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餐美文英汉互译

2024-05-01

野餐美文英汉互译(通用8篇)

篇1:野餐美文英汉互译

英汉互译美文:Be Happy

“The days that make us happy make us wise.”----John Masefield

when I first read this line by England’s Poet Laureate, it startled me. What did Masefield mean? Without thinking about it much, I had always assumed that the opposite was true. But his sober assurance was arresting. I could not forget it.

Finally, I seemed to grasp his meaning and realized that here was a profound observation. The wisdom that happiness makes possible lies in clear perception, not fogged by anxiety nor dimmed by despair and boredom, and without the blind spots caused by fear.

Active happiness---not mere satisfaction or contentment ---often comes suddenly, like an April shower or the unfolding of a bud. Then you discover what kind of wisdom has accompanied it. The grass is greener; bird songs are sweeter; the shortcomings of your friends are more understandable and more forgivable. Happiness is like a pair of eyeglasses correcting your spiritual vision.

Nor are the insights of happiness limited to what is near around you. Unhappy, with your thoughts turned in upon your emotional woes, your vision is cut short as though by a wall. Happy, the wall crumbles.

The long vista is there for the seeing. The ground at your feet, the world about you----people, thoughts, emotions, pressures---are now fitted into the larger scene. Everything assumes a fairer proportion. And here is the beginning of wisdom.

“使我们快乐的日子,使我们聪明。”----梅斯菲尔德

当我第一次读到英国桂冠诗人的这条路线时,它吓了一跳。梅斯菲尔德是什么意思?如果不考虑这一事实,我一直认为,相反的是真实的。但他清醒的保证被逮捕。我无法忘记它。

最后,我似乎明白了他的意思,并意识到这是一次深刻的观察。快乐带来的智慧存在于清晰的心灵感觉中,不因忧虑也不会因绝望和厌倦而黯淡模糊,更不会因恐惧而造成盲点。

积极的幸福不仅仅是满足或满足---通常是突然到来的,就像四月的阵雨或是花蕾的绽放。然后你会发现什么样的智慧伴随着它。草更绿;鸟儿的歌声更甜美;朋友的缺点也变得更加可以理解、原谅。快乐就像是一副眼镜可以矫正你的精神视力。

幸福的领悟也不局限于你周围的你。不愉快,你的.想法在你的情感困境中转向,你的愿景是被一堵墙上的。快乐,墙就会倒塌。

看到了那长长的景色。你脚下的地,世界上关于你的人,人,思想,情绪,压力,现在都融入了更大的场景中。一切都呈一个公平的比例。这是智慧的开始。

篇2:野餐美文英汉互译

1.Translating the following two passages, paying attention to Note.提示:练习有关 Tools for Translation(翻译的工具)。英译汉中,用字典、电子辞书、网络词典、网络引擎(google等)等多种翻译工具查询相关的文化背景、弄清楚关键词语的确切意思,从而帮助理解原文。汉译英中,用各种翻译工具查询所翻译的词语并验证其英译用法的正确性和通顺流畅。注意英英单语词典是了解英语词语的精确意义的最好方法,英汉词典则帮助选择汉语译文,但不能一味依靠词典的汉语翻译。

1)第三周上课时交作业

The story1 of English is typically one of massive stealing from other languages.But how did the language of a small island off the coast of Europe become the language of the planet – more widely spoken and written than any other has ever been2?

The English composite character betrays3 a mixed origin.In the simplest terms, the making of English is the story of three invasions and a cultural revolution4.The language5 was brought to Britain by Germanic tribes, the Angles, Saxons, and Jutes6, influenced by Latin and Greek when St.Augustine and his followers converted England to Christianity, subtly7 enriched by the Danes8, and finally transformed by the French-speaking Normans.From the beginning, English was a crafty hybrid, made in war and peace.It was, in the words of Daniel Defoe, “your9 Roman-Saxon-Danish-Norman English”.In the course of one thousand years, a series of violent and dramatic events created a new language which, by the time of Geoffrey Chaucer, was intelligent to modern eyes and ears10 without the aid of subtitles.The English have always accepted the mixed blood of their language.There was11 a vague understanding that they were part of a European language family, but it was not until the 18th century that a careful investigation by a gifted amateur linguist began to decipher the true extent of this common heritage.2)第四周上课时交作业

三只小猪居无定所,有时在朋友家里过夜,有时在野外露宿,甚是缺乏安全。在储蓄了点钱后,他们决定要买一个小小的单位,一个永久的居所,一个家。

篇3:英汉互译中求“雅”的方法

1 掌握好原语以及译语两个国家的语言和文化

求“雅”必须掌握好本国的语言文学和原作的外国语言文学 (包括语法、句法、时态以及习惯用法等) , 还必须能把握好这两个国家各自的文化, 这是从事翻译工作的基本功, 也是求“雅”的根本保证。

例如著名的英国小说《简爱》第一章中有这么一句:She lay reclined on a sofa by the fireside, and with her darlings around she (for the time neither quarreling nor crying) looked perfectly happy.这句话里的fireside一词, 可以译为“火炉旁”或“壁炉旁”。如果译为“火炉旁”, 中国读者看了可能以为是在炉子的火旁边, 但是请注意另一个词sofa (沙发) , 沙发通常放在客厅里, 而英国住房的客厅大多装有壁炉。把握住了这一点, 这句话就应该译为:她斜靠在壁炉旁的沙发上, 又有心爱的孩子们守在身边 (这会儿他们既没有争吵, 也没有苦恼) , 感到很是快活。

再例如, 小赫胥黎有篇名为《Two or Three Graces》的小说, 写一个名叫Grace的女人, 结婚三次, 性情、爱好和人生观就跟着她新嫁的丈夫改变了三次。有位译者把这篇小说的篇名译为《二三其德》, 这真是个绝妙译名。为什么这么说呢?原来“二三其德”出自《诗经·氓》, 是“三心二意, 朝三暮四”的意思, 把女主人公的名字译为“其德”, 也正好符合她的原文名字Grace, 因为Grace本身就有“美德”的意义, 《二三其德》这一译名虽然只有短短四个字, 却充分体现了小说内容和Grace这个女人的性格特点, 所以有的学者认为, 这一小说的译名胜过了小说的原名。这正是由于译者掌握好了两国的语言文字和文化, 才能把这一小说的篇名译得这么雅, 这么漂亮。

2 学习一些成功的译例

我国的笔译始于汉代的佛经翻译, 迄今已有一千七百年左右的历史, 特别是近百年来, 我国翻译出版了数以千计的科学和文学著作, 其中有不少成功的译作, 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学习范例。这里举吕叔湘所译的《伊坦弗洛美》 (Ethan Frome) 这本书里的一个例子:

Now and then he turned his eyes from the girl’s face to that of the partner, which, in the exhilaration of the dance, had taken on a look of impudent ownership.

吕叔湘的译文是这样的: “他时而转移他的目光从女子的脸上看到她的舞伴的脸上, 那张脸在跳舞的狂热中俨然有‘佳人属我’的神情”。 这里句中的“他”指伊坦, “她的舞伴”则是邓尼斯伊迪, 邓尼斯伊迪是迈克尔伊迪的儿子, 而迈克尔伊迪是个野心勃勃的爱尔兰杂货商。从文中我们可以看到, 这个杂货商的儿子, 又在征服着那个女子玛提。吕叔湘在这里译为“俨然有‘佳人属我’的神情”, 的确活灵活现地描绘了那个风流恶少的嘴脸。

唐朝著名诗人李白的《静夜思》, 脍炙人口, 已有多种英文译文, 有译的成功的, 也有不怎么成功的, 在此我们试比较阿瑟库珀和许渊冲两位的译文:

Before my bed

There is bright moonlight,

So that it seems

Like frost on the ground.

Lifting my head

I watch the bright moon,

Lowering my head

I dream that I’m home.

应该说, 阿瑟库珀的译文基本表达了李白这首名作的原意, 在格式方面也颇费心思, 但是他没能把握这首诗用词简洁明白、韵律和谐, 而且意味深长的特点, 用了八行来翻译原作的四行, 且韵律不齐, 使人感到译的过于直, 失去了原诗的优美含蓄, 因此说并不怎么成功。让我们再来看看许渊冲的译文:

A bed, I see silver light,

I wonder if it’s frost aground.

Looking up, I find the moon light,

Bowing, in homesick I’m drawned.

为了再现原诗的语言和韵律特点, 许渊冲的译文像原诗一样也用四行, 韵律协调, 其中的最后一句:Bowing, in homesick I’m drawned.用得非常贴切, 充分译出了原句所要表达的那种游子的惆怅, 浓浓的乡愁, 令人回味无穷, 堪称一篇成功的译作。

3 不断推敲和改正自己的译文

求“雅”, 就必须反复推敲, 不断改正自己的译文, 这是使译文成功的秘诀之一。美国诗人庞德 (Ezra Pound, 1885~1972) , 他在二十八岁到法国时, 有一次他走出地铁车厢, 在人群中看到一张美好的面孔, 接着又看到第二、第三张。激动之余, 他又看到了一个儿童和一个女人的美丽的面孔, 于是他想, 该怎么去把这一个个的图像恰如其分地表达出来。想了很久以后, 他写下了一首三十行诗, 不过自己读了觉得很不满意, 后来他把那首诗压缩到十五行, 仍然感到不满, 直至1916年他三十一岁时, 才写成下面两句诗意叠加的短诗:

In a station of the Metro

The apparition of these faces in the crowd;

Petals on a wet, black bough.

(人群中这些面孔幽灵般显现;湿漉漉的黑色枝条上的许多花瓣。)

庞德从开始写这首诗到最后定稿, 从最初的三十行诗到最后的两行诗, 经历了近三年的时间, 中间反复推敲, 不断改正, 真可谓“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 灯火阑珊处。”

再例如, 从瞿秋白翻译俄国诗人普希金的长诗《茨冈》草稿上, 我们可以想见瞿秋白在翻译中下了很大功夫, 他几乎对每个句子, 每个诗节都作了修改, 并在句子中划了许许多多的符号, 这些符号用来衡量音节是否抑扬顿挫, 读上去是否动听。这是瞿秋白第一次尝试用白话来译诗, 据说朗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综上所述, 翻译若要做到“雅”就必须掌握好原语和译语乃至两国的语言和文化, 必须不断学习成功的译例, 还必须潜下心来, 耗时费神地反复推敲和改正自己的译文, 这一过程因然痛苦磨人, 但是当提交出一份既“信、达”, 又“雅”的译品时, 我们就能深切体会到“痛且快乐着”这一情感的升华。

摘要:着重介绍了英汉互译中求“雅”的方法:掌握好原语以及译语两个国家的语言和文化;学习一些成功的译例;不断推敲和改正自己的译文。

关键词:翻译理论,信、达、雅,方法

参考文献

[1]沈苏儒.论“信、达、雅”[J].翻译参考, 1982 (1) .

[2]王佐良.严复的用心[A].见:商务印书馆编辑部.论严复与严译名著[M].上海:商务印书馆, 1982.

[3]林以亮.翻译的理论与实践[A].见:林以亮论翻译[M].台北:志文出版社, 1974.

[4]吕叔湘.伊坦弗洛美[M].北京:外国文学出版社, 1982.

篇4:如何正确进行英汉互译

一、翻译的任务和类型

1.翻译的任务

翻译是一种语言活动,涉及两种语言与各种知识。它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想内容、感情、风格和文化等忠实地表现出来,是在特定的条件下,两种不同语言有规律地转换,而不是机械地转换和简单地交易。

2.翻译的类型

(1)按照语种分为本族语与外语的互译。

(2)按照手段分为口译和机械翻译。

(3)按照内容分为文学、政治、地理、历史、科技、信函等。

二、正确的理解和表达

翻译的过程包括理解和表达两个重要阶段,只有在正确地理解原文的基础上,才能正确地表达原文,他们常常是互相联系,相辅相成的。译者在理解的同时,也在选择表达的方式:在表达的同时,又会进一步加深理解,这样经过反复推敲,使译文达到忠实原文的基本要求。如:“…Occasionally people are ill, occasionally you can help, occasionally you get given a cup of tea and rock-hard cake at two o’clock in the morning——you have done everything.”在正确地理解这句中的are,can和everything的用法,才能表达出“一个夜间出诊医生”的感受,这句话译成“偶尔人们真的病了,偶尔你真的能帮上忙,偶尔在凌晨两点钟人家给你一杯茶和一块硬邦邦的蛋糕——然后你就该担心你是否样样事都做了。”

三、提高翻译能力的方法途径

提高翻译能力,绝无捷径,只有依靠平时的认真和积累英语方面的大量知识,向老师、书本和其他相关的媒体多学习,并且不断地实践,才能提高翻译能力。翻译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正确选词

他的英语水平比我高。

His English is better than mine.

你应该提高你的英语水平。

You should improve you English.

现在的生活水平越来越好了。

The living conditions are getting better and better.

2.词的搭配

浓茶black/strong tea浓烟heavy smoke

青山green hills 青天blue sky

开车drive a car骑车ride a bike

大雨 heavy rain青布black cloth

3.词的增减

接到你的信,非常高兴。

I was very glad to have received your letter.

他用手蒙住脸,好像是为了保护眼睛。

He covered face with his hands, as if to protect his eyes.

请原谅,打断你一下。

Excuse me for interrupting you.

他不来,我不走。

I will not go until he comes.

咱们车站见吧。

Let’s meet at the station.

4.词的转换

我为她的健康担忧。

I am anxious about her health.

他的讲演给我的印象很深。

His speech impressed me deeply.

地球的形状像个大球。

The earth is like/shaped a big ball.

5.词序的变化

咱们到一个安静的地方去谈。

Let’s to somewhere quiet to talk.

这个句子没有什么不对的地方。

There is nothing wrong with this sentence.

这是唯一的出路。

This is the only way out.

想走的人请站起来。

Will those wishing to go stand up?

他所有的朋友。

All his friends

他上学从来不迟到。

He is never late for class.

到场的来宾中有一些外国记者。

The guests present included a few foreign newsmen.

6.语态的变化

这项工作完成多久?

How long has the work been finished?

这儿讲的是英语。

English is spoken here.

“被、受、叫、给、挨、让等”

他被选为班长。

He was made monitor.

他深受大家的尊敬。

He is greatly respected by everyone.

玻璃叫那个小孩打破了。

The glass was broken by the boy.

据报道…… It’s said/reported that……

有人相信…… It’s believed that……

大家知道…… It’s supposed that……

据推测……It’s supposed that……

已经证明…… It’s has been proved that……

7.正反翻译

他考试没及格。

He failed in the exam.

她不愿接受那笔钱。

He refused to accept the money.

她兴奋得说不出话来。

He was too excited to speak.

我要这个,不要那个。

I want this instead of that.

要不是你的帮忙,我无法完成这件工作。

Without/But for your help,I couldn’t have finished the work.

8.“得”的译法

(1)这个礼堂能容得下200人。(seat)

(2)她说得太快,我们听不到。( so…that)

(3)她气得说不出话来。(too…to)

(4)天气暖和和得可以游泳了。(enough…to)

(5)他被打得遍体鳞伤。(be beaten)

(6)他样样工作都做得不错。(dowell in)

(7)他英语讲得很好 (speak well)

篇5:英汉互译的网名

lonely 孤独

°Distance

Review 旧爱

凉兮Armani。

空景 Sadnestつ

après 后来

Need-不需要

Faith(信念)

悦过水oAnael

Bury.(埋葬)

寻找爱 Looking

Emtion (感情)

温唇°sunshine

_▲Crazy、扯淡ゃ

Fickle°(薄情)

burial.(葬礼)

Amice丶回忆说晚安

Alone“孤独

devil°心碎

a偷腥的.猫 Gen

Amor、安于命

Toxic、茴忆

Dying 逝去

Sunny°刺眼

Fairy°好菇凉

Animai°情兽

Demon、微光

Sandm。旧颜

Deep sea.深海

Nightmare噩梦

格调 Momentb

Lonely(孤独)

A lie.(谎言)

Extremeb虐心

冷夜色cheeks

爱囚 Ragingc

A lie.(谎言)

mine - 不配

Feeble。苍白

Excel、流年碎

baby ?你好吊

Fairy°好菇凉

凉兮 Armani。

Amourr暮念

Charm 猫姬 S

三寸执念丶mello

Black 黑色

Amourr暮念

你是我的VIP。

Sunny°刺眼

Kiie丶素颜灬

篇6:经典英汉互译句子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2、One today is worth two tomorrows.

一个今天胜似两个明天。

3、I have nothing to offer but blood , toil tears and sweat.

我所能奉献的没有其它,只有热血、辛劳、眼泪与汗水。

4、Better late than never.

迟做总比不做好;晚来总比不来好。

5、There is no royal road to science ,and only those who do not dread the fatiguing climb of gaining its numinous summits.

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其崎 岖之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它光辉的顶点。

6、Misfortunes tell us what fortune is.

不经灾祸不知福。

7、Nothing is impossible for a willing heart.

心之所愿,无所不成。

8、Our destiny offers not the cup of despair , but the chalice of opportunity.

命运给予我们的不是失望之酒,而是机会之杯。

9、The world can be changed by mans endeavor, and that this endeavor can lead to something new and better .No man can sever the bonds that unite him to his society simply by averting his eyes . He must ever be receptive and sensitive to the new ; and have sufficient courage and skill to novel facts and to deal with them.

人经过努 力可以改变世界,这种努力可以使人类达到新的、更美好的境界。没有人仅凭闭目、不看社会现实就能割断自己与社会的联系。他必须敏感,随时准备接受新鲜事物;他必须有勇气与能力去 面对新的事实,解决新问题。

10、To do whatever needs to be done to preserve this last and greatest bastion of freedom.

为了保住这最后的、最伟大的自由堡垒,我们必须尽我们所能。

11、Progress is the activity of today and the assurance of tomorrow.

进步是今天的活动、明天的保证。

12、Patience is bitter, but its fruit is sweet.

篇7:英汉互译实践 大纲

本课程旨在传授翻译基本知识、实用的翻译理论和翻译技巧,研究对比英汉两种语言思维文化的差异,总结掌握两种语言的规律和表达习惯,从中找出翻译规律。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大量的翻译实践训练,从翻译实践中掌握翻译规律,获取翻译的基本技能技巧,同时加深学生对英汉两种语言文化的了解,初步掌握不同文体的翻译技巧。通过翻译理论的学习、翻译实践的训练,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际翻译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将中等难度的汉语篇章或段落译成英语,或将将中等难度的英语篇章或段落译成汉语,译文忠实原文,语言通顺。

本课程教材共16讲,但教材的使用主要以学生课后阅读为主,而课堂上教师讲授内容部分地以教材为基础,重点讲授翻译基本理论,对英汉两种语言思维和文化进行对比和分析,介绍各种翻译技巧,介绍各种文体及其翻译,使学生掌握英汉双语翻译的基本理论,掌握英汉词语、长句及各种文体的翻译技巧和英汉互译的能力。

本课程对学生的具体要求为:

1.掌握严复的翻译理论,并用之指导自己的翻译实践。

2.掌握翻译规律,获取翻译技能技巧,并灵活地运用于翻译实践。

3.掌握英汉两种语言文化的语言规律和表达习惯,两种语言的个性和共性。

4.根据英语的语言规律和表达习惯,联系上下文分析原文的词汇含义、句法结构、逻辑关系和交际功能,准确理解原文所表达的言语形式和思想内容。

篇8:英汉典故的出处对照和互译

所谓典故就是指诗文里引用的古书中的故事或词语, 包括历史事件、寓言、神话、传说等。英文解释为:fable from which a saying is derived。可见不管英语和汉语对其的定义是相同的。它的特点是源远流长, 富含较浓厚的民族色彩, 广为民间使用, 约定俗成。如果说以词、词组、句子形式出现是语言的结构特征, 那么作为语言一个分支的典故多以词组形式而很少以句子形式出现。它虽然结构简单, 但内容丰富, 意义精深。其形式的固定性、意义的整体性表明不可随意改变它的结构, 也不可随便将其中的各个词语分割开来。

1 英汉典故的出处对照。

简单地把英语中的典故和汉语中的典进行对照, 我们就会惊奇的发现它们的出处大致上是一致的, 这就是语言的共通性。下面英汉典故的出进行对照。

1.1 源于历史故事或历史事件

历史上出现过众多的著名历史故事或事件, 后人常用一种简洁说法表达其内容, 沿用久了就成了典故。这是典故最主要的来源, 英语是这样, 汉语中也如此。

英语中这样的典故很多, 比如Sword Damocles出自古代希腊的一则历史故事。精通古希腊历史、文学的罗马杰出作家与政论家西塞罗在其论文《图斯库拉的谈话》中写道:纪元前4世纪西西里岛上叙拉古的统治者狄奥尼修斯一世有个亲信的人叫达摩克里斯, 他很羡慕帝王的豪华生活, 常说:“君王是人世间最幸福的人”。狄奥尼修斯为了教训这个想得君位者, 在一次宴会上, 要他坐在国王的宝座上, 当他猛然抬头, 只见头顶上有一把用头发悬着的宝剑, 随时都刺到头顶的危险。他吓得战战兢兢, 如坐针毡, 时刻提心吊胆, 惶惶不安。由此便产生了“达摩克里斯的宝剑”这个成语, 它被用来比喻临头的危险或情况的危急, 类似于汉语的“千钧一发”。又如burn one's boats (bridges) , 此成语中的bridges为美国人所使用, 原指古罗马朱力斯·凯撒大军乘船越过Rubicon后就把船烧了, 以此向士兵指明后路已断, 不可能后退。现借用来比喻“不留后路, 下定决心干到底”, 同汉语的“破釜沉舟”。汉语中历史故事或事件的典故更是俯拾皆是, 比如, “破釜沉舟”, “不如虎穴, 焉得虎子”, “背水一战”等等

1.2 源于寓言故事

寓言是用比喻的形式通过一个简明的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 是文学作品中最为短小精练的一种形式。英语和汉语大抵相当。

比如, 英语中有的kill the goose to get the eggs, 源于希腊寓言, 说的是曾有一个乡下人, 因为发财心切杀死了自己饲养的那只能下金蛋的鹅, 以为如此就可一次获得全部想象中的金块, 但其结果一无所获。现借喻只贪图眼前利益, 没有长远打算。但汉语中不说“杀鹅取卵”而说“杀鸡取卵”。又如Viper and File出自《伊索寓言》, 说的是一条蝰蛇 (Viper) 发现一把铁锉 (File) , 以为是一顿美餐。但铁锉说, 它的天职是咬别人, 而不是被别人咬。后人借此比喻“骗人者反受人骗”。再如cat's paw, 是出自法国拉丰丹的一则寓言故事, 讲一只猴子利用猫为其从火中取栗子。在现实生活中则常用来指被别人当作工具或爪牙利用的人。汉语中来自寓言的典故也特别多, “自相矛盾”“拔苗助长”“刻舟求剑”等不胜枚举。

1.3 源于神话故事和传说

神话是关于神仙或神化的古代英雄的故事, 是古代人们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一种天真的解释和美好向往。英语和汉语中许多典故的由来都是源神话故事或传说。

比如, 英语中有rain cats and dogs, 它源于北欧神话, 猫对天气有很大影响, 英国水手至今说:“猫尾巴藏大风”。据说驾暴风雨的巫师化为猫形。狗是风的信号, 狗和狼都是暴风雨神奥丁的随从。在德国古画中, 风被画成狗头和狼头。因此, 猫被当作暴雨的象征, 狗是伴随暴雨的强风, to rain cats and dogs就是to rain heavily/hard, 汉译为“下倾盆大雨”。又如An althea's horn, 汉译常为“丰饶的羊角”。阿玛尔忒亚 (Am althea) , 希腊祖籍中一位神女, 是宙斯 (Zeus为主神, 相当于罗马神话中的丘比特Jupiter) 的保姆。婴儿时宙斯由神女阿玛尔忒亚喂以羊乳。为了感恩, 宙斯敲下一羊角送给她。许诺让羊角主人永远富有。又如swan song, 据传说, 音乐之神阿波罗 (Apollo) 的灵魂进入了一只天鹅, 相传天鹅 (swan) 在临终前唱的歌最优美动听。后人就用swan song来比喻诗人、作曲家、演员等的“最后作品”。再如Leave no stone unturned, 相传公元前447年波斯奖军马多尼奥斯在希腊的普拉蒂亚兵败被杀后, 留下一大批财宝在军帐里。底比斯的波利克拉特斯搜寻却一无所获, 请示德尔斐神谕后知道要“翻转所有的石头”, 最后找到了财宝。现借此比喻想方设法等, 汉译为“千方百计, 想尽办法”。汉语中的“精卫填海”“井底之蛙”“开天辟地”等都是家喻户晓的典故。

1.4 源于民间风俗或谚语

民俗是地方文化的体现, 能反映出一地的风土人情和观念, 谚语是在人们中间流传的固定语句, 用简单通俗的话反映出深刻的道理, 是社会生活经验的总结。它们是典故的重要来源。

比如, 英语中有a bird of ill omen, 源出古代占卜风俗, 延至今日, 猫头鹰、鹳则被视为吉祥鸟。渡鸟嗅觉灵敏, 能确定远方死尸和腐尸地点, 因此渡鸟象征死亡, 被称为阴森之鸟。后人以此比喻“不吉利的人, 常带来不幸消息的人”。又如a feather in your cap, 汉译为“值得荣耀的事、荣誉”。源于广泛流行于亚洲和美洲印第安人当中的一种风俗:每杀死一个敌人就在头饰或帽子上加插一根羽毛。古代吕西亚人和许多其他古人也有类似风俗, 均以此来显示战绩与荣誉。再如birds of a feather flock together.即“物以类聚, 人以群分”, 转义为“一丘之貉”。汉语中有“老虎的屁股”, “宁为鸡头, 不为牛后”, “老鼠过街”等说法。

1.5 源于某些作品

英语典故则大部分来源于《圣经》、《莎士比亚全集》以及《伊索寓言》。汉语受儒家文化思想的影响, 《四书》《五经》和一些典籍里记录了大量的典故。

英语中有较多典故出自某些作品, 有的是原封未动的摘引, 有的是节缩而成。如wash one's hands of a thing, 可译为“洗手不干……;与……断绝关系”。出自《马太福音》, 犹太巡抚彼拉多主持审判耶稣, 由于他判定耶稣无罪, 一些犹太人不服, 因此他当众宣布洗手辞职并交出了耶稣, 以示自己与此案无关。又如as significant as the shake of Lord Bur Leigh's head, 其汉译为“象拍利勋爵晃脑袋般意味深长”。出自爱尔兰剧作家及政治家谢尼丹在《评论家》中的一幕模拟悲剧《西班牙无敌舰队》。伯利勋爵埋头于国事, 日理万机, 忙得连说话的时间都没有, 靠晃脑袋表达思想。普夫则根据这个晃动解释他所表示的意思。再如no respecter of persons出自《新约·使徒行传》第十章:“Then Peter opened his mouth, and said, of a truth Iperceive that God is no respecter of persons, ”原指上帝“不偏待人”, 如今该成语在本义的基础上暗含“歧视”之义, 然而在不民的语境中效果却不一样。G·D·H·Cole曾在“Practical Economics”中用此成语来说明墨索里尼“不偏待人”, 其实是对他的讽刺。汉语中以“四书”为例, 可以信手捻来许多典故。比如:

(1) 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

Is it not delightful to have friends coming from distant quarters?

(2) 三人行, 必有吾师焉。

When I walk along with two others, they may serve me as my teachers.

(3) 逝者如斯夫!

It passes on just like this!

(4)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What you do not want done to yourself, do not do to others.

(5) 得道者多助, 失道者寡助。He who finds the proper course has many to assist him, He who loses the proper course has few to assist him.

(6) 人无远虑, 必有近忧。

If a man takes no thoughts about what is distant, he will find sorrow near at hand.

(以上译文都来自英国汉学家James Legge, 1814-1897)

1.6 源于动物、植物、生活用品、人名、地名等

不管是英语还是汉语都有这样一类典故, 它们的数量虽然不多, 但经常会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出现, 又无法把它们归与上述几类, 就把他们单列出来。

在英语, 如:

(1) shed crocodile tears, 据西方古代传说, 鳄鱼吃人畜, 一边吃, 一边掉眼泪, 比喻坏人假装同情被害者。类似于汉语“猫哭老鼠, 假慈悲”, 且人们常采用此语的前一部分作为其汉语反译。 (2) the apple of discord, 其汉译为“争斗的原因或根源”。传说厄里斯女神未被邀请参加Thetas和Pileups的婚礼, 她就把苹果扔有参加婚礼的神与神中间。特洛伊王子帕里斯把它给了三个女神中最漂亮的维纳斯。这就间接地引起了古希腊人和特洛伊人之间的特洛伊战争。 (3) all Dutch/Greek to me, 其汉译为“一窍不通”, 其中Dutch与Greek原为“荷兰语”和“希腊语”。 (4) have the free-simple of May Fair, 其汉译为“不受出身等限制无条件继承取得的不动产”, 其中May Fair乃“伦敦西区贵族住宅区”, 十八世纪时该地区每年五月均有集市, 因而得名。 (5) Jack of all trades汉译为“杂而不精的人”, 出自Jack of all trades and master of none.其中Jack原为“杰克”, trades指“多种行业”。 (6) spill the beans, 汉译为“泄漏消息 (秘密) ”, bean原为“豆类;豆科植物”等。 (7) be fond of the cup/the bottle, 汉译为“贪杯中之物;好酒”, cup与bottle原为“茶杯”和“瓶子”。 (8) Roman holiday, 汉译为“欣赏别人受苦的娱乐”, 而非“罗马的假日”。 (9) as cool as cucumber, 汉译为“十分冷静”, 其中cucumber原指“黄瓜”。 (10) have a ball at one's foot, 汉译为“有成功的机会”, 源于足球运动。汉语中这类的典故也不胜枚举, 比如, “镜中月, 水中花”, 指无法得到的东西。“狗尿苔”指见不得光的人或事。“东施”指丑女, “西施”指美女, “诸葛亮”指聪明的人等等。

2 典故的英汉互译

以上简要地谈了英语和汉语中典故的来源, 其实还有许多这样的成语, 掌握它们也并不那么容易, 翻译起来更难, 尤其是像“破釜沉舟”等一类成语, 英汉两种语言的彼此巧合, 会使人误以为这两种语言是彼此相通且文化背景一致。这样就错了。那么在翻译实践中我们该如何处理呢?

2.1 典故翻译理论基础:解构主义的翻译“异化”学说

20世纪西方兴起的语言学美学, 影响了人们对翻译本质的认识与理解, 同时也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在西方诸多新的翻译理论模式中, 在解构主义思潮影响下产生的解构主义翻译思想对我们的启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法国解构主义学者德里达 (Jacques Derrida) 、福柯 (Michel Foucault) 和罗兰·巴特 (Roland Bathes) 把翻译的本质问题视为哲学的中心问题, 从哲学的高度来看待意义的可译性问题, 或者从翻译理论的高度来看待语言的本质问题。罗兰·巴特认为, 文本生成之后, 作者就失却存在的价值, 而文本的意义在读者对语言符号的阅读中产生。解构主义学者强调文本意义的不确定性, 文本的意义不是由文本自身决定的, 而是由译者 (读者) 决定的。有趣的是, 在解构主义学者那里, 忠实性原则变得可有可无, 译者用不着担心有人责怪他的译文不忠实, 甚至可以倒打一耙, 责怪原作对译本不够忠实。如此看来, 博尔赫斯 (J.L.Borges) 的幽默 (指他责怪原作对译本的不忠实) 不无道理。解构主义翻译思想的经典文献沃尔特·本亚明的《译者的任务》一文, 认为译文与原作之间是一种延续与创生的关系, 本来就无“忠实”可言。文本经过翻译而被赋予新的意义, 从而获得新的生命。所以, 在解构主义学者看来, 译本不是原作的附庸, 而是原作文本的再生 (afterlife) 。翻译不仅仅是传达原作内容的手段, 而更主要的是使原作得以生存的手段。他们以“互文性” (intertextuality) 这个概念来解释译作与原文之间的关系, 认为一切文本都具有互文性, 从而把译者置于与原作者平等的地位。德里达以“延异” (difference, 是德里达自己创造的词汇, 有区分、延搁、播散三重含义, 有的学者译为“分延”) 的概念来表示意义的不确定性, 显现翻译的异化过程。他认为, 不同的语言在意义、句法和语音上的差异, 构成各种不同的表意方式, 而翻译就是在“同”与“异”的纠结之中正确地表现“异”。人们只有通过翻译才能真正认识不同语言之间的差异, 认识不同语言的特定的表达方式。

因此, 解构主义学者认为, 翻译的目的不在于求同, 而在于存异, 一部译作的价值, 不在于它的通顺程度, 而在于它对语言差异的反映程度。

2.2 典故的英汉互译必须“异化”

典故的最鲜明特点就是它们的文化内涵。从上面的出处我们可以看出这一点。结合解构主义的“异化”原则, 对于英汉典故的相互翻译, 必须“异化”。比如, 汉语中的“破釜沉舟”出自《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乃悉引兵流河, 皆沉船, 破釜甑, 烧庐舍, 持三日粮, 以示士卒必死, 无一还心”。翻译成英语必须为:burn one's boats (bridges) 。而不能是break one's pot and sank one's boats。又如汉语中的“猫哭老鼠”译为英语就须用crocodile's tears, 如果翻译成“鳄鱼的眼泪”很可能会叫人不知所云, 更无法了解什么含义。再如, 在西方文化中, 狡猾的狐狸是专门要偷吃鹅的, 倘若把鹅给狐狸去看管, 岂不是送羊入虎口, 自找祸患, 我们汉语里没有这样的认识。因此, 英语中set a fox to keep one's geese (让狐狸看鹅) 在中国人来说大家就会觉得莫名其妙。但汉语里有一个接近的习语“引狼入室”, 它表达的意思是“自己把坏人引入内部”, 恰巧与“set a fox to keep one's geese”意思对等, 如此对译, 极为传神。

结语

对于学习汉语多年的外国人, 如不了解中国古代光辉灿烂的文化, 不留心典故之出处, 肯定会弄不清像“请君入瓮”等一类典故性成语的来历。同样对于从事外语工作的中国学者、教师或翻译人更应该熟谙英文典故的出处才能达到翻译所追求的“信、达、雅”。作为高校教师, 利用课堂讲授或已有的园地刊载典故来源的文章, 可以更好地促进英语教学, 提高学生对语言的理解。

摘要:典故是语言的精华, 是文化的结晶, 其表现形式固定, 音节优美, 音律协调, 或含蓄幽默, 或严肃典雅, 言简意赅, 形象生动, 妙趣横生, 给人一种美的享受。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受历史背景、地理环境、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的影响, 英语中的典故和汉语典故承载着各自民族的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 表达出不同的语言色彩和寓意。从宏观上分析, 英语的典故和汉语的典故有着相似的源头, 通过对它们出处的对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典故。同时因为典故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往往给非母语的读者造成理解上的困难, 特别是翻译工作者更加注意典故的翻译方法。采用解构主义的“异化”翻译法, 可以使之贴近本民族文化, 让读者更好地理解。

关键词:典故,出处,对照,异化,互译

参考文献

[1]张培基.英汉翻译教程[M].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 1980.

[2]翁凤翔.21世纪国际商务英语丛书:实用翻译[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2.

[3]王治奎.大学英语翻译教程[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 2001.

[4]毛荣贵.英译汉技巧新编[M].北京:外文出版社, 2001.

[5]郭著章.英汉互译实用教程[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0.

[6]王治奎.大学英汉翻译教程[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 1999.

[7]胡壮麟.语篇的衔接与连贯[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5.

上一篇:四年级上册差生评语下一篇:那眼神令我难忘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