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输血科职责

2024-05-16

医院输血科职责(通用10篇)

篇1:医院输血科职责

输血科主任职责

1、在院长的领导下,负责本科的检验、教学、科研及行政管理工作。

2、制定本科工作组织实施,经常督促检查,按期总结汇报。

3、督促本科各级人员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及各种安全措施,负责并督促各级人员做好登记、统计和消毒隔离工作。

4、负责试剂、器材质量的认定、订购、请领和报销。

5、参加部分检验工作,并检查科内人员的检验质量,开展质量控制工作。

6、负责本科人员的业务训练、技术考核,提出升、调、奖、惩意见。搞好进修、实习人员的培训及临床教学。

7、安排本科人员岗位轮转和值班。

8、制定本科的科研项目,检查进度,总结经验。学习使用国内外新技术,不断改进各种检验方法。

9、经常与临床科室联系,征求意见,改进工作。

10、如出现输血不良反应,应配合临床,及时处理查找原因,并与血站联系,作好信息反馈。

篇2:医院输血科职责

一、严格遵守国家卫生部颁布的《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二、临床用血一律从云南省血液中心购入使用,不得自采自供血液及血制品。

三、遵照正确、科学、合理、规范的用血原则,制定用血计划,不得浪费和滥用血液。

四、实行全面质量控制,确保临床用血安全。

五、严格控制血液在运输及储存期间的储存条件,确保血液质量。

六、认真做好血液入库、核对、领发的登记,有关资料需保存十年。

七、按A、B、O、AB血型将全血、血液成分分别储存于血库专用冰箱不同层内或不同专用冰箱内,并有明显标识。

八、储血冰箱内严禁存放其它物品,每周消毒一次,空气培养每月一次。无霉菌生长或培养皿细菌生长菌落<8cfu/10分钟或<200 cfu/m3为合格。

九、计划全院每月用血量,负责血液入库、储血、配血、发血全过程,并负责核对、复核、记录等工作。

十、确定输血后,输血科人员持输血申请单和贴好标签的试管,当面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病室、床号、门/急诊号、血型和临床诊断,无误后采集血样。

十一、由医护人员或专门人员将受血者血样与输血申请单送交输血

科,双方逐项核对。

十二、输血科不得私自更改临床输血的血液种类或改用异型输血。

十三、严格执行复核和配血结果的双人核对制。

十四、质量不合格、物理外观、包装等不符合要求的血袋禁止入库,更不得发出。

十五、血液发出后,受血者和供血者的血样保存于2-6℃冰箱至少7

天,血袋返回输血科至少保存1天以上,以便对输血不良反应追查原因。

十六、血液发出后不得退回。

十七、严格遵守《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做到制度化、科学化、规范

化地执行各项操作。

篇3:医院输血科职责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2010年5~10月,从广西三级医院46家(甲等34家、乙等12家)、二级医院173家(甲等140家、乙等33家)中,按照分层多级整群抽样方法,根据广西东西南北中地理位置,分别按医院行政级别、规模、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医院等级配对,按2∶1抽样,共抽取医院109家,其中三级甲等医院17家、乙等6家,二级甲等70家、乙等16家。

1.2 调查方法

自行设计问卷调查表,调查内容:医院年用血量、成分输血率、配血方式、开展免疫血液学实验情况、开展临床输血治疗情况、血液出入库管理等,数据收集期限为2009年1~12月。调查前先进行培训,共发放调查表109份,共收回合格调查表109份。

1.3 数据处理方法

以SPSS 13.0统计软件为平台,建立广西二、三级医院输血科(血库)人力资源、硬件设施、业务开展调查数据库,计数资料比较用χ2卡方检验,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或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各等级医院年均用血量

由于医院等级不同,规模不同,所开展的诊疗技术不同,各等级医院年用血量差别较大,但基本上与医院所开展的业务技术相一致。见表1。

注:每单位全血=200 ml;每单位红细胞与血浆为从一单位全血分离制备而成;每单位冷沉淀含凝血因子Ⅷ80U以上;每单位单采血小板约250 ml(至少含2.5×1011血小板)

2.2 各等级医院成分输血率

在调查的109家医院中,在22家三级医院成分血率达98.0%;在87家二级医院中成分输血率达95.0%。

2.3 操作方式

在109家医院中28家(占25.7%)医院输血科(血库)仍延用单纯盐水介质配血,尤其是在二级医院,见表2。血液出入库管理仍为手工操作的62家医院(56.9%),主要为二级医院,见表3。仅有31家(27.0%)医院输血科(血库)施行日班双(叁)人夜间单人配血操作方式,78家(71.6%)医院输血科(血库)为24小时单人配血操作方式,主要为二级医院,见表4。在109家医院输血科(血库)中,有50家(45.9%)输血资料仅保存2~5年。

2.4 检验新技术及室间质量控制工作

本次调查的109家医院中,能开展免疫血液学试验的医院仅有19家(16.5%),均为三甲医院,其中8家医院能够全面开展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免疫学方面试验等技术,其余医院只能进行ABO/Rh(D)血型鉴定及Coombs、T交叉配血实验等常规检查,新的血液治疗技术项目开展项目较少。未开展室内及室间质量控制工作的医院有80家(73.4%)。

2.5 输血治疗开展情况

在109家医院中,26家医院(22.6%)开展白细胞过滤、血液制品输注及保存式自身输血;48家医院(44.0%,其中三级17家、二级31家)接受输血咨询或开展输血会诊;12家医院输血科(血库)(11.0%)开展辐照血与血液成分分离置换术等治疗工作,其余医院未开展这方面输血治疗技术工作。

3 讨 论

3.1 成分血成为医院输血的主流

成份输血是现代输血的发展方向,其比率被视为一个国家或地区输血技术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是衡量一个地区医疗技术水平的指标之一。广西不断建立健全各级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制度,大多数医院成立以业务院长、输血科(血库)主任和各临床专科主任为成员的输血管理委员会,指导监督临床用血工作,定期考核医院及相关科室的成分输血率;举办现代输血技术和成分输血学习班,加强临床医师的输血知识的更新,使临床医师认识到成分输血是目前最科学、最先进的输血技术,从根本上改变临床传统的输血观念,做到合理、科学、节约用血。广西三级医院成分输血比例达到98.0%以上,二级医院则为95.0%以上的要求,已超过2005年卫生部提出三级医院成分输血比例达到85%以上,二级医院则为65%以上的要求,这与北京、深圳等发达地区一致[3,4]。

3.2 开展业务项目单纯,缺乏有效质控手段

调查结果显示输血科(血库)业务仍然仅限于发血、配血,调查对象中绝大部分未开展白细胞过滤血液制品输注、贮存式自身输血和辐照血、疑难血型鉴定、血小板抗体检测和抗体筛查以及全血、成分血的质量检查等项目,室内、室间质量控制或控制方法不规范情况以及24小时单人配血操作方式在绝大部分医院普遍存在,这些情况与国外研究结果一致,错误输注ABO不相容血液的风险就超过了输血传播病原体的风险[6,7],其中血液标本采集、转送、标识过程中产生的差错是ABO不相容输血的重要原因[8]。另外,56.9%的医院输血科(血库)血液制品的出入库管理仍为手工操作,大多数医院的输血科(血库)未能积极主动参与临床输血咨询及会诊工作。

4 政策建议

4.1 落实卫生部WHO/BTS/QMP质量管理项目

世界卫生组织输血服务机构质量管量项目(WHO/BTS/QMP)[2]是在规定的特定工作范围内对员工工作清晰和准确的书面化管理,是输血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医院输血科(血库)的相继成立及输血技术向临床各专业逐步渗透和发展,输血科(血库)不再是过去简单意义上的供应型科室,而应该是集血液供应、实验诊断及治疗为一体的综合性科室,其职能扩展至参与输血会诊,指导临床规范、合理用血;开展和推广成分输血、自体输血;观察输血反应原因,研究输血后疾病的治疗;开展诊断检查如输血前诊断试验,判断输血指征;建立临床用血研究室,研究各种疾病所需要血液和血液成分的数量及质量,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参考数据;国内一些省市的经验证明,血站质量体系与临床输血管理衔接并延伸是保证临床输血安全有效的策略之一[9]。

4.2 实现自动化管理,提高输血工作质量和效率

输血科(血库)的日常业务工作任务繁重、琐碎,如稍有差错就可能造成严重的医疗事故。传统手工管理模式已无法满足血液管理工作需要,建立计算机自动化管理是输血科(血库)现代化管理的要求。计算机管理模式在输血科(血库)的应用,优化了日常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国内浙江省[10]、河北省等[11]对全省的血站、医院输血科(血库)等实现联网管理,实现了医院和血站输血信息的自动传输和共享,实现了输血科(血库)内部血液出入库、质量管理的全面微机化管理,减轻了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血液质量管理得到提高,业务更加规范,有效避免工作差错,进一步保证了输血安全;提高了医院临床用血分析能力,能准确评价血站供血服务情况。国内这些省市的成功经验是极有借鉴意义的。广西各级医院及中心血站的科研人员,要跟踪输血科学研究的前沿,更新管理理念,为引进、吸收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做好准备。

4.3 加强临床输血质量控制

WH0对安全血液的定义是:不含有任何病毒、寄生虫、药物、酒精、化学物质或其他能够使受血者遭受损害、危险或疾病的外来物质的血液[1]。因此,质量是输血工作的灵魂,我们要建立省级的输血质量控制和监督管理体系,制定相应的质量控制标准及质控评估方法,对输血科(血库)及临床输血各个环节试行质量监控,保障质量审核这一血液及其制品进入临床最后一道关卡的顺利开展。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应从实验室环境与配置、试剂与样品的监控及室内质量控制(IQC)与室间质量评价(EQA)入手[16],为质量管理打下坚实基础。输血科质量管理小组应由科室负责人和科室有关人员组成,全面负责科室的质量监控以及有关规章制度和人员岗位职责的制定工作,完善、监督和落实实验室各项操作规程和质量标准。

4.4 开展新技术、新业务,提高科学合理用血水平

篇4:县级医院输血科工作体会

完善制度,依法工作

卫生行政部门对输血工作建立了各项规章制度,是血库的法律性文件,是工作的依据。其中在医疗机构临床输血技术与质量管理中规定,输血科的职能工作范围:“负责全院血液管理工作”。实际工作中,县级医院输血科不仅负责全院血液管理,还承担一个县区域内乡镇卫生院,其他国有、个体、厂矿医院的血液“中转”供应。由于这些医院对输血工作重视不够,一旦在取血、输血过程中发生纠纷,因输血科职能工作范围之规定,存在超范围供血之违规嫌疑,将要承担法律责任。但在输血预约申请制度中又规定“严禁将血液带到医院外输注(与医院有协议单位除外)”,这样衡量又有可供之责,感到困惑。

笔者建议:①从制度上应进一步明确县级医院输血科是否可作为中转供血机构,必须在职能与工作范围中作为明确规定,以制度为依据。②由卫生行政部门对可供血的医疗单位进行综合素质评估后批准,行文备案,作为符合法律可信的依据。据了解,大多数县级医院没有和基层医院签定供血合同,使输血科工作人员感到责任重大、压力巨大。

加强监管,杜绝隐患

血液管理和具体输血技术是血站、输血科、医院医疗、医技、护理众多人员先后参与共同完成的一项任务,形成了一个严密链环,任何一个环节疏忽即可发生不安全事件。往往基层医院嘱患者家属或单位司机、护工送来血样,要求紧急配血,血样无任何基础资料(姓名、性别、年龄、病房、住院号、床位、用血证明、医护人员签字等)。如不配血,必然引起医疗纠纷,而且耽误了抢救时间。

笔者建议:卫生行政部门应对全县输血工作做出统一部署,并督促检查,使之认真学习贯彻落实输血的相关文件具体规定,使业务人员认真学习掌握输血的基本知识、技能,使之充分认识输血工作的重要性,规范医疗行为,避免不该发生的医疗纠纷。

建立中心血库调节机制,减少血源报废

基层县医院输血科为保障全县区域内临床用血,常根据住院病人信息作为每周用血计划,储备一定量的各型血液,血液制品从采集到有效期仅1个月。常出现单血型发病情况,且以创伤所致的急诊病人居多,如创伤性失血休克、肝、脾破裂等手术患者,加之其他醫院用血无计划,难以准确估计,常造成某一血型血液紧缺而另一血型出现库存积压到临床有效期。储存量少,不能适应临床;储存量大,常导致大量血液报废。据本地区县级医院输血资料反映,各县级医院输血科均有相当量的血液报废。由于缺乏有效调节机制,采供血机构亦无法妥善解决。

笔者认为:中心血库对各基层县级医院输血科应建立供求信息联网制度,随时掌握各县级输血科各型血液储备情况,动态管理,组织调配,使血液报废减低到最低限度。通过调节机制,既解决血源供应紧张状态,又减少宝贵资源浪费。

总之,县级医院输血科实际已成为“供血中转站”,既要保证全县各级医疗单位的用血量,又要保证其安全性。一是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明确输血科工作范围、职责,使工作人员有章可循。二是要建立健全中心血站调配制度,减少紧缺宝贵血源报废。三是要各级卫生行政部门采取相应的行政手段,解决基层医院血液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具体问题,使县级“供血中转站”工作制度化、用血规范化、操作正规化、环节严密化,确保医疗用血及输血工作的顺利进行,确保临床用血安全,使医疗隐患减少到最小限度。

参考文献

1 杨江存,马富春,主编.陕西省医疗机构临床输血技术与质量管理手册.第1版,2006,10.

篇5:输血科主任岗位职责

1、在院长的领导下,负责本科的输血教学、科研、行政管理工作。

2、制定本科工作计划,组织实施,经常监促检查,按期总结汇报。

3、督促本科各级人员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做好登记,统计和消毒隔离工作。正确使用药品和器材,审签药品器材的请领、报销,经常检查安全措施,严防差错事故。

4、参加部分血库工作,并检查科内人员的工作质量。

5、负责本科人员的业务训练、技术考核、提出升、调、奖惩意见。搞好进修实习人员的培训及临床教学。

6、确定本科人员轮换和值班,经常与临床科室联系征求意见改进工作。

7、制订本科的科研规划,检查制度,总结经验,学习使用国内外新技术,不断改进工作方法。

篇6:输血科血库岗位职责

建立输血科(血库)是医院保存、检测、处理、发放血液及血制品的有效保证,其中心任务是向临床提供安全有效的血液及血液制品,运用输血手段及成分的缺失状态,促进病人的康复。它参与输血管理委员会的组成,负责制定临床用血计划,保障临床合理用血的供应,参与有关疾病的诊断、治疗和科研,对临床合理用血情况进行检查和监督,并对临床科学用血、合理用血给予必要的指导。

输血科(血库)的各级各类人员除了像其他业务科室一样承担科内的医疗、预防、教学和科研等工作以外,还必须做到各负其责。

1、行政主任(副)职责

(1)负责解决输血科复杂、疑难的检查、诊断、治疗及仪器设备的使用等技术问题。参加临床会诊和疑难病例的诊断治疗。审签重要的诊断报告和治疗方案。

(2)经常检查仪器设备的使用、保管和维修情况,指定人员负责登记、统计、资料积累和保管工作。

2、主任(副主任)技师职责

(1)负责本科主要仪器设备的购置论证、验收、安装和调试工作,定期检查和指导仪器设备的使用、维修和保养。解决本科复杂、疑难技术问题,并参加相应的诊疗工作。

(2)负责疑难或特殊血型的鉴定、交叉配血、免疫诊断、疑难检验项目的检查及室内、室间质控。开展成分输血,参加临床有关的会诊和治疗工作。

3、主管技师职责

(1)开展科研工作,并担负一定的教学任务,做好各级技术人员的培训提高工作,指导下级技术和进修人员的学习和工作,撰写学术论文。

(2)协助科主任制定该科室业务范围内的有关计划,并监督实施。

(3)了解国内外动向,结合本科情况,推广先进的科学技术,促进输血事业的发展。

(4)认真执行并督促检查本科室技术操作规程、生产制备工艺、质量检测标准和工作制度的落实执行情况,并提出改进和完善意见,提请上级审查批准。

4、技师职责

(1)负责所用专业仪器设备的调试、鉴定、操作、建档和维修保养,做好专业资料的积累、保管以及登记和统计工作。

(2)根据科室情况,参加相应的诊疗工作。指导和培养技士及进修人员,并负责其技术考核。

(3)负责血液质量检查和储备工作,参加发血、实验检测、血型鉴定、交叉配血和成分制备。

(4)参加科室值班。

5、技士职责

(1)负责输血前的准备和必做项目的实验检测工作。

(2)负责血型鉴定和发血工作,严格遵守查对制度,严防差错事故发生。

(3)负责储血冰箱的管理、血液的储备、血液质量的鉴定。

(4)负责药品、器材及其它物品的保管工作。

(5)参加科室值班。

6、技工职责

(1)上班前工作室卫生准备就绪,使工作室保持空气新鲜。

(2)工作间地面每日要清扫、擦洗两次,每周进行一次全面卫生清扫工作。

7、实验室工作人员岗位职责

(1)在科主任的领导下,负责各类血型的鉴定和Rh等稀有血型的鉴定及血型抗体的筛选工作。

(2)在进行血型鉴定和各类特异抗体鉴定时,严格执行技术操作规程。

(3)血清学检查时,血清抗体的检测,均应按标准和规程进行。

(4)工作中要做到:标本不污染、操作熟练、试剂标准、器皿清洁、判断准确。

(5)负责各类标本检验、检查和鉴定的登记工作。内容包括:标本号、姓名、单位、地址、特异性抗体、血型、日期、诊断和签名等,并应长期保存。协助做好Rh等血型的建档工作,为建立稀有血型者队伍提供依据。

(6)遵守科内各项规章制度,完成科主任分配的其他工作。

8、配发血工作人员职责

(1)在科主任的领导下,负责全院各科室临床用血的配血和发放工作。

(2)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执行“双查双签”制度,严格按“配血操作规程”进行工作。

(3)遇到疑难问题,请血型室人员共同解决,并上报科主任,未搞清原因的血液不得发出。

(4)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任何一项不符均不能发血。

(5)严格执行“血液领发制度”,发血者与取血者应逐项查对无误,双方签字后方可发血。

(6)临床出现输血反应时,应及时查找原因,协助科室治疗抢救。

(7)负责输血反应信息的记录、登记、汇总和分析工作。

(8)负责仪器设备的使用、性能记录及清洁和保管工作,如发现故障及时上报科主任找维修部修理。

9、质控工作人员职责

(1)在科主任领导下,负责本科业务技术的全面质量检查监督。

(2)质控人员必须坚持原则,作风正派,遵纪守法,能熟练掌握专业技术知识,能胜任本岗位工作。

(3)负责对血液及成分、化验检查等各项技术进行全面质量检查和监督。

(4)负责对原材料、半成品、成品、质检、标签、外包装、入库、出库和有关资料等质量检查和监督。

(5)负责对仪器、设备、衡器、量具质量的检查和监督。

(6)质量中有违反操作规程和严重问题要及时向科主任汇报。

篇7:输血科主管技师岗位职责

2.督促检査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的执行,严防差错事故。

3.经常检查血液质量,做好血液的储备工作。

4.指导或参加血塑的鉴定,交叉配血试验和发血工作。

5.负责药品器材的请领和管理。

6.主动深人临床科室,了解输血情况,密切配合临床需要,开展科学研究工作。

7.领导血库人员的业务学习,搞好进修、实习人员的培训。

篇8:医院输血科职责

1 科室负责人情况

输血科负责人主要负责输血科的日常管理, 管理则是输血安全的核心, 而质量和安全则是管理最基础的部分, 所以对输血科负责人的要求要更加严格。根据调查数据显示, 三级医院输血科主任副高职称以上占90%, 本科以上学历占80%, 从业时间100%在10年以上;而二级医院基本都隶属于检验科, 其负责人则为检验科负责人, 因此将二级医院检验科负责人和三级医院输血科负责人进行比较发现, 三级医院输血科负责人的职称和学历均高于二级医院。同时从数据中也可以看出在科室负责人所学专业方面二、三级医院输血科负责人集中在检验专业上, 而三级医院输血科负责人多20%是临床专业的, 这说明三级医院比二级医院重视临床专业对输血工作的指导。调查数据表明在专业资质方面, 三级医院具有国家认定资格的人员要比二级医院多10%。通过统计学分析, 没有统计学意义, 不存在显著差异。

2 科室人员总体情况

本次调查抽取二、三级综合医院输血科共102人, 二级医院25人, 平均每个科室2.5人, 三级医院77人, 平均每个科室7.7人, 可见两级综合医院输血科人数相差很大, 三级医院输血科人数已经达到二级医院的三倍之多。根据调查显示, 哈市二、三级综合医院输血科总体人员职称均在初级以上, 以中级为主, 二级医院占40%, 三级医院占43.1%;学历均为中等以上学历, 以本科为主, 二级医院占41.7%, 三级医院占48%;所学专业均以检验为主, 二级医院占72%, 三级医院占51.4%;专业资质二级医院输血科人员获得国家资质的比三级医院少21.4%;年龄层方面二级医院31~40岁年龄段和41~50岁年龄段相同, 三级医院以30岁以下年龄段为主。通过统计学分析, 没有统计学意义, 不存在显著差异。

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哈市两级医院输血科的人员以本科、中级职称为主, 这些人员大多为中青年骨干力量, 接受过正规专业学习, 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并有充沛的精力和十足的工作热情, 将对市二、三级综合医院输血事业起到积极作用。在人员专业方面, 由于输血专业是近些年新分离出来的专业, 很多人员并未接受过正规的学习, 因此专业系统的学习仍是做好输血工作的基础, 同时临床专业对输血科也起到了指导临床用血的关键的、不可忽视的作用。

3 人员准入

调查数据显示, 二级综合医院人员进科时有100%进行资格审查;三级综合医院人员进科时有95.8%进行资格审查;二级综合医院输血科进科审查内容中学历占32%, 资格证72%, 专业理论占52%, 技能考试占56%;三级综合医院输血科进科审查内容中学历占70.8%, 资格证68.1%, 专业理论占68.1%, 技能考试占62.5%。经过统计学分析, 不存在统计学意义, 无明显差异。

4 人员专业知识与技能情况

4.1 人员专业知识掌握情况

本此调查在工作人员问卷中设计了12道输血专业的基础知识, 共调查77名工作人员, 二级医院15人, 三级医院62人。调查问卷中设计的12道输血基础知识的问题是使用头脑风暴法挑选出来的, 都是在日常工作经常能够用到且容易疏忽或出错的问题。数据表明, 有2名三级医院输血科工作人员完全答对, 占总人数的2.6%。根据PT评分标准原则, 每题1分, 满分12分, 则此问卷及格分数为10分, 统计得出, 二级医院及格率为26.7%, 三级医院及格率为62.9%。数据显示, 问答中正确率最低的为在输注前必须进行交叉配血试验的血液成分, 三级医院仅有2.6%的人答对, 二级医院没有一人答对, 这样的问题反映出, 两级医院输血科对交叉配血工作的熟知度极低, 对于输注什么类型的血液成分应该进行交叉配血根本不了解。

通过对输血专业基础问题的统计, 可以看出市二、三级综合医院输血科人员对输血基础知识的掌握很不扎实, 尤其是二级医院输血科的人员, 一些在工作中常能应用到的题答错, 说明在平时工作中的工作细节不能严格地按照《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 (试行)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和科室sop文件来执行。因此对于市二、三级综合医院输血科在加强基础知识学习的同时, 重点要强化对法律法规的学习, 这是一个合格的临床输血工作人员的职责。

4.2 人员专业技能掌握情况

4.2.1 设备的操作与考核

调查表明, 输血科工作人员85%以上都能熟练地操作全部设备, 只有10%左右能操作关键设备。通过统计学分析, 没有统计学意义, 不存在显著差异。二级医院对设备的考核方法主要是检查使用记录, 三级医院的考核方法主要是现场检查操作, 这体现出二、三级医院对安全管理态度上的差距。通过统计学分析, 不存在显著差异。

4.2.2 设备与工作

调查结果显示, 二级综合医院输血科的设备中有72.0%能满足工作需要;三级综合医院输血科的设备中有84.7%能满足工作需要。二级综合医院输血科的设备不能满足工作需要的原因有75%是设备不足开展不了所有检测项目, 25%是无专用设备经常共用;三级综合医院输血科的设备不能满足工作需要的原因有100%是设备不足开展不了所有检测项目。通过统计学分析, 没有统计学意义, 不存在显著差异。

4.2.3 故障处理

调查结果显示, 二级综合医院输血科的设备故障时有32%启用备用设备同时请维修人员来处理, 68%没有备用设备马上请维修人员处理;三级综合医院输血科的设备故障时有55.6%启用备用设备同时请维修人员来处理, 44.4%没有备用设备马上请维修人员处理。通过统计学分析, χ2=4.119, P=0.042, P<0.05, 有统计学意义。调查显示, 二、三级综合医院输血科都能根据仪器保养维修工作制度及时请维修人员来处理, 但在维修期间, 二级医院有32%, 三级医院有55.6%能够启用备用设备。经过统计学分析, 有统计学意义, 两级医院存在显著差异。

5 科室人员培训

二级医院输血科有继续教育计划的比三级医院输血科少1.9%;二级医院输血科人员接受过1次及以上培训的比三级医院少4%;2009年二级综合医院输血科人员中有78%接受过1次及以上培训, 三级综合医院输血科人员中有82%接受过1次及以上培训, 经过统计学分析, 不存在统计学意义, 两级医院没有显著差异。输血科人员的继续教育关系着临床用血的质量和安全, 更关系着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因此也是十分重要。

6 科室人员体检与健康档案

数据表明, 二级医院输血科比三级医院输血科多6.4%的人员建立了健康档案;二级医院输血科每年体检一次及以上的比三级医院少8.4%。数据显示, 二级医院输血科人员中有68%一年体检一次, 三级医院输血科人员中有76.4%一年体检一次及以上, 经过统计学分析, 没有统计学意义, 两级医院不存在显著差异。

7 意见与建议

综上所述, 重视对科室人员素质的管理, 规范人员健康档案的建立, 加强科室新进人员的审核, 组织科室人员继续教育学习及培训, 重点学习专业基础知识和法律法规, 这是一名从事输血专业的人员最基本的要求, 也是最基础的办法。目前临床输血的发展趋势已经趋向于多元化, 吸取临床专业的知识更有助于指导临床用血, 因此在保证输血和检验专业人才素质的同时, 培养输血科人员学习一些临床相关的知识和最新的专业知识, 更有助于临床输血事业的发展, 这已经是形式所趋。因此医院的人力资源管理已经成为医院管理的核心环节, 加强医院的人力资源管理不仅可以整合医院的资源, 而且能够提高医疗人员素质, 加强医院的核心竞争力, 从而进一步促进医院的可持续发展。[2]

参考文献

[1]倪利蓉, 陈红宇.加强临床护士输血规范化管理确保输血安全[J].现代医药卫生, 2006, 22 (4) :611-612.

篇9:加强医院输血科建设管理探讨

(广西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输血科广西钦州535000)【摘要】作为新兴的、涉及多科学的综合性输血科,日益成为了全国各医院建设中重要部门的组成部分。临床用血由单一的输全血模式发展到输成分血多种模式,如何有效提高血液质量,,减少输血反应,防范输血纠纷等问题规范管理,日益重要。如何把输血科建设好,确保输血工作的质量,推动输血工作快速持续发展,最终达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雙丰收,是摆在输血工作人员面前最现实的问题。【关键词】输血科;建设管理;医院【中国分类号】R19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4-0404-01 输血是医院抢救患者的重要手段之一,输血科是医院综合性科室,是医院建设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我国输血医学近几年发展迅速,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相当大的差距.为加强输血科的管理和建设,我院输血科严格执行省综合医院管理评审标准,规范输血科建设。20世纪90年代卫生部要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设立输血科/血库,在本院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领导下,负责本单位临床用血的计划申报、储存血液,对本单位临床用血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并参与临床有关疾病的诊断、治疗与科研[1]。但截止到目前,输血科建设进展仍缓慢,与卫生部的要求不相适应。医院输血科或血库现状如下:1、大多数医院未设置独立的输血科或者血库。2、人员不足,技术水平偏低。绝大多数医院的血库设在检验科内,有的有1~2名专职人员,有的直接由检验科技术人员兼职血库工作,即使有专职人员的多为因年长体弱从其他岗位调整从事血库工作的护理或其他技术人员,临床或输血技术水平偏低[2]。3、房屋不足,设备简陋。绝大部分医院血库没有专用房屋,储血设备也很简陋,有的医院没有专用储血冰箱,甚至使用家用冰箱储血。4、临床用血不规范 人情输血、安慰输血时有发生。如何做好输血科全面的质量管理,以适应新形式下的输血工作的变化,本文就这几年参与输血管理工作谈谈自己的体会和认识。一、重视输血科基本建设。随着医院业务技术水平不断发展和提高,输血科要由单纯发血,配血的功能向具有诊断,治疗功能的科室转变。因此,必须建立独立的输血科,确保贮存配血和其他科学,合理用血措施的执行,并承担临床用血技术指导和实施。要重视仪器设备的配备,如全自动血细胞分离机,血小板保存箱,血浆快速解冻箱,低温冰箱,低温离心机等,使其人员,设备的配备与功能相适应。二、严格输血执行制度,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输血安全。现代输血管理的成功,不仅取决于“目的”是否明确;而且,也取决于达到这一目的所采取的“方法”是否有效。质量工作是输血工作的灵魂,必须对其进行系统规则。全面质量管理(TQM)作为一种管理理论,它不仅是质量的理论,其本身内在思想、概念和一整套管理技术必将成为输血事业发展的带动性力量。我院输血科牢固树立“质量就是生命”的意识,建立健全科室质量手册,全方位加强质量管理。具体如下:1、实验室标准化,包括技术人员应该是接受过输血专业理论和实验技术培训合格的检验专业的院校的毕业生,并有专业技术职称;科室要有符合输血专业试验的要求的设备,如血库专用离心机、血库专用冰箱、血小板恒温震荡保存箱等;试剂必须使用国家指定厂家生产的经“批批检”产品;输血工作人员都应按照《中国输血技术操作规程》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进行严格的输血相关检查、七查七对制度;科室实施计算机管理等。2、输血科依据输血科不同岗位和工作特点,制定《输血科各岗位工作职责实施细则》、《输血科设备管理制度》、《特殊事件记录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等;工作职责、仪器管理等责任到人,做到“一切行为有依据,一切行为有记录,一切行为可溯源。”使每一个工作环节都有章可循,使环节质量有了可靠保证。3、为了确保输血质量,及时发现和解决输血问题,输血科应加强输血不良反应的诊断与检查、输血后效果的考核和观察,还要定期检查血液和血成分的质量等。4、完善输血相关文书和输血相关检测,避免法律纠纷。随着公民法律意识的增强,由输血引起的医疗纠纷时有发生,为此输血科制定了各种协议书,如《输血协议书》、《自身输血协议书》、《血液成份单采协议书》、《血浆置换协议书》等以明确责任。另外,血液传播性疾病已成为威胁人类的重大医学问题,调查表明由于无偿献血的推广,献血者素质的提高,受血者输血前五项检查(HBSg、HCV抗体、HIV抗体、TP抗体、ALT)的总体阳性率明显高于无偿献血者。因此,输血科要开展受血者输血前血液传染性指标的检测,这不仅是对患者负责,也是医务人员保护自身安全的需要,为医患双方自我保护提供了法律依据。三、注重业务技术建设与管理。输血科(血库)业务技术管理应通过网络、数据库的应用,实现信息共享、规则共享、经验共享。通过操作自动化与智能化程度的提高,减少输血科(血库)工作强度与差错。首先医院输血科(血库)收发血、储血冰箱温度与与异常报警记录等不能停留在简单“手工小作坊”状态,应引入现代化信息管理模式实施电脑化管理,可根据国家或(和)地方卫生行政部门的临床输血管理规定随时进行信息资料储存与查询等。其次,可进行“电子交叉配血”工作,也就是应用计算机技术对献血员与病员的资料(包括:一般性资料、红细胞血型与抗体筛查等资料)进行计算机信息配对性核对等。另外,也可开发临床输血条形码保障系统,就是唯一的辨认号码( ID) 被贴在病人手带、交叉血样管、交叉配血相符的血袋上,输血时使用电脑对护士、病人、交叉血样及血液制品的ID 扫描,若与电脑里的资料相符则能实施输血,否则会出现报警提示防止输血差错与事故。医院输血科(血库)必须高度重视业务技术创新,寻找学科发展和进步的新的支撑点,营造“拳头产品”,创建“人无我有、人有我精”的特色优势项目,提高整体水平和综合竞争能力;但同时也随之带来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可能没有与之相应的、现成的标准、规范,缺少制度的约束,甚至没有法规的限制。因此,需要医院输血科(血库)管理者具有较好的组织指挥能力和应变协调能力,不断完善规章制度,求得输血科(血库)业务技术管理效益的最大化和最优化。最后医院输血科(血库)也必须高度重视计量与质控工作,保证科室使用医疗仪器设备的性能符合国家颁布的标准;保证输血前检测过程的标准化与正确性。四、加快输血人才培养,提高输血人员业务素质。随着输血医学的不断发展,输血医学已发展成为涉及多学科的边缘科学,加强输血医学专业理论知识及相关基础知识的学习,提高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是做好输血科建设和质量管理的前提。1、通过举办专业基础知识培训班,新技术新业务培训班,各种学术交流会,聘请专家指导,选送人员外出进修学习等,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提高输血技术人员水平.积极参与临床治疗,指导临床用血,保证输血工作质量。2、开展输血法律法规的全员培训,强化依法用血观念和科学用血意识。3、人员培训与考核相结合,每年定期考核,考核成绩列入个人技术档案,并作为评先树优的重要条件之一。五、加强临床用血管理,实现科学,合理用血。医院要将临床合理用血尤其是成分输血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医院应成立临床用血管理领导小组,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积极开展合理用血,科学用血教育。制定用血审批制度,严格输血适应证,坚决杜绝输“人情血”,“安慰血”,积极实施成分输血,将合理科学用血作为医院,科室工作质量考核内容之一。六、积极防范临床输血纠纷。著名管理学家戴明博士提出的戴明循环(PDCA 循环)中即强调积极处理的重要性,如不处理,一切都成为徒劳[3]。严格遵守《临床输血技术规范》操作;熟识输血适应证;临床医师应仔细书写用血申请单;患者进行相关传染病的检测;填写反应回报卡,掌握输血反应的第一手资料,做好输血反应的相关实验;积极开展了自身输血,既可降低输血反应的概率,也可减少医疗费用;拓展ABO溶血的孕妇产检和卡式微柱凝胶血型鉴定,凝聚胺配血法等项目,可有效降低不完全抗体引起的输血反应;加强临床医务人员及输血科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总之,输血医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输血科也是一个新兴的科室。如何把输血科建设好,需要全体输血技术人员更多的探索。相信随着输血医学的发展,输血科一定会越来越壮大,成为医院诊疗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参考文献[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1999[2]刘振北,刘凯.22家医院输血科(血库)现状分析.中国输血杂志,2005,18(2):148.[3]张凌云,李英兰,单信芝. 临床护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处理对策[J]. 齐鲁医学杂志, 2008,20(2):174.

篇10:输血科工作人员岗位职责整理版

1.在医院输血管理委员会和科主任领导下进行工作。

2.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认真贯彻执行《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制度、岗位职责和标准操作规程,严防差错事故发生。3.负责临床科室血液预约及用血计划的编制工作。

4.负责试剂、物料的验收、入库、保管及冰箱温度记录工作。5.做好仪器、设备、衡器的使用、维护、保养、校验和检定工作。

6.负责血样的采集、送检、血型鉴定、交叉配血、不规则抗体筛查、血液入库、核对、储存、发放、运输、质量检查、标本及血袋保留、冰箱温度记录、冰箱消毒记录等工作。7.深入临床科室,了解输血情况,配合临床需要,开展输血新技术、新方法的推广运用工作。8.负责输血不良反应的调查、处理和上报工作。

9.加强业务学习和培训,做好进修、实习人员的带教工作。10.负责每月用血情况统计上报工作。

11.负责各项登记、统计及资料收集、整理、保存、移交工作。

12.做好实验室空气、物表、地表消毒灭菌,医疗废物消毒、毁形、处理和记录。13.积极完成科主任交办的临时性工作。

☺☻➵输血科工作制度

为了使科室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根据有关规定,结合本科室实际,制定本制度。1.输血科(血库)以“安全第一、服务临床”为宗旨,为临床各科提供各项优质服务。2.认真履行岗位职责,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提高服务质量,坚持24h值班制,为临床提供准确可靠的试验结果和安全可靠的血液及制品。3.做好本单位临床用血的计划申报工作。4.做好临床用血制度的执行情况的检查监督工作。5.积极参与临床有关疾病的诊断、治疗与科研。6.使用符合质量标准的试剂,使用仪器设备符合计量标准,做好仪器设备使用、维护、保养和校验工作,确保仪器设备性能完好,建立仪器设备使用、维护和保养档案。7.认真做好标本收集、处理、检测、保留工作。

8.认真做好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工作,ABO血型鉴定作正反定型,常规检测Rh血型,交叉配血至少使用2种方法(包括盐水相和非盐水相)。

9.认真做好血液入库、储存、出库、领取、发放、运送工作,以及配血标本和输血后血袋的保留工作。

10.认真做好输血不良反应的调查、处理、登记工作。11.做好各种实验记录及各种数据的统计上报工作。

12.积极参加业务学习和继续教育培训,撰写科研学术论文,不断提高业务技术水平。13.做好实验室消毒灭菌,清洁卫生工作,按规定做好生物垃圾的消毒处理、运输消毁工作。14.做好实验室安全保卫和消防工作。15.完成上级交办的临时性任务。

☺☻➵交叉配血制度

1.受血者配血标本必须是输血前3d内采集的,无溶血、无重脂、无细菌生长。2.送标本时,《临床输血申请单》和受血者标本二者不分离。

3.交接标本时,逐项核对《临床输血申请单》所记录内容与受血者标本是否一致。4.凡输注红细胞类成分必须做交叉配血试验,输注血小板一般情况下同型相输(特殊情况除外),输注血浆和冷沉淀可不做交叉配血试验,但必须同型或相容。

5.配血前,按标准操作规程再次复查受血者和供血者ABO和Rh(D)血型,ABO血型作正反定型,Rh(D)血型鉴定最好用两个厂家试剂,供血者为Rh阴性者应进一步作DU鉴定,如鉴定结果为DU,该血只能作为Rh阳性血输给患者。如果受血者为Rh阴性可不作DU鉴定,因为受血者无论Rh阴性或DU都输Rh阴性血液。

6.配血时,严格按标准操作规程操作,认真观察结果、先肉眼观察后,再用显微镜观察,主侧和次侧应无凝集或无溶血。如果受血者同时输多个血,必须将每个献血者之间血液作交叉配血试验,发现不相合时,该血液不得输入受血者体内,查找原因后,作进一步处理。7.配血时应有一人(一人值班除外)专门负责监督和复核受血者和供血者血标本是否准确,配血结果是否可靠,《配血试验报告单》字迹是否工整,填写是否完整、准确,决不允许张冠李戴,出任何错误。

8.凡遇下列情况必须按有关规定作不规则抗体检查:(1)交叉配血不合时;(2)有输血史、妊娠史或短期内需要接受多次输血者。

9.严格临床输血核对制度,输血前病人至少作两次血型鉴定,且前后相符。交叉配血过程必须做3次核对,即配血前、配血中、配血后核对。

10.严格血样保留制度,标本及配血管保存至少7d,特殊病例分离血球、血清冰箱保存。

☺☻➵领血、发血管理制度

1.从血站领取血液时,派经过培训的专业技术人员持取血证领取。2.从输血科(血库)领取血液,由经过培训的医护人员持取血单领取。3.输血科(血库)有专人负责发血或谁配血谁发血,禁止非专业人员发血。

4.取血与发血的双方必须共同查对受血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病区、床号、血型,献血者条形码号、血型、血量、品种、配血结果、有效期、失效期及血液的外观质量等,准确无误后,双方签字发血。

5.凡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一律不得发血:(1)标签破损、字迹不清;(2)血液中有明显血凝块;(3)血袋有破损、漏血;

(4)血浆呈乳糜状(暗灰色)或红色(溶血);(5)血浆中有大量气泡、絮状物或粗大颗粒;

(6)未摇动时血浆层与红细胞的界面不清或交界面上有溶血;(7)红细胞层呈紫色;

(8)过期或其它需要查证的情况。

6.配血结果未出来前或配血结果有疑问时严禁发血。血液发出后,受血者和供血者血样于2~6℃冰箱保存至少7d。7.血液发出后不得退回输血科(血库),医护人员取血时,一次只能领取一位受血者的血液,决不允许一人同时领取几位受血者的血液。8.输血后的血袋应交回输血科2~6℃保存至少1d。

☺☻➵储血冰箱内严禁存放其它物品,冰箱每周消毒一次,冰箱消毒效果监测每月一次,菌落数<80cfu/10min或<200cfu/m3(培养皿90mm细菌培养),无霉菌生长。

下面是去年整理的,参考性的看看:

评审专家有可能提问的输血问题

1、医院有无对全院医务人员进行输血知识的培训?《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卫生部第85号令)有无培训?培训时间、地点?培训人? 有,医院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全员培训。

① 2012年9月13日培训的内容有:输血相关法律法规;合理用血知识;输血不良反应的识别、处理;紧急抢救配合性输血管理制度。主讲人:辛永红 培训地点:病房楼11楼 会议室

② 2013年3月9日培训的内容有:《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卫生部第85号令)、三级综合医院评审要点(输血管理)和临床合理用血新技术。主讲人:楚中华(齐鲁医院)、任艺虹(北京301医院)培训地点:病房楼11楼 会议室

2、《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卫生部第85号令)中“SHOT”是指什么?

“SHOT”:输血严重危害的简称。包括:输血不良反应、输血传染病、血液输注无效。

3、用血申请是怎样分级管理的?用血量超过多少毫升需要履行大量用血审批手续?

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少于800毫升的,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上级医师核准签发后,方可备血。

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在800毫升至1600毫升的,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经上级医师审核,科室主任核准签发后,方可备血。

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达到或超过1600毫升的,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科室主任核准签发后,报医务部门批准,方可备血。急救用血,事后按规定补办手续。

以上三条,如遇夜间或节假日紧急用血,无上级医师签字时,可向医院行政总值班和/或上级医师请示,先行输血治疗,事后(第一个工作日)按规定补签。

4、医院临床输血由何部门组织管理?

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主任委员由分管副院长担任,成员由医务部门、输血科、麻醉科、开展输血治疗的主要临床科室、护理部门、手术室等部门负责人组成。医务、输血部门共同负责临床合理用血日常管理工作。

医疗机构法定代表人为临床用血管理第一责任人。

5、紧急用血时,若输血科无同型血库存,血站也无库存,如何处理?

根据《紧急抢救配合性输血管理制度》要求,可上报、请示领导,启动《特殊用血应急协调机制》,执行《ABO血型相容性(非同型)输注程序》或《RhD阴性患者输注RhD阳性血液制剂紧急输血程序》。如: AB血型患者可输注OAB型红细胞,RhD阴性患者可输注RhD阳性血液等。

6、新鲜冰冻血浆与普通冰冻血浆的区别是: ①新鲜冰冻血浆是抗凝全血于6-8小时(ACD、CPD或CPD-l)之内在4℃条件下离心,将血浆分出,并迅速在-30℃以下冰冻成块,于-20℃条件下保存,冰冻状态一直持续到使用之前,有效期为1年,制品内含有全部凝血因子。

②普通冰冻血浆是全血在保存期内经自然沉降或离心后分出的血浆,立即放入-30℃以下冰箱冰冻成块,于-20℃条件下保存,冰冻状态一直持续到使用之前,有效期为5年。该制品内含有全部稳定的凝血因子,但缺乏不稳定的凝血因子Ⅷ和V,主要用于凝血因子Ⅷ和V以外的凝血因子缺乏症受血者的治疗.

7、新鲜冰冻血浆(FFP)的输血适应症有哪些?

用于凝血因子缺乏的患者。

1、PT或APTT>正常1.5倍,创面弥漫性渗血者;

2、急性大出血输入大量库存全血或浓缩红细胞后(出血量或输血量相当于患者自身血容量);

3、病史或临床过程表现有先天性或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者;

4、紧急对抗华法令的抗凝血作用(FFP:5~8ml/kg)。

注:①目前我院使用的病毒灭活冰冻血浆绝大多数(≥95%)未提取冷沉淀,所含成分同新鲜冰冻血浆,含有全部凝血因子及血浆蛋白; ②被提取过冷沉淀的冰冻血浆成分同普通冰冻血浆。

8、何谓冷沉淀?其主要成分有哪些?

冷沉淀是将新鲜冰冻血浆置4℃水中条件下融化,待其融化至尚剩少量冰渣时取出,重离心,移出上层血浆,剩下不易溶解的白色沉淀物即为冷沉淀。冷沉淀与最后剩下的少量血浆(25ml左右)即放置-30℃冰冻,有效期从采血之日起为1年。

冷沉淀含有5 种主要成分:丰富的因子Ⅷ复合成份(约使新鲜冰冻血浆中的因子Ⅷ浓缩10倍)、纤维蛋白原、纤维结合蛋白(fibronectin,Fn)以及纤维蛋白稳定因子(XⅢ因子)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

9、冷沉淀有哪些临床适应症?

先天性Ⅷ缺乏(甲型血友病)、获得性Ⅷ缺乏,如DIC,各类手术病人中的大出血,凡输血800~1200ML时既可加输一组冷沉淀(8-10 U),对出血病人有很好的止血效果。冷沉淀适用于儿童及成人轻型甲型血友病、血管性血友病、先天性或获得性纤维蛋白原缺乏症及因子XⅢ缺乏症病人。冷沉淀也适用于手术后出血、创伤、失血性休克、消化道出血、烧伤、重症感染和肝脏疾病及DIC等病人的替代治疗。

10、血液输注的时限要求?

①全血、红细胞应该在离开冰箱后30分钟以内开始输注。每袋血不超过4小时。没输完的部分应废弃。

②血小板取回后应立即输注,每袋血要求以患者可以耐受的较快速度输入,每袋血小板应在30分钟内输注完毕。血小板切勿放在冰箱中保存!

③血浆及冷沉淀: 融化后应尽快输注,要求以患者可以耐受的较快速度输入。对成年患者来说,200mL血浆应在30-40分钟内输完,一个单位冷沉淀应在10分钟内输完。

11、血液取回后,发现病人发烧如何处理?

应及时与输血科联系,将血液送回输血科,暂存于专用储血冰箱内,待病人体温正常后再输注,同时要做好记录。临床科室不能自行保存(因无专用储血冰箱)。

12、输血完毕后血袋如何保存?发生输血反应的血袋保存时间?

输血结束后,护士及时将血袋送回输血科至少保存1天(2~6℃冰箱内保存)。评审专家回答:发生输血反应的血袋至少保存7天。

13、输血科与用血科室如何沟通?

①输血科定期向用血科室发放《满意度调查表》,征求意见和建议,持续改进工作; ②用血科室通过电话或其他方式咨询或探讨临床用血方面的问题。

14、什么是血液保护技术?

在围手术期的各个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技术或联合使用多种方法进行的血液质量或数量的保护。

自身输血三种方式: ①储存式自身输血 ②等容稀释式自身输血

③回收式自身输血

15、怀疑病人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时应急措施:

(1)立即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同时观察剩余血外观;

(2)通知临床医师对症处理,抢救;同时通知输血科检测分析;

(3)两名医护人员再次共同核对病人《输血记录单》、血袋标签、交叉配合试验记录及病史各项内容;

(4)采集病人血样及血袋中剩余血(最好和血袋一起)送输血科检测分析;

(5)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加肝素抗凝剂,分离血浆,观察血浆颜色,测定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

(6)留取反应后第一次尿送检(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由血管内溶血引起,尿中含血红蛋白);

(7)必要时,溶血反应发生后5~7小时测血清间接胆红素含量。

16、怀疑病人细菌性输血不良反应时应急措施:(1)立即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2)输血袋不离开病人或家属视线;(3)由输血科通知供血机构;

(4)在病人或/和直系亲属、医院、供血机构三方共同 在场的情况下,抽取血袋中血液做细菌学检验并封存血袋备检。

上一篇:民事经济活动下一篇:自动控制原理试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