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输血科建设范文

2022-06-14

第一篇:浅谈输血科建设范文

中医院输血科建设及科学合理输血汇报材料

提医疗高技术水平开展科学规范用血

——##中医院输血科建设及科学合理用血工作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

大家好!

根据市卫生局要求,为进一步加强医院输血科建设及科学合理使用血液,保障临床安全用血。我院严格按照省、市下发的规范要求开展工作,建立健全相关工作机制,形成各科室、各部门齐抓共管、协调建设的良好局面,逐步将输血科建设和安全用血纳入系统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下面,我就医院输血科建设和科学合理用血工作,汇报如下:

一、加强管理,落实安全用血

为确保临床输血安全,医院制定了详细的管理制度、输血工作制度、岗位职责、技术操作规程,切实加强对输血工作的监督管理。建立执行用血申请及登记制度,输血前的检验和核对制度及质量考核制度,做到管理制度化,操作规范化,有效控制输血差错事故的发生,保证临床用血安全。血液的进、出库严格落实查对,把好质量关。全血、成分血进库前要认真核对验收,包括运输条件、血袋外观、包装是否完整、标签填写的字迹要清楚齐全,对不符合要求者严禁使用。各种制度的强化和实施、督促和修正,有效的提高了效率,减少了医疗差错。

二、加强培训,落实科学用血

输血工作要求工作人员不仅要掌握专业技术知识,有熟练的操作技能,还必须要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对患者高度负责任,对工作一丝不苟,树立安全第一的观念。为规范临床用血管理,普及有关临床用血的法律、法规,规范临床输血的操作程序,确保临床输血的安全。我们对医务人员进行了输血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的学习培训,尤其是新上岗人员更是重点培训。制定了详细的业务学习计划和严格考核制度,加强科学合理用血能力的提升,特别是对全体医务人员进行核心制度的考学,要求人人合格,确保患者用血安全。科内每周组织一次业务学习,重点学习新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操作规范,开展疑难问题大讨论,不断提高技术人员规范操作的安全意识。通过学习和培训,促使医务人员善于思考和分析问题,积累经验,掌握现代输血知识,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素质。

三、加强宣传,落实节约用血

为加强输血管理,输血科不断加强与临床医务人员沟通,参于临床输血查房,指导医务人员严格掌握用血适应症和输血指征。为普及临床输血知识,提高科学、合理、规范输血、用血,由医务科牵头,在全院组织了多种形式的培训活动。医院每年在全院组织职工进行一次义务献血,去年我院共有23人参加义务献血,献血量达到4000ml,并有部分医务人员常态献血。积极向社会加强义务献血知识的宣传力度,通过宣传彩页、网站、院报等手段,向社会广大群众进

行宣传,供公众学习、了解无偿献血的知识和输血安全知识以及我县对无偿献血者的优惠政策、措施。

四、加强监督,落实合理用血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临床用血技术规范》、《##省医疗机构输血科(血库)建设管理规范(试行)》和《##市关于加强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工作意见的通知》精神,提高临床用血管理工作持续改进,确保临床用血质量,医院定期召开输血管理委员会会议,讨论当前存在问题和需要改进办法;通报医院用血数量、指导临床合理、科学、安全用血;对各种输血病历进行讨论、讲解;健全各项管理制度,严格审批用血手续和程序,特别是对输血前五项的检测和各种记录、交接的到位。医院不定期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促进医务人员更新知识,提高技术水平,更好的服务于广大患者。

经过全院职工的共同努力,我院在输血科建设和科学合理用血工作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作为服务广大人民群众的重要部门,血液管理涉及到千家万户的生活质量。在今后的工作中,我院将继续认真落实上级部门关于输血工作的指示精神,进一步加大基础、设备、人员的投入,加强临床用血安全宣传力度,保障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为患者创造一个安心、舒心、放心的就医环境做出更大的贡献!

谢谢大家!

第二篇:输血科防范临床输血纠纷措施

随着社会进步,普法工作的广泛开展,人们的法律意识逐步增强,临床输血引起的医疗用血纠纷尤其是输血传播性疾病医疗纠纷越来越多。因此输血科在防范临床输血纠纷、维护医院的合法权益中,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规范医疗行为,严格依法办事

输血科要配合医院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抓好《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落实,参与临床用血规范管理与监督,主要有:

1、要与患者或其家属解释血液来源的特点,即临床用血来源为输血科,输血科血液取自当地血站。并了解患者或其直系亲属有无无偿献血经历,并统计上报献血办。

2、经治医师了解并掌握输血适应症,且工作中掌握适度,按医院规定履行申报手续。

3、经治医师在实行输血治疗前与患者或其家属谈话,医患双方共同签署输血治疗同意书或用血志愿书;输血前留取患者标本进行相关传染病的检测。

4、输血时由两名医护人员认真核对,准确无误后方可输血,输血严格依规程操作。

5、认真收集临床医护人员填写的输血反应回报单,每月统计报医务处(科)。

6、实行无偿献血后,有些患者对输血收费不理解,要对用血过程中遇到的经济问题依当地政府有关规定予以解释,以免误会。

二、强化质量意识,抓好内部管理

输血科房屋设施须符合卫生学要求,结构与布局合理,仪器设备满足日常工作需要。工作人员素质高,责任心强,经过了岗位培训。在做好这些基础工作的同时,还应加强管理,做好:

1、严把血液入库关。全血、血液成分入库前要认真核对验收,认真做好血液出入库、核对、领发的登记。

2、贮血冰箱依规程进行消毒、检测,全血、血液成分分别贮于血库专用冰箱不同层内或不同专用冰箱内,且标识明显。

3、交叉配备操作正规、结果准确、报告及时。

4、大力宣传无偿献血,努力推广成分用血,积极开展自体输血、互助输血、光量子用血疗法等多项服务。

三、在输血纠纷中输血科免责情形

1、血源方面:

1)由于供血辐射范围及运输方式上的变化,为及时到达;或由于供血数量不足而出现的“血荒”,以致造成不良影响或严重后果的。

2)血站过错如血站的合法性、血站献血员档案缺失、血站采集未经检测的血液、血站使用试剂不合格、献血者化验检测与采血间隔超过安全时限等。 3)输血所具有的客观危险因素如血液检测的“窗口期”,由于试剂和仪器性能限制引起的客观存在的“漏检”等。

4)输血过程中发生的同种异体抗原引起的输血反应。

2、临床方面

1)医护人员未按要求操作,如查对错误、血液污染等。

2)受血者在输血前和输血后未留取标本进行输血传播性疾病检测的。 3)输血记录缺失或“用血治疗同意书”无患者或其亲属签字。 4)血液来源非法,未经血库发放等。

3、受血者方面

1)超过诉讼的时效。据《民法通则》规定,若确诊输血传播性疾病时间距来访时间已超过一年,同时又无诉讼时效终止、中断情形,以不接待为妥。若医患双方争议为20年前的,则更应不接待。 2)所患疾病并不是输血传播性疾病。

3)非输血途径感染的输血传播性疾病如吸毒、不洁注射等。

第三篇:输血科临床输血管理控制体系及标准

依据《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三级综合医院评价标准》输血科建立科室的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并实施,实施细则如下:

临床输血管理控制主要是指临床输血工作的流程控制

医院临床输血工作流程

目的:

医院临床输血治疗服务流程的建立是为了临床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血液制品,保障临床用血安全。

临床申请标准

临床医师输血前的判定流程

判定思路

判断输血 输血 输什么? 输多少? 何时输?

临床医师-------→判断--------→品种 --------→ 用量 --------→ 时机

权衡利弊 不输--------→输血液代用品或其他治疗

对受血者的临床输血风险告知并且医生和患者双方在了解了输血风险和必须性后在临床输血治疗同意书上医患双方共同签字。

临床医师判断患者是否能开展自身输血、手术室等容性血液稀释术、术中自身血回输术或术中控制性低血压术等技术。

受血者紧急抢救或紧急手术需要输血,受血者无自行签字能力,受血者直系亲属或监护人不在现场,受血者或直系亲属或监护人应认同医院为其代签的输血治理同意书。

临床医师在患者需要输血治疗时,必须告知受血者及直系亲属或监护人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和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若干规定中关于无偿献血者用血的权力和义务。

对受血者临床输血治疗前医疗机构应该进行保护性检测的检查和留样。

以上的工作必须在病历中做详细纪录。

持续改进。

临床护士输血前的标本采集流程

临床护士根据临床医师在规范的临床输血申请单上受血者的临床数据采集标本。

输血科的血液标本必须是无任何抗凝剂或促凝剂的血样。

常规临床输血必须先抽血型标本,在血型鉴定结果出来后,再抽取用于交叉配血的标本(急诊临床输血除外)。

如果是反复输血的受血者的标本必须是在前一血液制品输注完成后再重新抽取新的标本配合新的血液制品。

临床护士在离开受血者床边时将受血者姓名、科别、床号、住院号或唯一能识别受血者的标识贴在标本上,并做采血的病历纪录。

临床输血治疗的申请单和标本必须由工作人员送到输血科并做交接纪录。

持续改进。

交叉配血标准

标本的接受和审核管理流程

输血科按标本接收制度接收临床输血治疗的标本,对不合格的标本应提出要求或重新采集。

交叉配血后的标本应在输血科的专用冰箱内保存2周(或按医疗机构平均住院日来保存)。

持续改进。

交叉配血流程

输血科的工作人员要逐项核对输血申请单、受血者和供血者标本。交叉配血时,应同时鉴定受血者和供血者的ABO血型(正反定型)、Rh血型,正确无误后方可进行交叉配血。

两人值班时,交叉配血试验由两人互相核对;一人值班时,操作完毕后自己复核,并填写配血试验结果。

交叉配血的方法必须是《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中的方法。检测方法必须包括特殊介质的方法。

若受血者血型与前次血型不符时应重新抽取标本再次鉴定血型 ;若供血者血型与标签不符合时应该及时调换血袋,并与血站及时联系,查清问题的根源,纠正错误。

输血科根据临床输血申请单的要求准备并交叉配合相应的血液或血液制品。

输注全血、浓缩红细胞、悬浮红细胞、洗涤红细胞、冰冻解冻去

甘油红细胞、浓缩白细胞、浓缩血小板等患者,必须进行交叉配血试验。

单采血小板应ABO血型同型输注或交叉配血。

新鲜冰冻血浆、普通冰冻血浆、冷沉淀凝血因子应同型输注或相容输注。

交叉配血不和时必须对受血者鉴定不完全抗体的检测和对受血者输血史、妊娠史、输血反应史进行调查和了解。

交叉配血后的标本应在输血科的专用冰箱内保存2周(或按医疗机构平均住院日来保存)。

交叉配血的实验结果必须纪录在专用的登记本上,并且要保存10年。

在确认配血结果相合或阴性无误后,填写交叉配血试验报告,记录交叉配血结果并登记或电脑打印交叉配血报告单(血浆或冷沉淀必须ABO、Rh血型相符)在确认无误后并由双方签字后,方能将血液或血液制品从输血科发出。

责期临床用血,交叉配血合格的血液应放置在专用储存血液冰箱

的专用待发区,常规和急诊临床用血急诊配血及时发血。

持续改进。

血液制品储存标准

输血科的血液制品必须储存在不同的血库专用冰箱内。

全血、血液成分入库前要认真核对验收。核对验收内容包括:运输条件、物理外观、血袋封闭及包装是否合格,标签是否清楚齐全(供血机构名称及其许可证号、条型码编号和血型、血液品种、容量、采血日期、血液成分的制备日期及时间,有效期及时间、血袋编号/条形码,储存条件)等。

输血科(血库)要认真做好血液出入库、核对、领发的登记,有关资料需保存十年。

按A、B、O、AB 血型将全血、血液成分分别贮存于血库专用冰箱不同层内或不同专用冰箱内,并有明显的标识。 各血液品种储存条件如下:

浓缩红细胞(CRC) 4±2℃ ACD:21天CPD:35天CPDA:35天;

少白细胞红细胞(LPRC) 4±2℃ 与受血者 ABO血型相同; 悬浮红细胞(CRCs) 4±2℃ (同CRC);

洗涤红细胞(WRC) 4±2℃ 24小时内输注;

冰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FTRC) 4±2℃ 解冻后24小时内输注;

浓缩血小板(PC-1) 22±2℃(轻振荡) 24小时(普通袋)或5天(专用袋制备);

单采血小板(PC-2) (同PC-1) (同PC—1);

单采白细胞悬液(GRANs) 22±2℃ 24小时内输注;

新鲜液体血浆(FLP) 4±2℃ 24小时内输注;

新鲜冰冻血浆(FFP) -20℃以下 一年;

普通冰冻血浆(FP) -20℃以下 四年;

冷沉淀凝血因子(Cryo) -20℃以下 一年;

全血 4±2℃ (同CRC);

其他制品按相应规定执行 。

当贮血冰箱的温度自动控制记录和报警装置发出报警信时要立

即检查原因及时解决并记录。

输血科储血专用冰箱每天必须纪录温度四次。(持续改进目前已运用电脑软件进行连续温度监控)

输血科储存血液的冰箱内严禁存放其他物品;每周消毒一次;冰箱内空气培养 每月一次,无霉菌生长或培养皿(90mm)细菌生长菌落<8CFU/10分钟或<200CFU/m3为合格。 血液的报废要将血液制品名称、数量、经手人、审批人、报废原因、报废日期等信息进行登记并有业务主管的签字。

自身输血备采集的血液要细记登记(患者姓名、科室、床号、住院号、采血量、采血日期、采血者)入库储存待发血液(医护人员须携带病历双方认真核对方可发出血液)。

持续改进。(持续改进目前已运用电脑软件进行连续温度监控)

发血标准

配血合格后必须由医护人员携带患者病历到输血科取血。

取血与发血的双方必须共同查对患者姓名、性别、病案号、门急诊/病室、床号、血型、血液有效期及配血试验结果,以及保存

血的外观等,准确无误时,双方共同签字后方可发出。

凡血袋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一律不得发出:

标签破损、字迹不清;

血袋有破损、漏血;

血液中有明显凝块;

血浆呈乳糜状或暗灰色;

血浆中有明显气泡、絮状物或粗大颗粒;

未摇动时血浆层与红细胞的界面不清或交界面上出现溶血;

红细胞层呈紫色红;

过期或其他须查证的情况。

血液发出后,受血者和供血者的血样保存于2-6℃冰箱,至少7天,以便对输血不良反应追查原因。(目前持续改进为保存两周)

血液发出后原则上不得退回。特殊情况下要和输血科业务主管联系,在保证血液安全有效的前提本下不浪费血液。

新鲜冰冻血浆或冷沉淀凝血因子必须用冰冻血浆溶冻箱解冻后,方能发放。

单采血小板必须在血小板恒温振动保存箱中保存,并监控保存箱的温度和温度纪录。

持续改进。(目前持续改进为保存两周)

临床输血过程标准

输血前由两名医护人员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及血袋标签各项内容,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液颜色是否正常。准确无误方可输血。

输血时,由两名医护人员带病历共同到患者床旁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门急诊+病室、床号、血型等,确认与配血报告相符,再次核对血液后,用符合标准的输血器进行输血。

取回的血应尽快输用,不得自行贮血。输用前将血袋内的成分轻轻混匀,避免剧烈震荡。血液内不得加入其他药物,如需稀释只能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

输血前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输用不同供血者的血液时,前一袋血输尽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再接下一袋血继续输注。

输血过程中应先慢后快,再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并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输血完毕,医护人员对有输血反应的应逐项填写患者输血反应回报单,并返还输血科保存。由输血科每月统计上报医务部。

输血完毕后,医护人员将输血记录单(交叉配血报告单)贴在病历中,并将血袋送回输血科至少保存一天。

临床科室不得储存血液。

临床护士必须将临床病人输血过程纪录在病历中。

持续改进。

临床输血反应的处理流程

首先医生和护士必须严格仔细观察做出判定。

临床出现输血反应后应减慢或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

立即通知值班医师和输血科值班人员,及时检查、治疗和抢救,并查找原因,做好记录。

疑为溶血性或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护静脉通路,及时报告上级医师,在积极治疗抢救的同时,做以下核对检查:

核对用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交叉配血试验记录;

核对受血者及供血者ABO血型、Rh(D)血型。用保存于冰箱中的受血者和供血者血样、新采集的受血者血样、血袋中血样,重测ABO血型、Rh(D)血型、不规则抗体筛选及交叉配血试验(包括盐水相和非盐水相试验);

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检测血清胆红素含量、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血浆结合珠蛋白测定、直接抗入球蛋白试验并检测相关抗

体效价,如发现特殊抗体,应作进一步鉴定;

如怀疑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抽取血袋中血液做细菌学检验;(持续改进必须依据《医疗机构事故处理条例》中的相关条款处理,规范处理流程)

尽早检测血常规、尿常规及尿血红蛋白;

必要时,溶血反应发生后5-7小时测血清胆红素含量。

医护人员将输血反应逐项填写患者输血反应回报单,并返还输血科保存。输血科每月统计上报医务部。

持续改进。(持续改进必须依据《医疗机构事故处理条例》中的相关条款处理,规范处理流程)

输血科试剂的质量控制标准(专人负责管理) 输血科仪器的质量控制标准(专人负责管理)

输血科实验方法的质量控制标准(质量考核小组负责管理) 输血科参见国家级和自治区级输血相容性室间质量评价活动(专人负责全科实时参与)

备注:

此文件依据以下文件编写

1、《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1997.1

2、《中国输血技术操作规程》(血站部分)1997.9

3、《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1998.10.1

4、卫生部《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1999.1

5、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2000.10.1

6、卫生部《医疗事故处理条例》2002.9.1

说明:

为了强调临床输血治疗工作的严肃性,故在文件中多次应用必须两字,以示重要性。

输血科试剂的质量控制标准、输血科仪器的质量控制标准、输血科实验方法的质量控制标准应由卫生部提出相应的规范标准。

载录文章2012.7

第四篇:输血科简介

XX县人民医院输血科成立于2006年,是一个技术先进、功能齐全的临床医技科室。输血科2011年被评为XX市中心血站XX储血点,这是XX第一个也是唯一的一个县级储血点。输血科储血点不仅承担着全院临床用血、临床输血技术实施及血液治疗等还承担着本县其他医院临床用血、疑难血型鉴定和疑难配型等职责。

储血室具有大型血液冷藏箱2台,—30度低温箱3台,血小板恒温振荡保存箱1台。血液储备量20000毫升,血浆30000毫升。

实验室具有试剂冰箱1台、恒温解冻箱1台、电热恒温水温箱1台、微柱凝胶孵育箱和离心机2套、血型血清学专用离心机1台、普通离心机2台、光学显微镜1台。现开展ABO正反血型鉴定、RH血型鉴定,不规则抗体鉴定,凝聚胺交叉配血等输血前相容性检测,保证了临床用血安全。为临床提供少白细胞全血、少白细胞悬浮红细胞、洗涤红细胞、去除白细胞机采血小板、冷沉淀、病毒灭活血浆、新鲜冰冻血浆、普通冰冻血浆等血液成分。

办公室设有计算机1台、直拨电话1部、传真机1部,24小时值班,保证了全县急诊手术、突发事件用血的供应。

输血科医疗技术过硬,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是关键。我科工作人员全部是大专以上学历,由经过输血专业理论和实验技术培训合格的专业

技术人员组成。科室注重人才的培养,选派优秀的业务骨干到省级医院参观学习进修,参加与本专业相关的各类学习班,不断的接受新知识、新技术,不断的提高科室的业务水平。

输血安全是本科永恒的工作主题。为保证临床输血安全,减少血源性传播疾病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本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和《山东省医院输血科质量管理基本要求》等法规,已形成了包括《血液质量监控管理制度》、《人员培训及技术考核制度》、《差错事故登记报告制度》等在内的流程性、系统化管理规范,有效地保障了临床用血安全、高效、便捷。

第五篇:输血科操作规程

1、输血前检测实验程序

2、改良低离子聚凝胺法实验操作规程

3、ABO 血型鉴定

4、Rh(D)血型鉴定

5、抗体筛选和鉴定试验

输血前检测实验程序

1、实验要求

血清和血浆都可以用于交叉实验和抗体检测,最好是血清标本,标本使用限制在 3 天内,含有肝素等抗凝标本可以用凝血酶或硫酸鱼精蛋白处理使其凝集析出血清。允许通过静脉输液口采集标本,但必须丢弃受残留静脉输液影响的 5ml标本。一般不允许使用溶血标本,对急性溶血性贫血和烧伤病人的溶血标本,在实验前后必须做溶血程度的比较。标本和输血申请单上的所有资料必须填写清楚并完全符合,否则应重抽标本。对所有用过的献血员和受血者标本必须在 1-6℃冰箱至少保存 7 天,所有实验都必须保证观察和记录同时进行,且记录和资料都必须至少保存 5 年。

2、血型检测

要求完成病人 ABO 正反定型、Rh(D)。

3、交叉试验

3.1 受血者交叉配血时所用的标本必须是输血前 3 天之内的。

3.2 配血时要逐项核对输血申请单、受血者和供血者血样,复查受血者和供血者ABO 血型(正、反定型),并常规检查患者 Rh(D)血型(急诊抢救患者紧急输血时 Rh(D)检查除外),正确无误时可进行交叉配血。

3.3 凡是输注全血、浓缩红细胞、红细胞悬液、洗涤红细胞、冰冻红细胞、浓缩红细胞、手工分离浓缩血小板等患者,应该进行交叉配血试验。机器单采浓缩血小板、冷沉淀、新鲜血浆应与 ABO 血型同型输注。

3.4 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要求完成凝聚胺交叉试验和检测不完全抗体的交叉试验(聚凝胺法、抗人球蛋白法) 。除紧急输血和自身输血外,所有输入红细胞的其他制品均要求做血交叉试验。

3.5 另外必须开展的试验有抗人球蛋白试验,抗体筛选实验。

改良低离子聚凝胺法实验操作规程

1、目的:减少交叉配血试验的假阳性。

2、适用范围:交叉配血、血型鉴定、抗体筛检血型血清学试验。

3、试剂来源:(台资)珠海贝索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4、采集与处理:

4.1 静脉采血 3-4ml,并观察是否溶血、乳糜血,如有此现象应再留标本并做记录。

4.2 检查留样试管、标签、标号、姓名、血型是否齐全,如有遗漏应拒收。 4.3 将血标本试管放 37℃水浴中 10 分钟,离心。

5、标准操作:

5.1 主(次)管加入受(供)血者血清 2 滴,加供(受)血者 4%红细胞盐水悬液 1 滴。

5.2 各管加 LIM0.8ml,混匀,静置 1 分钟,各管加 Polybrene Reagent 1 滴,混匀,3000转/分离心 15 秒,倒出上清液(残留约 0.1ml),轻摇,肉眼可见明显的凝集状(如无凝集须重做),加假凝集清除液 1 滴于管底,轻摇,凝集 1 分钟内消失呈均匀混悬液,为阴性,凝集 1 分钟内不能被消除,即为阳性。

5、 结论:

阳性表示受(供)血者血清中含供(受)者红细胞血型 Ag 相应的 Ab(IgG、 IgM),供受血者不相容,阴性表示供受血者相容。

6、 注意事项:

6.1 操作者须严格按照操作说明进行试验,红细胞浓度、血清滴量、反应时间、离心速度等均可影响试验结果。

6.2 若为弱凝集结果,本试剂盒按下述试验操作方法,还可进一步提高试验灵敏度。试验操作方法如下:

6.2.1 检测管中加试验血清 2 滴,4%红细胞盐水悬液 1 滴。

6.2.2 加 LIM0.8ml,混匀,静置 1 分钟,各管加Polybrene 2 滴混匀,3000 转/分离心 15 秒,倒出上清液(残留约 01ml) ,轻摇,肉眼可见明显的凝集状(如无凝集须重做) ,加假凝集清除液 1 滴于管底,轻摇,凝集 1 分钟内消失呈均匀混悬液,为阴性,凝集1分钟内不能被消除,即为阳性。

6.3 检测标本应为非抗凝血,如标本中含抗凝成分的含量过高明显干扰凝集反应,可适当调加 Promoter 的滴量,以中和抗凝成分的干扰。

6.4 试验温度以 20-30℃为宜,若为寒冷凝集,37℃水浴5分钟,在此温下观察,

凝集消失,说明冷凝集素存在。

6.5 肉眼直观判断的结果应确保与显微镜下观察结果一致,直观不能明确判断的可疑结果须镜检,镜下:阴性结果应该是单个 RBC 均匀分布,有 RBC 凝集状散在的即为弱阳性。

6.6 试验质量检验:取自身血清与自身红细胞用本试剂盒试验方法作自身阴性对照试验,取 IgG 抗 D 血清与 RhD(+)RBC 用本试剂盒试验方法作阳性对照实验,对照实验符合,试剂有效。

6.7 疑难结果以抗人球蛋白实验(AGT)作最终判断试验,试验操作参照经典AGT(在AGT中,加入本试剂盒中的LIM0.8ml 37℃孵育时间可缩短至 10 分钟)。 6.8 本试剂盒适宜大多数血型抗体的检测,但对 kell 血型系统抗体(主要存在白种人群)检测效果较差,由于我国黄种人群中 kell 血型系统抗体阳性者罕见,因此适合在国内推广。可补充抗人球蛋白试验,以提高对 kell 血型系统抗体的检出率。

ABO 血型鉴定

1、测定原理

根据红细胞上有或无 A 抗原或/和 B 抗原,将血型分为 A 型、B 型、AB 型及O 型 4 种。可利用红细胞凝集试验,通过正、反定型准确鉴定 ABO 血型。所谓正定型,是用已知抗—A 和抗—B 分型血清来测定红细胞上有无相应的 A 抗原或/和 B 抗原;所谓反定型,是用已知 A 细胞和 B 细胞来测定血清中有无相应的抗—A或/和抗—B。

2、标本种类及收集要求 2.1 受检者血清;

2.2 枸缘酸钠抗凝血或未稍取血,受检者血液制成 5 %红细胞盐水悬液使用。 2.3 标本出现中度溶血者,为不合格标本,不能用于检测。

3、操作步骤 3.1、试管法

3.1.1 取洁净小试管(内径 10mm×60mm)3 支,分别标明抗—A、抗—B 和抗—A十 B,用滴管分别加抗—A、抗—B 和抗—A 十 B 分型血清各 l 滴(约 50 ul)于试管底部,再以滴管分别加入受检者 5%红细胞盐水悬液 1 滴,混和。 3.1.2 另取洁净小试管(内径 10mm×60mm)3 支,分别标明 A、B 和 O 细胞。用滴管分别加入受检者血清 l 滴于试管底部,再分别以滴管加入 A、B和O型5%试剂红细胞悬 液 l 滴,混和。

3.1.3 立即以 1000r/min 离心 3 min。

3.1.4 将试管轻轻摇动,使沉于管底的红细胞浮起,先以内眼观察有无凝集(或溶血)现象。如内眼不见凝集,应将反应物倒于玻片上,再以低倍镜检查。 3.1.5 观察结果时既要看有无凝集,更要注意凝集强度,此有助于 A、B 亚型、类 B 或 cisAB 的发现。 3.1.6 凝集强度判断标准

4+ 红细胞凝集成一大块,血清清晰透明。 3+ 红细胞凝集成数小块,血清尚清晰。

2+ 红细胞凝块分散成许多小块,见到游离红细胞。 1+ 肉眼可见大颗粒,周围有较多游离红细胞。

± 镜下可见数个红细胞凝集在一起,周围有很多游离红细胞。 MF 混合凝集外观(mixed field)是指镜下可见少数红细胞凝集,而极

大多数红细胞仍呈分散分布。

注:+为凝集;-为不凝集。

5、注意事项:

5.1 分型血清必须为批批检试剂,且在有效期内使用;质量性能符合要求。试剂开封后必须贴上开封日期、开封人标签,用毕后应放置冰箱保存,以免细菌污染。试剂开封后有效期为一周。

5.2 试剂红细胞以 3 个健康者同型新鲜红细胞混和,用生理盐水洗涤 1 次,以除却存在于血清中的抗体及可溶性抗原。或使用合格的商品诊断红细胞。试剂红细胞有效期:自制的为 15 天,商品的为试剂有效期。试剂开封后必须贴上开封日期、开封人标签,用毕后应放置冰箱保存,以免细菌污染。试剂开封后有效期为一周。

5.3 生理盐水启用后,有效期为二周。

5.4 所有试剂在开封或使用时,必须检查是否有变质;凡可疑者,必须更换新的试剂进行检测工作。

5.5 试管、滴管和玻片必须清洁干燥,防止溶血。

5.6 操作方法应按规定,一般应先加血清,然后再加红细胞悬液,以便容易核实是否漏加血清。

5.7 按理 IgM 抗-A 和抗-B 与相应红细胞的反应温度以 4℃为最强,但为了防止冷凝集现象的干扰,一般仍在室温(20—24℃)内进行试验,37℃可使反应减弱。 5.8 离心时间不宜过长或过短,速度不宜过快或过慢,以防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 5.9 观察时应注意红细胞呈特异性凝集、继发性凝固以及缗钱状排列的区别。 5.10 判断结果后应仔细核对、记录,避免笔误。 5.11 对于可能存在不完全抗原的时候,应在各反应方加入凝聚胺试剂,以检验不完全抗原的存在。

512 对于可疑结果,必须更换所用的试剂,重新检测。 5.13 5%红细胞悬液的配制:用生理盐水洗涤红细胞 3 次。 根据下表进行红细胞悬液的配制

悬液浓度(%) 压积红细胞(滴) 盐水(滴)

2 1 2ml(40) 5 1 0.8ml(16)

Rh(D)血型鉴定

1、实验原理

红细胞与抗 D 抗体发生凝集反应表明该细胞有 D 抗原,反之,无凝集现象表明试验的红细胞缺少正常强度的 D 抗原。

2、标本收集和制备

无菌操作收集血液标本,收集后尽可能立即进行实验。如果不能立即实验,应将样品贮存于 2-8℃。收集在 ACD、CPD、CPD-2A 液中的血液标本,不超过 21天仍可进行实验,但是加 EDTA、肝素和凝集的血液标本,实验应在 2 天内进行。

3、仪器、试剂、校准品、质控品、培养基、以及其他所需物品:

RhD(IgM)血型定型试剂(单克隆抗体):上海血液生物医药有限责任公司,产品注册号:国药准字 S20060018,包装、规格:每盒内装有 1 支试剂,10ml/支,储存要求:存放 2—8℃,有效期内使用。

4、操作步骤 4.1 玻片法:

4.1.1 干净玻片上加 1 滴抗 D。

4.1.2 再加入1滴4%-5%的被检红细胞悬液。该红细胞悬液可以是盐水悬液, 也可以是悬浮于自身血浆或血清中的红细胞。

4.1.3 在圆形的玻片区域中混匀,前后缓慢摇晃玻片。2 分钟左右肉眼判读结果。不要将试剂的干燥与凝集相混淆。

4.1.4 如果是阴性,需要试管法重做一遍实验。 4.2 盐水试管法

4.2.1 加一滴抗 D 试剂于预先标记好的试管中

4.2.2 再加 1 滴约 3%—5%红细胞生理盐水悬液于试管中。混匀。 4.2.3 离心,速度和时间可选择以下二种之一: 转速 1000rpm,时间1 分钟或 3400rpm,时间 15 秒。

4.2.4 检查是否溶血(溶血可能是阳性结果,或者是细菌污染) ,然后轻轻摇晃,使细胞再悬浮起来。

4.2.5 观察凝集状况,并立即记录结果。必要时可借助显微镜。

4.2.6 若是阴性结果,需在 37℃孵育 15 分钟-30 分钟,然后再离心观察结果。 结果若呈阴性需进一步确认是否是弱 D。

5、参考值范围

阳性反应:出现红细胞凝集,为 RhD 阳性。 阴性反应:红细胞不出现凝集,为 RhD 阴性。

6、 方法的局限性

本实验不能凝集CategoryDVI细胞,对于阴性和弱阳性结果,按有关安全输血规范进行确认实验,必要时送血型参比实验室进行确认。

7、注意事项

7.1 试剂含有 0.1%W/V 叠氮钠,如果摄入会中毒。

7.2 试剂如出现混浊则不能使用,若开瓶使用时间较长后,最好用已知 RhD 阴性、RhD 阳性红细胞检查结果是否符合,以防制品污染、变质失效,而造成错误。及时贴上开封时间标签,在效期内使用。

7.3 由于人红细胞的 D 抗原往往表现较弱,故必要时进行显微镜镜检,以免错判结果,特别是阴性结果时。

7.4 Rh 血型鉴定应严格控制温度与时间,因 Rh 抗原、抗体及反应凝块比较脆弱,观察反应结果时,应轻轻侧动试管,不可用力振摇。 7.5 对于结果可疑的,必须洗涤红细胞后重新检验。

抗体筛选和鉴定试验

1、 原理

红细胞血型抗体分子的物理特性与血清学的反应性之间有着直接的关系。可分为 IgM和 IgG球蛋白抗体

IgM 为天然抗体,在盐水介质中能直接凝集相应的红细胞,使之发生肉眼可见的凝集反应。

IgG为免疫抗体,常经妊娠或输血等免疫产生。在盐水介质中不能凝集而只能致敏抗原的红细胞,且必须通过特定的方法使致敏红细胞发生凝集。如牛血清白蛋白、酶、抗球蛋白、凝聚胺、凝胶(或玻璃)等方法。

2、 方法

待检血清需要使用多种方法进行鉴定。一般使用盐水法、酶方法、抗球蛋白法、凝聚胺法或凝胶卡法检测抗体。在检测到弱抗体时,可以利用适当增加血清的细胞比例、适当增加孵育时间、加入低离子强度溶液增效剂或 PEG 聚氧乙烯乙二醇等方法增加反应的敏感性。不同的抗体在不同的方法和条件下可以有不同的表现。这些特性为判定抗体特异性提供了参考信息。

3、 试剂

3.1、 红细胞:选取三个以上的 O型红细胞组成一组筛选细胞(已知抗原)。

3.2、谱细胞:选取八个以上的 O型红细胞组成一组谱细胞(已知抗原)。

4、 操作

4.1、 不规则抗体的筛选:用筛选细胞(

1、

2、3 号) ,同患者血清在三种介质中(盐水、凝聚胺、抗球蛋白)反应,需做自身细胞对照。

4.2、 不规则抗体的鉴定:对筛选阳性的患者应检查其抗体的特异性。用一组谱细胞(1-11)同患者血清在三种介质中(盐水、凝聚胺、抗球蛋白) ,进行抗体的筛选,需做自身细胞对照。

5、 结果判断

阳性反应:出现红细胞凝集。表示红细胞上有相应抗体存在。

阴性反应:出现红细胞不凝集。表示红细胞上没有相应抗体存在。

结合谱细胞反应格局,确定抗体特异性。

6、 临床意义

6.1、 定血型;

6.2、 测效价

6.3、 可能几率:正确的抗体鉴定,必须有充分的谱细胞支持。

7、 标本要求

7.1、按照一般的血液样本采集步骤采集血液标本。该标本可于 4℃或 0℃以下冷冻保存三周或数年。一般不需特殊处理。

7.2、 应用 EDTA 抗凝标本,可反应体内红细胞被补体致敏的真实情况。抗凝标本也用于直接抗球蛋白试验,并可提供洗脱技术所需的红细胞来源。

7.3、 需要一管新鲜收集的凝固的血液标本用作血清研究。若怀疑冷抗体引起的直接抗球蛋白试验阳性,其血液标本凝固应保持在 37℃,直到血清被分离出来为止。

8、 注意事项

8.1、 仅用于体外诊断

8.2、 试剂贮藏温度 2-8℃; 8.

3、 试剂有效期两个月。

上一篇:企业培训师案例范文下一篇:倾听大自然声音范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