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字的读音和意思

2024-04-10

陈字的读音和意思(通用12篇)

篇1:陈字的读音和意思

陈,读音:[chén]

部首: 阝

部外笔画: 5

总笔画: 7

五笔86: baiy

五笔98: baiy

仓颉: nlkd

笔顺编号: 5215234

四角号码: 74294

郑码: yhko

Unicode: CJK 统一汉字 U+9648

字形结构:

汉字首尾分解: 阝东

汉字部件分解: 阝东

笔顺编号: 5215234

笔顺读写: 折竖横折竖撇捺

字的基本解释::

陈 [chén]

排列,摆设:~列。~兵。

述说:~述。~情。详~。~诉。~说。

旧的,时间久的:~旧。~腐。~醋。推~出新。~~相因。~迹。~皮。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淮阳县一带。

中国朝代名,南朝最末的王朝。

姓。

详细解释:

陈 [Chén]

〈名〉

(形声。从阜,从木,申声。本义:地名。古宛丘地,春秋时陈国国都,在今河南省淮阳县。引申为姓氏)

古国名 [Chen state]。在今河南省东部和安徽省北部一带

陈,宛丘, 舜后妫( guí)满之所封。——《说文》

陈, 颛顼之族也。——《左传·昭公八年》

陈朝 [Chen Dynasty]。朝代名。南朝之一。公元557年陈霸先代梁称帝,国号陈。建都建康(今江苏南京),后被隋所灭

战阵;行列 [battle array]

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史记·李将军列传》

陈 [chén]

〈动〉

陈设,陈列 [put in order;display]

陈,列也。——《广雅》

陈,布也。——《玉篇》

展器陈告备。——《周礼·肆师》

陈力就列,不能者止。——《论语·季氏》

陈鱼而观之。——《左传·隐公五年》

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汉· 贾谊《过秦论》

又如:陈献(陈设供奉);陈宝(陈列宝物)

述说 [explain;state]

吾非尧舜之道,不敢以陈于王前。——《孟子·公孙丑下》

跪敷衽以陈辞兮。——屈原《离骚》

今日良宴会,欢乐难具陈。——《古诗十九首》

衡因上疏陈事。——《后汉书·张衡传》

常惠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汉使,具自陈道。——《汉书·李广苏建传》

又如:详陈(详细述说);陈言(陈述)

〈形〉

陈旧 [antiquated;outmoded]

年谷复熟而陈积有余。——《荀子·富国》

当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惟陈言之务去。——唐· 韩愈《答李翊书》

又如:陈醋;陈迹;推陈出新,新陈代谢

篇2:陈字的读音和意思

部首: 一

部外笔画: 1

总笔画: 2

五笔86: sgh

五笔98: sgh

仓颉: mn

笔顺编号: 12

四角号码: 10200

郑码: ai

Unicode: CJK 统一汉字 U+4E01

汉字首尾分解: 一乙

汉字部件分解: 丁

笔顺编号: 12

笔顺读写: 横竖

丁字的基本解释:

丁 [dīng]

天干的第四位,用于作顺序第四的代称:~是~,卯是卯。

成年男子。

人口。

从事某种劳动的人:园~。

丁 [zhēng]

〔~~〕象声词,形容伐木、下棋、弹琴的声音。

丁 [dīng]

〈名〉

(象形。金文象俯视所见的钉头之形,小篆象侧视的钉形。本义:钉子)

同本义。丁为“钉”的古字 [nail]

丁,钻也。象形。今俗以钉为之,其质用金或竹,若木。——《说文》

又如:丁屐(底有钉齿的木鞋);丁子(蝌蚪。初生头大有尾,如丁字)

小的立方体 [wad;small cubes of meat or vegetable](如肉、瓜果、蔬菜等割成的小方块)。如:黄瓜丁;炒鸡丁;羊肉丁

天干的第四位,与地支相配,用以纪年、月、日 [the fourth of the ten Heavenly Stems]

其日丙丁。——《吕氏春秋·孟夏》

夏,四月,丁未,公及郑伯盟于越。——《春秋》

能担任赋役的成年男子,不同于男孩 [man]

无何天宝大征兵,户有三丁点一丁。——唐·白居易《新丰折臂翁》

余丁传餐。——清·邵长蘅《青门剩稿》

又如:丁粮(对男丁征收的粮食);丁力(一男之力。引申为劳力);丁女(能担任力役的成年女子;道家语指火神);丁奴(二十岁以上的成年奴仆) ;成丁;壮丁

家庭人口 [member of a family]。如:添丁;丁税(按人丁所课的税);丁赋(按人丁所课的赋税)

指从事某种劳动的人 [person engaged in a certain occupation]。如 :园丁;家丁;庖丁

〈形〉

壮盛;强壮 [strong]

齿落复生,身气丁强。——汉·王充《论衡·无形》

又如:丁丁(壮健的样子);丁人(壮健的男子);丁夫(壮健的男子)

序数第四 [fourth]。如:丁等;丁级;丁方(四方);丁夜四更夜(凌晨1—3时)

〈动〉

当;遭逢 [fall upon]

丁,当也。——《尔雅》。注:“相当值。”

宁丁我躬?——《诗·大雅·云汉》

丁时逢殃。——汉·刘向《九叹·惜贤》

我喜我生,独丁斯时。——《后汉书·岑彭传》

丁时逢殃,孰可夸何兮。——汉·刘向《九叹·惜贤》

如:丁辰(适逢其时);丁仔(遇上,碰巧);丁夫忧(遇父丧);丁了母忧(遭了母丧)

篇3:翻字的读音和意思

部首: 羽

部外笔画: 12

总笔画: 18

五笔86: toln

五笔98: toln

仓颉: hwsmm

笔顺编号: 343123425121541541

四角号码: 27620

郑码: pfyy

Unicode: CJK 统一汉字 U+7FFB

汉字首尾分解: 番羽

汉字部件分解: 釆田习习

笔顺编号: 343123425121541541

笔顺读写: 撇捺撇横竖撇捺竖折横竖横折捺横折捺横

翻字的基本解释:

歪倒(dǎo ),反转,变动位置,改变:推~。~车。~卷。~滚。~腾。~工。~阅。~身。~地。~修。~建。~改。~脸。人仰马~。~江倒海(形容水势浩大,多喻力量或气势非常壮大)。~云覆雨(喻反覆无常或玩弄手段)。

数量成倍的增加:~番。

越过:~越。

飞。

〈副〉

表示转折,相当于“反而”、“却” [on the contrary]

秦人半作 燕地囚,胡马翻衔 洛阳草。—— 唐· 李白《猛虎行》

篇4:彬字的读音和意思

部首: 彡

部外笔画: 8

总笔画: 11

五笔86: sset

五笔98: sset

仓颉: ddhh

笔顺编号: 12341234333

四角号码: 42922

郑码: ffpd

Unicode: CJK 统一汉字 U+5F6C

基本解释

〔~~〕形容文雅,如“~~有礼”。

〈形〉

(形声。从彡( shān),焚省声(省去“火”)。本义:文质兼备的样子)

同本义 [of literary talent and simple style]

份,文质备也。《论语》曰:“文质份份。”彬,古文份。——《说文》

文质彬彬。——《论语·雍也》。集解引包注:“彬彬,文质相半之貌。”

孝哀彬彬。——《汉书·系传下》

师古曰:“彬彬,文质备也。”。又如:文质彬彬(既文雅又朴实)

富有文采的 [of unusual literary talent]

颂优游以彬蔚,论精微而朗畅。——陆机《文赋》

又如:彬驳(文采错杂的样子);彬彬君子(文质兼备的人);彬彬济济(人才盛多的样子)

篇5:脖字的读音和意思

部首: 月

部外笔画: 7

总笔画: 11

五笔86: efpb

五笔98: efpb

仓颉: bjbd

笔顺编号: 35111245521

四角号码: 74247

郑码: qewy

Unicode: CJK 统一汉字 U+8116

基本解释

颈,头和躯干相连的部分:~子。~颈。~梗儿。

像脖子的:脚~子。

〈名〉

(形声。从肉,孛( bèi)声。本义:颈项。俗称脖子)

同本义 [neck]

青龙偃月刀,九九八十一斤,脖子里着一下。——关汉卿《单刀会》

又如:脖梗(亦称“脖儿梗”、“脖梗子”;颈项);脖项(颈项);脖领(围在脖子上的领套)。又指东西像脖子的部分。如:这个瓶子脖儿长;脚脖子;拐脖儿;脖抢骨(颈椎)

篇6:滨字的读音和意思

部首: 氵

部外笔画: 10

总笔画: 13

五笔86: iprw

五笔98: iprw

仓颉: ejoc

笔顺编号: 4414453212134

四角号码: 33181

郑码: vwpo

Unicode: CJK 统一汉字 U+6EE8

基本解释

水边;近水的地方:海~。湖~。

靠近(水边):~海。~湖。~江。

〈名〉

(形声。从水,宾声。本义:水边)

湖、河、海的水边陆地 [bank;brink;shore]

南涧之滨。——《诗·召南·采蘋》

率土之滨。——《诗·小雅·北山》。传:“滨,涯也。”

海滨广斥。——《书·禹贡》

屈原至于江滨。——《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又如:湘江之滨;溪滨;滨涯(水边);湖滨;海滨

古州名 [Bin prefecture]。五代周显德三年(公元956年)改赡国军置,治所在渤海(今滨县)。辖境相当于今山东省滨县、沾化、利津和博兴县的一部分

〈动〉

通“濒”。靠近;临近[border on;be close to]

夫管夷吾射寡人中钩,是以滨于死。——《国语·齐语》

至乎章和之初,降者十余万人,议者欲置之滨塞。——《后汉书·袁安传》

滨于殆,而有喜。——刘禹锡《鉴药》

而邹、鲁滨 洙、泗。——《史记》

有人滨河而居,习于水。——《列子·说符》

篇7:祠字的读音和意思

部首: 礻

部外笔画: 5

总笔画: 9

五笔86: pynk

五笔98: pynk

仓颉: ifsmr

笔顺编号: 452451251

四角号码: 37220

郑码: wsaj

Unicode: CJK 统一汉字 U+7960

字形结构:

汉字首尾分解: 礻司

汉字部件分解: 礻司

笔顺编号: 452451251

笔顺读写: 捺折竖捺折横竖折横

祠字的基本解释:

封建制度下供奉祖宗、鬼神或有功德的人的房屋:~堂。~庙。宗~。

古代指春祭(品物少,多文词)。

〈名〉

(形声。从示,司声。本义:春祭)

同本义 [spring sacrifice]

春祭曰祠,品物少,多文辞也。——《说文》

仲春之月祠不用牺牲,用圭璧及皮币。——《礼记·月令》

供奉鬼神、祖先或先贤的庙堂 [temple]

祠,神祠也。——《汉书·陈胜传》注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史记·陈涉世家》

又如:宗祠(祠堂);祠灶(宗祠;祠堂);祠馆(犹祠堂)

祠禄的省称 [salary]。如:祠禄(官名。宋制,大臣罢职,令管理道教宫观,以示优礼,无职事,但借名食俸,谓之“祠禄”);祠禀(即祠禄)

〈动〉

引申为祭祀 [offer a sacrifice to]

此秦王之所以庙祠而求也。——《韩非子·十过》

篇8:俄字的读音和意思

部首: 亻

部外笔画: 7

总笔画: 9

五笔86: wtrt

五笔98: wtry

仓颉: ohqi

笔顺编号: 323121534

四角号码: 23250

郑码: nmhm

Unicode: CJK 统一汉字 U+4FC4

汉字首尾分解: 亻我

汉字部件分解: 亻我

笔顺编号: 323121534

笔顺读写: 撇竖撇横竖横折撇捺

俄字的基本解释:

短时间:~尔。~然。~顷。

〈形〉

(形声。从人,我声。本义:倾斜)

同本义 [inclined;tilt]

俄,行顷也。——《说文》

侧弁之俄。——《诗·小雅·宾之初筵》

俄轩冕。——扬雄《羽猎赋》。注:“卬也。”

于时曜灵俄景。——张衡《归田赋》

又如:俄景(偏西的阳光)

通“峨”。高耸 [high;towering]。如:俄俄(庄严的样子)

〈副〉

短暂的时间,一会儿 [in a moment;momentarily]

俄而可以为其有矣。——《公羊传·桓公二年》

俄见小虫跃起。——《聊斋志异·促织》

俄,百千人大呼。——《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老人俄死,田宅没官。——《笑林》

又如:俄顷时(不一会儿);俄且(即将,马上);俄延(拖延,迟延);俄瞬(短暂的时间,转瞬间);俄刻(顷刻,不长的时间);俄忽(一会儿,极短的时间)

〈名〉

俄罗斯;俄罗斯人 [Russia]

篇9:蕃字的读音和意思

部首: 艹

部外笔画: 12

总笔画: 15

五笔86: atol

五笔98: atol

仓颉: thdw

笔顺编号: 122343123425121

四角号码: 44609

郑码: epki

Unicode: CJK 统一汉字 U+8543

汉字首尾分解: 艹番

汉字部件分解: 艹釆田

笔顺编号: 122343123425121

笔顺读写: 横竖竖撇捺撇横竖撇捺竖折横竖横

蕃字的基本解释:

1. 蕃 [fán]

蕃 [fán]

茂盛:~茂。~昌。~芜。

繁多:~衍(同“繁衍”)。

蕃 [bō]

——吐蕃( Tǔbō) [Tibetan regime in ancient China] 我国古代少数民族

另见 fān;fán

蕃 [fán]

〈形〉

同本义 [luxurious]

蕃,草茂也。——《说文》

蕃衍盈升。——《诗·唐风·椒聊》

庶草蕃庑。——《书·洪范》。传:“滋也。”

繁启蕃长于春夏,畜积收藏于秋冬。——《荀子·天论》

客莆田徐生为予三致其种,种之,生且蕃。—— 徐光启《甘薯疏序》

又如:蕃茂(草木繁盛);蕃茏(草木繁盛);蕃华(盛开的花。比喻青春年华)

众多 [numerous]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宋· 周敦颐《爱莲说》

又如:蕃多(繁多);蕃庶(众多);蕃祉(多福,福泽深厚)

通“繁”。盛 [flourishing]。如:蕃盛(繁荣昌盛);蕃庶(繁荣富庶)

通“皤”。白色 [white]

周人黄马蕃鬣。——《礼记·明堂位》

又如:蕃马(白马);蕃发(白发)

〈动〉

繁殖;增长 [propagate;multiply]

以蕃鸟兽。——《周礼·大司徒》

其生不蕃。——《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蕃货长财,以佐助边费。——桓宽《盐铁论》

又如:蕃孕(蕃衍孳息,生息孕育);蕃育(孳生长育);蕃息(繁盛生长)

另见 fān

蕃 [fān]

〈名,动〉

通“藩”

篱落;屏障 [fence]

四国于蕃,四方于宣。——《诗·大雅·崧高》

夫蕃篱之鶠,岂能与之料天地之高哉?——宋玉《对楚王问》

又如:蕃蔽(屏障);蕃篱(篱笆。引申为屏障)

藩屏;捍卫 [shield; guard]

故封建亲戚以蕃屏周。——《国语·楚语下》

又如:蕃杆(藩屏;护卫);蕃辅(捍卫辅助);蕃宣(本指藩篱与垣墙。引申为藩屏护卫);蕃卫(捍卫)

封建王朝分封的侯国 [state]。如:蕃王(封建王朝分封的侯王;蕃岳古代对诸侯王的代称)

颊侧

蕃者,颊侧也。——《灵枢经》。张志聪注:“蕃蔽在外。”

通“番” [foreign]

周代谓九州之外的夷服、镇服、蕃服。后用以泛指域外或外族。如:蕃人(我国古代对外族或异国人的泛称);蕃舶(海外入境的船舶);蕃国(周代指夷服、镇服、蕃服。建于九州以外的国家)

轮流更替。如:蕃匠(即番匠。唐代轮班到官府工场服役的工匠);蕃变(变迁;变化)

篇10:诋字的读音和意思

部首: 讠

部外笔画: 5

总笔画: 7

五笔86: yqay

五笔98: yqay

仓颉: ivhvi

笔顺编号: 4535154

四角号码: 32740

郑码: srs

Unicode: CJK 统一汉字 U+8BCB

汉字首尾分解: 讠氐

汉字部件分解: 讠氏丶

笔顺编号: 4535154

笔顺读写: 捺折撇折横折捺

诋字的基本解释:

毁谤:~毁。~斥。~辱。

〈动〉

(形声。从言,氐( dǐ)声。本义:诬蔑,毁谤)

同本义 [calumnify;defame;slander]

诋,毁也。——《广雅·释诂二》

诋毁也,辱也。——《汉书·刘向传》注

历诋公卿大臣。——《汉书·息夫躬传》

虽有诋讦之民,无所依矣。——《墨子·修身》

又如:诋诟(诬蔑;毁谤);诋讦(诋毁攻击);诋辱(毁谤侮辱)

谴责 [rebuke]

露表告将入关,因诋宦竖柄朝,垢蠹纪纲。——《新唐书》

骂 [swear]

弟闻得世兄也诋尽流俗,性情中另有一番见解。——《红楼梦》

诋大酋当死。——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欺 [cheat]

朔擅诋欺天子从官,当弃市。——《汉书》

抵赖,抵讳。用同“抵” [deny]

篇11:惩字的读音和意思

部首: 心

部外笔画: 8

总笔画: 12

五笔86: tghn

五笔98: tghn

仓颉: hmp

笔顺编号: 332121214544

四角号码: 21331

郑码: oiiw

Unicode: CJK 统一汉字 U+60E9

字形结构:

汉字首尾分解: 征心

汉字部件分解: 彳正心

笔顺编号: 332121214544

笔顺读写: 撇撇竖横竖横竖横捺折捺捺

惩字的基本解释:

戒止:~前毖后。

处罚,警戒:严~。~罚。~办。~戒。~治。~一警百。

苦于:“~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动〉

(形声。从心,征声。本义:警戒;鉴戒)

同本义 [be on the alert against;guard against;warn]

惩,戒也。——《玉篇》

惩,恐也。——《广雅》

则民有所惩。——《礼记·表记》

不惩其心。——《诗·小雅·节南山》

又如:惩毖(受创于前,当戒慎于后);惩纠(告戒督察);惩示(警告)

处罚 [penalize;punish]

惩恶而劝善。——《左传·成公十四年》

惩肆而去贪。——《左传·成公三十一年》

又如:惩劝(责罚与奖赏);惩恶劝善(贬斥坏人,奖励好人);惩创(惩戒;警惕)

改定 [change]

变律改经,一皆惩革。——陆倕《新刻漏铭》

篇12:鄂字的读音和意思

部首: 阝

部外笔画: 9

总笔画: 11

五笔86: kkfb

五笔98: kkfb

仓颉: rsnl

笔顺编号: 25125111552

四角号码: 67227

郑码: jjzy

Unicode: CJK 统一汉字 U+9102

汉字首尾分解: 咢阝

汉字部件分解: 口口一丂阝

笔顺编号: 25125111552

笔顺读写: 竖折横竖折横横横折折竖

鄂字的基本解释:

中国湖北省的别称。

古同“谔”,正直的话。

古同“愕”,惊讶。

古同“萼”,花托。

边界:“纷被丽而亡~”。

姓。

〈名〉

古地名 [E county]

湖北省的简称 [another name for Hubei Province]。因清代省会武昌是隋以后鄂州的治所而得名

边界 [boundary]

纷被丽而亡鄂。——《文选·扬雄·甘泉赋》

通“愕”。惊愕 [stunned;stupefied]

象鄂不怿。——《史记·五帝本纪》

“孺子,下取履!”良鄂然,欲殴之。——《史记·留侯世家》

群臣皆惊鄂失色,莫敢发言,但唯唯而已。——《汉书·霍光传》

又如:鄂然(吃惊的样子)

通“萼”。花托 [receptacle]

上一篇: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师工作总结下一篇:迎春花开作文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