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征求意见函

2024-04-21

市征求意见函(精选6篇)

篇1:市征求意见函

武汉市“城乡互联、结对共建”活动

考评验收工作实施办法

(征求意见稿)

根据省委组织部关于《湖北省“城乡互联、结对共建”活动考评验收工作实施办法》(鄂组通„2010‟120号)的相关规定,结合武汉实际,现就组织开展“城乡互联、结对共建”活动考评验收工作,制定如下实施办法:

一、考评验收工作的原则及责任分工

结对共建考评验收工作,按照“谁派出、谁验收”的原则进行。市委组织部、市共建办负责综合协调,重点督促各区(开发区)抓好工作落实,具体负责对市直机关、市委农办、市国资委、市农业局、市民政局(市家园办)结对共建工作情况的考评验收;市直机关工委、市委农办、市国资委、市扶贫办负责派出单位的考评验收工作;各区(开发区)委(工委)负责对本级派出的区直部门、街道、企事业单位、社区、非公经济组织等单位的考评验收工作,同时做好市直部门及其二级单位、市管国有企业在本区内结对共建活动考评验收的协调工作。实现“双覆盖”的结对共建考评验收工作,由各自上级主管单位协商一致后,组成联合考评组开展考评验收工作。

二、考评验收的标准及内容

全市 “城乡互联、结对共建”活动考评验收,主要围绕是否完成“建强一个好班子,制定一个好规划,兴办一个好项目,建设一个好阵地,完善一套好制度”的“五个一”任务要求进行。具体从三个方面进行考评:

1、考评组考核。具体考评项目和标准以《武汉市“城乡互联、结对共建”活动考评验收细则》(见附表1),满分为100分,其权重为40%。

2、乡镇综合评价。对村级班子建设、规划制定、项目建设、阵地建设、制度建设以及对共建单位工作力度、驻村(联络)人员工作情况、共建活动开展情况、帮助结对村解决实际问题等9项指标进行评价(见附表2),满分为100分,其权重为20%。

3、村民满意度测评。包括对村“两委”班子建设与作用发挥、规划制定与实施、项目建设与效益、阵地建设与作用效果、制度完善与执行情况以及对共建单位工作情况、结对共建“双承诺”等10项指标进行评价(见附表3),满分为100分,其权重为40%。

三、考评验收的工作程序

“城乡互联、结对共建”活动考评验收,按照自查申报、专班考评、组织审批、抽查检查等程序进行。

1、自查申报。参加结对共建活动的各共建单位,对照《考评细则》进行自查和总结。根据自查评分情况,适时向上级主管单位提出验收申请。

2、专班考评。各级主管单位组织考评验收工作专班,认真查阅申请验收单位的自查报告,深入到结对村和所在乡镇,通过现场查看、查阅资料、座谈走访、民主测评等方式,进行量化打分,提出评价意见,并向被考评单位反馈意见和建议,在此基础上,形成考评验收工作报告。

在量化打分的基础上,考评专班按照“综合得分=考评组评分×40%+乡镇综合评价得分×20%+群众满意度得分×40%的方法,计算考评对象的综合得分。得分在95分以上的为优秀,得分在90-94分的为合格。

经考评验收评价为优秀和合格的,结对单位可结束对结对村的共建任务。对没有规范适用的办公活动场所和村级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达不到5万元的结对村,实行一票否决,共建单位不得撤离。

各考评对象的综合得分及考评验收工作报告,以街(乡镇场)为单位进行汇总。

3、组织审批。考评验收工作专班向主管单位汇报考评验收情况。由主管单位对被考评验收单位作出是否完成结对共建任务的评审意见,并报市委组织部、市共建办备案。

4、抽查检查。各主管单位审批结束后,由市委组织部、市共建办组成联合检查组,按照各区(开发区)、各系统结对村数的10%的比例进行随机抽查。抽查不合格的单位,继续开展结对共建工作直至“五个一”任务完成为止。

四、考评验收的时间安排

全市集中考评验收工作的时间原则上安排在2011年11-12月份。参加结对共建活动的各单位,经自查认为已完成结对共建任务的,可提前向上级主管单位提出验收申请报告。

各区(开发区)、各单位可在2011年上半年选择确定结对共建活动任务完成较好的若干单位,通过召开现场会等形式,组织开展考评验收工作,以树立典型,示范带动结对共建活动扎实推进。

五、考评验收的总结表彰

“城乡互联、结对共建”活动考评验收结束后,各区(开发区)、各部门、各单位要认真做好总结表彰工作。对参加结对共建活动领导重视、成效明显、经考评验收优秀的单位,可结合创先争优及基层党建责任制考核评选表彰活动,采取召开会议、下发通报等形式进行表彰,并授予先进单位荣誉奖牌(证书)。

对考评不合格的单位,按照(武办发„2009‟40号)文件要求不得脱钩、不得撤离,继续开展结对共建工作,通过再考评、再验收,直至合格为止。

2010

市城乡基层党组织结对 共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年9月28日

篇2:市征求意见函

为了进一步加强对税收执法权和行政管理权的监督制约,防止决策失误、权力失控、行为失范,努力从源头上预防和遏制腐败现象,推动我局内控机制建设的顺利开展,提出以下实施意见,请认真贯彻执行。

一、充分认识内控机制建设的重要意义,增强廉政风险防范意识。

作为地税部门,内控机制是地税领导班子、职能科室及其工作人员共同参与,通过明确权责分配、规范权力运行、强化风险管理、健全规章制度,实现信息监控、分权制衡、流程制约的管理机制。通过实施内控机制建设,建立起科学有效的风险防范体系,可以实现地税部门由被动接受监督向主动防控的转变,是加快地税事业发展,实现税收管理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的重要措施。有利于促进地税干部自觉依法行政,提高工作效率,转变工作作风,优化纳税服务,树立良好的地税形象。

(一)实施内控管理,有利于提高税源管理专业化水平。通过对税源管理专业化不同岗位风险点的设臵,加强对 “管户”向“管事”管理方式转变的监督,使人员配臵实现从“兵力分散、被动防守”转向“抓住重点、主动出击”,从无差别管理转向风险管理,从而有效地释放人力资源潜能,提高税源管理专业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实施内控管理,有利于提高税收执法水平。以防范和化解税收执法风险为目标,将风险管理理念和控制方法引入税收执法管理,依托信息化手段,通过明晰岗责、规范流程、绩效考核等手段,逐步建立起由事后监督向事前预防转移,单项整治向系统防范转移,模糊控制向精确控制转移的内控机制,从源头上防范化解税收执法权的运行风险。

(三)实施内控管理,有利于提高行政管理水平围绕人、财、物、权、钱、事六个环节,制定内部管理制度。通过完善竞争上岗办法,加强财务监督,加强对基建工程招投标、大宗物品采购和固定资产处臵管理,促进内部管理规范化,进一步提高行政管理水平。

二、内控机制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内控机制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依法治税、从严带队、科学管理、共建和谐”的基本要求,按照“预防为主、突出重点、标本兼治、注重实效”的工作思路,紧紧围绕税收中心工作,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执法过错行为和不廉洁行为,最大限度地减少税款流失,最大限度地保护地税干部安全为目的,通过建立长效机制,明确职责风险,规范权力运行,努力构建责任明晰、制度完善、监督到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努力实现地税干部廉洁从 税意识明显提高,自律反腐能力明显提高,抵抗风险能力明显提高,廉政勤政素质明显提高,违法违纪问题明显减少,行业风气进一步好转,促进地税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内控机制建设的基本原则:

(一)全面排查、突出重点的原则

(二)分口管理、集中监控的原则

(三)注重预防,标本兼治的原则

(四)严格追究,体现刚性的原则

三、内控机制建设的组织领导

市局成立以局长任组长,其他党组成员任副组长,县局科室长为成员的内控机制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党组成员、纪检组长担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内控机制建设工作的日常督导、组织、检查、考核以及整改完善等各项工作,对内控机制建设整个实施过程进行系统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监察室,具体负责组织协调工作。同时,建立健全领导责任制,各单位一把手和机关科室负责人对本单位、本部门内控机制建设负总责。并将风险防范工作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目标,层层签订责任书。

内控管理的责任层次:

第一责任人:党组书记、局长 分管责任人:分管局长 主管责任人:纪检组长 直接责任人:分局(中心所)长、各科室负责人 组织协调:监察室

四、内控机制建设的具体内容

(一)强化廉政教育,增强依法行政意识

认真落实领导干部上廉政党课制度,定期召开警示教育 报告会、专题研讨会、社会监督员座谈会,通过组织党员干部参观警示教育基地,开展党风党纪教育、职业道德教育、执法风险教育,使每个工作人员都了解自己权力运行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切实增强自我查找风险、自我防范风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自觉筑牢廉政防火墙。

(二)排查廉政风险,构建风险防范体系

根据省局《关于加强全省地税系统廉政风险防范机制建 设的意见》的具体要求,在税款征收环节,重点对纳税申报管理、税款核定、税款解缴、欠税清理等进行监督;在税源管理环节,重点对税务登记、停(歇)业、注销户、延期缴纳税款、减免税审批、发票管理、纳税评估、核定税款等进行监督;在税务稽查环节,重点对选案、检查、审理和执行等进行监督;在行政处罚环节,重点对行政处罚权限、程序、标准执行及行政复议、诉讼等进行监督。在人事管理方面,重点对《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的贯彻执行情况,特别是对人员招录调配、干部考察考核、选拔任用、奖惩等进行监督;在财务管理方面,重点对经费收支、经费审批、财务审计等进行监督;在事务管理方面,大宗物品采购、固定资产使用和管理等进行监督;在基建工程方面,重点对立项审批、资金来源及使用、招投标等进行监督。结合税收执法权和行政管理权运行岗位和关健环节,从发生机率、危害程度、形成原因等方面进行评估,共计查找出执法风险点 个,行政管理风险点 个,其中一级风险点 个,二级风险点 个,三级风险点 个,建立起内控机制风险点特征库。

(三)明确廉政职责,建立内控长效机制

在现有制度体系的基础上,编制《**市地税局反腐倡廉制度汇编》,全面清理整合各部门工作规程,明确岗责分工,使各项制度和规程行的通、做得到、见实效,认真贯彻落实税收执法责任制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建立健全加强税收执法和行政管理的有关规定,狠抓制度落实,充分发挥内控机制在税收工作中的监督作用。

五、内控机制建设的方法和程序

(一)内控管理的方法

1、依靠部门监控信息实施内控。内控部门按照职责范围对本单位、本部门负责监控的风险点进行直接内控,将发现的有问题的监控信息向内控管理办公室传递。

2、通过部门间的信息比对组织内控。各部门定期将重大财务支出、基建情况、人事变动、税收预警信息、稽查结论、检查评估总结的行业指标等信息定期向内控管理 办公室传递。内控办公室比对汇总后,责成并会同有关部门对有问题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内控。

3、利用外部信息实施内控。一是利用社会特邀监察员、税收评议员提供的定税不合理、税负不公、执法人员违纪信息及群众举报信息进行直接内控;二是有关部门对工商、国税传递的登记信息进行比对并对反馈结果进行抽查,对发现的有问题的监控信息向内控管理办公室传递。

4、利用执法结论实施内控。利用审计部门、上级执法执纪检查组、税源管理科、稽查局、其他检查组、管理分局执法结论对稽查、检查、评估、审批、核实结论进行内控。将发现问题的监控信息向内控管理办公室传递。

(二)内控管理的程序

1、传递监控信息。内控部门按要求定时、定量地将有问题的监控信息(包括上级执法执纪检查组、审计部门、税源管理科、稽查局及其他检查小组的有问题结论)向内控管理办公室传递。

2、内控办公室督办。内控管理办公室及时将内控部门传递的有问题的监控信息按照岗责具体到单位和个人通过“通告栏”予以公告。督促责任单位和个人在规定时间内查清并说明问题。

3、受控人员自查。受控人员针对有问题的风险信息 进行自查,查深查透风险产生的原因、造成税款流失情况、个人廉政方面存在的问题,形成书面《内控管理自查报告》并报送内控管理办公室。

4、执法风险约谈。内控管理办公室针对监控信息按照岗责及时向受控岗位和人员下达《内控管理约谈通知单》并适时开展约谈,详细了解风险产生的原因并予以确认。

5、实地调查核实。内控管理办公室对受控人员自查情况到纳税户、到受控单位核实,形成《内控管理实地核实报告》,按照《山东省地税系统税收执法责任制度》提出处理建议并报请内控管理工作领导小组集体研究。

6、研究处理意见。内控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根据内控管理办公室实地调查核实情况和提出的处理建议,根据税款流失、廉政问题的严重程度,对受控人员依法做出处理并制作《内控管理责任处理决定书》。

六、责任追究

对通过内控管理发现的税收违法违纪行为,严格按照《山东省地税系统税收执法责任制度》、《税务人员违法违纪行政处分暂行规定》等法律法规对相关责任人员予以追究。

1、对于执法过错行为性质较轻,后果轻微的责任人,给予批评教育;

2、对于执法过错行为性质一般,后果较轻但是发生频率较高的责任人,责令做出书面检查;

3、对于执法过错行为性质一般,但可能导致较严重后果或者一定社会负面影响的责任人,给予通报批评;

4、对于执法过错行为性质较重,可能导致严重后果或者较大社会负面影响的责任人,责令待岗,待岗期限为一至六个月,待岗人员需接受适当形式的培训后方可重新上岗;

5、对于执法过错行为性质、后果严重的责任人,取消执法资格,期限为一年。被取消执法资格人员需接受适当形式的培训后方可重新取得执法资格;

6、对于执法过错行为性质、后果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附件:

1、**市地税局内控机制建设领导小组

2、**市地税局内控机制风险点特征库 **市地税局内控机制建设领导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1、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监察室,纪检组长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内控管理工作的日常督导、组织实施工作。

2、各科室、部门根据职责范围和内控标准,加强监控、检查和考核,查找风险信息,按规定时限和要求报送内控管理办公室,实现内控机制的“分口管理”。

篇3:市征求意见函

《报废汽车回收管理办法》自2001年6月16日公布施行以来, 对于规范报废汽车回收活动, 防止报废汽车和拼装车上路行驶, 维护道路交通秩序, 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保护环境, 发挥了积极作用。近年来, 国家积极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其中一项重要举措是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报废汽车再制造试点。现行《管理办法》关于报废汽车回收企业拆解的报废汽车“五大总成”应当作为废金属交售给钢铁企业作为冶炼原料的规定, 已经不能适应开展汽车再制造的需要。同时, 2002年清理行政审批时, 现行《管理办法》确立的报废汽车回收企业资格认定这项行政审批被取消。对此, 国务院有关部门、地方政府以及报废汽车回收企业多次反映, 报废汽车回收拆解活动涉及公共安全、环境保护以及循环经济发展, 为从源头上加强管理, 确有必要对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企业实行资格许可制度, 建议通过修改《管理办法》, 重新确立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企业资格许可制度。

为解决机动车再制造工作的制度障碍, 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同时进一步加强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的管理, 商务部在深入调研并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 起草并向国务院报送了《报废机动车回收管理条例 (修订草案送审稿) 》。国务院法制办收到送审稿后, 广泛征求了国务院有关部门、地方人民政府、有关协会以及部分报废汽车回收企业、再制造试点企业、汽车生产企业的意见, 根据各方面的意见, 会同商务部对送审稿进行了研究修改, 形成了目前的征求意见稿。主要作了以下4个方面的修改:

一是增加规定了促进资源综合利用和循环经济发展的有关内容。主要是:明确将“促进资源综合利用和循环经济发展”作为立法目的之一;鼓励汽车再制造企业与回收拆解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以促进回收拆解环节与再制造环节的有效衔接;为提高报废汽车回收利用率, 规定回收拆解企业应当采取有利于资源回收利用和再制造的方式拆解报废机动车;规定拆解的汽车总成以及其他零配件可以交售给再制造企业。

二是重新确立了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资格制度。2002年清理行政审批时取消了报废汽车回收企业资格认定这一审批项目, 但《管理办法》未做修改。根据各有关方面的意见, 征求意见稿继续保留了《管理办法》有关资格许可规定, 并根据实际情况, 对取得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资格应当具备的条件做了相应调整, 使其更具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这实际上是重新确立了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资格制度。

三是增加规定了机动车生产企业、进口企业在报废机动车拆解活动中的责任。为了提高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企业的技术水平, 征求意见稿规定:机动车生产企业、进口企业应当以提供拆解指导手册或者在企业网站上公布拆解技术信息等方式, 为回收拆解企业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四是补充、完善了加强监督管理的内容。主要有两方面:第一, 规定回收拆解企业应当建立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档案和数据库, 如实记录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废弃物处理情况以及拆解后零部件、材料和废弃物的流向, 并按照规定向商务主管部门和公安机关报送相关数据和信息。第二, 规定商务、公安、工商、环境保护等部门在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监督管理工作中应当密切配合, 加强沟通, 建立信息通报机制, 实现信息共享。

有关单位和各界人士对《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管理条例 (征求意见稿) 》如有修改意见, 可于2010年8月19日前通过以下3种方式提出:

(一) 登陆“中国政府法制信息网”, 网址:http:/www.chinalaw.gov.cn, 在《法规规章草案意见征集系统》, 对征求意见稿提出意见。

(二) 通过信函邮寄至北京市1750信箱 (邮政编码:100017) , 并请在信封上注明“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管理条例征求意见”字样。

(三) 电子邮件发至:bfjdc@chinalaw.gov.cn。

篇4:市征求意见函

十部委:《关于促进绿色消费的指导意见》对外发布

由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0个部门制定的《关于促进绿色消费的指导意见》(下简称意见)近期全文对外发布。关于汽车方面,意见提出,支持发展共享经济,鼓励个人闲置资源有效利用,有序发展网络预约拼车、自有车辆租赁、民宿出租、旧物交换利用等,创新监管方式,完善信用体系。意见还指出,加大新能源汽车推广力度,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组织实施“以旧换再”试点,推广再制造发动机、变速箱,建立健全对消费者的激励机制。并指出,具备条件的公共机构要利用内部停车场资源规划建设电动汽车专用停车位,比例不低于10%,引进社会资本利用既有停车位参与充电桩建设和提供新能源汽车应用服务。2016年,公共机构配备更新公务用车总量中新能源汽车的比例达到30%以上,到2020年实现新能源汽车广泛应用。在加强金融扶持方面,意见也提出,要研究出台支持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绿色建筑、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产品、 设施等绿色消费信贷的激励政策,促进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支持力度。鼓励开发新能源汽车保险产品,鼓励保险公司为绿色建筑提供保险保障。

商务部等8部门印发

《关于促进汽车平行进口试点的若干意见》

近日,为落实国务院有关决策部署,商务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8部门印发《关于促进汽车平行进口试点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加快推动汽车平行进口试点政策措施落地,促进试点工作取得实效。《意见》明确,简化汽车自动进口许可证申领管理制度。试点企业进口汽车和建立分销网络无需获得汽车供应商授权,可以按照经营活动实际需求,申领汽车产品自动进口许可证。《意见》提出,深化平行进口汽车强制性产品认证改革。对已建立了完善的家用汽车“三包”和召回体系的试点企业,可放宽强制性产品认证(CCC认证)申请需提供原厂授权文件的相关要求;对已有效保证车辆一致性的试点企业,可取消非量产车认证模式的数量要求;对符合产业政策、海关和检验检疫相关规定、已有效保证车辆一致性且在自贸试验区内仅进行标准符合性整改的试点企业,可视情况仅对其在自贸试验区内的整改场所进行CCC认证工厂检查。另外《意见》还包括进一步提高汽车平行进口贸易便利化水平、积极推动平行进口汽车环保和维修信息公开、加强平行进口汽车注册登记管理服务、重点加强质量追溯和售后服务体系建设等相关内容。

工信部:加强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

近日,工信部官网发布了《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通知表示,自2016年4月1日起,新建企业和申请变更企业在提交申请材料时,应在企业基本信息中设立专门章节,描述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及运行情况,并附《汽车生产企业诚信自律承诺书》(以下简称《承诺书》)。2016年7月1日前,已公告企业应向工业和信息化部提交《承诺书》。《承诺书》应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公众监督。各汽车生产企业应认真落实《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生产一致性监督管理办法》有关规定,编制、执行并适时调整《企业生产一致性保证计划》,保证生产和销售的汽车产品持续符合强制性标准法规要求,保证其产品有关技术参数、配置和性能指标与《公告》参数和《机动车出厂合格证》参数一致。应认真组织《企业生产一致性信息年报》的编制工作,如实、全面、准确地记录生产一致性管理所进行的工作和重要变更,对于发生的生产不一致情况应重点说明其原因、处理和追溯结果,以及采取的纠正和预防措施。通知还包括各汽车生产企业应进一步加强机动车出厂合格证管理,严格按照合格证管理相关规定规范机动车出厂合格证样式备案、制作、配发、重发以及合格证电子信息上传、修改、撤销等工作,确保合格证及其电子信息与实际车辆唯一对应且保持一致等内容。

废止出租车管理旧法为改革清障

近日,住建部官网宣布,自2016年3月16日起废止98版《城市出租汽车管理办法》。长期以来,98版管理办法关于出租汽车经营权可以实行有偿出让和转让等内容颇受各界质疑,出租汽车实行扬手招车等服务的规定也与网络约车等新技术、新需求脱节。在这种背景下,废止旧管理办法是深化出租车改革的突破口。相关部门“知难而进”的态度受到社会肯定,认为此举预示着将会打破既得利益链,开始理顺体制机制和“顶层设计”,让群众出行更方便。

公安部发布“毒驾”十大典型案例

近年来,吸毒后驾驶车辆肇事肇祸成为严重危害公共安全的新问题,成为威胁群众安全的一大“杀手”。2016年3月24日,公安部发布近年来的“毒驾”十大典型案例。公安部同时表示,公安机关将严格执行现有法律规定,对“毒驾”始终坚持“零容忍”,持续保持高压态势。

篇5:市征求意见函

1、工信局

2、商务局

3、外经外贸局

4、交通局

5、建设局

6、口岸办

7、工商局

8、地税局

9、纠风办

10、文明办

11、机关工委

12、公安局

13、检察院

14、财政

15、人民银行

16、工商联

17、个体协会

篇6:市征求意见函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对XX垃圾焚烧发电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垃圾发电厂”)的日常监管,有效控制污染物排放,保障公众利益,确保其安全、规范、高效运营,根据《江苏省生活垃圾焚烧厂运行管理考核评价标准》及相关法律、法规,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 监管考核由市城管局牵头实施,市公安局、卫生局、环保局、安监局、质监局等部门各司其职,依据本办法对垃圾发电厂开展专项监管考核并提供考核数据,考核内容包括:计量设备、环保监测、安全消防卫生、日常运行和维护管理五个方面。各部门监管职责如下:

市城管局负责日常运行和维护的监管。

市公安局负责消防设施功能及维修养护的监管。市卫生局负责卫生防疫的监管。

市环保局负责各类环保设施和污染物达标排放的监管。市安监局负责安全生产和职业病防治综合监管。市质监局负责计量设备和特种设备的监管。

第二章

计量设备监管

第三条

市质监局负责对垃圾发电厂的计量设备定期校验。第四条

垃圾发电厂每年聘请有资质的机构,对垃圾计量系统的准确性进行校准检查。市城管局可聘请有资质的机构对垃圾计量系统的准确性进行抽检。

垃圾发电厂特种设备(锅炉、起重机械、压力容器、叉车等)应注册登记并在检验合格有效期后方可使用,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应持证上岗。

第三章

环境保护监管

第五条

市环保局负责对垃圾发电厂的环保设施和达标排放情况进行监管,定期对污染物排放浓度进行监督性检测。

厂方应做好以下工作:

(一)不断改进工艺,确保环保设施先进、运营规范,按最新国家正式标准达标排放。

(二)对炉温、烟气、渗滤液处理等进行在线监测,并与市环保局联网,定期维护保证数据传输稳定。

(三)定期委托有资质的第三方机构检测二恶英指标,接受市环保局监督。

(四)焚烧飞灰按危险废物进行安全处置,飞灰安全处置保持密封状态,做好处置记录,送入指定地点填埋。焚烧炉渣循环综合利用。

第四章

安全、消防和卫生监管

第六条

市安监局、公安局和卫生局按职责分工,分别对垃圾发电厂的安全生产、消防安全和卫生防疫工作进行监管。

厂方应做好以下工作:

(一)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健全,安全生产防范措施落实到人,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二)消防设施、器材功能良好、数量充足、调试到位、保养及时,无损坏。

(三)卫生防疫制度健全,职业病预防措施落实到位。

第五章

日常运行、维护管理监管

第七条

市城管局负责对垃圾发电厂的日常运行和维护进行监管,定期汇总市公安局、卫生局、环保局、安监局、质监局提供的考核数据,进行月度考核评分。

第八条

垃圾发电厂按《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建标【2001】213号)配套建设各类设施设备,并确保其运行良好。具体要求如下:

(一)垃圾计量设备计量准确、运行正常,监磅人员常驻计量现场实时监管。

(二)计量数据客观精确,原始数据妥善保管存档不得篡改,如实记录每辆垃圾运输车辆的车牌号、进厂时间、垃圾来源、重量等数据,所有数据录入电脑。

(三)建立完善计量管理制度,数据、信息详细记录存档,按监管方要求形成日、月报表,报表数据由市城管局驻厂代表和现场监管人员共同确认,经城管局审核后生效。

(四)制定计量系统故障应急预案,出现故障第一时间报市城管局,并由双方监管人员共同在现场进行手工记录。

(五)卸料进料等设备运行正常,密封门窗完好无损。

(六)负压、除臭设备运行正常,车间、厂区无臭味,垃圾料坑保持负压状态。

(七)锅炉设备运行正常,炉膛温度保持在850摄氏度以上。

(八)环保设备运行正常,各类排放符合环保标准,各类耗材质量可靠、耗量正常。

(九)各类监测设备运行正常,布点规范准确,远程监测信号输送通畅。

第九条

设备维修、养护,垃圾发电厂应提前向市城管局提出申请,同意后实施。如发生突发故障,将导致停炉停产,可在申请的同时同步实施抢修工作。

第十条

垃圾发电厂应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和操作规程,并及时修订完善。厂内各类标识齐全、环境设施有序、台账资料完整,信息报送准确及时、实时公布。具体要求如下:

(一)建立内部管理考核制度并认真实施。

(二)制定系统培训方案,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持证符合质监

局要求。

(三)完善来访接待制度,接受公众、媒体和舆论的监督。

(四)厂内标志、标识齐全、完整,安全标识规范明晰。

(五)厂区环境整洁,车间规范有序,无乱堆乱放和积尘污垢,绿化维护到位,无堆积杂物杂草。

(六)台帐分类清晰、记录完整、装订规范、保管得当。

(七)建立信息化平台,报送信息及时准确、数据真实可靠;信息公开设施规范设置,各类环保指标实时公布。

第六章

检查与考核

第十一条

对垃圾发电厂的检查考核,按照《XX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置监管考核细则》(详见附件)实施评分。

第十二条

每月由市城管局牵头各部门,结合日常监管情况和各部门提供考核数据进行综合评分,满分100分。月度得分高于90分(含本数),全额支付垃圾处理费;低于90分的,每低1分扣除该月垃圾处理费5000元。

扣费方式采取由市财政局根据市城管局每月汇总考核得分结果,直接在费用结算时扣除。

第十三条 凡发现有数据弄虚作假行为,经查实的将采取每次扣5万元垃圾处理费的惩罚性处罚。

第十四条

下列资料、数据可作为实施扣分的依据:

(一)权威部门、第三方中介机构的监测报告和数据;

(二)市民、媒体曝光的,反映厂方在日常管理中的问题照片或录像,经查属有效举报的;

(三)监管人员的现场记录,以及各类历史记录;

(四)因运营、管理等问题导致群众上访;

(五)其他能证明在垃圾处理中不规范行为的材料。第十五条

现场监管人员发现垃圾发电厂有违规行为的,有权当场阻止,并下发整改通知书,厂方应在规定的时限内完成整改。

第十六条

监管人员要遵守监管工作程序,做到公正监管,并严格保守技术与业务秘密。如监管人员有违法、违纪行为的,按有关规定处理。

第七章

第十七条

本办法自

上一篇:贵州省风景名胜区条例下一篇:镇宁联社农村金融信用县创建工作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