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基督爱国主义思想

2024-04-13

浅谈基督爱国主义思想(精选10篇)

篇1:浅谈基督爱国主义思想

浅谈基督爱国主义思想

——洪丽英

神学院校的学生,作为中华民族的一份子,爱国是应尽的本分。在将来的教牧工作中,我们的思想、言行将对广大信徒产生重要影响,所以能否树立坚定的爱国主义思想,对中国教会、对国家和人民都非常重要。

爱国主义是历史形成的热爱和忠诚于自己祖国的感情。思想和行为集情感、思想和意志于一体的社会共识,是团结国民,推动历史进程的强大精神力量,也是调节个人与国家关系的基本规范,无论一个人的国别、民族和信仰如何,都有爱国的要求。爱国主义,因为其内涵是以民族国家为核心,因此它随着民族国家的演进而演进,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内涵和特点。如今,我们生活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的内涵就是爱中华人民共和国,它实行的社会主义制度,代表的是包括基督徒在内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是人民爱国主义意志的最高体现。

但是生活中,很多神学生不知道如何在基督生活中培养自己的爱国主义思想,不知如何去增长宗教学识和学术意识。以下是对广大神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的一些措施:

第一、挖掘圣经和教义的传统内涵,阐发爱国主义思想。圣经是一部属灵的经典,在信仰上深切地指导着教会实践,同时也是一部很好的爱国主义经典。第二、树立正确的中国教会史观,坚定爱国主义思想,我们应认识到坚持独立自主、自办教会的重要性。第三、继承弘扬爱国主义传统,学习众前辈爱国事迹。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基督徒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爱国事迹,一些基督徒更是英勇殉国,壮烈牺牲,这些都是中国基督徒优良的爱国主义传统,需要我们继承和发扬。第四、系统介绍中国基督教的爱国运动历史。体会中国基督徒在爱国运动中也有着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第五、全面阐述中国基督教神学思想建设,着力开拓创新。上述五个部分内容构成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希望和要求广大神学生成长为爱国爱教的新一代教牧人员,担当起维护教会、传播福音的历史重任。

正如耶稣教导门徒:“外邦人的路,你们不要走。撒玛利亚人的城,你们不要进,宁可往以色列家迷失的羊那里去。”且在升天前吩咐大使命时仍然说:“但圣灵降在你们身上,你们就必得着能力。并要在耶路撒冷,犹太全地和撒玛利亚,直到地极,作我的见证。”从这里我们看到耶稣对自己民族国家的深爱,正因为耶稣对自己的民族国家的深爱,所以在他即将走上十字架前。深情地远望自己的同胞,并为耶路撒冷哀哭,耶稣之所以会哀哭,正是因为他爱国家、爱他的人民爱得深沉。

作为神学生的我们,必须坚持独立自主,实行爱国爱教,努力增进团结,大力落实“三好”。在各岗位上做出美好的见证,各地两会和教会也要做好社会服务,关爱弱势群体,尽心尽力服务社会,造福人群,为构建和谐社会作贡献,也应当关注世界和平,生态环境。我们的如此作为、如此爱国爱教思想定会赢得越来越多的海外教会领袖,神学家和基督徒的支持及肯定。

——洪丽英

篇2:浅谈基督爱国主义思想

基督教人文主义教育和利玛窦的基督教人文主义思想

耶稣会基督教人文主义教育的特点是神学和科学的结合,它使利玛窦成为具有人文主义思想和理性主义思想、具备了丰富的知识和良好的文化素养的传教士.利玛窦的基督教人文主义思想,集中地体现在他对异族文化的充分尊重和超越宗教神学领域的.宽阔的文化视野--理解、尊重和赞美中华文明的“中国观”.

作 者:余小明 YU Xiao-ming 作者单位:福建教育学院政史系,福建,福州,350001刊 名:福建教育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FUJIAN EDUCATION INSTITUTE年,卷(期):4(10)分类号:B978关键词:利玛窦 耶稣会 基督教人文主义教育 修炼 中华文明

篇3:浅谈基督爱国主义思想

关键词:基督教,共产主义,爱,平等

路12 :33你们要变卖所有的周济人,为自己预备永不坏的钱囊、用不尽的财宝在天上。太19 :17你若要进入永生,就当遵守诫命。又当爱人如己。你若愿意作完全人,可以去变卖你所有的,分给穷人,就必有财宝在天上。(实行共产)。可以看出,天上的财宝指精神、灵魂层面,有赏赐、冠冕、荣耀冠冕。如果天国还是有富人穷人之分,等级制是神的意思,耶稣叫我们现世分财富给穷人,又有什么意义呢?

不必等物质极大丰富,按基本需求分配即可。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社会能提供的合理需求)。

两千年前,那些普普通通的基督徒不经意之间实现了“共产主义”的最高理想。他们不需要生产力的高度发达,不需要完美而伟大的人格。

大力发展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生产力。随着创造的财富增加,每个人的物质满足逐渐提高。

没有了战争,甚至没有了打架吵架,即人不再伤害别人,每个人都视他人为兄弟姐妹,人人完全平等相爱。人类的道德水准整体提高。关键是心灵快乐,心灵满足。不与任何人作对(宽要求)、AGAPE(意思是一种甘心以他人为中心的、不要求记功和回报的爱,严要求)。

但现在,我们最缺的就是爱,其实和你最相近的是其他人,爱神爱人(至少不与任何人作对)。

金律 :你愿意别人怎样待你,你就怎样待人。不与任何人作对。基督教是爱的宗教,上帝是爱,主耶稣总结律法为爱神和爱人如己,圣保罗说最大的是爱。

我们的物质文明取得了巨大成就,但精神生活日趋鄙俗。我们有了电力,有了互联网,但再也产生不了耶稣、默罕穆德、释迦牟尼、孔子、老子。

商业化文明,就像个大市场,赚钱成了我们唯一的目的,为此人们忙忙碌碌,随波逐流。经济活动(制造财富)和政治机器(分配财富)成了一切,文化成了沙漠,商业化的文化,不再问你需要什么,而问你能买什么。社会关系成了金钱关系。

我们重复着同样的工作(社会化大生产的分工),在人类的发明工具上消磨一生。我们也太实际了,太世俗化了,不再有独立思考的习惯和真心的朋友,甚至快乐的本能。

片面追求物质繁荣的科学事业忽视了人的内心生活,并不能使人真正幸福,不能为人生提供真实的意义,不能给人的行为以目标。科学只对物质有用,人需要信仰,心灵需要信仰。

我们的三种生活 :1、物质、肉体、衣食住行 ;2、意识、思维、社会活动 ;3、灵魂、心灵、宗教。

共产主义首先由基督教神学家提出。共产主义作为一种学说,首先是由基督教的神学家所创立,“按劳分配、按需分配(按需取酬)”这些概念也首先是由这些神学家提出的。

启示录21、22 :看那,我将一切都更新了。得胜的必承受这些为业。他的仆人都要侍奉他。(各尽所能)。愿意的都可以白白取生命的水喝。(各取所需)。

路3 :11(施洗)约翰回答说 :有两件衣裳的,就分给那没有的。

神的国度,是最后一种社会形态,是永存的社会形态,必然是尽善尽美完全和谐的平等社会。人不再与人作对,人人都是AGAPE,并以之为快乐。每个人都不再需要防备任何人,因为知道别人对自己只有爱,自己对别人也只有爱,所有人都相爱,这是天国的快乐。

人人自愿尽力生产财富。

平均分配财富给所有人,每个人的基本物质需求,得到满足。没有了饥饿,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经济 :生产财富 ;

政治 :分配财富。

共产主义者的经济学写着四个大字——各尽所能。

共产主义者的政治学也写着四个大字——按需分配。

共产社会只有三种人 :(1)财富生产者,一切有劳动能力的人各尽其能。(2)财富分配者,财富分配本身也是种劳动。(3)财富享用者,即所有人,按需(合理需求)分配,即社会能提供的财富平均分配。

基督教共产主义,即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出现后,利用基督教的思想和价值观批判资本主义(有时还包括封建主义)的生产和社会关系及其所造成的恶果,借用基督教中的思想(如千年天国,上帝之国,末世审判)在人间建立理想社会的思想体系。

正因为存在贫富分化,人们才把追求物质财富当成人生唯一目的,而忽略了人生的本来意义。

人人都应当兄弟相待,这是上帝亲口说的话,这是上帝赐给人类的最高原则,是人类道德的最高原则。它包含上帝赐给人类的一切东西,因而,可以从中引导出一切东西,建立起上帝对人类的权力体系,成为人类共同遵守的原则。

人活着的乐趣就是无法预知自己的未来,不知道将来会怎样,但是只要有了集体和国家的依靠,就不会害怕未来,就有了更多的精力去开创未来。

从柏拉图以降,共产主义是哲学家唯一值得思考的政治概念。

现在,共产主义的理想已能在技术和制度上实现。

两大(社会化大生产和互联网大革命)的今天,世界已成一体,实现共产社会,物质条件已具备,只等精神条件具备,即更新人类的心灵,共产主义的曙光已出现在世界的东方,即将照耀全球,彻底改变世界。

篇4:浅谈基督爱国主义思想

其实包括美国价值观在内,任何一个大国都不是完全同一的均质化的体系,这里面都有多样性和内部的紧张。对美国没有深入了解的外人看好像不太理解,一方面它是一个最现代的国家,另外一方面它是基督教传统非常强的国家。这个不仅和其他非基督教国家,主要是跟欧洲比,在美国信众的比例大概高达90%左右,其中这90%里面又有80%、90%是官办意义上的基督教徒。这是美国这个国家特别特殊的地方,就是它一方面特别现代,另一方面又保留了宗教的传统。这个和我们对现代化的一般理解不太一样,一般的理解是宗教和迷信混为一谈,认为越是现代,就越是世俗化,宗教就越是远离。但在美国,它的现代化只是意味着在法律意义上政教是分离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宗教隐退,甚至在政治上比如说美国总统就职的时候会按照《圣经》来宣誓,这个在欧洲国家特别在法国会匪夷所思。还有美国会说GodblessAmerica这个也,在欧洲不可能的,欧洲的立场是更加世俗化的。

在美国的价值观念当中,自由主义在某种意义上脱胎于基督教,它吸收了基督教当中的个人主义和人的尊严平等这样一个面相。但是到后面,自由主义又跟基督教的教义发生冲突,比如说基督教的个人主义和平等还是在上帝的意志之下,但是自由主义发展以后,个人就成为自己生活的主宰,是个人属性的,这个很重要。就是说,在基督教那里,我们在上帝面前是平等的,我们共同遵守上帝的律法,但是在世俗化的自由主义那里,特别是启蒙运动之后自由主义发展到了我个人为自己立法,上帝没有了,自由主义终于脱离了基督教的母体。那么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很多习俗、传统的价值观对于自由主义者来说怎么理解和诠释就变得非常有争议,因为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对世界、对传统、对道德的看法,道德的统一性失去了。这个就表现在像堕胎、同性恋这些问题上。

库克的出柜宣言我还没有看,但听说他把自己跟马丁·路德·金的这个传统连在一起,我觉得这在一定意义上是说得通的。因为在民权运动的1960年代,五六十年代开始的到六七十年代达到高峰的这样一个文化激进主义中,他们的核心只是强调人的生活、人的认同和人的信念都是多样的,但是每一种生活方式都有同等的权利获得社会的承认。在这个意义上,同性恋和女权主义诞生,就是说我们在社会生活中和政治生活中,不应该看人们的这些差别来区别对待他,种族也好、性别也好、肌体也好、包括性取向也好,它是一个去差异化的过程。这种去差异化很有意思。去差异化是在社会权利的意义上去差异化,但是去差异化就是为了要保留差异化,换句话说,我们在社会文化、政治权力和法律意义上接受所有的差异,对这种差异不敏感是为了让这些差异能够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来生活。在这个意义上,他(库克)是跟民权运动一致的。

当然带来一个问题就是,每一个人都是自己生活的立法者、道德的制定者,那么社会会不会出现道德价值的混乱和碎片化。这也是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自由主义者除了强调个人自由要以不侵害别人的自由为限度以外,没有施加任何其它的限制。也不是没有限制,只是“我”的自由和“我”的权力不能侵犯别人的同等的权利这个性质还是太弱了一点。因为这样的话,所有的自由行为都是可以的,比如包括卖淫,毫无问题,甚至更极端的例子在欧洲发生过,有人在网上征集自愿被活着被吃掉,那么按照最极端自由主义说这也是道德无涉的事情,一个愿意被吃,一个想吃。这些事情会给我们的道德带来很大困惑。

另一方面,什么叫做极端,什么叫做适度。在以前看来,同性恋已经是够极端的事情了。对美国这样一个社会来说,什么时候自由主义的进展能够受到传统社会的一些价值和观念包括基督教的宗教传统的约束,同时又能够让大家有自由的空间,这个平衡点在哪里,这是特别值得讨论的问题。因为社会生活要有一个共同感,这个共同感是基于某种最核心的共同的价值和道德。美国社会为什么经常会有争论,是因为它有两个东西,我认为是双核心,一个是基督教传统的价值,另外一方面是自由主义价值,这两方面都能够凝聚很多人,所以形成保守派和自由派。但是由于基督教传统和自由主义之间是有紧张的,所以也会造成社会的分裂。社会在很多价值问题上造成撕裂,然后会带到政治的公共议题当中,可以造成美国政治的两极化,这是他们需要面对的一个问题,也是一个现在很难解决的问题。

根据调查数据的显示,自由主义的形式在不同时代是不一样。我个人的感觉是一直在曲折的扩展和推进。在六七十年代有一个所谓文化反叛运动,那时候特别激进,但是后来又有点回潮,然后它又会往前走。像最近一些州的法律,同性恋已经被允许合法结婚了。特别是在受到更多教育的人群和年轻人当中,包括现在有一些基督教的信众也有比较原教旨主义的和比较温和的,他们有的时候甚至有人重新阐释《圣经》,也认为这个同性恋是可以接受的。所以整个社会的趋势是在渐渐的缓和的向自由化的方向发展,不是没有阻力,但是趋势很明显。但这也恰恰是他们的危险,就是在什么时候要停下来,或者在什么时候要想一想。

保守也有很多内容,政治上文化上经济上都是不同的。政治上的意思是小政府主义,经济上是更大的自由市场,文化上反而是国家要干预个人的,比如说像家庭价值啊,再比如truelovewait(真爱等待运动),就是倡导保守,保留自己的贞操直到结婚。保守派有的时候强调国家不要管(经济),但在文化上又好像要国家提倡某种道德的。所以保守的意思不是那么容易说清的.

(来源:凤凰网)(采访人:徐鹏远 对话:刘擎)

篇5:从基督教到古典自由主义论文

内容提要:古典自由主义国家观是基督教政治哲学的世俗化变种,两者对国家的认识都是消极的,消极国家观:从基督教到古典自由主义。在理性层面上,自由主义认为,国家根源于人性的缺陷,是不可避免的祸害,它只有消极的工具性价值和职能。在态度和情感层面上,它对国家持冷漠和怀疑的态度。这些特点都源于基督教。

关键词:国家观基督教自由主义

古典自由主义和基督教政治哲学对国家的认识都是消极的。在理性层面上,古典自由主义是对基督教政治思想传统的继承与世俗化;在深层政治态度和政治情感的层面上,它是对基督教政治文化积淀的现代性转换。

1、政府:人性的耻辱

基督教的国家起源理论以现代人不再认真对待的两个神话(亚当犯罪和上帝立王)为最终依据。但它却阐述了一种关于人与国家的非常深刻的见解。它确认国家不是出于自然和人类的本性,也不是人类本性或价值的实现。国家在本质上被理解为外在的强制性权力,对人类精神自由而言是消极的东西。这样就设定了基督教消极国家观的价值取向。后来的思想史发展表明,沿着消极国家的思路,产生了最积极的思想成果。

自由主义仍然沿着基督教神学开辟的路线寻找国家的源头,并从源头处发现国家存在的根据。它们都上溯到一个没有国家的状态:基督教回到了伊甸园,而自由主义则回到自然状态。经过一千多年思想的嬗变,基督教的“伊甸园――堕落――国家”模式演化为自由主义的“自然状态――社会契约――国家(公民社会)”模式,思维方式仍然是一脉相承的:国家不是自然的产物,它只是人类缺陷的补救。

一千多年的演化,使国家起源理论发生了两个重要变化:

第一、中介环节的变化。由无国家状态向国家的过渡,在基督教是人类堕落的结果,在自由主义是自然状态的.缺陷所致。按基督教神学,世间无物不是出自上帝,即使人类的建构,背后也无不由上帝的意志在操纵着。由于人类的堕落,便需要国家来扼制人类犯罪的倾向,对人类的罪予以惩罚,防止人类犯更大的罪。在上帝的人类救赎计划中,国家是有用的但有限的工具。近代自由主义将国家与上帝脱钩。他们直接从对自然状态和人类本性的分析中,引申出国家产生的必要性。从人类自身的欲望、情感和理性中,推导出建立国家的要求。由非国家状态向国家的过渡不再借助于上帝的干预,而是人类纯粹出于自己的考虑而采取的行为。

篇6:浅谈基督爱国主义思想

爱国主义是民族自强的巨大精神力量,热爱祖国并立志献身于祖国和民族,是每个公民应有的政治素质,是树立远大理想和确立为人民服务宗旨的思想基础,也是每个学生为祖国、为人民刻苦学习的思想基础和基本动力。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过程中,更需要有为国效劳,为国献身的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而这种民族精神的来源之一是学校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学校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能让学生懂得过去,热爱今天,去追求祖国美好的未来,激发学生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去发奋学习,积极进取。

今天,我们培养的学生将面对世界、面对祖国,面对二十一世纪,如果从小以爱国行为严格要求学生,长大后就能以赤诚之心热爱祖国,为祖国作出奉献。

那么如何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

一、努力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这种精神必须从青少年抓起,从小学生抓起。爱国是一种情感,要善于运用一切可激发学生爱国之情的因素,进行“润物细无声”的浸润,要充分发挥我们这五千年文明古国所提供的爱国教材的作用,更要善于运用社会主义祖国的无数光辉事例、英雄人物去感染学生,培育爱国情感。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内容要充实、形式要活、感情要真,充分运用现有的各种教育基地及反映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的生动材料,让学生看得见、感受得到,要充分发挥班队作用,组织多种有成效的活动,从低层次到高层次,努力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如:

①、可以通过“领袖事例”教育让学生从一个个侧面了解我国近现代 史,让领袖们走过的革命征途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开展牢记领袖的教导的活动。

②、通过“英雄事例”教育可以用一个个为国捐躯、英雄献身的先烈们可歌可泣的业绩来激励学生;还可以将一些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流血流汗、无私奉献的英雄们作为学生学习的榜样。

③、在“学雷锋、学英雄”的活动中,可以发动学生开展为学校贫困学生献爱心活动,以及为身边的小伙伴分忧解难,为孤寡老人送温暖等。

④、通过“国情系列”教育,使学生在了解基本国情以后,深入浅出地讲清个人与祖国的关系,“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的道理,确立长大以后要报效祖国的观念。

⑤、通过“成就系列”教育,了解改革开放的新气象,激励学生增强努力学习、练好本领的紧迫感。

⑥、开展“校史系列”教育,培养学生从小爱他人、爱集体、爱学校、爱国家的情感。总之,应抓住有利时机,有的放矢开展各项活动,对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是十分重要的。

二、将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各学科的教学之中。

现行的各科教材都蕴含着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不管是语文、数学、历史,还是音乐、体育、美术,无不蕴藏着爱国主义思想。各科教师应认真研究挖掘所教科目知识潜在的德育内容,再根据学生思想品德状况,制订爱国主义教育目标和德育计划,将具体的要求落实到知识的传授之中。例如:数学教学中,讲授《圆的周长》,介绍圆周率的知识时,让学生知道我国南北朝数学家祖冲之是第一个把圆周率精确到六位小数的人,他比欧洲数学家得出同样的结论早六百多年,让学生有一种民族自豪感;在体育教学中,介绍我国射击运动员许海峰平时刻苦训练,终于在第二十三届奥运会上实现金牌零的突破,鲜艳的五星红旗首次在奥运赛场上升起,作为中国人是多么的骄傲和自豪!在音乐教学中,要求人人会唱《国歌》、《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陶冶学生的情操;在历史课教学中,通过中华五千年文明史对学生灌输爱国主义思想;在语文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做到文以载道、文道统一,知识教育与思想教育并举;品德课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主要阵地,作为任课老师可把德育内容变成喜闻乐见的活动,努力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他们在亲身体验中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各科教师的不懈努力,共同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三、以影视活动为手段,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电影电视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可视读物,它具有很强的教育功能,胜过家长的罗嗦,胜过老师的说教。好的影视节目可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良好的爱国主义教育。可以经常组织学生观看一些爱国主义影片,如《虎门销烟》、《雷锋》、《孔繁森》等,让一个个英雄走进学生的心中,让中华民族的苦难史、发展史和新中国的强国史一幅幅宏伟画卷展现在学生面前。同时注意关注反映新时期建设事业的影视动态,及时引进时代活水;再是一有合适的影视作品,就千方百计组织学生观看,然后再组织学生开展影评、征文等活动,通过讨论交流,加深对影片的理解。如组织学生观看电影《大决战》,同学们观后围绕着影片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他们不仅会认识到我解放军的英勇无畏,同时深深体会到没有革命前辈打江山,没有英雄烈士流热血,就没有新中国,使学生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使爱国主义情感在学生心中一次又一次点燃、升华。

四、运用历史和现实的典型事例,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①、对学生进行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教育,奠定爱国思想基矗即指导学生阅读有关地理、历史书籍,对学生进行国史教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强凝聚力;引导学生重温中国近代史,帮助学生充分认识我国国情。如组织学生观看《南京大屠杀》影片等,使学生真正懂得祖国的生存和发展是个人生存发展的基础,真正理解“国破则家亡,国兴则家昌、”“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道理。②、教于乡土教材之中,使学生的爱乡之情升华为爱国之情。乡土教材对学生说能耳闻目睹,有具体感受,易于理解,应有意识地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历史和地理状况,了解家乡的特产及名胜古迹,知道家乡今昔变化,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五、课内外结合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要把爱国主义的教育内容变为学生的爱国思想、变为学生的爱国情感、变为学生的爱国行动,以至于变为学生矢志不移终生难忘的爱国信念;但单单靠课堂教学是不够的,还要把课堂教学与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结合起来,寓爱国主义教育于生动活泼多姿多彩的形形色色的活动中,才能加深对学生的教育,才能更好地取得教育 效果。如组织学生到江永一中参观红军树,以先烈们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不畏艰难勇于献身的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当然,课内外结合方式很多。如与班队会结合、举行专题讲演会、故事会等等一系列活动。课内外结合能扩大学生视野,使学生有亲身体验,能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的情感,使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生动活泼,可信度强,实践的可能性大,因此能产生巨大的教育效果。

诚然,爱国主义教育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工程,需要我们在科学化、规范化、经常化的实施过程中,不断地采取新的方法,注入新的内容。只要我们在各种教学活动中突出爱国主义这个核心,全面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就一定能够取得良好的成效。

学校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最重要的阵地之一,在学校教学活动中除了对学生进行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外,还必须挖掘爱国主义教育的教育因素,使知识能力和思想教育两者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共存于教学与活动之中。然而,实施爱国主义教育必须从身边的、具体的“小题”做起,给学生以由小到大,由浅入深,由启蒙到形成“主义”的教育过程。爱国情感的培育,光靠一、二次活动是难以成功的,学校应该制订长久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计划,且能适时地、因地制宜地、经常地进行讲求实效的教育,教师本身必须具有真实的爱国情感,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时,才能激起学生的真情,把爱国主义的种子播在学生的心田中。

千家峒学校

篇7:论道教与基督教的和平思想

论道教与基督教的和平思想

道教与基督教尽管有着不同的文化传统,但它们对和平的关注却是一致的.其和平观念的内涵是宽泛的,不仅表示国家、民族与阶级之间的和睦相处,而且还表示人与神、与他人、与内心以及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某种理想状态;包括反对战争,敬重生命,追求人、社会、自然的和谐,主张社会公平、社会正义等.道教主张取法自然以致和平,社会的.太平以天地自然生态系统的太平为出发点和依据.基督教认为和平是上帝的旨意,主张以爱和正义实现和平.

作 者:毛丽娅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刊 名:浙江学刊 PKU CSSCI英文刊名:ZHEJIANG ACADEMIC JOURNAL年,卷(期):“”(2)分类号:B9关键词:道教 基督教 和平思想

篇8:浅谈基督爱国主义思想

马德耀

圣经是基督教教会的最高权威,是基督教信徒信仰的根基,是基督徒信仰的标准,一切神学的观念的理论,如果符合圣经的,我们就支持,我们就拥护。如果违背圣经的真理,我们就反对,这是教会历代以来的本性。

在今天的这个言论自由的社会里,有好多人依然不理解三自,敌对三自,甚至妖魔化三自,说三自是政府下的机构,是政府用来消灭基督教的工具,在三自大教堂聚会的不能得救,是什么巴比伦、大淫妇等等什么的。之所以有的弟兄姐妹怕三自,就是怕三自不合圣经。导致有人反对三自,也是利用圣经来反对三自,攻击三自。

虽然从圣经创世纪开始第一节读到启示录最后一节没有“三自”这个词,可看到了圣经里记载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爱国英雄。因此,我们从圣经来看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的合理性,根据圣经来看三自的必要性,根据圣经来认识三自的合理性。

一、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的“爱国”必然性和合理性;

三自爱国运动在圣经里是合理的,在中国的处境里必要的、是必然的。我们中国基督徒有双重的深份,在信仰上我们是基督徒,在社会里我们是中国的公民,在信仰上我们崇拜的对象是上帝,在政治上我们必须服从在世的掌权者,我们肉体还活在在这世界上。耶稣说:

“这样,该撒的物当归给该撒, 神的物当归给 神。”(路20:25)在上有权柄的,人人当顺服他,因为没有权柄不是出于 神的。凡掌权的都是 神所命的。(罗13:1)

三自爱国运动有重大的政治意义,也有重大的神学或属灵意义。三自爱国运动在政治上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在信仰上高举圣经,要自治、自养、自传。早在1872年,广东陈梦楠创办了粤东肇庆宣道会;190年6上海长老会牧师俞国桢提出反对保教条规,认为这是一切教案的祸根,并在上海创办了“中国耶稣自立会”。这些“爱国爱教之思想”的精神提早就提倡”,主张“创设自立教会,脱去西会”。虽然当时出现了几百多处自立教会,自立团契。但是,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中国教会前辈们早有“自治、自养、自传”的思想,可这个思想无法全面彻底实现。1949年,中国革命取得了伟大的胜利,为中国教会摆脱西方差会控制,走上独立自主的道路,这就是必然性的发展。

在这个有利必然的条件下,以吴耀宗先生为首的中国基督教40位领袖在1950年发起了三自革新运动。这个运动,得到了广大爱国信徒的拥护,得到了党和人民政府的支持和帮助,而国务院周总理在日理万机的工作上,还特别接见了吴耀宗先生一行的人。

中国基督教这场三自革新运动,是中国基督教的一个爱国的运动。从政治角度看,这个运动是势在必行,完全正义的。因为中国已经解放了,民族已经独立了,如果教会仍让外国人管,成为“国中之国”,外国差会是母会,中国教会是子会,而当时流传一句话说,多

一个基督徒,就少一个中国人,中国教会永远不能当家做主,中国基督教“洋教”的这帽子摘不掉,那时的各样宗派在中国教会盛行,中国教会很难统一,教会在新中国就很难有立足之地。因此中国基督徒发起这个爱国运动,就是在党和人民政府的帮助下,清除帝国主义势力,独立自主,自办教会。这就是教会脱离国外差会的控制,实现自治、自养、自传的三自爱国运动,使中国教会在同心合意来联合礼拜,这个运动是正确的,这个运动是正义的。

这个三自爱国运动,改变了中国人民对基督教的看法,为教会在中国大地扎下了深深的坚实的基础,这我们从圣经的角度来看,合理不合理? 有人认为,神有大能,不搞三自爱国运动,难道中国教会就不能生存吗?有的说是一场政治运动。我们带着这个问题,来看圣经的重要人物,如摩西、以斯贴、以斯拉、和尼希米等这些人物,可清楚看到。他们为了自己的民族,为了自己的国家,付出自己的生命也愿意。在旧约《出埃及记》摩西为了爱自己的同胞,看见一个埃及人在欺负一个希伯来人,他一拳把那个埃及人打死,因而过着40年的逃亡生涯,神使用他这爱国爱同胞的摩西来拯救了希伯来人脱离了埃及法老的剥削和压迫。《以斯贴记》全卷没有提到神,通篇是讲政治事件。那么,本书是政治历史资料,还是一卷圣经?记载神在暗中看顾、保守、带领着以斯贴和末底改的一切。以斯贴以死就死吧的来到使王面前,王伸出金杖,以斯贴得王得到王的赞赏和帮助,从而依靠政权,除灭恶人,恶民,保全自己,保全了全希伯来民族。我们可以从《以斯贴记》得到启发:末底改、以斯贴可以依靠政权,用正

义的政治手段除灭恶人,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难道中国教会不可依靠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清除帝国主义势力,维护自己的切身利益吗? 我们要一一的举例说出实在太多太多了。包括以斯拉和尼希米,他们依然考政治的正义,来完成神的工作。

三自运动起初作为一个正义的政治运动,是神所许可的,而且有神手的直接帮助,说神藉着三自运动保全中国教会,不但不抹杀神的大能,而且是完全符合圣经的。中国基督教的三自爱国运动虽然是政治运动,但完全是神的工作。我们应当 感谢神象当日恩待摩西、以斯贴、以斯拉、尼希米那样恩待了中国教会。

二、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的“三自”必然性和合理性;

作为公民,爱国是理所当然的。然而,作为信神的基督徒,要不要提倡爱国主义? 一提爱国,有人会说,你看,和政府和世界混在一起了,那就是大淫妇。有的说神的教会是宇宙性的,普世性的,是天下教会是一家的人,不受国界、地界限制。但圣经给我们看到,神是重视国界、地界的、民族性的:徒17:26,神“预先定准他们„„所住的疆界。

那么国在圣经《创世纪》的开头与未尾《启示录》的结束都突出“万国”,这使我们看到,神不是把天下的人类统为一国,他首先拣选亚伯拉罕,使他的后裔成为一个民族、成为一个国家,所以民族与民族之间的不同,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不同,从而我们知道一个民族他

有他自己的风俗,一个国家他有他自己的体系。这个体系就是自治、自养、自传。他不需要别的民族来指指点点,也不需要别的国家来指手画脚。因此初期教会开始建立的时候就是按照自治、自养、自传方式来建立教会,牧羊教会,传扬福音。

“自治”就是指中国教会实现自己管理、治理中国教会,即把教会的主权从差会的手里转到我们手里。

“自养”是中教会的信徒自己奉献财物来自养教会,包括经济的开支,和灵性的栽培等由我们中国教会的基督徒自己来做。

“自传”就是中国教会的传道人自己来传基督的真理,有自己的神学思想。这一切都符合圣经的教导,符合圣经的真理。我们来看初期教会的自治、自养、自传。

在使徒行传第十五章,主要是耶路撒冷的第一次会议,会议主要解决问题是外邦信徒信福音之后,是否还受不受割礼。会议结束得到一个结论,外邦信徒不要按犹太人的规矩受割礼了。当时传道人是鼎鼎有名的使徒彼得和保罗,他们没有把犹太人的风俗强加于外邦信徒。外邦人按照自己的方法来接受福音,这就是外邦信徒走自治、自养、自传的道路。让外邦信徒有他自己的空间,使徒他们不参与支配和指指点点。

在使徒行传(1:15—26;2:43—47;4:32—37;6:1—7;13:1—3)记载了初期教会如何自治教会,如何自养教会,如何来传扬福音。在徒1:15—26,6:1—7;里是初期教会第一次选举,选出马提亚来代替买主犹大的职分。因为信徒不断加多,使徒他们不能又管理饭食又讲

道,又从民中选出七个执事专来管理饭食问题。而使徒专业的讲道,这就是自传,这就是组织的健全、有计划、方向、有目标,这就是自治。“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是中国基督徒自发出来的一个爱国组织,这个组织是健全的,是有合适的人选,是有方向有目标的。徒2:43—47;4:32—37主要提到当时初期时代教会如何自养,信徒把田地、家产买了,凡物公用,照个人需用的分给各人。初期教会的经济来源来自信徒,与穷人一同分享,他们这样做就是自养。

篇9:浅谈基督爱国主义思想

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第七届中国基督教协会第五届第六次主席、会长会务(扩大)会议在沪举行--中国基督教有望产生主教

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第七届、中国基督教协会第五届第六次主席、会长会务(扩大)会议,于月10日在上海九江路219号中国基督教两会会所举行.

作 者:田丰  作者单位: 刊 名:天风 英文刊名:HEAVENLY WIND 年,卷(期): “”(11) 分类号: 关键词: 

篇10:美国法律中的基督教思想调研报告

大连理工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美国法律中的基督教思想调研报告

学 院(系):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专业:法学

学 生 姓 名:于志博

学号:200700165

指 导 教 师:刘艺工

完 成 日 期:2011年 6 月

大连理工大学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法律与信仰是个有趣的问题,这也是我研究“美国法律中所蕴含的基督教思想”这一“非主流”选题的初衷。这一问题之宏观,对学识积累要求之高,是我作为一个本科生难以承受的。在这里我要特别感谢我的导师,它允许我涉足这样一个领域。

较之选题本身的巨大挑战,我在调研方面的困难尚能接受。实习的律师事务所和法院显然接触不到英美法系的案件。因而我只能把精力放在资料和数据方面。

一、调研背景

不读《圣经》就永远无法了解西方国家,即使生活在那里、学习在那里。就像不知孔孟就无法了解中国人的“典型性格”。法律,无论多么先进或完善。总归是一种工具、手段,为政治和经济服务。美利坚是由清教徒建立的国家,美利坚的法律是由基督徒制定的法律。说美国法律收到基督教影响,显然不足以表述美国法律中所蕴含的基督教思想。

并且,美国作为普通法系的国家,法官通过判例创造了一系列法律。法官在这个过程中秉承的是“公序良俗”四个字。何为公序良俗?在美国这无疑就是基督教的道德观。

所以,理解美国的法律,或者说理解美国,都绕不开古老的《圣经》。

今天,中国所使用的法律称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但论及来源很大一部分是向西方学习;论及完善距离西方还有差距。研究西方法律,仍然,并且长期是一个极有价值的课题。

二、调研目的1了解美国普通民众的信仰情况了解清教徒

三、调研方法

1与在美国留学生交流查阅权威机构调查报告

四、调研时间

2010年10月到2011年4月

五、调研问题

(一)美国民众信教比例

《华盛顿邮报》、美联社 2009年-3月29日消息

一项重点研究美国宗教的调查于当地时间2009年3月9日公布,调查结果显示:在过去的二十多年中,美国人中信仰基督教的人数急剧减少,那些自称为基督徒的美国人也不再习惯于给自己贴上传统的教派标签,拘泥于传统的信条。

此次美国宗教信仰调查于去年2008年2月到9月间进行,接受调查人数超过共54,000人。调查结果显示:2008年信仰基督教的美国人所占总人口的比重已经下滑到76%,低于1990年的86%。那些自称是基督教徒的美国人大多认为自己是“没有具体教派的基督教徒”(nondenominational)、“福音教徒”(evangelical))或“重生教徒”(born again)。

该调查由位于康涅狄格州哈特福德市的三一学院的研究人员负责,由莉莉基金会和波森基金会进行资助,分别于1990年、2001年和2008年进行了三次调查。它是美国最大的重点研究宗教的调查之一。

调查表明,越来越多的人习惯于用更宽泛的基督教称谓定位自己,这一现象与自称为新教徒的人数的下降相吻合。信仰传统新教(包括卫理公会和路德教会)的人数比例从1990年的19%下降到2008年的13%。信仰一般“新教”的人数从1990年的约1,700万减少到2008年的500万。与此同时,无教派人数从1990年的194,000增加到超过800万。

负责监督此项调查的三一学院公共价值项目负责人Mark Silk说:“从总体上看,调查进一步证实了一些已经被社会学家指出的总体趋势:在美国,教派的重要性正趋减弱;声称不信仰宗教的人数增加;信仰穆斯林教和摩门教等少数派宗教的人数有所增长。同样的增长也体现在信仰巫术和异教的人数上。自2001年调查以来,美国各州唯一一个数量有所增长的群体是不信教的人。调查表明,现在这些人已经占到了总人口的15%。Silk认为,可能正是因为这个群体的存在,使得美国基督徒数量剧减。

新英格兰北部超过太平洋西北部从而成为美国信仰宗教人数最少的地区,其中佛蒙特不信宗教比例最高,达34%。调查发现,在美国不信教的少数派的人数正在增加成。有27%的受访者说他们不想在死后搞宗教葬礼,有30%的已婚人士说他们没有举行宗教婚礼。尽管这些问题在以前的调查中并未涉及,但是这表明了传统宗教在人们生活中地位有所下降。

该调查反映了人口统计学家、社会学家和政治学家近年来一直试图解答的问题:那些增加福音派的人数的都是什么人?在美国7,700万成年基督教徒中,有44%的教徒说他们是新生派或福音派。同时,18%的天主教徒与40%的信仰基督教主流教派的教徒也开始称自己为福音派。

Silk说:“如果有人声称他是‘福音派’教徒,并不表明他会去什么样的教

堂”,“这还将取决于如何定位福音派教徒。”

从全国来看,有5,700万美国人表示他们新天主教,是这一宗教成为美国最大的教派。自1990年,天主教的信徒增加了1,100万,但它占美国人口的比例下降到了25%。

摩门教徒的人数没有变,占美国人口的1.4%,犹太教徒的人数逐年减少,从1990年人口的1.8%下降到2009年的1.2%,也就是270万。

伊斯兰教徒占美国人口的0.6%。

(二)美国新教徒人数比例下降

周六, 04/10/2010-04:14 — Anonymous

美国国务院国际信息局《美国参考》特约记者Melody Merin于华盛顿报道,皮尤宗教和公共生活论坛2007年进行的调查显示,谈起美国人口与宗教,人们通常想到的是“多元和不断演变”。

美国宗教概况调查(The U.S.Religious Landscape Survey)对生活在美国、年龄在18岁以上的35,500多名成年人进行了电话调查,调查时使用的语言为英语和西班牙语。这次调查的目的是了解美国社会的宗教构成情况,所涉及的问题不仅包括不同宗教群体的规模(涵盖最小群体),还包括人口分布特征、社会和政治观念、宗教活动和信仰变化。

皮尤论坛(Pew Forum)主任路易斯·卢戈(Luis Lugo)强调说,这一于2008年2月公布的调查结果将有助于人们更好地了解宗教对大部分美国人的个人和社会生活所产生的重要影响。接受调查的人当中,有超过四分之三的人自称为基督徒、5%为其他信仰者、16%则无具体宗教信仰。

福音派新教教会成员构成了美国宗教传统中的最大群体(占总人口26%),其次为天主教徒(占24%)和传统的新教徒(占18%)。

信仰变化

该调查结果指出,美国成年人当中有28%以上的人放弃童年时代的信仰,改信其他宗教,或成为无神论者,变化很大。

这一变化在新教社区很明显。接受调查的成年人当中有51%的人自称为新教徒,与20年前的65%相比有明显下降,芝加哥大学全国舆论研究中心的普通社会调查也反映了这一趋势。

皮尤论坛由此得出结论,新教徒在美国有宗教信仰的人口中占过半数的局面很快就会改变。

天主教信徒的人数在过去20年中保持稳定,但这一统计数字掩盖了急剧的变化。该调查说:“与任何其他宗教群体相比,天主教徒中改信其他宗教或彻底放弃宗教的人数最多。” 不过,移民来美的天主教徒人数抵消了损失的人数。

其他基督教群体(占总人口3%)包括摩门教、耶和华见证人、正教(其中希腊和俄罗斯东正教各占一半)及其他一些教派。

移民的影响

这次宗教概况调查显示,移民对美国宗教的格局变化产生重大影响。大约61%的移民来自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其中仅墨西哥移民就占一半。近四分之三的墨西哥移民和一半来自其他拉美地区的移民为天主教徒,这便是美国四分之一的天主教徒为外国出生者的原因。

新抵达的移民也把其他宗教传统带入美国。调查发现,在美国移民中,信仰伊斯兰教、印度教和佛教等世界主要宗教的人数比例高于本土出生的人口。鲁本·里约斯神父和做礼拜的孩子们

凤凰城玛丽净心教堂的神父鲁本·里约斯(Ruben Rios)与参加礼拜仪式的孩子们。(© AP Images)

根据调查,穆斯林约占美国成年人口的0.6%,他们之中三分之二为移民。印度教徒占人口的0.4%,其中86%在外国出生。(相比之下,四分之三的佛教徒在美国出生,许多人是改变原来的信仰后皈依佛教。他们占人口的0.7%)

调查还发现,印度教徒、穆斯林和基督教正教各教派信徒在移民中占有最大比例。

宗教团体内部的多元性

各种传统宗教内部也具有相当高的多元性。在新教徒中,约一半为福音派,三分之一属于主要传统教派(卫里公会、路德会等等),13%属于历史上会众为黑人的教会。

在接受调查的人员中,1.7%的人称自己为犹太人,其中信仰革新犹太教(Reform Judaism)者居首,其次为保守犹太教(Conservative Judaism)和正统犹太教(Orthodox Judaism)。

在美国的穆斯林中,逊尼派(Sunnis)占总数的一半,其余为什叶派(Shiites)以及未表明教派的人士。

佛教徒中也存在许多明显不同的派别,包括禅佛教(Zen Buddhism)、南传佛教(Theravada)、藏传佛教(Buddhism)等。

年龄、种族、和地理位置也影响到宗教信仰。例如,传统的新教徒和犹太教徒一般年龄较大,而无特定宗教归属的人比较年轻。移民多半是天主教徒,而在美国出生的人则更有可能是新教徒。

黑人最倾向于报告自己的宗教归属。四分之三以上的黑人为新教徒。

在非拉丁裔的白人中,新教徒略占多数(53%),但在拉丁裔人群中,天主教徒占大多数(58%)。亚裔美国人中差别较大,27%为新教徒、17%为天主教徒、53%属其他宗教或不属于任何教派。

从地理位置上来看,新教徒──尤其是福音派教徒──在美国南部的比例最

高,而美国东北地区的犹太教徒、天主教徒、印度教徒和穆斯林比例最高。大多数佛教徒分布在美国的西部。

不属于任何教派

在概况调查中最有趣的发现之一是越来越多的美国成年人(16%)不属于任何一个特定的宗教团体。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此类人只占总人口的5%至8%。

调查指出,这群不属于任何宗教团体的人“十分多元化”,“把这群人都说成是不信教是不正确的。”其中约四分之一的人说自己是无神论者或不可知论者(占成人总人口的4%),其余的人称自己“并非倾向于某一”教派(占成人人口的12%)。这些人中有一半人认为宗教在其生活中“不重要”;另一半人──即使他们不愿意加入某个宗教团体──仍认为宗教在其生活中“比较重要”或“非常重要”。

皮尤论坛(Pew Forum)打算发布另一份基于“宗教概况调查”(Religious Landscape Survey)的报告,报告的内容为信仰宗教者与不信仰宗教者的社会与政治态度以及他们的宗教信仰与宗教活动。

(美国国务院国际信息局)

六、调查分析

美国主流教会,如长老会,卫斯理公会,圣公会和美南浸信会,会员人数逐年下降。许多古老教堂在周日时零零落落坐着一些白发苍苍的老会友,年青人不见了,中年人也不多见。只有到了复活节或是圣诞节,教堂的停车场才会出现停满车的现象,教堂内才会座无虚席。教会人数下降,信教人数下降,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下面是我对这一问题的看法

(一)美国仍然是教徒的美国

1教徒占人口总数仍然有绝对优势,人数下滑只是与自己相比较。美国政治经济领域的领袖仍然是教徒教徒具有凝聚力,而非信徒相对分散

(二)年轻人仍有信教的可能

美国的宗教传统使家庭变成了信徒的苗圃,因而之前保持了极高的信教比例。但是“不在花园之中,亦可开出花朵”,年轻人仍有成为信徒的可能。年轻人所排斥的是传统教会的传统的崇拜形式,他们喜欢更开放,更自由的崇拜形式。

(三)不信上帝,亦是“信徒”

尽管已经有15%的美国人不信教(可预见的将来还会上升),但即使是只有15%是信徒,也不会对美国神会造成根本性的改变。

我将美国基督教信仰分成三个部分:

1信仰上帝有神论与无神论

上帝,作为西方人的“大成至圣先师”,对他的信仰已经成为一种文化传承。随着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他由“神人”还原成了一位“伟人”。即使西方人不再相信耶稣死后复活,但是他所倡导的“爱邻如己”将永远根植在西方人的心中。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不信上帝(之神力),亦是(其思想之)信徒”

对于美国而言,上帝还有特殊的意义。五月花号上的清教徒是为了逃避天主教迫害,追求信仰自由而来到美洲土地上的。上帝这一概念包含了美国人的“民族意识”。历代美国总统崇尚基督教,有增加民族凝聚力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美国人信仰的不是上帝,而是美国人自己。

《圣经》中的上帝,以其全知全能代表了一种终极而又具体的“美”。对这种“美”的追求,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直以来上帝作为“终极之美”的具体代言,而现在科技已经可以部分的诠释这种“终极之美”。上帝不再是唯一的选择。

2清教徒伦理道德如 创业 家庭 勤俭 诚信

这些理念融入了美国社会的每一个角落,不会因信教与否改变。

3心存善念各种美德

心存善念是古往今来所有社会都倡导的,不会因信教与否改变。

上一篇:明辨是非 文件关联型木马的特殊化查杀下一篇:周氏族谱历史名人简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