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爱国主义教育

2024-04-09

谈爱国主义教育(精选9篇)

篇1:谈爱国主义教育

浅谈爱国主义教育

参阅书目:

1、《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1994年8月23日,中共中央发布。

爱国主义,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现在,我国人民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指引下,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努力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传统,对于振奋民族精神,凝聚全民族力量,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奋斗,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就是在顺应了这种时代要求的前提下应运而生的。它涵盖八章的内容,先后提出了爱国主义教育的基本介绍、基本原则、主要内容、教育重点和教育实施措施,系统的阐述了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的重要性,体现了教育建设的必要性、紧迫性、系统性和实践性。该《纲要》的颁布实施,为现阶段整个社会范围内的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指导,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这里,我想简单谈一下对于该《纲要》以及爱国主义教育的几点看法。

一、该《纲要》的提出具有及时性、现实性的重大指导意义。众 1

所周知,上个世纪的九十年代是风雨飘摇的年代,是中国人民彷徨与抉择的年代,是中国人民历经考验和挑战努力实现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年代。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社会主义制度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冲击;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目标刚刚提出,面临着实践的检验;“三步走”战略进入最重要的攻坚战时期,小康社会目标能否实现,世纪之交能否平稳过渡。这一切都注定这个年代是不凡的年代,是决定中国前途和中华民族命运的关键时期。尽管如此,在我党的坚强领导下,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东风,我们的现代化建设依然在各种挑战与压力下稳步前进。我党在政治建设、经济建设的同时,提出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要内容的精神文明建设,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振奋民族精神,凝聚民族力量,充分激发和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为我国现代化建设集聚了人力、物力、精力和智力支持与帮助。这不仅体现了我们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继承和创新,更重要的是体现了我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执政规律更加成熟的认识和把握,是我党不断迈向成熟的重大体现。

二、爱国主义教育要具有系统化、体系化,注意社会氛围的营造。《纲要》的提出,只是教育建设的第一步,能否真正落实到位,才是决定建设成败的重中之重。首先,一定要做好牵头领导工作,即各级党委和政府务必要高度重视,将其列入重要工作的议事日程,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齐心协力抓好落实。其次,一定要建立层级负责制,即各分管部门要在统一领导下,明确分工,结合实际,搞好调查,切实开展好各种生动活泼的教育活动,力戒形式主义。再者,一定要

加强检查指导,加强绩效考核工作,齐抓共管,将教育活动落实到位。要使爱国主义思想成为社会的主旋律,那就必须创造一种浓郁的爱国主义氛围,使人们在社会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都能随时随处受到爱国主义思想和精神的感染、熏陶。这就要求有关部门一定要充分整合优势资源,运用现代化的各种传播手段,积极运用各种新闻和文艺等形式,进行多方位、多层次的教育宣传,努力贴近百姓、贴近生活,使不同的社会群体都能在喜闻乐见的活动中接受熏陶。只有不断增强宣传教育活动的深度和广度,才能更好的促进宣传教育活动的成效。

三、爱国主义教育要注意发挥典型示范作用,突出强化青少年阵地建设。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中国历史上涌现过无数的著名爱国者、民族英雄、革命先烈、杰出人物,新中国成立以后又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英雄模范人物,其中也不乏改革开放以来各条战线涌现出的具有爱国主义精神、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模范人物,这些都是爱国主义的实践者,是爱国主义教育的最真实素材,各有关部门及新闻传播媒介要加大对他们的宣传报道力度,使其成为全社会的典范和楷模,成为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崇敬、学习的榜样。所谓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兴则国兴,正如江泽民同志在中共十四届六中全会上作重要讲话指出的那样“为了把我们的事业继续推向前进,必须在全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中进一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广大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爱国主义教育重点要放在青少年身上,要突出发挥学校作为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丰富内容,创新形式,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到教书育人的全过程中,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感情,提高他们的爱国主义觉悟,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目标的理想和信念,脚踏实地,勇攀高峰。

爱国主义教育的开展,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环节。相信在新一轮爱国主义思潮的感召和推动下,我们的爱国情感和历史责任感将不断增强,我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将更加坚定。让我们高举爱国主义旗帜,锐意进取,自强不息,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真正把爱国之志化为报国之行,将改革开放大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不断推向前进!

篇2:谈爱国主义教育

中学历史课本是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它可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通过几年来的教学实践,我们觉得,要在中学历史课上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老师除了要准确地把握住教材中爱国主义教育的因素,适当地增补一些乡土教材,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于历史课教学的始末外,还应注意做到:

一、激发学生情感,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情感”在历史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是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果的一个因素。学生的感情往往是在特定的情境中产生,在讲解过程中,通过多种途径来再现当时当地的情景。例如教学《中日黄海大战》一课时,为了突出邓世昌临危不惧、大义凛然的民族气节,教师用简短的语言勾起学生回忆影片《甲午风云》黄海大战的生动场面,再让学生议论,教师归纳时指出邓世昌入水后曾被随从救起,但当他看到全舰战士都牺牲了,再次跳入大海殉难,临死前还高呼杀敌不绝,这种义不独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深深感动着每一个学生。

二、教师用生动的语言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历史是过去的东西,它主要靠教师语言的讲述,使学生形成历史表象和概念。因此历史教师的语言应准确、精炼而富于感情和启发性,才能唤起学生的积极思维。例如教学《百日维新》一课时,教师要生动形象地讲述史实,绘声绘色地展现意境,戊戌六君子代表人物谭嗣同甘愿为变法流血献出生命,“我自横刀向天笑”的铿锵语言,在教师敬重、慷慨、深有感情地讲述后,引导学生有表情地朗诵,以表达谭嗣同不畏艰难,为人民、为国家敢于献身的精神,激起学生对英雄人物的怀念和崇敬。

三、改进教学方法,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中学历史课必须改变照本宣读、一讲到底的旧模式,根据中学生年龄特征和已有知识水平,采用启发式教学诱导他们步步深入。教师犹似一位导游者把众多的“中游客”带到历史的百花园中去欣赏“奇花异景”。在教学中,我们在新课讲授前根据课文的重点难点提出思考题,在课堂上自学课文。对教材有初步理解后,教师再铺开叙述,启发提问,让中学生对历史的来龙去脉步步深入理解。例如讲解《大泽乡起义》一课,我们列出三个思考题:为什么秦末会发生农民起义?这次农民起义的时间、地点、领导人?起义的经过是怎样的?这次农民起义在历史上起了什么作用?这种按教材重点难点出示思考题,逐段阅读课文,深入理解历史事件,然后教师铺开叙述,既可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又可把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理解能力和分析表达能力。

篇3:浅谈基础教育阶段的爱国主义教育

一、爱国主义教育在基础教育阶段中的现状

现阶段,我国教育正处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型阶段, 对于以往应试教育注重中小学生考试能力不同,素质教育更注重中小学生素质的培养,尤其是德育的培养。德育是现在教育的主题,而德育又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要教育核心。为防止学校教育出现德智失衡,避免追求升学率而忽视品德素质教育的现象,基础教育应充分发挥其教育作用, 使教育不仅仅局限于科学文化知识培养,而是更好地向素质教育方向转型。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规定:“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努力提高教育质量,使儿童、少年在品德、 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 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奠定基础”。 《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 则是更明确地指出:“基础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为此,当前的基础教育应结合时代的潮流, 为素质教育融入文化主旋律,从基本的教育出发,引导中小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而且,基础教育同高等教育不同,基础教育淡化专业或专门人才的培养; 基础教育着眼于全民族的素质, 旨在为全民族的素质奠定基础。 因此,基础教育的体系、结构、 方法,都要符合这一标准,达到素质教育的目标。中小学生作为时代的新青年,教育工作者更应加强对其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怀爱国情、践爱国行,使中小学生从小养成爱党爱国爱社会的思维习惯,努力把他们培养成祖国未来的接班人。

二、爱国主义教育在基础教育中的重要意义

治校以治人为本,育人以德育为先。爱国主义作为人们最深厚的情感,理应成为德育教育的重中之重。爱国主义是人们在成长中对祖国最深刻最忠诚的热爱, 为此,基础教育应帮助学生形成对祖国、对人民的理解与热爱。 基础教育可以使中小学生从主观意识中认识爱国主义,并践行到客观实践中去。爱国主义教育是引导中小学生形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基础,也是培育“四有青年”的重要一环。爱国主义教育在基础教育中,可以发挥培养创新人才、提高人才质量的重要作用。同时推进的爱国主义创新教育可使在校老师认真思考目前基础教育中爱国主义教育的德育功能,使在校老师开展教育工作时更好地认清爱国主义教育的基础工程与核心内容。

三、爱国主义教育的开展与建设

1.转变教育思想,师生联动践行爱国。

爱国主义教育的本质是教育, 教育是推进爱国主义在基础教育中发展的根本。而教师作为教育实施的主体,对教育成果、教育影响应当承担首要责任。目前, 教师队伍中还未能实现每一个教育的施行者都时刻保持着高昂的爱国情怀和不倒的爱国精神。因此,教师以及其他教育施行者应该从自身做起,认真学习爱国思想,从更哲学、更深刻的方面考虑爱国是什么,最终思考怎样使学生充分认识爱国的重要性,充分感受爱国情怀。

继而教师应与学生共同参与爱国活动,如升旗仪式中,全校师生应全体出席,一同升国旗、 唱国歌,以饱满的热情参与到爱国主义教育中来。学校也应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工作,使教师从不同角度认真学习爱国主义精神, 深入挖掘爱国主义内涵。最终实现从基础教育中的学生角度出发, 师生联动,共同践行爱国主义, 将爱国从教育施行者而始,于教育接受者而实,使爱国主义的思想根植于从长到幼的每一位公民心中。

2.从课堂出发,联系基础课堂教育。

课堂作为中小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承担着培育、引导学生的重要责任。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的角度应从祖国历史、民族传统文化出发。中小学生虽然掌握一定的爱国主义知识,但由于年龄较小,对抽象概念理解能力较弱,所以课堂教育在中小学生的启蒙教育中显得益发重要。 基础教育课堂要创新教学方法, 根据每一科目的不同特点,结合每一科目的教学方向,从不同角度使学生深入学习爱国主义思想。

语文课应发挥语言文学振奋人心、催人上进的作用,课堂教学应选取红色经典或与爱国主义精神相结合的文章,使学生通多学习英雄模范人物的故事,积累爱国热情,感受先辈精神。历史课应与历史人物、现代模范人物结合起来,有利于中小学生加深对爱国主义的理解。对于政治课来说,应在进行抽象理论的指导之下,结合与当前时代主旋律相关的爱国主义视频,了解不同时代的爱国主义精神,理解爱国主义精神由“抗日精神”“红军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 到如今的“雷锋精神”“航天精神”的过渡历程……基础教育课堂应根据中小学生的接受能力与理解能力,制定具体的教育方案, 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3.转变开展模式,走出校园走近社会。

对于当前的文化环境与素质教育的发展,我们在突出课堂教育的主阵地作用,充分利用主题班会灌输、课堂教学渗透时,还应该广泛利用其他形式开展活动, 使爱国主义教育不仅仅“纸上谈兵”,还能够创新形式,走出校园。因为对中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仅靠单一的课堂教育不易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不易使中小学生完全理解其中概念。而社会历史实践活动不仅有生动活泼的形式,同样还发挥着教育指导的作用。中小学应充分利用当地资源, 组织学生参观纪念馆,让中小学生设身处地感受民族奋斗的历史; 同时,也可以参观老兵活动中心, 通过与退伍老兵面对面对话的形式,还原当时的历史场景,深入解读历史留下的印记;还可以组织社会劳动实践,让中小学生接触社会,近距离感受爱国情怀。

爱国主义还可以走进家庭。 中小学生可以向自己的祖父母请教爱国主义知识,从自己家庭的角度,理解不同时期的爱国主义内涵,同时也可以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走进课堂与走出校园,实质就是教与学的关系,是当前教改的关键问题之一。如果想达到教学的理想效果,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深入思考。

4.创新教育形式,寓教于乐,寓学于动。

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国家和民族需要创新,一个国家的教育更需要创新。 而爱国主义教育的创新在基础教育中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学校领导与学校老师通过开展不同形式的爱国教育活动,创新教学方式,培养中小学生的爱国情怀。

爱国主义教育可以同日常活动结合起来。目前我国大部分中小学都会通过每周一次的升旗仪式实现日常化的爱国主义教育。 通过全体师生唱国歌,行注目礼, 感受国旗、国徽的精神,感受国家的威严。同时每班轮流进行 “国旗下的演讲”,使每周一次的升旗仪式在师生的共同参与下, 发挥熏陶学生的重要作用。除此之外,日常活动也可以通过不同的形式开展,例如开展每周一节的爱国主义教育课堂、爱国主义电影展等等,使学生在学习爱国主义知识的同时,增强学习兴趣, 提高学习效率,并积极参与到互动学习中来,进一步加快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过程。

同时,活动举办方面,学校可以开展多样式的爱国主义活动, 例如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题的读书活动、红歌歌咏比赛、朗诵、 演讲等,为基础教育模式拓宽新渠道。而爱国主义教育的开展更应抓住特殊时期,以特殊的时间为依托,使中小学生在特殊节日中感受到祖国母亲的爱。例如,9月3日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可以组织中小学生参观历史纪念馆, 举办以抗日战争为主题的诗咏比赛,抒发对抗日先辈的敬佩之情。

篇4:谈爱国主义教育

和平的年代有和平年代爱国的方式,今天所谓的爱国并不像远去的战火纷飞的年代,它更贴近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就连平时的一句话、一句歌词、一个细微的举动都是息息相关的。作为一个语文教师,笔者谈谈个人的看法。语文教学中除了让学生把课文学好,有时候更重要的还得把文章里面的精神吃透。这当中尤其是要把含有爱国主义教育的精神领悟透。

在鲁迅先生的作品《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中论述了中国人的自信并没有失掉,提到方方面面的思想,也提到了一批批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人物。一种是代表人民利益,不顾个人安危,为解除或减轻人民疾苦而奔走呼号、为民请命的人,如杜甫、白居易、关汉卿等。一种是历尽艰辛、奋不顾身、探求佛教真理的人,如法显、玄奘等。虽然他们离我们远去的声音我们没有办法再次重听,离我们的脚步我们也无法再次找回,但是我们不能忘记中华民族在历史的进程中所受的种种磨难,因为它带来的伤痛已经在我们每个中国人心中烙下了深深的印记。每年9月18日,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民的洗雪国耻之日。我们并没有忘怀,也不能忘怀。

班会课是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基地,笔者为了让学生都团结起来,有爱心、助人为乐,于是提到向雷锋学习,究其根源是让同学们了解“雷锋”。可是提到雷锋,全班80多人竟然没有一人能正确地说出雷锋是干什么的、是什么样的代表人物、是什么时代的人等问题。在课堂上,笔者被一张张有疑问的表情惊住了,心被深深地刺痛了。“中国,中国……母亲,母亲……”

为了不让这节课以失败结束,笔者不得不从零开始,领着同学们回忆那段尘封的历史。慢慢介绍雷锋的点点滴滴,“雷锋的精神”是以雷锋的名字命名的、以雷锋的精神为基本内涵的,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着的革命精神,其实质和核心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了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他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精神文明的同义词、先进文化的象征。周恩来总理把雷锋精神全面而精辟地概括为“爱憎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

对于一个时代的标志——雷锋,我的这些学生们竟然是如此陌生,给我这个在一线教学的教师一次深深反省的机会。没有理由再强忍着痛喊道“我们的教育是成功的”。虽然我们天天高呼素质教育,并在某地某校搞得如火如荼,某些学校天天高呼升学率高达多少,比去年同期又上升了多少个百分点。殊不知我们的教育者在进行国民素质教育的同时,究竟又渗透了多少爱国主义教育。

和平始终会淹没战争,这是不争的事实。不能说我们今天这样的和平年代就可以不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也不能说我们天天高唱革命的凯歌就是爱国,但是你我在这样的和平年代又有多少人会唱经典的“红歌”。曾经伴随我们一路走来的红歌,那是我们中华民族不可遗忘的历史。在那特殊的年代,我们的中华民族涌现了一批批像邓稼先、钱三强那样的世界顶尖科学家,在大洋彼岸离家万里听到祖国胜利的消息,是如何奋不顾身地辗转回到祖国的怀抱?可如今,却有多少人觉得拥有了外国的绿卡是何等的“荣耀”。

“国是我的国,家是我的家……”让我们在这首《国家》当中去领悟我们国家的伟大和博爱。让我们把这种爱国精神传承下去,告诉孩子不要忘本,牢记祖国的历史,热爱祖国,因为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作者单位:江西省鄱阳县金盘岭镇上兰学校)

篇5:谈爱国主义教育

【摘要】:爱国主义是一面旗帜,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也是实现中华腾飞的最主要的思想基础和强大动力。“学校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作为教育工作者,积极探索爱国主义教育的新途经、新方法,开创爱国主义教育的新局面。

关键词:环境、阵地、实践活动、多方结合

爱国主义是一面旗帜,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也是实现中华腾飞的最主要的思想基础和强大动力。“学校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今天的青少年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生力军。作为教育工作者,任重道远,需要不断加强学习,创新思维,实行“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方针,积极探索爱国主义教育的新途经、新方法,开创爱国主义教育的新局面。

一、创设浓厚的教育环境,注意对学生潜移默化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能催人奋进,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思想品格。我们可以对教室、教学楼走廊、校园等学设施进行统一布置,注意对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的宣传,赋予环境不息的教育生命,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努力使学校的墙壁也说话。”让学生感受到爱国主义无处不在、无时不在,随时随地都能接受到爱国主义的感染与熏陶。

二、建立爱国主义教育阵地,发挥阵地教育的积极作用。充分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教育,另外我校还开设了爱国主义展览室,把国旗、国徽、国歌、祖国地图、伟大成就、古今名人等制成版图,选派学生做讲解员,定期组织学生参观,要让这些基地真正能发挥作用,对青少年产生吸引力,就要在内容的充实上,特别是形式的新颖上动脑筋。在平时的参观活动中可以对学生实行听、读、写的方式。听,就是到教育基地可以听听讲解员的讲解;读,就是教育基地可以免费提供给学生阅读有关的资料;写,就是学生在参观完后,可以写下自己的感受。让这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真正成为青少年心中一块有吸引力的地方。激发起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从爱家乡进一步发展到爱人民、爱祖国,从而使爱国主义教育一步步深入学生 心中。

三、寓爱国主义教育于社会实践活动中。要真正牢固树立爱国意识,就必须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对于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培养品格、增强爱国情感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如:“植树护绿活动”、“节约用水、用电活动”、“为家乡添光彩活动”“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等等学生知道爱国常常在一个个微小的地方。只要一个人心系祖国,哪怕在一件平常的小事上也现出爱国之情。主动承担责任、爱校爱家是爱国,爱护环境、节约用水、用电是爱国,树立远大理想的教育,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是爱国,尽量购买物美价廉的中国制造是爱国„„当你

离开教室时,看见电灯没关时,你将它关好就是爱国;当你在公共场合,自觉捡起脚下的屑就是爱国;当你遵守秩序,自觉排队买票是爱国;当你克服缺点,努力做一个受人欢迎的也是爱国„„每一个生活中的点滴都是爱国的折射。我们要培养学生从最普通、最平凡的小事做起,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加强自身修养,完善自己的人格。爱国无小事,事事皆能爱国。一个人如果连这些“小事”都做不到,怎么可能在祖国最需要他的时候挺身而出去做“大事”许多活动带有劳动的性质,让学生在动手活动中感悟爱国真谛,体会成功喜悦,增长才干,增强爱国主义情怀。我们需要进一步做的工作是:在开展这样的实践活动时,要设立岗位,人人参加,并加强考核,使活动更加扎实有效。

四、寓爱国主义教育于少先队活动之中。爱国主义教育是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内容和任务。因此,我们充分利用少先队这一组织优势开展一系列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如: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人人争当升旗手活动、爱国主义教育专题讲座,组织“学国史、知国情、做爱国好少年”为主题的系列教育活动,举办爱国主义图片展、板报、手抄报等实践活动。学校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通过上网和查阅相关书籍资料等多种途径搜集历史图片或照片,举办班级爱国主义图片展,手抄报等活动。让学生在具体实践中感受家乡、祖国近年来的发展变化,感悟“中国了不起、中国人了不起、做个了不起的中国人”,进而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

五、多方结合,推动爱国主义教育有意义地开展。(1)爱国主义教育与重大节日、纪念活动相结合。重大节假日能给孩子们营造一种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氛围。清明节是纪念祖先和先烈的日子,是对孩子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时机。在清明时节,学校可组织孩子参加清明节扫墓活动,让他们自己制作小白花,向先烈庄重地送上思念与敬意,让他们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先辈用自己的生命和鲜血换来的,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安心的学习。国庆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光辉节日,是祖国的生日。在这个举国欢庆的日子里,我们可以为孩子营造喜庆的祖国生日的氛围,引导学生回顾历史,展望未来,鞭策学生更严格的要求自己,激励自己,规范言行举止,树立强烈的历史责任感,立下“弃燕雀小志,慕鸿鹄而高翔”的志向,做新世纪的小主人。端午节、建党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日等很多节日都是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的最佳时机,我们要在不同的时候,有针对性的开展相应的活动,给孩子适当的引导,让孩子在活动中共同享受到了一份浓浓的爱国热情。(2)与课堂教学结合。把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各科教学中。爱国主义教育的题材和时机可

以说是无处不在,就看你怎样去挖掘它。有些老师总认为爱国主义教育是思品课的任务,因此忽视了数学、美术、常识等课上的爱国主义教育。其实不然,只要我们端正了思想认识,就能在各科教材中发现很多爱国主义教育的题材和时机。数学课上学圆周率时,可以介绍祖冲之,进行历史文化的爱国主义教育。美术课上画高楼大厦,可以进行改革开放巨大成就教 育。常识课上讲地理、历史内容,更是爱国主义教育的极好材料。只要各科老师都能善于捕捉爱国主义教育时机,对学生进行广泛的爱国主义教育,学生就会在浓浓的爱国主义氛围下,受到良好的影响与教育。(3)与落实规范、礼仪常规相结合。爱国主义是一种情感、一种精神、一种思想,也是一种规范。要使学生的爱国之情转化为效国之行,必须抓好中小学日常行为规范,中小学生礼仪常规的贯彻落实。在明理、知事、动情、养成四个环节上狠下功夫。要重视学生的品质、人格教育,重视公民道德素质的提高,在德、智、体、美、劳各种活动中,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教育学生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从我做起。(4)与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爱国主义要体现鲜明的时代特征,就必须实现由封闭、单一的线型放多项的网状型转变。学校要主动采娶利用学校家长会、家长接待日、家访、参观、访问、社会调查、实践等形成与家庭“关协”社区教育及其它相关单位、部门加强联系,互相沟通,使爱国主义教育延伸到校外大课堂,并形成爱国主义教育的良好氛围。(5)与树立学习榜样、典型相结合。

篇6:浅谈化学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

谭功晟

(2003年于内蒙古包头)

摘要:爱国主义是人们千百年来建立和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和民族的一种最深厚的情感,是对自己祖国和民族的最深沉、最诚挚的热爱。爱国主义教育可使学生对祖国产生诚挚的热爱,对祖国的振兴、民族的繁荣产生强烈的责任感,而责任感是人们积极奋进的动力,一个人只有感到了自己对祖国和民族所承担的责任,才会自觉地激发出为祖国振兴、为民族繁荣勤奋学习的热情,增强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所以对学生进行必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可以产生正反馈作用,促进教育教学活动的进行。因此,在化学教学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有必要紧密结合教学内容适当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自觉地主动地为祖国的振兴、民族的繁荣而努力学习化学及其它各门科学知识。关键词:爱国主义

热爱

责任感

爱国主义是人们千百年来建立和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和民族的一种最深厚的情感,是对自己祖国和民族的最深沉、最诚挚的热爱。

爱国主义教育可使学生对祖国产生诚挚的热爱,对祖国的振兴、民族的繁荣产生强烈的责任感,而责任感是人们积极奋进的动力,一个人只有感到了自己对祖国和民族所承担的责任,才会自觉地激发出为祖国振兴、为民族繁荣勤奋学习的热情,增强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所以对学生进行必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可以产生正反馈作用,促进教育教学活动的进行。因此我认为在化学教学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有必要紧密结合教学内容适当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自觉地主动地为祖国的振兴、民族的繁荣而努力学习化学及其它各门科学知识。

如何针对化学教学的特点有机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呢? 本人根据自己从事化学教学的一点体会,谈谈自己浅薄的看法:

一、学生介绍我们祖先在化学方面的发明创造,使学生了解中华民族对全人类的巨大贡献,提高学生的民族自尊心。中华民族是古老文明的民族,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我们的祖先对人类的文明发展做出过巨大的贡献。我国有些化学工艺,如:火药、造纸、陶瓷、酿酒等发明较早,闻名于世界。我们可结合教学内容,将我国的这些文明历史向学生作以介绍,提高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如:在讲置换反应时,可向学生介绍我国是最早发现并利用置换反应的国家,早在公元前二世纪的西汉年间,我们的祖先就已知道“白青得铁则化铜”,白青,就是现在所说的硫酸铜,译成白话意思是说:硫酸铜遇到铁,就可变化成(置换出)铜。在宋朝,我国已利用铁与硫酸铜的置换反应大规模地制铜(即通常所说的湿法冶炼铜)来制造钱币。宋史“食货志”中记载:“浸铜之法,以生铁锻成薄片,排置胆水(即现在所说的胆矾溶液)槽中,浸渍数日,铁片为胆水所薄,上生赤煤,取括铁煤,入炉三炼成铜,大率用铁二斤四两,得铜一斤┈┄所谓胆铜也。”大意是说,当时从溶液中浸铜(湿法冶铜)的方法是:用生铁锻成薄片,一排排地放置在胆矾(CuSO4·5H2O)溶液浸泡几天。铁片就被胆矾溶液腐蚀变薄,表面上生成了“铁煤”(当时不知道这就是铜,而叫它为“铁煤”)把铁煤刮下来,放进炼炉,炼制三遍,即成为铜,大概用铁二斤四两,可得铜一斤┈┄这样得到的铜就是所说中的胆铜。这充分的证据表明,我国不但是最早发现而且是最早利用置换反应的国家。

讲硅酸盐工业时,可告诉学生我国的陶瓷工艺驰名世界,而且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中国”二字,英语译成“China”,就是瓷的意思,我国的陶瓷工艺可追溯到遥远的古代,远在公元前二千余年,我们的祖先就已制造出花纹精美的粗质陶器---彩陶。

讲铝时,可讲世界上曾公认铝是德国化学家孚勒于1827年制得的,但是我国在江苏宜兴县,发掘的死于西晋元康七年(公元297年)的三国时东吴名将周处将军的墓时,发现在其尸骨腰部有含铝为85%的铝合金饰片,故说明我国早在西晋时代已会炼铝了,远远早于孚勒的年代。

讲铜的合金时,可向学生说明:我国劳动人民早在三千六百年前的商代,就掌握了比较复杂的青铜(铜锡合金)的冶炼和铸造技术,铸造了光纹精美、造型匀称、重达875公斤“司马戊”青铜大方鼎。据此可想象到三千多年前,我国炼铜技术的发展就达到了极高的水平。另外,据考证早在殷末周初,居住在黄河流域的炎黄子孙就曾将我国的青铜文化传入原苏联境内的南部西伯利亚地区。可见,我国的古老文化也曾促进了其它国家民族的文明发展。

讲乙醇时,可讲我国酿酒工艺上的发明和贡献。讲明我国在远古时代已有酿酒的历史,是世界上酿酒最早的国家。

另外,还可通进其它的形式(如墙报或专题讲座),向学生介绍我国的火药及造纸等工艺的悠久历史。讲我国古代天然气的开发和利用。讲述日本学者柳原前光等人千里迢迢飘洋过海,求师于致力钻研化学知识、将近代化学知识系统传入我国的清代著名学者徐寿先生门下的动人事迹。

通过以上史实事迹的介绍,使学生了解祖国悠久文明的古老文化,了解中华民族对全人类文明发展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二、向学生介绍现在我国化学事业上所取得的科技成果,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

在化学教学中可结合实际情况,向学生介绍我国化学事业上的科技成果和尖端科学,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

如讲纯碱时,可向学生简略介绍由我国著名化学专家侯德榜博士始创的弛名中外的“侯氏联碱法”。

再如讲蛋白质时,可向学生介绍生命现象与蛋白质的密切关系,告诉学生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而我国科学工作者早在1965年,就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了具有生命力的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这标志着我国的科学事业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也为人类探索生命的奥秘打开了大门,同时这在哲学上也具有其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通过以上事实,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化学科技方面的领先地位,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

三、适当地向学生介绍我国化学事业与国外先进国家之间的差距。激励学生为祖国的繁荣昌盛,为民族振兴,为赶上和超越世界先进水平而刻苦学习。

适当地向学生讲明:我国的化学事业,虽然取得了许多丰硕成果,步入先进行列,但仍在有些方面与世界先进水平之间有一段差距。如,可以和学生讲据统计:我国的化肥和硫酸的产量低于原苏联、美国,居世界第三位;烧碱产量居世界第五位;原油产量居世界第六位。再如,有人曾预言:到了21世纪,世界上有一种古老的材料-----陶瓷将会东山再起(当然那时的陶瓷具有极好的抗力、耐温等性能)。那时,日本将会生产出第一批全陶瓷发动机的汽车,而美国和欧洲将会吸取经验相继效仿,但是做为陶瓷工艺的鼻祖的中华民族只能步这些国家的后尘。

通过以上事实激励学生发奋努力,为振兴中华,为国家的富强人民的富裕。为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而刻苦学习。

总而言之,通过以上几方面的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认识到祖国文化的古老文明,了解中华民族对全人类的巨大贡献。了解我国化学事业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使学生认识到为民族的振兴,祖国的繁荣自己所担负的重任。激励学生为振兴中华,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而刻苦努力学好化学知识。

诚然,化学教学并不是政治教育,只能紧密结合教学内容有选择性地穿插一些爱国主义教育,同时应注重爱国主义教育要为教学服务,并且要注意采取适当的方式,否则会使学生感到生硬,呆板,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另外所选内容应尽量简略、适可而止,否则会反客为主,冲淡正常的教学内容,适得其反。作者简介:

篇7:浅谈语文教学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浅谈语文教学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的“四重境界”

作者:龚志明

语文学科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的主渠道之一。在语文教学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是语文教师责无旁贷的职责。不少同行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不少成功的经验,成了先行者。本文想就如何达到语文教学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的“四重境界”谈些粗浅的看法。 杜甫的《春夜喜雨》十分形象、逼真地刻画了春夜雨景,我们不妨将课中的八句诗分解为四幅图景。用这四幅图景注释语文教学中加强爱国主义的“四重境界”,倒是颇有可取之处的。 一、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充分利用教材中爱国主义的显性素材。杜甫笔下的春雨之好,在于它知时应节,当发乃发,滋润万物。语文教学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也当“知时应势,捕捉显性素材,润泽学生的心田”。 语文教学应文道结合,文以载道,这早已为大家所认同。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首先应该对教材中现成的、显性的.爱国主义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内容予以充分的开发利用,防止过分偏重语文形式,一味追求“知识点”而将教材中现成的爱国主义素材弃置不顾。 语文学科不同于数、理、化、生,它总是带有一定的政治倾向,寄寓一定的褒贬爱憎。其中不乏主张祖国统一民族团结,歌颂革命,颂扬廉洁为民,以死事国,忠贞不渝的内容。对于课文中一些十分明显的爱国主义内容,我们应该及时、充分的利用,以此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例如:《雨中登泰山》中赞美祖国好山好水的倾向十分鲜明,我们可以用作者极尽笔墨描绘的由山岗烟云、飞泉瀑布、古祠翠柏所构成的奇伟景观去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丽河山和悠久文化传统的情感。 又如:教学《<指南录>后序》,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早为同学熟知,我们可以借助文天祥在困难当头时挺身出使元营以及身受羁糜、冒九死一生逃归永嘉的史实,把文天祥“不指南方不肯休”的忠贞不渝的爱国精神撤播在学生的心田,鼓舞学生,为国奉献一切。 充分利用教材中显性的爱国主义素材去感染、熏陶学生的心灵,是语文教学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理应达到的境界。 二、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因势利导,潜移默化。春风伴随着和风悄悄乘夜而来,细细而下,只求润物不求人知。它富于特色,贵在“潜”字,妙在“无声”。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也应潜移默化,在不知不觉中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进行爱国主义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决不是生搬硬套,牵强附会贴标签,也不是离开课文另搞一套,文不载道。否则,学生听之无味,教师上得苦恼。巧妙地利用教材中的内蕴,借题发挥,因势利导,“于无产处”引起学生共鸣同识,才是我们追求的境界,例如:在教学《内蒙访古》时,结合课文中对历史上民族矛盾的追述,对民族之间往来的称颂,诱发引导学生认识到:中国历史上各民族之间早就交往密切,即使在战争年代,各民族人民仍然盼望民族之间加强友好往来,今天更应该加强各民族之间的团结,从而十分自然地进行了一次以加强民族团结为内容的爱国主义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又如:教学《药》时,顺着课文的内涵,水到渠成的启发学生:愚昧的群众享用革命者的鲜血,不是医治病苦的良药;资产阶级脱离群众的革命,不是疗救中国社会的良药。那么,医治群众的病苦,疗救中国社会的良药在何方呢? 它历史地落在中国共产党身上。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推翻反动统治的道路,走社会主义道路,才能救国救民。这无疑起到了热爱社会主义、热爱党的作用。 三、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善于挖掘隐性资源的内涵。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描写的是一幅小路不清,云层漆黑,江西迷蒙,只见船上灯火独明的情景。这是一种从迷蒙中挖掘的美,它形象地折射了善于发掘爱国主义隐性资源进行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

篇8:谈爱国主义教育

一、中学思想品德内容与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

几千年来, 爱国主义精神一直贯穿在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之中。在今天, 我们祖国日益繁荣昌盛, 爱国主义更应该成为这个时代的最强音。学校是进行教育的专门场所, 爱国主义历来就是学校教育的主旋律, 学校中的各门学科都包含着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 尤其是思想品德课, 更应当自觉地担负起这个重任。我们可以结合近代工业革命后中国落后挨打的事实, 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 是党带领我们的人民走向胜利, 走向国富民强的今天, 由此增强他们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的信念。

二、通过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1. 通过国情教育, 使学生对祖国壮丽

的山川、灿烂的文明有更加深刻的了解, 为拥有灿烂的文明而自豪, 并油然升华成作为中华民族之一分子的崇高感和自豪感, 乐意为这个多民族的团结而牺牲私利, 奉献所有。

2. 通过先烈们的事迹来激励学生, 告

诉他们这些故事之所以感人, 是因为他们肯为国家民族舍弃小家, 他们身上包含着千年不变的爱国主义精神。让学生通过对这些英雄人物的认识来激发自己的爱国主义情感。

3. 通过思想教育, 让学生认识到, 自

己必须在知识上不断丰富自己, 才能真正爱国, 为国家的繁荣和安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要教导学生从思想上高度认识到, 只有认清祖国所面临的局势, 才能更好地为祖国效力。

三、在教学中, 把课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比如, 在清明节时, 我们组织学生开展“缅怀革命先烈, 弘扬爱国传统”清明节扫墓活动, 介绍烈士们的英雄事迹, 向烈士献花圈, 让学生代表进行慷慨激昂的演说, 最后不失时机地进行总结, 使学生懂得我们的幸福生活, 是无数英烈用鲜血换来的来之不易。让学生在平时的生活实践中真切感受爱国主义, 激发其爱国主义情感。

篇9:浅谈幼儿爱国主义教育

关键词:幼儿;爱国主义;教育

幼儿思维形象具体,具有无意识性和不稳定性。到五六岁才逐渐向有意识、稳定性过渡,抽象思维也才开始萌芽。这就要求我们教育者从生活中直接接触到具体的易于理解的事情着手,充分利用环境中的各种条件,不失时机地通过各种途径,采用生动活泼的形式,由近及远、由浅至深地将爱国主义情感渗入他们幼小的心灵。

一、努力创造幼儿喜爱的教育环境,开启幼儿爱的心扉

1.良好的生活环境

良好的生活环境,使幼儿产生对周围生活的爱。幼儿园室内外的环境布置整洁,色彩和形式符合幼儿心理,尽量做到艺术化、儿童化,使之成为幼儿的生活乐园,对幼儿产生一种引力,让幼儿从心里喜爱幼儿园,这一点对新入园的幼儿很重要。待幼儿对幼儿园熟悉以后,教师引导幼儿布置活动室,把一些废旧物品充实到活动区内,指导幼儿设计、制作一些饰品、玩具,拿着自己的作品装扮自己的“家”。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会充分地被调动出来,同时他们会更加热爱自己精心设计、装扮的“家”。

2.良好的心理、社会环境

良好的心理、社会环境,使幼儿热爱幼儿园的老师和小朋友,进一步产生对周围人的爱。首先,老师要爱护幼儿,苏霍姆林斯基讲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老师不仅要爱护幼儿,而且要尊重幼儿,为幼儿创造自主的生活环境,细心观察幼儿的行为表现,尽量照顾到每一位幼儿,多与幼儿交谈,一起玩,建立宽松、真诚、平等的师生关系,从而得到幼儿的爱。其次,老师在处理幼儿之间的关系时,尽量让幼儿多交流感情,引导他们有效地处理他们之间的矛盾、化解冲突,鼓励幼儿互相帮助,以帮助别人为快乐。

爱总是相互的,幼儿从老师、小朋友那里得到爱,自然他们也就会热爱老师、小朋友和周围的人。

二、把握时机,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各项教育活动中

1.在一些重要的节日里,对幼儿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如,在国庆节开展“我爱祖国”的主题活动。组织幼儿欣赏升旗仪式、阅兵式,学唱爱国歌曲,根据幼儿特点绘制国旗或为国旗涂颜色等,让幼儿从小知道自己是祖国的一分子,祖国是我们共同的“妈妈”。

在端午节讲述爱国人士屈原的故事,组织幼儿进行“赛龙舟”等游戏,使幼儿在参与中学习、成长。

新年组织“快快乐乐过大年”的主题活动,教育幼儿自己长大了,自己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关心、老师的教导,也离不开每天忙碌的叔叔、阿姨们,向他们介绍各行各业的劳动者,教育他们从小热爱劳动。还要让幼儿知道我国的传统,如,挂灯笼、放鞭炮等,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小制作”和各种游戏,让他们体验节日气氛,从而热爱生活。

2.在一些特殊的日子里,对幼儿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如,2008北京奥运,我国运动健儿英勇夺冠,为祖国争光,他们已成为小朋友们心中的偶像,可借此机会开展与奥运相关的系列活动。如,讲奥运故事,以奥运为主题布置活动室。小朋友们会热情高涨,纷纷出主意、想办法、查资料,从而了解奥运知识和奥运明星。同时进行“看谁进球多”“我最快”等体育游戏活动,使幼儿从小锻炼身体,立下长大为国争光的志向。

四川大地震,受害的人们牵动着祖国十三亿人民的心,期间发生的感人事迹数不胜数。作为幼儿教师,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借此机会向幼儿进行爱我祖国、爱我人民的教育。2008年5月14日下午14时28分,我园全体师生随着我市上空响起的警报声,向死难的人们默哀3分钟,我们的孩子虽然小,都很懂事,他们无一打闹,静静地低着头,场面非常感人。接着老师和孩子们纷纷向灾区捐款,献出自己的爱心。事后在家长的参与和支持下,孩子们搜集了许多感人的图片和故事,并在班级讲解表演,小英雄薛枭、林浩成了他们心中的偶像。

庆祝祖国周年举办形式多样的活动,尤其“十一”国庆大阅兵,掀起了每个中华儿女的爱国热情,这更是对幼儿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良好机会。我园届时举办了一次课间操会演,孩子们个个学着军人叔叔不怕苦、不怕累,发扬团队精神,以饱满的热情参与了这次既增强体质又有教育意义的活动。另外,我园借此机会,倡导举办了一期以庆十一为主题的户外板报。每个班级一个板块,老师和孩子们一起想办法设计方案,确定内容,十几个班级的标题和内容各不相同,相同的是孩子们对祖国的一份热爱,期间我们教孩子们许多爱国歌曲,老师和孩子们进行了一次爱国歌曲大比拼,使整个幼儿园掀起了一片爱国热潮。

三、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是爱国主义教育最有效的形式

1.开展“我爱家乡”的实践活动

可以通过游览、参观、旅行,使孩子感受到祖国山山水水、江海河川的美丽风光,知道祖国领土的辽阔,物资的丰富,悠久的文化,这些都能对幼儿进行爱的熏陶,萌发他们对祖国的爱。

2.教育幼儿关心弱势群体

组织幼儿看望敬老院的老人,为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去聋哑学校,给那里的孩子送去自己的玩具和书,和他们交朋友。从小有颗博大的爱心,将会是一个人成才的力量源泉。

3.环保教育对这代孩子来说是一个重大课题

带他们去种树、种草、种花;举办“我是环保小卫士”的社会实践活动。真正做到环保工作从小做起,从我做起。

言而总之,幼儿的爱国主义教育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老师要不失时机,努力营造氛围,把这颗“爱国”的种子早早植入他们幼小的心灵。

参考文献:

孟艳.浅谈幼儿园如何开展爱国主义教育[J].教育界,2011(26).

上一篇:于良心的优秀作文下一篇:《毛豆宝宝》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