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字的读音和意思

2024-04-18

草字的读音和意思(共12篇)

篇1:草字的读音和意思

部首: 艹

部外笔画: 6

总笔画: 9

五笔86: ajj

五笔98: ajj

仓颉: taj

笔顺编号: 122251112

四角号码: 44406

郑码: eked

Unicode: CJK 统一汉字 U+8349

基本解释:

对高等植物中除了树木、庄稼、蔬菜以外的茎干柔软的植物的统称;广义指茎干比较柔软的植物,包括庄稼和蔬菜:青~。野~。茅~。水~。花~。~鞋。~堂(茅草盖的堂屋,旧时文人以此自称山野间的住所,有自谦卑陋的意思)。~原。~坪。~行露宿。~菅人命。

特指用作燃料、饲料的稻麦之类的茎叶:~料。柴~。稻~。

粗糙,不细致:~率(shuài )。~鄙(粗野朴陋)。~具(粗劣的食物)。

汉字的一种书体:~书。~字(亦为旧时谦称自己的别名)。章~(草书的一种,笔画保存了一些隶书的笔势,因其最初用于奏章,故名“章草”)。狂~。~体(a.指汉字草书;b.拼音文字的手写体,有大草、小草之分)。

打稿子,亦指稿子;引申为初步的,非正式的:~拟。~诏(为皇帝草拟诏书)。

荒野,原野,引申为在野的、民间的:~野。~莽。~寇。~贼。

雌性的(用于某些家畜、家禽):~鸡。

详细解释:

〈名〉

(形声。从艸,早声。小篆艸,象两棵草形,是草的本字。今“草”字系假借字,原是“皂”的本字。《说文》:“草,草斗,栎( lì)实也”(栎实:栎树的荚果,即皂角)。借为“草木”之“草”以后,则另造“皂”字来代替。本义:栎实)

草本植物的总称 [grass]

艸,百卉也。从二屮。会意。经传皆以草为之。汉书多以屮为之。——《说文》

大草不生。——《吕氏春秋·任地》。注:“草,秽也。”

草食者羶。——《吕氏春秋·本味》

草苴比而不芳。——《楚辞·悲回风》。注:“生曰草。”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唐· 刘禹锡《陋室铭》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宋·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又如:除草;粮草(军用的粮食和草料);野草遍地;寸草不留;青草;牧草;茅草;草厅(草堂;厅堂);草莽(草丛。比喻无用的东西)

指用作燃料、饲料的干草 [hay]

今又盛寒,马无稿草。——《资治通鉴》

又如:草库伦(指围起来的草场);草料

未开垦过的荒地 [wasteland]

垦草创邑,辟地生粟。——《韩非子·外储说》

又如:草甸子(方言。长满野草的低湿地);草洼(低洼积水,野草丛生的地方);草间(民间);草茅危言(百姓对国政的剀切言论。草茅,指在野百姓;百姓论庙堂,恐有危险,故谓危言)

文书的底稿;初稿 [draft]

吴中士人家藏其草。—— 宋· 洪迈《容斋续笔》

又如:草藁(同草稿);起草;奏草(奏张的草稿);草本(原稿的底本)

一种书写体 [script type of calligraphy]。如:章草;狂草;草行(书法中的行书兼草体)

〈形〉

粗糙;粗劣 [rough;coarse]

令人事无大小皆潦草过了。——《朱子类语·训门人》

又如:草略(马虎,疏忽);草具(粗劣;粗劣的饭食);草酌(简便的筵席。多用作设宴请客的谦词);潦草(字不工整;不仔细;不认真)

匆促,急促 [hasty]。如:草蹙(匆促)

〈动〉

割草,除草 [mow]。如:草薙(芟夷,像除草似的加以杀戮)

创造;创立 [create]

草,造也。——《广雅》

天造草昧。——《易·屯》。虞注:“草,草创物也。”

又如:草立(创立);草昧(创始;草创);草律(创制法律)

草拟;起稿 [draft]

萧何草律。——《汉书·艺文志》。注:“创造之。”

草立土德时历制度。——《汉书·任敖传》。注:“创始也。”

召今草檄。——《南史·蔡景立传》

又如:草立(创立);草制(拟订制书);草诏(草拟诏书);草表(草拟章奏)

〈名〉

雌马 [mare]。也泛指母畜。如:草狗;草骡(牝骡)

篇2:草字的读音和意思

部首: 刂

部外笔画: 6

总笔画: 8

五笔86: gmij

五笔98: smjh

仓颉: dbln

笔顺编号: 12523422

四角号码: 52900

郑码: flkd

Unicode: CJK 统一汉字 U+523A

汉字首尾分解: 朿刂

汉字部件分解: 木冖刂

笔顺编号: 12523422

笔顺读写: 横竖折竖撇捺竖竖

刺字的基本解释:

刺 [cì]

用有尖的东西插入:~绣。~伤。~杀。

暗杀:~客。被~。行~。

侦探,打听:~探。

用尖锐的话指出别人的坏处:讽~。讥~。

尖锐像针的东西:芒~。鱼~。~丛。

刺 [cī]

象声词:~地滑了一跤。

〈动〉

(形声。从刀,朿( cì)声。本义:扎入,用尖利的东西刺)

同本义 [stab;prick;pierce]

君杀大夫曰刺。刺,直伤也。——《说文》

刺,杀也。——《尔雅》

掌三刺三宥三赦之法。——《周礼·司刺》

夫专诸之刺 王僚也,慧星袭月。——《战国策·魏策》

又如:刺焚(刺股、焚膏之略词,比喻刻苦攻读);刺子(暗剑);刺心(以刀等刺进心脏。喻刺痛内心);刺血(刺手指出血。表示虔诚的一种苦行);刺臂(古代一种黥刑,在犯者臂部刺字;刺臂出血,用以盟誓)

讽刺 [satirize;mock]

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又如:讥刺(讥讽);刺邪(讽刺邪恶);刺戒(讥刺告戒);刺美(讽刺邪恶,赞扬美好)

杀。古时君杀大夫叫刺 [kill]

经刺公子偃。——《左传·成公十六年》。注:“ 鲁杀大夫皆言刺。”

刺怀公于 高梁。——《国语·晋语》

又如:刺斫(刺杀);刺虎(杀虎)

指责、揭发 [blame;expose]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战国策·齐策》

又如:刺举(检举;谓检举奸恶,举荐有功);刺打(斥责。方言)

探取;采取 [seek;take]

刺六经中作王制。——《史记·封禅书》

又如:刺取(采取,选用);刺问(探问);刺答(拜访答问)

刺探;侦探 [spy out]

至公车刺取。——《汉书·丙吉传》

又如:刺事(打探事情);刺取(刺探);刺候(刺探侦察)

插入;钻进 [insert]。如:刺天(冲入天空)

刺激;刺射 [stimulate]。如:刺干(刺激);刺闹(发痒);刺恼(刺挠。烦恼;难受)

刺绣(一种美术工艺) [embroider]。如:刺文(犹刺绣);刺凤描鸾(谓刺绣)

〈名〉

泛指尖利如针之物 [thorn]。如:刺竹(一种多刺的竹);刺儿(尖锐像针的东西);刺莓(有刺的野生莓子)

名帖 [name card]

即门者持刺入,而主者又不即出见。——宗臣《报刘一丈书》

又如:刺呼(名片上所写的姓名);刺纸(犹名片);刺请(以名刺邀请)

兵器的锋刃 [edge]。如:刺兵(古代兵器,矛属)

旁边 [side]。如:刺斜(旁边);刺邪里,刺斜(旁边)

另见 cī

刺 [cī]

激烈的撞击或爆炸声 [wham;loud,sharp sound]。如:刺的一声,他滑了一个跟头

篇3:烦字的读音和意思

部首: 火

部外笔画: 6

总笔画: 10

五笔86: odmy

五笔98: odmy

仓颉: fmbo

笔顺编号: 4334132534

四角号码: 91882

郑码: uogo

Unicode: CJK 统一汉字 U+70E6

汉字首尾分解: 火页

汉字部件分解: 火页

笔顺编号: 4334132534

笔顺读写: 捺撇撇捺横撇竖折撇捺

烦字的基本解释:

苦闷,急躁:~躁。~乱。~恼。~闷。~郁。心~意乱。

又多又乱:不厌其~。要言不~。~絮。~琐。~冗。~文。麻~。

搅扰:~扰。~嚣。

敬辞,表示请、托:~劳。~请。

〈形〉

(会意。从页( xié),从火。从“页”表示与头部有关;从“火”,表示发烧。本义:头痛发烧)

烦躁,烦闷 [be annoyed;be vexed]

烦,热头痛也。——《说文》

烦则喘喝。——《素问·生气通天论》。注:“谓烦躁。”

烦气为虫。——《淮南子·精神》。按,旱热也。

阿兄得闻之,怅然心中烦。——《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新鬼烦冤旧鬼哭。(烦,愁苦。)——唐· 杜甫《兵车行》

至于烦乃止也已,无以生疾。——《左传·昭公元年》

又如:心烦(心里烦躁);烦积(烦闷积郁);烦困(烦躁疲劳);烦怨(烦恼怨恨)

通“繁”。烦琐;繁多 [be superfluous and confusing;overelaborate;numerous]

小人不避其禁,故刑烦。——《商君书·算地》

法省则不烦。——《淮南子·主术》。注:“多也。”

世浊则礼烦。——《吕氏春秋·音初》

列五王之德,烦烦如繁诸乎。——《大戴礼记·少间》。注:“众也。”

以奉使称臣,频烦至吴。——《三国志·费伟传》

话休絮烦。——《水浒传》

又如:烦务(繁杂的事务);烦细(繁杂琐碎);烦富(繁多;庞杂);烦几(繁杂的政事);烦鄙(繁杂卑俗);要言不烦

厌烦,腻烦 [be sick of]。如:耐烦(不急躁,不厌其烦);烦倦(厌烦困倦);烦厌(厌烦)

乱;纠缠 [confuse]

拨烦理乱,兼肃文教。——《晋书·刘颂传》

又如:烦委(杂乱堆积);烦悖(牵缠;纷乱);烦悖(纷乱谬误);烦舌(纷繁杂乱;心情烦闷,思绪混乱)

〈动〉

相烦;烦劳 [trouble]

烦,劳也;扰也。——《广雅》

卫者趋数烦志。——《礼记·乐记》

数则烦,烦则不敬。——《礼记·祭义》

不可以烦大臣。——《战国策·秦策》

是好不好,烦大巫妪为人报河伯。——《史记·滑稽列传》

又如:烦交

搅扰;烦扰 [annoy]

水烦则鱼鼈不大。——《史记·乐书》

农时惮烦民。——王安石《杂咏》

以物烦其性命乎。——《淮南子·俶真》

又如:烦散(烦扰散乱);烦累(烦扰;劳累);烦搅(烦扰;搅扰)

篇4:姹字的读音和意思

部首: 女

部外笔画: 6

总笔画: 9

五笔86: vpta

五笔98: vpta

仓颉: vjhp

笔顺编号: 531445315

四角号码: 43414

郑码: zmmh

Unicode: CJK 统一汉字 U+59F9

姹字的基本解释:

美丽:~女。~紫嫣红(花色娇艳)。

夸耀:“子虚过~乌有先生。”

〈名〉

(形声。从女,宅声。本义:少女) 少女;美女 [beauty]

奼,少女也。——《说文》

河间姹女工数钱。——《汉书·五行志》

又如:姹女(美女。道教指水银)

〈形〉

篇5:峨字的读音和意思

部首: 山

部外笔画: 7

总笔画: 10

五笔86: mtrt

五笔98: mtry

仓颉: uhqi

笔顺编号: 2523121534

四角号码: 23750

郑码: llmh

Unicode: CJK 统一汉字 U+5CE8

汉字首尾分解: 山我

汉字部件分解: 山我

笔顺编号: 2523121534

笔顺读写: 竖折竖撇横竖横折撇捺

峨字的基本解释:

〔~嵋〕山名,在中国四川省。亦作“峨眉”。

高:~~。~冠博带。巍~。嵯~。

〈形〉

(形声。从山,我声。本义:山势高峻。常“峨峨”连用)泛指高大 [lofty;towering]

峨,嵯峨也。——《说文》

峨,高也。——《广雅·释诂四》

冠浮云之峨峨。——《楚辞·惜贤》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明· 魏学洢《核舟记》

峨大冠、拖长绅者,昂昂乎庙堂之器也,果能建伊、 皋之业耶。—— 明· 刘基《卖柑者言》

篇6:查字的读音和意思

部首: 木

部外笔画: 5

总笔画: 9

五笔86: sjgf

五笔98: sjgf

仓颉: dam

笔顺编号: 123425111

四角号码: 40106

郑码: fka

Unicode: CJK 统一汉字 U+67E5

查字的基本解释

查 [chá]

考察:检~。调~。~验。~访。~阅。

古同“槎”,水中浮木。

查 [zhā]

姓。

同“楂”。

古同“渣”,渣滓。

详细解释:

查 [chá]

〈名〉

(形声。从木,且声。本义:木筏)

同本义。同“楂” [raft]

有巨查浮于西海。——晋· 王嘉《拾遗记·唐尧》

又如:查影(筏影,船影);查头(船头)

树桩 [stump]。如:查儿(短而硬的胡子或头发)

树杈 [crotch of a tree]。如:查卉(树木砍伐后的再生枝)

〈动〉

审查,考查;检查 [check;examine;inspect]。如:查票;查勘(访查勘验)

调查 [look into(a matter); investigate]。如:查看(实地调查);查视(查看)

在参考书中寻找 [consult;look up]。如:查字典;查书

另见 zhā

查 [zhā]

〈名〉

渣滓 [dregs]。如:查子账(不清不白的事);查秽(渣滓秽物)

棍、杖之类 [stick]

懦弱底与它几下刀背,顽猾底与它一顿铁查。——宋·佚名《张协状元》

放纵不拘礼度的人 [self-indulgent person]

近代流俗,呼丈夫妇人纵放不拘礼度者为查。——《封氏闻见记》

又如:查语(怪诞或不拘礼度的话);查谈(同查语);查查胡胡(咋咋呼呼。表示炫耀自己)

〈动〉

[用手]抓 [grasp]

既进争口,举手误查范臂。—— 南朝梁· 任昉《奏弹刘整》

张开;分开 [open]

一双怪眼似明星,两耳过肩查又硬。——《西游记》

又如:查耳(张开耳朵);查沙(方言。张开,伸开)

篇7:臂字的读音和意思

部首: 月

部外笔画: 13

总笔画: 17

五笔86: nkue

五笔98: nkue

仓颉: sjb

笔顺编号: 51325141431122511

四角号码: 70227

郑码: xmsq

Unicode: CJK 统一汉字 U+81C2

基本解释:

1. 臂 [bì]2. 臂 [bei]

臂 [bì]

从肩到手腕的部分:~力。~腕。~肘。左膀右~。助你一~之力。

臂 [bei]

〔胳~〕见“胳”。

1. 臂 [bei]2. 臂 [bì]

臂 [bei]

——见“胳臂”( gēbei)

另见 bì

臂 [bì]

〈名〉

(形声。从肉,辟声。本义:胳膊)

胳臂 [arm]

臂,手上也。——《说文》

肱谓之臂。——《广雅·释亲》

肩臂。——《仪礼·少牢礼》。注:“肱骨。”

奋袖出臂。——《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又如:臂缚(古时缚在两臂以抵御兵刃的铠甲。也称“臂手”);臂纱(缠手臂的纱布)

动物的前肢

滑水其中多水马,其状如马文臂。——《山海经·北山经》。注:“前脚也。”

以汝为虫臂乎?——《庄子·大宗师》

又如:长臂猿;螳臂当车;臂臑(牲畜前体的中下部)

器械伸长部分,似人之有臂,如弓把、弩柄、梯帮等。如:悬臂,弩臂;支持墙架的金属臂

一个较大地区的狭长地带。如:银河的旋臂

〈动〉

放在胳膊上 [put on the arm]。如:臂鹰(使鹰停在手臂上。即架鹰。引申为打猎)

篇8:嘲字的读音和意思

部首: 口

部外笔画: 12

总笔画: 15

五笔86: kfje

五笔98: kfje

仓颉: rjjb

笔顺编号: 251122511123511

四角号码: 67020

郑码: jeeq

Unicode: CJK 统一汉字 U+5632

字形结构:

汉字首尾分解: 口朝

汉字部件分解: 口十日十月

笔顺编号: 251122511123511

笔顺读写: 竖折横横竖竖折横横横竖撇折横横

嘲字的基本解释:

嘲 [cháo]

讥笑,拿人取笑:~笑。~弄。~骂。~诮。~谑。冷~热讽。

嘲 [zhāo]

〔~哳(zhā)〕同“啁哳”。

〈动〉

(形声。从口,朝声。本义:嘲笑)

同本义 [ridicule;deride]

以至于杂以嘲戏。——曹丕《典论·论文》

又如:冷嘲热讽;嘲问(带讽刺地问);嘲戏(嘲弄嬉戏)

唱,按音律发声 [sing]

因使元翌等嘲,以酒为韵。——《北史·薛孝通传》

又如:嘲歌(信口唱歌);嘲风弄月(吟咏清风)

另见 zhāo

嘲 [zhāo]

〈动〉

勾引 [seduce]

妇人在家,别无事干,一日三餐吃了饭,打扮光鲜,只在门前帘儿下站着,常把眉目嘲人,双睛传意。——《金瓶梅》

又如:嘲汉子的班头(勾引男子的能手);嘲惹(挑逗;撩拨)

篇9:导字的读音和意思

部首: 寸

部外笔画: 3

总笔画: 6

五笔86: nfu

五笔98: nfu

仓颉: rudi

笔顺编号: 515124

四角号码: 77341

郑码: yybd

Unicode: CJK 统一汉字 U+5BFC

汉字首尾分解: 巳寸

汉字部件分解: 巳寸

笔顺编号: 515124

笔顺读写: 折横折横竖捺

导字的基本解释:

指引,带领:领~。引~。向~(引路的人)。倡~。推~。~引。~游。~向。~师。~言。

传引,传向:传~。~热。~致(引起)。

启发:开~。教~。因势利~。

〈动〉

(形声。从寸,道声。“寸”与“手”意思相近。本义:以手牵引,引导)

同本义 [lead;guide]

导,引也。——《说文》

其治宜导引按轎。——《素问》。注:“谓摇筋骨动支节。”

导官令本。——《续汉书·百官志》。注:“择也。”

导官。——《后汉书·邓后纪》。注:“主导择米以供祭祀。”

导一茎六穗于庖。——《汉书·司马相如传》。郑氏曰:“导,择也。”

虞人导前,鹰犬罗后。——明·马中锡《中山狼传》

又如:导子(官员出行时在前面开路的仪仗队);导从(古代官员出行时,担任前导和后从的人);导仗(前导的仪仗)

教导 [instruct;teach]

而不可以导人。——《淮南子·缪称》。注:“教也。”

手持杯珓导我掷,云此最吉余难同。——韩愈《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

又如:导播(电视台中指导表演、监督整个节目播出的专业人员);导训(引导而使和顺)

疏通 [dredge]

为川者决之使导。——《国语·周语上》

又如:导行费(汉灵帝时,郡国、地方每在进贡朝廷之外,另有物品给中署,做为所献之物的导行费);导款(疏通);导泄(疏导排泄)

启发,开导 [inspire]

忠信以导之。——《吕氏春秋·适威》。注:“犹先也。”

是以导于民。——《国语·晋语》。注:“训也。”

然后导以取保,出启于外。——清· 方苞《狱中杂记》

又如:导谕(劝导晓谕);导示(指导启示)

传导 [transmit;conduct]。如:导电;导热

引诱 [lure;seduce]

导之以政。——《论语》。皇疏:“谓诱引也。”

又如:导欲宣淫(倡导情欲,宣泄淫乱之事);导谀(谄媚阿谀,曲意逢迎。)

导致;引起 [cause]。如:导因(起因);导迎(招致)

〈名〉

向导,引路人 [guide]

乌孙发导译送骞还。——《史记·大宛列传》

又如:导首(前导;领头);前导(领头人)

〈介〉

篇10:甸字的读音和意思

部首: 田

部外笔画: 2

总笔画: 7

五笔86: qld

五笔98: qld

仓颉: pw

笔顺编号: 3525121

四角号码: 27620

郑码: ryki

Unicode: CJK 统一汉字 U+7538

汉字首尾分解: 勹田

汉字部件分解: 勹田

笔顺编号: 3525121

笔顺读写: 撇折竖折横竖横

甸字的基本解释:

甸 [diàn]

古代指郊外的地方。

田野的出产物:“纳货贝于君,则曰纳~于有司”。

治理。

甸 [tián]

古同“畋”,打猎。

甸 [shèng]

古同“乘”,古代划分田、里的名称。

甸 [diàn]

〈名〉

(会意。从田,包省声,田亦声。本义:王田)

古时都城的郭外称郊,郊外称甸 [outer suburbs]

甸,天子五百里地。——《说文》。段注:“甸,王田也。”

五百里甸服。——《书·禹贡》。注:“为天子服治田也。”

千里之内曰甸。——《礼制·王制》

甸服。——《周礼·夏官·职方式》。注:“甸,田也。治田入谷也。”

又如:甸地;甸邑;甸服(古制称离王城五百里的区域;泛指京城附近的地方);甸畿(古代九畿之一。京畿方千里称国畿。其外方五百里,称侯畿;又其外方五百里称畿)

田野 [field]

潮平见楚甸,天际望 维扬。—— 唐· 刘希夷《江南曲》

田野出产物 [output of the field]

又如:甸粟(京畿王田生产的谷物);甸役(田猎的力役);甸祝(古官名。周礼春官之属,掌管四时田猎祭祀之事)

古代管理柴薪的官 [official in charge of firewood]

诸侯宾至,甸设庭燎。——《左传》

甸师,古代管理田事的官 [official in charge of field]

甸粟而纳之三宫。——《谷梁传·桓公十四年》。注:“甸,甸师,掌田之官也。”

又如:甸人(古官名。掌管藉田及供野物等事务);甸师(即甸人);甸官(甸畿官署)

用以放牧动物的土地或适用于这一用途的土地 [pasture]。如:四丘为甸

〈动〉

治理 [manage]

维禹甸之。——《诗·小雅·信南山》

又如:甸邑(治理县邑)

篇11:汴字的读音和意思

部首: 氵

部外笔画: 4

总笔画: 7

五笔86: iyhy

五笔98: iyhy

仓颉: eyy

笔顺编号: 4414124

四角号码: 30130

郑码: vsid

Unicode: CJK 统一汉字 U+6C74

基本解释

中国河南省开封市的别称。

〈名〉

古水名 [Bian River]古称卞水,指今河南省 荥阳县西南索河。隋开通济渠,中间自今荥阳至开封的一段就是原来的汴水

篇12:初字的读音和意思

部首: 刀

部外笔画: 5

总笔画: 7

五笔86: puvn

五笔98: puvt

仓颉: lsh

笔顺编号: 4523453

四角号码: 37220

郑码: wtyd

Unicode: CJK 统一汉字 U+521D

字形结构:

汉字首尾分解: 衤刀

汉字部件分解: 衤刀

笔顺编号: 4523453

笔顺读写: 捺折竖撇捺折撇

字的基本解释:

开始时,开始的部分:~始。正月~一。~旬。~稿。~等。~版。~试。~创。~绽。~叶(指某一历史时期的最初一段)。~夜(a.指进入夜晚不久的时候;b.指新婚第一夜)。

原来的,原来的情况:~衷。和好如~。

姓。

〈名〉

(会意。从刀,从衣。合起来表示:用刀剪裁衣服是制衣服的起始。本义:起始,开端)

同本义 [at the beginning;in the early part of]

初,始也。裁者衣之始也。——《说文》

初,舒也。——《广雅》。按,谓展帛以就裁。

初吉终乱。——《易·既济》

名曰初虑。——《易·书大传》

我生之初。——《诗·王风·兔爰》

初疾畏惊,见鬼之来。——《论衡·订鬼》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陶渊明《桃花源记》

又如:初岁(年初);初枯(秋季里植物开始枯萎);初头(起初;开头);初化(变化之始);初末(始末)

本原 [nature]

欲知学之力,贤愚同一初。——唐· 韩愈《符读书城南》

〈形〉

表示次序居第一 [the first in order]。如: 初度(生日);初鼓(一更);初入芦苇(比喻初入仕途);初民(上古时代的百姓)

本,本来的 [original]。如: 初愿;初志;初心(本意,最初的心意)

〈副〉

往昔;当初 [in former times,in the past;before]

初,郑武公娶于 申。——《左传·隐公元年》

初,鲁肃闻 刘表卒,言于 孙权。——《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表示时间、频率,相当于“才”、“刚刚”[just;only]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用叶者取叶初长足时。——李渔《芙蕖》

又如:初生(刚刚出生);初凉;初寒

全;本来就 [whole;all]

受教三日,初不奉行。——《后汉书》

前缀

加在“一”至“十”的前面,表示农历一个月前十天的次序

八月初一日,上召见袁世凯,特赏侍郎。—— 梁启超《谭嗣同传》

上一篇:工程增项通知单下一篇:皮衣皱了怎么办 教你皮衣去皱的小窍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