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施农业发展情况汇报

2024-05-08

设施农业发展情况汇报(精选6篇)

篇1:设施农业发展情况汇报

调整产业结构

拓宽增收渠道

——******镇设施农业建设

******镇是****县农业大镇,也是农业重镇。近年来,该镇依托本镇地理环境和产业基础,把发展设施农业作为产业结构调整和农牧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对发展设施农业给予了高度重视和大力扶持,有力地推进了设施农业发展,取得了良好的成绩。2011年,******镇超额完成了县上下达的设施农业任务,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充分肯定。今年年初县上下达给******镇果蔬菌类日光温室***亩,养畜暖棚***亩。目前已落实果蔬菌类日光温室集中建设点***处、***座***亩,占任务***亩的**%;养畜暖棚***座***亩(含养殖小区*个),占任务****亩的***%;落实xigua村***亩红提葡萄栽培示范点一处,南瓜村食用菌栽培示范园区一个。截止目前,已完成养畜暖棚墙体建设****座***亩,养殖小区**个,完成日光温室墙体****座****亩。

******镇在发展设施农业建设上的主要做法有:

一、领导高度重视,机制日趋完善。

镇党委、政府站在大力推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高度,下大力气抓好设施农业建设,做到集中力量,精心组织实施。抓好典型示范,搞好产前、产中和产后的社会化服务,有针对性地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实行领导班子分工负责制,实行一个产业、一个班子、一个规划、一个政策、一个实施方案的“五个一”的工作方式,强力推进了设施农业健康发展。把设施农业建设作为解决土地资源少,农民增收缓慢问题的主要措施,作为建设现代农业新格局的全新发展战

略,作为“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强化领导,狠抓落实,力促设施农业产业大发展。

二、出台优惠政策,鼓励设施农业建设。

今年,依托“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镇党委、政府及时出台扶持政策,对新建果蔬菌日光温室的农户镇政府借助“双联”单位女歌星给予每座5555米标准日光温室补贴10000元,新建小区的农户镇政府给予每小区1000000元补助,此举有力地激发了农户的积极性,通过xigua村红提葡萄大棚示范点和养殖小区示范点的带动,******镇设施农业建设出现了新高潮。

三、引导农民联合,进行集中连片建设。

统一规划,统一安排,坚持集中连片、规模发展,示范引导、发动群众的原则,加大配套设施建设力度,努力解决三通问题,确保了设施农业顺利建设,方便了销售供应,减少了销售消耗。这种“基地+农户”的模式,走出了一条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的新路子,使设施农业成为农民增收的新亮点。

四、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设施农业生产水平。为加快设施农业的发展,******镇坚持以科技为先导。有效的整合各种农技培训资源,加强对设施农业经营户产前、产中和产后的全方位培训,通过现场“手把手”培训以及外出观摩学习等形式,保证每户至少有一个技术骨干,确保了他们能够真正掌握先进种养业技术,有效提高种养户的整体技术水平。依托上级科技部门和科技助理员队伍的作

用,加强了技术引进和推广工作,增强科技成果吸收、转化能力,不断提高设施农业的科技含量。

篇2:设施农业发展情况汇报

近一段时间,**农机局组织技术人员,对全县9个乡镇设施农业发展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与农办、农业局、畜牧局等有关单位联系,并深入到各乡镇、村,召开了由种植大户、养殖大户及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座谈会,听取了基层种植、养殖人员的意见和建议。近几年,设施农业在**种植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异常突起,迅速发展,成为我县农业最具潜力的经济增长点,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种植品种、养植品种逐渐增多,品种质量有所提高,已经具备了一定规模,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一、**设施农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近几年,**设施农业发展迅速,地位日益上升,在全县农业总收入中具有较大的比重。据调查统计:全县种植瓜果、蔬菜的塑料大棚有1.1万个,规模1167万平方米,总投资8960万元,年产值8750万元,从业人员23100人;种植西瓜、蔬菜的小拱棚4550个,规模163万平方米,总投资1050万元,年产值735万平方米,从业人员480人;日光温室有0.11万个,规模70万平方米,总投资2625万元,年产值1050万元,从业人员4200人;设施园艺温室总数量280个,总规模14万平方米,总投资560万元,年产值2800万元,从业人员1680人。养殖猪、牛、羊等的开敞式设施有10500个,规模9.5万平方米,总投资2100万元,年产值2100万元,从业人员10500人;养殖鸡、鸭、鹅、兔等的有窗式设施1470个,规模93万平方米,总投资1120万元,年产值2800万元,从业人员2800人;养殖山鸡、狐狸、鱼等的设施有980个,规模11480平方米,总投资1260万元,年产值627万元,从业人员1960人;目前我县共发展设施农业2.1万余亩,推广设施农业机械300余台套,设施农业总投入1.7亿元,年总收入1.82亿元,且呈逐年增加的趋势。

二、主要工作措施及经验

1、以分散经营为主,极少数集中规模经营。全县设施农业栽培以分户经营为主,其中80%以上均在自己承包土地上建设农业设施,自主经营。招商引资建设的设施农业,科技含量较高,采用先进的经营管理方式,由于它们的存在,提升了全县设施农业的整体水平,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加快了**现代农业的发展步伐。

2、设施栽培经济效益可观。根据调查情况看,设施栽培平均效益是露地栽培的5倍以上,有的品种可高达10倍。散户经营的简易大棚平均年收入为0.6-1万元/亩。

3、设施农业产品主要是外销为主。如西瓜、蔬菜以前主要销往新乡、安阳附近县市,现已销往全省以及山东、河北等地。每到成熟季节,外地商贩往来于**,车水马龙,十分繁荣。他们的到来,保证了全县设施农业产品的畅通,市场的繁荣也促进了全县设施农业的稳定发展。为了云集各地商贩,畅通销售渠道,**建立了多处批发市场。通过这些批发市场,90%以上的设施农业产品畅销外地。

经技术人员认真调查发现,**在多年的设施栽培实践中,积累了一套适合全县特点的设施栽培技术,但与省内外先进设施农业发展技术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三、设施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经营分散,规模较小。**80%以上的农业设施为分散经营,无论是自建大棚经营还是租赁大棚经营,经营业主各自为战,相互封闭。由于经营户主缺乏更新资金,管理技术落后,信息不畅,较少得到产前、产中、产后等服务,种植产品质量难以有较大提高。大棚设计和施工安装缺乏技术标准,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差,利用率很低。这种经营业主还要受到市场因素的制约,一旦市场销售不畅,将遭受很大的经济损失。

2、科技总体水平低。从设施设备到栽培技术,管理不配套、不规范、难以形成大规模商品生产。**农业设施60%为竹木结构,设施简陋,围护材料单一。多年来如遇大风、大雪、寒流灾害气象时,均有倒塌、压垮、变形等情况发生,造成损失。近几年全县迅速发展的日光温室,具有保温、节能等特点。建造一个砖墙结构日光温室大棚每亩需投入2-3万元,建造时费工费时且投入较高。由于资金和技术方面的原因,推广得到限制。从配套设施看,设备不配套,调控能力较差,作业主要靠人力。尤其是温、光、气测试设备,调控设备基本上是空白,仍然停留在试验阶段。设施栽培小型作业机具也缺乏,除采用小型手扶拖拉机进行耕地作业外,基本上依靠人工作业,而且环境条件十分恶劣。

3、缺乏专业育苗设施。设施栽培是不同于大田栽培的技术体系,从品种选育,栽培技术到管理等应形成一套完整的规范化技术体系。国内外先进的设施农业栽培基地都具有品种繁育基地,专为设施农业提供优良栽培品种。**由于基础较差,又受资金缺乏影响,这方面的研究开发缓慢。

4、资金短缺,需各方面筹措资金。从全县目前情况看,土法上马的大棚(水泥立柱、竹竿棚架、覆盖草帘)一般为每亩投入6000-8000元。日光温室大棚(砖墙钢架结构)一般每亩投入4-5万元。占总数90%以上的传统简易设施如不及时更新改造,必将被市场淘汰,而更新改造农业设施需大量改造资金,设施农业扩大发展规模也急需资金。由于资金缺乏,各层次设施农业栽培处于徘徊不前的发展状况。因此,提高农业产品的竞争力,加快发展设施农业已是刻不容缓。

四、加快设施农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1、科学规划,分层次发展。制定设施农业发展规划要从**实际出发,考虑农民的经济水平和当地自然条件,要突出当地特色,切忌脱离实际、贪大求洋、盲目发展。一是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遵循市场经济规律,逐步建立由低级到高级,由小型分散到大型规模化的农业设施体系。二是要发挥区域比较优势,进行规模建设。充分发挥各乡镇资源、经济、市场和技术优势。要与土地经营规模相适应。既要发展大规模、高水平的龙头示范带动基地,又要发展投资少、见效快、具有当地特色的中小规模的设施农业工程。

2、建设多元化经营机制。**目前已逐步建立起政府投入为引导,农民和社会投资为主体的多元化投入机制。特别通过招商引资建设了水平较先进的设施农业基地。农民建设设施农业的积极性有了很大提高。这说明政府支持与引导设施农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大作用。一是鼓励农民投入,农民作业散兵作战的中小投入者,资金缺乏,技术落后,信息闭塞,他们所经营的农业设施结构简单,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设施产品质量较差,在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要从政策上鼓励他们,技术上帮助他们,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的服务,特别是产后销售服务,要保护和培育好各类市场。二是加大政府投入和鼓励社会团体投资兴办设施农业。特别是提倡股份制经营体制。三是通过招商引资加快发展全县设施农业。通过吸引外资,弥补县内发展资金的不足,从而促进全县设施农业快速发展。

3、选优种植品种,打造品牌优势。这是设施农业能否迅速发展壮大的决定因素之一。目前,**设施农业栽培初步形成了自己的品牌优势。西瓜设施栽培经历近二十年的发展,品种不断优胜劣态,形成了礼品系列为主要品种,在国内具有一定的影响。品牌优势是一种无形的资源,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并且在发展过程中,继续打造新的优质品牌。

4、搞好设施农业工程项目示范,带动全县设施农业发展。目前,全县已有蔬菜、西瓜、花卉、奶牛等设施农业发展示范区,分步在各乡镇。申报了市级设施农业工程示范项目,有的已批准,形成了各自的设施栽培技术管理体系,取得了宝贵的经验,但只有个别设施栽培形成了产前、产中、产后各过程的体系标准。

5、搞好工程技术与生物技术的结合,实行设施与栽培技术配套。在稳定提高单产的基础上,着重于品种的增加和产品质量的提高,加强无公害蔬菜、秸杆生物反应堆技术的开发应用。目前县级设施农业示范区已经成功研究出秸杆生物反应堆技术的应用,国能**生物发电厂已并网发电。

6、引进推广先进设施设备。一是耕整地机械推广应用。目前国内已研制成功了微耕机,可进行犁耕和旋耕作业。二是推广电动双向卷帘机。这种帘机构性能好,效益高,很有推广价值。三是微、滴灌设施技术的推广应用。这种技术、西瓜栽培中使用效果较好。既可减少室内水分蒸发,减少病虫害,避免因大水漫灌引起的室温急剧变化,还可随灌溉施入可容性肥料,促进增产,增加效益。

五、关于促进设施农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1、继续实行信贷支持。经验证明,**农行、农村信用社实行的“小额贷款”扶持政策,对发展设施农业起到了积极作用,由于设施农业工程造价较高,投入大,靠农民积累自身发展困难较大。一方面农业设施优化改造工程缺乏资金无法进行,设施农业发展出现徘徊不前的状况。另一方面新发展项目由于资金问题无法按期投入。

2、加强技术培训工作。设施农业科技含量高,管理者需要一定的技术水平。全县目前采取多种办法进行技术培训,包括组织技术人员现场指导,乡镇、村级实用技术培训学校短期集中培训,以及参观学习等,取得一定的效果。但由于系统性差,只能解决眼前的一些具体问题,不能按科学的生产标准进行系统管理,建议培训一批专业技术人员。

3、加强农业招商力度,发展高科技设施农业,提升全县设施农业质量档次。外商经营的设施农业在科技方面是龙头,其经营管理方式、设施配套等反映了设施农业的发展方向。他们的存在还扩宽了该县设施农业生产经营范围,打破了传统的市场空间,这是该县发展设施农业所迫切需要的。

4、加强组织领导。①县、乡镇、村均应把发展设施农业工程列为重要工作来抓,当成农民增收的主要手段之一,设施农业的快速发展也将加快农民实现小康的步伐。要提高认识,加大措施,加快设施农业向纵深发展。②加大政府投入。特别是在起步乡镇、村,政府投资要向设施农业倾斜,要拿出足够的精力协调,并投入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③要搞好县、乡镇二级示范基地建设。

目前,**县级示范区起点较高。具有一定的规模和水平。乡镇根据各自特点,要加强设施农业示范的建设管理。形成适合全县设施农业发展特点的分层次示范体系,带动全县各层次设施农业工程迅速发展。

篇3:河套地区设施农业发展情况分析

设施农业设施农业的发展对丰富巴彦淖尔市淡季农产品供应、发展高效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等都起到了重要作用。河套地区光热水土资源丰富, 具有光能充足、日照时间长的优势, 气候资源是国家农业区划中的优势地区, 属典型的大陆性气候, 基本特点是日照长, 气温和热量状况适合农作物生长, 利于作物干物质积累和土壤有机质分解。耕地以河套灌淤土为主, 排灌体系健全, 沟渠路配套, 耕作土层有机质含量高, 土地肥沃, 障碍因子少, 土壤条件好, 地下水资源丰富, 有利于蔬菜生长。目前巴彦淖尔市设施农业已初步形成了以反季节西甜瓜、蜜瓜、蔬菜生产及育苗、水果、花卉、食用菌为主的生产格局, 资源优势正在逐步转变为生产优势和经济优势。

二、主要做法和经验

1. 集中连片扩大基地规模, 统一品种规划布局, 大力发展集约化生产。

以现有园区为中心, 继续连片扩大面积, 重点打造临河城关、五原八里桥、杭后民建等几个万亩设施农业园区。同时, 大力发展设施农业“一村一品”, 对日光温室茬口布局、主栽品种作出统一安排, 积极引进品质优、产量高、抗病力强的新品种, 按照设施农产品无公害生产标准和种植技术规程指导农民生产, 统一种苗供应、定植、技术管理、组织销售, 改变了过去品种多、乱、杂、统一销售困难的局面。

2. 积极寻求金融信贷部门支持, 坚持和完善多元投入机制。

一是整合捆绑项目, 形成共建合力。普遍将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农业科技支撑项目、农业产业化项目捆绑, 整合资金, 统一用于基地建设;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引进新技术, 推广新品种, 广泛吸纳社会资金, 为设施农业发展注入活力;三是积极协调金融信贷部门, 寻求贷款支持, 为设施农业稳步推进创造了条件。

3. 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运营模式。

以企业为龙头建设生产基地, 通过合作社广泛联系农户, 向基地农户赊销种苗, 提供农药、化肥、地膜等农资, 对基地统一编号建档, 统一订单生产、科技培训、管理标准、农资配送、采摘分级、包装销售, 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追溯制度, 从产前、产中、产后不定期地抽检, 确保基地各种农产品达到绿色食品的指标。所有产品都按照《A级绿色食品操作技术规程》来管理, 产品质量完全符合绿色食品的各项指标要求, 在种植过程中, 对土壤、水域、空气都有严格的监控和处理方式, 常年聘请有经验的技术人员跟踪指导, 在各类新产品的研发和推广上拥有成熟的技术, 农产品倡导施用农家肥、配方肥, 全程统一农资配送, 生物防治技术普遍使用, 产品无农残超标现象, 并且性能稳定。

4. 加大技术培训力度, 提高技术人员、农户的素质和生产管理水平。

今年以来, 组织实施了科技指导结对帮扶活动, 派驻技术人员到山区蹲点开展技术示范、指导, 加强技术培训, 大力培养山区技术人员和骨干农民, 提高技术到位率, 提升生产管理水平。

三、取得的成效

目前, 河套地区以辣椒、番茄、黄瓜、茄子和西瓜为主导的设施瓜菜年产量达到65万吨, 90%以上的产品质量达到无公害农产品标准, 有无公害农产品认证269个、绿色食品106个、有机食品21个;中国驰名商标7个, 自治区著名商标48个。河套番茄、河套向日葵、五原黄柿子、五原灯笼红香瓜和五原小麦5个农产品通过了农业部地理标志登记保护认证。

1. 设施农业的发展, 推动了传统农业向现代高效农业的转变, 拓宽了农业结构调整的路子。

加快了露天农业向设施农业、粮油作物向经济作物调整的步伐, 改善了河套地区农业生产条件, 提高了农业经济效益, 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和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带动了果蔬和花卉类产业的兴起, 进而促进了农业由单一的粮、油种植向粮、油、瓜、果、菜、花卉、园艺等多样化、高效益方向的转变, 种植业结构不断优化, 品种增加, 质量提高。

2. 设施农业的发展, 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带动了生产方式的转变和人们思想观念的更新。

使广大农民打破了传统的生产模式, 冲破了自然条件的限制, 实现了一季生产向多季生产, 一季增收向四季创收的跨越, 带动了农业生产方式由传统、粗放型向精细、集约型转变, 从而吸收了一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参与到蔬菜和花卉种植, 使农民尝到了甜头, 得到了实惠, 市场意识、竞争意识、效益意识明显增强, 思想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据调查, 每亩设施农业的纯收入可达2.5万元, 是大田作物效益的20倍。设施农业仅用1.5%的耕地创造出了16%的农业产值。

四、存在的问题

1. 是设施农业项目建设资金投入不足。

日光温室建设是一项高投入, 高产出的项目, 修建一栋使用面积0.8亩的日光温室需要资金2万元左右, 加之水、电、路基础设施建设, 资金投入更大, 资金不足的矛盾十分突出。

2. 是设施农业发展注重产前、产中服务, 轻视产后服务。各级部门关心建设和种植, 而忽视销售。

3. 是无公害、绿色蔬菜生产量小, 品牌产品缺乏。

农户在温棚中使用化肥、农药的情况十分突出, 设施农业产品中药物残留令人担忧, 直接影响了农产品的品质和质量。

4. 是科学技术推广不够深入。

农民习惯于旧的生产方式, 对发展“绿色农业”“特色农业”和“生态农业”的概念模糊, 蔬菜栽培水平不高,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设施农业的发展。

五、对策和建议

1. 优化布局, 按照市场要求加大种植结构调整

一是发挥优势, 调整优化设施农业生产布局。鼓励经济、技术、劳动力等条件较好的农户先期发展设施农业, 再辐射带动周边农户, 逐步推进。二是突出特色, 调整优化品种结构。依托市场, 进一步优化品种布局, 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优势品牌和拳头产品。三是因地制宜, 发展多种形式的设施栽培。在生产基础好、技术水平高、产品销路稳定的地区, 以日光温室瓜果、蔬菜、园艺为主, 提高建设标准, 提高设施装备水平;在生产条件和经济基础较差的地区, 选择发展成本低、投入少的大中棚、小拱棚设施栽培形式, 实行梯次发展, 逐步提高设施标准。

2. 依靠科技, 促进设施农业增长方式转变

一是改善生产条件, 提高设施装备水平。加强设施的标准化建设, 配套水、电、路等基础设施, 提高温室外覆盖、内覆盖与遮阳网揭放的机械化操作水平。二是加强科技自主创新和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力度。大力推广节水灌溉、工厂化育苗、阴阳棚日光温室、热风炉、嫁接、生物防治、组织培养等高新技术。改变传统单一的蔬菜种植模式, 实现多茬次、多品种、立体式、反季节、延时令栽培。三是加强品牌培育。依据自然地理和品种优势, 打造地方特色品种, 提高产品的深加工能力, 加大宣传和推介力度, 打造地方品牌。四是发挥设施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示范带动作用。在制定和实施设施农业发展规划中, 加快设施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 组织园区内农户组成生产、销售合作组织, 实行统一品种、技术、管理、品牌、销售, 提高生产组织化程度, 实现规模化、标准化、组织化生产和销售。

3. 加强市场体系和中介服务组织建设

一是加强产地批发市场建设。在设施蔬菜集中产区, 按照“优化布局, 完善设施, 提高功能”的原则, 搞好规划布局, 建设产地批发市场, 增强辐射带动能力。二是扶持壮大瓜果、蔬菜龙头企业。支持企业建立基地、进行技术改造、创建品牌、新产品研发等, 促其做大做强, 增强企业的辐射带动能力。三是培育发展中介服务组织。以生产、销售为纽带, 以产销大户、农民经纪人为龙头, 扶持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专业协会, 发挥其信息交流、技术指导、市场销售的优势和作用。鼓励支持各种中介服务组织与农民签订订单, 帮助农民搞活流通。

4. 加大设施农业发展政策扶持力度

一是提供贷款贴息补助。主要对龙头企业、中介流通组织、运销大户从事农产品运销提供贷款贴息补助, 对与农民签订保价订单, 集中种植同一个品种达一定规模以上的, 给予以奖代补。二是鼓励建立农产品销售与信息采集中心。设施农业面积大的地区可以考虑在目标市场大中城市建立农产品销售与信息采集中心, 负责提供当地农产品价格、市场供求信息。三是扶持运销环节的基础设施建设。鼓励企业、中介组织、农民经纪人投资建设预冷库、购买冷藏车, 政府给予贷款贴息。四是建立风险防范机制。针对设施农业高投入、高回报、高风险的特点, 积极倡导建立设施农业保险制度, 鼓励保险公司开展设施农业保险业务, 安排专项资金用于设施农业保险补贴, 降低生产者的种植风险及市场风险, 保护生产者的积极性。五是鼓励土地合理流转。在维护农民基本利益的前提下, 本着“依法、有偿、自愿”的原则, 积极探索股份合作、统建分管等多种经营模式, 促进土地合理流转, 加快设施农业生产基地建设。

摘要:设施农业的发展具有节水、聚能、高产、高效、稳定、便利的特点, 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突破口, 属高效农业, 非常适应现阶段河套地区农村发展实际情况。现就河套地区设施农业的发展情况、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并提出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设施农业,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发展情况

参考文献

[1]内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设施农业推广现状与对策研究.内蒙古农业科技.李浩然.华中师范大学2013-05-01.

篇4:设施农业发展情况汇报

【关键词】设施农业;发展模式;增收效益

Construction of agricultural infrastructure development Pengyang thinking

Deng Bu-xun

(Pengyang Water bureauPengyangNingxia756500)

【Abstract】Facility is a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efficienc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technology, with facilities for the continuous promotion of agriculture, economic development has become the anchor of Pengyang, but how scientific and rational construction of agricultural facilities, has been initially explored Pengyang a path of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n the construction of facilities.

【Key words】Agricultural facilities;Development model;Revenue growth

随着设施农业在全区的不断推广,并现已成为彭阳县经济发展的支撑点,设施农业作为一项避灾农业、农民增收农业。但如何科学、合理地发展设施农业,更好地为 “三农”服务,彭阳县已初步探索出了一条建设设施农业的道路。

1. 基本情况

彭阳县属于宁夏南部山区,主要以农业为主,全县总面积2528Km,总人口25.3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3.11万人,耕地面积6.69万hm2,人均耕地4亩,农民人均纯收入3568元,属贫苦县之列。

彭阳县是宁夏玉米、辣椒和蘑菇等种植特色较为突出的地区之一,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农业技术普及程度扩大、农民自主经营能力提高,设施农业得到了较大发展。特别是以辣椒地膜覆盖为主的设施栽培,取得了良好效益,一部分有能力、懂技术的农民还搞起了蔬菜、瓜果的反季节栽培,大大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益。目前全县设施栽培面积达到2.2万亩,地膜覆盖面积30多亩,其中地膜玉米26.2万亩,辣椒3.5万亩。设施农业主要集中于辣椒产业,其拱棚面积1.6万亩,占设施农业的72.73%,其它地膜覆盖面积约0.6万亩;蔬菜种植大小拱棚栽培面积约0.4万亩,占设施农业的18.18%,栽培反季节蔬菜及瓜果面积约1.1万亩,占设施农业的50%。设施栽培延长了农作物生长发育期,延长了农产品供应期,还提高了部分作物产品品质,从而提高了土地产值,更增加了农民收入。设施农业是一项好的农业技术措施,可以因地制宜地科学发展。

2. 彭阳县设施农业的几种建设模式

设施农业就是通过利用透光保温材料创造适合农作物生长的环境,延长作物生育时间的一种栽培技术措施。目前,彭阳县设施农业中应用的主要有三种类型。

2.1地膜覆盖 地膜覆盖就是利用塑料薄膜覆盖于已种植作物的土地表面,从而提高地温、延长作物生产期的一种技术措施。近年来,因玉米和辣椒等作物生产效益的提高,使地膜覆盖面积迅速扩大。目前彭阳县玉米地膜覆盖面积已达到26.2万亩,辣椒3.5万亩,分别占全县地膜覆盖面积的87.3%和设施农业面积的72.73%。此外,一些药材旱育秧和树木育苗也广泛使用地膜覆盖;部分区域发展的西红柿等蔬菜也使用地膜覆盖栽培。

2.2简易拱棚。简易拱棚是一项投资较少的设施栽培措施。它是利用细的竹竿作为支架,上面覆盖塑料薄膜作为保护种植手段,拱棚一般高度低于1米,畦面宽度窄于3米。由于投资少,施工简便,现在在早春种植蔬菜的乡镇被广泛采用。

2.3设施大棚。设施大棚是一项较复杂的设施栽培手段,是简易拱棚发展的基础上,利用塑料薄膜为保温透光材料。其支架要求牢固,能够连续使用,且能够在透光材料上加盖保温材料,使棚内达到一定温度,使作物可以安全越冬。彭阳县采用钢架为主骨架,竹竿为次骨架,其上覆盖透光材料并加盖保温材料,其尺寸为长30~50米、宽7米、后高2米,前高0.2米。目前全县设施大棚种植的主要作物有辣椒、西瓜、油桃、西红柿、黄瓜等蔬菜和瓜果,面积达3.5万亩,且多为反季节农作物。

3. 设施种植投资与效益

从彭阳县设施农业目前发展的情况来看,设施农业的增收效益是显著的,一般地膜覆盖的增产效果可以达到10~25%,每亩可以增收100~300元。特别在经济作物上增收效果十分明显,而在粮食作物上增收效果低一些。地膜覆盖发展与不覆盖地膜的辣椒无论是单体重量还是品质,都有显著提高,农民获得的收益也很显著。利用大棚生产蔬菜和瓜果,是双重技术的生产,农民既要懂得作物生产技术还要懂得如何管理大棚,不仅如此,农民还要适应市场对农产品要求的不断变化。特别是大棚条件下管理农作物,还要掌握授粉、整技、蔬花蔬果、控制温度、土壤水分、空气温度等复杂的技术。这就使得没有一定技术素质的农民将束手无策,影响设施农业效益的发挥。

4. 农业开发投资与设施农业

最近十年来,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对农业基础设施逐步加大投资,使得彭阳县大面积中低产田得到改造,农田道路硬化、沟渠疏通、水源工程改善,农业开发投资解决了农民最关心的走路难、灌溉难、排涝难问题。同时,开发资金还安排了一定比例的科技推广和示范,主要目的是引导农民使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良种。

在建设初期,彭阳县根据国家农业开发投资政策,也安排一定的资金用于设施大棚建设,为设施大棚地区提供水源工程、交通建设和技术培训,为设施农业发展搞好配套,从而促进其发展。近年的开发投资就是按照这个思路安排项目区的资金使用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样既保证了国家开发投资的严格而合理的使用,也使得设施农业效益显著提高,从而进一点促进了设施农业的发展。

5. 设施农业建设的经验教训

设施农业是一项农业增产增效生产技术,其在彭阳县的农业生产应用推广中有许多值得总结的经验教训。

5.1不能強行推广。设施农业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农业措施,需要农民有一定的文化素质,特别是设施大棚种植,要进行一定时间的专门培训和技术指导。如果做不到这一点,设施栽培就要缓行。绝对不能搞行政命令,强行推广。前几年,我县有关乡镇一度由乡(镇)、村出资建设大棚,结果农民没有相应的生产技术,对市场信息也缺乏了解,大棚建好了,大部分没有发挥作用,有的只是用了一年就废弃了,造成了严重的资金浪费。

5.2不能盲目攀比。发展设施农业的目的是增产增效,能够达到效果就行,不一定要多高级的大棚。要根据资金情况, 尽量发挥人力和当地农业资源的作用,能用土墙的用土墙,能用空心砖的就用空心砖,不宜投资昂贵的连栋大棚。

5.3不能政府包办。多年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凡是政府一手包办的大棚,几乎全得赔钱。大棚只是一种技术手段,关键环节是生产者自身,所以政府也不能给农民建设大棚。你建好大棚,没有人愿意管理,农民没有积极性,建大棚就没有任何意义了。

5.4不能一窝蜂。发展设施农业千万不能走一窝蜂之路。大家都搞设施农业,设施农业的路也就到头了。前些年,国内都一起发展大棚油桃,结果几年之内,大棚油桃成灾,价格猛跌,农民不得不拆棚砍树。但是,如果政府在此之前能够帮助各地沟通信息、规划和指导种植,也许就不会发生这种现象。

5.5发展设施农业。发展设施农业,投资不是关键问题,而关键是农民自身的认识程度和积极性。农民始终是设施农业的主体,政府要引导农民将发展设施农业变成农民自己的行动,若直接投资发展设施农业。会给农民造成依赖思想,最后会发展成有人建而无人管的被动局面。政府还应在项目区多做些配套设施,如修路、打井、配套灌区等,给农民多方面提供方便。

设施农业既然是一项好的技术措施,投资效益高,政府在重点帮助农民搞好项目区的交通、水源建设的同时,还应在适当的情况下建立市场,引导投资商扩建贮藏设施和加工生产线,帮助农民搞好气象、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和技术指导,帮助农民化验土壤、指导施肥,提供专业化的技术支持。对于个别有积极性发展设施农业却缺乏资金的农户,给予一定的经济援助,如低息、贴息贷款等,既保证其建设发展,也要让其对投资具有高度的责任心。



[文章编号]1619-2737(2012)09-14-217

[作者简介] 邓步迅(1970.11-),男,学历:宁夏大学农田水利本科,职称:水利工程师,长期从事农田水利工作。

篇5:双塔区设施农业建设情况汇报

一、基本情况

双塔区辖4个乡镇、5个涉农街道。全区共有49个行政村。耕地12.5万亩,其中水浇地4.3万亩。高效农业面积3.12万亩,其中温室1.71万亩,冷棚0.32万亩,一地多收1.09万亩。

二、任务分解

2010年全区计划新建设施温室任务3万亩,具体任务:桃花吐镇1.5万亩,他拉皋镇0.75万亩,孙家湾乡0.5万亩,长宝乡0.25万亩。

三、任务进展情况

春季规划10000亩,截止到6月末,已开工示范小区20个、5000亩,其中桃花吐镇2500亩,他拉皋镇1000亩,孙家湾乡1000亩,长宝乡500亩。现已完成墙体建设3000亩、1200栋。同时,对不适合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老棚区进行改造,填空补齐,发挥老棚区技术优势,提高老棚区的生产能力,辐射带动周边发展设施农业。

四、其他建设进展情况

以朝阳天宁现代农业技术有限公司为依托,以社会化服务为手段,以产业化经营为模式,统一提供种苗,能够满足全区设施农户用苗的须求;全区设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及生产等物资准备充足,小区的配水配电工程正在紧张有序的进行;为提升农民科技水平,聘请沈阳农业大学教授、讲师12人次,为设施农户举行专场讲座6场次,培训人员500人;加强市场建设,完善孙家湾农贸市场、三岔口蔬菜批发建设,积极筹建桃花吐镇蔬菜批发市场,着力提高市场的综合服务能力和水平。

五、工作措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为确保设施农业建设任务的完成,区委、区政府将此项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强力推进。为切实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双塔区成立设施农业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农村经济局,具体负责设施农业建设工作的协调、调度与技术指导工作。各乡(镇)也要成立相应组织,具体负责此项工作。在加大领导力度的同时,区委、区政府进一步增加此项工作在乡镇综合位次考核中的权重。在年末考核中,对乡镇实施一票否决,对未完成任务的乡(镇)党政主要领导予以免职。同时,对未完成任务的村取消五好村评选资格。

(二)、落实优惠政策,加大奖励力度

1、加大流转,集约经营。对土地流转面积规模在300-500亩的,区政府在原奖励政策(朝双政发[2010]3号文件)基础上每亩再一次性奖补100元,500亩以上的每亩再一次性奖补200元。对集中连片200亩以上设施农业小区,奖励乡(镇)和村2万元;对集中连片500亩以上设施农业小区,奖励乡(镇)和村6万元;对集中连片1000亩以上设施农业,奖励乡(镇)和村10万元。

2、到今年年底,区委、区政府将对设施农业建设工作进行总结表彰,对有特殊贡献的单位或个人给予嘉奖。

(三)、建立包扶机制,加大调度和督查力度 加强联动。实施四大班子包乡(镇),相关部门包村,包重点设施农业小区,强化责任落实,抓好抓实设施农业建设工作。今年要打好春、夏、秋季三大战役,确保3万亩设施农业任务完成。区委、区政府督查室加大督查和检查力度,采取不定期督查和周调度、月通报制度,确保各项任务按计划推进。

(四)、健全完善服务体系,增强服务功能。

区农经局成立蔬菜站,增加人员编制2人,保证技术服务质量和验收工作顺利开展;结合阳光工程、新型农民培训等活动,定期、定点开办培训班,提升农民整体科技水平;每个乡(镇)配备一名专职农业技术员,每个村聘用一名农业技术员逐步推开,提高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水平,提高土地单位面积产出率,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五)、调整种植业结构。

篇6:设施农业发展情况汇报

发布时间:2009-12-04 07:44:40

发布人:介休市政府门户网站

来源:

访问量:

601介休市位于山西省中南部,太行山北侧。地跨东径111°44′10〃— 112°10′14〃、北纬36°50′01〃—37°11′04〃之间。北起义安镇任家堡村,南至绵山顶端艾蒿坡;西起义棠镇圪塔头村,东至张兰镇南窑头村。东北与平遥、汾阳接壤,西南与灵石相连,东南与沁源毗邻,西北与孝义相望。东西最宽处38.5公里,南北纵长38公里,总面积744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0.47%。现辖7镇3乡、231个行政村,5个街道办事处。耕地面积39万亩,总人口40万人,农业人口27万人,是省政府规划建设的“大太原都市圈”南部区域性次中心城市,全省综合实力十强县市、首批循环经济试点县市。全市2008年实现生产总值120亿元,财政收入23.4亿元,名列全省第七;固定资产投资56.3亿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到2008年底分别达到13690元、5449元。

介休整个地势形态呈南高北低,海拔在740—2487米。南部为山区,主峰有绵山、天峰山等,属太岳山脉,面积312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42.09%;中部为丘陵区,面积191.7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25.86%。北部为平川区,面积为237.6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32.05%。

介休处于中纬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域,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全年日照时数年份均在200天以上,2500小时左右。丘陵山区少于平原,南部少于北部。据1954—1994年气象资料统计,全市年平均气温为10.4℃,冬夏季气温变幅较小,总的分布趋势是由南向北升高,由平川向丘陵山区降低。全市年平均降水量为477.2毫米,一般集中在7至9月。无霜期平均为175天,其分布趋势为平川丘陵长于南部山区。

2008年我市粮食收获总面积为41.01万亩,总产量为8847.1万公斤,亩产为215.7公斤。全市已基本形成城关、宋古、三佳、连福等平川小麦复播大豆主产区和义安、绵山、张兰、龙凤等汾河一水地和丘陵区玉米主产区两大农业种植区域。

我市作为一个以工业为主导的新型能源和煤化工基地,有很好的工业基础,农民务工收入多年来始终占到农民总收入的70%左右。长期以来,农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较低、农业在增加农民收入中提供的份额较小,近几年来,着眼于把高效农业的发展作为工业之外我市农民收入的第二大来源,我们提出大力发展以日光节能温室为主要内容的高效设施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的号召,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日光节能温室的发展在我市已经形成了星星点火之势,现将以第五代地窖式日光节能温室为主要建设内容的设施农业的现状、效益、措施、问题、建议五个方面具体做一汇报:

一、我市设施农业的发展现状

我市08年发展的第五代日光温室大棚150余个,主要是张兰镇孙村50个、南盐场6个、桑柳树9个、维群集团34个、白家堡40个,目前全部投入使用。另外南堡村、西段屯等有30余个前几年发展的二代温室。主要栽培作物为西红柿和茄子。今年落实温室1500个,涉及8个大户,10个乡镇,40个村。目前所有温室都进入了生产阶段。

二、我市高效种植业的效益状况

温室以孙村为代表。孙村首批发展日光节能温室50个,涉及户数25户,占地面积200亩,棚投资5.5万元左右,总投资280万元,其中贷款120万元,农民自筹160万元,现在温室已经全部投入生产,主要栽培作物为西红柿和茄子。有几个特点:一是建棚标准高。基本都是长100米,跨度10米的百米温室,都安装了卷帘机,并且下地0.8米左右,是最先进的第五代地窖式日光温室。二是要建设四位一体温室,发展循环经济。蔬菜、养殖、沼气形成产业链条,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三是以村成立了清风蔬菜专业合作社,聘请了技术员,保证建设一个,成功一个,带动一片。四是措施到位,合力明显。市政府协调了最低利率的贷款并对每个温室予以2万元的贷款贴息;技术员工资是市政府、张兰镇和种植户各出1/3来解决;电业局扶持了电缆电表,农综办支援了供水管道,农业局着重于协调、指导和服务,可以说在政府主导下,各相关部门对增加农民收入发展高效农业都给予了大力支持和配合,温室种植户信心非常足,积极性非常高,蔬菜从春节开始上市,目前棚均收入接近3.8万元。例如该村村民王为银,建设70米温室2栋,夫妻2人管理,已经实现毛收入7.4万元。预计单棚产量4万斤,可实现毛收入4万元以上。在他们的带动下,今年该村发展温室50个,把温室蔬菜种植作为村里的支柱产业来抓。

大棚以义安镇白家堡村为代表。义安镇白家堡40个大棚大多为0.9亩,亩投资6000元,大棚内头茬种植洋香瓜,亩产量8000斤,总产量22万斤,通过合作社组织运做,以礼品盒形式销售,每盒2—4个,单价30元,棚均收入6500元;香瓜即将收获时定植西红柿,虽然遭受了严重的病毒病危害,大大降低了产量,平均每棚西红柿产量4000斤,平均收入4500元,合计棚均收入11000元,不仅当年收回投资而且实现净收入近6000元,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同时出现了种植4个棚的大户2户,户纯收入达到2.5万元,使蔬菜成为这个贫困小村的一项重要产业,主要收入来源,起到了很好的典型示范作用。今年该村大棚种植的香瓜、西红柿长势良好,并计划发展50个温室大棚,同时种植30亩露地蔬菜,把产业做大做强。

三、采取的主要措施

对高效设施农业,采取政策支持、项目倾斜的方式,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实现了高点起步,规模发展,和谐可持续发展。

1、千方百计加大政府推动力度,以协调扶持贷款以及贷款财政贴息等方式促进该产业发展。一是多次召开了乡镇村和相关部门领导参加的动员会、协调会、促进会,并多次组织村户到先进的兄弟县区参观学习,在全市形成了发展高效产业的浓厚氛围;二是协调扶持贷款并且享受最低利率,每个温室贷款的2万元、大棚贷款的0.6万元财政予以贴息。孙村25户45个温室,总投资270万元,其中协调贷款117万元,对100万元予以贴息;白家堡村建设了39个棚,协调贷款22.8万元,全部予以贴息。三是项目倾斜,例如农业综合项目,乡镇竞争非常激烈,但放在了温室大棚发展比较适宜群众积极性较高的万户堡地区,极大改善了生产条件,促进了高效产业发展。同时对新农村推进村、园林村和申报产业发展项目等优先考虑。四是部门扶持。从合作社的设立到水电基础设施的配套,都给予了大力扶持。如孙村的浇水管道,电线电杆等政府都协调予以了扶持。

2、千方百计延伸产业链条,提升农产品效益优势。一是发展四位一体温室,种植养殖互为补充,互相促进,循环发展。二是每个基地都成立了合作社。相对于农户而言,扩大了规模,降低了成本,增强了竞争力。如白家堡村洋香瓜上市后,通过合作社组织运作,以礼品盒形式销售,每盒2—4个,单价30元,棚均收入达到6500元。显然农户不具备这样的条件,也没有相应的资源。

3、千方百计提高产业的科技含量。目前我市形成了以农业中心、畜牧中心、农机中心、职业中学、乡镇农函大、村农民夜校为依托的覆盖全市的农业技术培训网络,有农林牧技术推广人员100余人,科技示范户1300余户,形成了市、乡、村、户四级技术推广体系;实施了信息通工程,建立了市、乡、村、大户四级联网的信息和市场服务体系,在市农业局登记注册的农村信息员就达100名,其中义安镇信息服务中心,发展信息员30人。但是客观地说,发展高效农业要求农民要具有相当高的素质,这还是我们的薄弱环节,也是潜在的最大风险所在。因此在我局选派技术骨干,对温室大棚种植户进行经常的技术培训的同时,为了有效防范风险,我们每个点都聘请了技术员,采取市乡村三家都出部分资金的办法解决技术员的待遇问题,有效解决了技术保障难题,以实现发展一户,成功一户,带动一片的既定目标。

4、率先建设发展现代农业。市委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召开了部分乡镇的书记乡镇长、重点村村长、企业家和山西农业大学的专家教授等70余人参加的介休市发展现代农业研讨会,与山西农业大学建立了合作协议,聘请董校长为首席顾问,12个院长副院长为高级顾问,奠定了技术支撑。召开了数次四套班子联席会议,就我市现代农业发展进行专门研究部署,出台了【介休市人民政府关于鼓励扶持发展现代高效农业推动农民增收的实施意见】以介休市人民政府文件下发,成立了领导机构,对各部门职责、相关程序、扶持标准等内容进行了系统安排落实。在财政比较困难的情况下设立现代农业专项发展基金,现介休市现代农业发展规划正在起草研究论证,预计7月初出台。由政府人大政协分管领导农业局局长组成督导组,对全市温室建设情况进行督查。7月中旬还要进行市委政府主要领导参加的流动现场观摩评比会议,更大力度地促进以日光温室为主要建设内容的现代农业发展。

5、大户带动,规模发展。维群新农业园有限公司发展温室150个,全部投入生产。义安村取得安泰集团的大力支持,120个温室全部生产。宋古乡南张家庄村大户尚宝庆现在北京发展,为致富家乡,规划土地600亩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已发展温室62个。兴盛源种植养殖公司在龙凤镇遐壁村规划土地120亩,40个温室已经建成。大户张美琴发展林地3000亩,又承包土地1300亩发展高效种植业,发展温室20个。张兰镇孙村去年50个温室效益显著,今年发展势头良好,又落实温室50个,总之,今年落实1500余个温室,涉及大户8户,涉及40余个重点村,都体现出规模发展的主导思想,为今后体现规模效益奠定了基础。

6、立足实际,和谐发展,高起点、高标准发展。我市设施农业的发展才刚刚起步,快速健康发展还有不少的制约因素,例如认识、土地、资金、技术等等,其中尤其以土地制约最为直接最为突出。第五代温室棚均占地面积大,在3.5亩左右,而且东西长度很长接近百米,温室发展有丘陵地区,也有城郊区域,为保证种植效益,在土地资源极其紧张有限的情况下,我们始终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建设,结合实际,区分情况,圆满实现了土地流转。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一是民间调整承包,主要是丘陵村相对户均面积较大的区域,以农户换地为主。二是以前通过村级集体组织承包的村机动地或者农户土地,也有二者结合取得的规模较大土地。三是通过村集体组织承包农户土地,给予补偿,土地流转费用为年每亩300—500元,有的甚至超过600元,个别的达到1000元,在流转期限内大多以年结算费用。四是返租倒包。大户统一投入,对农户赔偿后拿回土地,再由农户种植利益分成。五是买断土地。个别情况也有一次性投入资金,取得时间较长的土地使用权。

四、我市发展设施农业的制约因素

尽管设施生产效益非常可观,在我市设施农业的发展才刚刚起步,快速健康发展还有不少的制约因素,被广大农民认识和接受还需要一个过程。归纳起来制约因素主要有:

1、部分乡村干部认识还不到位,工作积极性不高。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对设施农业致富群众的效果持怀疑和否定态度,按照老眼光旧观点认识事物,而不是以科学的发展的眼光去看问题,即使面对成功的事例,不下功夫学习研究分析,片面地坚持自己的错误观点;二是面对千家百户,不愿意去做繁琐的工作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引导群众,不愿意为发展新的产业下大工夫,投大力气。三是觉得村集体经济实力薄弱,温室发展的水电等配套资金难落实等等。

2、土地调整难度大。我市人均耕地面积仅有1.1亩左右,在适宜发展设施农业生产的乡村人均耕地更少。第五代温室等设施农业每个占地在3亩以上,规模发展涉及的户数多,协调难度大。

3、资金不足。设施农业生产是农业生产中的高投入高回报产业,适宜规模为每户2个,需要一次性投入近10万元,即使有贷款扶持,资金仍是较大的制约因素。

4、季节性强,时间要求紧。农业生产有很强的季节性,温室生产更是如此。距离育苗期只有不到3个月时间,必须在10月底前建成才不会影响到种植效益。

5、技术力量不足。绝大多数乡村户对温室的规划、建造、生产技术不熟悉,农业局技术人员技术服务水平还跟不上温室产业发展要求,也需要加强新技术的培训学习。

6、规划滞后。现在作为起步阶段,难度还比较大,所以处于全面推进阶段,全市性的高效规模种植业发展规划还在制订中,需要全市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布局的指导和引导。

五、促进我市设施农业发展的几点意见

(一)、科学规划布局,竭力推进全市设施农业可持续发展

发展现代农业,必须科学规划,整合资源,因地制宜,形成特色。需要尽快制定出台全市现代农业的发展规划以及温室发展等的专项规划,努力使我市高效农业可持续发展。

1、科学确定全市高效农业的发展重点。

发展温室大棚尤其是以第五代日光温室为主要内容的高效设施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是一条被实践证明的行之有效的途径,是高效种植业的首选项目,也是促进我市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内容和载体。在种植业方面,我们要敢于取舍,确定重点,统一思想,坚定信心,集中精力,扭住温室生产这根主线,实现快速超常规发展,争取用2-3年时间形成突破。

2、科学制订合理的区域规划布局。在我市现代农业发展的近期以及中、长期发展规划的基础上,农业部门要对温室产业进行专项规划,合理确定各个阶段发展的重点产业、重点区域以及应该达到的规模和目标。既要确定现代农业发展的核心示范园区,也要确定重点扶持和发展连片的大规模的蔬菜种植和重点发展花卉苗木以及休闲、旅游等产业区域,并在实践中予以指导,以在发展中实现有所侧重。同时考虑相应的专业批发市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以及冷藏库等的布局,在全市范围内力争形成“一村一品”、“几村一品”以至“一镇一品”、“一市几品”的专业种植格局,为创建我市农业的“拳头产品”、“名牌产品”,显现我市区域农业的产业特色打好基础。

(二)、抓住工作重点,努力推进全市设施农业强势发展

1、强化目标考核,行政推动。要切实把高效设施农业的发展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形成“村抓高效、镇抓规模、市抓产业”的三级推动模式,定期检查,阶段督查,年底交账,坚持不懈持续抓,直到见到成效和规模。同时提高发展设施产业在乡镇工作考核中的分值,以考核促推动,以考核促发展。

2、完善激励政策。市委、市政府已经制定出台了对发展高效农业的奖励政策,并设立了我市现代农业发展基金。同时要整合各类资源,涉农扶持资金要整合使用,及时到位,集中投向大项目、带头积极发展的乡村以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挥“四两拔千斤”的作用。要建立扶持制度。应建立相关部门与项目区或村结对挂扶制度,责任到人,一竿子插到底,协调研究解决设施农业发展中的难点问题,确保建设一个,投产一个,成功一个。

3、大户带动,高起点发展。做大做强现有的龙头企业,推动农业龙头企业不断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增强辐射带动作用。发挥我市民营企业众多的优势,继续引导他们投资农业领域,建立龙头,实现转型发展,高起点发展。加快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协会的建设。发挥其管理、协调、服务等方面的作用,有效整合各类农村资源和生产要素,形成积聚效应,提高整体竞争力,实现规模生产与商品市场的有效对接。从宣传典型、搞好培训、提供服务三个方面加大对农民经纪人的培养、扶持力度,造就一支素质高、能力强、联系广的农民经纪人队伍。

4、加强品牌建设,提升农副产品市场竞争力。鼓励和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以及专业大户大力实施品牌战略,重点围绕我市农业产业化的特点,打造有竞争力的拳头品牌。要重视对品牌的包装和策划,加大对品牌的宣传推介力度,努力提高品牌的市场竞争力。落实晋中市关于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的认证补贴政策,逐步形成一批在有影响、上规模、效益好的产业品牌。

(三)需要着重解决的几个实际问题

1、土地问题。对于土地流转问题,要根据实际情况,以明确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搞活使用权为原则,在“依法、自愿、有偿”的基础上,通过租赁、换地等方式,发挥村户的积极性,通过充分引导实现合理流转。同时要创新设施农业生产的运营机制,大力提倡和鼓励发展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通过确权到户、入股经营,引导广大农户争做土地承包“二级市场”的收益者,变农民为“股民”来解决。

2、资金问题。要优先发展有一定积累的农户发展设施农业生产,同时鼓励金融机构对温室建设给予大力支持。我市协调贷款、财政贴息的优惠政策要落到实处,尤其是信用联社在确保资金安全的前提下,应加大对农民发展温室的信贷投入,同时简化手续,降低门槛,及时办理。农发行应加大对龙头企业的信贷投入,全市形成合力,帮助解决发展温室产业的资金缺口问题。

3、技术问题。设施农业生产效益的高低取决于产量和上市时间,因此技术问题至关重要。应引导和鼓励农技人员领办参与设施农业的鼓励政策,让更多的农技人员在实践中发挥作用。市农业部门要依托山西农业大学的技术支撑,从设施农业的规划设计修建生产等全过程,主动协调解决发展现代农业过程中农民办不了、办不好的技术指导、技术培训、技术咨询、信息传播等服务工作,引导农民学会新技术、掌握新信息,促进农业科技成果直接转化为农村生产力,转化为富民的收益。要进一步加强全市农技人员队伍建设,对现有农技人员,要确定专门队伍,分类型进行知识更新的轮训,使之尽快掌握新技术。同时做好招聘外地技术人员聘请和管理以及本地土专家的培养提高等工作,并服务到位,适应全市高效农业发展的需求。

4、风险问题。设施农业生产是一次投资多年受益的产业,虽然风险主要来自于产量,但因其相对的高投入,为确保长期健康稳定发展,要积极探索风险保障制度,协调我市财险部门,尽快实施涉农商业保险,并逐步扩大险种范围和保险覆盖面,降低农民的风险,切实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

上一篇:地理高一必修二57个知识点下一篇:感谢信小作文考研满分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