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上好小学品德课的心得体会

2024-05-04

怎样上好小学品德课的心得体会(精选6篇)

篇1:怎样上好小学品德课的心得体会

以前在我们农村学校,小学品德与社会课一直被视为豆芽科学。老师不重视,经常用来上语文、数学课;学生不喜欢,认为反正不参加统考,学好学坏无所谓。近几年在国家教育教学改革和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指导下,各级各类学校开始重视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质量。本学期我被学校选派参加了“国培计划”小学品德与社会的培训与学习。通过近一学期的培训与学习,我对上好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重要性有了更深的了解和认识。我认为要上好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首先我们教师应该从思想上重视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彻底转变观念,把品德与社会课应语文、数学课同等对待,不轻视,不挤占,认认真真地上好课,让孩子们获得应该学得的知识。 2.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钻研教材,突出思品课的生活性,注重活动教学,因为贴近生活的品德课是最亲切的,同时也是最真实的。 3.在教学中采用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活动,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采用他们喜欢的方式组织教学,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玩。 4.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与教师的主导性。随着课程改革的深人,课堂教学越来越关注学生的参与,品德与社会课是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正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因此,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着力点是如何关注学生的参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5.采用各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绝不是用一些形式上的东西吸引学生,更不是搞花架子取悦学生,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关键是要激发学生做一个积极的生活者,让他们能够体会到用文明健康的方式过更好的生活的乐趣,引导他们明白“其实生活可以更好的”。这样,学习者就会从自身内部产生更持久的兴趣。我们要让学生体会到合作的回报、诚信的价值、人格的魅力,这样学生才愿意讲诚信、重人格、求合作,才会有参与的兴趣。 总之,品德与社会是一门很重要的学科,它对学生了解社会、形成美好的品格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为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我们还须适当适时地将多媒体引入课堂,生动的图片和课件的展示都会对学生的思维品质产生深刻地影响。

篇2:怎样上好小学品德课的心得体会

小学品德课在我国始于1981年,小学社会课始于1992年;21世纪始,思想品德课与社会课合并设置为《品德与社会》课,这套教材的使命是:使学生学会做人的初步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奠定共和国的下一代用于谋求丰富生活的知识、能力基础。培养自律、自信有社会责任感的合格公民。就如何上好小学《品德与杜会》课,我谈点粗浅看法。

一、兴趣引入,启智相剂。师生互动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依据这门学科的特点,每节课的内容都有学生感兴趣的知识点,把这些知识点板书在黑板上,引起学生的注意,并提出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找答案。如在教《唐朝盛世》这一节时,教师板书,1、何谓“盛世”?哪些方面说明了唐朝盛世?2、任人唯贤,取人长处有什么好处?3、理解“坊”、“市”。带着这些问题,学生聚精会神地读书,圈点,之后盼着教师抽问,以便抢着回答问题,展示自己。教师抓住这一契机,启发学生深层次地想问题,积极参加讨论,发表自己的新意见,尽量让学生畅所欲言、表现自己,并让其他学生补充,教师再完善、总结。师生互动,相得益彰。同时,师生之间也建立起了心理和谐的相容关系,有利于教育教学活动地开展。在不断地学习、教学中探索,使得教学思想越来越活跃,把这种有启有发的教学引入到《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中,远胜于按部就班地说教式教学。

二、从实际出发。提高教与学的效率

1、从学校实际出发,就地取材,提高教学效率

我们学校地处农村,教学条件差,几乎没有什么教学设备。我就根据教材内容来设计该节课的教学。如在教学《领略建筑风采》一节时,教师提出“欧式风格的哥特式建筑,伊斯兰教建筑与我国建筑的风格相同与不同之处”的问题时,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收集资料,有的上网查询,有的询问家长,有的在书中找答案。然后带学生到现场观看学校的教学楼和办公楼的建筑风格与学校相邻的且有点欧式建筑风格的私人住宅,让学生进行比较,并找出异同点。这样,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兴趣也浓,再回到课堂上进行总结,学生抢着发言,课堂活跃,充满生机与活力。同时,教师又把自己收集的资料展示给学生,师生互补,这种课效率高,结果明显。

2、从生活实际中取样,让学生感知自然,提高学习兴趣

如在教《春天的种植》一课时,事先让学生读教材了解书本知识后再在家里动手实践,种植种子,询问家长,了解种子发芽所需的条件,再组织学生展开对“种子发芽”条件的讨论。这样学生就掌握了所学知识。然后结合类似事例,对学生进行农村科技知识的教育,引导学生认识科学技术对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性,增强他们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自觉性,培养他们从小爱农村、爱家乡、爱自然,树立建设家乡的思想意识。

3、从学生自身中寻找教学资源,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学校教学资料不足的情况下,寻找学生自身资源充实教学,体现学生主体,达到丰富教学资源,为教学服务之目的。如在教学《拥有好心情》一课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讲出自己的烦心事,怎样才能走出烦恼的困扰。学生之间互谈心事,互吐心声,谈感受、出主意、减痛苦、树信心。一个平时不善言谈,表情木讷,成绩不好的男孩子在这种氛围的感染下终于吐露心声;原来他父母离异,继母待他非常严厉,他认为继母是故意苛刻他,老是与父母顶撞,与父母之间的矛盾日深。老师和同学了解情况后,主动与他交谈,并与其家长沟通,知道继母并非刁难他,而是视他为亲生,要培养他成才,只是方法欠妥,才会造成今天这样的局面。从这以后,他和父母关系逐渐融洽,心结一解开,脸上的笑容也回来了,学习成绩不断上升,参加《知荣辱、树新风》征文大赛,还获得了区级一等奖。

三、以教材为主体,从实践中完善教学内容,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它综合了历史、地理、经济、政治、社会等多门学科知识,但这些知识又贯穿着大量社会实践活动,这就要求教师结合我们农村学校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内容。首先是坚持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其次是以教材中的内容为主线,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去实践,获取第一手资料,第三是教师结合教材知识点与学生实践的效果进行评价,以期达到教学之目的。如在教学《我给我家写家史》一节时,一是要求学生读课文,了解书写格式,但要注意每个家庭都有许多值得记载和纪念的事情;二是询问长辈,了解事件,去走访亲访友,到实践中去搜集写《家史》所需的照片、文字、年表等信息材料,越多越好。三是实践操作,对获取的信息、材料进行取舍,用文字,按时间顺序、人物辈份、大事年表进行叙述,并征求长者的意见、建议。《家史》成型后,让长辈们阅读,再次提出修改建议。通过这样实践,再实践的过程中,学生们获得了极大的成功。王玉婷、何志宏、高寰忠三位同学写的《家史》受到了学校的表彰奖励。像《学做家务事》、《寻根问祖》、《我们生息的国土》、《罪恶的战争》等等都可以采用这种模式教学。

篇3:新课改下怎样上好初中思想品德课

一、良好师生关系是上好思想品德课的前提

教学过程是师生平等对话、共同探究的过程,但传统教育中的师生关系是不平等的关系,学生处于被动状态,毫无主动性、积极性可言,教师错误地认为自己是权威,是知识的主宰者,不仅无视学生人格,还漠视学生需要,可以说师生关系不平等。在“以师为本”的理念下,教师很难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难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在学习初中思想品德教材时,我总是积极地走入学生中间,与学生一起探讨问题,一起平等交流,并虚心接受学生的意见,认真倾听他们的心声。这样,学生就会觉得教师和他们是平等的,是他们中的普通一员,学生也就愿意向教师敞开心扉交谈。

二、运用幽默语言是上好思想品德课的基础

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思想的影响,思想品德课既乏味又枯燥,丝毫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随着新课改的逐步实施,我们广大教师也在积极探索这个问题,经过长时间的实践,我认为幽默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很好的方法。前苏联著名教育家斯维特洛夫曾说:“教育家最主要的助手是幽默。”赫修特在他的《教育的艺术》 一书中也指出:幽默是优秀教师必备的品质与能力。所以我们思想品德课教师应是一个有幽默感的人,幽默的语言能深深吸引学生,能让课堂变得和谐民主,能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因此在学习初中思想品德教材时, 我常常运用幽默的语言逗得学生哈哈大笑,让课堂成为一片欢乐的海洋。记得有一次,我正在讲台上讲得津津有味,这时,一阵呼噜声从教室一角传来,学生也都扭头望去,原来是那个不爱说话的李默涵( 化名) 睡着了。这时,我示意学生不要吵醒他,我走到他跟前,摸摸了他的头,他醒了,我说:“你真有办法,你用你特别的方式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力,老师可要吃醋啊,你看,大家多安静啊,一点声音也没有了,老师谢谢你。”接下来,整堂课学生的注意力都很集中,教学效果也相当明显。

三、运用多种教学形式是上好思想品德课的关键

一种东西再好吃,多次反复食用也会让人倒胃口,一种教学形式再好,连续不断地使用也会让学生厌烦,单一形式会导致大脑刺激单调,让兴奋转变为抑制,更何况初中生活泼好动、喜欢变化,无论多好的教学形式,重复多了,他们都会兴趣锐减。教法变化多端灵活多样,能够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因此,在学习初中思想品德时,我总是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讲故事、做游戏、唱歌曲、角色扮演等;还利用其他的课程资源,如,电视节目、录像资料、录音、直观教具、网络资源等;还运用讨论、表演、质疑、查阅资料、访问调查等,这些多种多样的形式,学生定会兴趣盎然。

四、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是上好思想品德课的保障

传统教学方式是“粉笔+黑板”的模式,这样,即使教材内容再丰富,也激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随着新课改的全面推进,多媒体进入了课堂之中,越来越受到师生的青睐,它以独特的优势让思想品德课魅力四射,以丰富的资源、动静结合的画面把那些抽象的不易理解的现象诠释的具体生动,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保持着良好的学习状态。因此,在学习初中思想品德教材时,我常常运用多媒体给学生搜集资料,制作课件等,这些都给学生创设了有趣生动的教学情境,让无声的东西变得有声,让静止的东西变得动态化,克服了传统教学中的呆板和枯燥,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氛围中提高了学习兴趣。

总之,要想上好新课改形势下的思想品德课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教师的不断努力与探索。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研究新颖的教学方法,运用先进的教学理念,上好每一节思想品德课。

摘要:新课改犹如一股浪潮滚滚而来,给教育教学带来了新生力量,广大教师应该紧紧抓住这次机遇,彻底摆脱传统教学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做法,运用新颖的教学理念上好思想品德课。从四个方面论述了新课改形势下怎样上好初中思想品德课:良好师生关系是上好思想品德课的前提;运用幽默语言是上好思想品德课的基础;运用多种教学形式是上好思想品德课的关键;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是上好思想品德课的保障。

篇4:怎样上好小学《品德与社会》课

关键词:读懂;创新;精心设计;道德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7-233-01

品德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关键,优良的品德,反映了一个人的修养,它往往表现在小事中,表现在细节上,它体现在一个人的谦让、关爱、诚实、勤劳等品质。品德的重要性,表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何通过《品德与社会》课让我们的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拥有良好的品德,作为一个小学品德教师有着不可推缷的责任。那么,该怎样上好《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呢?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上好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几点建议:

一、读懂教材,用好教材,不断创新

教材的每个单元,都有一个主题目标,我们每个单元的教学内容,都是围绕这个单元总目标来选取的,这些内容对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良好的品德起着重要的作用,作为一个品德教师,我们应该深入大纲,深入教材认真钻研,读懂教材,从而让教材为我们的教学服好务。

另外,我们在使用手中的教材时,还应该创造性地使用。时代在变,学生在变,教法也理所当然要改变。我们要读懂教材,善于利用教材,又要敢于跳出课本,走向生活,走向社会。课本只是一个蓝本,三分得于课内,七分得于课外。比如,我在上《让爷爷奶奶高兴》一课时,我先让学生回家问一问,让他们深入老人的生活,去了解老人的内心,感受一下老人是否幸福。然后再让学生做一做,回家亲自为爷爷奶奶捶背、洗脚、剪指甲等,让学生明白,我们尊敬老人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二、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全面落实教学目标

《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是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形式,强调寓教于活动之中的课程。因此,本课程的活动是以落实课程目标为目的,以《课程标准》中某一内容或几个内容的融合为主题,以儿童的年龄特征,经验背景和学习兴趣等为设计基础,将知识、技能教育的要求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融为一体,活动形式多种多样。因此,教师就应精心设计好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知识,从而达到教学效果,完成教学目标。例如: 《学做小雄鹰》这课,要求学生能分辨哪只雄鹰做得好,并向它学习,从而让学生愿意做勇敢、坚强的孩子,不娇气,培养学生不怕吃苦,勇于和困难作斗争的品质。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单纯地给他们讲解这些道理是比较枯燥无味的。因此,我设计了一个故事导入:给学生讲两只雄鹰的故事,一只勇敢,常常练习飞翔,一只懒惰,一天到晚只想玩。在大风雨来临时,勇敢的那只拍拍翅膀飞上了蓝天,懒惰的那只只能躲在窝里。学生对故事很感兴趣,所以一下子就能激起学生的兴趣。紧接着让学生在纸条上写出自己想做又不敢去做的事情,再用击鼓传花的游戏展开“帮一帮”的活动,花传到哪个孩子手里,就让他说出自己的困难,其他同学帮帮他。这样,就把枯燥的知识寓教于游戏中,活动中,学生在快乐的活动中就把知识掌握了。

三、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抓好道德教育

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家庭也发生了各种各样的改变。很多父母给子女带来了丰厚的物质生活,想要什么就买什么,却让孩子们滋生了好吃懒做的思想。一些离异家庭的子女要么脾气怪,行为习惯差,要么自卑,内向;留守儿童们要么没人管,要么被娇惯成小少爷,小公主。据有关心理专家研究结果表明,21.65%-32% 的中小学生存在心理健康问题。为此,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中,切实抓好小学生的道德教育十分重要。

新课程标准指出:儿童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知识和能力的发展,经验的积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因此,教学活动要注意活动之间的连续性,帮助儿童获得彼此联系的、不断深化的经验和体验。教学活动应源于儿童的生活又高于生活,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的生活。道德寓于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没有能与生活分离的纯道德的生活。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情感,真实的而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因此,良好品德的形成必须在儿童的生活过程之中,而非在生活之外进行。作为教师,一定要在教学中抓好学生的道德品质教育。例如:《伸出爱的手》一课就是要让学生明白残疾人需要我们的同情、关心、帮助.让学生自觉地尊重残疾人,帮助残疾人。

篇5:怎样上好品德课

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在各位同行面前班门弄斧,来说说品德课怎么上?说实在的,我虽然是思品教研组长,但一直从事低年级包班工作的,很少兼任思品学科,怎样上好思品课,我也没什么经验,只是外出听课的机会比较多,知道思品的公开课是怎么上的而已。

再说我们农村小学思品学科没有专职的老师,都是大家兼任的,大家大多把精力花在语数英科上,对思品学科不怎么重视,有些老师可能会放羊改课,有些老师认真点,会把书翻完,有些呢会半节上课半节让学生做作业,有老师说课本内容这么少,几幅图画而已,几句话就能搞定,所以3、4课时的内容一节就能上完,所以一到期末阶段这些课教学任务早就完成,理所当然变成另外学科的复习课。

这是我们农村品德教学的现状,不是我们所能改变的,今天我们搞品德教研活动,目的是提升我与华琴两人上品德的能力,同时也能让所有品德老师在思想上有所改变:原来品德课可以这么上。

品德课是一名综合性很强的学科,要上好,上出彩,上的有效果,是很难的,比上语文数学都难,但上好了却能让学生终身收益。如何上好,大道理是说不完,我只谈自己的一点想法,说的不对请大家多包涵。

上课首先得备课吧,可我们的老师真的没多少时间去备这个课,铃声一响拿起课本就往教室赶,然后按照课本的图画一幅一副讲解一下,教学目标么就不管了,有些知识连老师也不太清楚的,糊弄过去也算了,比如二年级有一课《寻访大师的童年》中,第一幅图是各种大师的头像,可我们老师并不一定能认得出来这些大师,得多方求证才能知晓,如果不备课,真的上不好,因此老师们不管再忙,上之前看看本课的教学目标还是需要的,还有看看已有的教案也蛮好,心中有点数,这次每个学校有思品简案,可我认为对上课没多少帮助,还是看看详案,等会我把我们思品的邮箱告诉大家,那里面有所有思品的教案与课件。尤其是课件更好,图文并茂,学生很喜欢,思品教参后面有光盘,里面内容也很丰富,跟学生放放总比嘴巴讲效果好。教学中能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方式进行教学,把传授知识同陶冶情操、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结合起来使课内和课外资源相结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下面我把思品公共邮箱告诉大家:sxxsp2007密码是:sxsp123456 还有一个地址,是去年我参加县里思品领雁工程时,鲁洁教授给我们提供的,里面的思品课件、案例、论文等非常齐全,尤其是课件基本是所有科目都有,而却每一册都分的很清楚,可以和大家共享,你有需要可以到里面去找。,是西湖区教育资源库,打开后右键点击空白处登录,登录名:dy密码也是dy,然后打开dy进行复制你所需要的内容。

篇6:怎样上好小学品德课的心得体会

会》课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实施,新旧观念的冲突,独生子女的增多,小学教育也出现了令人担忧和深思的问题。比如,在少年儿童中普遍出现了“行为霸道、不懂礼貌、磨蹭马虎、自私任性、孤僻胆小”等不良倾向。这些行为虽然在其严重性和稳定性上还没有达到违法的程度,但是如不及时加以矫治,就会不断恶化、甚至影响一生。正如教育思想家乌申斯基所说:“人的好习惯就像是在银行里存了一大笔钱,你可以随时提取它的利息,享用一生。一个人的坏习惯就好像欠了别人一笔高利贷,老在还款,老还不清,最后逼得人走入歧途。”小学生不良行为的出现,既有家庭、社会、学校的客观因素,又有小学生自身发展的主观因素。《品德与社会》课这套教材的使命是:使学生学会做人的初步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奠定共和国的下一代用于谋求丰富生活的知识、能力基础。培养自律、自信有社会责任感的合格公民。因此就如何上好小学《品德与杜会》课,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点入手。

1.兴趣引入,启智相剂。师生互动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依据这门学科的特点,每节课的内容都有学生感兴趣的知识点,把这些知识点板书在黑板上,引起学生的注意,并提出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找答案。如在教《社会呼唤诚信》这一课时,教师板书:

1、何谓“诚信”?

2、生活中人们为什么要签订协议、合同、做出承诺?

3、它们在社会生活中起到什么作用呢?。带着这些问题,学生聚精会神地读书,圈点,之后盼着教师抽问,以便抢着回答问题,展示自己。教师抓住这一契机,启发学生深层次地想问题,积极参加讨论,发表自己的新意见,尽量让学生畅所欲言、表现自己,并让其他学生补充,教师再完善、总结。活动过程中师生之间也建立起了心理和谐的相容关系,有利于教育教学活动地开展。在不断地学习、教学中探索,使得教学思想越来越活跃,把这种有启有发的教学引入到《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中,远胜于按部就班地说教式教学。

2.从实际出发。提高教与学的效率

2.1从学校实际出发,就地取材,提高教学效率。我们学校地处农村,教学条件差,几乎没有什么教学设备。我就根据教材内容来设计该节课的教学。如在教学《我的祖国多辽阔》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出自己家乡的地理位置与其它省市比比面积大小,再用课件展示东、西、南、北不同地方同一季节的气候特征,让学生通过画一画、找一找、拼一拼等方法来了解我国领土疆域之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兴趣也浓,再回到课堂上进行总结,学生抢着发言,课堂活跃,充满生机与活力。同时,教师又把自己收集的资料展示给学

生,师生互补,提高课堂实效,结果明显。

2.2从生活实际中取样,让学生感知自然,提高学习兴趣。如在教《花草树木点头笑》一课时,事先让学生说说自己认识哪些植物,询问家长它们有什么作用,再组织学生展开对“花草树木本领大”的讨论。这样学生就掌握了所学知识。然后结合类似事例,对学生进行农村科技知识的教育,引导学生认识科学技术对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性,增强他们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自觉性,培养他们从小爱农村、爱家乡、爱自然,树立建设家乡的思想意识。

2.3从学生自身中寻找教学资源,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学校教学资料不足的情况下,寻找学生自身资源充实教学,体现学生主体,达到丰富教学资源,为教学服务之目的。如在教学《拥有好心情》一课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讲出自己的烦心事,说说自己当时是怎样处理的,讨论“怎样才能走出烦恼的困扰”,教师要对学生给予指点,有的学生找不到可倾述的对象又不敢跟老师、家长说,教师可指引方法如:写信、记日记等来转移烦恼,教会学生解决问题的方式与对生活的态度。学生之间互谈心事,互吐心声,谈感受、出主意、减痛苦、树信心。心结一解开,脸上的笑容也回来了,对学习也有促进作用。

3.以教材为主体,从实践中完善教学内容,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上一篇:小学生作文:我喜欢的杯子下一篇:仁和中学关工委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