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六一有关的随笔:看见你,看见自己

2024-05-01

跟六一有关的随笔:看见你,看见自己(精选4篇)

篇1:跟六一有关的随笔:看见你,看见自己

你看见我的那一刻,有两层镜子的含义:

第一层:你的眼睛,就像镜子,我从你的眼睛中,甚至可以看到我的镜像;

第二层:当你用心看到我时,你的整个灵魂的反应,就像是一个抽象的镜子一般,照出了我的存在。

没有镜子,我们看不到自己长什么样子。从哲学上的角度来说,没有“你”的镜子的存在,也就没有“我”。

很多西方哲学家做过这样的表述:你存在,所以我存在。不过,他们这句话中的“你”,指的是上帝。心理学的解释是,这个“你”,可以具体到人的身上。

比如,对婴幼儿来说,妈妈就是镜子,如果妈妈没看见,孩子会觉得自己不存在。

在教室里,教师是镜子,如果教师没有看见,孩子会觉得无所事事,或者肆无忌惮;

成长中的男孩子,爸爸是镜子,如果爸爸没看见,孩子会放任自己;

在家里,夫妻互为镜子,如果没有互相看见,冷漠会使家园荒芜……

被看见以后呢?

今天下午一个孩子用来之不易的钱买了辣条吃;

昨天一个孩子尝试用发泄的方法主张自己的权力;

今天一个孩子的作文突然妙语连珠……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处理方法,因为每个孩子是不一样的,像小学课本里的《花钟》,每个孩子也都像花儿一样有自己绽放的时间和方式,只是孩子是独一无二的花,我们没有办法先验地知道他的绽放时间。

女科学家克伦·阿道夫(Karen Adolph),为了研究孩子到底是如何学会走路的,实地观察了28个孩子。这一次她没有采用平均值或者把所有孩子看作一个整体的做法。她把每个孩子都当做独立的个体,全程观察每个孩子的成长过程。结果,通过这28个孩子,她竟然总结出了25种从爬行到走路的成长模式。可以说每个小孩的过程都不同。

科学家的“看见”更广阔,也许孩子需要的是能触碰和感受到的“看见”:“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看见,是多么深情的滋养。

今天“六一”,借一个朋友的话:祝大家童心永驻!《小王子》里说:“每个大人都曾经是孩子,只是我们忘记了”,希望我们都能做一个心里有孩子的大人,看见孩子,看见自己。

公众号:益起学堂和孩子一起出发

篇2:跟六一有关的随笔:看见你,看见自己

8月11日,由李易峰、廖凡主演的《心理罪》全国上映。该片改编自“中国心理犯罪小说第一人”雷米5年前的作品《心理罪·画像》,为配合这一IP大片,出版社又顺势将版权在手的该书重新包装上市。

这个小说的故事,被粉丝们誉为“有史以来最难破解的连环凶杀案”,案情诡异、奇特,同时具备视觉冲击和智力冲击,让你想一想都浑身战栗。一案未破又生一案,令观者反复在“为什么会这样”和“这是什么意思”之间来回。猜走向,猜凶手?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聪明人,你得跟上主角的节奏,抓住线索,抓住一闪而过的心理漏洞,抓住那个你反复追问的“为什么”。

小说以“心理”为名,首先表达的当然是男主角方木与凶手在心理层面上的对决,讲述方木如何通过心理画像技术来锁定凶手——但更深层也更有趣的是,它展示了方木的心理创伤和变化,以及读者透过他所看见的自己。

作为一个曾受到巨大创伤的人,方木开始大量学习关于犯罪心理的知识,并多次运用自己的天赋帮助警方破案,以此来缓解内心的自责。而更大的影响是——他有点找不到自己了。

在他用心理分析的手段将凶手抽丝剥茧的同时,他也被凶手心理入侵了。他从镜子里抬头看见自己,发现对面的年轻人已面目全非。他在噩梦里千百回地听到凶手对他说:其实,你跟我是一样的。而他竟找不到理由,来底气十足地说出那个“不”字。

凶手布置了层层谜题、步步杀局来围困方木,但真正危险的陷阱却在他自己心里:你是谁?你能感应到凶手在杀戮时的紧张、愉悦和自满,你能从现场看出凶手如何撕碎自己的猎物,你和凶手,有什么区别?你可以救人,有一天,你会不会害人?

在根据本书改编的`,由李易峰和廖凡主演的电影《心理罪》里,有一句台词对这种状态进行了精准描述:看穿别人的同时,留神,别把自己也丢了。是的,方木险些丢了自己。

当然我们也都知道,故事一定会有一个完整的结局,所以他终于在生与死、血与火的考验中,找回了自己。而本质上,这个小说就是方木找回自己的故事。它实际上是整个“心理罪”故事的第二部,但是从这里开始,方木才真正找到了自己的立足点。他的天赋和勇气,从此才真正有了用武之地。

在阅读这个小说的时候,各位读者,你以为你只是在看个故事吗?闭上眼睛,想一想。

你是不是也曾经意气风发、自以为是,然后被现实劈头盖脸地一通乱打后,开始懵逼?

你是不是也以为开始摸到世事的门槛,找到世俗的路径,在历练中越来越看清人情世态,逐渐地,明白周围每一张面孔背后潜藏的色彩?

你是不是……开始“成长”,乃至“成熟”,却在某一天突然发现,自己长成了年少时最厌恶的模样?

你是不是——在看穿别人的同时,把自己也丢了?

我不会和你说什么初心和梦想,也不会教你什么方法。我只希望你在读完《心理罪》之后,越过跌宕起伏和尘埃落定,平心静气,像方木那样,为自己找一个锚点。

你不需要永远斗志昂扬,但你得知道自己是谁。

篇3:你看见的我是你自己

若不是两本旧作《坦白说,亲爱的》和《狐狸尾巴》内地版横空出世,迈克,大概始终属于某个小圈子的接头暗号。

谁读迈克?

一般有两种。一种是达明一派的死忠歌迷。二十年来,迈克为达明填词,出品稀疏,一共只有七首,远不如黄伟文、林夕般产量广阔。但强烈的个人风格——好用叠字、古意十足,令其出笔即惊艳。代表作如《石头记》中的“纷纷扰扰作嫁/春宵恋恋牵挂/真真假假/悉悲欢恩怨原是诈”,深得粉丝厚爱。

另一批人则通过在《万象》、《书城》杂志上迈克零星耕耘的专栏。主题大胆,多与情色欲望有关,但又故作正经考据状,剑走偏锋,令人抓不到把柄。譬如他考证电影版《蒂凡尼的早餐》与小说之差异,对原著中本是同志身份的旁观者“我”被改成异性恋男耿耿于怀:“冤枉他与女主角谈恋爱,强迫他吃好莱坞孜孜不倦烹饪的死猫。赫本饰演的女主角与‘我’本是情同姊妹,忽然亲吻又上床,真有种呼天不应、叫地不闻的乱伦感。难为了全世界的无知同志还认贼作父,一遍又一遍看得津津有味。”这令《万象》的前掌门人陆灏感叹:什么事让迈克来一解读,都是疑云密布,“时时分桃,处处断袖”。

书评人乔纳森一向以苛刻闻名,也为迈克绝倒,声称“趣味,对趣味主义者而言,真是醉死人的迷魂汤”。他提炼出迈克文本风格的一个字:轻。既是南洋小岛轻倩轻巧的轻,也可以是充斥着发达资本主义社会轻浮轻佻的轻,但无论哪种,都散发着与传统的大陆写作所称许的“踏实厚重”迥然不同的迷人气息。

迈克十四岁开始给新加坡的学生报纸撰文,写专栏于他早已是如吃饭走路一般的平常事。上世纪八十年代他刚从美国回来,开设的第一个香港专栏是《电影双周刊》上的“戏言”,写五六十年代的粤语片,有点寻根的况味:在美国住了十年八年,回到亚洲重新认识童年的流行文化,只觉得丰富有趣异常,夹缝里都是文章。第一个日报专栏则是在《经济日报》上的“同场加映”,本是影评人舒琪专写各地世界电影节的专栏,此人飞来飞去难免不能准时交稿,便找迈克顶替了两星期。迈克只觉得“一屁股坐下来舒服”,就不走了,从此日复一日写了起来。

九十年代后,迈克离开香港,自称去做长期游客,把基站设于巴黎,却依然隔山望水地为香港报纸写作。“每天起床刷一下香港新闻,看看谁又被爆隐婚谁又负资产了,立即觉得和这座繁忙小岛重拾了联系。”迈克在巴黎的一天总是这样开始的:九点前起床,云呢拿浇在华夫饼上,喝掉咖啡便开始工作。午餐之前交稿,一整个下午便是自己的。巴黎的画廊、书店和博物馆,他已游荡了十几年,丝毫不觉乏味。然而最爱的还是看戏,音乐电影、舞蹈话剧,他自小就着迷这些,掐指一算已半个世纪。

为兴趣,也为谋生

十几岁赴美读书前,迈克生活在新加坡。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新加坡,尚是李光耀执政下的威权统治,对文化艺术限制良多,并不鼓励年轻人认识世界。

一到长大成人,他便赶紧离开。去了碧海蓝天的旧金山,读时髦的平面设计,毕业后成为时髦的广告人。朝九晚五的生活,他很快厌弃了,而懒散缓慢的加州似乎也不能再给他养分。正在这时候,荣念曾出现了。

荣念曾比迈克大十多岁,堂堂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建筑系毕业,本该成为前程远大的建筑师,不知中了什么蛊,偏要回香港搞艺术。当时的荣念曾留个大胡子,其时他已成立了日后为香港前卫艺术奠基的“进念二十面体”。荣念曾在唐人街附近租的公寓雪洞一般,家具简单到不存在,他用当时还没盛行的录影机放“进念”的第一部实验剧《百年孤寂》给迈克看,并动员后者跟他回香港。

八十年代初的香港,“新浪潮”暗流涌动,戏剧、文学、电影和电视界皆蠢蠢欲动,都在忙着做实验艺术。荣念曾回忆:“那是1984年中英谈判确定香港未来之前的一段时间,充满了各种可能性。”青年们对艺术空前热情,“进念”的主要成员——包括后来成为知名导演的胡恩威、林奕华,以及歌手黄耀明,填词人何秀萍等,人人白天都有工作,都是利用业余时间排演剧目。迈克自认为只能算进念的编外人员——除了替舞台剧《石头记》填过主题曲歌词,只懵然捧过一回痰盂在台上客串了一座塔。但他与一群进念人却成了终生莫逆。

他的正业是电影,自小着迷,来港后正值香港国际电影节初生蓬勃,如小荷尖角般渴望成长,迈克欣然加入,角色是国际影片的选片人。当时的电影节由康乐文化署主办,相当宽容,对迈克的选片几乎没有票房要求。

最难忘的是抱回基耶斯洛夫斯基的《十诫》那年。明知道是票房毒药,仍“恨不得可以免费放映《第一诫》,好吸引多些人来看。我相信只要看了一部,定会马上着迷,每天依时来看齐十部”。结果从第一场放映时寥寥几人,到《第五诫》之后几乎场场爆满,本来只是一厢情愿的天真幻想——没想到还真打动了香港观众。

他热爱基耶斯洛夫斯基对生命的透视:人的尊严、人的欲望都被庄严对待,自由和绝境皆摆上了桌面。爱电影到极致,连字幕翻译都要拿来做。《十诫》是开始,之后基氏的《两生花》、《红白蓝三部曲》的官方翻译均出自迈克之手。当年的翻译条件很差,对白每一分句,他就在剪辑机上放一帧校对一帧,再麻烦,也毫无怨言,心甘情愿为最爱奉上体力。直到如今,迈克每年仍要接手十多部影片做字幕,为兴趣,也为谋生。普通电影的字幕翻译价格约为六七千港币一部,如果是商业大片则高得多。“很可惜,找我的都是同志片和文艺片,《哈利·波特》从来没找过我做字幕。”

香港的“影评人协会”人丁兴旺,一有佳片出没,保不准光《苹果》就能出现四五篇同题作文。当年《色·戒》热映,引得马家辉借机谈起了汪精卫的外遇,陶杰则抒发了“悲剧女性中西面面观”。迈克则抓牢文本,一字一句更正电影《色·戒》与张爱玲小说原著的诸多出入。迈克的影评,锱铢必较有时,刻薄伶俐有时,而遇到所爱之物时的百般溺爱,亦让读者会心:他钟爱森田芳光的《其后》,“哀而不伤,只觉平静。大概只有在费穆的《小城之春》和杜鲁福的《祖与占》旁边才能为它找到适宜的空间,而且谁也没有抬举谁”,而男主角松田优作,则有着“使人手足无措的光彩”。

肉身的沦陷区

青年时代,迈克在旧金山度过。刚回香港时,别人问他从哪里来,他都说美国。新加坡没有给他提供太多的营养,在那里他是一个富家子,每天有司机接送上下学。他真正生活的开始和对世界看法的形成都得益于那段十年加州岁月。

他到加州留学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彼时尚听得到东岸“石墙运动”轰轰烈烈的回响,各国同性恋解放阵营逐步建立。那首歌叫《Over The Rainbow(飞跃彩虹)》,同志国度的国歌,改变历史的“石墙”事件正发生在原唱歌者朱迪·嘉兰葬礼的当晚,像是过于灵巧的笔写出的电影情节。无论如何,在对同志的友好包容上,旧金山走在了全世界的前头。彩虹旗占领了旧金山的窗口,像是光天化日下义无反顾的宣言。

迈克回忆,那也是见证从敌对到包容的几年。从时不时仍会听到同志无辜被殴打的新闻,到同志情侣可以旁若无人地牵手逛街。从史上第一个公开同志身份的市政官员哈维·米尔克被仇恨同志的政敌枪杀,到同性恋平权法案在旧金山的通过……以至于他日后漂流世界,最怀念的始终是那座城,“在年轻得还可以被改变、被塑造的几年,庆幸我是被它塑造”。旧金山人低调自我,其他地方人们说dress-up,这里的人是dress-down。人们穿着恤衫和外套去听歌剧,“旧金山人不是不爱美,他们爱的是另外一种美”。自由友好的旧金山,“傾斜度匪夷所思的街道,满街叮叮当当的缆车,阳光中蒸成金色的红色吊桥,听得见海鸥的叫唤,随时准备入港的船”,阳光海浪都免费,还有和爱人同志走在蓝天朗日下的特权。

或许是旧金山岁月的浸淫,让迈克觉得不存在任何不可说的禁区。他的笔由此而百无禁忌,大批文字事关性与性别,《性文本》、《假性经》、《男界》……他点评中华民族的集体性压抑:“不仅羞于启齿,是实在无从说起——整个问题是从来没有人把它当做问题,太过陌生,连适当的动词名词也被锁在道德的保管箱里。只有说粗口时我们能流利地把壮伟的性器官吐出来,准确地投向受害者的上一代——一种西洋人不能理解的隔山打牛奇技。一旦坐下来,要平心静气地将云雨化作语言,我们便词穷了,吞吞吐吐老半天,就是没法把鲠在喉咙里的鱼骨吐出来。”

唯有在涂抹回忆的时候,这支笔才会骤然温柔起来。随笔集《我看见的你是我自己》里,逐渐拼得出一幅感情的地图。说的是旧金山那个伴侣,两人在巴黎的花园最后一次把臂同游,向来不善甜言蜜语的对方,突然搂着他肩膀说:We`ll make a handsome couple when we get old(老来成为漂亮的一对)。诺言的味道,令这句话想起来便心如刀割。“若他还在生的话,今年4月满六十二岁了,与老态乍露的我手牵手走过明山秀水,多少也算应了那句话吧?然而那一幕没有机会上演,他甚至来不及发现四十八岁的腰酸和五十二岁的背痛,让我一个人跨进肉身的沦陷区,眼白白看着殿堂成为废墟,临床体验性欲的渐渐冷淡。”

写这段话时,他正徘徊在苏州的平江河边。江南明媚的春光里,终于一个人眼泪决堤。

“他离开的一天,阳光也这么灿亮吗?平江河的一边是条直路,另一边遍布寻常百姓家,回程我挑了曲折的小巷走。树底下坐个手抱婴儿的大婶,低声喃喃吐出几个字,走过后我才恍悟原来说的是死路一条。多么简洁的忠告,像个善观气色的相士,大隐于市普度众生,纹丝不动点化痴人的迷津。我笑着道谢,回身放自己一条生路。”

(实习生王春明对本文亦有帮助)

迈克作品

坦白说,亲爱的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年1月

定价:32.00元

狐狸尾巴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年1月

定价:28.00元

千家驹传

作者:朱连法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年11月

定价:32.00元

千家驹(1909-2002)一生传奇,早年加入中共,后因被张作霖政府逮捕而脱党,以致“文革”时造反派欲将其打成“党内叛徒”而不得;经济学上信奉马克思主义流派,却并不刻板固执,对经济形势的判断,往往一击即中;政治上属党外民主人士中的左派,80岁那年旁观时局动荡,赴美在星云大师座下做了居士,去国怀乡只因忧谗畏讥,却不改书生本色,向陈云、薄一波等领导人发公开信直抒政见。至此,1980年代风头甚劲的千家驹在国内“消音”,1993年才由江泽民特批“来去自由”,定居深圳,直至去世。

1997年,千家驹为最后的专著《千家驹年谱》写序:“方今歌颂之声盈耳,逆耳之言不闻。欲求说真话、说老实话而不贾祸者,亦难矣哉!故年谱印成后,除赠少数友好外,版即毁去。待中国大地上有一天不以说假话、大话、空话为荣,而以不说真话、老实话为耻时,再将年谱公之于众。这一天的到来,予不敢期望于生前,但在21世纪必有一天会实现,此乃予所深信不疑者。”2010年11月,本书获中央统战部批准出版,为国内首部千家驹传记,老先生的期望部分实现。(徐图之)

舍我其谁:

胡适(第一部)

作者:江勇振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年4月

定价:88.00元

这是本“霸气外露”的书,652页的厚重度和88元的定价让人望而生畏,而这部《璞玉成璧(1891-1917)》还只是该系列传记中的第一部,作者计划写5部,每部50万字。作者坦言,有关胡适的传记资料相当多,要既能赢得资料,又不能被传主收编为他的推销员,对他是一大考验。对这部书封上写着“学界公认最权威的胡适传记,颠覆余英时、唐德刚、林毓生、周质平等名家旧说”的皇皇大作,读者最好也要有类似的心理准备。(徐图之)

物尽其用

编著:巫鸿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年5月

定价:45.00元

洗衣皂、碎布头、旧玩具、塑料瓶、各式各样的票证……都可以成为艺术,前提是你要有一位艺术家的儿子。艺术家宋冬把他母亲赵湘源积攒了一辈子的生活用品,全部搬到美术馆展出,赵湘源对所“收藏”的物品如数家珍,她甚至记得每一块小布头的来源,对待旧物所承载的记忆怀着近乎病态的执著。当然,这不仅仅是当代艺术中一张赚人热泪的温情牌,正如《纽约时报》评论道:“它关注的是正在消失的力量——家族凝聚力、社会稳定性以及精神的确定性。”(林般希)

故事开始了

作者:(以色列)阿摩司·奥兹

译者:杨振同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年1月

定价:22.00元

很多大作家又都是评论家,但这个事做了不见得都能做得漂亮。阿摩司·奥兹这次做了个典范,他试图将一部部经典小说作品看成正待解剖的尸体,用匠人的眼光将细节精致之处一一再现。奥兹像在玩味一件手工艺品,翻来覆去地仔细打量,不过他将注意力只集中在小说的开头,这就如同一棵大树,他只拍了顶端的枝头特写给你看,但围绕着这一段枝头,却有泥土下面无数的盘根错节,所谓庞大的背景和恢弘的隐性解读,都在奥兹举重若轻的细语中完成了。马尔克斯、卡佛、契诃夫、卡夫卡,都在奥兹的打量之列。(朱白)

别的声音,

别的房间

作者:(美)卡波特

译者:李践、陈星

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年2月

定价:26.00元

篇4:我看见你在生命中舒展着自己

元博姐姐,我是纪木梨,高二学生。其实我是个很纠结的女生,很多次想写故事砸姐姐的邮箱,就是没勇气写下来。今年看B版小博突然发现有个好玩的栏目——“心理画”,笔下面就出现图画了~=w=~呵呵呵~那个小人是我的Q版哦~居然还被同学看中,画了好几个不一样的送她了。看来我挺有才的~{貌似有自夸成分...}咳咳~其实捏~妞我就是想让洪伟叔叔帮妞分析分析~看看妞有啥毛病不,趁早治治啦~

写给木梨妞的信:

画面黑白色调,线条清晰,Q版的你也很可爱。自学的绘画?有天分哦!

先从画面左边的房子说起:房屋高大,屋顶斜向下的画法表现出你的感情细腻丰富,难怪你说“很多次想写故事写情感砸元博姐姐的邮箱”。圆形的窗户又一次表现出你女性化的特质。画面中有个有趣的地方,你一定也很感兴趣,但不是你说的“毛病”——是双扇门说出的“秘密”——青春活力的你渴望“亲密的陪伴”,屋顶上的烟囱也泄露了你的心。所以,洪伟叔叔有建议给你,希望你能在学习生活中轻松面对感情问题,不要让这变为你成长的羁绊(不多说,你懂的)。门口的两级台阶,也表现出你细腻丰富的内心世界,但也许它并不被人真正的了解。门前的植物与炊烟为这个家增添了许多生气,我猜这就是你的家吧。

再来看看画中的树,这是你成长的写照。树冠部分较茂盛,生机勃勃的样子,让人不由地想到充满青春、充满朝气的你。虽然生活中有压力影响着你,虽然过去的时光里有过让人不想回顾的创伤,虽然它们这样干扰着你的成长,但你依然“挺直身体”向着梦想的天空成长。

画面中的小女孩,一个智慧的“大脑袋”,一头卷曲美丽的秀发,充满了女孩子的气息,头发上的小装饰更加修饰了这份美丽。这就是平日的你吧——天真、可爱的小姑娘。我看到你在生命中努力舒展自己,你展现给我们的生命力,让人感动。

特质也是一把“双刃剑”

我是矛盾女孩^_^:

我叫茗安,十六岁,今年上高一,是个双重性格的怪孩子,善于伪装自己,外表冷漠高傲,经常强迫自己去处理社交关系,内心却很孤独。我极度渴望完美,做事有自己的主见,很难接受别人说自己哪儿不好。了解我的人都知道,有时候我是个极其懒惰的孩子,也很偏执,比如说:某次考试没考好,当晚会熬夜到很晚很晚,但以后却经常为自己找宽心理由来放松。我喜欢想象自己的未来,想着想着又觉着自己对未来没把握;有时候很害怕自己变得不漂亮了,近视三百多度,却拒绝戴眼镜。

这就是我。我很想了解自己,也很想知道自己的心理是否存在问题。

写给茗安的信:

这是你用铅笔绘成的画儿。房子坐落在画面的左边,有一个立体的结构。屋顶被你描绘得非常细致,看得出你对事对人以及对自己的要求也是尽善尽美、精益求精的。正如你所说的“极度渴望完美”,也正是因为如此,你很努力改变自己,促成自己在人际关系方面取得进步——“经常强迫自己去处理社交关系”。

房前一条铺有石子的小路,象征着他人与你连接的通道,他人就是从这里走向你的心里……

一棵小树长在房子的旁边,树儿绽开一张笑脸,好似你在生活当中想要展示给世界的笑脸。波浪形的树冠上长着三颗果子——你是一个有梦想的孩子,目前在你心中会有三个清晰明确的愿望(目标)。虽然我并不确定它们是什么,但我愿意祝福你将它们一一实现。

画面的最右侧是一个女孩,是你的自画像吧?画中展示出你聪明的头脑和丰富的情感。微笑的脸孔上,你为美丽的眼睛细心地描画了可爱的睫毛,看得出你平日里你也很注意自己的形象,你希望保持眼睛的美丽,所以你拒绝了眼镜。长长的脖子像只高傲的天鹅,这也是你生活中给别人的印象吧。双手叉腰的姿势表现出你自我欣赏的一面,因此当别人不赞同你时,你不太愿意接受。

整个画面看来,家庭生活从小对你有很深的影响,目前来说你较关心自己的成长与发展,对未来的自己有很多的设想——正如你说“喜欢想象自己的未来”。

画画是人最自然的“本领”,无所谓好坏,是我们内心真实的流露。一个人愿意敞开心扉与人交流是要有勇气的,你的勇敢会促进你的自我成长。正是因此,你很想了解自己,并且想知道应该怎样改正。

其实成长中的问题,也并非是真的问题。就像你身上的特质,它们同样是“双刃剑”,如何应用它们很重要。对于追求完美的特质,会让你更积极进取、自我提升,同时也会让你在达不到完美时而感到困惑;你对自己形象方面的重视,会增强你给他人的好印象,而同时自己会在形象方面多一些关注,会更多地担心自己如何留住美丽;聪明的头脑也是你的特点,而让种种头脑中的理想落入现实,是你要努力实践去实现的……

李老师想告诉你,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凡事都有个度,这需要你慢慢学会平衡自己身上的特质,而这需要你在成长中一点点去学习。加油!有梦想的小姑娘!

[编辑:商元博]

shangyb61@126.com

专栏作者简介:

上一篇:林群凯_15281209_计科1501_WebServer实验报告下一篇:刑事诉讼监督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