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怎样上好体育课

2022-10-24

一、前言

体育教学是在体育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下, 由教师指导学生掌握体育与卫生保健的基本知识、运动技术和技能, 从而增强学生体质、培养体育能力和良好意识品质的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过程。体育教学不是应付考试, 而是灌输一种健身的观念, 让他们带着终身体育的信念走进社会, 使学生自觉地锻炼。有强健的体魄才有持续的战斗, 才能在各行业中不断胜出。为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更好地进行体育教学的改革, 有必要研究和分析体育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

二、优秀体育教师应具备的特点:

献身精神。热爱和献身于体育教育事业。

知识水平。熟悉教学所需的多种知识, 技术和技巧。

个性。与多方面和睦相处的性格。

情绪稳定。善于适应工作, 快活、热情、体谅人, 善于创造活泼轻松的气氛。

区别对待。使每个学生都学到有用的东西, 尊重学生, 体谅他们的个人差别。

钻研精神。坚持不懈地研究学生和工作。

组织领导能力。体育教师重要的素质和条件。

健康。以身作则的需要, 工作性质的需要。

仪表。教师不同于学生, 为人师表, 不追求时髦, 否则尊严威信必将丧失殆尽。

声音。以正常恰到好处的声调面对众多学生讲话。

性格。公平、正直、诚恳、生活方面做出榜样。

创造性。有素养和创造性的老师, 比应有尽有或造价昂贵的场馆设施收效更大。

爱与人交往。最好的方法是接近他们, 以友好的态度对待他们。

热情。永远朝气蓬勃的精神, 业务水平不断提高。

幽默。可以缓和课堂上的紧张气氛, 把摩擦减少到最低程度, 是良好修养的标志。

三、学习动机的心理成分:

学习的目的性:学生的学习即具有社会意义, 也具有个人意义。当学生确定学习目标是, 常常会把自己的个人目标与所属的社会目标进行权衡和比较, 从而对学习目标的内容进行必要的调整或修改, 学习的目的性是学习动机的重要成分, 学生一旦有了明确的自觉地学习目的, 就会为实现它而以极大的热情和坚定的毅力按一定的方向去努力奋斗。

中学生学龄中期的注意力的特点: (11.12——14.15岁) 这阶段的学生能够在适当的教学条件和对教材有较强动机性的情况下, 毫无困难地保持有意注意40——50分钟, 他们能注意分配和立即把注意转移到有关的单个对象上。尽管如此, 他们容易分心。这种分心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行动具有冲动性, 耐受性低, 追求尽快地自己做动作, 要求在积极活动中得以成长。或者由于教材过于抽象、高深, 与他们的知识经验相距很远等。

四、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

(一) 教师的个人素质

在中学已于教学中, 教师要想处理好于学生的人际关系, 首先应树立良好的个人形象。如果一名体育教师没有健康的身体, 端正的仪表, 在体育教学中就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其次, 一名中学体育老师不仅要有丰富的体育理论知识, 而且要有漂亮的示范动作, 能以教学大纲, 教材内容为基础, 并融入个人的独到见解和想法。

(二) 教学方法

传统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中心, 忽视了学生的心态情感, 不同兴趣, 特长的培养, 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三) 师生之间的冲突

主要是教师不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 不重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师生间缺乏沟通。另外, 学生对体育课缺少兴趣, 师生间情绪对立, 上课消极待着对抗行为。

五、青春期的学生的运动系统发育特点

运动系统是由骨、骨连接和骨骼肌三部分组成的。骨借关节相连, 构成人体支架, 骨骼肌附着于骨, 在神经和神经体液调节下进行收缩和舒张, 产生各种运动。青春期运动系统的发育包括形态发育和机能发育两方面。骨在青春期的发育是人一生中变化最大的时期, 包括变长和增粗, 其中以长骨 (上、下肢骨) 的变化最为明显。长骨的每根骨的两端都长着软骨 (称骺软骨) , 内有软骨细胞, 它在青春期迅速繁殖、成熟、肥大;随着血液和营养物质的充分供给, 促使软骨骨化, 这些骨头就使劲往两头长出, 下肢骨变长, 人的身体显著长高。与骨头变长的同时, 骨膜内的成骨细胞也不断地增殖, 产生新的骨组织, 使骨的表面增厚, 使骨增粗。与此同时, 贴附在骨上的筋腱也逐渐变得粗壮。决定人高矮的因素是下肢骨和脊椎骨, 青春期下肢骨和脊椎骨的发育特别迅速, 所以身高增长快。人的身高, 十七八岁前主要靠下肢骨的发育, 十七八岁以后靠脊柱的发育。女性的身高发育多在19岁停止, 至多23岁;男性的身高发育停止多在23岁, 个别可到26岁。

青春期也是肌肉发育最迅速的时期, 随着有规律的体育锻炼, 肌肉越来越发达, 青少年体重的增加, 约有一半是由于肌肉的增长。同时, 肌肉的运动功能也迅速提高。以肌力为代表, 包括握力、拉力、肌耐力等, 青春期男女都有一个突增阶段, 突增年龄女孩为10~11岁, 男性比女性晚2年。突增幅度则男性明显高于女性。运动素质如速度、耐力、下肢爆发力、协调性、灵活性等的提高也与形态、功能的发育相一致。女性在11~14岁以前, 男性在19岁以前, 各项指标均随年龄的增长而提高。男性的突增高峰在19~22岁;女性11~14岁出现第一次高峰, 14~17岁有所下降, 19~25岁出现第二次高峰。12岁以前男性各项指标略高于女性、13~17岁后差别迅速增大, 18岁以后更大并渐趋稳定。其中速度、耐力和腰腹肌力发育较早, 其次是下肢爆发力、臂肌静止耐力等。最大耗氧量是反映机体有氧能力大小的主要指标, 青春期前男女无明显差别, 青春期开始后, 男女两性的最大耗氧量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大, 但男性增大更显著, 青春后期女性最大耗氧量的平均值仅为男性的70%左右。青春期运动系统的机能方面, 男性和女性存在着明显差异, 因此, 在制订体育锻炼计划和安排劳动时, 男女应有所区别。女孩子应加强锻炼, 尽量减少这种不利因素。

参考文献

李维《学习心理学》四川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8.第一版

上一篇:民间童谣在幼儿园语言活动中的组织与实施下一篇:英语泛读教学的网络舞台

本站热搜