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答辩状写作方法

2024-04-16

民事答辩状写作方法(精选10篇)

篇1:民事答辩状写作方法

民事答辩状的写作方法

一、 一审中对事实方面的反驳

比如:

1、原告诉状说的是被告借了他一万元不还。

这时被告可以有以下各种答辩的可能,

一是过时效;

二是借款未到手,或部分到手;

三是没借钱,只是练字,写欠条借条玩;

四是还了,当时原告说过几天给条子,或说自己撕了条子;

五是该条据是给另外一个人打的,没有写借谁的.钱,是原告偷的借条;

六是该笔债务是第三人转给原告的,我对第三人的抗辩及于原告;

七其他等。其他案件参照上述理由结合案情,依据法律规定提出可能多的对已方有利的各种理由。

2、对诉讼请求的辩驳,已实现或无法实现,或请求不合法、无意义。

3、对法律关系的有无及性质辩驳。

4、对主要事实的是非及证据所证明的事实的辩驳。

5、对适用法律方面的答辩,包含实体及程序两个大方面,包含案由方面的辩驳。

6、其他。

二、民事二审答辩状

1、针对民事上诉状的每条理由提出答辩。

2、针对事实,结合证据,逻辑性地批驳。

3、针对一审认定事实、认定证据提出辩驳理由。

4、针对一审适用法律正误提出辩驳理由。

5、针对一审程序正误提出辩驳理由。

6、其他。

根据案情不同,可一条或多条适用

篇2:民事答辩状写作方法

被答辩人:__________

被答辩人就________纠纷对答辩人提起诉讼,答辩人就起诉状中的有关问题答辩如下:(写明答辩的理由与事实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人民法院

附:(答辩人提供的证据)

答辩人:(签名或者盖章)

篇3:民事答辩状写作方法

关键词:公益诉讼,程序规则,一事不再理

1 我国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立法现状及评价

2012年8月31日, 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决定》, 新修改的《民事诉讼法》第五十五条规定:“对污染环境、侵害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 法律规定的机关和有关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该条款标志着公益诉讼制度在我国成文法中的建立。2014年4月24日, 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修订通过新《环境保护法》, 该法第五十八条进一步细化了《民事诉讼法》关于公益诉讼的规定, 主要解决三个问题:第一是确定对提起公益诉讼社会组织的条件;第二是明确法院应依法受理合法提起的公益诉讼, 保障社会组织的诉权;第三是明确社会组织不得通过诉讼牟取经济利益。

《侵权责任法》、《民事诉讼法》、《环境保护法》等法律的修改过程中, 建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是许多学者的强烈期待, 而《民事诉讼法》、《环境保护法》两部法律最终明确建立该项制度, 是我国环境保护领域的一项重大进步, 也使得我国学者不必再在相关法律的只言片语中为公益诉讼勉强寻找法律依据[1]。然而, 不少学者均指出, 我国目前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还存在许多有待完善之处, 包括:符合法定条件的环保社会组织数量偏少;未明确环境行政公益诉讼的法律地位;《民事诉讼法》第五十五条中“法律规定的机关”尚未明确;缺乏程序规则等[2]。

诚如学者所言, 《民事诉讼法》、《环境保护法》中的新规定并不能为我国公益诉讼制度的立法画上句号, 有关问题仍然亟待以专门立法或者司法解释的形式加以明确, 而理论上关于公益诉讼的探讨亦不能停止脚步。本文拟采用案例假设的分析方式, 预测我国今后公益诉讼中可能出现的三个问题, 并对其进行分析以提出应对方法。由于两部法律中均未明确赋予环境行政公益诉讼的合法地位, 因此本文将研究对象界定为环境民事公益诉讼。

2 问题之一:公益诉讼与私益诉讼的关系问题

2.1 假设案例

甲企业位于某河流的上游, 其生产经营所产生的污染物流入河流, 造成河流水质下降、自然动植物死亡, 并对河流下游20户渔民造成了养殖收入的损失。乙为符合新《环境保护法》条件的环保社会组织, 准备起诉甲企业以保护社会公共利益。20户渔民亦有意起诉甲企业, 要求其赔偿经济损失, 则20户渔民与乙环保组织之间是否可以同时起诉?是否存在起诉的优先顺序?若可以同时起诉, 法院应否合并审理?

2.2 案例分析

上述案例中, 20户渔民的起诉权来自于其与本案的直接利害关系:甲企业的排污造成了渔民的损失, 使二者之间产生了侵权之债的法律关系。渔民所提起的诉讼, 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提起, 显然属于传统的私益诉讼, 虽然其起诉如果获胜能够客观上帮助该条河流环境的改善, 但这也仅属于私益诉讼的附带后果, 不影响其私益诉讼的属性。乙组织则不会直接受到甲企业的污染影响, 其起诉纯粹为了保持该河流环境质量的公共利益, 因此属于公益诉讼。

那么, 同一个企业的同一个排污行为, 能否同时对其提起私益诉讼和公益诉讼呢?这首先就要界定公益与私益的概念。我国理论界对于公益有着不同的解释:有学者认为, 公益即公共利益, 包括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特定群体的公共利益[3];有学者认为, 公共利益是指社会公共利益, 不包含国家利益, 而包括一般安全、个人生活、保护社会资源的利益[4]。本文则认为, 如果从正面界定何为“公益”存在着理论上的困难, 不妨先从反面界定何为“损害公益”:所谓损害公益, 是一种潜在的对不特定私益的损害。其含义是:损害公益是对私益的潜在损害, 这种潜在损害表现为一种损害私益的可能性。在环境污染案件中, 污染者的排污行为首先是损害公益的, 它创造了一种损害私益的可能, 而当污染物经由环境介质, 具体地影响到某一个体时, 这种潜在的可能就转变成对私益的损害。而在私益的损害已经产生之时, 对公益的损害并没有消失, 也就是说依然存在着损害下一个私益的可能。而且, 这种损害私益的可能性应当针对于不特定的个体, 如果仅对某一特定个体产生了损害私益的可能, 那么则不能将其视为损害公益。由此可见, 在甲企业排污之际, 它首先损害的是公益, 即造成了一种损害私益的可能性:任意个体只要进入其污染范围都有可能受到损害。之后, 这种可能性在渔民身上得到实现, 造成了其私益的损失。此时, 甲企业既损害了私益, 其对公益的损失也依然存在。因此, 渔民为保护私益而起诉, 乙环保组织为保护公益而起诉, 其诉讼的目的和效果都有不同:渔民的目的是为了弥补自己的私益所遭受的损失, 而乙环保组织的目的则是为了避免下一个潜在的个体遭受私益的损失。因此, 渔民与乙环保组织都应具有起诉的资格, 二者可同时提起诉讼, 不应有优先顺序的限制。

渔民和乙环保组织提起的诉讼, 其诉讼标的也是不同的。所谓诉讼标的, 是指当事人之间发生争议, 请求法院作出裁判的法律关系。渔民和甲企业之间的诉讼标的, 是甲企业污染致损产生的二者之间的侵权之债法律关系;乙环保组织和甲企业之间的诉讼标的则更为复杂, 是甲企业与社会公共产生的侵权关系, 而乙只是根据法律授权成为社会公共的代表。以上对甲乙之间诉讼标的的论述可能不够准确, 但有一点是明白无疑的:甲和渔民、甲和乙之间的诉讼标的不是共同的, 但是可将其视为同一种类。由此, 可将两个诉讼作为普通共同诉讼对待: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五十二条, 法院认为可以合并审理并经当事人同意的, 作为共同诉讼。

3 问题之二:社会公益与排污者私益之间的冲突问题

3.1 假设案例

甲企业为一家化工企业, 其依法进行了环境影响评价, 并且得到了环保部门的审批。甲企业的生产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大气污染物, 其均按照环保部门的要求进行了排污申报登记, 缴纳了排污费, 并符合污染物排放标准。甲企业的排污行为完全符合我国环境保护法律的要求, 为了避免对公众造成污染, 该企业特意选址在城市郊区。乙为该企业附近的一居民, 由于吸入甲企业排放的大气污染物, 罹患肺部疾病, 遂向法院起诉甲企业。丙为一环保社会组织, 因其认为甲企业的排污行为损害当地环境质量, 亦向法院起诉甲企业, 要求甲企业停止排污行为。问, 甲企业是否应当承担对乙的侵权责任?丙环保组织的诉讼请求是否应得到支持?

3.2 案例分析

在上一案例中, 甲的排污行为在公法上是合法的, 但是其客观上造成了乙私益的减损, 同时也因为降低当地环境质量而损害了公益。那么, 甲能否凭借公法上的合法性免除对乙的侵权责任, 又能否因公法上的合法性免除因损害公益所应承担的责任呢?

3.2.1 公法合法性与私益侵权责任的关系

对于第一个问题, 我国法律上有明确规定。《民法通则》第一百二十四条规定:“违反国家保护环境防止污染的规定, 污染环境造成他人损害的, 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由此条来看, 污染环境承担民事责任的一个前提是“违反国家保护环境防止污染的规定”, 也就是说污染者合法排污即可免除民事责任。但是, 《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中则确立了环境污染侵权责任的无过错责任原则, 例如1989年施行的《环境保护法》第四十一条规定:“造成环境污染危害的, 有责任排除危害, 并对直接受到损害的单位或者个人赔偿损失。”根据《环境保护法》的规定, 污染者承担的是无过错责任, 其排污行为是否合法在所不问。根据后法优先于前法, 特别法优先于一般法的法律适用原则, 应适用《环境保护法》等环境法律的规定, 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 即排污者公法上的合法性, 并不能免除其侵害私益的法律责任, 此观点亦为我国大部分环境法学者所认同[5]。

3.2.2 公法合法性与公益侵权责任的关系

既然公法上的合法性不能免除排污者损害私益的侵权责任, 那么这种合法性能否免除排污者损害公益的侵权责任呢?笔者认为, 在公益诉讼中, 排污者排污行为公法上的合法性能够免除其损害公益的侵权责任。亦即, 在公益诉讼中, 应当适用过错责任原则, 只有当被告 (排污者) 存在过错 (公法上违法) 时, 其才应承担损害公益的侵权责任。同样的排污行为, 在私益诉讼中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 在公益诉讼中适用过错责任原则, 其原因何在?主要有以下三点考虑。

第一, 在《环境保护法》中, 对于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的主体是“直接受到损害的单位或者个人”;在《大气污染防治法》中, 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的主体则表述为“直接遭受损失的单位或者个人”;在《水污染防治法》中, 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的主体则是“因水污染受到损害的当事人”。而环保社会组织依法提起公益诉讼, 并不属于上述直接受到损害的单位或者个人, 因此公益诉讼中并不当然地适用这几部法律中关于无过错责任原则的规定。

第二, 当一个排污者完全依照环境保护法律的要求进行排污时, 如依法履行环境影响评价、排污申报登记、缴纳排污费, 并且按照污染物排放标准和总量控制指标排放污染物等, 其对于合法排污所拥有的利益亦应被法律所保护。本文将排污者进行合法的排污并相应获得的一定权利和利益统称为“排污权益”, 而这种排污权益是排污者根据公法 (此处为环境法、环境保护标准等) 而获得, 同样受到法律的保护。当这种排污权益与被污染者的私益 (如人身权、财产权) 发生冲突时, 法律通过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选择保护被污染者的私益, 这是因为:被污染者并无从排污者的排污行为中获得任何收益, 却遭受了污染造成的损失, 而且被污染者没有任何法定义务需要忍受这一损失。因此, 只要污染者确实存在排污行为并且由此损害他人私益, 其就应该承担侵权责任, 而不问其主观过错。但是, 公益诉讼中的原告是以救济公益为由提起诉讼的, 此时排污者的排污行为侵害的是公益, 两种发生冲突的权利是社会公众的公益与排污者的排污权益。在这一冲突中, 公益并不当然地具有被法律保护的优先性, 这是因为排污者已经合法地遵守了公法的要求, 对于社会公众尽到了自己的义务。此时, 如果要求排污者再对公益的损害承担无过错的责任, 则太过苛刻。试想, 一个企业已经兢兢业业地满足了公法对于其排污的一切限制, 却仍然要以侵害公益为名追究其无过错的侵权责任, 岂非彻底否定其排污的合法性?

第三, 公益诉讼中排污者私益的保护, 这一问题尚未为我国环境法学者所重视。只要对这一问题加以考量, 就会发现排污者的私益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在公益诉讼中, 原告以公益为名提起诉讼, 这时候发生冲突的是公益与排污者的私益。相比于传统的人身权、财产权, 排污者的排污权益可能看上去并不那么“可爱”, 但不要忘记其仍然是一种私权。以公权为名追私权之责, 并不可绝对地理所当然, 因为保护私权恰恰是法治的精神所在。

4 问题之三:“一事不再理”原则如何适用的问题

4.1 假设案例

甲企业位于某河流上游, 其生产过程中向该河流排污, 造成下游南北两岸土壤污染、植被死亡。乙为该河南岸的一家环保社会组织, 以甲污染该河南岸生态环境为由向法院提起诉讼, 并获得胜诉。丙为该河北岸的一家环保社会组织, 见乙诉讼成功后亦向法院提起诉讼, 要求甲承担污染北岸的民事责任, 问法院是否应该立案?

4.2 案例分析

“一事不再理”原则是民事诉讼中一条古老的原则, 其起源可追溯至罗马法“诉权消耗理论”, 即一个诉权或者请求权有且只有一个诉讼系属, 诉讼系属经过一个完整的讼争程序而消耗殆尽, 因此一个请求权的第二次诉讼会因为诉讼系属的缺失而无法成立[6]。“一事不再理”原则的意义在于平衡法律的正义与效率, 为避免同一社会关系陷入无休止的诉讼当中, 无论其结果是否存在正义的瑕疵, 都应以终局裁判结束其不稳定状态。该原则在我国体现为《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四条第五款:“对判决、裁定、调解书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案件, 当事人又起诉的, 告知原告申请再审, 但人民法院准许撤诉的裁定除外。”由该条可见, 我国的一事不再理并非完全不再理, 而是指不能再重新以一审案件立案, 而对于符合再审条件的, 则应进入再审程序。对于如何认定一事, 学界存在不同意见, 一般涉及的认定标准包括:当事人、事实、主要争议点、诉讼标的等。

随着公益诉讼制度在我国的建立, 公益诉讼中如何适用一事不再理原则成为一个亟需回答的问题。例如, 有学者建议用原告胜诉或者败诉来作为判断标准:“环境公益判决只有在胜诉的情形下才能拘束其他尚未起诉的诉讼实施权主体, 而败诉的环境公益诉讼判决则不禁止其他主体针对同一公益性请求再次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7]然而这一标准难以在每一个环境公益诉讼中保障正义:例如在上述案例中, 如果仅因为乙提起的公益诉讼已经胜诉, 就不允许丙就北岸的污染损害提起公益诉讼, 则将使北岸的公益损害无从救济;另外, 即便是公益诉讼的原告败诉, 也不可能无限制地允许其他主体就同一事实、同一损害以同一原因反复起诉, 这将给被告增加无休止的讼累。虽然上述标准有利于社会力量对排污者的监督, 但是其还应再做进一步的细化与完善。

本文建议, 在适用《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四条第五款时, 可以有以下两个例外。

第一, 起诉的排污行为不同的, 不适用一事不再理原则。例如乙就甲排放废气的行为起诉, 之后又另行就甲排放废水的行为起诉, 则第二起诉讼亦应立案作为一审案件加以审理。而排污行为的浓度变化 (升高) 、污染物种类变化 (增加) , 亦应作为不同的排污行为对待。如乙就甲排放废气的行为起诉但随后败诉, 甲在其后排放的废气中又加入了一种新的有毒气体 (或者提高了其排放废气的浓度) , 则这一行为构成了一个新的排污行为, 乙可对其再提起一个诉讼。但如果甲减少了废气中有毒气体的种类抑或降低了废气的浓度, 则乙不可再提起诉讼。

第二, 请求救济的损害范围不同的, 不适用一事不再理原则。环境污染侵权的一大特点是其侵害范围的广泛性, 一个污染源所造成的污染可能会覆盖若干个乡、县、市甚至省, 而提起公益诉讼的环保社会组织能力又是有限的, 不可能苛责一个环保组织就污染者造成的所有损害提起诉讼。因此, 对于请求救济的损害范围不同的, 不适用一事不再理原则。例如本案中乙以南岸的损害提起诉讼后, 丙可以就北岸的损害提起诉讼。但是, 在适用这一规则时, 应当禁止同一主体就不同的损害范围分别起诉, 即乙以南岸的损害起诉后, 不能再以北岸的损害起诉, 其原因在于原告在起诉时对于自己权利的范围应有认识, 其第一次起诉只选择救济部分权利, 视为对另一部分权利诉权的放弃。

参考文献

[1]徐祥民, 张明君.建立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便捷路径[J].河北法学, 2014 (6) .

[2]王灿发, 程多威.新《环境保护法》下环境公益诉讼面临的困境及其破解[J].法律适用, 2014 (8) .

[3]王辉, 韩荣.检察机关参与民事公益诉讼研究[C]//李学军.证据学论坛.北京:法律出版社, 2013.

[4]沈娅云.公民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原告适格条件研究[J].法制博览, 2014 (6) .

[5]李劲, 李丽君.环境侵权归责原则探究[J].法学杂志, 2007 (3) .

[6]杨永波, 张悦.一事不再理原则在我国民事诉讼中的适用[J].法律适用, 2005 (9) .

篇4:小议民事答辩失权制度

关键词:审前程序 答辩失权 诉讼效率

一、我国答辩制度现状

(一)被告故意不提交答辩状,在庭审时对原告进行突然袭击

由于《民事诉讼法》当中并没有明文规定被告不提交答辩状的法律后果,从而导致不提交答辩状在庭审时进行突然袭击的这种行为虽然有违诉讼平等原则,但是在法律上任然是合法的。这种现象在庭审过程中较为常见,国内的一些法律学者认为被告答辩在《民事诉讼法》没有得到规范,随意性太强,致使其成为了一项单纯的诉讼权利。由于这种有违诉讼平等原则的现象存在,导致民事诉讼的社会与法律基础遭到破坏,因为民事诉讼简单的理解就是当事人间的争讼,而当事人间的平等权利义务关系则是当事人间争讼的基础。

(二)被告所提交的答辩状内容、格式不符合打答辩的要求

在很多时候被告提交的答辩状不是围绕着原告诉求进行答辩,在内容上也反映不出被告對事实和理由的相关见解和意见。在庭审的过程当中,庭审法官必须确保当事双方在庭审各项程序上有均等的机会确保其均等性。因为原告的诉讼请求将随着法院将起诉状副本送达后将会暴露,里面的内容将涉及到原告诉讼请求及其理由等,而这些内容被被告得知后,被告可以有充足的时间来应对被告,而被告如果提交的答辩状内容、格式不符合答辩要求故意的隐瞒自己的观点,这样原告的庭前诉讼知情权就会被剥夺,使的原告处于一种不平等的地位,导致诉讼权利平等原则的破坏。

二、建立答辩失权制度的必要性

(一)程序公正的保障依赖于答辩失权制度

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都属于司法公正,其中程序公正主要表现为平等的诉讼权利、地位以及待遇。之所以说答辩失权制度能保障程序公正,是因为答辩失权制度中能够明确规定要求被告必须在答辩期间对原告诉讼请求的理由与依据进行阐述。这样就给双方创造了平等的进行诉讼活动的机会。

(二)答辩失权制度是现实诉讼效率的前提

建立答辩失权制度,能够在很大的程度上帮助法官及时的发现真实做出合理的裁判,这样就很好的避免了由于开庭次数过多而导致人力物力的过度损耗,使得诉讼的成本得到合理的控制,从而更好的提高诉讼效率,同时能提升法院的裁判质量。与此同时,答辩失权制度的建立使得被告能够及时的提交答辩状,这就使得当事人之间诉讼的焦点很容易被发现,当事双方对诉讼的结果将会有一个估计,这样法官提出的调解方案更容易的被当事双方接受,这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诉讼效率。

三、答辩失权制度的建立

(一)答辩失权的期限的规定

必须明确的规定答辩失权期限,只要期限一过被告就将失去答辩权,答辩权利行使法定要件当中必须包括答辩失权期限。虽然《民事诉讼法》当中对提交答辩状的期限进行了规定,例如第一百五十条,但是这并不是严格的答辩失权期限,因为并未有规定没有提交答辩状,将失去答辩权。

(二)答辩失权的法律后果

一旦出现答辩失权的情况,法院有权将答辩不视为被告承认原告的诉讼请求事实,此时法院就可以以这种自认的事实及原告诉讼请求的举证作为依据直接判决。我国的民事诉讼制度中,可以将不答辩以及不应诉的当事人一方直接视为对另外一方当事人举证以及请求的承认,此时法院可以直接判决原告诉讼请求成立。与此同时,答辩失权制度当中还必须对提起再审的相关条件作出限定,一旦出现在庭审过程当中由于不答辩而被法院判决败诉的当事人,不能再以《民事申诉法》当中的第一百七十九条的相关规定提起再诉。

(三)答辩失权的内容

答辩失权的内容必须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答辩失权制度当中应该明确的规定答辩行为对之后的辩论行为的拘束力,也就是说,在没有特殊情况下,当事双方都不能推翻原来答辩内容,应该以最初的答辩内容为依据。另一方面答辩失权制度当中必须对答辩状的内容作出形式上的要求,例如答辩的真实理由与证据都应该在答辩状如实的写出。人民法院必须将应诉通知书与答辩通知书一起送达给被告,而答辩通知书当中必须对答辩的内容、期限以及预期不答辩的法律后果进行说明。

(四)答辩失权的例外

若经查明由于当时人因为客观的原因导致无法在答辩期间内进行答辩,在答辩失权制度当中应该明确规定任可以在庭审时进行答辩,例如:当采用公告的方式送达诉状时,而经查明当事人确实并不知情,这时不知情的当事人任然可以在庭审时进行答辩;此外,一些案件如涉及国家、集体以及公共利益,即便当事人不对相关问题进行抗辩,但是法院必须依职权进行审查。

三、总结

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探讨了我过的答辩失权制度,首先就答辩制度现状进行阐述,从中发现目前答辩制度的一些漏洞,然后从程序公正与诉讼效率两个方面就建立答辩失权制度的必要性进行分析,最后对怎样进行合理的答辩失权制度给出了一些看法,希望本文能引起更多人的注意,有利于我国答辩失权制度的建立。

参考文献:

[1]肖良平.论我国民事诉讼答辩失权制度的构建[J].求索,2006

[2]胡胜,陈莺.我国民事诉讼中应建立答辩失权制度[J].上海大学学报,2008

(责任编辑:刘 璐)

篇5:民事答辩状及写作流程

被答辩人:姓名 性别 年龄 民族 籍贯 职业 住址 联系电话

答辩人因 一案,提出答辩意见如下 。

此致

人民法院

答辩人:

年 月 日

附:

1、本答辩状副本 份。

篇6:民事诉讼答辩状格式及写作要求、

一、民事答辩状说明:

民事答辩状,是民事被告、被上诉人针对原告或上诉人的起诉或上诉,阐述自己认定的事实和理由,予以答复和辩驳的一种书状。依照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5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或被上诉人,被告或被上诉人在收到之日起15日内提出答辩状。提出答辩状是当事人的一项诉讼权利,不是诉讼义务;但被告人或被上诉人逾期不提出答辩状,不影响人民法院审理。

民事答辩状由首部、正文、尾部三部分组成。

(一)首部

1.标题。居中写明“民事答辩状”。

2.答辩人的基本情况。写明答辩人的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日、民族、职业、工作单位和职务、住址等。如答辩人系无诉讼行为能力人,应在其项后写明其法定代理人的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日、民族、职业、工作单位和职务、住址,及其与答辩人的关系;答辩人是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应写明其名称和所在地址、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的姓名和职务。如答辩人委托律师代理诉讼,应在其项后写明代理律师的姓名及代理律师所在的律师事务所名称。

3.答辩缘由。写明答辩人因××一案进行答辩。

(二)正文

1答辩的理由。

应针对原告或上诉人的诉讼请求及其所依据的事实与理由进行反驳与辩解。被上诉人的答辩主要从实体方面针对上诉人的事实、理由、证据和请求事项进行答辩,全面否定或部分否定其所依据的事实和证据,从而否定其理由和诉讼请求。一审被告的答辩还可以从程序方面进行答辩,例如提出原告不是正当的原告,或原告起诉的案件不属于受诉法院管辖,或原告的起诉不符合法定的起诉条件,说明原告无权起诉或起诉不合法,从而否定案件。无论一审被告,还是二审被上诉人提出答辩理由,要实事求是,要有证据。

2答辩请求。

答辩请求是答辩人在阐明答辩理由的基础上针对原告的诉讼请求向人民法院提出应根据有关法律规定保护答辩人的合法权益的请求。一审民事答辩状中的答辩请求主要有:①要求人民法院驳回起诉,不予受理;②要求人民法院否定原告请求事项的全部或一部分;③提出新的主张和要求,如追加第三人;④提出反诉请求。如果民事答辩状中的请求事项为两项以上,在写请求事项时应逐项写明。对上诉状的答辩请求应为支持原判决或原裁定,反驳上诉人的要求。

3证据。

答辩中有关举证事项,应写明证据的名称、件数、来源或证据线索。有证人的,应写明证人的姓名、住址。

(三)尾部

1.致送人民法院的名称。

2.答辩人签名。答辩人是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应写明全称,加盖单位公章。

3.答辩时间。

4.附项主要应当写明答辩状副本份数和有关证据情况

二、民事答辩状格式

民事答辩状

答辩人:

住址:

联系方式:

法定代表人:

因___________诉我单位_________一案,提出答辩意见如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综上所述,答辩人认为,被答辩人的起诉缺乏事实和法律依据,请求法院依法驳回其诉讼请求。

此 致

_____人民法院

答辩人:____

__年__月__日

附:答辩书副本____份。

证据材料___份。

【填写说明】

1.答辩的理由,是答辩状的主体部分,通常包括以下内容:就案件事实部分进行答辩;就适用

法律方面进行答辩。

2.提出答辩主张,即对原告起诉状或上诉人上诉状中的请求是完全不接受,还是部分不接受,对本案的处理依法提出自己的主张,请求法院裁判时予以考虑。

民事答辩状

答辩人:王晓,男,汉族,1932年3月生,住址:南京市下关区张王庙

被答辩人:黄甲,男,汉族,1941年11月生,住址:南通市如东县掘港镇

因被答辩人诉答辩人欠款纠纷一案,现提出如下答辩意见:

一、答辩人与被答辩人之间不存在实质上的欠款关系

1、被答辩人在起诉状及所提供的证据中没有阐述欠条所存在的基础法律事实。孤立的一张欠条如果在没有相应证据证明基础事实的情况下是不能成立完整的欠款关系的。

这张欠条背后的事实是2011年5月份被答辩人通过中间人赵连、刘娟介绍找到答辩人,请求通过答辩人的关系给其当兵的女儿慧提干,并通过中间人赵建连支付两万元现金请求答辩人帮其疏通关系。答辩人收到钱后立即存入银行卡中,打算日后疏通关系用。可见答辩人与被答辩人之间根本不存在欠款关系,而且答辩人只收到两万元的疏通费用。

2、后来,在得到被答辩人同意的情况下,答辩人到包头为被答

辩人女儿疏通关系,在包头期间被答辩人还经常致电答辩人交流疏通关系的情况。在包头期间,除送出一万元现金给某领导外,答辩人在包头所有花费基本都有发票,两万元疏通费已经所剩无几。

二、欠条是答辩人从包头回来后,到被答辩人处汇报疏通结果时在被答辩人及其众亲友的胁迫之下所写

欠条不是在中间人给两万元现金时所写,而是在答辩人从包头回来后,到南通向被答辩人汇报疏通关系结果时,被被答辩人及其亲友围困在宾馆要求答辩人写一张四万元的欠条,直到这时答辩人才知道被答辩人给中间人赵建连的是四万元人民币。为了能早点摆脱被答辩人及其亲友的纠缠,答辩人只好写下四万的欠条。事实是答辩人只收到中间人给的两万元作为疏通关系的费用,而不是欠条上所写的四万元。

综上所述,答辩人与被答辩人之间根本不存在欠款关系,而是普通的请托关系,故请求法院依法驳回被答辩人起诉。

此致

南京市人民法院

答辩人:

年月日

附:

1、相关证据材料2份

篇7:民事申诉状格式、内容及写作方法

民事申诉状的结构与民事再审申请书的结构相同

民事再审申请书主要由三部分构成:即首部、正文和尾部(一)首部

主要写明申请人的基本情况,案由、案件编号、终审法院名称。一般可以这样表述: “申请人因××××一案,对××××人民法院的于××××年×月×日的(19××)第××号一审(或二审)民事判决书(或裁定书、调解书)不服,提出再审申请。”(二)正文

是再审申请的关键,主要由申请事项及事实和理由部分构成,申请事项一般是要求重新 审理。事实和理由是再审申请是否能得以支持的关键,根据上述提起再审的法律规定,申 请人一定要把一审、二审的审理情况介绍清楚。新证据的发现,新证据的提供,终审法院适 用法律不当,违反法律程序,审判人员有徇私舞弊行为。(三)尾部

依次写明致送人民法院全称、审请人名称、审请日期并在附项中列清一审、二审 判决(裁定、调解书)和有关证据的份数。四注意事项

篇8:民事租赁合同民事答辩状

答辩人:仇XX,男,19XX年1X月1X日生,湖南省XX县XX镇XX村八组人。

住址:文山市XX镇XX校旁。

被答辩人:龙XX,女,1962年X月X日,汉族,住文山市XX镇XX场XX号。

答辩人因原告龙XX诉答辩人租赁合同纠纷一案,答辩人认为被答辩人所诉与事实不符,

完全是被答辩人为达到解除合同目的而编造的一面之词,答辩人请求人民法院查明事实依法公证判决。

理由如下:

一、答辩人与被答辩人签订协议后,答辩人一直按照双方的约定全面忠实履行协议,并不存在违约的行为。

而被答辩人以答辩人租金已经超期多次催收未果的说法没有事实依据。

二、答辩人租赁的是被答辩人的机械设备及相关证照(详见合同),租金为每年30000元。

厂房是被答辩人代租每年1元,费用由答辩人支付。

3月,因产品质量及证照不全,被技术监督局责令停止销售。

2011月被答辩人将答辩人以前租用的厂房租给了别人。

答辩人就仅使用合同约定的租赁设备,因此答辩人只存在支付设备租金的问题。

203月,因被答辩人不予配合办理QS认证手续,导致被工商部门罚款20000元,按合同约定,被答辩人应承担10000元,但是被答辩人分文未承担。

经答辩人与被答辩人协商,自年11月开始,答辩人的设备租金30000元/年按月支付,每月2500元,

答辩人支付到3月份后被答辩人就拒绝收取租金,导致答辩人无法履行支付租金的义务,责任不在答辩人。

三、答辩人租赁的设备一直完好无损,现在只使用空压机、吹瓶机、烤箱、小秤、铁床(两台)天平秤、

吹风机,其他的都由被答辩人收回(在现在租赁给仇方东等人的租房内或已被被答辩人出售)。

被答辩人请求答辩人恢复原状、赔偿损失无事实和法律的依据。

综上,答辩人认为答辩人没有违约行为,也没有损坏被答辩人的所租赁设备,答辩人不存在违约。

此致

文山市人民法院

答辩人:仇XX

篇9:刑事附带民事/民事/行政答辩状

答辩人

答辩人因___________一案(或:答辩人因___________对___________案所提上诉),提出答辩如下:

此致

____________人民法院

附:

(1)本答辩状副本___份;

(2)(证据目录逐一列明)。

答辩人

年 月 日

说明:答辩人的基本情况栏需列出的身份事项与起诉状相同,注意在刑事案件中的当事人增写“出生地” 和“文化程度”。

起诉状属于立论,而答辩状属于驳论。驳论文章强调针对性。应避开枝节问题,抓住对方的“软肋”,在关键问题上下功夫,一针见血。

十六、反诉状

刑事(自诉案件)/民事反诉状

反诉人

被反诉人

反诉请求

事实与理由

证人姓名和住址,其他证据名称、来源

此致

___________人民法院

附:

(1)本反诉状副本 份;

(2)(证据目录逐一列明)。

反诉人

年 月 日

说明:在反诉人和被反诉人后应分别注明其在本诉中的诉讼地位,例如,反诉人(本诉被告人或本诉被告),被反诉人(本诉自诉人/本诉原告人/本诉原告)。注意在刑事案件中的当事人增写“出生地”和“文化程度”。

反诉请求旨在抵销、吞并或否定本诉原告的诉讼请求。要阐明反诉与本诉的关联性,即写明两诉在诉讼标的、诉讼理由上具有事实或法律上的利害关系。

篇10:民事答辩状

答辩人:×××,男,1954年9月30日生,汉族,初中文化,农民,××县人,住××××××××××。电话:××××××(转)

答辩人:×××,女,1957年8月1日生,傣族,初中文化,农民,××县人,住×××××××××××××。电话:×××××

被答辩人:×××,男,1961年9月11日生,汉族,初中文化,农民,××县人,×××××××。

被答辩人:×××,女,1962年8月11日,汉族,初中文化,农民,××县人,××××××××××。

被答辩人的诉讼请求没有法律根据,答辩人与被答辩人之间不存在相邻权妨害的事实。具体的事实和理由如下:

一、答辩人不存在妨害被答辩人相邻权的事实。

1、不存在所谓村里的历史通道或空地。

被答辩人称:“两家房屋相邻,中隔有1.5米左右至4米多不等宽的历史通道和空地”(起诉状第一页倒数第二行)。甚至要求“巷内道路打通”,恢复村里“公共通道”,其诉求如此蛮横和无理。在答辩人自己的宅基地上要求打通成公共道路?什么时候开始答辩人的宅基地成了村里“公共通道”?现在答辩人施工建房完全是在自己的宅基地范围内合法进行。杉松桥村第二任村长汝松亮(住临安镇干河村村民委员会杉松桥村1号)在其证明中也证实,“集体并没有卢荣保的走路巷(属于自己的老地基上)留下公共道路”。该块地块原来属于答辩人家的老地基,答辩人母亲卢会英(1990年去世)英在世时在该老地基上栽种石榴树等树木,答辩人卢荣保与温秀珍结婚(1983年)后也一直在该地块种植桉树等作物,收获后所得资金后用于下石脚。现今双方争议的所谓“公共道路”,以及包括被答辩人红砖墙围墙内的一定面积地块都属于答辩人家的老地基。答辩人与被答辩人的老房子相邻处,原来并非现在被答辩人所砌的红砖墙。在1998年前有答辩人盖的一处厕所(该厕所位于现今答辩人家红砖墙以内,已经被其占去),在未经原告方同意的情况下,该厕所被卢荣康的姐姐和其女儿一起推倒,在侵占形成既成事实后,在侵占的土地基础上围起了一道红砖围墙,该地基的变更未经任何合法手续与农村宅基地变更程序。以上事实和情况杉松桥村前会计汝兴元、第二任村长汝松亮,现任村长汝洪伟皆可证实,请人民法院调查走访具体事实情况,以正视听。

被答辩人称:“将村民通往田间的道路封堵”(起诉状第2页第一行)。通往答辩人家房子相邻处的水田,有其他通道存在,而且也便捷,有什么理由来限制答辩人的宅基地使用权。首先,并非只有通过答辩人的宅基地才能通往水田,不是唯一的通行道路,还有其他道路通往邻近水田,而且也较为便捷,法律上的相邻通行权的妨碍,必须是只有通过答辩人宅基地才能到达水田一个途径,如果不对某个人的不动产权利进行限制,无法维护其他不动产权利人的权利;其次,答辩人家的宅基地上不是历史形成的通道,只是答辩人下了石脚,但并未砌墙,很少有人通过此去邻近水田;最后,被答辩人的水田并未在房子附近,只有相邻水田的承包人才能就妨碍其去水田的通行提起诉讼,被答辩人没有权利就此提出妨碍通行。

2、答辩人在建设房屋时,对于与卢荣康家围墙相邻处已经预留了20多公分的滴水沟。

首先,1998年原告在老房子(40多平方米)之外,获批129平米面积的建设用地(见证据2:建水县居民建设用地批准书),当年原告在该获批的土地上下了地基石脚围起来,并在新批的建设用地上盖了两间石棉瓦房。在原告获批后建石脚和石棉瓦房后一年,被告在其老房子与原告的地基相邻处砌起一堵红砖墙。答辩人宅基地获批并下了石脚后,在石脚范围内的未起墙的与卢荣康家相邻处(当时卢荣康家房子还未砌红砖墙),已经预留了足够空间。其次,答辩人建设石脚在前,被答辩人砌红砖墙在后,现在双方形成的邻近空间格局,被答辩人也有责任,相邻各方理应本着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的精神,各自相让,都预留适当滴水空间,我方适当预留,被答辩人并未与此相待。目前,答辩人现场施工起围墙时,对于相邻的两家地基之间也预留20多公分的滴水沟。

其次,与被答辩人卢荣康家老房子相邻的卢荣辉(住临安镇干河村村民委员会杉松桥村92号)长期进行年糕的生产经营活动,其并未采取任何污水处理措施,在答辩人未建设滴水沟之前,卢荣辉家的生活与生产经营污水常常直接漫到答辩人与被答辩人两家相邻的地面。被答辩人所称:“雨水”、“生活污水”直接灌入其家中,在未建设滴水沟之前,恰恰主要缘于自己亲哥哥卢荣辉的生活和生产经营污水的排放。现今答辩人在两家相邻处建设并疏通滴水沟,使得产生的污水能直接排放到外面的水田。答辩人在行使自己权利的同时,已经考虑了双方雨水和污水排放的需求,主动预留并疏通排水沟,双方目前相邻处为各自围墙,也不存在“今后雨水、生活污水将直接灌倒原告家中”的事实。

3、被答辩人卢荣康家存在历史形成的大门,现今的开门要求属于权利滥用。

首先,法律上对于相邻的不动产权利人之间的权利限制,必须出于最低的容忍义务的需要,也就是对相邻不动产权利人的限制必须出于法定的必需,仅有通过限制不动产相邻人的权利此一个途径,才能维护另一不动产相邻人的利益,如果还有其他合法途径实现该目的,不能对前一不动产相邻人的权利予以限制。被答辩人卢荣康的老房子本来就有门(见证据2:相片

3、相片

4、相片5和相片6),该门为被告卢荣康家历史形成的出口,自1998年,十三年一直在使用。(卢荣康家老房子最起初的门,开在目前卢荣辉家新房子与临街的马路处,当时卢荣康和卢荣辉等兄弟并未分家,后来即使分家后,卢荣康分得现在的老房子,卢荣辉在邻近起了新房子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卢荣康老房子的通行还是经过卢荣辉家通行,到1998年卢荣康才在现在地点开了门)在答辩人的宅基地与卢荣康老房子的门之间仍有较大的空隙与间距,前后相距4米到5米之间,对于被答辩人卢荣康而言,在原来历史形成的且一直使用的旧门基础上重立新门完全可行,所争议的地块并非唯一开门处,并不影响被答辩人卢荣康家老房子的通行,并不构成法律上相邻权的妨碍。在2011年8月9日××县人民法院【(2011)建民初字第758号】依法要求被答辩人在8月19日前拆除堵路的路障后,被答辩人于8与13日用堵路的材料和砖头将小门封堵起来。但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被答辩人此处开门十三年之久的事实不容抵赖。

其次,与答辩人的地基相邻的被答辩人卢荣康老房子的一堵红砖围墙,正是在答辩人施工的当中,临时被被答辩人自己拆掉一半(见证据2:相片

6、相片7和相片8),早不拆晚不拆,现在推倒欲建门,且正对答辩人的宅基地地基重建。如果遵照房屋历史所形成的各自格局,彼此相邻的此处应该是相邻的两堵墙。按照法律规定和相关司法解释,处理相邻关系纠纷,理应考量不动产之间所形成的历史格局与状态。被告的老房子有出行通道,长期以来被告一直沿用原有通道通行至今,不必另行开辟通道。而且答辩人在自己宅基地范围建设房子时,已经尊重被答辩人的历史通道,且预留了足够的空间,被答辩人即使要盖5米宽的大门也足够。

答辩人在属于自己的老地基上建房,其合法合理,相邻的两家地基之间已经预留滴水沟,被答辩人欲开新门的需求完全可以在不限制答辩人不动产权利的前提下得以实现,并不构成对被答辩人相邻权的妨害。无论是根据各自房屋的历史原因所形成的格局,还是按照法律规定,被答辩人的诉讼请求属于无理要求,相反构成对原告宅基地使用权的妨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合法权利,每个人在行使自己权利时不能妨碍他人权利的行使。被答辩人有开门的权利,但是在不能满足法律上必要的前提下,不能因为被答辩人的无理开门要求,而使得答辩人的合法宅基地权利得不到维护。

二、被答辩人的诉讼请求没有法律根据。

1、被答辩人适用法律错误。

被答辩人在起诉书第二页倒数第三行称:“为维护原告的合法权益,特依据《物权法》第83条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人民法院判令被告停止侵权、排除妨碍、将通道恢复原状。”,被答辩人竟然以 “业主的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为法律依据向答辩人主张权利,被答辩人欠缺法律理由,适用法律错误。

2、被答辩人侵占答辩人宅基地的事实在先,就两家相邻处其所侵占的围墙附近土地没有合法权利,根据欠缺合法性的该处不动产权利主张相邻权,缺少法律依据。

侵占事实如前所述,法律上主张相邻权必须是地理条件上处于“相邻”的各方。就答辩人现今所主张的“中间相隔有1.5米左右至4米宽”的空地,答辩人与被答辩人就该空地并未相邻,因为被答辩人就其所侵占的现今红砖围墙范围内土地没有合法的宅基地使用权,既然就该争议空地,被答辩人在法律上并未构成与答辩人法律上“相邻”的要件,其主张妨碍相邻权没有法律根据。

三、就答辩人与被答辩人之间的相邻权纠纷,请求人民法院依照事实和法律维护答辩人的宅基地使用权,驳回被答辩人的无理诉求。

答辩人与被答辩人之间的纠纷,源于答辩人在自己合法的宅基地上建设房屋过程中,被答辩人蛮横和无理的干涉与妨碍。首先是妨碍和阻止施工、而后是语言威胁和暴力相向,最后是野蛮的堵路行为。在建水县人民法院于2011年8月9日(2011)建民初字第758号依法要求被答辩人拆除路障后,心存报复和不满,再次启动司法程序。

所争议地块儿和被答辩人红砖墙以内的一定地块儿皆属于答辩人的地基。当年答辩人在该获批的土地上下了地基石脚围起来,并在新批的建设用地上盖了两间石棉瓦房。卢荣康和卢荣辉家的老房子(该老房子现归卢荣康所有)朝北,卢荣保、温秀珍的老房子和新房子朝南,彼此相邻。在答辩人与被答辩人的老房子相邻处,在1998年前有答辩人盖的一处厕所,在未经答辩人同意的情况下,该厕所被卢荣康的姐姐和其女儿一起推倒,在侵占的土地基础上围起了一道围墙,该厕所所占地块现今在被答辩人家红砖墙范围以内。

2011年6月中旬,答辩人开始在地基的基础上建设围墙,施工到与被答辩人老房子相邻处,但考虑到被答辩人侵占土地后已经砌好一堵红砖围墙的事实,答辩人在该红砖围墙朝南已经预留20公分的滴水空间(见证据3:相片7),即使在如此万般退让之下,被告方还是横加干涉,阻碍施工的进行,甚至带人到施工现场进行威胁,严重妨害了原告方在自己受法律保护的建房用地上的用益权的行使。

2011年7月8日,卢荣辉和卢荣康的儿子卢瑞,并邀约了两个他们的朋友,一共四人来到原告施工的现场,卢瑞对原告所雇佣的包工头尚发国(联系电话:***)称:“如果继续干,砍伤两个给你们瞧瞧„„”,当时尚卫明等小工也在现场。尚发国说:“人家给钱来找我们干,今天要将工程做完”。卢瑞称:“你给我整整试试„„„”。由于被告的暴力威胁与阻挠,原告无法在自己拥有合法的宅基地使用权的土地上,进行土地的利用与建设。

2011年7月14日10点左右,二被告组织自家亲戚约六七人,拉来石头,在卢荣辉与卢荣友房子之间的巷子中靠卢荣辉家一边,建起约三米长的石脚(见证据2:相片

1、相片2和相片3),二被告所建成的该三米长石脚堵住了原告方正常出行的唯一通道———卢荣辉家房子与卢荣友家房子之间的小巷子,新建的该石脚占去该巷子一半的路面。双方的相邻关系纠纷,经过村委会和当地政府三次调解无效。答辩人本着宽容与和谐处理邻里关系的原则,双方产生纠纷之后,接受村委会的调解,并同意村委会7月12日提出的第一个调解方案:退到正房子石脚。即使作出如此的让步和牺牲,被答辩人仍不同意。双方争议的焦点在于答辩人所立的大门石脚要立在何处,在第一个调解方案中,答辩人已经在自己受法律保护的宅基地范围内往里退让,牺牲了一部分宅基地的使用权;7月13日村委会提出第二个调解方案:大门石脚退到卢荣康土基墙对齐,每家留0.50公分。答辩人在自己的宅基地范围内作出更大牺牲的情况下,被答辩人仍不同意,私心昭昭。被答辩人的理由在于:被告卢荣康的老房子以后要开新门的要求。对于被告提出的该要求本可以理解,但是如果仔细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其立新门的需求在现有条件下就可以满足,根本构不成对原告用益权的限制,其纯属以牺牲原告对自己宅基地的合法利益来满足自己的私利。

2011年7月19日,答辩人根据被答辩人侵害自己相邻通行权的事实,依法向建水县人民法院起诉,该案××县人民法院(2011)建民初字第758号已经依法结案。被答辩人败诉后,其不服人民法院的依法判决,又以答辩人侵害其相邻权为由诉至法院。每个人的合法民事权利都应该得到保护,为此,每个人起诉的权利也应得到尊重,但是,在完全背离事实和法律的情况下,我们也不能如此浪费国家的司法资源。再者,被答辩人侵占答辩人的宅基地的事实在前,且未经任何合法变更手续,而今竟得寸进尺,以相邻权妨碍起诉答辩人,其私心昭昭,我们恳请人民法院依照事实和法律驳回其无理诉求。

综上,请求××县人民法院

1、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2、由原告承担诉讼费用。

上一篇:九都中学建立志愿者档案和志愿服务数据库下一篇:大学生幸福感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