鄯善设施农业保险发展情况汇报材料

2024-05-03

鄯善设施农业保险发展情况汇报材料(精选5篇)

篇1:鄯善设施农业保险发展情况汇报材料

鄯善县设施农业保险发展情况汇报材料

一、发展现状

鄯善县春、秋两季刮风天气较为频繁,近几年来,受风灾天气影响,经常有温室棚膜和棚内作物被毁坏的情况,给我县设施农业发展带来一定影响。为切实维护本地农民利益,进一步做好我县设施农业工作,积极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县实际的农业保险新路子,今年由农业局作为设施农业保险承办主体与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签订设施农业保险协议。全县山南四个乡镇选出温室1000座作为试点(具体为鲁克沁200座、达浪坎200座、吐峪沟463座、迪坎137座),每座温室保险费用200元,其中:棚膜赔偿金额1000元,作物赔偿金额1000元;保险期限为一年,即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共缴纳保险费20万元。

4月22日--23日风灾过后,我局积极与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联系,经过现场鉴定,该公司为受损农民理赔总计99.90万元。具体分两次理赔:①6月29日,理赔53.70万元。②8月17日,理赔46.20万元。

二、主要做法

以提升服务能力为根本,促使农业保险惠农强农功能落到实处。

一抓理赔时效性。经办公司畅通电话接听服务,规范接报案流程,分别实现对交通便利的县城中心和周边农村与交通不便、路途较远的边远农村,查勘人员在保险灾害(事故)发生或接报案后24小时内、48小时内到达灾害(事故)发生现场。经办公司按照监管要求,原则上在保险灾害(事故)损失金额确定后的30日内向被保险人支付赔款。

二抓信息透明度。经办公司在乡镇、村等基层公众场所对农业保险承保理赔信息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7日,接受广大参保农民监督、投诉与咨询,针对少数民族被保险人还使用当地 少数民族通用文字进行公示。

三抓查勘定损公平。经办公司对损失数量较大、损失程度较为严重的保险灾害(事故),坚持被保险人、专业技术部门与经办机构三方共同定损原则,定损结果由上述单位(个人)共同签章确认。

四抓技术装备水平。经办公司普遍配备GPS定位仪等设备,提高查勘效率,增加了农业保险查勘科技含量。

三、农业保险面临的主要问题

1、农业保险制度建设相对滞后。

一是长期以来关于农业保险的法律、法规处于缺位状态,针对农业保险的经营目的、性质、经营原则、组织形式、有关部门职责等问题缺乏法律界定与依据。

二是宏观层面的农业保险风险管理机制还未形成,有关风险准备金积累与管理的办法,以及再保险制度性安排还不健全,农业保险发展基石还不牢固。

三是防灾减灾工作制度还不完善,气象、水利、国土等灾害管理预报部门与经办公司之间的防灾减灾合作机制还有待完善,还未形成有效的工作合力。

2、农业保险保障服务能力与水平偏低。

一是补贴险种较为有限。新疆农业保险补贴险种主要局限于中央财政给予补贴的粮、棉、油等农作物及能繁母猪、奶牛等品种,当前新疆农民主要增收品种的设施农业、特色林果业、区域特色农业及少数民族肉食主要品种羊的保险业务因未纳入财政补贴险种范围,业务规模始终处于低位徘徊。

二是保障覆盖面较窄。农业保险除主要粮棉作物参保率达到较高水平外,其他农作物品种参保率相对偏低。

篇2:鄯善设施农业保险发展情况汇报材料

今年以来,在地委、行署的正确领导下,鄯善县认真贯彻落实设施农业提质增效有关工作部署,尤其是自秋延晚定植工作展开以来,我县积极发动全县各级干部、广大老百姓开展清园、翻地、施肥、浇水、起垄等各项种前准备工作,全县秋延晚定植工作顺利推进,按照会议要求,现将我县设施农业种植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下一步工作措施汇报如下。

一、种植情况:

鄯善县共有日光温室14486座(标准棚),截至目前,全县已完成清棚10770座,完成整地9272座,完成种植8883座,其中:哈密瓜675座、西瓜78座、西红柿1168座、辣椒582座、茄子786座、黄瓜685座、豇豆890座、葡萄1757座、林果391座、其他1871座,开展设施农业实用技术培训10650人次。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从当前我县设施农业秋延晚定植情况来看,总体进展较快,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是受上半年设施农产品价格低迷的影响,大部分设施农户没有达到预期效益目标,对农民秋延晚定植积极性有一定的影响。主要原因是农民的“等、靠、要”思想还十分严重,主要表现在:部分农户一旦要求其种棚时,便向政府提出补棚膜、补肥料、补地租等要求,否则就不愿种植。二是我县设施农业整体管理水平和技术措施还比较落后,粗放经营有待彻底解决,农产品产量、质量还没有形成规模化、品牌化,缺乏认证和上档次、上包装的产品,温棚不能发挥最大效益。主要原因是本地农民的标准化意识和品牌化意识还不强,对设施农业高标准栽培相关技术掌握的还不够透彻。

三是在前两年设施农业发展过程中,由于资金缺乏,部分工程、物资款、土地租金至今尚未付清,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广大农民投入设施农业种植的积极性。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要紧紧围绕设施农业“提质增效年”目标,进一步加快设施农业发展步伐,要积极引导农民进一步加快老棚改造、秋延晚、冬生产定植等各项工作,切实巩固发展成果。

二是要组织好广大党员干部,按照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总体要求,认真抓好设施农业科技实践示范活动,通过科技实践示范活动的开展,一方面使广大党员干部在实践中获取真知,增长才干,不断提升广大领导干部科技能力和管理水平;另一方面通过干部的示范带动,进一步提高广大农民的种棚积极性。

三是继续引导广大农民尽快完成秋延晚定植工作,同时,引导农民做好冬生产定植前清园、整地、施肥、浇水、茬口安排、苗木等各项准备和种植管理工作,为促进设施产业不断发展和农民增收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是要按照整村推进、一户一棚一技工的要求,以本地 农民为主,根据设施农业各个生产环节的工作需要,加大设施农业种植管理、质量安全、品牌意识、市场营销等技能培训和技术指导服务力度,全面提高农民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努力实现设施农业效益最大化,加快农民增收致富。

五是充分利用乌鲁木齐市天山区蔬菜批发市场和北园春批发市场平台,发挥合作经济组织的作用,做好设施农产品销售前各项筹备工作。

篇3:河套地区设施农业发展情况分析

设施农业设施农业的发展对丰富巴彦淖尔市淡季农产品供应、发展高效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等都起到了重要作用。河套地区光热水土资源丰富, 具有光能充足、日照时间长的优势, 气候资源是国家农业区划中的优势地区, 属典型的大陆性气候, 基本特点是日照长, 气温和热量状况适合农作物生长, 利于作物干物质积累和土壤有机质分解。耕地以河套灌淤土为主, 排灌体系健全, 沟渠路配套, 耕作土层有机质含量高, 土地肥沃, 障碍因子少, 土壤条件好, 地下水资源丰富, 有利于蔬菜生长。目前巴彦淖尔市设施农业已初步形成了以反季节西甜瓜、蜜瓜、蔬菜生产及育苗、水果、花卉、食用菌为主的生产格局, 资源优势正在逐步转变为生产优势和经济优势。

二、主要做法和经验

1. 集中连片扩大基地规模, 统一品种规划布局, 大力发展集约化生产。

以现有园区为中心, 继续连片扩大面积, 重点打造临河城关、五原八里桥、杭后民建等几个万亩设施农业园区。同时, 大力发展设施农业“一村一品”, 对日光温室茬口布局、主栽品种作出统一安排, 积极引进品质优、产量高、抗病力强的新品种, 按照设施农产品无公害生产标准和种植技术规程指导农民生产, 统一种苗供应、定植、技术管理、组织销售, 改变了过去品种多、乱、杂、统一销售困难的局面。

2. 积极寻求金融信贷部门支持, 坚持和完善多元投入机制。

一是整合捆绑项目, 形成共建合力。普遍将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农业科技支撑项目、农业产业化项目捆绑, 整合资金, 统一用于基地建设;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引进新技术, 推广新品种, 广泛吸纳社会资金, 为设施农业发展注入活力;三是积极协调金融信贷部门, 寻求贷款支持, 为设施农业稳步推进创造了条件。

3. 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运营模式。

以企业为龙头建设生产基地, 通过合作社广泛联系农户, 向基地农户赊销种苗, 提供农药、化肥、地膜等农资, 对基地统一编号建档, 统一订单生产、科技培训、管理标准、农资配送、采摘分级、包装销售, 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追溯制度, 从产前、产中、产后不定期地抽检, 确保基地各种农产品达到绿色食品的指标。所有产品都按照《A级绿色食品操作技术规程》来管理, 产品质量完全符合绿色食品的各项指标要求, 在种植过程中, 对土壤、水域、空气都有严格的监控和处理方式, 常年聘请有经验的技术人员跟踪指导, 在各类新产品的研发和推广上拥有成熟的技术, 农产品倡导施用农家肥、配方肥, 全程统一农资配送, 生物防治技术普遍使用, 产品无农残超标现象, 并且性能稳定。

4. 加大技术培训力度, 提高技术人员、农户的素质和生产管理水平。

今年以来, 组织实施了科技指导结对帮扶活动, 派驻技术人员到山区蹲点开展技术示范、指导, 加强技术培训, 大力培养山区技术人员和骨干农民, 提高技术到位率, 提升生产管理水平。

三、取得的成效

目前, 河套地区以辣椒、番茄、黄瓜、茄子和西瓜为主导的设施瓜菜年产量达到65万吨, 90%以上的产品质量达到无公害农产品标准, 有无公害农产品认证269个、绿色食品106个、有机食品21个;中国驰名商标7个, 自治区著名商标48个。河套番茄、河套向日葵、五原黄柿子、五原灯笼红香瓜和五原小麦5个农产品通过了农业部地理标志登记保护认证。

1. 设施农业的发展, 推动了传统农业向现代高效农业的转变, 拓宽了农业结构调整的路子。

加快了露天农业向设施农业、粮油作物向经济作物调整的步伐, 改善了河套地区农业生产条件, 提高了农业经济效益, 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和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带动了果蔬和花卉类产业的兴起, 进而促进了农业由单一的粮、油种植向粮、油、瓜、果、菜、花卉、园艺等多样化、高效益方向的转变, 种植业结构不断优化, 品种增加, 质量提高。

2. 设施农业的发展, 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带动了生产方式的转变和人们思想观念的更新。

使广大农民打破了传统的生产模式, 冲破了自然条件的限制, 实现了一季生产向多季生产, 一季增收向四季创收的跨越, 带动了农业生产方式由传统、粗放型向精细、集约型转变, 从而吸收了一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参与到蔬菜和花卉种植, 使农民尝到了甜头, 得到了实惠, 市场意识、竞争意识、效益意识明显增强, 思想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据调查, 每亩设施农业的纯收入可达2.5万元, 是大田作物效益的20倍。设施农业仅用1.5%的耕地创造出了16%的农业产值。

四、存在的问题

1. 是设施农业项目建设资金投入不足。

日光温室建设是一项高投入, 高产出的项目, 修建一栋使用面积0.8亩的日光温室需要资金2万元左右, 加之水、电、路基础设施建设, 资金投入更大, 资金不足的矛盾十分突出。

2. 是设施农业发展注重产前、产中服务, 轻视产后服务。各级部门关心建设和种植, 而忽视销售。

3. 是无公害、绿色蔬菜生产量小, 品牌产品缺乏。

农户在温棚中使用化肥、农药的情况十分突出, 设施农业产品中药物残留令人担忧, 直接影响了农产品的品质和质量。

4. 是科学技术推广不够深入。

农民习惯于旧的生产方式, 对发展“绿色农业”“特色农业”和“生态农业”的概念模糊, 蔬菜栽培水平不高,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设施农业的发展。

五、对策和建议

1. 优化布局, 按照市场要求加大种植结构调整

一是发挥优势, 调整优化设施农业生产布局。鼓励经济、技术、劳动力等条件较好的农户先期发展设施农业, 再辐射带动周边农户, 逐步推进。二是突出特色, 调整优化品种结构。依托市场, 进一步优化品种布局, 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优势品牌和拳头产品。三是因地制宜, 发展多种形式的设施栽培。在生产基础好、技术水平高、产品销路稳定的地区, 以日光温室瓜果、蔬菜、园艺为主, 提高建设标准, 提高设施装备水平;在生产条件和经济基础较差的地区, 选择发展成本低、投入少的大中棚、小拱棚设施栽培形式, 实行梯次发展, 逐步提高设施标准。

2. 依靠科技, 促进设施农业增长方式转变

一是改善生产条件, 提高设施装备水平。加强设施的标准化建设, 配套水、电、路等基础设施, 提高温室外覆盖、内覆盖与遮阳网揭放的机械化操作水平。二是加强科技自主创新和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力度。大力推广节水灌溉、工厂化育苗、阴阳棚日光温室、热风炉、嫁接、生物防治、组织培养等高新技术。改变传统单一的蔬菜种植模式, 实现多茬次、多品种、立体式、反季节、延时令栽培。三是加强品牌培育。依据自然地理和品种优势, 打造地方特色品种, 提高产品的深加工能力, 加大宣传和推介力度, 打造地方品牌。四是发挥设施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示范带动作用。在制定和实施设施农业发展规划中, 加快设施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 组织园区内农户组成生产、销售合作组织, 实行统一品种、技术、管理、品牌、销售, 提高生产组织化程度, 实现规模化、标准化、组织化生产和销售。

3. 加强市场体系和中介服务组织建设

一是加强产地批发市场建设。在设施蔬菜集中产区, 按照“优化布局, 完善设施, 提高功能”的原则, 搞好规划布局, 建设产地批发市场, 增强辐射带动能力。二是扶持壮大瓜果、蔬菜龙头企业。支持企业建立基地、进行技术改造、创建品牌、新产品研发等, 促其做大做强, 增强企业的辐射带动能力。三是培育发展中介服务组织。以生产、销售为纽带, 以产销大户、农民经纪人为龙头, 扶持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专业协会, 发挥其信息交流、技术指导、市场销售的优势和作用。鼓励支持各种中介服务组织与农民签订订单, 帮助农民搞活流通。

4. 加大设施农业发展政策扶持力度

一是提供贷款贴息补助。主要对龙头企业、中介流通组织、运销大户从事农产品运销提供贷款贴息补助, 对与农民签订保价订单, 集中种植同一个品种达一定规模以上的, 给予以奖代补。二是鼓励建立农产品销售与信息采集中心。设施农业面积大的地区可以考虑在目标市场大中城市建立农产品销售与信息采集中心, 负责提供当地农产品价格、市场供求信息。三是扶持运销环节的基础设施建设。鼓励企业、中介组织、农民经纪人投资建设预冷库、购买冷藏车, 政府给予贷款贴息。四是建立风险防范机制。针对设施农业高投入、高回报、高风险的特点, 积极倡导建立设施农业保险制度, 鼓励保险公司开展设施农业保险业务, 安排专项资金用于设施农业保险补贴, 降低生产者的种植风险及市场风险, 保护生产者的积极性。五是鼓励土地合理流转。在维护农民基本利益的前提下, 本着“依法、有偿、自愿”的原则, 积极探索股份合作、统建分管等多种经营模式, 促进土地合理流转, 加快设施农业生产基地建设。

摘要:设施农业的发展具有节水、聚能、高产、高效、稳定、便利的特点, 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突破口, 属高效农业, 非常适应现阶段河套地区农村发展实际情况。现就河套地区设施农业的发展情况、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并提出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设施农业,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发展情况

参考文献

[1]内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设施农业推广现状与对策研究.内蒙古农业科技.李浩然.华中师范大学2013-05-01.

篇4:鄯善设施农业保险发展情况汇报材料

【关键词】农业;节水;意义

Efficient water-saving agricultural facilities——Shanshan important option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Zuoriguli•wushiman

(Shanshan county water resources bureauShanshanXinjiang838200) 

【Abstract】Shanshan is a typical arid desert climate with warm, dry, dry, hot, windy. One can greatly improve the facilities of agricultural water productivity, reduce irrigation water consumption per mu, increase farmers' income; the other hand, has changed the traditional cropping pattern of agriculture, for the new rural construction also has a positive meaning, is important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choice.

【Key words】Agriculture; Water; Significance

1. 基本情况

鄯善县位于天山支脉博格达山南簏、吐鲁番盆地的东部。行政区范围在北纬42°17′至43°15′,东经89°20′至91°55′之间,东西宽190公里,南北长250公里;北与昌吉州的木垒县、奇台县相接,东经七克台镇连接哈密市七角井乡,西部吐峪沟苏贝希村与吐鲁番市胜金乡接壤,南部经南湖戈壁至觉罗塔格与塔里木盆地东部的若羌县、尉犁县接壤。全县总面积39800平方公里,约占吐鲁番地区总面积的56%。

鄯善县冷湿空气不易进入。平原区为典型的暖湿带干旱荒漠气候,主要特点是:干燥、少雨、高温、多风。多年平均年气温14.1℃,7月份平均气温32.6℃,极端最高气温44.8℃,35℃以上气温可持续165天,40℃以上高温可达50天。1月份平均气温-8.8℃,极端最低气温-29.9℃。

全县基本农田保护区面积34.59万亩(含一、二、三级粮食经济作物保护区耕地面积与名优特稀园地面积),鄯善县国地资源局等级开荒面积15.57万亩,人工林地6.43万亩,其中农田防护林2.1万亩,固沙林万亩。

鄯善县境内共有三条较大河流。自西向东依次为二塘沟河、柯柯亚河和坎尔其河,均发源于博格达山南坡,属于山溪性内陆河流,主要补给源为降雨和融雪。三条河流多年平均径流量分别为0.8578亿m3、1.1680亿m3和0.2797亿m3。全县地表水可利用量1.2911×108 m3。全县地下水可开采量为为1.9398×10 8 m3。鄯善县地下水处于严重超采状态,面对灌溉面积扩大,旱情日益加剧的干旱发展趋势,以及人口增加、生活改善、经济发展等对水资源需求的与日俱增势态,水资源短缺势难逆转,依靠科学技术促进三水循环,尽可能地使有限水分应能实现的潜在生产力化为现实生产力,已成为当今缓解“人口-资源-环境”矛盾的首要任务。

2. 设施农业发展趁势

从科技部、农业部设在山东省平度市的江北农业技术市场获悉,国内一批农业专家近期归纳了全球设施农业发展的新趋势。

(1)无土栽培发展迅速。

(2)覆盖材料多样化。

(3)发展温室生物防治技术。

(4)广泛建立和应用喷灌、滴灌系统。

(5)向大型方向发展。

(6)向机械化、自动化方向发展设施内部环境因素如湿度、光照度、二氧化碳浓度等的调控由过去单因子控制向利用环境、计算机等多因子动态控制系统发展。

结合鄯善县光热资源丰富,水资源极为短缺的实际情况,开展设施农业广泛采取高新节水技术不失为一种重要选择。鄯善县设施农业采用滴灌与传统地面灌相比具有以下特点:可以适时适量的补充营养成分;减少了病虫害的发生;减少肥料用量,便于作物管理;提高作物产量,增加了产量,一般产量幅度达30%-80%;降低了耗水量,提高了水分生产率,延长了市场供应期,提高了收入,能够真正实现节水。

以色列农业充分运用温室栽培,进行密集型农业生产,克服自然资源,特别是水资源极度缺乏的难题,进行节水灌溉,在沙漠里开辟了绿洲,使荒滩上一片郁郁葱葱,果实累累,创造了令世界称奇的农业奇迹,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功。鄯善县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也是水资源问题,水资源已成为制约鄯善县经济发展的瓶颈。在减少基本农业用水的前提下,使农民、农业增产增收成为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3. 设施农业温室大棚的规划及给水系统设计

3.1方位。温室方位是否正确,直接关系到温室采光时间短和室内蓄热量的多少,也是关系到作物是否能安全越冬的问题。日光温室方位为座北朝南,正南方偏西3-8度,称为抢阴。如果一味地追求偏角或偏角过大都会造成土地浪費或温室功能下降。此方向可延长下午光照时间,增加室内热量储存,提高棚内夜间温度。

3.2间距。间距指后棚前窗到前棚后墙外地面水平距离。随着温室标准逐渐提高,温室的跨度增大,高度增加,两棚之间,两棚之间距离也随之增加。合理间距是前棚正脊高度的3.0-3.3倍,以保证冬至前后前棚不影响后棚采光。

此外,需设置后墙设通气窗,有利于作物生长管理。工作间一般12-20m2,可作为冷空气缓冲间等。

3.3给水系统规划。

3.3.1设计日耗水强度。温室内作物日耗水强度较低,在冬季一般在1-2mm,但在夏秋生产对于鄯善县日耗水强度不得低于6 mm。

3.3.2湿润比。大棚内蔬菜设计湿润比一般为90%。

3.3.3日工作小时。日工作小时一般不宜超过20h。

3.3.4设计灌水周期。保护地蔬菜滴灌系统运行采用浅灌勤灌方式,因而设计灌水周期选取一天。

3.3.5温室大棚的滴灌系统布置。温室大棚内蔬菜种植一般为南北向,以利于采光,因而毛管的布置较短,一般为8-10m左右,支管布置为东西向,长度为温室长度。田间首部一般由控制阀门、施肥装置、过滤器和进出连接管件组成。

总之,设施农业一方面可以大大提高水分生产率,降低亩均灌溉用水量,提高了农民收入;另一方面改变了传统农业的种植模式,对于推进新农村建设也具有积极意义,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选择。



[文章编号]1619-2737(2012)08-29-685

篇5:设施农业发展情况汇报

近一段时间,**农机局组织技术人员,对全县9个乡镇设施农业发展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与农办、农业局、畜牧局等有关单位联系,并深入到各乡镇、村,召开了由种植大户、养殖大户及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座谈会,听取了基层种植、养殖人员的意见和建议。近几年,设施农业在**种植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异常突起,迅速发展,成为我县农业最具潜力的经济增长点,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种植品种、养植品种逐渐增多,品种质量有所提高,已经具备了一定规模,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一、**设施农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近几年,**设施农业发展迅速,地位日益上升,在全县农业总收入中具有较大的比重。据调查统计:全县种植瓜果、蔬菜的塑料大棚有1.1万个,规模1167万平方米,总投资8960万元,年产值8750万元,从业人员23100人;种植西瓜、蔬菜的小拱棚4550个,规模163万平方米,总投资1050万元,年产值735万平方米,从业人员480人;日光温室有0.11万个,规模70万平方米,总投资2625万元,年产值1050万元,从业人员4200人;设施园艺温室总数量280个,总规模14万平方米,总投资560万元,年产值2800万元,从业人员1680人。养殖猪、牛、羊等的开敞式设施有10500个,规模9.5万平方米,总投资2100万元,年产值2100万元,从业人员10500人;养殖鸡、鸭、鹅、兔等的有窗式设施1470个,规模93万平方米,总投资1120万元,年产值2800万元,从业人员2800人;养殖山鸡、狐狸、鱼等的设施有980个,规模11480平方米,总投资1260万元,年产值627万元,从业人员1960人;目前我县共发展设施农业2.1万余亩,推广设施农业机械300余台套,设施农业总投入1.7亿元,年总收入1.82亿元,且呈逐年增加的趋势。

二、主要工作措施及经验

1、以分散经营为主,极少数集中规模经营。全县设施农业栽培以分户经营为主,其中80%以上均在自己承包土地上建设农业设施,自主经营。招商引资建设的设施农业,科技含量较高,采用先进的经营管理方式,由于它们的存在,提升了全县设施农业的整体水平,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加快了**现代农业的发展步伐。

2、设施栽培经济效益可观。根据调查情况看,设施栽培平均效益是露地栽培的5倍以上,有的品种可高达10倍。散户经营的简易大棚平均年收入为0.6-1万元/亩。

3、设施农业产品主要是外销为主。如西瓜、蔬菜以前主要销往新乡、安阳附近县市,现已销往全省以及山东、河北等地。每到成熟季节,外地商贩往来于**,车水马龙,十分繁荣。他们的到来,保证了全县设施农业产品的畅通,市场的繁荣也促进了全县设施农业的稳定发展。为了云集各地商贩,畅通销售渠道,**建立了多处批发市场。通过这些批发市场,90%以上的设施农业产品畅销外地。

经技术人员认真调查发现,**在多年的设施栽培实践中,积累了一套适合全县特点的设施栽培技术,但与省内外先进设施农业发展技术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三、设施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经营分散,规模较小。**80%以上的农业设施为分散经营,无论是自建大棚经营还是租赁大棚经营,经营业主各自为战,相互封闭。由于经营户主缺乏更新资金,管理技术落后,信息不畅,较少得到产前、产中、产后等服务,种植产品质量难以有较大提高。大棚设计和施工安装缺乏技术标准,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差,利用率很低。这种经营业主还要受到市场因素的制约,一旦市场销售不畅,将遭受很大的经济损失。

2、科技总体水平低。从设施设备到栽培技术,管理不配套、不规范、难以形成大规模商品生产。**农业设施60%为竹木结构,设施简陋,围护材料单一。多年来如遇大风、大雪、寒流灾害气象时,均有倒塌、压垮、变形等情况发生,造成损失。近几年全县迅速发展的日光温室,具有保温、节能等特点。建造一个砖墙结构日光温室大棚每亩需投入2-3万元,建造时费工费时且投入较高。由于资金和技术方面的原因,推广得到限制。从配套设施看,设备不配套,调控能力较差,作业主要靠人力。尤其是温、光、气测试设备,调控设备基本上是空白,仍然停留在试验阶段。设施栽培小型作业机具也缺乏,除采用小型手扶拖拉机进行耕地作业外,基本上依靠人工作业,而且环境条件十分恶劣。

3、缺乏专业育苗设施。设施栽培是不同于大田栽培的技术体系,从品种选育,栽培技术到管理等应形成一套完整的规范化技术体系。国内外先进的设施农业栽培基地都具有品种繁育基地,专为设施农业提供优良栽培品种。**由于基础较差,又受资金缺乏影响,这方面的研究开发缓慢。

4、资金短缺,需各方面筹措资金。从全县目前情况看,土法上马的大棚(水泥立柱、竹竿棚架、覆盖草帘)一般为每亩投入6000-8000元。日光温室大棚(砖墙钢架结构)一般每亩投入4-5万元。占总数90%以上的传统简易设施如不及时更新改造,必将被市场淘汰,而更新改造农业设施需大量改造资金,设施农业扩大发展规模也急需资金。由于资金缺乏,各层次设施农业栽培处于徘徊不前的发展状况。因此,提高农业产品的竞争力,加快发展设施农业已是刻不容缓。

四、加快设施农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1、科学规划,分层次发展。制定设施农业发展规划要从**实际出发,考虑农民的经济水平和当地自然条件,要突出当地特色,切忌脱离实际、贪大求洋、盲目发展。一是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遵循市场经济规律,逐步建立由低级到高级,由小型分散到大型规模化的农业设施体系。二是要发挥区域比较优势,进行规模建设。充分发挥各乡镇资源、经济、市场和技术优势。要与土地经营规模相适应。既要发展大规模、高水平的龙头示范带动基地,又要发展投资少、见效快、具有当地特色的中小规模的设施农业工程。

2、建设多元化经营机制。**目前已逐步建立起政府投入为引导,农民和社会投资为主体的多元化投入机制。特别通过招商引资建设了水平较先进的设施农业基地。农民建设设施农业的积极性有了很大提高。这说明政府支持与引导设施农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大作用。一是鼓励农民投入,农民作业散兵作战的中小投入者,资金缺乏,技术落后,信息闭塞,他们所经营的农业设施结构简单,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设施产品质量较差,在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要从政策上鼓励他们,技术上帮助他们,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的服务,特别是产后销售服务,要保护和培育好各类市场。二是加大政府投入和鼓励社会团体投资兴办设施农业。特别是提倡股份制经营体制。三是通过招商引资加快发展全县设施农业。通过吸引外资,弥补县内发展资金的不足,从而促进全县设施农业快速发展。

3、选优种植品种,打造品牌优势。这是设施农业能否迅速发展壮大的决定因素之一。目前,**设施农业栽培初步形成了自己的品牌优势。西瓜设施栽培经历近二十年的发展,品种不断优胜劣态,形成了礼品系列为主要品种,在国内具有一定的影响。品牌优势是一种无形的资源,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并且在发展过程中,继续打造新的优质品牌。

4、搞好设施农业工程项目示范,带动全县设施农业发展。目前,全县已有蔬菜、西瓜、花卉、奶牛等设施农业发展示范区,分步在各乡镇。申报了市级设施农业工程示范项目,有的已批准,形成了各自的设施栽培技术管理体系,取得了宝贵的经验,但只有个别设施栽培形成了产前、产中、产后各过程的体系标准。

5、搞好工程技术与生物技术的结合,实行设施与栽培技术配套。在稳定提高单产的基础上,着重于品种的增加和产品质量的提高,加强无公害蔬菜、秸杆生物反应堆技术的开发应用。目前县级设施农业示范区已经成功研究出秸杆生物反应堆技术的应用,国能**生物发电厂已并网发电。

6、引进推广先进设施设备。一是耕整地机械推广应用。目前国内已研制成功了微耕机,可进行犁耕和旋耕作业。二是推广电动双向卷帘机。这种帘机构性能好,效益高,很有推广价值。三是微、滴灌设施技术的推广应用。这种技术、西瓜栽培中使用效果较好。既可减少室内水分蒸发,减少病虫害,避免因大水漫灌引起的室温急剧变化,还可随灌溉施入可容性肥料,促进增产,增加效益。

五、关于促进设施农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1、继续实行信贷支持。经验证明,**农行、农村信用社实行的“小额贷款”扶持政策,对发展设施农业起到了积极作用,由于设施农业工程造价较高,投入大,靠农民积累自身发展困难较大。一方面农业设施优化改造工程缺乏资金无法进行,设施农业发展出现徘徊不前的状况。另一方面新发展项目由于资金问题无法按期投入。

2、加强技术培训工作。设施农业科技含量高,管理者需要一定的技术水平。全县目前采取多种办法进行技术培训,包括组织技术人员现场指导,乡镇、村级实用技术培训学校短期集中培训,以及参观学习等,取得一定的效果。但由于系统性差,只能解决眼前的一些具体问题,不能按科学的生产标准进行系统管理,建议培训一批专业技术人员。

3、加强农业招商力度,发展高科技设施农业,提升全县设施农业质量档次。外商经营的设施农业在科技方面是龙头,其经营管理方式、设施配套等反映了设施农业的发展方向。他们的存在还扩宽了该县设施农业生产经营范围,打破了传统的市场空间,这是该县发展设施农业所迫切需要的。

4、加强组织领导。①县、乡镇、村均应把发展设施农业工程列为重要工作来抓,当成农民增收的主要手段之一,设施农业的快速发展也将加快农民实现小康的步伐。要提高认识,加大措施,加快设施农业向纵深发展。②加大政府投入。特别是在起步乡镇、村,政府投资要向设施农业倾斜,要拿出足够的精力协调,并投入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③要搞好县、乡镇二级示范基地建设。

目前,**县级示范区起点较高。具有一定的规模和水平。乡镇根据各自特点,要加强设施农业示范的建设管理。形成适合全县设施农业发展特点的分层次示范体系,带动全县各层次设施农业工程迅速发展。

上一篇:五年级确定位置教学反思下一篇:读康董发言有感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