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具设计心得

2024-04-19

坐具设计心得(共7篇)

篇1:坐具设计心得

关于坐具设计

摘要:坐具分类繁多,公园内无靠背的长椅就是其中的一种。而由于是面向大多数人群的,相对的可能出现的问题也会比较多,例如:坐椅高度对腘窝受压度的影响,椅面材质对于人就坐舒适度的影响,坐深对大腿底面压力的缓解,坐椅宽窄对人与人之间的接触距离的心理影响等。

人们日常生活通常很繁忙,经常需要坐下休憩,而坐姿有以下特点:1.解除了上肢、上身重量对两腿的压力,减轻了足踝、膝、髋等关节的压力,也减轻了全身肌肉,尤其是腿部肌肉的负荷,可减少人体能量的消耗;2.站立时血液向腿部汇集,而坐资因放松了腿部肌肉组织,使腿部血管内压降低,血液较易于向心脏回流循环,能缓解疲劳;3.坐资有利于维持身体的稳定,也有利于情绪的安定,因此,坐姿不但是脑力劳动、办公室工作的当然选择,对非脑力型的精细操作、视觉作业也更适宜;4.坐姿解放了双脚,使腿脚易于参与操作,还能利用靠背发挥腿脚的蹬力;5.操作范围、动作幅度小于立姿操作;不能借助体力、腰力,因此双臂操作力小于立姿;坐姿增加了人体对于环境振动的敏感度等.在坐具的设计上会出现很多问题,比如:座椅的材质的选用(软硬、冷暖、光滑度等);靠背的尺寸、椅面的尺寸、坐深、坐宽对于人体体压的影响等。

以下是针对坐具可能出现的几个问题的研究: 1.椅面软硬对体压的影响:人坐在硬椅面上时,人体上身约有75%体重集中于左右两坐骨骨尖下各25cm2左右的面积上,这样体压分布过于集中,需要将椅面用较软的材质制成.坐姿下臀部、大腿体压的适宜分布大致为:坐骨骨尖下面承压较大,沿它的四周压力逐渐减小,在臀部外围和大腿前部只有微小压力,外围压力只对身体起一些辅助性的弹性支承作用.2.座高与坐骨下压力:一般来说,椅面高度与小腿高度相近时有利于获得合理的椅面体压分布,因此椅面高度不宜过高或过低.3.椅面倾角及坐姿之于椅面体压:前倾适合阅读、抄写、打字,后仰适合看演出或休息。

4.椅面如被设计成弧凹形,当高度差较大时股骨两侧会被往上移,使髋部肌肉受到挤压,还是普通接近平面形的椅面为好。5.人们工作时,小腿需要有支承,可方便轻松实现上身平衡稳定的条件;而休息时,可让人后仰的靠背能使人放松背肌。6.坐深不宜过大,否则不适合年龄较小的儿童等就坐;坐宽不宜过窄,否则相邻两人接触可能较大,舒适度不够。7.外露部分不宜尖锐,结构材料应无毒、阻燃、耐用、防滑、透气等。

因此作为公园休息椅,靠背需后仰来承担就坐者上身体重,且大腿与上身夹角较大,可缓解腰椎形态变化及椎间盘压力。而由于靠背高度与人身高有很大关系,稍有差异就会令人感到不适,所以只考虑了腰靠高度。

以下则是根据这些问题进行的分析及解决:

1.椅面可选择较软、粗糙而暖和的材料,由于放置于户外,所以不应太易坏,这方面木材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2.坐椅主要由坚固不易腐坏的材料制成,可选用大理石。3.座椅尺寸方面:严格按照日本人机工程学者小原二郎等人的研究成果之一:中靠背座椅的功能尺寸来设计草图,规范人体坐姿生理学及解剖学上可能涉及到的尺寸。相对的,设计了适合大部分人群“小腿加足高”的椅面高度;椅面及靠背有一定程度上的后仰;坐深为正常成年人大腿长度的一半左右;坐宽则约为3个成年女性坐姿臀围。

4.另外,还考虑了可供雨天排水的凹槽,通过椅面的倾角可使雨水直接通往凹槽,不至于造成积水现象。

5.至于造型方面,注重在符合人机工程学要求的同时在线条上求变化;色泽方面采用了普通大理石的灰白与木材的棕黄色,较温和舒适。

其实,不论是设计什么,都需要这样带着问题去逐渐解决的,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更好,更全面的完善自己的设计。

篇2:坐具设计心得

一、从宏观看整体

城市广场不是一个单独的个体, 它要和城市形象、城市环境形成和谐、统一的整体。同样, 城市广场中的坐具设计也要具有整体观, 从宏观的角度进行分析。建立在整体环境概念下的坐具设计, 具有系统性和和谐性的特点。

1、尊重地域特色和历史文化

当代, 城市广场在现代化的进程中被同质化、工具化、理性化的情况极为严重。城市广场热的兴起让不少城市盲目的修建广场, 我国的城市广场正陷入一种雷同。由于受到西方设计先入为主的影响, 有些城市广场中坐具的造型、色彩、材料等元素过于单一, 缺少变化, 千篇一律, 也与整体环境格格不入, 无法成为城市广场的有机组成部分, 其地域性和文化性的缺失, 让市民没有城市归属感。

面对这种情况, 应让当地的历史、传统、民俗、文化等元素融入到广场坐具的设计中去。“新”设计与“旧”环境的结合能创造新的和谐。例如坐具的色彩, 我们可以采用当地具有代表性的民俗或宗教色彩为主色调, 搭配现代色彩, 形成现代与传统的融合;在坐具造型设计上, 可提取具有当地地域特色的传统建筑造型符号, 作为坐具造型的基本元素符号进行设计, 也可采用当地典型器物、植物、花卉等造型, 作为符号手段进行设计, 实现城市文脉的延续。

2、可持续发展

坚持可持续性发展是广泛的课题, 城市广场的坐具设计也应当遵循可持续性发展的趋势, 通过一定处理使能源配置更优化, 从而实现和谐可持续性发展。

首先, 在坐具材料的选用上, 我们可以取材自然, 选择经过特殊处理、能够适应各种气候条件的木材;或是选用持久耐用、极具现代感的不锈钢材料;或者采用与室外环境氛围贴合的天然石材。但是无论客观条件怎样变化, 我们都应当持保护自然的理念, 尽量避免选取不可回收利用或是会污染环境的材料。

其次, 坐具的布局位置也可体现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我们要尽量保留城市广场原有的地形地貌, 坐具的布局位置选取在适合的地段, 能够保留现场树木或草坪, 而不要对其进行移植或砍伐;坐具的位置和朝向也要进行精心设计和整体规划, 让市民群众在休息时能够最大限度的接触到植物、阳光和水体, 满足人对自然的渴求, 营造和谐舒适的休憩空间。这些自然条件不要为了呼应坐具的位置而去特意建造, 相反, 应当是在对坐具位置进行布局规划时, 根据现实地理环境而进行的。

二、从中观看规划

整体的立意构思主导着坐具设计的开始, 对位置布局以及组合态势的规划指引着坐具设计的深入。良好的坐具布局设计既是城市广场富有吸引力的前提, 亦是为营造舒适休憩空间提供支持的基础条件。

1、布局与边缘

心理学家德克·德·琼治提出了边缘效应理论, 他指出:森林、海滩、树丛、林中空地等的边缘都是人们喜爱的逗留区域, 尤其是开敞空间的边缘更是备受人们喜欢。坐具位置布局原则深受“边缘效应”的影响, 我们可以观察到, 城市广场场地四周和空间边界的座椅比处在空间中心的座椅更受欢迎。城市广场坐具的位置布局大多爱选址在场地或空间的边缘, 例如路边、河边、草坪边等等, 一是满足了人们对“边缘”的偏爱, 二是承接了两个地域空间, 是一种柔性的隔断, 让空间更舒适并具有美感。

2、导向和暗示

坐具在被使用的过程中, 在实现其服务功能的同时又反过来约束、诱导、规范使用者的动作行为。例如在草坪边设置一系列座椅, 线性排列的座椅将草坪同周围环境柔性分隔, 形成强烈的视觉轴线、路线导向和空间分隔的心理暗示;另外, 人们喜爱选择停留在转角处、树下、凹角处或是靠近墙边、有景观小品等可依靠物体的地方, 这是因为这些外部的客观物体在心理上限定了休息场所, 满足了人们对领域感的需求。

坐具群体组合形成的虚质空间具有深层影响, 坐具的组合态势对活动其中的人具有潜在的诱导作用。一字排列的坐具, 基本上相互独立, 处在此区域的人们相互间没有交流的机会;交叉排列的坐具, 使人们之间有了交谈的可能;外扩曲线形的坐具形成的休息环境, 适合陌生人群的需要, 相互之间没有过多的交集, 可使素不相识的人较为自在的近距离休息;内曲形的坐具, 营造的是小范围的半围合空间, 为人们创造了心灵交流的机会, 适合亲密好友或是小群体人的相聚休憩。

三、从微观看形态

城市广场坐具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除了具有提供基本的休息作用外, 有些坐具还具有多种功用以及设计感和艺术美感。

1、形态多样

在城市广场中设置可供休息的坐具不一定是座椅, 除了基本的座位以外, 台阶、花坛、矮墙等空间中的其他构件在设计时也考虑了其辅助的座位功能。

例如有的城市广场采用的是下沉式广场形式, 位于广场边缘的座椅和台阶同时能够为人们的休憩、聚会、交谈行为提供支持, 曲线的边缘和台阶高度具有极佳的观景效果, 而且还能够产生高低变化的丰富空间形态;坐具同花坛、树坛的结合, 满足了人们亲近自然的心理需求, 同时也是对广场空间的有效利用, 坐具上部的树冠还可以阻隔日晒;有的坐具与灯具融合在了一起, 座椅配以高挑的路灯或是集照明与休息功用于一体的草坪灯等等, 创造了坐具丰富的视觉形象;有的城市广场中隔离墩的设计, 直接融入了休息椅的形态元素, 一物两用, 既可以阻隔车辆进入广场, 又可满足行人短暂的休息行为需求。

2、结合艺术

城市广场是一个综合空间, 城市广场设计是一门综合艺术的设计。坐具作为城市广场中不可或缺的一个元素, 它的艺术性体现也需要设计师们的研究和关注。坐具的艺术性体现可以从两点入手:直接运用艺术品和艺术符号再现。

虽然直接将艺术品运用到城市广场中去是最为直接的方法, 但是还要考虑环境因素和艺术品的可应用性。单纯的艺术品从架上走入城市广场环境还有一段距离, 一个艺术品要成为公共艺术品, 其最大特征就是要具有公共性及参与性, 与人们建立共同的认知。例如我们把一个艺术作品 (如雕塑) 直接拿来放置到城市广场空间中去作为坐具, 这个艺术品就得包含有坐具的特性, 无论是长短、高矮、材质等, 要满足人们能够坐下休息的行为需要, 并具有明显的行为导向性, 能够引导人们进行休息行为。

四、结语

我们从宏观、中观、微观依次分析了城市广场中坐具的设计方法, 可以清楚看到, 无论是对文脉的传承还是对艺术的追求, 归根结底, 设计还要回归到实用性的人本意识——以人为本。近年来, 秉承可持续发展和以人为本的生态观, 我国建成了大批城市广场, 坚持了对历史文化和民族文脉的传承、对艺术的追求, 增加了市民对城市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 缓解了现代文明带给人们的种种情感危机。

倘若要改善一个城市广场空间的质量, 最有效的做法就是创造更多、更好的条件使人们能够安坐下来。我们要有意识地运用行为因素, 根据人的需求、行为规律、活动特点等以人为中心进行城市广场的坐具设计。城市广场中坐具的设计, 可与周围环境融合, 最大程度地满足人们的需求, 为人们营造出舒适和谐的休憩空间。

参考文献

[1][丹麦]扬·盖尔, 何人可译:《交往与空间》,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2年。

[2]过伟敏、史明编:《城市景观形象的视觉设计》, 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5年。

篇3:中国当代坐具设计展展品选登

编者:2012年4月17日至22日,在北京设计周、红星美凯龙的联合运作下,朱小杰策划的“坐下来”中国当代坐具设计展成功亮相米兰Tortona地区Ansaldo中心。500平米展区内,50位中国设计师的80件坐具集体登场。

本专题选登部分参展设计师的设计作品,作为中国设计首次集体出征米兰国际家具展的纪念

设计初衷是一个室内放伞的伞架。

不下雨的情况下,伞架多余地占据有限的室内空间。我想到将平时的圆木凳翻倒过来,便可以产生一个放伞的空间;为了要承接雨水,自然需要一个容器;容器为什么不能是座椅呢? 于是参考了中国古代的脸盆架,演绎出了最终的设计方向。平时使用率最高的凳子,可以将座面翻转成果盘或零食盘;下雨时则是放伞的伞架;一凳三用。

刘传凯

明式家具以高雅而流畅见称,其用材考究、工艺精奇、气度非凡,俨如古代的文人君子,文气滔滔,学识渊博。《明式绕脚椅》以两椅互相绕合象征文人思想上的交流。君子之交,贵乎精神上的接触、思想上的契合,纵无闲话家常,亦没任何肢体接触,却能透过诗文曲词与其他文,甚至古代圣贤神交。

刘小康

香港设计中心董事局主席

香港设计总会秘书长

茶几是组合体,可以分拆成3个独立个体。因此单件总数是六件,产品数量是4件。(即3个坐墩一个茶几)。三人行必有我师,有动感的有机形态,且给予了多用途的功能,里面包含有数学之美。

侯正光

上海木码设计机构创办人

[多少 MoreLess]设计师品牌发起人

中国家具设计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

上海工业设计协会家具设计工作委员会秘书长

《云龙椅》源自中国传统家具“圏椅”的当代化设计,与《夫子椅》一样,运用“非传统”的材料与工艺,形成一种新的中国当代家具设计风格,使作品具有清晰的中国当代文化特征和审美特性。

《云龙椅》2011 荣获2011年中国上海国际家具展览会中国家具设计奖金奖

温浩

高尚家具HAOSTYLE品牌创始人 中国家具协会设计工作委员会副主任 广东省家具协会设计委员会执行主任 广州美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家具设计工作室主任 中国当代家具研究所所长

为了怀念过去的一种生活方式。木桶伴随中国人千年以上的生活,我童年时有幸受到了那种与自然和谐相生的恬静生活。这张椅子,坐上去要小心翼翼,就像对待自然也要小心翼翼,不可过度索取。

江黎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设计学院第九工作室导师

中国家具协会设计工作委员会副主任

设计灵感来源于中国传统打击乐器“鼓”。周代有八音,所谓“鼓琴瑟”就是在琴瑟开弹之前,先有鼓声作为引导。“鼓”作为群音之首,使“古韵”系列的意境古朴悠长。

作品收拢是一个完整的鼓台形象,圆润丰满;展开则是两张玲珑精致的坐椅,轻巧而不占空间。拉伸式的组合设计使其无论在使用、闲置状态,都不失为一件精美的艺术品。

设计灵感来源于明清家具。没有复杂的装饰,也没有繁复的结构,细微之美来自东方传统文化中的禅意元素。搭配白色坐垫,让人体味一种闲坐庭前、静看云卷云舒的悠然意境。

潘杰

“观唐”景致家居首席设计师,

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知名先锋摄影人。

现主理国内最负盛名的服装品牌策划机构——智汇堂,2009年正式推出“观唐”户外家具品牌。

顺应竹的特性,“椅君子”用简单几何图形勾勒出坐椅结构,同时完成椅子应有的舒适度。椅坐部分由竹条圈成的方圆框并列,从正面看有如竹圈构成的隧道,竹条方圆框的延伸正好作为椅背结构,坐椅从口,椅背从尹,整体侧面轮廓如「君」字之形;竹圈间的空隙通风,竹条并曲线条优雅,坐于上有如飘浮的轻弹感,合理表现出竹材独有的特质与美感。

椅子结构与竹条极限,在两条思路中寻找交点,“椅君子”于焉诞生。

奖项

2011 荣获中国创新设计红星奖

2010 荣获德国设计委员会Interior Innovation Award 2011

2010 荣获2010 EDIDA国际设计大奖中国区最佳座椅设计奖

2010 荣获2010德国红点red dot产品设计奖

2010 入围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设计奖Designpreis Deutschland 2011

2010 荣获台湾创意设计中心颁发的“金点设计奖”

石大宇

知名美籍华人产品设计师

设计生活品牌“清庭”创办人暨创意总监

坐卧之时,感悟“八正”禅道,摆脱繁华喧闹都市中烦恼的困扰和贪欲、嗔恚、愚痴的束缚,于喧闹中还内心一个清凉世界。紧贴人体脊椎线条设计而成的靠背,提供背部舒适靠感的同时,对靠背高度的增高设计又可为颈椎提供支撑。非洲高档花梨木的应用,享名贵红木之高雅绝美的同时,又减少对濒临灭绝树种的进一步伤害。

似阿波罗在轻抚怀中竖琴,如李商隐在轻吟胸中锦瑟;两级自然交融之处,天地万物悠然而生。左右对称的分体设计,可自由摆放;宽大的座位设计可踞坐可盘坐,充分满足使用的灵活需求。非洲高档花梨木的应用,享名贵红木之高雅绝美的同时,又减少对濒临灭绝树种的进一步伤害。

张滨

由于对物的迷恋,其实也就是我对物的内在关系的好奇心,物体内部隐藏的是什么?它们的魅力来源是什么?在对这类问题的追问中制造出了一种新关系,我把体现这种新关系的物品称之为艺术品。

因为迷恋,你无法控制你的想象。

想象带来改变,而改变是无法掌控的。

崇拜和弃置;纪念和嘲弄。

明式家具是一个自足的世界。注视他时,你试图游走其中;游走其中时,你试图重建一个你自己的世界。一切皆可以变换为新的形式,认识世界就是分解世界。

庄子说:“以无厚入有间”。

篇4:便携式坐具的人体工程学研究

人体工程学,Human Engineering,也被称作是工效学、人体工学、人类工程学、人间工学。人体工程学在当代设计中的运用,已经形成关键性的设计语言,是设计的首要考虑问题。在便携式坐具而言,人体工程学的运用,使得设计更加合理,最大程度地满足了人类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增加了使用者的便利性、舒适度以及安全感。同时,便携式坐具的便携特点,也使得使用者与周围环境处于最佳状态,达到便携坐具的设计需求。

1 便携式坐具的人体工程学设计原则

便携式坐具的重要衡量标准之一就是是否能够满足人体工程学的设计原则,如果满足了,则能够达到便携式坐具和人类的需求,反之则会失去设计的意义。

1.1“以人为本”原则

在便携式坐具设计中,以人为本是紧紧围绕人类的需求进行设计,满足人的生理、心理、精神需求,达到符合人的审美心理、舒适心理要求。便携式坐具由于是出行和旅游的最佳用具,所以在设计的时候必须满足人的各种需求,达到便携式的设计需求。便携式的“以人为本”主要是设计方面符合出行、旅游的方便性、简易性、实用性,给使用者提供一个舒适、安全、高效的使用空间,为人类提供出行、旅游的方便,满足人类的精神需求。

1.2 标准性原则

标准设计是所有坐具设计都必须遵循的原则,便携式坐具要根据一定的设计准则和标准进行设计,保证设计的标准性,选择适合自身需求的人体工程学标准参数,确保便携式坐具的标准设计原则。

1.3 便捷性原则

便携式坐具在设计的时候所注重的最大特点就是便于携带,利于人们出行需求,最大程度地节约存放空间,达到合理使用的目的。为此,在设计便携式坐具的时候要保证方便性原则,利于人们提携方便,达到便捷、高效、轻巧的要求。因此,很多便携式坐具都是以折叠形式出现,这样不仅缩小了存放空间,利于人们携带,而且达到了轻巧便捷的特点,是人们出行、旅游的最佳选择。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便携式坐具在设计的时候也不能只是考虑便捷,设计的短而小,不符合人体工程学要求,导致人在使用起来产生不适感,这种设计只是考虑了便捷性,没有考虑人体工程学设计需求。为此,便捷性必须建立在人体工程学设计基础之上,设计出便捷性的便携式坐具。

1.4 安全可靠性原则

安全是设计的重中之重,在便携式坐具设计中安全更是如此,安全决定着便携式坐具的消费力度,如果失去了安全,则任何设计都没有存在的意义。便携式坐具的任何设计系统,安全因素都应该摆在首位,必须高度重视设计的安全性、可靠性。安全设计有了保障,才能够保障便携式坐具的正常使用,符合人的心理需求,达到高效工作的需求。

此外,便携式坐具还应该具备灵活性、可靠性以及时代性的特点,使之能够充分满足使用者的需求。

2 便携式坐具的人体工程学应用

当下,便携式坐具特别注重与人体工程学的有效结合,使得坐具的所有机能都处于完备状态,符合人们的各种需求。便携式坐具的人体工程系运用,是为了达到符合人们需求的理想状态,最大限度地调整人与空间的关系,使得他们都处于完好的状态。

2.1 尺寸、比例

尺寸、比例是便携式坐具在设计之初的考虑要素,在设计的时候,首先要根据设计需求确定尺寸、比列。一个设计产品,设计师在设计的时候将尺寸放在首要考虑范畴,先是了解人体的各个部分尺寸和比例,按照人体各部分尺寸的测量数据进行设计,这样设计出来的便携式坐具,人在使用的时候才会感觉到舒适感,恰恰符合自身的各种需求。同时,由于人的年龄和高矮胖瘦不同,所以在设计便携式坐具的时候也应该设计出不同使用人群和不同使用规格的便携式坐具,以便于人们的选择空间范围,满足人体工程学的设计意义。此外,在进行便携式坐具设计的时候,数据的取值尤为重要,应该确保数据的精确性,避免误差的存在,那么,设计出来的便携式坐具就能够满足人的使用需求,达到精益求精的目的。

2.2 色彩、造型、材质

便携式坐具的色彩、造型、材质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这些方面与人的生理、心理感受都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色彩、造型、材质能够影响人的使用心情,比如色彩的不同,能够让人内心产生不同的感受,浅绿色、浅蓝色、浅橘色等色系坐具能够让人产生清新感,深红色、深黄色等色系则让人产生积极向上的感觉。又比如造型的不同,卡通造型是儿童、幼儿的首选,卡通造型坐具能够让人感到活泼可爱,时尚造型坐具能够让人感到青春、向上等等。再比如材质的不同,软装饰材质能够给人带来柔和感,硬质材质则给人带来稳定感等等。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便携式坐具材质的选择要注重选材的轻便性和环保性,达到便携式坐具既能够轻盈进行携带又能够符合绿色环保理念,真正满足人的需求。不论是何种色彩、造型、材质的运用,都是为了满足便携式坐具的需求,这些设计必须符合人体工程学要求,在人体工程学的设计基础上,进行便携式坐具的完美设计。

3 结语

综上所述,在时代的发展之下,便携式坐具的设计形式多样、种类繁多,这些设计都是为了满足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达到既定的使用目的。便携式坐具设计与人体工程学有着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人体工程学是为了人类而服务的,便携式坐具的人体工程学运用是为了满足人、机、环境三个要素的需求,将这三个要素间进行有机联系,来寻求坐具设计的最佳参数。便携式设计的人体工程学合理运用,是设计师实现设计的首要目标,人体工程学的应用正是为了让生活更加舒适精彩,达到一个和谐理想的生活状态。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产生于人类的各式用品更是让人应接不暇。对于便携式坐具来说,其预示着一种简洁方便的时尚生活,是人们出行的有利用具,带给人们各种便利性的同时,也体现了人体工程学的恰到好处设计原则。任何设计都必须建立在人体工程学的基础之上,便携式坐具的人体工程学运用是对设计的尊重,也是赋予人类的精神满足。

关键词:便携式坐具,人体工程学,研究

参考文献

[1]刘盛璜.人体工程学与室内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07).

[2]郑建启,刘杰成.家具在室内空间中的作用.家具与室内装饰,2001(06):16-19.

篇5:户外坐具的多元化设计

现代户外坐具的设计越来越呈现多元化的趋势。坐具不再是单纯的坐息器具,复合化的使用功能、新颖别致的艺术形式、丰富的文化内涵都增强了坐具的吸引力。

复合化的使用功能

首先,应该从坐具本身人手,根据人的活动需求提供多功能的坐具形式。一些坐具富有可变化性、可移动性、和坐息方式的多重选择性。特别适应于规模较大的市民广场,为空间活动提供了多种可能性。人们可以围合而坐、背向而坐,或躺、或聊天、或独立思考。在举行大型庆典活动时,还可以收缩坐具来满足大容量的人流需求。这些都将使其便捷实用且充满趣味。

再如一些坐具的坐面形式采用自然凹凸的形态,犹如天然形成的山脉。远望之,连绵起伏、飘渺宜人。但它每个细微的弯曲和细小的尺寸都是根据人体工程学仔细推敲斟酌所得。人们可以轻松地坐,随意地坐。户外空间不再让人拘束,而成为城市的客厅。甚至还会带来除“坐”以外的活动内容,如儿童的攀爬嬉戏,午餐等。

其次,坐具结合其他户外家具的设计将更具魅力。最常见的是坐具与树池或台阶的结合。因为树池本身的大乔木为人提供心理依靠点;而大台阶往往提供人们开阔的观赏视野和集会功能。

此外,人性化的细节考虑将使普通的树池、台阶坐凳更具亲和力。如在树池坐凳的一侧增加半围合的花坛,从而使其如同户外沙发,让人觉得可以依靠或躺下,非常地亲切舒适。

再如在台阶上设置木质覆盖板,即解决台阶坐凳的高差问题(户外台阶的高度一般不高于15cm,而舒适的坐面高度则需达到45cm),又使得凳面更具亲和力。

照明与灯光的结合也成为许多公共场所和私人庭院中坐具设计的另一大趋势。在夜晚,照明坐凳是功能性极强的璀璨艺术品,它装扮了户外空间,醉人心田。特别是在公共广场上,可以选择绚丽的光色来吸引市民,并表现出科技感和时代气息。而在一个相对私密的庭院中,灯具与坐具有机结合后庭院不再需要另设照明设施。坐具灯光可以满足庭院的光照,且确保其私密性。建议采用暖色调的柔和光线来使庭院的夜晚温馨浪漫,充满情趣。

雕塑化的艺术形式

在传统的景观小品分类中,把功能性的小品(如坐具、灯具、候车亭等户外家具)与装饰性的景观小品(如户外雕塑、壁画等)分为两类。而如今,户外家具与户外装饰的结合成为设计的趋势。特别是与人最为密切的户外坐具,它不再是简单的功能性设施,而将成为户外环境的艺术品。

如蒙田大道50号的庭院,雕塑家朱迪·坎瑟雷·麦金为它设计了五只神秘的猫形坐具。如同庭院的守护神,为庭院增加了神秘的色彩。再如哈里公园的金属坐具,雕塑家利用废旧铁皮制造了这一标志性极强的雕塑坐具。而在一些生态公园的林间,坐具的造型模拟嬉戏的野生动物。生动的形态为公园增加了几分野趣和灵气。

这些雕塑化的的坐具是庭院、公园的点睛之笔,体现了艺术与功能的完美结合,使整个环境充满了神秘感和趣味性,引发人的好奇心,满足人的审美需求。

特性化的文化内涵

除此之外,户外坐具应体现场所空间的文化特性。不同的地域和时代具有不同的自然环境、历史人文、民俗传统、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户外坐具正是这些文化现象的缩影。它应得到使用者的认同。通过文化元素的提炼和隐喻的手法来对坐具进行创作,往往更能吸引人、感动人。

如玛莎·施瓦茨为亚克博·亚维茨广场设计的坐具。她以法国巴洛克园林的大花坛为创作原型,体现了对于西方古典园林文脉的传承。绿色卷曲、舞动的座椅象征涡卷的摩纹花坛。而球形的草丘象征了黄杨球。同时,座椅形成内向和外向两种不同的休息环境,适合不同的人群。

再如北京奥运会公共活动空间的坐具设计投标中,许多入围作品都以“文化”作为其主题,有些吸取了中国古典家具的精髓,有些则融入了奥运鸟巢的建筑符号。体现了地域文化和场所特征。在此,坐具已不再是简单的休憩设施,而是向世人宣传中国文化的媒介。

结语:

可见,多元化的理念为“座”提供了更大的设计空间,也赋予了其更多的内涵和意义。不仅坐具本身,而是整个户外环境都会因此充满韵味和意境。富有人情味和吸引力的户外空间将使人们乐于去欣赏、去参与。这也是设计师的责任和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王向荣、欧洲新景观[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西班牙)切沃(Cerver.EA.),吴锦绣译商务园林与屋顶花园[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国际新景观,国际新景观设计年鉴(2006-2007)[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7

魏婷,现代城市微观环境设计[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北京规划委员会北京奥运会公共艺术:环境设施方案集[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8

篇6:坐具在购物环境中的设计思考

坐具的功能分析

坐具的产生是为了人们生活和工作的需要,是一个为功能目的的生产设计。它的设计与设计界很多领域的产品一样,会因人们的实际生活需求、喜好习惯、审美不同而产生较多的造型。所以坐具设计具备了功能和精神两部分。坐具设计在功能方面是保证安全性的前提下满足人们短暂的休憩,并在此能有更多的遐想空间。所以坐具在造型设计上就更追求审美层次,别致或独特的造型能吸引眼球,这也是满足了人们精神需求。

购物环境中的坐具设计

购物环境主要是各商场、超市、专卖店等一些公共环境。购物环境也包含商品所在室内空间的形式、销售方式、室内色彩、家具陈设、照明的配置、广告以及在这一空间中满足人们行为活动所提供的便利条件。购物环境中坐具材质的不同带给人不同的视觉和触觉感受。木材纹理有着优美的旋律以及柔和的色彩感觉。大理石纹理显示自然的美感和魅力。触摸材质时会有粗糙、光滑、坚硬、柔软等感觉。在进行坐具设计时,与身体接触的各种坐具都应避免有生硬、冷冰、尖锐和过分光滑或过分粗糙的触觉。

在一些购物环境中并没有将休闲空间作为设计的部分,也没有强化坐具对顾客的重要性。一些商场的休息座椅不少,可却设置得非常“隐蔽”,本来就拖着疲惫身体的顾客还得四处搜寻。在各大商场里,可以清楚地看到卫生间、电梯等的标志牌,可就是找不到休息区的指示牌,如果不仔细寻找,确实不容易找到。还有一些休息区设在安全通道的电梯出口,很多顾客休息一阵也不愿意再返回商场内购物了,都选择乘坐电梯离开。

我们在购物空间中常常能见到各个年龄阶段的购物人群,当购物时间较久时就想寻找休息的坐具。实际的购物环境中虽然配有电梯和扶梯,但是经过较长时间的走路,必然身体会很乏累。此时最需要的是找个地方坐下来休息,特别是有孩子和老人的购物人群。可在一些购物环境的大堂中并没有供给人们休息的坐具,即便是有坐具的,也是数量少之又少。更多的空间却是用来展示商品或者主题性的展示。由此可见在购物环境中的人性化服务还有不足之处,在功能设置上还有些缺陷。

购物环境中坐具设计的必然性

如今,经济水平不断地增长,人们的消费水平不断地提高,对物质的要求也越来越多。人们外出旅行、购物消费的机会也随之增多。于是在购物环境设计时对设施条件有了新的认识和追求。当然,人们在购物时也不再是一种简单的商品采购,更多的是休闲放松。在逛街购物时也并非像过去那样有明确的目标和计划,但是当高品位的购物环境感染到人的时候,才会将视线转移到商品本身,才能触发到人们的购物欲望。因此,为了满足顾客生理及心理的需要,为了优化购物环境,必须在设计购物环境的时候更多的考虑人性化的坐具设计,尽可能的设置供顾客休闲的坐具。

坐具在购物环境中的设计方式

在进行购物环境设计时,除了考虑商品的陈列、主题性设置之外,还应对坐具的设计应考虑全面些,购物环境中的坐具设置可采取以下方式:

1.共享空间中的坐具设置

大型购物空间可将坐具设置在共享大厅中,共享空间中的顾客流量集中,也是与各个品牌专卖之间的联系场所,也是通往各购物专卖单元的中心枢纽。顾客可以在共享空间中稍作休息,调整好精神状态,再继续购物。

2.过渡空间中的坐具设置

过渡空间是购物环境中常被用来展示主题商品的地方,如果可以将主题商品的设置与顾客休息的坐具进行结合,这样既让顾客感受到购物的主题,同时可以刺激顾客对展示商品产生兴趣,从而促进购物消费,而此时的顾客是在非常享受和轻松的环境中进行商品的选购,购买率更加的高。

3.剩余空间中的坐具设置

建筑室内空间中常有一些犬牙状交织的小空间,或是在设计中剩余的小空间。对于这类小空间的处理可以采取多样设置。购物环境中的小空间除了可陈列商品展台,也可以制作与商场主题一致的标志性的艺术品。当然也可将其处理成供顾客休息的静态空间,再配以绿化、垃圾桶等设施,使其功能完善,成为使用价值较高的小空间。

4.购物环境中的坐具设置

购物空间中如商场的环境中,是由各个品牌商家联合而成,在每个独立的品牌空间中应设置坐具。但要注意小环境与大环境的区别,不能将小环境中的坐具有喧宾夺主的感觉,所以在坐具设计时要有主次之分,让顾客在购物的同时能静心享受琳琅满目的商品带来的愉悦心情,促进消费。同时对坐具的设计也要讲求造型的设计,突出中心坐具设计特点,让购物环境更富有趣味性。

购物环境中坐具设计的原则

坐具设计的好与坏首要条件是要符合人体工程学,要人性化设计,强调精神与情感,当人与自然完美结合的设计才是和谐的设计。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生活方式的变化,人们对坐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过去人们强调坐具的功能和造型设计,而如今人们更注重家具的人性化设计。人性化坐具是“以人为本”,让消费者使用起来更亲切、舒适。设计师在设计家具的时需要关注人们的心理,不同家具的造型、色彩、材质和尺度会引起人们不同的心理效应,产生不同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

购物环境中坐具设计需要把握的要素主要有,设计造型要素、设计的色彩要素、设计的材质要素、设计的尺度要素。对于一般购物环境来说,坐具造型力求简洁大方,应选用耐用、不易损坏的钢材或实木作成固定造型。在购物环境中顾客停留的时间也是相对较短暂的,在设计时不需要考虑更多的设计扶手,可以考虑相对单一的造型构建。使用上要使人感到舒适,即有助于消除疲劳。在设计这类座椅时要避免坐面过高、过低或过于柔软。这样容易造成坐面体压分布不均,大腿内侧受压,阻碍血液循环。同时也要注意,靠背倾斜不要太大。在公共环境中过于舒适的半躺型休息坐具会延长顾客休息时间,造成人员滞留,坐姿也极其不雅观。购物环境中的坐椅可按照轻度作业用椅的规格来设计。其设计坐椅高度可在350-380mm之间,坐面倾斜角在5°左右,上身支撑角约105°--110°之间。这种类型的坐具起、坐都很方便,适合作短暂休息。

结语

购物环境坐具人性化设计就是“以人为本”,满足坐有其位、坐有所依、坐有所视、坐有所安等要求。坐具设计满足了功能使用的同时也要满足人们的生理心理需求。对坐具的设计必须人性化设计,包括材质、造型、色彩及尺度都要进行综合考虑,将人与环境的互动做到最理想的状态。某种程度上讲也是极大地提高了人们对购物品质和环境的要求。坐具设计要将人与环境有机的结合,使其在购物环境中发挥真正的作用,从而为顾客创造出更加唯美、舒适的购物环境。

篇7:浅议新日式坐具的形态构成设计

关键词:立体构成形态;色彩形态;意象形态

中图分类号:J5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8-0260-01

一、立体构成形态

立体构成形态与审美需求有密切关系,新日式椅子款式众多,由于在这里难以一一赘述,故从对现代家具发展的启示以柳宗理的蝴蝶凳为例,解析日本当代家具是如何基于禅宗文化和审美被设计出来的。从产品概念生成的角度来分析,设计师深受日本民艺的影响,使用日本传统和服作为原型进行蝴蝶凳设计,当和服被穿上以后选取人的阔带及以下部分高度抽象简化成两块曲面,再进行组合形成蝴蝶抽象形象。体态轻盈,翩翩欲飞的优美造型体现出了生命的活力,这种活力感与心理量有关,蝴蝶凳体现出来的分量感就是心理量,心理量不是对物理量的心理感觉描述,它是指造成形态外部结构的内部内力运动向外扩张的力的感受,人们会将形态结构下面的这种扩张力感受感觉为生命的活力,这是人的视觉经验。一个被压抑的弹簧形态给人以强烈的向上冲动的感觉,也就是内力在反抗外力的表现(生命活力),这给人带来生命的运动感,而只有那些反应“人类本质的力量”表现在形态上才会让人们所喜爱,“人类本质的力量”就是前进,向上,勇敢等。形态具备了心理量才会有分量,才会“好看和有感觉”。蝴蝶凳在继承和服形态的同时注入了蝴蝶的飞舞动势,一种轻盈飞舞的慢速度感,柔和的力感。

而另一个重要方面,禅宗文化也被自然的表现出来,凳子的两个木质曲面像一双腕部相抵的手掌向上伸展,上下各边的含蓄弯曲,这种参禅式的合手给人以禅坐的宁静和思考。“禅坐”是禅宗的一类重要的修行方法之一.即寂默静坐,它要求心注一镜,正审思虑反观自身,修行弃恶,达到个人心性的自明与自现,以实现自觉、自悟而升涅梁之境。

二、色彩形态

色彩和功能,造型,结构,材料等其他形态类型共同塑造着日式家具的独特魅力,色彩对家具的塑造是非常重要的,它关乎家具的“另一种总体面貌”。它们的颜色大部分跟日本传统审美有关系,正如日本色彩学家琢田敢先生在《色彩美学》上来讲:“色彩的联想就多数人来讲具有共通性,一般来说,它与传统密切相关”。这些家具颜色的构成大致分成两种:原材料固有色,这些材料如木材,金属的天然成色,无需人工雕饰,质感自然,纹理朴素而又千变万化,色调不温不火。日本人崇尚自然,这形成了日本民族独特的木文化,椅子的木作部分都力求表现纹理,多采用透明涂漆,材料除了传统杨木,柏木,桐木,杉树,松树,还有东南亚进口的胡桃木,檀木。木材随着锯切方向的不一样可以发掘出日本岛国固有材料中细腻美的要素:珍珠感,薄丝感,银丝感,波纹感。另外一种颜色是可塑性大的原材料固有色:这类色彩多出自织物,皮革等在生产过程中染色较容易的材质,这类材料颜色以白色,棕色,深褐为主,使用频率不如木材。

椅子的颜色使用频率上,白色和黑色也是经常被使用的。白色作为日本最值得尊重甚至敬重的颜色,作为大和民族的富士山顶终年白雪皑皑,是真善圣的日本美象征,更是禅宗文化一切皆空的精神体现。黑色在日本人心中是庄重,神秘的,不偏向任何一端的,但也不是中立的。这与禅宗有着深远关系,禅宗经典《六祖坛经》里面:“若有人问起禅宗的佛法,你们切不可言传。”于是门徒们采取说话做事不偏向任何一边,采取无此无彼,也不偏向自己,形成一切皆空的神秘态度。这些与传统密切相关的颜色在现代设计的影响下通过新的构成,新的材料展现出了新的时代感。

三、意象形态

不是每个日式当代家具都需要体现意象,但是从其中家具经典案列中,依然可以找到对现代家具的发展具备借鉴意义的设计思想。意象是中国艺术丰厚的财富,吸收了意象的家具给人以意味含蓄悠长,耐人寻味并激发人的想象力,同时造型也会更加简约。

猴山

以日本国宝级的设计大师喜多俊之为例,喜多俊之崇尚自然,把自然当做他的老师,当有人问及他是如何把传统和现代结合得很好时,他的回答是:“首先可能是我的先辈们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如果要说到灵感的话,我只看自然界的东西,我只看美丽的花,美丽的昆虫,美丽的动物都会为我的创造带来灵感。”他认为,西方设计强调功能性,但是为设计注入灵魂同样的重要,只有这样,设计才会有震撼力。SARUYAMA(猴山)就是这样一座备受喜爱的沙发作品,猴山表达了人类潜意识的动物天性和幽默感。这座沙发可以让人就像小猴子那样无拘无束的在上面找回自己的一片天地,或躺或爬或坐,这座由三个部分组合成的沙发深得人心,小孩子一见到边想上去攀爬玩耍。猴山线条圆润简洁,色彩简素自然,在一片寂静的“大山”上体现出了禅宗一切皆空的空白意象。

猴山的意象简约纯粹,他的形态设计体现了意象的三种性能:图形,图识,图理。(1)图形。即再现意象。这种再现并非着意形成物体的写实形态,而是把其中包含的内力运动对外的扩张用形态来做象征性的外在表现。喜多俊之将人们戏耍猴山的功能需求结合禅宗的寂境生成了山的意象,而这种山的内力运动是缓和的,力量是静静流动的,反映在外在结构上就成为猴山这种特定的圆润形态。(2)图识。即传递信息的符号。意象属于一种意义迷糊的事物,正因为它的多义性,特定时候它代表一类事物时,事物本身会传达出信息。猴山造型上与山类似,但它的中心之外坡度平缓,面积较大,连同中心的山体传达出可以让人躺,爬,坐的信息。(3)图理。有哲理意义的符号。当一个意象最主要的特征是抽象体时,它就成为了一种纯粹的符号,而且这种符号的含义通常具有哲学意味。严格来说,猴山的形态并不是一座山,它只是一个抽象体,作为一种纯粹的符号,喜多俊之那如孩童般的真如本心在禅宗哲学以解构为主,用“减法”彻见真谛的方法上被恰到好处的体现了出来。喜多俊之将传统禅宗意境和手工艺融合,师法自然,注入了自己天真的童趣,运用了现代形态设计理念,准确地对接了市场的需求,从而创造了SARUYAMA(猴山)这一经典款式,同时也成为了他以后很多椅子的设计源泉。

通过对新日式坐具形态设计的分析看出:新日式坐具的设计师创造出了一种东方式的极简主义形态设计思想与方法。这恰恰为与之文化相近的中国坐具形态设计提供了他山之石。

参考文献:

[1]辛华泉.形态构成学[M].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6.161-162.

[2]肖武.形态语义学在家具造型设计中的运用[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3]张肖.中日传统家具的审美意识比较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上一篇:美滋滋奶茶创业计划书下一篇:LVDS技术及其在多信道高速数据传输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