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题的重要性和依据

2024-04-30

选题的重要性和依据(共8篇)

篇1:选题的重要性和依据

毕业论文的选题依据

一、选题工作的重要性

1、在毕业论文工作布置后,每个人都应遵循选题的基本原则,在较短的时间内把选题的方向确定下来。老师给的选题仅是确定选题大致范围,学生可以从选题指南中选题,也可以在本学科领域内自拟题目,但自拟题目不能脱离本学科领域。

2、选题不等于论文的最终题目,只是一个规划、预想。举例。

3、选题是论文撰写的前提和第一步,它实际上就是确定“写什么”的问题,亦即确定研究的方向和范围。如果“写什么”都不明确,“怎么写”就无从谈起。

4、毕业论文的选题的重要性。是一门课,拿毕业证和学位证,进个人档案,有人抄袭实际是遭受“终身追捕”。

5、教师指导,但关键是自己努力。不能依赖老师。缺乏研究分析,不加思索,信手拈来是自己对自己不负责。文章的观点、论据、论证方法“胸中无数”,材料的准备不足,勉强提笔来写,就会感到困难重重,可能推倒重来,将来极度被动,影响顺利毕业。

二、选什么样的题

1、选择具有现实意义的题目。

我们选的题目,应是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为众人所关心的问题,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这类问题反映着一定历史时期和阶段社会生活的重点和热点。我们运用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对其进行研究,提出自己的见解,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有意义。

2、小的理论问题。

学术论文要具有一定的理论性。其形式还是内容都和工作总结、调查报告有着重要区别。非学术论文是对学术论文的一种传播和宣传、介绍,而不是原始性的创造。比如报纸杂志上刊登的评论、政论等是典型的非学术性论文。非学术论文的主要功能是对学术性论文的稀释和宣解,但有时也可能会成为学术性论文的先导。

注意三点:第一,非理论问题不应该选。第二,重大理论问题不好选(有些政治局考虑的问题,我们选了做不下来)。第三,特别敏感政治问题建议不要选。

3、自己能做下来的题目。

知己知彼,量力而行。所谓“知己”,首先,要充分估计到自已的知识储备情况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如果理论基础比较好,又有较强的分析概括能力,那就可以选择难度大一些、内容复杂一些的`题目;如果自己觉得综合分析一个大问题比较吃力,那么题目就应定得小一些,便于集中力量抓住重点,把某一问题说深说透。所谓“知彼”,一是要考虑到是否能找到资料。资料又可分为第一手资料和第二手资料。第一手资料是指作者亲自考查获得的。第二手资料的主要来源是图书馆和资料室,或者是上网。二是要了解所选课题的研究动态和研究成果。

▍考虑:兴趣、知识、资料、时间

选喜欢的题目。有兴趣才有研究的欲望,内在的动力和写作情绪就高,成功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知识储备够不够。如果不够,用半年时间能否补上。

资料够不够。至少泛读五本书以上、精读二、三本书(近十年内)、三篇以上相关论文(期刊网上下载)

研究外国问题,要参考外国的译著或原著。

找资料的追踪溯源法。

时间够不够。尽快定题,慎重定题,然后转入资料阅读、构思。写初稿要留出至少半个月或一个月的时间。修改留出一至两个月。建议下学期开学交初稿,五一以前定稿。赶前不赶后的原则。

4、中庸之道:不新不旧的题目

(此处对本科生而言,博硕士最好要找别人没做过的题目)

太新,没有充足的资料来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缺少相关资料的情况下,是很难写出高质量的论文的。选择一个具有丰富资料来源的课题,对课题深入研究与开展很有帮助。

太旧,没有研究价值和必要,得分不会高。

三、如何选题

1、由大及小。

步骤:先选定领域,然后专业,再方向,再具体题目。

一定要找到具体“问题”。在选题的时候,必须深入到具体问题的层面。如果你停留在研究领域或者研究方向,那么你的选题就会有问题,你就可能在写作的时候泛泛而谈,缺乏深度和针对性。

提供以下三个具体方法来确定问题:

2、快速浏览,从研究概况中得出研究题目的方法。

浏览一般是在资料占有达到一定数量时集中一段时间进行,这样便于对资料作集中的比较和鉴别。浏览的目的是在咀嚼消化已有资料的过程中,提出问题,寻找自己的研究课题。这就需要对收集到的材料作一全面的阅读研究,主要的、次要的、不同角度的、不同观点的都应了解,不能看了一些资料,有了一点看法,就急于动笔。也不能“先入为主”,以自己头脑中原有的观点或看了第一篇资料后得到的看法去决定取舍。

建议:

第一,浏览资料,勤作笔录,记下纲目关键词,记下资料中对自己影响最深刻的观点、论据、论证方法等,记下脑海中涌现的点滴体会。记下资料来源及页码就行,以避免浪费时间和精力。注意电脑来源的资料标题性为多,实质不多,不要只来源于电脑。

第二,是将阅读的内容,进行分类、排列、组合,从中寻找问题、发现问题,材料可按纲目分类,如分成:系统介绍有关问题研究发展概况的资料;对某一个问题研究情况的资料;对同一问题几种不同观点的资料;对某一问题研究最新的资料和成果等等。

第三,将自己在研究中的体会与资料分别加以比较,找出哪些体会在资料中没有或部分没有;哪些体会虽然资料已有,但自己对此有不同看法;哪些体会和资料是基本一致的;哪些体会是在资料基础上的深化和发挥等等。经过几番深思熟虑的思考过程,就容易萌生自己的想法。把这种想法及时捕捉住,再作进一步的思考,选题的目标也就会渐渐明确起来。

3.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方法。

先有拟想,然后再通过阅读资料加以验证来确定选题的方法。这种选题方法必须先有一定的想法,即根据自己平素的积累,初步确定准备研究的方向、题目或选题范围。但这种想法是否真正可行,心中没有太大的把握,故还需按着拟想的研究方向,跟踪追溯。追溯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第一,看自己的“拟想”是否对别人的观点有补充作用,自己的“拟想”别人没有论及或者论及得较少。如果得到肯定的答复,再具体分析一下主客观条件,只要通过努力,能够对这一题目作出比较圆满的回答,则可以把“拟想”确定下来,作为毕业论文的题目如果自己的“拟想”虽然别人还没有谈到,但自己尚缺乏足够的理由来加以论证,考虑到写作时间的限制,那就应该中止,再作重新构思。

第二,看“拟想”是否与别人重复。如果自己的想法与别人完全一样,就应马上改变“拟想”,再作考虑;如果自己的想法只是部分的与别人的研究成果重复,就应再缩小范围,在非重复方面深入研究。比如姚力的《商品房预售欺诈及惩罚性赔偿研究》。

第三,要善于捕捉一闪之念,抓住不放,深入研究。在阅读文献资料或调查研究中,有时会突然产生一些思想火花,尽管这种想法很简单、很朦胧,也未成型,但干万不可轻易放弃。因为这种思想火花往往是在对某一问题作了大量研究之后的理性升华,如果能及时捕捉,并顺势追溯下去,最终形成自己的观点,这是很有价值的。

4.由老师定题的方法。

现有不少老师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研究方向布置给学生做,这是一种快捷的方法,但对多数同学不适用。

四、注意几个问题

1、题目要小。

题目可大可小,可以大题小作,也可以小题大作。但提倡小题大作。

对初写论文者来说,应该由浅入深,从易到难。因为题目小一点,容易掌握。不要认为题目小了,论文的就没有份量。其实,份量的轻重与题目的大小不一定成正比。有人追求大题目,全面论述一个大问题,由于无法深入,很容易蜻蜓点水,面面俱到,一个问题也没有论述深透,论文还是没有份量。相反,如果抓住一个重要的小题,能够深入本质,抓住要害,从各个方面把它说深说透,有独到的见解,那论文就很有份量。

大题要通过副标题来限定。

常犯错误举例:死刑研究(太大)

2、题目要新。

新颖,吸引眼球。每篇论文首先映入读者眼帘的,总是其标题。人们浏览论文,首先从标题上来判断有没有阅读的必要。这里的新不是新奇,而是指新角度、新内容、新情况、新发现。论文标题要像一种标签,务必精炼、醒目。

注意:新颖不是生造词汇、翻译体(多个的)。

3、题目要简。

不要一个废字,赘词。题目要直白,不要隐讳。题目越直白越好,要让读者一看就知道写的是什么方面的内容。在标题中故弄玄虚是不好的文风。

4、最好是陈述句、判断句,偏正或动宾结构。

以下诸如此类的题目表述因为没有表达命题,都是不符合本科毕业论文要求的:

面对未来“老年中国”谁为农民伯伯养老(属于疑问句)、试论我国隐私权的法律保护不够完善(无须再论证)、加强立法,完善我国检察监督权(像领导报告,我国检察权监督的完善)、如何维护妇女权益(论妇女权益的维护属于命题)、论区分抵押与质押权(论抵押权与质押权的区分属于命题)、坚持实行“严打政策”是否符合我国国情(坚持实行“严打政策”符合我国国情属于命题)、打开潘多拉的盒子――谁为第三者责任险买单。

其次,论文不宜写成教科书体裁,但题目可以寻找一般教科书的三、四级题目来确定。

论违约责任(或者论违约责任的构成要件)。

该题对本科生来说,很难超出教科书的定论,实践中也无新意,故不宜作为本科毕业论文的论题。

以我拟的题目为例来讨论。

除了自己思考外,要虚心征求和尊重指导老师的意见。不要盲目自大。

5、主题要集中

慎用内容庞大的命题,不宜用“……与……”或者“……及……”连结的命题。因为,那意味着论文又两个中心,这对毕业论文来说是大忌。

篇2:选题的重要性和依据

一、选题工作的重要性

1、在毕业论文工作布置后,每个人都应遵循选题的基本原则,在较短的时间内把选题的方向确定下来。老师给的选题仅是确定选题大致范围,学生可以从选题指南中选题,也可以在本学科领域内自拟题目,但自拟题目不能脱离本学科领域。

2、选题不等于论文的最终题目,只是一个规划、预想。举例。

3、选题是论文撰写的前提和第一步,它实际上就是确定“写什么”的问题,亦即确定研究的方向和范围。如果“写什么”都不明确,“怎么写”就无从谈起。

4、毕业论文的选题的重要性。是一门课,拿毕业证和学位证,进个人档案,有人抄袭实际是遭受“终身追捕”。

5、教师指导,但关键是自己努力。不能依赖老师。缺乏研究分析,不加思索,信手拈来是自己对自己不负责。文章的观点、论据、论证方法“胸中无数”,材料的准备不足,勉强提笔来写,就会感到困难重重,可能推倒重来,将来极度被动,影响顺利毕业。

二、选什么样的题

1、选择具有现实意义的题目。

我们选的题目,应是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为众人所关心的问题,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这类问题反映着一定历史时期和阶段社会生活的重点和热点。我们运用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对其进行研究,提出自己的见解,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有意义。

2、小的理论问题。

学术论文要具有一定的理论性。其形式还是内容都和工作总结、调查报告有着重要区别。非学术论文是对学术论文的一种传播和宣传、介绍,而不是原始性的创造。比如报纸杂志上刊登的评论、政论等是典型的非学术性论文。非学术论文的主要功能是对学术性论文的稀释和宣解,但有时也可能会成为学术性论文的先导。

注意三点:第一,非理论问题不应该选。第二,重大理论问题不好选(有些政治局考虑的问题,我们选了做不下来)。第三,特别敏感政治问题建议不要选。

3、自己能做下来的题目。

知己知彼,量力而行。所谓“知己”,首先,要充分估计到自已的知识储备情况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如果理论基础比较好,又有较强的分析概括能力,那就可以选择难度大一些、内容复杂一些的题目;如果自己觉得综合分析一个大问题比较吃力,那么题目就应定得小一些,便于集中力量抓住重点,把某一问题说深说透。所谓“知彼”,一是要考虑到是否能找到资料。资料又可分为第一手资料和第二手资料。第一手资料是指作者亲自考查获得的。第二手资料的主要来源是图书馆和资料室,或者是上网。二是要了解所选课题的研究动态和研究成果。

▍考虑:兴趣、知识、资料、时间

选喜欢的题目。有兴趣才有研究的欲望,内在的动力和写作情绪就高,成功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知识储备够不够。如果不够,用半年时间能否补上。

资料够不够。至少泛读五本书以上、精读二、三本书(近十年内)、三篇以上相关论文(期刊网上下载)

研究外国问题,要参考外国的译著或原著。

找资料的追踪溯源法。

时间够不够。尽快定题,慎重定题,然后转入资料阅读、构思。写初稿要留出至少半个月或一个月的时间。修改留出一至两个月。建议下学期开学交初稿,五一以前定稿。赶前不赶后的原则。

4、中庸之道:不新不旧的题目

(此处对本科生而言,博硕士最好要找别人没做过的题目)

太新,没有充足的资料来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缺少相关资料的情况下,是很难写出高质量的论文的。选择一个具有丰富资料来源的课题,对课题深入研究与开展很有帮助。

太旧,没有研究价值和必要,得分不会高。

三、如何选题

1、由大及小。

步骤:先选定领域,然后专业,再方向,再具体题目。

一定要找到具体“问题”。在选题的时候,必须深入到具体问题的层面。如果你停留在研究领域或者研究方向,那么你的选题就会有问题,你就可能在写作的时候泛泛而谈,缺乏深度和针对性。

提供以下三个具体方法来确定问题:

2、快速浏览,从研究概况中得出研究题目的方法。

浏览一般是在资料占有达到一定数量时集中一段时间进行,这样便于对资料作集中的比较和鉴别。浏览的目的是在咀嚼消化已有资料的过程中,提出问题,寻找自己的研究课题。这就需要对收集到的材料作一全面的阅读研究,主要的、次要的、不同角度的、不同观点的都应了解,不能看了一些资料,有了一点看法,就急于动笔。也不能“先入为主”,以自己头脑中原有的观点或看了第一篇资料后得到的看法去决定取舍。

建议:

第一,浏览资料,勤作笔录,记下纲目关键词,记下资料中对自己影响最深刻的观点、论据、论证方法等,记下脑海中涌现的点滴体会。记下资料来源及页码就行,以避免浪费时间和精力。注意电脑来源的资料标题性为多,实质不多,不要只来源于电脑。

第二,是将阅读的内容,进行分类、排列、组合,从中寻找问题、发现问题,材料可按纲目分类,如分成:系统介绍有关问题研究发展概况的资料;对某一个问题研究情况的资料;对同一问题几种不同观点的资料;对某一问题研究最新的资料和成果等等。

第三,将自己在研究中的体会与资料分别加以比较,找出哪些体会在资料中没有或部分没有;哪些体会虽然资料已有,但自己对此有不同看法;哪些体会和资料是基本一致的;哪些体会是在资料基础上的深化和发挥等等。经过几番深思熟虑的思考过程,就容易萌生自己的想法。把这种想法及时捕捉住,再作进一步的思考,选题的目标也就会渐渐明确起来。

3.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方法。

先有拟想,然后再通过阅读资料加以验证来确定选题的方法。这种选题方法必须先有一定的想法,即根据自己平素的积累,初步确定准备研究的方向、题目或选题范围。但这种想法是否真正可行,心中没有太大的把握,故还需按着拟想的研究方向,跟踪追溯。追溯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第一,看自己的“拟想”是否对别人的观点有补充作用,自己的“拟想”别人没有论及或者论及得较少。如果得到肯定的答复,再具体分析一下主客观条件,只要通过努力,能够对这一题目作出比较圆满的回答,则可以把“拟想”确定下来,作为毕业论文的题目如果自己的“拟想”虽然别人还没有谈到,但自己尚缺乏足够的理由来加以论证,考虑到写作时间的限制,那就应该中止,再作重新构思。

第二,看“拟想”是否与别人重复。如果自己的想法与别人完全一样,就应马上改变“拟想”,再作考虑;如果自己的想法只是部分的与别人的研究成果重复,就应再缩小范围,在非重复方面深入研究。比如姚力的《商品房预售欺诈及惩罚性赔偿研究》。

第三,要善于捕捉一闪之念,抓住不放,深入研究。在阅读文献资料或调查研究中,有时会突然产生一些思想火花,尽管这种想法很简单、很朦胧,也未成型,但干万不可轻易放弃。因为这种思想火花往往是在对某一问题作了大量研究之后的理性升华,如果能及时捕捉,并顺势追溯下去,最终形成自己的观点,这是很有价值的。

4.由老师定题的方法。

现有不少老师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研究方向布置给学生做,这是一种快捷的方法,但对多数同学不适用。

四、注意几个问题

1、题目要小。

题目可大可小,可以大题小作,也可以小题大作。但提倡小题大作。

对初写论文者来说,应该由浅入深,从易到难。因为题目小一点,容易掌握。不要认为题目小了,论文的就没有份量。其实,份量的轻重与题目的大小不一定成正比。有人追求大题目,全面论述一个大问题,由于无法深入,很容易蜻蜓点水,面面俱到,一个问题也没有论述深透,论文还是没有份量。相反,如果抓住一个重要的小题,能够深入本质,抓住要害,从各个方面把它说深说透,有独到的见解,那论文就很有份量。

大题要通过副标题来限定。

常犯错误举例:死刑研究(太大)

2、题目要新。

新颖,吸引眼球。每篇论文首先映入读者眼帘的,总是其标题。人们浏览论文,首先从标题上来判断有没有阅读的必要。这里的新不是新奇,而是指新角度、新内容、新情况、新发现。论文标题要像一种标签,务必精炼、醒目。

注意:新颖不是生造词汇、翻译体(多个的)。

3、题目要简。

不要一个废字,赘词。题目要直白,不要隐讳。题目越直白越好,要让读者一看就知道写的是什么方面的内容。在标题中故弄玄虚是不好的文风。

4、最好是陈述句、判断句,偏正或动宾结构。

以下诸如此类的题目表述因为没有表达命题,都是不符合本科毕业论文要求的:

面对未来“老年中国”谁为农民伯伯养老(属于疑问句)、试论我国隐私权的法律保护不够完善(无须再论证)、加强立法,完善我国检察监督权(像领导报告,我国检察权监督的完善)、如何维护妇女权益(论妇女权益的维护属于命题)、论区分抵押与质押权(论抵押权与质押权的区分属于命题)、坚持实行“严打政策”是否符合我国国情(坚持实行“严打政策”符合我国国情属于命题)、打开潘多拉的盒子――谁为第三者责任险买单。

其次,论文不宜写成教科书体裁,但题目可以寻找一般教科书的三、四级题目来确定。

论违约责任(或者论违约责任的构成要件)。

该题对本科生来说,很难超出教科书的定论,实践中也无新意,故不宜作为本科毕业论文的论题。

以我拟的题目为例来讨论。

除了自己思考外,要虚心征求和尊重指导老师的意见。不要盲目自大。

5、主题要集中

篇3:选题的重要性和依据

一、加强高职生职业行为规范教育的重要性

职业行为规范是否恰当是学生初入职场最重要的个人名片, 行为方式和行为习惯传送出学生的人格特征、能力和发展潜力。高等学校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职业行为规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但职业的行为规范要求相比于学生的行为规范教育, 要更加严格和规范, 如果学校仅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 可能造成教育对市场的反应滞后, 学生在校期间感到迷茫, 不知道自己所学的东西有什么用, 就业后对职业规范行为的要求不习惯, 出现频繁跳槽现象。

高职的特点和优势在于重视学生职业技能培养, 这包括良好的职业行为规范教育, 如果学校重视对在校生进行职业行为规范的教育与养成性训练, 让学生在进入职场之前就能参照职业行为规范, 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 有助于提高学生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 就业后能够很快“会做事, 会做人”, 在新的环境里迅速确立职业人的形象, 实现与就业岗位“零距离”, 与用人单位需求相接轨, 更好的融入新的团队。这也是我国这几年职业教育发展迅速, 毕业生就业率高的原因之一。

二、进行高职生职业行为规范教育的理论依据

(一) 以人为本, 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要求

现代教育要求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素质, 包括思想品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劳动技能素质及创造能力。

要建立人人各尽所能、各得其所、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教育必须能够造就和谐的个体:具有独立个性和完善人格且富有理想和主体意识, 既懂得自尊、自立、自强, 又能对自己的言行负责;善于同他人平等相处、合作共事, 同时具有开拓精神和创造能力;具有和谐兴国、和谐创业的素质, 能有意识地使自己的人生适应和推动社会的全面和谐发展。这些正是素质教育所要达到的目标。因为素质教育, 就是要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关心”、“学会负责”、“学会合作”。要达到这七个“学会”要求, 学校要关注学生身体、心理素质发展, 尤其要注重学生思想品德素质和劳动技能素质及创造能力的培养, 从而发展其个性、完善其人格, 使之适应和推动社会全面和谐发展。学生思想品德素质和技能素质的结合构成了学生的职业行为规范。

(二) 国内外职业教育先进理论

日本的职业教育观。日本在二十世纪初期就开始了职业教育观念的转变, 树立了新的职业教育观。意识到职业教育应尊重学生个性, 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职业教育应摆脱以学校为中心的观点, “返回到实际劳动现场去, 以加强理论和实际的联系”。认为“职业教育若脱离劳动现场进行, 就意味着劳动者不教自己的后代做工, 其结果是削弱了对本职工作的热爱和自豪感, 降低了劳动效率, 失掉了通过劳动获取知识、受到教育的极宝贵的机会。”

一项中日两国高职学生状况的调查比较显示, 日本的高职院校依靠学制短、实践技能强、所需费用低等自身特色已稳固地占据重要位置。中国的高职院校尽管近年在数量上得到了长足发展, 但由于自身特色不明显, 只是学生迫不得已之下的选择。因此, 办出特色、做出成绩、提升质量应是中国高职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德国职业教育的做法和经验。德国高度重视职业教育, 把职业教育比喻为“经济腾飞的翅膀”、“经济发展的柱石”, 甚至是“民族存亡的基础”, 并于1969年颁布了《职业教育法》及相配套的法律法规, 用法律来保证职业教育的实施贯彻, 职业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 占有重要地位, 是学生升学就业的主要渠道。

“双元制”是德国实行职业教育最主要的特点, 也是推行职业教育最成功的关键。“双元制”下, 学员一般每周在企业里接受3--4天的实践教育, 在职业学校里接受1--2天的理论教育。职业学校的教学任务主要是以专业理论来辅导和提高学员在企业中的实践培训成果, 加深和补充普通教育的任务, 大约60%是专业课程, 40%是普通教育课程。其突出特点是同生产紧密结合, 学生大部分时间在企业进行实践操作技能培训, 企业广泛参与;有利于在教学过程中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有利于培养出既懂理论又有动手能力的生产和管理人员。

欧洲各国, 都在摹仿和借鉴德国重视职业教育的经验, 尽管国情各异, 模式不同, 但在主要方面是共同的, 即都强调和发挥职业教育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都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以职业技术等级考核标准的要求为培养目标并构建与之相适应的人才培养体系, 加强学生职业行为规范教育和养成性训练, 培养应用型高技能人才应当是我国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三)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的精神

为了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迫切要求, 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2002年国务院就颁发了《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 并明确了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目标, 是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 结构合理、灵活开放、特色鲜明、自主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形成政府主导、依靠企业、充分发挥行业作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多元办学格局。

该决定对职业教育发展提出了具体要求, 要求职业院校要适应社会和企业需求,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专业技能、务实精神、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及时调整专业设置, 增强专业适应性;加强实践教学, 把教学活动与生产实践、社会服务、技术开发结合起来, 把职业能力培养与职业道德培养紧密结合起来,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专业技能、敬业精神和严谨求实作风;以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宗旨, 培养生产、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实用人才。

高职院校既然以培养适应市场和企业需要的具有良好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规范的高技能人才为目标, 在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应对学生如何在学习中、生活中养成职业行为规范, 达到课程所规定的技能提出明确要求, 制定与职业对应岗位的技术规范, 建设与专业特色相配套的职业行为规范教育与养成性训练体系。

参考文献

[1]权福军.高职大学生就业能力分析.青年就业问题与对策研究报告[M].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05, 5月.

[2]孙巧丽, 赵康生.大学生思想道德现状及其教育对策.莱阳农学报, 2004, (4) .

篇4:选题的重要性和依据

【关键词】体检;高校;预防保健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1.869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7023-01高等院校是进行人才培养的一个中心基地,同时也是进行知识、信息以及科学交流的一个重要场所。而体检作为预防保健的重要手段之一,已经成为了保障广大师生身体健康的重要方式之一。人的身体就像一部机器一般,需要定期地对其进行“加油”和“保养”,体检不但可以随时地对身体进行检查,而且还能够得到较为全面健康咨询。当身体处于健康与非健康之间的临界状态的时候,及时的体检便能够抓住调整生理与生理的最佳时机。1高校预防保健的重要性

1.1可以早期发现身体潜在的疾病很多人觉得只有有病时才需要去医院,有些人甚至会认为正常的体检完全没有必要,这种看法是错误的,一个人的体内是很有可能潜伏着一些病理性的缺陷或者是功能不健全,但是在表面上仍旧无法表现出病态来,有些疾病一旦发现,已经步入了晚期。大量事实证明,很多疾病在早期的症状并不是很明显,基本不会被觉察到,等到自我感觉已经出现一定问题是经常已经到了晚期。而体检这一预防保健的重要手段能够帮助我们及早发现身体内的潜在疾病,并且能够得到及时的治疗,将病害降到最低,从而达到预防保健以及养生的目的。

1.2加強对自我身体功能的了解,适时予以调整改善通过体检,能够对自己的身体状况进行及时的掌握,能够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健康档案,一旦发现病症,就能够提早发现,同时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进行解决。通过体检还可以建立起自身的参考值,以此作为依据来推断自己身体健康状况的参考值,能够及时地从测定数值的变化当中了解到更多的东西,能够在疾病发生的早期便进行治疗和预防,使得发病率、死亡率、致残率大大降低。健康体检的一个重大目的便是让大家能够合理地进行健康的恢复,从而拥有健康,进一步地促进健康,使得医疗费用的开支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在最大程度上保证广大师生的的生活以及工作的质量,使得广大师生能够时刻保持健康的生活状态。

1.3开展心理保健大学生的生活往往是群体性的,每年新生的入学体检能够及时有效地进行各种疫苗的注射,能够有效地杜绝传染疾病的蔓延以及扩散,使得每个学生的身体都能够真正地强壮起来。而且大学生们正处在身心发育以及变化的关键时期,而且健康的新定义不仅仅包括身体健康,还包括心理以及社会方面是否具有良好的适应状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环境刺激也日益增多,人们对于心理的重视也已经逐渐超过对身体疾病的防治,而且大学生们会在求职、求学、恋爱以及人际关系方面会出现多种问题,如果处理不恰当,就会产生很多不良的后果,而高校所开展的预防保健活动,其中就包括心理保健工作,这能够在全方面提高大学生的素质,促进社会的良好发展。2高校预防保健方案

2.1注意饮食,促进营养平衡大学生们正处于青春年盛的重要时期,并且逐渐开始向成年过渡,不仅身体的良好发育需要有足够的影响,而且繁重的脑力活动以及大量的体育运动也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物质,因此,大学生们应该注意饮食的合理性与营养性,使得大学生的身体素质与学习效率能够得到有效提高。大学生的饮食,应该在保证足够的粮食用以补充热能的基础上,还应该对多样的、足够的副食品进行补充。大学生们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与考试中,会对维生素的需求量增加,因此,应该在食物当中进行补充,以免引起缺乏。除此之外,碘元素与钙元素对大学生的身体发育和对繁重的学习任务的适应具有重要的意义。

2.2坚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大学的学习环境相比于中学比较的轻松,拥有自己的空间也比较多,大多数学生们在上大学之后会参加各种各样的社会活动以及各类的辅导班来充实自己的大学生活,在对日常的活动进行安排的时候,会将体育锻炼这一重要的活动摆在不同的位置。大学生们正处于青春年盛的时期,在之一时期,体育锻炼显得极其重要。而且体育课作为大学课程的一部分,在大学生们的体育锻炼当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体育课的上课时间是有限的,并不能从根本上对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有所提高,大学生们的体育锻炼仅仅依靠课堂上的几十分钟是远远达不到目的的,大家应该积极的参加各种课外活动以期达到体育锻炼的目的。从大学生们每学期的体检当中可以看到,大学生们的身体素质目前有所下降,因此,大学生们应该注重体育锻炼,增强体魄。而且当今社会,大学生们的心理往往比较浮躁,一定的体育锻炼能够帮助大学生们去除心里的烦躁,同时还能够帮助学生们集中精神,进而对学生们的学习也有很大程度的帮助。

2.3重视心理保健,促进生活的和谐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大学生们在大学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现如今大学生们所呈现出来的心理问题也越来越多,而且在重要性的次序上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中社会交往、情感以及学习这三方面的传统的大学生们的心理问题在现今的大学生当中仍旧名列前茅。为了解决大学生们的心理问题,应该积极开展心理保健,倡导学生们用积极的态度来面对人生,并且能够对自身有正确的认识,应该时刻将自己融入集体当中,摆脱孤独,除此之外,还应该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生活,在各种集体生活中建立和谐、自然的人际关系,时刻注重对自身修养的提高,从心理健康、身体健康等方面全面发展。3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做好高校师生的预防保健,应该以健康教育、心理保健为主,并且随着当今社会人们对健康概念的升华,高校医院也应该不断地探索,做好高校的预防保健措施。高校的预防保健不仅能够早期发现身体的潜在疾病,并且可以加强对身体功能的了解,可以适时对自身身体机能予以调节,同时还可以对学生们开展心理保健,在了解了高校预防保健的重要性基础上,应该制定一系列预防保健方案,使得学生们的心理以及身体健康能够加强。参考文献

[1]杨燕华,权正良.对高校预防保健发展趋势的思考.中国医学伦理学,2007(02).

[2]孙晓静.高校卫生工作如何强化预防保健功能.鸡西大学学报,2007(06).

篇5:论文开题报告选题依据

其实就是要请导师来评判我们这个选题有没有研究价值、这个研究方法有没有可能奏效、这个论证逻辑有没有明显缺陷、写意义的时候根据你的选题来决定形式可以分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也可以不细分。

把目的和意义和在一起写,总之突出你观点的新颖和重要性即可建议可以从这两点来叙述,不过要根据自己的选题,不要生搬硬套:

1、(你的选题)是前人没有研究过的,也就是说研究领域中一个新颖有意义的课题,被前人所忽略的

篇6:1.1选题依据及意义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是增进受教育者知识技能、影响受教育者思想品德的活动;而教师的教育,就是培养、影响和改变教师的思想与行为习惯,进而使教师能够适应时代的发展,掌握当代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满足学生的需要,促进自身的发展。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高国民素质,教育是根本,教师是关键。在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如何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成为学校教育迫在眉睫的任务。体育与健康课程作为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德育性与智育性相结合的特点,体育教师的自身素质和教学水品决定教学质量的高低,影响学生的素质形成,对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作用。

篇7:选题的重要性和依据

青年志愿者——拾起中国人丢失的社会责任感

必要性:温家宝总理的一句话深深地刺痛了万千中国人民的心:中国人的道德正在直 线下坡。近年来小悦悦事件18个路人的冷漠,老人倒地后无人上前搀扶的“城市现象”,官二代火烧少女,道德已处于做人底线之下等等严重缺失社会责任感的事件无不令人颤栗。代表中国未来的青少年,个个娇生惯养,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单说中国学生的浪费铺张,就足以震惊全世界!在中国的校园里,从城市到农村,每天成桶成桶的食物被当成垃圾倒掉司空见惯!如今的绝大多数中国人对浪费食物已经习以为常。三月是雷锋月,全国的青年志愿者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方式回报社会并利用这次机会大力弘扬雷锋精神,让雷锋精神走向广阔的新时代,让更多的人加入到志愿服务这个行列中来,让更多的人增强一份社会责任感……简单来说,志愿者是什么?志愿者就是默默无闻奉献自我的人,这与前者构成了鲜明的对比,虽然当今中国的道德感、社会责任感正在走下坡路,但是还是有那么一群可爱的人在支撑着这个一触即破的外壳——青年志愿者。昌大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去年大一新生好多人都报名加入青协,大家或许只是对怎样做一名志愿者感到好奇,也或许是觉得当一名志愿者极其光荣,但总的来说,人们的认知在改变,志愿服务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和看重。所以,大力弘扬我们的志愿者精神是增强中国人社会责任感的一个必要因素。

可行性:我从大一加入南昌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以来工作了有半年的时间,有一定的志愿服务心得,从开始觉得好玩到后来觉得辛苦,明白个中辛酸和快乐,且认识了广大的青年志愿者朋友,为我的采访工作铺平了道路。有利于我更深入的报道志愿者和众多志愿服务。

篇8:试论群众文艺创作选题的重要性

为此, 本文结合笔者个人多年来群众文艺创作的实践与理性思考, 对群众文艺创作选题的重要性进行全面系统、深入细致的研究与论述。力求对于群众文艺创作选题, 提供理性思考与实践参考的双重价值。

具体而言, 群众文艺创作选题的重要性, 可以分解为以下三大理论层面进行系统化的研究与解读。

一、基础与前提的重要性

群众文艺创作选题重要性的第一个层面, 是它的基础与前提的重要性。

如果说, 整个群众文艺创作是整个群众文艺的基础与前提的话, 那么群众文艺创作的选题, 就是基础的基础、前提的前提, 因为选题乃是群众文艺创作的基础与前提。

关于选题对于文艺创作基础与前提的重要性, 古今中外的许多文艺家早已达成共识, 并具有许多精辟的论述与阐释。不仅群众文艺创作如此, 所有的文艺创作皆如此。德国19世纪诗人、剧作家、思想家歌德曾说过:“还有什么比题材更重要呢?离开题材还有什么艺术学呢?如果题材不适合, 一切才能都会浪费掉。”[1]我国清代诗论家李重华也指出:“吟咏先须择题;运用先须选料。不择题则俗物先能秽目;不选料则粗才安足动人?”[2]他所说的“择题”与“选料”, 指的都是题材的选择——选题。

题材作为文艺作品的内容要素之一, 指的是作品中构成艺术形象和故事情节的具体材料。它是作者在观察体验社会生活的过程中, 经过选择、集中、加工、发展而确定的。题材的选择与处理, 与作者的个性、人生经历、文化修养、艺术追求密切相关, 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等制约。虽然“题材决定论”曾受到质疑, “题材选好了就成功了一半”也未必得到大众数人所认同, 但是如同倒脏水不能连同婴儿一起倒掉一样, 我们不能也不可能从根本上彻底否定题材对文艺创作的占尽先机的基础与前提的重要性。我们至少应当承认:题材的选择, 是不容忽视的。否则, 就容易造成“先天性”的“营养不良”, 使作品丧失生存力、竞争力。“‘拳头产品’之‘拳’, 是‘棉拳’、‘肉拳’, 还是‘铁拳’, 第一道程序是看选什么料。什么料出什么‘拳’, 这是常识。高占祥同志在谈到‘拳头产品’的具体标准时, 其中也曾谈到‘开拓了别人未曾涉猎过的生活领域’这么一条。”[3]他指的就是题材选择的创新性与开拓性。

不容怀疑, 题材就是文艺作品的“砖瓦、砂石”、“粮菜鱼肉”, 它们决定着“文艺建筑”的好坏, 也决定着“文艺盛宴”的优劣。俗话说,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而选错了“米”, 也未必就做出好“饭”。

由此可见, 群众文艺创作选题的重要性, 首先就体现在选题的基础与前提的重要性上面。

二、顺时与适众的重要性

群众文艺创作选题重要性的第二个层面, 是它的顺时与适众的重要性。

所谓“顺时”, 指的是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一切文艺创作都必须与时俱进, 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 才能不断地顺应时代, 永葆其艺术青春。从本质上考量, 一切文艺作品都是时代的记录, 是时代的“镜子”, 也是时代的号角和战鼓。古今中外的一切文艺作品, 包括群众文艺作品, 在选题上都以顺时性作为智力支撑与动力之源, 作为一种正能量与“软实力”。

21世纪是一个人性化时代, “以人为本”已成为世界各国家各领域的一个大主题。我国也将“以人为本”作为整个国家重要的发展战略之一。胡锦涛同志指出:“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 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的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 保障人民各项权益, 走共同富裕道路,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4]

令人十分欣喜的是, 我国群众文艺创作的选题, 都注重了顺时性特点, 并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就。例如历届“群星奖”的获得作品, 都在选题上凸显出群众文艺创作顺时性的特色。

其实, 群众文艺创作选题的顺时性特色, 古今中外都早已有之, 其成功的范例多多, 不胜枚举。例如我国战国时期韩国的群众女歌手韩娥, 在韩国被秦国灭亡之后, 满怀爱国忧民之情逃亡到齐国, 在路过雍门时, 她演唱自己创作的歌曲以糊口, 留下了“余音绕梁”的典故。据战国人列子 (御寇) 所著的《列子·汤问》所载:“昔韩娥东之齐, 匮粮, 过雍门, 鬻歌假食, 既云而余音绕梁, 三日不绝。”[5]法国军事工程师鲁日·德利尔作词并作曲的群众歌曲《莱茵河军队战歌》, 后改名为《马赛曲》, 就以1792年普奥联军武装干涉法国大革命的危机形势为时代背景, 表达了法国人民争民主、反暴政的革命意志与爱国主义精神。作者时在法国军中任职, 此歌曲因马赛营志愿军在进军巴黎时演唱, 故又名《马赛曲》。于1795年定为法国国歌, 第二帝国时被废弃, 第三帝国时复为国歌, 一直沿用至今。可见顺时性选题在群众文艺创作的重要性之所在。

所谓“适众”, 顾名思义, 就是适应群众的审美需求, 这种“群众”, 既包括群众文艺创作主体的“群众”, 也包括群众文艺表演主体的“群众”, 还包括群众文艺欣赏主体的“群众”。而“适众性”, 本是群众文艺创作选题的题中应有之义。

这种“适众性”, 要求群众文艺创作的选题, 必须时刻瞄准群众性特点, 而不要丢弃这一本体特点。而群众性特点, 又具体涵盖普及性、通俗性、浅显性等等。就群众文艺创作的选题而言, 则重点应定位于为广大群众所密切关注、与广大人民群众息息相关, 具有亲近感、亲切性、亲和力的社会热点题材、平民化题材、生活性题材。也就是说, 代百姓立言, 选百姓题材。从而从选题上决定群众文艺创作真正属于群众的文艺创作。

就群众文艺创作的主体———“一度创作”的主体而言, 无论是群众业余作者还是专业文艺作者, 都必须立足于群众文艺的表演与欣赏, 选择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题材。与此同时, 还要力求以题材的新颖性、事件的单一性、情节的生动性、人物的鲜活性等作为题材群众性的要素。

就群众文艺创作与群众文艺的表演主体———“二度创作”的主体的关系而言, 群众文艺创作的选题也要考虑到题材对表演主体的适应性, 即群众业余演员易于表演、乐于表演的题材。从本质上讲, 表演是连通群众文艺创作与群众文艺欣赏的中介与桥梁。对许多表演艺术而言, 没有表演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群众文艺。而群众文艺的表演过程, 也是一种艺术再创造工程。例如音乐表演就如此, 正如波兰当代著名女音乐理论家卓菲娅·丽莎所言:“属于音乐的特殊性的, 还有作品与听众之间的中间环节, 即表演, 它具有自己的历史发展规律, 具有自己的美学价值, 并在很大程度上服从于社会的要求, 同时也改变着作品本身的面貌。”[6]又如舞蹈, 也以表演为中心, 德国现代舞蹈家玛丽·魏格曼指出:“舞蹈属于一种表演艺术。舞蹈的舞台现实, 有赖于合格的解释者, 即舞蹈表演家。”[7]不仅专业音乐、舞蹈表演如此, 群众业余音乐、舞蹈表演亦如此。

就群众文艺创作与群众文艺的欣赏主体———“三度创作”的主体的关系而言, 群众文艺创作的选题更要充分考虑到题材对于欣赏主体的适应性。依照西方现代“接受美学”的理论, 群众文艺的欣赏过程也是不可或缺的艺术再造工程, 欣赏主体同样是创作者。因为文艺作品中的许多“召唤结构”与“意义空白”, 都需要欣赏主体在欣赏过程中创造性地予以“填补”、“丰富”、“再造”。从本质上讲, 没有欣赏主体参与创造的群众文艺, 就是“缺腿”、“短板”的文艺, 因而就不是真正有生命力的群众文艺, 充其量不过是“排练”或“内部彩排”。

群众文艺的整个创作过程, 是创作、表演、欣赏三位一体的, 因此选题的适众性, 也是“一度创作”、“二度创作”、“三度创作”三合一、一脉相承、贯穿始终的。

由此可见, 群众文艺创作选题的重要性, 同时也体现在选题的顺时与适众的重要性上面。

三、扬长与显特的重要性

群众文艺创作选题重要性的第三个层面, 是它的扬长与显特的重要性。

所谓“扬长”, 指的是扬群众文艺之长, 我国的群众文艺, 属于“草根文化”范畴, 其最为显著的优长是民间性。也就是说, 我国群众文艺是民间文艺。例如中国绘画、中国书法、中国戏曲 (京剧、评剧、越剧、吕剧、豫剧、川剧、湘剧、汉剧、吉剧、龙江剧、秦腔、河北梆子、粤剧等等) 、中国曲艺 (相声、二人转、鼓词、评书、评弹、单弦、河南坠子、四川扬琴、陕北说书等等) 、中国民间舞蹈 (汉族的龙灯舞、跑旱船、高跷舞, 满族的莽式舞、萨满舞, 蒙古族的安代舞、筷子舞、盅子舞, 藏族的弦子舞、锅庄舞, 维吾尔族的赛乃姆、多朗舞, 朝鲜族的扇子舞、长鼓舞, 瑶族的铜鼓舞, 傣族的孔雀舞, 苗族的芦笙舞, 彝族的阿细跳月等等) 、中国民间音乐 (广东音乐、东北鼓吹音乐、十番锣鼓、丝竹音乐等等) 、中国民间工艺美术 (陶瓷、刺绣、蜡染、石雕、玉雕、象牙雕、根雕、木雕、微雕中的米雕与发雕、剪纸、年画、竹编、草编、泥塑、捏糖人等等) ……凡此种种, 均以民间性优长著称于世。因此, 中国群众文艺创作的选题, 就必须充分发扬这种民间性的优长, 走通俗之路, 力避片面高雅之途。要以俗达雅、雅俗共赏。当然, 这种通俗并非低俗, 亦非庸俗。也就是说, 群众文艺创作的选题内容, 必须与这种民间性的内涵与形式相适应、相匹配, 做到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统一、完美结合。充分体现内容决定形式又适应形式, 形式为内容服务又反作用于内容。

所谓“显特”, 指的是凸显群众文艺的本体审美特征。中国的群众文艺, 具有民族性、地域性、本土性的审美特征。民族性是世界上所有国家、所有民族、所有文艺的生命与灵魂。19世纪俄罗斯作家赫尔岑指出:“诗人和艺术家们在他们的真正的作品中总是充满民族性的。”[8]毛泽东同志也指出:“艺术上‘全盘西化’被接受的可能性很少, 还是以中国艺术为基础的。……艺术离不了人民的习惯、感情以至语言, 离不了民族的历史发展。”[9]地域性是民族性的重要组成要素, 愈是地域的就愈是民族的。本土性则是民族性与地域性的集合。

中国群众文艺创作选题的“显特”, 也取得了骄人的业绩。例如海伦剪纸与杨柳青年画、泥人张泥塑等等, 大多选取中国古典小说、古典诗歌中的故事与人物, 并选取中国民间故事与民族传说为题材。从而充分凸显了群众文艺的本体审美特征。

由此可见, 群众文艺创作选题的重要性, 更体现在选题的扬长与显特的重要性上面。

综上所述, 群众文艺创作选题的重要性, 主要体现在基础与前提的重要性、顺时与适众的重要性、扬长与显特的重要性三大层面。而这三个层面又是三维一体、互促并进、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

参考文献

[1]爱克曼辑录.歌德谈话录[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P11.

[2]李重华.贞一斋诗说[M].清诗话[M]下册.北京:中华书局1963.P932.

[3]李长荣.黑土戏剧论集[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0.P268-269.

[4]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旋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J].转引自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08.P30.

[5]转引自吕利著.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实用教学新论[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8.P5.

[6]卓菲娅·丽莎.论音乐的狂[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P180.

[7]转引自汪流等编.艺术特征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84.P349.

[8]赫尔岑.往事与沉思[J].赫尔岑论文学[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62.P27.

上一篇:读书与成长校园演讲稿下一篇:茌平首次采用飞机喷洒药剂 开创农作物统防统治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