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的读音和基本解释

2024-04-24

伴的读音和基本解释(精选12篇)

篇1:伴的读音和基本解释

伴,读音:1. 伴 [bàn]2. 伴 [pàn]

部首: 亻

部外笔画: 5

总笔画: 7

五笔86: wufh

五笔98: wugh

仓颉: ofq

笔顺编号: 3243112

四角号码: 29250

郑码: nub

Unicode: CJK 统一汉字 U+4F34

基本解释:

1. 伴 [bàn]

伴 [bàn]

同在一起而能互助的人:伙~。~侣。

陪同:~随。陪~。~和(hè)。~舞。~奏。~读(古代官名,中国宋代有南北院伴读,负责宗室子弟的教学,辽、金至明代,皆为亲王府官)。

1. 伴 [bàn]2. 伴 [pàn]

伴 [bàn]

〈动〉

陪同;依随 [accompany]

伴张驰之信期。——《楚辞·悲回风》。注:“俱也。”

二贵酋名曰馆伴。(名义上是招待使者的官员。)——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又如:伴宿(出殡前一天夜里,亲属等人通宵守灵);伴游(陪同游玩)

配合 [fit]。如:伴奏;伴之以说服教育

相比 [compare]

他都是前生修的,咱拿甚么伴他?——《醒世姻缘传》

〈名〉

伴侣;同伴 [companion]

众骇遽以离心兮,又何以为此伴也?——《楚辞·九章·惜诵》

青春作伴好还乡。——唐·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羁魂(旅魂)有伴,当不孤寂。——清· 袁枚《祭妹文》

又如:伴等(伙伴);伴佣(伙计。指店员);伴哥(农村中少年的泛称);伴伍(邻里)

另见 pàn

伴 [pàn]

〈形〉

大貌 [big]

伴,大貌。从人,半声。——《说文》

伴奂尔游矣。——《诗·大雅·卷阿》。传:“广大。”笺:“自纵弛之貌。”

心广体胖(伴)。——《礼记·大学》

般(伴)乐怠傲。——《孟子》

另见 bàn

篇2:伴的读音和基本解释

部首: 贝

部外笔画: 4

总笔画: 8

五笔86: mty

五笔98: mty

仓颉: book

笔顺编号: 25343134

四角号码: 78840

郑码: lomo

Unicode: CJK 统一汉字 U+8D25

基本解释:

输,失利,不成功,与“胜”相对:~北。~退。~绩(a.连队溃败;b.事业的失利)。~诉。~笔。~局。两~俱伤。

战胜,使失败:大~敌军。

毁坏:~坏。~露。

解除,消散:~火。~毒。

破旧,衰落,腐烂:~絮。~落。~兴(xìng )(情绪低落)。腐~。叶残花~。

详细解释:

〈动〉

(会意。从贝,从攴。攴( pū),甲骨文象以手持杖,敲击的意思,汉字部首之一。在现代汉字中,“攴”大多写成“攵”,只有极少数字保留着“攴”的写法。从“攴”的字多与打、敲、击等手的动作有关。败,甲骨文左边是“鼎”字(小篆简作“贝”),右边是“攴”,表示以手持棍击鼎。本义:毁坏,搞坏)

同本义 [ruin;fail;spoil]

败,毁也。——《说文》

无俾正败。——《诗·大雅·民劳》

若唇之与击,空柔相摩而不致败。——《淮南子·说林》

能全天之所生而勿败之。——《吕氏春秋·尊师》

法败则国乱。——《韩非子》

败家丧身。——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以侈自败者多矣。

于是纵散约败。——汉· 贾谊《过秦论》

又如:败辕裂犁(比喻把事情弄坏);败名(败坏名声);败好(败坏盟好);败事(败坏事情);败家相(败坏家业的情状);败俗(败坏风俗)

损害;损伤 [damage]

死而形体朽,精气散,犹囊橐穿败,粟米弃出也。——《论衡》

蠹鱼败书编,萍草粘户半。——宋· 陆游《久雨喜晴十韵》

又如:败足(伤脚);败物(破损之物);败面(毁伤面容);败群(危害集体)

失败;战败 [lose the battle;be defeated]

齐师败矣。——《左传·成公二年》

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孙子兵法·形篇》

赵尝五战于 秦,二败而三胜。—— 宋· 苏洵《六国论》

赵兵果败, 括死军覆。—— 汉· 刘向《列女传》

成败之机,在于今日!——《资治通鉴》

宋义论 武信君之军必败,居数日,军果败。——《史记·项羽本纪》

又如:成败(成功或失败);败道(失败的原因);败走(战败逃跑);败却(败退);败于垂成(临近成功时遭到失败);败阵(对阵时被打败)

打败。使…战败 [defeat]

败宋师于 黄。——《左传·隐公元年》

匈奴入杀 辽西太守,败 韩将军。——《史记·李将军列传》

秦数败 赵军。——《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文公用 咎犯之言,而败 楚人于 城濮。——《吕氏春秋·义赏》

又如:败衄(战败)

解除;消散 [remove;dispel;relieve]。如:败火(中医指清热、凉血、解毒等);败毒(解毒)

腐烂变质 [putrid]

鱼馁而肉败,不食。——《论语·乡党》

〈形〉

破旧 [worn-out]

则干若败絮。——明· 刘基《卖柑者言》

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也哉!

提竹筒、丝笼于败堵丛中。——《聊斋志异·促织》

又如:败絮(破絮);败纸;败物(破损的东西);败衲(破旧的僧衣);败敝(破旧);败褐(破旧的粗布衣服)

衰落;破旧;凋谢 [rotten;become worn-out;withered]

只有霜中败叶,零落难堪。——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又如:败叶(落叶;枯叶);枯枝败叶;衰败(衰落);花开败了;败没(衰落;破败)

〈名〉

灾年;荒年 [blank year]

丰年补败。——《谷梁传·庄公二十八年》

弊端;过失 [disadvantge;fault]

汉兴,改 秦之败。——《汉书》

舜之求败也,则是 尧有失也。——《韩非子·难一》

篇3:百的读音和基本解释:

部首: 白

部外笔画: 1

总笔画: 6

五笔86: djf

五笔98: djf

仓颉: ma

笔顺编号: 132511

四角号码: 10602

郑码: ank

Unicode: CJK 统一汉字 U+767E

基本解释:

数名,十个十(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佰”代):~步穿杨。~儿八十。~分比。

喻很多:~草。~货。~姓(人民)。~般。~炼成钢。~无聊赖。~废俱兴(xīng )。

详细解释:

(会意。从一,从白。“白”假借为“百”。本义:数词)

十个十。一百,100 [hundred]

百,十十也。——《说文》

律中百钟。——《淮南子·时则》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又如:百辆之迎(用隆重仪式迎娶新妇);百日(一百天;人死后的一百天,请僧道诵经或作道场);百户(一百户人家;统兵百人之官)

概数。言其多,许多的,众多的 [numerous]

千禄百福。——《诗·大雅·假乐》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乐府诗集·木兰诗》

猿则百叫无绝。——吴均《与朱元思书》

又如:百花争艳;百发百中;百官(众官);百事(众多的事物)

〈形〉

多种多样的;各种的 [all kinds of]

百计营谋不得脱。——《聊斋志异·促织》

又如:百像图(各种人物的画像,是专供临摹影像的范本);百般(各种不同的情态)

所有;一切;凡 [all]

社稷百官皆在。——清· 侯方域《壮悔堂集》

又如:百业;百口(整个家族);百工;百川归海(比喻众望所归)

[名]∶姓

〈动〉

增为百倍 [increase a hundredfold]

如可赎兮,人百其身。——《诗·秦风·黄鸟》

人一能之,己百之。——《礼记·中庸》

篇4:按的读音和基本解释

部首: 扌

部外笔画: 6

总笔画: 9

五笔86: rpvg

五笔98: rpvg

仓颉: qjv

笔顺编号: 121445531

四角号码: 53044

郑码: dwzm

Unicode: CJK 统一汉字 U+6309

基本解释:

用手或手指压:~铃。~键。~钮。~脉。~摩。

止住:~捺。~耐。~压。

依照:~照。~理。~例。~说。~质论价。

考查,研求:~验(审查验证)。~察(稽查审察)。

(编者、作者等)在正文之外所加的说明或论断:~语。编者~。

〈动〉

(形声。从手,安声。本义:用手向下压或摁)

同本义 [press down]

按,下也。谓手抑物使下。——《说文》

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史记·绛侯周勃世家》

项王按剑而跽曰。——《史记·项羽本记》

缇骑按剑而前。——张溥《五人墓碑记》

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又如:按电钮;按铃;按手印

控制;抑止 [control;restrain]

以按徂旅。——《诗·大雅·皇矣》

按强助弱。——《管子·霸言》

赵简子按兵而不动。——《吕氏春秋·召类》

何不按兵束甲。——《资治通鉴》

若街亭有兵把守,即当按兵不行。——《三国演义》

又如:按下此事不提;按不住心头怒火

考察,考验 [examine]

按诛五人。——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影胡公按部。——《明史·海瑞传》

又如:按杀(查实处死);按讨(查验究治)

打 [strike]

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序》

又如:按曲(击节唱曲);按键;按拍(打拍子);按板(拍击板眼);按鼓;按丝竹;按乐;按风琴

按摩,用手在人身上推、捏、揉 [massage]

其治导引按蹻。——《素问·异法方宜论》

按金驹,立长沟,枇杷落尽茱萸秋。——袁宏道《拟古乐府》

又如:按跷(抚摩导引)

巡视 [perambulate]

遂西定河南地,按榆溪旧塞。——《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

又如:按察(巡行视察);巡按(官名);按察司(官名。提刑按察使司的简称。明、清时一省的司法和检察机关);按临(按察考核;巡行到达)

通“安”。安置;安定 [emplace;resettle;arrange for]

余悉除去秦法,吏民皆按堵如故。——《汉书·高帝纪》

按抚柔氐三千余落,拨徙以实关中。——《三国志·郭淮传》

〈名〉

按语 [note]。如:编者按

〈介〉

依据;依照;按照 [according to]

各按行伍。——《汉书·扬雄传》

篇5:跋的读音和基本解释

部首: 足

部外笔画: 5

总笔画: 12

五笔86: khdc

五笔98: khdy

仓颉: rmike

笔顺编号: 251212113544

四角号码: 63147

郑码: jixs

Unicode: CJK 统一汉字 U+8DCB

基本解释

翻山越岭:~涉。

踩,践踏:~前踬后(喻进退两难)。

文章或书籍正文后面的短文,说明写作经过、资料来源等与成书有关的情况:~文。~语。序~。

〈动〉

(形声。从足,犮( bó)声。本义:草中行走,越山过岭)

同本义 [climb over mountains]

文公躬擐甲胄,跋履山川。——《左传·成公十三年》

跋涉山川,蒙犯霜露。——《左传·襄公二十八年》

大夫跋涉,我心则怃。——《诗·鄘风 ·载驰》

又如:跋援(犹攀登);跋履(登山涉水)

扭转 [turn round]

跋马望君非一度,冷猿秋雁不胜悲—严武《巴岭答杜二见忆》

又如:跋马(勒紧马绳,使马回转)

踏,踩 [stamp]

又如:跋浪(踏浪;破浪);跋足(踮起脚跟)

见“跋扈”

〈名〉

火炬,火把 [torch]。如:跋烛(快要点完的蜡烛)

通“茇”。 [草烛的]根部。泛指东西的底下部 [root;base]

烛不见跋,尊客之前不叱狗,让食不唾。——《礼记·曲礼上》

烛尽见跋。——《聊斋志异·邵女》

文体的一种。附在正文之后。即后序 [postscript]

后人题跋多盈巨轴矣。——《梦溪笔谈》

篇6:狈的读音和基本解释

部首: 犭

部外笔画: 4

总笔画: 7

五笔86: qtmy

五笔98: qtmy

仓颉: khbo

笔顺编号: 3532534

四角号码: 47282

郑码: qmlo

Unicode: CJK 统一汉字 U+72C8

基本解释:

传说中的一种兽,狼属,前腿短,走路时要爬在狼身上,没有狼,它就不能行动:狼~(形容困苦或受窘的样子)。狼~为奸(喻彼此勾结做坏事)。

〈名〉

篇7:磅的读音和基本解释

部首: 石

部外笔画: 10

总笔画: 15

五笔86: dupy

五笔98: dyuy

仓颉: mrybs

笔顺编号: 132514143454153

四角号码: 10627

郑码: gsws

Unicode: CJK 统一汉字 U+78C5

基本解释:

1. 磅 [bàng]2. 磅 [páng]

磅 [bàng]

英美制重量单位,一磅合0.45359237公斤。

用金属制成,底座上有承重金属板的台秤。

磅 [páng]

〔~礴〕a.广大无边,如“气势~~”;b.扩展,充满,如“热情~~”。

〔~音〕在证券、外汇等市场上,表示价格涨落的单位。

磅 [bàng]

〈名〉

300克到1070克范围内各种不同的重量单位名称之一 [pound]

从前用过的重量名称,现只理论上存在,每磅等于5760格令或373克

现时讲英语民族普遍使用的重量名称,每磅等于7000格令或453克

称东西的器件 [scale]。如:把行李放在磅上看有多重

衡量印刷字体大小的单位,约等于七十二分之一英寸 [point]

〈动〉

用磅秤称重量 [weigh]。如:过磅;磅体重

另见 páng

磅 [páng]

篇8:鼻的读音和基本解释

部首: 鼻

部外笔画: 0

总笔画: 14

五笔86: thlj

五笔98: thlj

仓颉: huwml

笔顺编号: 32511125121132

四角号码: 26221

郑码: nlan

Unicode: CJK 统一汉字 U+9F3B

基本解释:

嗅觉器官,亦是呼吸的孔道:~子。~窦。~孔。~腔。~涕。~音。~烟(由鼻孔吸入的粉末状的烟)。仰人~息。嗤之以~。

〈名〉

(会意。从自,从畀( bì),“畀”又兼作声符。“自”是“鼻”的本字,作“自己”用后,另造了“鼻”字。“畀”是给予、付与的意思。合起来表示一呼一吸,自相给予。本义:鼻子)

同本义。呼吸兼嗅觉的器官 [nose]

鼻,主臭者也。——《说文》

天食人以五气从鼻入,地食人以五味从口入。——《老子》

鼻出入气高而有窍,又,鼻者,肺之使。——《白虎通》

肤灭鼻。——《易·噬》。虞注:“艮为鼻。”

鼻辨芬芳腥臊。——《荀子·荣辱》

又如:鼻哂(即嗤之以鼻。轻视、嘲笑的表情);鼻饮(用鼻饮水);鼻准(鼻子的尖端)。又指某些器物上的隆起或孔状部分。如:印鼻;针鼻儿;门鼻儿;鞍鼻

初始,发端 [originate;earliest]

鼻,始也。兽之初生谓之鼻,梁益之间谓鼻为初,或谓之祖。——《方言十三》

篇9:杯的读音和基本解释

部首: 木

部外笔画: 4

总笔画: 8

五笔86: sgiy

五笔98: sdhy

仓颉: dmf

笔顺编号: 12341324

四角号码: 41990

郑码: fgi

Unicode: CJK 统一汉字 U+676F

基本解释:

盛酒、水、茶等的器皿:~子。~盘狼藉。~中物(指酒)。

杯状的锦标:奖~。~赛。夺~。

〈量〉

表示以杯量的量 [cup]

劝君更尽一杯酒。——唐·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浊酒一杯家万里。——宋· 范仲淹《渔家傲》

篇10:报的读音和基本解释

部首: 扌

部外笔画: 4

总笔画: 7

五笔86: rbcy

五笔98: rbcy

仓颉: qsle

笔顺编号: 1215254

四角号码: 57047

郑码: dyxs

Unicode: CJK 统一汉字 U+62A5

基本解释:

传达,告知:~告。~喜。~捷。~考。~请(用书面报告向上级请示)。~废。

传达消息和言论的文件、信号或出版物:简~(文字较短、内容简略的书面报告,印发给有关部门)。电~。情~。晚~。画~。~端。

回答:~答。~恩。~仇。~国(报效祖国)。~酬。

由于做了坏事而受到惩罚:~应。

详细解释:

〈动〉

(会意。从帇,从阜,金文字形,左边象刑具形,即“帇( niè)”。右象手按人使之跽跪意,即“阜”,读 fǔ。组合在一起表示治人罪之意。本义:断狱,判决罪人)

同本义 [judge]

辟报故不穷审。——《汉书·胡建传》

报囚。——《后汉书·鲁恭传》。注:“谓奏请报决也。”

报而罪之。——《韩非子·五蠹》

闻死刑之报,君为流涕。

又如:报囚(判决囚犯);报当(判罪)

报答,报酬 [recompense;repay]

欲报之于陛下也。——诸葛亮《出师表》

欲略上报。——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又如:报本(报答;回报);报称(报答恩德);报命(报答恩情;执行命令);报捐(捐钱买官);报塞(报答;报效);报谢(报答;答谢)

报告,答复 [report]

列子行泣报 壶子。——《淮南子·精神》

荀息操璧牵马而报。——《吕氏春秋·权勋》

阙然久不报,幸勿为过!——司马迁《报任少卿书》

请为张唐先报 赵。——《战国策·秦策五》

求人可使报秦者。——《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一日晌午,谍报敌骑至。——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具以沛公言报 项王。——《史记·项羽本记》

又如:报录人(专门向升了官或考中了科的人家里送喜报的人);报辜(报案状子);报喜;报数;报春(报告春天的到来)

祭祀 [sacrifice]。如:报岁(每年收获后祭神);报赛(祭祀神灵,答谢保佑)

报复 [avenge]

睚眦之怨必报。——《史记·范雎传》

日夜思欲报楚王。—— 晋· 干宝《搜神记》

欲求报其父仇。——《史记·魏公子列传》

士不敢弯弓而报怨。——汉· 贾谊《过秦论》

又如:报恨(报仇雪恨);报雪(报仇雪恨);报怨(埋怨;抱怨)

详细申报 [需要纳税的财产] [declare]。如:报税;报关

批复 [give an official,written reply to a subordinate body]。如:报可,报允(批复照准;许可)

通“赴”( fù)。奔赴 [go to]

毋拔来,毋报往。——《礼记·少仪》

报葬者报虞。——《礼记·丧服小记》

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报应 [nemesis]

夫造物者之报人也,不报其人而报其人之天。——《庄子·列御寇》

前后造业后人报,如是我闻佛亦狂。——董必武《和叶参谋长过五台山》

〈名〉

报纸 [newspaper]。如:报房(发送邸报、书信的处所);报丁(卖报的人);报差(送报的人);晨报;晚报;日报

文字报道或墙报 [bulletin;report]。如:战报;海报;黑板报;大字报;喜报

刊物 [periodical;journal]。如:学报;科学通报

电报 [telegram]。如:发报;送报员;发报机

传达消息的文件或信号 [information;report]

而抄捕南海馆之报(消息)忽至。——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篇11:宝的读音和基本解释

部首: 宀

部外笔画: 5

总笔画: 8

五笔86: pgyu

五笔98: pgyu

仓颉: jmgi

笔顺编号: 44511214

四角号码: 30103

郑码: wdcs

Unicode: CJK 统一汉字 U+5B9D

基本解释:

玉器,泛指珍贵的东西:~贝。~剑。~物。~藏(zàng )。国~。财~。珍~。传(chuán)家~。如获至~。~贵。

帝王的印信,借指帝位:~座。登大~(皇帝登基)。

敬辞,用于称别人的,~地。~刹(称呼庙字)。~号(称呼别人的店铺)。

指金属货币:元~。

赌具的一种:开~。押~。

详细解释:

〈名〉

(形声。甲骨文字形,象房子里有贝和玉,表示家里藏有珍宝,会意。在西周金文里,又加上一个声符“缶”(古音与“宝”同)。本义:珍宝)

同本义 [treasure]

宝,珍也。——《说文》

稼穑维宝。——《诗·大雅·桑柔》

以作尔宝。——《诗·大雅·崧高》

宝玉者,封圭也。——《谷梁传·定公八年》

以其宝来奔。——《国语·鲁语》。注:“玉也。”

怀其宝。——《论语》

和氏壁天下人所共传宝也。——《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戴朱缨宝饰之帽。——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又如:珠宝;宝函(宝匣);珍宝(珠玉宝石等);宝肆(出售珍宝的店铺);宝冕(宝冠。用宝石装饰的帽子);宝钏(以金玉等制作的手镯);宝钗(首饰名。用金银珠宝制作的双股簪子)

珍贵的东西 [precious thing]

轻敌几丧吾宝。——《老子》。注:“身也。”

啬其大宝。——《吕氏春秋·先已》。注:“身也。”

正得秋而万宝成。——《庄子·庚桑楚》

不爱珍奇重宝肥饶之地。——汉· 贾谊《过秦论》

又如:献宝;财宝;传家宝;文房四宝

印信符玺 [jade token]

又有“万几宸翰之宝”。——《红楼梦》

又如:宝札(玺书。古代以印章封记的文书;私人书信的敬辞);宝符(朝廷用作信物的符节)

对小孩儿亲爱的称呼 [darling]。如:我的小宝

一种赌具。方形,用牛角或硬木做成,上有指示方向的记号,参加赌博的人猜测宝上所指的方向下注 [a kind of gambling device]

开宝,你们有胆子没有?—— 老舍《骆驼祥子》

货币 [money]。如:通宝;元宝

寳、寶 bǎo

〈动〉

珍爱,珍视 [treasure]

吾有三宝,持而宝之。——《韩非子·解老》

又如:宝身(珍惜身躯);宝重(珍惜重视);宝惜(珍惜)

珍藏 [collect]。如:宝录,宝蓄(珍藏)

寳、寶 bǎo

〈形〉

珍贵的,宝贵的 [treasured]

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 李斯《谏逐客书》

又如:宝刀(珍贵的战刀);宝玉(珍贵的玉);宝书(宝籍。珍贵的书籍)

贵重的;由于其美丽、稀有或硬度而在商业上具有极高价值的 [precious]。如:宝衣(贵重的衣服);宝床(贵重的坐具或卧具)

敬词 [term of respect]

敬称与帝王有关的事物。如:宝字(帝王、神仙所写的字);宝位(帝位)

敬称与佛教有关的事物。如:宝鼎(香炉);宝篆(形容香炉之烟缕缕曲折上升,状如篆文)

敬称与道教有关的事物。如:宝忏(僧道祝祷时念诵的经文);宝诀(道教修炼的秘诀)

篇12:比的读音和基本解释

部首: 比

部外笔画: 0

总笔画: 4

五笔86: xxn

五笔98: xxn

仓颉: pp

笔顺编号: 1535

四角号码: 22710

郑码: rrrr

Unicode: CJK 统一汉字 U+6BD4

基本解释:

较量高低、长短、远近、好坏等:~赛。~附。对~。评~。

能够相匹:今非昔~。无与伦~。

表示比赛双方胜负的对比:三~二。

表示两个数字之间的倍数、分数等关系:~例。~值。

譬喻,摹拟:~如。~方。~兴(xìng )(文学写作的两种手法。“比”是譬喻;“兴”是烘托)。~画。~况(比照,相比)。

靠近,挨着:~~(一个挨一个,如“~~皆是”)。~肩继踵。~邻。鳞次栉~。

和,亲:~顺。

及,等到:~及。

详细解释:

〈动〉

(会意。从二匕,匕亦声。甲骨文字形,象两人步调一致,比肩而行。它与“从”字同形,只是方向相反。《说文》:“二人为从,反从为比。”本义:并列;并排)

同本义 [be nextor near to]

比物四骊。——《诗·小雅·六月》

南方有比翼鸟焉,不比不飞,其名谓之鹣鹣。——《尔雅·释鸟》

危东六星,两两相比曰司空。——《史记·天官书》

比其具。——《周礼·世妇》。注:“次也。”

及献比禽。——《周礼·田仆》

子比而同之,是乱天下也。——《孟子·滕文公上》

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战国策·燕策》

纳比笼中。——《聊斋志异·促织》

又如:比肩(肩碰肩,谓高矮差不多);比物(排比同类事物);比集(排比汇集);比缀(编排连缀)

连接,接近[be close to;be near to]

家人失火,屋比延烧。——《史记·汲黯列传》

〈形〉

接近;亲近[intimate]

使小国事大国,大国比小国。——《周礼·夏官》

又如:比近(亲近);比周(亲近);比昵(亲近);比善(和睦亲近);比日(近日;每日);比世(近世,近代);比辰(近时,近日);比者(近来);比岁(近年);比际(此时,这时)

密(与“稀”、“疏”相对) [dense]

比,密也。——《说文》

其比如栉。——《诗·周颂·良耜》

是与比周。——《左传·文公十八年》。注:“比,近也。周密也。”

又如:比甲(马甲)

和谐 [harmonous]

声比则应。——班固《汉书》

〈名〉

比喻,比方 [metaphor]。如:比似(如同);比偶(排比对偶);比兴(比与兴);比讽(用“比”的方法讽喻)

比较两个同类数量的倍数关系,其中一数是一另一数的几倍或几分之几 [ratio]。如:三与五之比,等于五分之三

〈副〉

皆,都,同等地 [all]

再战比胜。——《战国策·齐策》

又如:比隆(同等兴盛);比行(并行)

连续,频频 [frequently]

比投不释。——《礼记·投壶》

间者数年比不登。——《汉书·文帝纪》

比年日蚀。——《汉书·张延寿传》

三人比坐事死。——《汉书·公孙贺传》

地比震动。——《汉书·翼奉传》

比三年日蚀。——《汉书·外戚传》

始至之时,岁比不登。(登:丰收)——苏轼《超然台记》

近来 [lately;recently]

臣比在晋也,不敢直言。——《吕氏春秋·先织》

〈介〉

比起 [than]

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曹操比于 袁绍。——《三国志·诸葛亮传》

又如:他比你高

为;替 [for]

寡人耻之,愿比死者一洒之。——《孟子·梁惠王上》

及,等到 [till]

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史记·陈涉世家》

比至南郡,而 琮已降。——《资治通鉴》

上一篇:中药学专业的自我鉴定下一篇:雨五年级45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