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设计的心得

2024-05-03

作业设计的心得(共10篇)

篇1:作业设计的心得

有关作业设计的心得

通过这次作业设计,自己反思有以下几点心得:

一、充分信任你的学生。学生的能动性很强,动手能力也很强,有强烈的渴望想要展示自我。很多学生厌烦做作业,其实是厌烦那些比较枯燥乏味的作业,如果作业设计对学生的胃口,他们还是非常感兴趣的。

二、作业设计应该首先还是紧扣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这一节课你要达成的目的,学生是不是掌握了?除了课堂上学习以外,当然还是需要作业来进行一个反馈和巩固。作业设计不能一味求新,枉顾了教学目标。

三、作业设计设计得好与坏,取决于是不是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有的时候单纯地布置抄写课文这样的作业是不是有意义呢?值得我们反思。不是每天布置了作业就可以了。这个作业设计是非常有必要的。我们需要考虑作业是不是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是提高了他的阅读能力,甚至可以具体化到是不是提高了他的概括能力、解词能力等等。

四、作业设计应该以学生为中心。这个以学生为中心,首先需要考虑到学生当前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如果条件允许的话,甚至可以在作业设计里体现阶梯布置。程度较高的同学做一些难度相对高的作业,程度较差的同学做一些难度较低的`作业。当然也可以自由选择。当然,在实际操作中,这种阶梯似地布置作业会出现一些混乱。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其次,要考虑到学生的兴趣方面的问题。作业,毕竟还是需要学生独立完成的。如果学生不发挥出主观能力性,那么我想再优秀的老师也是束手无策的。现在的孩子自我意识较之以前,大大提高。以家长的权威性去“逼迫”孩子做作业的做法已经不可取了。即使家长守着孩子做作业,如果孩子自己不感兴趣,最后的结果恐怕还是阳奉阴违。我们可以设计一些新颖的作业形式,比如说对对联,图文转换,故事新编来促使学生主动完成作业。

五、作业的反馈。有些老师在设计作业的时候,其实想法是很多的,也很新颖。但是实施起来,却很犹豫。因为新颖的作业形式,反馈起来是非常累人的。如果我们都布置的是课文抄写或者是选择题,批改起来肯定是非常迅速方便的。如果我们布置的是作文或者主观性的作业,批改起来费时费力。其实,我在这次作业设计中,也实施了学生自助批改的环节。可以老师挑出不同层次的作业作为示范,然后让学生试着“依葫芦画瓢”进行批改。这样学生在批改的过程中,可以帮助自己加深对所学知识点的掌握。

作业设计应该作为我们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而不能每天作业布置随便敷衍,作业设计如果能够用心,我想对语文这门学科一定是一个不小的助力。

篇2:作业设计的心得

近几年,笔者在所带的班级中有意识地在作业的形式、内容、完成、评价等方面进行多元化尝试,让学生动起来,使作业活起来,促进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运用,在开放中创新,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让作业的形式走向多样

实践证明,采取丰富多采的教学方法多方面调动学生的多感官参与,引导学生进行积极参与学习,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这让我想到作业也不应只是单一枯燥的文本,而是富有色彩、充满情趣的多元复合体,由此激发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感官体验,在愉悦合理的环境中获取知识,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并积累大量的愉快而幸福的经历。我根据不同的年级、不同的内容,将作业融于游戏、制作、观察、调查、画画、表演之中;将文学、科技、美术、环保等融为一体,让听、说、读、写与演、唱、画、做等多种形式相结合;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把语文技能的培养与活动相贯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愿学、乐学,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一)趣味型作业,提高学生的作业兴趣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人的内心有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感到自己是发现、研究、探索者。”作为语文教学工作者,一定要发现、鼓励、发展学生的这种兴趣需求,让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要让学生有兴趣,教师设计的作业就应该灵活新颖,富有情趣,吸引学生。语文作业设计兴趣化,既要符合儿童心理特点,又要符合语文的学科特点。如课文《花》介绍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各开什么花。课后我在教室四角挂上万花筒,分别写上“春、夏、秋、冬”,让学生当“小蜜蜂”,课后搜集些与四个季节还开什么花的相关图画、词语或句子,然后投放到相应的筒中。以小组为单位,比比谁采的“花”多。孩子们课后团结合作,积极查找,兴趣颇高。

(二)实践型作业,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一位教育家说过:“儿童的智慧就在他的手指尖上”。让学生动手操作,多种感官协同活动,能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得更深刻。我根据不同的课文布置说一说、画一画、做一做、演一演、唱一唱、查一查等不同形式的作业,把学生的眼光引向无边无际的海洋,充分给学生实践的机会,启发了思维,激发了想像。例如,在教学古诗《独坐敬亭山》时,为了让学生体会诗的意境,我布置了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诗的理解画一幅彩色画的家庭作业。再如学了《称象》,我让学生回家自己做做这个实验。通过画画和动手做实验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创造性技能,而且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

(三)合作型作业,促进学生的多向交流新课程改革纲要已明确指出,学生的合作精神与能力是重要的培养目标之一。新课程的生成性、建构性,已要求学生必须加强合作,学会合作。学生面临的作业更多的将是探究性作业,光靠一个人的力量往往不够,因此作业过程需要学生密切合作。另外,从作业的时空来看,课程的开放性,使大量作业已不再是个人能独立完成的,而需要与社区、家庭以及他人协同合作,所以,传统的独立完成作业的观念将受到挑战,而合作型作业将成为学生作业的重要理念。如教学完《将相和》一课,我先让学生自由组合,再布置学生回去演课本剧,学生自编自演《将相和》课本剧时,他们不仅根据需要自制了一些简单的道具,而且能根据角色选择合适的人来进行表演,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神态揣摩得相当到位。这项作业虽然很花功夫,但学生对排课本剧很喜欢,很乐于完成这项作业。

(四)探究型作业,培养学生主动探索能力教之初新课程最关注的是作为主体感受者的学生,学生关注和感兴趣的问题是学生最乐意去体验、去探究的问题。因此,在作业设计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依据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设计探索性问题,给学生提供探索的机会,引导学生观察、操作、猜测及独立思考,培养学生自主的探索意识和探索能力。如学习老舍的《猫》之前,我设计了这样一个作业:上网下载作者图片认识作者,查找作者资料和作品,并阅读其中你最感兴趣的一篇或与本文有关系的一篇文章;查找其他作家写的关于猫的作品并阅读,试着发现其异同。学习《太阳》,我设计题目如下:上网了解有关太阳的知识及与此相关的九大行星的知识,了解太阳和人类的关系及人们是如何利用太阳能为人类服务的,使学生学一而知面,得到知识的回顾与积累。

(五)创编型作业,给学生展示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关键是培养创造性思维。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能力就必须将知识学深、学活。只有这样,才能扩大思维的覆盖面,产生丰富的联想,使思维深刻,认识升华,达到发挥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情景。在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让学生续编、改编故事,不失为是培养学生思维独特性的一种好方法。在儿童的世界中,故事和图画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所有的教育专家都认为故事对儿童创造力的启发非常有帮助。例如:学习《窗外的红气球》这篇课文后,我让学生想一想还有什么办法,可以排除戈里亚的寂寞?看谁的办法和别人的不一样。结果学生说:可以打电话给他;可以发电子邮件给他 ……无论可行与否,这些办法是孩子们通过思考、想象得出来的。思考、想象的过程恰恰是学生创造思维形成的过程。再如:教完故事《乌鸦喝水》我让学生根据故事主要角色改编《乌鸦喝水》。实践证明这项作业学生们非常喜欢,编出的故事新颖活泼,具有很强的独创性。

(六)情感型作业,给学生交流的机会抒发心声——与教师交流 鼓励学生在作业本的空白处添加美丽的插图,并配上写给教师的悄悄话。可以是遇到的困难,也可以是对老师说的心理话,这样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把作业本当作师生交流思想感情、启迪智慧、灵感的其乐融融的“磁场”。拉近距离——与家长交流 可以布置一些与家长(他人)交流的作业。如:“三八”妇女节到了,可以让学生和妈妈去交流一下,了解自己最想知道的答案,问题可以由老师提供一些,也可以是自己最想要知道的。例如:妈妈,我长大了,你希望我去做什么?妈妈,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增进友谊——与同学交流 与同学交流,一同“分享”快乐。把自己的一些亲身经历说给大家听,接近实际,更能加深学生之间的了解。暑假,可以把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事情记在一个本子上,在新学期开学时,说给大家听进行交流。可以相互交换家庭作业做在对方的本子上,直观地和这位同学比一比,看谁做的作业质量高。

二、让作业的内容走向综合 新课标告诉我们,语文的学习要面向生活,应该积极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从而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一)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的整合。知识是一张网,各学科之间的知识是可以交叉,可以融会贯通的。在丰富作业内容时,我们可以把其他学科的相关内容,整合进我们的语文作业内容之中。学习《蝙蝠与雷达》一文时通过老师或学生的简笔画来达到理解或复述课文的目的,语文课将动手与动脑整合起来;学了《乌鸦喝水》后,让学生按课文揭示的步骤做实验,将语文作业与科学实践相结合,使我们的语文作业丰富多彩,充满生机和活力。

(二)学习资源课内与课外的结合。语文作业内容的资源应模糊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界线。书刊、影视、展览等等都可以作为作业内容的资源,使语文学习、训练贯穿学生生活。作业的练习内容可以作为学生课前的扩展性学习,使学生学得更广阔;可以作为课堂学习的训练,使学生学得更扎实;可以作为学生课后的延伸性学习,使学生学得更深入。例如:我班开展的“透过车窗看世界”的综合实践活动,首先我指导学生通过上网、深入社会调查等方法查找到汽车的起源、发展历史、社会贡献、环境污染等方面的文字和图片资料,然后让学生各自根据有关资料办剪贴报、手抄报和介绍新型汽车的小说明文。

(三)语文学习同学生生活的融合。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因此,语文学习同生活的融合就是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在语文中学会生活,使孩子在生活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在语文学习中认识生活。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学会积极生活,生活提供语文学习无穷的资源。如每日布置学生记一两则新闻;在低年级中鼓励学生通过“广告语、商标、单位名称牌、标语”等多种途径,使自己识字袋中再多几个自己在生活中认识的生字;还有每天耳闻目睹的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一些小事,都可以作为学习语文学习的内容和渠道。

三、让作业的完成走向自主 学生是有差异的,有差异的学生做无差异的作业,势必会造成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这样,学生的语文能力的发展就会受到遏制。承认并尊重这种差异性,是主体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特点。因此,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一定要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作业有一定的层次性和发挥性,便于学生选择练习的量度和难度。于是,我设计了以下的自选式家庭作业套系:

(一)自选作业量度。学生由于学习能力上甚至可能是学习态度上的差异,使完成作业的时间与所遇到的困难及解决困难的能力方面均有所不同,因此,在作业量方面,应让学生有选择的余地。如我把预习一篇课文的作业量分成三个等级:

1、我抄生字词语()遍;我读课文()遍。

2、用你自己的方法预习生字新词,并给课文作好读书笔记。

3、在2的基础上再用你认为对自己学习有帮助的形式预习课文内容。

(二)自选作业难度。对不同的学生而言,由于他们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因此,他们头脑中所理解的语文带有明显的“个性色彩”,在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和能力等过程中,有明显的个别差异。“一刀切”的传统作业方式,恰恰没有考虑到这些差异,导致了尖子生的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智力发展受到限制;差生跟不上节拍,最后落伍掉队,从而造成这部分学生厌学。为了减少“一刀切”作业带来的不足,让不同的人在语文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设计作业时,承认差异,尊重差异,设计个性化作业,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如《假如没有灰尘》一课的作业设计,我是这样安排的:灰尘的作用极多。假如没有灰尘,()将();假如没有灰尘,()将();假如没有灰尘,()将()。请任选一种方式填空。要求:①所填的内容可以全部选用课文中的。②所填的内容可以一部分是课文中的,一部分是自己想出来的。③所填的内容全是自己想出来的。这种设计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选择性地做题,每个学生的能力都得到了训练。

(三)自选作业形式。自选作业形式就是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对同一课文内容,采取各种形式的作业方式,真正让学生享受到我想怎么做就怎么做的愉悦氛围。如《翠鸟》一课的作业设计,我是这样安排的——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其中一至二项作业认真完成: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行课文录音;

2、根据课文第1自然段的描写,画出翠鸟的外形;

3、模仿《翠鸟》一课的写法,写一篇介绍小动物的短文;

4、对本文的优美词句进行摘抄;

5、查资料寻找翠鸟的其他名字;

6、把课文改编成小故事,讲给小朋友听。这一组作业设计包含了“读、画、写、抄、查、讲”等多种形式,既给爱画、爱读的同学准备了展示自己本领的空间,又为爱探索、爱讲故事的学生提供了进一步锻炼自己能力的机会。一项作业能使他们各尽所能,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自然就会高涨起来。实践证明,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尽量为各类学生多提供几种适合他们特点和需要的作业形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四、让作业的评价走向多元

(一)从批改走向对话,架起师生心灵的桥梁。如同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一样,我们面对的学生也没有完全相同的心理倾向,更没有相同的智力,他们拥有各自独特的学习风格。反映在作业活动中,不管学生如何努力,他们都将做出水平各异的作业来。对错、好坏、是否工整都是客观存在的;没有学生会真正故意地制造错误。学生存在这些差异,需要老师精心呵护和弥补,所以教师在批改作业时,请写上你的微笑、你的赞赏、你的鼓励、你的批判……同时也可以让学生也写上类似的话语。这时的作业本才真正成了师生沟通思想、交流感情、探讨生活、教学相长的工具。

(二)评价方式的多元。要打破单一的分数、等级评价方式,形式要活泼多样。如短语评价、图表符号评价、表情评价等,还可以通过展示、汇报、交流等方式来检查评估作业。

(三)评价层面的多元。我们要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综合评价。

篇3:作业设计的心得

一、有效作业设计要有据可依

作业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之一, 作业是反馈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 有助于学生巩固知识、培养创新精神, 形成基本语文思想和积累语文基本活动经验。但是作业不应当是强加给学生的负担, 而应是学生成长的一种自觉需要。根据新课标的要求, 我们的作业应该成为学生巩固知识、快乐实践、探索创新的园地。

二、有效作业设计要有规可循

作业设计, 我们有必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 作业内容精选

重点关注学科素养和学科思维, 启发学生积极思考, 培养学生温故知新、迁移拓展能力。要设置听说读写书全面, 有利于学生创造性学习和实践的作业。

2. 作业形式多样

书面作业、口头作业、操作作业、课外阅读等要相得益彰, 课内作业与课外作业、书面作业与实践作业、个人独立作业与小组合作作业、统一要求作业和学生自主作业等要相互补充, 充分体现作业形式的多样化。

3. 作业难易适度

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选取作业题, 合理搭配, 由易到难, 难易适度。对作业规范、完成时间等要提出明确要求, 对作业中的难点和疑点要进行必要的提示, 提倡多层作业。

4. 作业总量适当

课堂作业当堂完成, 课外作业要严格按照省规定要求: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 小学中高年级每天家庭作业总量不得超过1小时。

三、有效作业设计要有门可入

作业的设计, 可以设计哪些类型, 有哪些要求, 有必要做个明确规定。

1. 作业内容与总要求:基础题、提高题

(1) 基础型:这是为巩固课本重要知识而精心选择的代表性练习。这种作业紧贴学生所学课内知识点进行设计, 要注重基础知识的有效巩固, 起点要低, 力戒难题、偏题。

(2) 提高型:这是为学有余力的学生设计的。在做好基本题的基础上安排的选做题, 是对基础题的扩充和延伸。一般来说选做题比基础题要灵活, 思维难度要更大。

2. 作业分类与具体要求

(1) 从课型分类:文学上的分类 (散文、小说、戏剧、诗歌) ;课文的分类:现代文记叙文 (写人、记事) 、说明文 (事理、事物) 、游记、其他 (应用文、词串、现代诗歌) 、文言文。

设计时除了要关注文本内容, 还要关注文体特点。

(2) 从课文分类:第一课时:生字新词的抄写和听写及读书为主;第二课时:可布置巩固性与拓展性的《练习册》等等。

(3) 从课时分类:预习作业、课堂作业、课后作业。

预习作业:引导学生充分感知教材、理解教材, 并提出自己的疑问, 得出自己初步的思考, 为学习新知奠定基础。如第一课时以识字识词、朗读课文、感知主要内容、了解背景、提出疑问等为主, 第二课时以摘录好词句、主题研究、提出疑问等为主。

课堂作业:让学生亲历作业的过程, 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习得方法。如积累性的作业:词语的积累、句段的积累等;理解性的作业:关键词句的理解、重点语段的理解、文章中心的理解等;综合性的作业:综合运用知识的作业。

课后作业:课后作业不仅是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巩固, 更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拓展, 不仅注重知识的获取, 更注重能力的培养。内容以拓展性的作业 (拓展性的阅读、资料的收集、观察活动、读写结合等) 和综合性的作业 (既关注积累, 又注重理解积累等因素) 为主, 不断丰富作业的形式, 让作业走进生活, 走进社会, 充分发挥语文教学实际应用的功能。

四、有效作业设计要有章可循

作业设计, 需要结合个人与集体的智慧, 需要持之以恒, 这就需要相应的建章立制。

1. 建立备课组作业设计预审制

各年级组按照学校统一作业要求分类设计作业, 规定时间内提交备课组研讨, 修改后确定作业内容。

2. 建立作业批阅反馈制度

对作业的反馈要及时, 进行分析, 调整作业, 使其更加科学合理。将调整后的作业提交学校资源库。

3. 对优秀作业设计进行评比

通过对优秀作业设计进行评比, 促进各教师作业设计兴趣与能力的提高。

4. 建立有效的保障制度

学校层面建立必要的规范进行检查、考核。

小学语文有效作业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以上仅仅是个人的思考, 我们还要不断探索, 让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更有效, 更好地促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更好地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摘要:作业作为常规教学的重要环节, 既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 又是教学信息反馈的重要途径。因此, 教师要积极思考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有效性, 力求为小学生全面发展提供帮助。

篇4:数学作业设计心得

一、准备在日常

为使学生在学习数学中能通过做少量的作业而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我的做法是:教师跳入题海淘金,学生在岸上拾宝.在教学工作期间,我每看到好的题型、新颖的解题方法就抄到笔记本上分知识章节、方法类型进行归类,把那些有针对性、思维训练高效、方法灵活新颖的题目提供给学生,这样,学生做的题目不多,但收获却很大.

二、关键在课堂

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过程中最关键的部分,也是教师最富创造性的部分.课堂教学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作业完成的速度和质量,因此,我在课堂教学中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规律,在知识和时间安排上做了较大改进.就学生个体差异而言,我把学生分成三个组.其中,基础扎实,接受力强,成绩优秀的为A组.知识基础和智力水平一般,成绩中等的为B组.知识基础、水平智力较差,接受力不强,成绩欠佳的为C组.就授课而言,我把它分成:分层授课、分类指导和分层练习三个阶段,它们既独立成段,又前后连贯,使三个层次的学生都明白自己在该阶段的学习中所扮演的角色.在时间的安排上第一、二阶段的时间要得到充分的保证,一般在25至30分钟,这样才能保证B、C组学生听懂吃透.第三阶段只需点到为止,一般5分钟左右,使A组学生学有余味,课堂练习时我将重点内容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分别让各类学生思考和练习.在课堂后15分钟的时间里教师更应该关注的是C组学生.总之,对于A组学生以“放”为主,“放”中有“扶”,重在指导学生自学,对于B、C组学生以“扶”为主,“扶”中有“放”,重在带领学生学习,这样导致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各不相同的“最近发展区”前进.

三、作业在超市

作业是学生巩固知识,培养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所以,我在设计数学作业时,针对学生的差异,因生施业,设计不同的作业摆放在“作业超市”里,让他们各取所需,自主选择.比如在“作业超市”里设置三类题目:A类题目为基础题,主要是针对C组学生设计的,题目浅显易懂,有利于帮助他们获得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B类题目为中等难度的习题,主要是为B组学生设计的.C类题目为发展题,主要是针对A组学生设计的.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鼓励“C组”的同学去思考和尝试做B类作业,“B组”的同学去尝试做A类作业.教师再对他们成功的尝试给予大胆的鼓励和表扬,让他们感受到自己成功的愉悦,进一步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和提高学习兴趣,让他们养成善于思考的好习惯.

四、力量在班级

我从班上选出6~10位数学学习态度好,乐于辅导他人的学优生组成“数学帮帮团”,主要职责是:(1)监督班内同学做数学作业情况.(2)对需要帮助的同学进行辅导.(3)收集同学们在做练习时出现的问题,成立一个“数学门诊部”.(4)收集作业中解题方法新颖巧妙、思路简捷、一题多解等典型范例,并及时记录,张贴,供同学们欣赏交流.有了“数学帮帮团”的协助,使我有更多时间去进行班级管理,有更多的时间去关心、帮助那些学习态度不端正、身心不健全的学生,有更多的時间去探索新课程改革.

五、兴趣在业余

在业余,我鼓励、提倡学生变个体学习为集体合作,比如,当学习完一个单元后,我布置学生总结本章的知识规律,找重点、难点,然后办一期《我爱学数学》的手抄报,为了提高《我爱学数学》的手抄报的利用效率,要求学生每一张手抄报都是由几个人合办,大家共同参与:想设计,选内容,找题型,做探究,忙得不亦乐乎,办好后张贴在教室后面的“学习园地”中,看到同学们在手抄报前比设计的合理、字迹工整,评内容的新颖、方法的巧妙,做题目的积极劲时,不正说明了同学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主动学习的意识得到了激发和增强吗?办手抄报的过程也是同学们对知识进行梳理、和同学们进行交流合作的过程,同时,同学们头脑中的知识体系也更加完善.

总之,重视作业的设计布置,把学生从过多过滥作业中解脱出来,让学生的知识在作业中升华,技能在作业中掌握,能力在作业中形成,思维在作业中发展.学生的情感、意志、兴趣、习惯、方法才会在编织精巧的作业训练中得到培养.因此,我们在设计学生作业时,应多用心去做,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作业效率,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挖掘他们的潜能,最终才会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篇5:双减下的作业设计心得体会

我是围绕以下三个方面来努力的:

1、减量

作业是承载学习内容,体会学习方式以及实践过程性的学习任务。这里我们要注重作业与教学的配合,既然作业减量,我们就要多在日常教学上多下功夫,在知识衔接处、经验接轨处、生成差异处发力,以”快引入、寻突破、后拓展”的教学形式打造高效课堂,扎实落实每堂课的一课一得训练点。加强课堂研究,“增效才能减负”。有效率、有质量的四十分钟才是减负的必由之路。必须在课堂上下功夫,深入研究课堂教与学的方式方法,否则就会依旧陷入”堤内损坏堤外补”的怪圈。提高教学的有效性,通过加强单元整合,加强教材之间的联系,完善教学结构,提高课堂的`效率。

2、提质

改革作业设计,少布置机械的、整齐划一的作业,尽可能布置分层作业。因为教学过程中布置作业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布置作业是为了学生能够更好的巩固上课学习到的知识、I训练自学能力、发展开阔思维,如果教师在布置作业的难易程度上是没有任何区分,都是相同的作业,就会导致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吸收程度上产生差异,这样就忽略了学生的差异性。

所以,在政策下更需要教师布置分层作业,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了解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每个同学的作业程度,这样分层作业对于良好的教学就会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教师要提供不同的学习支架,根据智能特点或者兴趣设计作业。只有这样,面对多样化的作业,孩子^也会轻松自愿的接受,也会更乐意交出一份充满童趣和自我个性的作也

3、增趣

篇6:作业设计心得体会

我们的教育一直就有因地制宜,因材施教这一说法。这就要求我们的语文教学必须关注每一个有差异的个体,适应每一个学生的不同发展需要,最大限度地开启每一个学生的智慧潜能。然而教学发展到今天,在班级授课制的前提下,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因材施教是摆在我们每一位教师面前的难题,如何让优等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学困生“吃得了”,这就决定了现行的教育必须遵循因材施教原则。我结合自己设计的分层作业尝试,谈一谈自己的一些感想。

1、结合新课程理念,从实际生活出发,了解语文学科特点。

与其他学科相比,语文作业有其特殊性。一是综合性。语文知识的运用是综合的,孤立地掌握某一项知识不能直接形成语文能力。二是模糊性。语文知识没有很明确的界限,掌握的程度也因人而异,水平高低不是用对错就能衡量出来的。三是个性化。语文学习的目的之一就是要使学生形成个性化的语言风格、独特的审美能力以及创造性地运用语言的能力。学习语文的最佳途径就是多读多写,形成自己的语言个性。语文与生活密不可分,听说读写是生活之必需,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完成语文作业就是培养生活能力。

2、设计针对性作业,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发展。

我对某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通过适当减少他们的作业量或适当的降低作业的难度,让他们做一些抄写、简单动手、有趣味的作业,使他们易学,乐学。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则适当拔高要求,设计一些积累语言文字、扩展课外阅读、提高动手操作能力等方面的作业。这样,学生的能力不但得到了锻炼,而且满足了他们渴求知识的心理。为了避免同学们的自尊心受到伤害, 大家做的作业是一样的,但是对已不同层次的学生,对于他们的作业要求、侧重点、评价却不一样。例如:同一课的作业,学困生只要把生字、词语、句子、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掌握了,他的作业就可以得到“A”,而对于优等生对于他们则要求每课的能力拔高,拓展作业做的好才有资格的“A”。不同的要求,不同的侧重点,却可以达到相同的评价。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因此在作业设计当中,我都力求设计一些有趣的作业让学生做一做,画一画,演一演……

例如:

1、动手做一做。在《大自然的启示》一课时我让同学们结合所学做一份手抄报。

2、画一画。学完古诗词后,让学生选择你所喜欢的一首古诗词,画一画古诗词做表现的画面,在《记金华的双龙洞》一课时我要求学生画游览示意图,在《蝙蝠和雷达》一课时我要求学生画蝙蝠飞行和雷达的工作的示意图。

篇7:作业设计的心得

如何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优化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形式?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1、生活化作业

新课程标准指出:“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因此在作业设计时,我们要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出发把作业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设计一些与学生生活有关的作业。让学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分析,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从而使所学的知识得到继续拓展与延伸,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如:学习《长度单位》时,让学生测量生活中的物品。这些贴近学生生活的作业,不仅巩固了课堂里所学的知识,使书本知识变活,而且拓宽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开阔了他们的视野,增长了见识。

2、绘画式作业。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加强课程内容的综合性,淡化学科界限,增进学科之间知识和方法上的联第。数学本身与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相关的联系,因此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和特点,设计一些绘画式作业,用绘画的方式巩固、应用数学知识。如在学完《轴对称图形》以后,我在美术老师的指导配合下,让学生在美术活动中利用所学知识设计一些相关的美丽图案,然后在班级展示台中展览。这样的作业,不仅能巩固知识,而且有激活学生原思维,使他们迸发创新的火花,将枯燥原作业变成了件件艺术品。

3、游戏性作业。

游戏一直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将所学的知识寓含于游戏中,可以提高学生作业的积极性。如在学习了“表内乘法”后,我设计了一道“帮助小兔找门牌号”的游戏性作业,即小兔接到小熊打来的电话,邀请小兔到它家去玩,小熊说,它家门牌号是56号。可小兔到了小熊居住的小区一看,傻了,原来这里的门牌号都是一些乘法算式,你们能帮帮小兔找到小熊家吗?为了改变原有计算题枯燥、乏味的现像,可设计一些如“找门牌号”、“小猴闯关”、“小壁虎找尾巴”、“登上宝座”等带有童趣味原游戏性作业,把一道道计算融合在故事情节中,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运算的方法和技能,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学习的兴趣。

4、操作性作业。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教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建构主义者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建构过程,其最好的方法是动手做。只有亲自动手,才能使创新思维的结果物质化。因此,在作业设计中,要提供各种机会,让学生参与活动,拼一拼,剪一剪,摆一摆,画一画,折一折,分一分,使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掌握方法,拓展思维。如实践活动时,我就布置了“用学过的图形粘贴一副美丽的图画的作业”,结果学生巧妙的布置出许多美丽的画面,学生的想象力得到充分发挥。让“学”融于“玩”中,在“玩”中实践,这样既使学生学得轻松,又培养了他们的多种能力。

5、自主化作业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在作业的设计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提供给学生自主参与探索,主动获取知识,分析运用知识的机会,尽可能让学生对自己的作业进行自我设计,自我控制,自我解答,让学生真正成为一个学习的主动者,探索者和成功者。

如:在教学了“简单统计”后,我让学生根据本节的知识点和自己的实际情况,设计一道练习题,出示本学期同学喜欢的体育运动的统计表,完成以下问题(1)想一想可以用统计图来分析比较上面这些数据?(2)你是怎样设计统计图的?

(3)从统计图反映的情况来看,可以看出什么?

通过这样的自主性作业,学生不仅对所学的知识进行了巩固,而且对知识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自主建构。

篇8:作业设计的心得

农村小学英语课外作业大体上存在这样的问题:

1. 单一性

课外作业不是反复机械地抄写, 就是单一地背诵课文或单词, 缺乏多样性和主动性, 这样的课外作业设计不仅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和效果, 长期下来, 还会使学生失去了学习英语的乐趣, 这样就事与愿违了。

2. 缺乏层次性

可归纳为作业多统一, 少选择;多静态, 少活动;多书面, 少实际;多室内, 少室外。

二、英语基础作业与开放作业相结合的新型作业设计

1. 设计具有趣味性的作业

心理学研究表明, 兴趣是求知的动力, 是激励人们积极行动的主观因素。学生的兴趣越高, 自主能力越强, 学习效果也越好。作业设计应该突显趣味特点, 把“兴趣”设计在英语课外作业中。这不仅能巩固所学知识, 还可以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到很多使用的英语, 进一步产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

(1) 实践动手能力作业

布置一些动手书写作业, 同时辅以竞赛评比等手段。学生的兴致高, 也培养了动手能力。强调的是简单的实践动手作业, 应该独立完成。

(2) 四人小组合作作业

我们必须加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 让学生在合作中提高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同时引导、鼓励学生根据教材, 排练课本剧, 动口、动手、动脑, 互帮互助。

(3) 绘画作业

英语作业布置与美术的整合, 给学生一个舞台, 让他们的个性特长得到发挥, 通过动脑、动心、动情、动手, 培养兴趣, 发展能力。让学生照着教师的教学卡片制作单词卡, 也可能是学生自己展开想象。单词卡正面画画, 反面写单词或词组。

(4) 设计具有创新性的作业

学生自编英语歌曲、歌谣或对话作业。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歌曲为主, 让学生“套用”其他歌曲。可通过英语句子的难易来选择歌曲。

2. 设计具有开放性的作业

(1) 分层次作业

教师既要面向全体学生, 也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为学生提供充满趣味、形式多样的作业, 让学生自主选择, 分层次布置作业, 让每个学生通过不同的作业在原由的基础上有所收获、有所发展。

(2) 探究作业

(1) 留意收集、摘抄身边的“英语”

随着英语的广泛推广和应用, 英语变的无处不在。可布置让学生收集或摘录身边的英语, 也可通过上网、电视等多渠道关注“英语”, 用生活中的英语来丰富自己的词汇, 引导学生摘抄到小笔记本中并逐步积累。

(2) 动手粘贴生活中的标签

在日常生活中, 我们经常会发现很多英语标签。我们可设计这样一些作业:

a.把生活中的英文标签剪下来, 按不同的种类, 用英汉文粘贴在一起, 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复习单词, 还可以锻炼学生的书写能力。

b.用英语标签来粘贴自己家的日常用品。通过同学间的互相“窜门”了解到, 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很高, 在学生家中, 到处可看到这样的标签:salt (盐) , sugar (糖) …通过这样的一个作业, 不仅使学生牢记生活中常用的、实用的英语。

总之, “教者有心, 学者得益。”家庭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 它的优化设计, 可以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的减负空间, 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支配, 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 发展他们的个性。

参考文献

[1]《英语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年.

篇9:作业设计的心得

关键词 作业分层 多元 多样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0-0033-02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作为科学教育的组成部分,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养为目标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这个阶段物理课程不仅应该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而且应该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等方面的培养。作业作为物理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是学生实现物理课程标准中三维目标的重要手段。设计合理而且有效的作业,可以帮助学生巩固课堂知识,检查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传统的物理作业形式单一而且针对全体学生,不能兼顾学生的个体特点,而分层布置作业有利于教师的因材施教和学生个性成长,能促进不同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物理作业分层设计的必要性

1.分层作业的多元性。传统的物理作业一般都是教材提供或者统一征订,别说学生无自主选择权,教师也只能被动接受。这种整齐划一的作业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和生成能力方面帮助不大,而且面对一个班级中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相同难度的作业设计,强制性的“一刀切”作业极大地导致了优秀生“吃不饱”与潜能生“吃不了”现象的发生。物理作业的分层设计既可以让教师在作业设计时充分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在利用作业巩固所学时的不同需求,又能让教师和学生甚至家长都参与到作业的设计中来,体现了作业设计的多元性和实效性及针对性。

2.分层作业的多样性。作业本来是一种巩固知识、形成能力的手段,不一定局限于书面作业,但传统物理作业几乎都是书面答题,没有其他形式。而分层作业则可以有书面作业、实践性作业、探究性作业、合作性作业等多样性的作业方式呈现。实践性作业是指通过动脑动手完成一些源于生活与物理相关的小制作、小设计。探究性作业是指教师有意识在作业中对探究的物理问题创设一些情境,让学生有所联想,萌发出科学问题;或者创设一些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中运用科学思维,自己提炼出应探究的科学问题。从而培养综合思维及解决探究问题的能力,使学习活动富有挑战性。书面性作业比较重视学生的独立完成,学生间相互讨论会被教师或家长视为抄袭而受到指责,审视传统物理教育就可以发现,合作作为当今社会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在作业中的培养是被忽视的,即使偶有体现也缺乏实践的载体,合作性学习方式,不仅应该体现在课堂上而且在作业中也应当有所体现。合作性作业,是指学生在小组或者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动性作业,主要适用于参观、考察、调查、访谈等活动的设计,正如课程标准所提“学生的课后作业不应仅仅局限在对物理习题的演算上,阅读资料、观察调查、实践体验等课外活动都应成为学生课后作业的一部分,他们是物理教学联系生产、生活的重要方式。教师应该选取那些既能引起学生兴趣,又与现实生活有密切联系的素材供学生课外学习,提出一些实际问题或现象让学生进行调查或观察。”学生在这类实践活动中通过分工和合作共同完成一项任务,从而培养学生获得知识和形成合作能力。

3.分层作业的开放性。传统初中物理作业强调独立思考,强调答案的整齐统一和所有学生的步伐一致,欠缺开放变通和兼顾。分层作业的实施过程中我一般在题量设计时将作业分为必做作业和选做作业两个层次,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量力而为,自主选择完成层次或者完成多少,从而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对于作业的类型也尽量选择一些适合不同层次,答案不唯一或条件不确定或具有多种不同解法的题型。题量和解答过程的开放性使得分层作业能够更好的为学生全面发展服务。

二、物理作业分层设计的依据

1.依据作业量分层。实际进行作业量分层设计时我一般会按照掌握基础、巩固强化、升华提高三个层次进行设置不同数量的问题。对于学习基础薄弱的学生增加基础知识的作业量,减少有难度知识的作业量。优秀生解决拔高性问题就应该减少作业量,给予充分思考的空间,解决一些融综合性、灵活性于一体的拔高题。至于中等生的作业量,则因为要兼顾巩固基础和强化理解则介于优等生与后进生之间。

2.依据作业难度分层。潜能生的作业设计应适当降低难度,注重基础知识达成,后进生才会对学习产生兴趣。中等生可塑性较大,应确保她们在达成基础目标的基础上有所提升,因此设置作业时应有一定的难度,优等生增加难度,努力实现创造目标。这类学生基础扎实,对知识的领悟能力强,布置作业时就有必要给他们增加难度,促使他们在较高的知识平台上发展。

当然在分层设置物理作业的过程中还要注重考查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作业内容应严格遵循《物理新课程标准》中内容标准确定考查内容和要求,不能任意加深难度和广度。加强问题与生产、生活的联系,强调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强调人与自然、社会协调发展的现代意识。注重增加情景性和开放性题目以及动手实践活动。杜绝“繁、难、偏、旧”的题目。如果教师能够基于学生的发展分层布置作业,就能在照顾学生个体差异的同时又能满足学生的持续发展需要,使不同基础的学生都能得到实实在在的进步与提高,既有利于教师的因材施教,又有利于学生在完成适合自己的作业中都取得成功体验。让每个学生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

篇10:优化作业设计心得体会

杨老师提出了“把握数学课程精髓”“使用好数学教科书”“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丰富作业内容形式”“统筹控制作业总量”的设计原则。同时也分享了作业主要类型和目的。

前置性作业,帮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产生的背景和数学概念、知识形成过程的基础作业。包括预习、数学阅读、课前调查、资料收集、复习旧知、情境创设等作业形式。此类作业既帮助教师了解学情,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又加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帮助教师抓住知识的生长点展开教学。设计时要充分考虑教学重点,要有针对性,数量少而精,且利于学生操作。

探究性作业,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本质,培养学生高阶思维的作业。包括对现实生活中蕴合的数学规律、数量关系的探索,以及数学本身蕴合规律的探索。此类作业设计应具有情境性和探究性,凸显递进性和扩展性,重视分析、评价、创造等活动。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注重探究方式和方案设计,不新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思想和方法解决问题,发现数学学习的规律,发展数学思维能力、满足个性化发展需求。

综合性作业,帮助学生感悟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知识之间、数学与科学技术之间的密切联系,提高问题解决意识和能力的作业。包括数学知识的综合应用与数学实践活动。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不同发展水平,分出不同的梯度和难度,注重促进知识应用和迁移,注重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的渗透,注重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单元复习作业,帮助学生回顾单元核心概念,建构数学知识体系,梳理知识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渗透单元知识所蕴含的数学思想的作业。包括单元知识结构的整理、单元知识整合、易错点梳理等。设计时要重点关注单元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查漏补缺,提高系统整理知识能力,提升数学思维品质。

课后作业是教学过程中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课堂学习的知识技能及时巩固的重要途径;是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创新实践能力、思维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径。通过今天的学习,我意识到:

第一,要设计好作业的时间和质量。

作业时间不是越长越好,今后,课后家庭作业要更加精挑细选,建议在作业设计上,集思广益,由各年级老师研讨确定,最后由备课组长统一把关。所设计习题做到“五性”,即典型性、层次性、针对性、综合性、多样性,尽量做到少而精。成绩好的加做选做题。

第二,老师心中要有全体学生。

普遍存在老师预估布置的作业完成时间高于学生实际完成的时间。老师认为这个题目花5分钟就能完成,但事实上,绝大部分孩子10分钟甚至15分钟,有的孩子实际是花了20分钟才完成这一个作业。因此布置作业的时间,不能单纯按照班上最好的那个孩子来进行。老师在布置作业时,不能只从自己的角度看,需要从全局出发,还要考虑到日常积累、预习、复习整理、错题整理等额外的时间,这些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都是重要的。

第三、我们老师要设计分层作业。

作业布置要分层,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分层布置。针对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深入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学情,面批是最好的因材施教。每个学生的基础不同,接受能力不同,作业的效果也就不同。老师要给予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有的孩子不会进行错题整理,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的角度来看,应该具有情境化,注重学习知识和技能,注重围绕一定的主题来完成,注重作业的开放性,反对绝对的固定的答案。其实越开放的题目,就越能够激发孩子探索精神。

上一篇:高考文言文公开课教案下一篇:升级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