市第三十二中学依据“站稳升学教育的立足点,占领竞赛教育的制高点,凸显新时代中国特色教育的亮点,打造基础教育新课改的闪光点”总目标的指引,以创办特色名校为着力点,多措并举保安全,做到组织落实、教育及时,管理到位,实现校园及周边安全管理无缝隙覆盖;齐心聚力促发展,加大基础

设施和现代化教学设备建设,为学校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硬件支持;创特色、建品牌,谋求新的发展点,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把大庆市第三十二中学打造成为一所特色鲜明、品牌卓越、复合发展的名校,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征程中续写华章,再创辉煌!

篇2:肇庆市第十二中学校长

为贯彻落实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大庆市教育局2013年教育工作要点》,积极响应大庆市教育局关于开展规范办学行为的号召,进一步加强我校管理,规范我校办学行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根据油田教育中心统一部署,我校针对办学行为的各方面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自查。先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规范办学行为中存在的优点:

(一)、规范招生行为方面

我校地处外围油田,周边农村较多,虽然我校属于油田教育中心学校,但一直坚持实行按学生户籍所在地划片招生,免试、就近入学的原则招生,确保本地区内适龄儿童全部入学接受义务教育。对周边农村子弟不拒绝,不歧视,做到一视同仁。整个招生过程做到公开、透明、规范。学生入学后,及时完成学籍注册,目前学生学籍管理的制度健全。

(二)、规范教学行为方面

1、我校能严格执行课程方案,按照国家课程计划的规定安排教育、教学活动,做到:坚持按标准课时开课,不随意增减课时;坚持按课程设置开课,不随意增减科目;坚持按课程标准要求教学,不随意提高或降低教学难度;坚持按教学计划把握进度,不随意提前结束课程和搞突击教学;坚持按规定的要求考试,不准随意增加考试次数。

2、我校每周上课5天,学生每日在校参加教育教学活动的时间小学不超过6小时、中学不超过7小时。每节课上课时间为40分钟。严格执行节假日放假通知,不占用课余和节假日等时间,不安排学生集体补课。严格执行大庆市规定的作息时间。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不含体育课、课间操)。

3、严格控制作业量。我校小学一、二年级原则上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其他年级只许留数语外三科作业,作业量不超过1小时。中学只许留数语外理化五科作业,作业量不许超过2小时。双休日及节假日不加大作业量。教师能根据学校的要求,精选作业内容,不布置机械性、重复性、难度过大的作业,学生作业量基本上适中。

4、严格规范日常考试。我校能严格控制考试次数,按规定组织期中、期末考试,不设其它类考试,课业成绩实行等级制,取消百分制。不依据课业成绩对学生排名次,更不按考试成绩安排和调整座位。实行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评价学生。

(三)、规范教师行为方面

1、我校能注重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培训,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学校制定了《大庆市第五十二中学教师行为十不准》及《大庆市第五十二中学规范办学行为管理条例》等一系列制度,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每学年开展教师职业道德考核,评选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积极营造教书育人,爱岗敬业的良好风尚。

2、学校制定了教师备课、上课、听课、作业布置和批改、考核评价的基本要求,教师基本上能按要求进行备课、上课、听课、作业布置和批改、考核评价。教师听课节数能达到规定的要求。

3、加强对教师的管理,严禁教师对学生实行有偿家教、有偿补课,对有偿家教的教师,采取“一票否决”的办法予以处理,考核直接定为基本合格或不合格。经自查,未发现有教师课外有偿补课行为。

4、我校切实加强了对学生用书的管理,彻底杜绝乱订复习资料和不规范用书问题,规范教材管理。不允许向学生变相征订或出售教辅资料

(四)、规范办校办班行为方面

我校小学现有15个教学班、初中现有12个教学班。面向全体学生,不设立重点班、快慢班。各学年设置平行班级。教师配备力求平均,各学科强弱搭配。各班学生随机编班,男女搭配平均,人数均衡,实力均衡。

二、规范办学行为中存在的问题:

1、还有极少数教师存在不尊重学生人格,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

2、还有部分教师教学水平一般,课堂教学艺术性较差,没有吸引力,学生不感兴趣,学习效率低,学习成绩较差,家长不满意。

3,各学科之间还缺少必要的沟通,留家庭作业时存在作业量过多或过少的现象。但这是偶尔发生的事情。

三、整改措施:

1,加强对教师教学行为的教育。虽属个别现象,但影响整个学校。教师要有集体荣誉感。

2,加强对薄弱学科教师的业务培训,提高教学水平,用高超的教学艺术吸引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让家长满意。

3,加强学年组建设,加强同学年各科教师间的沟通,统一布置,整体要求,不再出现作业量过多或过少等现象。

通过自查,我校意识到规范办学行为,责任重大,意义深远。尽管我们在工作中做了一定的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上级的要求还存有差距。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严格要求,做好各项工作,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大庆市第五十二中学

篇3:肇庆市第十二中学校长

——陶行知

王波, 男, 中共党员, 本溪市第十二中学校长。1983年8月参加工作, 大学本科学历, 中学高级教师。辽宁师范大学教育管理研究生进修班学习毕业, 辽宁省第三届骨干校长培训班毕业, 中央教科所专家型校长学习班毕业。1983年8月开始, 先后担任教导处主任、校长助理、市十六中学和二十六中学校长等职, 2010年3月至今任本溪市第十二中学校长。曾荣获2008年度全国“基础教育改革 (初中) 创新型校长”、“中国最具影响力校长”、第八届“中国改革优秀人物”、辽宁省“十佳中小学校长”、“本溪市优秀教育工作者”、“本溪市劳动模范”、“本溪市首批名师”、“本溪市物理学科带头人”等多项荣誉称号。

二十一世纪, 社会高速发展, 人们只有创新理念, 才能保证生存, 只有创新理念, 才能谋求发展。抓住机遇, 乘势而上, 王波校长深谙这个道理。作为十二中学的一校之长, 王波校长身先士卒, 阅读经典教育著作, 阅读表现时代感的教育著作, 了解有关教育方面的信息, 不断汲取现代教育思想, 接受先进的办学理念。在他影响下, 学校领导班子和教职员工也以他为榜样, 在全校掀起了读书学习的热潮。他积极地倡导“走出去, 请进来”的学习策略, 不断地向省内外其他名校学习, 向办学出色的先进学校学习。他鼓励班子成员和多名骨干教师陆续远赴重庆、成都、上海、北京、山东等教育发达城市的知名学校, 实地考察, 求取其先进的办学思路、办学理念、办学模式、教育思想、教学方法等, 不断地完善本溪十二中学的办学理念。

几年来的持之以恒, 王波校长凭着他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使命感, 带领学校全体教职员工, 秉承“厚德明礼, 博学笃志”的校训, 坚持科学发展观,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大力推进课程改革, 围绕“现代化管理、全方位育人”的素质教育办学理念, 探索形成了“质量立校、和谐理校、科研兴校、特色强校”的治校方略, 通过健全制度和机制创新, 学校各项工作已经走上了规范化、精细化、人性化的轨道, 使久负盛名的本溪十二中焕发着新的生机和活力。现今, 十二中学业已发展成为占地面积三万五千多平米, 拥有三座教学楼, 66个教学班, 300余名教职工, 近4000名在校学生的省级一流现代化初级中学, 学校各项工作均跻身我省乃至全国的先进行列。学校先后荣获“国家群体活动先进单位”、“国家级教学实验基地”, 国家、省体育卫生先进校, 辽宁省“五一”奖状, 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学习先进集体, 省课改先进学校, 省创安文明校, 省共青团红旗学校, 省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单位, 省红十字学校, 省先进女职工集体, 市AAA级卫生模范单位等多项荣誉。

几年来, 王波校长高屋建瓴, 率领校领导班子统一思想, 锐意进取, 大刀阔斧地在全校各个部门推行工作目标化、制度化的管理模式, 相继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学校各部门的岗位职责和规章制度。在王波校长的带领下, 过去“年年老套套, 岁岁旧模样”的随意性、刻板化的管理不见了, 取而代之的是管理思路清晰, 工作计划性强, 各项管理严谨有序, 年年有新追求、新目标、新方法, 新变化, 人人有章可循, 事事有则可依。规范的目标化、制度化管理, 对十二中的整体工作起到了决定性的影响作用, 受到了全校师生的一致认可和拥护, 这也成为了十二中学最引以为豪的办学特色之一。

建设和谐社会, 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理想。“学校管理须以人为本, 用人文精神管理学校, 营造和谐校园, 对师生处处彰显人文关怀。”这是王波校长一贯秉承的最重要的办学理念之一。他号召全体教职员工要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 以优化、美化校园环境为重点, 以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 积极推动校园形成清新、和谐、人文的新风尚。在他的积极倡导和亲自主持下, 学校制订实施了一系列针对教师的人文关怀举措, 使教师感受到家的温暖。学校利用每年的端午节、教师节、国庆节和中秋节、元旦等节日对教职工进行慰问。为了丰富教职工的精神生活与业余文化生活, 学校经常性地开展排球赛, 乒乓球赛等。在为教师提供更多的温暖和关爱的同时, 也为学生创设了无限的人文关怀的空间。王波校长要求校德育处和团委要充分利用重大节日或教育月, 坚持开展“清明节”、“五四”、“一二·九”等纪念活动, 每年举行两次热心助学仪式, 同时搞好各种类型的文体活动。十二中学相继成功举办了校园运动会、校园艺术节、校园风筝节、校园歌手大赛、建校五十周年庆典等一系列大型活动。校园各种文体活动长期如火如荼地开展, 无时无刻不彰显着十二中学高品位的校园文化和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充分营造了十二中学“和谐、人文、宽松”的育人氛围, 造就出十二中学一批又一批素质优良、全面发展的优秀学子。在本溪市第十二中学, 教师愉快地工作, 幸福地生活;学生快乐地学习, 健康地成长, 和谐、快乐、人文关怀之花馨香校园。

近三年来, 王波校长高瞻远瞩, 大手笔投资于学校的现代化设施建设, 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也让十二中学跃升为拥有省级一流现代化设施的先进学校。尤其是近两年来, 无论在教育、教学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发展——主校和分校66个多媒体电教室投入大笔资金全面改善, 校园内外全部安装上了监控系统, 开通了十二中学校园网, 全校各班级和教研组、各处室的办公室等微机全部联网, 实现了资源共享, 全面实现了教学现代化和办公自动化。近两年, 学校又投资500多万元,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改善办学环境:先后改造了学校的操场, 粉刷了室内外墙壁, 更换了教室和办公室门窗, 改建了多功能报告厅、理化生实验室、微机室和会议室, 增添了电子阅览室、电子备课室。购置了近10万册图书, 扩大了图书馆的藏书量。据统计, 仅2010、2011年, 学校就投资800万用于学校软、硬件建设。学校还配置了《东师理想信息教育平台》《中央电化教育馆教学资源库》, 为教师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开展教学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江总书记在北师大一百周年校庆大会讲话中深刻指出:“百年大计, 教育为本, 教育大计, 教师为本。”王波校长重视学校硬件设施的建设的同时, 更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 把教师队伍的建设看作是学校一切工作的关键。青年教师是学校的未来与希望。学校把对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放在了学校工作的突出位置, 频繁搭建平台让他们施展才华, 激励他们在工作中大有作为, 以此造就了一批职业道德高尚、基本功扎实、教学技能高超的学科带头人。王波校长还在全校启动了“名师队伍”建设工程, 以“名师培养名生, 名生成就名师, 名师、名生铸就名校”的发展思路, 全面推动了学校的发展, 实现教师队伍的整体优化。经历风雨才能见彩虹, 经过一番努力, 十二中学师资水平大幅度提升, 涌现出省、市劳动模范2人, 省特级教师1人, 省、市优秀教师18人, 市优秀科技人才2人, 市师德标兵5人, 市级名师5人, 省市骨干教师45人, 十二中学真正成为了山城本溪的名师摇篮。近几年来的教育教学成绩更为突出, 在2010、2011、2012年的中考中, 十二中学连续三年摘取本溪市中考状元的桂冠。各分数段和升入省示范高中的比率均稳居本溪市榜首。在校学生犯罪率为零, 学生毕业率100%, 中考升学率98%以上。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王波校长率先垂范, 坚持走科研兴校之路, 是名符其实的专家型校长。作为本溪市物理学科带头人, 王波校长历来注重学校的科研工作。全校大力营造科研氛围, 鼓励教师向科研型、创新型教师发展, 大兴研究之风。几年来, 作为一校之长, 他撰写了十余篇教育、教学论文, 分别获国家、省、市优秀论文奖。其中论文《乘风破浪驶向七彩霞光》获得国家级一等奖。他主持的科研课题包括国家、省级课共计十多项。在他的引领下, 搞好科研已成为本溪市十二中学教师的共识。学校现承担国家级科研课题、省级科研课题五项, 市级课题十二项, 全校已形成以各学科教研组长为带头人, 以学科创新教育为依托, 人人有研究课题, 人人有研究目标, 人人有研究心得的良好局面。广大教师边科研、边实践, 用科研成果来指导教学, 用实践教学来检验科研成果, 不断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

2011年初, 王波校长亲自主持并制定了学校新的《五年发展规划》, 对下一个五年的发展予以重新规划, 内聚合力, 规范管理, 促进学校持续、稳步发展, 让十二中学继续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在办学理念、素质教育成果、教育教学质量、师资队伍建设和办学水平上有更大的发展和提升, 不断追求更加鲜明的办学特色, 提升办学品位, 全力跻身全省乃至全国名牌学校行列, 把十二中学打造成为本溪地区教育行业的品牌学校, 让十二中成为“人才的摇篮, 名师的沃土, 本溪教育的名片!”

王波校长, 热爱教育, 胸怀献身教育事业的一腔热血。王波校长有一颗对教育事业的忠心, 一颗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事业心。他一点一滴地务实工作, 兢兢业业地无私奉献, 全心全意地热爱着十二中学。有了他的感召和影响, 十二中学拥有了一支好队伍, 一股好校风;有了他的心血浇灌, 十二中学成为了山城本溪一所真正的名校。王波校长拥有令人信服的人格魅力, 孔子曰:“其身正, 不令而行。”作为决策者, 他严于律己, 以身作则, 为学校的利益敢说敢做, 敢当敢为, 公平正派, 襟怀磊落, 对集体、对同志充满真诚的爱, 以实实在在的行动给身边的每个人树立了榜样。他对待老师从无盛气凌人的训斥和简单粗暴的管理, 代之的是充分的尊重、理解和激励, 他关心教师生活, 想方设法为教师解决实际困难, 让教师亲身感受到了学校的温暖。王波校长民主谦和的工作作风, 为学校创设了一种民主和谐宽松的环境, 更赢得了十二中学全体师生员工由衷的尊敬和爱戴, 赢得了在本溪教育界极佳的口碑。

篇4:“第二中学”的跨越

教育理论认为,和谐的学校管理可分为三个层面,即完善的制度与机制管理的初始层面,以校长的观念、人格、能力所凝结的智慧来管理的发展层面。智慧管理而衍生出来的学校文化来管理的理想层面,显然,前者已经是被充分认识并普遍实施的,而由特色办学到办学特色进而到办特色学校,仅有第一层面的管理肯定是不够的,它必须以此为基础。积极实施始于第二层面、成于第三层面的智慧管理。因为,特色学校的创建,其实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学校个性化的重建过程,它是许多具体的管理智慧凝结而成的智慧管理,是以专家为引领,校长为核心,全体师生为基础的众多智慧的结晶。这种个性化、智慧化的过程往往需要不断循环、螺旋上升地经历以下三个阶段:

一、靠策划来预设。改善心智模式。建构共享愿景

在专家的引领下,我们从区域历史文化的角度,盘点过去,审视现状;从地方经济人文的角度,分析地方教育需求,分析周边学校状况;再从学校自身发展的角度,分析优劣,扬长避短,形成了“走向成功的校本发展模式”的研究项目,即以教师专业发展为前提,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根本。以学校和谐发展为核心,以体艺发展为特色的学校各方面最优化发展的校本发展模式,试图搭建“走向成功”的行政领导平台,解决校本发展宗旨、校本培养目标、学校文化建设等方向与策略问题;搭建“走向成功”的教师发展平台,解决为实施量身定做的教育模式提供各类优质特色教育的资源问题;搭建“走向成功”的学生成长平台,解决校本课程开发与校本培养模式的开创问题。同时,创设一个纵贯三个平台的以自我管理为核心、层块管理为辅助的调控运行机制,确保每个平台各系统功能的正常发挥。简言之:依靠一个理念(走向成功),一个特色(体艺教育),两个机制(自我管理、层块管理),三个平台(领导、教师、学生)来抓(教师)前提,保(学生)根本、促(学校)核心,扬(体艺)特色。

项目的形成,不只是智慧的整合升华的过程。更是一种心智模式的改善过程,全体师生员工在参与中全面地回顾学校的历史,在诊断中寻求发展方向、目标愿景,在思考中避害趋利,见贤思齐,在策划中趋同存异,凝心聚力,最终使预设变成了利益的趋同。其中为彰显体艺教育这一传统优势,提出了以体育、艺术教育为突破口来整合资源,提升质量的策略,这既成了师生员工的努力方向,又满足了群众高考升学的迫切需求,更推进了素质教育的发展进程。这种科学预设的学校愿景,在校外是一面旗帜,在校内是一个纲领,对历史是一个总结,对未来是一个目标,有力地促进了学校整体提升。

实践证明:好的教育策划,必定是建立在一个科学的教育诊断基础之上的,必定是心智与心智碰撞之下的共享愿景,必定是草根探究与专家引领的高度融合。

二、用文化去经营,改革管理模式,激发全员内需

特色学校创建,尤其是基础薄弱或面临困境学校的特色创建,往往要先做好基础。如前所说的必须在管理的第一层面,即科学运用完善的制度与机制在管理上先做文章,它是学校文化生息繁衍的母体,更是用文化去经营的基础。

我们的特色创建起步于“人情”加“铁规”的管理之中。在尊重人、理解人、服务人的前提下,严格实施以下几项制度:工作纪律坐班制,既有严格的签到制度,又有弹性的签离机制;任期目标责任制,根据教育规律,中层干部三年一聘,校内名师一年一聘,任期一到,对照责任,严格考核,同时自行免职,重新竞聘:精致管理承包制,对具体工作和项目,建立常规,承包到人,奖的心动,罚的心痛,校长与教师共考核、同奖惩,直至自行辞职;责任事故追究制。明确职责,过细考核,实施链式追究,从直接责任人向上追溯直至校长,健全责任追究的经济处罚机制,风险共担,同心同德;综合考核淘汰制,利用管理诸要素,实施以激励为导向、以淘汰为辅助的常规考评机制,对无法胜任者坚决予以淘汰;细节督察全员制,确保件件有督察,事事有落实。在此基础上。我们奏响了文化管理新篇章。

1.反思智慧管理主客体,明确大家一起管文化。

学校管理谁管谁?不是校长管老师,不是老师管学生。智慧管理的理念是大家都来管文化!原因很简单。教职员工是学校的主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是学校绩效的创造者,他是主人不要你管!管理的客体理应是学校文化。我们有着独特的文化打造策略。

坦诚相待内与外:首先是全力打造教育诚信服务品牌。无论校内校外,一诺千金,以此来征得社会理解,寻得百姓接纳,求得教师信任,赢得学生爱恋:民主决策行与止。大到方向规划,小到绿化维修。必须全面实施民主决策,特别是名师津贴等热点问题,不只是几上几下举手表决,有的必须是全员签字才能生效;考核评估去与留。吐故纳新是必要的又是麻烦的,必须把这种调整机制建立在规范的考核评估基础之上,必须是戒勉谈话以后的动作;真情服务师与生。校长必须从教师出发为教师着想,教师对学生亦然。这是内树尊严、外树形象的有效举措。

唯其如此,无论是表层的物态文化,浅层的制度文化,还是中层的行为文化和深层的精神文化,都是在主人公意识的觉醒中逐渐形成的,都是在全校上下的自觉维护中逐步建构的。

2.深究智慧管理标与本,明确全员都来管细节。

细节充分蕴含着学校文化,是智慧管理的具体化。内涵发展实际是细节化的过程。而精致管理的本质更需要细节化,只有过细地审视管理过程,抓住主要矛盾,精益求精,才能使学校管理日臻完美,日趋智慧。

围绕文化核心,建构文化体系。经过分析提炼,我们形成了“走向成功”的学校文化主题,在“以人为本、厚德载物、依法办学、明理尚志”办学理念的观照下,形成了“创建数字化、学习型、独特性、花园式江苏名校”的办学目标和要使每一个进入二中的同学“每天都有成功的喜悦,每月都有进步的快乐,每年都有获奖的成果,三年后成为会学习,有特长,品行好,潜力足,善合作的现代中学生”的校本培养目标以及“一年过关,二年合格,三年胜任,四年优秀,五年名师”的教师发展目标,并以此绘制了具体的学校发展愿景。强化文化导向,整合教育资源。对内,让每一个角落、每一个时空、每一项活动都充满激励,使每一个班级、每一个组织、每一个部门都创设“让你成功”的机遇,形成体现“走向成功”内涵的

“硬覆盖”和“软环境”。对外,充分利用社会媒体,社会组织机构为每个师生的成功提供帮助。同时,明确教材不是唯一的教育资源,教师是十分重要的教育资源,校园文化是不可或缺的教育资源;明确有资源并不意味有价值,充分开发利用好各种资源。借助文化引领,充实发展愿景。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在发展中调整,在调整中前进。形成沙龙式教学研讨组织,创设导师制教学模式;文化班与特长班并重,行政班与学习班并存,小组学习与班级学习并进,形成完全适合学生实际发展需求的校本课程体系和属于本校的切实有效的教科研经典模式。

3.细探智慧管理的切入点,明确体察、激励是关键。

特色学校怎么管?我们的策略是“用文明唤醒文明,凭智慧催生智慧,拿爱心换取爱心,以能力激活能力,靠热情点燃热情”。具体措施是靠体察调整细节,用激励激发潜能。有学者说“细节是眼睛的省略,它常常在校长的熟视无睹中隐没”,我则认为细节是心灵的疏忽,它往往在人们的疲劳麻木中疏漏。全校师生必须时刻自察,长自省、自警、自励,教师自尊、自爱、自强,学生自主、自理、自立。同时,还要体察环境和他人,校长信箱“体察民情”,问卷调查“了解民意”,专家指导,揭示盲点,有奖举报,杜绝隐患。

其次是激励。校长应扬人之长,念人之功,谅人之过。帮人之难,学校关爱每一个个体,温暖每一颗心灵,获得、留住、打造名师,最终激发工作热忱是智慧管理的重中之重。为此,必须关注教师感受。调整教师情绪,倾听教师声音,满足教师需要,实现教师期望。学生成长更是如此。

三、凭品牌来提升,改变教育模式,促使全部成功

品牌是学校文化建设长期积淀的产物,是在不断完善的特色发展中逐步形成的。是学校领导与师生智慧管理的结晶。品牌一旦形成并得到家长和社会认同,就会发挥品牌效应,产生心理预期,加速建设进程,促使学校在特色化道路上健康行走,不断跨越。当然,品牌的形成,必须创设有别于常规的教育模式。

1.建构量身定做的课程体系。

学生的文化基础不一样、发展性向有区别、潜能发挥有先后,因此,让所有学生都在文化上摸爬滚打,挤进高校的做法肯定是不明智的。智慧的管理措施应该是为每一类学生发展提供不同的成长道路:文化上有基础的走文考之路进高校,专业上有潜能的走艺体之路而殊途同归,潜能尚未发掘且文化基础平平的,则夯实基础,健全人格,练就技能,确保其毕业后的高薪就业。这样,不以文化优劣分层次,不以分数高低定班级,不以损伤自尊为代价来排定学生,让学生在自主选择中发挥潜能,在感兴趣的学习中快乐成长。这就是我们量身定做的教育模式。

2.形成灵活自主的选课机制。

多样的课程开发为灵活自主的选择提供了可能,而导师的指点和辅导则是选择课程的关键。学校必须全面开设课程超市,如实编写选课手册,准确介绍学习内容特点和学分要求。积极引导学生根据个人兴趣特长、家长意见、同学和导师的建议自主选课。学校积极鼓励张扬个性,挖掘潜能,导师及早介入,全面分析,及时调控,确保全体学生在模糊分层中开发多元智能,在清楚分类中各取所好、各得其所。

3.创设实践探究的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学校发展的主阵地。智慧管理要求,建立一种“学出问题来”的课堂教学模式,实现由“带着问题学”为“学出问题来”的模式转换,从而为自主探究学习提供初始的启动和长效的内驱力,让每一个学生学会探究。为自主学习提供创新平台。建构一种优化的统化自学过程的教学过程,缓解班级授课的同步性、集体性与自主学习的异步性、个体性的矛盾,发挥合作学习优势,促使每个学生全面发展,为终身学习与发展提供策略、夯实基础。教师将学习的过程、策略概括为“方法”,用“方法”去点拨,而学生则将自己学习所获得的方法、策略抽象为“知识”,并内化到认知结构中去。

篇5:肇庆市第十二中学校长

尊敬的全体教职工同志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新年好!

不平凡的2013年即将过去,充满希望的2014年就要到来。在新的一年开始之际,我谨代表学校向关心、支持我校发展的各级领导、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心系学生、辛勤耕耘的全体教职员工及离退休老同志表示诚挚的问候!向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全体同学致以亲切的祝福!

回首2013,振奋和激情,成功和喜悦,这一切都交织在一起,许许多多的人和事,让我们铭心刻骨,激情难忘。每念祖国春光好,热泪落地静无声。新年的钟声已敲响,面对2014,我们豪情依然,信心依旧。2014年是我校发展非常关键最为重要的一年,同学们的前途向何方,同志们的事业怎样,学校的发展如何?家长在关注,社会在关注,有关部门和兄弟学校也在关注。唯有高昂的士气、坚定的信心、扎实的努力才是我们通往胜利之门的唯一途径。我们必须更敬业、更坚强、更努力,我们必须永往直前,永不懈怠!

新的一年,我们要深入全面开展新课程改革,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聚精会神抓质量,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折不扣严管理,扑下身子抓落实。使得管理再上新水平,质量再上新台阶,改革再出新举措,发展再添新亮点。冬至阳生春又来,天时人事日相催。

新的一年开启新的希望,新的征程承载新的梦想。让我们齐心协力,开好局,起好步,抓住机遇、团结拼搏、锐意进取,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用辛勤的耕耘,与时俱进,去收获希望,收获明天!

再次恭祝大家新年进步,身体健康,阖家欢乐!

篇6:肇庆市第十五小学参观感想

——肇庆市第十五小学参观感想

2012年12月13日,我们卓越教导主任培训班三十多名学员在广州大学教师培训学院的肖老师带领下,从美丽的七星湖出发,大概半小时的车程就来到了肇庆市第十五小学。对于十五小,在参观考察前知之甚少,但通过实地参观与聆听介绍,与教师座谈,使我们真正走进这间已有八十多年历史的老校、名校。了解、感受、学习了十五小的先进办学理念、办学特色,让我感受最深的是他们的办学特色,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一、从点滴开始,从细节开始。

肇庆市第十五小学创办于1923年,原名肇庆师范附属小学,后改为肇庆市第十五小学,至今已有80多年的历史,是肇庆市历史最悠久的一间小学。该校现有1700多名学生,91名在职教职工。是端州区第一所广东省一级学校。

一进校园,我就被学校教学楼外墙上几个醒目的金色大字吸引住了“教育无小事,事事认真,时时关心”。这时刻提醒着老师和家长,教育的每一个细节都非常重要,学生管理无小事,教育工作无小节,时时刻刻关注教育的细节,就能在细微之处创造出完美。他们把每个学生都看成是一个内在有被关怀需求的人,都存在着知觉、情感、思维、性格等生命特质的差异体,他们从各方面培养学生的进取心,发挥学生的内动力,满足学生的自尊和自我实现的心理需求。

围绕校园走了一圈,给我们印像最深刻的就是校园里别具风格的墙壁。走廊和楼梯的墙壁上到处记载着《三字经》以及唐诗宋词等有

关内容。学校巧妙地利用墙壁等细节传播着古代文化,熏陶着同学们的道德操行。如今不少学校时刻都在思考如何创新,如何创建特色,但都忽略了一些细微的常规。十五小能从点滴开始,从细节开始,关心满足学生的多方面独特需要,让学生感到贴心的温暖。

二、以人为本,注重实效

来到会议室,石校长简单地介绍了学校的概括后,就把交流的舞台让给了三位骨干教师。从彭主任(也是原来的语文科长)、数学科郭老师、英语科长陆老师的交流中,我感到学校非常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注重教研的实效性。

由于我在学校也是教数学的,所以对数学科的介绍特别的关注。郭老师提到在抓常规时,每一个细节都离不开“效”字,包括了:计划总结,健全有效;常规检查,重质保效;备课反思,实时实效;公开交流,广收实效;积极结对,共同增效。而在培养学生的环节里把过关检测本、课外思考本、测验草稿本这小小“三本”,以及学生竞赛、基本功比赛这简单“两检”作为学生养惯增智,抓出实效的手段。而专题式教研也不照抄专家或其他名校的经验,而是从学校实际出发,用最有实效的手段进行“一课两上”的教研,使十五小的数学科人才辈出。

而英语科陆老师所介绍的十五小英语特色活动,更是处处以学生为本,让形式多样的英语活动渗透在学生每日的活动中,如:每天校门口的英语推广大使,每周三的英语日广播,每学期一次的英语周活动。看着孩子们在操场上兴致勃勃地做字母操、排好队形说英语童谣的相片,我们也很想自己孩子的学校也经常搞这样的活动。这些生动有趣的活动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还提高了学生的英语素

养。也使英语科的科组文化向校园文化扩张。

学校的发展最终应归结于人的发展,既包括教师的发展,也包括学生的发展。对于学生的发展来说,需要智慧型的教师,对于教师的发展来说需要智慧型的领导。十五小在这方面的确做得不错,既为教师发展奠基,也为学生发展杨帆!十五小让我有了意外的收获!

上一篇:乡镇基层转正申请下一篇:如何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