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教学总结

2024-05-17

《礼仪》教学总结(精选8篇)

篇1:《礼仪》教学总结

从上学年开始,我校根据学校实际认真开展“文明礼仪进校园”活动,为创建文明和-谐校园创造了良好的氛围。围绕文明礼仪教育主题,通过开展文明礼仪活动,使得学生的行为习惯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好转和规范,班容班貌有了较大程度的改观。

一、领导重视,精心组织

学校召开动员会之后,全校师生高度重视,统一思想,迅速行动起来,把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活动作为进一步加强师生思想道德建设、创建文明和-谐校园的一个重要内容列入学校的工作日程,做到了领导重视、人员到位、工作到位、措施到位,确保活动顺利、持续、深入开展。

二、广泛宣传、营造氛围

为使文明礼仪教育实践活动扎实开展,在学校内加大了宣传力度,通过召开师生大会,利用班会、校园广播和国旗下讲话、黑板报、手抄报等形式营造了浓厚的文明礼仪活动氛围,使师生充分了解文明礼仪活动的做法和要求,充分认识讲文明、懂礼仪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社会文明进步对师生日常行为的基本要求,是进一步培养具有优良日常行为习惯的要求,是打造文明和-谐校园的基本体现。经过广泛的宣传发动,使广大师生进一步认识开展文明礼仪实践教育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文明礼仪意识深入人心,成为全体师生的自觉行动,形成了人人讲文明、个个讲礼貌的良好氛围。

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1、各班组织学生学习《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守则》,利用班会课开展文明礼仪大讨论,各班拟定本班的文明礼仪倡议书,对照自身和身边的人和事,查找不文明行为,从我做起,以文明礼仪为光荣,粗俗低下为可耻,在全校形成崇尚文明、讲究礼仪的良好风气。

2、将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与民族精神教育、传统美德教育、革命传统教育、行为规范教育以及学校的其它教育教学活动紧密结合。我们重点开展了以“文明礼仪伴我行”为主题的系列活动。

(1)各班组织一次以“文明礼仪伴我行”为主题的班队会。

(2)各班拟定本班的文明礼仪倡议书。

(3)出了一期以“文明礼仪伴我行”为主题的中队黑板报。手抄报、心得体会、练字征集活动。

(4)倡导进行了一次以“美化我们的教室”为主题的教室布置活动。

3、组织以“感恩父母”为主题的家长座谈会。德育处精心筹划家长座谈会的环节,班主任认真准备,全校三个年级的座谈会均圆满的举行。

(1)班主任向家长发出邀请函;

(2)在学校会议室举行;

(3)校领导致欢迎词讲解学校取得的成绩;

(4)播放学生录制的“给父母的真心话”;

(5)每个学生宣读向家长和老师的保证书;

(6)家长代表发言;

(7)班主任总结。

4、通过“学校艺术节”、“春季运动会”使文明礼仪教育深入人心。

利用“红歌合唱比赛”、演讲、颂读、书画展等形式,将学生对文明礼仪的认知成果进行展示,激励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努力践行文明礼仪。

5、学校大力创设文明礼仪的大氛围。

学校积极营造学习文明礼仪的人文环境。张贴更换文明礼仪警示语、展示牌130余块。

为学生统一订制校服,达到了服装统一、整洁,使学校风貌焕然一新。

篇2:《礼仪》教学总结

信息工程系 张鑫磊

礼仪,是中华传统美德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身居礼仪之邦,应为礼仪之民。知书达礼,待人以礼,应当是当代大学生的一个基本素养。然而,在大学校园仍有许多不知礼、不守礼、不文明的行为,还有许多与大学生的礼仪修养、与精神文明建设极不和谐的现象。可见对大学生进行社交礼仪教育具有跨时代、跨世纪的特殊意义。因为,社交礼仪教育不仅是素质教育的必需,而且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强烈要求。

1.加强礼仪教育是适应对外开放的需要

现在的我们已经深刻地认识到坐井观天已难以适应形势的需要,惟有从井底跳出,走向社会,走向世界,方是应有的选择。要从狭小封闭的环境中走出来,除了具备一些必备的专业技能外,还必须了解如何与人相处的法则和规范,这些规范就是礼仪。加强礼仪教育能够帮助大学生树立自身的良好形象,从而顺利走向社会,走向世界。

2.加强礼仪教育是适应现代信息社会的需要

现代信息社会飞速发展的传播沟通技术和手段日益改变着人们传统的交往观念和交往行为。现代化的信息社会的人际沟通的变化给人类社交礼仪内容和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礼有节的交往,就必须学习和运用礼仪。

3.加强礼仪教育是弘扬中华美德的需要

中国是文明古国,素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自古就有“先学理而后问世”的说法。一个人的素质高低对于初次见面的人来说,就看他是否懂得礼仪。大学生世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言行举止不仅有助于塑造自身的形象,对社会也有重要的示范作用。

本学期我担任10级计算机大专班的礼仪课,虽然一周只有两课时,但是我感觉文明礼仪课对学生的影响深远,对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学期的文明礼仪课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

根据规范和守则,我给学生举了许多生活中的例子,通过分析,让学生知道怎样做才是正确的,建立学生礼仪观念。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既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又可以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为此我组织学生文明礼仪演讲比赛,活动中学生积极性很高,不但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而且此活动还得到了很好的延续,促进了同学们的自觉行为意识,使校园文明意识大大提升。

篇3:浅析礼节礼仪的教学

关键词:礼仪教育,教学方法,教学效果

中华民族自有“礼仪之邦”的称誉。礼仪教育不仅是素质教育的必需, 而且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强烈要求。对职业学校学生进行礼仪教育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开展礼仪教育, 让职业学生意识到言谈举止、仪表和服饰能反映出一个人的思想修养、文明程度和精神面貌;认识到每个人的文明程度不仅关系到自己的形象, 而且影响到学院乃至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通过礼仪教育, 学生能进一步提高礼仪修养, 培养应对酬答的实际能力, 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 具备基本的文明教养。

一、高校礼仪课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职业学校礼节礼仪的教学内容涵盖各类礼仪常识和社交基本理论,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 从教学反馈来看, 教学状况不容乐观, 教学效果不甚理想, 我觉得有如下几个影响因素。

1. 忽视教师的言行仪表对学生的影响。

我们在对学生进行教育之前, 首先要抓好教师的礼仪教育 (师表) , 由于教师职业的特殊性, 身教重于言教, 理当如此。比如, 在落实课堂礼仪中, 师生必然要互动, 有来无往非礼也, 学生举手回答老师的问题, 老师也要规范伸手示意学生, 并对学生的回答予以肯定和鼓励。这样的课堂礼仪是规范的, 不仅师生相互尊重, 而且师生关系和谐平等, 这样的课堂也是最有效的。只要求学生规范, 老师可以随意的话, 久而久之, 规范的课堂礼仪就会不存在了。

2. 教学方法不够灵活, 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相脱节。

由于教学方法单一, 学生很容易产生疲劳感, 精神懈怠, 课堂气氛沉闷, 教师讲授的内容无法在学生中产生共鸣与回应, 教学效果较差。礼仪课是一门应用性、操作性较强的学科, 不仅需要理论知识的讲解、传授, 更需要技能的训练, 如果教师仅仅在教学中向学生灌输一些定论, 让学生循规蹈矩地被动接受知识, 则显然与这门学科的特点不相适应。而就目前来看, 许多学校的礼仪课上, 教师仍拘泥于单纯的理论讲授, 忽视实践训练, 学生为学理论而学理论, 结果是只懂理论, 不会运用, 理论与实践脱节, 削弱了教学质量与效果。应借助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增加学生的学习乐趣, 使学生处于活跃、放松的状态, 从而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二、礼仪课教学方式、方法的新尝试

要解决好如何教和如何学的问题, 我结合近几年的礼仪教学实践与探索, 在具体的教学环节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教学实践证明, 这些尝试的效果是较为显著的。

1. 创设与理性知识相对应的生活情境, 加大实践性教学环节。

如新生刚入学时, 都渴望彼此尽快熟悉, 认识新朋友, 在课堂上, 我就讲授介绍、见面的礼节等相关的内容, 请同学们自己总结并反复练习, 在实际生活的情景中去体验与学习, 这样他们既与同学更加熟悉与亲近, 又掌握了礼仪的规范, 还融入了和谐友善的情感体验。这样将礼仪的学习建立在一定的生活情境中, 在富有情感的氛围中去感受和体验自身及周围世界的态度。此外, 学校经常组织丰富多彩, 这既是一种知识能力的锻炼和培养, 又是用礼仪、学礼仪的实践机会, 我鼓励学生参加学校的各种活动, 并为学生设计参与社团活动时的礼仪学习任务, 如初次参加社团时的自我介绍与为他人介绍, 在组织与参与活动时的与他人的沟通交际, 为完成目标与他人的交往。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参与活动并及时总结。在这样与理性知识相对应的生活情境中, 让学生获得做人、做事的礼节尺度的体验, 获得生活实践中的真情实感。

2. 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寓教于乐,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在礼仪课教学中, 充分运用多媒体手段, 可以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益, 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1) 播放教材配套的教学光盘, 使学生明确教学大纲的要求, 提高练习的针对性。 (2) 通过多种途径搜集各种音像资料、图片资料, 播放专家的礼仪讲座, 增加理论学习的权威感。我曾给学生播放周思敏的礼仪讲座教学光盘, 学生百看不厌, 知识点掌握得非常好。 (3) 采用DV摄像的方法, 显著增强训练效果。即把学生的练习过程拍摄下来, 然后回放给学生看。而很多学生自身已有的一些不良行为习惯自己并不知道或知道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或在当众的模拟练习中由于紧张而出现很多不该有的动作和表情, 这些通过DV拍摄下来后, 在镜头中不规范的举止和行为一目了然, 逐一改正, 在轻松、愉悦、好奇、有趣的氛围中完成了教学任务。同时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提升了心理素质。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打破了“教师讲, 学生听”的单一教学模式, 增强了教学内容的直观性、生动性、形象性, 令教学难点变为教学“易”点,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也增强了礼仪课教学的趣味性, 学生学得愉快, 学得扎实, 学习效率明显提高。

3. 构筑全新的教学新体系, 采用综合考核的新形式。

礼仪课程实践性很强, 而以往该课程的考试主要以理论考试为主, 导致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死记硬背, 融会贯通的能力较差。

由此可见, 传统的教学手段和考核方式已经很难满足礼仪课程教学的需要, 甚至阻碍了教学内容的渗透, 限制了课程发展的规模, 只有根据新形势的需要不断创新, 构筑全新的教学新体系才是唯一的出路。较为合理有效的考试形式是把考核内容分为理论知识考试和实践操作考核两部分。期末考核则以礼仪知识的综合运用为原则, 让学生自己设计节目。学生在考试前的准备过程中要多次练习, 这样的考试, 使得学生在考核过程中不断地完善和提高自我, 对达到礼仪课的教学目标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这种综合考核的形式不仅仅是对礼仪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的考察, 实际上还是对学生综合社交礼仪素质的检验。

礼仪教育必须学以致用, 要从学生将来的人生交际的多角度和不同职业的特点出发, 突出“现代”和“实用”, 使学生学了有用, 学了能用, 学了可用, 为学生进入社会、步入职场做好充分准备, 从而在职场中取得成功。礼仪教育内容应与时俱进, 时代的发展需要礼仪教育内容更系统、更完整、更具时代性。逐步把它开发成各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重要课程, 把开展礼仪教育这篇文章做深做细, 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努力探索。

参考文献

[1]周思敏.你的利益价值百万.中国纺织出版社.

[2]周思敏.《你的利益价值百万》之职场修炼篇.中国纺织出版社.

[3]孙玉梅.实用礼仪教学中情境模拟教学法的运用.

篇4:礼仪与礼仪教学

[关键词]礼仪传统与现代人性礼仪教学

现代礼仪是一个宽泛的概念,按照金正昆教授划分并予以规范的体系,现代礼仪至少包含有“社交礼仪”、“政务礼仪”、“商务礼仪”、“服务礼仪”、“涉外礼仪”等五个较大的范畴。这五个方面的内容侧重各有不同,构成了各自完备的体系。在国内,一些院校以此为基础分成五门课程来开设礼仪课程。这是一个比较科学的划分。它为不同需求的选修者提供了一个较大的选择空间,学生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爱好和职业方向选修不同类别的礼仪课程。本文首先探讨礼仪的相关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对礼仪教学提出一些建设性思路。

一、礼仪

(一)现代礼仪的“源”和“流”

我国自古就有礼仪之邦的美誉,礼仪在我国传统中是一个明确的概念。据许慎《说文解字》,“礼”在我国古代最初指“事神致福”,即祭祀神明以获得庇佑。之后,“礼”这一概念被引申和演变成为社会生活中的规范,是规定社会行为的法则、规范、仪式的总称。《论语·为政》:“道之以德,齐之以礼”。这个“礼”即是礼制和法度。是治理国家的一系列典章制度。《诗经·小雅》:“献酶交错,礼仪卒度”,既有礼又有仪,“礼仪”合用。这里的“仪”指形式、仪式。其实“仪”的原义和“礼”的原义差不多,“仪,度也”,也指法度、准则和典范。

礼仪的核心是什么?是诚敬,是有道德。《礼记·曲礼》:“夫礼者,自卑而尊人,虽负贩者必有尊也,而况富贵乎?富贵而知好礼,则不骄不淫;贫贱而知好礼,则志不慑。”这里的“自卑”并非今天所说的“自卑”,“卑”应当作“虔敬”和谦虚解。尊敬别人,对别人是敬,是尊,而对自己则是“谦”,是谦虚、谦逊,是守笃。“德辉动于内,礼发诸外”,这是我国传统礼仪的待人处世原则。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礼者,敬人也”。在孔子的教诲中,道德因素始终是礼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

我国传统礼仪是现代礼仪的“源”,是根。西方礼仪是当前我们需要学习和借鉴掌握的人际交流工具,相对于我国传统礼仪来说,这只是我国现代礼仪的“流”,西方礼仪只是我国传统礼仪走向现代时必须融合的要素。西方礼仪的特点是强调个性,崇尚个性自由、平等、自由、开放,当然还有对妇女的尊重、女士优先等。西方礼仪的许多仪式,例如尊重他人、握手、行注目礼,在公共场所遵守公共道德,等等,多是今天的礼仪规范。但是,在学习和掌握西方礼仪的同时,我们对传统礼仪也应认真学习和继承。

(二)礼仪与人性判断

先贤孟子认为人性本善,这是我国传统儒家文化一个重要的根基。人性的先善还是先恶在儒家本来就有分歧,荀子就主张人性本恶,但值得注意的是数千年以来占上风的不是荀子的性恶论,而是孟子的性善论。《三字经》有言:“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性善论自是影响深远。礼仪的施行是基于人性本善的意识和观念,这是有其深刻原因的。在人际交往中,只有人性本善,交往的任何一方才值得尊敬,才成之为施礼的对象。如果人性先天就是恶的,那么,在交往中就必须小心提防对方。对交往对象如果不信任甚至警觉防范,那么,就更谈不上尊敬和以礼相待了。

礼仪不是谋利的工具,而是人与人之间处理一般问题时所需要的人际常规,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所需要的人际交往润滑剂,是调节人际关系最简便、有效的手段。在求诸他人与他人发生关联时,人们对人性怀着善的期待,相信人性是善的。而在反求诸己时,则是讲求做人要诚敬,要有道德。学习现代礼仪,对人性的认识需要有一个正本清源的回归。要始终秉持与人为善的原则,诚实诚恳,诚意待人。不管他人如何对待自己,都要坚持以礼相待,对人不侮慢,不失礼。礼仪是人生至为重要的道德修为,需要持续不断努力修炼。我国传统礼仪将个人德行的修炼视为礼仪的核心,可谓抓住了根本。本因根深方能枝繁叶茂,每个人对人对事看法正确,社会的思想和伦理以及礼仪规范等才有正常生长和延续发展的土壤,人类文明发展的前景,才能因之而更加明朗。

(三)礼仪是一种沟通方式

考察礼仪的实际效用,可以发现一个明显的事实,即在个人的行为表现中,礼仪周全者往往受到人们的欢迎,人们往往更愿意选择与礼仪表现比较周全的人合作。这其中的原因在于礼仪行为本身也是一种互动,这一效用的获得可归之于礼仪的沟通效用。

所谓沟通,是指一种信息的交流,人际沟通是人们运用语言符号系统或非语言符号系统传递、理解信息和情感的过程。礼仪的行为表现既有属于语言符号系统的东西,同时也有大量属于非语言符号系统的东西如肢体动作等。从礼仪的语言表现看,一个首要的要求,就是要会使用敬语和谦语。敬语是敬别人,谦语是谦自己。例如尊称他人一些有意义、有价值的衔头,把自己的姿态放低,把对方看得比自己重要、比自己高贵,等等。礼仪的一个重要效用是使他人感到自己很重要,这一点体现在沟通中,就是要善于倾听,善于接受和包容他人。只按自己的思路和想法说话做事,从来不在乎别人的想法和感受,这样的人多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人。以自我为中心不能算错,但如果说话做事从不考虑他人的感受,那就是明显的失礼行为了。良好的礼仪是尊重他人的表现,这也是有良好教养的表现。如果一个人言语和行为得当,那么毫无疑问,他将得到他人更多的尊重。这是良好礼仪所带来的必然结果。

沟通中肢体语言的正确运用,在礼仪中表现为不同的行为举止规范。无论古代礼仪还是现代礼仪,都规定有相应的仪礼和仪式,这是十分必要的。思想、内容、实质,这些东西必须靠相应的形式来体现,否则其实质就要受到损害。一个人本来对他人并无恶意,但在与他人交往时却是一副随随便便、无所用心、大大咧咧的样子,这难免会让人产生误解。礼仪是一种重要的沟通方式,对此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二、礼仪教学

由于礼仪在现代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目前,我国不少高等院校已经将现代礼仪课程作为独立的课程开设,不少院校还将其设为必修课。在礼仪课程上,学生可以学到与人打交道的正确的方式。通过学习礼仪,他们能用良好的仪态展示自己的学识、能力和修养,并开始讲究做人做事的专业风范,因此,礼仪课程受到学生前所未有的关注和欢迎,它的作用和意义不可低估。笔者认为,高等院校应重视礼仪教学,具体说来,应从以下方面加强对学生的礼仪教学。

(一)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

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是对一名学生最低的礼仪要求。目前,许多高校制定

了校规校纪规范学生的行为,然而遗憾的是,许多学生对于许多基本的礼仪知识依然知之甚少,礼仪表现也差强人意。因此,在礼仪教学中,应要求学生必须讲礼仪,其中,首要的一个要求就是“三不准”;不准穿拖鞋和背心上课;不准在教室里吃东西;不准在上课时让手机发出声音。这三条基本的要求大学生一般都是能做到的,也有助于他们形成文明文雅的良好习惯。

(二)普及于学生而言较陌生的礼仪常识

礼仪操作中的一些细微环节,实际上是一些基本的礼仪知识。比如握手,到底是谁应该先伸手,多人场合下握手的先后顺序怎样?握手握多长时间比较恰当?如果一个人刚出洗手间,要不要和迎头碰面的客人握手?又如看人——看人怎么看,看哪里,看多长时间,目光交流如何进行,如何正视对方的目光,等等,类似问题在礼仪中是非常重要的问题,但这些问题往往被许多人忽视。资深外交家吴建民教授曾在一篇文章中提到一件事,说有外国官员到中国访问,与一些地方官员会谈,会谈后外国官员提出了抗议。抗议什么?抗议会谈时地方官员的目光不是与外宾交流,而是去和翻译交流。这样的事情说它关乎“国体”似乎有些小题大做,但确实不能认为它只是小事情。

在礼仪常识的普及过程中,值得注意的是,应告知学生,个人行为中的某些习惯应坚决杜绝,因为它不是个人习惯问题,而是做人的礼仪修养问题,是人际相处中是否与人为善的问题。比如“单指指人”这个动作,一些人将其视为表示强调、突出、引导的正向肢体动作,其实却是指责、训斥的反向含义居多。在礼仪教学中,有学生在学习中讨论时觉得该用还是可以用,这是不正确的。对此,教师采用情景模拟的方法,让这名学生充当“被指”对象,然后请他分享自己的感受。“换位思考”让学生自己得出正确的结论。

(三)善于引导,加强情商教育

情商即情绪商数,指与智商相对应的另一方面的个人能力,包括自我情绪掌控、承受压力能力,以及对他人心情及情绪状态的准确揣度把握等。礼仪属于情商的范畴,礼仪的良好习惯体现在个人身上就是有教养,时时处处对他人尊重有加。人际相处中究竟什么才是尊重?笔者认为,尊重他人并非简单地认为对方极其高等尊贵,尊重一个人最重要的是要理解他,哪怕他做事出了差错。也不随便将他朝坏处去猜想,主观武断地判定对方是故意捣乱。尊重人其实是要回复到人性的善的根本上,不做伤害他人的事,不说惹人恼怒的话,要多替他人设想,要坚守善良、同情、感恩、乐于付出等美德。所谓情商高,其实就是能够不断地改变自己狭隘的视野、心胸、观念等,就是按事情本来的样子去思考,去做人做事。礼仪的实质是对人尊重有礼,但礼仪的形式仅只是外在之礼,外在之礼须与内在之秀结合,才能达到礼仪的实质,才能促使一个人发生根本改变。传统儒家倡导个人修德、修礼均应内外兼修,言语和行为二者不可偏废,这个方法对于我们今天学习现代礼仪,仍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在礼仪教学中,加强情商教育。就要善于引导。在教学中,笔者曾给学生布置过一个当堂演练的环节——由每个同学向大家介绍自己。有的同学自我介绍时态度冷淡矜持,简单敷衍两句话完成任务。而有一个同学却这样介绍自己:“我叫马奇,意思是倒过来骑马,很高兴认识大家。我是工管专业的,湛江人,谢谢。”针对这名同学的自我介绍,讨论中要求其他同学据此分析该同学口头表述背后的潜台词,了解和判断这名同学与人交往的诚意、个性、企图等。两相比较,该同学的礼仪效用显然比冷淡敷衍的同学要大得多。礼仪的作用之一是让别人了解你、记住你,并且还要让人喜欢你、接纳你。这里除了介绍得体和恰当外,更重要的是要具备开放友善的心态,而不能自我设防,摆出一副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姿态。

篇5:礼仪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期担任《礼仪规范教程》课程教学,坚持在创新中求发展,边学习边教学。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课前认真备课,课后认真反思,本期一共交教案检查三次。根据中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本期礼仪教育突出个人基本礼仪、日常交际礼仪、不同场所礼仪三大重点。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四种途径,即:把礼仪教育引入课堂;通过榜样示范培养学生礼仪;营造良好的校园人文环境;把礼仪教育融入到实践当中。本人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礼仪教育和教学进行总结:

一、以身作则,树立榜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车尔尼雪夫斯基说:“教师把学生造成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这种人。”礼仪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首先具有示范性,作为礼仪教师首先做不到做不好礼仪课程教学就是失败的。在众多任课教师中,学生对礼仪教师的一举一动最关注。因此,礼仪教师必须以身作则,我们礼仪课教师的一言一行,穿衣戴帽,关系到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也关系到学生人格的塑造。学生是具有模仿力的一个群体,他们时时刻刻观察着老师的一举一动,并在某些方面进行模仿,所以老师在学生面前必须有模范的作用。教育学生见到老师或客人行礼,我自己也要做到,给学生起到示范作用。比如对于学生,我也会用“请”、“你好”“谢谢”“对不起”这些字眼。每次大扫除后望着干干净净的教室,我会对同学们说:“你们辛苦了!”这种教育的效果胜过千言万语。在教育教学中我注意仪表端庄,以身示范,学生在师生交往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明确要求,集体教育

对学生提出要求具体、明确、详细的文明礼仪常规,是每个学生心中有数。打好基础,形成氛围,做示范,教表演,使学生知道怎么去做,首先对学生提出要求明确、具体、详细的文明礼仪常规,使每个学生心中有数。例如训练学生坐、站、走的姿势,我在前面摆一套学生桌椅,给学生做坐的示范:头要正、身要直、脚放平,目视前方。又用标准的立正姿势站在学生前面示范站姿,然后对学生进行反复训练“起立、请坐”,达到整齐划

一、动作迅速,精神面貌好。规范的教育训练在孩子们的脑海中打下了一个文明礼仪的烙印。

在语言方面,从说好“您好、请、谢谢”这三句话为切入点,同学们还补充了“对不起、没关系、再见”等礼貌用语,并结合日常生活实际讨论了这些礼貌用语的用法。关于培养好习惯,教师从正面加以引导,学生则举反例说明没有好习惯的危害,一正一反,一庄一谐,使学生对“养成好习惯将受益终生”这句话加深了认识和理解,向人们发出了“讲文明、懂礼貌、做文明人”的呼唤。

三、持之以恒,坚持到底

文明礼仪教育,是一种养成教育。通过教育训练,持之以恒,使学生逐步形成文明识礼的好习惯。

出现反复,这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应对学生充满信心,抓反复、反复抓、扎扎实实,坚持不懈。我坚持正面教育,注意树立典型,让礼仪榜样去影响带动他们。平时我也跟踪,随时发现礼貌突出的同学,进行及时的肯定。

学生礼仪表现有反复现象。学生可塑性大,有好模仿和从众的心理特点,强化礼仪训练是比较容易取得效果的。但由于受家庭、社会和环境的影响,学生礼仪表现具有时好时差的反复性特点。有的学生明明知道礼仪规范的具体要求,就是不能很好地去执行,或始终如一坚持;再有常规训练的松懈、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等也会使学生的礼仪表现产生反复。这是一种正常的现象,不要气馁,应对学生充满信心,抓反复、反复抓、扎扎实实,坚持不懈。我们经常提醒学生见到老师、客人主动问好;如果老师从你身边走过,就很自然的向老师问好。现在我校学生已养成了良好的礼仪习惯,不论在哪儿见到客人、老师都能主动问好、或者行鞠躬礼,提高了讲文明、懂礼貌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四、工作考勤方面

我热爱教育事业,从不因为个人的私事耽误工作的时间,尽量在个人考勤方面保持全勤。

篇6:礼仪教学工作总结

(2015-2016学第二学期)

2016-7

英语教研组工作总结

----2016.07 转眼间,一学期的工作又近尾声。在学校领导的关心和校教导处的指导下,我们英语教研组坚持以研究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为目标,以提高全组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理论素养为目的,坚持新老携手,共同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水平,努力、踏实地工作着。通过勤勤恳恳的工作,很好的完成了教学任务。全体英语教师为提高我校英语教学质量,为学生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默默地耕耘着。我们感受到了压力,同时,压力也成为我们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动力。总结本学期英语教研组的工作,我们一直朝着以下几个方面努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教研活动的具体实践

1)开学初学习尉校长开学讲话材料,要求教研活动时,每位教师都拿上学习材料和学习笔记,认真领会讲话材料精神,重点学习教育教学相关方面的内容,采取每人分读、讲解一块材料的学习方法,效果扎实。

2)开学初组织学习了教导处学期工作要点,认真研究工作要点内容,安排完成针对性的各项任务。

3)开学初制定了本组教研工作计划,并把具体活动安排制成表格形式“教研活动一览表”发给本组每位教师。

4)本组教师制定了教师个人工作计划和年级教学进度并进行了交流学习和评比。分两周完成了交流和评比任务,对三年级教师要求侧重

徒弟学习听评课活动,其中师傅示范课4节,徒弟汇报课4节,公开课改观摩课2节;要求全组老师听课,评课方式采用授课教师自评,同年级授课教师互评,其他教师点评。

11)在三年级月考和模考中,高三年级教师积极命题,并对每次考试做了质量分析,并关注高考新动向,通过考试提出反思问题并加以解决。

12)完成了对英语校本教材的整理工作。按照分配的任务分小组进行,每个小组负责一本教材,按照郭爱萍老师出的校本教材的具体格式要求统一排版。

13)完成了英语组试题库的建设。要求组内每位教师按照云盘里许春霞老师出的试题模板,统一格式,完成各自的出题任务。

14)开展了一系列的集体备课、上课、评课等活动。在这些活动中,我们不断探索教材,运用本组商讨制定的“学案新模板”,同时每次上好课后还进行反思,总结,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开学之初,我们就开展了互听互学,相互促进的教学帮教活动,组内教师自由听学习教材课;学期中,开展了课改示范公开课活动,学期末还进行了“新教师”的汇报课

15)学习有关“职高英语导学案的设计”,安排有经验的教师主讲 16)做好期中、期末的考前模拟测试工作,采集整理每次考试存在的问题建议,以及集体评卷和考试分析。

17)完成了高一、二年级教师“德育导师档案袋”的整理落实和评分工作。

本学期先后研讨修改过几次备课模板,最终确立符合本组学科特点的学案雏形,以后又在此基础上不断反复修改。推行集体备课原则,我们组一共有21名老师,按照新旧结合优劣互补的原则分成四个备课小组,每组指定备课组长,负责承担组织、督促、指导、审核的职责,教研组长把好最后一道关,对应付不合格的学案要求其重备。

4、组内听课 交流学习

一个学期以来,从始至终老师们一直都在听课。从开学初的听学习课,到分年级连续几节同课异构示范课,听了评评了又听,到后来人人都讲公开课改示范课,我们一直在实实在在的教学课堂中不断成长、摸索。

5、外出培训学习,除了校内学习,学校还组织老师们外出取经组织老师们参观了芮城优秀示范校,组织老师到芮城职中交流听课观摩学习。通过学习,拓宽了老师们的视野,学习他人的宝贵经验的同时,发现自身的不足,但学习不是完全的移栽而是嫁接,我们更要立足本校的学情才能探索属于自己的课改出路。

6、教学需要经验的积累,更需要理论的指导,如何提高教师的业务理论水平,仍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为此,学校组织培训我们学习怎样进行云平台的建设,利用现代技术手段进行教研学习和交流提升。这也是教研发展的新趋势。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三.取得的成绩 1.思想转变

应多思考、多斟酌、多请教。

2、作为教研组长虽然时常反思自己的教学工作及方法,但对组员要求不够严格。今后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力求更加完美。

3、加大集体备课力度,真正达到资源共享;

4、教研活动内容应更加和本学科贴近,向有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方向发展。

六.下阶段工作思路

1.对教师 加大落实集体备课力度,只有教师精心备课,才能真正将课堂变成学生自己表演的舞台。

2.激发课改的热情,尤其是激发教师的课改热情。从芮城学校老师们的身上,我看到了这一点并为之所鼓舞。我们经常教育学生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一点,于学生于老师都是一样的,无论是谁都乐于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做过很多很多,所以,我们老师应主动激发自己内在的工作热情,摒弃浮躁,摒弃功利,积极的投身奉献于课改,一定要对课改有信心!只有我们老师展现出最强的精神动力,洋溢出为人师表的正能量,才能体现“教师是学生发展的第一环境”的真义 3.对学生 大胆放手、耐心指导、静待花开。在平时的学习中,应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的养成,培养学生虚心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积极实践、动手操作的习惯等。

4.有效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提高课堂效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大家都已知晓,关键是我们的教学如何让每一个学生学会合

篇7:商务礼仪教学总结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素以“礼仪之邦”的美称,讲“礼”重“仪”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优秀传统,源远流长的礼仪文化是先人留给我们的一笔丰厚遗产。在中国更加向世界开放的今天,礼仪不仅体现出丰厚的历史优秀传统,更富有鲜明的时代内涵。随着人与人,国与国之间交往的日益频繁,讲究礼仪,礼尚往来,对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显得尤为重要。

随着“文明礼仪”的宣传活动日益深入,人们对礼仪知识的认知也越来越多,对职业礼仪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而职业礼仪中重要的商务礼仪需求,也达到了空前的高涨。

商务礼仪是人在商务交往中的艺术,比如索取名片:索取名片一是要能取过来,二是要给对方留下一个好的`印象。商务礼仪不仅体现着个人的自身素质,也折射出所在企业的企业文化水平和企业的管理境界。在商务场合当中,礼节、礼貌都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能够非常有效地减少人与人之间的摩擦,最大限度的避免人际冲突,使商务场合的人际交往成为一件非常愉快的事情。在满足人们的社会交往需求的同时,也满足了人们被尊重的需求。良好商务礼节能营造良好的商务交往氛围,为企业的合作奠定良好的基础。相反,可能会给企业造成不良的影响和带来巨大的损失。

篇8:德育教学中的礼仪课教学

作为一名在一线从事礼仪教学的教师,我几年来在教学过程中有过收获的喜悦,同样也有过困惑和失落。礼仪课教学一直是德育课教学的组成课程,怎样更好地从学校的角度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为实现全社会的和谐稳定作出自己的微薄贡献,一直是我的教学追求,下面我就谈谈体会。

一、教育内容的统筹安排

礼仪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理应从娃娃抓起,并贯穿幼儿园、小学、中学及大学的全过程,因此必须对各级学校、各个阶段礼仪教育的内容进行全面规划和统筹安排,形成一个完整的礼仪教育系列。否则,就难免出现相互脱节、各自为政,教育内容交叉、重复或缺失、疏漏等情况。

事实上,这些情况已经不同程度地发生了。以出版为例,如中国妇女出版社新近推出的《我们是礼仪之邦书系》。这套书系包括《幼儿礼仪》、《小学生礼仪》、《中学生礼仪》和《大学生礼仪》四个分册,应该说,在内容安排上还是比较注意并且也是处理得比较好的。但尽管如此,不少内容还是多次重复,如仪容礼仪和举止礼仪,不但四个分册都涉及了,而且《中学生礼仪》和《大学生礼仪》两个分册中出现了不少陈述雷同的地方。诚然,诸如此类的礼仪规范,无论是小学生、中学生还是大学生,都应该学习和遵循,但作为教育内容,却可以而且应该将相关的内容集中安排在某个阶段,或者对相关内容作出不同层次的分解而分别安排在不同阶段,尽量减少或避免内容上的重复或交叉。

一方面,是内容重复或交叉,另一方面,则是内容缺失或疏漏。但无论是重复、交叉,还是缺失、疏漏,都缺乏全面规划和统筹安排。今天,礼仪教育正在大踏步地走进小学、中学和大学的校门,应该说,对礼仪教育的内容进行全面规划和统筹安排,已经刻不容缓了。

二、教育方式的多元选择

礼仪教育不是单纯的知识教育,它具有十分鲜明的操作性和实践性。如果只把礼仪规范当作一般知识来传授,“光说不练”,就是行不通的;只有经过实际的训练,礼仪教育才能收到较好的成效。所谓礼仪教育的实践性,是指礼仪教育具有知行统一的要求。学了礼仪,知道了礼仪的规范和要求,就应该付诸行动,按礼仪的规范、要求去做。如果学了礼仪之后,掌握了有关的礼仪知识,并且掌握实际操作,但就是不愿身体力行;学的是一套,而实际做的是另一套,这样的礼仪教育肯定是不成功的。

由于礼仪教育具有操作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就不应该只是采取单一的课堂讲授方式,还应该与模拟训练和日常养成等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如果课堂讲授重在传输礼仪知识,那么,模拟训练则重在体现礼仪教育操作性的特点,而日常养成则重在体现礼仪教育实践性的要求。理想的礼仪教育模式,应该是这三种教育方式珠联璧合的结果。

与教学方式相联系的,还有教育考核及其标准的问题。既然学校礼仪教育需要综合采用三种教育方式,那么这种教育的考核,当然也就不可能只是采取通常的卷面考核的办法,还应该考查实际操作能力和水平,尤其要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实际考核学生是否已经养成了良好的礼仪习惯和礼仪风范。只有这样,才能对学生的礼仪学习情况作出真实、全面、准确的考核和评价。

三、教育重点的分段把握

虽然礼仪教育具有十分鲜明的操作性的特点,但不意味着礼仪教育只需要学习具体的礼仪规范、礼仪教育的理论层面,包括礼仪的性质、礼仪的起源和发展,而礼仪的规律及礼仪的真、善、美等也是礼仪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礼仪教育中,既应当让学生“知其然”,知道应当怎样做,又应当让学生“知其所以然”,懂得为什么要这样做。礼仪教育如果只是单纯传授礼仪的规范和具体操作的要求,而不注意对礼仪理论及其文化底蕴的探讨和说明,那么就是残缺不全的。这样的礼仪教育,虽然在培养学生循规蹈矩、照章办事方面可以立竿见影,但却不利于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充分发挥灵活自主的创造精神,达到礼仪应用的更高境界。因为具体的礼仪规范即便包罗万象,也不可能对所有情境中的礼仪都一无遗漏地作出明确规定,而且许多杰出的礼仪典范,例如周恩来的许多礼仪风范,都是现代的礼仪规范中不可能找到先例的。所有这些,都有赖于对礼仪文化的深层把握。只有透彻掌握了礼仪文化的深刻底蕴,才有可能在任何复杂的情境都保持一种雍容大度、应付自如的礼仪风度,而不至于无所遵循,导致礼仪失范。

中小学礼仪教育,由于学生文化水平不是太高,理论把握能力不是太强,因此应重在操作方面,以礼仪规范的讲授和训练为主;大学礼仪教育,由于学生已达到较高文化水平,并且具备一定的理论把握水准,因此应重在理论层面,以探讨和把握礼仪文化的底蕴为主。而且,为了改变深入探讨礼仪理论少的现状,大学礼仪教育完全可以依靠和借助已经具有较高文化水平和较强理论功底的大学生自身。当然,除重点之外,其他方面也是需要考虑的。如中小学礼仪教育,重在操作层面,但与此同时,也可以而且应该对理论层面作适当程度的涉猎,使学生在“知其然”的基础上,尽可能“知其所以然”。

当然,除了上面三个方面的问题外,学校礼仪教育还存在一些其他的问题,如师资问题、发展不平衡问题等,但比较而言,这里的三个问题事关学校礼仪教育的全局,似乎更为急迫一些。我们相信,这些问题必将引起重视和关注,并会尽快得到解决,因为学校礼仪教育是大势所趋,而顺应并推进这种趋势已经成为社会的共识。

参考文献

[1]王明景.关于高校《公关礼仪》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J].湖南社会科学,2003,(3).

[2]李兴国.公共关系实用教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上一篇:争先创优支部汇报下一篇:基础写作合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