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炉原理课程设计心得

2024-04-11

锅炉原理课程设计心得(共8篇)

篇1:锅炉原理课程设计心得

锅炉原理课程设计总结

经过将近两个多星期的学习,我们小组终于完成了锅炉课程设计,锅炉课程设计对我们专业的学生来说好比吃饭的筷子一样!同时通过这次的课程设计我也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对我未来的道路起到了极大的更正作用!

通过对课程设计的学习,我的知识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课本上角落里的知识也被带入我的理解中,此次我们主要进行校核计算,但进行锅炉的辅助计算时还好,不需要校核,但进行到锅炉受热面校核计算时感觉计算量巨大,对原理的掌握不够透彻,导致很多计算不知缘由,不知此公式如何得来,从何处得来,这是万万不行的,每次校核失败后,都要重新估计出口烟气温度,以计算出新的对流吸热量,然后结合传热方程式进行校核,此过程进行时间较长,涉及数据较多,但也是最锻炼能力的地方。通过的课程设计的学习,我具体了解到了某些受热面大致的漏风系数,了解到了如何计算炉膛表面积,如何计算炉膛的体积,记得在查表是不知道如何计算壁面温度,还好及时请教了老师,得到了老师的悉心指导,在此,再次表达感谢!

由于我们用的是徐州烟煤,此煤种含碳量高,导致了着火推迟,所需着火热过大,所以炉膛出口温度会比其他煤种高一些,对于高温辐射受热面和高温对流受热面的挑战极大,最终通过合理分配减温水流量叫问题化解。

通过这次的学习,我只想说,我知道的太少了,我了解的太少了,我的能力还太差了,在锅炉学习的漫漫长路中,我连大门都没打开

通过锅炉课程设计,不仅对我学习上有很大的帮助,对我对待问题的态度上也有很大的帮助,无论什么时候都要学习,我在知识上永远都是只走出一小步,永远不要认为任何问题的简单。任何的问题都要细致的分析,任何问题都要精确!

与此同时,我还学会如何和自己的组员如何配合。在这种相互协调合作的过程中,口角的斗争在所难免,关键是我们如何的处理遇到的分歧,而不是一味的计较和埋怨.这不仅仅是在类似于这样的协调当中,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需要我们有这样的处理能力,面对分歧大家要消除误解,相互理解,增进了解,达到谅解…..也许很多问题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复杂,关键还是看我们的心态,那种处理和解决分歧的心态,因为毕竟我们的出发点都是很好的.

篇2:锅炉原理课程设计心得

以前就听往届的学长提起,锅炉课程设计是一项非常繁琐复杂的过程,而且是在三个礼拜中完成,压力还是很大的。所以在做锅炉课程设计的时候,我就做好了心里准备。但是,我们今年比较特殊,因为往年的设计,学长们要自己查阅表格,自己输入公式,甚至还好自己设计表格,他们的工作量比我们大多了,我们这次的课程设计的主要工作就是集中精力进行锅炉设计,对于哪些繁琐的查表,输入公式等的工作,我们可以不用做,这样就大大节省了课程设计的压力。

在拿到了自己的锅炉课程设计的题目的时候,我就开始看书,开始进行锅炉设计,感觉对于整个过程设计比较迷茫,是按课本的模版进行设计的,大部分数据都是参考书本上的。但是由于煤种的不同,所以到了进行校核数据时总会发现误差有时候比较大,我就只能修改表中能修改的数据,来减少误差。为了减少盲目性,我将课本看了一遍又一遍,甚至还把锅炉原理的相关章节也看了一遍,力求明白整个设计的原理,这样对于修改误差就有比较大的帮助,提高了整个锅炉设计的效率。

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发现如果紧靠个人的力量是很难完成的。因为在整个设计过程,出现了问题,这时就应该问问老师,问问同学。如果不问的话,你可能会花费很多时间来解决这个问题,这在本来时间就不多的短学期上又加重了自己的负担。通过本次课程设计,我明白了很多关于锅炉课程设计的知识,这

为我将来工作提供了帮助。我明白了,在整个锅炉设计中,进行热量分配是很重要的,你投入一定数量一定种类的煤时,你输入炉膛的热量就已经确定了,所以如果炉膛吸热量过多将导致后面的吸热器的吸热量减少,影响电厂的正常运行。所以如果热量分配得当,在整个设计过程中,你将会比较顺利,效率也提高了很多。改变吸热量一般是通过改变吸热器的出口温度或是改变受热面积,具体采取哪种方式,或是两种方式想结合,这要视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篇3:锅炉原理课程网站的开发与应用

1 课程网站开发原则

课程网站除包含大量课程基础信息外,还应结合学科优势突出专业特色,利用网站交互性特点,使学习者能更方便地获取课程信息[4,5]。

1.1 内容充实性原则

课程网站建设的主要目的是为教学服务并体现实用性,网站内容除应包括学科基础知识体系、主要教学参考资料和有关链接外,还可根据锅炉相关行业的最新发展,结合学校专业自身特点,增设突出学科特色的内容,系统和专业的网站内容能够帮助学习者更容易、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本门课程的学习要点。

1.2 交互性设计原则

课程网站建设应充分体现网络的优势,应设立“师生园地”等交互性模块,让教师定期与学生在线交流,为学生答疑解惑,促进师生互动,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一般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实现课程网站的交互性:(1)网上课堂。通过设置在线测试实时答疑系统,让学生在网上直接完成测试,或在在约定时间内,学生可通过上网聊天的方式直接与教师交流。(2)电子邮件。通过网站提供的电子邮件系统,师生可讨论问题、提取或提交作业等。(3)BBS方式。学生可在BBS上发布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教师通过回帖方式解决学生碰到的问题,此外还可以公布教学相关信息,讨论教学中学生关心的话题等。

1.3 模块化原则

模块化设计使整个课程网站系统成为一个清晰的有机整体,便于系统修改、补充和完善,从而有效降低网站维护和内容更新方面的工作量。

1.4 维护方便原则

课程网站的维护工作,不仅需要网站技术人员,教学团队成员也应具备基本的电脑操作技能,除在网站形式上不断进行更新和维护外,更重要的是对网站内容进行及时维护、更新和管理。

1.5 平台兼容性原则

目前各种类型操作系统和各种版本的浏览器均已被广泛使用,课程网站的开发应该兼容不同操作系统和浏览器,学习者任选一个浏览器都可顺利访问课程网站,从而获取相关信息资源。

2 课程网站建设策略

为实现优质课程教学资源和教学成果的共享,网站功能模块的建设非常重要[6]。

2.1 结合数据库技术开发管理平台,方便信息管理与更新

利用基于Web的动态网站设计技术,结合数据库技术,利用后台管理系统建立教师管理平台,方便个人信息和教学信息的管理和更新。

2.2 建设交互式平台,加强师生交流

开设“电子邮件”“BBS”和“网上课堂”等功能模块,为师生提供在线交流平台。学生和教师可以借助此交流平台开展答疑、信息发布等活动。

2.3 采用相应激励机制,调动学生使用网站资源的积极性

采取激励措施,激发学生通过课程网站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程网站使用率。例如在网络课堂中,根据学生在线学习时间和在讨论版发言情况等给出平时学习成绩,并计入期末考试成绩。

2.4 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提供生动形象的教学资源

在建设精品课程教学资源时,借助多种多媒体制作工具制作生动形象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利用动画、图片等形象表示模式,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认知,提高学生在网络课堂上的学习积极性。

3 网站开发的前期准备

3.1 服务器的配置要求

(1)软件平台:操作系统—Windows XP,开发工具包—FrontPage 2003;浏览器—微软IE浏览器;分辨率—1 024×768像素。

(2)硬件平台:内存—256 M以上,CPU—P42.0 GHz以上。

3.2 安装设计网站的工具

一个网站的成功运行是许多软件共同协作的结果。在锅炉原理课程网站构建中,主要用到Front Page 2003,Photoshop CS和微软IE浏览器等软件,选择适当的工具,将使网站开发变得便捷。

3.3 网站资料的收集

围绕课程教学内容,收集网站所需的各种图片和文字资料,图片资料以工业锅炉和电厂锅炉为主。文字资料主要包括课程简介、教学团队介绍、教学资料(如教学大纲、多媒体课件、实验指导和习题集等)、系统动画演示、教学成果、锅炉示例和其他相关的锅炉资料。

4 网站的功能模块介绍

基于课程网站开发的基本原则,结合锅炉原理课程自身特点,网站组织结构主要分为前台显示系统和后台管理系统(如图1所示)。

前台显示系统主要是实现向学习者展示课程内容及供下载相关课程资料等功能,首页主要向学习者提供网站的整体组织结构、板块导航、重点或最新教学内容等信息,其中通过在网站首页设置板块导航,引导学习者根据自身需要进入相关8个子板块。其中教学团队板块详细介绍了主讲教授简历、教学团队成员组成、近年来团队获得的教学与科研成果、教学研究和教材建设等情况;教学大纲板块主要向学习者介绍锅炉原理课程的教学目标,对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制定详细的学习进度计划和丰富的参考书目录,内容较全面,易于理解和掌握,便于学生对锅炉原理课程重难点部分的理解,既有利于突出课前预习的重点,又利于课后复习时对难点的理解;通过授课课件和习题库板块,学习者能下载相关多媒体学习课件,诸如PPT课件和工厂技术人员现场授课视频等,帮助学生在课后强化学习内容;习题库部分对应的各式题型,其中包括了一些实践性题目,都设定了不同的难度等级,有利于帮助和督促学生系统地复习和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BBS、电子邮件和网上课堂体现了网站的交互性,在线交流子板块内,师生之间可以进行发帖提问、回帖答疑等在线交流活动;针对锅炉系统比较复杂的特点,设立系统演示子板块,采用Flash动画技术或现场图片等形式向学习者展示“锅”内主蒸汽系统循环和“炉”内燃烧及其辅助设备的工作原理,采用集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影视等各种信息传输手段于一体的Flash动画形式,具有很强的真实感及表现力,视觉和听觉效果很好,可以变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能够拓宽课本知识体系和教学空间,延长教学时间,拓宽和加深课堂学习的内涵和外延,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最新进展板块中,除介绍传统锅炉行业最新发展动态,如大型循环流化床锅炉、超临界锅炉、锅炉数值模拟方法及应用等,还结合教学团队科研特点,介绍如IGCC系统余热锅炉的运用及其他行业锅炉的最新运用进展;在友情链接板块中,主要向学习者提供国内热能与动力工程邻域实力较强的高等院校和研究院所的链接网址,畅通学习者及时了解国内相关单位最新动态的渠道。

后台管理系统设立后,便于技术人员和教学团队成员对课程网站的形式和内容进行管理和更新,主要包括3个板块,分别为首页管理、用户管理和形式内容管理。及时更新的网站首页能吸引学习者的注意力,首页管理主要负责网页形式和内容的定期更新;为更好地使用有限的网络资源,便于学习者快速浏览课程网站,网站为教学团队成员和学习者设置访问账号,通过对用户权限的管理来提高网站资源利用率;根据课程教学需求和科研最新进展,不定期对网站前台显示系统内各板块内容和形式进行更新,因此需要在后台设置形式内容管理系统。

网站前台显示系统和后台管理系统相互配合,最终能构建一个内容充实、具备良好交互性和易于维护的锅炉原理课程网站。

5 结束语

锅炉原理课程网站的开发与应用,不仅能较好地展示锅炉原理课程的特点,还能使与课程相关的各种教学资源得到充分合理利用。根据不同学习者的需求,网站设置了多个板块,为学生更深入地认知本门课程创造良好条件,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为师生互动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参考文献

[1]于广锁,林伟宁,梁钦锋.锅炉原理课程教学的探索与研究[J].化工高等教育,2007,24(3):29-31.

[2]梁钦锋,于广锁,鲁锡兰.多媒体技术在锅炉原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电力教育,2012(12):74-75

[3]马毅.浅谈高校精品课程网站建设现状[J].读写算,2011(22):253.

[4]柳强,胡雪飞.高级英语精品课程网站设计和建设[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8(3):67-69.

[5]何隽.浅谈精品课程网站的设计与建设[J].计算机教育,2007(4):273-277.

篇4:锅炉原理课程设计心得

关键词:锅炉设备及运行 锅炉原理 本科教学 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上海理工大学(以下简称“我校”)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能源与环境工程方向)源于20世纪50年代创办的锅炉专业(后来改名为热能工程),有悠久的发展历史。经过几十年发展,我校热能工程专业形成了偏重于锅炉设计与制造方向的特色。因而,集锅炉理论、设计及计算为一体的“锅炉原理”课程始终是本专业最主要的专业课程[1, 2]。但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制造业生产效率提高,锅炉制造企业的用人需求趋于减少,而火电厂等锅炉运行单位的用人需求趋于增多。此外,随着全社会对节能减排工作的日益重视,社会上涌现出大量的能源科技服务企业。因而,为适应新形势下本专业人才培养的新需求,2013年我校将“锅炉原理”课程的名称改为了“锅炉设备及运行”,同时对其教学内容做了调整。本文对这一项课程改革工作进行了总结和说明。

1.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经研究,提出将64学时“锅炉设备及运行”课程(以下简称“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划分为8个知识模块,各知识模块的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如下:

(1) 锅炉基础知识:锅炉概论、燃料、燃烧产物、烟气特性及热平衡。(4学时)

(2) 锅炉燃烧设备:层状燃烧、流态化燃烧、煤粉(制备)燃烧、油(气)燃烧原理与设备。(12学时)

(3) 锅炉受热面:水冷壁(炉膛)、过热器再热器、省煤器、空气预热器的结构、工作特性及设计,以及受热面烟气侧污染、腐蚀和磨损。(10学时)

(4) 锅炉水动力:气液两相流基础,沸腾换热及传热恶化,自然循环、强制循环、直流锅炉原理及工作特性。(10学时)

(5) 锅炉总体设计与布置:单级受热面、锅炉总体热力计算程序,锅炉主要设计参数的选择,锅炉典型布置及其特点。(4学时)

(6) 锅炉水处理:锅炉水质指标,水处理方法,工质侧腐蚀原理与防止,汽包锅炉炉水水质与蒸汽品质控制。(8学时)

(7) 锅炉运行:汽包、直流锅炉启动和停运,单元机组负荷调节及运行,煤粉炉制粉系统运行与燃烧调整,锅炉事故及其处理。(8学时)

(8) 锅炉技术专题讲座:超(超)临界发电及其锅炉、大型循环流化床锅炉、生物质锅炉、联合循环发电系统余热锅炉。(8学时)

2.教学内容设计说明及探讨

与以往的“锅炉原理”教学内容相比,本课程教学内容有以下特点:

(1)充分注意与相关课程的内容衔接,避免不同课程重复讲授相同或相似内容。

因已有“工程燃烧学”为“锅炉原理”的前修课程,因此在本课程教学内容中不再专门介绍基础燃烧理论,但强调以燃烧理论为基础深入讲解各类锅炉燃烧设备的技术原理和工作特性。此外,鉴于与能源利用有关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我校设置有“大气污染控制工程”选修课程,本专业学生一般都会选修此课程。因此,在本课程中不再介绍“燃烧污染物减排与控制”相关内容。但对那些属于锅炉重要工作过程,而在其它课程中未有涉及的理论知识点(如锅炉水动力模块中的气液两相流),仍在本课程中重点讲授,以使教学内容具有与本科教育相适应的理论深度。

(2)减少锅炉设计计算方法的学时,从而拓展课程知识面。

随着本科专业向宽口径培养方向的推进以及对大学本科通识教育的日益重视,专业课课时不断减少。需对以往的“锅炉原理”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取舍,从而在少学时条件下仍保证专业课程的培养质量。为此,本课程大幅减少了锅炉热力计算的学时,只在锅炉总体设计与布置模块中用2学时讲授其基本计算原理、特点及程序。在后续的实践课程“锅炉课程设计”中,学生可在指导教师的辅助下进一步领会锅炉热力计算方法及其应用。由此,可节余出一些课时用于拓展课程知识面,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独立自学并完成工程设计计算的能力。

(3)拓展和强化了锅炉水处理方面的教学内容。

水是人类最宝贵的资源,我国是极度缺水国家。绝大多数的工业生产过程都会耗水,与锅炉设备密切相关的火电行业更是所有工业行业中的第一耗水大户。因而,笔者认为以“卓越工程师”为培养目标的工科大学生,应该了解和掌握一些必需的水科学知识和水处理技术。然而在多数院校的本专业培养计划中,未有设置“工业水处理”相关课程,我校亦是如此。为此,在本课程教学内容中加大了锅炉水处理模块的教学学时,以期以锅炉水处理为载体,深化学生对水科学和水处理技术的认识。

(4)拓展和强化了锅炉运行及事故方面的教学内容。

在我校以往的“锅炉原理”教学中,有关锅炉运行的教学课时较少(一般为2~4学时),因而学生对相关知识点了解不深,知识面也较窄。正如“引言”中所述在新形势下,本课程教学中有必要进一步拓展和强化锅炉运行及事故方面的内容。为突出这种变化,课程名称由“锅炉原理”改为了“锅炉设备及运行”。同时,授课内容也由以往的“锅炉启停及运行”,拓展至了“锅炉调整和锅爐事故”。

(5)增加了锅炉技术专题讲座模块,以拓展学生视野。

随着清洁高效发电技术的发展和可持续能源研究的兴起,与之密切相关的锅炉技术也在不断更新和发展。为使学生了解锅炉技术的典型应用和最新进展,在本课程中增加了锅炉技术专题讲座模块,讲授四类典型的主流锅炉技术。该模块主要讲授各专题的关键技术与最新进展,对教师的授课准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有利于提高学生专业综合素质,为学生就业或进一步深造学习打下较好的基础。

3.总结

本文对我校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64学时本科课程“锅炉设备及运行”的教学内容进行了设计,并进行了必要的设计说明和讨论。新的“锅炉设备及运行”教学内容注意与相关课程的内容衔接,避免了不同课程重复讲授相同或相似内容。同时拓展了课程知识面,强化了锅炉水处理与锅炉运行方面的教学内容,新增了锅炉技术专题讲座模块。这些尝试对相关院校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锅炉原理”课程的进一步改革具有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1]王波.浅谈“锅炉原理”课程教学中的若干问题.中国电力教育,2011,(211):196-197.

篇5: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心得

本次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历时两周,是学习化工原理以来第一次独立的工业设计。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是培养学生化工设计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通过课程设计使我们初步掌握化工设计的基础知识、设计原则及方法;学会各种手册的使用方法及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查找方法和技巧;掌握各种结果的校核,能画出工艺流程、塔板结构等图形;理解计算机辅助设计过程,利用编程使计算效率提高。在设计过程中不仅要考虑理论上的可行性,还要考虑生产上的安全性和经济合理性。

在短短的两周里,从开始的一头雾水,到同学讨论,再进行整个流程的计算,再到对工业材料上的选取论证和后期的程序的编写以及流程图的绘制等过程的培养,我真切感受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中的种种困难,也体会到了利用所学的有限的理论知识去解决实际中各种问题的不易。

我们小组的课程设计是甲醇——水筛板式精馏塔设计图。在开始时,我们不知道如何下手,书中的计算步骤看起来比较简单,但其书上的计算步骤与我们自己的计算步骤有少许差异,在这些差异面前,我们显得有些不知所措,通过查阅《化工原理》,《化工工艺设计手册》,《物理化学》,《化工原理课程设计》等书籍,和在网上搜索到的理论和经验数据。我们慢慢地找到了符合我们课程设计是实验数据。并逐渐建立了自己的模版,自己的计算过程。

在实际计算过程中,我们还发现由于没有及时将所得结果总结,以致在后面的计算中不停地来回翻查数据,这会浪费了大量时间。为此,在计算玩精馏塔精馏段方程后,把其可能被后来计算所用到的重要数据列于几张数据表中,方便四人在计算时能及时查找数据,节省了大量时间。在做完提馏段计算后把所有计算步骤和计算得到的数据汇成表格。让指导老师检查其可行性。经老师挑出数点不符合实际操作的环节和计算数据后,我们又经过讨论和修改。最终得到了老师的肯定。

篇6:通信原理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心得体会一

一学期的通信原理课程结束了,但我对通信原理的学习永远不会结束。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对通信原理有了深刻的认识,我知道这还远远不够,今后的日子里我要更加努力学习通信原理。学习是个艰难的过程,厌烦过,沮丧过,但同时也是充满着激情和快乐的。我想不管干什么都要自信,千万不要轻易的放弃,只要坚持不懈,一定会有结果的。

按照我的传统理解,通信就是信息的传输,在当今高度信息化的社会,信息和通信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命脉。所以我们要好好学习通信原理,可以预见,未来的通信系统对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的发展将会产生更加重大和意义深远的影响。

通信原理是电子、通信、计算机网络专业的一门理论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程,课程的重点是通信系统的性质、信号的传输、检测、处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及信号调制,量化,编码,处理和传输的应用。该课程的特点是概念比较抽象,分析求解所用的数学知识较多。该课程的难点是理论性较强和比较抽象,然而我的数学基础并不够扎实,因此在数学分析与计算方面是一个难点,还有就是缺乏工程背景,而这门课又结合实际比较多,所以学这门课程并不容易,但我们要好好学习通信原理。

对于通信原理这门课,一开始觉得很难,而且听学长们说通信原理是很难的课程,平时一定要好好学,不然自己学习习的日子根本就抓不到要点了。事实上好像也是如此,当然对于我这样的人,上课时也不算是比较认真的,但是半学期的学习,我对通信原理确实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我知道学好通信原理需要一定的数学基础,所以我又翻阅了一下高数课本。翻阅高数课本之后,感觉轻松了一些。我认识到要完成通信,首先要对信号有一个充分的了解与认识,为了对这个信号进行传输我们要进行调制,并选择合适的信道,当然还要考虑噪声的干扰;在接收端我们通过解调把原始信号解调出来以完成我们的通信。

虽然该课程在学习上很困难,但我发现该课程在组织上遵循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符合认识规律的顺序,由通信系统性能分析到实际调制解调框图的设计等具体问题的应用的规律,后来又结合上机实验学习了MATLAB工具软件,通过Simulink或者MATLAB程序进行通信系统仿真,加深了我对通信系统的理解。

以上是我的学习心得,对于本门课程本想提出课程建议,但是老师讲的挺好的,基本没有什么建议可提。并且感觉老师讲的越来越好了,颜渊曾经这样评价自己的老师孔子,“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现在我的感觉就是越来越发觉老师不但学识渊博,而且讲课很好,对待学生也是循循善诱。在这里感谢老师的栽培,以后我要更加努力学习,我知道成功不是那么随随便便,不过,我相信,我可以做到!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心得体会二

这门课程主要研究如何有效可靠地传输信息。本课程特点是系统性强、概念抽象、数学含量大。首先建立了通信系统的概念和组成,其次在各章深入介绍各个部分的性能。从整体到局部,思路明确,框架结构清晰。

这门课程理论性较强,主要侧重研究通信系统中每个模块的实现和性能分析。在这门课程中,主要讲解了通信系统基本概念,确定信号和随机信号分析,信道研究,模拟调制系统,数字基带,带通传输系统以及信源,信道编码等内容。

通信原理这门课,一开始就觉得很难,看到好厚的书、一大堆的数学推导公式就慌了。刚开始听课时,涉及到很多信号与线性系统、工程数学里的知识,老师讲课时,我们一脸茫然。后来通过下来复习前期课程,将以前知识重新拾起,而且老师在课堂上也不断引导我们回顾,慢慢地我们适应了通信原理的学习。学习过程中主要使用了以下几种学习方法。

1、建立数学模型的学习方法。将通信系统模块化,我们并不需要了解各个部分具体的电路连接和实现,我们将其用一个模型来代替,研究这个模型的性能。例如在调制解调时,我们注重的是调制的几种分类,他们分别在带宽,抗噪声性能,实现难易程度上的特点。根据不同的条件需要来采用不同的调制。

2、总结分类对比的学习方法。学习过程中,我们不能死记硬背的记模块的性能,相互对比有助于更好理解。模拟调幅波学习时,我们可以将AM,DSB,SSB几种性能做一个简单的总结,将他们优缺点相互对比,既简单又明了还记忆印象深刻。

3、简单逻辑推理的方法。在通信系统中,每种技术的使用都是有原因的。通过简单的推理可以将各种措施方法将相互联系,将各部分之间联系起来,更好的从整体上把握。在数字基带通信中,很容易产生码间串扰,为了消除这种现象,我们采取理想低通和余弦滚降特性的设计。根据他们各自优缺点,我们又引进部分响应这一改进技术。这样我们很容易将这几个知识点联系起来并更好地理解。

4、数学工具的应用。本课程数学推导多且繁琐,但是我们要记得,数学推导过程是我们借助的工具,并不是我们的重点。很多时候我们只要掌握了推导方法即可,千万不要陷入数学计算的漩涡中。

很幸运李世银教授带领我们学习这门课程。老师讲课很有经验,非常有特点。他系统概念很强,善于总结。每堂课前总会带领我们回顾上节课讲过的重点内容,将每章节之间都联系在一起。老师注重启发式教育,每次讲解新的概念时,他不会直接给出而是通过前序章节的学习带我们分析现有系统的状态存在的问题,以此来引入新的概念。通信原理理论性强又比较抽象,李老师经常会举日常生活中例子让我们更好地理解知识点。他人和蔼可亲,上课与大家互动特别多,带动上课的积极性,避免一味讲课灌输式学习。课堂上我们的思想是活跃开放的,不断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并和老师互动交流,提高了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

篇7:微机原理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微机原理课程设计心得体会1

这次为期六个星期左右的课程设计终于结束,这次的任务是设计一个列管式换热器。虽然设计和学习的时间不长,却收获颇多,受益匪浅。

首先,这次课程设计是我们所接触的实践任务中最繁琐的、专业性最强的课程设计,让我认识到:课堂上理论知识掌握的再好,没有落实到实处,是远远不够的。换热器的设计,从课本上简单的理论计算,到根据需求满足一定条件的切实地进行设计,不再仅仅包括呆板单调的计算,还要根据具体要求选择、区分和确定所设计的换热器的每一个细节,我觉得这是最大的一个挑战。

其次,这次课程设计还考验了我们的团队合作精神,以及严谨的工作态度、平和的心态。这次设计工作量大,用到的知识多,而且我们又是第一次设计,所以单独靠自己是不法完满的完成本次课程设计。我经常与同组同学一起讨论,甚至争论,这样,我们就能发现问题,并能因此产生比较合理的结果和方法。大家都明白了,那其他的都不是问题。同时争论让我更加清楚地了解自己,让我明白我要更加耐心的表达我的想法,把问题解析清楚,也要耐心的听其他同学的意见。在同组同学无法通过讨论得出正确结果的时候,我们通过请教其他组同学或者与其讨论得到新的想法和正确的结论。

最后要提到的就是绘图了。由于工程制图不是我们的专业,而且我们将近两年时间没有接触了,差不多都将其内容忘光了。于是乎我们只能捧着厚厚的课本将其仔细的复习一遍,然后再进行正式的绘图工作。绘图过程中遇到了不少的麻烦,简直让人头疼。刚开始整体的布局规划就很麻烦,要布局得当才能使图既能够画完,又表现得十分清晰。而且因为换热器中有很多的零部件,它们的尺寸或者厚度很小,画的时候很难准确地按照比例将其绘画出来。而且A1图纸又是非常的巨大,我只能早点去图书馆,找个没人的位置坐下,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几天的努力,最后将换热器图圆满顺利地完成了。虽然在这次的换热器设计中遇到了很多的麻烦,但最终通过自己的努力、同学们的帮助,最终还是完成了任务。通过这次的设计任务,我巩固了以前所学习的知识,并让我对化工知识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还增强了我的查阅能力以及动手能力。总之,收获还是蛮多的。

通过这次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我收获颇丰,不但把之前学过的内容复习一遍,加深对该课程的印象。通过与同学一起讨论,是我体会到团队精神的重要性,对于即将立足于社会的我们也有非常大的意义。感觉做完之后非常累,但是也感觉这段时间过得非常充实!

微机原理课程设计心得体会2

以前从没有学过关于汇编语言的知识,起初学起来感觉很有难度。当知道要做课程设计的时候心里面感觉有些害怕和担心,担心自己不会或者做不好。但是当真的要做的时候也只好进自己作大的努力去做,做到自己最好的。

我们在这个过程中有很多自己的感受,我想很多同学都会和我有一样的感受,那就是感觉汇编语言真的是很神奇,很有意思。我们从开始的担心和害怕渐渐变成了享受,享受着汇编带给我们的快乐。看着自己做出来的东西,心里面的感觉真的很好。虽然我们做的东西都还很简单,但是毕竟是我们自己亲手,呵呵,应该是自己亲闹做出来的。很有成就感。

我想微机原理课程设计和其他课程设计有共同的地方,那就是不仅加深和巩固了我们的课本知识,而且增强了我们自己动脑,自己动手的能力。但是我想他也有它的独特指出,那就是让我们进入一个神奇的世界,那就是编程。对于很多学过汇编或者其他的类似程序的同学来说,这不算新奇,但是对于我来说真的新奇,很有趣,也是我有更多的兴趣学习微机原理和其他的汇编。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是一门很有趣的课程,任何一个计算机系统都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学习计算机原理是要涉及到整体的每一部分。讨论某一部分原理时又要涉及到其它部分的工作原理。这样一来,不仅不能在短时间内较深入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而且也很难孤立地理解某一部分的工作原理。所以,在循序渐进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我总是处于“学会了一些新知识,弄清了一些原来保留的问题,又出现了一些新问题”的循环中,直到课程结束时,才把保留的问题基本搞清楚。

学习该门课程知识时,其思维方法也和其它课程不同,该课程偏重于工程思维,具体地说,在了解了微处理器各种芯片的功能和外部特性以后,剩下额是如何将它们用于实际系统中,其创造性劳动在于如何用计算机的有关技术和厂家提供的各种芯片,设计实用的电路和系统,再配上相应的应用程序,完成各种实际应用项目。

这次实验并不是很难,主要的困难来自对程序的理解。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四个人的合作和努力,我们最后对实验的原理有了清晰的认识。虽然实验台上的很多模块单元没有用到,但是就系统功能来说,我觉得我们做的还是不错的。

这次课设却让我们对实验台有了足够的了解,让我们知道了实验台上各个模块的用法;而且它还让我们对自己动手写程序来控制实验台的运作有了一定的基础。虽然实验台只是一个小型的模拟平台,但是通过对它的学习和操作,我们对有关接口的知识将会有一个更广泛的认识,而且它对我们以后的学习也会有帮助的。

实验中个人的力量是不及群体的力量的,我们四个人分工合作,做事的效率高了很多。虽然有时候会为了一些细节争论不休,但最后得出的总是最好的结论。而且实验也教会我们在团队中要善于与人相处,与人共事,不要一个人解决所有问题。

总之,这次课程设计对于我们有很大的帮助,通过课程设计,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微机原理课程上讲到的各种芯片的功能,以及引脚的作用,同时加深了对于主要芯片的应用的`认识,同时在试验室的环境里熟悉了汇编程序的编写过程和运行过程,最后还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感谢老师的悉心指导。

对课程设计的建议

本次课程设计的三个实验相对都比较简单,而且经过老师的讲解以及实验书上的指导,几乎把我们要用到的程序和实验台电路的接线方法都告诉我们了,所以做起来很容易。但是做完实验,我们对实验台及其上面的各个模块还是不了解。对如何编程控制实验台上各个模块和芯片的运作也没有什么清晰的认识。如果老师对我们实验报告的要求再严格一点,也许同学们会更加自觉地去认真理解程序和实验思路。

希望老师根据试验室的环境布置一些可以让我们自己去设计的题目,并给我们更多的实验时间,这样也许能够激发更多同学的创新能力。老师可以多给我们讲一讲各类芯片的实际应用,这样可以让我们对各种芯片有一个更加贴切的感受。

微机原理课程设计心得体会3

“微机原理与系统设计” 作为电子信息类本科生教学的主要基础课之一,课程紧密结合电子信息类的专业特点,围绕微型计算机原理和应用主题,以Intelx86CPU为主线,系统介绍微型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基本组成,体系结构和工作模式,从而使学生能较清楚地了解微机的结构与工作流程,建立起系统的概念。

这次微机原理课程设计历时两个星期,在整整两星期的日子里,可以说得是苦多于甜,但是可以学到很多很多的的东西,同时不仅可以巩固了以前所学过的知识,而且学到了很多在书本上所没有学到过的知识。以前在上课的时候,老师经常强调在写一个程序的时候,一定要事先把程序原理方框图化出来,但是我开始总觉得这样做没必要,很浪费时间。但是,这次课程设计完全改变了我以前的那种错误的认识,以前我接触的那些程序都是很短、很基础的,但是在课程设计中碰到的那些需要很多代码才能完成的任务,画程序方框图是很有必要的。因为通过程序方框图,在做设计的过程中,我们每一步要做什么,每一步要完成什么任务都有一个很清楚的思路,而且在程序测试的过程中也有利于查错。

其次,以前对于编程工具的使用还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上,但是经过一段上机的实践,对于怎么去排错、查错,怎么去看每一步的运行结果,怎么去了解每个寄存器的内容以确保程序的正确性上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通过这次课程设计使我懂得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很重要的,只有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起来,从理论中得出结论,才能真正为社会服务,从而提高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在设计的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说得是困难重重,这毕竟第一次做的,难免会遇到过各种各样的问题,同时在设计的过程中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对以前所学过的知识理解得不够深刻,掌握得不够牢固。

这次课程设计终于顺利完成了,在设计中遇到了很多编程问题,最后在赵老师的辛勤指导下,终于游逆而解。同时,在赵老师的身上我学得到很多实用的知识,在次我表示感谢!同时,对给过我帮助的所有同学和各位指导老师再次表示忠心的感谢!

微机原理课程设计心得体会4

不知不觉,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已经结束了。回想起来受益匪浅,主要是加深了对计算机的一些硬件情况和运行原理的理解和汇编语言的编写,期间也听老师讲过,微机原理这门课程是比较偏硬件一点的。正是因为这一点我还是对它比较喜欢的,因为它和我的专业方向“机电工程”有很大的联系,在机电工程领域很多场合要应用到微机,本着想就业好的心态,因此对该课程的学习还是有浓厚的兴趣的。下面谈谈这期学习该课程的心得与体会:

刚开始接触这门课程的时候,感觉到它似乎非常的容易,尤其是第一章,它讲到的都是一些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听的是津津有味的,知道原来计算机是那么来的啊!这时我有一个感想,当初发明出第一台计算机的人是多么的伟大啊,使人在计算复杂问题上,速度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随着时代的发展,计算机的运行速度也越来越快,CPU由原来的M级发展到了G级,是多么令人惊奇的一个进步,到了21世纪,计算机得到了充足的发展,IT行业也成为了一个热门的行业,起初,我认为学习计算机有点吃亏了,但是听老师一说,不论是什么专业,如果你把技术学精了,一样也可以拿到很高的工资,就像这个计算机,专业技能强的话,一般比其它行业拿的工资都要高,同时也就增添了我对它学习的信心。就像我们学的这个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如果能把它融会贯通的话,对机电工程的学习和深造都会有很大的益处,对将来的就业也会有极大的帮助。

其实我觉得,在学习微机原理这一块,最让我觉得棘手就是这个汇编语言了,在学它的过程中,觉得还是有点吃力,尤其是它的指令很多的,有时候总是把它给记混了,加上又没有实验课,所以在做练习的时候这个问题最突出了,如果是自己写程序的话,总是写不对,到计算机上也运行不了,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看参考书上的程序再模仿编写,但是自己的编程能力上没有得到有效的提高。这也有可能是自己学习方法上的不足吧!在今后的学习中要针对性的改变这种不足。 汇编语言,对于学习机电工程的自动控制和计算机都是很重要的,因为它是和机器语言最接近的了,如果用它来编程序的话,会比用其它高级语言要快得多,

我觉得老师说的一句话很有道理,学习计算机的要掌握两门语言:“一门低级的和一门高级的。”而一般情况下,高级的大多数人会!低级的就不一样了,所以说如果把它学好了,以后找工作是不成问题的。在市场上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的人才是很缺的。

应该说,在这一学习中,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就占了很大的篇幅在讲,可见它的重要性了!在学习的不可末尾,讲到微机的总线及接口,而在这其中,主要是概念占大多数,记的东西还是挺多,怎样实现总线互相的配合,加快计算机的运行速度,总之在有些地方还是用到了汇编的知识,汇编语言始终是学习微机原理的主流!

通过了这一学期对微机原理的学习,真的对它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虽然说,这门课已经结束了,但是我会坚持对它的学习,使自己在汇编语言上有一个长足的提高!力争在掌握一门高能语言基础上掌握一门汇编语言,这就是我这期学习《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的心得体会!

微机原理课程设计心得体会5

本学期的微机原理和接口技术及其课程设计都已经结束。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有所付出,也有所回报,让我感受颇多。

对于《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这门课程而言,初学时,感觉摸不着头绪。面对着众多的术语、概念及原理性的问题不知道该如何下手。在了解课程的特点后,我发现,应该以微机的整机概念为突破口,在如何建立整体概念上下功夫。“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可以通过学习一个模型机的组成和指令执行的过程,了解和熟悉计算机的结构、特点和工作过程。《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有许多新名词、新专业术语。透彻理解这些名词、术语的意思,为今后深入学习打下基础。一个新的名词从首次接触到理解和应用,需要一个反复的过程。而在众多概念中,真正关键的并不是很多。比如“中断”概念,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如果不懂中断技术,就不能算是搞懂了微机原理。在学习中凡是遇到这种情况,绝对不轻易放过,要力求真正弄懂,搞懂一个重点,将使一大串概念迎刃而解。学习过程中,我发现许多概念很相近,为了更好地掌握,将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集中在一起进行分析,比较它们之间的异同点。比如:微机原理中,引入了计算机由五大部分组成这一概念;从中央处理器引出微处理器的定义;在引出微型计算机定义时,强调输入/输出接口的重要性;在引出微型计算机系统的定义时,强调计算机软件与计算机硬件的相辅相成的关系。微处理器是微型计算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微型计算机、微型计算机系统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微处理器、微型计算机和微型计算机系统在微机中,最基础的语言是汇编语言。汇编语言是一个最基础最古老的计算机语言。语言总是越基础越重要,在重大的编程项目中应用最广泛。就我的个人理解,汇编是对寄存的地址以及数据单元进行最直接的修改。而在某些时候,这种方法是最有效,最可靠的。比如,在当今的战争中,首先就是运用这方面的知识来修改地方的系统程序。让地方的卫星偏离轨道,从而不能发现目标。其威力可见一斑。

然而,事物总有两面性,有优点自然缺点也不少。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汇编语言很复杂,对某个数据进行修改时,本来很简单的一个操作会用比较烦琐的语言来解决,而这些语言本身在执行和操作的过程中,占有大量的时间和成本。在一些讲求效率的场合,并不可取。汇编语言对学习其他计算机起到一个比较、对照、参考的促进作用。学习事物总是从最简单基础的开始。那么学习高级语言也当然应当从汇编开始。学习汇编语言实际上是培养了学习计算机语言的能力和素养。个人认为,学习汇编语言对学习其他语言很有促进作用。汇编语言在本学期微机学习中有核心地位。本学期微机原理课程内容繁多,还学习了可编程的计数/定时的8253,可编程的外围接口芯片8255A等。学的都是芯片逻辑器件,而在名字前都标有“可编程”,其核心作用不可低估。我认为,在学习中要考虑到“学以致用”,因此,在接下来我们又安排了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的课程设计。

经过本次微机课题的设计与研究,我们深入的学习了除课本以外的很多微机附件的内容,掌握了很多实验室操作技能。我们在实际设计中遇到很多问题,但结合所学知识以及参考资料的帮助,不断地尝试,设计了一种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系统。同时也加深了我们对于现实生活中,实际的嵌入式操作系统的原理的理解。

在实际设计过程中,我们遇到了诸多设计的问题。例仿真系统中某些芯片没有,这一问题主要是因为我们所设计的功能诸多,刚开始对于这一设计在硬件方面设计不是非常的合理,后来通过使用所用仿真软件的绘画功能,新增加了一个芯片便解决了所有的按键和现实问题。

在程序设计中,我们更加深入了解了8086的使用与本质。为了能设计成功,我们查阅了各种关于其硬件连接和软件设计的资料,同时也发现了理论资料与实践上的区别,通过多次尝试,成功完成了硬件和软件的设计。在这次课题设计过程中,我们合理的分工,适宜的规划进度的进展,不仅仅按时完成了预先设计的内容,而且学到了很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

篇8:锅炉原理课程设计心得

1 入炉热量QL与锅炉输入热量Qr

1.1 入炉热量QL:a.入炉热量QL是相当于1公斤燃料带入炉膛的热量, 单位为KJ/Kg, 表达式为:

其中:QL———入炉热量;Qr——锅炉的输入热量;q3———气体不完全燃烧热损失;q4——固体不完全燃烧热损失;q6———灰渣物理热损失;QK——空气带入炉膛的热量。

b.是输入炉膛的热量。c.是已经考虑了各项热损失 (不包括排烟热损失和散热损失。一般认为, 排烟热损失产生于锅炉主机, 不产生于炉膛, 散热损失虽有部分产生于炉膛, 但毕竟是烟气所放出的热量) 及计算燃料消耗量的修正之后可直接利用的热量。d.入炉热量用来加热燃烧产物, 假设炉膛与环境这一热力体系在绝热状态下, 燃烧产物所能达到的最高温度便是炉膛的理论燃烧温度。e.用于辐射受热面的热量平衡计算。

1.2 锅炉的输入热量Qr

a.锅炉的输入热量Qr是随1公斤燃料进入锅炉的热量, 单位为:KJ/Kg, 表达式为:Qr=QÁÃÂ+Lm其中:Qr———锅炉的输入热量;Qydw———燃料应用基低位发热量;Lm———燃料的物理热。b.进入锅炉机组 (包括炉膛、燃烬室、对流受热面) 的热量。c.没有考虑各项热损失, 该热量虽进入锅炉, 但未必被全部有效利用。d.用于燃料侧的热量平衡。e.Qr>QL。

2 水冷壁管的有效角系数X、热有效系数ψ和污染系数ξ

2.1 水冷壁管的有效角系数X、炉膛水冷度、热有效系数ψ及污染系数ξ。

2.1.1 水冷壁管的有效角系数X、炉膛水冷度:

a.水冷壁管的有效角系数X。水冷壁管的有效角系数X表示炉膛火焰辐射到水冷壁管的热量与辐射到炉膛上热量的比值

式中:Hf———辐射受热面的面积;F———炉膛面积, 指某一面有水冷壁管的炉墙中最边缘两个水冷壁管中心线之间的距离与水冷壁管长度的乘积。

b.炉膛水冷度。炉膛水冷度, 指炉膛中全部辐射受热面面积与全部炉壁面积之比:

F1———全部炉壁面积, 若有炉排扣除炉排面积。

c.水冷壁管的有效角系数X与炉膛水冷度的区别与联系:水冷壁管的有效角系数是对某一面墙而言, 该系数纯属几何因子, 它只取决于换热物体的形状、尺寸以及物体间的相对位置, 而与物体的性质和温度等条件无关;炉膛水冷度是指整个炉膛的平均有效角系数, 表征整个炉膛的水冷程度, 主要由于炉膛内每面墙的水冷壁管的有效角系数可能会不同。水冷壁管的有效角系数指局部;炉膛水冷度指锅炉炉膛整体。

2.1.2 热有效系数ψ及污染系数ξ:

表示火焰与辐射受热面的换热量与火焰有效辐射热之比显然, ψ值越大, 表示受热面的吸热量越大。如果水冷壁管表面十分干净, 则其外壁温度接近管内工质温度, 管壁的自身辐射相对于火焰的有效辐射可以忽略。若水冷壁管外壁结了一层灰垢, 即使灰垢层很薄也会使管子外壁温度很高, 这时, 其自身的辐射相对于火焰的有效辐射来说就不能忽略了。此外, 水冷壁管越脏, 炉壁黑度越小, 使炉壁的反射辐射增加, 因此, 炉壁的吸热能力主要取决于水冷壁管污染变脏的程度。水冷壁管越干净, 则炉壁的有效反射辐射越小, 水冷壁管的吸热能力越大。b.污染系数ξ:表示水冷壁管由于结垢积灰导致管壁温度升高和黑度减小而使水冷壁管吸热能力减小的一个系数

该系数与水冷壁管的形式及燃料的种类有关, 其值为0.10~0.65。

2.2 水冷壁管的有效角系数X、热有效系数ψ和污染系数ξ的联系。

水冷壁管的有效角系数、热有效系数和污染系数, 从不同的角度描述了炉膛受热面的辐射特性, 其相互关系用下式来表示:ψ=ξ。该式表示水冷壁管的S/d>1, 水冷壁管表面受污染, 管壁为非黑体时水冷壁管的吸热能力。如果炉膛内水冷壁管密集布置, ψ=1, 水冷壁管表面绝对干净, 管壁黑度等于1时, 则水冷壁管的吸热能力ψ=1。如果水冷壁管的S/d>1, 而水冷壁管表面绝对干净, 管壁为黑体时, 则ψ=。如果水冷壁管的S/d=1, 水冷壁管表面受污染, 管壁为非黑体时, 则ψ=ξ。为了防止锅炉水垢的结生, 一般采取锅炉内水处理和锅炉外水处理的方法。锅炉内水处理是向锅炉内投加一些化学药剂, 使其与锅炉中的结垢物质 (主要是钙和镁的盐类) 发生化学或物理变化, 而生成松软的水渣, 并通过排污的方法达到预防锅炉结垢和腐蚀的目的。对于蒸发量小、压力低、补水量较低的锅炉应考虑此方法。锅炉外水处理是利用离子交换软化设备将含有杂质的水软化后, 达到锅炉用水的水质要求后再进入锅炉, 达到预防锅炉结垢和腐蚀的目的。离子交换软化器根据离子交换运行的不同可分为顺流再生固定床、逆流再生固定床、浮床 (浮动床) 、移动床、流动床。

3 热水锅炉的防垢

锅炉的水处理工作主要是防止锅炉结垢。但由于处理的方法不当或因其他条件, 往往在一些锅炉中不同程度地结有水垢。为了保证锅炉的安全经济运行, 对水垢要及时加以清除。目前采用的除垢方法有机械除垢法、酸洗除垢法和碱煮除垢法。

3.1 机械除垢法:

当锅炉内有疏松的水垢和水渣时, 停炉后使锅炉冷却、放掉炉水, 用清水冲洗后, 即可用扁铲、钢丝刷和机动铣管器进行除垢。这种方法比较简单, 多用于结垢简单的小型锅炉上。但劳动强度大, 除垢效果差, 容易损坏锅炉本体。

3.2 酸洗除垢法:

酸洗除垢法大部分是采用盐酸或硝酸来清洗的。酸洗液是由盐酸加缓蚀剂或硝酸加缓蚀剂组成的。这种酸洗液既能消除锅炉中的水垢 (除硝酸盐水垢时, 需添加氢氟酸) , 又极少腐蚀锅炉。酸洗除垢有溶解作用、剥离作用和疏松作用。

3.3 碱煮除垢法:

碱煮除垢法除垢, 其效果要比酸洗除垢法差, 但是碱煮后由于水垢松, 因此对于难以用盐酸清除的水垢, 在酸洗前也可以用碱煮法进行一次予处理。碱煮法操作简单, 副作用也比较小。缺点是煮炉时间比较长, 药剂消耗量比较多, 且效果差。

水垢是锅炉的百害之源, 做好锅炉的防垢和除垢工作是非常关键的。

摘要:针对锅炉进行中入炉热量和锅炉的输入热量进行讨论, 并进一步阐述了热水锅炉的防垢技术。

上一篇:墓地 工作阶段总结下一篇:读书快乐快乐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